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温室

2024-11-04

早春温室(共8篇)

早春温室 篇1

1 温度管理

韭菜喜冷凉, 生长适温为15~24℃, 白天应适当放风。为促进萌芽, 扣棚后白天室温应保持在18~25℃, 萌芽后白天室温控制在17~23℃。第一刀韭菜收割前白天气温15~22℃, 夜温10~12℃。以后每割一刀温度可提高2~3℃, 但不可超过30℃。

2 肥水管理

韭菜生长要求较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土壤湿度。温室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 土壤绝对含水量保持在13%~15%。一般粘重土壤扣棚前浇过冬水的不再浇水。为促进下一刀韭菜生长, 可在头刀收割前5~7d浇1次小水, 将225~300kg·hm-2硝酸铵用水化开顺水增施, 以后每刀韭菜收割前5~7d都要浇水增施肥料。

3 叶面施肥

生长期每隔7d喷1次磷酸二氢钾, 使用浓度为300倍液;也可使用赤霉素, 浓度为4万倍左右。当韭菜长到15cm时喷洒, 用量15g·hm-2, 加水750kg·hm-2, 再加入0.5%硝酸铵效果更好。

4 收割收割

时割口以黄色较为适宜, 两刀韭菜间隔35d左右。

早春温室 篇2

1. 品种选择 早春黄瓜主要选津优35号、津典301等品种,通过嫁接育苗进行栽培;秋延后番茄主要采用浙粉702、瑞星5号、 金棚11号、 苏粉11号等抗病毒品种。

2. 茬口安排 早春黄瓜12月下旬育苗,翌年2月上旬定植,3月上旬根瓜开始上市,6月底拉秧。秋延后番茄7月上旬育苗,8月上旬定植,4穗果打顶,11月上旬开始上市,翌年1月上旬拉秧。

3. 定植密度 黄瓜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65厘米,株距25~30厘米,亩留苗3000株左右。番茄移栽前,按照垄面宽70~75厘米、沟宽40厘米、垄高15~20厘米做成畦,按照株距25厘米、行距70厘米定植,双行移栽,亩栽3300株左右。

4. 采用的新技术

①黄瓜嫁接技术。采用云南黑籽南瓜做砧木,在黄瓜第一片真叶半展、砧木子叶平展时采用靠接法嫁接。利用黑籽南瓜抗病性强的特点,能够降低连作障碍的发生率,同时所结瓜条长且匀直。

②太阳能高温闷棚技术。6月下旬黄瓜拉秧后,及时清洁田园,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和石灰氮75千克或者棉隆30千克。将土壤深翻25~30厘米,做成宽1.2~1.5米的畦,然后灌水,灌水量以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为宜(目的是使土壤处于高温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病虫草害,加速有机质腐熟),然后用地膜将畦面覆盖严实。同时盖上大棚薄膜密闭,尽量提高地温。8月初掀开大棚和地膜,保持露地状态,有利于降低地温、促进微生物活动。

③“两网一膜”技术。番茄育苗期间,采用遮阳网、防虫网、防雨膜(“两网一膜”)覆盖育苗,推行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蚜虫和烟粉虱为害,从而控制各种类型病毒病的发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连续两年的种植发现,这种遮阳避雨防虫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的发病效果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

④膜下暗灌技术。日光温室内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既保证了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又减少了由于大水漫灌造成的土温骤降和设施内空气湿度骤升的可能,利于保持植物根系周围温度的稳定,减少湿度过大引发的病害,有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

⑤平衡施肥技术。结合滴灌技术的使用,将每次追肥所需肥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倒进蓄水池内,经过搅拌、充分溶解和净化后,利用高度压差进行一体化浇水施肥。

⑥人工补光技术。在日光温室内布两行电线,每隔2~3米安装1个60瓦的白炽灯泡,距离地面1.8~2.0米高,12月初开始补光,翌年1月初结束。补光时间为每天17~19时。

⑦物理防虫技术。通过悬挂温室娃娃、粘虫板,安装杀虫灯等设备,有效降低了单位面积的虫口数,阻断了蚜虫、烟飞虱的传播途径,减少了用药量,实现了安全生产。

5. 产量与效益

①早春黄瓜。每亩3000株左右,单株结瓜3.2千克,平均亩产9600千克,2013年平均市场价格2.2元/千克,亩产值21120元。而早春黄瓜没有采用嫁接栽培的一般会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死棵,亩产量仅5000~6000千克,商品性也没有嫁接黄瓜好,批发价每千克通常低于嫁接黄瓜0.2元左右,亩产值在12000元左右。

②秋延后番茄。每亩3300株左右,单株结果数11个,平均单果重200克,平均亩产7260千克,按照2013年平均价格3.4元/千克计算,平均亩产值可达24684元。秋延后番茄若采用常规品种,TY病毒的发病率会在20%~50%,亩产量一般在4000~5000千克,后期由于低温造成果面着色较差,商品性降低,亩产值15000元左右,明显低于抗病毒品种。

全年亩产值45804元,扣除各种农资成本35%左右,每亩纯收入在29772元左右。由于新模式中黄瓜和番茄的产量、价格相对于其他蔬菜更稳定,所以这种种植模式能逐渐被更多的菜农接受并推广。

6. 本技术(模式)可供其他区域借鉴的核心点

①综合应用新技术。早春黄瓜采取嫁接栽培、膜下滴灌以及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施肥、温光气热等环境综合调控、平衡施肥等措施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延长黄瓜上市期,提高了产量。

