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控制

2024-05-18

等级控制(精选12篇)

等级控制 篇1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等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等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中国石化根据国家等级保护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企业特点,在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编写了企业行业标准,形成了企业等级保护标准体系。对等级保护五个基本动作(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安全检查环节)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其中《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测评》、《中国石化集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技术标准,对等级测评的主要原则和主要内容,测评基本流程、过程分类、记录文档、测评报告等进行了具体规范。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等级测评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缺乏针对等级测评活动质量控制的方法研究。本文从研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国石化集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等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入手,对等级测评活动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方法和控制措施,基本满足了等级测评活动公正性、客观性和保密性对质量控制的需求。

2 等级测评活动的质量控制需求

等级测评活动是测评机构依据等级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检测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是否达到相应等级基本要求的过程,为石化行业等单位进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和国家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是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重要环节。等级测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动。对等级测评活动实施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建立和完善等级测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方针目标、管理制度、控制程序等系列管理措施,对等级测评活动实施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保证测评活动中引用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正确,测评方法科学,测评过程可控,测评行为规范,测评结论客观真实。要求等级测评人员在测评活动中,不但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等级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保证等级测评过程的合规性,还要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测评行为约束,保证等级测评结论的公正性、客观性。

3 等级测评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

等级保护政策法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等级测评的原则、内容、过程、方法以及测评强度的要求,体现了对等级测评活动实施质量控制的思想。《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要求等级测评机构建立、实施和维护符合等级测评工作需要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体系文件以制度、手册、程序等形式发布执行,并应建立执行记录,为等级测评活动质量控制提出了基础框架结构。

等级测评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指导性文件:依据等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制定等级测评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确立质量方针和工作目标,指导测评活动。

第二层控制性文件:根据测评活动要求,建立保密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申诉、投诉和争议管理制度等,对等级测评活动管理目标进行控制。

第三层操作性文件:依据等级测评管理目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合同评审控制程序》、《文件记录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技术评审控制程序》、《测评设备控制程序》、《测评过程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保密控制程序》、《人力资源管理与教育培训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申诉、投诉及争议处理控制程序》、《客户满意度管理程序》等操作性文件,对等级测评活动过程和环节进行控制。

第四层保证性文件:建立健全各项质量记录表单,制定测评机构禁止行为和测评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等级测评结论的公正性、客观性、保密性进行控制。

4 等保测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将等级测评过程划分为测评准备、方案编制、现场测评、分析与报告编制四个活动阶段。测评过程质量控制强度与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4.1 测评准备活动的质量控制

4.1.1 项目启动活动的质量控制

依据《合同评审控制程序》组织有关管理、技术人员和法律顾问召开合同评审会议,对测评双方需要签订的委托协议或合同书进行评审。根据双方签订的委托协议或合同书,组建等级测评项目组,按照测评活动实际要求进行人员、设备、资金等资源配置。项目组设置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部门,明确责任权限,以满足测评活动的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

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和《测评过程控制程序》编制《项目计划书》。

4.1.2 信息收集和分析活动的质量控制

依据《测评过程控制程序》编制《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和分析被测信息系统等级测评需要的各种资料,包括各种方针文件、规章制度及相关过程管理记录、被测系统总体描述文件、详细描述文件、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报告、安全需求分析报告、安全总体方案、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安全详细设计方案、用户指南、运行步骤、网络图表、配置管理文档等。通过现场调查和工作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被测系统状况,明确等级测评的工作流程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规避方法,为编制等级测评实施方案做好准备。

4.1.3 工具和表单准备活动的质量控制

测评人员依据《测评过程控制程序》要求,搭建模拟系统测试环境,按照测评机构《测评设备控制程序》调试各种必备的测试工具,并按照《文件记录控制程序》准备现场测评授权书、文档交接单、会议记录表单、会议签到表等表单。

4.2 方案编制活动的质量控制

4.2.1 测评对象、测评指标、测试工具接入点、测评内容的质量控制

测评人员根据已经了解到的被测系统信息,按照《测评过程控制程序》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分析整个被测系统及其涉及的业务应用系统,确定出本次测评活动的测评对象、测评指标、测试工具接入点、测评内容等,并以表单的形式进行具体描述。

4.2.2 测评指导书开发、测评方案编制的质量控制

测评人员按照《测评过程控制程序》要求和测评活动内容开发测评指导书、编制等级测评实施方案。

测评指导书由测评机构按照《技术评审程序》进行技术评审,评审合格后项目技术主管签字发布,并按照控制范围分发、管理。

等级测评实施方案由项目经理按照《技术评审程序》组织双方测评人员和专家小组成员进行技术评审,评审合格的等级测评实施方案,提交石化单位代表签字确认,按照《文件记录控制程序》、《保密控制程序》进行发布和管理。

4.3 现场测评活动的质量控制

4.3.1 进场前的准备活动的质量控制

按照《测评过程控制程序》要求组织召开首次测评会议,测评双方人员沟通等级测评实施方案,签署现场测评授权书,做好现场测评准备。

4.3.2 现场测评和结果记录、结果确认活动的质量控制

测评人员进入测评现场测评时,按照《测评过程控制程序》填写《现场测评登记表》,详细填写出入现场时间、测评工作内容、测评前后的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并由石化单位配合人员现场签字确认。

严格按照测评指导书和等级测评实施方案确定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现场测评,通过人员访谈、文档审查、配置检查、工具测试和实地察看等方法,测评被测系统的保护措施情况,获取现场测评证据,并按照《文件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填写《现场测评记录表》。

现场测评活动中,及时汇总现场测评记录和发现的问题,对遗漏和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内容实施补充测评,测评记录由测评双方测评人员现场签字确认。

现场测评完成后,测评双方人员召开现场测评结束会,对现场测评工作进行小结,将现场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并由双方代表签字确认。

现场测评活动中产生的所有现场测评结果记录以及石化单位提供的信息资料,均按照《文件记录控制程序》、《保密控制程序》进行管理,严格限制他们的知晓和使用范围。

4.4 分析与报告编制活动的质量控制

4.4.1 测评结果判定、整体测评、风险分析、等级测评结论形成的的质量控制

测评人员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国石化集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等相关技术标准,按照《测评过程控制程序》规定的方法、步骤,对测评指标中的每个测评项测评记录,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形成初步单项测评结果,并以表单形式给出。按照《测评过程控制程序》要求汇总单项测评结果,分别统计不同测评对象的单项测评结果,从而判定单元测评结果,并以表格的形式逐一列出。测评人员针对单项测评结果的不符合项,采取逐条判定和优势证据的方法,从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区域间出发,对系统结构进行整体安全测评,给出整体测评的具体结果。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分析等级测评结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可能对被测系统安全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出系统保护现状与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等级测评结论。

结论形成后,测评双方有关人员和技术专家按照《技术评审控制程序》对形成等级测评结论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结果判定由测评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确认。

本过程产生的文档资料,按照《文件记录控制程序》、《保密控制程序》进行分类授权使用和管理。

4.4.2 测评报告的编制和分发的质量控制

测评机构按照《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板(试行)》格式编写报告文档。

测评双方有关人员和专家召开等级测评末次会议,按照《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技术评审控制程序》对等级报告格式、内容和结论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测评报告文档,按照《文件记录控制程序》盖章、编号,并由测评机构项目经理、质量主管、技术主管联合签发。

测评人员按照《文件记录控制程序》和《保密控制程序》和合同约定的控制范围分发等级测评报告,交接有关资料文档,删除测评设备产生的电子数据。

5 结束语

本文依据等级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等级测评活动的公正性、客观性、保密性的要求,对等级测评活动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为等级测评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等级测评质量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随着等级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等级测评活动的质量控制还有待更深入全面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GB/T28448-201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2]GB/T28449-201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13-2007).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测评.

