低年级作文指导

2024-10-10

低年级作文指导(精选12篇)

低年级作文指导 篇1

摘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 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 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何为“有感情”?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融会读者的情感, 披情入境,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 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 而无视作者之情, 则皆不能谓之为“有感情”地读。文章围绕对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的指导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感情朗读,指导方法

感情朗读, 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 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低年级学生由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弱, 对他们来说, 感情朗读有一定困难。因此, 教师一定要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切实加以指导。

一、联系生活经验, 迁移感情

生活经验的迁移, 就是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需指导的课文朗读中, 使之产生共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应该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 单靠翻查字典, 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 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 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 积聚的越多, 了解就越深切。”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展开联想和想象, 迁移感情。

例如《乌鸦喝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 乌鸦就喝着水了。”学生朗读这句话时都能体会到水升高了, 乌鸦喝着水了, 却没有读出乌鸦喝着水之后的兴奋与激动。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上完体育课, 你们有没有感到过又累又渴?那时你的心情怎样?当你好不容易回教室终于喝到水了, 你的心情又会怎样? 这时,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这就表明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时, 激动和高兴的语气与表情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导合理想象, 激发感情

低年级课文虽寥寥数语, 但其中也蕴含美的因素。如果能适时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就能激发学生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 展开合理想象, 并反复吟诵, 品出“文中情”, 悟出“文外味”, 回味出文章的余韵和余意。

第二册《雨铃铛》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春雨犹如精灵, 赋予万物勃勃生机, 催促万物迅速回归, 复苏生长, 开始新的生活。语言生动形象, 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在指导朗读时, 我先让学生想象春雨的声音、形状, 给雨起名字。学生给雨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 真可谓五花八门, 丰富多彩。有些甚至连成人也无法想到, 如雨钻石、雨项链、花瓣雨、草莓雨、雨珍珠、雨琵琶、雨琴、雨帘等。想象之后进行朗读, 这样, 春雨的轻、细就被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三、运用音像课件, 诱发感情

发挥电教手段的各种优势, 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诱发朗读的兴趣。如, 教学古诗《鹅》一课, 教学时, 我播放音像课件“在碧绿的湖水中, 一只大白鹅从远处慢慢地来了, 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 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学生看着听着, 深深为画景诗情所吸引, 不约而同地跟着朗读起来。通过朗读, 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外形、颜色、姿态, 品析“白毛、浮、红掌、拨”等词语, 感受美好的形象, 古诗在语言上还给人以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平仄得当、有快有慢、有抑有扬、富于节奏变化的美感, 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读得正确, 读得流利, 读出诗的韵味, 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利用脸部表情, 传达感情

“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托尔斯泰) 。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接受教师的种种感情, 然后表达出与老师同样的情感。

《春天的手》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 读来朗朗上口, 情趣盎然。我在范读时, 眉眼舒展, 始终带着微笑。此时, 我观察到孩子们的小脸蛋上也露出甜甜的笑容。当读到最后一句“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的心头”时, 我提高了音调, 感情更加投入了, 眼睛里仍含着笑意。我的感情很快被孩子们感应到, 当孩子们捧起书朗读时, 微笑已挂在嘴角, 小脑袋也不经意地随着韵律晃动, 感情十分投入, 好像春天已在心头。

五、利用体态语言, 丰富感情

体态语言可以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在低年级的感情朗读训练中, 体态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春天的手》一文中 , 写春天的手“温暖轻柔”、“抚摸着大地”, “掠过小河”、“拂过树梢”、“拍着我们的肩膀”, 范读时, 我分别加上动作, 学生接收到这些体态信息, 就知道这些句子要读得轻些。

体态语言不仅可以是教师的教学语言, 还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语言。在感情朗读时, 让学生恰当地、合理地配上一些动作, 能更好地辅助理解课文, 读出感情。

六、理解提示语, 揣摩感情

阅读教学中, 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对话的提示语, 引导学生揣摩文义, 则可以使朗读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中, 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可是, 你能不能再去认真地看看, 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燕子妈妈第二次说的, 如果没有“点点头”这个词, 就表现不出燕子妈妈那种认真、肯定的感情。这时, 就需要理解提示语的含义, 朗读时才能揣摩出人物的内心, 更好地表现文中的感情。

总之, 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 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 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朗读手段, 根植于课文这片“沃土”, 紧扣教学内容 ,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积极思维, 潜心体会, 深入理解, 使感情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

