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专业化服务

2024-09-13

水稻专业化服务(共9篇)

水稻专业化服务 篇1

2013年海安县海安镇在实施国家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的过程中, 以创新服务体系, 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目标, 以实施全程专业化服务为抓手, 成立了海安兴农水稻合作社、海安亚荣水稻专业合作社和南通黄金米业专业合作社等3个专业合作组织。严格按照水稻高产创建的要求, 从水稻育秧开始, 实行全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海安兴农水稻合作社重点开展水稻全商品化育供秧、统一肥料运筹、统一机械化收割及秸秆无害化处理等专业化服务;海安亚荣水稻专业合作社重点开展了水稻全程植保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南通黄金米业专业合作社重点开展了有机稻米、富硒米生产及优质稻米的订单种植。共建立了水稻专业化服务万亩示范区1个、千亩示范片3个、百亩示范方10个, 涉及5个村、11个村民小组, 万亩示范区内专业化统防统治达100%;3个千亩方、10个百亩示范方从育秧开始,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实现了水稻商品化育供秧100%、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达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 统一机械化收割及秸秆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黄金米业专业合作社在建设村、德兴村流转33.3 hm2土地进行有机稻米生产, 并与林桥、德兴等村签订了66.67 hm2优质稻米、富硒米的生产合同, 真正实现了“技术、物资、服务”相配套、专业化服务与农户效益相统一, 全面提升了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档次和水稻生产水平, 现将专业化服务实施情况小结如下。

1 工作措施

1.1 领导重视、强化组织

海安镇政府为加强该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 专门下发文件, 成立了水稻高产创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 由镇人大主席亲自挂帅指挥, 分管农业人大副主席任组长, 农技站站长任副组长, 农技站技术人员和各村支书、村长为成员, 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组织领导, 水稻商品化育秧、水稻机插抛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组织等关键技术、关键措施落实以及项目实施的考核奖惩等。为加强水稻的生产管理, 在领导小组下设4个专业服务组, 分别是技术指导组、苗情考察组、农资供应组和统防统治组。技术指导组由分工栽培、植保、土肥、种子相关的人员组成, 负责指导水稻生产的技术。2014年并由镇农技科协助, 丁亚荣等牵头成立了海安亚荣水稻专业合作社。成员包括镇村农技服务人员、种田大户、村级农资经营服务人员、机动弥雾机手、插秧及收割机手等, 入社人员达1 235人。合作社成员共同出资, 现有担架式弥雾机12台, 背负式机动弥雾机830台, 各式插秧机85台。在合作社建立的基础上, 合作社内部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明确各自工作职责, 规范了各自行为。海安镇农技科作为牵头单位, 负责全程技术指导, 以村为单位成立了植保专业防治小分队11个, 商品化育供秧小组11个。各村明确分队长1名, 实行以村为单位分区域作业;合作社与成员之间明确服务纪律、服务要求、收费标准、服务效果等,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水稻全商品化育供秧收费1 350元/hm2 (含育秧和机插) , 整个生育期防治药剂成本及工本收费为1 950元/hm2, 不足部分由高产创建经费补齐 (全商品化育供秧成本2 400元/hm2, 2013年水稻防治实际成本及用工3 150元/hm2) 。农技科在每次防治运动之前针对不同的病虫发生情况, 均开展技术培训, 提出具体的注意事项;合作社成员与农户之间签定服务合同, 全镇共签定服务合同逾500份, 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 规范了各自的行为, 确保植保统防统治规范操作、有章可循;每次防治结束后, 及时做好台账的登记、防治的药种、用量、时间、价格等, 有效避免了因收费不规范、防治效果达不到等纠纷。

2014年兴农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建设村与农户签订20 hm2优质稻米9108及甬优2640的生产订单, 目前已全部收购完毕, 价格比市场高0.1元/kg。

1.2 措施扎实、强化服务

1.2.1 认真筛选, 选准项目实施区域。

在各村申报的基础上, 海安镇农技科组织相关人员, 对项目实施区域实地查看, 反复比选, 选出5个区域适中、村委会班子得力、农户有积极性的村作为项目实施区域, 为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

