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2024-07-01

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共10篇)

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篇1

1 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提高采油技术的必要性。

目前, 石油仍是工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其用途遍及国计民生的各各角落, 被人们普遍需求。然而石油蕴藏在地下岩石中, 需要人工及化学帮助, 才能开采出来, 所以采油技术的高低严重的影响着石油的产量。因此, 如何提高油气采收率是节省有限能源, 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油藏中有很多是属于低压、低产、低渗、稠油油藏, 以及高含水期等难以开发的油藏, 需要人们运用高端的采油技术克服种种阻碍, 进行有效的采挖。因此, 我们必须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采油技术改造传统采油工艺, 从而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1.2 我国近年来采油技术取得的成就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我国采油技术也与时俱进, 飞速的发展着。为了有效保护油层, 实现高效高产, 我国大批石油科研人员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实践中, 通过学习, 借鉴和不断的探索, 不断更新传统的观念刻苦钻研, 使采油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终于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石油业的采油技术, 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具体有:

(1) 压裂、酸化工艺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完善, 不仅挖潜了原有油田的产油量, 还开发了很多新的油田, 大大提升了我国石油的年产量。

(2) 配套完井技术的出炉, 使采油钻井联合协作, 不仅有效保护了油层, 更对采油产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3) 分层注水技术的产生, 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多层油藏井注入水的波及效率, 提升了采油效率和产量。

(4) 人工举升工艺技术的研制, 使得抽油井井下的作业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 大大提高了抽油机井的采油效率。

(5) 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有效的开挖了我国高含水性的油田。

(6) 稠油及超稠油的热采工艺, 有效的针对稠油和超稠油油田的开发和利用。

(7) 多层砂岩油藏“控水稳油”的配套技术, 为有效保护油层, 稳固油田的产量, 实现我国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 我国采油技术存在的不足问题

2.1 传统的采油工艺日益不能满足目前开发的需求

随着对石油的不断开采和使用。石油资源迅速骤减, 油位下降, 地下水回升缓慢, 致使大泵提液越加困难;有杆泵加深泵操作渐渐失控;斜井采抽设备磨损严重;石油的油量下降还导致地下井的出现较大的温差, 大大也限制电潜泵应用范围。总之, 那些常规的采油工艺已无法满足当前开发的需求。

2.2 开发后期, 油井设备的垢、锈现象严重泛滥

由于地下水, 注入水, 原油与岩层等多种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 导致很多采油设备垢、锈现象日益严重, 给油井带来了很大的生产隐患, 也降低了采油的效率。

2.3 重复堵水的措施已不能有效解决后期的采挖问题

堵水是当前我国石油开采中的主要举措, 在开挖前期比较有效, 但在后期, 重复堵水弊端逐渐显现。在开挖后期, 由于地下井温度落差, 致使堵剂的适应能力和强度逐渐变弱变小, 耐酸性也变得很差, 不能很好地挖潜深井, 远井地带的剩余石油, 导致很多油藏不能充分及时的挖采, 石油资源大量滞留或流失。

2.4 开发后期, 集输系统温差适应能力低下, 逐渐不能供应运作

在开发初期, 油井产量高、井口温度高, 地面采用管径较大的无伴热管集输流程足以应付。然而随着采挖的深入, 产油量的不断下降, 油井的温度也随着油液量的下降而下降, 为油液的提取和输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集输模式越来越不适应, 逐渐不能有效输送剩余石油, 致使资源流失和滞留, 降低了石油资源的开采量。

3 采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热力采油法

此法方便快捷, 经济实惠。只需提供热量, 升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的粘度, 减小油藏流动的阻力, 从而达到采油的目的。目前, 蒸汽驱、和火烧油层这两种热力采油法使用广泛, 效果也好, 值得采纳。

3.2 混相法

混相法是一种很高效的采油方法, 如果成功使用, 其采油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它主要是把一种流体驱油剂注入油层,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 在油藏中形成一个混相区段, 使石油很快脱离而出, 采油率高达95%。然而此法的运用和实现还不够成熟,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3.3 复合驱油法

针对单一的驱油法不能完全满足在不同环境下的驱油任务, 近年来, 国际上提出来复合驱油法这一新型的采油技术。目前应用广泛的有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其主要原理都是利用比较廉价的碱与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相结合, 组成聚合复合驱, 有效的去除原油中的酸类, 保护石油的质量的同时, 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 使石油便于开采。此法既减少开支, 又降低损耗, 还可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研究出的一种先进采油技术, 值得我们引进和探究。

3.4 微生物法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有效减缓腐蚀, 控制原油中硫的破坏作用, 迅速的改善地层渗透率, 减缓原油中气锥、水锥的压力, 提高原油的采油率, 特别适用于采油后期的三次采油攻坚阶段。三次采油是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的重要途径, 然而收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采油效果很不理想。而微生物法正好可以克服种种限制, 更好的实现三次采油, 提高采油率, 而且成本也不高。因此, 研究合适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今后有效实现三次采油的主要方向。

总之, 过去的采油技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我们广大的石油开采工作者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 尤其做好开采后期的技术攻关, 为提高国民经济, 提高综合国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在石油高效普遍利用的今天, 采油技术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更关系到国计民生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 我国的采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大大提高了采收率, 然而, 石油资源的有限性, 不可再生性, 以及低渗, 稠油高含水期油藏的难开发性促使人们不得不在提高石油开采技术上下功夫。本文就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采油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方面展开层层论述, 并为今后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采油技术,发展现状,不足问题,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戴树高.高粘度稠油开采技术的国内外现状[J].化工技术经济, 2004, (11)

[2]尹文波.井下低频脉动注水技术理论及方法[J].石油矿场机械, 2009, (11)

