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标准化生产

2024-05-13

烟叶标准化生产(精选10篇)

烟叶标准化生产 篇1

云南省普洱市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 海拔317~3 370 m, 年平均气温15.3~20.2 ℃ ,年降水量1 131~2 239 mm,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条件良好[1]。普洱烟区具有热量足、降雨充沛、光质好的特点,具备优质烟叶生产的独特优势。

烟叶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烟叶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载体,是支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优质原料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普洱烟草依托良好的环境及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烟叶标准化生产先进性,对实现烟叶生产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对建设生态、优质、安全烟叶生产基地,满足高端卷烟品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烟叶标准化推广的具体做法

普洱市烟叶标准化生产从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改进标准体系、做好培训宣传、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考核监督等措施入手,不断提升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

1.1 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组织保障

2008 年起,成立烟叶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施烟叶标准化工作。每年制定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烟叶标准化工作目标和重点,全力推进全市烟叶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烟叶生产质量和水平。7 个种烟县(区)局(分公司)成立相应的烟叶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烟叶标准化生产;基层烟站成立标准化生产宣传、推广工作组。全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标准化工作局面,为抓好标准化工作落实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1.2 加强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水平

根据自然条件和标准化生产实际情况,编制《普洱烤烟综合技术规程》,该标准涵盖普洱烟叶生产各个环节。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和完善,以企业标准发布实施。之后经过示范—推广—修订—持续改进,该标准以地方农业规范发布实施。本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管理服务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共五大部分,涵盖40 项子标准,贯穿烤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涉及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每年进行标准持续修订,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标准建设水平。

1.3 加强标准化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宣传力度

普洱市高度重视烟叶标准化相关知识培训和普及。2015 年,全市共累计开展烟叶标准化生产培训1 000 余期次,发放宣传资料18 万份,涉及烟叶生产的各级技术员、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烟农培训覆盖率达100%,培训人数达20 万人次。通过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人员对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加大烤烟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力度,结合烤烟生产重点环节,采取集中培训、分阶段培训和以会代训的方式,使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烤烟辅导员和广大烟农充分认识标准、理解掌握标准和全面执行标准,实现烟叶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服务标准化。

1.4 严格落实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

1.4.1 品种。 品种布局合理。 目前, 共有云85、 云87、 云97和K326 4 个主栽品种。

1.4.2 育苗。强化育苗管理,提高壮苗率。做到100%漂浮育苗、商品化供苗,常规漂浮育苗成苗率达到95%以上,膜下小苗可移栽苗达85%以上。各县(区)分公司与业主签订《育苗管理技术服务协议》,明确育苗数量、育苗和供苗时间、监督考核、技术服务等内容;业主与烟农签订《供苗协议》,明确育苗品种,烟苗质量、数量、价格,供苗时间、地点、方式,苗款收取方式等内容。育苗、供苗记录完整。

1.4.3 整地、起垄、覆膜、移栽、田间管理。按照大田预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技术规程要求组织实施。一是积极组建机耕专业队,努力提高机耕作业率,2015 年机耕面积达到70%以上;坚持落实预整地技术,田烟理墒高度不低于40 cm,地烟理墒高度不低于35 cm,行株距120 cm×50 cm,栽烟密度为16 500 株/hm2;二是标准化移栽技术落实,切实缩短移栽历期,户内移栽不超过3 d,片内移栽不超过7 d,乡(镇)移栽不超过10 d,继续推广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三是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针对2015 年前期持续干旱后期持续降雨的天气特点,指导烟农进行合理封顶,落实标准留叶。

1.4.4 田间施肥。按照平衡施肥技术规程,100%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施用农家肥、调节酸碱度等措施。有机肥施用按照不低于7 500 kg/hm2的标准,农家肥堆捂时间不少于60 d的要求,充分堆捂腐熟,确保农家肥施用质量。

1.4.5 病虫害。积极倡导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和生物防治,合理谨慎使用药物防治的综合立体防治措施。全市建立病虫害测报站2 个,普查点9 个,利用短信等方式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以烤烟良好农业规范(GAP)管理为抓手,加大生物、物理等病虫害防治力度,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杜绝使用烟草推荐目录以外的违禁农药;同时,禁止使用除草剂。

1.4.6 优化烟叶结构。制定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方案,明确田间处理不适用烟叶的处理标准、工作流程及考核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局面,加大优化烟叶结构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烟农落实不适用烟叶清除工作。

1.4.7 烟叶烘烤。按照烟叶烘烤技术规程要求,推广密集烤房三段式烘烤工艺。一是建立健全市、县、乡、村(片)各级烘烤管理和技术服务组织机构,组建烘烤队伍;二是做好烘烤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技术培训全覆盖;三是健全烘烤管理及技术服务考核机制,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监督考核。

1.4.8 烟叶分级、收购、储藏、运输及标识。烟叶分级、收购、储藏、运输及标识等工作严格按照烟叶分级技术规程、烟叶预检管理规程、烟叶收购管理规程、烟叶仓储及包装运输要求,严格规范预检、收购和调拨过程。

1.5 加强考核监督,确保标准化生产取得实效

为圆满完成烟叶生产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标准化生产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制定烟叶生产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并对阶段考核结果进行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统一考核。

2 烟叶标准化生产推广取得的成效

2.1 烟叶生产经营更加严格规范,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烟叶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全市种植规划布局更加合理,烟叶生产总体平稳发展;二是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专业化合作社更加规范,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烟站管理进一步规范,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五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行业社会形象得到提升;六是烟叶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2.2 技术研发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近年来,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烟叶质量特色定位、土壤改良、精准施肥、智能化网室育苗设施、替代基质育苗、清洁环保生产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烤烟生产节能减排等领域取得突破,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特色优质烟叶基地良好农业规范(GAP)体系建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推广、“普洱紫岩”替代基质育苗、太阳能密集式电烤房改造技术研发与推广等项目中取得了成果,在正确处理烤烟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做出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2,3,4]。

2.3 标准转化水平逐年提升

在紫岩育苗、膜下小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GAP种植基地管理上实现了标准转化,蚜茧蜂、平衡施肥实现100%推广应用,紫岩育苗技术推广面积5 333.3 hm2,膜下小苗移栽推广面积4 000.0 hm2,GAP获得二级认证面积达9.24 万hm2。

2.4 烟农种植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通过烟农学校、发放技术手册、告烟农通知书等,烟农逐步掌握标准化技术,克服生产过程的随意性,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种植效益逐步突显。

3 展望

普洱市烟区积极推行烟叶生产标准化,不断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水平,有效地提升了原料品质和安全性,降低卷烟的有害成分,为从源头减少烟草制品危害积累了有益经验。

烟叶标准化生产 篇2

福建省南平市

2011年11月

中国 北京

福建省南平市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

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汇报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作为“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单位,在国标委和国家局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来,在标准化力量的推动下,南平烟叶生产标准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更加明显,特色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下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南平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一、南平烟区基本情况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辖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

