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距离

2024-11-14

供电距离(共7篇)

供电距离 篇1

摘要:电网作为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备, 对于国家的科技自动化、现代工业水平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 因为作业环境或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电网设备出现长距离供电大电流过大, 带来一系列问题。而通过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可降低大电流传输过程各种问题的发生, 保持电网设备一个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 提高生产效能。文章就长距离供电日常出现的大电流进行分析, 探讨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的应用, 进一步促进电网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电网,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

0 引言

随着国家科技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 电网设备也在工业生产行业中有着长足的发展。电网设备在使用过程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作业环境影响, 或者人为的影响, 而在长距离供电线路中出现线路电流过载。这样一来, 电网设备的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本文对长距离供电大电流出现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说明建立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1 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科技的迅猛发展, 电网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设备, 在我国各行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电网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大大促进了国家的科技自动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应该了解如何有效地维护电网设备, 让其能够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最佳的工作状态, 有效提高电网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对于工业生产和社会工业发展而言, 这才是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尤其是处于现在极力提倡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 对电网设备采取必要且有效的维修技术, 掌握电网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 能更好地实行电网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 对于电网设备的进一步应用及推广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2 长距离供电大电流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日常维护

电网设备就好比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家用电器, 一样需要使用者定期地进行维护或者保养。尤其是对于长距离电网线路这种高频率使用的线路而言, 日常的维护以及保养就更显得有必要了。很多的操作人员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步骤, 使得电网送电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影响, 甚至是经济上的损失。

2.2 工作环境不稳定

电网设备用于工业生产部门中, 可以切实保证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 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长距离线路输电过程中, 对于其工作环境也是有着一定要求。例如外界的温度、湿度, 所含的杂质, 甚至是噪音都成为导致电网长距离输电电流过大的因素。部分工作人员没能认识到规范设备的工作环境的必要性, 而导致电网长距离线路长期处于非正常工作环境, 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以及人员的伤亡等。

2.3 变电站运行故障

变电站变电运行故障主要是包括PT保险熔断故障、谐振故障及线路断线故障等。这些故障都是比较常见的, 我们必须找出排除故障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在故障发生时, 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通常情况下, 在不直接和经消弧线圈小电流接地系统中, 如果发生上述几种故障, 中央信号将会发出“10 k V系统接地”光字牌或者是发出报文。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小电流的接地系统母线的PT辅助线圈开口三角处连接着电压继电器,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现象, 来判断故障的发生。

3 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的具体措施

3.1 实时监控主变低压侧向开关跳闸

对于主变低压侧向开关跳闸的排除方法来说, 如果变电运行中因主变低压侧向而造成过流保护动作时, 就需要对电网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 然后再对现象进行判断。我们在进行检查时, 不仅仅要检查主变保护, 同时也要也要检查线路保护。最后利用对输入端设备的检验工作, 对过流保护的故障进行处理。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故障维修这一系统工作, 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 作为计算机中心, 实行对电网设备维修控制以及管理的有效场所。此外, 还应该完善相应的环节, 例如信息的传递中心、机电设备的诊断及检查中心等, 通过完善每个信息步骤进行有效的执行。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电网设备常常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使用, 大大方便了工业生产, 提高了对于长距离供电的效率。然而, 在电网设备的具体应用中, 常会出现种种不良状况以致于影响了其正常作业, 给企业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来进一步促进电网的合理发展。

3.2 建立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应急处理方案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的处理方法为:应利用检验保护掉牌及输入端设备来进行判定。假如出现瓦斯保护的情况, 则可判定其故障为变压器内部或二次回路的故障, 可以通过对压力释放阀门及呼吸器进行检查、查找二次回路的接地情况、变压器自身的形变情况, 并进行处理。我们知道, 机电设备用于工业生产部门中, 可以切实保证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 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如果出现差动保护的现象, 应对输入端设备的主变压三侧差动区进行检查。例如外界的温度、湿度, 所含的杂质, 甚至是噪音都成为影响电网设备正常工作的因素。由于差动保护对主变线圈的相间及短路情况进行反应, 所以, 当发现这种状况时, 应先认真对主变进行检查, 包含其油色、油位、继电器等。如果继电器内有气体, 则要对气体进行提取, 由气体的颜色及可燃性能对其故障性质进行判定。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机电设备在作业过程中, 对于其工作环境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

3.3 积极引入交流小型电网来分担电网压力

交流小型电网是指系统中含有交流母线, 通过母线将小型电网系统中的能源存储设备、DG以及电网负载等装置通过电子转换进行传递, 最终将信号传递给电网中枢控制系统, 通过对公共联结点处开关的控制, 实现交流电网孤单运行模式以及并网模式的来回切换。因此, 交流小型电网可以实现对不同电压的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切换以及对交流负载提供电能补充, DG以及电网负载的电能流失可以通过电能补偿器来进行补偿。交流小型电网能够对现有的电器进行直接负载, 不需要附加电流转换器就可以实现电器的正常使用。同时, 由于交流小型电网自带过流保护器, 能够在漏电侦测、过流保护及触电防护等放方面很容易实现监控。此外, 交流小型电网能够实现孤岛运行模式和并网运行模式的自由切换, 且与外部电网的衔接程度较好, 不需要附加转换器就可以直接并入外部的电网系统。

小型交流电网组建与安全运行能够将现有的各种分布式发电系统进行供电系统的合理改造以及优化, 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给, 实现提高电网的运营能力以及负荷能力。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长距离供电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范围还将持续扩大, 相对应地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将日益增多。因此, 相关工业生产部门切实掌握长距离供电关键技术非常必要。只有这样, 才能有力确保变电力系统正常、安全、稳定地运行, 从根本上最大限度杜绝长距离供电运行故障, 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稳定安全的生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如鹤, 冯密罗, 孔金生, 等.基于电流变化率的短路检测保护方法[J].煤矿机械, 2008, 29 (5) :171-173.

