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公司的选择

2024-07-01

装修公司的选择(精选12篇)

装修公司的选择 篇1

他是一个日本人, 从小就对汽车感兴趣, 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汽车公司。然而他对汽车的知识也只是皮毛而已, 所以大学毕业后, 他准备选择去汽车公司就职。

彼时, 通过简历投递, 已经有三家汽车公司向他投来了橄榄枝。而这三家公司的薪水却不尽相同, 最高薪水和最低薪水的公司居然相差2万多日元。当然, 任谁也会选择薪水最高的公司, 而令所有人大跌眼界的是, 他居然选择了那家薪水最低的公司。

进公司后, 他就开始潜心研究汽车的性能。他发现, 这家公司的车体使用的是性能良好的钢性支架, 再加上安装的是全时四轮驱动系统, 也就是当汽车的四轮发生打滑时, 能自动调整并防止打滑现象, 以保持完整的轮胎抓地力。所以在高速拐弯, 或者发生碰撞时, 它比一般轿车来得更沉稳, 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

多年后, 他带着一流的汽车技术, 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汽车公司。他的公司理念是:“如果你打算造一部汽车, 那就造一部成熟的汽车。”凭借着这一理念, 他的公司做得风声水起, 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成功后的他, 被记者团团围住。当记者问起他:“当初为什么选择那家薪水最低的公司?”他开始若有所思。

原来, 那一年, 心思缜密的他不断得搜集着汽车方面的新闻和资料, 突然, 他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韩国南部一个高速公路上, 一辆汽车在试图超车时, 因失控撞在护栏上又弹了回来, 进而引发了连环相撞的事故。在这场灾难中, 共有12辆车相撞, 而这些汽车几乎都是车翻人亡。它们分散在高速公路上, 轧扁的金属和破碎的玻璃随处可见, 还有的汽车撞在金属护栏上, 场面真是惨不忍赌。

然而, 就在人们嗟叹这飞来的横祸时, 细心的他, 却从中看到了潜在的一幕。因为在这场车祸中,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 有一辆轿车, 虽然车身被撞得支离破碎, 但这辆车却平稳地停在地面, 而车内的司机也完好无损。

他不禁暗自惊叹, 这不正好是自己应聘的那家薪水最低公司的轿车吗?没想到, 正是这家公司的轿车, 却安然保全了人的性命。这让他不禁眼前一亮, 这辆轿车日后的销量一定会超过另外两家薪水较高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轿车, 无论从车的外观, 还是车的价位, 也很容易被人接受, 于是,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家薪水最低的公司。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 几年的时间, 这家公司的汽车很快名声大噪, 薪水也是水涨船高, 早已超过了当初应聘的另外两家公司。

而他之后也成为了一代汽车大亨, 他就是日本斯巴鲁汽车公司的CEO凯特。虽然生产一种能让人们买得起的、具有良好性能的汽车在技术上是非常艰巨的, 而且许多制造商都不愿意染指这一难题。然而, 凯特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接受了这个挑战。尽管这条路走了很多年, 但凯特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 成功与否, 不在于你有多么大的能力, 关键在于你有一双善于用心观察的眼睛, 而凯特之所以选择薪水最低的公司, 就是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公司发展的前景。

装修公司的选择 篇2

很多时候商场装修,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但是材料方面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商场的装修需要很多的规划设计,因为商场的装修需要简洁美观,不可以杂乱无序,商场装修的设计要与定位结合;与商场的特色结合;与区域环境结合;突出创新性、协调性、综合性、超前性,体现时尚、流行、经典、开放这一主题。第一:商场设计规划:动线规划 在商业卖场室内设计与规划中,首要解决的命题就是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与商业经营者要求的利用率进行动线设计整合,以满足商业定位的要求。对宽度,深度,曲直度的适应性推敲。给进入商场的消费者舒适的行走路线,有效的接受卖场的商业文化,消除购物产生的疲劳,自觉的调节消费者的购物密度,是动线规划重要功能的体现。

对现场环境进行反复考察,逐一认定。对未来驻扎品牌的规模应进行全方位的记算。使动线规划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商业运营模式,对今后商场的实际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商场设计规划:业种布局

业种如何布局设计是现代商场设计规划中经常要推敲的问题。他的布局取向在卖场空间的大环境内,承载着实现业种经营主体之间,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与衔接的作用,让消费者在科学的格局中采集到大量的来自不同品牌背景的文化信息。使各品牌在统一的主体定位下展现出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从而提升卖场的品牌号召力。促进卖场的经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第三:商场设计规划:顶地设计

商场顶棚设计,力求简洁大气,烘托照明的艺术效果。和实际功效,造型可追随动线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依据品牌的氛围要求做恰当的组隔,其效果均应能展现商场的环境品质和主题区域文化。并能与顶棚内的隐蔽设备友好共存,共同营造出舒适的商业空间。

商场地面设计,在动线设计的基础上,适应品牌环境的特点,选取恰当贴面材质,清晰的表达出动线的区域引导功能。在主题区域承担着氛围营造的基础作用。对于楼层与楼层、业种与业种之间的环境变化予以恰当的空间强化和氛围衔接。第四:商场设计规划:公共空间

要营造一个现代的、时尚的、具有一定品牌号召力的百货商场,他的公共空间设计必须能够准确的表达卖场的商业定位和消费导向。

共享空间设计涵盖了商业空间的柱面、墙面、中庭、休闲区、促销区等诸多方面,还应同时顾及今后的实际功能使用和商业主题文化的宣传与推广,这是商场设计与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设计是延续务实与时尚引导的产物。对商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商场设计规划:氛围设计 当业种布局确立之后,品牌形象的氛围设计将承担着品牌区域的重要诠释作用,他是品牌资源的驻扎基础。

不同品牌的文化属性,依据一定的共享主题,自然而合理的衔接于一个个具体的商业环境里,共同诠释着卖场内的时尚信息。品牌氛围设计集中表达了品牌资源定位的高低、年龄的差异、性别的不同、功能的描述、以及对时尚的引导。使卖场内的商品,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的传达给了消费者。从而促进了商场的品牌美誉度和经营业绩的提高。第六:商场设计规划: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是商场设计规划中的重要平面组成部分,虽然隶属平面但他的应用功能却是全方位的。

他的涵盖面之广是不容忽视的。室内室外的全局介绍、楼层业种简介、功能区的导引、品牌文化的宣传无不增加了这一科目的设计含量。具体内容的设计排版、材质选择、制作工艺、安装规范都在实际使用中映衬出商场的时尚品位。他不仅仅指示的是具体行进方向,更隐含

大连港艺装饰装修

跨国公司:营销的中国选择 篇3

此次论坛由本刊副主编梁树新主持,邀请HI—TEC大中华区营销总监苏静,锐珂(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外事务部及市场部总监滕俐,克罗诺思软件中国区市场经理严冬梅,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张伟,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部副部长李增海,营销专家路长全、李志起、齐渊博等与会。

苏静初次在机场迎接她的上司──HI–TEC亚太区CEO Steve Rogers的时候,急出了一身冷汗:那个航班的人几乎走光了,还没看到Steve的身影。直到最后,这位典型的英国绅士才从容淡定地款款而出。

由于英式谨慎谦让的基因,更因为是中国市场的后来者,HI–TEC,这家在英国第一、全球第三的户外休闲服装品牌,在今天探入中国的大门时,表现得极为小心谨慎:进入中国8个月之后,才开设第一家店;而且对推进速度有着严格限制,比如2008年前只能开10家店,3年内在中国开30家店……这种要求对HI–TEC大中华区营销总监苏静来说不啻为耐力上的巨大考验,在本土服装企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她,曾在一年内开了1000多家店。

中国市场的深不可测和未知风险,使得“投石问路”式渐进成为新跨国公司的首选。同样处于摸索期的还有Carestream Health,它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柯达医疗。在被“世界500强”企业加拿大的欧尼克斯公司于今年年初收购之后,Carestream Health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新名字的品牌认知,柯达医疗是一个有着12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店,Carestream Health如何对这一品牌进行嫁接和传承,消除消费者的陌生感?比如更名之后的市场重新进入,Carestream Health在中国成立的锐珂(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和锐珂(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其承接的就是柯达医疗在中国的业务,据悉渠道、人员都没有调整,但如果不做任何营销传播工作,公司名称改变之后不可能不对市场机会产生影响。

相比上个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行者,如今初来乍到的跨国公司面临着更多的顾虑和疑惑:除了中国式潜规则,还有先入者充满戒备的目光,有本土企业迅速崛起所造成的威胁,有日益规范的行业准则约束,有消费者日渐理性的挑剔……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大国,不再是一进入就能占领黄金席位的天堂。那么,新跨国公司又该怎样面对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市场呢?应该以怎样的姿势与角度切入?进入之后又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快慢之间的平衡哲学

中国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多家国际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所做的调查表明,目前中国顶级消费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居全球第三位;到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顶级消费品消费国,年销售额将高达115亿美元,占全球顶级消费品消费总量的29%。但是,玫瑰般美丽的机会下面也暗藏着尖刺,比如,曾经的新锐、个性市场现在已经转变为竞争残酷的大众消费市场,后来者面对的是一片已经插满了红旗的高地。

是投入巨资重建品牌,还是借用“柯达医疗”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巨人肩膀”?是锐珂(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锐珂(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外事务部及市场部总监滕俐女士认为,跨国公司要在中国市场长期生存、发展,就要稳扎稳打,把社会责任感放在极其重要的高度,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否则就很难保持生命力。她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分为三类:过客型、驻客型和常客(居民)型。前两者分别是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成立工厂,后者则除了设立办事处和成立工厂外,还把研发业务放在中国。若选择做在中国生根的居民,则要有长远的眼光,步步为营。HI–TEC在中国更是小心谨慎,对市场风险严格控制。为了规避风险,HI–TEC曾在5年前进入中国之后选择了暂时退出,并在物色了合适的中国合作伙伴之后,才第二次试探性进入。

但是,稳扎稳打并不一定能够赢得机会,如果把握不好快慢之道,甚至可能坐失良机。CBCT李志起品牌营销机构首席顾问李志起认为,在中国市场上,一味求慢,并不是最佳战略。因为消费者的心态变化太快,他们受到了很多诱惑,当你慢的时候,更快的企业已经占据了他们的眼球、抢夺了他们的心智、影响了他们的选择,这样的话你的机会就会减少。所以,新跨国公司既要有符合国际品牌长线运作的理念,又要有本土化的营销思维。“另外,中国的缝隙市场其实很大。俄罗斯的总人口为1.42亿,而中国有13亿人口,企业只要找到一个新兴的细分市场会很快做大。”他引用一位上海老板的话说,“在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上,要诞生几个沃尔玛、IBM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太大了。所以我们不能一味追求保守战略,需要在这两方面寻找到一种平衡。”

营销手段今昔有别

初涉中国市场,令苏静烦恼的是,虽然HI–TEC这个户外休闲服装品牌已经做到英国第一、全球第三,但仍要不停地向中国的经销商和消费者解释HI–TEC以及“都市户外男装”这些对他们而言仍算新鲜的名称。新跨国公司应该怎样迅速提升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好感?

