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等级(精选4篇)
烟叶等级 篇1
烤烟GB2635—1992对烟叶各部位等级的品质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但在实际的生产、分级、收购以及工商交接过程中, 处于交接部位的烟叶等级经常出现模糊不清、判断失误、相互混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腰叶偏下部位等级C3F、C4F、C3L、C4L分别与下二棚烟叶等级X1F、X2F、X1L、X2L的部位特征较为接近, 等级质量也较为接近, 容易出现交错混级现象;腰叶偏上部位等级C2F、C2L与上二棚烟叶等级B1F、B1L部位较为接近, 亦容易出现相邻部位烟叶等级相混现象。上述问题严重影响烟叶的收购质量, 造成烟叶等级纯度不够, 混级、混部现象严重, 易造成烟叶收购中烟农与检验人员的矛盾, 也不利于工商交接, 影响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 在实际分级中正确判定这些烟叶等级, 对提高烟叶等级纯度、烟叶等级合格率有着重要意义。
1 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相混的原因分析
1.1 烟农分级技术掌握不准
烟农分级技术水平低, 年龄结构偏大, 文化素质偏低, 对烟叶部位的界限认识不清楚、不明显, 正确把握部位特征有难度, 出现将邻近烟叶等级相混淆的现象[1]。
1.2 对种烟收益期望值过高, 有意靠在价格高的等级内
部分烟农对种烟收入的期望值过高, 思想觉悟不高, 过多考虑经济效益, 分级过程中将价格偏低的等级混入价格偏高的等级里面, 人为造成收购等级判定的难度, 达到混级出售、增加收益的目的。
1.3 分级检验人员执行标准不到位
分级检验人员的分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对标准的理解程度有偏差, 对标准的正确执行存在误区, 致烟叶收购过程中对某些邻近等级界定不清, 特别是对邻近部位等级质量较为接近的烟叶等级的判定, 常出现混级、混部问题[2]。
1.4 思想和市场不确定因素造成混淆的现象
有的年份由于烟叶种植面积和市场波动因素以及某些主观意志的影响, 在收购过程中不认真执行标准, 部分等级检验人员思想松懈麻痹, 把关不严, 致使部位相混、等级相混, 出现相邻交接部位人为混淆的现象。
2 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的正确判定
2.1 腰叶偏下部位与下二棚部位烟叶等级的正确判定
2.1.1 C3F (或C3L) 与X1F (或X1L) 的判定。
C3F (或C3L) 一般生长在中部偏下位置, 烟叶成熟, 呈现有不明显的成熟斑和颗粒状, 颜色橘黄, 尚均匀, 不够饱满, 视觉色彩反映一般, 叶面尚有油性反映, 手摸叶片厚薄尚适中, 叶面有油润感, 有韧性, 弹性较好, 叶面疏松, 有皱缩感, 长度35 cm以上, 残伤不超过25%[1]。C3L颜色较淡, 多为正黄色或淡黄色, 手摸叶片稍薄, 其余与C3F一致。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部位接近下部, 不要同下部等级混淆, 特别是X1F (或X1L) 。
X1F (或X1L) 生长在下部, 接近腰叶部位, 叶片成熟, 呈现有颗粒状, 颜色橘黄、均匀、尚饱满, 视觉色彩反映较强, 叶面尚有油性反映;叶尖部质量较好, 叶基部稍差, 主脉尖部稍弯曲, 手感叶片稍薄 (基部薄, 尖部厚) , 叶面皱缩、松弛, 有油润感, 有韧性, 弹性较好, 长度40 cm以上, 残伤不超过15%。X1L与X1F相比, 颜色较淡, 多为淡黄色或正黄色, 其余和X1F一致。
C3F与X1F的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档次相同, 而身份、色度、长度、残伤允许度4个因素的要求均有一定的差异。C3L与X1L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档次相同, 而色度、长度、残伤允许度3个因素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因此, 在分级实践中, 除正确识别烟叶部位外, 正确把握这些烟叶等级的品质规定对区分C3F与X1F、C3L与X1L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判定中部3级与下部1级的关键点在叶面特征和饱和程度上。一般叶面平坦, 结构松弛, 手摸松软感, 色泽饱和度和饱满度强的属下部叶;叶面皱缩, 手摸绵软有紧实感, 饱和度一般, 光亮度显明亮感强的属于中部叶。
2.1.2 C4F (或C4L) 与X2F (或X2L) 的判定。