低年级作文指导 篇2

《浇花》是要求看图表达浇花过程的一篇习作。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一种开放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情境,把学生引进宽广而充满遐想的生活空间,产生情绪体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音、诗、画的意境中体验作文的快乐,自然地表达真情。

音轻松优美的音乐能消除紧张情绪,营造氛围,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上课伊始,教师放一段学生喜爱、熟悉的音乐。学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学生沉浸在这活泼的音乐中,老师装做糊涂的样子:这是什么歌?《劳动最光荣》大家异口同声并一副自豪的样子。是啊!学生帮助老师,他们身心会感到无限的畅达、愉悦,并从中得到肯定和满足。老师趁势说:有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劳动浇花,你们做过吗?学生争先恐后把小手举得高高,思维在无限自在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展开,潜在的表达欲望在这宜人的美的情境中萌动、发芽。这轻松愉悦的导入为后面的思维、交流、描述,擦亮了创新的火花。

诗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如诗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模拟的生活场景,全身心地陶醉其中,进而让想像驰骋在广远的意境中,让潜在的心智、悟性迸发出令人欣喜的光亮。

同学们,你们就是一棵棵幼苗,一朵朵小花。如果非常口渴会怎样呢?来,让老师瞧瞧干渴的小花小草那可怜的样子。顿时,那幼小的花草垂下了脑袋,皱眉苦脸,无精打采,还有气无力地说:我渴,我想喝水。小主人,快给我水。来了来了,水来了!老师拿起事先准备的喷壶,认认真真地把每一步骤,做得特别仔细,花草们张大了企盼的眼睛享受着园丁给他们的甘霖。瞧!花儿醒来了,张开了笑脸,草儿舒展了,挺直了身子。

这是一首园丁呵护花儿的动人的诗。花儿感受着来自园丁的爱,生命迸发出最鲜活、最灵性的智慧的火花。

画教学活动应该像画一样生动、美丽、形象、色彩斑斓,它应唤醒、激活、发展学生的思维、观察、想像等心智活动。

1、观察挂图一幅直观的画。在创设情境、体验想像的基础上,在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情感认同之后,再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把浇花的过程定格,再现情景,捕捉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这时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情感参与观察活动,学生眼前静止的画面会在头脑中活动起来。

2、交流互动一幅灵动的画。学生有了生活中的实践,课堂中的体验,图画上的观察,交流时便会迫不急待,跃跃欲试,把老师的期待化为自信和情不自禁。学生尽情施展,滔滔不绝,童言稚妙:小花耷拉着脑袋,好可怜!我急忙拎起水壶,左手托住壶嘴,小心翼翼地浇水,可不能给它喝得太急这下,花儿可神气了,摇摇摆摆,它心里一定乐滋滋的。

低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篇3

一、密切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语文课本的篇目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内容与形式几近完美结合的经典篇章,大多是可供我们仔细品味、揣摩、欣赏与学习的写作范文。几乎每堂语文课都离不来阅读教学,而语文教材中则一个单元安排一次写作训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读与写孤立起来,一味的解释语修逻文,肢解文段,讲授段落大意,概括中心大意,而应该侧重于“读”到“写”之间的迁移、延伸,做到写作天天讲,天天学。

无论篇、段,我们可尝试围绕着这样三个步骤来引领学生阅读,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从内容谋篇布局、立意构思、精彩片段的揣摩中去感受作者行文的匠心独运,从而积累丰富的词语,积累各种类型的句式,积累多种多样的文章结构模式,引领学生从文本到写作技巧的探讨,拓展语文教学的宽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在长期反复训练和积累中,不仅形成阅读能力,还形成写作能力,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整合。

二、充分利用教学契机推荐名篇佳作,积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要想能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思想的深度决定写作的深度。书本中收藏的是百代的精华。学生思想的积淀一方面来自生活阅历,一方面便是书本阅读。阅读不仅丰富我们生活,还丰盈我们的思想。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作技巧都是骗人的鬼话,写作哪有什么诀窍,要有就是多读多写。鲁迅先生的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不无道理,他强调的是积累与训练,熟能生巧。作文教学不仅贯穿在课内的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与积累当中。而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积累,那就需要老师在课内下一定的工夫。

佳作欣赏可以设置于阅读教学的拓展迁移中,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感受诗歌非凡的想象力和深远的意境,感受其情韵并美的诗意,感受其语言的凝练和富有表现力,感受不同游子的同一种心境,使语文课堂充满艺术感染的力度和人文的气息,使学生的情思都得意熏陶。