在过去技术落后、物质匮乏的时代,高科技、多功能是很好的卖点,但这种做法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已经不那么灵验了。很多跨国公司的产品质量要远远好于现在销量最大的同类产品,可是由于不了解中国市场,不知道怎样营销,这些跨国公司并没有把应该影响到的消费群体招至麾下。

“科技领先是你的优势,但你的优势不一定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对产品的感受和体验,才是品牌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不是那些物理属性的东西,这些物理属性的东西永远不能成为你在中国市场做大的基础。”李志起认为,想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做到一两亿元并不困难,但想成为优势品牌,销售额做到10亿元、20亿元,企业如果和消费者没有很好的沟通方式,就非常困难。对于科技含量,企业一定要用老百姓能听明白的话进行诉求,包括讲述产品故事、品牌故事等。

产品推广专家、灵思传播机构策略总监齐渊博认为,在消费品领域,科技实力、技术含量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我的看法是,HI–TEC来到中国应该轻装上阵,如果它把自己在全球的经验全都打包带到中国,不见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在服装领域和消费品领域,传统的国际品牌和大品牌虽然有优势,但一些年轻的消费群体已经有了反传统的消费心理,所以这些国际品牌要寻找能激发消费群兴趣的点。”

在传播方式上,如今与过去相比也有了很大差别,可以选择的方式更全面而多样。齐渊博说:“最早跨国公司进来的时候,几乎都是采取广告轰炸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品牌。现在,新跨国公司可能需要借助互联网、手机、Flash,借助很多娱乐轻松、行之有效的行销手段。”

跨国公司“中国化”

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且不规范的市场上,在瞬息万变的机会面前,新跨国公司怎样才能将其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对接,顺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做出变化?

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可口可乐在国际上一贯的思路是只借助大事件营销,比如中美建交、奥运会等;而在中国市场上却越来越注重借助“小事件”营销、娱乐化营销,比如和腾讯、魔兽合作等。肯德基在中国投放的广告也越来越恶俗,最近肯德基的很多广告都拉上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电影牵强附会。

“跨国公司需要营销创新,需要与本地文化和相应的客户群对接。为什么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越来越不像自己了?这和它在本地的用户有着很大的关系。青少年是最容易被引导的群体之一,如果他们是企业的潜在消费群,就需要通过一些偶像或者是比较夸张的东西来引导他们。诺基亚的广告很多是做给青少年看的,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很好。而摩托罗拉最大的失败就是广告只做给商务人士看,这就很难影响到最容易被引导的青少年群体。”齐渊博认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和做企业是一样的道理,跨国公司经营理念的低调稳健并不意味着否定营销的高调。绅士也可以偶尔放松一下,在中国市场上高歌猛进和精耕细作并不矛盾。

“你是英国贵族,把你放到中国的一个小山村里,放到二、三线城市里,你未必有优势,不能融入环境就是你的劣势。”李志起认为,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以后,首先要理解和尊重中国市场,“中国化”对跨国企业非常重要。

家庭装修电线的选择 篇4

目前市场上电线的品牌繁多,由于电线制造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资金投入不大,属于通常说的“短平快”项目,消费者对正规产品的认识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因而一些制造者纷纷打起“擦边球”来,那么面对繁多的电线产品,到底怎样选购到符合国家标准,使人既放心又满意的电线呢?

1 电线的选择要点

(1)看外观。合格产品其绝缘(护套)层柔软、有韧性,表面层紧密、光滑、无粗糙感,并有纯正的光泽度。绝缘(护套)层表面应有清晰并耐擦的标志。非正规绝缘料生产的产品,绝缘层感觉有透明感、发脆、无韧性。

(2)看绝缘层。国家标准对电线绝缘层的均匀度最薄点,平均厚度有明确数据规定。正规电线绝缘层厚度均匀,不偏芯,并紧密地包在导体上。

(3)看合格证。标准的产品合格证上应标明制造厂名称、地址、售后服务电话、型号、规格结构、标称截面(即通常说的2.5平方毫米、4平方毫米电线等)、额定电压(单芯线450/750伏,两芯保护套线300/500伏)、长度(国家标准规定长度为100米±0.5米)、检验员工号、制造日期以及该产品国家标准编号或认证标志。特别指出的是,正规产品所标明的通常说的单芯铜芯塑料线其型号为227IEC01(BV),而并非BV,请选购者注意认明。

(4)看线芯。选用纯正铜材料生产并经过严格拉丝、退火(软化)、绞合的线芯,其表面应光亮、平滑、无毛刺、绞合紧密度平整、柔软有韧性、不易断裂。另外,还可取一根电线头用手反复弯曲,凡是手感柔软、抗疲劳强度好、塑料或橡胶手感弹性大且电线绝缘体上无龟裂的就是优等品。

电线是传导电流的导线,每家每户都离不开导线,换句话说只要是能产生电能或者电流的地方都会有电线。为了安全起见,在选择电线一定要选择质量非常好的。

2 家庭装修电线的选择技巧

家庭用电源线,宜采用BVV2×2.5和BVV2×1.5型号的电线。BVV是国家标准代号,为铜质护套线,2×2.5和2×1.5分别代表2芯2.5平方毫米和2芯1.5平方毫米。一般情况下,2×2.5作主线、干线,2×1.5作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单相空调专线用BVV2×4,另配专用地线。

购买电线,首先看成卷的电线包装牌上,有无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长城标志”和生产许可证号;再看电线外层塑料皮是否色泽鲜亮、质地细密,用打火机点燃应无明火。非正规产品使用再生塑料,色泽暗淡,质地疏松,点燃能产生明火。

其次看长度、比价格。BVV2×2.5每卷的长度是100±5米,市场售价280元左右。非正规产品长度60~80米不等,有的厂家把绝缘外皮做厚,使内行也难以看出问题,选购时可以数一下电线的圈数,然后乘以整卷的半径,就可大致推算出长度;该类产品价格在100~130元之间。

再次可以要求商家剪一断头,看铜芯材质。2×2.5铜芯直径1.784毫米,可以用千分尺量一下。正规产品电线使用精红紫铜,外层光亮而稍软。非正规产品铜质偏黑而发硬,属再生杂铜,电阻率高,导电性能差,会升温而不安全。最后,购买电线应去正规电气器材商店等专业商店购买。

选择直销公司的10大标准 篇5

选择一家稳健经营,长远发展的公司对经销商至关重要。公司基础一定要很好,并且老板要有好的理念和有优势的产品.标准一:选择拿牌公司

合法:不合法的直销公司绝对不能选。

直销管理条例规定了,按照倍增的方式拓展市场,必须取得直销牌照,不拿牌说白了就是传销。就定性你是传销,一天、两天不出事,网络做大了总有一天你会出事!

标准二:选择有实力的公司

公司实力:今天的中国直销企业有实力的不一定能作大,但没有实力的肯定做不大!硬实力:如果一家公司在国内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产品是自己生产还是让别人代加工,是自己的品牌还是做的贴牌。贴牌很明显没有任何的研发实力。生产基地如果都没,更不用提2000万的保证金,商务部不会接受这样子公司,公司肯定拿不到直销牌照。再说,没有经济实力,你怎么启动?怎么推广?怎么公关?到时直销人还在不倒,直销公司不见了,关门了!

GMP生产车间

政治背景:公司有政治背景的。紧跟政府政策走,不会被整顿整掉。

软实力:

公司团队,保证直销运作的管理班子。班子怎么样,素质怎么样。直接决定了以后对经销商的服务怎么样。

公司文化建设,文化可以保证一个企业百年长青。

标准三:产品

有产品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有没有拳头产品。

要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拥有顶级合作的科研院校和行业内顶级的科技人才,完整的产品线规划方案。产品高品质低价位,适合老百姓消费,能建成真正的管道生意。

产品丰富可选性大可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需求,无论是价格、产品定位,还是功效上,都有非常强的优势和竞争力。品质更好,价格更低。制胜的价格定位方式,当然是提供“品质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给潜在的消费者与现有的客户群,也是现在很多较大型专卖店的吸引人之处。企业在做好产品价格定位的同时,要不断结合本企业发展过程和相应细分市场的变化来进行针对性的产品价格变更。对价格变更的时机掌握要准确和及时,主要是依据市场的变化不断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调整企业的竞争战略

如是国外的高科技产品也是买断专利,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独特性。几大直销公司一定属于有研发有制造而且是重复性消费商品的公司,目前主要有4种情况: A有研发有制造,B有研发没制造,C没研发有制造,D没研发没制造(纯代理), D是最不可取的。

产品优质独特是企业的生存的保证,也是经销商业绩和收入的保障,老板的投资眼光很重要,企业走可持续市场的发展道路,科研力量,核心技术和拥有自己的生产厂,才可以应对市场的倍增,并控制产品品质。每家公司都有一款象针尖一样锋利的挑开市场的拳头产品打开市场,然后要有持续的多样化的具有庞大市场潜力的产品维护市场。如果只是临时代理一两款产品就算打开了市场,没有更多更好的产品后续,那市场怎么扩大,怎样维系?唯一的方法就是以静制动。你要做的是什么?是建立GMP的生产基地,请科学家选择一个自己有优势并且可能无人超越的领域刻苦攻关,达到无人之境,这就是产品成功之道。不管哪个行业,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领域,你能作到世界第一,你一样是个大公司.标准四:人性化的制度

