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鸟》教学

2024-12-29

《一只小鸟》教学(共5篇)

《一只小鸟》教学 篇1

文本简析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中, 作者冰心以清闲柔美的笔触, 写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 每天在巢里快乐地啁啾着, 当它探出头来看见了大地一片好景致, 兴奋不已, 飞到枝头唱起赞美自然的歌声。树下的孩子看到小鸟, 每天听小鸟唱歌, 可是最后却用弹子将小鸟射下来, 想要捉住它。从此再也没有了小鸟的歌声。课文用非常优美的词语描述了小鸟在大树上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景象, 也非常含蓄地将孩子们射伤小鸟的错误做法, 以及后悔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启发质疑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小鸟吗?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只小鸟, 你想了解小鸟的什么呢?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共同来学习《一只小鸟》的故事。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这只小鸟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默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三、字词检测, 扫清障碍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认读。

2.过渡:下面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课文中读一读。 (指名读8个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 自由感悟

(一) 学习1~2自然段。

1.师:通过读课文,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讨论, 交流反馈。

生: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快乐的?

生:因为课文里说:“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 它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师: (出示:它的羽毛还未丰满……非常的快乐。) “啁啾”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鸟儿说话的声音。

师:真聪明!原来是小鸟一家在一起快乐地说话。猜猜看, 它们会说什么?

生:小鸟说它想和妈妈一起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小鸟一定吵着要跟妈妈学捉虫子。

生:老鸟在给小鸟讲故事呢!

……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 我感受到小鸟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 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呀!你能把小鸟一家的快乐读出来吗? (指名读并指导) 你们走进了小鸟的心里, 并用你们的声音传递着小鸟的快乐。

生:它还是只可爱的小鸟。

师: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这句话“它探出头来……赞美自然的歌声来”看出来的。

师:“景致”指的是什么?

生:景色。

师:小鸟看到了怎样的好景致?

生:它看见了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

师:想象一下, 它还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色?

生: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生: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生:花儿在微笑, 小草在跳舞。

生:它还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

师: (课件播放景色图片并配以鸟鸣声) 充满生机的大地, 更有那唱着清脆而柔美的歌的小鸟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而和谐的图画啊!能形容一下小鸟的歌声吗?

生:清脆、美妙、迷人……

师:课文里是怎样形容的?

生:“它的声音里满含……含笑着倾听一般。”

师:这句话中的“自然”指谁?

生:大自然。

师:多美的景致, 多可爱的小鸟, 咱们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

【意图: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这一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读书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走进文本, 感悟文本。在教学“啁啾”一词时,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畅谈小鸟一家的对话, 再移情体验, 充分朗读, 将文本的“空白”处读出色彩和情韵。教学“景致”一词时, 引导学生对小鸟生活环境进行想象, 以感悟小鸟的幸福快乐, 再在想象的基础上补白课文, 巧妙地突破了学生的理解难关。】

师:把你刚才找到的表现小鸟特点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小鸟的特点来。等一会我们开展读书比赛, 看谁是读书小能手。

【意图:本段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 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加强情感的熏陶,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师:你们愿意表演一下这只可爱的小鸟吗? (生表演)

【意图: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 在理解朗读过程中加入动作表演, 增添学生兴趣, 加深理解效果, 并为后面理解小鸟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笔。】

师:通过大家的表演, 一只幼小、可爱、快乐的小鸟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可是有一天, 这种幸福的生活被打破了, 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第3~6自然段。

(二) 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师:发生了什么事?

生:一些小孩听见小鸟的歌声, 想捉住它, 用弹子射伤了小鸟。

师:此时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

生:一只可怜的小鸟。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正要发声……跌了下去”。那些小朋友用弹弓打它。 (板书:可怜)

师:多可怜的小鸟!老师看得出你在为这只小鸟伤心, 是吗?

生:是, 因为小鸟伤势一定很重。

师: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生:“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师:“跌”说明什么?

生:说明掉下来的速度很快, 肯定伤得很重。

师: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小鸟的伤势很重?

