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丽的穿越(共12篇)
最美丽的穿越 篇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这一标准的制定, 无疑对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出了更高的、现实性的要求, 那就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如何走出功利化语文的不良倾向, 让语文回归本质, 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古诗词这种远古而来的、穿越时空的高雅艺术, 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沁人心脾的教学素材,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引入古诗词,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初中生一般说来从十一岁至十四岁, 正是人生的花季, 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 他们开始关心社会, 渴望了解生活, 积累人生经验。从某个层面上说, 他们又是一群狂热的追星族, 他们好奇、好胜, 对新事物特别有兴趣, 在他们的眼中语文老师应该是兴趣广泛的, 热爱文学的, 多才多艺的, 能言善辩的, 这样的老师举手投足间才能让语文自然流淌。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打心底佩服你、亲近你, 才会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你的语文课。那么,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如何利用古诗词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对此, 笔者认为:
一、导语中引入古诗词,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奏曲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 就会有强烈的求知的欲望,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其实,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他们都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儒雅的、博学的人, 然而他们的这种情感需求却囿于他们的知识局限而无法满足。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很难让学生窥得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妙, 内心的渴求与现实困难的冲突, 会让学生对那些富有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古诗词萌生出强烈的内心需要。这为我们利用古诗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始, 能够根据文章的特色精心设计导语, 并恰当引用古诗词, 必定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时, 我用了这样的导语: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 古人用“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描绘着蒙蒙的春雨;“繁枝容易纷纷落, 嫩蕊商量细细开”描绘着春花的初开;“东风便试新刀尺, 万叶千花一手裁”描绘着春风的神奇;“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描绘着无限春光。春天, 给我们带来了一抹绿色、给我们带来了勃勃生机、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希望, 今天, 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 领略作者笔下那不一样的春吧。”用这样极富美感的教学语言, 特别是古诗词的巧妙引用, 既让学生领略了古人笔下的春日风光, 又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在课文学习中, 巧妙解析、引入古诗词, 就能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
初中语文教材中, 收录了很多优美的文章, 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源泉, 是不可多得的美育教育资源, 教师以课堂教学为手段, 用优美的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 去体味祖国精湛的语言文字所营造的美妙意境, 就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陶冶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在这当中, 古诗句蕴涵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 就能为我们挖掘课文的“美点”、“育人点”提供广阔的空间。其实,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本身就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古诗词精品, 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来歌颂美与真, 批判丑与假, 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望岳》, 诗人将泰山壮美的自然景象和象征崇高的人文意义融为了一个整体印象。表现了希望登上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程万里的乐观和自信。