[2]岳良.矿用隔爆真空馈电开关在井下远距离供电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 2003, 31 (12) :83-84.

[3]宋建成, 石宗义, 杨毅, 等.矿井电网过电流特征分析及其保护系统的研究[J].煤炭学报, 2001, 26 (1) :81-86.

[4]叶予光, 卞和营, 王泳, 等.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中载频短路保护技术研究[J].煤矿机械, 2009, 30 (10) :183-184.

供电距离 篇2

落实责任, 组织到位。民和县供电公司组织1支用电服务队, 三新农电公司民和业务部组织8支报修服务队, 具体负责辖区用电工作, 供电所农电员工分片包村, 定岗定人, 责任到人, 对辖区内玉米田、打麦场、路边供电线路和设备进行专项巡视和检修, 以防农用机械操作不慎造成倒断杆事故和触电事故, 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认识, 宣传到位。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农村宣传橱窗、宣传单等, 进行秋季农电设备安全运行防护宣传和用电安全宣传, 对管辖区内的线路设备开展树障、违章建房等隐患再排查, 实现了“宣传一人、普及一家, 宣传一村、带动一片”目标。

供电距离 篇3

由于电网故障或设备检修经常会造成一些负荷的停电,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负荷,如何为停电的负荷搜索其他可用的供电恢复路径,以快速恢复供电是调度人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即供电路径搜索的问题[1]。因此,有必要针对失电负荷恢复供电路径搜索算法进行研究。

与失电负荷恢复供电研究相关的是配电网故障恢复控制,目前有很多关于配电网故障恢复研究的文献。文献[2]指出地区电网的故障恢复问题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复杂的优化问题。目前研究故障恢复的方法较多,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如专家系统[3,4]、遗传算法[5,6,7,8]、蚁群算法[9]、Petri网[10]、多代理系统[11,12]和差分进化算法[13,14]等。然而上述方法针对特定网络结构分析各有其特点,但不能有效适应地区电网故障在线快速恢复,难以为调度员提供实时、合理的故障恢复控制策略。文献[1]提出电气岛划分的概念,通过拓扑分析将电网分解为若干电气岛,利用“电气岛+边界条件”的概念搜索失电孤岛的供电路径,基于树搜索法中的宽度优先搜索法进行分层搜索。但对于环形网络,这种搜索方法容易漏掉潜在的供电路径;而且由于是从失电孤岛出发去搜索带电岛,这样搜索到的供电路径顺序不符合调度操作规程,即送电时应从电源侧逐级向负荷侧闭合开关。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献[1]对电气岛增加了两个新的属性,来记录由带电岛返回失电孤岛的路径,但这样处理增加了内存开销,不利于程序处理的简洁与快速。电气岛划分的概念可以避免在为失电孤岛寻找电源时大量搜索节点链接支路,而是采用直接搜索对侧电气岛的带电性质,因而大大提高了搜索速度。为此针对失电孤岛供电路径搜索算法的研究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受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的启发,利用电气岛之间的边界联系,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供电路径搜索算法。通过建立各个电气岛之间的路由表,将失电孤岛的供电路径搜索问题转换为路由表更新问题,利用各个电气岛最终的路由表项目便可以直观、快速地找到失电孤岛的最短供电路径,并且供电路径的顺序满足调度操作规程。

1 距离向量算法

在信息通信领域,路由器作为网络拓扑中的一种中间结点,在推动计算机网络互联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路由选择算法分为交互协议和本地计算,其本质是在交互协议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当的标准和有效的选择策略进行本地计算,最终获得最优路由。路由选择定义为把消息从信息源经过网络传送到目的地的行为,主要进行协议交互和本地计算两个基本动作。其中协议交互主要完成网络中距离向量、路径向量和链路状态的查找和传送;本地计算则是根据协议交互获得的距离向量、路径向量和链路状态进行路由表的更新处理,确定数据发送的最优路径[15]。

路由选择协议中的内部网关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根据RIP,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本身到达其他任意一个目标网络的路由信息。定义路由器到达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距离为1;定义路由器到达非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距离为路径上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1。RIP中的“距离”也被称为“跳数”(hop count),把信息的传递比作在路由器之间的跳跃,规定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1。这里的“距离”实际上指的是“最短距离”。RIP中将从源头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路由器数目最少的路由定义为最优路由,即跳数最少。

更新路由表时,每个路由器只与相邻的路由器进行协议交互,也就是交换各自的路由信息,交换的路由信息是本路由器当前所知道的所有路由信息[16]。初始化的路由器仅仅知道与其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距离,将这个距离定义为1。在此之后,每一个路由器只和数目有限的相邻的路由器进行协议交互,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项目。经过若干次的更新之后,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从它本身到达本网络中任意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的路由器地址。RIP的收敛过程较快,即在自治系统中所有结点都得到正确的路由选择信息的过程。RIP令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都与自己的相邻路由器不断交换路由信息,并不断更新其路由表,使得从每一个路由器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都是最短的。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于每一个路由器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路由表自然也不同。本文按照该协议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失电孤岛搜索算法。

2 供电路径搜索

根据文献[17-20]中的拓扑分析方法,相互连接的无阻抗设备汇聚成一个等值节点,通过等值节点相连的有阻抗设备汇聚成一个电气岛。电气岛内部设备彼此连通,即内部各处带电状态一致;电气岛之间彼此不连通。当系统发生负荷失电时,利用拓扑分析程序,将电网划分为若干彼此不连通的电气岛,通过判断岛内设备带电状态,将全部电气岛分为带电岛和不带电岛两大类。根据电气岛划分规则可见,带电岛内部有电源,可作为失电负荷恢复供电的电源。对于不带电岛,有3 种情况:第1 种是故障岛,这种电气岛由于岛内设备故障或检修致使设备不可用;第2种是无源岛,这种电气岛内既无电源又无失电负荷,但其岛内设备正常,可以通过投入运行来为失电负荷供电,如备用设备可划归并入这种电气岛;第3种是失电孤岛,这种岛内无电源,但有失电负荷,需要为其恢复供电。某地区电网经过拓扑分析之后形成的电气岛之间的联系图如图1所示。

