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等级评定(精选9篇)
技术等级评定 篇1
前言
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 不仅影响汽车运输效率, 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道路交通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 通过综合性能检测, 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分级评定, 可以促进和提高营运车辆技术状况, 以达到营运车辆高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的目的。因此, 正确地实施JT/T198-2004标准意义重大。以多年在车辆检测第一线工作的经验和广大业界朋友共同探讨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能解决的参考措施。
关于实施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标准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JT/T198-2004标准的强制性问题
JT/T198-2004标准是交通部的部颁行业标准, 是属于推荐性的标准, 从标准原则上讲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的, 但交通部于2005年相继发布了6号令《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9号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和10号令《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3个部令。因为这三部规定要求货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和旅客运输车辆必须符合行业标准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的有关技术等级要求, 否则不允许从事营运。由于交通部令是强制性要求, 所以JT/T198-2004标准也就成了强制性标准。因此在具体工作中, 就应严格按照JT/T198-2004标准要求, 认真做好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工作。
2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的问题
JT/T198-2004标准第2章所列文件应是规范性的引用方式。所谓“规范性的引用”是指该文件的最新版本。在实施JT/T198-2004标准时, 应引用规范性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中的条款, 若引用标准没有最新版本, 也应考虑引用标准中个别条款的时效性问题。
例如:JT/T198-2004标准引用了GB18565-2001标准, 而GB18565-2001标准引用了GB7258-1997标准, 现在GB7258-1997标准已作修改, 以2004版替代了1997版, 其中有许多重要技术指标作了改动 (台试检测制动力、路试检测制动减速度要求、灯光检测、车速表检测) , 因此实施JT/T198-2004标准引用了GB18565-2001标准的个别条款, 就已不合时宜, 应引用GB7258-2004中的最新的条款。
3 关于技术等级评定规则的问题
原JT/T198-95标准技术等级评定有5项指标, 分别是年限、分级项、关键项、项次合格率、保留条件, 原标准中的指标体系不合理, 严的过严, 松的过松。例如:年限指标, 原标准规定:一级车的使用年限必须在七年以内, 否则就不能评为一级车。这种规定对于有些日常注意维修保养, 经过七年使用, 技术状况依旧良好以及利用率很低, 行驶里程较少的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来讲, 不能评为一级车, 以致不能营运, 是很不公平的。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应为车辆本身的技术状况和性能的变化, 即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及污染物排放的状况, 来确定车辆的技术状况。
JT/T198-2004标准取消了年限、关键项、一般项和项次合格率的规定, 而直接规定各等级车辆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这种评定方法比较科学合理, 也与标准引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565-2001等的规定取得了一致。
4 关于外观检测的问题
JT/T198-2004标准中外观检测项目的比重有所增加, 在规定的40个小项目中, 有23个外观检测项目, 占总项目的57.5%, 而原标准中只有10个是外观检测项目, 只占25个小项目的40%, 这说明JT/T198-2004标准更加突出了外观检测的作用, 因此, 要加强外观检测人员的责任心, 严格把好外观检测项目关, 做到在程序的检测和制度的考核中, 谁授权、谁检视、谁负责。同时对于定量检测的外观检测项目还应配置经过计量检定合格的专用量具。另外T/T198-2004标准个别外观检测项目的技术要求阐述不具体, 操作困难。
例如:标准中3.1.3条款车门、车窗中玻璃项目, 二级、三级车要求玻璃不得有缺损。而在实际检测中, 发现车窗玻璃经常有裂纹现象, 裂纹大小不一, 且经过修补, 不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这种裂纹算不算缺损, 不好判定。
标准中3.1.2条款车架、车身中面漆、锈迹项目, 一级、二级车要求表面无锈迹、无掉漆, 三级车没作要求, 若车辆车身大面积脱漆、锈迹或车辆车身只有小量仅可观到的锈迹或脱漆, 如何评判, 不好界定。因此, 建议标准中的个别外观检视项目应具体化, 以便操作。
综上所述, 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标准作为交通行业的推荐性部颁标准应该强制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应正确理解标准条款要求, 并合理解决好一些问题, 才能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
摘要:论述了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标准,问题,解决措施
技术等级评定 篇2
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室等级评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室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提升现场勘查、检验鉴定和规范执法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刑事科学技术室是指县、县级市、旗,直辖市和地级市的区、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垦区公安机关的刑事科学技术部门。
第三条
刑事科学技术室实行等级评定,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三个等级。在一级技术室中,择优遴选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
第四条
刑事科学技术室等级评定内容包括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技术管理和工作业绩等五个方面。
第五条
刑事科学技术室按照加强型和普通型两种模式参加等级评定。技术室所在辖区年均刑事案件发案数超过3000起的为加强型,其他的为普通型。
第二章 三级刑事科学技术室 第六条
三级刑事科学技术室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队伍建设
(一)按照年人均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不超过100起配备技术人员。加强型人员总数最低不少于12人,普通型最低不少于9人。直辖市、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的区技术室人员总数不低于刑侦部门在编人员总数的20%。
(二)技术人员具有承担辖区全部刑事案件及其他案事件的现场勘验检查能力。
(三)技术人员具有开展法医、痕迹、影像技术等专业的检验鉴定工作能力。
(四)主要领导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五)技术人员7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0%以上具有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六)技术人员熟悉常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取得基本级以上执法资格。
(七)技术人员每人每两年参加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20天,且至少参加一次地市级以上组织的集中专业培训。
(八)技术人员近两年未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九)技术室取得鉴定机构资格。
二、基础设施
(一)用房基本符合《公安机关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建标130-2010),面积适应工作需要。各专业实验室用房(不含办公用房、DNA、理化实验室用房),加强型不少于8区间,普通型不少于6区间。每个实验室区间面积不少于15㎡。
(二)专业实验室用房结构、功能、装修符合专业技术、安全防护、消防等基本要求。
(三)有满足工作要求的物证保管室和技术档案保管室。
(四)有自建或共建的基本符合行业标准的尸体解剖室。
三、技术装备
(一)能够满足现场勘验检查和检验鉴定工作要求,达到《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中“刑侦技术设备”配备标准,基本配齐《全国公安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书》规定的必配装备。
(二)用于现场勘查的车辆不少于4人一辆。
(三)计算机不低于每人1台。
(四)安装使用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信息系统、指纹、足迹传输和查询终端等刑事技术信息系统。
(五)配备实验室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
四、技术管理
(一)技术室职责明确,称谓统一,标识规范,外观和内务整洁,有专业技术特色文化氛围。
(二)有专职或兼职技术管理和信息研判人员。
(三)所属公安局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听取和研究刑事技术工作并形成会议纪要。
(四)制定了发展规划、岗位责任、业务考核、技术管理等系列规章制度,并有效执行。
(五)技术人员、器材装备、基础设施、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物证管理、科学研究等原始台账规范完整,记录内容详细准确。痕迹物证和文档资料管理规范。
(六)消耗性器材和用品能满足工作需要,经费按需保障。
五、工作业绩
(一)能够采集案件现场的手印、足迹、生物检材、电子物证、视频信息等现场痕迹物证。
(二)杀人、爆炸、放火、强奸、绑架、投毒、破坏、伤害致死、入室抢劫、入室盗窃案等十类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率、书面分析率、勘验检查记录制作率、痕迹物证建档率、痕迹物证检验率均达到100%,痕迹物证提取率达到60%以上。
(三)所有勘验的案件现场信息及时、规范录入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信息系统。
(四)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和检验鉴定文书制作规范,检验鉴定准确率达到100%。