同时, 在初中语文教材所收录的现代文中, 也有不少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 引用了一些古诗词, 例如《春》这篇文章中作者就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说“屏”》中作者引用了“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夏感》中作者也引用了“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的诗句。这些诗句的引用, 既激活了语言表达、彰显了文章底蕴, 又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气息。教师在现代文教学中, 如果能够根据诗句出现的不同位置, 灵活处理, 巧妙解析, 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满足内心的认知需求, 调动起学生审美积极性, 激起学生的“心灵的自由和幸福”。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一诗句用在《春》这篇文章的第五自然段的开头, 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确, 它使文章语言显得凝练精辟, 可以让读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又如“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用在《夏感》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末尾, 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 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 应充分认识到这些诗句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抓手, 让学生充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可轻描淡写, 一晃而过, 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就不同课文的特色, 创造性加以发挥, 在课堂中, 适时引入古诗词来辅佐教学, 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 作为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样, 既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教师儒雅的、博学多才的风采, 又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的热情与冲动。既能让他们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 又能塑造他们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还能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语文素质。例如:在教学《背影》时, 在分析作者四次描写父亲背影, 淋漓尽致表现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时, 我就引用了“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来激发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要珍视浓浓的亲情。回报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之恩。又如,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 在谈到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是通过描写夏天的自然景象, 表现夏天蓬勃的生命力时, 我就引用了“晴日暖风生麦气, 绿阴幽草胜花时”、“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的诗句。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也达到了让学生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发展智力, 陶冶情操, 加强修养的教育功效。
但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古诗文时, 必须注意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所运用的古诗文要浅显易懂, 最好是学生熟悉的; (2) 运用古诗文必须要适时、恰当、不要刻意牵强; (3) 所运用的古诗文要注意艺术性、思想性的融合。
总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古诗词, 必然能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学习充满欢乐, 让学生走向成功。这样就能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所提出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终极目标。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回归本质, 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古典诗词这种远古而来的、穿越时空的高雅艺术, 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沁人心脾的教学素材,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适时、恰当地引入古诗词,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激发,兴趣
最美丽的穿越 篇2
惊天泣地,龙啸凤喑,散落一阵雨。时间的流逝,依然描绘不出人心的繁盛。
回忆,却找不到思绪。兰亭,里面有着破落的小径,埋灭的记忆。荷池里没有青莲,竹林里尽是落在地上的败叶,静极。早晨的兰亭,没有喧嚣,保留了那份纯净,那份真诚。
曾经的王羲之便在这里提笔书写下了名震千古的《兰亭序》,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无不给人以畅然的感受:恰似飞流的瀑布贯彻天空,也如瞬间的流星给人震撼,更同耀眼的闪电石破天惊。您把笔一挥,挥出了千年之美。
冥想,感悟无言之美。亭,勾勒出历史的棱角;台,体现着记忆的角落;楼,耸立着不灭的诺言;阁,仍保留着千年前的幽幽书香;小桥,千年不动,你背立在桥头,不动,眺望着远处的一片天空;流水,潺潺流动,清、碧、纯,可映照人们最透明的灵魂。
陆游的身影仿佛印在我的心田:身着一袭白色长衫,飘逸的长发,双手背在身后,眺望远空,凌厉的目光让人不可直视。战争,万马齐喑,天昏地暗,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哭泣的灵魂。萧条,让人如被万针扎过般疼痛。您一声长叹,叹出了千年之美。
畅游,寻回失落的记忆。青藤,总有着一股韧性,不屈、不挠,给人一种好感,万古长青;诗书,浓脓的韵味,让人情不自禁沉浸在书海中,品那百味之魂;古屋,残留着徐渭那点滴的记忆。