积最大的行政区域,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下辖10个县市,人口306万。拥有耕地面积314万亩,宜烟耕地面积128万亩,次宜烟面积101.7万亩,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烟区之一。南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74.7%,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年平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300天,烤烟可利用大于10℃的积温为3300~38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2000小时,年降雨量平均1680~1900毫米,烟田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属烤烟适宜种植区。清人陆耀《烟谱》记载:“烟草,处处有之……第一数闽产,而浦城最著。其种较真,产亦独盛,非人力之所为,乃良田地气使然也。”清朝乾隆年间,浦城晒烟被列为贡烟,有“贡丝”之称。

南平烟叶生产从1988年开始起步。1996年,和全球最大的卷烟企业美国菲莫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五年中美技术合作取得提高烟叶成熟度、高茎壮苗标准、追施硝酸钾、白云石粉改良土壤等先进技术理念,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02年,南平烟区被列为全国31个重点产区;2004年,南平烟区相继承担了国家局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和国家局优质特色烟叶开发项目,并在多次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烟叶收购总量突破80万担,呈现出规模与质量、特色、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2011年,南平市标准化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国标委和国家局验收,成绩优秀。

二、主要成效

(一)实施标准化全面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

通过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带动,南平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进步明显。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示范面积不断提升,2009-2011年标准化示范面积比例分别为84.24%、95.77%、97.24%;集约化规模生产更加突出,户均种植规模保持在14亩以上,2011年达到18.68亩;烟叶收购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连续五年达到70%以上,均获得国家局通报表彰;特色烟叶面积不断扩大,占生产总量的30%以上;烟叶质量稳中有升,特色烟叶质量提升明显,在“

532、”“461”重要品牌配方比例稳步提升。

(二)科学制订了系统完整的综合标准体系

编制和发布了较完整的《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体系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编写格式规范,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了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并发布了67个企业标准,涵盖南平烤烟生产全过程,贯穿了生产收购经营各个环节,覆盖了产品质量、生产规划、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减灾措施、现代烟草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能够满足指导烟区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从内容和构成上实现高起点、全覆盖、广受用。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立足于烟区实际,是南平烟区多年科技成果和生产实践的梳理、总结和提升。

标准体系体现了五大特色和亮点:一是实践总结提炼13个现代化

烟叶生产方式标准,有效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二是以品牌需求为导向,建立5个烟叶质量特色化标准,全面构成烟叶质量管理监测体系;三是构建标准化落实平台,建立2个标准化烟叶工作站管理标准, 加强标准化烟草站的管理和烟草站的创建评先工作;四是围绕市场需求抓科技,建立2个科技工作标准,通过标准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五是注重生态文明,建立3个安全环保工作标准,体现了关爱烟农,安全生产的环保理念。

(三)实现烤烟生产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在《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中15个生产技术标准的支撑下,涵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11项生产关键技术标准到位率和普及率得到极大提高。品种布局良种化,以卷烟品牌为导向,100%推广符合企业需求的优良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三个品种种植面积基本持平,每个县市1到2个品种;土壤改良科学化,根据烟区土壤理化状况,推广白云石粉配合稻草溶田进行改良土壤面积达95%以上,100%施用有机肥等;育苗技术集约化,全面实行集约化漂浮育苗技术,培育优质壮苗,商品化供苗;移栽技术规范化,根据生产提炼高茎深栽标准,100%进行深栽技术,促进烟苗移栽后早生快发;施肥技术平衡化,全面实施平衡施肥技术,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总氮,有机氮比例占20%以上,合理控制基追肥比例。施肥时做到以株定量,同时建立

烟农施肥档案进行动态监控;田间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烟株开盘时揭膜、培土、除草,确保在旺长前全面完成揭膜培土工作。既减少化肥用量又促进了烟叶生长发育,效果显著;100%推广刀片斜削适时打顶技术,防止因多雨造成空腔病。做到了烟花、烟杈、病烂叶以及覆盖地膜等一律出田,积极开展了废弃地膜、烟杆回收与利用研究,进一步净化了基本烟田环境;病虫防治统一化,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无公害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全面落实统防、统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烟叶采烤标准化,全面推广标准密集烤房,标准密集烤房烘烤率达95%以上,工场化烘烤率逐年增加。全面推行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技术,100%采用三段式烘烤技术;收购交接标准化,严格按照《烤烟》国标收购、交接烟叶。烟叶收购全面推行预检制编码收购,烟叶工商交接全面实行“原收原调,一打三扫”。

(四)支撑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持续推进

围绕“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以工商合作、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突出品牌导向、生产特色优质烟叶为重点,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化相关的13个标准,扎实有效推进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建阳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县建设经验提升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规范,有效支撑了南平市基地单元建设的规划和发展。2011年全市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省级试点有5个,分别为红塔集团建阳麻沙

基地单元、江苏中烟建阳城关基地单元、上海烟草集团邵武拿口基地单元、浙江中烟浦城临江基地单元、福建中烟武夷山兴田基地单元,包含24个乡镇,238个种烟村。南平基础设施建设及验收规程促进烟田基础设施的又好又快推进。三年来基地单元试点共投入资金3.77亿元,建设项目数3620个。高标准进行烟水、烟路、烟机、烤房和育苗棚建设,搞好“田、水、路、机、房、苗”六配套,发挥整体功能。南平烟草农业科研制管理办法、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管理规程三个标准有效支撑烟草机械的研发推广和管理。单元试点已示范推广烟叶拔杆机、培土机、覆膜培土一体机和剪叶机等烟用机械3000多台,有力推动烟草机械化作业程度。烟农专业合作社管理规程有力促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推广。在土地流转、组织生产、机械化耕作、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体现规模效益,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程度。单元试点共组建17支合作社,深化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专业化分级和专业化运输等六个专业化标准为烟叶生产过程专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试点建设专业机耕服务队62支,专业植保服务队46个,专业烘烤户210户,专业采编队63个,专业分级队143个,散叶收购1.7万担,专业运输户(队)143支。积极有效引导生产关键环节关键环节的以烟农为主体的“三户五队”建设,实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

务、市场化运作”。南平农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对完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支撑。200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临武夷山星村镇黄村村视察烟农文化站,对烟草部门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运用省现代烟草平台,实现基地单元信息有效整合,信息化运用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市标准化烟草站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烟草站收购管理水平。今年5月,国家局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验收评价组对建阳城关基地单元给予高度评价,“建阳城关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成效明显,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经验收评价为优秀。自2007年姜成康局长视察武夷山时首次指出南平烟叶生产已经基本具备现代烟草农业特征以来,如今南平现代烟草农业工作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五)通过标准化加快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科研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示范期间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显著增加,科技转化率明显提高。2008-2010年,全市公开发表科技论文6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的23篇。自主研发专利8项,均获得国家实用发明专利,大部分专利产品已经在烟叶生产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一是栽培调制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开展解决南平烟叶生产实际问题的《红花大金元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及烤烟新品种(系)筛选利用研究》、《特色品种采烤配套技