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篇2

1石油工程采油技术发展现状

1.1热量超导技术

该技术应用原理在于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功能,并通过高温使地质底部发生不均匀的质变,从而激活气状分子,并利用抽取技术来达到石油提取的目的。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开采速度,并保证质量,而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仅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还可以做到安全环保,与很多传统技术相比更具应用价值。但鉴于该技术还未实现综合完善,且采油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其目前的应用领域并不十分宽广,为了能够改善此种局面,今后应根据实际开采情况来对该技术进行分析和,并找到改革创新的突破口[1]。

1.2分层式灌水技术

其主要是利用地址层的分层规律来完成相关操作,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且可以利用管事活动配水器和支撑式分割器来对油田进行分层式注水,该技术如今的应用范围较广,在很多油田中均得到了不错的应用,甚至促进了开采技术的发展,但其缺点在于工艺过于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们掌握,且在应用时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导致最终的开采结果难以满足总体要求。

1.3电动潜油泵技术

该技术属于先进的机械采油技术,其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一是井下,二是地面,三是电力,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其往往可以起着不同的作用,技术应用重点和难点也有所不同,如今其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四个系列,另外,该技术的技术占有率不高,但对油井而言却至关重要。

1.4新型石油工程采油技术

以往的采油技术固然发挥了不错的作用,但如今各方面建设逐渐完善,整体开采要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这使得很多技术已经难以在当代工程中发挥作用。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石油产业方面也在积极进行着转型与升级,新型采油技术的应用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谓新型技术,其主要指的是利用物理、化学等知识来实现技术要求的一直模式,如热力采油技术,其即是以物理知识为主,在加热方法方面也有了新的方式,如蒸汽驱,或是蒸汽吞吐以及火烧等[2]。

1.5采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篇3

关键词:公路隧道;设计;施工

1 关于短隧道的定义

关于公路短隧道的定义,按现有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500m以下为短隧道,代替了原来的250m以下为短隧道。这个改变主要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

1)人们对公路隧道的认识在发生变化。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公路隧道数量越来越多,公路隧道的修建长度越来越长,如华蓥山隧道长4706m,海拔2200m的二郎山隧道长4160m,秦岭18 km特长隧道。人们对公路隧道的认识由陌生到了解,在不断加深的认识中,人们对公路隧道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如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成渝高速公路时,认为3000 m 以上的隧道非常困难,而现在对山区高速公路上3000 m左右的隧道修建认为也不很难。无论是隧道的建设管理者,还是设计者,对隧道的接受能力都在提高,同样对短隧道的接受长度也在增加。

2)400m--500 m以内的隧道,设施简单,通风单一,照明按正常设计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角度可以视为短隧道。

3)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800 m 以上的公路隧道需设置车行横通道,横通道的间距为400m--500m,也就是说,左右线隧道约500 m就应有一处车行横通道。当隧道长度小于500 m时,洞外就可设置两线之间的洞外联系道,保证了车辆的调头、换道。

2 国内外概况和发展趋势

2.1 大跨度公路隧道设计概况

在大跨度公路隧道设计方面,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以新奥法理论为基础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先进的设计方法与技术问题则主要集中在其断面形式、尺寸规格、工程措施等方面。由于三车道公路隧道的断面面积和跨度均较大,且在其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相关工程问题(例如施工方法、围岩稳定、工程措施与工程造价等),使得三车道公路隧道设计长期以来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系统的规范作指导,各设计单位在设计其断面形状、尺寸选取、工程措施等方面差异较大。

2.1.1 大跨度公路隧道设计断面形式

综观国内外大跨度公路隧道,目前大多采用以下两种断面形式:

1)坦三心园断面形式。

对于大跨度公路隧道而言,在保证满足建筑界限的基础上,适当降低高跨比(即高度与跨度的比值)就能够大大地减少断面开挖面积,并减少工程建设造价,从而节约大量的投资;但与此同时,高跨比的减少则对扁坦状隧道支护衬砌结构体系的受力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可直接危及隧道围岩和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而设计中需兼顾到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2)单心园断面形式。

相对三心园断面形式而言,单心园的断面面积通常要大一些,这就意味着其有较大的开挖面积(即会增加相应的工程量和建设成本)。但是,通过有限元仿真数值模拟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单心园断面形式的洞室受力分布状态、围岩位移大小、塑性区分布范围以及施工控制难易程度、运营通风效果等诸多方面与坦三心园曲边墙断面形式的洞室尚有比选价值。

2.1.2 大跨度公路隧道设计断面尺寸

目前,对国内外已建成的大跨度公路隧道的设计断面尺寸规格相比较,可以发现:同为大跨度公路隧道,其断面设计尺寸规格差异较大,有的断面净空面积相差可达10 m2~15 m2,开挖断面积差别就更大;各个隧道高跨比也都不一样,但大多集中在0.6左右。

2.1.3 大跨度公路隧道设计现状

目前,国内外大断面公路隧道的工程措施还存在一些差别。在初期支护方面,国外较多地应用钢拱支撑,而国内则钢拱支撑和钢筋格栅拱架都有,设计人员个体差别较大,在围岩类别较低时采用钢拱支撑较多。

2.2 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方法现状

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跨度较大,同时要考虑到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断面几何特性、施工条件、防排水、工程措施与围岩稳定性要求以及工程建设成本、工期等一系列因素。结构及其受力条件均较两车道隧道复杂,加上施工期间诸多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的多次扰动以及支护衬砌相互之间的非同步施工等诸多因素,故更易发生围岩失稳和隧道结构开裂与破坏等现象。目前,国内外为此都加强了大跨度公路隧道的施工管理,注重加强光面爆破、锚喷支护、监控量测、及时反馈分析这四大信息化施工动态控制关键技术的落实,以确保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与隧道结构体系的稳定。