徐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一位光芒夜半惊鬼神的旷世奇才。正直,刚毅,傲然,为自己绚烂的开花而奋斗。您惊鸿一点,点出了千年之美。
穿越最狭长的国度 篇3
环保主义者的新研究——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
复活节岛位于东太平洋,是智利的属岛。岛上的巨石像从来都是UFO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据环保主义者的研究,复活节岛上曾经住有当地的土著。土著酋长们为了炫耀财富进行了一个竞赛,比试哪个族搭建出来的酋长头像最高大。于是全部的族民开始砍伐岛上的树木建造巨石像。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砍伐后,终于使得岛上最后一棵树也倒了下来,复活节岛也因为环境破坏而人迹不在。如果你想验证一下环保主义者的结论,亲身前往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世界旱极——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
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被称为“世界旱极”并不是徒有虚名的。在这个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1100公里的地带,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等影响,使这里成为了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有的地区自16世纪以来超过400年没有下过一滴雨,在1971年这里才迎来数个世纪以来的第一场降雨。
位于阿塔卡马沙漠北端的阿里卡则从来不下雨。它已成为一个闻名的度假地,靠引安第斯山脉的管道水来供水。在这里,你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这是我们唯一没发现生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研究阿塔卡马沙漠多年的美国地理学家克里斯·马凯说,“无论在南极、北极或任何其他的沙漠,铲起一块土,总能发现细菌。但在这里,你什么都找不到。”
上帝的奇迹——葛雷冰河(Gey Glacier)
最美丽的右手 篇4
一位班主任中间接班———这个班是出了“名”的, 经常出现违纪现象。第一天, 班主任来上课, 一切都还顺利。班主任提出了一个问题, 让学生举手回答, 班里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 班主任很高兴, 心想:“不像想象的那么差。”突然, 他看见了一只异样的手, 一名学生竟然只举起来4 根手指头!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 心想:竟然跟我示威!看我怎么教训你!于是, 气呼呼地走到这名学生身旁, 拽起他的胳膊, 将他的手往高处抬。突然, 班主任发现:这名学生的手上竟然真的只有4 根手指头———少了大拇指!这个学生知道老师生气了, 怯生生地说:“老师, 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的。”班主任脸一红, 给这名学生鞠了一躬, 说:“同学, 对不起!”这件事情对班主任震动很大, 他晚上失眠了, 白天上课的一幕一直浮现在自己的眼前。转天, 班主任还是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有残疾的学生也举手了, 可这次, 这个学生举的是左手。原来, 昨天晚上, 学生回到家, 把白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妈妈, 妈妈说:“孩子, 你真笨, 你右手有残疾, 可是左手是好的呀, 老师又没有说不让你举左手, 以后, 你举左手不就行了?”所以, 第二天, 这个学生举左手回答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 班主任眼含热泪, 对学生说:“老师希望你以后永远都举右手, 虽然, 你的右手有残疾, 但是, 在老师的心目中, 你的右手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右手!”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 我的心灵也深深地受到震撼。我不断地叩问自己: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时下, 各种教育流派、教育主张层出不穷, 不免让人眼花缭乱, 更让有些教师迷失了双眼。各种教育理念成为“高大上”, 各种教育技巧被推崇备至, 各种评价方法被不断翻新, 各项考核指标后面点缀着惊人的量化成绩。然而, 有些教师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教育之路?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坚持的教育信念?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坚持的教育之路, 在学生心里播撒爱的种子是我们广大教师最需要坚持的教育信念。教师之爱是不带偏见、从不偏执的, 总是对学生怀有希望、抱有期望, 发自真心地引领学生求真、向善、进取, 在自己的心目中没有“后进生”, 没有“暂困生”, 没有“问题生”, 有的只是在知识、能力、态度、行为习惯上的差异, 这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之说, 而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熏陶远胜于知识的传授, 这里, 我们暂且不讨论“故事”中的班主任有无过错, 最终他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敬畏生命、尊重个体”的教育准则, 同时体现出了最朴素、最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教育方式——从人的本性出发, 可亲, 可敬, 可爱, 毫无矫揉造作、追求名利之嫌, 在师生之间架起了爱的桥梁, 为学生灵魂的洗礼、核心素养的形成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让人性之美在无声无息中自然传递。教育是爱, 爱就是教育。教育如此, 生活如此, 生命亦如此。
尊重个体生命, 守住教育底线, 让我们摒弃偏见, 让爱的阳光普照校园。
最美丽的穿越 篇5
枪械武器是射击游戏永恒的话题,穿越火线数十款 不断更新,在这些另人眼花缭乱的枪械武器中,有些因其经典而成为被众多人使用主流 ,却也因此埋没了很多高性能的新品武器。有些人根据不同模式和地图,搭配不同的枪械,也有人则是一把枪就横扫江湖。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证明穿越火线是如今最纯正的枪战游戏!
就让我们一起捍卫这款经典的正宗FPS游戏,爱它就大声说出来,选出我们最喜爱的穿越火线武器,谁才是CF最热的人 王!