定义电气岛边界为不同电气岛之间呈断开状态的无阻抗设备,相当于电气岛间的备用通路,边界一经操作合上,两电气岛即合并形成同一个电气岛。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呈断开状态的无阻抗设备就是边界,只有两端是不同电气岛的无阻抗设备才是边界。

为了说明本文的搜索算法,将故障岛之外的每个电气岛看成一个路由器,各自有一张初始路由表,表示该电气岛与相邻电气岛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根据距离向量算法进行路由表更新,最终获得所有电气岛的全网路由表,进而从中选出失电孤岛的供电路径。路由表结构分为目标岛、距离和路径,以孤岛1的路由表为例,路由表信息如表1所示。

路由表中第1行表示:失电孤岛1 至带电岛2距离为1的路径A;路由表中第2 行表示,失电孤岛1至无源岛3距离为1的路径C。

2.1 初始路由表形成规则

电气岛的初始路由表表示该电气岛与相邻电气岛之间的联系,初始路由表的形成可以根据电气岛边界来确定。依次处理电气岛的边界,按照路由表的结构形成初始路由表的项目。在处理边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若一个电气岛仅和故障岛相连,或者一个电气岛所有的边界只和故障岛相连,则该岛不会在恢复路径中体现,于是将该岛排除在更新列表之外,更新列表中的所有电气岛均要进行下一步路由表更新处理。将所有除故障岛以外的电气岛处理完毕后,各个电气岛的初始路由表也就最终形成。

初始路由表的具体形成流程如图2所示。

2.2 路由表更新规则

路由表的更新处理是为了获取每个电气岛到网络中任意一个电气岛的最短路径,当然从中可以获取失电孤岛到达各个带电岛的最短路径,即为失电孤岛搜索若干条恢复供电的最短路径。更新过程中,每一个电气岛只和数目有限的相邻电气岛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当电气岛获取到相邻电气岛的路由表信息后,根据距离向量算法,在原来的距离上加1,路径之前加上相应的边界。若本电气岛的路由表中没有目标岛,会将新的目标岛加入本路由表项目中;若目标岛在本岛路由表中,则判断距离是否更短,如果比本岛路由表项目中的距离更短,则更新距离和相应的路径,如果相等则把该条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原路由信息不变,否则返回处理下一条路由信息。经过若干次更新后,所有的电气岛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电网系统中任何一个电气岛的最短距离和相应的最短路径。

路由表更新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所有电气岛路由表更新结束后,失电孤岛的路径就可以直接从孤岛路由表中查找,查找方法为:在孤岛路由表项目中查找目标岛为带电岛的路由表项目,其路径即为该失电孤岛的供电路径。在调度操作规程中规定,送电时从电源侧逐级向负荷侧闭合开关,则可以通过从带电岛的路由表中查找失电孤岛,方法同上。然后再根据约束潮流模型针对所有供电路径进行筛选,并计算网损,根据网损和操作步骤进行恢复方案排序,为调度员恢复操作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针对配电网中多为树状的结构,部分会采用“手拉手”多电源的方式。本文算法基于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经过网络拓扑分析,无阻抗设备汇聚为等值节点,由等值节点连接的有阻抗设备汇聚为一个电气岛,拓扑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链式网络和环网,而且对于“手拉手”多电源供电方式的环网同样适用,避免了在为失电孤岛寻找电源时大量搜索节点链接支路,然后根据本文搜索算法进行处理。如果和分布式电源(DG)带电源孤岛电源之间多电源连接,存在不同电源之间的联系,则必须要考虑同期,本文方法在给出的恢复方案中检测到多电源连接时,会生成同期检查报告提示调度员。本文的搜索算法给出的是恢复策略,具体实现由现场操作人员在操作时进行同期检查。

3 恢复方案校验

针对搜索得到的失电孤岛供电方案,首先进行校验排序,每个负荷属性都有对应的等级和大小。等级较高的负荷对应的恢复方案优先校验,相同等级的负荷按其负荷大小进行排序校验。之后依次检验岛内功率平衡和最优潮流。

3.1 电源配置校验

边界合上后会出现电气岛合并,此时无需再重新对全网进行拓扑分析,而是进行动态拓扑分析,即直接修改恢复方案中所涉及的电气岛内设备属性。对新形成的电气岛首先进行电源配置校验,即有功功率配置和无功问题。按式(1)和式(2)进行校验,对恢复方案进行初筛,并生成相应问题报告。

式中:PGmax为岛内有功电源容量;QGmax为岛内无功电源总容量;PD为岛内有功负荷;QD为岛内无功负荷;K1为有功平衡可靠系数;K2为无功平衡可靠系数。

对满足功率配置要求的恢复方案再进行最优潮流计算,校验其电压质量和线路传输容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不满足的不再进行最优潮流校验。

3.2 最优潮流校验

由于常规的潮流计算只是完成某一种具体运行方式下的计算功能,并不能有效验证供电方案是否合理,因此采用最优潮流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一种供电方案可理解为一种网络拓扑结构,在给定机组出力约束和负荷条件下,利用最优潮流可以验证某一种供电方案是否满足设备安全运行,这是常规潮流计算无法达到的功能。

本文以系统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所采用的最优潮流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nbr为支路数;SB为系统所有节点集合;SG为发电机节点集合;SC为无功补偿节点集合;SL为支路集合;Gij和Bij为节点导纳矩阵中的元素,Yij=Gij+Bij;θij为节点i,j之间的相角差;Pi和Qi分别为节点有功和无功注入;PGi,PmaxGi,PminGi分别为发电机有功出力及其上、下限;QGi,QmaxGi,QminGi分别为发电机无功出力及其上、下限;QCi,QmaxCi,QminCi分别为无功补偿装置出力及其容量限制;Pl和Pmaxl分别为支路有功功率及其传输上限;Vi,Vmaxi,Vmini分别为节点电压及其上、下限。