术研究与开发》和《南平市烟叶质量评价与特色定位研究》等三个项目,建立了南平优质特色烟叶指标体系。标准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又转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目前,三个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均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烘烤过程中色素与水分变化规律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密集烤房节能降耗试验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中期鉴定,而且在南平烟区示范推广效果显著。二是烟草农业机械成果转化。通过科技项目研发,烟叶拔杆机、旋耕培土机、畦垄施肥机、株距定位器四项烟用生产机械研发初步成功,并且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这些转化的产品已经在烟区示范推广,并形成相应的操作标准,推动了现代烟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密集烤房优化成果转化。烟叶烘烤专利成果显著,通过科技研发获得气流上升式烤房专用风机、密集烤房供热装置一体式结构、烟叶烘烤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烤房余热交换器等产品,并提炼充实到标准体系中,目前示范推广面积较大。四是有机烟叶开发成效显著。在三年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的基础上,秉承生态、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有机烟叶开发理念,2011年,南平开发有机烟叶740亩,三个县市作为试点,烟叶品种选用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有机烟叶生产严格遵循国家有机产品相关标准,开发比较顺利,并初步形成有机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至今

三个试点已经全部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有机烟叶经工业公司评吸,认为“有机烟叶清香风格突出,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甜感明显,烟气状态好绵柔细腻”。今年5月“通系列”生态创新成果汇报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何泽华副局长视察武夷山市对“通仙”生态有机烟叶园区给予肯定,“有机烟叶园区生态环境好、烟叶长势好、烟茶在同一区域种植理念好”。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标准化项目实施以来,省市县各级高度重视,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和相关工作小组,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制订了示范区建设三年总体工作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并且每年制定指导性文件,着力实现技术标准化、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通过强化考核,形成完善的运行和监督机制。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较完善,烟水、烟路等配套工程标准化程度高,满足烟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二)科学制定标准体系

重视标准体系分解编制。以市公司为主体进行标准体系的编制,将标准分解到市公司烟叶生产各部门,由工作的开展负责人担任相关

标准的撰写人,并抽调分公司的技术骨干形成标准编制组。将标准融入各部门的工作中,使标准成为各部门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标准化工作涉及到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市公司烟叶生产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各部门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专人,做好本部门全过程的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及相关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已经组织大范围修订标准体系四次,邀请专家组评审一次,每次修订完成后都对标准体系进行更新和宣贯。迄今为止,已经形成四个不同阶段和版本的标准体系,保证了标准体系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高度重视标准宣贯

标准化宣贯对于落实标准化生产至关重要,南平市公司围绕标准体系积极落实烟叶生产各项技术和管理服务标准。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化推广网络和技术培训体系,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分阶段的技术培训,采用现场会、技术手册、报纸宣传、示范牌、横幅、标语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烟叶标准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标准,提高了技术标准到位率及广大技术员和烟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在示范区形成了学标准用标准,落实标准化生产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标准引领作用

加强各地烟叶标准化中心示范片展示载体的建设,促进烟叶大田

生产均衡度整体提高。一是中心示范片与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相结合,提升展示水平。二是严格按照各项生产技术标准操作,确保示范片烟叶生产高质量高水平。三是烟水、烟路、烤房等配套措施较好地满足了烟叶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核心示范片载体建设,烟叶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烟田整齐度明显提高。加强各地标准化烟草站展示载体的建设,促进站点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建设标准化烟草站,充分发挥烟叶生产收购培训管理的枢纽和载体作用。烟草站管理完全按照南平标准化烟草站管理规程抓落实。通过争先创优活动,切实提升烟叶生产服务水平,使站点建设达到“职责明晰、贯标到位、管理有序、内业规范、环境整洁、提升形象”的目标。2010年全市11个烟草站作为首批优秀烟叶收购站创建站,全部通过省局验收达标,其中8个站被评为“优秀站”,3个站被评为“达标站”。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我司主动加强了与郑州烟草研究院、福建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青州烟草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标准制修订、科技项目研究。为高起点、高水平开展标准化工作,市公司先后组织标准化示范区工作人员前往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云南大理、洛阳宜阳和山东诸城进行考察学习,对我市标准化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司作为南平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成员单位之一,加强了与南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联系与交流,有效促进了我市烟叶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六)注重标准创新机制

创新标准修订机制。在原有专门召开标准修订会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固化为结合每年生产技术研讨会进行标准体系的修订。成效明显:一是节约时间和集中资源;二是参加修订技术管理人员层次完善,有助于提升标准的适用性;三是形成了标准修订的机制,便于持续提升标准。创新标准转化机制。注重结合科技创新成果及经生产验证可行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标准,并示范推广。如烤烟原收原调工作规程、烟叶生产土地流转模式、专业化烘烤管理规程和烟叶外观质量评价办法等。

四、工作体会和下阶段思路

经过三年的辛勤努力,南平市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回顾我市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技术创新,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先决条件;二是完善科技网络,加强人才培养,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基础保障;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发展适度规模,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关键环节;四是完善制度管理,加强质量控制,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五是抓

好基地建设,坚持农工商研结合,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工作是烟叶生产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为了保持烟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标准宣贯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及时更新,保障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行;二是继续强化标准宣贯,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三是对照国家局通报文件,认真排查完善,切实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质量;四是建立健全烟叶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在组织及制度保障、综合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及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要环节加强研究,建立落地生根的长效机制。

烟叶标准化生产 篇3

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烟叶复烤;会计核算;标准化;财务管理

烟叶复烤加工是卷烟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国52家烟叶复烤企业重组整合步伐的加快,逐步形成了“一个法人,多个加工点”的集团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符合企业需求的具体的核算标准亟待深入和细化。烟叶复烤企业一直执行的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加入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部分内容。2008年行业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的实施对于统一政策和集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核算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了《烟草行业复烤加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为行业会计核算指明了方向。但由于该办法在许多事项的界定上都属于在逐步与会计准则衔接过程中的过渡性规定,同时各加工生产点情况千差万别,《办法》不可能细化到每一个经济事项的操作层面,因此,烟叶复烤企业急需建立符合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需要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

一、烟叶复烤企业推行会计核算标准化的意义

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可以分为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标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会计确认标准、计量标准、记录标准和报告标准,其中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标准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应位于第一层次,其他核算标准都受到这两种标准的共同指导和制约。会计核算标准化对于集团化的烟叶复烤企业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蓝本,使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烟叶复烤企业平稳过渡到《企业会计准则》做好准备。

第二,预算的基础是核算,核算的标准化尤其是按预算口径梳理经济事项,对具体经济事项进行标准化核算,是预算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也使核算、预算和资金结算的“三算”有机结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三,为行业“对标”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保障,先进企业标杆作用的树立是以真实可比的数据为前提的,核算的标准化正是为此提供基础。

第四,为财务职能全面转型夯实基础,向“管理型”转变的标志之一是能够服务于经营管理和领导决策,

二、烟叶复烤企业目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烟叶复烤企业重组整合后,虽然在行业统一软件过程中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通过确立环节明确了精细化核算的方向,但各生产加工点的会计核算流程标准,对特殊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记录标准,会计报告标准等还存在着差别。焦点问题在于不同生产点的不同操作者对相同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差异,对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理解不一致,如物流环节、挑选环节的成本归集不同造成信息的不完全可比,各生产点同部单据格式的不统一,造成单据不规范、不科学等。