富不富看制度,制度的好坏决定经销商的口袋。制度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也可决定经销商的命运,最好的制度应体现为人性化、均富化,这样就能留住人才,留住直销商及消费者。举例:在一个农村里面,一个村书记带着两个小伙来到井边,秋天来了,井水冰凉,抽水泵掉井里了,需要有人下去把水泵捞上来,书记说:100元你们谁下去,没有动的,500还是没有动的,1000还是没有动的,2000只听扑通一声,村书记没了,书记跳井里了。

标准五:看系统 工具流 培训手段

有公司没系统做不大,有系统没公司做不久,直销我们要的不仅是力度,更要速度!未来的竞争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竞争。

优异的系统,可以使你的事业如虎添翼。“稳定可靠的平台,保证成功的系统”这是你成功的一大关键!是一套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具,是一个经过反复验证而且行之有效的模式。所以,系统不是乱喊出来的,一个人想要从成功走向成功,他必须是个终身学习者;一个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是个学习型组织。直销与保险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不赚钱还能坚持的人是因为可以得到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批人在学中练,练中学,创造了最大的业绩,从而留住和培养了许多人才。

培训是业绩的加油站,没有了培训,就好象汽车这箱油用完了,可是没找到加油站,汽车就无法行驶了,业绩也就没有了。你看到作得最好的公司就是培训作得最棒的公司,你怎么大规模的培训?直销就是会议营销,只不过薪酬体系不同而已.标准六:选择民族直销企业

虽然是市场经济,内外资企业平等,目前拿牌的合法公司中,外资在中国注册的公司占的比例较大,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好比父母养小孩,也有亲生和抱养的区别,特别是抱养的小孩抢了亲生孩子的口粮时。父母心情会如何?中国的民族企业,尤其是直销企业之所以能快速成长起来,因为他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多方优势。五千年文明及文化是肥沃的土壤,改革开放成就了很好的气候,中国的民族企业强烈的民族感,爱国情.也是他们成功的种子。中国内资公司更为可靠。

标准七:领导人格局

<1>直销企业是否成功主要是看进军直销市场的决心大小,决心等于投入,投入大,决心自然大。反之就小。有些直销公司,不建专业的厂房,没有生产基地、没有实验室,临时代理合作一些产品来卖卖,不交2000万直销保证金,不准备拿牌,不舍得资金投入,透支个人信用说大话、空话,承诺未来兑现的车、房、股票等来画饼充饥。许多经销商经常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相信那些企业的空头承诺来规划判断他的未来!有的企业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拿牌呢?因为交不起2000万保证金,只刮风,不下雨,永远也不会下来。未来的竞争是市场的竞争, 市场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竞争就是取决公司掌门人的心态,格局的竞争。一个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更能凝聚员工和经营者的向心力,而一个公司的向心力决定了公司的发展的路程能走多远!那么,一个企业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的文化!如果一个老板重利忘义,不讲诚信,没有社会公德,只以眼前利益为成败的标准,这样的公司往往吸引的是那些过分急功近利的人,简直是“难民”聚会,因欺骗的是那些善良而不懂行业猫腻的人们,这种企业奉行的是眼前利益为重,不要公平合理,只要暂时业绩,利诱,哄骗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就算当下红火,迟早也会倒闭。所以必死无疑!

<2>直销企业众多,想要赢得市场份额,在经营理念上得有创新之处,如果是简简单单的传统直销,也难有竞争力。直销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一、直销模式将和传统模式逐步融合,淡化直销和传统的界限;

二、大消费板块将成为推动直销行业发展的最大原动力;

三、行业将呈以下特点:

1、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消费者掌握话语权阶段、消费者数据的有效锁定将改变未来商业格局

2、消费者是商品价值的最后创造者

3、从经营销售到经营消费是革命性的营销创新

4、多渠道、多模式的跨界融合是未来的最大趋势,经营渠道、传播渠道、消费渠道;互联网、实体店铺、会员消费推动。

标准八:有没有E化直销

比尔盖茨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孙正义说过:要想创业成功,一定要选择趋势行行业

李嘉诚说过:互联网是一次新的商机,每一次新商机的到来,都会造就批富翁。马云说过:现在不做电子商务,5年以后你会后悔。现在已经很多人看到互联网的趋势了,不选择E化直销,相当于做在一座金矿上面捡垃圾,今天不选择E化直销,明天你就被别人E化直销。

21世纪最成功的事业,就是将人际网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事业 标准九:选择好时机

时势造英雄很容易,英雄造时势就很难。你伴随了一家公司的成长,你就伴随了他的利益!你是建设者,你就是收益者!如果你加入的时候,他已经高速成长完毕了,而且业绩还在不断下降,你根本不会有利益。每家公司都会经历3个基本的时期:起步期,爆增期,成熟期或死亡期。最好加入的时期就是起步期,其次就是爆增期,专职的经营者根本不能在成熟期介入,除了你是超人!成熟期的标志就是公司的业绩已经非常巨大,几乎遍及所有市场,你已经很难再增员了,就算增员了,很快也会流失,这就是成熟期的标志!成熟期只适合兼职的送货、服务,赚点生活补助,而不要奢求太多回报,只能以服务顾客为主。任何一间正常发展的公司,在中国大陆运作10年以后,如果这个时间你才加入,你就是再运作20年,你的月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不要说太高,一个机会的大小,并不是说这家公司做得有多大,而是要看留给你的市场空间有多大,这对于经营者来说才更有意义。所以,时机至关重要!

跨国公司全球营销战略的选择 篇6

[关键词] 标准化 本土化 全球本土化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将被纳入全球经济之中,全球将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化的市场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营销活动成为了跨国公司的必然抉择。但针对跨国公司营销策略的选择,一直存在着标转化和本土化(差异化)的争论。前者认为企业选择标准化营销战略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实现成本的大幅度节约;而后者则认为企业选择本土化营销战略是着眼于满足各国、各地区当地市场所特有的需要。究竟这两种营销策略孰优孰劣?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营销时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标准化:一种常规的做法

标准化指的是跨国经营的公司在一个国家、地区或全球市场上提供统一的产品。在其他情况相似的条件下,公司通常会选择标准化。有专题研究也表明,公司在海外市场更倾向于营销战略的全部或部分标准化。主要因为采用这种营销策略有如下的好处:

1.获取规模经济,实现价格优势。研发和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会给企业带来产品开发和研究以及制造过程中的规模经济,如果能实现相当程度的规模经济性,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售价,增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竞争力和推动世界各地顾客接受该企业的产品。如果企业降低成本和价格同时提高质量,顾客将偏好世界标准化的产品。这种成本的节约不仅表现在生产和研发方面,而且表现在采购、分销、促销、广告和物流等方面。另外,标准化能改善计划和控制,更好地利用人員,从而为管理方面带来规模经济。

2.塑造统一形象,形成世界品牌。采用标准化营销的企业通过设计世界通行而且统一的、技术先进、性能功效优良的产品标准,然后为此产品设计一套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不至于与当地文化发生冲突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采用能被大部分消费群体共同接受的传播媒体,通过周密的CI形象设计,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从视觉、听觉等不同层面对消费者进行刺激,使消费者对产品形成一个统一的、个性鲜明的、难以忘记的品牌形象,从而增加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当然,标准化营销策略忽略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认为全部消费者只存在一种相同的需求,置个性需求于不顾,把那些对公司来说也许是很重要的细分市场抛在一边,这种做法在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毕竟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天然差别的,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崇尚“个性”和“自我”的时代,标准化营销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需求正是它的致命弱点。

二、本土差异化营销策略的竞争优势

本土化营销是跨国公司根据目标市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实行的差异化营销战略,采用差异性战略不仅可以满足各个当地市场特定的需求,而且能维持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赢利。具体来说,相较于标准化的营销策略,本土差异化的营销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1.有利于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文化是一个地区特有的精神财富,是历史形成的特定价值观,消费行为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本土化一方面避免了外来文化的特质差异,尤其是文化差异所形成的隔阂,以及这种文化的强制和侵略。另一方面,营销本土化根据不同市场的状况,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制定营销战略。这不仅符合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而且更容易满足消费者不断改变的市场需求。

2.有利于企业进行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本土化意味着企业高度融入了当地,能充分享受当地市场生产成本和制造成本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企业通过全球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减少总成本,提高总效益,以至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3.准确把握当地市场需求,获得当地竞争优势。本土化的市场营销策略使跨国公司具备了了解各个市场的能力,从市场角度看,企业的盈利机会都是以消费需求为转移的,所以消费需求的变化必然潜藏商机,跨国公司将世界市场按照国家细分,将市场营销计划的权限下放到各个分公司,根据各个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情况定制营销计划,所有的行动和手段都合乎当地的需要和偏好,这可以使各国市场中商机得到最大利用。

但本土差异化营销也存在其特有的劣势。首先,实施差异化营销的公司往往很难形成成本优势。由于差异化营销要求公司根据差异化需求制定差异化营销组合,所以公司无法在产品的设计、生产等方面实现规模效应和利用区位优势。其次,本土差异化营销易于导致品牌认知偏差。在不同细分市场中,公司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模糊。最后,本土差异化营销不利于企业在全球的协调控制。为进行差异化营销,分公司需要有较大的自主权,这虽然有利于发挥分支机构的创造性,但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协调控制的难度。

三、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正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跨国公司必然以全球范围作为公司战略决策的出发点,但在具体实施营销过程中,在分析标准化与本土化两种营销手段利弊优劣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情况,跨国公司往往需要综合地使用标准化与本土化的营销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差异化与标准化的比重。因此,提出了“全球本土化营销策略”的概念,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公司在“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的战略思想下实现全球“全球标准化营销”与“本土差异化营销”的双轨运行。

具体的做法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国际市场宏观细分,各子市场内实行标准化。世界上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求都有其独特性,并构成一个独立的子市场,尽管无视市场差异会导致营销的失败,但企业也不可能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和营销计划。折中且有效率的做法是对国际市场进行宏观细分,即根据某种标准将整个世界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个子市场由许多国家或地区组成,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营销环境。针对各个子市场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企业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但在每一个子市场内部则实行高度标准化的策略。

