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精灵

2024-10-26

海洋的精灵(通用5篇)

海洋的精灵 篇1

藏獒, 古称喜马拉雅藏獒, 产于喜马拉雅山南侧, 即西藏山南地区, 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犬种, 距今已有5000年育成史。东汉《尔雅》记载“狗四尺为獒” (古四尺相当于今天的80厘米至90厘米) ;《马可·波罗游记》说藏獒“形如驴、吼如狮”。相传成吉思汗远征西欧时, 曾组织一支由3万只藏獒组成的军团, 一路横扫, 威风凛凛, 成吉思汗赞叹“经百战, 雄当万夫, 巨獒之助我, 乃天之战神助我也”。

配种的公獒很贵, 好的种獒, 配一次种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藏獒的价钱, 以幼獒为例, 大概普通型的能卖到几万元到10万元不等;中等品质的30万元左右;高档品质的100万到300万元以上;而特殊品种血统纯正的幼獒, 如“赤古”狗崽 (赤古, 藏语里是王中之王的意思, 所以也称其为“藏獒之王”) 就要上千万元。

藏獒聪明、勇敢、忠诚, 是世界上唯一不惧怕任何猛兽的犬种。藏獒是世界上存活最古老的犬种, 世界上所有的大型犬只, 如大丹、圣伯纳、马斯提夫等, 都是用它进行改良的。

2000年以来, 随着藏獒身价的飙升, 很多人一窝蜂进入藏獒市场, 藏獒的基因慢慢退化。如今, 真正纯种的喜马拉雅藏獒这一古老的犬种已近灭绝的边缘, 全世界加在一起也不足300只。

上个世纪90年代, 西藏藏獒的中心产区古堆乡还有一批好的藏獒, 可逐渐被慕名前去的人们买走了。藏獒大量外流, 进入城市后被圈养、繁殖为宠物。尽管藏獒买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但严重影响了原有品质的培养, 也使纯种藏獒的繁殖受到干扰。现在亟需采取一些措施, 对藏獒遗传资源进行保护。

有关藏獒的话题实在太多, 它的外形特色和生长周期也非常有趣。

藏獒共有5种颜色:银灰色、白色、棕色、黑色、铁包金。其中银灰色和白色由于毛色反光, 吸收太阳光热很少, 容易冻死, 藏民很少豢养。“铁包金”是目前最流行的颜色, 身、腿、嘴为红色, 身上为黑色, 有4只“眼睛”, 其中两个是红色毛色形成的“假眼”。藏獒明显的特征是与丰厚的颈毛融为一体的头部轮廓, 嘴宽深, 看起来也很像熊。藏獒要完成整个身体发育, 需要3年的时间。前8个月为快速生长期;8个月至一岁半进入缓慢生长期;1岁半后藏獒的身高体长没有太大的变化, 头部发育完成;满3岁的藏獒最壮观, 公獒正常体重约在50-80公斤, 母獒约在38至60公斤。

旧西藏时代, 喜马拉雅山作为一个屏障把西藏与外界隔绝开了, 外人极少进入西藏。而藏族崇尚藏传佛教不杀生, 当地的野生动物成群。在这种情况下, 别说藏民的牛羊难以生存, 藏民的生命也难有保障。是藏獒, 保护了藏民的生命及牛羊, 并帮助藏族牧民在雪域高原构建了千年的灿烂文明。

飞鱼,不翼而飞的海洋精灵 篇2

其实不单是《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里有飞鱼的身影,在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里也有飞鱼跃出海面的壮观景象。那么飞鱼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神奇生物呢?亿万年前它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会飞出海面,又是如何飞翔的呢?