三、会计核算标准化工作指导原则

一是系统规划、立足长远,以新准则为基础,在考虑现行制度和办法的同时,兼具前瞻性和可拓展性。二是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以业务或事项为起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其他业务收支等,以费用项目为重点,细化所有经济业务和事项,费用核算、环节核算、归口管理是难点。三是突出创新、注重应用,充分考虑与预算管理、定额管理及对标工作相关的事项,其中以经济业务为起点以及按预算口径梳理经济事项。四是成立标准化工作组,分工协作、整体推进。

四、构建有效的会计核算标准化体系的步骤

烟叶复烤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成工标准化工作组,制定实施方案

企业可以聘请财务方面的及各加工点的财务人员成立标准化工作小组,明确标准化小组成员的分组情况及其工作地点、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标准化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对于会计政策及法规体系、会计核算体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体系标准化的内容和项目进行详细界定。必要时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二,整理制度、确定重点、规范业务流程

重点梳理现行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分三个层面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烟叶复烤企业相关制度及办法等。将现行《烟草行业复烤加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比对,找出其异同。对于当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确定重点和难点,寻求关键问题的突破途径。对成本核算业务、货币资金业务、存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流程进行规范。

第三,会计核算体系的标准化

结合预算管理的口径,列示经济事项,梳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形成相应的会计核算流程,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

以委托加工主营收入为例:

1.收入的确认及核算范围

烟叶复烤企业的打叶复烤加工费的10个主要价外收费项目,包括分级选片费、分级选把费、回潮费、烤梗费、烤末费、理化检测费、叶片包装费(出口包装、国内包装)、梗条包装费(纸箱包装、麻袋包装)。

2.收入的初始计量

委托加工业务复烤加工费收入以委托加工合同为依据,待烟叶加工完毕,且经对方验收后确认为当期收入。收费项目必须执行国家烟草专卖局下达的收费标准。

业务流程:

账务处理:

摘要:xxx(客商)销售收入

分录:借:应收账款\烟叶加工费[客商辅助核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 主营业务收入加工费[客商辅助核算][加工费收入项目]

第四,撰写会计标准化工作指南

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借助先进的会计信息平台,形成完整的、内容详实的会计政策体系、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核算标准化体系操作指南。

综上所述,核算的标准化是会计工作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标准化要结企业管理标准,充分考虑与预算系统的有机结合,做到可以和预算系统、资金结算系统相互转化、相互能用。做好会计核算标准化工作必将促进我们的财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华环国际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涡阳烟叶复烤厂;安徽;涡阳;233600)

参考文献:

[1] 高方露,《企业会计标准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9

[2] 陈渭,赵祖明.标准化战略与实施——企业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烟叶生产模式的探讨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烟草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 其行业改革也变得更加紧迫。必须改变原来分散种植的生产模式所带来的弊端, 进行烟草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高效烟叶生产模式, 以实现烟草生产的科学化, 为烟草工业提供优质的烟叶资源。

1 烟叶生产模式创新的必然性

1.1 烟农队伍建设不完善限制烟草生产的可持续性

由于单纯的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因此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流向了城市。烟农队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烟农队伍呈现老龄化倾向, 因此其从事高强度劳动的烟草生产工作受到局限。同时, 年龄较大的烟农往往文化水平较低, 烟农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历较高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烟草生产, 烟农队伍急需新鲜血液的补充。

1.2 烟叶生产环节复杂对生产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烟草的生产环节较多, 工作量巨大。必须保证烟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移栽追肥、中耕除草、整形打顶、病害防治、适时采收和采收后处理等, 这就要求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提高生产效率。新的烟草生产技术正在不断推广应用, 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烟草生产环节繁多和用工量大的问题, 尤其是部分生产环节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相对于其他经济作物, 烟草生产带来的利润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1.3 烟草种植收入相对降低与规模种植问题频出

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对烟草生产的控制力度, 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控烟条例, 同时年轻人对于吸烟问题的态度出现了转变,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烟草生产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 烟草生产具有针对性, 在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的情况下, 烟叶收购价格涨幅不及总体物价上涨水平。人工费用飙升也极大提高了烟草生产的成本。由于烟叶生产模式的落后, 烟草规模化生产后会面临着管理上的问题。尤其是烟农队伍整体水平较低, 无法提升管理效率, 缺乏专业化的队伍进行服务管理, 导致无法实现烟草生产的规模种植效益。

2 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专业化

2.1 烟叶生产环节的专业化

2.1.1 机耕专业化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起专业化的机耕队伍, 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并提升整地速度与质量。机耕队伍的建设要整合多方面的力量, 如机耕专业户与烟农在烟草站的协调下进行机耕合作。

2.1.2 育苗专业化

将烟叶育苗工作交给专业化的育苗个人或单位, 以便于其提供健康优质的烟苗。专业育苗单位和个人可以申请商品化育苗示范点建设, 通过严格的考察甄选出能够生产优质烟苗的单位和个人。商品化育苗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对于缓解劳动力紧张有一定作用。

2.1.3 植保专业化

在大力建设生态农业的背景之下, 烟草生产的环保性也受到关注, 统防统治能够有效降低烟叶农药残留, 提高烟叶质量。专业化的植保能够保障烟叶疾病防治的系统性, 提升防治效果。

2.1.4 采收、编烟与分级的专业化

烤烟质量与烟叶采收的质量情况密切相关, 采收的专业化能够有效解决采收标准不统一、采收时间延后等问题, 也能够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为了保障烟叶能够及时烘烤和分级, 建立起编烟专业队伍和烟叶分级专业队伍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2.2 烟叶种植的规模化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规模化种植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要求。建立起合理的规模化种植体系, 能够有效保障烟叶的机械化生产, 通过规模降低成本。规模化种植是烟草生产环节专业化的重要条件, 对于烟草产业链条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 烟草生产管理方式的创新

3.1 生产的户籍化管理

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建立的目的就是对烟草生产进行有效管理。实施户籍化管理以后, 烟叶生产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增加了其工作积极性, 因为其工作成绩是直接受烟农收成影响的。烟农也能够从该项管理中获得益处, 其烟草质量将直接影响其产品价格。该项管理方式已经在山东、云南等烟草产地推广,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3.2 烟叶生产的标准化与优质农业生产管理

烟叶标准化生产是指以标准化原则为指导, 通过一定的生产标准来对烟叶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以便于保障烟叶质量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建立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实现烟叶生产管理、验收和规划的统一性。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引入到烟叶生产中, 有助于实现烟叶生产与管理的标准化。烟草的优质农业生产管理是通过对土壤、水分、品种、种植环节、病虫害防治、加工环节和从业者培训等各方面进行管理, 从而实现烟农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的最大化。

3.3 烟叶生产的轻简化组织管理模式

轻简化组织管理模式是指将实现烟叶生产各环节的专业化, 以便于简化技术环节, 降低生产风险, 提升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练华珍, 黄泽生.烟叶专业化生产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2) :102.