活动奖项:
投票数第一的作品:从其投票的玩家中随机抽取5名,各奖励50QB/人,
投票数第二的作品:从其投票的玩家中随机抽取10名,各奖励30QB/人。
投票数第三的作品:从其投票的玩家中随机抽取10名,各奖励20QB/人。
参与投票奖:从所有投票的玩家中(除去前三名投票玩家)随机抽取20名,奖励10QB/人。
最美丽的穿越 篇6
在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山海经》中,就有“大荒之中有山不咸”的描述,指的就是长白山。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长白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把它比作一部经典巨著,那么图们江就是这部巨著封面上精致的“腰封”,或者可以说是整部巨著最提神的部分。长白山的地理和生态之美无与伦比,而源于东南麓的图们江,自然承续着这份美丽。它从源头开始,经和龙、龙井、图们、珲春四县市,最后注入日本海,曲折蜿蜒500多公里,串起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形成一条壮美秀丽的边境风景线。
上游地区的仙景台,是一个荟萃了奇峰、奇岩、奇松、奇泉、云海等奇景的世界,3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千姿百态,有“诸仙游乐的天下第一仙景”之美名。这里随处可见奇异的山峰和岩石,百万年前岩浆岩喷发形成的花岗岩地貌,给图们江增添了一丝冷峻的美。欣赏了仙景台,就可以前往图们江源头,这里有两个地方不可错过——金日成钓鱼台和园湖。两块木质平台分立两边江岸,几米宽的水面,分割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这就是朝鲜伟人沉思、钓鱼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严禁照相。那个平静的园池,名字很不起眼,却是公认的图们江源头,承载着满清王朝关于先祖诞生的神话。沿图们江继续往下游而去,可以领略图们口岸风情、在日光山呼吸清新空气、在敬信湿地领略壮观的“雁潮”……
与长江、黄河相比,图们江似乎显得有些渺小,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它却承载了非常厚重的历史:从两汉至元末,历15个世纪 1500 余年,中国一直经营着图们江乃至朝鲜半岛北部;16 世纪,图们江成为中朝两国的界线;18世纪中期,沙俄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占据了原来中国在东北部的临海地区,让吉林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使它成了一个离海极近,却没有海域的“内陆省”;图们江附近的那一块土字碑,让中国人对腐朽的清政府充满了辛酸和愤怒,还有望洋兴叹的无奈,就因为这短短15公里的阻隔,图们江出海权成了一种空想……
1886 年,中国曾恢复了图们江的出海权,并持续使用到 1938年,随后的战争硝烟四起,那里又再次陷入海域被隔断、出海权被限制的尴尬境地。直到今天,从图们江走向大海,走向世界的梦想依然没有实现。但这些年来,中国的官方和民间组织,都在为恢复出海权而积极努力地奔走,但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虽然图们江最后那15公里带给了我们许多忧伤,但它所流淌的这片土地上,却从来乏坚强和乐观的精神。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一直由女真族所占领,从15世纪中叶开始,朝鲜族在这里逐步发展起来,在图们江流域的延边地区,形成了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人民热爱生活。他们居住在具有独特风格的房屋中,从墙壁到烟囱,无不体现出劳动的智慧;只要高兴,他们随时都可以载歌载舞,好似歌舞本身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他们也酷爱美食,无论是风格各异的泡菜,还是悠久历史的打糕,抑或是吱吱冒油的炭火烧烤,无不诉说着这片圣洁之地的富饶与美丽……
随着本期专题徐徐展开,《环球人文地理》将带领读者朋友走近图们江,去感受它延绵千里、穿越时空的美丽和忧伤。
最美丽的穿越 篇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人教版第二册《美丽的小路》的教学中, 我尝试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 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懂得生活, 学会生活, 改造生活, 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让这节语文课堂因生活而变得精彩和美丽。
二、案例描述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 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 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课文通过写“美丽的小路”的“去”与“回”让学生明白只有保持环境卫生, 才有美好的生活。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
生: (非常激动地喊) 想去。
师:好, 让我们快乐出发吧!
(学生们一个一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师:看, 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好像是我们东一区广场一侧铺着的鹅卵石小路。
生:好像是郊外的一条小路。
……
师:你觉得这条小路怎样?
生: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
师:美在哪里?
(师时刻提醒学生有条理地用上好词佳句说)
生:小路美在上面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
生:小路美在它的两边开着鲜艳的花朵。
……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生: (带着自己的感情) 美丽的小路
片段二:
师:小朋友, 现在请你走上这条美丽的小路, 看着这么美的景象, 你想说什么?
生:小路太美了。
生:路美得我都舍不得踩下去了。
师:那就想想我们教室的过道就是这条美丽的小路, 试着在上面走一走吧……
(课件出示:兔姑娘和鸭先生走来)
师:看, 谁走来了, 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请大家自己读2、3小节, 划出它们说的话。
生:“啊, 多美的小路啊!”