②太阳光高温消毒。黄瓜拉秧后亩施碎麦秸1000~2000千克和石灰氮75千克,深翻、做畦、覆膜、灌水、密封闷棚,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可消灭土传病害的传染源。

③广泛使用物理防治。秋延后番茄通过引进抗病毒品种,采用“两网一膜”育苗,防虫网配粘虫板防治烟粉虱,增施氨基寡糖素等增强植株抗逆性,前期在控制植株旺长的基础上使用遮阳网分段遮阴等措施控制TY病毒的发生,中后期通过平衡施肥、减阴增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来提高番茄的产量与商品性,取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7. 本技术(模式)在其他地区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嫁接黄瓜栽培时宜浅不宜深,接穗与砧木的接口离地面应在2厘米以上,且定植活棵后对接穗生出的次生根要及时抹除,以防嫁接栽培失败。二是秋延后番茄必须选用抗病毒品种,育苗时使用“两网一膜”覆盖,做好烟粉虱的防治,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抗TY病毒品种易感染番茄灰叶斑病,可以通过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尤其是钼肥),控制棚内湿度,认准病害、对症合理用药等措施来应对。三是生产过程中必须落实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措施,严格控制好棚内温湿度,以减轻病害的发生为害。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府西路6号农业委员会 邮编:221116)

温室早春栽培伊丽沙白甜瓜 篇3

伊丽沙白属于杂交一代甜瓜。早熟, 全生育期90~95天, 植株生长势强, 叶色淡绿, 开花座果率高, 果皮鲜黄艳丽, 果肉雪白, 味芳香, 含糖15~17%, 单果重500~1000克, 耐贮藏运输, 保护地亩产2000~2500公斤, 适合大庆地区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伊丽沙白是耐热植物, 对温度要求较高, 白天在25~30℃, 对低温较为敏感, 气温下降至13℃时生长停止, 遇霜即死, 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35℃以上生长良好。伊丽沙白喜光, 晴天光照充足, 植株生长健壮, 病害少, 短日光有利雌花形成。伊丽沙白需要空气湿度底, 一般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极不耐涝, 土壤含水量过多根系缺氧, 会造成植株窒息。

3 栽培季节

伊丽沙白只要温度适宜, 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春大棚3月1日育苗, 4月1日移栽, 6月1日收获;秋大棚7月中、下旬直播, 10月上、中旬上市。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秋冬茬生产, 9月中旬育苗, 10月中旬定植, 12月末至1月上旬上市。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早春茬生产, 2月中、下旬育苗, 3月下旬定植, 5月中、下旬上市。

4 整地施肥

伊丽沙白喜欢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质土壤, 施肥以优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亩施有机肥3000~5000公斤, 过磷酸钙20~30公斤, 钾肥20~30公斤, 或复合肥30~50公斤, 施入后进行深翻, 整平、耙细。

5 播种育苗

早春茬和冬春茬要进行育苗移栽, 一般苗龄在30~35天, 根据定植时间, 确定适宜播种期, 秋季大棚和春天露地可进行直播。

5.1 育苗: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可用营养钵在苗床上育苗。营养土配制可用没种过瓜的优质肥沃菜园土4份, 腐熟的优质肥6份, 加50%多菌灵粉剂和敌克松每立方米25-30克, 充分拌均后装入营养钵中, 然后用开水将营养土浇透。

5.2 浸种催芽:

先用50~60℃温水浸泡10分钟, 搅拌至水温30℃时, 再浸泡4小时, 将水渗出用布包好, 放在25~30℃的适温条件下进行催芽, 约24~36小时即可抿芽。

5.3 播种:

伊丽沙白种子昂贵, 播种时要单粒抿芽, 将芽抿在营养钵中间, 然后伏土1.5公分厚, 伏土要用多菌灵消毒, 方法用筛子将土均匀地伏在营养钵内。然后将营养钵放在育苗床上, 晚间扣上小拱棚, 以利保温和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5.4 育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求温度较高, 白天在25~35℃, 夜间在16~18℃, 约3~5天开始出苗, 出苗后白天揭去小拱棚膜, 增强光照。苗出齐后适当通风, 降温, 防止幼苗徒长, 白天在25~28℃, 夜间在15~18℃。2~3片真叶出现时, 喷施诺尔斯液体肥和杀菌剂 (普力克) , 保证幼苗健壮生长。看土壤墒情, 苗期浇水2~3次, 防止形成老化苗, 长至三叶一心或四叶一心时, 进行定植。

6 定植

温室栽培可做成大小垄, 大垄行距70~80公分, 小垄行距40~50公分, 垄高10~15公分。春秋大棚栽培可做成平底畦, 畦宽1米, 定植选晴天上午进行。定植前, 苗床内提前浇足底水, 并喷施一次500倍液的75%百菌清, 然后按株距40公分, 每亩2300株左右定植。定植后先浇穴水, 然后再封穴, 浇定植水后伏上地膜。

定植后白天保持室温在28~32℃, 夜间在18~20℃, 缓苗后再浇一次缓苗水, 深冬栽培一般不再浇水。春秋大棚2~3次水即可。为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增加密度,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温室及大棚要求立体栽培, 甜瓜伸蔓后, 立即进行插架或吊绳, 使瓜蔓直立生长。

