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语言系统

2024-10-25

结构语言系统(精选10篇)

结构语言系统 篇1

摘要:在C程序设计语言考试中为了解决定位难、一题多解和对于主观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的情况,对考试系统中客观题和程序题的评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比较结果的评分基础上,引入了XML结构的答案库,以及使用了黑盒测试方法与抽取骨架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软件的实用性。该系统设计成功后,通过在小范围内使用,初步实验结果证明自动评分模块运行稳定,评分标准能够统一。

关键词:定位,黑盒测试,骨架法,日志

0 引 言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考试中,使用人工进行阅卷既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于是,针对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的自动评分系统就被应运而生。济南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的乔善平等人在《基于智能移动Agent的C语言考试系统》中提出了从人工智能中可信度的角度引入执行可信度、程序最大相似性、代码可信度、指数曲线衡量标准和输出可信度等几个新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实现的过程。并且将整个程序的设计分为几个部分执行、代码、输出和其他因素。使之存在偏序和制约关系,以实现自动评分[1]。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自动评分系统[2]也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一个考生的真实答题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改错题、填空题、编程题等类型,在C语言的程序设计考试中,改错题与填空题可以归为客观试题的范畴,而编程题可以归为主观题的范畴。

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改错题与填空题主要是在程序的某个位置出错或者留出空白,让考生在该位置做出解答,为了将对试题与答案进行比较,往往在该位置处进行标注,以往的自动评分系统中,为了对该位置进行定位,往往提示考生不能随意改动试题,特别是不能添加空行等,这样就严格的限制了考生,如果某个考生不小心在里面添加了一个回车换行,即使答案正确,也会得不到成绩,主要原因是自动评分系统将不能找到该位置。而且,在填空题中一个空往往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答案,如果考生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相符,但是也能实现相同的功能,这样,考生也不能得到相应的成绩。比如,一个填空题应该填i++,其实,考生填写i=i+1,++i。都应该是正确的,但是以往的评分系统往往不给分,这种一题多解的问题也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一个考生的成绩。

程序编程题的评价更加困难,以往的评分系统往往强制考生使用某种算法去解答,这既违反了程序编程的初衷,也限制了考生的想象与发挥。即使考生采用了某种算法,也可能在算法的细节方面或可能与标准的答案不同,所以程序编程题不能采用简单的比对的方法,文献[3]采用了模糊的评价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会使一些抄袭的考生也能过关。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了正则表达式[4]进行定位,使用XML结构的答案库,并且使用黑盒测试方法[5]和抽取程序设计的骨架[6]等方法,成功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1 系统设计思想

1.1 试题问题的定位

在C程序设计中,程序设计需要的源文件往往不止一个,所以首先是寻找问题所在的程序文件,这个程序文件的名称被记录在XML格式的答案库中。如前所述,在C程序设计的改错题与填空题中,往往在问题出现的地方添加标注,让考生在添加标注的地方进行作答,为了有效的对问题所在位置进行定位,该系统利用了这些标注,采用正则表达式的匹配准确的定位到问题的所在位置,找到位置后,为了避免考生在问题位置添加空行等问题,接着在该位置的后面过滤掉空行,然后使用字符串前缀的方法准确的定位到问题所在的行,然后取出考生的答案与答案库进行比对。

1.2 一题多解问题的解决

C程序设计的填空题中,一个问题的解答往往有很多种解答的方法,针对问题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解答方法,将这些答案存放在答案库中,根据答案库中答案出现的次数采用循环与考生答案做比对,只要考生的答案符合其中之一的任何一个答案,终止循环,同时给学生成绩。

1.3 程序编程题的评分

程序设计题的评分应该分为两种情况:

(1) 考生编写的程序通过的编译、连接阶段并且有结果输出;

(2) 考生编写的程序没有通过编译。

在第1种情况下,该系统借鉴了软件工程中程序测试的方法,使用了黑盒测试法来评价考生的程序。在XML格式的答案库中,针对该题给出一些测试数据,然后根据测试数据对比应该输出的结果,根据考生输出结果与标准的答案的异同给不同的分值。

第2种情况下,因为考生的程序没有通过编译,因此没有输出结果,但是可能考生已经写了一部分程序,如果仅仅根据没有输出结果,直接给考生零分,显然很不公平。于是,该系统采用抽取考生程序中骨架的方法来进行。比如一个排序程序应该有这样的程序设计结构:

for(i=0;i

for(j=i+1;j

if(a>b)

{

}

根据C语言的关键字[7],可以抽取骨架为for()for()if(){}或者for(){for()if(){}}等,从考生文件抽取的骨架与标准的骨架[6]相对比,根据异同给予一定的分数。

为了避免考生互相抄袭,该系统采用了两种预防措施。第一种措施,不同考生在考试期间随机抽取试题库中不同的试题,但是还可能出现相近考生试题相同的情况,该系统从实际出发,采用“记录解答过程”的方法,利用Windows内部功能[8],或考核软件(VC++)提供的“宏”功能[9],跟踪记录考生操作的每一步骤,形成独立日志文件,通过特殊方法“固化”在当前位置,或者直接传送到服务器上,作为评分的必需内容。评分时,如搜索不到指定日志文件,就可认定为“抄袭”[10]。

2 系统设计

该系统中,XML格式的答案文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在其中几乎记录了所有的跟自动评分有关的信息,下面是该系统使用的答案文件的一部分。

第一种答案

第一种答案

type="Blank">

第一种答案

第二种答案

style="Program">

第一种骨架

第n种骨架

其中:QSet表示试题的套数;First表示第一道题试题考察点在name属性所指的文件名中,本题的分值在score中记录,试题的类型由type来指明。指示在某一道答题中的第几个小题。表明该小题的其中一个答案,如果存在一题多解,将所有的全部放在该小题中。在试题类型为Program的编程题中,给出了程序设计的骨架,给出了黑盒测试需要的输入数据,给出该题黑盒测试的输出结果。该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3 结 语

该系统经过多次实际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出现的问题,能够准确定位问题的位置,并且对于一题多解的问题也运行良好。在程序编程问题中,能够基本体现公平、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编程思想,特别是操作日志的使用有效的监督了学生的“抄袭”现象。对程序编程时,不能通过编译但已经编写了一部分程序的考生,可使用提取骨架的方法,基本能够给考生一个公平的评价,改善了过去很多系统给学生打零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乔善平.基于智能移动Agent的C语言考试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4):29-31.

[2]梁振球.填空题自动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2):109-111.

[3]嵇敏.自动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2):193-194.

[4]赵兴涛,王斌君,刘舒.正则表达式在文档自动识别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4):33-35.

[5]陈浩,刘海涛.遗传算法在黑盒测试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0(9):4-6.

[6]钟旭,万剑怡,万红艳.基于骨架的结构化网格编程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0,36(2):266-268.

[7]阂光太.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朱友芹.WindowsAPI参考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9]刘晓华.基于语义的主观题自动批改算法的设计[J].软件导刊,2006(13):27-31.

[10]程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主观试题的自动评分方案设计[J].电脑学习,2006(1):16-17.

套层结构电影语言研究 篇2

关键词:套层结构 电影语言 声画蒙太奇 副语言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表达、诉说和阐述;语言是一种权利象征,拥有话语权的主体可以向人们倾诉他的内心世界,并且掌握镜头之外的主动权;此外,语言具有治愈作用,通过语言的宣泄以及无声语言的渲染,可以迎合观众内心需求,在共鸣中得到疗愈效果。电影语言的研究是在电影元素的基础上借助语言结构来对电影叙事结构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与探讨,这有助于“通过电影认识电影”。

二、电影语言研究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语言系统,在西方电影史上已经历百年的发展。西方电影语言研究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上世纪60年代前期,处在传统的“电影语言”研究阶段,当时的电影语言泛指实现各种电影表现效果的技术性手段(如剪辑方法、摄影方法、照明、音响处理等)。不少批评家试图做出电影与语言之间的类比研究,诸如镜头与词汇、场面与句子、段落与文章分段之间的比较。这些研究大多带有联想的随意性。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力图使“电影语言”的研究明确化。该书从电影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这一概念出发,论述了电影语言与文学、绘画、音乐的联系,以及它在蒙太奇、景深、对话、空间、时间等方面的表现。作者指出:“电影拥有它自己的书法——它以风格的形式体现在每个导演身上——它便变成了语言,甚至也从而变成了一种交流手段,一种情报和宣传手段。……该书灵活而有效地采用了大量足以同口头语言相比的表现手段去证实电影是一种语言。”[1]“电影语言由最初作为一种电影演出或者现实的简单再现,逐渐变成了一种语言,即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2]

