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质量

2024-10-25

等级质量(精选11篇)

等级质量 篇1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农用地产能核算、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基础是上一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依据国土部颁布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以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为依据,通过开展相关补充调查以及更新有关资料数据,对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同时,针对每年耕地现状变化(占、毁、调、退、补)及耕地质量等级建设(土地整理、复垦、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开展年度耕地质量变更评价,逐步建立年度变更评价制度,实现耕地质量动态更新,保持其成果的现势性。它对近十年来耕地质量进行重新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耕地等级数据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接轨,全面反映了耕地质量现实水平和区域分布状况。

1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1.1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主要工作的内容

1)以上一次的调查成果图件为工作底图,以《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时所确定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补充、更新数据,并重新进行计算,确定耕地质量等别。2)根据补充完善后的成果,建立与最新土地调查成果相配套的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1.2 农用地质量分等的步骤

1)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外业调查;2)划分指标区并确定分等因素及权重;3)划分分等单元后再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4)通过查阅《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运用所查到产量比计算出农用地自然等指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及相关的指数;5)划分和校验农用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等别;6)整理、验收成果。

2 补充调查的精度要求

2.1 收集资料

资料的收集包括:1)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水文、土壤、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气候补充资料等);2)农用地利用资料;3)农用地经济资料;4)图件收集(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的底图要求采用1∶10 000~1∶100 000比例尺);5)其他资料等。

对于收集来的资料,要求其数据来源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或个别常值要校正或剔除,并对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整理:1)根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的空间差异,按区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2)根据农用地利用情况,初步划分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3)根据农用地经营现状,初步划分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4)对达不到分等要求的资料要理清缺项内容,以便于再次外业调查时进行补充。

2.2 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的内容包括:1)农用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2)农用地利用现状;3)农用地经营现状。

在调查时可随机设置调查样点,在因素特征变异明显的地带可加密布点,对缺乏土壤资料的调查点可补充土壤剖面;同一分等单元内设置若干调查点,取实测分等因素值的平均值。

农用地利用状况与农用地经营状况调查选取的样点要具有代表性,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划分,要求以甲级精度实施调查,个别地方确有困难的,说明情况后可暂时按乙级精度进行调查。

甲级精度的要求如下:

1)按土地条件从优至劣划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要均匀布设不少于30个采样点;

2)把各个样点的投入产出值与(基础作物和指定作物的)种植安排对应起来;

3)对每个样点数据进行整理,校正或剔除非正常数据后再进行统计与分析,待样本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检验后才能使用。

乙级精度具体要求如下:

1)在已有农经、统计、土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外业补充调查;

2)原始数据如不能对应到地块,要与其所在的地类相对应,以保证投入产出数据在不同的土地条件上都有分布;

3)按土地条件进行划分,保证至少三个层次,每层取样点不少于五个,通过实测投入产出数据,对已有资料进行检验。

2.3 内业整理

在农用地质量分等中,分等单元是最小的空间单元,对其划分的要求如下:1)单元之间的土地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不能划为同一单元,差异主要体现在地貌的不同部位、山脉走向两侧的水热分配的不同、地下水分布、土壤条件和盐碱度的不同等;2)若某些单元内的土地特征很近似也不可随意合并,其边界也应控制在分等因素指标区、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的等值区的范围内,不得超越;3)单元的范围内不得含有包括地块边界线在内的其他任何界线;4)单元边界应尽量以线状地物和带有明显地物的权属界线来设定。

对于初步划分农用地的质量等级应满足如下要求:1)分别依据农用地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对农用地进行划分;2)采用等距法对农用地各等别进行初步划分,具体的划分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3)将农用地质量等别初步划分的结果填入表格。

对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后要自行校验,校验的要求如下:在所有划分的分等单元中,随机抽取不少于总单元数的5%进行野外复测,不符合划分要求的单元数量不应超过抽取单元总数的5%,否则视成果为不合格。

3 结语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是依法并合理、科学的管理土地资源,为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了完整科学的耕地质量等级标准,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外业补充调查和内业数据处理是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主要组成部分,是此项工作顺利完成、高质验收的重要保障。

摘要:对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内容和步骤进行了介绍,从收集资料、外业调查、内业整理三方面入手,着重阐述了补充调查的精度要求,以期指导实践,确保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调查,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GB/T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S].

等级质量 篇2

一、分项工程质量在班组自检基础上,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技术负责人、班组长、工长等)进行评定,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监理工程师认定,不合格者,不经处理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分部工程质量由分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定,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监理工程师认定。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工程两个分部要由总公司技术质量部门组织评定。

三、单位工程质量由总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定,并经总工程师和企业法人代表和监理公司法定代表人核定。

四、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将有关资料提交当地质量监督站。

五、建设单位由几个分包单位施工时,其总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应按质量评定标准的规定,检验评定所承建的分项、分部质量,经分包单位的总工程师或主管经理签字认定后,将评定结果及资料提交总包单位,由总包单位提交竣工资料。

等级质量 篇3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1 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从选购原材料开始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为止的全过程。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也是一项动态生产活动,因此,在全程各级组织控制过程中应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这里指的各种主要质量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械、工艺和环境五个方面。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形成时间按时间阶段划分为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开工前准备、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五个组成部。把上述五个质量因素在五个组成部分的时间过程上展开,则可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任务分成三大部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1 事前控制

审查施工对于承包单位的技术资质、参加承包项目的整体人员资质一级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机构,对工程项目的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混合料一级预制构件等进行质量检查级控制,而且审查单位提高的各种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还要从工程项目整体的角度进行协调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可靠的技术控制措施,审核的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施工控制参数及施工配合比进行复效试验,并有效检查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标高,对结构物的定位放线以及控制水准点,进行组织设计以及技术交底,施工图纸会审,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最终保证施工机构以及施工设备应审查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技术性参数,检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人员配置以及试验工作环境,并写报告审核。

1.2 事中控制

协助施工单位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控制状态;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对主要工序应按有关质量验收规定需经过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否则不予进入下道工序;重要工程部位或施工环节,监理工程师应亲自组织抽查。对于重要工程材料可自己组织检测或直接参与检测;对完成的分项工程且经自检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可参照《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和有关验收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审核设计变更方案和变更施工图纸;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场质量会议,及时分析并通报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及有关工程动态;按工程项目合同条款中有关规定行使工程质量监理控制权、工程数量认可签证权、工程投资计量支付权,使整个工程项目始终在监理工程师的控制状态。

1.3 事后控制

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承包合同文件中规定的有关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和办法,对所完成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质量检验评定报告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文件,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图表:组织整理工程项目有关质量技术资料文件,并编目、汇总、装订、建档。

2 高等级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2.1 公路路面的纵向断裂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问题处理的不得当就会很容易發生公路路面的纵向断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路基边缘清淤的不彻底。在公路路基的便于部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清理,公路路基的边缘仍然会出现少部分的滞留物或者淤泥,从而导致公路路基的边缘出现塌陷的情况。第二,在公路路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的大意或者不认真导致公路路基在填筑的过程中出现填筑的宽度因中线偏位而出现的宽度不足,而只能在后期进行路基补边的施工,进而导致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竣工之后出现路基镶边下沉而产生的纵向断裂。第三,在公路路基项目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半填方半开挖的路基,由于没有通过挖制台阶来进行分层的施工建设,所以在公路共路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路基碾压的过程中,由于公路路基压实度的降低从而导致公路路基出现纵向断裂。