7 整枝摘心

整枝摘心是生产管理中关键性措施, 通过整树摘心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从而提高座果率, 促进果实生长发育。保护地高架立体栽培要单蔓整枝, 侧蔓结果, 留出主蔓, 其余留侧蔓瓜, 侧蔓瓜留2叶摘心。一般留2~3个侧蔓瓜, 开花时用主蔓开放雄花进行人工授粉, 一朵雄花要求授2~3朵雌花, 时间上午9~10点, 用雄花涂抹雌花柱头, 第二天可再重复授粉一次。当幼瓜长到鸡蛋大小时, 选留瓜型圆正、个大的2个瓜为商品瓜, 促使其生长, 植株长到20~25片叶时进行摘心, 座瓜后进行追肥、浇水、每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 促进果实生长发育, 整个生长期结合喷药进行叶面补肥2~3次。

8 病害防治

伊丽沙白主要病害是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枯萎病等, 防治措施要以防为主, 综合治理。保护地栽培要注意排风降湿, 空气湿度在80%以下, 调节温度, 白天在28~32℃, 夜间在15℃左右, 创造一个不适合发病的条件。施足有机肥, 生长期叶面补肥,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500倍, 50%代森锰锌400倍, 64%杀毒矾500倍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疫病。用25%粉锈宁1000~2000倍,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防治白粉病。用嫁接的方法和多菌灵灌根防治枯萎病。

9 采收

温室早春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 篇4

选择高抗病虫害、耐低温、外表美观、品质佳、商品性好的中早熟优良品种, 如华盛集团的冬圣、南奥公司的雪玉等。10月10―20日采用营养钵育苗。播种时先在营养钵 (或苗床) 灌透水, 水渗下后, 每个营养钵中播1~2粒种子。播完后覆土1.5~2.0 cm厚。再在覆土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后, 床面盖好地膜, 并扣小拱棚。苗期干旱可浇小水, 一般不追肥, 但在叶片发黄时可进行叶面追肥。定植前5 d, 逐渐加大通风量, 白天20℃左右, 夜间10℃左右, 降温炼苗。

2 整地覆膜

撒施腐熟人畜粪5 250 kg/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 (选用磷、钾、硼、镁、钙等成分较高的品种) 、尿素300 kg/hm2, 要求用大型拖拉机深翻, 然后整平、起垄。垄宽75~80 cm, 垄高15~20 cm, 形成内高外低的斜面, 便于覆膜。垄沟宽30~33 cm, 垄上开暗沟, 暗沟两侧定植幼苗。覆盖地膜能有效提高地温3~5℃, 可促进植株生长, 提早下瓜, 还可保持土壤水分, 控制杂草生长。在保护地栽培过程中, 一定要选择白色地膜。

3 适时定植

西葫芦苗龄在20~25 d开始定植 (即第2片真叶完全展开, 第3片真叶处于半展期) 。定植时间最晚不要超过3叶1心。定植过早, 叶片营养面积较小, 生长缓慢;定植过晚, 根系木质化, 缓苗慢, 容易形成老化苗, 造成结瓜延迟、出现畸形瓜等问题。西葫芦定植1.95万~2.25万株/hm2, 株距65~70cm为宜, 定植密度过大易引起疯秧, 导致产量降低。定植前用50%噁霉灵800~1 000倍液浇透苗穴, 可预防中后期死棵烂秧。随后浇足、浇匀、浇透定植水。定植要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 地温较高有利于缓苗[1,2]。

4 植株调整

从定植至根瓜坐住前, 若不注意通风透光、控肥水, 特别是夜温过高植株就会出现疯长, 此时可施用江苏省江阴市华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新型植物促控剂 (蔬菜专用型) 。该药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植物源制剂, 不但有效控制株型、大幅度提高收获指数, 还有预防银叶病的效果, 正常西葫芦有8个叶片时使用第1次, 到植株11~12个叶片时用第2次。吊秧栽培能有效扩大植株生长空间, 提高叶片光能利用率, 是增产增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此外, 还应及时摘除老叶、病叶, 以达到改善棚内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养分利用率, 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5 花果管理

温室及早春栽培西葫芦, 幼苗期多处于短日照、低温的条件, 有利于雌花的形成。西葫芦一般长至4~5片真叶时, 叶节就有雌花形成, 甚至节节有雌花, 1节有多个雌花的现象。过多的雌花必须在刚刚显露时及早摘除, 以减少养分竞争, 促进瓜条快速膨大。授粉最好选择晴天9:00—10:00进行, 阴天或下午一般不授粉, 最好的涂抹方法是:用毛笔蘸2, 4-D, 一瓜一蘸, 第1笔快速轻涂柱头一下, 第2笔顺着瓜条生长方向, 由瓜把向尾部方向轻抹1笔, 以药液不向下流淌为佳, 避免药液流到植株上。西葫芦定植后30 d左右开始结果, 连续采收期可达6个月、200 d以上。第1条瓜 (根瓜) 容易出现短、粗、胖现象, 应尽早摘除。前期瓜秧小, 根系弱, 养分供应能力差, 不能过早留瓜, 一般在9~10片叶留第1条瓜, 每株可留3个 (一大瓜、一小瓜、一花) , 当嫩瓜长至350~400 g时及时采收。中后期, 结合植株长势, 可以通过不疏瓜、适时采收大瓜, 协调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3,4]。