(五)鉴定意见起关键认定作用率达到15%以上。
(六)每年参加一次省级以上公安机关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各个专业均达到基本满意以上。
(七)技术人员近两年获得立功、嘉奖或地市级以上机关授予的个人荣誉不少于2人次。
第七条
达不到三级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室要求的为未达标技术室。
第三章 二级刑事科学技术室
第八条
二级刑事科学技术室除满足三级刑事科学技术室规定条件,同时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队伍建设
(一)加强型人员总数不少于14人,普通型不少于10人。
(二)技术人员30%以上取得鉴定人资格。
(三)领导班子成员不少于3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四)技术人员85%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0%以上具有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技术队伍结构合理。
二、基础设施
(一)专业实验室用房(不含办公用房、DNA、理化实验室用房),加强型不少于10区间,普通型不少于8区间。总面积不小于200㎡。
(二)配有自建或共建的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尸体解剖室。
三、技术装备
(一)配齐《全国公安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书》必配装备和30%选配装备。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按时维护、及时更新,运行状态良好。
四、技术管理
(一)加强型有专职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研判人员至少各1名。
(二)技术工作采用标准方法,并加以有效验证。
(三)影响技术工作的环境设施得到有效监控。
五、工作业绩
(一)勘验所有具有条件的刑事案件现场。
(二)杀人、爆炸、放火、强奸、绑架、投毒、破坏、伤害致死、入室抢劫、入室盗窃案等十类刑事案件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率达到70%以上,其中足迹、手印、人体生物检材分别达到40%、18%、5%以上。
(三)鉴定意见起关键认定作用率达到18%以上。
(四)年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或者交流会上发表专业论文不少于1篇。
(五)技术人员近两年立功、嘉奖或获得地市级以上机关授予的个人荣誉不少于3人次。
第四章 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
第九条
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除满足二级刑事科学技术室规定条件,同时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队伍建设
(一)加强型人员总数不少于20人,普通型不少于14人。直辖市、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的区技术室人员总数不低于同级刑侦部门在编人员总数的25%。
(二)主要领导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二、基础设施
(一)专业实验室用房(不含办公用房、DNA、理化实验室用房),加强型不少于15区间,普通型不少于10区间,总面积不少于300㎡。
(二)专业实验室、信息研判室、物证保管室、办公室等用房集中设置。
(三)设有能够满足生物检材保存的物证保管室,总面积不 少于40㎡。
(四)设有独立或共建的备勤室、案件研究室、阅览室和浴室。
三、技术装备
(一)配齐《全国公安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书100%必配装备和50%选配装备。
(二)至少装备一台多功能现场勘查车。
四、技术管理
(一)各类工作台帐、业务报表、法律文书、物证管理、技术装备、基础业务信息等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
(二)建立经常性业务学习交流制度,并建立文档材料记录。
五、工作业绩
(一)杀人、爆炸、放火、强奸、绑架、投毒、破坏、伤害致死、入室抢劫、入室盗窃案等十类刑事案件的现场痕迹物证提取率达到80%以上,其中足迹、手印、人体生物检材提取率分别达到45%、20%、8%以上。
(二)鉴定意见起关键认定作用率达到22%以上。
(三)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利用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信息系统和指纹、足迹、DNA等专业系统破案效益明显。
(四)近两年获得集体记功、嘉奖或地市级以上机关授予的 集体荣誉不少于1次,或技术室人员近两年立功、嘉奖或获得地市级以上机关授予的个人荣誉不少于4人次。
(五)年均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纸、期刊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并正式发表的论文1篇以上;或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或在公安部五局主页发布信息1条以上。
(六)开展的所有技术专业,每年参加一次省级以上公安机关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各个专业均达到满意。
第十条 在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中,优选建设成果和实战业绩突出的技术室为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有效期为2年。
第五章
考核评定
第十一条
刑事科学技术室等级评定工作由公安部统一组织,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十二条
刑事科学技术室实行动态管理。一经发现技术室不具有相应等级条件,由公安部撤销原评定等级。
第六章 奖
励
第十三条
授予等级的刑事科学技术室,由公安部通报授牌。
第十四条
技术室建设成果突出的,可根据有关规定,由各 地公安机关报请立功嘉奖。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报公安部备案。
第十六条
辖区实有人口不足10万或年均刑事案件发案数低于200起的刑事科学技术室可不参加等级评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中所指的技术专业主要为法医检验、痕迹检验和影像技术。
第十八条
本办法中所指的技术人员为从事现场勘查、检验鉴定、技术管理、信息研判等专业的人员。
第十九条
本办法中所指的专业实验室主要为法医检验、痕迹检验和影像技术等专业的实验室。
第二十条
其他行业和正在开展警务机制改革的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我国旅行社等级评定初探 篇3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纽带, 它使得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能够顺利进行, 推动了整个旅游系统的持续运转。旅行社在使景区、酒店、交通等完成销售、实现市场价值的同时, 也满足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实现。没有旅行社, 旅游系统的产业链就会断裂。旅行社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 我国现阶段旅行社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 业内提了多年的“散小弱差”状况未得到解决, 由于各旅行社的规模、资质等相差甚远, 国家没有进行评级管理, 难免出现浑水摸鱼、欺骗旅游者的问题, 这就更不利于旅行社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有A级评定, 酒店有星级评定, 它们在景区和酒店业的等级评定和有序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旅行社业却一直在等级评定方面处于空白, 从改革开放至今30余年, 国家都没有对旅行社的等级进行评定, 也没有出台统一的评定标准, 这正是当前旅行社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症结所在。所幸的是, 一些地区已经意识到了旅行社等级评定的重要。2007年9月, 北京首批也是全国首批星级旅行社诞生, 河南、江西、山东、福建等地也相继效仿, 开始实施旅行社等级评定。鉴于对旅行社等级评定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文对我国旅行社等级评定意义、评定标准和评定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2 旅行社等级评定的意义
2.1 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 整顿旅行社市场秩序
旅行社等级评定可以规范旅行社的经营行为, 整顿旅行社市场秩序。近年来我国旅行社市场的秩序非常混乱, 旅行社违规操作、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旅游合同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 旅游者对旅行社的投诉案件也在所有旅游投诉中最多。旅行社市场的混乱已经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 成为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桎梏。而等级评定对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整顿旅行社市场秩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等级评定能够激励想要评级的旅行社用严格的评级规章制度来规范自身行为, 也促使旅行社按照标准来改进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等级标准努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旅行社因经营行为不当导致的旅游投诉案件的发生, 达到整顿旅行社市场秩序, 推动旅行社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2.2 帮助旅游者识别, 便于旅游者选择
旅行社等级评定将各个旅行社进行分级管理, 旅游者能够按照旅行社的等级来判断识别旅行社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并以旅行社等级作为出游时选择旅行社的依据, 方便了旅游者旅行选择和决策。不同等级的旅行社在产品设计、服务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旅游者在选择时可以将它们的各个方面对比分析, 然后根据自身的时间、经济等情况进行选择, 这样就能够在信息较为对称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旅游者不仅节约了选择和决策的时间, 更避免了因虚假广告等导致的上当受骗。
2.3 跳出低价竞争怪圈, 激励产品开发和服务改进