从最古老的飞鱼化石说起

2012年10月,英国《皇家学会学报》刊登报告说,中国研究人员在贵州省发现了一种飞鱼化石,它的时间可追溯到约2.4亿年前,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飞鱼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的分析,他们发现的这种飞鱼化石的生理结构与今天的飞鱼十分相近,它在胸部两侧也有宽阔的胸鳍作为“主翼”,此外在腹部还有一对较小的鳍可作为滑行时的“辅翼”。另外,化石的尾鳍不对称的特点也佐证了这些化石就是飞鱼化石:一般而言,鱼的两片尾鳍大小差不多,呈对称分布,但飞鱼的两片尾鳍并不对称,下面的要大得多,这样才能帮助它们在跃出海面时获得更大的助推力。研究人员说,这种飞鱼体长为153毫米,它们跃出水面后可以像今天的飞鱼一样在空中“飞”数十米。

经化石的测年结果显示,这些飞鱼生活在距今约2.4亿年前,属于三叠纪(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时期)的中期。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生态系统变化有重要意义。据悉约在2.5亿年前,地球曾经历过一次严重的生物大灭绝,95%以上的海洋生物都灭亡了,化石的发现让研究人员推断,随后出现的这种飞鱼预示着后来海洋里的物种又日渐丰富,生态系统从这次大灭绝中恢复的速度比研究人员预计得要快。

现今的飞鱼长什么样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飞鱼生存到了今天,它们能跃出海面,展开宽阔的胸鳍,像滑翔机一样在海面上空飞行。

飞鱼是个大家族,在动物分类学上称为飞鱼科,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飞鱼长相奇特,身体近于圆筒形,稍稍侧扁,体型较小,大飞鱼可达45厘米左右,嘴巴短小,眼睛大。它们有非常发达的胸鳍,长度相当于身体的2/3,最长可达体长的3/4,并向后伸展到尾部。腹鳍也比较大,可以作为辅助滑翔用。尾鳍的下叶比上叶大且长。

飞鱼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海洋里,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可以见到它们飞翔的身姿。我国及临近海域记录的飞鱼有6属38种,以南海种类为最多。飞鱼的背部颜色和海水接近,经常在海水表面活动,破浪前进的情景十分壮观,是南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我国,飞鱼的故乡在兰屿。兰屿是台湾东部一座充满魅力的热带岛屿,岛上世代居住的是台湾少数民族——达悟人。每年4~6月是兰屿盛产飞鱼的旺季,“飞鱼祭”是达悟人每年一度集体出海捕鱼的传统习俗,也是最庄严隆重的祭祀。捕捉飞鱼通常在晚上进行,达悟人在渔船中点着火把,将挂网放入海中,飞鱼看到亮光就会自海面飞起跃入网中。整个飞鱼季节,渔民可捕获百万斤的飞鱼,把这些飞鱼晒成干,可供一年食用。

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去到兰屿,品尝着鱼干,看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海面,也许就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里的那句旁白:“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这是达悟人与上天和大海的约定。”

飞鱼“飞行”的秘密

世界上著名的“飞鱼岛国”位于加勒比海东端的珊瑚岛国巴巴多斯,这里的飞鱼种类近100种,有的小飞鱼只有手掌大小,大的有2米多长。根据当地传说,大飞鱼能跃出水面约400米高,最远可以在空中一口气滑翔3 000多米。

小小的飞鱼真的能飞这么高、这么远吗?科学家们用摄影机揭示了飞鱼“飞行”的秘密,原来飞鱼并不是在“飞行”,只是滑翔而已,运用它的“飞行器”尾鳍奋力拨开海水实现起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以为是靠振动它那对又长又宽的胸鳍来飞行。

飞鱼在起飞前,先在水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接近水面时,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两侧,这时飞鱼就像一艘潜水艇,然后用强而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划出一条锯齿形的曲折水痕,从而产生强大的冲力,促使身体像箭一样破水而出,难以想象的是,飞鱼起飞的速度竟超过18米/秒。

冲出水面后,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以大约15米/秒的速度滑翔飞行。凭借适当的海风条件,飞鱼能在距离水面四五米的空中飞行200~400米,这已经算是飞鱼很好的飞行成绩了。不过也有人曾在大西洋测得飞鱼最佳的飞翔记录:飞行时间90秒,飞行高度10.97米,飞行距离1 109.5米。所以,前文说飞鱼能飞3 000多米显然是夸张的说法。

飞鱼可做连续滑翔,每次落回水中时,尾鳍又把身体推起来,继续短暂的滑翔飞行。跃出水面以后,飞鱼依然会像在水中那样摆动尾部,因此飞鱼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是呈“S”形的。

飞鱼为何飞出海面

我们已经知道鲸鱼是生活在海里的大型哺乳动物,用肺部呼吸,因此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那么,飞鱼飞出海面也是为了呼吸吗?

