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评审

2024-10-10

等级评审(精选9篇)

等级评审 篇1

摘要:目的 以医院评审为契机, 狠抓病案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标准化监控, 各级人员层层把关, 及时反馈, 适时奖惩。结果 病案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医院正规化、规范化管理是病案质量和医疗质量得到提高的保障。

关键词:等级医院,病案,质量管理

等级医院评审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综合能力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 等级医院评审中, 病案的检查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占有很高分值。这次我院参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针对病案检查项目[1], 狠抓病案质量管理, 取得了卓越成效。

1与病案有关的检查项目

1.1 病案信息管理指标

1.1.1 抽查100份连号病案有无缺失, 反映病案归档的及时性、完整性

1.1.2 查病案归档、借阅、复印制度, 了解科学规范的管理

1.1.3 现场检索病案, 看是否按ICD-10编目。

2.1 质量与效率指标

2.1.1 随机抽查住院病案计算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1.2 随机抽查抢救病案, 计算抢救成功率;抽查输血病案, 看成分输血和输血适应证是否符合标准。

2.1.3 随机抽查产科病案计算剖宫产率。

2.1.4 抽查手术病历, 查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看术前术后是否按规定检查并访视患者, 麻醉记录单是否规范, 麻醉效果优良率是否达标, 麻醉期间管理、诊断、处理准确率是否达标;特殊治疗病例是否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选择权;是否落实围手术期制度, 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提高手术质量。

2.1.5 查病案看合理用药合格率;超声诊断与临床确诊率的符合率;大型X机检查阳性率。

3.1 核心制度考核指标

3.1.1 查会诊单看会诊管理制度

3.1.2 查死亡病案、疑难病案、危重抢救病案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落实, 并从中检查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4.1 病案书写质量

4.1.1 抽查运行病案及归档病案是否按《江西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要求书写。

4.1.2 从病案看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4.1.3 各种检查报告单书写是否规范。

5.1 技术水平

5.1.1 查相关技术病案看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

2措施

2.1 成立医院评审办公室, 以江西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为基础, 结合评审标准, 不断学习, 针对临床医、护、技在医院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问, 重申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落实, 按照标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2.2 成立病案质控小组, 负责运行病历的质量控制, 病案专家负责归档病案质量的评审, 严格执行病历四级监控[2]:一级监控由病房主治医师及护士长担任, 对每份病历出科前进行全面自查签字, 并对每份病历进行评分;二级监控由副主任以上医师或科主任负责, 对出科病历再次进行审查并签字;三级监控由医务科负责, 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环节检查;四级监控由病案室质控人员负责, 对病案书写的完整性及规范化进一步审核。

2.3 坚持每月对病历终末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发在医院内网上,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向科主任反馈, 对个别医师的问题及时通知整改, 并在定期召开的病案管理委员会上进行反馈。

2.4 对病案归档及书写质量, 适时进行全院通报, 执行医院奖惩制度, 进一步强化约束力。

3体会

医院等级评审十分细致严格, 从病案的归档、借阅、复印管理到病案的书写质量, 可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规章制度、医疗政策的执行, 医疗单位的管理质量与效率等, 病案质量优劣影响到医院评审, 我院以此为契机, 狠抓病案质量管理, 通过标准化监控, 各级人员层层把关, 及时反馈, 适时奖惩, 我院病案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 (三级) , 2008.

[2]高丽华.借助医院评审加强病案质量管理.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90.

等级评审 篇2

二级乙等评审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请让我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对评审团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医院的基本情况和创建等级医院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进行汇报:

一、医院基本情况:

临县中医院始建于1983年,是全县唯一的县级中医院,占地面积368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430平方米,业务用房2000平方米,医院设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职能科室三大块33个科室,开放病床79张,现有职工151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专业技术人员121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72人,初级44人),工勤人员12人。2010年业务收入570余万元,其中门诊收入45万元,住院收入214万元,药品收入307万元,年门诊39358人次,住院2379人次。

二、争创等级医院工作情况

自今年开展创建等级医院以来,我院严格按照等级医院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使医院在管理、医疗质量、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迎接等级医院的评审检查,我院成立了以院长秦敏为组长,纪检组长问奉文为副组长,各科室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领导组,购买了《山西省二级中医院评审评价标准(试行)》,并印发至全院各科室。多次召开领导组会议,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工作安排布置,在全院进行动员号召,通过学习、动员,使全院职工认识了医院评审工作对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的长效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是促进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做好“三好一满意”工作的重要契机,在全院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事事关系创建”的氛围。

(二)落实责任、注重实效

对照省卫生厅2011年修订的《山西省二级中医院评审评价标准(试行)》,我院领导组结合实际,细化标准,分解任务,将指标下达到各科室,要求各项指标责任人把材料、表格、数据等列出目录,分门别类规范整理,领导组副组长把关包面,科室包块包项,明确责任。对每一项工作,都进行科室自查,领导组审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在整改中提高,对管理方面及时予以改进,技术方面予以培训提高,环境方面大力整改。

(三)加强医院管理,提高运行绩效

1、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法律意识。为增强全院职工的

法律意识,医院领导始终带头并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依法办院,保障了医院的正常执业活动,保证了医疗质量安全,对医务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制。

2、加强领导,严格管理。以严治院,不断更新医院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提出“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事”的管理办法,不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管理和知识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吸纳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领导管理水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医院工作走向了可持续、科学化发展的道路。