[4]中国石化集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5]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6]中国石化集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7]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试行).

[8]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S].

[9]公信安[2009]1487号.关于印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板(试行)》的通知.

[10]郝文江,武捷.三网融合中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5-9.

[11]韩水玲,马敏,王涛等.数字证书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09):43-45.

[12]常艳,王冠.网络安全渗透测试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11):3-4.

等级控制 篇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从选购原材料开始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为止的全过程。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也是一项动态生产活动,因此,在全程各级组织控制过程中应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这里指的各种主要质量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械、工艺和环境五个方面。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形成时间按时间阶段划分为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开工前准备、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五个组成部。把上述五个质量因素在五个组成部分的时间过程上展开,则可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任务分成三大部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1 事前控制

审查施工承包单位的技术资质和参加承包项目的人员资质及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机构;对工程项目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混合料、预制构件等进行质量检查与控制;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从工程项目整体角度对其实行协调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施工控制参数及施工配合比,并进行复校试验;检查施工现场的测量标高,结构物的定位放线及控制水准点;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施工图纸会审;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构和施工设备应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技术性能参数;审查工地检测试验室的仪器设备、人员配备及试验工作环境;开工报告审核。

1.2 事中控制

协助施工单位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控制状态;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对主要工序应按有关质量验收规定需经过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否则不予进入下道工序;重要工程部位或施工环节,监理工程师应亲自组织抽查。对于重要工程材料可自己组织检测或直接参与检测;对完成的分项工程且经自检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可参照《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和有关验收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审核设计变更方案和变更施工图纸;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场质量会议,及时分析并通报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及有关工程动态;按工程项目合同条款中有关规定行使工程质量监理控制权、工程数量认可签证权、工程投资计量支付权,使整个工程项目始终在监理工程师的控制状态。

1.3 事后控制

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承包合同文件中规定的有关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和办法,对所完成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质量检验评定报告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文件,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图表;组织整理工程项目有关质量技术资料文件,并编目、汇总、装订、建档。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2.1 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促进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实施

为了更好的实施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公路施工企业必须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基础,明确施工过程各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与权限,确保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工作的开展。在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前,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管理架构以及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工程施工目标以及质量控制目标,结合自身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管理结构进行综合的整合优化,提高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为促进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奠定基础。根据施工质量管理架构、工程设计方案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是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并以此明确人员责任,减少公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诿等情况发生,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2.2 根据工程特点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

科学的设置质量控制点是有效保障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前要根据企业以往经验以及施工设计方案针对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以此为基础开展高等级公路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在进行质量控制点体系建立过程中,施工企业要积极运用现代数据库技术将以往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归类整理并存人数据控制,为企业后期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提供资料,为企业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奠定基础。

2.3 针对影响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各因素进行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等级控制 篇3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 成本控制

1 高等级公路建设单位成本控制中存在的漏洞

1.1 高等级公路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不到位 很多高等级公路建设单位的业务部门对于高等级公路项目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过于简单,普遍存在着简单地按照以往的工程经验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沿用经验工程的高等级公路项目成本降低率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目标成本的做法,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和工期的要求,结果对高等级公路项目成本核算、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事后控制造成极大的隐患。

1.2 高等级公路项目成本控制观念不到位 高等级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方法分析和绩效评价,对工程中各种消耗进行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各种偏差,把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计划范围之内。而有的项目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项目经理,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拌和站人员只负责拌和,机务人员只负责设备运转,材料人员只负责材料的供应,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空缺的是没有了成本的责任控制。

1.3 用于非生产性开支逐年增加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逐年加大,施工企业非生产性开支也成倍增加,这既有主观原因,也由客观原因。客观上:①企业生产经营区域扩大,自然费用增加;②施工规模扩大,各种费用膨胀;③职工工资增长,计提养老等附加费用的比例逐年增加。主观上:①没有严格施行财务预算管理;②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没有很好地施行责任成本管理;③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大;④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有的超计划标准,浪费现象严重等。

1.4 不能够正确处理好工期——质量——成本三者的关系 高等级公路建设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对工期要求紧的工程,进度控制当然又要摆在第一位。但为了保证工程的按期交付,盲目赶工期要进度,会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采用不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方法,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返工和停工又会造成经济损失。这样顾及不全面,发展失衡,都会造成高等级公路项目成本流失。

2 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

2.1 进行全方位控制,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高等级公路项目成本管理,要经过开工前成本核算、施工中成本控制、完工后成本考评三个主要阶段,只有把握好各个阶段,才能有效控制成本。高等级公路建设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各业务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横向业务联系,充分发挥成本管理部门的核算职能作用,技术部门的龙头作用,计划部门的基础作用,物资、设备、质检、安全等部门的管理作用,财务、审计部门的监控作用,纪检部门的法律监督作用,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等,以确保责任成本控制系统不失灵,成本管理运作能力不断完善和加强。

2.2 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提高成本管理的观念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只是管理的问题,而是管理、经济、技术与法律等的综合反映。加大高等级公路项目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要从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优越性方面来引导和深入,将一切影响成本的因素纳入强化管理范畴,做到人人关心,处处把关,层层控制。

2.3 项目直接费用的控制 项目直接费用主要是指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

2.3.1 有效控制人工费 人工费是工程项目造成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应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制订一系列的措施和标准,控制和降低人工费用的支出。具体措施如下:①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列(一般为5%~10%)进行包干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指标,做到节奖超罚。②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③采取一切积极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2.3.2 有效控制机械费 如何对机械进行合理的组织,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成为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是重中之重:①严格控制机械使用费的支出;②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的内部合理调度;③如自有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在工程造价信息公布的价格标准和机械台班定额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④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程序;⑤配备技术素质高的机械手,开展机械设备责任制,把油耗和人为损失降到最低点,提高台班出勤率;⑥成立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设备调度、检查、维修、评估等具体事宜;⑦对主要部件及其保养情况建立档案,便于尽早发现问题,分清责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商周高速公路路面三标仅运输车辆便多达75部,有效控制机械费是高等级公路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一环节。

2.3.3 有效控制材料费 工程材料的成本控制可从两方面入手。用量控制:①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②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部署;③严格控制进料,购料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对经检验不合格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材料,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和退货手续;④加强现场管理,材料进场后应妥善堆放保管,避免二次倒运和损失浪费;⑤健全和完善材料的管理机制,实行统一采购和供应,降低采购价格;⑥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的方法。价格控制:①买价控制,及时掌握建材市场的动态,降低成本;②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3.4 向质量、工期、安全要效益 高等级公路建设单位有效地对“三大目标”进行控制,即合理地处理好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而安全控制又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单位的生命。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质量、工期、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出发点,是建设单位发展的支撑点。

2.3.5 有效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所谓非生产性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它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应加强对其的控制:①合理地精简和配置机构。②加强计划管理。分析本单位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和经济状况,基本做到费用开支趋于合理化。

2.3.6 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成本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按经济合理、先重点后一般,先总体后细部的原则,优先考虑重点与关键工程,但也要安排好衔接和配套工程;要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实行网络计划动态管理,统筹安排各生产要素,做到均衡施工,保持高效运转;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和劳力等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周密地、科学地、巧妙地组织工序间的衔接,有效使用劳力,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本单位内部潜力,做到少投入多产出,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老提高经济效益。

3 结语

等级控制 篇4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早期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隐患重重, 信息安全受到的威胁种类越来越多。如今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都需要在互联网上交流传播信息,时时刻刻都避免不了面对各种安全威胁。为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必须采取各种信息安全的策略,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等级保护。