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飞鱼跃出海面,大多数时候是为了逃避金枪鱼、剑鱼等大型鱼类的追逐,或是由于船只靠近,飞鱼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的刺激时才会飞跃。海洋鱼类的大家庭并不总是平静的,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中小型鱼类,是鲨鱼、金枪鱼、剑鱼等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在这种生存竞争中,飞鱼就进化出这种巧妙的逃避敌害的技能:跃水飞翔,从而暂时离开危险的海域。

可爱的“绿精灵” 篇3

“绿精灵”的叶子很特别,刚长出来的时候,小小的,绿绿的,看上去有些单薄。没几天,叶子大了些,主叶脉上有一条米白色的痕迹,叶子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形状和樟树叶子有些相似,后来就变成心形的了。长大了的叶子米白色的痕迹更深了,而且逐渐往侧脉蔓延开去,就像一棵圣诞树的剪影,十分好看。“绿精灵”的叶子只往上长,就算上面已经密不透风了,叶子还是争先恐后地向上长。风一吹,叶子就四散开来,犹如几个可爱的小精灵簇拥着在人眼前飞来飞去。

“绿精灵”的茎是绿色的,细细的。在茎的中下部分,颜色渐渐变红,红中带着点绿,绿中又夹杂着黄,黄中还透着青,好看极了!几根茎仿佛有黏性似的重合着,主根下方有些细细的茸毛,摸上去痒痒的,软软的,很舒服。每当我做完作业,感觉眼睛特别疲劳的时候,我就会看看“绿精灵”。它那绿绿的颜色,让我心旷神怡,眼睛也舒服多了。

可爱的“绿精灵”来到了我们家,给我家带来了浓浓的绿意,也带来了勃勃生机。我喜欢你,可爱的“绿精灵”!

《都市精灵》的悲剧色彩 篇4

在《都市精灵》后面有一篇散文,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通过对《幽径悲剧》的深入解读, 我领悟到《都市精灵》原来也是有悲剧色彩的。

一.读语言, 知悲意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舒乙先生的悲意在文章的语言中已然显现。先说“一景”和“一宝”。“一景”无疑蕴含着作者的自豪之意, 但出现“一景”的前提是“幽雅的行宫、游人稀少”, 言下之意在人类众多的别处, 这些鸟儿也许无处容身;“一宝”是一只小松鼠, 但是它“长在北京城里真不容易”, 虽有对“生命力顽强”的赞叹, 但不难看出作者心中莫名的忧伤, 为小松鼠的明天担忧。再说“难逢的幸事”一语, 一个“难”字可以读出小鸟生活的艰难, 读出作者幸运邂逅小鸟时的难过。最后看看那一对老鸹。作者这样形容它们———“它们并不叫, 呆呆地蹲着, 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 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显而易见这对老鸹生活惨淡、凄凉, 作者心中的悲意溢于言表。

二.析对比, 明悲感

作者表达悲意的语言如果是简单地叠加, 也许不能引人深思, 所以在分析文本时,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在一系列对比中作者内心深沉的悲感。

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对比是北京城的今昔对比。作者在这一处对比中突出的重点是“老鸹”。几十年前, 老鸹是一景、成群结对、叫着、闹着、伴奏、生物钟, 可见北京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现在老鸹是久违、无所事事、不敢叫。因此, 作者“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 为不老呱的老鸹感到可怜。可以想象, 当舒乙先生在第一段中自豪地说“瞧, 这是我们的一景”时, 心中涌现多少对往日美好的回忆, 隐藏多少对现状惨淡的悲伤啊!“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鲁迅语) , 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地将作者心中的悲感挑破, 是理解文中“悲剧色彩”的一把钥匙。

文中另一处比较典型的对比是北京城与其他大都市之间的对比。上海、旧金山等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 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羡慕、佩服、惊讶、向往之情。其实细细分析, 作者并不是羡慕、向往那些拥有都市动物的都市, 而是佩服、惊讶那些都市的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北京人对常见的鸟类厌恶之至, 甚至是“大围剿”;而其他都市的人对待动物却是放养、喂食、观赏, 甚至是成了“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通过这一处对比, 我们能强烈感知“如今, 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 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 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 实在是非常的可惜”这一句中蕴含了作者内心无尽的伤感。