6 肥水管理

定植后至采收根瓜前不需浇水追肥, 此期浇水易引起植株徒长, 影响坐瓜及产量。第1批瓜采收完后, 膜下灌水冲肥, 施腐植酸、黄腐酸或甲克素海藻肥及生物肥料300kg/hm2加硝酸钾120~150 kg/hm2。浇水施肥后, 及时放风排湿防治病虫害发生。此外, 经常在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 (每7~10 d喷1次) , 可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增加结瓜数量, 加快下瓜速度, 延长采收时间。

7 病虫害防治

在做好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施肥整地、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调节的同时, 做好银叶病、花叶病毒病及蚜虫的防治工作。蚜虫是银叶病、花叶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早期一定要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 用10%吡虫啉800~1 000倍液叶面喷雾, 气温高时用3%啶虫脒1 000~1 500倍液叶面喷雾, 每7~10 d防治1次。在做好蚜虫前期防治的同时预防银叶病及花叶病毒病, 用20%病毒A 800~1 000倍液叶面喷雾, 要兼治真菌细菌性病害, 可用5%宁南霉素1 000~1 200倍液叶面喷雾。

参考文献

[1]王玉华.温室角冬瓜西葫芦吊蔓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09 (19) :10.

[2]杨秀玲.日光温度西葫芦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13) :20.

[3]姜桂霞.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10 (5) :6-7.

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栽培技术 篇5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栽培应选择1代杂交种, 植株长势旺盛, 第1花序着生节位低, 果皮坚韧, 光滑, 不易裂果, 耐贮藏, 耐运输, 口感品味好, 商品性强, 抗病毒病, 对温度适应宽, 一般产量在75 t/hm2以上的品种, 如佳粉15、毛粉802、合作903等。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 以防种子带菌。可把种子放入50%多菌灵500倍液中浸20 min, 或放入50~55℃热水中浸种15 min。然后用清水洗净, 掺上相当于种子3倍的细砂, 保持 (28±2) ℃的温度, 进行催芽, 经过2~3 d种子发芽50%以上即可播种。

2 播种育苗

营养土用腐熟有机肥、细炉渣及经过冻融、无污染、无病虫或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园土各1/3混合过筛即可。11月中下旬播种, 播种前浇透水, 等水渗后将催芽种子连同细砂均匀撒在床面上, 用种量600 g/hm2左右, 然后覆盖1 cm厚的营养土。用75%代森锰锌8~10 g/m2拌上营养土, 撒0.5 cm厚, 以防止番茄猝倒病的发生[1]。缓过苗后, 应逐渐降低床温, 加大昼夜温差, 以利于培育壮苗。一般播后20~25 d、幼苗2~3片真叶、花芽分化前进行分苗[2]。分苗完成后, 在苗床北侧挂反光幕, 可提高光照强度, 促进光合作用;然后扣小拱棚保温保湿。定植前7~10 d进行低温炼苗。

3 整地定植

定植前清除前茬秸秆, 消毒闷棚1昼夜。大棚栽培番茄生长期较长, 产量高, 基肥必须施足。施入硫酸钾375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腐熟优质有机肥90 t/hm2, 深翻40 cm, 再旋耕1遍使土肥掺匀, 耙平, 做成高畦, 开定植沟。挑选无病壮苗, 并做到大小苗分开定植。定植株距28 cm, 大行距60 cm, 小行距50 cm, 栽植5.25万~6.00万株/hm2, 栽后顺沟浇定植水, 水渗后覆土封垄, 2~3 d后细松土培垄, 在两垄上和小行间盖1幅地膜。

4 定植后管理

秧苗7~8片叶时浇1次大水, 然后中耕蹲苗。番茄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后需依靠支架生长, 应进行绑蔓, 可用尼龙绳吊蔓或竹竿等。当植株封行以后, 如茎叶生长过旺, 可以打去基部的老叶、黄叶, 以利通风透光。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定植后正处于光照弱季节, 一直到3月, 应提高光照强度, 可以在脊柱部位或后墙挂反光幕;或者覆盖透光率高的聚氯乙烯无滴膜。定植后应科学管理棚内温度[3]。一般采用单干整枝, 即每株保留1个主干, 摘除一切分枝, 留3个穗果。当所留结果枝达到一定叶片数及果穗数时, 摘除顶端生长点。花期应疏掉畸形花及多余的花蕾, 坐果以后应疏掉形状不标准、果形不整齐、同一果穗发育太晚的果实。为防止落花落果, 当果穗中有2~3朵小花开放时, 用10~20 mg/kg的2, 4-D涂抹花序;也可在9:00—10:00, 用2.5%水溶性防落素25~50 mg/kg (高温用25~30 mg/kg, 低温用40~50 mg/kg) 喷布花序背面。

5 病虫害防治

在病毒病防治上, 于发病初期喷植病灵500倍液, 或病毒A 500倍液, 加入氨基酸叶面肥进行喷雾, 并结合防治蚜虫[4]。防治灰霉病, 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 还可结合用20%百菌清烟剂3 kg/hm2熏棚[5]。在晚疫病和早疫病防治上, 可用64%杀菌矾400~5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6]。在蚜虫、白粉虱防治上, 用80%敌敌畏加锯末点燃熏蒸, 或用3%吡虫啉1 000~1 500倍液喷雾。

6 适时采收

果实成熟可分为绿熟、转色、成熟和完熟期。番茄转色变红后, 应及时采收, 以利于植株上其他果实的正常生长发育。作为商品果, 当果实顶部着色达到1/4左右时即可进行采收[7,8,9]。

参考文献

[1]姜伟, 王建国, 靳玉荣, 等.日光温室番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5) :125-127.