以信息系统为主体,等级保护就是根据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按照信息系统等级实行分级保护,不同等级的系统采取不同层度的防护策略,即对重要系统重点防护,对一般系统适度保护。等级保护与多级安全紧密相关,因为等级保护起源于美国对军事安全所制定的多级安全策略。多级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里的主体和客体分别设置安全标记、定级,依据主体、 客体安全标记的比较来决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是否允许。

由于多级安全网络提出较晚,传统安全通信模型主要服务于IP网络。传统安全通信模型最初并没有考虑到多级安全,不能实现安全标记与信息客体、数据流的绑定。所以,如果要在传统模型中实现标记强制访问控制,则实施起来非常复杂、代价太大, 因此,传统安全模型难以适应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目标。另外,因为互联网纷繁复杂,多级安全应用到互联网时在灵活性、 适应性方面都存在巨大挑战。严格遵循多级安全规则会导致部分网络主体的访问受限,满足不了网络协同工作的需求。因为以上这些原因,传统安全通信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到多级安全网络中。 所以,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缺乏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模型,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对象的安全标记一成不变,不够灵活,无法适应网络通信的各种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在具体通信中针对不同的访问请求,对对象的安全标记适当地做一些调整。

1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安全标记绑定技术是多级安全中主体与客体资源访问控制、 数据流控制的基础,是确保多级安全网络通信中实施多级安全控制的关键。目前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1传统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传统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是在数据或者客体里比如在电子邮件首行、文档的首部或尾部添加安全标记,再进行数字签名。 这种方法能实现一定的安全控制,但是对于异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并且这种方法是对客体或数据的整体控制,无法实现细粒度的安全标记绑定。

1.2基于XML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基于XML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主要包括:为XML文档强制访问控制,为XML对信息客体元数据的描述。

1.3数据流与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数据流与安全标记绑定是指数据流如何携带安全标记,以期实现随时随地的数据流访问控制。这种技术是在安全通信协议的中额外增加安全标记的选项,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该方法增加了IP报文的长度。

2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模型

等级保护的实施体现在信息系统的多级安全,以确保客体资源的机密性与完整性。目前经典的基于等级保护的多级安全模型主要包括BLP模型和Biba模型等。BLP模型来源于具有严格机密性要求的政府和军事应用,其主要目标是防止高密级信息泄漏给低密级的主体,在主体访问客体时实施强制访问控制,访问规则比较简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比如灵活性差。 Biba模型的严格完整性策略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却不能防止恶意的不可信主体人为故意泄露高安全级别的信息给低密级主体。其主要缺点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完整性标记都是固定不变的,严重缺乏灵活性。基于这样的缺陷,在多级安全的网络通信中,我们可以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安全标记进行调整。并且, BLP模型侧重于机密性,Biba模型侧重于完整性,而在实际信息系统中,需要兼顾机密性和完整性,所以,可以考虑把BLP模型和Bi Ba模型结合起来使用。

2.1定义主要元素

(1)实体:可以是信息系统中的所有资源(进程、文件、 设备等)和用户。

(2)主体:主动发起对另一个实体的访问请求的实体,如用户、执行操作的进程、主机、设备等,记为Subject,简写为S。

(3)客体:被动接受主体发起的访问请求的实体,如消息、 文件、目录、分组、连接、设备等,记为Object,简写为O。

(4)主体授权标记:特定的可信主体可以获得的特定权限, 记为SA = {(cmin,cmax),(imin,imax)}。其中,Scmin和Scmax分别表示主体S的最低和最高机密性级别;Simin和Simax分别表示主体S的最低和最高完整性级别。

(5)客体安全类别:客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可能产生的影响,记为OC = {cimp,iimp}。其中,Ocimp和Oiimp分别表示客体O的机密性类别和完整性类别。

(6)主体安全标记:主体的机密性级别、完整性级别和授权标记,记为SL =(cmin,cmax,imin,imax)。

(7)客体安全标记:客体的机密性级别、完整性级别和安全类别,记为OL =(cimp,iimp)。

(8)访问属性: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方式,记为A= {r,w}。 其中,r表示只读、w表示只写。

2.2模型的基本安全特性

下面分别就何时主体可以读客体、主体可以写客体进行规定。为了便于说明,定义如下:主体的机密性级别和完整性级别为Sc、Si;客体的机密性级别和完整性级别分别为Oc,Oi。主体的最高和最低机密性级别分别为Scmax,Scmin。

当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下列规则之一时,主体可以读客体:

(1)Sc不低于Oc,且Si不高于Oi;

(2)Sc不低于Oc,且Si高于Oi,但Oc高于Oi且Scmin不高于Oi;

(3)Sc低于Oc且Si不高于Oi,但Oi高于Oc且Scmax不低于Oc。

当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下列规则之一时,主体可以写客体:

(1)Sc不高于Oc且Si不低于Oi;

(2)Sc不高于Oc且Si低于Oi,但Oc高于Oi且Simax不低于Oi;

(3)Sc高于Oc且Si不低于Oi,但Oi高于Oc且Sc不高于Oc。

2.3主体安全级别调整的原则

(1)如果主体和客体的安全标记既符合BLP模型,也符合Biba模型,则不用调整主体的安全级别。

(2)如果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既不符合BLP模型也不符合Biba模型,则不用调整主体的安全级别。

(3)如果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BLP模型,但是不符合Biba模型,则:

1当Oc高于Oi,即客体的机密性优先于其完整性时,则可以调整Si,但是不能调整Sc;

2当Oi高于Oc,即客体的完整性优先于其机密性时,则不能调整Si,加上假设前提是主体、客体的完整性级别不符合Biba模型,所以不必调整主体的机密性级别,即此种情况下,对主体的机密性级别和完整性级别都不做调整。

(4)如果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Biba模型但是不符合BLP模型,则

1当Oi高于Oc时,不可调整Si,只能调整Sc;

2当Oc高于Oi时,则不可调整Sc,加上前提是主体、客体的完整性级别不符合BLP模型,所以不必调整主体的完整性级别Si。

以上的主体安全性调整原则可以用下图1的流程来表示。

2.4访问控制策略

(1)自主访问控制策略

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提供由用户对自身所创建的客体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的安全机制。这些访问权限包括允许或拒绝其它用户对该用户所创建的客体进行读、写、删除等操作,还可以进行授权转移等。自主访问控制的主要特点是由用户自主进行授权管理。

(2)强制访问控制策略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由系统按信息系统确定的规则对每一个用户所创建的所有客体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的安全机制。这种访问权限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读、写、删除等操作。强制访问控制的主要特点是由系统安全员而不是客体创建者进行授权管理,通过强制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对主体访问客体的操作进行控制,实现对客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2.5访问控制流程

当主体请求访问信息系统中客体资源后,该信息系统的多级安全子系统将截获该访问请求,并从中解析出与访问控制相关的主体、客体、访问类型等关键信息,多级安全子系统查询主体、 客体安全标记列表,得到该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信息,并依据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的具体匹配情况对该请求进行判断,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1)如果该请求符合信息系统的自主访问控制策略,则该请求的判定结果为Yes,即系统允许该主体访问客体资源;否则将按后续步骤检查该访问请求是否符合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

(2)如果该请求符合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即机密性标记符合BLP模型且完整性标记符合Biba模型,则系统将允许该主体执行资源访问,否则进行下一步。

(3)如果该请求中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BLP模型或Biba模型,系统将根据主体授权标记和客体安全类别检查判断是否可以临时调整主体在当前访问中的机密性级别或完整性级别,然后再次判断主体是否有权访问客体。如果主体安全级别调整过后符合访问要求,则允许该主体执行资源访问,否则,系统将拒绝此次请问请求。