2.产品标准化,促销本土化。相对而言,企业在国际促销方面很难实施标准化的运作。这是因为:各国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促销是营销组合诸因素中对文化差异最敏感的一个。语言与教育、宗教、审美观、广告媒介甚至政府规定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差异化的促销策略。可口可乐饮料在所有国家中的定位都是一样的。它表现了一种开心、美好时刻和享乐的全球形象,有着独一无二秘密配方的产品和红白两色包装。但在国际广告中它不得不考虑各国文化的差异,可口可乐公司一个深受好评的广告表现了橄榄球运动员琼·戈丙尼在艰苦的比赛后把他的运动衫赠给一位给他一瓶可乐的小男孩,但这个广告在北美以外则进行了一些更改。在南美洲,广告的主角换成了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而在亚洲则使用了泰国的足球明星尼瓦特,到了中国之后则使用了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

3.产品核心标准化,产品外观或附属特征差异化。技术的发展使得适度的适应战略并不一定意味着失去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跨国公司不断开发出既能不失去规模生产效益又能反映各国消费者特殊要求的生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需求偏好都可以得到满足,并且基本上是在和标准化产品同样价格、同样效率下实现的。有很多产品其内部构件和基本功能都是一样的,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往往仅体现在产品的外观、式样、牌号、包装装潢或附加功能等产品表象上,而非产品内核上。如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列”就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的标准化产品,但它随后推出的多种语言版本,方便了各国使用者的操作和运用。

4.品牌形象标准化,产品差异化。品牌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它是竞争的利器,是推动企业扩张的引擎。要想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统一、独特的企业形象,企业要能通过强烈的品牌意识、成功的CI战略,借助媒体的宣传,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优异的形象,从而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产品发生偏好,一旦需要,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一企业生产的产品。麦当劳堪称这一策略的典范,麦当劳对其标识、广告、店面装潢和布局等进行标准化,无论处在哪一个市场,麦当劳都使用相同的标记、相同的包装容器、相同情调的餐厅格局,并对服务标准进行了统一和规范;而它所提供的食物却因地域而有所不同,在法国有葡萄酒,在德国有啤酒,在巴西提供一种以浆果为主的饮料,在东南亚地区供应一种以水果为主的奶昔等等,但无论产品怎样改变,麦当劳的全球品牌形象却是永远不变的。

四、对实行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企业的思考

1.开展有力的全球市场调查和研究。公司的全球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的有效性依赖于公司得到的市场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全面正确的了解市场和理解市场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和开发市场,所以有力的全球市场调查研究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基础。正确和全面的市场调查和研究不止有助于全球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而且在之后的营销活动中有助于营销计划的当地适应性调整,从而避免了营销计划的错误。

2.从文化境遇中学习,缩小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了解。在各国营销环境各要素的差异中最大的差异应该是文化差异,而且文化差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最深刻、最无形,所以营销管理者应该对文化差异保持警惕,并且从文化境遇中学习差异,缩小差异,增进不同文化的了解。经营者如果能比较快地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和非文字行为,他就能较快地克服文化冲击。而最佳的学习途径就是集中应付文化境遇,特别是那种在处理营销事务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境遇,使营销人员搞清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行为的涵义,换句话说,就是使他能适应各种文化境遇,最终达到跨文化的交流,为他制定营销策略,采取营销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企业组织形式的变迁。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既要求全球协调,也要求一定程度的国别适宜性,企业组织形式上也需要全球协调和国别适应性的配合。在这一点上雀巢公司实施的“模块组合营销战略”值得借鉴。雀巢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总部对生产工艺、品牌、质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而行政权则基本属于各子公司主管,他们有权根据各国的差别需求决定哪种产品是否上市。鉴于雀巢公司的经验,跨国企业可以在组织结构上将整个公司的营销部门划分成直接运作于市場的多个规模较小的经营业务部门,灵活运作于所在市场,各个子市场主管有权采取独特的策略,同时又接受公司总部的协调,使企业形成“扁”、“瘦” 型的网络组织,在此基础上,每一个独立经营的业务单位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其外部资源,对外部资源优势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巨大的竞争优势。

4.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配合。公司分布在各个市场中经营业务部门的主管应是该市场的本地人,总公司要让子公司拥有灵活的自主经营权利,从当地选拔人才,总公司仅提供各种服务和协调,促成各地区主管之间的跨国交流,而不完全依靠总部外派人员来加强对分公司管理。在选拔当地人才的同时,总公司应保持公司统一的企业经营文化,对各个子公司主管给予有效的跨文化培训。如果跨国企业可以为其各国或者各文化中的员工安排符合公司经营文化的跨文化培训,那么不论差异如何大的各个市场中的主管和员工都能够有效的将公司统一的市场营销计划和当地市场情况相结合,达到真正在标准化和本土差异化之间实现平衡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查尔斯·W·L·希尔.国际商务(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苏比哈什·C·贾殷.国际市场营销(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唐以明: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南开管理评论[J],2002(5)

[4]刘菊华:标准化营销利弊及适用条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

[5]刘雯:跨国公司的全球标准化与本土差异化[J].科技信息,2006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路径选择 篇7

2005年8月, 央行确定在陕西、贵州、内蒙古、四川、山西五省进行民间资本放贷试点。2005年12月27日, 山西省平遥县晋源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日升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接着, 四川省广元全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贵州省华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陕西省户县大洋汇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信昌小额贷款公司、内蒙古融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也相继成立。

按照央行的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是依托民间资金, 以服务“三农”,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 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的机构, 资金来源为自由资金、捐赠资金或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形式, 不吸收存款, 不跨区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小额贷款服务不同于农村信用社, 它更贴近低收入家庭和个体生产者的实际情况, 因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 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以来的实际业绩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截至2007年11月底, 晋源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累计向全县11个乡镇、30个行政村、913户农户发放贷款4477.18万元, 贷款余额2895.1万元, 利息回收率为99.6%, 不良贷款率为0.55%, 实现营业收入745万元, 剔除两税后, 实现利润380万元,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日升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0223万元, 贷款余额为3753.1万元, 利息实收率100%, 不良贷款率为0。实现利息收入581万元, 在比照农信社享有税收优惠的情况下实现利润469万元。

截至2008年3月, 陕西省户县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大洋汇鑫和信昌累计发放贷款218笔, 合计4803.9万元, 贷款余额2727.47万元, 成为当地支农资金的有力补充。两家贷款公司还实现了“三个100、一个0”, 即正常贷款率100%, 贷款收回率100%, 利息收回率100%, 不良贷款率为0的良好经营局面。

从这些实际数据中也可以看出, 小额贷款公司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丰富了农村金融市场, 推动了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应该说, 小额贷款公司取得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开局。

二、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因素

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开局良好, 但是许多问题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困扰着小额贷款公司, 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身份缺失”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第一个问题

在银监会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意见》中,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做了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法律上只是有限公司, 不是金融机构, 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由于严格限定为“只贷不存”的公司, 导致小额贷款公司既依托于《公司法》, 又在《公司法》中无章可循, 作为一类经营特殊产品的公司, 在现行的《公司法》中, 没有对涉及贷款类业务的公司规定。另一方面, 由于它并不经营存款, 所以银监会认为它也不属于金融机构。

试点机构在初期都是按照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来规划的, 但在实践中发现短期内获得正式“名分”却并不容易。这种“身份缺失”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难以照搬金融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运用渠道;另一方面也难以享受政策优惠和支持, 如小额贷款公司仍然按照普通公司来缴纳所得税和营业税, 而农村信用社在这两项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予以减免。

2.监管虚置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第二大问题

监管虚置是由第一个问题“身份缺失”直接引致的, 正如在第一个问题中提到的那样, 《公司法》中没有专门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规定, 而银监会又不将其纳入监管体系, 这就直接导致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根据目前的试点情况, 主要由当地政府组成试点管理办公室履行对小额贷款企业的市场监管职责, 银监部门迄今为止尚未介入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当前各试点成立的地方政府各部门联席的管理办公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监管也容易形式化, 容易造成监管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3.资金匮乏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第三大问题

除了“身份缺失”和监管虚置,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危及到了它的持续生存。

在“只贷不存”的前提下,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有三个途径:所有者权益, 捐赠资金, 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但是无论哪一种途径, 都面临着现实的筹资难题。首先,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 所以捐赠资金不可能太多;其次, 受制于商业银行的一些限制, 小额贷款公司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批发资金, 只能转向一般机构。由于一般机构对委托资金的回报率要求很高, 会抬高小额贷款公司的成本, 此种资金也不可能成为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第三, 由于前两种资金来源的限制,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主要依靠自有资本金来开展贷款业务。但是, 依靠股东增资和长期的分红截流, 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股东都有自己的企业, 也需要发展壮大的资金, 不可能无限制地投入资金。

资本金的严重不足, 导致小额贷款公司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 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规模, 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死卡着资本金和利润来制定贷款规模, 无法满足更多客户的贷款需求。

三、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路径选择

针对困扰小额贷款公司的这些难题, 目前有三种路径可供其选择:

1.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2008年初, 银监会和央行达成一致, 央行推动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 在自愿的原则下, 可以依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转变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这就意味着, 银监会和央行在分别进行了3年的小额信贷试验后, 终于达成妥协, 徘徊在金融正规军之外的小额贷款公司, 也有望获得金融准生证。

获得金融牌照, 成为正式的金融机构, 不仅能够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身份缺失”的问题, 而且能够解决其资金来源匮乏的困境, 这也是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盼望已久的事情。如果说, 在获得金融牌照之前, “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是一条腿走路, 那么在获得金融牌照之后, 小额贷款公司就可以两条腿走路了。

但是, 这个选择的过程对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却是十分痛苦的。因为根据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东总额的20%, 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对于股东的规定更加严格:投资人必须为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无论哪一项规定, 基本点就是银行必须控股或者全资经营。

从银监会来说, 也曾考虑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条件, 降低对银行控股比例的要求, 但是考虑到当前的社会信用环境, 为了防止出现道德风险, 在银行控股上是没有任何让步的可能。而最初5个试点省的7家小额贷款公司, 本着“谁掏钱谁投资”的原则, 几乎全部为私人资本。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 如果转型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就必须把小额贷款公司的控股权和经营权交给别人。这对任何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在感情上都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不接受改编方案则将失去一次获得金融牌照的机会, 就不能获得向公众吸收存款的权利, 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将面临严峻考验, 而且以后能否有这样的机会尚不知晓。在这样一个机会面前, 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放弃控股权, 转制成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或者放弃这一机会, 从其他渠道筹集发展所需资金。