三.品主旨, 悟悲情

这篇课文要表达什么, 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但作者这样说道:“同在一个蓝天下, 同饮一江水, 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句话中用三个“同”和三个“一”, 表达出了鸟、鱼、兽必须与人同在的思想, 而人类的霸道却让环境不断恶化, 鸟、兽、鱼不断消逝。愈演愈烈的环境悲剧都源自于没有责任意识的人类, 最后只能接受“孤城寡人”的悲惨结局。细细品味文章的主旨, 我们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作者的惋惜、难过、悲痛之情, 也不难看出作者对“与狼共舞”的强烈渴望。

世博园里跃动的精灵 篇5

杨悦:上海交通大学首批上海世博会注册志愿者

20 08年北京奥运会, 我与“志愿者”失之交臂, 只能坐在收音机旁感受奥运的气息。如今, 世博来了。这一百年的期待, 百年的盛会, 我渴望第一时间, 成为这一盛事的经历者和参与者。

2009年10月, 我与其他四位交大同学一起从面试中脱颖而出, 光荣地成为上海世博会注册志愿者。

虽为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 也曾参加过如2009上海大师杯等大型赛事的志愿者工作, 但第一批世博志愿者的竞争依然激烈。

第一轮笔试, 迎接我们的不是简单的问卷调查, 而是一个画画的任务——凭借想象力和各种颜色的彩笔, 创作一棵特定季节的树, 从而考察面试者的人格特质。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人来说, 创作一幅画着实算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在我的想象中, 世博就像一棵结满丰盛果实的秋末之树, 上面挂满的每一个果实都是人类文化、科技、经济的巨大成果。而世博的建设者、组织者和我们志愿者, 则是让这棵树变得枝繁叶茂, 从而搭建一个大平台, 来更好地展示人类文明的成果。所以我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描绘了一棵夏日里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顺利进入面试环节, 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参加世博会做一个志愿者。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08年北京奥运会, 错失了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的机会, 使我只能坐在收音机旁, 关注着奥运金牌榜的动向, 从而感觉自己是奥运的一员。而如今世博来临, 我渴望成为这一百年盛世的经历者、参与者。正是这种自豪感与归属感推动着我去积极成为一个世博志愿者, 而这, 也打动了面试官……

上岗后, 我的第一项任务是作为世博志愿者面试官, 从20000名报名的交大学子中选出5000名世博志愿者。志愿者是上海世博会的窗口, 尽快组建一支合格的队伍是当务之急。

整理学生信息、组织笔试、面试, 连续好几个星期从一大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笔试, 我们借鉴了奥运志愿者笔试题以及兄弟高校的志愿者选拔试题, 力求保证志愿者的素质和选拔的公正。面试, 我们每天在面试桌前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面试的人数达数百人之多。

我最常提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想做一名世博志愿者?”从同学们的回答中, 我看到了大家对于世博的热情与渴望。志愿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交大世博志愿者的梯队建立而成时, 我们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开幕式志愿者:上海世博欢迎您

王冲:上海交通大学世博志愿者小组长

我们见证了世博4月20号的第一次试运行的混乱, 经历了自己内心的慌张, 同样经历了10天的努力准备, 10天的彩排演练, 最终圆满完成开幕式的保障工作。我们知道, 在世博开幕式绽放的烟花下面, 是属于我们的笑脸。

4月22日, 300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被光荣选为世博会开幕式志愿者, 负责庆典广场秩序的维护。我有幸成为一名开幕式志愿者, 并在现场见证世博会的开幕。

然而, 开幕式的模拟演练异常枯燥, 尽管在学校时的开幕式培训和世博会誓师大会已经让我们有了心理准备。23、26、27日连续3天的排练都在重复着几个动作, 列队、转场、引导观众、转场、人墙, 每天在世博园演练到深夜12点才能回学校。虽然辛苦, 但是没有人选择放弃, 因为我们都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 30日那天的开幕式, 我们能够给全世界展现一个最好的世博形象, 给游客一个最好的自己。

同时, 作为小组长, 我还担任4月20日起的试运行志愿者。在试运行之前, 我们预演了世博园有可能发生的棘手情况, 但面对突然到来的20万人的客流:“哪里能给孩子哺乳”、“哪个场馆开了”、“哪里能借到轮椅”, 这些简单的问题依然让我们措手不及, 突然间为4月30日的开幕式捏了把汗。