[2]赵元宽.推行GAP管理是中国烟叶生产的必由之路[J].烟草科技, 2003 (11) :3-7.

烟叶生产工作思路 篇5

烟叶生产工作思路 烟叶工作总体思路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确保我县烟叶产业持续发展 烟叶生产经营分部

烟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深化五项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以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为中心,以稳定、发展生产规模为根本,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为主线,坚持科技兴烟,主攻质量,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力推进以四高一持续为标志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建

设,逐步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战略转移。

一、烟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县烟叶生产种植面积万亩,烟叶收购指导性计划9万担,上中等烟比例90%以上,其中上等烟比例50%左右,烟叶小把纯度90%以上,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达到8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为我县烟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烟叶队伍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以确保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是乘人力资源改革之机优化配置烟草站从烟人员,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以人为本,抓好思想教育,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树立为企业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要端正工作态度,明白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工作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拓

展我们的才能、培养我们的人格、训练我们的品性,更重要的是能养家糊口。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理由不珍惜这份工作。三是办好烟叶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班,特别是加大烟叶分级人员培训和病虫害防治、平衡施肥、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密集烤房建造及密集烘烤工艺等烟叶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专题讲座、上户指导、技术专栏、宣传标语等方式进行,充分发挥金叶夜校的实际作用。通过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指导,让烟农主动接受先进适用技术和措施,使广大烟农真正成为精于此道,以此为生的职业烟农。2.加强合同管理,确保种植面积真实可靠

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严格合同签订程序,建立健全合同档案管理机制,规范烟叶种植。按照市局的要求,今年烟叶种植逐丘逐块都必须竖牌管理,牌上要注明户名、丘块编号、种烟株数、以1100

株为一亩折算的面积、管理责任人姓名等内容;市局将下派督导员进行随机抽查,并对其合同签订情况进行检查核实,核实书面材料上交市局备查;4月中旬,市局开展烟叶种植合同专项检查,就从督导员检查的20%里的种烟户中随机抽取3%,逐丘逐块进行检查,若出现弄虚作假情况,将会给予县分公司、烟草站有关人员及督导员严肃处理。3.完善收购程序,确保烟叶收购工作顺利完成

一是改进上户预检方法,严把烟叶收购第一关。要汲取去年的经验教训,各烟草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检预约方法和严格的业务外包考核办法,防止上户预检工作流于形式,确保烟叶小把纯度和预检纯度。二是改进烟叶收购流程,对预检纯度差的烟叶要甩把分级;收购眼光要平稳,不能高开也不要低走,更不能收人情烟、面子烟;提高烟叶成捆纯度,确保烟叶等级相符率,按市局有关烟叶调拨规定进行调拨。

4.突出规模彰显特色,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建设

一是我县广发乡已成为全省三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之一,总投资预算6156万元,其中政府投入万元,烟草投入万元,业主投入万元。示范园辖19个行政村,177个组,7912户,28374人。今年规划和已落实种植面积6011亩,其中核心区3200亩,辐射区2811亩。示范园工作要达到四高一持续,即:规模化种植要高;科技含量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服务程度高;可持续发展。二是在龙潭镇开发200亩左右的山地特色烟叶,从多角度平衡我县烟叶生产结构。4.强化管理,加强督察考核 是我市烟叶质量年,也是嘉禾烟草重塑形象之年。抓好管理和考核,是落实五项管理改革的基本措施,也是做好全年烟叶工作的保证。我们要制定和完善考核考评方案,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有效的督察和考核考评,全县实行层次督查考核,即县局对烟草站考核,烟草站对项

目区考核,项目区对技术服务承包方考核。要对考核进行量化评分,要按照烟叶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整个生产过程要有痕迹记录,对不合格的要有纠正措施。各烟草站要根据县局考核方案相应制订符合本站实际的考核方案。县局考核组和各层次考核组要做到有权有责,所有考核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工作,树立考核考评组的威信。考核考评结果,将作为县局对各烟草站员工工资、奖金第一次分配的依据,相应各烟草站对下一层次的考核考评结果要作为下一层次人员工资、奖金第二次分配依据。并作为县局评先评优、目标管理奖、效益工资的分配依据,县局党组不再另行研究。

烟叶生产机械化增产增收 篇6

1. 示范推广

随着全县农业机械化推进的步伐不断加快, 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针对全镇的烟叶产业生产特点,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率先试验示范和推广利用新型机械整理烟地新技术, 计划一经上报, 立即受到了县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被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列为重点支持和推进项目。在得到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在技术和农机装备上的支持后, 在2003年秋季和2004年春季, 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分赴各村对烟地先进行手扶单行灭茬和开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整地灭茬、旋耕、起垄 (深松) 指导, 试验和示范作业面积近1000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机械灭茬

我们主要做法是先利用手扶拖拉机开展灭茬, 即利用7.35~13.23千瓦系列小手扶拖拉机配合单行灭茬机对烟茬进行碎茬还田作业, 每台机械每天可作业15~20亩。由于小手扶拖拉机和灭茬机轻便灵活, 普及量大, 操作简便, 既能碎茬又能松土, 因此可解放人工刨茬过强度劳动。

3. 机械整地

采用广大农户容易接受和适用的新技术进行联合整地。在具体实践中, 指导烟农利用25.73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与配套联合整地灭茬机、起垄机等专用设备同时进行灭茬、旋耕、起垄 (深松) 联合作业。机械整地新技术的应用, 改善了土壤结构状况, 收到了消除病害、减少整地作业次数的效果, 提高了作业效率。经过1年两个作业季的示范带动, 全镇烟农利用机械发展烟叶生产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全镇农户购置手扶单行灭茬机近160台套, 机械种烟年作业面积达2400余亩, 覆盖面在烟草种植面积的80%以上。在抓好机械化整地的基础上, 利用县农机推广站大力开展对“三农”服务和对农机设备350、50拖拉机配套120、180联合整地机械继续进行有偿季节性作业服务, 对农机大户给予农机直补。同时, 向上争取大中型农业机械支持, 提升烟叶生产全面机械化的速度, 促进全县烟叶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

4. 机械化效果明显

烟叶标准化生产 篇7

要大力宣传当前国家对烤烟种植的惠民政策及地方政府对烟草产业的投入政策, 改变当前烟农较为零星分散、单家独户的小作坊种植模式, 鼓励个人集资兴办农场, 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自办农场, 培养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种烟大户、种烟专业户及家庭农场, 实现适度规模种植, 促使烤烟种植从分散向规模发展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 促使农村土地以互换、转包、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 让有管理能力、懂生产技术指导、有烤房群及配套有中小型农机具的大户和专业户、家庭农场成为种烟主体, 确保流转后的土地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集中连片, 并在10~15年之内得到固定和保护。因此, 要把培养种烟大户、专业户和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突破口, 在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烟用物资补贴、自然灾害赔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 使他们成为烤烟种植的主力军, 以稳定烤烟种植规模。