佳作欣赏,不仅是名篇,还可以是学生的精彩习作,在每次作文讲评的时候,将班上同学的佳作让大家共赏,点评,交流讨论,在品评互动中达到相互欣赏与学习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作——我手写我心

前两点谈的是写作技巧和积累的问题,这里谈的是学生的自主创作。

写作是对生命的烛照与关怀,是独一无二的精神轨迹的刻录。“文如其人”,文字应该是一个人思想、感情、精神、气质的载体,它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象征,流淌着一个人的气息和特质。

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个性创作和表达。我不主张语文教师在写作之先,就给学生提供可模仿的范文,这样会约束和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因此,写作是一种有技术含量的表达,更是一种思考的升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个性创作,流露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作文题目,引领学生做个细心的人,做个多情善感的人,做个善于观察、感悟与思考的人,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关注阴晴雨晦,关注季节变更,关注人情冷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景一物,注入我们的感情与思考,把眼睛看到的、心灵感悟到的、头脑思考到的东西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文章,写作原来就可以这么简单。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作文,也得先有“米”。“米”就是写作的材料。“米”来自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米仓”。因此,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关键的是你有没有用心去找“米”,并懂得取舍。

最后,作文教学还应将作文指导、学生自改、互评、讲评过程落到实处。

低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篇4

一、阅读和观察相结合, 读读看看

语文新课标在低段学生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 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图画的意思, 然后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草原的早晨》一课时, 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然后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都有哪些人物和景物, 他们在做什么……由于文中的插图对这个问题的描述比较明显, 因此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说“清晨的草原”, 有的说“我看到一群人骑着马在快速奔跑”, 有的说“我看到羊儿跑出了羊圈”, 还有的同学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我听到了羊儿‘咩咩’的叫声”。这时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 看看文中是怎样具体进行描写的, 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处理, 学生看得仔细, 说得清楚, 有效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在学习课文时, 其更感兴趣的也许就是文中的插图。因此, 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 把阅读和观察插图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读读看看, 逐步掌握“以图促文, 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和思考相结合, 读读想想

语文新课标中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要让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教学苏教版《蜗牛的奖杯》一课时, 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 我让学生质疑, 有学生提问“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唯恐别人不知道……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这儿的“唯恐”与“生怕”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 它们能互换吗? 这个教学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我让学生思考这两个词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经过思考, 学生发现它们都有“怕”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弄清它们的具体区别, 我继续追问, “唯恐”怕的是什么? (怕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得的奖杯) ;“生怕”怕的是什么 (怕被别人偷了去) , 学生经过思考比较, 可以发现“生怕”怕得更严重一些, 所以这两个词语不能互换。

在这里, 我主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边阅读边思考, 经过思考、探究, 学生不仅理解了“唯恐”与“生怕”两个词语的具体区别, 还明白了思考对加深课文理解可以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阅读和表演相结合, 读读演演

喜欢表演是小学低段孩子的天性。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声情并茂的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学生入境入情的表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效果显著。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时, 文中有一段话描写得非常形象, “老虎跟着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这些语言描写得惟妙惟肖,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模仿表演欲望。因此教学时, 我让学生就这部分内容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 学生对“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这些词语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而且参与积极性更高, 表演得更形象, 课堂气氛更活跃。

小学低段教材中有许多寓言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形象生动、含义深刻, 结合教材内容, 让学生充分演一演, 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增强阅读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阅读和评价相结合, 读读评评

课堂评价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具有点拨、引导、激励、鞭策、增强学生阅读教学效果等作用, 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评价时, 才能听得更认真, 评价更充分、更贴切, 进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时, 这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的儿童叙事诗, 诗中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和儿童情趣。在教学时, 我主要采取学生读、学生评价的教学方式, 如诗歌的第一小节“乐呵呵地捉回来一只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在学生朗读完毕以后, 我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有的同学说“在读乐呵呵、喜滋滋”时, 脸上要有微笑的表情;有的说“我认为他把高兴的感觉读得更浓一点就更好了”, 学生评价韵味更足, 更富有儿童气息,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阅读教学中, 把阅读和教学评价相结合, 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 还有许多阅读的好方法, 等着教师研究、发现。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肖九珍.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阅读[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05) .