(4)如果该请求中主、客体的安全标记既不符合BLP模型,也不符合Biba模型,则判定结果为No,即系统将拒绝此次访问请求。

3结语

台风等级划分几个等级 篇5

台风的危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

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创造发明等级认证 篇6

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强劲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创造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它所要求的人是具有高知识水平、高技能和高创新能力的人。

目前人才已经进入了能力建设时代。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建设。因为人类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超越了工业化社会资本替代劳动阶段。经济发展依赖于更好地应用机器、应用资源、应用资本,依赖于人的创造能力,人再次超越了资本。所以,处于新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要大力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各项素质。可以看出,未来时代,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将是最为严峻的。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强调四大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适应能力、三是竞争能力,四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比来看,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国家不为过。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综合实力的排名是第28位,而科技实力从第33位倒退到第44位。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大力着眼于创新能力培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科技实力却日益落后。

发明专利数,以每万人每年计算,美国有1760多件,日本有1740多件,德国有1500多件,即使是印度也有440多件,而中国只有10件。而且中国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落后,质量也比较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较多,重大发明则比较少。中国科技人员的数量是美国的大概一倍,但总体创造能力、水平无法与其相比。创新是当前中国迫切需要的,只有赢得了创新才能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说中国的青少年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群体也不为过。教育部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调查,只有33%的人做过一点小发明,14.7%的人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仅有4.9%的人具备创造人格。在中国加入WTO、日益深入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面临着人才竞争力量后备军不足的严重威胁。

创新能力是可以培育和挖掘的

创新教育或者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近年来,各国纷纷以此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理论和实践证明,创新能力如同各项技巧,通过学习和训练,人人都可学会和提高。创造力要靠教育培养和实践来挖掘。

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指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包括各行各业的一些有新意的创意,比如广告行业灵光一闪的好理念,销售行业独特的“命中”客户需求的点子,甚至求职过程中与众不同的自我推销方式,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技巧,都是有创造力的表现。有过切身经历的人会体会到,有时一点点的创新就会让你脱颖而出,轻轻松松赢得成功。

人人都有创造发明的潜力,只是平时不去注意和培养。但创造发明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和训练挖掘和提高的。培训更多的是体现思维意识上的提高、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学习者在培训后有意识的去做,日渐培养而来。

然而众所皆知,目前中国很多传统的教育模式正是在抹煞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世界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创新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培训创新能力已相当普及。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实施了创新能力培训,每个大学生都在毕业之前熟悉了创新原理,为自己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升创新能力的培训及认证

鉴于中国目前的现实,以及对创新能力培训的强烈市场需求,美国认证协会(ACI)中国总部联合中国教育峰会,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创造发明等级能力培训与考试。美国认证协会是国际权威性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受到157个WTO成员国的认可,证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是国际通行的职业绿卡。中国教育峰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商务部等七个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交流服务的最大平台之一,两家联合,实现强强联合,必将强烈冲击中国教育培训市场。

中国的经济在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政府也很注重与国际的接轨。在个人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认证方面, ACI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与ACI携手势必能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开创新篇章。推崇创新思维、先锋技术理念,为中国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使这些中国未来发展接班人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推动中国竞争力的增强。

此次创造发明等级认证培训包括注册创造发明家(CCE)和注册创造发明培训师(CCT)的培训和认证,旨在掀起一场“思维革命”,使当今的中国人拥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系统和科学的学习创造发明知识体系和方法,开发与释放创造潜能,促进个人价值实现与成果转化,提升个人整体素质,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其中注册创造发明培训师(CCT)的培训和认证更是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供强大而充足的后备师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国内,CCT/CCE认证证书是惟一的一种直接由ACI中国总部进行培训与考试的。别的认证项目都是由ACI中国大陆40家分部负责培训与考试。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研究 篇7

1 正确选择施工材料, 实现科学的配合比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 选择合适的材料, 是保证公路沥青路面舡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 在施工前, 必须对工程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 进行科学的筛选。

1.1 正确选择集料。

首先, 在选用粗集料时, 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不应该使用鄂式破碎机加工生产出的碎石;二是要合理控制粗集料粒径的大小, 因为粗集料粒径的大小, 会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的高低。相关研究表明, 只要沥青混合料厚H与粗集料最大粒径D的比值接近2, 路面表面层的抗滑性、路面抗车辙能力、耐久性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路面平整度的衰减;三是存放集料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碎石如果长期存放, 而又没有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集料表面就容易被一层薄薄的粉料包围, 在与沥青混合时不易粘附;四是所选用的集料应具备硬度高、耐磨耗性好、棱角好的性能, 这样才能保证其有良好的嵌挤能力。而且要注意针片状颗粒的含量要控制在10%以内, 小于0.075衄筛孔的颗粒的含量控制在1%之内。其次, 在选用细集料时, 一般以使用机制砂为主, 如果缺少机制砂, 可以用石屑来代替。在细集料主要成分的含量比例上, 要严格控制:一是在采用石屑时, 小于0.075筛孔颗粒的含量要控制在15%以内;二是使用的天然砂, 要控制在集料总量的7%以内;三是砂当量应小于60%。同时, 细集料容易受雨水冲刷, 所以必须做好防范工作, 比如搭建防雨棚。第三, 要准确判断集料的酸碱性。因为沥青通常都是呈酸性的, 因此为了增强集料与沥青的结合能力, 所以在选择时不要考虑使用酸性的集料。

1.2 沥青混合料优劣是质量保障的关键。

首先, 沥青材料。在全面了解各种沥青料源、质量及价格的基础上, 无论是进口沥青还是国产沥青, 均应从质量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选用。对进场沥青, 每批到货均应检验生产厂家所附的试验报告, 检查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试验结果等。对每批沥青进行抽样检测, 试验中如有一项达不到规定要求时, 应加倍抽样做试验, 如仍不合格, 则退货并索赔。沥青材料的试验项目有: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薄膜加热、蜡含量、密度等。有时根据合同要求, 可增加其它非常规测试项目。沥青材料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沥青运至沥青厂或沥青加热站后应按规定分摊进行检验其主要性质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不同种类和标号的沥青材料应分别贮存, 并应加以标记。二是临时性的贮油池必须搭盖棚顶, 并应疏通周围排水渠道, 防止雨水或地表水进入池内。其次, 矿料要符合要求。一是不同规格的矿料应分别堆放, 不得混杂, 在有条件时宜加盖防雨顶棚。二是合种规格的矿料到达工地后, 对其强度、形状、尺寸、级配、清洁度、潮湿度进行检查。如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时, 应重新过筛, 若有污染时, 应用水冲选干净, 待干燥后方可使用。选择集料料场是十分重要的, 对粗集料料场, 重要是检查石料的365JT技术标准能否满足要求, 如石料等级、饱水抗压强度、磨耗率、压碎值、磨光值及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 以确定石料料场。实际中, 有些石料虽然达到了技术标准要求, 但不具备开采条件, 在确定料厂时也应慎重考虑。

2 科学性的设计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科学, 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也就影响到公路路面的质量, 因此必须抓好配合比的设计工作。

2.1 目标配合比设计。

首先, 用水洗法, 进行矿料的合成级配计算, 尽量使级配的结果接近设计规范级配范围的中值。以沥青用量按0.5%间隔递增制作6-8组试件, 试件应该实行单个配料。而混合料拌和、击实温度则由沥青粘/温曲线确定。比如对于SMA和改性的沥青混合料, 其击实温度就应该相应的提高10℃~20左右。拌和用木质纤维素作为稳定剂的SMA混合料时, 小型沥青混合料自然搅拌机应首先将木质纤维素与矿粉干拌60s~90s, 使木质纤维索发散, 再进行正常的拌和。