内点法在收敛性、计算速度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大规模、复杂的线性规划问题,以及各种二次规划和非线性规划问题。原对偶内点法是按照目标函数的导数信息确定搜索方向的,因此收敛速度较快。该算法较为成熟,应用广泛,解析过程清晰,结果的可信度高,并且这种算法对初始点的选择不敏感,可以直接采用非内点来启动算法。原对偶内点法虽然其方法本身需要大量的求导、求逆运算,但是采用导纳稀疏阵进行存储,对计算机的存储量要求降低,可以大大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考虑原对偶内点法所具有的以上特点,本文在计算最优潮流问题上选择原对偶内点法。

其基本思想是:引入松弛变量将函数不等式约束转化为等式约束及变量不等式约束,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处理等式约束条件,用内点障碍函数法及制约步长法处理变量不等式约束条件,导出引入障碍函数后的库恩—图克最优化条件,并用牛顿—拉夫逊法对其进行求解。

4 算例分析

采用IEEE 14节点标准测试系统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测试。将线路6-12和线路13-14设置为热备用。本文对IEEE 14节点标准测试系统的可调措施选择为发电机有功、无功出力和无功补偿装置,基准功率为100MVA,其中发电机有功、无功出力数据如表2所示,无功补偿装置所在节点为节点9,最大补偿容量为0.5(标幺值)。表中:Gi为发电机序号;Bus为发电机所在母线号;Pmax和Pmin分别为发电机有功出力上、下限(标幺值);Qmax和Qmin分别为发电机无功出力上、下限(标幺值)。

在线路6-13故障情况下进行拓扑分析,得到如图4所示的电气岛联系图。

采用本文算法,故障岛不会出现在恢复方案,所以故障岛不在初始化列表内。初始化后各电气岛路由表如表3所示。

所有电气岛经过一次路由表更新,便可以得到各个电气岛最终的路由表信息,可见距离向量算法收敛较快,如表4所示。

由电气岛最终路由表可以得到失电孤岛4的供电方案由两个:方案1,由带电岛1经过开关A和D获得供电;方案2,由带电岛1经过开关C和F获得供电。而采用深度优先树形搜索,如果先从失电孤岛1经无源岛2搜索,则搜索到带电岛1停止,带电岛1标记为已处理,之后在经由无源岛3搜索时不会再搜索带电岛1,这样就漏掉了可能的供电路径CF,反之亦然。

之后分别对两种供电方案进行最优潮流验证,采用MATLAB编程,平均值启动,最大迭代次数为50,结果用标幺值表示,如表5所示。

根据最优潮流结果,选择方案2,依次合上开关C和开关F,由备用线路6-12向负荷节点12和13进行供电。

5 结语

本文受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算法的启发,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失电孤岛供电路径搜索算法。该算法与其他基于图论的搜索算法不同,更侧重于各电气岛之间的联系,通过路由表的更新,找到失电孤岛恢复供电的多种可能路径。

经IEEE 14节点标准测试系统验证分析,该方法高效可行,编程简单,而且针对环形结构的网络收敛速度更快。在路由表的更新过程中即可判断各个路径的长短,供电路径与树形搜索相比更加完整,可直接得到符合调度规程的供电方案,缩短了恢复供电时间。该算法可以应用在目前的操作票系统上,为调度员执行事故或检修后恢复操作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摘要:由于电网故障或设备检修造成负荷失电,为失电负荷寻找供电路径成为目前许多电网分析软件的必备功能。通过拓扑分析程序将电网划分为若干电气岛,传统的根据树搜索法的孤岛恢复供电路径搜索算法,在路径的搜索上存在不足。文中受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算法的启发,将各类电气岛看成路由器,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搜索算法,通过对各电气岛初始路由表的形成和对路由表的更新处理,最终获得电气岛的全网路由表,通过该路由表可以得到所有可能并且符合调度规程的失电孤岛供电路径。利用内点法最优潮流对搜索得到的供电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以IEEE 14节点标准测试系统为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供电距离 篇4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电网的系统化及智能化建设日益加快,相关技术措施以及电气设备的应用使得中国电网运行基本实现了无功补偿以及节能降耗。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从而有效缓解远距离供电中存在的高能耗问题。同时,加强无功补偿技术在远距离输电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电网供电的安全性、高效性、平稳性和节能性[1,2,3]。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功率因素不同时,不同供电距离下的电能损失情况、电容器的保护装置及日常维护、10 kV并联电容器的补偿量确定。

1 无功补偿的原理及作用

1.1 无功补偿的主要原理

在电感负载补偿,提供其无功功率的途径通常是输电系统提供和补偿电容器提供两种。如果是由输电系统所提供时,设计输电系统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如果是由输电系统进行无功功率的传输,可能增加输电电路以及变压器的损耗,使得供电系统经济效益降低。当无功功率由补偿电容器就提供时,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输电系统来传输无功功率,因而可以有效降低无功损耗,从而提高功率因素。功率因数可反映电网运行过程中输出电源的视在功率及其有效利用程度。此外,可将电路中存在的无功功率降至最低,而视在功率则主要供给有功功率,也能够提电能输送功率,从而降低能耗[4]。

1.2 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无功传输可能会导致电力用户的电压水平恶化,还会导致网络线损程度增加[5]。为降低这种不利影响,可以考虑在无功负荷的集中部位并入适量的电容器,并由电容器负责向负荷点进行无功功率的就近提供,可减少系统所流入的无功补偿量,从而减少网络中产生的总压降损失(△u),还可降低网络线损(△A)。