在实现烤烟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同时, 还应考虑种植烟地块的条件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要改变当前按计划下达分配种植任务的模式, 让那些不适宜种植的地方退出种烟。让自然条件好、光照足、土地肥力好、地势较平坦且相对集中连片、利于中小型机械操作的地区尽量种烟。相关政策向这些生态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的地方倾斜, 以保护基本烟田规划, 为烤烟生产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2 探索使用权归烟草企业的中小型烟叶种植基地

当前的烤烟生产组织形式, 多为单户种植和人畜作业, 烤烟种植零星分散。同时, 农村青壮年因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种烟队伍老龄化现象突出, 加上种烟比较效益不明显, 烤煤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更由于种植烤烟劳动强度大, 耗费时间多, 生产周期长, 技术含量高, 以至于在目前形势下许多烟农不愿再种烟。此外, 烤烟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较大, 特别对以干旱、冰雹为主的自然灾害的抵御和防范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烟农将损失严重, 甚至会连生产垫本都难以收回;再加上收购中可能会受烟叶市场因素的影响、收购政策产生的波动, 也会影响烟农收益, 使烟农种烟积极性受挫。所有这些因素, 导致烤烟种植规模极不稳定, 面积逐年下滑, 种植区域逐渐萎缩。以本站辖区为例, 烤烟种植最高年达2 197户、1 166.7 hm², 至2014年仅为424户、333.3 hm²。

因此, 在有条件的烟区, 要积极探索使用权归属于烟草企业的小、中型烟叶种植基地。由烟草公司、烟叶站点作为生产、收购主体,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 界定适宜种烟的区域和地块, 将烟农的土地进行租用, 并因地制宜建成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烟叶种植基地, 明确较长的租赁时间。同时, 可返聘出让土地的烟农到基地内打工, 或通过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加入相应的专业服务队, 由基层站点人员负责烟叶生产的组织实施, 确保规范化生产措施的落实。在此基础上, 与烟草工业企业密切联系, 将种植基地纳入烟草工业的基地单元建设, 整合相关投入补贴资金, 夯实和巩固基础设施建设, 使投入的大额扶持性资金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同时, 由烟草工业企业派员参加烟叶生产的组织和指导, 按工业需求来安排原料生产, 结合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 立足烟区生态形势, 依靠科技创新, 开展好品种选育和改良、大田移栽及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在烟叶收购中由烟草工业企业直接派人参与或组织烟叶收购, 减少中间环节, 实现原收直调, 形成“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工、商合作新机制。

3 抓好烤烟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

烤烟生产作业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季节性强。烟叶从生产到收购, 要经历土壤改良、烟田冬翻晒垡及育苗、烟田预整、移栽及大田中后期管理、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到烟叶交售等环节, 造成用工多, 需工日数大, 效益较低。以烤烟育苗为例, 若由烟农自行负责育苗, 育苗期长达2个多月, 不仅费工费时, 且烟苗质量参差不齐, 品种纯度更是难以保证。近年来, 按照“矮育高用”的原则推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 缩短了育苗时间, 确保移栽节令, 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烟苗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 规模化的生产必然产生专业化的分工。应依托现有的烤烟生产合作社及当地村委会的力量, 成立相应的专业服务队 (育苗、机耕、植保、烘烤、预检或分级、运输等专业服务队) , 形成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为烟叶生产主体提供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服务, 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对现有烤烟辅导员的管理、使用及技术指导业务也整合到烟农合作社及专业服务队中, 以加强对专业化服务队的有效管理, 相关生产投入和补贴尽量倾斜专业服务队, 确保专业服务队应得利益最大化, 使其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水平, 减少烤烟生产劳动投入和劳动强度, 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总之, 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是烤烟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促进烟农增收的基本途径, 也是烟叶生产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工作中, 要通过政府引导, 采取土地入股、农户互帮互助等方式, 推进土地正常有序流转, 促进规模化种植, 形成以种烟大户、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及种植合作社等多种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为主导的种植格局。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努力开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工作的新局面, 提高烤烟种植的组织化程度, 促进合理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确保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摘要:烟叶生产是烟草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可用性和卷烟质量。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 烤烟生产能否稳步发展、烟叶质量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烟草行业能否持续发展, 也涉及到广大烟农的切身利益。因此, 要以减工增效为核心,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稳定烤烟种植规模, 提高烟叶整体质量水平和优质烟叶生产保障能力, 以适应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要求, 促进烟叶生产稳步发展。

盘县有机烟叶生产技术研究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盘县民主镇大平地村进行, 试验地肥力中等, 前茬作物为绿肥。该地块无病虫害发病史、无重金属污染、无有害残留物, 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 (裸种) 。

1.3 试验方法

1.3.1 有机烟叶育苗工作实施情况。

根据有机烟叶开发的要求, 按照1∶0.5的比例采用沼液 (或粪水) 对水进行漂浮育苗, 裸种。为了提高成苗素质, 确保壮苗移栽, 在育苗过程中, 加强苗床消毒和管理[4]。即凡是进入苗床进行农事操作的人都必须对脚、手、使用工具进行消毒, 发现病苗及时剔除, 禁止在棚内吸烟, 烟苗剪叶、炼苗等农事操作均选择晴天进行, 不使用带菌水源, 保持苗床卫生[5]。

1.3.2 整地、移栽与施肥。

试验于3月底进行土地深耕翻犁, 将绿肥埋入地中, 采用一垄双行模式起垄 (图1) , 垄体高度在25 cm以上, 垄沟间宽度为1.8 m, 在垄宽1.3 m、沟宽0.5m条件下, 密度为1.65万~1.80万株/hm2。保持厢面平整, 土粒细碎, 垄体高度在0.25 m以上, 行距1 m、株距0.51~0.55m。采用“井窖式”移栽, 100%地膜覆盖, 所有移栽工作在2 d内完成, 选择整齐一致、健壮无病害烟苗进行移栽, 不栽高脚苗, 移栽时用沼液 (或清粪水) 7.5 kg/hm2左右浇足定根水, 同时利用人工诱杀的方式防治地下害虫, 主要是防治小地老虎的危害[6,7]。

有机烟叶开发所有使用的基肥于整地起垄时全部采用条施, 即将腐熟农家肥7 500 kg/hm2、油枯1 125 kg/hm2、商品有机肥 (腐殖质肥) 2 250 kg/hm2、硫酸钾镁肥300 kg/hm2、钙镁磷肥240 kg/hm2全部混合条施。常规烟叶生产 (CK) :施农家肥7 500 kg/hm2、油枯225 kg/hm2、烤烟专用复合肥975kg/hm2、烤烟专用追肥75 kg/hm2。

1.3.3 田间管理。

在栽后35~40 d, 根据田间烟株长势进行揭膜、除草、培土上厢, 同时喷施第1次沼液 (或清粪水) 。当烟株打掉脚叶后, 再喷施第2次沼液 (或清粪水) , 每次喷施量以1.5 kg/株为宜, 避免烟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缺乏营养而产生脱肥现象。打顶时采用手工打顶和抹芽, 不使用任何化学抑芽剂, 以现蕾打顶为主, 留叶数为18~20片。