3 今后的展望

对于隧道,尽管对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也还是难以令人满意。例如“山岭隧道的设计”(矿山法), 难以采用计算法, 其原因是不能准确地推定地基常数及外荷重,或施工时不能确定隧道与地基的相互作用。以下从这点出发,展望今后设计。技术柏发展对于矿山法,初步设计时,在可能的范围内引用台理的计算方法是一个课题。对比, 必须发展地基常数的推定等地质勘探技术。在小范围内能直接地求出地基常数的原位测试法的改进、用于大范围调查的浅层反射法和电胆摄像等改变了目前常用的折射法和调查费用,希望进一步加强研究开发。

作为力学模型,可考虑采用弹性支承环或有限元。把有限元法应用于深埋隧道, 应力释放率作为100%进行设计时,计算q 应考虑岩体的成拱作用,同时要以一定的精度确定应力和位移,采用反算法来确定地基常数的研究正在进行。

此外,在建设深埋隧道时都要采取防水措施(防水设计),为此,必须解决对透水性差的地层如何进行工程评价及地下水压力的评价问题。对城市浅埋燧道,防止地表沉降的设计方法今后也更加重要。

具体地说,若隧道内空变位仅为数毫米,隧道在力学上属于稳定状态时,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第一种方法考虑的是,为使隧道力学上稳定,只要支护结构稳定即可; 第二种方法认为,从有效地利用围岩自身支护机能出发,必须使支护结构和围岩都稳定才行。

对于因容许有大松动而导致隧道域围岩整体破坏,其结果使隧道土压力急增的情况,因为在此之前即应发现支护结构明显的变形,故这种仅受上述松石荷载作用的隧道,只要支护结构稳定则隧道也稳定安全;至于受推挤压力作用的另一类隧道,因为现有技术在多数情况下还难于推定最后作用的土压力大小,为了控制围岩力学强度不致降低,也有通过稳定围岩来判断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在今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靠性。总之,对于要求在所有情况下都保证围岩稳定,其设计是否安全而又经济实用,还有待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总之,在公路隧道建设中秉着施工之根本和设计之灵魂,勘察是基础。勘察设计人员应当先按照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技术条例,进行工程测量、勘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勘察工作。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强制性条文,根据该地区实际地质特征,综合考虑施工工艺,设计出安全经济符合要求的隧道。施工人员运用优良的施工机械,合理的施工工艺将隧道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白云.公路隧道安全等级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

[3]杨承洞,刘学增.塔岭头隧道进洞施工监控量测[J].山西建筑,2006,32(13):60—61.

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篇4

采油是油田开发的总称, 包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对被开发的油藏资源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的的方式开发的所采取的各种工程手段及措施。它所研究的内容是主要为提高油井产量, 以及提高原油采收率, 致力于对这些工程技术措施, 设计方法及实施应用。

我国现有的技术情况下, 采油技术一般有三种, 分别是一次、二次、三次采油。顾名思义, 采油的难度是逐渐上升的。一次采油是油田最初的采油, 需要的采油技术不高, 是对地层的石油在天然压力下进行采集;一次采集后, 通过通过注水的方式平衡地下能量, 来增大地层压力, 然后加以化学、物理的方法手段进行辅助采油, 这就是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是对开采最困难的层面油藏进行开采, 主要依靠的是化学手段, 如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复合驱等等。

2 现今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我国采油技术现状

2.1 对完井工程技术开发应用

完井技术, 顾名思义就是指勘探井和开发井进行采油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完井技术是继直井、定向斜井、丛式井、水平井以后, 我国钻井技术的一项较大的发展。完井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

2.2 对分层注水技术的开发应用

这种技术最先应用在克拉玛依油,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技术一般用于二次采油中, 在多层油藏注水开发中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每口井要3~6个注水环节, 对对分层注水技术的开发应用在提高水在地下的波及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庆油田是该项技术在我国的最先应用者。

2.3 对2-3人工举升工艺技术的卡法与应用

机械采油方式的主要技术就是抽油机有杆泵采油, 在油井综述中占有95%。该技术根据由于对油井的开采要求不同以及流体本身的性质不同, 开发研制了多种形式的抽油泵。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是油田采油技术中的主打技术。在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对井下诊断和机杆泵优化等问题进行了优化研究,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采油效率。

2.4 对电动潜油泵技术的应用

电动潜油泵是非常先进的机械采油技术, 其整个机械装置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井下、地面、电力。该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形成了四个系列。该技术的技术占有率虽然不高, 但是是油井举升的重要技术。

2.5 对热超导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主要是对化学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物质的热阻的控制, 使物质的热阻趋近于零。主要过程是首先将把超导液注入地下, 通过超导液的导热性能, 将地下热能转移到井口, 对井口产出液的温度进行了加热升高。节能的主要目标是尽量减少辅助装置的情况下, 使清蜡降粘、减少抽油机悬点载荷、提高泵效最大限度的实现。还有一种是超导加热热洗技术, 是通过对超导技术的应用, 但是是用来加热产出液的, 然后注入油套内。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环保, 而且使用成本较低, 效率高, 并且安全可靠, 在油田中的应用非常常见。

3 采油技术发展趋势及方向

3.1 对复合驱油法的应用

复合驱油法即集合多种驱油方法的优点与联系, 根据不同工作要求, 流体性质, 工作环境等等条件进行组合应用。由于地质的不同, 对采油技术的技术要求不同, 而复合驱油法能有效满足各种条件, 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由于采油技术的发展, 新的先进技术层出不穷, 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是复合驱油法主要的应用较广的先进技术。碱/聚合物复合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是目前二元复合驱的研究方向。碱/聚合物复合驱既可以出去原油中的酸类, 又可以形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非常节约成本, 其主要是对碱的使用, 通过减少对昂贵的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十分有效, 并且能够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