2.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股东数量的限制

如果小额贷款公司放弃转制的机会, 就无法吸收公众存款, 股东投资就依然是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试点的7家小额贷款公司中, 对股东人数都做了限制, 发起人数都没有超过5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其实, 将股东人数限制在5人以内是没有必要的, 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业性投资, 需要放宽对股东人数的限制, 并加以政策引导。

2008年, 银监会和央行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放宽了对股东人数的限制:有限责任公司应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200个发起人, 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指导意见》的出台, 放宽了对小额贷款公司股东的限制, 而这对放弃转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尤为重要。首先使大量的民间资本有了正规的投资渠道, 不但可以丰富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 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其次, 外国公司也可以投资小额贷款公司, 不仅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 而且在管理、运营等多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有助于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指导意见》出台后不久, 各个小额贷款公司就积极展开了行动。2008年4月, 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与四川开元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开元集团将出资2000万元, 增加全力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该项协议的签订, 为全力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拓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6月20日, 山西平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将向该贷款公司投资15万欧元, 并在贷款管理、风险控制、运营方式等诸多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3.从其他金融机构批发贷款

从其他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是小额贷款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 参与首批试点的山西省平遥县日升隆和晋源泰都曾向商业银行提出过融资的希望, 但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融资缺乏政策依据而未能如愿。国家开发银行山西分行在2007年也曾经提出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委托资金的意向, 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 贷款还需要通过政府平台, 绕道向小额贷款公司批发。

2008年5月8日, 银监会和央行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 小额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和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 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 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

这一《意见》的出台, 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进入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了政策指引。今后,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批发贷款, 以满足小额贷款资金的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以向经营业绩好的小额贷款公司直接批发贷款, 而不必借助其他的平台进行。这无论是对小额贷款公司, 还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 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 不仅解决了筹资的难题, 而且又不会影响公司的控股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 小额贷款公司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将部分资金带给小额贷款公司能够获得良好的回报。

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转制成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或者放弃转制的机会, 扩大股东人数以扩大资本, 或从银行业金融机构批发贷款筹资, 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三条路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根据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股东的意愿, 选择其发展的道路。当然, 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过程, 因为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极高的机会成本。但是, 选择又是必需的, 因为这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 在这个十字路口, 走向何方, 确实是需要小额贷款公司好好斟酌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广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2 (11) .

[2]颜志杰.农户小额贷款的利率选择[J].现代金融, 2006 (2) .

[3]杨兆廷, 涟漪.农村小额贷款问题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 2006 (2) .

[4]许可, 段愿.村镇银行设立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建议[J].当代经济, 2007 (7) .

装修公司的选择 篇8

一、子公司与分公司的主要特征

子公司与分公司各有特征。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单位, 有自己的章程、财产, 对外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总公司作为子公司的股东, 通过推荐或委派的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 代表与体现总公司的管理意志, 对子公司实行间接控制。分公司是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单位, 没有自己的章程、财产, 以总公司的名义对外进行经营活动, 占有与使用的财产是总公司财产的一部分, 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总公司掌握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权, 财务权, 对分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考核, 实行直接控制。

二、子公司相对分公司的优势

1. 更有效应对企业管理复杂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 规模扩大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与市场交易费用, 提高竞争实力, 但规模扩大又使管理复杂系数增大, 管理层次增多, 需要协调的问题与矛盾增加。为了应对这一问题, 就要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变革。设立分公司是一种应对办法, 但由于分公司是一种适度分权的组织形式, 较多管理事项还需通过总公司, 所以只能缓解上述矛盾。设立子公司是一种更有效的应对办法, 因为子公司是完全分权的组织形式, 子公司自主经营, 自主管理经营活动中的内外事务, 这就减轻了总公司的管理工作量, 便于总公司集中精力管理总公司层面的重大事项, 使企业管理复杂化问题得以化解, 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子公司经营与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 更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市场瞬息万变, 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必须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最大程度满足客户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复杂需求, 否则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分公司有经营自主权, 但权限范围有限。分公司的经营活动须在总公司的决策框架内进行, 重大问题的决策须报总公司同意, 往往延误时机。子公司有完全经营自主权, 根据市场信息及变化, 可以直接做出研判与决断, 这样就能对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反应, 从而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赢得市场。

3. 更彻底实行独立核算。

实行独立核算能使员工收入与所在单位绩效挂钩, 有助于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 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分公司实行的独立核算, 是一个企业法人内部的独立核算。分公司对总公司存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市场意识、成本意识不是很强。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一些公共费用、关联费用, 有时很难核算清楚。子公司实行的独立核算, 是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独立核算。子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不存在对总公司的依赖, 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比较强。子公司资产与总公司资产界限清晰, 实行的独立核算是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核算。

4. 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企业根据发展需要, 从经营活动与资金需求情况考虑, 常常需要筹集资金。分公司是以总公司名义、而不是以自己名义开展经营活动, 所需资金通过总公司筹集。子公司的筹资功能是分公司不可比拟的:子公司可以直接通过金融中介筹措资金, 还可以吸收股东投资, 如子公司为控股子公司, 就可吸收控股股份之外的其它股份的股东投资;如子公司为相对控股子公司, 就可以用较少的资本吸收较多的投资;如子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 还可“上市”融资, 吸收更为广泛的社会投资, 从而能有效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三、分公司相对子公司的优势

1. 有利于防止管理失控的状况。

总公司往往期望建立既有集权, 又有分权, 集分权适度结合, 分而不乱的企业管理体制, 以有效实现企业总体的方针、目标及其各项计划。子公司拥有完全经营自主权, 高度分权使子公司易于产生离心倾向, 与总公司及企业内部其他经济单位之间容易产生摩擦。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权限有限, 对子公司的管理要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实现, 一旦协调不好, 便会处于失控状况。分公司只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总公司对分公司适度分权, 并有直接管控权。总公司可以调节对分公司的分权程度, 根据分公司经营活动的情况及变化, 可以较多分权, 也可以较少分权。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还可通过控制分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与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等方式实现。因此, 可以有效防止管理失控状况。

2. 有利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

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整合资源就是动态调整、优化配置资源。子公司组织封闭, 资源独享。子公司与总公司范围内其它经济单位之间缺乏应有的协调。总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 评价与协调子公司的决策与计划, 易于导致总公司内部各经济单位之间缺乏协作, 资源分散的局面。分公司有利于克服上述缺陷。在分公司组织形式下, 既有分散的分公司, 又有负责协调、监控、战略性决策的总公司, 从而保证了必要的协调与控制。分公司的决策要在总公司的总体规划框架下做出, 总公司可以统一整合、调配、利用内外资源, 使有限资源发挥整体效用。

3. 有利于降低管理费用。

降低管理费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优质高效运行。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实体, 科研、生产、营销、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部门及人员一应俱全, 这样在子公司组织形式下, 管理部门及人员明显增加, 管理费用也明显增加。分公司不是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实体, 经营与管理的部门及人员不必一应俱全。有些管理职能分公司可以不承担, 由总公司统一承担, 如公关、宣传、后勤保障等管理职能。有些管理职能, 分公司可以协助配合总公司, 明确人员与总公司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接口即可, 如人事、安全、环境保护等管理职能, 而不必再设人事、安全、环境保护等管理部门, 这样就可降低管理费用。

4. 有利于减轻税务负担。

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但在法律的框架内, 企业可以采用减轻税负的方法。子公司是独立的纳税义务人, 独立承担依法纳税的责任, 所有经济活动都要照章纳税, 与总公司及其内部其他经济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也要照章纳税。分公司不是独立纳税义务人, 分公司发生的利润或亏损, 可与总公司发生的利润或亏损合并后计算纳税额。例如:在分公司盈利, 总公司亏损的情况下, 分公司盈利可以冲抵总公司亏损, 冲抵后仍然盈利, 可以少负担企业所得税, 冲抵后亏损可以不负担企业所得税;在分公司亏损、总公司盈利的情况下, 分公司亏损可以冲抵总公司盈利, 同样可以减少负担或不负担企业所得税。还有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厂房、设备等资产、资金的转移, 不涉及所有权的变动, 不必负担相应税金。

四、子公司与分公司的选择

企业应当根据两种组织形式的特征与相对优势, 结合经营活动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大, 产品门类较多, 管理头绪复杂, 市场范围广大, 客户需求多样, 现有资金满足不了不断发展的经营需求, 需要融入社会资本或民间资本等宜考虑设置子公司。而企业需要强化总公司调控力, 统筹调配使用生产经营设施、资金、人员以及市场等各种内外资源,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降低管理费用, 减轻税务负担等宜考虑设置分公司。但这只是考虑一般情形, 企业还应考虑其它各种情形, 比如:总公司所在地与将要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所在地的财税政策, 前者比后者优惠宜考虑设置分公司;后者比前者优惠宜考虑设置选择子公司。必须指出的是:企业不可以只根据某一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就进行选择, 而应当根据多个方面的情况比较, 全面综合考虑, 权衡利弊得失, 正确进行选择。

企业情况千差万别, 不可局限于一种模式。总公司旗下经济单位可以全设子公司, 可以全设分公司, 也可以有的单位设为子公司、有的单位设为分公司。随着市场形势与内部情况的变化, 可以将已设立的子公司调整为分公司, 也可以将已设立的分公司调整为子公司。子公司下还可以再设子公司与分公司, 分公司下还可以再设分公司。

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的路径选择 篇9

一、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

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经济逐步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金融活动为依托、跨国公司为载体的格局。我国跨国公司虽然发展速度快, 但由于起步较晚, 在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具备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 主要包括:

(一) 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

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利用东道国如柬埔寨、缅甸和非洲等成本较低、贸易条件更优惠地区的丰富资源, 建立规模较小的生产基地, 推动技术、装备及服务“走出去”,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物流链、价值链当中。再者我国派出人员的费用、输出的设备及零件的价格低廉, 节约了管理及设施费用, 降低了部分生产成本。因此, 我国生产的产品能以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东道国的市场。