2.2 公路路面塌陷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公路路基的施工建设是需要经过土方填方料处理后在进行压实施工的,但是如果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填方料的压实度不足或者不够匀称都将导致公路路基的塌陷现象发生。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问题往往都会出现在工程施工建设的沿线地带,比如一些类构造物和公路路基衔接位置都会经常的出现下沉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是由于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选料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施工用材料不符合技术规格或着在公路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路基碾压不匀称、不够压实,才会造成公路路基出现塌陷。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公路路基处理的好坏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处理的不够完善就会导致整个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项目质量的不过关。在公路路基项目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软土路基的处理如果不得当也同样会导致公路路基的塌陷;如果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填方料所含的水分过大,就会导致在实际碾压过程中碾压的压实度不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样就会出现弹簧土的现象,也同样会导致公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逐渐塌陷的现象。

3 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3.1 针对影响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各因素进行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施工材料、施工过程技术管理以及设备养护与操作管理等几方面。施工企业要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因素对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的影响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以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材料管理是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其对路基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在材料采购中要严格检查供应商的资质,确保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同时注重进场材料的检验与检查,确保进场材料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奠定路基施工质量的基础。另外还要注重施工前材料的复检,对路基施工用材料参数进行检验,以保障路基施工质量。

3.2 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促进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实施

为了更好的实施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公路施工企业必须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基础,明确施工过程各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与权限,确保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工作的开展。在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前,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管理架构以及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工程施工目标以及质量控制目标,结合自身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管理结构进行综合的整合优化,提高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为促进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奠定基础。根据施工质量管理架构、工程设计方案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是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并以此明确人员责任,减少公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读等情况发生,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3.3 根据工程特点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

科学的设置质量控制要点并将有效的保障高等级公路施工的质量控制,因此,现代的公路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前期不仅要根据施工企业的有效控制及施工方案对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案进行综合性调整,并依据工程开展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管理工作,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质量控制点体系建立过程中,施工企业要积极运用现代数据库技术将以往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归类整理并存人数据控制,为企业后期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提供资料,为企业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秦峰.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2]张艳彬.  浅谈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3)

医院等级评审与病案质量 篇4

关键词:等级医院,病案,质量管理

等级医院评审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综合能力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 等级医院评审中, 病案的检查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占有很高分值。这次我院参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针对病案检查项目[1], 狠抓病案质量管理, 取得了卓越成效。

1与病案有关的检查项目

1.1 病案信息管理指标

1.1.1 抽查100份连号病案有无缺失, 反映病案归档的及时性、完整性

1.1.2 查病案归档、借阅、复印制度, 了解科学规范的管理

1.1.3 现场检索病案, 看是否按ICD-10编目。

2.1 质量与效率指标

2.1.1 随机抽查住院病案计算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1.2 随机抽查抢救病案, 计算抢救成功率;抽查输血病案, 看成分输血和输血适应证是否符合标准。

2.1.3 随机抽查产科病案计算剖宫产率。

2.1.4 抽查手术病历, 查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看术前术后是否按规定检查并访视患者, 麻醉记录单是否规范, 麻醉效果优良率是否达标, 麻醉期间管理、诊断、处理准确率是否达标;特殊治疗病例是否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选择权;是否落实围手术期制度, 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提高手术质量。

2.1.5 查病案看合理用药合格率;超声诊断与临床确诊率的符合率;大型X机检查阳性率。

3.1 核心制度考核指标

3.1.1 查会诊单看会诊管理制度

3.1.2 查死亡病案、疑难病案、危重抢救病案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落实, 并从中检查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4.1 病案书写质量

4.1.1 抽查运行病案及归档病案是否按《江西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要求书写。

4.1.2 从病案看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4.1.3 各种检查报告单书写是否规范。

5.1 技术水平

5.1.1 查相关技术病案看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

2措施

2.1 成立医院评审办公室, 以江西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为基础, 结合评审标准, 不断学习, 针对临床医、护、技在医院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问, 重申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落实, 按照标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2.2 成立病案质控小组, 负责运行病历的质量控制, 病案专家负责归档病案质量的评审, 严格执行病历四级监控[2]:一级监控由病房主治医师及护士长担任, 对每份病历出科前进行全面自查签字, 并对每份病历进行评分;二级监控由副主任以上医师或科主任负责, 对出科病历再次进行审查并签字;三级监控由医务科负责, 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环节检查;四级监控由病案室质控人员负责, 对病案书写的完整性及规范化进一步审核。

2.3 坚持每月对病历终末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发在医院内网上,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向科主任反馈, 对个别医师的问题及时通知整改, 并在定期召开的病案管理委员会上进行反馈。

2.4 对病案归档及书写质量, 适时进行全院通报, 执行医院奖惩制度, 进一步强化约束力。

3体会

医院等级评审十分细致严格, 从病案的归档、借阅、复印管理到病案的书写质量, 可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规章制度、医疗政策的执行, 医疗单位的管理质量与效率等, 病案质量优劣影响到医院评审, 我院以此为契机, 狠抓病案质量管理, 通过标准化监控, 各级人员层层把关, 及时反馈, 适时奖惩, 我院病案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 (三级) , 2008.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办法 篇5

[国家旅游局]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规范旅游区(点)质量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进行。

二、等级评定的范围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接待旅游者一年以上的旅游区(点),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游乐园、度假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博院馆、美术馆等,均可申请参加质量等级评定。

三、等级评定的组织和权限

第四条 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国家旅游局设立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具体负责评定AAAA级和AAA旅游区(点)。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设立地方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在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本地区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具体负责本地区AA级和A级旅游区(点)的评定和向国家旅游局推荐本地区符合条件的AAAA级、AAA级旅游区(点)。AA级、A级旅游区(点)评定需向国家旅游局备案。

四、等级评定办法

第六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依据下列文件和国家旅游局据此制定的各 1 项评分细则:

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国家标准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景观质量评分细则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游客意见评分细则

第七条 申请等级的旅游区(点),应按有关标准先进行自检自评,如达不到《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国家标准规定的等级划分条件,或达不到《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规定的应得分数,或达不到《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规定的要求,或达不到《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的要求,则在申报前搞好整改。

第八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是旅游区(点)的景观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原则上只对具有独立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旅游区(点)进行等级评定,对园中园、景中景等内部旅游地,不进行单独评定。

第九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后,如需关闭标准所规定的服务设施设备,取消或变更标准所规定的服务项目、规划内容、资源与环境保护措施,必须经原等级评定机构批准。

第十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后,因发生重大建设项目而降低或提高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必须向原等级评定机构申请重新评定等级。

第十一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产生,严格按照“自检-申报-初评-评定-审批-公告”的程序进行。各旅游区(点)根据国家标准及各项评定细则进行自检,认为达到要求的可向当地旅游局申报。经当地旅游局审核后,报上级具有评定权限的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机构进行初评。初评合格的AAAA级、AAA级旅游区(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负责向国家旅游局推荐,经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评定,由国家旅游局审批、公告;初评合格的AA级、A级旅游区(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组织评定、审批、公告,并向国家旅游局备案。

第十二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由具有权限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组织具备资格的检查员组成评定小组具体执行。AAAA级、AAA级旅游 2 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小组原则上由三至五人组成,评定组长由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委派。AA级、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小组的构成和资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做出具体规定。

第十三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具体工作由检查员承担,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设国家级检查员,负责对全国各质量等级的旅游区(点)进行评定与复核过程的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机构设地方级检查员,负责对本地区各质量等级的旅游区(点)进行评定与复核过程的检查。