低年级作文开头 篇5

1. 瞧,白云多漂亮呀!它们的形态千姿百态,有的像又白又甜的棉花糖,真想拿着大吃一口,有的像一匹强壮的大白马,真想骑着它游玩世界,还有的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就像一朵红玫瑰花,真想把它送给妈妈。

2. 你瞧,那块长长的白云,就像一条生龙活虎、气势磅礴的龙在蓝天上飞舞。还有,还有……这些白云一朵有一朵的样子,一朵有一朵的气势,一朵有一朵的明媚……

3. 那边的一块云好奇特啊,动也不动,不像”老虎”也不像”天鹅”.它像什么呢?动了,动了,近了,看清楚了,原来像只”麒麟”,背上还有一个人呢,像是”观音菩萨”.它们过来了,越来越近,也变的越来越大.同时,也渐渐地扩散,最后变成支离破碎的云块了.

如何指导低年级习作 篇6

关键词:看图写话;积累素材;拓展阅读;提高能力;挖掘潜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它对学生今后学习语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年纪小,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让教师无法修改。但是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又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培养,教学中不可忽视,那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指导学生的写作呢?

一、从看图写话入手,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图画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因此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面对单幅图或多幅图,学生通过看图画后,掌握图画的主要内容,把文章中心确定下来,然后再写作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呢?首先要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画了些什么,谁在做些什么等,大体了解图意,掌握基本内容;其次,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确认人物之间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再次,抓住重点和细节,深入观察和想象。 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观察画面,可以从上到下或是从远到近,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等。因为只有观察得有层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顺序。 再引导学生根据图画上的内容,把自已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人或事,补充到画面中去,填补画面中因时间和空间局限而未表现出来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紧扣画面分析来的。所以,进行联想的依据就是画面本身。学生看懂图意后,就着手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叙述下来。在叙述内容时告诉学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有重点 ,只有把重点内容写得具体,写得形象,才能使中心思想表现得突出,才能生动感人。

二、采取写日记的方式,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我鼓励孩子要做个有心人,平时细心观察周边的事物,要多看书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利用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大胆拓展故事情节,平时勤练笔,勤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三、拓展课外阅读面,促使孩子多方位汲取营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建议学生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促使学生去读书,如经常开展读书汇报活动,开展朗读比赛,开设谈天说地课。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孩子,让学生读有所得。文中的好词佳句、构思立意、写作方法等知识都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在平时说话或写作时鼓励孩子把积累的知识用上,才算是学有所用。

四、提供佳句或范文,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低年级孩子比较小,他们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有时心里明白嘴上却说不出来,即使有孩子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比较干瘪。因此在平时讲读课文时,就应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特点等一些简单的知识有机的渗透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及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渐渐懂得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叙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 二年级上册《我选我》这篇课文学习完后,我让学生说了说课文分为几部分叙述的,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是怎样用文字表达的。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写作方法。课后有一个习题:如果你们班级改选班干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写出来。我让孩子们说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第三段呢?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说起来了,说完后我又鼓励了一番,给孩子们足够的信心,简单引导了他们开头怎么写,就让他们动笔了。结果交上来一看,大部分学生写的还不错,只有少部分同学写了一两句话,如:我选XXX当班长(当学习委员等),因为他很优秀,或者说他很棒。就没了,没有举实例,也没有把他平时怎样做写出来。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几个例文,把写的好的进行了点评,个别辅导了几个稍差一点的,鼓励他们再修改,重新交上来的就好多了。

五、写作题材多元化,挖掘孩子的写作潜力

1.剪贴作文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画剪下来,拼贴成一幅或几幅有主题的画,然后辅以想象,剪剪贴贴是儿童乐意做的事情,通过这些操作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2.照片作文

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出一张有意义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墙报栏里,让学生们去观察、去议论,然后教师布置学生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为它写“照片说明”,看谁学得最好。这种题材的作文很受学生的欢迎。

3.游戏作文

即选择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简单易做的游戏,在教室里表演。学生观察后,老师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把它写下来。指导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供学生选择,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写作,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真可谓一举两得。

4.科技作文

除语文课外,低年级还有自然、数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在学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这些学科的学习生活作为题材,反映在作文中学生很感兴趣。

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作文、艺术作文等,总之,老师应从学生熟悉的关心的生活入手,注意写作题材的多元化,以保持学生作文的新鲜感,逐步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

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初探 篇7

作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修内容,如何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一直是语文教学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娃娃抓起,从低年级甚至可以从学前班开始,按照《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即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进而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贯彻落实到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去呢?这便需要低年级语文教学能够对低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 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这一教学理念贯彻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向大家做一些介绍,以就教于方家。