(二) 中国即将成为FDI净流出国

2014年6月,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以下简称“联合国贸发会”) 在《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2012年由于欧债危机导致全球FDI的规模下降, 但从2013年起FDI上扬9%至1.45万亿美元, 2014年进一步上扬12.5%至1.6万亿美元。”除了规模的上升外, 全球FDI流动趋势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FDI的投资数量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联合国经济学家认为, 2015年流出中国的FDI可能会超过流入中国的FDI, 即中国将成为FDI的来源国而不是目的国。这意味着我国结束了20多年来作为全球主要FDI目的国的角色, 有能力购买发达经济体的资产, 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 实现经营活动的全球化。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加强

2014年之前, 国际间的贸易清算是通过清算行和代理行模式直接或间接的接入CNAPS系统进行的, 这一清算系统运用的最初目的是服务境内贸易, 因而当运用于境外交易时便存在独立性差、受他国制度限制等缺陷。经过三年的筹备期, 2012年CIPS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推出上线, 该系统的建成运行使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大大提升, 降低了清算时的风险, 并可以完成大额的清算业务。迄今为止, 人民币已经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之后的第四大全球贸易使用货币, 未来随着CIPS系统的广泛运用, 人民币也将不断走向国际化, 届时将推动我国跨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跨国公司的设立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经具备发展跨国公司的客观条件, 但整体仍然处于跨国经营的初期阶段, 无论从战略、规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二、中国发展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 投资规模有限, 生产经营能力弱

目前我国在境外企业投资中的投资额大多在100万美元以下, 经营方式以合资为主, 范围狭窄, 在直接参与全球运营方面仍然缺乏经验和能力。且在海外经营活动中缺乏自己的金融企业, 在融资方面很难直接或间接的筹集到资金,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抵御风险能力弱且很难与大企业进行竞争。

(二) 缺乏明确的投资战略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经济组织, 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投资战略。其投资战略的一般流程是:立足, 奠基, 发展, 稳定最终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这一过程需要母公司与子公司携手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缺乏统一的全球营销网络, 很难对子公司的资源及信息进行合理的调配及利用, 从而制约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

(三) 管理水平有限

我国跨国公司起步晚、投资规模小, 在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母公司与子公司发展不协调, 行政管理氛围大,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缺少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力。海外子公司的创新力和积极性普遍不高, 市场应变能力不足。

我国发展大型跨国公司的道路艰难, 在这一过程中, 既得正视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还要利用现有的客观条件为跨国公司的成立奠定坚实基础, 尤其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使跨国公司的贸易来往更加便捷。另一方面, 2015年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对外投资下降到了1.23万亿美元, 即下降16%。”面对这一国际大环境, 就需要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道路。

三、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的路径

(一) 优化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的政策环境

1. 国内环境。

第一, 支持部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可以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外上市, 投资建厂, 开展综合经营, 延长生产线及价值链、物流链, 使产业可以上下拓展, 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购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国外企业, 设立总部争取与国外其他企业建立联盟, 有效利用对方资源, 弥补我国企业的不足。

第二, 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及国外投资自由、便利化程度。政府应该减少复杂的行政审批制度, 由此可以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可以适当放松融资条件, 允许一定规模的企业以投资为目的, 从事国际商业融资。

2. 国际环境。

第一, 对外交往时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坚持各国的合作在独立自主, 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为各国的友好合作, 创立最佳的国际环境。运用我国在WTO组织中的权力, 在全球贸易中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第二, 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密切我国与主要经济贸易伙伴的关系, 使贸易自由的谈判更加便捷, 也有利于区域经济问题更好、更快的解决。

(二) 加强政府的宏观服务功能

第一, 加快建立企业跨国投资的数据反馈制度。目前, 我国国外投资的数据反馈制度存在着数据不统一、不全面、缺乏深度分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国可以借鉴可口可乐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该公司可以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非洲最偏远的山村, 原因之一就是其重用扶植当地创业人才, 建立微型分销中心, 因地制宜的采取营销方式。其二, 就是他们采用实时数据 (Real-Time Date) 分析, 即企业可以对跨国经营的产品进行追踪, 知道产品是从哪一个销售点售出, 进行实时监控数据, 一旦出现销量下降等问题, 便立即调整产品及销售战略。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秘诀, 他们注重数据分析的时效性。

第二, 加快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跨国企业必须要加强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联系, 加快对外贸易的优化升级, 使销售活动国际化。首先, 企业应该对经营模式、经营方法以及合作模式进行探索及创新。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或代理其品牌, 参加世界各地的展览会、推介会增加企业的影响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设立新的思路, 创新销售方法。其次, 要想真正实现销售的国际化, 必须要具备国际化的思维, 没有放眼全球的思维, 就没有长远的营销策略。最后, 打造一支国际化的合作团队。能根据各国的国情, 设计出适合的营销方案, 有服务全球的能力, 使企业能与世界经济接轨。

(三) 发展价值型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加强了市场的竞争机制, 纯粹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是不能长久发展的。事实证明, 真正能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的都是价值型企业, 即以创造价值, 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服务体系的最高目标。我国跨国企业要想长远发展, 也应该建立价值型跨国公司。

首先, 价值型跨国公司实现了经济利益与价值追求的双赢。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其创造价值, 这是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考虑消费者需要什么, 有什么价值, 这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的兴旺。而那些昙花一现的企业, 缺少的就是这种“客户价值”的追求。

其次, 促进知识创新。现今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都是创新力的竞争, 创新也是各个企业永葆生命力的动力源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 跨国公司对一国经济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 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通过监测若干领域的国际商业活动发现:“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在2014年有所上涨, 跨国公司的对外销售和资产的扩张速度比他们的国内同行要快, 创造了约7.9万亿美元的附加值并在全球创造了400万个就业机会”。但目前我国跨国公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因而, 我国应结合当前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趋势, 不断提升跨国企业的学习能力, 寻求内部战略规划、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整体协调。从而能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 跨国公司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发展跨国公司就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实现跨国经营具备:较低的生产成本、即将成为FDI流出国等客观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我国需要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跨国公司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跨国公司,FDI趋势,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陈建南.《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新趋势及启示》[J].经济前沿, 2001, (1) .

[2]傅延泽.《跨国公司发展趋势对我国跨国经营的启示》[J].中国财政, 2000, (9) .

[3]赵伟, 秦政强.《当代跨国公司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04 (13) .

[4]联合国贸发会.《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R].2014-06-26.

装修公司的选择 篇10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部门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出口贸易的相互有机结合为社会提供商品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公司+农户”,即公司与农户通过签订合同或通过其它方式,在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的条件下,把产供销统一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公司和农户之间稳定的契约关系,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交易双方资产的协同效应,实现交易的双赢。但在现实中,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并不是很紧密,甚至是不稳定的,主要表现在:“公司+农户” 农业产业化组织运行要求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与契约不完全的矛盾;要求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与利益非一致性的矛盾;要求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与风险易于转嫁的矛盾。笔者以这一组织形式中的契约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讨论“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选择不同类型契约的效率,并提出改进思路及政策含义。

二、“公司+农户”契约选择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假设条件

1.农户的数量较多,偏风险中性。因此无论签订哪种契约类型,只要能不低于预期收益,农户就会按事先规定进行生产。公司会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契约类型,以防止由于投资以及所签的契约类型不同而可能出现不同的违约问题。

2.假定产品可以用两种技术中的任何一种进行生产,便于评估各种备择的契约。一种是通用技术(T1),如生产常规农产品;另一种是专用性技术(T2),如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显然,专用性技术要求对交易专用的耐用资产进行更多的投资。通用技术的事前承诺都是可变的,v1表示单位可变成本;专用技术事前承诺包括固定与可变两部分,用k表示固定成本,v2表示单位可变成本。

3.契约签订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确立契约类型,第二阶段按契约规定进行生产。因为需求是随时变动的,所以公司可能履约,也可能违约。假定公司需求的总价值额均匀分布在0-1的各阶段内,每个价格上的需求量稳定不变,这样便于确定需求量。

由于当引起重新配置成本的决定受到公司履约或违约的决定左右时,第一个时期事先投入会转为沉淀成本,故而除非k+v2

(二)契约类型

无论公司决定履约还是选择违约,笔者均以交易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这一标准来评价交易的效率。在不考虑可行性或各种官僚主义限制的条件下,纵向一体化会实现联合利润最大化,因而评价交易效率可以纵向一体化这一治理结构为参照系。

k+v2

b1=(1-v1)(1-v1)/2=(1-v1)2/2 (1)

在使用专用性技术T2下,只要所实现的需求价格大于边际成本,一体化企业就会进行生产,期望净收益为:

b2=(1-v2)(1-v2)/2-k=(1-v2)2/2-k (2)

k为专用性资产的投资额。据上分析,使用专用性资产技术的条件是b2>b1,即:

k<(1-v2)2/2-(1-v1)2/2 (3)

假如不定式k<(1-v2)2/2-(1-v1)2/2得到满足,那么有效的契约关系就应是纵向一体化的治理结构。然而,专用性资产是在第一阶段作出的承诺,第二阶段生产是否实际的发生则要取决于需求状况。此时,有三类契约摆在公司与农户双方面前:

(ⅰ)公司先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然后将其转让给任何一个对其产品索价最低(p0)的农户;

(ⅱ)农户自己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如果公司履约,在第二阶段农户获得单位支付p1;如果公司违约,农户将一无所获;

(ⅲ)农户自己专用性资产投资,如果公司履约,则农户从公司获得单位支付p2;如果违约,则农户得到ah,0≤a≤1;而公司履约时单位付出为p2,违约时需赔偿金额h。该契约形式可理解为公司为农户提供了自身估价为h的抵押品,但农户对其估价只有ah。

(三)交易效率比较

在契约关系(ⅰ)中,如果农户为提供每单位而获得数量为v2的补偿,则盈亏平衡。因而索价低的农户将以p= v2的价格获得签约的机会并提供产品。因为公司投资于专用性资产,其净收益就会被最大化,且产品按边际成本条件流转,故这种契约类型相当于纵向一体化关系。通过把专用性资产的所有权集中在公司手上,市场采购便能够满足各方的需要。当公司与农户缔约困难时,可以收回专用性资产重新与其它农户建立关系。因为农户数量众多,竞争相对充分,进而公司再次缔约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该类型的契约关系具有较高的效率。

在契约关系(ⅱ)中,只要需求价格高于p1,农户就会按事先规定进行生产;反之就不会生产。此时,当(1- p1)p1-[(1- p1)v2+k]=0,农户实现盈亏平衡,由此有:

p1=v2+k/(1-p1) (4)