C4F (或C4L) 一般生长在中部偏下部位, 烟叶成熟, 颜色橘黄, 尚均匀, 不够饱满, 视觉色彩反映一般, 油性反映不太显露, 手摸叶片稍薄, 叶面尚有油润感, 韧性、弹性稍差, 叶片疏松, 皱缩感不强;长度35 cm以上, 残伤不超过30%[3]。C4L与C4F相比, 颜色差异较大, 一般为正黄色或淡黄色, 其余外部特征与C4F相同。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叶基部质量稍差, 或稍带平滑部分, 同下部烟的显著区别在于主支脉是半遮半露, 而不是细小。
X2F (或X2L) 生长在下二棚部位, 叶片成熟, 稍有不明显的颗粒状, 颜色橘黄、尚匀、不够饱满, 视觉色彩反映一般, 叶面油性反映不太显露, 手感叶片稍薄 (基部薄, 尖部厚) , 稍有松弛感觉, 尚有油润感, 尚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 长度35 cm以上, 残伤不超过25%。X2L与X2F相比, 颜色稍淡, 多为淡黄色或正黄色, 身份薄一些。识别时应注意:手感叶片有松弛感、松软感, 同“疏松”有明显区别, 主支脉趋向细小。
C4F与X2F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要求一致, 只有残伤允许度的要求有所不同。C4L与X2L的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色度、长度要求一致, 只有身份、残伤允许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 在实际分级中, 烟叶分级人员除掌握这2个等级的部位区别外, 正确把握其身份与残伤允许度要求对区分C4F与X2F、C4L与X2L有着重要意义。
2.2 腰叶偏上部位与上二棚部位烟叶等级的正确判定
2.2.1 B1L与C2L的判定。
B1L一般生长在上部接近腰叶位置, 叶片成熟充分, 呈现有明显的成熟斑和颗粒状, 颜色正黄、均匀、色泽饱和, 视觉色彩反映强;叶面有油性反映, 叶片中等, 叶面皱缩感强, 疏松程度略差, 叶片油润丰满, 有滑腻感, 韧性强, 弹性好, 长度45 cm以上, 残伤不超过15%。
C2L一般生长在中部中间偏上位置, 烟叶成熟, 呈现有成熟斑和颗粒状, 颜色正黄, 均匀一致, 尚饱和, 视觉色彩反映较强, 叶面尚有油性反映, 手摸叶片厚薄适中, 均匀一致, 叶面有油润感, 有韧性, 弹性较好, 叶面疏松, 有皱缩感, 长度40 cm以上, 残伤不超过15%。
C2L与B1L的成熟度、身份、残伤允许度要求一致, 叶片结构、长度要求接近, 而油分、色度差别较大[4]。因此, 在实际分级中, 烟叶分级人员除掌握这2个等级的部位区别外, 正确把握其油分、色度要求对区分C2L与B1L有着重要的作用。
2.2.2 B1F与C2F的判定。
B1F一般生长在上二棚偏下部位, 接近腰叶。叶片成熟, 呈现有成熟斑和颗粒状, 颜色橘黄、均匀、色泽饱和饱满, 视觉色彩反映浓;叶面有油性反映, 叶片稍厚实, 叶面皱缩, 疏松程度属疏松至尚疏松, 叶片有油润感, 韧性强, 弹性好, 长度45 cm以上, 残伤不超过15%。
C2F一般生长在中部中间稍偏上位置, 烟叶成熟, 呈现有成熟斑和颗粒状, 颜色橘黄, 均匀一致, 尚饱和, 饱满度略差, 视觉色彩反映较强;叶面尚有油性反映, 手摸叶片厚薄适中, 均匀一致, 叶面有油润感, 有韧性, 弹性较好, 叶面疏松, 有皱缩感, 长度40 cm以上, 残伤不超过15%。
B1F与C2F的成熟度要求一致, 在身份、油分、叶片结构、色度、残伤允许度要求不一致, 差别大, 主要看点要从身份、色度和叶片结构上去把握[5,6]。C2F身份中等、色度强、叶片结构疏松;B1F身份稍厚、色度浓、叶片结构尚疏松。因此, 在实际分级中, 烟叶分级人员除掌握这2个等级的部位区别外, 正确把握其身份、色度和叶片结构要求对区分B1F与C2F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判定邻近部位相混等级的技术关键
3.1 正确判定烟叶部位
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的部位不同, 这是正确判定这些等级相混的关键。因此, 要正确把握烟叶的部位。只有做到部位分得准, 才能依据烟叶的品质规定分清这些等级, 避免相混现象的发生。区分烟叶部位应从脉相、叶形、叶面、身份、颜色[2]等方面进行。
3.1.1 下二棚叶的判定。
(1) 观察脉相:叶基部宽平, 主脉较细, 靠叶尖部分不显露, 靠叶基部分微露, 支脉细平, 叶脉发白, 主支脉比较弯曲。 (2) 观察叶形:叶形较宽圆, 叶片较大, 叶尖较钝, 近叶尖处弯曲。 (3) 观察叶面:叶面平坦, 叶组织松软、松弛。 (4) 观察颜色:叶色多为淡黄或正黄, 光亮度趋暗, 叶尖部颜色稍深, 基部稍浅。 (5) 手感叶片:叶片稍薄, 叶尖部与叶基部厚薄不匀, 尖部稍厚, 基部稍薄。油分有至稍有, 手摸叶片软绵, 弹性略差。
3.1.2 中部叶的判定。