第二阶段是指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以法国为代表的电影语言学研究,即现代电影理论研究。这种“电影语言”与传统的“电影语言”内涵完全不同。[3]1964年,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克里斯汀·麦茨发表了《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一文,该文借助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方法,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影像语言,即具有某种约定性的表意符号来研究,标志着西方电影语言学研究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作者电影第一符号学研究阶段的开始。麦茨明确指出:电影语言学的存在是完全正当的,它完全可以借助语言学,即以索绪尔提出的更广泛的基础——符号学为依据研究电影语言。但他同时指出:电影是一种“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电影符号学家可以从语言学那里获得启发,但是,关于语言学的技术性概念却不能直接照搬到电影研究中。”[4]70年代后期,克里斯汀·麦茨在《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1977)一书中将弗洛伊德、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思想与电影符号学理论相结合,在对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研究中将精神分析与语言学方法相结合。书名借用了精神分析术语中的“想象”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能指”共同组成了“想象的能指”一词。这种组合表明作者试图把电影当成梦和一种语言来进行研究。这部著作标志着电影第二符号学研究阶段的开启。麦茨的第一符号学是基于文本进行单纯的语言形式化研究,第二符号学则在语言学研究模式基础上融入精神分析学,特别加入了观众学的研究,使得对电影的本体研究进入了文化研究层次。[5]尤其是作者关注到观众观影背后的深层心理结构、产生和接受影片的社会结构,以及电影这个造梦机器是如何运用想象手法和技巧,制造出特有的观看情境,刺激、“缝合”观众产生认同的幻觉和欲望的心理与技术结合,以此说明电影实质上是一种迎合了观影主体的内在欲望和需求的相像性的构建。[6]

第三阶段是指电影成为一种语言的阶段,即电影语言的成熟阶段。[7]上世纪80年代,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潮衰退,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亦日渐衰退,电影理论研究中心也由欧洲转阵美国。美国主流电影理论开始趋向实用性,重视影片风格研究、电影技术研究和认知心理学研究,主要体现在20世纪末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语言带来重大革新。与传统电影不同的是,数字电影通过计算机将数字进行组合形成视觉魔幻化,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电影语言的影像“词汇”,为影像的产生、表现领域和造型手段的拓展提供更多选择。但是,尚未促进电影语言“语法”的创新。

母庸置疑,电影拥有一种极其复杂且丰富多彩的语言,它不仅能够灵活而准确地重现事件,还能够灵活和准确地重现感情和思想。电影从一种市集演出节目、类似文明戏的杂剧或记录时代风物的工具,逐渐变成一种语言——能让艺术家像用今天的论文和小说那样用来精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的一种语言。[8]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研究拓展对电影叙事结构的认识和电影背后意义的探寻。

三、以电影语言的方式认识电影

关锦鹏导演的电影《阮玲玉》是一部大胆的自我指涉戏,电影不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设计理念上,都匠心独运。开场就伴随着阮玲玉生前拍摄留下的默片剧照进行导演与演员的对话,这样的设置巧妙地起到了以电影开头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作用,也给观众留下一定的期待。观众无论是期待当代导演如何展现历史,还是期待当代明星如何演绎历史明星,在史料与艺术创作的空间里,电影通过视听语言的巧妙运用做到了以“还原历史”的严肃态度呈现影片。电影中的视听语言是指导演运用声音和画面作为创造要素来塑造视觉形象的创作方法。在视觉文化时代,影像是进行电影信息传递的首要工具。镜头的运用是决定影像风格的首要因素,导演通过对镜头的运用来进行电影叙事的创作,以适当的镜头语言将电影声音与画面巧妙结合来展现女性视角的人文情怀,正是关锦鹏影片特征鲜明的体现。

本文以电影语言的形式特征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影片中的镜头选取、影像色彩、光线、声音特征来解读关锦鹏女性电影的特征。

(一)镜头语言

传统语言结构的分析注重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若将一个电影镜头类比成一个句子,做出一个陈述表达,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电影镜头是否可以把自己分成如此易于控制的单位?我们可把一段胶片从技术上定为“镜头”,倘若一个镜头内部有分句,又该如何判断?摄影机在移动中将一个场面以摇摄或移动镜头的方式使它完全改观,又如何界定这是一个还是两个镜头?为此电影语言的分析并不能照搬语言学研究结构。时间和空间是电影叙事的两个基本维度,电影镜头通过深度与广度变换,加强镜头语言的叙事张力,呈现出一种穿插在历史、现实、虚实想象之间的跨越的时空观。影片《阮玲玉》横跨上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空。上世纪30年代主要聚焦在阮玲玉1929年进入上海联华公司到1935年2月8日自杀这段时间,其中包含两条线索:一是阮玲玉的个人情感生活,主要是与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三个男人的纠缠,该部分主要通过张曼玉扮演的阮玲玉呈现;另一条为阮玲玉的演艺生涯,先后展现了她1929年到1935年拍摄的9部影片,分别为《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桃花泣血记》《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小玩意》《香雪海》《恋爱与义务》《神女》。这9部戏中已经失传的影片由张曼玉代替阮玲玉演出其中片段,配合现存的剧照,并以字幕辅助;现存影片则直接展现原作,穿插张曼玉扮演阮玲玉进行生活彩排的场景,并有张模仿阮表演的片段。90年代,即为关锦鹏导演拍摄时间,主要有两大线索:一是导演与演员关于人物以及事件的讨论构成的对话场景;一是穿插在影片中的导演和主演对30年代的老影人、编剧以及传记作者等有关人物的访谈实录。画面的零散、随便会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戏剧的冲突性,但导演通过画面的剪辑将这些生活化的拍片场景和采访实录与整个故事叙述融合,并且让其在影片的新旧时空中不断交替出现,承担对故事的解释、历史的还原以及引发观众思考影片与主人公自身境况的联系的责任,以此达到心理学移情的观影体验。

电影镜头语言的把握主要通过推、拉、移、跟等手段进行电影故事的叙述。镜头的切换风格直接决定了影片的画面风格:全景镜头体现出对于整体大环境的把控;特写镜头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长镜头再现电影情节;空镜头渲染故事氛围。影片中最动人的一段是摄制组人员离开后,阮玲玉蜷缩在被单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着她,此时镜头后拉,出现蔡楚生剧组的摄影机,再拉,出现关锦鹏剧组的摄影机,关锦鹏的声音响起:“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Maggie Cheung了!”关锦鹏通过这一段长镜头的应用,使不同的时空水乳交融,达到戏中戏、画中画的视觉效果,观者不知是在电影的时空中穿梭还是在两个女子的感情世界中徘徊,不知道是在看阮玲玉的故事,还是在看张曼玉的故事,抑或是电影的故事,抑或是影片背后导演关锦鹏的故事。也许正是这样的设置引导读者去理解阮玲玉拍摄影片时的心情。“她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想起自己悲苦的命运,与剧中女主角何其相似。”那时,阮玲玉的感情也正处于危机之中,张达民的无赖与唐季珊的无情,让她没有退路,她不知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也让张曼玉想到自己的情书曝光事件,在扮演阮玲玉的同时也在体验自己作为明星,个人生活公布于众的无奈。

(二)视觉色彩

在影片《阮玲玉》中,彩色镜头和黑白镜头的蒙太奇切换[10],使得影片线索在历史的不同叙事中跳跃,整个叙事风格既丰缛绵密又简洁明快。黑白影像出现的场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阮玲玉有关的影像、照片等一手材料的真实展现;另一类则为张曼玉扮演阮玲玉演戏状态下还原历史的黑白布景。此外有一个细节,当导演问及张曼玉“你会不会自杀”这个问题时,色彩使用是黑白色,这是在虚实之间的一个巧妙结合,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代表张曼玉、代表新女性,也是引起观众思考的设问。

(三)光线

灯光之父阿尔道夫·阿庇亚曾说:“灯光绝不是静止的,它随剧情的进展和人物的活动一直变化着。”[9]光线的运用对不论是营造典型环境、烘托气氛还是渲染情调、暗示人物内心情感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多次将阮玲玉代表的默片时代与张曼玉扮演的相同戏份进行穿插变换时,这样的对比尤为强烈。在电影资料《神女》中,画面出现阮玲玉扮演的神女受到恶人威胁后的抵抗,这是愿意接受事实却要用无力的行动表现出内心反抗精神的一段戏。由于全片只有黑白景色,并无声音,只能看到她要了一支烟,坐在桌子上,像男人一样吸了一口,仰头将烟雾吐向空中。这时,画面切换,扮演阮玲玉的张曼玉同样身着旗袍坐在桌上,嘴里轻轻吐着烟雾,而当张曼玉低下头时,光只打到她的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当张曼玉慢慢低下头,此时脸上出现大面积的阴影效果,远处的脚步声让她自然抬起头,唐季珊从阴影中走出来,画面再次转向张曼玉。通过这样的光源效果的制造,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矛盾心理都一一展现。导演通过戏中戏的切换在无声的语言中带领观众去领会《神女》拍摄背后阮玲玉个人生活与情感的压抑状态。[11]

(四)声画蒙太奇

台词、音乐和对白都是电影听觉语言的具体表现,也是人物内心情感需求表达、故事矛盾冲突以及角色关系展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个性化的台词、情意流转的独白、富于情感的主题音乐,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听觉语言符号。