在这种契约关系下,产品交易会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水平进行。但是,如果索取价格高于v1,公司存在违约动机,转而从使用通用技术T1的农户手中购买产品,改善自己的收益状况。

在契约关系(ⅲ)下,只要所实现的需求价格超过p2-h,公司就会履约。令m=p2-h。当(1-m)p2+mah-[(1-m)v2+k]=0时,农户实现盈亏平衡,由此有:

p2=v2+(k-mah)/(1-m) (5)

在h=k以及a=1的情况下,公司违约就放弃了数量相当于对专用性资产投资的金额,这部分金额会转移给对此价值量评价为k的农户。此时,p2=v2+k。因为只要需求价格超过m= p2-h,公司就会履约,其结果就是m=v2,达到有效率的供给标准。在此种契约关系中,公司的净收益为:

b3=(1-m)[m+(1-m)/2-p2]-mh (6)

其中(1-m)为公司履约的概率,m+(1-m)/2是公司履约的预计需求价格,p2是根据需求被确认时公司给农户的支付,h代表公司(当概率为m时)违约所牺牲的金额。当h=k,a=1时,

b3=(1-v2)2/2-k (7)

这个结果与在纵向一体化下计算技术T2的净收益的结果完全一致。当h=k,a=1时,契约关系(ⅲ)相当于纵向一体化的有效投资和供给条件。但是,如果h

根据以上分析,契约关系(ⅰ)模仿了纵向一体化,但只是在特殊的资产专用性条件下方可模仿;契约关系(ⅱ)效率较差;如果h=k且a=1,则契约关系(ⅲ)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的结果。但需注意的是,契约(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所有使实现的需求价格大于p2-h的需求情况下,公司都将履约。由于农户履约总是得到p2的报酬,当公司实现的收益小于p2时就可能出现违约。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效率,因为当实现的需求价格低于边际成本v2时,契约根本就不会被确认。正是由于这种抵押品的特性,效率便得以实现,契约(ⅲ)优于第契约(ⅱ)。

三、对模型结论的进一步思考

在上面的模型中,农户处于被动地位,对任何契约都持中性态度,不管公司作出何种决策,农户的预期利润都是一样的。因此,公司只有让农户不再为公司违约而担心,才能确保得到更好的条件。公司不可能既想按价格p而又以专用性技术提供的产品,又想无成本的违约。由于在h=k且a=1时,最优结果得以实现,所以理想的抵押品就只能是货币,数量为k=h的保证金就服务于这一目的。但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所导致的蓄意违约、评估值不确定以及契约不完整使得这种安排并不能保证农户与公司签订契约。

(一)蓄意违约

所谓蓄意违约是指,当一方有意保留有关信息,但又遵守契约的字面条款,被诱致性的违约就可能出现。或者说,在需要善于随机应变的合作的地方,被诱致的违约就可能出现敷衍塞责地履行自己责任的现象。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要证实违约是诱致的,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在信用方面,农户为甄别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性,可以要求公司作出抵押的承诺以进行区分。

(二)k值评估不确定

该模型假定,专用投资(k)的价值可以很容易的确定,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公司来说,查清农户的专用性投资在质量和性能上是否符合第一阶段契约要求,所需代价甚大。农户可能隐瞒自己的专用性资产真实投资量k’(k’

(三)契约不完全

任何契约都是不完全的,容易适应不良,原因是许多突发事件事先无法预见到,即使能够意识到这些突发事件,也很难做到契约双方真正的互相适应。因此,履行契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某种治理机制来弥合这种差距。是否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才能做到相互适应并达成履约上的一致,会使农户和公司双方在评价交易的效率时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契约类型包括(ⅰ)公司投资专用性资产,农户进行生产;(ⅱ)农户投资专用性资产进行生产,公司没有作抵押保证;(ⅲ) 农户投资专用性资产进行生产,公司作出抵押保证。理论上讲,类型(ⅰ)的效率接近纵向一体化的效果。当资产专用性极强时,现实中往往也表现为纵向一体化;类型(ⅱ)只要需求价格低于p1,公司就有违约倾向,契约关系极不稳定。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屡屡发生的公司违约现象主要是基于这类契约关系。类型(ⅲ)由于公司作了抵押保证,有助于遏制公司机会主义的发生,除非需求价格与契约规定价格实在相差太大,否则这种契约关系就是有效率的。但在现实中,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所导致的蓄意违约、评估值不确定以及契约不完整使得类型(ⅲ)并不能完全保证农户与公司间的契约关系稳定。这就需要诉诸于第三方保护性治理结构。其政策含义如下:

1.促进公司和农户增加专用性资产投资,以增强公司和农户彼此间的依赖性。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公司还是农户都具备这种投资的条件和可能。公司除货币作为抵押之外,还可以对农户生产投入良种、化肥、种畜、农机或技术等。为防止农户侵吞公司的先期投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负责监管农户的专用性投资,这样可以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保证契约的有效性。

2.公司吸收农户入股或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之中,以资产为纽带形成一种紧密合作关系,使双方利益趋于一致,降低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从而大大减少农业产业化运作中的运行成本。事实上,这种运行方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3.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以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契约双方通过长期合作建立起来的信誉是一份具有很高价值的资产,建立信誉是一个重复博弈过程。目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整套思维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形成,而这种情况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又特别明显。因此,作为政府,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创立品牌,完善相应的信息传播机制;另一方面,作一系列制度安排,稳定农户与企业的交易关系。

摘要: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以“公司+农户”这一组织形式中的契约关系为研究对象,根据抵押品模型,构建了一个“公司+农户”契约选择模型,来讨论“公司+农户”经营组织不同契约类型选择及其效率,并提出改进思路及政策含义。

关键词:“公司+农户”,契约选择,交易效率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Oliver E.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Capitalism:Firms,Markets,Relational Contracting[M].The Free Press,1985.

[2]Williamson,Oliver E.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M].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杨明洪.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效率与风险防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4).

[5]孙耀武,刘朝.“公司+农户”组织运行困境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7).

[6]尹云松.公司与农户间商品契约的类型及其稳定性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03(8).

[7]杨明洪.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契约组织的效率及其决定[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8]张云华.安全食品供给的契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8).

[9]徐金海.契约的不完全性对“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组织效率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6).

银源公司多元化业务的选择 篇11

关键词:GE矩阵 银源公司 业务选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04-01

1、银源公司背景概述

2001年12月12日,公司经湖南省金融证券办、省劳动厅、省工商局等部门审查批准成立,注册于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公司注册资金2142.4万元人民币,全部由株电公司全厂职工自愿入股,现有股东代表19位。

公司控股了株洲银龙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株洲银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株洲电苑宾馆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碧辉建材有限公司;参股了株洲银力混凝土有限公司等。

公司下设职能部门:总经部、计划财务部、安全生产技术部;产业部门:脱硫项目部、物资部、房地产开发部、恒力建材部。公司员工身份多样化,包括全民工、和社会聘用员工,现有员工746人(其中银源公司123人、工程公司221人,物业公司402人),其中:全民职工442人,外聘员工304人,2010年1——9月共发生工资成本2785万元。另支付脱硫人员工资345.6万元。

2、银源公司多元化业务的GE矩阵分析及选择

2.1GE矩阵介绍

GE矩阵又称多因素业务经营组合矩阵,九盒矩阵法,行业吸引力矩阵,是为了克服BCG矩阵的缺点而开发出来的。其基本的假设和很多局限性与BCG相同,最大的改善在于用了更多的指标衡量两个维度。

GE矩阵可以用来根据业务(或事业单位)在市场上的实力和所在市场的吸引力对这些业务或事业单位进行评估,也可以表述一个企业的业务或事业单位,组合判断其强项和弱项。在需要对产业吸引力和业务实力作广义而灵活的定义时,可以以GE矩阵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按市场吸引力和业务自身两个维度评估现有业务或事业单位。

2.2相关业务分析

①房产方面

(一)2011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1、房地产行业先行指标景气下行

在严厉的房调下,限购与房贷调整,对行业与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行业先行指标显示,行业景气程度出现下调。

银源公司有成立房地产开发项目部,针对株电公司职工、家属住宿困难问题和房地产市场广阔的前景,开始了定向开发建设“熹悦花都”房地产项目。“熹悦花都”项目前期开发房屋的80%主要以成本价持平销售给株电公司职工,截止到九月底,熹悦花都第三期大红桎园项目,共计12栋多层建筑面积58822.6平方米,实现了100%销售,共完成销售收入1.23亿元,回笼资金1.23亿元。

综上,银源公司的房地产业务目前还属于定向开发,还没有完全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而且同市场上众多的专业房地产开发商相比,竞争能力不容乐观,因此,从公司整体经营的角度来看,短期内应该将资源集中于公司的核心业务领域,放弃对房地产的进一步投资。

②物业方面

中国的物业管理市场虽然已经日渐成熟,但是现在一方面市场化正日渐成熟,另一方面物业管理发展方向却又十分迷茫。这种矛盾和不平衡预示着物业管理行业变盘即将到来。

展望未来,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成熟,在这个阶段将会出现一个竞争激烈、管理完善、服务理念提升的时期,未来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株洲华银电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注册资本300万元,湖南银源投资股份公司全额投资。公司对内以全心全意为株电公司服务,全面熟悉和掌握电力企业物业服务的新内容,创新电力企业后勤服务保障的新方法。公司对外努力拓展物业管理市场,取得了丰硕的业绩。

但是,整个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要成功实现公司物业管理业务的发展可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投资和发展过程,因此,可初步将该业务定在第三象限,在市场上并购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以进行专门化的经营,并根据公司的资金实力决定是进行长期的投资建设或是选择放弃。

③物流方面

物流产业在中国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相当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银源公司成立之初就设立了物流部门,形成了集产品营销、物资专业计划编制、采购信息处理、物资配送服务及售后跟踪服务等一站式物资配送实战队伍。

因此,银源公司的物流业务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这种竞争力目前还集中于与电力行业相关的领域,但是纵观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其还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因此,银源公司的物流业务应该归于GE矩阵的第二象限,即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上进一步谋求主导地位。