1.2.2 加强项目技术培训。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 把技术培训工作作为统一群众思想、改变传统种植观点和新技术普及的重要抓手, 2014年2—5月海安镇在项目实施村组分别进行了3轮共26场技术培训, 培训人数超过3 500人次, 第1轮培训海安镇2014年在3月1日前结束, 重点宣传了高产增效项目的意义、秧池的备耕、水稻的生长特点及常见问题, 通过培训统一群众思想, 为项目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第2轮培训在4月20日结束, 重点是秧池培肥、育秧前的准备、生产技术规程、介绍高产创建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同时发放技术生产明白纸;在5月15日前分批进行了第3轮育秧前生产技术培训, 重点培训塑盘摆栽、机插秧商品化育供秧的生产技术及大田生产管理技术。并在会议上明确了统一插秧方式、统一品种、统一育秧时间、统一播种量 (用种量从原来75 kg/hm2降到37.5 kg/hm2, 在用种量上向前跨了一大步) 、统一落谷方法 (用种土混拌法替代过去的分层落谷法) , 并落实专人对秧池统一管理。为消除群众对用种量少、塑盘摆栽不习惯、对机插秧有思想顾虑等情况, 2014年海安镇选调了16名专业技术人员和育供秧好手在育秧和移栽期间分4个小组进行踏田指导, 推广成熟的经验做法, 为育壮秧、控苗移栽和项目的成功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3 及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签定服务合同。

并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1,2]。在项目实施之前, 海安镇农技科认真调研, 因地制宜, 及时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 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同时, 海安镇农技科与合作社成员、合作社与涉及农户及时签定服务合同, 实施方案明确了涉及项目实施各方的责、权、利, 服务合同明确了服务的质量、收费的标准, 规范各方的行为, 确保了工作的有序开展[3]。

1.2.4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海安农技科10名技术干部, 每人挂钩联系1~2个项目实施区, 定期考苗, 及时掌握水稻叶龄、苗情及病虫害的发生态势, 为及时拿出技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 在水稻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 在开展水稻商品化育供秧、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统一肥料运筹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 全程参与, 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化服务。

1.2.5 典型引路。

在水稻植保统防统治万亩示范区内, 重点选择3个千亩方、10个百亩示范方, 从育秧开始,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实现了水稻商品化育供秧100%、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达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机械化统一作业率100%、秸秆无害化处置率100%。通过项目的实施, 示范区内生产水稻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对周边的水稻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周边自由、三塘、海南、通学桥、新丰等村1 466.67 hm2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 项目区的老百姓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积极要求参加。大理、建设等村老百姓纷纷要求2015年继续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 海南、新丰等非项目区村积极申报2015年的高产创建活动, 高产创建的辐射效应凸然体现。全镇辐射区平均产量也将超过9 750kg/hm2, 达历史最高水平。

1.3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 明确各自责职, 更好地促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开展, 海安镇农技科及时制定了海安镇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考核实施细则, 规范了项目资金扶持的重点环节和使用的办法, 并在项目区内部开展服务竞赛活动, 保证了水稻高产增效创建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4]。

1.4 加强督查、促进工作

为确保水稻高产增效创建社会化服务工作有序进行, 在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 海安镇农技科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项目区内巡查活动, 听取项目区内农户对开展社会化服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并加以改进。同时对社会化服务的质量进行抽查, 并及时开展点评活动, 各自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 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2 专业化服务成效显著, 形成“双增”局面

2.1 实现了水稻增产

通过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及专业化服务建设, 示范区以及示范区所在村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示范区水稻理论产量11 899.5 kg/hm2, 实收产量11 298.75 kg/hm2, 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建设1组甬优2640通过省专家组测产验收, 某农户种植0.14 hm2, 实收产量14 235 kg/hm2 (鲜重) 。