第十四条 旅游区(点)须接受质量等级检查员的检查,并提供有关技术资料,为检查工作提供便利,不得对其工作进行干预,检查员要依据法律法规正确行使职权,不得徇么舞弊。

五、等级复核及处理

第十五条 对已经评定质量等级的旅游区(点),采取全面复核与重点抽查相组合、定期明查与不定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核。全面复核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十六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复核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组织和实施。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有计划、有重点进行复核。

第十七条 复核工作结束后,应由检查员写出复核报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AAAA级、AAA级旅游区(点)复核报告须抄报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

第十八条 经复核达不到要求的,按以下方法做出处理:

1.旅游区(点)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的,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将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

2.旅游区(点)接到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后,须认真整改,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上报所属等级评定机构。

3.凡接到警告通知书不超过二次(含二次)的旅游区(点),可继续保持原质量等级。凡接到三次警告通知书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将降低或取消其质 3 量等级,并向社会公布。

4.凡被降低质量等级的旅游区(点),自降低等级之日起一年内,不予恢复原等级。一年后,方可申请重新评定等级。

第十九条 各级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权限如下:

1.AA级、A级旅游区(点)达不到标准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有权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须报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备案。

2.AAAA级、AAA级旅游区(点)达不到标准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有权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并报国家旅游局备案。如认为应做出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须报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审批。

3.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有权对各质量等级的旅游区(点),做出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通知的处理,但需事先通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

六、附则

第二十条 国家旅游局负责将已评定质量等级的旅游区(点)及时向海内外公告,并纳入国家旅游促销计划。

第二十一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标志由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统一制作、核发。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授权或认可,不得擅用。

第二十二条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志须置于旅游区(点)主要入口最明显位置,并在其对外宣传广告等资料中标明其等级。

等级质量 篇6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很大程度与施工压实质量有关。总结近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经验和做法,提出控制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的一些有效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减少和消除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压实工艺;压实度;空隙率;控制标准

在近年来,在我省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为使高等级公路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形势下确保路面施工质量,预防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延长使用寿命,结合近几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经验和其他省市的做法,我公司在新的建设项目中不断地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考虑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很大程度与其施工压实质量有关,本文总结了近年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施工的经验和做法,归纳了优化的施工工艺,提出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的一些有效措施,同时提出采用压实度和空隙率双指标量化评价压实质量的建议。

1、压实质量控制的原则

在加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质量控制和科学合理地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过程中要搞好压实工艺控制,即搞好压实的过程控制,在进行压实质量检测和评价时采用压实度和空隙率双重指标,实现整体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的目的。

2、碾压工艺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成败与否,压实是最重要的工序。许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早期损坏,大多数与压实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过去,对压实度的检测评定仅满足于钻孔测定密度计算压实度,而钻孔测试的压实度都是事后检查,易弄虚作假,即只要把标准密度减小一些,压实度就可以满足要求,如果再把不合格的数据随意舍弃,那么钻孔试件的压实度数据将失去价值。因此,不少工程名义上压实度值很高,实际上含有较多虚假成分。

鉴于此,新规范在观念上做了重大转变,即压实质量评价以碾压工艺控制为主,钻孔检测作为抽检校核的手段。这样即将事后检查转变为过程控制,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在线监测。此时,碾压工艺显得尤为重要。碾压工艺的效果与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厚度,压路机的类型、吨位,机械组合方式,碾压速度、遍数、温度等有关,合理选择、协调这些因素,保证混合料充分压实是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

影响压实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压实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应具备较大吨位、足够数量的压路机来满足压实要求,通常应采用以下4种类型压路机,即静质量≥11t的双钢筒双驱动双振动式压路机(双驱双振压路机)、静质量≥11t的双钢筒式压路机、静质量≥25t的轮胎压路机和静质量≥2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铺筑双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时,每工作面压路机配置数量的一般要求是:普通沥青(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宜少于6台,其中至少有3台轮胎、3台双驱双振压路机(或2台双驱双振压路机、1台双钢筒压路机);SMA路面不宜少于5台;各种路面均应另配备至少1台小型振动压路机。当然,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也应采用与其相适应的压路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混合料复压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SMA混合料复压时可采用轮胎压路机,初压宜采用振动压路机。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通过试验确定。经大量调查与总结,碾压速度宜符合表1规定。

应通过试验确定碾压区长度、合理碾压遍数及有效碾压时间。碾压段长度通常不超过60m,改性沥青、SMA路面最好控制在30m左右。碾压遍数一般要求初压不少于1-2遍,复压不少于4-6遍,终压不少于2遍。初压、复压、终压各道碾压工序必须紧跟,不得随意停顿、调头。

碾压温度是影响沥青混凝土密实度的又一主要因素,在规定温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愈高,愈容易达到高密实度。所谓的有效压实时间是指混合料摊铺后,温度降至最低允许碾压温度所需的时间,该时间越长可用于压实的时间就越长,时间过短则可能无法完成碾压流程,以致低温碾压难以保证压实质量。前述各种因素的要求也是为了保证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碾压。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除应符合规范要求外,还应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施工时的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严禁低温碾压。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一般要求:普通沥青混合料≥90℃;改性沥青混合料≥110℃;SMA路面≥120℃。

另外,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合料不粘碾压轮,保持碾压轮清浩,并认真处理好沥青混凝土的接缝和边角碾压。

3、压实度和空隙率控制标准

根据美国“公路联合攻关项目NCHRPl74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研究”结论,沥青混凝土路面空隙率在8%-13%之间时,出现水损害的可能性最大。空隙率小于8%,水不易渗透到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空隙率大于13%,水就会从连通的空隙中流走。当空隙率在8%-13%时,渗入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部分水不能流出成为自由水,积存于路面混合料中,在交通车辆的作用下,水的存在易引起并加速路面损坏。过去我们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规定的压实度标准(96%)控制,实践表明,按这一标准控制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通车后再压密的现象比较明显,说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偏低,现场空隙率在3%-8%之间,相当于最大理论密度的92%-97%。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施工现场铲除废弃压实度不足的混合料时,空隙率超过7%的路段,即使是在阳光下暴晒多日,铲除后,其下卧层仍是潮湿的,这表明空隙率超过7%仍然有可能渗水。相反,如果现场确实发现压实度经常或始终达到100%(试验室标准密度),这并不表明是过碾压。如果现场空隙率适合,则这种“过碾压”是正常的;如果现场空隙率小于3%,则只能说明配合比设计还存在着问题,有可能导致早期车辙出现。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不足、空隙率偏大,就会出现车辙、水损害、沥青的加速老化等早期病害,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足够的压实度可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以及抗疲劳特性,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虽然现场空隙率是根据现场钻孔试件密度与最大理论密度计算出来的,本质上与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没有任何区别,但提出现场空隙率的具体控制数值和评价标准,与试验室标准密度压实度相匹配,能用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比较容易地、直观地反映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些路用性能和施工要求。本文根据我公司经验,提出压实度和空隙率控制要求和评价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压实质量检验采用压实度和空隙率双指标,并合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度

标准,适当减少空隙率。施工过程中当天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以真空法试验仪测定值为准,提倡采用先进的、便携的、无破损设备进行路面现场检测。

一般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高速公路压实度应采用试验室标准密度压实度和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进行两方面控制,并以合格率低的最为评定结果,不允许采用试验段密度进行控制。对普通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规定:试验室标准密度压实度上中面层≥98%,下面层≥97%;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上中面层≥94%,下面层≥93%。对SMA路面规定:试验室标准密度压实度≥98%,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94%。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及评价方法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空隙率是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现场空隙率的大小直接反应路面的压实质量。现场空隙率控制标准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止水损害、防止路面车辙的需要和压实度标准来确定。对普通密级配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现场空隙率规定:上中面层为4%-7%,极值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8%;下面层为3%-8%,极值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9%。对SMA路面现场空隙率规定为4%-6%,极值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7%。

