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

2024-08-12

物理教案(精选4篇)

物理教案 篇1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案”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 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详细、一听就懂, 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案”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学生被动应对, 普遍存在学生厌学、主动性差、学习方法单一和学习能力不高等问题, 课堂效率低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从而使教学、师生关系获得新的意义。高效课堂就是以改变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提出的。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 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 讲说一遍, 指点一番, 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 习惯成自然, 再也不会走样, 那才是终结。”高效课堂中以“学案”为媒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 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它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 按照教师准备好的活动方案进行学习、探究。那么,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物理教师怎样由传统“教案”走向“学案”呢?以下谈几点笔者的具体做法。

一、熟悉新课标要求是关键点

“教案”是备给教师的, “学案”是备给学生的。从“教案”走向“学案”, 必须把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 更是“教案”设计和“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教师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制定出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学习目标可设计为:

(1) 通过实验观察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 会分析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公式, 能说出它们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计算有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受力、运动问题;

(4) 能描述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可以看出, 我们进行“学案”设计的首要是依据课标, 要用课标来导航, 深刻领悟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并贯穿和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形成对学习知识的明确指导和促进。

二、深入了解学生是重点

“教案”以教师为中心, “学案”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案”走向“学案”,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环境;要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要从特性中找出班级学生的共性, 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学案”, 如在学习“用理论分析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公式, 能说出它们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可这样来设计: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其轨道半径r和周期T为多大?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速度为v的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其半径r和周期T为多大?

1. 分析

(1) 电子受到怎样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和电子的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 洛伦兹力对电子的运动有什么作用?

(3) 有没有其它力作用使电子离开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

(4) 洛伦兹力做功吗?

结论: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电子受到垂直于速度方向的洛伦兹力的作用, 洛伦兹力只能改变速度的, 不能改变速度的。

因此, 洛伦兹力对粒子___, 不能改变粒子的能量。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的作用正好起到了___力的作用。所以, 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___。

2. 推导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公式

问题1:什么力给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

问题2:向心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问题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公式是什么?

在“学案”设计中,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对哪些物理知识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三、认真收集信息、广泛利用资源是着力点

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目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如在“加速度”的教学中, 给学生引入一段阅读材料“生活中的加速度”, 学生通过阅读知道:猎豹的爆发力很强 (加速度很大) , 人们在购买汽车时常会考虑汽车的加速度等等, 这些生活中的描述, 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学案”教学就是要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设置台阶, 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 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加强, 具有目标明确、方法优秀、易操作、效果好的特点。

“学案”设计虽然立足于课本, 但教师也要从电视、互联网、报刊、图书馆等寻找大量教材之外的教学素材。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 如新型电器中的物理原理, 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等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把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强化实践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 科学合理地设计“学案”, 落实“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 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去“思考”, 让学生有所见, 有所思, 有所得。

四、物理思想与方法的融合是创新点

物理思想是指自始至终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物理课堂对学生而言, 收获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所以, 在“学案”设计时就要立足于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融合, 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如天体运动论的发展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中, 几乎囊括了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 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 (1) 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2) 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请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3)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4) 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何深远意义?在教师设问中,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在增强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体会到, 物理学许多重大理论的发现, 不是简单的实验总结, 它需要直觉和想像力、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再引入合理的模型、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数学处理和逻辑思维, 常常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艰辛的过程。了解科学家“提出猜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过程, 得到科学研究的启蒙, 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目的。

总之, “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 “学案”是教师组织学生表演。从“教案”走向“学案”, 不是一次简单的备课改革, 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案”与“教案”相比更能体现课改的精神和实质。从“教案”走向“学案”,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 真正成为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实现新课程改革从学生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理念。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 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苏霍姆林斯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教育思想。

物理教案 篇2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具和学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了解硬币

(20分钟)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分钟)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

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从密度角度比较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从导热性角度比较 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四、总结知识点(7分钟)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听讲

[教学资源]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

物理教案 篇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了30多年课的教师上了一堂精采的观摩课。课后有人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准备了这堂课?”他笑着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其实, 现场准备只花了15分钟。”为此, 我们还是要先解决对准备教案的认识问题。