师:你能演一演兔姑娘和鸭先生吗, 你喜欢哪个就演哪个角色, 注意它们的动作。
生: (纷纷站起来兴奋地演自己选的角色, 有的还同桌两人商量、点评着怎样演更好)
师:谁能演给大家欣赏, 看看谁是最出色的小演员?
生: (纷纷举手都想展示给大家)
师:谁也想像它们一样来赞美小路?
(指名读, 男、女学生分角色读)
片段三:师:啊!多美的小路, 老师也真到这里来散散步, 说说话。
(边播放课件边说)
师:呀, 小路怎么变了模样呢?
XKJA2018102500001 (出示满地都是垃圾的小路) 了许多的垃
生:真脏, 小路上堆积了许多的垃圾, 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
生:真臭, 到处是脏水和腐烂的食物。
生:太恶心了, 河水很浑, 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
师:这位小朋友不仅看到小路变脏了, 还想到了河水也被污染了, 那你还想到人们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生:我想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 心里很害怕。
生:我想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 鸟儿没有了家。
生:我想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青蛙, 残忍地将它们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
师:你想对这些不文明的举动说些什么?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 上面写上“保护动物, 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 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 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 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师:让我们回到这条变得很脏的小路上走走, 你会有什么感觉呢?请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去读读这一段课文。
生: (用自己体会的语气读课文)
以上两个片段, 也紧紧拽住学生, 让他们仿佛亲临其境, 感受小路变化前后人物的心情, 不脱离生活这个舞台,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片段三:
师:我们学校周围或你所在的小区有垃圾吗?这些垃圾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垃圾?
(学生思考片刻, 跃跃欲试, 兴趣盎然)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 美丽的小路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 动物和我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三、案例反思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也因生活闪耀着创造的光辉, 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 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 生活也因语文而灿烂。
1. 尊重生活, 关注课堂生成
本案例中, 我本想只让学生围绕怎样留住美丽的小路, 进行思维的拓展。但转念一想, 何不把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让学生剖析一下?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举手, 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 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
2. 感悟生活, 激发创新思维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语文源于生活, 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 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 才能睁开眼睛观察生活, 敞开心灵关心、感悟生活, 激发兴趣, 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回归生活, 演绎精彩课堂
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老师要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 积极自主地探索, 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
香博堡——法国最美丽的城堡 篇8
旅游大巴从巴黎出发, 一路法兰西风景快速闪过, 车行在卢瓦河谷, 犹如行在诗画里, 河畔散布着法兰西的古村镇与古堡, 令人陶醉。在卢瓦尔河左岸5000米处的科松镇, 矗立着法国最美丽的城堡——香博堡。它虽然不是建在山顶的那种高耸入云, 但远远看去, 它便呈现在视野里, 让人一览无余。弗朗索瓦一世当年建造香博堡的目的就是为了狩猎和炫耀, 丝毫不带有早期城堡的防御功能, 所以它给人的感觉不但气势磅礴, 还华丽秀美。