3.2 对混相法的应用

由于混相法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油的采出率为百分之百, 在所有能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 非常具有优越性。它主要是通过将一种其他流体注入油层, 温度压力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在复杂的相变关系, 形成了混相区段。这种技术与提高波及系数的技术结合, 有可能使实际油层的采收率达到95%以上。

混相驱油所使用的流体包括烃类气体与非烃类气体。干气、富气和液化石油气是常见的烃类气体, 而二氧化碳、氮气、烟道气等是常见的非烃类气体。混相法的主要分类包括NZ混相驱、CO混相驱、溶剂混相驱、烃混相驱以及其他惰性气体混相驱。

3.3 对热力采油法的应用

热力采油法主要目的就是减小油藏资源自身的阻力。主要是通过提高油藏的温度, 以降低原油的粘度, 进而就可以到达降低油藏阻力的目的。要提高油藏自身温度, 根据热量产生的地点的不同,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 一种是从地面经过井筒注入到油层里, 另一种就是在油层的内部产生的热量。

3.4 对微生物法的应用

微生物法是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采油方法, 在近几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也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应用范围的局限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然了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我们期待通过对这项技术的改革创新, 这项技术得到优化后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对于提高大油田的原油产量效果十分显著, 并且对缓腐蚀, 控制原油含硫等等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现在由于技术等等原因的限制, 在能够使用该项技术的环境下可以逐渐推广使用, 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采油技术的前景展望

在未来的油田生产中, 生物工程技术将会成为新一代的崛起技术, 由于现在生物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效果以及取得的成绩来看, 将会在采油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使用传统的开采方法对老油田的开采, 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污染, 生物法处理污水技术在对污染治理上也有不错的效果。

纳米技术有助于使纳米管具有轻而柔软并且结实的特性, 将会在油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纳米管将在性能上超越钢管。

5 结语

传统的采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对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更新是当下最主要的任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创新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采油新技术, 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石油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 石油开采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油田开采技术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我们将浅析工程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工程采油,应用现状,展望

参考文献

[1]张磊.本源菌采油矿场应用先导技术研究[J].油田化学, 2010 (04) .[1]张磊.本源菌采油矿场应用先导技术研究[J].油田化学, 2010 (04) .

[2]徐建军, 王阳, 袁樱梓.直流电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 (34) .[2]徐建军, 王阳, 袁樱梓.直流电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 (34) .

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篇5

污泥发酵制氢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摘要:归纳了目前污泥生物制氢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对污泥的预处理方法、污泥发酵生物制氢的影响因素以及接种菌群特性等方面,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作 者:郭婉茜    郭泽冲    任南琪    Guo Wanqian    Guo Zechong    Ren Nanqi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 期 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Journal:SCIENCEPAPER ONLINE 年,卷(期):, 5(5) 分类号:X505 关键词:污泥    发酵制氢    现状    前景   

采油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研究 篇6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现状,展望,研究,分析

0 引言

我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已经经过了几番的改革与创新, 从探索、试验的阶段走了出来, 也实现了分层开发技术的应用, 步入了采油工程新技术运用的阶段, 虽然采油工程已经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 对于油田的改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增长, 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石油开采技术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 再加上我国许多老油田已经进入了油田开采的衰竭期,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使油田开发走出这种窘境, 必须要进行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条件。

1 石油开采现状分析

1.1 油田老化, 产能下滑

我国早期开发的一些老油田已经进入了开采的中后期, 已经开始了二次开采, 甚至是三次开采, 这对于采油工程技术来说是一种考验, 因为任何的技术都有一个适用的周期, 采油工程技术也不例外。

同时, 我们还运用传统的开采技术来进行油田的后期开采, 必然会使采油率下降, 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

1.2 设备陈旧, 影响生产

我国的采油技术已经经过许多个阶段的改革与创新, 但其设备却一直停留在初始阶段, 大致的框架始终没有改变。

而且对于设备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和制度, 使许多陈旧的老设备一直处于带“病”作业状态, 诸如一些堵塞、老化现象成为影响油田生产的主要因素, 再加上部分油田为了节约成本, 对于设备方面的开支也是一再压缩, 使设备的改造跟不上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 更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1.3 工艺落后, 适应性差

就我国目前油田的一些现状来看, 大多数的油田所采用的工艺手段都是堵水、人工举升等等方式, 但随着油田的老化, 这些工艺技术已经不能解决油田衰竭的现状, 一些堵水剂不仅成本高昂, 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没有高效的适应性, 也达不到油层堵水的效能, 更达不到油田开采的要求。

2 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展望

面对进入高含水期的老油田和传统的油田开采工艺, 再不进行改革就等于灭亡, 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各项工程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 因此, 油田开采技术也必须要进入了高科技时代, 诸如纳米技术、生物高科技、信息技术等等也迈入了油气开采的行列, 为改善我国油田现状做着充分的准备。

2.1 生物高科技在油田开采中的具体应用

2.1.1 勘探技术中的应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 也是微生物的世纪, 我国的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已经在工业生产中进行了实用性的实验。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石油开采勘探过程中易操作、易掌握、成本低、效能高、重复性好, 已经被很多的油田所认可、肯定和使用。

2.1.2 石油开采技术中的应用

微生物也就是细菌, 所以微生物采油也可以被称为细菌采油, 是现代化的生物学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一项重大发明, 对于后期的油田开采具有很大的能效, 而且对于菌类的培育及筛选工作也愈发的先进, 已经实现了遗传工程培育菌种, 这种石油开采技术比热力采油和化学驱采油技术更为先进, 效果也更为明显, 而且不同的菌种所具有的功能也不一样, 所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

国外对这种技术的研究较早, 也较先进, 近年来, 我国对于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也较快, 并进行了实践与发展。