一、结合拼音教学,激发学 生说话兴趣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在幼儿园或是在学前班已经接受了一定的口语训练,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拼音教学内容,很多知识他们已经学习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效果灵活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句子的概念,进而指导他们尽量表达出一个句子。笔者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就尝试采用这种方法, 坚持让学生每天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听说一句话训练。比如,我爱家乡,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学会了拼音等。当学生学习完拼音以后,教师就要尝试鼓励学生将自己每日想说的一句或是几句话写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读看,哪里有不通的地方,鼓励学生自己修改。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在一年级下学期便能引导学生主动去“作文”了,让学生尝试写出一段话,这段话可长可短。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话的兴趣。在教学中遵循低起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能够自然流利地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引导学生记下来,进而慢慢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由写一句话到写由几句话组成的一段话, 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紧扣教学文本,引导学 生仿文写话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在文本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模仿或是创造性地运用句子,从而用活教材。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优美的儿歌———《家》时,教师在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尝试填词练笔:()是小鸟的家,小鸟在()地放声歌唱。

这样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文本教学内容,强化文本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荷叶进行仿写。于是学生便写出了这样的句子:荷叶是小莲蓬的家,小莲蓬在荷叶中间轻轻地摇晃着身体;荷叶是小朋友的伞,小朋友把荷叶高高地举到头上,感受到夏天的清凉。

三、注重口语交际,使学生 爱说会说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出发,笔者认为,在小学一年级尝试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从说出完整的句子开始,到他们说出完整的通顺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过的词语进行造句。最终实现学生想说、爱说、会说的教学效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为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尝试组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在不断的练习中, 鼓励他们将句子写下来,背熟悉,达到强化语言训练与巩固教学内容的双赢,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认知和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完一年级《识字1》中的教学内容后,可以给学生一组词串:春天、 春风、春雨;小草、嫩芽,柳树;燕子、蜜蜂、布谷;梨树、杏树、桃树。然后教师将课后的读读背背中的词补充进来,如:百花盛开,花香阵阵等。引导学生在学完后尝试任意选择几个词语写出几句完整通顺的句子。

生1: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柳树, 吹开了杏花,桃花红了,梨花白了,花香阵阵飘过来。嗡嗡嗡,蜜蜂在花丛里忙着采花蜜。我喜欢这美丽的春天。

生2:春天真美啊!看,春风轻轻吹, 春雨像细线一样慢慢飘落,小草冒出嫩芽,柳树抽出枝条,百花盛开,散发出浓郁的花香。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读书 篇8

一、想着读, 让读有所解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阅读, 很难对文本语言进行概括。指导孩子要想着读, 从读中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在尝试《东方明珠》片段一教学时, 学生读一句话后, 问及“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 只有两种回答, 一种是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这种回答占大多数;一种是“广播电视塔在黄浦江边”, 这种是思维稍微好一些的孩子的回答。学生很难回答到我们所期待的答案, 想着读“东方明珠在什么地方”?在这里, “地方”一词对学生来说就好回答了。

学生在读中揣摩怎样回答问题的过程, 是“想”的过程, 也是对文本语言感悟理解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通过能够想着读, 将“上海黄浦江边”进行自然定位。这种读, 使朗读有了实际意义, 学生在读时也兴趣盎然, 使读充满灵性。

二、表演读, 让读如歌

如一年级语文《江南》中描写鱼儿嬉戏莲叶间的四行诗“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 老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几片硕大的莲叶, 并引导说:“如果我们教室就是一个清清的池塘, 天花板是片片荷叶, 小朋友们就是一条条小鱼, 你们能一边读这四行诗, 一边表演, 把你愉快的心情告诉老师吗?”因孩子年龄小, 语言积累少, 要他们将阅读“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时头脑中产生的表象转变成语言描述出来, 有一定的难度。这时, 我们不妨根据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充分发掘教材,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演”来诠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内心情感体验的感言人, 放飞心情, 尽情展示。

三、拓展读, 让读加深所感

“莲叶何田田!”生长得多么茂盛啊, “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对“何田田”一词的理解是不需要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感受词句内在的意蕴美和形象美。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主要从荷叶的绿和多去感受荷叶的茂盛。首先激活孩子积累的关于绿色的词语, 帮助孩子加深对荷叶“绿”的感受。第二, 可以读《儿歌》, 帮助孩子感悟。接着, 通过角色体验, 帮助孩子置换角色, 进入文本情境。最后, 通过加上动作读, 再次感受荷叶蓬勃的生命力。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读得清新、简单, 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 在读中还原画面。

纵观教学读的环节推进, 无论想着读、表演读还是拓展读, 我个人认为都归于“理解读”, 他能让读在所有的想象中超越文本, 其实就这么简单。这样, 大块大块的读取代了老师条条分缕解析的读, 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一读的策略, 教学效果很好。