2.2 实现了农民增收

在项目实施中, 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 开展水稻商品化育秧、植保统防统治、肥水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进而达到省工、节本、增效目的。大田降低成本3 600元/hm2, 其中, 通过全商品化育秧服务, 将育秧成本从2 250元/hm2降到975元/hm2 (所用成本2 400元/hm2大田含秧盘、种子、农药、用工、管理、机插等, 通过项目补贴向农户收取1 350元/hm2) ;通过全程机械化统防统治, 全程工本费从3 150元/hm2降到1 950元/hm2;水浆管理有了专业管水员后, 水费成本从原来1 050元/hm2降到825元/hm2;通过农技人员对病虫害的准确预报及技物结合, 坚持供应优质高效、长效、低毒的药剂防病治虫, 使大田用药由前几年150次/hm2减到90次/hm2, 大大节约了药本, 节约525元/hm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3 150元/hm2降到2 550元/hm2。累计降低成本3 600元/hm2, 同时增收稻谷600 kg/hm2以上, 累计增收节支收入5 520元/hm2, 1 261.07 hm2示范区增收达到695.5万元, 辐射区增收节支2 400元/hm2, 累计增收960万元以上, 使项目区农户真正享受到项目实施和技术普及带来的实惠。

2.3 示范效应明显

海安镇水稻高产创建建设, 为全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水平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此期间, 县农牧渔业局在大理、建设等地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会, 接待了南通市稻麦专业化统防统治现场会、浙江省农委在内多个参观团, 县电台、县电视台还多次进行宣传和报导, 进而扩大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在海安镇和全县的影响。

2.4 社会效益显著增强

通过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建设, 推动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推进了服务组织建立, 实现了农民增效, 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促进了水稻生产向标准化、市场化、现代化迈进, 提高海安县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 降低了用种量, 降低了化肥的施用次数和数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 促进了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专业化合作组织建立, 解决了农村家庭主要劳力外出打工, 留守人员专老弱病残居多, 生产水平偏低等矛盾;提高了水稻的单产, 提升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了水稻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专业化服务。为新品种推广和新技术示范搭建了平台, 使农户更易接受新知识;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 良种户法直接到田,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农业龙头企业的参与与订单种植使水稻的生产从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延伸, 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后盾。

3 结语

海安县海安镇农技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县农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多方筹措资金, 整合各种资源, 围绕“商品化育供秧专业化、植保统防统治专业化、农机作业 (含秸秆综合利用) 配套化”的整体思路, 力争每年以20%的增幅全力推进, 确保通过引领, 在3年时间内在海安镇全面开展农业生产全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夕林.统防统治在水稻病虫全程专业化服务中的作用与成效[J].中国农药, 2012, 8 (3) :19-23.

[2]尤成彬.对发展机插秧专业化服务的思考[J].农业机械, 2005 (8) :61.

[3]李宝凤, 曹登州, 倪相飞, 等.水稻机插秧专业化服务的实践[J].农机科技推广, 2010 (6) :33.

[4]曹志平, 苏彪, 陈有良, 等.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方案的制定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 2013 (20) :52-53.

水稻专业化服务 篇2

二0一二年八月

一.合作社简介:

1.合作社简介: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010

年在县工商局正式注册。合作社办公楼现建在河口镇板桥村。它位于湘潭县西大门,与湘潭市和县城易俗河仅一河之隔,紧临潭花公路,潭衡西线高速、107和320国道连接线。选址合理,交通便利。

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工作人员77人,拥有固定资产300万,流动资金350万,流转到合作社的水田5596亩。种植双季水稻5300亩,百合296亩,开展农资经营全市布点350个终端服务站,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580万元。其中粮食48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1100万元,实现纯利102.5万元。合作社带动和服务农户数量多达4000余户。

合作社基地分布在我县排头、锦石、河口、石潭四个乡镇12个村近2000农户,成为了全县流转经营土地最多的专业合作社。

2.机构健全: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2009年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规范的专

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成立了监督机构,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严格落实财务会计制度,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等规范科学完善,很好的保障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3.人力资源保障。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从事过多年农业

技术研究。特别是有县政府、县农办、农业局、农机局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扶助,指导。他们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社在水稻种植和农机推广上,取得突出成绩。

4.技术支撑。通过市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在粮油站、植保站、土

肥站的支持和培训,合作社已经全面掌握了农田土地结构的监测分析技术。制定了一套具体可行的土地监测办法及化肥、农药比例的配置、使用原则。以及双季种子种植搭配安排有较为规范的技术标准和科学的操作流程。