3、建立健全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及目标责任制。为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院领导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制定合理分配方案,以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综合指标考核科室,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到人,奖惩分明,解决了不合理分配的问题。

4、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在日常财务活动中,我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经济核算办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尽可能地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药费用,努力减轻病人负担,增强服务透明度,自觉接受患者监督。

5、坚持院务公开。对经营决策、经营状况、财务收支情况、医疗设备采购、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绩效考核等热点、敏感问题,实行集体研究讨论,并在院内进行公

示。凡经营决策,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或临时性、突发性、阶段性工作,随时公布;经营状况,财务收支情况等,一般在每月院科主任会上进行通报,由科主任传达至每一个职工。通过院务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班子建设,保证了我院各项工作的科学、高效运行。

(四)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1、把医疗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始终把它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并根据上级出台的新规定、新要求,不断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职责。成立了质控科,完善医疗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定期检查考评制度,并针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做出整改。

2、认真落实核心医疗制度。各科室建立健全核心医疗登记本,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交接班记录及病例讨论记录等,落实大手术病人报告审批制度,落实医患沟通等制度。

3、加强对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山西省中医院病历书写规范。采取三级病案质量检查制度,对病历不定期进行检查、分析、总结,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4、加强人才建设,注重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医院领导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按照医院发展规划需要,今年从社会招聘12名大专学生,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多次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开展手术、会诊,并选派技术骨干多次赴北京、太原等地进修深造,学习外面的新技术和新知识,使医院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举办业务讲座,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积极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学历及专业知识教育。

5、制定整体护理实施方案并明确职责。加强晨晚间护理和交班工作,加大护理查房和督导、检查力度,定期召开护士长例会,对督导、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整改。

6、严格执行控制院内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科室及医疗器械进行细菌检测,组织开展院内感染知识、卫生知识讲座,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及岗前培训,有效地防止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7、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理疗科和肛肠科设为县、市重点专科,不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创新与引进医疗技术,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诊就医

1、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全院环境。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对医院进行重新翻新改造,重修医院大门及院内硬化,修建

院内花地,改造水冲式则所六间,解决了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和用水、用电的不安全隐患。规范科室标识,确保正确引导患者及时就诊,各诊区配有候诊椅,方便病人候诊休息和就医。

2、多方筹资,更新设备,拓宽服务领域。今年来,我院多方筹资,先后为医院添置,购买了彩超、腹腔镜、C型臂等先进设备,方便患者就医就诊。同时,我们派出技术骨干学习先进的腹腔镜等技术,不断拓宽医院服务领域,其中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添补了吕梁市腹腔镜技术空白。

(六)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增加或重新修订知情同意书。为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条件,我们重新修订了《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各种知情同意书,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和选择权,详细告知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用药、风险、费用等事项,切实维护了患者的健康权益。

2、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我们制定出台了《医患沟通制度》,教育和引导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代或解释病情,倾听患者意识,积极主动改进工作。

3、建立医疗事故防范制度、医疗事故内部报告制度和

医疗纠纷等级制度。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妥善处置医患纠纷,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4、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安全、高效、专业、优质的全程服务,从而有效融洽了医患关系。

(七)深入推进行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1、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我院把依法治医和以德治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切实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教育职工关心、爱护病人,一切为病人着想。

2、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医德医风考核制度”、“职工个人医德医风考核办法”、“药品、医疗器械、一次性材料购销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行为守则”等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制度和规定,形成了加强医德医风考核、投诉举报、激励和惩戒等的长效机制;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八项行业纪律》及省厅的《十不准》规定;并结合行业贿赂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杜绝了“商业贿赂”

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

3、大力推进医疗服务公开力度,加强社会监督。为增强患者就医透明度,我们及时向社会公布卫生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行政许可等重要事项和医院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医疗服务流程,让患者明明白白就医,放放心心看病。同时还通过公布投诉电话号码,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医疗服务中的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

三、取得的成效

在等级医院创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制度创新,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了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全院的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医患矛盾大为减少,病人满意度达到95%以上;医生责任心、医疗质量管理意识等都明显增强,形成了服务、质量、效益、管理一起抓的良好局面,树立了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院通过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医院硬件达不到要求,供应室建设不符合标准,业务用房仍很紧张,无法满足医院基本功能需求,一些医疗设备短缺,确诊率、诊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由于具备资质的医务人员严重匮乏,继续医学教育计划难以落

实,人才缺乏,导致医院技术发展滞后,部分学科建设缺乏带头人,专科特色无法开展;三是由于体制、机制和人才方面的情况,我们与上级兄弟医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四是内涵建设和员工素质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便民服务措施不够完善。

以上是我们的工作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各位评审专家批评指正。我们深信通过这次医院等级评审,经过专家们的认真指导,必将对我院今后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以此为今后工作的新起点和新动力,珍惜机会,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自己,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专家身体健康,并再次对莅临我院进行等级评审检查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西藏县级医院等级评审实践 篇3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官方统计数据、相关政策文献和西藏日喀则、山南、林芝3个地区21家县级医院(表1)等级预评审和评审的相关报告。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参与医院关键领域评审前后的对比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等级评审对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的意义。本研究中21家县级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是根据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关于《“十二五”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等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