1.3 10 kV配网中无功补偿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2013年来,中国的电网基建工程的规模日益扩大,电网运行功能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10 kV配电网的供电水平仍不能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甚至有部分地区的低压供电质量不满足国家电压技术标准,影响用户用电安全,同时还造成了无功资源浪费[6]。

2 不同供电距离的能耗情况

2.1 不同供电距离的线路能耗

设供电距离为15.8 km,发电厂供电距离为60km,供电电压为115.5 kV。根据下式计算三相线路的电压损失:

式中,△U为三相线路的电压损失,V;P为三相的有功功率,kW;Q为三相的无功功率,kW;R为导线的单位电阻值,Ω/km;X为导线的单位电抗值,Ω/km。

用电总负荷P为5.8×104kW,若cosΦ1为0.91,cosΦ2为0.91,Q1为24 046.8 kW,Q2为22 040 kW。以LGJ-240型供电架空导线,导线的单位长度电阻r0为0.13Ω/km,其导线间的几何均距(Dpj)为2 000mm。当采用电厂供电时,其功率因数提高前后的线路电压损失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可得:

则可计算出母线电压:

则功率因数提高前后,其线路的有功损耗的减少量△P为按照公式△P=3R(I12-I22)进行计算,可得损耗减少量为173.745 k W,若以0.25元/(kW·h)计算,电费开支为(365×24×0.25×173.745)=380 501.5(元)。

采用变供电以后,供电距离为15.8 km,则按照公式(1)计算,可得△U1为2 176 V,△U1为2 080 V。根据上述算法可计算出功率因数提高前后,其线路的有损功率的减少量约为36.327 kW,此时,每年的电费开支为79 556元。将该计算结果与上述结果相比,不论是有损功率的减少量,还是电费开支均远远更低。因此,我们认为,输电距离越远,有损功率的减少量越大,相应的电费开支也越大。

2.2 不同功率因数下变压器的能耗

某变压器的△Pk为143.649 kW,△P0为35.92kW,空载电流值为0.57%,其阻抗电压值为10.43%。则变压器的负载系数(β)及变压其的有功消耗(△PT)可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P0为变压器的空载耗损,kW;△Pk为变压器的额定负载时的有损功率,kW;SN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k V·A;β为负载系数;△PT为变压器的有功损耗,k W;cosΦ1为一系列的功率因素;P2为负载功率,kW。

当cosΦ为0.92时,β为0.835,△PT为136.08kW;当cosΦ为0.96时,β为0.8,△PT为127.855kW。变压器的有损功率降低值为8.225 kW时,每年可节约电费约2×104元。可见,当供电压的等级较低且供电距离较长时,如果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偏低,则其电路耗能较大。为降低供电能耗,应提高功率因数,并增加发电机所具有的有功出力,以减少损失。

3 配电网无功补偿策略

3.1 补偿点的确定

对于10 kV线路的无功补偿,其计算方法主要有无功均匀分布法、相对分析法以及动态规划法等。从实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考虑,适用性最强的方法为无功均匀分布法。该法指出,线路的最佳补偿应为线路全长约2/3的位置,而最佳补偿容量应为线路无功总需求量的2/3左右。2/3的补偿线路的无功电荷,补偿点的最佳位置为全线长的2/3处,而线路的上前1/3段所需的无功消耗则是由变电站所提供,位于中间1/3段是由电容器产生的无功向前方流动所提供,而末端1/3段则是变压器产生的无功向后方流动所产生的,这可以将线路中的无功流动降至最低,因而所产生的有功损耗以及电压值均为最小。因此,应以补偿点直至线路末段的无功负荷约等于1/3线路总无功负荷为基础,在线路的相对长度的2/3处进行确定补偿点[3,7]。

3.2 确定无功补偿量

电容器的补偿容量主要是由电力负荷、补偿前以及要求的补偿提供功率因数所决定。应按照如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Qbch为所需补偿容量,kW;tgΦ1为cosΦ1的正切值;tgΦ1为cosΦ2的正切值;Ppj为最大负荷值月有功负荷的平均值,kW。

此外,应合理地确定cosΦ2的值。通常,当功功率因素从原来的0.95增加至1.0时,所需补偿容量也将显著增加,因此,不宜将功率因素增加至1。尤其对于高压线路补偿,很容导致投资效益降低。与此同时,还应注意防止过补偿,以免向系统倒输送无功,导致运行电压增加,影响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且还将造成网络损耗加大,使节能效果降低,应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向系统倒输送无功功率。

3.3 合理选择电容器保护装置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为确保电容器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应对电容器实施保护策略。首先,采用限时过流以及限时速断对相间短路故障实施保护。采用熔断器保护和双星中性点平衡保护对电容器的内部故障实施保护。利用过压及欠压保护在网络中的波动动作防止短路跳闸[5]。上述操作均应由试验人员操作,每年进行2次定值校验,同时应对电容器进行相应的检查,以确保电容器的可靠运行。

3.4 加强电容器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在电容器运行过程中,运行电工应每隔2 h对其进行1次巡检,观察电容器的三相电流平衡与否、外壳是否有膨胀和漏油情况、是否有异常声响以及火花的产生、放电指示灯熄灭与否、熔丝正常与否。当电容器组停电时,应对电容器组实施充分放电措施。应加强电容器外壳灰尘清扫干净,并检查接地线路以及熔丝的完好情况。

综上所述,无功补偿技术一种有效的节能降耗技术,通过提高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而实现节能降耗目的,尤其是对于10 k V配电建设与改造,应积极推广应用该技术。

摘要:分析了功率因数不同时、不同供电距离时的能耗,以分析无功补偿对于远距离供电的节能降耗意义。

关键词:远距离供电,无功补偿,节能降耗

参考文献

[1]王静.无功补偿在配网节能降耗中的运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89-90.

[2]解丽君.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配电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8):71-72.

[3]周冬莉,韩国庆.SVG无功补偿装置在供电系统节能降损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12,33(4):200-201.