5.机械设备配套齐全。合作社自身投资180万元,购买插秧机5台(其

中高速插秧机二台)、大型拖拉机3台、施肥机3台,平整机3台,收割机5台,手扶拖拉机34台、中型机滚船5台、收割机4台、育秧流水线1台(套),货运农用车4台、抬架式喷雾器34台、电动喷雾器300台、其他农机具112台、有近800台各类机械加入合作社。并有效的利用当地农机资源和当地农机大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实现了合作社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

6.成效显著。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五个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操作、统一指导”2009年3月至2012年,通过在石潭镇、河口镇、排头乡、锦石乡等四个乡镇 5000多亩地的实施项目技术,实现年产水稻 3975吨,总产值 1080 万元,农户人均增收 400 元,实现了优质双季水稻种植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预期目标,并打造了这四个乡镇区域内的生产示范基地,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二.合作社主要推广的品种和推广规模

1.优质双季稻种植的推广

早稻主要推广的品种为优质早稻湘早籼45号和早稻超级稻中嘉早17号。晚稻主要推广的品种为湘晚籼13号,湘晚籼12号,玉针香和农香18等“湘米”系列。坚持统一配种,统一浸种、催芽,集中育秧。合作社建有自己的自动恒温催芽破胸室,育秧大棚。依靠科学与创新从根源上杜绝了直播,实现了优质稻的增产增收。

2.推广规模

优质水稻种植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土地流转为主,合作社2012年土地流转面积应达到5300亩,2013年预计达到10000亩,再进一步联络每个村组的种田大户一起扩大优质稻种植。尽量完成目标量30000亩优质稻种植。

2012年合作社继续加强和深圳诺普信农化公司、山东史丹利化肥公司、中央储备粮、省农科研究院的合作,做到产销一体化,继续为推广“湘米”品牌而努力。

三、社会的反响的认可:

合作社从成立至今,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与认可。得到了村民的拥护。2010年与中央储备粮湘潭直属库签订了长期产销合作合同。解决了合作社的稻谷哄干的后顾之忧。

2011年8月县农机局为了表彰合作社在农机机械的推广上作出的贡献特奖励了一套育秧自动流水线设备。

2011年10月省农科研究院领导来合作社考察,签订了12年的“湘米”品牌种子供应合约。

2011年10月山东史丹利化肥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总经销的代理合同。

四、合作社的主要困难。

(1)融资难,合作社在当地任何一银信部门都不能享有借款的优惠政策,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水稻专业化服务 篇3

乐清年水稻种植面积1.73万hm2,现有合作社87个,但由于原先合作社的组建基本上以家庭型为主,缺乏整合优势,农机利用集约化程度较低,技术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在生产过程中烂秧死苗现象较为普遍,粮食生产投入成本较高,制约了农机服务行业的做大、做强。

2014年9月,乐清市绿农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包碎云看到了存在的以上问题,他发起注册成立了以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股份成员单位的乐清市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14年12月该联合社被温州市列入示范性“三位一体”联合社。联合社的发展思路是:“以联合社2 000 hm2水稻种植面积为基础,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平台,充分整合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提升粮食附加值。”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联合社实行了统筹安排购销合作的经营模式,采取招投标订单形式,统一选择优质农机(农资)生产厂家,2016年统一购销农机具98台,生产并销售硬质育秧盘20万只及其他化肥等农资,直接减少成本支出149万元,为“机器换人”降低了成本投入。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增加联合社成员收入,在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联合社向粮食生产精深加工方向发展。2016年投资260万元,建成日产大米50 t的大型加工基地,利用本社生产的优质稻谷加工大米,并通过SC生产标准认证,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提升粮食附加值,为“机器换人”拓宽了发展领域。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2016年联合社已与乐清农商银行签订了授信额950万元的农信担保贷款合作协议,为20多位社员办理了放贷,已发放贷款69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社员购买新机具所需资金问题,为“机器换人”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了提高水稻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联合社聘请台湾水稻专家为技术顾问,组织社员开展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培训,叠盘式育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购置了两架植保无人机并组织人员外出培训,为“机器换人”提供了技术力量。