达·芬奇晚年最后的一部杰作就是设计了香博堡。香博堡被誉为是“法国最美的城堡”, 始建于1519年, 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了。那时候的达·芬奇已经进入暮年, 而且不被重用, 离开了巴黎。1515年, 弗朗索瓦一世继位不久, 他将年迈的达·芬奇请回宫廷, 为他设计、建造这座神奇的城堡。达·芬奇的奇才在晚年再一次显露, 他设计奇特的“双旋梯”举世无双。1981年, 香博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说到香博堡, 不能不重点介绍一下与此有关的第二个重要人物, 法国文艺复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1494—1547) 。弗朗索瓦一世20岁登基, 虽然少年气盛, 踌躇满志, 一心要打造他的法兰西王国。他在军事上是个失败者, 可是他在文化艺术上却是个公认的成功者。他在文化和艺术上取得了前人未有, 后人赞叹的成就。法国在艺术领域的繁荣和引领世界的地位, 应该说就是源于弗朗索瓦一世, 是他第一个引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 也是他第一个大量雇佣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收藏数量众多的艺术品。现在卢浮宫内巨大宝藏就是从这个文艺复兴国王开始积累起来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留给后世的遗产里, 最为人称道的往往是他对文化和艺术的贡献, 而不是政坛上的丰功伟绩。路易十四留下的是“凡尔赛宫”, 伟大的拿破仑是那部“拿破仑法典”, 而弗朗索瓦一世则是这座“香博堡”。
16世纪初的卢瓦尔河畔的科松镇, 森林繁茂, 野生动物如野鹿、兔子、野猪等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痴迷于狩猎的年轻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想建一处狩猎行宫, 24岁的弗朗索瓦在1519年下令开始修建这项庞大的工程。这也是这座古堡为什么没有建在山上或是易守难攻险要之地的原因。车穿过林荫大道, 当香博堡出现在视野内, 不是那种高耸入云之感, 而是有一种高古神秘与俊秀挺拔之美。四周是宽阔的花园绿地, 加上小桥流水的护城河, 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太平盛世的休闲古堡。
香博堡在布局、造型、风格装饰上反映了法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又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成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被法国人视为值得炫耀的国宝。香博堡长156米、高56米, 有77座楼梯, 282座烟囱和426个房间, 建造耗时半个世纪。据说, 弗朗索瓦一世在位的32年中只在城堡内逗留过72天, 且一生都没看到香博堡的完工。
香博堡外观整体呈灰白色, 历经近五百年的风雨, 贴面砖墙无一处裂痕, 无论是雕刻还是花纹都保持得完好如初。游人站在平台上寻找历史的痕迹, 却发现他们依然同几百年前一样, 少有变化。只是天使雕塑、圆锥塔顶、王室标志上, 被岁月留下略暗的痕迹。苔藓的色彩斑斓, 映照在远方森林、运河, 小镇的背景里, 讲述着它们看见的那些故事, 供游人去想象。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 半个世纪, 几代工匠的心血和付出, 这些低层工匠的心理旅程没有记载, 只有达·芬奇的设计流芳百世。当今评价达·芬奇设计这个古堡最精彩的是城堡主塔的楼梯, 被称为是举世无双的杰作。楼梯是双重环绕式, 位于古堡十字型大厅的中央, 类似于双螺旋, 两个各站一个楼梯段的人可以通过楼梯内芯的实用门窗看到彼此, 但是永远不会相遇, 满足了贵族们既要互相窥探的好奇心, 又尊重了彼此。
没有几何知识的人们很难理解这个双螺旋楼梯的奇妙。为什么同样是一个楼梯, 上到顶下到底, 两个人就是不能碰面?其实, 看看城堡三楼里的模型, 一切一目了然。这个由八根立柱支撑的主旋梯就是如双螺旋曲线, 彼此盘绕平行, 并不交叉, 只不过他的环绕半径较大, 彼此间距又小于楼层高度。让人从外表上一眼望去, 误以为同其他所有的旋梯一样, 只是一根简单的单螺旋曲线所构成, 达·芬奇的这种几何发明也是绝无仅有的。
香博堡最为人称道的, 还有那精美繁复的塔顶。365个壁炉塔顶, 文艺复兴式的华丽, 把城堡主体的厚重敦实, 引向天空, 显得秀丽轻巧。漫步在堡顶的平台上, 穿梭于其间, 如同置身于装饰雕塑的森林。香博堡之美无与伦比且能延续这几百年, 被世界所公认, 这得益于弗朗索瓦一世的雄心与创举, 当年的他不但特意请来天才巨匠达·芬奇, 还从意大利聘请了大量文艺复兴艺术家, 其中不乏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为其设计, 这为摆脱中世纪法国艺术的城堡形式开创了新的样式。
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篇9
二十年前,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 那时的我青春年少, 朝气勃勃。每天穿着白大褂, 戴着燕尾帽, 跟着科里的老师们穿梭于病房之间。测体温、量血压、整理床单位;打针、输液、发药, 一丝不苟, 认真核对;备皮、导尿、灌肠, 做着各种的术前护理。就是在这平凡、琐碎、周而复始的工作中践行着白衣天使的职责。曾经的热情, 曾经对职业的憧憬都被各种不同患者的痛苦呻吟, 以及繁忙的工作所取代。每天下班后将自己疲惫的身体往床上一扔, 感觉自己的工作枯燥无味, 毫无快乐之感!突然有一天护士长拿了一本杂志给我, 说:“你看看这个, 我知道你爱看书”。拿到杂志的一瞬间我惊呆了, 还有专门为我们护理人员编写的杂志?我迫不及待地打开, 认真的阅读, 这不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护士长看我那么专注, 及时提醒我回家看吧, 别沉浸在书里耽误了病人的治疗。我恋恋不舍地合上书, 心却跟着书走了。回家后顾不上吃饭就如醉如痴看上了。《当代护士》, 你写出了我们当代护士的心声, 你成就了我的护士梦!