现场空隙率主要最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指标,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及评价方法规定如下。

(1)检测方法。测定当天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D)和钻孔试件密度(D),现场空隙率(VV)计算式为:VV=(1-D/D)x00,单位为%。

(2)检测频率。同压实度检测频率。

(3)评价方法。以符合上述规定范围内的单点测值数除以总测点数计算合格率,当合格率<90%或有单点测值超出极值规定时,应结合压实度检查结果及时分析其原因,予以纠正后方可继续施工,并对已施工的相应段落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上述压实度和空隙率控制标准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中施工自检、监理抽检和交工验收时项目法人组织的交工验收,竣工验收(包括质量鉴定)仍依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部分)》(JTGF80/1-2004)进行。当然,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检测压实度和空隙率的同时,还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加强厚度、平整度、渗水系数、抗滑等指标的检测,并应保证其符合规定要求,当有严重缺陷时也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4、其他方面措施

规范的压实度是用每天试验室密度或者每天实测的最大理论密度作为标准密度,那么当天铺筑路段的混合料组成与目标配合比设计是相近的,将会对实际的评价影响较大。在材料发生较大变异时,即使是压实度评价合格,也无法满足目标配合比设计要求,可能会留下质量隐患。因此,控制好材料质量也是保证压实度的一个基础工作。材料除满足现行规范外,还需增加以下要求:各沥青混凝土面层粗集料应有一个固定料源,其规格、配级、岩性等应稳定;矿粉应在拌和厂现场加工或采用水泥厂的生料,严禁使用回收粉尘;严格控制沥青质量,沥青质量抽检应随机抽取多桶混合后试验。改性沥青应加强对5℃延度的抽检,施工过程中应每天抽检1次;乳化沥青用作透层时其沥青含量应控制在35%-40%之间,用作粘层时其沥青含量应控制在50%以上。原材料必须按规定存放,不同规格集料必须严格分隔堆放,分隔墙顶面必须高于料堆坡脚至少50cm以上,设置的标识牌内容至少应包括粒径、用途、产地、检验结果等情况。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目标空隙率力争控制在4%。

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的因素还有很多,笔者再根据我公司成功经验,仅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影响压实度均匀的几点总结如下。

(1)沥青混合料拌和场地面积一般不少于12000m2,拌和机应采用自动控制的间歇式拌和机,且生产能力不低于240t/h,冷料仓不少于5-6个,并必须与热料仓数相对应;冷料仓之间应用高达0.8-1m的隔板隔离,装载机料斗宽度应小于冷料仓宽度,防止不同规格集料互混;热料仓溢出的集料不得再使用。

(2)运料车标定载重量不得小于15t,车厢两侧必须设有至少2个测温孔。每台车必须配备2套双层油布棉被,运料时必须覆盖。

(3)沥青混合料摊铺应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梯队式同步摊铺,每个工作面应保证有1台备用摊铺机。有条件时使用转运车对沥青混合料在摊铺现场进行二次拌和。

以上措施在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减少和消除了高等级公路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减少和消除了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采用以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以压实度和空隙率双指标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是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JTG B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部分)[S]

[3]JTG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4]JTJ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S],

[5]沙庆林,公路压实与压实标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6]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7]张登良,沥青路面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8]梁乃兴,韩森,屠书荣,现代路面与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篇7

1 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工作的监控

1.1 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材料有水泥、集料、水、钢筋、二级灰石, 施工过程中要对石灰、煤灰和碎石等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分析, 并进行定期的抽检, 检测合格之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对供应商送来的每批钢筋必须进行检验与测试, 对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再进行抽取化验, 在保证钢筋型号的同时也要保证钢筋的质量。对检验不合格的钢筋, 严禁施工使用。

在施工中, 每天至少要进行多次的粗细集料的含水量分析, 并调整水分的投放。每个搅拌站的每个组织都要进行2组试件, 并按规定天数送达实验室进行实验, 并将实验结果及时通知工程部, 以便进行施工方案的调整。

1.2 施工工序的控制

施工计划以及施工工序的安排都要有技术性的工人参与, 并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施工反馈,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 对施工方案以及工期进行调整。保证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工序的安排, 一定要遵从施工的正确顺序进行, 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完毕后进行一次自检, 并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问题上报负责部门。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混凝土的施工材料的选用都是经过检验的, 而施工质量的控制应在施工的顺序中有所体现, 并对施工的各步骤进行施工监理, 达到质量监控的目的。

2.1 混合料的摊铺与振捣

由于每5~7 km才设一个搅拌站, 所以, 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出现类似离析的不均匀现象, 因此, 简单的摊平振捣, 在靠近模板处往往会出现蜂窝现象。模版的采用以及与人工的配合都要衔接得当。采用铁铲送料及翻铲拍紧, 使模板充分将混合料充满, 再进行振捣, 这样就没有蜂窝现象了。

采用1.1 k W的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要尽量均匀, 不能局部漏振, 不能碰到模板和传力杆, 并且不断摸索, 掌握在不同气温、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情况下的不同振捣时间。

2.2 提浆与整平

在进行提浆与正平的过程中, 首先使用2.2~2.8 k W的平板振捣器, 以及电动磨盘进行提浆, 然后用1.1 k W的振捣梁和滚筒进行整平, 在最后整平时采用拉动滚筒使其滑行的办法, 这种连贯的步骤, 在施工中较常使用。

2.3 钢筋安装及检查

纵缝拉杆及施工缝传力杆都必须严格控制其直径、长度和安放间距, 拉杆应与路中心线垂直, 使传力杆与路中心线平行, 拉杆与传力杆必须安置水平, 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 以免变位而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主筋、结构钢筋的材质、直径、数量、各部位尺寸、弯折捆扎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时要留有足够的保护层, 安装完毕立即清理现场并进行自检, 请现场监理当场填写钢筋安装检查表, 双方签字确认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钢筋安装工程完成后并进行及时的检验, 是防止胀缝两侧产生裂缝的关键工序之一。

2.4 找平

混合料的使用过程中, 一般表面要求较为光滑, 应在混凝土终凝前、表面基本干水后, 用长45 cm、宽20 cm的木抹反复抹平抛光。在表面抹平的基础上, 用手试压混凝土表面, 对于比较理想的凝结效果后用抓毛器在混凝土表面拉出2~3 mm, 间隔距离1.5~2 cm。这也是混凝土整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2.5 养生

公路路面湿式养生以铺草袋最好, 由于施工现场公路两边均为稻田, 因此, 全路段均采用稻草覆盖湿式养生。在抹平拉毛后2 h马上洒水, 并随后覆盖稻草, 再均匀洒水, 每日的洒水次数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总之要保持混凝土湿润, 保证水泥的水化反应, 按规定应连续养生14 d, 期间严禁各种车辆通行, 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能达到规定的效果。

2.6 切缝

切缝的工作一般应在浇筑完后的第二、三天进行, 总之应控制在混凝土终凝后36~48 h内进行, 这时混凝土强度已达到30%以上, 切缝时不会破坏混凝土的结构。若拖的时间太长, 一方面可能由于水泥收缩而产生细的裂缝, 另一方面若是混凝土强度过高也会导致切缝困难。切割工具主要采用金刚石锯片, 切缝间距一般为4~6 m, 切缝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板厚度的1/5~1/4, 缝宽3~5 mm。