(1) 观察脉相:主脉粗细适中, 遮盖至微露, 叶尖处稍弯曲, 主支脉夹角较大。叶基部较宽平, 呈现浅灰色, 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 手感比较柔软。 (2) 观察叶形:叶形宽大, 叶尖较钝。 (3) 观察叶面:叶面皱缩感强, 光亮度趋强, 弹性好。 (4) 观察颜色:一般多呈现橘黄色, 少数为柠檬黄色;部分叶片沿主脉附近颜色稍浅。 (5) 手感叶片:厚度均匀一致, 稍薄至中等, 少数叶色浅淡的叶片为稍薄, 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 手摸有滑腻感, 叶片柔软, 弹性强。
3.1.3 上二棚叶的判定。
(1) 观察脉相:主脉较粗且直, 较显露, 支脉突起, 叶脉呈褐色, 主支脉夹角较小。观察时以叶基部脉相为准, 应注意一部分叶片采收时带蒂, 这部分叶片容易识别;另一部分不带蒂, 但叶基粗大, 较中部叶基区别明显。 (2) 观察叶形:叶形较宽, 叶尖部较锐。 (3) 观察叶面:叶面稍皱折。观察时应注意叶面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病斑、焦尖焦边, 这是区别上部叶与中部叶叶面的特征之一。 (4) 观察颜色:叶色较深, 多呈现橘黄或红棕色。 (5) 手感叶片:叶片较厚, 少数叶色浅的上二棚叶厚薄中等, 油分较多, 弹性较强, 韧性和拉力强, 手摸叶片叶肉充实有紧实感。
3.2 正确理解与执行烤烟国家标准
在判定邻近部位烟叶等级时, 要注意正确理解并执行烤烟四十二标准的有关品质规定, 这是区分这些等级相混的技术依据。烟叶分级人员在实际分级中, 一是要正确理解烤烟的定级原则, 确定每个分级因素均达到某级的要求才能定为某级;二是要注意正确利用烤烟的验收规则, 如中部叶短于35 cm者在下部叶组定级, 此规定应确切理解为中部叶短于35 cm者, 可在下部叶组依其品质因素在相应级别定级, 换言之, 仅从长度考虑, 当中部叶不足35 cm时, 下部1级及下部2级已将其排除在外[3]。只有正确理解与执行烤烟国家标准才能对邻近部位烟叶等级进行正确判定。
4 结论与建议
(1) 综上所述, C3F (或C3L) 与X1F (或X1L) 、C4F (C4L) 与X2F (X2L) 、B1L与C2L、B1F与C2F易出现混级、混部现象, 要正确判定这些邻近部位烟叶等级, 就应找准其混级、混部的原因, 并掌握其正确的判定方法与技巧, 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判定这些邻近部位烟叶的等级, 提高等级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现场检验中就能快速准确地判定烟叶等级。
(2) 由于下部与中部、上部与中部烟叶部位相邻, 特别是下、中、上部交接处几片烟叶较难正确判断部位和判定等级。遇到下部与中部交混难以判定时, 主要看叶片干物质的充实程度和身份、颜色的均匀度。一般中部叶干物质较充实, 叶片厚度、颜色均匀一致, 手感柔软, 叶片皱缩, 可以再伸展, 支脉较直;而下部叶手感比较枯、松, 叶基薄而叶身较厚, 叶片平展, 不可以再延伸, 支脉较弯曲。中、上部烟叶交混难判定时, 主要看叶片厚度和结构, 一般中部烟叶表现为厚薄适中且叶片结构疏松;而上部烟叶表现为稍厚或较厚, 且叶片结构稍紧密。判断主要依据是:凡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至稍薄的烟叶, 列入中部叶组定级;凡叶片结构尚疏松至稍密、身份厚的烟叶, 列入上部叶组定级。叶片结构疏松的烟叶与尚疏松结构趋紧的烟叶, 是正确判定烟叶中、上部位的关键因素。由于品种的原因而出现的窄长叶或宽大叶, 主要以脉相、叶面来判定;脉相较遮盖的上部叶, 视其叶形、叶面和叶片结构来确定。
(3) 加强分级技术培训, 提高分级和收购人员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在烟叶分级和收购过程中, 采取有效措施, 坚持《烤烟》国家标准, 采取“先分组, 后分级”的原则, 避免出现下部混中部、上部叶混中部现象, 充分体现“优质优价, 以质论价”的价格政策;为卷烟工业提供质量可靠的烟叶原料, 保持烟叶等级质量的稳定, 提高烟叶等级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2635-1992烤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2.