2评审过程

上述21家县级医院根据日喀则、山南和林芝3个地区卫生局的统一安排,在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分两批通过预评审、改进、评审及持续改进4个阶段进行。预评审阶段利用外部专家帮助医院查找、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改进阶段是医院利用内、外部资源,针对预评审阶段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改进。等级评审由当地卫生局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的评审标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于未通过等级评审的医院,当地卫生局要求限期改进。对于通过等级评审的医院,则要求在关键领域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2013年1-12月份数据。

2.1预评审阶段

日喀则、山南、林芝3个地区的上述21家医院在2013年3-4月和2014年4-5月分两批参加了等级预评审活动,第一批为10家,第二批为11家。其中第一批有3家医院以二级甲等为标准参加了预评审,其余以一级甲等为标准参加了预评审。第二批有5家医院以二级甲等标准参加了预评审,其余以一级甲等为标准参加了预评审。预评审工作由来自内地的相关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承担。专家组由医院基础管理、临床、护理及院感领域的成员组成。专家组参照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并结合西藏当地有关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从西藏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交流、讨论、观摩及查阅资料等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医院管理和临床业务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表2列举了部分预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针对这21家医院的共性问题、原因及相应建议。

2.2改进阶段

根据预评审提出的问题及建议,第一批10家医院在2013年4-12月期间进行了改进。第二批11家医院于2014年5月起积极参与改进工作。两批医院改进的重点领域包括:1建章立制,即建立基本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院办、临床、院感及护理等重要岗位的职责,制定统一的医疗书写文书,建立医疗质量及安全委员会并定期召开讨论会等。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知晓率。这些医院积极参加由卫生厅举办的有关医院管理、护理管理、财务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等中短期培训课程。医院内部开展了医护人员对专业知识、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制度、职责及操作流程的知晓率。3加强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和指导工作。日喀则、林芝和山南地区卫生局在西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的协助下,开展了定期的现场督导和支持工作,以保证这些医院的改进活动落实到位。对于有些问题如人员短缺、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各方均认为需要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加以解决,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则不切实际。

2.3医院等级评审阶段

医院等级评审由当地地区卫生局组织医院等级评审专家根据当地有关评审标准和对预评审专家组提出的改进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评审。通过近10个月的努力,第一批10家医院在2013年底参加了等级评审,其中有8家通过了评审,包括2家二级医院、6家一级医院。另外2家医院将在2014年底连同第二批11家医院参加等级评审。等级评审专家组在评审后针对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落实、临床操作流程、护理、院感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人员开发和培养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后续改进建议。

2.4持续改进阶段

持续改进是一项长期工作,是对前期和当前成绩的巩固,同时也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符合管理学中PDCA及医院等级复审的理念。西藏的县级医院由于基础薄弱,更需要在较长时期内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工作。除了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诸如等级评审及督导性工作之外,医院自身必须有持续改进的意识。尽管上述医院中一部分通过了等级评审,但在预评审阶段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事实上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解决。比如专业人员短缺问题和专业不对口问题,需要卫生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通过合理配置、重点培养以及有效管理等手段方能逐步解决。

3讨论及建议

本文针对西藏三地21家县级医院等级评审的实践,分析了等级评审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通过这些方法对医院在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意义。首先,本轮西藏县级医院评审采取了预评审-改进-评审-持续改进四个阶段,避免了由于突击评审或象征性评审带来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其次,无论是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还是参与医院,其目的都非常明确。评审的目的不是为了“争级上等”,而是要加强医院的管理能力和临床业务能力,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第三,西藏县级医院在时隔20多年后再进行等级评审工作,不但有其必要性,更有其迫切性,何况部分医院为初次参加评审。实践证明,通过等级评审,可以有效促进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临床业务水平,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医疗流程的优化、科室功能的拓展等。本轮评审在西藏不但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示范效应。

等级医院评审体会 篇4

紧张而忙碌的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顺利结束了,在本次的迎评准备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响应曹同斌院长要求高分通过的目标要求。严格按照《江苏省医院评价标准及细则(二级综合医院)》进行整改。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经常加班加点,不怕苦不怕累,充分体现了主人翁的意识及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在这次迎评及评审工作中,我们的医疗质量及医疗技术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对照《江苏省医院评价标准及细则(二级综合医院)》进行整改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不仅仅是衡量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更是促进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管理水平持续改进与提高的强有力的手段。虽然评审工作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工作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下一步医教科仍要继续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

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进一步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的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

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三)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迎检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各级管理体系的职能。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1、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

量问题。

3、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抽查

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

4、收集各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定期向医院核算科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

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各有分工,责任到人。

2、进一步明确了职责条例、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监督

制度。

3、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

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

4、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

识。

5、参加医疗质控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

较大,既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也是质量控制的基

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完善了新沂

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自我管理标准,对各级医务人员要

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自我管理。工作中由院、科两级医

疗质量管理组织进行监督。

(四)加强“三基三严”的学习

本次迎评活动中,通过对“三基三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方法)等方面的考核,我们发现了医务人员中,甚至包括科室主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要加强对各级医护人员“三基”训练的强化,尤其是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和各种操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做到“三基三严”持之以恒,常备不懈。

(五)加强对病历书写质量的监管力度

医疗质量的评审是医院评审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病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这次等级医院评审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库存病历以及运行病历进行了一次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及整改,发现我院的病历书写质量和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甚完善的地方。因此做好临床质控工作势在必行。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提高医护人员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

一份完整的住院病历科学、系统、客观地记述了患者在医疗机构就医过程中,接受医、护、技人员对其实施诊疗行为,总结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它不仅在医疗、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是各种证明材料、保险理赔、及司法诉讼活动的医疗证据。因此,要不断进行法制意识教育,让每一个医护人员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病历质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2、强化病历书写的基本功