对于胀缝部位的切割是确保混凝土面板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 一旦切缝与胀缝稍有偏差, 在行车和热胀冷缩的作用下, 局部混凝土面板会被挤裂、挤碎。因此, 在施工中胀缝两头应作好记号, 以便切缝和胀缝完全对齐。

2.7 拆模

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拆模, 大体的控制时间是:当气温高于25℃时, 为36~48 h;温度在10~25℃时, 要超过48 h;温度低于10℃时, 要超过60 h。拆模要按顺序进行, 不能强撬硬顶, 以防损坏混凝土面板的边和角, 拆下后的模板要放平, 以防止变形。

2.8 填缝

对于施工中填缝这一工序, 应在混凝土初步结硬后及时进行, 首先用小扁钩认真清理切缝中的泥土和石屑等杂物, 并用水清洗干净, 待切缝干后浇填缝料, 填缝料品种一般是沥青砂或沥青麻筋, 最后清理, 进行路面的维护。

参考文献

等级质量 篇8

关键词:桔梗,商品规格,质量,总皂苷,桔梗皂苷D

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的干燥根, 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等症[1],其主要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目前在桔梗产地加工过程中首先对桔梗进行分档处理将桔梗分为不同等级,清洗后刮去外皮,去除须根,烘干或晾干形成不同等级规格的药材以及桔梗药材边角料。本文通过比色法测定桔梗总皂苷和HPLC法测定桔梗皂苷D来评价不同等级商品规格的桔梗药材及桔梗边角料的质量, 进一步促进桔梗的商品规格划分及桔梗药材的充分利用。

1实验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UV757CR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 ( LC - 20AT泵、SPD - 20A紫外检测 器、LC Solution色谱工作站); CP225D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 AS3120型、 AS5150A型超声清 洗仪, Auto science公司; DHG - 9140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市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微型进样器(100 μL),Hamilton Company; AT系列溶剂过滤器,Auto science公司。

1.2试药

水,娃哈哈纯净水; 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美国天地,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桔梗皂苷D (批号: 20080723),成都普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药材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周建理教授鉴定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 A. DC. 的根。

2方法与结果

2.1样品的处理

将鲜桔梗按照头部直径分为三个规格等级 (头部直径在2. 5 ~ 3 cm左右的为一等,头部直径在1. 6 ~ 2. 5 cm左右的为二等,头部直径在0. 8 ~ 1. 5 cm左右的为三等),将各等级去芦头后晒干,得到三个等级规格的药材,另分类收集二档上段、中段、尾、须、韧皮部、木质部、外周皮后晒干,将各样打成过80目的粉末备用。

2. 2桔梗总皂苷的测定[2 -3]

2. 2. 1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减压干燥器中干燥24 h的桔梗皂苷D 3. 98 mg,置10 m L量瓶中,用甲醇稀溶解并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80目桔梗粉末适量,精密称重,按液料比50∶1加50% 甲醇浸泡30 min,在功率500 W下超声30 min,过滤,滤液蒸干后,残渣加水15 m L使其溶解, 水溶液放置于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5次,每次20 m L,合并正丁醇液减压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 L量瓶,过0. 45 μm微孔滤膜,备用。

2.2.2吸收波长的确定

分别精密吸取适量桔梗皂苷D对照品溶液、桔梗总皂苷样品溶液,置10 m L具塞磨口试管中,在水浴中挥干溶剂后,精密加入10% 香草醛试液0. 5m L和60% 硫酸5 m L,摇匀,60 ℃ 水浴加热15 min,冰水浴中冷却3 min,随行试剂作空白,在200 ~ 800 nm范围内全程扫描,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77 nm,且空白对照无干扰,故选择477 nm为测定波长。

2.2.3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 2 m L、0. 4 m L、0. 6 m L、0. 8 m L、 1. 0 m L、置10 m L具塞磨口试管中,在水浴中挥干溶剂,精密加入10% 香草醛试液0. 5 m L和60% 硫酸5 m L,摇匀,60 ℃ 水浴加热15 min,冰水浴中冷却3 min,随行试剂作空白,于477 nm处测定吸收值,以对照品质量x( mg) 为横坐标、吸收度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 = 1. 5766x - 0. 0027, r = 0. 9991,x在79. 6 ~ 398 μg内与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4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份,每份0. 4 m L,依前所述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RSD为1. 31% 。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方法精密度良好。

2.2.5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0. 4 m L与样品溶液0. 1 m L,依前所述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分别在0 ~ 90 min测定吸光度,计算RSD分别为1. 01% 和2. 13% ,表明对照品和样品在90 min之内稳定。

2.2.6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桔梗药材粉末(过80目筛)样品6份,每份约0. 5 g,按照2. 1. 1项下样品制备方法操作,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各取0. 1 m L,依前所述方法操作,测定吸收度A,计算总皂苷含量,RSD为2. 7% ,表明重现行良好。

2.2.7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吸取已知含量的供试液共5份,分别精密加入适量桔梗皂苷D对照品溶液,置于10 m L具塞磨口试管中,在水浴中挥干溶剂,余项操作同前,测定吸收度A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2.2.8样品含量测定[4,5,6,7]

按2. 2. 1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各样品溶液,按上述方法测定桔梗总皂苷,结果见表3。

2.3桔梗皂苷D含量测定

2.3.1色谱条件

色谱柱Thermo Hyperil ODS - 2 (250 mm × 4. 6 mm,5 μm); 流动相乙腈 - 0. 02 mol /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 用磷酸调p H为3. 0)(30∶70); 流速0. 7 m L/min; 检测波长210 nm; 柱温35 ℃ 。

2.3.2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 h的桔梗皂苷D 3. 86 mg至20 m L容量瓶中,用色谱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以微孔滤膜(0. 45 μm)滤过即得浓度为0. 193 mg / m L对照品溶液。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各桔梗样品粉末(过80目筛) 约0. 5 g,精密称定,置25 m 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不加缓冲盐和磷酸)至近刻度,在功率500 W下超声30 min,放冷,用流动相定 溶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以微孔滤 膜 (0. 45 μm)滤过,即得。

2.3.3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 h的桔梗皂苷D 3. 86 mg至10 m L容量瓶中,用色谱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线得浓度为0. 386 mg/m L储备液。分别精密吸取储备液5 m L、 2. 5 m L、1. 25 m L置于10 m L容量瓶中,分别加甲醇定容至刻度,与0. 386 mg/m L储备液和0. 193 mg/m L标准溶液组成5个浓度的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检测,进样20 μL,每个浓度进样2次,取平均值。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桔梗皂苷D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 y = 5987. 1x+ 67837,r = 0. 9997,表明桔梗皂苷D在24. 13 ~ 386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3.4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0 μL,重复进样5次,依法测定, 结果桔梗皂苷D峰面积积分值的RSD为0. 83% 。

2.3.5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液溶液20 μL,分别在0、2、4、8、12、24 h进样,依法测定,结果峰面积积分值的RSD为1. 40% ,可见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保持稳定。

2.3.6重复性试验

取药材粉末5份,各约0. 5 g,精密称定,制备成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结果桔梗皂苷D 5次测定值的RSD为1. 51% , 说明重复性良好。

2.3.7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定已知含量的桔梗粉末适量,共5份,分别精密加入适量桔梗皂苷D对照品溶液,按供试品溶液制备及测定法操作,进行色谱分析,得平均回收率为97. 68% ,RSD为2. 14% 。

2.4含量测定

按2. 2. 1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各样品溶液,进样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