[2]闫克玉, 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程占省.烟叶分级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4]闫克玉, 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5]赵献章.中国烟叶分级[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6]《烟叶调制与分级》编写组, 苏德成.烟叶调制与分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烟叶等级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毕业地区威宁县中水镇瓦厂村进行,海拔1 900m,年平均气温12℃左右,土质黄壤,肥力中等。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红花大金元,供试部位为中部烟叶。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烟叶变黄面积约30%,主脉1/3~1/2变白,支脉1/3~1/2变白;处理2:烟叶变黄面积约40%,主脉约1/2~2/3变白,支脉1/2变白;处理3:烟叶变黄面积约50%,主脉2/3~3/4变白,支脉1/2~2/3变白;处理4:烟叶变黄面积约60%,主脉3/4至基本变白,支脉1/2~3/4变白。每个处理15竿烟,3次重复,分别在3间烤房内进行,每间烤房内按处理1装在烤房顶层,处理2、处理3装在烤房中层,处理4装在烤房底层进行烘烤。
1.4 主要栽培措施
2008年4月下旬用漂浮育苗移栽,种植密度为18 150株/hm2,大田施纯氮75kg/hm2,氮磷钾比例为1∶1∶3,留叶数18~20片。其他措施按优质烟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1.5 烘烤设备及方法
烘烤设备为气流下降式智能密集型烤房,采用“三段式”烘烤方法进行烘烤。
1.6 测定项目及方法
按国家40级标准进行分级后统计各处理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桔黄烟率、黄烟率、杂色烟率(不含级外烟)、均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成熟度对红大烤后烟叶上等、上中等烟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红大烤后中部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的影响趋势均是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1。其中上等烟率处理3与处理2未达显著差异,但与处理4、处理1均达极显著差异;上中等烟率处理3与其他处理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对红大烟叶来说,处理3或处理2的采收成熟标准有利于提高红大烤后烟叶的上等烟率和上中等烟率。
2.2 不同成熟度对红大烤后烟叶黄烟率、桔黄烟率的影响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红大烤后黄烟率、桔黄烟率的影响趋势同样表现出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1。其中黄烟率处理3与其他处理间达极显著差异,但处理2与处理4间未达显著差异;桔黄烟率处理3与处理2达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达极显著差异;说明处理3最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的黄烟率与桔黄烟率。
2.3 不同成熟度对红大烤后烟叶杂色烟率的影响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中部叶杂色烟率的影响趋势是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3杂色烟率最小,与其他处理间达极显著差异,但处理2与处理4间未达显著差异。说明按处理3标准采收最有利于降低烤后烟叶的杂色烟率。
2.4 不同成熟度对红大烤后烟叶均价的影响
均价是烤后烟叶综合质量的体现,与烟农的经济收益直接相关。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中部叶均价的影响表现出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1。其中处理3与处理2未达显著差异,但与处理4、处理1均达极显著差异,这与上等烟率的表现具有相似性。
对不同成熟度处理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在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桔黄烟率、黄烟率、杂色烟率、均价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红花大金元品种中上部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为:中部烟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桔黄烟率、黄烟率、均价的平均值均为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1,杂色烟率为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3;除均价、上等烟率处理3与处理2未达显著差异外,其他经济性状处理3与其他处理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注:*表示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相关;**表示在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相关。