人们在说话时表现出来的语音特征就是所谓的副语言。副语言涵盖很广,它包括音量、音质、速度、节奏、口音和发音习惯等,还包括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它不是纯物理意义上的语音特征,更多指由此体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内涵。方言就是副语言的一种表现。导演基于阮玲玉的人物身份,祖籍广东但长在上海,使影片创作时在独白、对白以及演员与导演的讨论中穿插粤语、上海话以及普通话,看似自然而然的语码、语速、语音的变换,却让观众在时空与电影情境中获得游离的空间。在第一场戏中,张曼玉扮演阮玲玉演戏,在撕桌布的时候,张曼玉突然停下来,用上海话对导演说了一句“我再来一遍哈”,瞬时间的吴侬软语与刚才扮演角色的愤怒泼辣的普通话形成鲜明对比,观众通过语码的转换可以自觉将演员角色与演员自身性格加以区分,为整部戏以戏中戏的形式进行叙述埋下伏笔。

此外,人物对白中的语码、语音、语调的处理也会给予人物关系的暗示。在蔡楚生邀请阮玲玉扮演女主角色时,两个人对话使用的是广东话,而站在身旁的唐季珊则无趣走开,语码造成的无形场域,也为两个人后面的关系增进埋下伏笔。

主题曲更是电影视听语言的灵魂。在影片中,主题曲《葬心》时而以小提琴的音色出现,时而以钢琴的音色配合画面,就像游离在外的丝线,将每一个细微的情感变化有机穿插在一起,真正做到形散而神聚。当电影接近尾声,阮玲玉香消玉殒之时,主题曲响起时并未像片尾曲那样使用复古唱盘的音效,但画面定格在阮玲玉真实遗容的时候,具有复古音效的主题曲正式响起,搭配中国早期女歌手的小调唱腔,配合黑白基调的画面,片尾字幕也处理成老电影的风格,整个视听画面的复古之风油然而生。而关锦鹏也做到了用自己一贯的故事讲述风格,通过视听语言表现出女性视角下的看者身份以及独立意识,营造出新旧时代背景冲击下古典怀旧主义的感伤基调,成为华语界女性视角下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

参考文献:

[1][2][8][法]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电影语言

[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4,5,215.

[3][法]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电影与方法:符号

学文选[A].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4][法]克利斯蒂安·麦茨.电影语言的符号学研究:我们离真正格

式化的可能性有多远?[J].世界电影,1988,(1):25.

[5][7]王志敏.电影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9,15.

[6]胡星亮.西方电影理论史纲[M].北京:中华书局,2005:336.

[9]梁明,李力.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版)[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10]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1]张妙珠.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下关锦鹏电影创作解读[J].电影文

学,2014,(17):20.

结构语言系统 篇3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人们之间的交流从传统的电话、电子邮件等发展到今天的网络视频交流。由于计算机系统种类繁多, 更新速度快, 所以如果有一种与平台无关的视频会议系统, 就能解决不同平台上的视频交流。Java语言具有跨平台性、可移植性, 使用Java语言开发视频会议软件系统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利用JMF[1]设计视频会议系统。

1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1.1 流媒体传输技术与控制技术

流媒体[2]指在网络上连续时基媒体流式技术。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是流式传输。传输之前首先对媒体进行预处理, 然后使用缓存技术来保证数据连续不断的传输。使用流式传输方式, 用户不必像采用下载方式那样要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 而只需经过短暂的启动延时即可在客户端进行播放和观看。

1.2 Java Media Framework (JMF) 媒体框架技术

JMF实际上是Java的一个类包, 包含许多用于处理多媒体的API, 可以让基于Java的应用实现音频、视频的捕捉、处理、播放、传输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扩展JMF来支持更多的媒体类型格式。JMF有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 且完全支持RTP/RTCP协议[3], JMF高级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 RTP/RTCP协议分析

2.1 RTP/RTCP协议分析

实时传输协议RTP是为支持实时多媒体通信而设计的传输层协议, RTP包括两个协议:RTP协议负责传输带有实时信息的数据包。RTP控制协议 (RTCP) 负责管理传输质量和在当前应用之间交换的控制信息。RTCP包含有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包数量等统计信息, 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度。

2.2 RTCP流媒体同步控制机制

媒体流同步控制系统由媒体发送方、媒体接收方以及媒体传输控制器组成。由发送端, 传输控制器依据媒体产生时间对实时产生的媒体流进行传送。同时在媒体分组的RTP包头中标识媒体发送源ID, 媒体分组采样时间戳。由于媒体发送方发出的所有流和发送报告都使用同一个绝对时钟, 因此接收方就可以比较来自同一数据源的两个流的绝对时间, 进而确定如何将一个流中的时间戳值映射为另一个流中时间戳值。当客户端收到发送方的媒体数据时, 则开始进行媒体同步处理和显示工作。发送端负责实时传送媒体, 同步策略将由接收端完成。

3 P2P结构介绍与分析

Peer to Peer简称P2P, 也称为对等连接, 是一种新的通信模式, 每个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能力, 可以发起一个通信会话。对等网络又称工作组, 网上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 无主从之分, 任一台计算机都可作为服务器, 设定共享资源, 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 又可以作为工作站, 没有专用的服务器, 也没有专用的工作站。对等网络是小型局域网常用的组网方式。对于人数不太多 (小于10人) 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适宜采用P2P结构。

4 总体设计

4.1 视频会议系统整体结构分析

服务器和客户机通过基于UDP的RTP通信协议传输媒体流数据, 在建立RTP会话之前, 先建立一个Socket连接, 以发送接收其它请求消息, 如要发送多媒体数据的请求和应答消息。发送视频请求消息和完成应答之后, 服务器利用客户机发上来的消息建立RTP会话, 因此在视频请求的消息中应包含客户机的地址、端口等消息, 以供服务器建立RTP会话。客户机也要和服务器建立对应的RTP会话, 这样, 视频数据流就可以通过RTP会话传输[4]。具体建立会话过程如图2所示。

4.2 客户端详细设计

(1) 创建启动客户端界面的类:Client Start。

(2) 创建一个类Client Capture Device用于获取本机的多媒体设备, 创建多媒体数据源, 注意的是要把这个类作为一个线程。编写方法init Capture Device () 初始化采集语音视频的设备。再用方法start Transmit () 进行视频的发送。

(3) 接下来创建一个用来发送视频的类VedioTransmit, 在传输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如:将数据源转换成用于传输的数据格式, 设置传输的质量, 传输的同时在本地播放, 在JMF中一个Data Source只能用于一个事件, 所以在这里要将从多媒体设备获得的数据源实现克隆, 再对克隆的数据源进行操作, 本系统克隆出一份数据源用于传输到远程, 一份用于本地播放。start () 用于启动传输, 返回值为空时, 启动成功, 否则返回失败的原因。用create Processor () 方法创建Processor传入数据源对象。用create Transmitter () 方法为每一个客户端创建会话。用set JPEGQuality (Player p, float val) 方法设置编码质量对于JPEG编码0.5默认是最好的。创建一个控制器监听器内部类State Liste-ner。

(4) 创建一个播放本地数据源的类Chat Source。本地播放的方法play Source () 。

(5) 创建一个本地播放事件监听类MyRTPListe ner。RTP事件处理update (Receive Stream Eventevt evt) 。实现监听器接口中的方法。此方法可通知应用程序对播放器的事件做出反应controller Update (Controller Event e) 。

4.3 服务器端详细设计

(1) 创建一个启动界面类Server Start, 在某个端口启动服务器, 等待客户机连接。初始化界面init UI () 。

(2) 创建一个类Accept Client用于服务器端建立一个Socket连接, 等待接收客户机。建立连接的方法set Connection () 。

(3) 创建一个类ServerReceive, 如果有客户机连接上来, 就启动一个处理线程去处理。建立接收视频的方法startReceive () 。

(4) 创建一个类VedioReceive接收视频数据流的线程类, 如果接收到数据, 则创建一个用于播放远程数据流的对象。初始化RTP会话用方法initialize () , 关闭会话用close () , 接收数据流监听器用update (Receive Stream Event evt) 。建立解析session地址的内部类Session Label。

(5) 接收到远程数据后, 就可以在本地播放远程数据流了, 数据流播放需要一个用于播放的类和一个用于监听播放的类, 这两个类的写法跟客户端是一样的。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P2P结构下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开发, 在分析了流媒体技术、JMF媒体框架技术以及RTP/RTCP协议的基础之上, 利用Java语言设计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视频会议软件系统的整体设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JMF技术的成熟, 基于Java语言的视频会议软件一定会有美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应用需求, 产生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针对P2P网络技术协同网络会议系统的需求, 分析流媒体传输与控制技术、Java Media Framework (JMF) 媒体框架技术、RTP/RTCP流媒体传输与控制协议、P2P结构分析和P2P工作原理, 建立P2P结构的系统框架和基于时间戳的RTCP流媒体同步机制, 设计了基于JMF类及P2P结构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关键词:网络会议,P2P技术,RTCP/RTP协议,JMF技术

参考文献

[1]曾鹏飞, 郝永平, 刘永贤.基于JMF类B/S结构的网络视频会议技术[J].计算机工程, 2008 (16) :238-302.