我国旅行社业的竞争一直局限于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各个旅行社大打价格战, 致力于以低价来吸引旅游者, 占领市场。低价竞争的模式使得各旅行社将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压低价格上, 无暇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改进。同时, 低价也是旅行社行业利润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致使许多旅行社在价格战中两败俱伤。旅行社的等级评定正是引导旅行社跳出低价竞争怪圈的风向标。在对旅行社进行等级评定后, 各个旅行社由于级别不同, 其产品价格理所当然也就存在了差别, 旅游者也会像区分星级酒店一样, 不会仅以价格作为唯一的选择依据, 而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包括产品的新颖程度、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等。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旅游者的关注点都会成为旅行社改进的目标。高级别的旅行社会加大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力度:进行产品创新, 使产品与其他不同等级旅行社产品区别开来;进行服务改进, 提高服务质量, 使之成为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的独特利益。低级别的旅行社则继续在减少成本和降低价格上下工夫。旅行社业的低价竞争格局得以改变, 而旅行社的产品也更富有特色, 服务质量也能得到提高。
2.4 促进集团化进程, 提升行业竞争力
像饭店星级评定对饭店规模有要求一样, 旅行社的等级评定势必会涉及旅行社的资产、规模等方面。这样我国很多小规模的单体旅行社就会因达不到评级标准而不能评级。但在旅行社行业实施评级之后, 旅行社等级的高低必定会成为旅游者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旅行社要赢得市场的压力迫使其将不得不进行评级。规模小的旅行社因没有评级很可能就无法获得客源。为了寻求出路, 一些小的单体旅行社可能会通过联合形成更大的旅行社网络集团来扩大规模, 而另一部分小单体旅行社则会因不能适应竞争要求被大旅行社收购或合并。也就是说, 旅行社评级的实行必将导致旅行社的联合和合并, 而我国旅行社也将会一改“小、散”的缺点, 向大规模和集团化、网络化甚至品牌化方向发展, 将从“弱、差”变得“强、好”, 旅行社的行业竞争力也将得到提升。
3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的制定
3.1 标准制定机构应熟悉市场和行业情况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制定机构的成员应由十分熟悉旅行社业的“行业通”组成, 他们要了解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 深谙行业内的各种问题, 具有一定的行业前瞻性。他们还要能将视角不局限于旅行社行业, 把握住全国旅游业的发展走向, 估计和认识到旅行社业实行评级后对整个旅游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 在成立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制定机构时, 要以慎重态度对待, 精心选拔机构组成成员, 以保证制定机构的资质水平。旅行社等级评定机构最好应由政府、行业和学术界的旅行社领域中资深人员组成。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制定机构成立后, 标准制定机构要全面调查和认真分析我国旅行社市场情况, 弄清我国旅行社的平均规模、收入等硬件条件状况和服务质量、企业管理等软件因素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制定机构只有在成员选拔和市场调研两方面都下足工夫, 才能制定出既符合我国旅行社业实际情况、旅行社能够有效实施推行, 又能协调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引导我国旅行社前进方向的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
3.2 标准要符合旅行社的性质
旅行社是依托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供应设施, 组合产品销售给旅游者, 并向旅游者提供各种相关旅游服务的企业。旅行社是服务型企业, 旅行社的产品中, 真正由旅行社提供给旅游者的部分是旅游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导游服务、票务代理服务、委托代办服务和预定接待服务。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的制定机构在构建标准指标体系时, 要牢牢把握旅行社企业的服务性质, 以该因素是否影响到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为依据来进行指标选择, 在指标确定后, 再根据指标因素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权重大小。
具体而言, 在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软硬件要素指标的处理上, 应在兼顾必要硬件要素的同时, 加大影响旅行社服务水平的软件要素的权重。在硬件要素指标方面,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应囊括所有影响旅游者所感知的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 如营业场所旅游者接待区的设计, 拥有旅游车队的旅行社的旅游大巴是否舒适等。而对旅游服务质量影响甚微的硬件因素则不宜苛责, 不用过度要求并且权重应赋予得小, 如旅行社固定资产规模等。在软件要素指标方面, 旅行社等级评定机构则需认真分解、细致规定。要将各个软件要素指标细分量化, 按照对服务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来赋予权重, 通过对软件指标的测量来真正反映旅行社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旅行社服务质量的软件既包括导游人员和接待人员的服务态度、衣着、普通话或外语标准程度等微观因素, 又包括旅行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安全、旅行社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等宏观因素, 要对这些因素予以识别和细分, 可以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个树状的层次结构。细分软件要素、建立层次结构后, 再确定各软件指标的权重, 如导游对旅游者感知的服务质量影响较大, 对其权重就要加大。
同时, 旅行社是依托其他旅游供应商生存的企业, 它充当着类似“中介”的角色, 将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联系起来, 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信息是旅行社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资源, 旅行社的另一性质是信息密集型。旅行社等级评定指标体系的硬件指标中应该有信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团队档案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在已出台的北京、河南和江西的旅行社等级评定指标中都已有所体现) , 在硬件指标中关于信息方面的指标权重也应适当偏大。
3.3 标准制定要立足旅行社业实际问题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应该从旅行社的实际出发, 能够针对旅行社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旅行社走向健康的发展方向。我国旅行社业突出的两大问题是产品的创新性缺乏和诚信服务体系的缺失, 前者导致了旅行社业的低价恶性竞争, 后者使旅游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必须针对这两大问题对旅行社进行引导, 才能使其得到最终解决。在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的指标中, 应对产品创新和诚信服务有所体现, 即指标体系中应包含这两大指标。产品创新这个指标的权重要适宜, 不宜过大或偏小, 过大则脱离了目前旅行社业的实际, 毕竟我国旅行社普遍的产品创新能力有限, 权重过大虽然能激起旅行社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但可能会使旅行社产生畏难情绪;权重偏小则会让旅行社忽视产品创新, 没有积极性。旅行社诚信服务可以表现在与旅游者签订合乎规范的旅游合同并按合同提供旅游产品、与供应商和同业签订合同按时付款或是旅行社的银行信用等级等方面, 通过这些指标来限制旅行社的欺诈旅游者和拖欠同业欠款等行为, 维护旅游者的利益。
3.4 标准要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的权威性非常重要, 它对旅行社是否参与等级评定起关键作用。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的权威性除了来自于制定机构的权威外, 还源于标准的统一。我国旅行社等级评定还处于地方各自为政的阶段, 已经实行等级评定的省、市出台的标准不同。以北京、河南和江西为例, 三地的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有许多差别。最明显的区别是旅行社级别数的不同, 北京将旅行社划分为3A至5A三个级别;河南和江西将旅行社划分为一星至五星五个级别。其次是指标体系的不同, 北京对3A级旅行社经营业绩要求近两年年平均收入为3000万, 江西对三星级旅行社要求为500万, 尽管北京3A旅行社与江西三星级旅行社等级极其相似但两地规定却有些悬殊;北京在企业管理中设有品牌管理和流程管理的指标, 其他两省无。指标权重上, 北京最大的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大指标, 河南是旅行社规模、日常管理和门市管理, 江西是运营创新、服务质量管理和社会形象。
各地旅行社评级标准的五花八门会使评出的旅行社不具备可比性, 也就使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的权威性受到挑战。这对增加旅游者对旅行社等级的认同度和推动旅行社参与等级评定极为不利。鉴于此,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应该统一, 即应由全国性的机构或组织针对旅行社的实情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只有这样, 才能使评出的旅行社具备可比性, 进而增强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的权威性, 促使旅行社参加等级评定, 真正达到旅行社等级评定的目的。
4 旅行社等级评定方法的确定
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制定之后, 便涉及确定评定方法的问题。借鉴酒店星级评定的方法, 笔者认为旅行社等级评定要采取必备条件和检查评分相结合的方法。不能单纯应用由评定机构根据指标体系检查打分的方法来确定旅行社的等级, 这样做的缺陷是不便于旅行社在评级前的对照准备, 旅行社只有在检查打分后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故而要结合必备条件方法, 对每个等级的旅行社都要有明确的必备条件要求, 使旅行社能参考进而发现缺点进行改进。同时, 采取必备条件和检查评分相结合, 实质上是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结合, 能发挥两种评价方法的优点, 避免只使用一种评价方法的缺陷。
另外, 旅行社的等级评定不能一劳永逸, 要把静态评定与动态评定相结合。在旅行社获取等级后的一段时间后, 旅行社等级评定机构最好要以暗访形式进行复核, 检查旅行社各方面是否达标。并且对旅行社的等级持得应规定一定期限, 超过期限后旅行社要重新参与等级评定。
总之, 旅行社等级评定宜应用必备条件和检查评分相结合、静态评定与动态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晓丽, 张金燕, 高林.旅行社条例及其影响评述[J].旅游论坛, 2009, 2 (6) :887-890.