生:“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的惨景, 要把这种惨景读出来。 (生练读后指名读) 你把“一滴一滴”读得很沉重, 你这样读想表达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小鸟的血在不停地往下落, 小鸟非常痛苦, 我很伤心。

师:小鸟伤得这么重, 血都落到地上来了, 小鸟也落到地上了吗?

生:没有, 因为“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地飞来, 接住了它, 衔上巢去”。

师:鸟妈妈、鸟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来, 读一读。 (生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鸟的爸爸、妈妈很伤心, 很难过。它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

生:小鸟的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了。

师: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着急呢?

生:课文里说“箭也似的”, 就是说像箭一样快, 老鸟想快一点接住小鸟。

师:当孩子有困难时, 父母会伸出援助之手, 当孩子遇到危险时, 父母会奋不顾身去救它, 这就是亲情的伟大。同学们, 联系自己想想, 在生活中, 你遇到困难, 父母是怎么做的? (生答略) 这真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此时此刻, 你觉得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

a.看, 它又出来了…… (可看出它很生气、失望、伤心, 这件事发生得很突然)

b.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 (受伤很严重)

c.师创设读书情境, 引导学生深入读, 感悟。

它的血落到地上来。 (生读)

它的血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生读)

它的血一滴一滴的落在老鸟的眼睛里。 (生读)

它的血一滴一滴的落在了老鸟的眼泪里。 (生读)

【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词“跌”“一滴一滴”“箭也似的”,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体会小鸟伤势严重, 从而在关键时刻凸显出亲情, 增强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通过抓住重点句子“斜刺里两只老鸟……衔上巢去”让学生深入体会, 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小鸟的爸爸妈妈在看见自己的孩子跌下来的那一刹那的内心感受, 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充分展开讨论, 从中体会亲情的伟大。】

师:一只可爱的小鸟被喜爱它的孩子伤得那么重, 那么可怜。你怎么看待这几个和你年龄相仿的小孩呢? (自私、贪玩、调皮、淘气、残忍等)

【意图:让学生体会孩子们喜爱小鸟但又伤害了小鸟的行为, 将对文本的认识转移成学生生活经验, 在评价他人言行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丰富对身边事物的认识。】

(三) 学习第7、8自然段。

师:小鸟消失后, 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么想? (失落、伤心、后悔, 明白怎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喜爱)

五、放飞想象, 拓展文本

师: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可是故事却并没有结束。你们想当小小故事家吗?

师:这里有四个题目,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展开联想, 在小组内交流。

1.如果你是文中的小朋友, 第二天早上来到树下, 发现小鸟一家不见了, 你心情如何, 会怎么想?

2.假设你是文中小朋友, 十年后的今天, 你已长大成人, 此时再来到这棵树下, 你会有什么想法?

3.假如你是文中被射中的小鸟, 你还会在这棵树上生活吗?如果你能说话, 你想对小朋友或人类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一个小作家, 让你来续写故事:那只小鸟后来……

【意图:四个拓展思维的话题, 让学生展开想象, 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怎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喜爱,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爱。在学生发挥想象, 创编故事时, 有想象小鸟死去的;有想象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小鸟而纷纷行动起来医治小鸟, 并倡议大家保护鸟类的;也有想象小鸟恢复了健康但却失去了歌声的……学生一个个有感而发, 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人类要和自然界的小生灵和谐相处。】

六、升华主题, 回归生活

师:同学们畅所欲言, 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让我们行动起来, 一起来保护小鸟, 保护大自然, 也让我们拥有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吧!

【意图:通过教师的激情语言, 再次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以升华, 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课文主题, 内化语言。】

(本设计获“创新杯”首届全国小学教科研征文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大赛一等奖)

《一只小鸟》教学 篇2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鸟儿》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出自文学名匠冰心笔下,清新流畅,是一篇非常美丽的散文。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被孩子们打中后两只老鸟把它接住并带回巢中的事。根据这篇课文浅显易动懂但文字写得很美的特点,我把侧重点放在前面:读中体会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体会小鸟的快乐,感受语言美。在这篇课文的细节处,“它们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和“大地上一片好景致”,仅从文字的表面理解是空洞的,但其背后有着鲜活的感情和形象的画面,作者仅用一句话简单带过。在教学“啁啾”一词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啁啾”的意思,想象小鸟一家的对话,体会小鸟的快乐,充分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情感,小鸟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自然会跃入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景致”一词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景致”这一词进行初步理解,接着让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景致,小鸟还看到了什么?以感悟小鸟的幸福快乐,同时学生也很容易就理解了“好像‘自然’含笑倾听”这一句中“自然”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美读课文,体会这只小鸟的幸福快乐。