[4]李鹏,张勇军,谭伟聪,等.长安配网节能降耗潜力评估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4):97-100,104.

[5]周红,杨虓.无功补偿合理可降低电能损耗[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11):21.

供电距离 篇5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供电安全的保证十分重要,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 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井下配电网路 (交压器馈出线路、电动机等) 均应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因此, 研究安全可靠的保护装置至关重要。

1 普通短路保护分析

目前我国在井下采区供电系统中, 普通的短路保护馈电开关整定值为, Iz=Iq+Eie。Iz为短路保护开关整定值, Iq为最大负荷起动电流, ∑Ie为其它负荷额定电流之和。根据井下短路保护要求, 短路保护整定系数, Id/Iz>1.5, 即保护范围内最远端两相短路电流必须大于短路整定值的1.5倍。当保护距离比较长, 最远端两相短路电流值, 比较小时, 不能满足整定系数要求,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才能增大两相短路电流以满足要求:增大变压器容量;增加供电电线直径或并联电缆。这样必然增加设备和电缆投资;采用一种新型短路保护装置, 减小短路保护整定值, 从而满足整定系数要求, 节约电缆和设备投资以及劳动力投入, 为矿井生产带来经济效益。

2 相敏短路保护分析

认真研究安全可靠的保护装置来解决这-问题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仍采用传统的鉴幅式继电保护或电子保护。这种保护整定误差大, 动作时间长, 可靠性低。特别在用于馈电线路中的短路保护时, 若要保护全线咱, 则应保护范围末端最小短路电流整定, 整定值小, 使大型电动机起动时易造成保护误动作;若要躲过起动时电流, 则要求整定值大, 将不能保护线路全长而灵敏度较低。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的负载均为感性负载, 电动机起动时电流虽然很大, 但是功率因数比较低 (一般在0.5以下) , 而短路时的功率因数则较高 (在0.9以上) 。相敏短路保护既检测电流又检测电压和电流的相位, 由于电机启动时, 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度数大, 而短路时电压和电流的度数小, 相敏电路只接受相位度数小, 而电流值大的信号, 不接受电压电流相位度数大, 启动电流大的信号, 所以相敏短路整定值, 可以整定的比较低, 也就是电缆再长一点, 末端发生短路也可以保证短路保护动作, 相敏短路保护距离比普通短路保护距离要长。相敏保护能区分负荷起动电流和短路电流, 比普通短路保护距离增加40%。相敏短路保护可以延长短路保护距离。

3 应用比较分析

43#煤层是正阳矿的优质煤层, 但是由于该煤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断层较多, 在开采该煤层左三工作面过程中, 由于工作面下巷 (即左三巷) 是沿断层掘进, 严重影响了对该煤层的巷道断面、坡度等的设计。这样使设备运输条件极差, 开采时对工作面的供电方案确定为远距离供电。

该工作面选用MG-150/375型双滚筒采煤机, SGW-630/220型刮板输送机, 下巷设一台SGB-40T转载溜子搭接SPJ-800皮带运输。工作面支护采用DZ-2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0.8米长铰接顶梁支护顶板, 排距0.8米, 柱距0.6米。选用500型1140V移动变压器、70平方橡套电缆900米为工作面采煤机、输送机供电。

采用普通的短路保护馈电开关整定值为:

Iz-为短路保护开关整定值

Iq-为最大负荷起动电流 (输送机890A) Id-为电缆最远端两短路电流 (1640A)

∑Ie-为其它负荷额定电流之和 (采煤机250A)

短路保护整定系数, Id/Iz>1.5

校验Id/Iz>1.5

1640/1200=1.36<1.5不合格

最远端两相短路电流值比较小, 不能满足整定系数要求,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才能增大两相短路电流以满足要求:增大变压器容量;增加供电电缆直径或并联电缆。

而采用相敏保护真空馈电开关可以不考虑最大负荷的起动电流, 而大大减小短路保护整定值, 从而满足整定系数要求:

Id-为电缆最远端两短路电流 (1640A)

∑Ie-为负荷额定电流之和

(采煤机250A+输送机147A=397A取400A)

校验Id/Iz>1.5

1640/400=4.1<1.5合格满足要求

开关主要参数:

KBZ6-400/1140 (660) 矿用隔爆型相敏保护

真空馈电开关

主要技术参数:

(1) 额定电压:1140V/660>V; (2) 额定电流:400A; (3) 短路保护整定范围:200A~1800A; (4) 过载保护整定范围:10A~400A, 具有反时限特性。

从而相对采用普遇的短路保护馈电开关节约电缆和设备投资以及劳动力投入, 为矿井生产带来比较客观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采用拇敏保护能节约电缆或设备投资, 相敏保护真空馈电开关保护装置, 可以不考虑最大负荷的起动电流, 而大大减小短路保护整定值, 从而满足整定系数要求, 节约电缆和设备投资以及劳动力投入, 为矿井生产带来比较客观的经济效益。

供电距离 篇6

1 无功补偿技术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容性功率负荷与感性功率负荷的相互交换, 即由容性功率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 (QC) 来平衡由感性功率负荷产生的无功功率 (QL) , 当两种无功功率值相等 (理想情况) 时, 电网中就只传输相应的有功功率P。

如图1所示, S1表示补偿前的视在功率, S2表示补偿后的视在功率, Q1表示补偿前的无功功率, Q2表示补偿后的无功功率, P表示有功功率, ϕ1表示补偿前的功率因数角, ϕ2表示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角。可以看出, 在公共功率P一定的前提下, 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以后 (设容性补偿功率QC=Q2-Q1) , 功率因数角由ϕ1减小到了ϕ2, 其cos值增大, 从而提高了有功功率因数, 实现了无功功率的降低和有功功率的提高。在远距离传输工程中, 这将大幅降低电能的损耗。