[2]北京市旅游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DB11/T393-2006.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S].2007.
[3]河南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DB41/T505-2007.河南省地方标准:旅行社星级评定与管理[S].2008.
工伤等级评定标准 篇4
(17)双手全肌瘫肌力4级;
(18)单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20)单足全肌瘫肌力3级;
(21)轻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24)一指指间关节离断;
(25)一拇指指间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6)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27)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
8、八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61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八级工伤或职业病。
(28)单肢瘫或单手全肌瘫肌力4级;
(29)双手部分瘫肌力4级;
(30)双足全肌瘫肌力4级:
(31)单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
(32)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33)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无功能;
(34)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缺失;
(35)一足拇趾畸形,功能丧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形;
(36)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
(37)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38)因开放骨折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者;
(39)关节外伤或因伤手术后,残留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
9、九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43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九级工伤或职业病。
(24)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
(25)一手食指两节缺失;
(26)一拇指指关节功能不全;
(27)一足拇趾末节缺失;
(28)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缺失;
(29)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30)足庶骨或跗骨骨折影响足弓者;
10、十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种情况之一者,可以认定为十级工伤或职业病。
(25)外伤后受伤节段脊柱关节炎伴腰痛,年龄在50岁以下者;
(26)一手指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离断或功能丧失;
(27)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平方厘米以上);
(28)手背植皮面积>50平方厘米,并有明显瘢痕;
(29)一拇指指间关节部分功能不全;
(30)手掌、足掌植皮右积>30%者;
(31)除拇指外,余3~4指末节缺失;
(32)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
(33)足背植皮,面积>100平方厘米;
影响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因素之我见 篇5
关键词: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影响因素
2011年8月24日,国家邮政局正式发布《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由企业规模评定和服务评定两部分组成。快递企业服务评定从公众服务评价、服务时效、人员素质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4个等级。五星级最高,依次降低。
9月29日,国家邮政局审议通过《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实施细则》,明确了快递企业参与等级评定的途径和方式,细化了等级评定标准,对年业务量、年经营收入、自营网络、重点城市间的快件全程时限等评定指标进行了明确定义。消费者就能够以此分清快递服务的层次,以便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快递服务,达到自己的期望,实现物有所值。
目前,我国快递企业多达8 000多家,经过国家邮政局许可的也有近7 000家,这些企业状况良莠不齐。2011年1月至8月,邮政局网站每月受理的消费者申诉中,快递延误、丢件、服务态度差等项目占快递服务问题的八成以上。从消费者角度,我认为影响快递企业服务等级评定有以下因素。
1 快递延误
所谓快递,就是指快递企业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快递的特点是,点到点,快速方便。
快是快递企业的生命线,快递是以速度、网络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快递业的产品就是以最快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办法》中明确了,快递企业本品牌网络内,各星级的重点城市间的快件全程时限72小时准时率,例如,五星级企业要在95%以上,四星级企业要在90%以上。
以“次晨达”或“隔夜递”为代表的产品,已经成了对快递企业的基本服务要求。但是服务时间缩短了,给企业的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限越短,造成延误的几率就越大。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部分企业竞相虚报服务时限。部分中小快递公司在服务时间上根本不具备任何优势,为了获取业务,明明需要3天才能送达的,快递业务员往往给出的承诺是2天,于是“延误晚点”的情况将不可避免。
还有部分企业,货物已经到达目的地城市,可没有及时安排派送或是已经安排了派送而业务员没有及时进行派送,同样造成了快递延误。《办法》中明确了,工作日8点至16点时段内上门揽收时限及工作日8点至16点时段内到达投递站点的快件,完成指定地点的投递时限。
2 丢件短少
“快件丢失短少”是近一两年快递企业,尤其是加盟式快递企业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快件的丢失短少主要发生在网点和派送途中,有内部盗窃、外部盗窃两种。在转移中心和站点,由于目前快递企业自身管理粗放、监管不到位,以及员工素质不一,内盗比重较大,而在派送途中,主要因为国内快递派送员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多为简单的电动自行车等,防范措施难以到位,则大部分是外盗。
与此同时,在办理快递业务时,消费者常常不选择保价,一旦发生丢件短少现象,按照物流行业的惯例,对于未保价物品,通常是按照运费的3~10倍进行赔付,若是高价货物,则赔付的金额将远远不足货物的价值。如果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原价赔付,则耗时费力。
虽然《办法》中没有提到丢件短少,但只要该现象发生,就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损失,并且留下不良影响,当消费者再次有快递需求时,就不会再选择令其利益损失的企业了。
3 服务态度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公众对受理服务和揽收服务表示满意,而对投递服务和售后服务表示不满意。
投递服务应当是送货上门,但由于业务员投递量大、担心丢件、地址难找等原因,常常要求消费者下楼取件或是双方约定地点取件,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送货上门。取件时,业务员要求先签收后方可开箱验货,这时如果发现货物有问题,他们则以已签字为由,不再与消费者交涉。
售后服务方面,主要是对快件投诉受理、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以及按标准赔偿等方面表示不满意,部分快递企业提供的投诉电话无人应答,或是投诉后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4 价格
近年来,油价、设备、人力都在涨价,快递价从年度趋势看却不涨反跌。现在快递价格不能完全覆盖快递成本,也导致快递企业通过延误时限等方式来应对。
继圆通率先在行业内涨价后,2011年10月8日,作为民营快递的领军企业顺丰速运对国内部分线路快件价格进行小幅调整。顺丰一直是价格最高的,但同样也是民营快递中服务质量最高的。
根据快递咨询网的问卷调查显示,用户和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的程度大于对服务品质的敏感程度,部分民营快递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也误导了用户和消费者追求低价消费。但是,当消费者有快递需求,并且对时间要求、安全要求较高时,往往会选择顺丰速运。
除此之外,快递企业的人员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办法》中规定了快递业务员中具备《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级以上资格的百分比。要想解决丢件短少,也需要在招工上把关,其次建立黑名单制度,从这两点在人员素质上严防内盗。同时,对员工的行为、仪表、品德、职业素养到接待客户的礼仪、用语以及法制教育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快递企业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对于服务等级评定标准,《办法》中还规定了年度快递服务总体满意度得分和百万件快件用户有效申诉,这两项指标都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将成为评定委员会成员。因此,《办法》的出台,将对快递行业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力将来自于用户和消费者的选择。
由于之前没有快递消费服务水平优劣导向,让消费者无从根据需求选择快递企业。有了等级评定《办法》,可以促进快递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自营网点覆盖率来看,至少有30%的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快递品牌达不到两星级。众所周知,我国饭店业在分为五星级后,路边的小宾馆数量迅速减少,人们到各地住宿有了很好的选择参考。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希望此次快递行业评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邮政局.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Z].2010年8月24日.