[2]张国强, 詹玉丝.番茄塑料大棚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11) :38-39.

[3]黄江涛, 张春奇, 李红波, 等.麦茬番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3) :94-95.

[4]刘华, 吴洪兴, 董立先.无公害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 2006 (1) :19.

[5]王俊文.番茄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4) :139.

[6]潘明辉, 李志勇.无公害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 2011 (1) :29-30.

[7]姚勇.浅谈早春番茄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7) :30.

[8]赵清燕, 郑静, 魏宏, 等.乌鲁木齐西郊早春温室番茄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11 (3) :40-41.

温室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 篇6

早春茬西葫芦应选择株型小、节间粗短、瓜码密、早熟丰产、抗病毒病和耐高温的品种。

2 育苗

2.1 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早春茬西葫芦一般苗龄30 d左右, 定植后约30 d开始采收, 从播种到采收历时60 d左右。早春茬西葫芦一般要求在4月前后开始采收, 以便到“五一”节前后进入产量的高峰期。由此推算, 正常的播种期应该在1月中下旬。

2.2 育苗要点

对早春茬西葫芦进行护根育苗。出土前昼夜保持温度为25℃~30℃, 出土后保持白天温度为20℃~23℃, 夜间温度为10℃~15℃, 不能低于6℃。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定植前整地做垄。西葫芦根系发达, 喜欢肥沃土壤, 冬前深翻, 早春施肥整地, 每0.067 hm2施优质农家肥5 000 kg、过磷酸钙40~50 kg、尿素30~40 kg。采用地膜撒施和开沟集中施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沟施应结合该茬的种植形式进行, 撒施以后应深翻40 cm, 打碎土块, 使土壤和粪肥充分混匀, 整平地面。

按照80 cm的大行距和55~60 cm的小行距开约10 cm深的定植沟。在开沟后施肥、浇水, 然后再起垄。垄高大约为25 cm, 沟底宽约30 cm, 在80 cm的大行间起一条可供人行走的垄。把两个相距55~60 cm的垄间用地膜覆盖, 地膜分别搭在两垄外侧的10 cm处。

3.2 定植时期与定植密度

早春茬温室西葫芦的定植时期应根据不同纬度地区温室中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该地区的市场销售情况, 以及天气变化规律来决定。在华北地区, 定植一般应在2月—3月份进行。西葫芦的栽培密度应根据品种的株型以及栽培方式来决定, 小型品种每0.067 hm2为1 800株, 大型品种为1 600株。近年来, 多采用吊蔓栽培的方式, 小型品种如早青一号, 一般每0.067 hm2栽苗2 000株。温室栽培, 早春茬栽培西葫芦的行距已经固定, 大、小行距分别为80 cm、55~60 cm, 所以栽培密度主要由株距的变化来决定。一般情况下, 定植垄上按45 cm的株距开穴定植。定植时尽量采用前边密、后边稀的定植方法, 大苗定植在前、小苗定植在后, 前边株距可为40 cm, 后边株距可适当加大为50 cm, 平均株距为45 cm。

3.3 定植方法

定植前天, 把育苗床浇透水, 定植时边割坨边栽苗。定植苗要选择植株大小一致、生长势旺、无病虫害的苗, 按规定的株行距, 在垄上破膜开穴, 把苗坨植入穴中并使苗坨稍露出地面, 分株浇稳苗水, 待水渗下后覆土而使苗坨面与破膜持平, 可用土将膜的开口封压住。由于早春茬定植时, 地温和气温都比较低, 所以定植应该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定植全部结束后, 若地温比较高, 可以小水浇缓苗水, 切不可顺沟浇大水, 否则地温降低, 植株缓苗慢, 缓苗期长。等缓苗以后再顺沟浇1次透水, 把垄湿透。

4 定植后的管理

4.1 环境调控

西葫芦是既喜强光又耐弱光的作物, 以11~12 h的强光最适宜, 尤其幼苗期光照应充足, 可使第1个雌花提早开放, 并能增加雌花的数量。进入盛果期更要求强光。晴天多、光照强, 能使西葫芦收获期提前并提高产量。

短日照也可促进雌花的发生, 花芽的分化及雌花的生长与温度有关。温度与日照相比, 温度是主要因素。日照在8~10 h的情况下, 昼夜温度在15℃~20℃, 第1雌花出现的节位和节成性是:温度愈低, 日照时数愈短, 雌花出现越早, 节成性越高, 否则相反。

在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0℃~15℃、日照长达8 h的条件下, 不但雌花多, 而且子房和雌花都比较肥大。对未受精的花朵来说, 日照短于7 h, 反而比长于11 h的坐果少, 超过18 h的长日照则不会坐果。受精花朵的坐果则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