表3结果显示,桔梗各档桔梗皂苷D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桔梗三等 > 桔梗二等 > 桔梗一等,桔梗总皂苷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桔梗二等 > 桔梗一等 > 桔梗三等; 各部位桔梗皂苷D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桔梗外周皮 > 须根 > 桔梗尾 > 桔梗韧皮部 > 芦头 > 桔梗上段 > 桔梗中段 > 桔梗木质部,桔梗总皂苷由高到低依次为: 须根 > 桔梗尾 > 桔梗外周皮 > 桔梗韧皮部 > 桔梗上段芦头 > 桔梗中段 > 桔梗木质部。

3结论

桔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类皂苷,是多种皂苷的复合, 任何单一成分只能反映其中一方面的质量变化,并不能代表整体,因此本文采用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两指标来共同研究桔梗地下部位的质量。

桔梗各等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桔梗各等桔梗皂苷D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桔梗三等 > 桔梗二等 > 桔梗一等,桔梗总皂苷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桔梗二等 > 桔梗一等 > 桔梗三等。各等之间的质量差异不明显。

桔梗各部位桔梗皂苷D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桔梗外周皮 > 须根 > 桔梗尾 > 桔梗韧皮部 > 芦头 > 桔梗上段 > 桔梗中段 > 桔梗木质部,桔梗总皂苷由高到低依次为: 须根 > 桔梗尾 > 桔梗外周皮 > 桔梗韧皮部 > 桔梗上段芦头 > 桔梗中段 > 桔梗木质部。结果显示桔梗外周皮的桔梗皂苷D含量最高,总皂苷是须根最高,而木质部桔梗皂苷D和总皂苷含量均最低,提示桔梗各部位的桔梗皂苷种类和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产地加工中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利用桔梗各部位。有必要引入指纹图谱等其他研究手段来深入研究桔梗地下部分质量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96.

[2]黄力.桔梗双飞片工艺及质量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学院,2010:21.

[3]李喜凤,薛秋萍,董诚明.桔梗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J].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32-2234.

[4]许传莲,郑毅男,杨腊虎,等.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1):58-60.

[5]石俊英,王颖,巩丽丽,等.HPLC法测定桔梗不同部位、不同产地药材中桔梗皂苷D含量[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501-503.

[6]黄力,金传山,吴德玲.不同干燥方法对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3):69-71.

等级质量 篇9

根据《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实施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中各类产品的监督检查,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重大设备监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监管制度,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能力,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要求,广西质监局总结多年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产品质量安全“三抓手”监管机制,即第一抓手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抓手加强以索证索票为重点的日常巡查,第三抓手建立三大监督长效机制。为推动这一监管机制的实施,广西质监局以“金质”工程为依托,用高度集成的信息化架构建立起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追溯与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1 全面的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记录

质量信息是构建整个体系的基础,只有对监管对象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整理,才能为后期的监管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为此,在该体系中,不仅对监管对象的基础信息(例如人员资质、设备情况、环境状况)进行了登记,还对重点监管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例如原辅材料进厂检验票证、原辅材料和添加剂使用情况、产品出厂检验票证等)、企业良好行为信息(例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记录)、不良行为记录(例如职能部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非法行为)等进行了采集。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2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效能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了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即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

为此,该体系中的企业基础信息和生产过程信息均由企业自行记录和上报,并对上报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质量监管部门则根据日常质量监管计划,不定期地对企业上报的信息进行现场核查,如发现谎报、瞒报质量信息的,均给予相应处罚,同时影响企业的质量信用记录。

通过这样的监管方式,一方面突出了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使企业更深刻地理解质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职能部门的监管效能,可以将有限的工作资源相对集中地使用在需要的监管位置。

3 结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提升追溯效果

通过将企业报送重点监管信息和职能部门做的监督检查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依据编制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对企业质量信用进行综合、动态的评价。

在编制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制度应全面、科学,人员、设备、环境等基础条件和生产过程记录均应影响评级。

(2)评分规则对不良行为的扣分幅度要大于良好行为的加分幅度,且不良行为记录应长期影响评分,使企业被扣分后很难回到高评价级别,促使企业自行加强检查措施,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3)等级评价周期可以采用年度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根据企业当前情况及时检查和调整评级。

4 信息化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追溯与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才能有效实现。在体系支撑信息系统的研发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具备良好的负载和响应能力。由于生产和各类质量管理行为是持续发生的,随着加入体系的企业和其他技术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监管部门的数据汇集平台的访问频次和数据吞吐量会呈几何规模递增。必须根据监管对象的现有数量、预期增长量和业务规模,设计足够的系统负载和响应能力。

(2)要具有充足的存储能力。由于体系中大量行为记录是以扫描票证的方式进行,对系统的存储空间和数据读写带宽都会有较高要求。

(3)要具有良好的数据安全性。一是企业报送数据不可篡改。可采用数字证书技术对上报数据进行验证。二是企业报送数据不可被非法访问,可通过强化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加强权限检查和网络行为审计来予以保障。三是要建立稳妥的备份和冗余机制,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和系统正常运行。

5 实践案例

广西质监局自2010年起,以食品行业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为试点开始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截至2011年12月,在全区16家乳制品生产企业中全面实施。2012年起,广西质监部门全面启动了“质量安全信息报送与监管追溯平台”项目,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扩展至全部食品、工业品获证生产企业、计量检测机构、特种设备使用机构,根据不同类别的企业或技术机构,编制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并在项目中实现。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平台运用J2EE+Web Services+CBD的软件开发环境,以基于网络存储的数据交换技术、虚拟集成技术、电子地图技术、组织机构代码数字证书加密技术,构建了一个集重要产品质量安全数据报送与全面监控和追溯及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和信息公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广西重点工业产品、重点食品企业、质检机构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等10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初步建成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产品质量、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网络,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全区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已经连续10年没有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和食品、特种设备安全事件。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以企业为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追溯与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并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予以支撑,是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强化社会质量责任意识,解决监管部门缺乏足够资源对生产企业、技术机构进行全面监管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摘要:文章以广西质量安全信息报送与监管追溯平台为例,探讨了以企业为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追溯与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模式,分析了体系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等级质量 篇10

本文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 挖掘土壤剖面44个, 分层采样后进行土壤化验, 并结合影响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 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评价方法, 建立指标体系分析评价, 揭示耕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1 评价体系构建

借鉴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的选取模式, 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分为自然质量指数、经济质量指数和利用质量指数3个准则层。

根据指标值量化采用的模型, 将指标分为定性描述型指标和定量描述型指标;根据指标值的稳定程度, 将指标分为稳定型指标和可变型指标。

1.1 定性描述型指标和定量描述型指标

定性描述型指标不能根据具体的数值和表达式来反映, 因此针对此类指标的研究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和标准对其进行方向性的描述。本文选取的定性描述型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进行分级量化。

定量描述型指标是能够用数据形式表达的可以被测定的指标。例如本文选取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 是通过剖面采样得到的土壤样本进行测定而得到的。这一类指标有具体的数据表达, 但是当需要用其数据值与其他不同度量单位的指标进行比较或复合指标时, 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1.2 稳定型指标和可变型指标