病历的价值与临床医师的工作能力、专业素质成正比,所以保证病历价值的含金量是各级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临床医师还需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各级医生严格按规范书写病历,医院要定期进行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和考试,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待岗培训,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加强对病历内涵质量的监控

属于终末质量管理的“病历质量抽查”虽然有救但却十分局限,对许多深层次质量问题无法控制,因此终末质量管理永远无法替代环

节质量管理。要求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加强对病历尤其是疑难危重以及死亡病历内在质量的实时监控,在教学查房工作中,提醒并指导下级医师注意各种疾病的病历书写特点及规范,使病历的质量控制贯穿于病人诊疗活动的全过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江苏省住院病历质量判定标准[2009年版]》对各科室的运行病历及库存病历进行抽查,对优秀病历和不合格病历进行统计和奖惩,并记入当的科主任考核中。

医院评审是我们深入自查的动力,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评审,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病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中的问题,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使医院的医疗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等级评审 篇5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内涵建设,等级评审

医院等级评审是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 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 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1]。“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的指导原则。我院图书馆以等级评审为契机,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从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 提升了图书馆为临床一线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1 认真解读标准, 梳理存在问题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中对医院图书馆做了明确要求, 即根据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 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国内外各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文献, 开展多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基本设置和藏书数量能满足临床科研教学需求, 实施支持网上预约、催还、续借和馆际互借, 能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务。评审标准分A级、B级和C级 (见表1) , 对于三级甲等医院要求达到C级≥90%, B级≥60%, A级≥20%。

我院图书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 现馆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馆舍面积为800余平方米, 工作人员8人。配置了设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 使用GDLIS集成管理系统, 全面实施业务工作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丰富, 可检索和利用的国内外光盘及网络数据库包括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Disc)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OIVD LWW等。始终倡导“以读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和人性化服务, 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包括图书流通阅览、数据库检索、参考咨询、文献传递、代查代检、定题检索、课题查新、读者培训等。

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我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支撑材料 (见表1) , 同时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认为我院图书馆在硬件方面基本具备条件, 但在管理、服务以及人员素质等内涵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 (1)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体系不健全, 内部管理松散。 (2) 缺乏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 馆员质量意识淡薄, 素质参差不齐。 (3) 信息服务工作不规范, 信息服务制度不健全, 尤其是各项信息服务委托单填写、记录不全面, 检索报告未及时整理建档。 (4) 读者满意反馈机制缺失, 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与科室和读者缺乏互动, 未能真正深入临床一线, 缺乏主动服务。

2 制订有效管理措施, 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

图书馆是为全院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 随着网络的普及、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迫切需求, 对医院图书馆管理、资源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 持续改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从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 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 对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 实现医院全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加强图书馆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规范和约束馆员行为, 促进图书馆现代化、规范化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

2.1.1 编制《图书馆管理制度汇编》。根据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和医院图书馆现状, 我们重新编制了图书馆管理制度, 从6个方面共60项明晰图书馆岗位职责和规范工作制度及服务制度, 促进图书馆工作的正常运转, 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1.2 实行首接负责制。科室建立首接负责登记本, 建立并公布图书馆内 (外) 网公共服务信箱, 并由专人负责随时检查, 定期回收各种信息服务委托单, 及时解答读者提出的信息请求。个人解答不了的要及时上报馆里统一协调解决, 做到责任到人, 服务到位。

2.1.3 定期以“职能”查房形式深入临床一线, 了解和满足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的信息需求。制定《图书馆巡检计划》, 确定巡检目标、巡检方式和巡检内容, 合理搭配巡检人员, 保证巡检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避免走形式, 摆虚架。

2.1.4 建立读者满意反馈机制。以馆长信箱、调查问卷等活动的方式, 定期发放和回收读者信息需求满意度调查表, 了解和关注读者的需求及满意度, 并做出分析, 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推进图书馆提高工作质量。

2.2 拓宽信息服务领域, 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2.2.1 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主动信息服务模式, 提升信息保障能力。开展数字化、个性化、学科化信息服务, 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为医院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提供高质量信息保障。根据读者需求开展多层次信息服务 (见表2) , 将各种服务委托单常规挂到OA网和图书馆网页上, 方便读者随时填写提交。同时结合“职能”查房, 随时发放到有相应需求的科室或读者手中。图书馆接到委托单后, 尽快完成检索并将结果以E-mail方式发送给读者。

2.2.2 定期发布图书馆新书、新刊通报, 及时报道到馆的新书 (刊) , 提高文献利用率。

2.2.3 定期开展读者信息素养培训, 提升医护人员整体信息素养和科研产出能力。医务人员信息素养培训应针对不同读者群, 采取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1) 定期外请专家或数据库公司培训代表为全院医护人员举办信息素养专项培训讲座。 (2) 在电子阅览室定期举办“数据库检索与利用培训”和“新入院职工培训”等活动。 (3) 采取馆员走进科室, 为科室或课题组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活动。 (4) 编制图书馆读者使用手册, 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读者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资源介绍、常用数据库使用指南等。随着近几年医院OA网络系统的完善, 将培训课件、数据库介绍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以网络课堂的方式挂到OA网上, 可以方便读者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学习。

2.3 加强人才培养, 建设多元化服务团队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各种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各种信息服务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3]。 (1) 加强现有馆员学历培养, 鼓励年轻馆员参加在职硕士等学历教育。 (2) 定期开展馆内业务培训, 做好传、帮、带工作, 提升馆员整体业务技术能力。 (3) 外派业务能力强、有较强进取心的馆员外出进修或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 开阔视野, 取长补短, 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4) 引进医学信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充实人才梯队, 形成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团队合作意识强的优秀人才队伍。

医院图书馆以等级评审为契机, 转变观念, 持续改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 才能使图书馆能够真正深入临床一线, 及时了解和满足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的信息需求, 有效解决医务人员因工作忙而不能到馆查阅或网络资源利用困难等问题。在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同时, 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在医院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戈.以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图书馆快速发展[J].医院管理论坛, 2011, 28 (10) :63-64.