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设立大会纪要 篇4

1、同意设立XX水稻种植合作社。

2、同意通过专业合作社新章程(全体成员签名)。

3、同意现合作社办公地址。

4、同意本社业务范围:水稻种植、加工、销售。

5、同意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金额600万元,并注明成员出资金额)。

6、同意选举为:

理事长(法人代表)XXX;

理事会:XXX;

监事会:XXX等20人为合作社成员。

7、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耒阳市兴绿源专业合作社章程)。

8、全体成员同意委托XXX到工商部门办理合作社登记手续。

水稻专业合作社 篇5

合作社以辽宁方兴绿色产业集团精制米有限公司为依托, 与农民共建, 业务范围是水稻种植、运输、储藏, 为成员提供信息服务。种植水稻全程施用公司的专利产品生物有机肥。改造原有生产线并新增一套日本佐竹生产线, 保开发大米深加工, 已研制开发出蒸谷米、功能米等系列营养米, 其中果蔬营养米已申请国家专利。

合作社以铁南3镇为核心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色, 逐步扩大水稻面积, 向周边发展, 辐射辽北, 打造沈北水稻长廊。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建立无公害水稻村、绿色食品水稻村、有机食品水稻村、优质米深加工原料村等, 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 带动农户2万户, 农民年增收1000万元, 解决300多名劳动力就业问题, 农民增收、公司增效。

水稻专业化服务 篇6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发展

1 概况

近年来, 为了加快水稻生产发展,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徐州市引进和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通过推行双膜育秧、中小苗移栽、机械化插秧生产技术, 解决了影响水稻机械化生产最关键的技术难题, 改变了水稻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人工种植历史, 从而为实现插秧机械化探索出一条适合推广应用的模式, 可大大降低水稻插秧的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效率, 把生产推进到新阶段。但是机插秧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 由于其技术含量高、农民对机插认识不足、缺乏发展信心、传统插秧模式影响深远, 对机插秧技术推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直接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普及应用。

为了推动机插秧技术深入发展, 确保顺利实现“十二五”末全面实现水稻机插秧的奋斗目标, 农机推广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 明晰思路, 强化责任, 加强引导, 完善服务, 大力宣传机插秧技术的成熟性和普遍适用性, 消除农民疑虑;广泛开展试验示范, 用事实证明机插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让农民放心;积极组织机插秧社会化作业, 减轻水稻插秧压力, 让农民舒心;热情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 帮助农民节支增收, 让农民开心, 从而消除影响机插秧发展的根源问题, 真正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使机插秧的增产增收优势深入人心, 形成人人争用机插秧、个个发展机插秧的良好氛围, 促进机插秧跨越式发展。

2 加强引导, 激发农民的应用热情

2.1 政策引导

要结合当前农机化发展的良好形势, 积极宣传机插秧技术知识及党和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 让农民认识到机插秧技术的优越性, 全面了解和掌握其作业方式、技术流程、生产机具的使用要求等。

2.2 效益引导

要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 帮助农民认识到运用机插秧技术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即 (1) 节省秧田。机插育秧秧田大田比达到1∶80~1∶100, 仅为手插秧田的10%, 可大幅度节约耕地, 增加农民收入。一个4口之家按0.27 hm2稻田计算, 可节省秧田0.015 hm2左右, 可以增加收入130多元; (2) 省工省时, 节本增效。机插秧比传统手工插秧效率提高20~40倍, 降低成本40%以上, 并可降低自然灾害影响, 提高插秧质量; (3) 高产稳产。机插水稻平均每667 m2产量都在550 kg左右, 较人工栽插稻每667 m2平均增产达30 kg左右, 且产量稳定, 相当于为农民直接增收51.6元/667 m2; (4) 双向互赢。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 不仅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促进水稻稳产高产、农民节本增收, 而且带动购机农民增收致富。目前, 一般单纯机插作业收费在40元/667 m2左右, 育秧、机插作业服务收费一般为100元/667 m2左右, 一般机手单机年收入可达0.8万元以上, 一年半即可收回投资, 受益期在5年以上, 从而消除他们的发展疑虑, 增强发展信心和兴趣。