引入特征响应时间 (Characteristic Response Time简称CRT) 这个概念。指当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 某一土壤性质或状况达到准平衡状态需要的时间, 用年来表示。一般认为, CRT>10年的土壤性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CRT<10年的土壤性质被认为是相对易变的。本文研究的是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因此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可变的。但是表示耕地自然质量指数的有效土层厚度、剖面构形、表层土壤质地和距障碍层深度这些指标在理论上CRT值一般在100年以上, 然而在实际中一方面由于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 导致土壤侵蚀板结、水土流失, 加快了土壤性质变化进程, 从而影响耕地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地推行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地整治等工作使得土壤在自然条件下变化缓慢的性质, 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揭示耕地质量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和《土壤监测规程》 (NY/T1119-2006) 对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予以打分, 构造指标权重矩阵。

2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评价

2.1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评价流程, 依次计算耕地自然质量分值、自然等指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 然后根据国家级等指数平衡转换方法, 将区域耕地质量等指数转换为可用于参照对比的标准等指数, 从而评价得出耕地质量情况。

(1) 自然质量分值测算。

其中:P—自然质量分值;Wi—第i个指标的权重;Ai—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

(2) 自然等指数测算。自然等指数是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值与该作物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以及该作物的产量比系数的乘积。其中: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是区域内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最大单产的比值;作物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可以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两个表格中得到, 阿勒泰市指定作物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见表2。

其中:Rij—自然等指数;Qij—第i种作物的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Pij—耕地自然质量分值;βij—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3) 土地利用系数测算。土地利用系数是指区域作物实际产量与区域土地生产潜力, 即土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之比, 应用到耕地质量监测中该系数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实际调查区域指定作物的现实产量, 并除以全国该指定作物的最高产量,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讲, 区域指定作物的现实产量除以该指定作物在本区域内的最高产量更为科学合理。

其中:KL—土地利用指数;Y—样点的标准粮实际产量;Ymax—该区域内最大标准粮单产;Yj—第j种指定作物的实际产量;βj—作物的产量比系数;Yj, max—第j种指定作物的最大产量。

(4) 土地经济系数测算。土地经济系数是区域作物实际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

(5) 利用等指数测算。利用等指数是自然等指数与土地利用系数的乘积。

(6) 经济等指数测算。经济等指数是利用等指数与土地经济系数的乘积。

实际的评级分值测算的过程中, 使用Arc GIS地理信息系统中Arc Catalog数据库模块进行批量数据计算, 结果见表3。

(7) 转换为国家级等指数。通过以上计算得出的监测单元等指数需要转换成国家级等指数, 国家级等指数的转换方法是以实际标准粮产量为媒介, 运用相关关系的方法, 建立省级等指数与国家级等指数的相关转换方程, 西部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别转换方法依据《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培训教材》中“国家级等指数平衡转换方法表”:

国家级自然等指数=区级自然等指数×0.6667+400.0 (4)

国家级利用等指数=区级利用等指数×0.5944+243.3 (5)

国家级经济等指数=区级经济等指数×3.0909+172.7 (6)

依据转换公式进行等指数平衡转换后, 计算得到国家级等指数, 按照400分的等间距确定国家级自然等, 按照200分的间距确定国家级利用等和经济等, 见表4。

从测算结果可以得出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在2000~2011年总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自然等别变化不明显, 主要是因为土壤性质和地形地貌条件的CRT值较大, 不易在短期时间内发生波动性变化, 在土壤改良、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治工程的影响下自然等别缓慢平稳上升;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易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 农业投入、耕地规模和耕作制度的改变都可以导致较大的波动性变化。上述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分值测算结果与《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新疆卷) 》中关于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等级部分的论述一致, 说明该评价结果能够反映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的趋势和特性。

2.2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分值测算目的是将表示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指标拟合成独立数值, 以表达耕地质量整体状况。上述关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分值的测算过程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的评价方法, 以耕地自然质量作为判断基础, 通过各土壤因素的权重与无量纲化值的乘积加和得到自然质量分值, 然后将自然质量分与指定作物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和产量比系数相乘得到自然等指数, 而利利用等指数与土地经济系数的乘积。从评价的体系上来看, 三项评价指数能够分别反映耕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质量状况, 但是缺乏对耕地质量的综合判断。两种评价方法都旨在反映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的规律, 侧重点各有不同, 简要的指标含义对比说明见表5。

本部分使用传统的评价计算方式, 一方面得出自然质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指数, 另一方面能够将三项评价指数拟合成独立数值———耕地质量指数, 用于表示区域耕地的综合质量状况。

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

其中:T—耕地质量综合指数;Wi—第i个准则层指标的权重;Bj—第j个指标的权重;Aj—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

从计算公式和测算结果可以看出, 本部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分值中的自然质量指数与上一部分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分值中的自然质量分相同, 原因是这两个结果的计算方式都是通过各土壤因素权重与其无量纲化值的乘积加和得到, 两者的含义用等指数是自然等指数与土地利用系数的乘积, 经济等指数是相同, 都代表耕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即从土壤肥力和耕作条件的角度反映耕地的本地质量情况。

对比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测算结果和时序性趋势图, 2000~2011年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在自然、利用和经济方面呈比较明显的上升状态。根据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拟合出历年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耕地质量情况较为平稳的提高。

3小结

本文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 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方法整合, 建立指标体系, 分析评价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状况, 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基于传统的农用地分等评价方法, 对2000~2011年全市耕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等进行测算, 同时转换为国家级等指数, 判断国家级等别。从测算结果来看全市耕地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 其中自然等别变化平缓, 利用和经济等别波动性较大。测算结果与《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新疆卷) 》中关于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等级部分的论述基本一致, 说明该评价结果能够反映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各等别在时间序列中的变化的趋势和特性。

第二,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基于层次分析评价方法, 将各评价影响因素指标整合得到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旨在得出耕地质量的自然、利用和经济方面变化趋势的同时得到区域耕地质量的综合变化情况。由评价结果可知2000~2011年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 波动变化幅度较小;自然、利用和经济指数相互影响, 变化趋势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相近。

参考文献

[1]郧文聚.农用地分等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5:18-24.

[2]郭海洋.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与保障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 2007:22-23.

[3]朱海燕.江汉平原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3:52-56.

[4]陶崇鑫, 刘新平, 吴贵亮.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像因素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 2012, 49 (7) :1353-1359.

等级质量 篇11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正处在大发展阶段。建筑工程质量不仅是建筑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更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的大问题,甚至是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已拙见成效,房屋竣工面积的竣工率和产值利润率的大幅上升。2008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建筑工程产值利润率的对比状况,如图1所示。我国内资建筑企业的利润水平相对于国外建筑企业还是有差距,我国建筑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量的增长上,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参照国外建筑质量水平,我国建筑质量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之处。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是离不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工程质量,是摆放在管理者面前的首要课题。

2 国内外建筑质量等级评价研究现状

建筑工程质量反映建筑工程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规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的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在实际评价中,往往是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对建筑物进行验收。由于验收项目众多,而其中的许多项(如观感质量)只是定性因素,并没有标准的尺度来衡量打分,因此个人的主观判断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有关建筑质量的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者已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综合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3类:决定型评价法、比较型评价法和系统型评价法[1]。目前较常用的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依据建筑工程质量统一标准,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一条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建筑工程观感质量评价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质量模糊综合评价,该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处理实现对建筑质量等级的智能评价。郑周练等[2]构建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评判工程质量的数学模型,模型中确定了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在各种条件下的模糊隶属函数,形成模糊评价矩阵,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质量等级进行模糊综合评定。李田、雷勇等[3]就工程质量评价计算过程中的权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要是采用专家评分法来确定权重。刘迎心、吕云南等[4]引入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工程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权重。孟文清、华旺、李万庆[5]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处理实现对建筑质量等级的智能评价。