2.2 热处理油层在油田开采中的具体应用

这种热处理技术的工艺要点就是要进行升温处理, 主要有蒸汽的激励和驱动, 还有火烧油层等等作用。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使石油浓度变小、变稀, 不再粘稠的石油, 就会更容易进行开采, 而且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可以使原油快速的提升到地面上, 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

但是, 这种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 因此需要我们谨慎使用,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致使这种技术一直没有在油田开采中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2.3 纳米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具体应用

纳米技术是研究分子、原子等等物质运动和变化的一种高科技, 因为纳米粒子非常的小, 所以可以达到其他方面的材料所无法达到的特性, 因此, 对于井下材料的使用也可以达到一种既结实又柔软且比较容易适应的目的。

例如, 如果用高科技技术下的纳米管道来代替现在我们所常用的钢或者铁管道或抽油杆的话, 所达到采油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而且它还具有防腐蚀、防断裂、寿命长等等优点, 纳米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对于油田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4 信息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在生产中的最早应用就是石油业, 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初期阶段, 与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当下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实际情况下, 采油工程技术中的各种模拟及仿真技术也需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程序来加以实现, 比如说对于一些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地区, 就要进行模拟、探测等等, 而这项技术的实现只能依靠计算机程序的操作来达到其目的, 所以说计算机在石油开采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而且,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 将会给油田勘探、开发等等技术带来更大的发展前途, 也能为解决油田老化、含水等等问题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和实践。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 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 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技术投资的力度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利用, 同时加强交流与合作, 就一定能够解决石油开采中存在的一切问题, 让油田开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晓梅, 庞波, 王利霞.探讨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J].石化技术, 2015, 01:74+95.

[2]毛哲.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化工管理, 2015, 23:115.

[3]吴奇, 魏顶民, 冯建华, 马庆坤.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石油钻采工艺, 2003, 02:47~49+89-90.

[4]董良飞, 张志杰.采油废水回注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长安大学学报 (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 2003, 01:43~48+64.

采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篇7

关键词:采油技术,工程,现状,展望

前言

在工程采油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的利用采油技术, 就能不断提升采油产品、采油速度以及采油率, 工程采油技术的应用决定企业能否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 我国主要采用的采油技术有完井工程采油技术和分层注水采油技术等, 同时对其他几种技术如复合驱油法和热力采油法等技术进行探索和展望。

一、我国工程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工程采油目前使用的主要技术有完井工程采油技术、分层注水采油技术及热超导技术等, 下面针对几种主要使用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1. 完井工程采油技术应用

完井包括勘探井或开发井的钻井收尾阶段, 我国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在直井、水平井等方面的技术水平都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对完井工程方法也进行了总结。同时, 根据油田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要应用不同的完井工程采油技术。目前我国油田多数使用的是裸眼完井和衬管完井技术, 也得到了很好的采油效果。

2. 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的应用

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是比较先进的采油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机械实现采油, 根据调查数据发现, 在我国工程采油技术的使用中此技术占据大约四个百分点的比例, 说明此技术十分重要。我国目前仍然在对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 压力测试、采油设计及参数确定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提升。

3. 分层注水采油技术的应用

我国在多层油藏开发开采工程中, 大部分都使用分层注水采油技术, 能够有效的对地下水波及效率进行调整, 最初是克拉玛依油田开始使用这种技术, 实际效果很理想。后来经过多次的反复试验, 封层技术是通过管式活动的封隔器实现的, 效果也十分明显。

4. 热超导采油技术的应用

热超导采油技术主要是借用化学技术, 对物质热阻进行控制使其热阻接近零。其过程是先在地下注入超导液, 利用其具备的导热功能转移热量到井口, 升高井口产出液的实际温度。通过降低辅助装置的方式实现节能目标, 同时对抽油机负荷有效降低、泵效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还存在一种超导加热技术, 利用超导技术对产出液加热后注入到油套内, 其优势是环保效果很好, 而且成本很低、效率较高、安全性较高, 因此在我国工程采油中使用比较广泛。

二、工程采油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新型的工程采油技术, 这也将成为以后工程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热力采油技术应用

应用热力采油技术主要是为了降低油藏资源本身带来的阻力, 利用油藏温度提高来降低原油黏度, 从而将油藏资源本身带来的阻力降低。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油藏温度, 可以根据热量产生部位的差异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是油层内部热量, 第二是通过井筒将地面热量注入到油层内部。

2. 复合驱油法技术应用

复合驱油法技术是将很多种驱油方式的优势相互融合, 并且结合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进行适当的结合应用。地质环境的不同会对采油技术要求有所差异, 而复合驱油法恰好能够满足多种地质条件, 因此对于地质情况不定或复杂的环境中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很高。我国采油技术一直在发展, 采油新技术也是层出不穷, 复合驱油法中二元复合驱油法和三元复合驱油法的使用比较广泛。二元驱油法主要以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复合驱油、碱/聚合物复合驱油为主要的探索方向。其中后者即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能够将原油中的酸类去除, 还能生成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油主要有点是成本低, 主要是使用碱, 节约成本主要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降低而实现的。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也会明显提高。

3.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这一方法在最近几年十分受欢迎, 而且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其使用效果也很好, 得到了很多采油工程企业的高度赞扬和采油技术专家的一致好评。但是微生物采油技术也有弊端, 其使用范围的局限性较强, 目前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因此其使用范围较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未来的某一天微生物采油技术使用范围的制约性必然会有所突破, 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一定会更加广泛。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油田的采油效果, 同时原油含硫和缓腐蚀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目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和限制, 无法更加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 但是在条件和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推广该技术的使用, 促使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4. 混相法采油技术应用

混相法采油技术能够保证排驱剂所到位置的采出率高达百分之百, 在所有提高采油采出率的技术方法中效果最显著。混相法采油技术是在油层中注入其他一种流体, 确保压力和温度等条件的前提下回形成混相区段。混相法采油技术与波及系统提高技术共同使用, 能将采出率提升到95%左右甚至更高。