无功补偿技术分为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三种补偿方式。

集中补偿技术主要是在配电所集中安装电容器组, 对系统前端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技术能够满足供电部门在总体上对整个并网功率因数的要求;就地补偿包括随机补偿、随器补偿和跟踪补偿, 这种补偿技术能够做到实时的分类补偿, 针对性很强;分组补偿是上述两种补偿的折中方式, 它是根据建筑群落的实际功能进行分区, 如居民区、商业区、工厂厂区等, 在用电量较大、无功功率出现较多的区域进行更多的补偿。三种补偿技术各有优缺点,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应用[2]。

2 应用实例分析

2.1 变电站的无功补偿

某变电站为110 k V标准变电站, 其使用的是1台80 MVA的变压器。10 k V一侧有功功率为15 MW, 无功功率为7 Mvar。因为前期工程没有进行无功补偿, 10 k V一侧的功率因数较低, 为0.906。为了节约电能, 提高功率因数, 采取了相应的无功补偿措施, 装设一组5000 kvar电容器组。由此可以根据图1计算无功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

可得功率因数cosϕ2=0.991, 可见, 相应的功率因数增加了约0.085, 这使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有功负载损耗得到了降低:

由公式 (2) 可以得出有功负载损耗约降低16.42%。

综上所述, 投入一组5000 kvar的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后, 功率因数提高了约8.5%, 相应地有功负载损耗降低了16.42%, 这可为远距离供电节约相当大的成本。

2.2 10 k V线路的无功补偿

西部某供电所为10 k V, 其早期建设中忽略了无功功率的补偿, 其有功功率为800 k W, 无功功率为500 kvar, 则相应的功率因数仅为0.848。为了实现供电工程的节能降耗, 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 则相应的电容器无功补偿量可以通过下式得出:

将相应数值带入公式 (3) 中, 得到无功补偿容量约为237 kvar, 由公式 (2) 得到有功负载损耗降低率为20.32%, 降低了远距离传输供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2.3 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

某供电部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为350 k VA, 有功功率负荷为200 k W, 功率因数为0.85。如果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左右, 则由公式 (2) 、 (3) 计算得到加装的电容器补偿容量为58 k VA, 有功负载损耗降低率为19.94%。

2.4 电动机的无功补偿

有时, 无功补偿可能不是集中的而是针对某一个区域的就地补偿。某工厂车间拥有20台380 V、150 k 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功率因数仅为0.75。

由前述公式可知, 如果将功率因数由0.75提升到0.95, 则相应的电容器补偿量应为55 k VA, 而由此带来的有功负载损耗降低约37.67%。假设电动机每天的工作时间是12 h, 则20台380 V、150 k 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用电量为36 000 k Wh。假设380 V配电系统的有功负载损耗为12%, 则每天损耗电量4320 k Wh, 而每年损耗的电量达157.68×104k Wh。如果按照工厂用电0.6元/k Wh的单价计算[3], 每年消耗的成本将达到94.6万元。而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后有功负载损耗37.67%计算, 则每年节约成本将达35.6万元。

3 结束语

在远距离供电传输过程中, 在配电网中应用无功补偿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功率因数, 从而降低电能的不必要损耗。鉴于我国配电网络规模巨大, 地域性跨度明显, 采用无功补偿技术能够起到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作用, 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发展的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小龙.无功补偿对远距离供电节能降耗的分析[J].能源与节能, 2013 (4) :44-46.

[2]陆安定.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89-91.

供电距离 篇7

下石节煤矿是一座高瓦斯、煤、油、气共生的特厚煤层易自燃矿井, 主采中侏罗统延安组4-2煤层, 煤层厚度0~34.28 m, 一般厚8~12 m, 平均厚10.51 m, 煤层倾角平缓。矿井采用平峒、斜井综合开拓方式,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 一次采全高, 采后灌浆,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中央并列式通风。该矿掘进工作面断面20.8 m2, 走向长度达2 000 m以上, 采用的掘进机型号为EBZ200H, 总功率为387 k W, 其中最大1台电机功率为200 k W。

2 长距离供风供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煤矿井下存在着瓦斯、煤尘爆炸等危害。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掘进工作面的风机供电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及自动切换, 且风机必须安装在进风巷中, 距回风巷的距离不得小于10 m, 否则不得生产。又由《煤矿电工手册》设计规范的要求:低压供电的电压损失不得超过5%, 即660 V电网电压损失不得超过33 V, 末端电压不得低于627 V;1 140 V电网电压损失不得超过57 V, 末端电压不得低于1 083 V。一旦660 V电网电压低于627V, 1140V电网电压低于1083V, 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 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根据多年开采实践, 采用95 mm2的电缆, 660 V低压供电距离一般在800 m左右, 1 140 V低压供电距离一般在1 300 m左右。显然下石节煤矿掘进工作面低压供电不能满足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的要求。要解决此类问题, 必须对掘进工作面实施高压供电, 而高压供电又存在着要解决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的两大难问题[1,2,3,4]。2007年该矿首次面临井下掘进工作面长距离供风供电技术难题, 为此进行了一些革新和实践。走向长度2 000 m风电瓦斯电闭锁改进方案如图1所示。

3 风电瓦斯电闭锁的技术革新

针对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QBZ-2×60SF矿用隔爆型四回路真空电磁起动器以及KZD-Ⅰ型综机断电仪的工作原理, 下石节煤矿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 在不影响各电气设备隔爆性能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 进行了一些改进: (1) 在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小喇叭嘴接线装置和控制线路二次配电失压线圈SQ回路上, 串接QBZ-2×60SF矿用隔爆型四回路真空电磁起动器的常开接点J1-1、J2-1 (其中J1-1、J2-1为并联接线方式) , 从而实现风电闭锁。 (2) 在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小喇叭嘴接线装置和控制线路二次配电失压线圈SQ回路上, 串接KZD-Ⅰ型综机断电仪的常闭接点J1 (接头为5、6端子) , 可实现瓦斯电闭锁。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