[2]李太君, 吴泽晖.流媒体传输协议及其应用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3) :138-143.

[3]任延珍, 喻占武, 胡瑞敏.基于RTP/RTCP协议的实时数据传输与同步控制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10) :144-146.

文章结构分析及语言风格介绍 篇4

近年来,在英语高考阅读中鲜有关于文章结构树形图的相关考题出现,但是文章结构分析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是作者按照一定的脉络体系,糅合想要传递的内容和思想而建构起来的;犹如房子的框架结构一般,起着支撑架构的作用。弄清楚一篇文章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阅读题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解构文章语义,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掌握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也能使学生在面对书面表达时,要点明确,条理清晰。

1. 语段结构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句,用于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主题句或是位于段落之首,开门见山;或是位于段落之末,总结概括。而整个段落的内容就是围绕这样的一个主题句来展开的。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检验学生在把握细节的同时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每一个段落的主题句集合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摘要,能够简洁明了地帮助学生明确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脉络结构。写作也离不开主题句,每个段落都需要有主题句作为主心骨,再按照具体的要点展开,这样的文章写起来才不至于神散形倒。

2. 全文结构

了解分析全文结构,是为了极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正确率。常见的文章组织形式有以下三种:总分式结构(总分或是总分总);并列式结构(即几部分相对独立又并存);对照式结构(正反观点对比),其中又以总分和对照式结构最为常见。

按照文章体裁又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说服性的文章或是分析劝导型文章以及书评。记叙文文体按照一定的故事主线发展,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操作起来比较轻松。D篇阅读,长篇大论,只要跟着作者给予的故事情节来开展,总不难理解。说明文围绕一个事物介绍信息,经常会涉及到前沿科技的介绍,这类文章的特点是英文生词多,涉及背景广泛。说明文的开篇往往就会亮出主题,或是采取由表及里,或是从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形式展开。说明文跟议论文又有些差异,并不是想要表明某种观点态度,只是为了达到说明陈述的目的。作为常考文体,议论文的文章结构相对来说也比较固定,文章结构由正反方观点构成。由于作者在文章中会竭力保持客观,正反方观点中也会掺杂进作者自己的态度,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把握文章主体结构的同时,在散落的段落中找到作者自己的观点。说服性的文章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介绍某个主题的好处优势及劝导读者如何去做或是引出某个问题,劝导读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书评类文章或是就一篇文章或一位作者的作品展开评论亦或是对同一主题或时代的作品进行评论,相对来说,结构上比较好把握。

总的来说,不论文章有多么复杂多样,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在这些模式中采用频率最高的是“现象——解释型”型模式。

二、语言风格

无论是英语篇章阅读还是写作,都可分为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文体的不同对于记叙文,劝导型类文章以及书评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议论文,说明文就需要小心谨慎一些。因为正式文体的特点是基于事实的,客观的,更加便于读者去推理;而非正式文体当中,需要读者排除掉相当大一部分的有关细枝末节情感情绪类的细节,把握文章主线。

英汉语言的句式结构比较 篇5

一、汉语的单句与英语的简单句的比较

在语言学中,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构造和层次上的不同层面的特征,这就使得各种不同场合中语言表现出来了不同的风格、色彩,深层次地分析,这是语言的结构使然,所以我们说语言结构和语言审美都有其必然性。比如说,语言有其符号的特点和符号的审美,语言有其语体的特点和优雅,语言有言语行为的特点和节奏,语言有词语的特点和美,语言有句子的特点和韵律,等等。如何能让大多数懂得使用语言这种工具的人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功用呢?如何能让语言工作者和语言翻译者们更加熟悉和驾驭不同的语言切换呢?文章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把句子结构作为突破口,因为语言翻译的大量实践,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主要的工作都在句子的转换上。

汉语语言中的句子结构中有单句,英语语言的句子结构中有简单句,二者都是语言表达中的最简单的表达方式。理论的分析与阐释是一种站在实践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然而任何一名实践中的工作者都需要熟悉感性的、实在的、可以应用的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以前简单的总结加以归纳和对比。以下就是汉语的单句与英语的简单句的比较。笔者通过长期的总结和实践,发现了其中一些常见又十分实用的规律性特点。下文通过表格的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两种语言在简单句中的各自特点,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相互转化的一些基本特点。

二、英语的复合句与汉语的复句的比较

英语复合句按英语语法一般可分为并列句、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和其它复合句。汉语的复句则分为两个大类(十个小类:并列关系5类,并列关系复句、选择关系复句、顺承关系复句、递进关系复句和解说关系复句;偏正关系的5类,条件关系复句、假设关系复句、目的关系复句、原因关系复句和转折关系复句)。

这部分中两种语言的复合句式或者说复句句式都有着自己独立的特点,两者不能生搬硬套地联系在一起。然而,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中间的一般性联系:意义的表达形式、载体、句式有情感上的相同点,从这一点就不难找出汉语的复句有80%的结构就是英语的状语从句,英语的复合句也未必全是汉语的复句。英语的复合句与汉语的复句中有着相当的相似性,例如,并列关系复句结构比较。

英语复合:This must be made clear now in the party.Thecomrades must be taught to remain modest, prudent and free form arrogance and rashness in their style of work, the comrades must be taught to preserve the style of plain living and hard struggle.

汉语复句: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地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下文以英语复合句中的三大从句为比较的参照,将其与汉语的复句进行匹配,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三、结语

英汉语言翻译中的句式问题非常复杂,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对比,希望诸多的问题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提炼。在诸多的翻译大家的理论著述和翻译人士的实践中,这些对比的实践价值还需要得以检验。诚然,英汉语言的句式不能一一对应,其形式也必然不能一致。本文只是从语言结构的一般规律比较了两种语言的句式,难免有机械主义的感觉,挂一漏万也在所难免。但是,笔者希望通过这种粗浅的比较使语言学习者能够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这一哲学的一般规律学习语言、学习翻译。

参考文献

[1]王菊泉.吕淑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5:323.

[2]王逢鑫.高级汉英口译教程.外文出版社, 2004.1, 第1版.

[3]梅德明.英语口译实务.外文出版社, 2004.3, 第1版.

[4]黄海元.科技英语翻译适用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1, 第1版.

[5]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2, 第2版.

[6]冯建忠主编.陆树明审校.实用英语口译教程.译林出版社, 2002.3.

[7]郁仲莉, 王耀庭.英语写作与翻译使用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6, 第1版.

[8]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1991.

[9]吕瑞昌, 喻云根.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7.1.

结构语言系统 篇6

1) 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 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复习功课。 (《基础练习7》列为病句, 小学《语文》第九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120)

但是我们的教材中却存在这样的经典例句:

2) 他见人很怕羞, 只是不怕我, 没有旁人的时候, 便和我说话, 于是不到半日, 我们便熟识了。 (《少年闰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3) 初入草原, 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老舍《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以上三个例句的表层结构都是“全部……只是”, 但是有的被归入病句, 有的却是经典之作。并非经典之作就不会有表达的失误, 而是类似的表达随处可见, 俯拾皆是。《北京日报》等报刊曾开展了一场关于“整个楼房漆黑一团, 只有一个房间的灯还亮着”之类句子语言规范的讨论。对“全部…只有”结构的合理性持否定意见者有之, 持肯定意见者也有之。事实上, 不管讨论结果如何, 这些语言结构仍在被人们不断运用, 很少有人反对或“纠正”。到底何为病句, 何为辞格, 它们之间的界限是什么, 这些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

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表层语义的不可调和性。表面上不可调和的语义矛盾, 是矛盾格和矛盾类病句的共性, 也是两者容易混淆的主要原因。矛盾格是反义词语的无距离组配, 违背了汉语语义的搭配规则, 从而在语势上对受话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在表达意图上“凸显例外”。而矛盾类病句是由于前后语言表述存在矛盾, 不能自圆其说, 无法理解的句子, 它是话语可操作零度形式发生负偏离的结果。病句是属于规范化层面上的问题, 而辞格是属于审美层面上的艺术表达。矛盾格是语义辞格, 主要借助于语义上的矛盾而产生, 容易与之混淆的病句, 一般就是自相矛盾的语义病句。

学界针对同一个句子, 对其语言规范程度的认定也是千差万别的。例:

4) 夜晚, 远远望去, 整栋楼漆黑一团, 只有一个房间还有灯光。

很多学者对例4) 是病句还是辞格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于根元先生认为这个句子是说得通的, “这里的‘漆黑一团’用了小夸张, 是很虚的用法, 不等于一点亮也没有。”然后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 老宋冒着刺骨的寒风到镇上去学习”相对照, 认为夜晚要真是“漆黑”, 老宋不可能摸到镇上去, 可见得总还有点亮光。而邢福义先生的《逻辑知识及其应用》却将这个句子列为病句, 他把前后两个判断的主实词改为相同的, 便成为:所有房间都没有灯光, 有的房间有灯光。小句的判断前后矛盾, 视为病句。还有学者认为“‘漆黑一团’是‘整个大楼’这个集合体或整体的属性, 而不是‘房间’这个类的属性, 不能说‘所有的房间都漆黑一团’或‘每个房间漆黑一团’……既然是‘漆黑一团’, 那就是‘没有一点光明’, 而不能是‘灯光辉煌’, 反之, 有灯光就不能是漆黑一团。”

学者的观点看似截然相反, 实则对这个表达出现争议的主要原因却是一致的。即:“漆黑一团”是说一片黑暗, 没有一点光明, 客观描述性较强, 就单句考察, 如果前后小句在语义上并重, 所表达的逻辑意义实质上是相同的全称肯定判断与特称否定判断的并列, 就是矛盾句。如果语义侧重于描述“远远望去, 漆黑一团”, 那么“只有一个房间还有灯光”的表述, 使得陈述性语言更加精确。如果说话者强调的是“只有一个房间还有灯光”, 那么“漆黑一团”的表述就是作为背景出现的:

5) 每天深夜, 这宿舍楼的灯光全灭了, 只有他的窗户还亮着, 远远望去, 恰似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肖恰然《荆棘路》)

这个句子追加了后续句子, 使得表达流畅自然。通常这类句子中, 如果表达重心在于突出特例, 那么背景句的表述应该是模糊的, 过于精确的表述就会产生语病。如:

6) 伯父, 您跟爸爸哪都像, 就是有一点不像。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7) 伯父, 您跟爸爸的五官都像, 就是有一点不像。

8) 教室里总共七盏灯都亮着, 只有一盏灯没亮。

6) 中“哪都像”是表述事物的性质的,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陈述事物的形态、状态和动作等就不能用了。如例7) 的表述就过于精确了, 似乎有点说不通了。例8) 可以很明确地被归为病句, 这是因为“亮”这种状态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不能说过头。

9) 算术作业都作完了, 只剩下一道题还没有算出答数来。 (邢福义《逻辑知识及其应用》79 页)

邢福义先生将例9) 列为矛盾病句, 他认为9) 等于说“算术作业都作完了, 还有算术作业没有作完。”一个全称肯定判断, 一个特称否定判断。两者必有一真一假, 不能并提。可把“都”改为“基本上”。如果9) 前后两句语义并重, 那么这句是病句;如果语义重心在后面, 前面只是个铺垫, 那么“都”在句中只有总括意义, 没有逐一指代的意义, 只是陈述一种整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追加后续句子, 体现这个句子的合理性:

9a) 算术作业都作完了, 只剩下一道题还没有算出答数来, 这题还蛮难算的。

如果前一小句中的“都”前加上“每一题、个个”等表示逐指的词语, 这个句子就是病句了:

9b) 算术作业每一题都作完了, 只剩下一道题还没有算出答数来。

9c) 算术作业每一题都作完了, 只剩下一道题还没有算出答数来, 这题还蛮难算的。

可见, 前一小句只是表示概数, 并非精确的表达。并且这类矛盾格的后一小句也有所限制, 即如果“只有”引导的小句是计数的, 数又不是唯一的, 前面往往不用全称, 否则就是病句。

10a) 在这曙色里, 众多的星儿已经隐去了, 只留下一颗、两颗——少少几颗晨星。

10b) 在这曙色里, 全部的星儿已经隐去了, 只留下一颗、两颗——少少几颗晨星。

因此, 何为病句, 何为辞格的判断标准首先体现为:作为背景句的全称肯、否定判断句一定是模糊表达, 而非精确表达。其次, 结构要突出的“特例”一定要是唯一的。如果特例的数量较多, 前面的概括小句就不能出现表示“总括”的词语。

“全部...只有”结构的问题出在两个反义词语的无距离组配上, 那么对于进入这一结构的反义词是否有限制呢?下面就结合吕叔湘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中所举的例子进行比较:

11)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12)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例11) 是典型的病句, “幸免”自然是没有死, 怎么能说是“许多遇难者中幸免的”呢?这就前后自相矛盾了。例12) 也存在表层语义上的矛盾, 死和活的对立, 与11) 的表述很相像, 为何12) 却被人们引为经典呢?可见表层的矛盾语义并不是划分艺术语言和病句的根据, 语法上的形态也不能作为确定病句的标准。衡量话语是艺术表达还是病句的主要标准是话语中所表达的两个判断是否矛盾。如果讲话语转换后, 两个判断前后矛盾, 那么这个话语就可以划为病句来处理, 反之亦然。11) 可以转换为:他是死难者, 同时他又幸免遇难。转换后的句子和例句是完全等值的, 这是逻辑上的错误。而12) 是无法转换成:他是死人, 他又是活人。句子应该理解为“他是一个像死人一样的活人, 行尸走肉。”“死难”和“幸免”都是对这个人生存状态的客观描述, 而“活死人、死活人”中的“像死人一样”已经带有了说话人一定程度的主观评价。

因此, 区分正误的标准主要有四条:1.矛盾格中至少一个反义词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性, 如果两者都是对事物的客观陈述, 就可以被划为病句;2.作为背景句的全称肯、否定判断句一定是模糊表达, 而非精确表达;3.话语要突出的“特例”一定要是唯一的。如果特例的数量较多, 前面的概括小句就不能出现表示“总括”的词语。4.矛盾格与矛盾病句最大的区分标志就是矛盾格具有言外之意———“凸显例外”, 而矛盾病句没有。区分正误只要取决于原句等值转换后的两个判断句语义是否矛盾, 矛盾就是病句, 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1邢福义.逻辑知识及其应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9:80.

名词化结构英语语言变化功能分析 篇7

关键词:英语语法结构,名词化,语言变化,功能分析

一、名词化结构应用在英语语言的必要性

1.有利于简化语言结构表达。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由于名词化结构是从英语语法中提炼出来的重要英语语句表现与变换方式,研究名词化结构在英语语言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将英语语言中的长短句、难句进行浓缩或结构整合。在保障语意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简化英语语言的结构表达。例如:My brother teaches algebra.可以转换成My brother is an algebra teacher.都可以称这名词化。只有将其放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方可看出简化的好处。

2.有利于推动英语语言教改。中职院校对于英语教学一直在尝试英语语言教学改革。由于英语语句的长难句,句子成分复杂,句子结构冗繁。学生在接触时,很难有效吸收相关的名词化转换知识要点。教师在开展课程中,获得的教学效果一般。研究分析名词化结构在英语语言中的应用形式和结构特点,可以辅助教师更好的开展名词化结构语言内容的教学。通过将抽象化的名词性结构具体化,有利于不断丰富教学方式,进而推动语言教学改革。

3.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关于名词化结构的英语语篇难度系数较高,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英语语言可以借助实际交流、沟通的方式丰富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特别是关于语法结构的学习,借助名词化结构的语言应用,可以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体会和理解名词化语言变化的特点以及名词化结构的关键点和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进而不断提升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英语语言名词化结构的组成方式

1.直接加后缀名词化。对于英语语言名词化结构的理解和学习,可以通过词根词法名词化的相关内容来进行。一般而言,将动词名词化,一种主要方式之一就是直接在单词后面加后缀。例如:动词后加er、or、ee等。如:em plover,em ployee,learner等等。同样的名词化结构的标志就是后缀的使用。语言中包含许多语音,语音的后缀读音识别对于名词化结构理解意义重大。

2.动词转换非谓动词。英语语言中名词化结构的另外一个鲜明的组成特点就是动词非谓语化,即将谓语动词转换为非谓语动词。一般直接在动词后加ing或ed,对于以辅音字母加e结尾的动词,在转换成非谓语时需要去e加ing。对于元音字母加辅音字母的,需要双写辅音字母再加ing。例如:He likes to drink more water than winter in summer.可以转换为Drinking more water is his like。

3.语言句子词型转换。其一,名词代替小等式做定语。例如语言名词化语句ou ster ahem pt(ahem ptoust som ebody),fight back cam paign(cam paign to fightback)。其二,名词代替形容词做定语。例如名词化结构语句luxury hotel(1uxurious hotel),这种代替小是任何情况卜都可以的。例如名词化结构语句:tom b bom b可代atom is bom b。其三,名词代替从句或分句。

三、名词化英语语言变化的功能特点

1.语言重点鲜明功能。在英语语言中,使用名词化结构的表达方式,可以在英语日常口语交际过程中,明确语言的重点内容。并能借助名词化结构的鲜明特征来有效甄别。在语言表述中,关于人物外貌等特征一般采用形容词性的偏正语法结构来实现,将形容词名词化后,可以极大感受到英语语言名词化结构的变化功能特点。通过动名词等非谓语成分的分析,可以理解语言强调的具体内容以及语言的隐藏语意。

2.语言正规表达功能。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相互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英语语言素养以及语篇写作能力。英语语言的名词化结构,在语言语句表达中,可以将抽象的名词形象化,相应就会提升语言表述的正规性。名词化结构英语语言变化的也就显现促进语言表述着正规表达的语法功能。

3.语意的高容性功能。由于名词化结构的英语语言就是将不同性质的语句名词化,展现名词的可描述性和整体感知的性质。名词化结构英语语言表达的变化还体现在语意的高容性能。一些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从句可以借助一两个动名词进行语意阐述,这就会使得在相同数量的单词语言运用之中,极大提升语言的包容性,也就是语意隐藏较多,可以借助名词化结构语言整体感知出来。

四、结论

名词化结构在英语语言中的应用主要可以通过直接加后缀、动词非谓语化以及句型转换实现语言结构以及内容的浓缩整合。英语语言名词化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通过本文,希望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名词化的变换特点。

参考文献

[1]刘宗衍.名词化结构英语语言变化功能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6(11).