2.2 生产配合比设计。

公路沥青路面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 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集料比例对沥青拌和机进行冷料输入, 当拌和机进人生产状态后, 就要从热料仓中取出筛分后的集料, 合成生产配合比级配, 并尽量使其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 并取最佳油石比及±0.3%的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在选用拌和机振动装备时应当注意:拌和机的最大筛孔应保证材料最大粒径满足级配范围, 同时要保持各料仓的材料平衡, 避免出现待料、溢料的现象。

2.3 生产配合比验证。

在完成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之后, 还要检验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一般可以通过试拌试验段的铺筑来验证。从外到内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质量检验, 把得来的试验数据, 进一步整理后进行科学分析。如果出现指标不符合质最要求, 就必须以设计要求为准绳, 对生产配合比或有关工艺进行调整。

3 沥青混凝土后场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后场是指沥青混合料生产场地, 也即拌和楼场地。后场生产控制主要是确保生产成品———沥青混凝土保证施工要求, 满足设计规定的有关指标。后场施工应注意:

3.1 拌制设备要保证后场施工质量。

以拌和机为中心的沥青拌合厂, 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性能和生产能力是一个主要方面, 保证拌和楼的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相互匹配, 拌和楼必须具备全过程自动控制, 能够分析数据、核定生产量, 能够进行拌和质量分析, 最好具备匹配的二级除尘装置。选好了拌和机, 再优选沥青加热设备、矿粉的外加剂添加设备及装载机等附属设备, 从它们的性能和供需能力上确保与拌和机配套, 以满足拌和机生产要求为准。

3.2 拌制工艺要保证成品质量。

在生产中, 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保证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是关键。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 拌和楼不待料、溢料少, 就要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关系、筛网孔径选择、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等方面。先从热料仓供料抓起, 采取措施保证各仓均衡储料;保证原料稳定的组成和供料比例。接着抓温度及拌和时间的控制, 保证沥青、集料及混合料拌和、储存、出场温度, 严格控制每一盘的干、湿拌和总时间。

3.3 做好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首先, 做好摊铺的准备工作。一是沥青面层摊铺前必须对中面层进行清理, 要保证表面的干净清洁, 然后再进行喷洒粘层油。在这期间, 要合理控制喷油量, 尽量做到准确、均匀, 如果过多, 就会影响到上面层的油石比。二是摊铺前必须要对烫平板进行加热, 温度要保持在70℃以上, 为保证混合料的及时摊铺, 施工现场的等候料车应不少于5辆。其次, 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在做好施工准备后, 开始正式进入摊铺阶段。在这一阶段, 必须合理的运用相关技术, 保证技术符合施工的规范。

结束语

总之,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会影响到整个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 以及公路建成通车后的交通安全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 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从施工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等方面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 从而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家越来越注重公路工程的技术投入和质量监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 不但影响到整个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公路建成通车后的变通安全, 也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 以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

等级控制 篇8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基础是上一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依据国土部颁布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以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为依据,通过开展相关补充调查以及更新有关资料数据,对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同时,针对每年耕地现状变化(占、毁、调、退、补)及耕地质量等级建设(土地整理、复垦、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开展年度耕地质量变更评价,逐步建立年度变更评价制度,实现耕地质量动态更新,保持其成果的现势性。它对近十年来耕地质量进行重新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耕地等级数据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接轨,全面反映了耕地质量现实水平和区域分布状况。

1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1.1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主要工作的内容

1)以上一次的调查成果图件为工作底图,以《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时所确定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补充、更新数据,并重新进行计算,确定耕地质量等别。2)根据补充完善后的成果,建立与最新土地调查成果相配套的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1.2 农用地质量分等的步骤

1)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外业调查;2)划分指标区并确定分等因素及权重;3)划分分等单元后再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4)通过查阅《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运用所查到产量比计算出农用地自然等指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及相关的指数;5)划分和校验农用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等别;6)整理、验收成果。

2 补充调查的精度要求

2.1 收集资料

资料的收集包括:1)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水文、土壤、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气候补充资料等);2)农用地利用资料;3)农用地经济资料;4)图件收集(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的底图要求采用1∶10 000~1∶100 000比例尺);5)其他资料等。

对于收集来的资料,要求其数据来源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或个别常值要校正或剔除,并对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整理:1)根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的空间差异,按区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2)根据农用地利用情况,初步划分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3)根据农用地经营现状,初步划分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4)对达不到分等要求的资料要理清缺项内容,以便于再次外业调查时进行补充。

2.2 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的内容包括:1)农用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2)农用地利用现状;3)农用地经营现状。

在调查时可随机设置调查样点,在因素特征变异明显的地带可加密布点,对缺乏土壤资料的调查点可补充土壤剖面;同一分等单元内设置若干调查点,取实测分等因素值的平均值。

农用地利用状况与农用地经营状况调查选取的样点要具有代表性,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划分,要求以甲级精度实施调查,个别地方确有困难的,说明情况后可暂时按乙级精度进行调查。

甲级精度的要求如下:

1)按土地条件从优至劣划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要均匀布设不少于30个采样点;

2)把各个样点的投入产出值与(基础作物和指定作物的)种植安排对应起来;

3)对每个样点数据进行整理,校正或剔除非正常数据后再进行统计与分析,待样本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检验后才能使用。

乙级精度具体要求如下:

1)在已有农经、统计、土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外业补充调查;

2)原始数据如不能对应到地块,要与其所在的地类相对应,以保证投入产出数据在不同的土地条件上都有分布;

3)按土地条件进行划分,保证至少三个层次,每层取样点不少于五个,通过实测投入产出数据,对已有资料进行检验。

2.3 内业整理

在农用地质量分等中,分等单元是最小的空间单元,对其划分的要求如下:1)单元之间的土地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不能划为同一单元,差异主要体现在地貌的不同部位、山脉走向两侧的水热分配的不同、地下水分布、土壤条件和盐碱度的不同等;2)若某些单元内的土地特征很近似也不可随意合并,其边界也应控制在分等因素指标区、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的等值区的范围内,不得超越;3)单元的范围内不得含有包括地块边界线在内的其他任何界线;4)单元边界应尽量以线状地物和带有明显地物的权属界线来设定。

对于初步划分农用地的质量等级应满足如下要求:1)分别依据农用地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对农用地进行划分;2)采用等距法对农用地各等别进行初步划分,具体的划分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3)将农用地质量等别初步划分的结果填入表格。

对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后要自行校验,校验的要求如下:在所有划分的分等单元中,随机抽取不少于总单元数的5%进行野外复测,不符合划分要求的单元数量不应超过抽取单元总数的5%,否则视成果为不合格。

3 结语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是依法并合理、科学的管理土地资源,为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了完整科学的耕地质量等级标准,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外业补充调查和内业数据处理是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主要组成部分,是此项工作顺利完成、高质验收的重要保障。

摘要:对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内容和步骤进行了介绍,从收集资料、外业调查、内业整理三方面入手,着重阐述了补充调查的精度要求,以期指导实践,确保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调查,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浅谈高等级公路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篇9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 好的劳务协作队对一个单位工程, 甚至整个工程的成本、进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劳务队的选择、管理、利用上要慎之又慎。

1.1 劳务协作队的选用

1) 公平公开:公平公开公正择优,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挑选, 对施工队伍多方调查了解, 请信誉好、有实力、成建制的队伍参与。对某一项工程项目请两家以上施工队伍竞争, 择优录用。2) 培养长期合作队伍:通过与劳务队一定时期的使用, 对那些成建制、技术力量较强、施工经验丰富、讲信誉守合同的劳务队, 建立长期稳定、友好合作的关系, 当新的工程项目中标开工后, 公司就可以迅速组织队伍进场, 避免了每干一个工程, 就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重新挑选劳务队的弊端。