1.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 以预防为主。先采用农业措施, 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实施灯光、色彩诱杀害虫, 主要使用农药及防治效果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生产方式用工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 有机烟叶生产投入与常规用工投入差异主要在于各个环节的用工数量, 通常整地、起垄、盖膜两者无用工数量的差异, 在大田施肥、管理上相对要比常规烟叶生产用工数量要多, 平均有机烟叶用工352.5个/hm2, 常规烟用工217.5个/hm2, 有机烟叶用工数比常规烟叶生产多135.0个/hm2, 按每个人工70元/d计算, 则有机烟叶在人工费投入上比常规烟多投入9 450元/hm2的管理费用。

2.2 有机烟叶与大田生产烟株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 由于施用的肥料种类不同, 烟株吸收的氮、磷、钾等其他辅助元素数量各有差异, 特别是有机烟叶施纯氮量远远低于大面积生产烟株。因此, 不同生育期, 有机烟叶的烟株在株高、径围、有效叶数、最大叶长、叶宽等各项农艺指标上均低于大面积生产的烟株。但有机烟叶成熟后落黄层次分明, 烟叶成熟比较快, 烘烤后烟叶质量比较好。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 有机烟叶产量较常规生产高225.90kg/hm2, 平均产值高于常规生产13 310.40元/hm2, 均价比常规生产多6.61元/kg, 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比常规生产要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生产试验得出, 有机烟叶生产在用工量上比常规生产多135个/hm2, 农艺性状指标低于常规烟叶生产, 但有机烟叶生产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比常规生产要高。同时在2012年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烟叶生产管理经验, 特别是在烟地的选择、育苗管理、烤烟移栽、肥料施用、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烟叶成熟采烤、包装和储藏等方面有很大的认识和提高, 为2013年有机烟叶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注重烟叶品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 按照有机农业生产理念, 突出烟叶质量为核心,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 构建盘县有机烟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通过试验得出:有机烟叶生产用工量上比常规生产用工量多135个/hm2, 农艺性状指标低于常规烟叶生产, 但有机烟叶生产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比常规生产要高。

关键词:有机烟,用工量,经济指标,贵州盘县

参考文献

[1]郭怡卿, 张光煦, 马剑雄, 等.有机烟叶及其生产[J].西南农业学报, 2009, 22 (6) :1793-1798.

[2]杜相革, 王慧敏.有机农业概论[M].北京:中围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3]阎晓明, 何金柱.从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看安徽有机农业的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5, 11 (6) :21-24.

[4]孙智荣, 许石剑, 刘胜传.2011年贵州省兴仁县有机烟叶生产示范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 (4) :38-41.

[5]郭怡卿, 张光煦, 马剑雄, 等.有机烟叶及其生产[J].西南农业学报, 2009 (6) :1793-1798.

[6]韩治建, 杨红星, 孙永新.洋县有机烟叶栽培技术初探[J].汉中科技, 2012 (5) :38-39.

浅谈烟叶的生产模式创新 篇9

现阶段我国烟草的税收比重在逐年的上升, 同时我国还在不断的进行控烟行动, 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烟叶生产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 我国的烟草行业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应对措施, 相应的改革已经变得非常的重要。烟叶的生产应该马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来适应烟价带来的影响。现有的烟叶生产模式是分散种植的模式, 这种生产模式不利于我国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从资源优化配置的方面考量, 我国也要在烟叶的生产模式中作出改变, 来提升烟叶的生产效率。通过这种模式来实现烟草生产的科学化, 有效的提升我国烟草的生产质量和生产品质。

1 我国烟草生产模式创新的必然原因

关于我国烟草生产模式创新的必然原因的阐述,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是我国烟草的成产持续性主要制约原因就是我国烟农的队伍建设并不完善。第二方面是现阶段我国的烟草生产环节非常复杂, 这样就要求我国的烟草生产管理提升一定的档次, 对我国生产烟草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方面是我国现阶段烟草的种植收入比较低并且我国的大规模生产烟叶的模式时常出现问题。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原因一:我国烟草的成产持续性主要制约原因就是我国的烟农队伍建设并不完善。由于烟叶生产的单一化, 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烟农的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单一的生产剩余劳动力就变身农民工流向了大城市, 这种情况下, 我国烟农的梯队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烟农的年龄层次呈现了一种老龄化。强度过高的农业劳作考验这些烟农。年龄层次偏大的同时, 我国的烟农还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整体的素质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样就影响了烟农接收外界新技术的进程。先在的城市使农村人不愿在回归农村, 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我国烟农的更新换代, 烟农的队伍需要进行新鲜血液的补充。

原因二:现阶段我国的烟草的生产环节非常复杂这样就要求我国的烟草的生产管理提升一定的档次, 对我国生产烟草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 优质烟叶的生产环节非常复杂并且有很强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要保障烟农生产作业的有序进行。烟农在劳作过程中主要有四项主要工作。第一项是进行烟叶的移栽和追肥;第二项是中耕除草;第三项是整形打项;第四项是病害防治等。除了这四项重要工作外, 还有烟叶的采收和采收处理。这一系列的生产过程, 需要有一个非常科学的管理规程来提升烟叶的生产效率。我国现阶段新型的烟草生产加工技术在不断进行研发和推进的过程中, 但是这些工作并不能够完全的处理烟叶在生产过程中的环节复杂和工作强度高的提点。现阶段我国的烟叶生产还没有实现全部机械化, 这样就导致了人力的投入过大, 烟叶给农民的经济收益已经远远没有其他的农作物更具吸引力。有的烟农已经放弃了烟叶的种植工作, 改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信号, 我国的有关部门要及时的发现并且处理。

原因三:我国现阶段烟草的种植收入比较低并且我国的大规模生产烟叶的模式时常出现问题。正如前文的叙述, 我国现在已经进行非常严格的控烟行动, 不论是烟草的种植调控还是我国吸烟人群态度的转变, 这些都不断的在压缩着我国烟农的经济利润空间。烟草这种经济作物在生产的过程中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我国现阶段还没有非常充分的市场调节和竞争, 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烟农的烟叶收购价格增长幅度一直赶不上我国的物价增长幅度。这种情况说明我国烟农的经济收入在严重的缩水, 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烟农的发展。严重落后的生产模式需要有一个非常专业的管理模式。烟农的整体素质不高, 直接的影响了烟叶生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一个缺少专业管理的种植队伍是无法实现规模种植并且盈利的。

2 烟叶在生产模式中的专业化内容

2.1 烟叶在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内容

(1) 烟叶生产过程中的机耕专业化内容。 (2) 烟叶生产过程中的育苗专业化内容。 (3) 烟叶生产过程中的植保专业化内容。 (4) 烟叶生产过程中的采收及分级等操作专业化内容。

2.2 烟叶在种植过程中的规模化

建立起合理的规模化种植体系, 能够有效保障烟叶的机械化生产, 通过规模降低成本。

3 烟草在生产模式管理方式中的创新

关于烟草在生产模式管理方式中的创新的论述,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烟叶生产过程中的户籍化管理。第二个方面是烟叶在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和先进优质的管理生产方式。第三个方面是烟叶在生产过程中的轻简化组织模式。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3.1 烟叶生产过程中的户籍化管理