建筑质量评价过程涉及到各种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为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现有的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往往是单纯的定量或定性评价结果,即使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其定性评价部分一般都是归纳到精确的数学评价中,并未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云模型理论[6]对定量和定性信息有强大转换功能,以此来解决质量评价问题中的关键问题,其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人类思维方式。本文引入云理论,建立了云模型建筑质量评价模型,通过这种建筑质量评价方法来实现与传统方法的优势互补,为建筑质量评价标准和建筑质量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云模型建筑质量评价

3.1 云模型基本原理

云模型是由李德毅院士提出的,云是利用语言值表示某个定性概念与其定量表示之间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它主要反映自然语言中概念的2种不确定性,即模糊性(边界的亦此亦彼性)和随机性(发生的概率),并把两者完全集成在一起,构成定性和定量间的映射。

设U是一个用精确数值表示的定量论域,X哿U,T是U空间上的定性概念,若对于元素x(x∈X),都存在一个有稳定倾向的随机数CT(x)∈[0,1],称为x对T的隶属度,即

CT(x):U→[0,1],坌x∈X(X哿U),x→CT(x)。

则概念T从论域U到区间[0,1]的映射在数域空间的分布,称为云,每一个x称为一个云滴。如果概念对应的论域是n维空间,那么可以拓广至n维云。

云模型所表达概念的整体特性可以用云的数字特征来反映,云用期望Ex,熵En,超熵He3个数字特征来表示一个概念,记为C(Ex,En,He)。期望Ex是云滴在论域空间分布的期望,是最能够代表定性概念的点,或者说是这个概念量化的最典型样本;熵En代表定性概念的可度量粒度,熵越大通常概念越宏观,也是定性概念不确定性的度量,由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超熵He是熵的不确定性度量,即熵的熵,由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

3.2 云发生器

云的生产算法称为云发生器,包括正向云、逆向云、X条件发生云、Y条件云发生器。由云的数字特征产生云滴,即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换,称为正向云发生器。反之,给定符合某一云分布规律的一组云滴作为样本xi,产生云所描述的定性概念的3个数字特征值的云模型C(Ex,En,He)。正向云发生器和逆向云发生器相结合,实现定性与定量的随时转换。

一维云正向发生器的算法为(1)生成以Ex为期望值,En为方差的正态随机数x;(2)生成以En为期望值,He为方差的正态随机数En;(3)计算y=exp[-(x-Ex)2/2(En)2];(4)组合(x,y),形成云滴;(5)重复步骤(1)~(4)直至产生N个云滴。

给定云模型3个数字特征值以及云滴数N时,通过正向云发生器生成的云,如图2所示。

一维云逆向发生器的算法,输入:N个样本点Xi(i=1,2,…,n);输出:这N个样本点(云滴)的定性概念(Ex,En,He)。(1)根据输入的样本,计算样本均值,计算样本方差

4 基于云模型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价

云模型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价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评估目标的待识别目标集、性能指标集、指标权重集及评语集,建立建筑质量等级评价体系,按照评价体系收集数据。(2)针对各类目标,确定评语集中每个评语对应的指标变化区间,以一维正态云评价指标权重。(3)建立建筑工程等级评价集

4.1 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价体系

确定建筑工程质量一级指标包括地基工程、结构工程、砌体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5方面。每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地基工程可以分为地基、基础、土方工程与基坑支护;结构工程分为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分为材料及砌筑砂浆、砖砌体工程、石砌体工程、配筋砌体工程;装饰工程分为楼地面、门窗、抹灰工程;安装工程分为给排水、电气照明、消防、采暖工程。各指标权重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获取。本文只选取一级评价指标进行说明,具体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4.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权重可以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为各层指标建立权重因子,这些权重因子用定性语言表达。再通过逆向云发生器将其转化为正态云来表述,用正态云图表示其重要的不同程度,通常权重因子为3—9级之间[8]。记为W={W1,W2,…,Wn}。本文选取4级权重因子进行评判,定性语言值为:“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将其表示为正态云模型如下:(100,5.5,0.5),(66,5.5,0.5),(33,5.5,0.5),(0,5.5,0.5)

4.3 确定评价集

产生多少个评价集的语言值云模型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确定,这些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专家评分法获得相应数据,运用逆向云发生器来获得。目前,主要是通过基于云变换的数据驱动法和基于黄金分割的模型驱动法来生成云模型,前者适用于有较大原始数据的情形[9]。根据建筑工程验收质量标准,建筑工程可以分为3个等级:良好、合格与不合格,本文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增加了优秀级别,V={v1,v2,v3,v4}。可以由每个专家根据自己的评估对象的理解做出评价,为每个评价指标确定一个评价等级,也可以直接由专家给出每个定性评价的云数字特征,直接形成评语云模型。N个专家给出的n个云模型可以利用综合云算法用一个综合云来表示,设指标(Ui)的综合云为Ai,综合云计算公式为

4.4 质量等级综合评判

得到每个指标的评价云模型后,就可以运用综合云的思想进行云运算,逐步获得上一层次评价指标的云模型,直至完成工程项目质量评价。设指标(Ui)的综合云为Ai,最终目标层评价为

假设存在2个云模型cloud1(Ex1,En1,He1)、cloud2(Ex2,En2,He2),令cloud1×cloud2=cloud1×2,cloud1×2的数字特征值为(Ex,En,He)。

另外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假定在已经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后可以根据下述公式得到最终目标层评价云

5 实例分析

通过云模型对某住宅小区工程进行质量等级评价,U=(U1,U2,U3,U4,U5),对应的指标为地基工程、结构工程、砌体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评语集V=(v1,v2,v3,v4),对应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首先,借助逆向云发生器为个评价等级构造云模型。优秀=CG(95,1.7,1),对应的取值范围为(90,100);良好=CG(85,1.7,1),对应取值范围为(80,90);合格=CG(70,3.3,1),取值范围为(60,80);不合格=CG(30,10,1),取值范围为(0,60)。评价等级的云图,如图4所示。

下面选取10个专家对该建筑工程对应的5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评估,评估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上表的评估结果,参照综合云公式(1)—(3),地基工程U1对应的综合云A1=CG(87.8,16.6,1)。同理,可求得A2=CG(92,17,1),A3=CG(89.6,18.6,1),A4=CG(89,17,1),A5=CG(85,20.2,1)。运用公式(6),得到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综合云为A=CG(89.96,3.61,1)。

该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绝大多数的云滴落入优秀级中,所以该建筑工程的质量等级可评价为优秀,如图5所示。

6 结语

在当今高呼质量就是生命的年代,质量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更是倍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10]。本文在对当前建筑质量管理的现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云模型来处理建筑质量等级评价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使得建筑质量等级评价更加客观化、准确化。本文将云模型引入到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评价中来,到目前为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尝试。基于云模型的建筑质量等级评价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当前建筑的质量水平,既加强了建筑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可以强化对建筑工程各工序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分项工程当中,又严格了建筑工程的最终评定,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更能得到全面保证。

参考文献

[1]曾赛星,王浣尘,耿静权.工程质量保证及其量化评价体系[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1(1):66-68.

[2]郑周练,赵长荣.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模糊评定[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22(5):113-117.

[3]李田.高层结构质量评定方法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7,18(2):46-51

[4]刘迎心,李清立.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种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22(1):92-95.

[5]孟文清,华旺,李万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12):67-69.

[6]李德毅,刘常昱,杜鹅,等.不确定性人工智能[J].软件学报,2004,15(9):1583-1594.

[7]李明金.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系,2008:30-34.

上一篇: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下一篇:结构语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