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分析 篇8

关键词:郑敏,语言观,文化结构

1993 年郑敏在《文学评论》第3 期发表一篇名为《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的文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诗学界就传统与现代诗歌语言问题展开了大讨论, 其中邱景华、谭桂林等学者纷纷提笔对郑敏诗歌理论及语言文化做出评论, 从那时起针对郑敏诗歌语言的研究、赞美、挞伐就没有停止过。作为“创造力最为旺盛的诗人”之一, 郑敏是经得起时代考量的传奇, 无愧于“世纪之树”的美誉。郑敏的诗歌通常都藏着一个哲学的魂, 透过沉静、默然的语言, 可以看到郑敏对内心世界色彩的描绘, 对生命无限延展的探索, 些许几个字即可呈现出一幅鲜明、奔涌的画面, 拈来几行诗便能招唤出对时代变化的强烈共鸣。无论是40 年代还是80 年代, 郑敏诗歌的工具性与心灵性都随着语言观的变化越发明显地印证其“存在”的深刻, 传统语言的简约与欧风动词的活用都是诗人从内心深处喷发的情感。

一、郑敏语言创作观的变化对郑敏诗歌语言文化结构的影响

作为当代两个时期的重要诗将, 郑敏是在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的诗人,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诗学都影响着诗人的创作。二十世纪30—40 年代, 郑敏冷静地观察着世界, 从客观存在引发思考, 以里尔克模式雕琢自己的诗歌, 郑敏的十四行诗也在酝酿中诞生。西方的诗学态度与思潮影响了许多同时代的诗人, 同样也影响着郑敏, 她此时的诗歌语言表现与视觉张力结合紧密, 如《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 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 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二十世纪80—90 年代, 郑敏从西方情愫中醒来, 传统汉语言与东方诗韵逐渐叩开诗人的心门, 郑敏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新诗应向古典诗歌靠拢, 她在《语言观念必须革新——重新认识汉语言的审美与诗意价值》中说:“汉字本身就是诗书画三者结合的时间——空间的双重艺术。诗人首先要体会汉字与诗的本质, 新诗与汉语间的暗喻及形象的内在联系, 对语言与文学的关系才能有新的一层领悟。”此外, 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对诗人在西方诗学中融汇贯通中国新诗及对东方语言文化的思考提供了的新的哲学观与审美视野, 这对郑敏后期的诗歌语言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致使郑敏的诗歌语言中东方韵味骤显, 如《赠诗友D君》:“纵有半天的赤霞 也没能温暖西山苍茫 纵有彻夜的星辰 也没能照亮山径的崎岖 如今已是那霜前 半倒的荷塘, 却仍 将婴儿般的水珠 托在 不愿辞去的 圆叶上, 依然 滚动着的是那颗 听得见鬼哭的诗心。” (** 注:D诗人曾写“林间鬼哭”。)

二、郑敏诗歌语言文化结构分析

在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下, 郑敏的语言创作观发生着改变, 但这改变并没有吞噬她的灵性, 反而更加丰富了诗歌中的语言文化内涵, 深化了她对于语言结构的把握及诗歌语言的驾驭能力。郑敏诗歌的语言纯净不乏色彩, 安静中透着呼喊, 有西方诗学的神, 东方诗韵的魂;她的语言不是概念的整合, 不是流行语的拼凑, 而是自然情感的流露, 诗人个性的体现。郑敏将诗歌的心灵性与工具性有效结合, 用心灵触摸想象的画面, 用诗歌语言作为工具, 形象生动地绽放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 诗人用生活化语言结构描绘生活

郑敏的诗歌活色生香, 这都要归功于她善于用韵修辞, 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 以生活说生活, 如《童年》:“只有浓雾/ 从深渊升起/ 有熟悉的面孔/ 笑的、哭的、愁苦的、欢乐的/ 记忆伸出它的长臂/ 捕捉/ 雾在改变形态/ 面孔在凹凸镜中变形”, 诗中将寻常的“记忆”拟人化, “伸出长臂”即给人一种拉住、抓住的想象, 赋予童年一份人格, 展现对童年缩影的捕捉, 生动形象。郑敏诗中浓重的意象化客观物象的运用, 似乎也是九叶诗派的共同特点。郑敏的诗歌语言多呈现太阳、火烈鸟、白蔷薇、雪山、落叶等事物, 鲜明的“存在”衍生了不同的生活画面。如《童年》:“童年是一只无言的黑天鹅/ 在秋天的湖里浮飘/ 然后起飞, 忽扇着翅膀/ 永远不会回来”, 诗人用无言的黑天鹅比喻童年, 多彩与纯色的对比, 绚烂与寂寥的碰撞, 交织着回望童年的美好与永别童年的落寞情感, 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出的生活更能感染人、打动人。

(二) 诗人用陌生化语言结构唤起关注

陌生化的语言是一种技巧, 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规避过度曝光的字眼带来的乏味。陌生化语言结构策略的运用对诗人本身也是种挑战, 打动读者之前首先要打动自己, 这是诗人在自身不断尝试体验后方能纯熟运用的结构策略。在郑敏的诗中经常可以看到颠覆常规的语言配置、打破规则的形态认知, 郑敏以自身的智慧与对语言的操控能力, 恰到好处地在诗中体现了陌生化效果。如《心中的声音》:“在这仲夏夜晚/ 心中的声音/ 好像那忽然飘来的白鹤/ 用它的翅膀从沉睡中/ 扇来浓郁的白玉簪芳香”, 诗人将声音比喻成白鹤、看似完全不搭的实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奇的语言结构, 使读者不仅深陷其中, 妄图挖掘这白鹤究竟会飞向何处, 甚至幻想是否有更新奇的语言来勾画诗境。

(三) 诗人用矛盾化语言结构激发感悟

文似看山不喜平, 郑敏诗歌语言结构中不乏矛盾化的篇章, 就像两股角逐的力量, 彼此拼抢, 就在矛盾的碰撞过程中, 诗歌的张力展露无遗。此种语言结构策略有赖于郑敏在40 年代对西方文化的领悟, 从十四行诗开始, 语言的魅力与力量便开始蔓延生长, 诗人深知有一种对抗叫团结, 有一种竞争叫力量, 如《成熟的寂寞》:“只有寂寞是存在着的不存在/ 或者, 不存在的真正存在”;又如《对自己的悼辞》:”因为真的宝石似假/ 假的宝石似真/ 安息吧/ 聪明的愚笨”, 这些矛盾的语言构成张力的磁场, 既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 又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空间, 唤起了读者与诗人的共鸣, 共同探索人生真谛。

(四) 诗人用禅语化语言结构引领思考

东方文化对郑敏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对文字的运用上, 更在文字运用的基础上, 赋予了语言文化更多的内涵, 西方哲学与解构主义赋予郑敏诗歌更广阔的意境, 更在语言组织上避免官话、套话、俗话的出现, 文字的玄远感飘然跃起, 诗歌本身孕育的神秘、玄奥、禅意激发读者在朦胧含蓄的艺术效果中享受诗歌。诗歌高于生活, 郑敏的诗歌语言文化无处不渗透着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宇宙玄奥的探索, 如《我们站在》:“我们看不见什么/ 但意识着她的存在/ 在我们之外/ 要求进入我们体内...... 寂静填满空虚/ 寂静、默契者的无声领土/ 生命的汇流、外在的、内在的/ 你、我、宇宙”, 诗歌语言虚实掩映, 富含切断性, 使读者在寂静的空间里沉默、沉思, 沉浸在对玄奥世界的揣测和想象中。

三、郑敏诗歌语言文化的魅力

郑敏在进行诗歌的创作时, 善于捕捉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幻象, 从而发现内心超越现实的体验。郑敏的诗歌注重知性的塑造, 并且对诗歌的内在结构也很有研究, 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一) 形象化