1.2 劳务队的合同管理

1) 合同内容:签订合同在单价及工作内容的订立必须有会议纪要和相关人员签字, 合同内容除包括工程内容、价格、税金、施工地点、违约外, 还必须包括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地方关系协调等内容。2) 签订:必须有经理、总工、副经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 达到透明, 并使管理人员清楚合同条款, 便于管理。3) 合同细节:对劳务队除工作内容和单价外, 要订立合同目标工程量, 写明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结算, 明确不能按目标任务完成时, 进行撤换劳务队伍及罚款警告;合同中还需明确每个月项目部从所完工程量中扣除民工工资部分, 由项目部负责向每个民工直接发放工资, 确保不发生拖欠民工工资现象。

1.3 转变思想、强化服务理念

转变观念, 加强对职工队伍的思想教育, 树立对施工队伍的正确认识。正确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由以往单一管理者的角色向既当管理者又当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为劳务队做好24 h服务工作, 尽量为劳务队伍创造宽松的内、外部环境。

1.4 实行开放式施工管理

只确定工作内容, 不确定工作量。队伍间展开竞争。干得快的、干得好的, 可以追加, 干得慢的、差的, 将予以分割, 迫使他们上足人员、设备, 加强管理体制, 抓好工程进度。

1.5 实行“宽、扶、严、督”的管理办法

1) 宽:就是为劳务队创造出宽松的内、外部环境;对内, 教育职工转变态度和工作方法, 纠正以包代管的做法, 为劳务队做好各项服务;对外, 协调好与地方、监理的关系, 工地成立“协调指挥中心”, 一旦出现干扰, 协调人员20 min到达现场排除干扰, 恢复正常施工。2) 扶:就是扶持, 对刚进场的队伍多扶持、多帮助, 使其尽早启动起来。对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劳务队伍, 进行技术扶持, 工程技术人员不仅仅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还要帮助、扶持他们搞好技术工作, 甚至直接给他们当义务技术员。扶持也包括在不超出其已完成工程量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奖金扶持。3) 严:就是严格管理, 严格过程控制, 严把质量关。计划就是命令, 对完不成计划的劳务队实行经济处罚, 确保计划的严肃性。4) 督:就是监督、督促, 施工负责人紧盯工地现场, 催促劳务队及时上人、上设备, 保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计划。

1.6 规范民工管理

项目经理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民工管理制度, 坚决杜绝拖欠民工工资现象。每一位民工一进场要签订劳务用工合同, 并建立民工管理档案, 为每一位民工办理工资卡, 每个月结算工程款中优先支付民工工资。

1.7 工程款的结算与支付

1) 由项目部经理、总工、材机部、工程部及工区等成立工程验收、结算小组, 施工队伍结算必须凭验收组出具的工程数量及质量验收单才能到工程部办理。2) 施工队伍工程款的支付严格按照先验收、结算后再进行支付, 严禁超支、超付。

2 降低材料成本

2.1 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2.1.1 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

工地各施工工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 结合工程施工图纸填报《月份材料申请计划表》, 然后送交物资采购部门。如果《月份材料申请计划表》上交不及时, 将会造成物资部门的采购延缓, 贻误施工。《月份材料申请计划》编制不准确, 会造成材料采购的浪费和购买材料的规格不符。

2.1.2 《月份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

由物资采购部门根据工程部提供的《月份材料申请计划表》, 结合现有库存材料, 经综合平衡后确定材料供应量。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1) 对需要预先加工制作的材料应考虑加工制作工期, 避免贻误施工工期;2) 准确统计库存材料, 根据编制计划时的实际库存, 考虑库存增减因素, 确定可提供调拨的资源量;3) 根据材料消耗速度、运输及到货间隔, 合理确定周转储备量。

2.1.3 采用多种形式的采购方式, 以减少材料成本

1) 直接采购。对属于物资品种单一, 需用量较大, 有固定消耗规律的物资, 应不经过中间供应商直接与生产厂家采购, 并组织直接运达施工现场, 避免工地二次倒运。2) 招标采购。对于大宗物资, 如钢材、砂、水泥、石料等, 根据公司制定的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 项目部应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对于大宗物资由于材料用量比较大, 材料需要计划完备, 材料资源丰富, 实行招标采购是最佳采购方式。在招标的过程中, 为防止“暗箱操作”, 堵塞物资采购的漏洞, 全过程由总公司物料中心全过程配合、监督。3) 合同采购。对于需求量较大, 又易出现价格浮动的材料 (如锚具、橡胶支座等) , 项目部应审时度势, 及时同合格供应厂家签订一次性合同, 包死单位和供应量, 这样既能确定供应, 又避免价格上涨风险。

2.2 控制材料的消耗

2.2.1 限额发料

材料进场后直接入库, 各个工种根据自己申报的《材料申请计划表》去库存处, 签订领料单后方可领到相应数量的物资。

在材料的使用和消耗过程中, 物资管理人员经常对使用单位进行指导和检查, 指导他们合理使用材料, 检查操作是否符合规程。

每个月底组织一次材料核算分析, 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 核对和调整材料数量, 查找用料节超原因, 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2.2.2 推广新技术, 节约使用材料

推广新技术, 节约使用材料, 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采用新工艺, 推广高新技术, 使用新型科技材料, 从而达到降低材料消耗的目的。例如:在本项目施工中, 我们就采用了在混凝土施工中加入各种混凝土填充料和各种外加剂, 这不仅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而且大量节约了水泥的数量。

2.3 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避免材料量亏

2.3.1 质量验收

为了避免因质量不合格而流入工程工序, 造成工程返工现象的发生, 在材料进场时, 质量验收十分重要。按照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要求, 每批大宗材料的进场, 仓库保管人员都要会同实验室人员对材料进行抽查做实验, 只有达到工程指标需要的材料才能入库。

2.3.2 数量验收

借用一定的计量工具, 如地磅、千分尺、米尺等, 按收货方式规定分别采取稳重、点件、检尺等方法, 检验进货数量是否与采购计划数量一致。数量核定相符后, 由保管人员填写材料入库单, 并送交一份给材料会计同时记账, 做到账、卡、物相符, 避免量亏。

2.4 租赁周转材料的管理

周转材料的租赁在工程施工材料耗用中占有一定数量的比例。在决定了周转材料采用租赁方式之后, 现场管理也是节耗的一个环节。在我们现场管理中, 我们采用现场使用人员和材料管理人员协调管理的方式, 即现场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负责保管、维修和养护, 材料管理人员每月会同使用人员对其数量和保管情况进行检查。这样不但能保证不丢失, 而且责权分明。

当然, 控制材料消耗的措施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关注, 如规范库房管理, 周转材料的租赁决策等等。总之, 工程项目要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领导重视是关键, 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条件。只要有效控制工队的选择、施工的环节、材料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的主要环节, 就能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摘要:简述了应从劳务队伍选用, 劳务队合同管理, 加强队伍思想教育等方面来保证拥有了合适的劳务队, 并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减少材料消耗、推广运用新技术等手段论述如何做到合理控制材料成本, 进而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增加施工效益。

关键词:劳务队,材料成本,成本控制,效益

参考文献

等级控制 篇10

1 高等级公路交通噪音传播特点

公路中的噪音产生是多种机动车辆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具有流动性质。噪音对公路两侧环境造成的辐射与交通流量、车辆行驶状况、公路结构等各项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 高级高等级公路噪音分布主要特点如下:

1.1 高等级公路上的行驶的车辆的车况差, 大量的超载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并且这些车辆更多都是在夜间行驶, 造成的的噪音很大, 一些时候虽然道路上的车流量不大, 但是产生的噪音却很大, 并且会传播到较远的距离, 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

1.2 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公路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能力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交通发达的区域交通产生的造影相对也较大。