[2]宋馥李.延误与丢件:快递的慢性病[DB/OL].(2008-03-14)[2011-10-14].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puguangtai/20080314/14034623081.shtml.
[3]李卓.国家邮政局点名批评韵达圆通申通快件丢失短少[DB/OL].(2011-05-03)[2011-10-14].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505/02079793345.shtml.
[4]罗凤兰.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3):64-65.
技术等级评定 篇6
腐蚀是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中的决定因素
腐蚀是引起在用压力容器失效的一种主要形成。在用压力容器设计中, 考虑腐蚀因素特意增加了一个壁存附加量即腐蚀裕量, 在实际运行中, 压力容器的腐蚀类型多种多样, 腐蚀程度轻重各异, 如介质、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及其变化周期等不同的环境因素, 直接决定了在用压力容器的腐蚀情况, 影响着容器的安全性能。因此, 腐蚀是准确评定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一般形态的腐蚀, 如均匀腐蚀、坑蚀、冲蚀等宏观可见腐蚀, 可用测厚、强度校核的办法来判定其安全状况等级, 但对一些特殊形态的腐蚀, 如应力腐蚀, 晶面腐蚀, 氢脆等要求检验员凭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技术能力才能判断的腐蚀, 才是最有可能造成突然失效的腐蚀, 破坏形式。例如, 某装置中的原料—水换热器因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发生泄漏事故,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是一台二类容器, 规格¢400X12X3852, 材质为16Mn R, 1991年5月制造, 1992年7月投入运行, 壳程介质为含H2S污水。其技术参数如下:
设计压力 (壳程/管程) :4.0/4.0MPa
设计温度 (壳程/管程) :20.0/200℃
操作压力 (壳程/管程) :1.92/0.45MPa
操作温度 (壳程/管程) :40-46/50-125℃
在1998年3月定期检验中, 进行了资料审查、宏观检验、壁厚测定、局部射线探伤和渗透探伤及强度校核。从宏观检验的情况看, 壳体内表面呈均匀腐蚀, 内外表面均无任何开口状缺陷, 壁厚测定也未见异常, 射线探伤和渗透探伤抽查未发现缺陷, 强度校核能满足6年使用要求。因此, 将此台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定为2级, 下一个检验周期6年。但设备运行不足一年, 容器壳体与法兰连接角缝处发生泄漏, 随后一段时间内, 在浮头短节的纵缝、环缝、接管与短节连接角缝等部位相继有十多处发现泄漏, 经多次抢修补焊未能制止, 导致整台换热器报废。
经分析, 确定换热器是由于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造成的容器泄漏失效。由于在检验时仅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 导致该台容器安全观状况等级评定不准确, 埋下了事故隐患。如果检验时考虑到硫化氢应力腐蚀的可能性, 扩大无损探伤比例或采用硬度测定, 金相检验等手段, 就可能检出容器用常规方法无法检出的微缺陷及材质劣化程度, 准确评定出该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从而及早采取措施, 避免泄漏事故的发生。这个事例说明, 腐蚀直接影响着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在用压力容器安全观状况等级评定是一项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制定检验方案时就必须考虑到容器的具体操作条件及环境因素可能引起的腐蚀类型, 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以保证较高的缺陷检出率, 为准确评定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提供依据。对于可能发生危害性较大、隐蔽性较强的腐蚀 (如应力腐蚀、晶面腐蚀、孔蚀等) 的容器, 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准确评定安全观状况等级应考虑在用压力容器的实际盈利水平。
应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 一台在较高应力水平下判废的容器, 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可能是安全的。
例如:有一台缓冲罐规格为¢1600X8X2210mm, 设计压力为1.0MPa, 设计温度为200℃, 最高工作压力为Pw=0.4MPa, 最高工作温度为150℃, 材质为16Mn R, 焊缝系数为0.85, 检验时测得纵缝最大错边量B=6mm, 此处无其他缺陷。
根据公式求得Pw=0。4MPa条件下容器的计算壁厚为2.3mm, 而容器最大错边处的壁厚只有2mm, 因此该容器在Pw=4MPa的条件下不能安全运行, 其安全状况等级应为5级。考虑到该容器结构合理, 最大错边处没有其他缺陷, 多年运行无异常, 立即更换有困难, 根据工艺条件许可将其最高工作压力降为0.3MPa, 再进行计算, 求得数值为1.7mm。
考虑到容器的具体使用条件, 介质的腐蚀性甚微。从实际检查的情况看, 容器内外表面均无明显的腐蚀痕迹, 壁厚测定值均在钢板负偏差范围之内 (大部分测定值在8.0左右, 最小值为7.5) 。因此可忽略腐蚀对容器壁厚的影响。
从技术资料看, 该容器符合当时设计标准, 按常规情况, 应能在设计压力1.0MPa条件下安全运行。但由于存在错边量严重超标, 在原设计条件下运行是极其危险的, 经上述分析可知:在0.3MPa压力下操作是安全的。根据《检规》第35条, 该容器安全状况等级定为3级, 操作压力在0.3MPa以下。
技术等级评定 篇7
以全国土地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 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是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体系、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县级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是指根据相应的标准耕作制度, 基于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通过对县域耕地的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和经济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 合理划分、综合评定全县耕地的质量等别。
高淳区位于江苏省西南端, 总面积790.15km2, 辖8个镇、139个行政村, 总人口42.5万。高淳区地形东高西低, 分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半山半圩、西部圩区3大类。全境为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阳江环抱。农业种植方式以稻—麦两熟制为主。
1 方法与技术路线
文章以2011年高淳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确定的耕地为对象, 全面调查收集全区耕地自然质量状况、土地利用现状、投入-产出情况等资料, 以《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 28407—2012) (以下简称《规程》) 的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参数体系等为理论基础, 科学评定全区耕地质量等别。
县级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 分等单元划分及参数体系建立
2.1 分等单元划分
文章确定的分等单元共计57 971个耕地图斑, 总面积为40 971.95公顷。耕地下设二级地类, 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
2.2 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确定
2.2.1 标准耕作制度
标准耕作制度指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 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潜力, 不造成生态破坏, 并已普遍采用的农作方式。根据高淳区实际情况, 确定复种类型为一年两熟, 标准耕作制度为小麦—水稻。
2.2.2 基准作物
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文章确定的基准作物为水稻。
2.2.3 指定作物
高淳区地处宁镇低山丘陵地区, 其地形、气候特征形成了小麦-水稻的农业种植结构, 且种植面积都有相当比例, 故指定作物为冬小麦、一季稻。
2.3 分等因素选择及指标权重确定
2.3.1 分等因素指标体系
分等因素根据主导的自然因素确定。结合高淳区农业生产和农业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 文章确定了8个分等因素 (见表1) 。
2.3.2 指标权重
不同的分等因素对小麦、水稻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不同, 故小麦、水稻的分等因素的权重应分别确定。结合原江苏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相关资料及有关专家意见, 确定的小麦、水稻的分等因素权重如表1所示。
2.4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及产量比系数确定
2.4.1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光温生产潜力指在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充分、水分和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理想作物群体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根据《规程》给定的数值, 文章采用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分别为:冬小麦1051, 一季稻2104。
2.4.2 产量比系数