郑敏的诗歌生动形象、有声有色, 呈现出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要原因归咎于她善于使用修辞手法, 多次运用富有色彩感的词语和动词等, 这样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形象化。首先, 大量的比喻、拟人和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将人的视觉和内心的桥梁打通,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大量的色彩词和动感词的运用, 有助于创造诗歌的意境。

(二) 陌生化

陌生化指的是尽量避免使用那些人们所熟知的词语、用语方式等等,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追求一些个性化、陌生的用语方式, 从而在视觉上和感觉上给读者一种新奇的陌生感, 这样就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郑敏在诗歌的结构上恰当合理地运用了陌生化的手法, 首先, 她在接触日常的事物之时, 就时刻保持一种好奇心, 从而容易产生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和想法, 这是郑敏诗歌创作的基础。其次, 大胆使用各种艺术手段, 大胆创作一些颠覆群众眼球的事物, 改变对寻常事物的一般性看法。再次, 在进行语法结构的修饰时, 敢于不落窠臼, 敢于进行新的语言尝试, 使语言在结构的重新组合后产生新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力。

(三) 张力感

现代诗在创作时更加注重张力感。著名的诗歌创作者约翰﹒杜威曾经说过:“一首诗歌若是缺乏张力, 只是在铺张叙述中陈述一切。这样就无所谓诗歌的成长和完成。若是在诗歌中存在张力, 这样在进行诗歌的创作时, 就很容易阐述一个比较好的意境。”郑敏在进行诗歌创作时, 善于运用相对矛盾的语言来创造诗歌的张力感, 很容易就能揭示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 从而刺激读者产生较大的想象空间, 感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财富。

(四) 玄远感

郑敏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诗人, 在其以后的生活中又深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这样的环境使得其在进行诗歌创作时, 善于追求富有玄远感的艺术境界, 从而创作的诗歌就容易让读者产生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激发读者的沉思和兴趣。郑敏的诗歌很少使用一些官方话、公共话和世俗话、大众话, 极力使用一些具有玄奥、禅意和悟性的语言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展现出幽玄、深远的艺术效果。

郑敏的诗歌语言富有魅力, 它纯净优美、幽玄深远、生动形象、庄重典雅, 做到了陌生而不做作、含蓄而不晦暗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郑敏坚持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进行诗歌语言建构, 诗歌的语言知性、灵动、端庄、深远、不矫揉造作、不故作神秘, 从她的语言结构中, 我们能感受到诗歌的生命力、感染力和支撑力。郑敏用生命吟唱诗歌, 用语言的诗结合生命的诗, 促成诗歌与灵魂的呼应, 实现了哲思与诗思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朝晖.诗论罗伯特·克里利“自足的存在”之语言观[J].当代外国文学, 2009 (1) .

[2]晋文婧.九叶诗派诗歌语言的建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8) .

[3]杨璇.论郑敏“语言——生命”诗学观[D].扬州:扬州大学, 2008.

[4]张琰.1990年代以来郑敏研究述评[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 (5) .

张江舟:当代水墨画的语言结构 篇9

在这种融多种语言形式的复合能力面前,当代画家只能望尘莫及。究其原因。文化的变迁。审美感受的转移,毛笔实用书写功能的丧失,文言文的衰弱与白话文的兴起等都是传统文人画综合语言能力在当代日趋弱化的历史原因。如果我们认可诗文、书意是传统文人在绘事中的自然流泻。如果我们还将诗、书、画、印作为考量当代水墨画的不变法门,那么,在学科分类日趋细化的今天,我们只能将书法、诗词作为绘画的必备技能而刻意研磨,这也许已违背了传统文人鄙视技能、将绘画视为文之末流的初衷。在我们将诗、书、画、印能力视为独特传统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种传统在绘画本体形式语言上日趋弱化的历史局限。因此,强化中国画形式张力,以相对单纯的语言方式。传达丰富深邃的精神意旨,就成为传统文人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得以延伸和可能拓展的形式空間。

以强化形式功能为语言特征的当代水墨画创作的作为是:将传统文人画从更似综合性艺术的语言结构特征转向独立纯粹的绘画本体,语言的纯粹化进程,标志着当代水墨画已从传统文人画日渐模糊的视觉语言形态中,回复了绘画本来具有的本体语言形态。使绘画走向绘画自身。

与其说诗、书、画、印兼台的语言形态是中国画传统的独特表征,我更愿意认为此种特征是在特殊历史境遇中、特殊文化心理映照下。中国绘画发展的阶段性表征。而凸显绘画语言的形式功能。正是当代水墨画朝向绘画终极语言意义迈进的坚实步伐。

结构语言系统 篇10

关键词:C语言,结构串,结构关系图,公共结构串

在C语言程序的自动评价中,通常可以有静态和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需要执行学生的程序,而静态分析法不执行学生程序[1]。静态分析法有多种,如关键词检测,抄袭检测等,结构上的相似度分析[2]属于其中一种。采用这种静态分析法,需要计算作为答案的标准程序与学生的程序在结构上的相似度。结构的匹配,结构相似度度量也成为语义度量的一个因素,例如网络服务描述语言语义结构的匹配就需要把结构的相似度作为语义度量的一个方面加以考虑[3]。由于程序是语句的序列,具有结构,程序的结构可以采用字符串来表示,因而要对程序分解,这包括对表达式、语句、块、函数等不同粒度成分按一定的文法分解,最终得到程序的结构串表示,以便于实现有关操作。为了计算结构相似度,需要对语句或块结构串间的结构进行比较。一个结构串和其首结构字符可以对应程序的一条语句、一个块、一个函数或一个程序。为了便于表示结构串中结构字符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是程序语句、块间的关系,引入了结构关系图。本文根据程序结构串生成结构关系图,把它应用于不同程序的语句结构串间公共结构串的计算过程。

1 程序结构串与结构关系图

1.1 程序结构串的表示

假设C语言程序的结构采用一个字符串表示,称为程序结构串,并且假设用于表示结构的字符有:e表示表达式,s表示语句,b表示块,f表示函数,k表示关键词,n表示变量名,c表示常量,o表示语句的结束符,l1、r1分别表示左、右小括号,l2、r2分别表示左、右大括号,p表示算符,e是p的操作数,p0表示程序,程序结构串是一个含e、s、b、f、p0的字符串。其后不跟左括号的结构字符e、s、b、f、p0是待分解的结构字符,通过对它们所代表的程序字符子串,按成分由大到小进行结构分解,可以得到一个程序结构串,初始为p0,代表源程序字符串,每步分解记为:结构字符(子结构字符串)形式,并替换掉当前程序结构串中那个待分解的结构字符,经过多步分解后得到最终的程序结构串,于是程序结构串就是由结构字符和左右括号形成的符号串。当e、s、b、f、p0不再做结构分解时,表示为e()、s()、b()、f()、p0()。程序结构串的形式如后面例中所示。C语言程序可以通过流程图来描述语句间执行的先后关系,而语句、块间的结构关系则可以通过根据程序结构串产生的结构关系图反映出来。

1.2 结构字符的和值

根据结构串的表示方式,从一个结构串g中可以识别出描述某个语句的子结构串,它是从对应的结构字符s开始,直到使s后的左右括号数相同的那个字符为止的一个g中的子串,结束在右括号或空。对结构字符s可以计算g中s处左边的左括号数NL(s)和s处右边的右括号数NR(s)之和NL(s)+NR(s),并简称它为和值。对块结构字符b、f、p0也可以类似处理。

在一个给定的复杂结构串中可以找出所有同级语句的结构串。设结构串g=…s1…s2…,如图1所示。其中s1和s2是g中的任意两个结构字符s,这里加上下标用以区分不同位置。当s1与s2间左右括号数相同,即当NL(s2)-NL(s1)=NR(s1)-NR(s2)时有NR(s1)+NL(s1)=NL(s2)+NR(s2)成立。假设g中从s1开始的一个结构子串(该子串内的左、右括号数相同)是一条语句(记为s1)的结构串,g中从s2开始的一个结构子串(该子串内的左、右括号数相同)对应的语句记为s2,则语句s1和s2间是同级的顺序或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如多分支选择关系,在结构树中,语句s1和s2节点具有共同的父节点,反映在结构图中有对应的结构字符s1和s2节点是同级关系。而当NL(s1)+NR(s1)=N+NL(s2)+NR(s2)时,语句s1和s2是N(N=1,2,3,4等)级依附关系。当NL(s1)+NR(s1)=NL(s2)+NR(s2)时,称为是0级依附或同级关系,此时N=0。语句与语句、语句与块、块与语句、块与块结构字符间均存在不同级别的依附关系。

结构字符s和b分别对应程序的某语句和某块,s,b与其和值有关系:

(1)在同一个块中,和值NL(s)+NR(s)相同的语句或块是同级语句或同级块。

(2)若NL(s)+NR(s)>NL(b)+NR(b),则该s对应的语句在该b对应的块内;