(2)综合考虑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红大中部烟叶采收的适宜成熟度为烟叶变黄面积约50%,主脉2/3~3/4变白,支脉1/2~2/3变白。该成熟标准略低于对K326的采收标准[7]。
摘要: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红大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桔黄烟率、黄烟率、均价的平均值均为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1。处理3为最合理的采收成熟度。
关键词:烤烟,红花大金元,成熟度,等级质量,均价
参考文献
[1]王欣,许自成,闫铁军,等.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9(3):81-83.
[2]李文璧,朱凯,段凤云,等.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红花大金元烟田小气候和产值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2):27-32.
[3]丁金玲,杨焕文,梁旭清,等.K326和红花大金元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J].云南大学学报,2003,18(4):382-384.
[4]张树堂,杨雪彪.红花大金元的烘烤特性和烘烤方法[J].烟草科学研究,2000(1):44-47.
[5]张树堂.红花大金元品种品质特征[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2):170-173.
[6]王树会,李天福,邵岩,等.不同烤烟品种及海拔对烟叶中有机酸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27-130.
烟叶等级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里田乡黄土村某农户烟田。种植烟叶品种为K326。试验田面积0.173 hm2, 示范面积4 hm2。试验田烟株长势均衡、营养平衡和管理水平基本一致。行株距为1.2 m×0.5 m, 大田管理按照当地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供试烤房为密集烤房4座, 规格为2.7 m×8.0 m×3.5 m, 技术参数符合国家局《密集烤房技术规范 (试行) 》 ([2009]418号) 文件要求;配置针式烟夹夹持烟叶。试验田烤烟于3月31日移栽, 施烟草专用基肥750 kg/hm2、烟草专用追肥900 kg/hm2、硝酸钾6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 折合施纯氮168 kg/hm2、五氧化二磷75 kg/hm2、氧化钾493.5 kg/hm2, 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00∶0.45∶2.94。大田烟株于4月25—30日团棵, 5月12—16日现蕾, 5月20日打顶。整个大田期烟株生长基本正常, 无严重病虫害, 个体、群体比较协调。平均株高101.76 cm, 茎围9.84 cm, 节距4.29 cm, 下部叶长×宽为61.2 cm×29.8 cm, 中部叶长×宽为72.3 cm×29.5 cm, 上部叶长×宽为66.6 cm×25.2 cm, 株型呈腰鼓型, 分层落黄, 成熟均衡。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每个处理550株, 随机排列, 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3.33 m2。每个处理四周设保护行, 两侧保护行与处理之间要有明显标记, 田块两头保护行与处理行相垂直。具体采烤次数与要求见表1。
1.3 试验实施