如何开展低年级作文教学 篇9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是新课标的重点, 无疑也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写生活, 二是写想象。那么低年级学生如何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写出好的文章呢?我认为要做到“三确立、三提高”:

一、确立正确务实的教学理念, 提高作文兴趣

1.增强写作信心

小学生作文是练笔, 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 低年级写句子、写话, 中高年级习作。要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文就是写自己日常的生活, 写内心的感受, 写亲身体验, 只需要把自己想说的话, 用规范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点也不神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扶着走”, 要让学生信心满满, 而不是畏缩。

2.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上讲,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 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善于联想和想象, 这是他们写好作文的源动力。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引导, 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从写一个句子、写一段话开始, 循循善诱、始终如一, 就一定能点燃学生心中写作的明灯, 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

二、确立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 提高作文基础

低年级作文是从说到写的过渡, 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教师要确立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具体讲就是做到“三多”。

1.多做听写练习

听写是作文的基本功。听写训练应从学生接触语文学习开始, 先是听写学过的词语、课文, 然后听写一些简短优美的句子或短文。这个训练贵在坚持, 二年级后,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和句子, 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可适当扩展听写内容的篇幅。

2.多写日记练笔

在练习书面造句的同时, 还可让学生写见闻。开始要求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各写一句话, 叫写见闻。要求每天或隔天写一段, 这样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也感兴趣, 学生写的内容也慢慢地丰富起来, 就成了日记。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除了写见闻、写观察日记之外, 还要指导他们写三言两语。

3.多看图片写话

注意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善于在图画中捕捉细节, 尽量用已掌握的词汇进行表达。认真抓好看、说、写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有次序地进行, 切不可操之过急。

三、确立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 提高作文水平

1.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 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一是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 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否则就是走马观花看热闹, 一看了之, 什么也没有记住。二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 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观察目的确定。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 可以定点观察, 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 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 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 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 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 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 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三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展开联想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法活跃学生的思路, 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物、画面,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 才思才会敏捷, 学生作文时的思路就会越开阔。我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语文老师带我们到当地一处溶洞去春游, 一路上景色很美丽, 溪水潺潺, 鸟语花香, 和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双龙洞》极尽相似。回来后, 我就仿照这篇课文写了作文, 结果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推荐。可以说, 从此打开了我自己的写作大门。

2.发掘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作文内容会越充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可见, 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首先, 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去看去听去感受, 开阔眼界。其次, 注意积累间接材料,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方面的主要途径是多看书, 勤写笔记, 写心得体会, 这样久而久之, 学生从大量的材料中增长了知识, 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有“嚼蜡”之感。再次是有针对性地“下水作文”, 选择一些好的作文范例, 给学生学习甚至模仿。

3.抒写真情

作文讲求的是抒写真情实感, 不可矫揉造作。教作文实际上就是教做人, 要在作文中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 要注意在作文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小学生来说, 就要在充实、鲜活的生活中寻求作文的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 就得让学生说生活、写生活, 一切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获取体验和感知, 才能写出真情实意的作文。

4.培养技能

作文是一种技能, 技能的形成靠训练。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 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 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 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 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日之功, 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改变那种传统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模式, 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快就会有新起色, 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摘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是新课标的重点, 也是实际教学中的难题。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阐述了低年级作文教学“三确立、三提高”的主张。

低年级阅读指导课方法初探 篇10

一、铺设过渡阶梯,引导儿童顺利起步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拼读音节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开设阅读课,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拼读音节的速度,又可以认识和巩固常用汉字,扩大识字量。这个阶段的指导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铺设好过渡的阶梯,引领学生认识书籍,走进书籍的殿堂,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看。首先,教师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参观,亲自看一看那些内容丰富的图书,听一听图书管理员饶有趣味的介绍,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其次,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中、高年级学生组织的手抄报展览、故事会、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讲。在看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喜欢读书、读书成才的故事和有关书的格言,让学生认识到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

3.听。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在起步阶段。就要借助“听”的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也可让那些平时喜欢读书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此时再让学生开始阅读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二、教给读书方法,帮助儿童学会读书

低年级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儿童采用的主要是精读法,在阅读时应该遵循“五步读书法”,做到“四个结合”。

(一)五步读书法

1. 审题设疑。

即读一篇文章之前要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地读效果好得多。

2. 粗读感知。

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

3. 细读理解。

这一环节是对读物内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

4. 诵读积累。

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5. 总结收获。

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这最后一步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四个结合”