三、工程采油技术前景展望

根据对工程采油技术的分析, 生物方式的采油技术效果比较突出, 将会成为未来我国石油开采行业中采油技术的主流, 生物采油技术法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注水开采技术的使用中要注意水、污水等问题的处理, 生物方式的采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污染小、成本较低, 必然会成为工程采油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也会在不断的应用和探索研究中提升原油开采率。碳纳米管由于强度高、密度小等优势也会广泛使用, 同时还具有质轻、柔软和结实等优势, 在以后的石油开采中可应用到油管或抽油杆的制作中。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国际经济的飞速进步, 如果还使用传统采油技术是无法满足石油行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一定要对工程采油技术进行分析和展望, 不断引进并研发采油新技术, 同时积累经验并借鉴国内外技术经验, 对我国工程采油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 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雷.浅析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展望.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8) .

[2]吴一凡.浅析工程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1) .

采油技术现状分析和未来发展 篇8

关键词:采油技术,现状,发展

一、引言

采油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和动态的工程, 采油技术不仅要能很好的适应地质条件变化, 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随着我国油田开采向着稠油、低渗和富水等条件变化, 采油技术也由普遍性向着针对性、单一性向着综合性等方向转变, 下面就几种常用的采油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采油技术分类

根据油田开采深度和选取方法的不同采油技术可以分为依赖地层天然气压力采油的一次采油, 利用注水补充地层压力的二次采油和应用微生物法、化学法、热力法等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等。其中三次采油技术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根据选用化学物质的不同化学法还可以分为聚合物驱、碱驱、复合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等多种, 混相法又可以分为惰性气体混相驱、烃混相驱和溶剂混相驱等, 热力法又包括火烧油层和蒸汽驱等。而根据油藏种类的不同采油技术还可以分为复杂断块油藏采油、碳酸盐潜山油藏采油、低渗透油藏采油、气顶砂岩油藏采油、高凝油油藏采油和稠油热力开采等。

三、采油技术现状分析

1、采油工艺落后

目前我国的采油工艺多为常规的泵抽技术, 随着采油深度的增加油藏供液能量下降, 使得抽油系统的能量损耗与漏失量增大, 泵效显著降低, 虽然可以通过限量恢复注水进行缓解, 但是也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而对于斜井采抽技术来说通过扶正措施来克服斜井对杆和管的偏磨影响时, 既需要引进先进的三维斜井抽油工艺技术软件, 还要增加扶正工具的配置, 对采油技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此外由于电潜泵采油排量很大, 随着采油深度的增加其面对的工作环境温度也会增加, 在泵体老化或即将达到使用年限时便会出现烧坏频繁和工作状态不稳等问题。

2、后期开采困难

后期开采困难主要体现在设备和套管腐蚀严重及结垢现象增加等两方面, 其中使用年限的增加和套管承受压力的变化, 使得积累于套管表面的铁锈崩裂脱落并悬浮在液体中, 随着液体吸入泵后导致卡泵或烧毁现象。而结垢现象的出现不仅与温度变化相关, 同时也与泵的结构相关, 当液体流经相对狭窄的机械结构断面时压力就会下降, 从而导致结垢物质的析出, 此外当流体的物理化学平衡因岩石与原油的变化或不同液体的混合造成破坏时, 也会出现结垢现象。

3、智能技术应用偏少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经使采油方式由经验式向数字式、粗放式向精细式转变, 在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智能采油优化分析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等已经逐步应用于各采油领域。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延长采油设备的使用寿命, 减少巡井次数, 存储驱油数据和实现智能生产, 同时还可以对驱油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减少采油能耗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但是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和关键技术的落后, 使得我国采油企业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偏少, 整体控制水平偏低。

4、三次采油存在不足

我国虽然加快和增强了对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但是整体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 其中化学驱表现为容易破坏地层和与周围岩石发生反应, 造成原油污染, 气驱受气源的限制和影响应用范围较窄, 注入气体出现的溶解性问题也很难解决。热力驱油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采油效果, 但是对热量和能源的消耗较大, 危险性较高, 经济性较差, 其中的蒸汽驱油更是存在提前突破和超覆问题。此外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缓慢, 微生物种群的研究落后, 对油井内相关参数监测水平较大, 还不能达到大面积推广的程度。

四、采油技术的未来发展

1、物理采油技术的发展

相对于化学采油来说物理才能不仅可以降低对油层的污染, 同时还具备适应性强、成本低和工艺简单等特点, 其中就适应性强而言主要体现在能够应用于粘土油藏、富水、稠油以及致密岩性油藏等。未来发展中应该主要集中在超声波采油和低频脉冲采油两方面, 前者的作用原理是使油层的重力与毛细管平衡关系破坏, 并最终达到熔蜡、降粘和提高采率的目的, 典型特点是穿透力强、油层反应迅速、能量传递稳定和应用范围广泛等。低频脉冲采油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高压击穿油井内部的局部介质并在液体内部释放电脉冲, 这样的双重作用就使得容积很小的通道内迅速产生电爆炸。而在脉冲电磁场和冲击波蒸汽瓦斯混合气的双重作用下, 原油的渗透率和渗流速度显著增加, 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此外物理采油技术还可以与“化学驱”进行优势互补, 也就是组成复合型采油技术, 与二者的单独作用相比可以达到提高采收率10%的效果。

2、微生物采油的发展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 我国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的60年代, 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作为驱油剂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通常可以分为地面法和油层法两种, 而根据驱油机理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有机酸驱油、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生物聚合物驱油、甲烷和二氧化碳驱油、细菌体堵塞调剖驱油和醇、酮有机溶剂驱油等。微生物驱油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的粘度和堵塞高渗透油路, 同时还可以减少油水界面张力和增加油层的渗透性, 我国应用较多的本源微生物有硫酸盐还原菌、好氧腐生菌、产甲烷菌和烃氧化菌等, 虽然目前我国微生物采油的缺点在于还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该项技术的环保、高效和低成本等特点注定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广阔。

五、结语

通过上文对采油技术的简单介绍, 不仅加深了对于采油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想要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采油难和采油效率低下等问题, 就要从改进和提升采油技术水平入手。虽然目前我国对于采油技术的研究仍然处在探索和研究的阶段,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和综合采油技术的成熟, 未来的原油开采一定能够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玉明.浅谈我国石油行业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2) :78-78.