对我国的烟草生产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我国进行烟叶生产过程中户籍化管理的初衷。我国在实行烟叶的户籍管理之后, 烟叶的生产农户可以和烟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方位的, 频繁的交流并且接受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 这样不但增加了烟叶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还给烟农带来了非常宝贵的科学知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烟农可以针对自己烟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针对性的提问, 这一种措施可以有效的为烟农创收。烟农也能够从该项管理中获得益处, 其烟草质量将直接影响其产品价格。该项管理方式已经在山东、云南等烟草产地推广,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3.2 烟叶在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和先进优质的管理生产方式

我国以后的烟叶生产应该遵守是有一个非常严谨的标准化生产原则, 通过和标准对比的方式来实现全过程的生产跟踪, 有效的保障烟叶质量的稳定。我国现阶段已经建立了多个烟草国家级的生产示范区, 通过这些国家级示范区来带动我国最新的烟草生产方面的成果的推广。

3.3 烟叶在生产过程中的轻简化组织模式

轻简化组织管理模式是指将实现烟叶生产各环节的专业化, 以便于简化技术环节, 降低生产风险, 提升生产效率。

摘要:伴随我国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相关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也不断发展。烟叶作为经济效益非常高的农作物,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当中占据了非常高的地位。烟叶的生产已经从单一的作坊生产转型成为了具有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现在这种生产模式已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趋势。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烟叶生产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在我国还是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鉴于此, 我国的烟叶生产的模式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这样可以让我国的烟叶生产更加的适应现在的烟叶生产模式。文章主要是针对烟叶生产模式的创新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提出烟叶生产模式升级的必然性, 并且对烟叶生产的组织模式进行专业的细致分析, 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 能够让更多以烟叶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了解这种新型的烟叶生产模式, 更好的给他们带来经济回报。

关键词:烟叶,专业化,创新,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练华珍, 黄泽生.烟叶专业化生产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2) :102.

[2]赵元宽.推行GAP管理是中国烟叶生产的必由之路[J].烟草科技, 2003 (11) :3-7.

[3]翟松卫.轻简化烟叶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4, 32 (6) :1201-1202.

[4]鲁黎明, 雷强, 罗君.我国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原则与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9) .

硅肥对烟叶生产性状的影响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进行。试验地土质为黄壤土, 肥力中等, 有机质16.13 g/kg, 全氮1.52 g/kg, 碱解氮85.1mg/kg, 速效磷30.6 mg/kg, 速效钾86.1 mg/kg, 有效硅100.6mg/kg, 前茬作物为水稻。

1.2 试验材料

烟草品种为K326。肥料为高效硅肥 (博龙硅肥总厂生产提供) 、钙镁磷、三元复合肥、尿素等 (均为市售)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处理1~3分别施硅肥20、40、60kg/hm2, 以空白作对照 (CK) 。每个处理面积40 m2 (70蔸) , 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区组间作埂隔离, 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埂体, 保证各小区单独排灌。

1.4 试验过程

于3月18日整地做畦, 4月20日移栽, 移栽前施钙镁磷肥750 kg/hm2、三元复合肥225 kg/hm2、草木灰2 250 kg/hm2作底肥。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栽培, 6月10日收获。采摘烘烤, 统计产量、株高等数据, 调查病虫害等发病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硅肥对烟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10月2日调查发现, 施用硅肥的处理1、2、3中, 植株叶数比CK多2~3张/株, 推迟衰老4~5 d, 成熟时杆青叶黄、厚实、熟相好。可见, 施用硅肥可延缓植株衰老, 提高植株叶片质量, 从而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 促进烟草增产。硅素能改善植株体内的通气组织, 增强根系的氧化能力。如不注意水浆管理, 烟草根系常因根际土壤中低价铁、锰等还原性物质过多而造成黑根多, 发育不良。通过烟田施硅, 可增强根系的氧化能力, 减轻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2.2 硅肥对烟草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不施硅肥的烤烟小区平均产量为14.8 kg, 而施硅肥20、40、60 kg/hm2的小区产量分别为15.0、15.1、15.6 kg, 较对照增产0.2、0.3、0.8 kg。硅肥处理小区增产均达到显著水平, 且随施硅肥量增加相对应产值也有所增加。可以证明硅肥有助于烤烟增产、增值。

为了便于综合试验结果, 以各小区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同质检验结果表明, 各小区硅肥用量的肥效多较显著[3,4]。其中以施肥量60 kg/hm2最好, 可见烤烟上硅肥的施用量与烟草的产量和品质成正相关关系。

2.3 硅肥对烤烟产值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烤烟施用硅肥后, 有提高烟叶质量、增加上等烟所占比值的作用。由于病害减轻, 烟叶色泽、香味提高, 因而中、上等烟百分率上升。不施硅肥的烤烟小区上等烟百分比为16.9%, 而处理1、2、3的上等烟比例分别为18.4%、18.5%、19.2%, 较对照增加1.5、1.6、2.3个百分点。

2.4 硅肥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

8月30日调查发现 (表3) , 施用硅肥的处理小区其病虫害发生率均低于CK, 3个施用硅肥的小区烟草发病率分别为7%、5%和6%, 分别较CK (发病率为8%) 降低1、3、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施用硅肥可增强烟草的抗病性。但并不是施用硅肥越多抗病越强。

3 结论与讨论

烟草是喜硅作物, 施用硅肥对烟草的正常生长有显著的生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施用硅肥可使烟草生长速度加快, 叶片和茎杆颜色变青, 从而增强烟叶叶片的光合效能, 增加物质积累, 采摘期变长。通过吉安峡江4个小区施用不同硅肥量的田间试验, 发现硅肥对烟草生长性状及品质、产量均有影响。烤烟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 主要表现在增加烟叶的叶面积及其指数上, 烤烟增值与施硅量有差异主要表现为缓解烟草的病虫害及提高中、上等烟比例[5,6]。其具体情况和作用机理, 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加以分析和验证。

摘要:进行施用不同量的硅肥对烟草生产性状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烟草施用硅肥可提高烟叶质量和产量, 同时增强烟草的抗病性。其中施用硅肥60 kg/hm2处理的烟草, 经济性状表现最好, 产量产值最高, 说明硅肥对烤烟增产增值是有效、可信的。

关键词:硅肥,烟草,产量

参考文献

[1]李发林, 李楷.烤烟硅肥肥效及施用量的研究[J].云南化工, 1997 (4) :43-47.

[2]郭彬, 娄运生, 梁永超, 等.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 2004, 23 (6) :33-36.

[3]张仁贵, 李庆魁, 单建明.高氮水平下施用硅肥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8) :35-36.

[4]周春旋, 张济宇, 李宝霞.硅肥发展现状及展望[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6, 27 (6) :48-53.

[5]李发林, 李君.云南省水稻增施硅肥肥效及优化施肥量研究[J].云南化工, 1999 (4) :45-49.

上一篇:中医药文化建设下一篇:品牌营销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