2.3 典型引导

在机插秧推广中尤其要重视典型的培养和树立, 树立率先发展这面大旗, 吸引和带动农民共同发展。要切合各镇村实际, 积极引导农机大户、种田大户等当地具有较大影响的小能人、土专家发展机插秧, 并提供资金、物资、技术等扶持, 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形成机插秧发展样板, 进一步增强对农民的说服力, 发挥出能人效应, 带动周边农民积极发展。

2.4 示范引导

要调动农民的发展热情, 提高发展兴趣, 还要充分利用农民好奇的心理, 在把握好整体发展节奏的前提下, 大力开展示范区建设, 在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镇村规划建立面积不等、形式多样的示范点和示范片, 通过示范区内作业展示, 广泛吸引农民参观、学习、咨询、了解, 扩大机插秧社会影响, 尤其通过示范区内机插、手插作业的实际对比, 将机插秧增产增收效果真实展示在农民眼前, 用事实证明机插秧的可行性和增收致富作用, 取信于民。

3 加强服务, 夯实机插秧发展应用基础

3.1 落实购机补贴

要积极对上宣传汇报, 争取财政支持, 加大对机插秧的财政补贴力度。在确保省、市、县财政及时到位的同时, 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镇村给予力所能及的补贴, 减轻农民发展压力。同时认真履行好财政补贴落实职责, 通过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严格措施、阳光操作等措施, 将党和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农民身上, 为农民发展机插秧技术创造有利条件。

3.2 抓好技术培训

要把技术培训作为机插秧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积极采取理论传授、实践演练、电教观摩、现场动手等形式多方调动农民的参学热情, 提高学习效果, 增强生产实践能力, 建成合格的机插秧从业人员队伍, 推动机插秧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开展, 保证机插秧成功率。为保障技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要着力打造一支好的队伍, 争取从推广、培训、维修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好、实践本领强、文化层次高、领悟能力快的技术人员进行职业化定向培养,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能胜任各种形式的培训指导服务工作。

3.3 创新服务形式

水稻专业化服务 篇7

一、农机部门应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

城区农机管理部门应根据农时季节, 在本辖区范围内设立跨区作业服务总站, 在各乡镇设立分站, 公布服务内容和服务电话, 并做好接待和服务工作, 保证外来机手的作业安全和合法权益。跨区作业服务站要及时掌握进入本辖区联合收割机的总数量和需要作业的水稻总面积, 然后根据各乡镇作业面积的多少, 向各乡镇协调分派联合收割机的数量, 解决外来机手因信息不畅、盲目性大、扎堆现象严重、活难找、收益差等问题, 防止因此引发的不良竞争, 扰乱作业秩序的问题。

(一) 设立跨区联合收割机维修服务点。

维修点要针对跨区联合收割机配备零配件, 配件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 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并且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进货, 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混杂其中, 影响维修质量。各乡镇的农机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督、跟踪服务, 确保维修质量。同时, 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派有关专家到点解决维修难题。

(二) 设立跨区联合收割机油料供应点。

农机管理部门要协调石化部门, 提前备足油料, 实行对跨区联合收割机用油优先供应, 价格上优惠的“双优”政策。

(三) 做好跨区机收作业信息收集工作。

作业信息包括本乡镇水稻种植面积、成熟时间等有关信息, 然后报城区农机信息中心, 由区信息中心进行统计、整理, 并在网上发布水稻收获的有关信息。同时, 根据各乡镇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作业需求情况, 协调派遣联合收割机的数量, 避免水稻收割机扎堆现象。城区农机管理部门及各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要设立水稻作业服务热线电话, 由专人负责, 接受农民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信息咨询和投诉。

二、做好跨区联合收割机的管理工作

(一) 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对跨区联合收割机的管理, 严禁无驾驶证、无作业证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

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辅助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的要求进行作业, 做到安全生产, 防止农机事故发生。