1.3 公路所穿过的噪音敏感地带, 虽然一些路段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了明确限制,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 车辆在具体行驶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依据规定减速行驶, 从而导致导致更公路沿线敏感地区将会受到噪声的污染, 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 高级公路造成污染造成的危害

汽车噪声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噪音不仅会汽车驾驶员和汽车本身造成一定程度危害, 并且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由此可见, 加强对汽车针对和噪声的控制已经迫在眉睫。噪声引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损伤人们的听力, 依据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 人长期生活在噪音超过90d B的噪声环境中, 耳聋的发病率高达21%, 长期生活在85d B的人耳聋发病的几率为10%, 可见噪音对人听力的影响。

2.2 噪音会对人们的生理造成影响, 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噪音会引起人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 同时还会使人觉得呕吐、恶心等。如果噪音达到了140d B, 甚至会导致人视觉出现模糊、血压发生波动, 全身血管收缩, 甚至说话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同时, 噪音也会使驾驶员的神经出现衰弱。

2.3 噪音会对人的正常休息和水面造成影响。

适当的睡眠时间是确保人身体健康的一项关键因素, 但是噪音会对人的睡眠造成不良影响。通常噪音持续超过40d B将会使10%的人群的睡眠造成影响, 突然的噪音将会导致10%人惊醒, 60d B的噪音将会导致70%的人惊醒。

2.4 噪音会影响人心里造成影响, 噪音会使人出现激动、烦恼等情绪, 甚至会使人失去理智, 会影响人的注意力, 容易导致工伤事故。

3 高等级公路噪音控制措施

3.1 控制生源噪声

降低公路噪声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3.1.1 控制噪音车辆

从车辆噪音入手, 这也是彻底防治噪音的一种方法, 一般高级公路对行驶车辆的速度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 不允许高噪音、低速度的车辆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 对于噪音过大的车辆在车检时不应发给行车执照。

控制发动机噪音, 控制发动机噪音可以采取清除然燃烧室积炭方法, 降低振动而引起的噪音。控制机械噪音可以通过采用活塞销口偏置和小活塞冷态配缸间间隙的方式降低活塞敲击噪声。同时,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应当提供齿轮加工以及安装的精准性, 应用领好的润滑油, 减少齿轮之间的摩擦, 从而降低噪音。对于配气机构噪音的处理可以通过润滑油等方式降低噪音。适当的提高轴和轴承的刚度, 加强对润滑油的使用都可以降低噪声。在控制进气噪声控制上可以可以提高进气管道的光滑程度, 适当缩短管道长度, 并提高制造工艺, 降低噪音。

3.1.2 修建低噪路面

随着现代车辆行驶速度的逐渐加快, 轮胎噪声在汽车行驶中的噪音所含的比列也越来越大。通常来说, 如果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了50km/h时, 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轮套将会与地面产生接触噪音。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简单的通过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的方法降低噪音是行不通的。因此, 通过改变修建路面的方式降低车辆行驶噪音是可行的, 降低噪音路面, 就是通过多孔沥青路面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就是在水泥路面和普通沥青路面的或其它路面结构上铺上一层高空隙率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混合料, 利用这种路面, 交通噪音相对路面上的行使车辆较少了一半。

3.2 阻挡噪音传播

3.2.1 构建噪声屏障

利用噪声屏障可以减少噪音, 甚至消除噪音。噪声屏障主要分为以几种: (1) 防噪堤, 经常在挖方或路堑地段, 挖方出的土可以直接应用防噪堤的修建或进行相应的绿化工作。 (2) 屏障墙, 主要是通过吸收材料来降低噪音。声屏障的主要优点是降噪效果明显, 节约土地, 并且在结构上具有可拆装优点。

但是屏障也存在一些负作用, 会使驾驶员心里觉得压抑, 并且会对公路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 如果在降噪过程中应用声屏障, 屏障需要设置在路距路边缘2m之外的位置, 并且前堤高度需要低于5m, 此外, 为了交通安全, 屏障的持续长度不能超过1km, 同时需要设置紧急疏散口。

3.2.2 建设绿化带

在降噪过程中, 可以通过建设绿化带的方式进行。建设绿化带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植株和树种, 并且在建设绿化带过程中, 要对植被的宽度进行合理控制, 可以达到吸附微尘、吸收要害气体的作用。绿化带能够起到改善小气候的作用, 改善空气环境, 同时可以对声波能够起到一定的吸纳作用, 降低噪声污染。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绿化带达到10m, 可将降低噪音4-5d B。

3.3 远离噪音源

噪声会随着距离的延长而减少, 距离噪音越来约源的距离, 受到噪声的影响越小。针对这一性质, 在设计公路线路是要对以下以因素进行综合考虑:1、公路的选线尽量避免出穿越环境敏感地带。2、公路中线锯敏感地带得距离应当超过100m, 距离病房、教室等特殊区域的距离应当大于200m。3、对噪音超标敏感地带应当采取将降噪措施或拆迁安置, 尽量降低交通在运行过程中噪音都公路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4、对噪声源一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 将居民居住的空间该为仓库, 这一方面将少了对原建筑的破坏,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噪音对人的影响,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5、在防噪林的选用上应当尽量选用原有的绿化林, 降低经济投入, 另一方面要在防噪林的修建过程中要处理好公路景观和公路路线之间的关系, 在降噪的同时确保公路的性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4 结束语:

交通噪音环境的影响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因此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噪音进行控制。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公路噪音成为噪音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噪音会对公路沿线的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交通噪音对公路沿途居民的影响,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 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噪声控制和管理法规, 保证城市宁静环境。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 报导噪声污染防治的先进典型, 揭露和批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以此产生轰动效应, 提高企事业单位和个体业户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采取悬挂过街彩、立公益广告牌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 突出重点, 贴进生活,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夏银, 王水, 田爱军, 李延, 潘国权.高等级公路竣工环保验收调查重点与难点的思考[J].环境科技, 2011, 01:58-61.

[2]刘云芳, 李捷.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分析[J].江西化工, 2011, 01:69-72.

[3]黄庆, 杨凯, 高洁, 潘成武.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几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的适用性研究[J].四川环境, 2009, 04:45-51.

比较等级“十注意” 篇11

(一)注意与最高级连用的表示范围的介词of 或in。

of 后接可数名词复数或all等代词,主语和of 后的名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例如:Mary is the best of the students. 玛丽是这些学生中最好的。

in后跟组织、单位、团体之类的集体名词,主语和in后面的名词不是同一概念范畴。例如:

Li Ping is the tallest in our class. 李平是我们班上最高的。

(二)注 意比较级前的修饰语。比较级前可以用much, a lot, far, even, still ,yet(甚至更…),a little, a bit 等来修饰,而very, quite等不可修饰比较级,只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原级。例如:

错:Helen studies very harder than you.

正:Helen studies even / still/ yet harder than you.

(三)注意连词than和as 后的代词用主格还是用宾格。如果主句中的谓语是及物动词,主语相比用主格,宾语相比用宾格,以免歧义。如:

I know you better than (I know) him. 你和他比,我更了解你。

如果谓语是不及物动词,或虽是及物动词,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主格、宾格都可以。例如:

Helen jumps as far as him/ he. 海伦和他跳得一样远。

(四)注意在比较级中,有时要把相比的主语或宾语排除出去,是因为相比的主语或宾语不能与自身相比。此时常借助other 或else来表示排除。例如:

Shanghai is bigger than any other city in China. 上海比中国的其他任何城市都大。

(五)注意在比较的句子中有“of the two”这类词组时,比较级前要用定冠词the。例如:

Tom is the taller of the two boys. 汤姆是两个男孩中比较高的那个。

(六)注意比较级中比较对象的一致性。比较必须在同类事物之间进行,相比的是同类中的两事物。例如:

错:In summer it’s hotter in Nanjing than Harbin.