4.2 肥水管理

整地时每0.067 hm2施有机肥4 m3、过磷酸钙80 kg、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30 kg。定植时浇足水, 缓苗期间一般不浇水。定植后到根瓜坐住前正是促根控秧时期, 一般不浇水;当第一个瓜坐住并开始膨大时, 开始浇水, 每0.067 hm2随水施尿素20 kg, 浇水量为垄高的1/3, 因这时外界气温很低, 室内放风量小, 浇水不宜过勤。浇水后及时密封垄头边的薄膜, 以降低室内的湿度。一般每15 d浇1次水。进入结果盛期, 外界温度已升高, 放风量逐步加大, 植株和瓜条的生长变快, 所以浇水次数变勤, 一般每7 d浇1次, 浇水量为垄高的2/3, 每隔浇1次水施1次肥, 每次的施用量为尿素20~30 kg/0.067 hm2。此外, 还可进行根外追肥, 可喷质量分数为0.1%的尿素液, 也可喷质量分数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正常生长的植株其节间长度不应超过3 cm, 否则被认为肥水过大, 应予控制。

4.3 吊蔓

定植后10~15 d, 长到7~10片叶时, 将塑料编织绳等绳状物栓在茎蔓基部, 上端栓在专为吊蔓扯拉的铁丝或温室的棚架上。生长中不断地将吊绳与茎蔓缠绕起来, 也可以用绳状物将吊绳与茎蔓分段绑在一起。随着植株的生长, 一般在瓜下部留功能叶6~7片, 失去功能的老化叶片用刀割掉, 留2~3 cm叶柄。茎基部发生的侧枝应及时摘掉。

4.4 防止落花落果

西葫芦为异花同株作物, 雄花的花粉粒到达雌花柱头上, 靠昆虫传粉。花粉的活力时间较短, 在花开前一天已具备受精能力。雄蕊花粉在早晨5时左右散出, 随后花粉粒萌发力逐渐减退。因此, 采用人工受粉的方法是温室栽培西葫芦的关键技术措施, 人工授粉应在开花当天上午6时~7时进行, 8时后受精明显下降, 会导致落花落果。授粉的方法是, 摘下雄花, 去掉花瓣, 把雄花放在雌花柱头上轻轻地一抹, 使花粉粒粘着在柱头上。一朵雄花花粉可授粉三四朵雌花。用药剂处理, 防止落花落果的效果较好。冬季用药剂2, 4—D 35~40 mg/kg, 春秋用20~30 mg/kg可防落花落果。为了防止重复处理, 将配好的溶液中加入红颜色, 用毛笔蘸溶液涂抹在刚开花的雌花花柄上;或用防落素30~40 mg/kg蘸花。处理的时间均为上午8时~9时。实践证明, 既采用人工受粉, 又用激素处理, 防止落花落果的效果最好。

5 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防止方法

西葫芦前期雄花很少, 温室西葫芦栽培前期一般没有昆虫传粉, 需要及时进行人工受粉或激素处理, 否则西葫芦难坐住瓜、难膨大, 出现前端尖顶化瓜的现象。

对于坐果性非常好的早熟西葫芦品种, 春季栽培时需要进行疏花疏果。因早春温度偏低, 营养生长相对较弱, 如留瓜多, 就可能坠秧, 导致植株不能充分发育, 使所有瓜都不能长大;如果在秋季种植, 则不需要疏花疏果。

日光温室早春茬菜豆高产栽培技术 篇7

一、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早春茬菜豆, 应选择开花期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适应性强、抗病、产量高、品质好的早、中熟品种。常用品种有丰收1号、老来少、一尺青、芸丰 (623) 、嫩丰2号、绿丰等。

二、种子处理

选择籽粒饱满, 具有其品种特性的种子晒种1~2天, 然后进行种子处理, 方法是:

1.用0.1%福尔马林药液或50%代森锌200倍液浸种20分钟, 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可防止炭疽病发生。

2.用菜豆或花生根瘤菌剂拌种, 或用0.08%~0.1%钼酸铵溶液浸种, 可使秧苗健壮。先将钼酸铵用少量热水溶解, 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浸种1小时, 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3.在土壤温、湿度适宜时, 为提早出苗可进行2小时以内的短时间浸种, 待大部分种子吸胀, 少数种子皱皮时捞出播种。

三、播种

(一) 播种期。日光温室早春茬菜豆, 一般在1月上旬至2月初播种, 3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始上市。

(二) 整地施肥。

前茬收获结束后要及时清除残株枯叶。播种前10天左右每亩施3000~4000千克腐熟有机肥、30千克三元复合肥 (或30千克磷酸二铵) 做基肥。深翻耙平后, 做成1~1.2米宽, 南北向、中间稍低的小高畦, 以便生长期膜下灌水。播种前5~7天覆地膜, 如土壤墒情不好应在覆膜前浇水。

(三) 播种每畦播两行, 穴距30厘米左右。

先用铲刀在地膜上切成十字, 揭开地膜后挖穴, 穴深3~4厘米, 每穴播种3~4粒, 覆土2厘米厚, 过深易烂种。如果播种时墒情不足, 穴内浇水, 水渗后播种。播种覆土后将十字形地膜恢复原位, 并压上少许细土。幼苗出土后, 将出苗孔周围地膜用细土封严, 避免膜下蒸气伤害幼苗。

为改善菜豆群体内的通风透光, 减少落花落荚, 可与其它矮生菜间作, 1~2畦菜豆间作1畦小菜。

四、田间管理

(一) 温度。

播种后要求白天室内温度22~25℃, 夜间15℃以上, 一般不放风。幼苗出土后白天温度要求在18~20℃, 25℃以上要及时放风, 夜间13~15℃。此期温度适当低一点有利于培育壮苗。开花结荚期, 白天温度控制在18~25℃, 夜间15℃左右, 白天气温高于28℃, 低于13℃都会引起落花。