[2]马志杰.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模式与实践[J].图书馆学刊, 2010, 23 (11) :22-23.

档案建设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作用 篇6

(一)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开展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医院评审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等级医院评审, 不断促进医院加强管理, 促使医院不断提升、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等级评审是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实行监督管理的最基本手段, 也是医院寻找差距、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医院等级评审中, 医院档案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医院中的档案建设是医院在管理及医疗服务中形成的最能反映医院工作状况的历史记录, 是医院管理质量的具体体现, 是医院发展最真实、最权威的写照, 具有凭证性的价值, 同时它直接关系到医院评审专家组对医院概貌的了解, 是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 我们要重视医院档案建设工作, 做好技术档案、行政管理档案、人事管理档案等医院档案工作。

(二)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开展档案建设的具体工作。一是技术档案建设。医院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全面管理各级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信息及全院性技术信息, 技术档案的建设工作主要分为两类:第一, 技术人员技术考核情况、技术职称变更情况、进修、培训、发表的论文、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带教情况。第二, 进修人员信息、本院开展的各类学术讲座情况、科研成果、开展的新技术、新设备信息。技术档案为医院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使医院管理在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中, 由单纯经验型、粗放型向科学型、集约型转变, 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增加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实力。充分利用开发科技档案, 有利于医学科研成果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在生命医学研究工作中, 按照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要想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 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就必须拥有大量充分可靠的资料。二是行政管理档案建设。行政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常规的编制部门文件、医院对内、对外发布的各类正式公文,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各种医疗合同文件、院级领导主要日程安排、记录、工作记录等材料。在医院档案建设工作中要做好行政档案的管理工作。三是人事管理档案建设。在医院等级评审中, 医院、医生的医风、德风是重要的评审依据, 是体现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建立健全医德医风的建设, 健全人事档案管理, 采取有效的措施, 充分发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四是建立医院档案规章制度。医院每年都要派人到档案部门进行培训学习, 提高档案管理综合素质, 根据《档案法》及《重庆市档案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 搞好制度化建设, 主要有《归档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工作保密制度》《档案室安全防范制度》等。

二、通过开展档案建设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 通过开展档案建设工作, 使日常档案再创新突破。通过加强档案日常管理, 切实做到档案资料整齐有序, 聘请专职档案员全面负责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明确每类文件材料整理规范、排列顺序、移交时间等, 做到文件材料“月月清、年年清”。同时, 指派专人参加由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通过档案基础编研材料撰写、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档案分类与管理等方面的学习, 全面系统掌握档案管理理论知识, 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 通过医院档案建设, 服务于医院医疗工作。医院档案建设应结合等级医院评审的具体情况, 积极挖掘综合档案室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 开发医院现有资源, 服务于医院医疗工作, 从而服务于医院等级建设。

(三) 通过开展档案建设工作, 医院的重要部位流程得到了规范, 医院分区更趋合理。积极向先进档案管理单位学习, 规范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四) 通过开展档案建设工作, 健全并落实了制度职责, 院内管理更加规范。通过二甲创建, 规范了行政质量管理、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管理、财务及后勤服务管理、医疗保健质量管理、护理质量及院内感染管理、门急诊管理等。

(五) 通过开展档案建设工作, 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同步增长。通过二甲妇幼保健院建设, 黔江区群体保健管理进一步加强, 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及各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更加规范,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医院中的档案建设是医院在管理及医疗服务中形成的最能反映医院工作状况的历史记录, 它直接关系到医院评审专家组对医院概貌的了解, 是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医院等级评审, 发现并改进医院工作中的不足, 推动医院标准化管理, 提升医院工作质量。黔江区妇幼保健院在“二甲”创建过程中, 是对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的一次“大阅兵”, 通过档案建设工作, 使黔江区妇幼保健院在医院等级评审过程中更加完善, 从而使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工作质量得到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游嵘.档案建设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作用[J].机电兵船档案, 2010, (05) :36-37.