摘除2片底脚叶后, 打顶留叶20片, 以满足各处理烟株在实现“顶部第1片叶不采烤、打顶时清除下部叶3片”技术要求后仍有16片可采烤叶片。烟叶的成熟度标准按当地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执行。采收后按处理扎烟并标记, 每夹烟重12~14 kg。采烟、扎烟和装炕在1 d内完成。烘烤按照现行烘烤工艺执行;每座烤房承担1个处理的试验, 烤房内其他鲜叶的鲜烟素质与参试烟叶基本一致[1,2,3,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鲜烟采收成熟度情况
由表2可知, 打顶后5 d开始理除下部不适用烟叶3片, 6月12日开采第1批次下部叶, 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收中部叶, 7月20—30日采收上部叶。下部鲜烟的成熟特征为叶色由绿转黄, 总体上达到6~7成熟, 主脉1/2以上变白, 支脉开始变白, 茎叶角度增大, 但小于90°, 叶耳浅绿, 叶面茸毛脱落;中部鲜烟的成熟特征为叶色黄色, 总体上达到8成熟, 主脉基本变白, 支脉1/2变白, 茎叶角度增大到90°, 叶耳淡黄;上部鲜烟的成熟特征为叶色全黄, 总体上达到9~10成熟, 主脉全白发亮, 支脉基本变白, 茎叶角度大于90°, 叶耳淡黄, 叶面布满较多成熟斑。从各处理看, 处理T2、处理T3、处理T4第2批次下部叶的成熟档次稍高于处理T1的第1批次;处理T1的第4批次, 处理T2的第5批次的上部叶成熟档次要高于处理T3的第5~6批次及处理T4的第6~8批次, 处理T4的第8批次上部顶叶很难达到成熟采收标准。
2.2 采烤用工分析
由图1、表3可知, 烟叶采收、扎烟使用辅工, 运输、上炕、下炕使用主工, 主工工价比辅工多10元/工。各处理在用工上存在较大差异。处理T1用工最节省, 处理T4用工最多, 处理T2、处理T3居中, 且差异不明显。按每天8 h, 1 h 60 min折算工时, 各处理合计用工为:处理T1:1 890 min折合3.93个人工, 处理T2:1 902 min折合3.96个人工, 处理T3:1 895min折合3.95个人工, 处理T4:1 965 min折合4.09个人工。
处理T1与处理T4比较, 节省用工75 min, 比处理T2节省12 min, 处理T3用工3.95个, 处理T4用工4.09个, 处理T1比T4节省用工0.16个。节省主要是由于处理T1采收次数减少, 用工相对集中;处理T4采收次数较多, 用工分散影响效率所致。
2.3 经济性状分析
由表4可知, 烤后原烟经济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上看, 开展不适用烟叶处理后, 烟叶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但烟叶质量获得明显改善, 等级结构获得优化, 上等烟比例达到50%左右, 上中等烟比例达到90%以上, 低次烟比例控制在了10%以内, 烟叶的采烤次数与烟叶等级质量呈相关关系, 适当减少采收次数, 实行相对集中熟采, 特别是上部6叶一次性集中熟采, 对改进烟叶质量效果显著。
从各处理表现看, 烟叶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均价、等级、产质存在显著差异, 以处理T1最优, 处理T2次之, 处理T4表现最差。处理T1小区产量82 kg, 折合产量2 460 kg/hm2;处理T2小区产量83.7 kg, 折合产量2 511 kg/hm2, 处理T3小区折合产量2 448 kg/hm2, 处理T4折合产量2 484 kg/hm2, 各处理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和相关性。处理T1上等烟占比56.2%, 中等烟占比37.2%, 上中等烟比例93.4%, 低次烟比例6.6%, 均价、产值、上等烟、上中等烟分别比处理T2提高0.52元/kg、209.4元/hm2、0.9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比处理T3提高1.48元/kg、3 898.2元/hm2、8.2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比处理T4提高3.77元/kg、8 857.2元/hm2、7.3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各处理间均价、产值、上等烟、上中等烟及低次烟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并与采收次数显著相关。
3 结论
试验初步表明:及时处理不适用烟叶是优化烟叶结构的一个较佳技术途径, 比较而言, 采收4~5次, 上部6叶一次性集中熟采的方法, 能够较好地达到下部叶适时早采, 上部叶充分熟采的采收要求, 能够较准确地把握采收成熟度, 特别能提高上部叶的采收成熟度, 促进中上部叶提质增产, 还能有利于提高工效。
注:不含补贴。
参考文献
[1]赵松义, 肖汉乾, 李明德, 等.湖南植烟土壤肥力与平衡施肥[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2-56.
[2]谈文, 赵松义.论烟稻轮作制[J].湖南烟草, 1988 (1) :30-34.