产量比指区域基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各指定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之比。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基准作物最高单产÷指定作物最高单产。根据原江苏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相关资料, 结合高淳区实际情况, 确定产量比系数分别为:冬小麦1.3, 一季稻1.0。
3 自然质量分值与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
3.1 分等因素指标值—质量分值转换
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 获取分等因素方面的基础数据, 并基于此进行由分等因素指标值到质量分值的计算。由于耕地自然质量与各分等因素之间未必存在线性关系, 故需要对各分等因素进行无量纲处理。采用分段区间分值来表征各分等因素的指标值, 按一定的隶属度函数赋予其质量分值, 以分等因素质量分值作为耕地自然质量分值的计算数据。参照《规程》及原江苏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确定的分值量化标准, 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值—质量分值的转换标准 (见表2) 。
将收集整理后的各分等因素的数据资料, 根据分等因素指标值—质量分值转换标准, 利用Arc GIS软件, 得到各分等单元的各分等因素的质量分值量化结果 (见表2) 。
3.2 自然质量分计算
耕地自然质量分按因素法进行计算, 即对各分等因素的质量分值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出了针对水稻和小麦两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值。高淳区水稻自然质量综合分值介于61.77-92.01;小麦自然质量综合分值介于64.45-93.38, 大部分地区同一分等单元的小麦自然质量综合分值要略高于水稻自然质量分值, 各分段分布规律与水稻基本一致。
3.3 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
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 在耕地相应自然质量条件下, 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之和。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Ri—第i个分等单元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Ri 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CL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
αt j—第j种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βj—第j种指定作物的平均单产。
由此得出高淳区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介于2268-3212。
4 利用经济系数与等指数计算
4.1 利用经济系数计算
4.1.1 最高单产、最高产量—成本指数确定
文章中指定作物的最高单产、最高产量—成本指数根据高淳区农业部门调查所获的统计数据确定:小麦最高单产为400kg/亩, 小麦最高产量—成本指数为0.9 kg/元;水稻最高单产为645 kg/亩, 水稻最高产量—成本指数为0.88 kg/元。
4.1.2 样点利用系数与经济系数计算
以实地调查收集的2009-2011年耕地投入-产出平均水平数据为基础, 以行政村为样点单位, 按下列样点土地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式中:
KL 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Y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平均单产;、
Yj, max—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区域最高单产。
样点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为:
式中:、
KC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a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
A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区域最高产量—成本指数;
Y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平均单产;
C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平均成本。
4.1.3 利用系数与经济系数等值区划分
分别绘制各样点的利用系数、经济系数频率直方图, 根据数轴图上数值变化明显的拐点作为利用系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初步分界点, 进行必要的综合处理, 得出利用系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划分结果, 分别绘制利用系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 (见图2) 。
4.1.4 等值区利用系数与经济系数计算
计算各等值区内所有样点指定作物的利用系数、经济系数的均值, 作为等值区指定作物的利用系数、经济系数。完成利用系数、经济系数等值区划分后, 根据分等单元所在的等值区和作物类型, 将利用系数、经济系数赋给分等单元, 以便计算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和经济质量等指数。
4.2 利用质量等指数计算
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 是各指定作物在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和所在地区平均土地利用条件下, 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之和。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Yi—第i个分等单元的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
R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KL j—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由此得出高淳区各分等单元的利用质量等指数介于1951~2997。
4.3 利用经济质量等指数计算
耕地经济质量等指数, 是各指定作物在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和所在地区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和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 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之和。耕地经济质量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Gi—第i个分等单元的耕地经济质量等指数;
Gi 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经济质量等指数;
Yi 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
KC j—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由此得出高淳区各分等单元的经济质量等指数介于1522-2416。
5 耕地质量等别划分
在耕地自然、利用、经济质量等指数的基础上, 文章的耕地质量等别划分标准采用原江苏省农用地分等的等别划分标准, 对各分等单元进行自然、利用、经济质量等别的初步划分。
初步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故将初步划分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 如第2次土壤普查进行对比, 结合实地验证, 进行调整与完善, 最终确定高淳区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利用质量等、经济质量等 (见图3) 。
从分等结果看, 高淳区耕地的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等别均覆盖6个等别, 分别为一至六等、二至七等、三至八等。自然质量主要集中在二至五等;利用质量主要集中在二至六等;经济质量主要集中在四至七等。质量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圩田区, 质量中等的耕地主要分布中部半山半圩区, 质量较差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丘陵区。
6 结语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成果可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产能核算与监测评价等诸多方面。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及定期更新必将广泛开展, 下一步有必要深入研究耕地质量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方法, 不断增强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更好地为各地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瑞, 杨奕, 左群岭, 等.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技术研究——以安徽省凤台县为例[J].中国连锁, 2013 (10) .
[2]吕军, 鲁成树, 朱传民, 等.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研究——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 (3) .
[3]王译萱, 宋玉波, 李如海, 等.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江苏卷) [M].北京:大地出版社, 2010.