1. 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大多是拼音读物,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少,在读书时对拼音的依赖性很强,有的同学干脆只看拼音不看文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目视双行,做到阅读时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2. 文字与插图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指出:能借助读物种的图画阅读。这是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相结合。

3. 读书与思考相结合。

边读边想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读书时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因此教师要根据读物内容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读的效果。尤其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会默读以后,就要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一是加快阅读速度,二是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4. 阅读与笔记相结合。

读书笔记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有很多好处,因此,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激发阅读兴趣,保持儿童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1.介绍读物激趣。在读书之前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读物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变换形式激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注意保持时间较短,持久性差,表现在阅读上就是开始特别专心和认真,读了一会儿就把书翻得哗哗直响,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读物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儿童喜欢高声朗读的心理特点,通过赛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再次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兴趣。

3.开展活动激趣。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读物的内容改一改、演一演、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的大意,讲一讲精彩的情节,或者是讲述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古诗背诵会、小故事家评选、小演员评选,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推荐优秀读物,保障儿童健康发展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自己还不能鉴别,因此,他们的读物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的推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下列读物感兴趣:

(1)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2)充满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题材的故事;(3)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4)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古诗等;(5)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6)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

这些书籍学校图书馆都能很容易找到,为了体现自主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阅读。此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新书发布角”,由教师或学生推荐喜欢的优秀读物。

低年级起步作文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起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写作兴趣

(一)重视字词教学,积累词汇

一年级教学以字词为主。词是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学英语时,人们会花很大工夫去背单词,因为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句子的理解和表达,学习语文也一样。

学生刚接触汉字,是通过色彩明亮的插图、象形文字的引导,使他们一下子感觉到汉字的力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他们根据字意,结合生活实际练习组词,这是他们特别喜欢的事情。例如在教学“山”字时,他们的组词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大山、青山、山泉、群山、上山,还有人组了“泰山”“黄山”,此时我便称        赞:“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啊!”再以地大物博、风景秀丽来赞美祖国,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江山的向往之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其实孩子比成人更喜欢被肯定和赞赏,对于老师给予的赏识和令人鼓舞的重视,是他们强大的内动力。

(二) 重视句的教学,运用好句

二年级的教材中,编入了很多造句练习。教师可以通过造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用掌握的知识去表达、创造新的生活。造句练习是先凭借课文内容,理解掌握词语的意思用法,然后跳出课文,迁移运用,由仿到写,形成能力。第四课《日月潭》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仿写句子。他们很快写出:菜园里,一边种着青菜,一边种着黄瓜。由于是仿写,他们对于“一边……一边……”只能理解到这步。于是我告诉他们这个词还可以这样用: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学生顿时茅塞顿开,接着造出了形形色色的好句。例:爸爸一边喝啤酒一边看足球比赛。妈妈一边盛饭一边对我说:“快洗手,吃饭了”。鸟儿在天空中一边飞翔,一边唱歌。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意思造句。

(三)重视段的教学,培养习惯

在对字、词、句的学习和理解之后,便是向段篇过渡的好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编排的听话说话、看图写话练习,要求学生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说得明白,有步骤地写作。不仅要让学生做好每一篇习作,而且要积累说话、写话的方法。

作文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的学习,还应与课外阅读、学习紧密联系。我组织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无论国内外的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科普知识、寓言等,凡是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健康的作品尽管让他们去读。不仅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同时也为写作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以生活为基础,选好写作内容

(一)趣味性

孩子们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也有属于自己的充满情趣的文化世界。午休时,我发现同学们拿着好多小卡片在传阅,上面印着:小樱、王小明、小可、皮卡丘等卡通人物。我灵感突发,这不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吗?于是我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会,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卡通人物,为什么?然后写一篇关于卡通人物的作文。

陈聪聪:书桌上出现了一阵白烟,我的玩具机器猫活过来了。我高兴地说:“你是来和我一起玩的吗?”机器猫摇摇头说:“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我帮助你复习功课吧。”我听了惭愧地低下头……

杨鸿飞:我打开门一看,蓝猫拿着几本课外书站在外面。我惊喜地问:“你是来找我的吗?”蓝猫把书放进我的手说:“这几本科技书送给你,愿你学到更多科技知识,变得更聪明!”我看着这些书高兴极了,当我想起道谢时,蓝猫不见了……

吴丹妮:我刚睡着,小樱就用魔棒把我敲醒。她笑眯眯地说:“我是来帮你达成心愿的。快把你的愿望告诉我。”我想了想说:“奶奶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又要做家务,很辛苦的。请你让奶奶每天晚上睡个好觉吧!”小樱点了点头。只见她拿出“眠”骷髅牌……

批阅了孩子们生动的文章,想到他们神采飞扬的交流情景,我想:对于孩子们的文化活动何必一定要严厉训斥、收缴封锁呢?若能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并使之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不是更好?