(二) 浇水。

播种时墒情好, 苗期一般不需浇水, 要进行多次畦间中耕松土。开始甩蔓至吊蔓前, 膜下浇1次水, 第一花序开花期不可浇水, 否则会引起大量落花, 造成徒长。一般在第一花序嫩荚坐住后开始浇水, 整个结荚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浇水时可地膜下与畦间交替进行。在晴天中午前后浇水为宜, 浇水后及时放出室内湿气, 防止室内结露, 湿度高易引发病害。

(三) 追肥。

第一花序嫩荚坐住后, 结合浇水每亩随水施入尿素10千克 (或硫酸铵15~20千克) , 配施磷酸二氢钾1千克, 或施入1000千克稀人粪尿。以后每采收两次随水追肥1次, 最好化肥与人粪尿交替施用。为减少落花, 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叶面追肥, 一般10~15天喷1次。叶面肥有:0.08%~0.1%钼酸铵、0.3%~O.5%磷酸二氢钾0.5%尿素、0.08%~0.1%硼酸、光合微肥等。

(四) 化控。

幼苗3~4片真叶展开后, 叶面喷施多效唑, 能有效地防止或控制植株徒长, 改变群体结构, 增强光合作用, 使主蔓花序数增加5%~10%, 单株坐荚率提高20%左右。甩蔓后若植株有徒长现象, 可再喷1次多效唑。开花期叶面喷施10×10~25×10!6a萘乙酸, 防止落花落荚。

(五) 吊蔓。

植株开始甩蔓时, 用尼龙绳吊蔓。茎蔓长到近棚顶时, 要落蔓、盘蔓。同时将下部的老叶摘除并带出温室, 将摘除老叶的茎蔓和吊绳一起盘在根部周围, 使整个温室植株生长点均匀地分布在一个南低北高的倾斜平面上。

(六) 防治病虫。

曰光温室早春茬菜豆常见病虫害有炭疽病、细菌性疫病、灰霉病和蚜虫。防治炭疽病用600~800倍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7天喷1次, 连喷3~4次;细菌性疫病在发病初期喷药, 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药剂可用27.12%铜高尚悬浮剂500~800倍液, 或农用链霉素150单位, 或1:1:200倍的波尔多液;防治灰霉病的药剂有50%2塞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抑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10天喷1次, 连喷3~4次, 重点保护嫩荚。

早春温室 篇8

一、辣椒的生物学特性

辣椒喜温暖, 不耐寒冷, 不耐炎热, 喜光不耐强光, 喜湿不耐涝。

1. 辣椒根系, 根量少, 入土浅, 大多分布在20厘米以内的表土层。

土壤湿润有利于花的形成和果实膨大。土壤要疏松、保水、保肥, 中、微酸性土壤较适宜。

2. 开花结果, 正常情况辣椒花芽分化期约在播种期后30~40天, 4片真叶时, 花为两性, 多单生。

一朵花由开到凋萎需2~3天。

3. 温度要求, 幼苗耐寒性差, 低于15°C发育迟缓, 适于辣椒生长的温度为25°C左右, 夜温以15°C左右较适宜。

地温以20°C左右较好。

4. 光照要求, 中等光照较好, 但又较耐弱光。

5. 种子千粒重5~6克, 亩用种量一般90克左右即可。

二、辣椒的生育周期

育苗一般需要80~90天, 从定植到采摘需要40~50天, 从育苗到拉秧可持续150~180天, 田间管理好的可以延续更长的时间。

三、适合本地区温室栽培的品种

适宜本地栽培的辣椒品种不多, 主要有屯椒9号、尖椒先锋1号等。屯椒9号, 植株开展度小, 适于密植, 生长势中等, 抗病性强, 果肉厚, 丰产性强。尖椒先锋1号, 长势强劲, 植株开展度稍大, 抗性好, 整株果实大而均匀, 商品性高, 产量适中。通过试种, 这两个品种在本地较适宜温室栽培。

四、栽培技术

1. 栽培日期

冬春茬本地适宜1月1日~10日初育苗, 定植时间为3月15日, 苗龄期70~80天。

2. 育苗

(1) 浸种催芽。育苗时要比实际用量多育15%, 以备定植时有足够的齐苗壮苗。把种子放入55℃热水中, 浸泡15分钟并搅拌, 再浸入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15分钟, 用25℃温水浸泡10小时, 换清水搓洗数次, 直到无辣味时用纱布包起来, 装入大碗里, 碗口盖湿毛巾, 放到炕梢, 保持28~30℃, 每天翻动3~5次, 3~5天即可出芽, 然后播种。每1平方米播种量为25克。

(2) 育苗设施准备。地热线加小拱棚, 地热线每百米可控制8~10平方米, 每平方米可放置100~120株苗。操作方法:将需要的面积下挖5厘米, 然后按10厘米等距铺线, 再将土回填刮平即可使用。小拱棚高度在1.5米以上为好, 用竹皮子或木条做成南北跨度东西走向。外膜以透光好的塑料膜为好。外边准备毛毯等棉织物用于晚上覆盖。内置电热暖风或土炉子均可。