初、高中新课程实验正在进行中。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受“教学的作用并非事先能预料的”、“理想的课堂是生成的”等观点的影响, 错误地认为新课程教学中应该或者可以淡化一下备课 (预设) 的作用。但事实证明:“课前准备讲稿是必要的, 且越是准备充分的讲稿越不必在课上使用。讲稿是没有必要的必要。”认可了“讲稿是没有必要的必要”后, 还要防止出现这样一种倾向:照搬现成。近几年的出版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学习用书”和“名师新教案”热。教师如果不加思考和选择地将它们“拿来”、“它为我用”, 则到头来将是学生的悲哀、教师的悲哀和物理教学的悲哀。笔者过去在中学教书、现在在高校教书, 始终有这样的一个观点:适合 (适合所教学生、适合教师自身、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环境等) 的才是最好的。怎样才能做到适合呢?

二、“适合学生”, 这是教案“出笼”前需要考虑的第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 教师要真正进入 (关心) 初中和高中新课程实验。初、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新在哪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有哪些?新课程的实施现状怎样?与新课程配套的新中、高考模式在科目设置方面的调整怎样?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物理》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等等应该是每位物理教师必须了解、知道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放眼全局、明确方向。

第二,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努力地去亲近学生, 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学习物理前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和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及学习的准备状况, 了解他 (她) 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 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的现实起点和潜在起点、找到教学的需求和教学的突破口;另一方面, 要努力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时尚 (在许多情况下, 师生关系不和谐是从教师不认同学生“染头发、吃薯条、看动漫、用芯片、做Funs”等生活时尚开始的) , 努力地适应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目中有人”, 进而“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三、教案“出笼”前要考虑的第二项内容是分析好“文本”

(一) 分析课程标准

《物理课程标准》是关于物理教学的一般性、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是与教师实际工作联系最密切的课程理论体系, 是物理教学工作包括教科书编写的主要依据, 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物理教师进行备课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决好如何“以标施教”、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的问题。因此, 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钻研课程标准, 熟悉物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熟悉物理课程目标, 熟悉物理课程的内容标准, 从而在全面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了解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准备教案。

(二) 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又称学习内容, 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显然, 教学内容与教科书内容是有区别的:教科书内容是自在知识经过教育处理后转化而来的, 它虽然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哲学思想、伦理和审美情趣等文化信息, 但这些信息是编者赋予的, 具有统一的社会文化工具角色和品质。而教学内容则是教科书内容基础上的教师个性化、学生指向化和环境适切化等的整合结果, 应该具有远远大于教科书内容的文化含量。所以一方面, 分析教学内容离不开分析教科书, 即分析教学内容应源于教科书, 但另一方面, 分析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教科书, 即分析教学内容应高于教科书, 要重点突出教科书内容、学生、教师和环境等资源因素的整合。下面谈谈分析教科书的问题。

分析教科书一般要采取通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办法, 在宏观上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 在微观上抓住教科书的“四点”, 以便最终在“四项注意”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

1. 宏观上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

教科书的内容体系又称教科书的知识结构, 是指物理知识的组成、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物理知识主要包括物理现象 (物理事实)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物理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物理知识应用等。只有搞清它们之间的逻辑体系, 把“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和“怎么办”的知识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才可能让学生在“是什么”的知识方面打好基础的同时, 在“为什么”知识的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怎么办”知识的学习中学会应用。

2. 微观上抓住教科书的“四点”

教科书的“四点”是指:重点、难点、关键点和价值点。所谓重点, 就是地位重要、应用广泛、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的知识。所谓难点, 就是教科书的主要障碍, 就是难教、难学之处。所谓关键点, 就是教科书的要害部位, 即主要矛盾方面 (例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中,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分析就是关键点) 。所谓价值点, 就是教科书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时所体现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中类比能力的体现、“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控制变量能力的体现等等) , 就是教科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陶冶情感、形成态度、提升价值观等的内容 (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科学的态度、对近代科学乃至对人类认识发展所作的贡献等) 。