而在小鸟受伤的部分,我虽然抓住重点词“跌”、“一滴一滴”、“箭也似的” 让学生去体会小鸟伤势的严重,亲情的伟大,但却没给学生充分的的时间朗读体会,在这一环节,首先,应该让学生通过对“跌”这一词初步认识到小鸟受伤的突然性,联想到伤势的严重性。接着,在学生感觉到了“一滴一滴”也充分说明了小鸟伤势的严重的这一时机,让学生边读边想,重现画面,想象惨景,小鸟的伤情自然再次揪住了学生的心,为下一步感悟亲情的伟大做了进一步的孕伏。最后,再引导学生抓住“箭也似的飞来”这一细节的描写,体验小鸟的爸爸妈妈在看见自己的孩子跌下来的那一刹那的内心感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及简评 篇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景致”“倾听”“自然”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品评重点词句, 感受自然的美好, 体会小鸟的快乐, 学习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与感受。

3.通过对比朗读, 认识射鸟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懂得要爱护小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走近文本

1. (出示图片:鸟巢和鸟巢里的小鸟) 让我们跟随冰心奶奶走近其中的一个鸟巢, 去认识那里的一只小鸟。

2.围绕课题质疑: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标画出来。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随文指导生字字音, 重点指导“血、似、倾”等字的读音。

3.结合文中语句学习字词。

出示:它的羽毛还未丰满, 不能远飞, 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 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

(1) 观察“啁啾”的偏旁, 根据形声字偏旁表义的规律理解词语。

(2) 想象小鸟会和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出示: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 接住了它, 衔上巢去。

(1) 观察课文插图, 结合插图理解词义。

(2) 读准多音字“似”的读音。

出示: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 听它的歌声, 却不能了。

(1) 结合生活经验, 做做“仰望”的动作, 说一说它的反义词。

(2) 指导“仰”字的写法, 教师范写, 学生练写, 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写分开的原则,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 调动生活积累, 正确感知生字的音、形、义及它们内在的联系。】

三、细读课文, 重点品味

(一) 理解这是一只快乐的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小鸟的快乐?画出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要逐步学会并掌握默读的方法, 为形成默读的能力打好基础。】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 相机出示句子。

出示:它探出头来一望, 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 葱绿的树木, 大地上一片好景致。

(1) 理解“探”, 体会小鸟紧张、好奇的心情。个性化朗读。

(2) 体会“灿烂的、葱绿的”在语句中的作用, 读出景色之美, 体会用词的准确。

(3) 创设情境, 拓展想象, 围绕小鸟还会看到什么补充句子。

出示: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 抖刷抖刷翎毛, 飞到枝子上, 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1) 抓“抖刷抖刷、飞、放”等词, 边读边做动作, 体会小鸟的快乐。

(2) 转换角色朗读。

出示: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 唱的时候, 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

(1) 出示“满”的字义, 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选择字义。

(2) 创设情境,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语言。抓住文本的空白点, 启发学生想象, 训练学生语言, 突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3.质疑解疑。

出示: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 抖刷抖刷翎毛, 飞到枝子上, 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 唱的时候, 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

(1) 理解两个“自然”的不同含义。

(2) 小鸟正是因为看到了眼前的好景致而感到了自然的美好, 所以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在冰心奶奶的笔下, 小鸟的快乐与自然的美好完美融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借质疑之机帮学生明确“自然”的含义, 以此将理解引向深入, 突破学习的难点。】

(二)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鸟。

1.自读课文第3-8自然段, 想一想, 哪些语句体现了小鸟的可怜?