(二)探究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探究问题,促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独立思考,提高质疑能力。如新教材《两只小狮子》中,一只小狮子整天刻苦练功,另一只却懒洋洋地说:“就凭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大王,我以后会过上好日子的,不用担心。”课堂上,孩子们就这句话说得对与不对展开了争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既提高了能力,又懂得了道理。

(三)综合性

平时,我常常把写作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例如兴趣课上,我让学生们开展折纸活动。活动中,不作任何限制,让学生跟着兴趣走,折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人物等。若有不会的,可向家长讨教,从书中模仿,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达成目的。

三、以写作为桥梁,开发学生潜能

(一)通过写作挖掘潜能

这学期,学校要求“个性化”教室布置。我便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想,并把这一职业画下来,并且剪下自己照片的头像,贴在画上,看上去又逼真又有趣,然后写一篇习作《我的理想》。从中我发现了他们的兴趣所在。我想何不好好利用和培养一下他们的兴趣爱好?于是我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参加黑板报活动,他们自己排版,自己找图画,自己确定颜色,没想到黑板报出得还真不错,排版合理,图画新颖,颜色鲜艳。得到大家的好评,同时也挖掘了他们的空间智能。陈瑛同学的理想是体育老师,我发现她的广播操做得特别好,动作到位,很有节奏。领操这项工作她一定能做得非常好。

(二)通过写作发展智能

节假日期间,孩子们会跟着父母去走亲访友,以此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去做客》或《我家来客了》,既发展了语言智能,同时培养人际关系智能;春天来了,自然界有许多变化,让孩子们仔细去观察,再写一写,自然观察智能随之也得到了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指导策略 篇12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描写, 并且大部分课文都包含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 让学生先看图,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 我先引导学生认真地看书中的插图, 看后说说插图中狐狸和乌鸦的位置, 狐狸的表情, 猜想狐狸的心里会想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听过这个故事, 况且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再现, 因此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 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 看课文是怎样写狐狸想尽办法骗乌鸦的?读读狐狸的三次讲话, 想想狐狸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再让学生选定自己喜爱的角色, 进行模仿表演。这样由图像信息, 转化为文字符号, 再进行模仿表演, 既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学得既快乐, 又轻松。

二、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 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 并加强训练, 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 课文虽然结束了, 可我并没有到此结束, 而是让学生续编故事, 说说狐狸和乌鸦第二次见面时, 又会发生怎样的事?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 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 并滔滔不绝, 出口成章。有的说, 第二次见面时, 乌鸦肯定不会再上当了, 它会识破狐狸的诡计, 战胜狐狸。有的说, 狐狸会想别的方法再次骗乌鸦, 上次它说尽了好话, 这次, 也许它换一种方法, 破口大骂, 使乌鸦忍受不住, 再次张开了嘴巴。无论孩子怎么想, 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说的话很有思想, 都抓住了狐狸和乌鸦的特点, 真正做到了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 可谓“一石三鸟”。

三、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

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 富有童趣, 适合用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 化难为易, 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特点。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 文中有一些词语学生较难理解, 如: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蹿、蒙住了、纳闷等, 如果仅仅依靠老师讲解, 则学生还是很难理解。我就让孩子先仔细地阅读课文, 然后在小组中寻找合作伙伴, 抓住文中的字词进行表演。结果, 在小组的合作下, 同学们都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从他们的表演中, 可以看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 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更理解了这个寓言故事的含义。

四、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

这里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 课前, 我先让学生用彩笔画一些蝴蝶指套, 上课时, 把蝴蝶指套套在手指上, 边讲课文, 边让学生表演。整个教室里蝴蝶漫舞, 大家仿佛真的进入了蝴蝶谷, 亲身体验到了蝴蝶谷的美景。另外, 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山谷的景象, 孩子们都被迷住了。学完课文后, 我又让孩子想想除了这些山谷以外, 还有哪些山谷呢?我就布置一个特殊作业, 让学生动手画画自己想象中的蝴蝶谷, 并带着画向大家介绍。孩子可高兴了。虽然有的孩子画得还不够美, 但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 听着他们生动的介绍, 我真为他们叫好。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真可谓“一箭双雕”。

上一篇:独立学院声乐课堂下一篇: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