3. 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四项注意”

一是体现打好基础的同时兼顾差异, 即要在重视物理基础知识、重视物理基础实验及实践活动的同时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二是要联系实际、突出STS思想, 即选择教学内容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活和生产实例为情境, 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意识;三是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即要重视科学方法、探究学习及科学史内容的选择;四是注意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即视“教材永远是被加工和处理的对象”, 通过“用教科书教”来创造新“经验”生成的条件, 促进学生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学习内容, 真正体现“世界是教师和学生的书本”, 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创造条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时候, 从“应试教学”的角度看一下、甚至预先做一下配套练习, 以进一步把握“四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案“出笼”前要考虑的第三项内容是选择教学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师, 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显然, 这与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和“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完全一致的。所以, 教师在做备课准备时, 要注意在宏观上理清知识体系、设计好知识的呈现方式, 努力创设一个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有一个做事的经历、一个做科学研究的经历并通过这样的经历积累相应的素质;在微观上要注意自觉地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生活经验;哪些已有知识、技能、经验的稳定性差和清晰度差, 容易对即将到来的学习产生干扰;学生会有哪些学习物理的需要, 这些需要和物理知识间有何联系, 如何建立联系;哪些物理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以掌握, 哪些知识的学习可能给学生带来困难;怎样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探究潜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等等。

五、教案“出笼”前要考虑的第四项内容是准备教学手段

现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现象要改变:其一是课堂 (尤其是高中) 实物演示实验的“边缘化”现象必须改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 不仅要学生观察现象, 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 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所以准备教学手段要从准备演示实验做起, 尤其要让更多的实物演示实验进课堂。第二个必须改变的现象是“课堂教学去黑板化”, “上课必用多媒体”。事实上, 多媒体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和促进教学 (如物理中一些教师讲不清、画不明、学生看不到、想不出的问题情境, 借助图片、音像动画虚拟演示或电影片段乃至网络等展现出来, 使学生豁然开朗) , 但是, 若不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特点等因素而滥用多媒体只能导致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至少于学生、教师和教学无益。所以还应重视黑板的价值、重视黑板板书的准备。

六、教案“出笼”前要思考寓“育”于“教”的准备

物理教案 篇4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

1)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①.指导学生边观看图片,边阅读图片的“配文”。然后直接提出问题:通过观看、阅读,你有什么感受?(抽几个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对于以上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抽几个学生,看看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③.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以上的问题都可得到解释,有的同学知识面比较广,或事先已查找了有关资料,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2)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

①.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种情况:a.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下落;b.用纸锅可以烧开水; c.利用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d.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

问:你认为可能发生吗?猜猜看。

学生讨论、交流,做出猜想。

②.教师演示实验1: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不紧贴漏斗),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同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不会下落。

教师演示实验2:用纸锅烧水,水开了,纸锅没有烧坏。

教师演示实验3:利用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教师演示实验4: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

做完以上实验,同学们都找到了正确答案。

③.你们在认识自然和生活中还遇到过什么新奇而又有趣的物理现象?比比看谁说得多?

④.教师归纳:归纳以上我们知道了物理现象是多姿多彩的,物理是有趣的。刚才介绍的自然界中的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分别属于物理学中的光学、热学、力学、电学。

板书: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它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①.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②.小结:综观历史,物理学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真可谓功勋卓著。

希望同学们学好物理,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物理学的召唤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①. 伽利略观察吊灯的摆动,进而反复进行试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近代物理学就是从伽利略的研究开始的

小结: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②.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它可以用物理概念来表述。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语言”,物理概念是为了准确描述物理现象和表述物理规律而引入的。“物理大厦”的框架就是由物理概念、规律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构成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物理概念的来源,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还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并会运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③.爱因斯坦从小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精神,他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全新的认识。所以,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我们要敢于超越常人的思维习惯,乐于在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中自由驰骋。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上一篇:体验创新 引领时尚论文下一篇:智能楼宇节能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