(3) 播种盘制作。预备种盘 (3000株/每平方米) , 大小因地而异, 盘底必须透气, 盘高一般15厘米左右。栽质用大田熟土即可。

(4) 育苗营养土的配比。栽质为熟土和腐熟农家肥以3:1拌均即可,

(5) 营养土灭菌。福尔马林消毒:一般用0.5%的福尔马林喷洒床土, 均匀后堆积, 再用塑料薄膜密封6天左右, 然后撤膜, 待药味挥发后再使用。可防治猝倒病和菌核病。

3. 播种

(1) 播前灌水。播种前为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对水分的需求和幼苗前期生长所需, 应在苗床内先灌足底水, 要求床土8~10厘米土层含水量达饱和为宜。

(2) 播种和覆土。一般多采用撒播, 播种要均匀。播后要立即覆土, 覆土厚度一般为0.5厘米。也可在播种覆土后的苗床表面及时覆盖地膜, 以利保湿和保温, 促使种子出苗迅速整齐。

(3) 温度管理。播种后10~15天即可出齐苗。没有出苗前温度稍高些, 白天30°C, 晚上20°C。出苗后, 温度白天25°C, 晚上12°C炼苗。

(4) 分苗。当小苗长到3片真叶即可二次分苗, 每钵一株。预备营养钵, 栽质为熟土和腐熟牛马粪, 比例3:1。装钵时, 不要装得太满, 要留装水的余地, 打透水后, 随即就抿苗。温度保持在白天28~30°C。夜间温度在18°C为宜。缓苗后注意增强光照, 白天温度25°C左右即可, 夜间温度不低于10°C, 随着苗长大, 要勤挪苗, 防止根扎到地上。浇水尽量每一次打透。但不要过多, 标准用手按不硬即可。钵内的表土要用小挠松土2~3次。药剂处理3次, 一般杀菌剂都可以。

4. 整地施肥

先要将上一茬留下的生产垃圾及时清理出棚室。准备腐熟粪肥要充足, 每亩一般优质肥5吨左右, 少则沟施, 多则平施翻匀。无机肥不易深施。土质沙性强的, 耐肥保肥力较弱, 易少施勤施, 黑粘土耐肥力强, 可酌情施用。平畦整地, 做畦面宽80厘米, 梗为20厘米的畦, 整畦面要上水均匀, 这对以后的日常管理和生长的整齐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整畦秧苗供水不均会导致生长不齐, 发育生殖期出现时差, 植株互相遮掩, 很难取得高产。一般定植时沟混施磷酸二铵0.15千克, 硫酸钾0.1千克, 过磷酸钙0.25千克。单施优质复合肥0.2千克, 注意要肥与土拌匀, 以防烧根。

5. 定植

一般定植前七天, 将小拱棚塑料去掉, 让苗逐渐适应大棚环境。将苗分别选择大小一样的苗株分开定植, 方便日后管理。当棚室最低温度高于10°C时, 10厘米地温在10°C以上, 维持7天以上, 冷末暖初的时候可定植。对老温室定植前每畦0.3千克生石灰进土壤消毒, 白粉病重的温室可用硫磺粉熏蒸。也可采用45%百菌清烟剂, 每亩棚室用药200~250克。把药分成4~5份, 按4~5点均匀分布在棚室内, 用暗火点燃后, 密闭棚室。定植前将苗用药处理一遍 (杀虫剂+杀菌剂) 主要防蚜虫。霍林河现有的温室适宜双行, 每畦32~34株适宜, 株行距28厘米×40厘米。先浅栽苗, 缓苗后再培土。刨沟要深些, 定植后要将土回一半。栽苗不要太深, 埋住土台就行, 二遍水过后, 确定缓苗结束, 将土全部回填, 形成垄状。

6. 定植后管理

(1) 苗期管理。辣椒营养钵育苗, 定植后几乎无缓苗期。现按正常苗株程序进行。缓苗时温度以保温为主, 白天28~30°C, 晚上15°C以上。地温控制在20℃以上, 晚上要早些落被, 18°C即可落被, 有取暖设施的温室, 早上掀被前一小时可适当加温, 以利于缓苗生长。缓苗后要降温, 夜间温度在15°C为宜, 白天25~28°C。苗期总体原则控温不控水, 缓苗水要及时, 一般定植7~10天后需要浇缓苗水, 植株生长标准根系吐白, 叶色见浓绿。整个苗期土壤不能缺水, 以略湿为好, 但不能积水。当温度超过30°C时, 及时放顶风, 温度还降不下去, 午间可放被降温1~2小时, 午后再拉起来。苗期最好不要放底风和腰风。加强中耕, 中耕深度要在10厘米为好, 增加土壤的温度和含氧量, 以此诱发根系快速发育。

(2) 开花结果期管理。夜间温度在15°C为宜, 白天25~28°C。土壤不能缺水, 以略湿为好, 但不能积水。如心叶发黄有退肥迹象, 要及时补充肥力, 每畦冲施尿素0.15千克加复合型钾肥0.2千克。当门椒长到蛋黄大时, 要及时给肥水, 浇完水以后要观察植株的长势和叶色深浅, 来调整用肥的多与少。当室温达到25°C时就要及时放顶风, 如果温度降不下来, 可以通过放腰风或底风, 使之达到合适的温度, 此时不能再放被降温。前期仍需加强中耕, 中耕深度要在6厘米为好, 增加土壤的温度和含氧量, 要浅耕, 以防中耕时破坏根系。

上一篇: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下一篇:施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