等级评审 篇7

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高新技术设备全方位地进入诊断、治疗乃至管理等各个方面,而且更新周期明显缩短,由于各级医院的医疗设备不断增加,使得医疗设备的购置和使用管理成为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新的卫生部三甲等级标准的颁布[1],要求医疗设备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标准化,为医院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减少或杜绝人为损坏,保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状态,已经有很多的医疗设备效益考核分析方法。但是以往的各种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方法[2,3,4,5,6,7],过多地注重设备的经济效益,分析数据不够精确不能很好地体现设备的效益分析。本文以净回报率和季度增长率为基础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设备在科室诊疗地位和科研成果等分析设备社会效益,分别从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功能开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使得效益考核评价办法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1 经济效益考核

医疗设备绩效考核方案在前期各种绩效考核方案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根据医疗设备不同类型分类分析,期望能更精确地反映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

1.1 经济效益考核方案

设备收入根据设备类型不同,收入方式也会不同,主要有检验收入和治疗收入两种,另外一部分设备回报主要是依靠耗材设备本身,基本没有回报或者回报相对较少。针对以上3类设备,将设备收入分为检验收入、治疗收入和随机耗材收入。

设备成本:(1)设备折旧费。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年限进行计算,月折旧费=设备购置价/折旧月限,超过折旧年限将设备购置价5%作为维护管理费。(2)设备维修费用。当以实际发生的费用据实统计,每笔维修费按照12个月进行分摊,月维修费用=维修费用/12。如果是购买保修合同,月维修费=合同价值/合同月限。(3)不收费设备耗材费用。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科室单台设备领用耗材费用总额统计。如果耗材为科室多台设备共用,按照每台设备诊疗次数比例分配耗材费用。在以前的计算方法中,人力和水电场地等成本都计算在内[8,9],考虑这些成本数额较小并且每个月浮动范围小,对净回报率影响较小,所以本文忽略人力、水电等成本。

设备月净回报率

=(治疗收入+检验收入+随机耗材收入-月折旧费用-维修费用-未收费耗材费用)/月折旧费用。

1.2 季度经济效益分析数据

效益评价范围:医院在用价值2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评价时间: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评价设备数量:105台。主要以分析季度净回报率和季度净收入差额为主。

以净回报率分析统计:4个季度净回报比例始终盈利的设备有42台,占总分析设备数量的2/5;净回报比例始终亏本的设备有33台,约占总体考核设备数量的1/3;4个季度净回报比例处于盈利和亏本波动的设备有30台。以回收成本年限统计:需10年收回毛成本的有24台设备,约占总考评设备数量的1/5;一年内回收成本的设备约有8台,并且主要是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设备;其他设备需10年以上回收毛成本。由此可以分析医疗设备并不能给医院带来足够的利润。

分析连续4个季度的数据,见表2,连续3个季度收入持续增长的设备有10台,约占总分析设备数量的1/10。大部分为净回报率较高医疗设备,其中也包含神经外科的手术显微镜和研究型显微镜属于净回报率比较低,但是收入却是逐步增多的设备,追究其原因为科室通过分析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的效果。二三季度收入持续增长,四季度收入开始降低的设备有31台,约占总分析设备数量的1/3,基本都是净回报率比较高的设备。四季度医院整体业务量变低,本部分设备绩效相应的也受到影响。连续3个季度收入持续减少的设备有0台。通过分析4个季度医疗设备的收入变化可以看出,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单独的经济体,更进一步证明分析医疗设备社会效益的必要性。

2 社会效益分析方案

随着医疗逐步市场化,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也相继出现,如果仅从经济效益分析医疗设备的使用和购买计划,将进一步导致过度医疗和限制医院发展等问题。为更合理地分析医疗设备的使用和购买,本文提出了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分析。

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医疗设备诊疗次数、开展新技术、开展科研项目和发表科研论文。医疗设备诊疗比例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任何收入但却是科室必须的医疗设备,根据不同使用范围计算医疗设备诊疗比例,如门诊使用医疗设备诊疗比例为医疗设备诊疗次数/科室门诊次数。很多医疗设备的购买是为进一步拓宽医院诊疗范围和提升诊疗水平,因此采用多项新技术作为评价医疗设备社会效益的因素。开展新技术的判断标准以发表和媒体报道为标准。科研项目根据级别不同分为不同等级进行评价。科研论文以发表期刊影响因子为评价标准。

3 结论

本文采用净回报率和季度收入增长变化进行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分析,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分析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避免过度医疗和限制医院发展。经济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的有效结合,可更全面、精确、精细地评价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更好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能调整医疗设备购买计划,更好地为医院发展、为病人服务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S].2011.

[2]冯建,朱峰,黄孝福,等.浅谈医疗设备的效益评估[J].医疗装备,2007,25(l):27.

[3]穆云庆,赵存现,陈燕凌.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及重要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95.

[4]曹少平,张力方.大型医疗设备成本绩效考核数学模型的建立[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1,32(2):80-84.

[5]胡玉华,童其荣,方洪兴.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0)51-53.

[6]陈康.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8(40):70-71.

[7]李帅帅,王凤,施安,等.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方法和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5):115-116.

[8]史河水,郑金龙,韩萍,等.浅谈大型医疗检查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J].医学与社会,2002,15(2):63-64.

等级评审 篇8

现代医院的运转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状态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等级医院评审中也有部分指标体现医学装备管理的必要性。本文拟对等级医院评审中与医学装备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医学装备管理在医院中的定位,为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中的定位及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浙江省2003年发布的《浙江省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三级医院)和浙江省2010年发布的《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1.2 方法

运用EXCEL办公软件,对在非专业医学装备管理评审指标中与医学装备相关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建立设备应急预案、在用应急设备完好率、熟练使用应急设备、设备质量保证、设备配置、设备不良事件、建立设备管理组织及制度、常规医疗设备质控8个方面为类别,分析临床医疗工作对医疗设备管理的直接需求,间接反映出临床对医学工程人员工作的认可度。对医学装备管理评审指标中专业医学装备管理评审指标以设备管理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建设和开展、规范医学装备采购、临床准入与评价、规范使用与操作考核、医工人员培训与考核、设备不良事件、设备计量、应用环境评估、开展医疗设备质控、完善应急预案及考核11个方面为类别,分析医学工程行业内对医疗设备管理的认识和努力方向。