终于等到了4月30日开幕式, 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整个下午, 作为开幕式志愿者, 我只有一个动作——站在世博轴的下面, 伸出左手, 对每一个嘉宾微笑说“2010上海世博会欢迎您”“Welcome to Shanghai EXPO”。简单的话语和手势重复了近3个小时, 相对应的两个人换了一个位置, 左手换右手, 继续鞠躬。也就是那天下午, 我第一次看见了巩俐、董卿、曹可凡等一些我只能在电视中看见的人从我眼前1米的地方走过, 同样看到了很多国家部委和外国友人, 虽然内心非常激动, 我还是向他们微笑地说:“上海世博欢迎您!”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开幕式的时候, 原本在广场上休息的“小白菜”们听到扩音器中奏起了国歌立即全体起立, 面向黄浦江, 高唱起了国歌。那一刻, 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志愿者群体中弥漫开来, 那是一种能在祖国承办世博会的自豪的力量, 一种确保完成开幕式任务的自信的力量, 让人相信, 让人铭记。

也许会有人因为站岗而并没有看到绽放的礼花, 也许有人在文化中心的回廊只能听到礼炮的轰鸣, 也许有人在这10天里受了很多委屈。但是, 没有人有怨言, 因为想到这一华丽、安全的开幕式背后有我们这些“小白菜”们,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闻类特殊志愿者:一起争分夺秒

张宇航: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批入园志愿者

如果说早起晚睡是一种煎熬的话, 那么在五月的上海我毅然的选择了这种煎熬。不是因为会享有什么样的特权, 只是在坚守着身为世博志愿者的荣誉。如果说特权的话, 也许也只是能够更近距离的透过玻璃, 看到彩排时朦胧的焰火。但是这对于我来说, 已经足够了。

开学初得知即将有一场特殊志愿者选拔的面试, 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于是, 通过面试的我成为了交大50名世博新闻类特殊志愿者的一员。我们在世博园区新闻中心分两批分别服务三个月, 工作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2点, 做一休二, 我的服务时间是5—7月。作为交大第一批进入园区的志愿者, 顿时有了一异常新鲜的自豪感。

特殊类志愿者劳动强度非常大, 并且得及时应对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我们首批25名特殊志愿者分成四组分布在新闻中心各个区域, 每天的工作是为记者提供综合类服务, 即问询、预约、茶点供应等等。每天需要接待来自各个省市, 各个国家的媒体记者,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同不同记者的交流中我们不断地学习应变能力, 交际口才。虽然我的工作非常累, 有时会遇到非常委屈的麻烦, 但是我们每天在改正不足中所学到的东西却是无价的。

记得有一台湾记者初来新闻中心记者公共工作区, 由于不了解公共区电脑的使用情况, 将当天需要见报的稿子打在公共电脑上, 待到发稿时才发现这是专属电脑, 非指定人员无法连接到网络, 并且电脑无法使用U盘。当时时间非常紧迫, 记者心情可想而知, 而那是我上岗的第一天。面对焦急的记者的不停催促, 起先我也不知所措, 但后来终于冷静下来, 我帮助他找到了新闻中心技术部, 辗转连线多方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台湾记者的稿子按时上传了, 我的工作圆满结束。这名记者后来与我熟识, 一起“称兄道弟”, 还送了我日本爱知县世博会当年的纪念徽章。

特殊志愿者并不是说它的特别待遇或者是特殊“权利”, 而是指因为服务对象的特殊而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在志愿活动中, “尽我最大可能去帮助别人”的志愿者精神是不变的。也许3个月的志愿者时光是短暂的, 但是在这段时光中, 我才真正地意识到了, “志愿者精神”于我的人生历程中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我愿意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 带着这份“服务于人, 快乐自己”的志愿者精神, 回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中去!

后记:

作为世博志愿者, 我们才是世博园最鲜活的。没有哪个机器人可以笑得比我们更灿烂, 没有哪个4D电影能比我们的眼神传达出更多的关怀, 没有哪个地图可以比我们更人性更便捷。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才是活着的世博, 跃动的精灵!

上一篇: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下一篇:空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