④工程方面

电力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电力工业承担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以及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为电力设备检测、维修,公司拥有《湖南省锅炉安装(修理、改造)许可证》与《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公司环保体系已获得国际认证,公司各类资质都能完全满足当今发展要求,几年来公司对内对外成功建设众多的项目,市场开拓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银源公司电力工程业务对内服务于母公司,对外积极开拓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迅速,因此,同样应将电力工程业务归为第二象限,即对电力工程业务进行追加投资,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⑤综合利用业务

2005年银源公司根据辅业整合的思路,吸收合并了株洲恒力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了恒力建材部。公司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依托株电公司的环保综合利用项目作为公司经营工作的重心之一,以实现协助株电公司达到环保要求和我公司新增利润增长点的目的,公司的各项综合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的综合利用业务主要还是作为一个内部的废料综合利用环节,是公司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观察,短期内由于公司资金的紧张,可考虑采取稳定战略,将其定位于GE矩阵的第六象限以谋取小块的市场份额。

2.3银源公司的多元化业务选择

综上,通过对公司各个业务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综合分析,结合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公司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形成粉煤灰→墙体材料→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循环经济链应该进行适度的收缩和集中,具体而言,应该进一步加大在工程业务的投资,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增加公司的利润来源,在特定细分市场(与电力有关)上对物流业务和进行追加投资,维持综合利用业务的稳定,短期内放弃对物业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的投资。

参考文献:

[1]龚益鸣,刘来发.确定电信顾客满意度及其关键因素的模型和方法[M].中国质量 2004(01)

公司合并方法选择的经济后果探析 篇12

一、购买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1.理论假设不同

购买法方式下的企业合并是企业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了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事项, 主购方与被购方存在着经济资源的流入流出, 并且合并后, 经济资源的流出方获得了对被合并企业经济资源的控制权, 而被合并方则丧失了对原有经济资源的控制权。因此, 购买法所依据的理论假设是非持续经营假设。而在权益结合法方式下, 认为合并各方没有经济资源的流入流出。因此, 不存在购买价格, 也就不存在新的计价基础, 所以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和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由于对企业合并的不同理解, 自然导致了会计处理上的差别。下面分析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在会计处理原则上的区别, 以及由此导致的会计结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

2.会计处理原则不同

(1) 购买法下, 主并企业按公允价值确定购买成本;而权益结合法视企业合并为股东权益的联合, 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购买, 主并企业按并入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投资成本。

(2) 购买法视企业合并为购买行为, 因此按照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 并入的资产负债理应按公允价值入账;而权益结合法视企业合并为股东权益的联合, 因此其会计处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并入的资产负债按原账面价值入账。

(3) 上述两点差异导致了购买法确认购买成本与并入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可能产生合并商誉或负商誉, 而权益结合法不存在商誉的问题。

(4) 购买法下, 合并企业或合并报表中反映的收益包括当年本身实现的收益, 及合并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权益结合法下, 不论合并发生在会计年度的哪一个时点, 参与合并各企业的整个年度的损益都包括在合并后的企业中或合并报表中。

(5) 购买法下, 只有间接费用在当期计列, 直接费用或调节资本公积, 或计入投资成本;权益结合法下, 企业合并时发生的相关费用, 不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均计入当期费用。

(6) 购买法下, 对于吸收合并和创立合并, 被并企业的留存利润不能并入主并企业账上, 对于控股合并, 被并企业的留存利润不能并入合并报表中;而权益结合法下, 被并企业的留存利润可以悉数并入。

3.会计结果不同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 自然会导致不同的会计结果。

(1) 企业合并发生的相关费用在购买法下, 只有间接费用列入合并年度的当期费用;而权益结合法下, 全部列入合并年度的当期费用, 相对于购买法来说, 这势必会降低合并当年的合并利润。

(2) 购买法按公允价值并入资产负债, 而权益结合法按账面价值并入, 因此如果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不等于公允价值, 则由于流动资产的耗用及长期资产、固定资产的摊销、折旧, 合并后年度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所面临的成本费用是不同的, 因此, 合并收益自然也不相同。

(3) 购买法确认合并商誉或负商誉, 而权益结合法不确认, 因此如果要对商誉进行摊销或计提减值准备, 则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在合并后年度的合并利润就会存在差异。

(4) 权益结合法下, 合并后的留存利润是参与合并企业的留存利润之和;而购买法下, 合并后的留存利润只是实施合并企业的留存利润, 这样就减少了可用于股利分配部分的份额。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分析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中的一种技术问题, 但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所谓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是指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报告、会计信息所造成的结果, 从而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会计政策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 不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将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从而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

1.融资环境分析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融资渠道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从理论上说, 信贷决策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还款能力, 而还款能力又取决于上市公司核心经营业务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评估贷款人的还款能力时, 对盈利能力的重视并不亚于对现金流量的考虑。因此, 盈利能力、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往往是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这种融资评价环境下,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完全有可能影响到上市公司能否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在利率随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浮动的情况下, 二者的选择甚至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借款成本。此时,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

从股权融资的角度看,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经济后果更加明显。众所周知,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上市公司的新股发行、配股和增发新股等融资战略能否实现, 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净资产收益率能否达到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权益结合法能带来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购买法下, 其净资产收益率会低于权益结合法, 对企业是不利的。因此, 上市公司通常会选择权益结合法。

通过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分析, 可以知道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 并且从产生的经济后果来看, 权益结合法优于购买法, 大多数上市公司会偏好权益结合法。

2.监管环境分析

从监管环境看,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上市公司连续2年发生亏损时, 其股票将被特别处理, 连续3年发生亏损时, 其股票将被停止交易。在我国, 面临ST或退市的上市公司, 摆脱困境的常见手法就是所谓的资产重组, 包括资产置换或收购兼并。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要求此类上市公司发生合并业务时采用购买法, 则其经营业绩可能会雪上加霜, 而允许它们采用权益结合法, 则其经营业绩可能迅速改观, 一夜之间就可能由绩差公司变成绩优公司。可见, 对于这类上市公司而言, 是陷入万丈深渊, 还是起死回生, 与它们是选择购买法还是选择权益结合法休戚相关, 其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所存在的经济后果可见一斑。

3.管理者报酬分析

企业的管理者在两权分离过程中掌握了实际控制权并利用控制权侵犯股东的利益, 签约时双方信息是对称的, 签约后二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呈现出“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这时股东要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保证自身利益。在通常情况下, 对股东而言, 会计利润是个很好的衡量指标, 因此它常常被视为是一个比股票价格更能直接衡量管理者业绩的指标而作为激励管理者的基础。

在上述激励机制中, 会计收益被用来作为确定支付给管理者报酬的重要基础, 这样管理者就会十分关心对会计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计方法, 甚至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对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从换股合并的合并基准日年度的财务指标来看, 上市公司对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未出现利润操纵的迹象, 企业的合并每股收益与合并前的每股收益没有明显的区别, 但是要比按购买法编制的合并每股收益高出近一倍。可见, 在我国权益结合法产生的“即时收益”的金额非常大, 给管理人员留下了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 管理人员可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 投资者利益可能受到损害。权益结合法相对于购买法更符合经理人员的经济利益, 而购买法便不能满足这种经济利益的需要, 因此管理者会偏好权益结合法。

同时, 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 企业的经营业绩是衡量企业管理当局“政绩”的主要因素。我国企业业绩的考核机制和监管指标都离不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这无疑为管理当局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权益结合法能带来较高的利润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管理者当然会选用权益结合法, 而在购买法下, 利润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会低于权益结合法, 对管理者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 企业为了上市、配股或增发股票, 为了夸大会计利润和每股净收益, 要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权衡, 因此对管理者来说, 更倾向于权益结合法。对于政府来说, 政府作为股东有可能从这样的会计方法的选择中获利, 增加自身财富。

对于投资者, 首先要承认上市和配股会给个别人带来暂时的财富增加, 但作为投资者整体, 他们很可能被市场愚弄。有意的会计选择下做出的每股净收益会向投资者传递虚假信号, 改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从而引起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 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管理当局可能是这个动因的最大获利者, 无论是上市还是配股, 管理者拥有企业的实质控制权, 圈来的钱会留在企业供他们使用, 不管项目是盈还是亏, 手里有钱就是一件好事。对管理者整体而言, 他们的财富无疑是增加的, 即使高估利润会引起现金流出, 但与“圈来的钱”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对于员工来说, 管理者进行激进的会计方法选择使企业上市或配股也是一件好事, 与原来的国有企业相比, 上市公司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还是要好一点, 避免停牌和退市也给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

总之, 从我国的融资环境、监管环境以及管理者报酬计划的分析来看, 其严重依赖于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财务评价和监控体系, 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融资成本以及上市资格的维护,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外报告的账面利润。在这种独特的融资、监管环境及对管理者报酬计划分析下,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具有严重的经济后果。

四、对策建议

由于本身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决定了其有不利的一面, 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合并作出不利于投资者的决策,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笔者认为应主要从外部环境、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外部环境

由于权益结合法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操纵空间, 为了防止企业管理层利用权益结合法来进行利润操纵, 应对权益结合法作出严格的界定及充分发挥约束监督机制的作用:适当地规定其应用范围, 一旦合并符合权益结合法的条件, 就只能使用权益结合法, 而不能使用购买法;为防止实施控股合并公司的管理人员滥用权益结合法, 我国应该借鉴西方的经验对权益结合法规定较为严格的适用条件, 同时对企业合并是否可以采用权益结合法建立审批制度, 避免出现无序局面;权益结合法的应用条件应具有可操作性, 应有一定的数量标准限制;充分发挥约束监督机制的作用, 对于上市公司, 则需要证券监督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产权交易市场、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相互配合, 协力加强监管,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权益结合法的作用。

2.企业管理层

我国合并准则规定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 企业管理层就会为采用权益结合法找到理论上的支持, 管理者应披露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原因以及其与购买法比较形成的差异, 以避免为采用权益结合法找各种理由和借口, 从而使会计报表更具透明度, 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投资者

由于权益结合法能产生较高的报告收益和每股收益, 但其现金流量与购买法没有多大差异, 因此,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较差, 然而资本市场并非都是完全有效的市场, 资本总是向收益较高的企业流动, 因而权益结合法会导致经济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 投资者除了注重企业提供的报告信息外, 还应重视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庞靖麒, 王玉刚.经济后果视角下的合并方法选择[J].财会月刊 (理论) , 2006 (3) .

[2]杨晶, 袁良蓉.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4) .

上一篇: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下一篇: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