[4]叶青清.公安县耕地质量等级更新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技术等级评定 篇8
教师岗位设置管理是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评价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它的目的在于:对教师在任职期内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可以促进学校完善评价体系, 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方式和思路。目前, 全国各高校正在按教育部统一部署和要求, 组织实施高校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根据2007年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在教师岗位中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 共分13个等级, 不同级别的教师享受不同的待遇。由于评定内容既有定性的, 又有定量的, 这就给岗位等级评定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通过查阅文献, 目前和教师岗位评定相关的文献都是对教师岗位评定的定性的描述, 而对教师岗位评定的定量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由于教师岗位等级评定涉及的内容较多, 而且, 评定指标一般都是定性描述, 有鲜明的模糊特征, 这给具体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 评定工作需从不同的侧面进行, 客观上就要求分层次进行综合评价, 因而教师岗位等级评定是一个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提出基于AHP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教师岗位等级评定方法。
1 基于AHP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教师岗位等级评定模型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法[1,2,3], 即层次分析法, 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有序层次, 根据客观事实判断, 对每一层次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 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每层次的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数值, 并据此对整个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和比较, 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模糊综合评判[4,5]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 首先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 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得出综合评判结果。模糊综合评判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如文献[6,7,8]等, 教师岗位等级评定影响因素很多, 单因素判别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而模糊综合评判法不仅能够考虑多种因素对教师岗位等级评定的影响, 并且能够反应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评判结果真实可靠。根据AHP法, 模糊综合评判, 结合教师岗位等级有关规定, 建立如下教师岗位等级评定模型:
(1) 建立评定指标体系。由于影响教师岗位等级评定的因素很多, 如教学、科研、职龄等, 而每个因素又包括若干个子因素, 所以教师岗位等级评定是一个多目标多标准的问题, 可以将这种复杂情况看作一个分级系统, 运用AHP法, 可将其分解为不同层次,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建立评价因素集。若将影响教师岗位等级评定的因素分为l个层次, 则第i层次的评价因素集Ui={ui1, ui2, …, uin}, i=1, 2, …, l。
(3)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集。根据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对各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 组成评价因素的权重集, 第i层次的评价因素集的权重集记为Ai= (ai1, ai2, …, ain) 满足
(4) 建立评价等级集 V={v1, v2, …, vm}。
(5) 进行单因素模糊综合评判。建立单因素评判模糊子集Ri={ri1, ri2, …, rim}。其中rik (k=1, 2, …, m) 是评价因素集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5]。由此得第i层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6)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给定权重和各指标隶属度的情况下, 根据分层结构, 由第l层开始分配权重, 直到计算到第一层。其中第i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为:
即:
式中:bi, k=∨ (ai+1, j∧ri+1, k) , 这里∨ 表示对 (ai+1, j∧ri+1, k) 取最大值, ∧表示ai+1, j与 ri+1, k的最小值。bi, k的为评价对象对评价等级中第k个元素的隶属度。取第一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中隶属度最大的作为评价对象的最后等级。
2 评价实例
在2010年西安邮电学院教师岗位等级评定工作中, 应用数学系17位讲师申报教学科研型讲师岗位。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讲师岗位分为一级 (优秀型) , 二级 (称职型) 和三级 (有待改进型) 三个等级。依据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教学科研岗等级评定中起决定作用, 将评定对象分为教学和科研两个主因素, 每个主因素又包含4个子因素, 建立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1) 建立评价因素集。
由表1可知, 教师教学科研型讲师岗位等级评定分为3个层次。设U1={u11}为第一层评价集;U2={u21, u22}集为第二层次评价集;U3={u31, u32, u33, u34, u35, u36, u37, u38}为第三层次评价集。
(2)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集。
由Delphi法确定第一层次权重集A1= (1) , 第二层次权重集A2= (0.45, 0.55) , 第三层次权重集分别为A31= (0.4, 0.1, 0.3, 0.2) , A32= (0.3, 0.3, 0.2, 0.2) 。
(3) 建立评价等级集。
设V={优秀, 称职, 有待改进}分别对应于教学科研型讲师岗位一级, 二级和三级。
(4) 进行单因素综合评判。
由1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 对这17位讲师进行模糊评判, 表2列出了某位讲师的评价数据。由表2可得到第三层次的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分别为:
(5) 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由此可见, 该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对优秀的隶属度大于对其他等级的隶属度, 该教师应属于一级, 这是符合实际的。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到其他讲师的岗位级别。
3 结 语
本文根据教师教学科研型岗位等级评定中存在大量模糊因素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AHP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的教师岗位等级评定方法。 通过对西安邮电学院应用数理系教学科研型讲师岗位等级进行实例评定, 可以看出利用分层模糊综合评价法能把影响教师岗位评定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避免了个人主观臆断的缺点, 可以消除定性评价的人为因素, 较好地保证了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和操作实用性, 而且本文所提方法也可以借助Matlab编程进行计算, 具体实现参见文献[10]。
参考文献
[1]SAATY Thomas L.decision making for leaders: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decisions in a complex world[M].Pittsburgh, Pennsylvania:RWS Publications, 2008.
[2]ROZANN A M.Participant Names and Papers[C].Pitts-burgh, Pennsylvania: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NetworkProcess, 2009.
[3]SAATY Thomas L.Principia mathematica decernendi: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decision making[M].Pitts-burgh, Pennsylvania:RWS Publications, 2010.
[4]CHEN S G, LIN Y K.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RPsystems with fuzzy mathematics[J].Expert Systems withApplications, 2009, 36 (3) , 6362-6367.
[5]梁保松, 曹殿立.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6]赵正海, 王宇.模糊综合评判在装备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2010, 33 (24) :45-47.
[7]曾跃, 徐少坤.一种新的SAR欺骗式干扰性能评估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 2010, 33 (11) :14-18.
[8]刘亚平, 陈月明, 李春英, 等.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预测特高含水期油藏潜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29 (1) :181-186.
[9]谢季坚, 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技术等级评定 篇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市场得到进一步活跃,国外银行的经营模式理念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自我国加入WTO以后, 我国银行业已逐步实现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纷纷入驻我国,加之外资银行有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 这就导致金融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而,传统的国内商业银行遭受冲击。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促使商业银行有条件参与竞争,积极开拓目标市场。 银行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微观主体, 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对于银行来说,客户是其生命,只有客户才能实现其实现利润化的目标。为了适应这种现代经营环境的变化、 提高现代商业银行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已逐渐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随之也产生了以客户为导向的商业银行管理方式。 因此, 本文正是基于这些背景, 建立客户价值———信用等级的二维准则来对商业银行的集团客户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集团客户提出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借助这一营销策略, 银行不仅可以为集团客户提供真正需要的服务于产品,还能更加清晰地明确和挖掘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以此达到商业银行与集团客户之间的 “双赢”。
1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客户价值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 其中具有代表性理论有:顾客价值让渡理论、买方价值理论、可感知价值理论、顾客关系价值理论和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理论等。 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很多学者也作出了大量的研究。
夏维力等认为保持高价值客户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准确地进行客户细分是有效实施客户保持策略的基础,并在讨论客户价值定义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客户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改进的客户价值预测模型,建立了以客户当前价值、潜在价值和客户忠诚度的三维客户价值细分模型[1]。
刘英姿等分别从客户和企业的角度讨论了客户价值的涵义,对客户感知价值、客户让渡价值、客户价值等式、客户资产、客户终身价值等概念和度量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将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联系起来的价值链[2]。 宋晓华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公司客户的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客户终身价值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统计分析,最后得出可行的、科学的客户终身价值结构方程模型[3]。 上述研究丰富了客户终身价值的研究领域,为商业银行的客户分类、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依据。