自从与你结缘, 我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 喜欢自己的职业。每天微笑着面对每一位患者, 主动热情地为他们服务。你的每一篇文章都记录着护士工作的点点滴滴, 有委屈、有辛酸、也有感激和赞美, 更多的是她们对工作认可和从中获得的感受;还有更多老一辈为护理事业投入一生获得的感触。她们对工作的执着, 对生命的敬畏, 感染着我, 激励着我, 让我在护理的岗位上不断成长。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 也由一名普通护士转变为护理管理者, 并晋升为副主任护师。这期间的每一点进步都与你分不开。至今我的书柜里盛的满满的全是《当代护士》, 我的心里承载的更是与你暖暖的情谊。这一路走来有你相伴, 苦点累点我都觉得很甜蜜。一路上有你, 我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最美丽的穿越 篇10
一、多媒体生成问题,增强好奇心、求知欲
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引入,使学生可以直观、生动地体验知识的形成,建立一定的认知冲突,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在大脑中产生各种生成。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对学生的生成进行整合,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石头”和“羽毛”在同一时刻,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实验,利用正确的操作,在学生的心中形成反差,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利用flsh模拟石头和羽毛从同一时刻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显然,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相冲突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可能,应该是石头先落地才对,使得矛盾加剧、问题突出,从而问题生成:为什么石头和羽毛在同一时刻从同一高度下落,还会同时落地?
问题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究,结合多媒体对石头和羽毛这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中,学生知道了真空状态是不受摩擦力的,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两个物体都在做加速度为g的直线运动,通过计算推导得出同时落地是正确的。这样的媒体展示,融合了学生的思维经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实验生成问题,确保学生主体性、民主化
实验使学生与知识零距离接触,由学生的感官出发,通过对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进入理性的思考之中。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积极表达,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将各种生成进行汇总,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全面了解,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域。
比如,在学习“电动势”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干电池、蓄电池和手动发电机做实验在操作中,学生对观察到三组实验都使小灯泡亮了,但是其亮度不一样,这使学生理解了电源具有转化为电能的性质,然而对其转化程度只是感性的认识,了解到了“电动势”这个名词,但不能解释其中的真正原因,使得问题自然生成:电动势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就非常主动、积极,对电源的内部进行了分析,思考为什么电池能够释放出电能,明白了电动势是用来反映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情况的,是其它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能力大小的一种反映。实验中的问题生成,融合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学生对自身思维的主动调动,利用课堂生成的问题来推进学生向更深、更广处进行探索,不仅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搭建与学习。
三、留白生成问题,调动思维质疑性、合理化
留白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对重点难点内容的一味讲解,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白”,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来对知识进行攻坚,从中发现“核心问题”,积极对知识进行质疑、猜想、设计和验证。
比如,在学习有感“电磁感应”的时候,学生在对奥斯特实验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对实验进行分析,学生都感觉到了奥斯特实验的不真实,积极地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了“核心问题”:磁可以生成电吗?电可以生成磁吗?两者之间可以转换吗?