[3]唐远驹.与烟叶特色相关的几个问题[J].中国烟草科学, 2013 (2) :1-4.
[4]聂荣邦.烤烟栽培与调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47-156.
[5]王定斌, 吴传华.不同部位烟叶烘烤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6) :192.
烟叶等级 篇4
一、烟农分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 邵阳市虽然加强了对广大烟农的烟叶分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 但烟农分级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烟农的素质和分级技术差、分级的场地条件差、种烟大户分级劳动力短缺、烟叶小把质量差等方面。
1. 烟农素质和分级技术差。
根据调查统计, 目前在邵阳市的烟农中, 45岁以上初中文化以下的占到了70%以上。可以说, 烟农队伍普遍的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这种状况, 直接导致了大部分烟农精力不足、技术接受能力不强, 对于烟叶分级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模糊不清, 对分级技术把握不准, 很多情况下凭感觉、凭经验分级。
2. 分级场地条件差。
农村的条件比较简陋, 特别是烟区, 大部分都是贫困落后的地方, 在很多的烟农家中, 分级场地狭小、光线阴暗, 很不利于烟叶分级。
3. 种烟大户分级劳动力短缺。
随着烟叶产业的发展, 烟叶种植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在邵阳市, 种植20亩以上的烟农户的面积, 已经占到了全市烟叶种植面积的35%左右。这些种烟大户, 每年都需要雇工来进行烟叶分级。但目前, 农村合适的分级人员较少且分散, 再加上7、8月份, 正是烟叶烤制分级高峰期和水稻双抢时节, 烟、稻争地抢人的矛盾十分突出, 使得种烟大户很难及时雇到足够的分级技术好的人员, 大多是随便雇些人以应付和完成分级工作。
4. 烟叶小把质量差。
2008年—2009年, 邵阳市烟叶质量检查小组 (简称检查组, 下同) 对烟农分级的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分别检查了3次, 每次抽查10户烟农, 每户50把。从表1可以看出, 2008年、2009年烟农分级的小把合格率分别为73.1%和73.5%, 烟叶小把中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的比例则分别达到了5.1%、4.5%、14.9%。由此可见, 烟农分级的准确性较差, 小把内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情况比较严重, 甚至还有的烟农掺杂使假, 存在“五子烟”现象, 造成烟叶小把质量差、合格率低, 直接影响了烟叶的等级质量。
二、专业化分级的内容与流程
针对传统烟农分级存在的问题, 2010年, 邵阳市结合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组建了烟叶专业化分级服务队, 在烟叶烘烤工场内实行专业化分级。
1. 专业化分级的主要内容。
2010年, 邵阳市在白仓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区内, 由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牵头, 通过考试考核, 挑选了分级技术较好、身体家庭条件合适并自愿加入的烟农30人, 组成了专业化分级服务队, 利用烟叶烘烤工场以及分级棚等设施场地, 按照统一的工作模式和操作流程, 对工场内烤制烟叶集中开展专业化分级服务。服务队实行队长负责制。工作时将人员进行分组, 每组3~4人, 由队长指定技术最好的一人为组长, 负责组内分级眼光、标准的平衡协调和把握。服务队、政府、烟草部门以及烟农代表共同商议, 制定了专业化分级服务的工作章程、质量标准、运行模式以及监督机制。主要内容有:服务队统筹合理安排, 及时有序地为烟农提供分级服务, 工作期间不得从事分级服务以外的其它工作;坚持以质量为中心, 严格按照烟叶分级标准和烟草部门制定的指导样品以及规定的流程进行烟叶分级, 烟叶小把合格率要求达到85%以上, 不得掺杂使假;收费标准35元/担, 烟办、烟草部门各补贴5元/担;收费补贴与分级质量挂钩, 凡当场预检合格率没有达到85%的, 由服务队返工进行重新分级。
注:五子烟指大带子、穿裙子、包饺子、扎拐子、大把头烟 (下同)
2. 专业化分级的操作流程。