浅谈现代采油工艺现状与展望 篇9

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来看, 应用最多的是水平井技术, 自1928年提出的水平井技术, 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得以真正的开始付诸行动, 也因此成为了一大重要的技术, 在油气、油田的开发、开采以及提高采收率等采油工艺上。

这一技术一旦研发出来并得以实践之后, 迅速在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先进国家得到工业化的应用, 也因此形成对这一技术的研究, 并深入、改进, 水平井技术也因此到了应用高潮的地步。任何一样技术都是越应用就越能得到改善, 水平井也是一样, 在水平井技术日益完善的基础上, 发展了其它各项的配套措施方面的技术。就目前而言, 在数量上应用水平井技术最多的要数加拿大和美国了, 当然, 它在国内的发展也呈后来居上的状态。

2 对比国内外水平井应用概况

2.1 国外

对于国外先进的水平井应用来说, 它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由单个水平井向整体井组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水平井向多底井、分支井转变;二是为了加大机械钻井的速度, 减少井下的矛盾, 减轻对油层的伤害。而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 以此来缩短浸泡时间, 关于钻井液对油层的浸泡。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水平井、分支井在较为简化的完井技术下达到高产。

我们知道水平井在开采油气, 重油, 以及水驱或者是其它的为了提高采收率而采取的措施中, 逐渐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国外的水平井技术应用而言, 其主要应用在以下几种油 (气) 藏:薄层油藏、天然裂缝油藏、存在气锥和水锥问题的油藏、存在底水锥进的气藏。

2.2 国内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四川打成磨3井和巴24井显示, 我国是发展水平井较早的国家之一, 虽然迫于当时的技术水平, 这两口井并未取得实际的应用效益。尽管如此, 我国对于钻井技术的研究从未间断过, 从“八五”和“九五”期间, 开展的对水平井各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可以看出, 我国在不同类型油藏进行了先导试验或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说:自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九九年八月这期间, 国内总计完钻水平井293口, 包括大多数油藏类型, 绝大部分水平井较直井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且已取得显著的规模效益, 如胜利油田的草桥地区和塔里木油田的塔中地区等。之后在两千年、两千零一年、两千零二以及零三、零四年间, 石油完钻水平井数量分别为26口、28口、5O口、68口、74口, 这一突破性的数量可看出我国水平井技术的突飞猛进。

3 水平井采油工艺

举升法是水平井在采油工艺上最常采用的, 杆式泵和电潜泵是我国国内广泛应用的水平井的两种人工举升方式。用于水平井开采的电潜泵系统除了有常规开采所需的泵体、分离器、密封段及电机等部件外, 除此之外还需及时记录来自井下传感器的压力及温度, 此时就需配置一个地面操作的电机变速控制器, 因为这样, 就可以随时记录。为什么电潜泵在水平井的开采中能起到他别的作用呢?那是因为在井底压力作用下, 电潜泵能大排量举液。为什么还要为其配备特殊的装置呢?究其原因那是为了能全面体现电潜泵水平安装的好处, 故此必须考虑其特殊的应用准则。

在国内的应用中, 水平井的杆式泵装备主要有斜直井后置式游梁抽油机和井架式无游梁长冲程斜直井抽油以及斜直井前置式游梁抽油机。对于杆式泵而言, 人工举升方法依然是其最常见的, 也是水平井中最常用的开采技术。但是来自抽油杆和油管的摩擦是影响杆式泵系统性能的因素, 在水平井举升中。

人工举升技术在现场的应用表明, 短曲率半径的水平井的举升设备只能下在直井段, 中长曲率半径的水平井的人工举升设备下人的位置大都在第2造斜点以上或者将井下泵下在斜直井段的位置。

4 分支井发展现状

分支井顾名思义就是从一口主井中以侧钻或斜钻的方式形成一个以上的水平或斜分支井筒的井, 它可以是从旧井中侧钻形成也可以是一个新井。关于分支井的技术主要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于九十年代发展迅速, 被广泛分布于加拿大、美国等中东国家和地区。而分支钻井和完井工艺的技术也在达拉斯地区迅猛发展, 曾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使用该工艺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分支井相对于水平井来说, 它克服了来自单一水平井的局限性, 那就是“一井一层”的现象, 更进一步的发挥了水平井“少井高产”的突出优点, 这样的措施对于吨油的成本可有效的降低。

依据目前的经济因素以及技术水平来分析, 可知道, 分支井主要的钻探油气藏的类型有:油藏为孤立区块或透镜体、“阁楼油”及剩余油分布油藏、渗透率各向异性很强的油层、垂向分布的多油层油藏或需要沟通扩大裂缝的油藏、需要改善油层压力分布及提高驱油效率的油藏。

5 分支井采油工艺

上面我们提到的水平井的开采工艺, 其实, 对于国外来说, 分支井的水平工艺与水平井是类似的, 主要的技术都涉及电潜泵、气举、水力活塞泵等。最为相似的要数防砂技术。国外先进的防砂技术是割缝衬管和绕丝筛管防砂法, 最有效的防砂技术是砾石充填防砂方法, 但是砾石充填防砂法尚没有应用于分支井防砂。国内分支井采油工艺与水平井基本相同。使用的防砂工艺是金属棉滤砂管管内防砂工艺, 曾经用于胜利油田的桩1一支平1井。滤砂管的挡砂精度为0.09 mm, 渗透率≥170 I, zm。分支井的压裂、酸化、找水与堵水等技术国内外研究不多, 没有发现有关现场应用情况的报道。