2 结果

2.1 医学装备一类否决性指标情况

两次评审均没有出现医学装备管理的直接指标。

2.2 医学装备二类准入指标情况

2003年评审二类指标共16项,没有与医学装备管理的直接指标;2010年评审二类指标共85项,与医学装备管理的直接指标有2项。这2项指标反映出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对医疗工作的影响力。

2.3 医学装备三类评价指标情况

2.3.1 医疗设备相关指标在非专业医学装备管理三类指标中的分布

2003年评审三类指标中非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小项共565项,其中与医学装备相关指标12条;2010年评审三类指标中非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小项共1076项,其中与医学装备相关指标65条。这些指标反映了临床对医疗设备重要性的认知度,见表1。

2.3.2 医疗设备相关指标在专业医学装备管理三类指标中的分布

2003年评审三类指标中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小项共17项;2010年评审三类指标中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小项共29项。这些指标反映了医学工程行业内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认识,见表2。

2.4 医学装备指标情况分析

2.4.1 医学装备一类指标情况分析

两次评审均没有医学装备管理的指标,说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的影响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从属于临床工作。

2.4.2 医学装备二类指标情况分析

2003年医学装备没有二类准入指标,2010年评审医学装备准入指标有2项,占比2.4%,说明医学装备的管理对医疗工作的影响加大,尤其是大型设备的有序配置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医院分级管理的建设。对生命支持及高风险医疗设备开展预防性维护和保证在用设备的完好率反映了医疗机构管理层认识到急救设备完好状态对抢救工作的重要性。

2.4.3 三类指标中非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医疗设备相关指标分析

2003年三类指标中非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医疗设备相关指标12项,占2003年全部三类指标小项的2%;2010年三类指标中非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医疗设备相关指标65项,占2010年全部三类指标小项的6%。无论是条数还是比例均大幅提升,说明医学装备管理对临床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主要集中在对生命支持及高风险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急预案的建立、设备管理组织及制度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医疗主管部门提高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及保障体系的建立。保证在用设备的完好率则反映了医疗机构管理层认识到急救设备完好状态对患者生命的重要性。新增加的医疗设备不良事件上报和应用环境评估则从另外一个渠道减少医疗设备对患者的伤害。详见表1。

2.4.4 三类指标中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医疗设备相关指标分析

2003年三类指标中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医疗设备相关指标17项,分值20分,重点放在规范医学装备采购方面;2010年三类指标中专业医学装备管理部分医疗设备相关指标29项,分值21分。虽然分值相近,但管理要求大幅提升,从人员培训、设备准入、环境评估、应急预案、预防性维护等方面有计划、有深度地开展工作,每一项工作中都要求有持续改进的理念贯穿其中。尤其新增的对医工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对医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不良事件上报、完善应急预案、应用环境评估等填补了以前的空白,提倡安全使用医疗设备,进一步减少医疗设备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详见表2。

3 结论

随着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医疗主管部门加强了对生命支持及高风险医疗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上述设备缺失和故障对抢救工作的影响。从事以上设备管理工作的医学工程人员将受到重视,医疗机构支持适当购买检测设备,方便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开展,自身地位也会逐步提高。常规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还停留在行业自己努力的层面,保证设备完好状态,预防性工作开展较难。从事常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医学工程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宣传医疗设备状态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影响,苦练内功,从降低维护成本、节能方面努力,才能得到临床的认可并带来地位的上升。

摘要:目的 通过对等级医院评审中医学装备管理相关指标分析,探讨医学装备管理在医院中的比重,为医工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及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全面回顾分析最近两轮等级医院评审所有指标,运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装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比重越来越大,但仍停留在设备管理制度建设、应急设备配置、应急预案建立等风险管理层面。结论 随着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相关医学工程人员的地位相应得到提高,但受益人群有限。医院管理层还须提高对设备完好状态、对诊断、治疗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医学工程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等级医院评审,医学装备管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三级医院)(2003版)[S].

[2]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0版)[S].

[3]于京杰,陈锐华,汤黎明,等.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66-67.

[4]姜苏.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0,(10):173-174.

[5]戴捷,冯璐琼,苏磊,等.论医疗设备管理模式[J].中国医学装备,2010,(11):31-34.

[6]许文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医院等级评审[J].医疗装备,2012,(1):55-56.

[7]丛宁宁,丁江涛,王建峰.也谈医疗设备管理与效益[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0):74-75.

等级评审 篇9

一、医院档案与等级评审的关系

(一) 档案资源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依据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日常工作活动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档案工作贯穿于医院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中的要求,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等级评审申报时的一项必要条件, 直接关系到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是否顺利进行。档案作为医院等级评审的基础依据, 是评价医院各项工作的重要参考, 在等级评审活动中意义重大。

(二) 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是医院等级评审的基础条件

医院等级评审是对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等整体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 也是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全面的检查验收。医院等级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要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实地察看、理论考试和现场抽查等方式, 对检查标准中各项指标进行打分, 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查看历来医院管理的各类资料, 所以这就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档案资料准备的是否全面、标准、规范直接影响到到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