正:In summer it’s hotter in Nanjing than in Harbin.

(七)注意形容词最高级作表语,并且不与其他人或事物相比较时,不用定冠词the。例如:

Mr.Fang is busiest on Monday. 星期一方先生最忙。

(八)注意“比较级+and+比较级”结构表示“越来越……”。多音节词用“more and more +多音节词的原级”。例如: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我们的国家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九)注意“the +比较级…, the +比较级…”译为“越……就越……”例如:

The busier he is, the happier he feels. 他越忙就越高兴。

(十)注意表示倍数用“…times +形容词比较级+than…”。例如:

高等级公路路基质量的控制探讨 篇12

公路工程主要是由持力土层、水泥砂石稳定层、沥青面层组成, 每一层都有其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 都会对公路的整体质量和安全造成隐患。文章从高等级公路常见的质量问题分类及原因分析入手, 阐述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公路路基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1.1 开裂

1.1.1 现象:

多表现出线性裂缝, 或者不规则裂缝。

1.1.2 线性裂缝原因:

多出现在管道穿路处。在道路施工过程中, 经常会有排水管、污水管、强电管等过路管线的预埋。由于其管道承压能力有限, 且形状多为圆形状, 很难压筑密实。在弧度地区, 土体会发生自然的沉降, 长时间受压后体积也会收缩, 造成严管道形成线性裂缝。

1.1.3 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土体中含水率过高, 或者是水稳层中水泥含量较大。在水稳层铺设过程中, 如果水泥含量较大, 在其凝结硬化过程中, 会产生较大的水化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地散失就铺筑上层沥青, 热量就会导致下部体积的膨胀, 引起开裂, 且形状不规则。

1.2 路面凹陷

1.2.1 现象:

在路面某处形成局部的凹陷, 甚至是大面积的凹陷。

1.2.2 原因一:地基土承载力不足

在公路修筑过程中, 很多地区会遇到软弱土体, 如果在修路之前没有对这些路段进行有效详细的地质勘察, 就很难发现下部的软弱土层。在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 就进行上部水稳的施工。土体在受压之后, 体积发生较大的收缩, 造成上部路基的凹陷。特别是当有溶洞或断层等不良地质条件的时候, 甚至会形成大面积的凹陷。

1.2.3 原因二:水稳层没有足够反应时间就铺筑面层

水稳层是由水泥、砂子、石块和水组成的, 在混合料铺筑完成后, 水泥遇水会形成水化热, 并且水收到温度影响也会发生一定的蒸发。在这些反应过程中, 都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和基础的沉降。如果没有待基础层完全反应完毕, 体积趋于稳定就直接铺筑面层, 在下部收缩之后, 就会造成上部的凹陷。

2 控制质量的措施

2.1 提高设计质量

公路工程设计时, 不能只是按照设计规范来进行, 而应该考虑路面实际行驶能力和承受荷载的最大压力, 并设定一定的富余值, 才能保证其质量可靠、长久使用。

2.2 做好地质勘察工作

在公路路线规划好了之后, 一定要根据场地实际情况, 制定详细的地质勘察方案, 来了解土层分布情况。特别是发现一些有软弱地基和不良地质条件的地方, 具体分布位置和深度要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明确反映出来, 以便于指引后续的基础处理方案制定。

2.3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 制定针对性的土体处理方案

2.3.1 处理原理:

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主要是要改善其含水率、密实度、承载力等指标。常见处理方法如下:

(1) 强夯挤密法。就是用一个质量较重的锤子, 从一定高度快速下落, 锤击土面。在强大的熟悉冲击力下, 来挤压土体, 使其密度变大、含水率变小, 土质密实来增强承载力。这种方法由于设备简单、施工工艺通俗易懂、人员素质要求较低、成本较省, 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中。

(2) 抛石挤淤法。即在路基底部放入一定数量的片石, 上部施加荷载来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 同时挤压周围土体增加固结程度, 来提高承载力。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 沼泽、水塘、或者是其他软性土层。改善范围一般在地上4米以内, 如果过深则片石无法沉入到底部, 就无法保证改善的效果。

(3) 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是通过特制机械设备, 以在高压作用下将固化剂注入到土体中, 固化剂通常为水泥或石灰。在固化剂的作用下, 与软土地基粘结在一起发生各种反应, 使软的地基凝结成硬度较高、稳定性强、含水率小的坚硬基础。如果在固化剂体量比较大的时候, 可以直接形成水泥状体等复合地基对土体进行挤压密实, 来改善整体地基的强度, 提高承载力, 也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

2.4 做好水稳层材料控制

水稳层是路基基础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其承载力和各项指标要求决定了道路基础的质量, 要控制其质量, 首先要从材料上进行控制。

2.4.1 水泥选择:

应该根据地基土的含水率和化学组成来确定, 尽量减少土体与水泥的反应, 同时应该选择水化热比较小的水泥。建议可以选择火山灰或粉煤灰水泥, 减少使用硅酸盐水泥, 防止与土体里酸性物质的反应, 影响基础的质量。

2.4.2 粗骨料的选择:

要求粗骨料的粒径要达到设计要求, 不要过大或者过小, 在配比之前最好选用筛网进行粒径的选择。材料使用前, 应对骨料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水泥是碱性材料, 所以骨料中应尽量减少硫酸盐等酸性化学物质。

2.5 控制好水稳层的压实度

水稳层的压实度对其承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公路设计承载力的不同, 其厚度也有较大的差别。为了能够压筑密实, 通常应该分层铺筑, 每层厚度不应该超过20cm。在分层填压的过程中, 注意高层和坡度的控制。每层反应结束后再进行上一次的铺筑。

同时注意各种管线和井道处的压实:在水稳层中铺设的过路管道、雨水井、污水井处, 是碾压机压实的死角。在这些部位可以将水泥的含量适当提高一些, 骨料粒径相对选择较小的, 同时辅助一些小型的压实机械多夯实、碾压几遍, 再配合路面的井圈混凝土加固, 基本可以保证压实度要求。

2.6 合理设置施工缝

水稳层在反应凝结的过程中, 会产生较多的热量, 导致体积的膨胀;在水文散失的过程中, 又会导致体积的收缩, 特别是在温差变化较快的区域, 对混合料的体积影响更大, 在内部形成各种剪切应力。为了减少这些体积和应力变化, 可以采取剪个一段距离设置施工缝的方式。将这些应力在缝隙的位置得到释放, 能有效减少路面的变化。

2.7 含水率的控制

含水率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基础土体的含水率, 二是水稳层混合料中的含水率。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和路基荷载设计要求, 每一层的含水率要求不同, 但应该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防止在水分散发的过程中造成体积大量的变化。

2.8 加强养护并控制好面层铺筑时间

带路基基础做好后, 由于基础土体没有完全硬化、水泥与骨料间没有完全融合, 其承载力根本就没有达到设计值。在此阶段, 很多施工单位为了施工其它部分会将一些大型车辆直接在水稳层上行走, 造成局部的沉陷。

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做好管理, 在没有达到设计强度值前, 禁止大型车辆在上面行走或者堆放过多的材料。并根据温度变化, 进行适当的洒水养护等措施。

3 结束语

路基的是保证路面承载力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从基础土层开始进行有效处理, 保证土层的密实度和各性能指标满足要求;然后控制水稳层的材料、配比、压实度、含水率等都符合要求。以实验数据来验证合格指标, 就一定可以保证公路的长久耐用。

参考文献

[1]李晋安.高等级公路路基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建筑, 2003 (06) .

[2]李章树.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煤炭技术, 2010 (12) .

上一篇:电极专用夹具下一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