出示: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1) 抓住“一滴一滴”感受小鸟受到的伤害。

(2) 指导朗读, 进一步体会小鸟受到的伤害。

2.分角色朗读, 体会悲喜冲突。 (女生读表现小鸟“快乐”的句子, 男生读表现小鸟“可怜”的句子。配乐)

就在刚才, 这个小家伙还在探出头来看世界呢———

女生: (读) 它探出头来一望, 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 葱绿的树木, 大地上一片好景致。

而现在———

男生: (读)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就在刚才, 这个小家伙还在放声歌唱大自然呢———

女生: (读) 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 抖刷抖刷翎毛, 飞到枝子上, 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而现在———

男生: (读)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就在刚才, 大自然还在含笑倾听呢———

女生: (读) 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 唱的时候, 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

而现在———

男生: (读)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设计意图:用对比读的方式, 引导学生体悟小鸟的“快乐”与“可怜”, 于一喜一悲的冲突中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三) 动情悟理, 突破重点。

1.孩子们是爱小鸟的呀, 可为什么会是这样?

2.思考:现在你认为消失的仅仅是歌声吗? (消失的是这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是动物对人的信任)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读写结合。

此时, 你是树下的孩子, 你最想和谁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____说:“____。”

(引导学生写出对小鸟、老鸟、自己以及所有人说的话)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一个学习个体对所阅读的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 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想象的空间。读写结合, 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感受到真正的喜爱, 不是占有, 不是破坏, 而是让鸟儿拥有快乐和自由。】

2.与作者对话。

出示: (冰心, 《寄小读者》) 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 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 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

3.补充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鸟》。

出示: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使整个教学贯串成一条主线, 让学生读懂文中之意, 读出文中之情, 真正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让资源与文本有机融合, 并在融合中促进内化, 在内化中得到升华。】

简评:

一只小鸟教学反思 篇4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一课我抓住小鸟由快乐到不幸命运的转变这根主线,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小鸟前后命运的对比中产生震憾。在抓作者的情感脉络上,这一点还是挺准确的。课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发展一环紧扣一环。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读中悟,悟中读。但是在教学中采用师生问答的这种形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不够踊跃,主观感悟不够。这主要是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形象思维为主有关,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我能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图画和音乐来感受小鸟的快乐,引起他们感官的共鸣,这样对后来小鸟的可怜就会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 明白我们对心爱的事物表达的方式就是更好的保它们,让它们以更加美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章讲到最后要求孩子续写小鸟的结局上,孩子的回答有局限性,想象力不够,总在前一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并没有自己新的见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引导的不好,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能很好的表达。所以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让孩子多读多说多写,鼓励他们勇敢的说,大胆的表达。

《一只小鸟》教学 篇5

这两节课都以“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鸟”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从整体感知时的入境激趣,到质疑探究处的以境解疑,再到文本空白处的拓境悟得,两位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情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课文中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巨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词语变成生动的画面,化作活的情境。如:抓住重点词“跌”、“箭也似的”、“一滴一滴”,采用情境朗读的形式让学生逐步体会小鸟伤势严重、老鸟万分焦急,从而凸显和深化了亲情。王老师理解词语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换词理解“倾听”,利用偏旁表示字义的方法理解“啁啾”,做动作理解“仰望”,看插图理解“斜刺”,查词典理解“满”,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然”……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朗读能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了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然纸上,把自己融入课文情境,更近更准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王老师的课体现了“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特点,牢牢把握语言性,在语言之中体现人文性。王老师抛去了更多的分析,采取以读释怀的方法,引发学生间诵读的碰撞;采取了比较读的方法,让学生于听读中找到最贴近文本、最能读懂作者的读法。整节课以读激情,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训练语感。巨老师抓住重点段,抓住中心句,层层展开教学,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拓展延伸。师生在情境中的朗读令人感动、震撼,通过朗读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形象大于思想的理念。那一个个画面,就是在孩子的心里埋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的种子。

朗读既要重感知,又要重理解,还要读出真情。两位老师读的指导体现了形式美、层次美。通过初读,让学生大体感知文本;通过精读,让学生感悟文本;通过展示读,来呈现文本;通过拓展读,来升华文本。王老师的课情趣浓浓,书声琅琅,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巨老师的课朴实、扎实,把语文课上成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课,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上一篇:丰富教学内容下一篇:产业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