(三) 档案资源的系统化是医院等级评审的关键

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的要求, 评审内容涉及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 包括行政管理、临床医疗、妇幼保健、医技管理、后勤管理等几大类。在评审的准备及实施过程将会产生大量档案资料, 将这些大量无序化的档案资料进行有序管理凸显重要。并且评审对档案资料的系统化要求较高, 尤其是要根据评审框架内容对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管理,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等级评审, 因此档案资源的系统化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四) 档案的充分、有效利用是医院等级评审的灵魂

档案的有效利用是其灵魂所在, 这也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医院等级评审包括初评及复评两个环节。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细致、系统、完整地收集医院等级创建活动中的各种资料以备初评, 初评中特别要认真整理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整改记录, 以备复评。同时针对在评审中产生的大量资料, 有针对性的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编研工作, 对指导今后的复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做好这些评审档案资料的管理, 充分发挥档案自身价值并在评审中有效利用, 才能使档案在医院等级评审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文献回顾分析发现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更缺乏系统性。第二,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丢失与损坏风险并存。第三, 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不全, 影响档案管理质量。第四, 档案电子化管理程度较低, 无法实现电子化管理。第五, 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第六, 档案开发利用滞后, 未充分挖掘档案价值, 发挥其服务功能。

三、构建服务医院等级评审的档案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对医院档案与等级评审的关系分析, 以及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现医院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不利于医院等级建设和自身档案管理的发展, 因此借鉴相关经验探讨构建了服务医院等级评审的档案管理体系, 来整合医院档案资源, 从而更有效的服务医院等级评审。体系框架图详见图1。

(一) 组织体系

主要包括档案管理的任务目标、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组织设置这四个方面。

1. 任务目标。

要以服务医院等级评审为根本点, 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系统化为关键点, 以提供系统、规范、全面、有效的医院档案服务为根本任务, 建立健全任务目标体系。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同时, 根据各个评审阶段的不同要求做好任务目标的具体计划。从机构到个人, 从整体到个体, 建立健全整个任务目标体系, 为服务医院等级评审做好指向标。

2. 管理理念。

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是做好档案管理服务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贯彻“前瞻性、主动性、及时性、全面性、追踪性”的服务理念, 为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做好档案服务。

3. 管理制度。

制定并完善包括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 使档案管理工作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规范档案管理的各个流程, 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4. 组织设置。

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职能机构, 成立医院档案管理委员会, 设立领导小组, 对整个医院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的指导与协调。同时从组织架构上建立健全医院三级档案管理网络, 从机构到科室再到个人, 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组织控制。

(二) 支撑体系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即政策支持、资源架构、设施配备、技术支持和人才建设。

1. 政策支持。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发展的起点和先决条件。医院领导重视档案工作, 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能够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 保证医院全体职工参与档案管理工作。鼓励和培育档案管理人才, 实现有效工作激励制度。同时积极争取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条件。

2. 资源架构。

参考借鉴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相关框架, 以及相关经验, 对医院档案资源进行分类归纳, 建立了纵横档案资源架构系统, 横向档案资源架构系统详见图2。纵向档案资源架构系统从院级、部级、科级三级纵向延伸, 院级档案包括机构、组织、制度、文化、党建档案等;部级档案包括人事、财务、科教档案等;科级档案包括临床业务、医技、药剂、保健档案等。

3. 设施配备。

一个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需要配置一套有效的档案设施。不仅包括档案管理的环境设施, 如防水、防潮、防虫等设施;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的方式及手段, 即现代化的硬件设备及技术手段, 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因此对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进行有效配置, 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4. 技术支持。

不仅包括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还有档案的管理方式方法理论体系。一方面是档案管理的软件基础, 利用医院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档案的自动化管理。另一方面借鉴先进管理技术及方法, 如: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等。通过利用这些技术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深入挖掘档案价值, 提升档案利用水平及层次。

5. 人才建设。

人才是实现发展的根本, 也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支撑。首先,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其次档案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化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因此要汲取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到管理队伍中去;合理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结构;加强档案人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

(三) 服务体系

档案为医院等级评审提供服务的方式及交流途径。

1. 服务方式。

主要是形成“主次相依、多层次结合”的服务方式。一是提供直接型的档案服务, 包括提供原始性的档案材料, 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档案材料, 如制度汇编、专刊等。二是特色型的档案服务, 如专题评审汇报、专题档案材料等。三是延续型的档案服务, 根据等级评审的反馈意见, 提供整改后的相关档案服务。

2. 交流途径。

主要是指医院档案管理与等级评审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主要包括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交流, 即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进行交流, 也包括通过现代化手段 (如电子通讯手段) 的即时交流。直接交流便于医院档案管理者及时、准确地把握等级评审决策者的意见或建议, 是提供服务最直接的渠道。二是间接交流, 包括多个方面, 如通过报告、专刊等的交流, 这种方式通常提供的档案资料服务较全面, 且质量和水平有保障;但对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等有一定的影响。

四、研究小结

本次研究所提出的档案管理体系是基于我国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的基本框架所建, 该体系不仅有利于医疗机构等级评审中档案资料的管理, 服务于医院等级评审;同时也利于医疗机构自身档案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医院档案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讲, 本研究的参考数据有限, 不能完全概括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 这对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该体系还需在实践应用中得到验证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参考文献

[1]楼俏菡.档案工作在等级医院评审中的重要性[J].现代医院, 2011, 11 (4) :139-140.

[2]朱娅.档案管理与专科医院等级评审[J].办公室业务, 2012, 9:192.

上一篇:科普激励机制下一篇:辅助蒸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