6 分支井技术的完善

依照目前的状况来看, 水平井也好, 还是分支井也好, 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 都存在着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设计图纸不精确、设计方法计算的不准确导致失误隐患。还比如说:对于传统的方不适用现在水平井的开发以及改进、地下渗流机理不清楚等等, 因此, 必须及时有效的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与理论以满足水平井或者是分支井的开发、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要有明确的产能预测及评价方法。这样一来就可以计算出和分析出主要的影响因素。b.要完善工艺的配套设施, 对于一些影响采油工程的因素, 比如说渗流, 比如说:堵塞等问题要及时解决。c.对于一些油层方面的保护工艺配套设施要完善, 要研究出适应不同储层低固相钻井液与完井液体系;增加油溶性暂堵剂的使用, 这样一来, 就不用专门进行解堵作业了。还有找水测试技术以及人工举升配套技术, 防砂, 以及在采油的过程中配套的设施等。

7 结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 能从中看出我国的采油工艺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 在水平井的开采技术上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也攻克了不少的技术难关, 但尽管这样, 在配套工艺的选择上, 依然是有待提高的。总的来说, 对于一个集如何将采收率达到最高、如何对现有的水平井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如何更快更好, 更便捷的进行挖掘依然是水平井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需要考虑并执行的。当然在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 从水平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层多底井以及分支井是一个必然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的采油工艺以及采油技术的情况, 介绍了水平井和分支井的采油工艺, 并对未来的复杂结构采油井工艺、以及分支井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展望 篇10

1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

1.1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探索试验阶段

在我国建国初期,我国的石油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当时我国全年原油产量只有七十七万吨。我国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家纷纷出手帮助我国发展石油产业,在此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比如:火烧油层试验、油田堵水试验和人工举升试验等等。在苏联等国的帮助下我国石油产业渐渐走上了正轨。

1.2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分层开采工艺配套技术发展阶段

大庆油田是我国少有的几个大油田之一,我国根据大庆油田属于砂岩油藏的性质,研究开发了一套完善的以分层注水为中心的采油工程技术。这套完善的采油工程技术由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改造、分层管理、分层研究几部分组成。这套技术的完善对于我国开采大庆油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国大庆油田的开采得以顺利进行。

1.3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发展阶段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我国相继发现了东辛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辽河油田等一系列油田,然而这些油田的类型都各不相同又比较复杂,我国为了开发这些油田加大了研究力度,研发了适合各类油气藏的采油工程技术,例如:复杂断块油藏采油工艺技术、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采技术、低渗透油藏采油工艺技术、稠油热力开采技术、气顶砂岩油藏开采技术、天然气田开采技术、高凝油油藏开采技术、常规稠油油藏开采技术等。在这十年间,我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石油产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4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采油工程新技术重点突破发展阶段

随着采油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采油工程技术的相继出现,此时推动重点技术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全石油行业成立了完井、压裂酸化、防砂、电潜泵和水力活塞泵五个中心,此举措对于重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例如:在吐哈油田的开采过程中,油田开采的负责人与压裂酸化中心合作,把压裂技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胜利乐安油田属于典型的稠油油藏,在此油田开采过程中采用了水平井和直井组合开采的方法,纵观整个开采过程,这种组合开采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稠油油藏开采技术也取得了更好的发展。

1.5 九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的采油系统工程形成和发展阶段

我国的石油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采油工程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取得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石油天然气集团在现有采油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系统的采油工程技术,重点研究和发展了几个方面,例如:第一,我国在开采油田前,对油田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田地面建设和经济评价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整个油田的经济效益;第二,对于低渗透油田,我国采用小井距、加强注水、简化举升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油田的开采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2 采油工程技术的展望

上文就我国采油工程在不同年代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采油工程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文将就我国在深井、超深井采油工程技术;开发新的厚油层采油工程技术;开发微生物采油系列配套技术几个方面的展望进行具体分析。

2.1 对于深井、超深井采油工程技术的展望

我国的深井、超深井采油工程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深井、超深井智能完井技术;深井、超深井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超深井人工举升配套技术;超深井压裂酸化增产配套技术等。我国将在西部油田开发工程中对以上技术加以重点研究和发展,使我国的深井、超深井采油工程技术更上一步新台阶。

2.2 对于开发新的厚油层采油工程技术的展望

我国对厚油层采油工程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首先,为了减少成胶时间,将重点开发高效的低成本深度调剖剂;其次,为了从油井中直接获得精确的有关数据,将对开采环节进行具体的细分,将一些单项采油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样的技术发展对于实现对油水井快速、动态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

2.3 对于开发微生物采油系列配套技术的展望

随着我国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将微生物投入到采油工作中是十分可行的计划,对于这一技术的研究,我国应重点突破以下几个技术:第一,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第二,微生物降压增注技术;第三,微生物调剖、堵水技术;第三,微生物循环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都将在极大程度上帮助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迅速发展。

3 结语

采油工程技术是开采油田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对于不同的油田类型采油工程技术也大不相同,开采油田过程中对采油工程技术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因此对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要基于我国已有的技术,多向外国学习他们的技术,发展针对不同油田的先进技术;我们应该着眼于开采石油的质量与收益,综合性的发展相关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1]翁文鹏.探究我国采油工艺及发展前景[J].中国化工贸易,2015,7(25):133.

[2]杜文哲,张信丽,王国政等.对采油工程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9):46.

上一篇:经济转型时期投资研究下一篇:装修公司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