(1) 签订分级服务合同。烟叶烘烤前, 服务队与烟农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 签订分级服务合同, 明确和落实分级任务。 (2) 开展分级技术培训。专业化分级服务前期, 由烟草部门对专业队人员开展分级技术培训, 提高和强化服务人员的分级水平和技能, 统一分级眼光和标准, 实行持证上岗。 (3) 进行专业化分级操作。烟农将烟叶运至烘烤工场开烤后, 与分级服务队联系登记, 服务队做好分级准备和安排。烟叶下烤回潮后, 烟农、服务队双方将烟叶搬运至分级区域, 现场进行数量清点和标记, 然后开始分级工作。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烤房 (烟农) 的烟叶, 按照“四步法”进行分级操作。即第一步分组, 对烟叶根据部位、颜色等进行初次分类, 并分成几个烟堆。第二步分级, 对同一个烟堆的烟叶根据成熟度、身份、长度、油分、色度等因素再进一步分成几个烟堆。第三步扎把, 对以上所分出的烟堆烟叶进行扎把。扎把要求烟把大小均匀一致, 每把25-30片 (上部烟要求不超过25片) , 用同等级烟叶扎把扎牢。第四步归堆, 把同等级的烟叶堆放在一起并与其它等级区分开来。在此过程中, 队长或组长要对分级质量进行跟踪检查, 对不合格的及时整改。 (4) 进行质量评价和交付工作。烟叶分级扎把工作完成后, 由烟草部门预检员进行质量评价。评价达标合格后, 服务队与烟农进行清点交付, 预检员当场进行打捆封签。如不合格, 则由服务队返工重新分级。 (5) 总结提高。服务队对每天的分级服务质量以及进度进行及时汇总分析, 同时烟草部门、烟办、烟农从各个层次、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沟通,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不断提高烟叶分级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专业化分级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
1. 对烟叶小把质量的影响。
2010年, 检查组对专业化分级与传统烟农分级的烟叶小把质量进行了检查, 共进行了3次, 每次分别抽查10户, 每户50把。从表2可以看出, 实行专业化分级的烟叶, 抽检小把合格率达到了87.3%, 比传统烟农分级的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同时小把中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的比例分别下降了2.0、1.8、7.5个百分点, 并彻底消灭了五子烟, 烟叶小把质量明显提高。
2. 对烟叶等级合格率的影响。
2010年, 检查组从专业化分级与烟农分级收购的烟叶中, 分别抽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等级 (X2F、X3F、C2F、C3F、B2F、B3F) 各10包, 按照5点取样法每包取10把, 前后进行3次, 计算合格率。从表3可以看出, 实行专业化分级, 烟叶等级合格率平均达到了85.2%, 提高了9.2个百分点。烟叶等级质量明显提高。
3. 对烟叶预检进度以及费用的影响。
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实行专业化分级, 烟叶分级及时到位, 确保了在正常的开秤收购前100%完成烟叶分级以及预检工作。避免了由于烟农各种原因造成烟叶分级以及预检滞后的现象。同时由于在烘烤工场内开展集中预检, 预检费用减少0.7元/担。
四、小结
通过一年的专业化分级试点实施, 着重加强了对烟叶等级质量影响较大的烟农初分级环节的控制和把握, 较好地解决了烟农分级存在的烟农素质和分级技术差、分级场地条件差、种烟大户分级劳动力短缺以及烟叶小把质量差的问题, 明显提高了烟叶小把质量和等级合格率, 提高了工业满意度, 减轻了烟农用工负担, 加快了分级预检进度, 初步形成了烟农、政府、烟草公司和工业企业和谐共处的良好工作局面。但这一模式在邵阳市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 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加强, 以确保专业化分级被广大烟农所接受,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烟叶等级质量和增强烟叶原料可用性的目的。
摘要:文章针对邵阳地区近年来烟农分级中存在的烟农素质和分级技术差、分级场地条件差、种烟大户分级劳动力短缺、烟叶小把质量差的问题, 提出了实行专业化分级的应对措施。对专业化分级的内容和操作流程进行了介绍, 以及专业化分级对于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实行专业化分级, 烟叶小把质量和等级合格率明显提高。2010年烟叶等级合格率达到了85.2%, 比传统的烟农分级提高了9.2个百分点。专业化分级对于提高烟叶等级质量和增强烟叶原料可用性效果明显。
关键词:烟叶,专业化,分级
参考文献
[1].卢荣才.烟叶初分预检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