对于客户信用风险的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注重建立科学的数理统计模型,其中包括:KMV违约预测模型、基于风险价值Va R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基于精算理论的Credit Risk+系统、 以宏观模拟为基础建立的Credit Portfolio View系统等。
在国内,不少学者对集团企业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 周启正等着重分析了集团企业的风险特征, 剖析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系统性风险的成因, 在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国内银行加强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4]。 董建萌等认为,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防控的主要障碍是信息的不对称[5]。 梁爽从集团客户角度,分析其不同于单个企业的特征和风险, 并结合我国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方法降低银行风险,提高其核心竞争力[6]。 下面,本文将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价值与信用风险建立二维矩阵图进行综合评定。
2基于价值———信用等级的二元综合评定
2.1 基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价值的细分
基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价值将客户细分为3 大类, 即高价值客户、中价值客户、低价值客户。 银行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利益的最大化。
2.1.1 低价值客户
这类集团客户的特点是价值低, 即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润要远远小于银行所付出的成本。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类集团客户是最没有吸引力的,它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负利润,甚至容易引起银行的呆账、坏账。 由于这类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业务范围相对较少,更甚者其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够明确。 同时这类客户相对运营成本费用高,例如,需要银行进行更深层次的贷后管理和尽职调查等等。 因此,商业银行不应该投入过多的资源来维持关系,可以任其流失,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来解除客户关系, 如制定高于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远低于客户的需求金额等等。
2.1.2 中价值客户
这类集团客户的特点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润大于银行付出的成本或处于基本持平的状态。 这类客户具有较高的潜在增值潜力,将来能为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即使目前没有完全获取到这类客户的价值。 此类客户在商业银行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 加上前期银行已经在这类客户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 因此,银行应该加强与这类集团客户之间的联系,避免将这类客户流失给竞争对手。
2.1.3 高价值客户
这类集团客户的特点就是价值高, 商业银行的绝大数利润来源于这类集团客户。 同时,此类集团客户几乎将全部的业务都交给了商业银行,并且跟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的关系,一直积极地为本商业银行推荐新客户。 通常,这类客户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其业务总量不断扩大,未来可挖掘的潜力很大,是商业银行利润的基石。 如果失去这类集团客户,将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将大部分的资源用于保持和发展这类客户, 并对这类客户设计 “一对一”的营销策略、跟踪服务、业务优先及赠送附有银行标志的礼品,以此来加强和保持该类客户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同时注意要主动与这类客户保持亲密的联系,实时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VIP服务等等。
2.2 基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等级的细分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与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资本的要求, 导致现代风险管理方法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推动金融风险管理不断前进,加强信用风险的控制与度量刻不容缓。 基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信用等级将客户分为3 大类,即高信用等级客户、中信用等级客户、低信用等级客户。 这样有利于银行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此达到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目的。
2.2.1 低信用等级集团客户
本类集团客户的信用等级低, 具体表现为存在着较高的损失可能性。 一般这类集团客户都不能按时偿还银行的本息,会导致银行亏损, 因为银行对此类客户的服务费用远远高于他们所做的贡献,因而属于质量不高、盈利潜力比较低的客户。 针对低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即使其潜在价值非常高,但是其现实价值可能远远低于预期的价值, 那么银行就不应该投入过多的资源维系合作关系。 对此,银行应该高度关注此类客户的交易信息、业务水平等等指标, 以求能更加敏锐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来应对客户信用状况,对那些信用等级极低的客户而言,商业银行可以限制其业务。
2.2.2 中信用风险的集团客户
本类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中等, 其实际发生损失率较低。 这类客户通常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非常大,银行应该重视这类客户,适当地给予相应的政策,努力将其发展为高信用的集团客户,还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系统,对其进行事前的风险预防与识别。
2.2.3 高信用等级集团客户
本类客户在银行的风险管理方面是最理想的客户, 在行为上表现为信用记录良好,属于几乎没有出现过违约行为的客户。一般这类集团客户,拥有完善的产权结构、业务发展比较稳定,对于这类客户一般只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监控, 主要关注集团客户自身的环境变化等等, 通常银行对其风险管理成本支出比较低。
2.3 基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价值与信用等级的二元营销策略分析
根据上文的论述, 对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营销策略可从价值的角度、信用等级的角度来对集团客户进行划分,基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价值与信用等级的二元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可将商业银行的集团客户分为9 类,每个类型的客户具有不同的客户价值和风险等级。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类型集团客户实施差异化的关系营销。
2.3.1 低客户价值、低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本类客户会给银行带来损失,因而,银行可以采用一些最常规的服务,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可以任其流失,鼓励商业银行放弃这类集团客户。
2.3.2 低客户价值、中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本类客户属于银行的“瘦狗”之类,但是这类银行还是有其发展的潜力,银行可以维持现有的资源投入,以相应的营销策略来刺激此类集团客户发展其业务, 培养其成为银行的忠诚客户,以此提高银行在业界内的口碑。
2.3.3 低客户价值、高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通常规模较小,业务量少或者正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属于这一类型,就目前而言,给银行带来的贡献相对较少。然而这类客户是高信用等级的客户,这样能为银行节约风险管理的成本,所以不可忽视这类集团客户,银行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重视,基本的投入是必要的。
2.3.4 中客户价值、低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本类客户当前能为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是其发展空间有限,其公司内部可能出现管理不当等问题。 银行应该分析其信用等级低的原因,是否能找到方法予以提高,如果信用等级有所提高,可加大投入,以此来获得集团客户的好的口碑,树立银行的形象,反之,维持现有的资源投入即可。
2.3.5 中客户价值、中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客户价值及信用等级均处于中等水平,在数量上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的集团客户的发展空间比较大,他们的大部分价值还没被银行获取,银行与他们的关系不是很牢固。 这类客户很容易转向银行的竞争对手之类。银行可以适当投入资源来发展这类集团客户,先提高这类客户的忠诚度,然后在此基础上争取挖掘其现在的客户价值。
2.3.6 中客户价值、高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此类型属于高潜能的集团客户, 是银行应该重点发展的对象。 这类客户通常与银行当前的合作关系良好,并且愿意进一步加强合作。因此,银行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促使这类客户转化成优质客户。
2.3.7 高客户价值、低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本类型属于银行的重要客户之一,能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利润,可能具有国家给予的相关政策扶持,同时也是个商业银行争相发展的焦点。 但是这类客户的信用等级低,随时可能导致银行的负利润。 这类集团客户很容易转向银行的竞争对手,这将给银行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银行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这类集团客户的行业特征,避免被其初期的高客户价值所蒙蔽。 银行应该对这类集团客户进行详尽的分析, 以最大化来提升客户的信用等级,只要这类客户的信用等级提升了,他们给银行带来的贡献还是客观的。
2.3.8 高客户价值、中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本类集团客户具备极高的客户价值, 并且信用等级较高,实属于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这类集团客户一般其企业有一套良好的管理系统,加之前期银行可能已经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并且与银行构建了坚固的合作关系,是银行的忠实客户,因而,这类客户是银行较为重要的资源。 对于这类集团客户,银行应该继续投入资源来维系合作关系,并充分发掘其潜在的能力,尽可能提高他们的价值,以期达到“双赢”。
2.3.9 高客户价值、高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
本类集团客户是商业银行的支柱, 也是商业银行最优质客户,这类集团客户不仅能为银行创造巨额的利润,而且发展潜力大,同时能为银行介绍新的客户,这类集团客户通常和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于这类客户,银行应该提供高端的服务,例如一对一的营销策略,并且要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竭尽全力地为他们服务。
3结论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实施管理策略既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便于在竞争中获取一定的地位,以此获得利润。根据上文的研究,将集团客户分为9 大类,特别提出两种边缘的集团客户的管理策略。
低客户价值、高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可定位为维持类客户,对其采取刺激性的营销策略。 一般而言,银行可以适当加大对其的投入资源, 以便能刺激其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业务量的增加,同时也可以为该类集团客户配备专业的咨询人员, 分析其发展前景,量身客户制订发展计划等,以期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而对于高客户价值、低信用等级的集团客户,应被视为重点风险监控客户,须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对于此类集团客户应该实现商业银行与集团客户的信息共享,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银行错误的识别,定期对该类集团客户的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等进行监督,深化财务指标的分析,同时需要防止这类集团客户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其他客户的信用等级降低,建立集团客户的关系网络图,理清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并监督其高层之间的关系及个人的信用问题, 给予专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人员,帮助该企业监控财务状况,明确其经济效益。
【技术等级评定】推荐阅读:
企业技术等级07-15
工人技能等级评定方案07-18
公司客户信用等级评定10-26
放心食堂等级评定申请报告05-24
检测机构等级评定汇报08-17
油漆工技术等级标准08-28
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09-05
新检测机构等级评定汇报07-05
事业单位等级评定自查报告10-04
商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申报表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