针对问题,教师就可以建立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和理解。在学生的积极探索中,通过猜想、分析,最终设计了相关的实验,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探求感应电流,还有的学生创造性地探索了“切断电源后,线圈中铁芯的移动是否还能够有电流产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了积极的交流讨论,在相互的融合中获取了新知。学生在留白之中,发挥了自己的力量,全面细致地掌握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无形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学习自信,使学生敢于自己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美丽的穿越 篇11
撇开枯燥的工程术语不谈,单从文化和景观角度看,雅西高速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高速公路的起点是雅安,在历史上雅安曾是“青衣羌”故地、茶马古道起点、解放前的西康省省会,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而“雅安三绝”——雅女、雅鱼、雅雨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魅力。雅安向南,高速公路将依次穿越荥经、汉源、石棉、冕宁等地,这些地方历来多民族混居,是我国古代西南“汉彝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当地的尔苏、木雅藏族风情都还令人感到惊艳。
再来看景观,由于雅西高速由北向南穿越了横断山脉,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高速公路沿途的景致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从大相岭隧道入口处的原始森林风貌,到汉源境内的大渡河峡谷景观,再到冕宁、西昌地区的高原风光,可以说,雅西高速公路沿途处处皆风景。将这条高速公路比作中国西部一条新的“景观大道”毫不为过。
在雅西高速通车之前,公路沿途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大多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极少有人愿意从成都出发,驱车数十个小时沿108国道深入荥经、汉源、石棉、冕宁等地进行观光旅行的。换句话说,雅西高速经过的大多数地区,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块“处女地”。在雅西高速上前进的每一步都是探索,都会有新的发现。
2012年3月,本刊采编一行5人从杂志社本部重庆出发,开始了雅西高速的沿线采风之旅。我们驾车由东向西,穿越“川东平行岭谷地带”、成都平原,直达四川盆地西端的“雨城”雅安,在雅安休整一晚之后,经过尚未正式开通的雅西高速向西昌进发。一路上,工程的艰巨感染着我们,而靓丽绝伦的自然风光又让我们无比赞叹,这是一条将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道路,期冀而往,不虚此行。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篇12
观察使人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记忆帮助人们把这些信息储存起来,但是只有思维才能像蜜蜂把采集到的花粉酿成蜜糖一样,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说,光有良好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并不等于就有了良好的智力。
优秀的思维方式从何而来呢?固然有赖于良好的遗传条件,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而得以提高。思想是一种大脑智力活动的方法、技能,只要大脑发育正常,就能有效地掌握这种技能。
思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常由问题而引起,并与问题的存在与解决相伴始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包括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在这个过程中还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想象、聚焦、发散等具体过程和方法以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我们可以把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技能等分解为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技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三段论”使得逻辑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只要我们掌握思维过程的具体步骤和各种形式、方法、技能,并加以灵活运用,就有可能具有苏格拉底式的雄辩、孔明式的先见之明、福尔摩斯式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爱因斯坦式的想象力。
思维技能的掌握,除了要了解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具体过程和形式外,还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逻辑性等等。因此,要培养思维技能,一定能够要加强思维过程的运用和思维品质的有意识改善。
思维技能的掌握,还必须与克服常见的思维弱点结合起来。思维技术训练的要点在于增强思维的建设性、主动性。其核心是引导思维意识绕开各种“智力陷阱”,发挥头脑高效、优质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我们一般人的思维中,往往存在几种弱点,妨碍了思维发挥更高的效能:1.求同性,这种思维弱点只习惯于从已知条件和目的中寻求答案,而不善于从多种假设和构想中寻求答案,怯于权威;2.再生性,他只会继承旧的思维材料和思路,限于模仿、延续,当然也难以创新;3.呆滞性,这是一种思维惰性,思维状态不活跃,思维领域狭窄,恪守固定程式,一条老路走到底。
如果任由这些弱点继续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那么思维水平的提高则只是空话而已。要克服这些思维弱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思维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