(3)若NL(b)+NR(b)>NL(s)+NR(s),则该b对应的块在该s对应的语句内;

(4)若NL(s)+NR(s)=NL(b)+NR(b),则该s对应的语句和该b对应的块是顺序或者是并列出现的关系。

给定程序结构串g,可以求出Ns(g)=max{NL(s)+NR(s)|对s∈g}-min{NL(s)+NR(s)|对s∈g},Nb(g)=(max{NL(b)+NR(b)|对b∈g}-min{NL(b)+NR(b)|对b∈g}+1)/2,并且把Ns(g)+1、Nb(g)+1分别称为是语句的最大深度和块的最大嵌套层次数,Ns(g)称为是语句的最大依附级数。与某块结构字符b有i(i=0 to Ns(g))级依附关系的语句称为是块b内的i级语句。例如,图2中Nb(g)=1,Ns(g)=4,图3中Nb(g)=0,Ns(g)=5。程序具有块嵌套关系,从1算起,块有Nb+1层,每条语句属于某层。min{NL(s)+NR(s)|对s∈g}和max{NL(s)+NR(s)|对s∈g}、min{NL(b)+NR(b)|对b∈g}和max{NL(b)+NR(b)|对b∈g}分别是最外、最内层s、b的和值。

1.3 结构关系图的构建方法

通过对结构字符计算和值的方法可以从一个给定的结构串中找出所有同级或具有依附关系的语句和块,并用结构关系图形式表示出来。它是一个链表,节点含四个部分内容:含位置下标的结构字符s或b,和值,指向下一个同级语句的指针DownP,指向下一个语句或块的指针RightP。指针连接的方法是:

(1)和值相同的s或b节点分别连成一条竖直线,用DownP指向;

(2)当s和b节点间是b一级依赖于s的时候,用RightP从s指向b。当b和s节点间是s一级依赖于b时,用RightP从b指向s节点。当b和s节点或s和b节点间和值相同时,连成竖直线,用DownP指向;(3)和值不同的节点连成横直线,用RightP指向,同一横直线内的节点间具有依附关系。也可以把f、p0节点加进去,得到程序结构串的结构关系图。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只画出结构字符b、s的关系图,用来描述程序结构串中b、s的依附关系。

例如,程序P1:float max3(float x,float y,float z){float max=x;if(z>y){if(z>x)max=z;}else{if(y>x)max=y;}return(max);}main(){float a,b,c,max;float max3(float x,float y,float z);printf(“Enter 3 real numbers a,b,c:n”);scanf(“%f%f%f”,&a,&b,&c);max=max3(a,b,c);printf(“The max is%fn”,max);}把if语句改为if(z>y)if(z>x)max=z;else if(y>x)max=y;得到程序P2。把函数首部的参数加分号处理为函数体内的第一条语句,通过对程序进行结构分解得到结构串。程序P1的结构串表示为:g(P1)=p0(f(knl1r1b[1](s[1](e(e(kn)pe(e(kn)pe(kn)))o)s[2](ke(e(n)pe(n))o)s[3](s[4](ke(l1e(e(n)pe(n))r1)b[2](l2s[5](ke(l1e(e(n)pe(n))r1)s[6](e(e(n)pe(n))o))r2))s[7](kb[3](l2s[8](ke(l1e(e(n)pe(n))r1)s[9](e(e(n)pe(n))o))r2)))s[10](ke(l1e(n)r1)o)))f(nl1r1b[4](s[11](ke(e(n)pe(e(n)pe(e(n)pe(n))))o)s[12](kne(e(kn)pe(e(kn)pe(kn)))o)s[13](ke(l1e(c)r1)o)s[14](ke(l1e(e(c)pe(e(pe(n))pe(e(pe(n))pe(pe(n)))))r1)o)s[15](e(e(n)pe(ne(e(n)pe(e(n)pe(n)))))o)s[16](ke(l1e(e(c)pe(n))r1)o)))),其中b、s字符后面加上“[下标]”用以区分不同位置。同样可以得到程序P2的结构串g(P2)。

对g(P1)和g(P2)计算其中每个结构字符b、s的和值,得到结构关系图2和图3,从中可以看出,1级b块节点分别有两个,表明这两个程序的每个函数均含一个块。图2中,2级b块节点有两个即b2和b3,表明有两条语句中各含一个b块。和值相同的为同级语句或同级块,和值不同的表明语句或块具有层次依附关系。图2对应g(P1)串,b1块中s1,s2,s3,s10和b2块中s11-s16为1级同级语句。图3对应g(P2)串,b1块中s1,s2,s3,s11和b2块中s12-s17为1级同级语句。每个s、b对应一条语句或一个块。

可以得出结论:在一个程序结构串中,和值相同的结构字符s、b代表的语句或块具有顺序或并列关系,沿语句深度方向每过一个节点和值加1。

2 不同程序的语句结构串间公共结构串的计算

在计算结构串相似度时需要计算语句结构串间的公共结构串,这需要借助结构关系图实现,同时隐含要求这两个语句属于同一类型和具有相同外层结构,才能保证公共结构串中左右括号数相同。多分支结构语句要保证外层分支数相同,否则需要补齐少掉的分支。若用e、s分别代表表达式和语句,则语句形式为“if e s”时,可以理解为左分支是“if e s”,右分支为空的两分支语句。假设语句“if e s”相应的结构串为s(g),空的右分支相应的结构串认为是s(),则结构串理解为单分支时为s(g),而理解为两分支时为:s(s(g)s())。或者理解为“if e s else;”语句形式,即左分支为“if e s”,右分支为“else;”,这个新语句的结构串为:s(s(g)s(ko))。这样做不会影响程序的执行。

已知程序结构关系图G1,G2,语句结构串g1、g2,求公共结构串g1∩g2的算法为:

(1)求最大相同前子串PRES(g1,g2)和最大相同后子串AFTS(g1,g2),再做连接操作“+”得到g1∩g2;

(2)求g1∩g2的左、右括号数LFT(g1∩g2)和RIT(g1∩g2);

(3)如果LFT(g1∩g2)=RIT(g1∩g2),则停止操作;否则,如果图G1,G2中,g1、g2对应的两个1级语句的结构字符节点下的分支节点数若不同,分别为1和2,并且均为if语句类型,则分支节点数少的那个结构串假设为g2,按前述补齐方法可以得到新结构串g'2,而g1不变。在相应的图中对应补上2个s节点,确立和值和指针值,使得分支数相同;

(4)转到第(1)步。

前面所给的程序P1中语句if(z>y){if(z>x)max=z;}else{if(y>x)max=y;}的结构串g1=s(s(ke(l1e(e(n)pe(n))r1)b(l2s(ke(l1e(e(n)pe(n))r1)s(e(e(n)pe(n))o))r2))s(kb(l2s(ke(l1e(e(n)pe(n))r1)s(e(e(n)pe(n))o))r2)))。程序P2中语句if(z>y)if(z>x)max=z;else if(y>x)max=y;的结构串为g2=s(ke(l1e(e(n)pe(n))r1)s(s(ke(l1e(e(n)pe(n))r1)s(e(e(n)pe(n))o))s(ks(ke(l1e(e(n)pe(n))r1)s(e(l1e(e(n)pe(n))r1)o)))))。g1与g2中的结构字符s、b节点分别出现在图2、图3中的s3节点及其RightP指针所指的子链表上。图2中g(P1)的s3节点的分支数为2,因为有s4和s7节点是同级关系。图3中g(P2)的s3节点分支数为1,因为有s4节点。由于两条语句关键词k均为if,因而在图3中须通过插入操作补上两个s节点,重新编号s,重新计算每个s、b的和值(只需对每个节点的和值加2即可)才能得到图4,使得g(P2)的s3节点分支数为2,也就是变g2为g'2=s(s(ke(l1e(e(n)pe(n))r1)s(s(ke(l1e(e(n)pe(n))r1)s(e(e(n)pe(n))o))s(ks(ke(l1e(e(n)pe(n))r1)s(e(l1e(e(n)pe(n))r1)o)))))s()),其中划线部分为补上的结构串。由于PRES(g1,g'2)=s(s(ke(l1e(e(n)pe(n))r1),AFTS(g1,g'2)=)),于是g1∩g'2=s(s(ke(l1e(e(n)pe(n))r1)))。

3 结语

本文给出的结构关系图可以描述程序语句、块间的结构关系。借助于它可以帮助实现语句结构串间公共结构串的计算,为程序结构串比较和相似度计算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Ala-Mutka,Kirsti M.2005."A Survey of Automated Assessment Approaches for Programming Assignments".[J],Computer Education 15(June 2005):83-102.

[2]Khirulnizam Abd Rahman,Syarbaini Ahmad,Md Jan Nordin."The Design of Automated C Programming Assessment Using Pseudo-code Comparison Technique".[C],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and Computer Systems 2007,pp.1-9.

上一篇:等级质量下一篇: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