4 长距离供风供电的工作原理

4.1 双风机双电源高压长距离供风供电原理

接通QBZ-2×60SF矿用隔爆型四回路真空电磁起动器的两路电源, 按QBZ-2×60SF矿用隔爆型四回路真空电磁起动器的合闸按钮开启主风机。QBZ-2×60SF矿用隔爆型四回路真空电磁起动器的常开接点J1-1闭合, 此时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控制回路因QBZ-2×60SF矿用隔爆型四回路真空电磁起动器的常开接点J1-1或J2-1闭合失压线圈SQ得电吸合。按下BGP50-6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合闸按钮, 6 k V高压供电送电运行, 动力线路移变恢复供电运行。

当瓦斯浓度超限时, 串接在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控制回路上的瓦斯断电仪常闭接点J1断开, 使该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失压线圈SQ回路断开, 失压线圈SQ无电释放, 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掉闸停电。当主副风机无电或因故障停止运行后, QBZ-2×60SF矿用隔爆型四回路真空电磁起动器的常开接点J1-1或J2-1断开, 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控制回路失压线圈SQ无电释放, BGP50-6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掉闸停电。

当主风机无电或因故障停止运行后, 主风机常开接点J1-1断开, 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控制回路失压线圈SQ无电释放高压柜掉闸停电, 副风机实现自动切换运行。此时按下BGP50-6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合闸按钮, 6 k V高压合闸供电运行, 动力移变带电运行。同理, 当副风机无电或因故障停止运行后, 主风机实现自动切换运行。这样就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风电、瓦斯电闭锁的功能。

4.2 QBZ-2×60SF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双电源真空电磁起动器工作原理

该装置功能为对旋风机使用功能及组合使用功能。现进行详细说明。

4.2.1 对旋风机功能:“对旋1”、“对旋2”、“对旋3”、“定时切换”

(1) “对旋1”:主机正常工作时, 备机属于备用状态, 当主机任一回路出现故障时, 主机停止运行, 备扇自动工作;同理, 备机出现故障时, 主扇自动工作。

使用时主机、备机菜单内选择“近控”“对旋1”工作方式, 合上主、备机换向手柄, 主机、备机智能保护器得电工作, 主机、备机保护触点BJ1、BJ2闭合, 按下主机1#或2#起动按钮, BJ1、BJ2延时闭合 (延时时间0~255 s可调) , 中间继电器ZJI、ZJ2线圈得电吸合, 常开接点ZJ1-1、ZJ2-2闭合, 真空接触器KM1、KM2线圈得电吸合, KM1-1、KM2-2闭合返回, 主机吸合成功, 主机JK1闭合返回备机, 闭锁备机无启动信号输出。主机因何种原因停止时, 返回备机的JK1断开, 备机保护器发出起动指令, 备机BJ1、BJ2延时闭合, 真空接触器KM3、KM4分别延时起动, KM3-2、KM4-2闭合返回保护器, 备机起动完成。同理, 备机停止, 自动切换到主机工作。

(2) “对旋2”:主机、备机菜单内选择“近控”“对旋2”工作方式。此方式必须首先起动主机, 若主机停电后自动切换到备机工作。主机复电后, 主机JK1闭合返回备机, 给出备机停止指令, 备机停止工作, 自动切换到主机工作。同理, 若因主机故障停止运行时, 修复好后, 需按下主扇起动按钮, 备扇停止工作, 自动返回到主机工作。

(3) “对旋3”:主机、备机菜单内选择“近控”“对旋3”工作方式, 此工作方式主机可以自动切换到备机, 但备机停止后不能自动切换到主机, 切换原理同上。

(4) “定时切换”:主机、备机菜单内选择“近控”“定时切换”工作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切换时间 (时钟设置方式) , 可在24 h内设置6个时段工作, 也可设置主机、备机24 h自动循环工作。

例如, 主、备机设定的切换时间为16:00, 即当主机运行到16:00时, 主机自动停止切换到备机工作;当备机运行到16:00时, 备机自动停止切换到主机工作。一次工作为24 h, 可反复循环工作。

4.2.2 组合使用功能:“独立”、“顺控”

(1) “独立”:此工作方式可根据需要从菜单内设置“近控”或“本安远方控制”。独立运行方式四回路间无任何联系, 可完成各自的控制机保护。

(2) “顺控”:此工作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从菜单内设置“近控”或“本安远方控制”。根据各回路设置的起动延时时间长短依次起动。

2301回顺掘进工作面供电图如图2所示。

5 实践应用

技术革新后, 经过下石节煤矿多年的实际运行, 从未发生风电及瓦斯电闭锁故障, 很好地解决了掘进工作面长距离供风供电的难题, 同时6 k V高压供电也确保了矿井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现了风机的“三专两闭锁”和自动切换功能, 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了基础。

6 结语

下石节煤矿掘进工作面长距离供风、高压供电存在风电瓦斯电闭锁等技术难题, 通过采取在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中串接真空电磁起动器的常开接点和综机断电仪的常闭接点等技术革新措施, 解决了此难题, 并详细说明了双风机双电源高压长距离供风供电和双电源真空电磁起动器的工作原理, 实现了煤矿掘进工作面长距离供风供电, 保证了矿井的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文才, 乔旺.长距离局部通风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 2012, 40 (1) :46-53.

[2]孔庆君.局扇长距离供风技术在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7 (8) :63-65.

[3]李民革, 杨后勤, 张金海.北七大巷大断面长距离供风[J].山东煤炭科技, 2009, (6) :30-31.

【供电距离】推荐阅读:

距离模拟10-16

距离测量05-12

检测距离05-26

防护距离07-13

监测距离07-13

距离模型07-24

技术距离08-03

距离控制08-05

制动距离08-19

距离向量08-31

上一篇:仿形系统下一篇:线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