(二) 农机管理部门要督促联合收割机驾驶员, 按照国家及本地农机有关作业质量标准或当事双方约定的标准进行作业。

同时, 各级农机部门对当事双方作业质量存在异议时, 必须召集双方协调解决, 保证双方的合法利益。

三、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

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服务大有可为 篇8

一、良好的政策导向环境

具有明确的指导纲领。党十七大的提出: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才能在有限的耕地资源条件下,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具有支农惠农利农政策的扶持。一是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国家从2004年起, 免除农业税,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也使农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由原始的低值的流转, 转向具有商业性的较高价格的流转, 有效促进农业向规模化生产发展。二是稳定粮食生产,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大量资金进行种粮直补, 鼓励农民种粮, 这一政策使我国稻区的水稻生产面积得以稳定并有所增长。三是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从2007年开始, 中央财政逐年加大资金安排量用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补贴比例也逐年加大。如在广东, 2007年水稻插秧机的补贴, 根据不同机型, 补贴比例由44.71%到61.79%;2008年, 由53.84%到67.07%。全省各市、县 (区) 则根据自身的财力, 在此基础上加以累加补贴, 极大地调动了种粮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民购置插秧机的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水稻机械化插秧新技术的推广。

具有得力的推广措施。各级政府为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 根据各自所辖区域的条件, 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2006年, 农业部在全国建立50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县”, 2007年增加到70个基地县, 2008年再增加80个基地县, 使全国2 0个稻区都开展机插秧。并专门成立专家组, 对全国开展水稻机插进行巡回指导, 每年召开1~2次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分析和督导。广东省则借助省人大农机化议案的实施, 把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作为实现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四大工程之一, 对加快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做出具体部署。广东省农业厅厅长谢悦新多次在会议上作出明确指示, 要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为此, 广东省农业厅多次下发文件作具体规定, 在2008年, 明确提出在现有国家、省级9个示范县的基础上, 要启动建设20个地市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 (区) 。各市、县 (区) 、镇则通过项目带动、行政推动、上下联动, 扎实推进水稻机插快速发展。

二、成熟的技术支撑

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新技术, 其重点要解决二个关键问题, 一是机械问题, 二是育秧技术问题。

技术成熟的插秧机。机械问题, 经过各级农业 (农机) 技术人员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鉴定, 插秧机的技术基本成熟, 各种型号的插秧机已列入中央、省级财政补贴目录。如乘坐式插秧机有井关PG6、久保田SPU68C、大同S3-680等;手扶式插秧机有井关PC6、久保田SPW48C、大同DP480等。

技术创新的育秧新技术。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新技术, 难点在于育秧技术问题。过去采用工厂化育秧, 资金投入大, 成本高, 技术要求高, 不适合农村实际, 使广大农民望而却步。近年来, 江门市农业 (农机) 部门的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创新, 并且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分析研究, 成功总结出“水稻软盘大田育秧机插配套技术”规程, 有效地解决了机栽育秧问题。这一技术规程得到广东省有关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并迅速在全省推广。其特点是:从育秧—机栽—插秧后大田管理各个环节, 都进行创新, 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重要的技术创新有三项:一是育秧盘的改良。育秧软盘改良后, 更加适合实际。二是育秧用泥的创新。采取在育秧田中打浆上盘, 减少了机械运泥和碎泥等工序, 大大降低成本, 并且这种做法与传统的抛秧育秧方法接近, 农民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三是用种量的控制。根据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和种性, 合理控制用种量, 经过催芽后, 分盘播种, 保证大田基本苗数, 实现稳产高产。

三、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

机插率低指标高要求决定发展水稻机插秧服务业潜力巨大。我国在“十一五”期间, 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 力争在5年内使机插秧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 全国平均机插率达11%, 而广东省则不到0.3%。如果在5年内, 广东的平均机插率要提高到10%, 这就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水稻机插秧服务业就大有可为。

稳定的大面积水稻生产使机插秧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稳定粮食生产政策的大背景下, 占粮食生产面积比重最大的水稻, 面积大、幅地辽宽。据统计, 至2007年底止, 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达3100多万亩, 江门市则有236万多亩, 这使发展机插秧服务业大有用武之地。

水稻生产逐渐向种粮大户集中, 为开展机插秧服务业提供了基础。据江门市农业局统计, 2006年全市水稻年播种面积15亩以上的大户有21737户。这些种粮大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栽培技术, 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强, 经过农业 (农机) 部门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雇请临时工的工资越来越高, 增大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使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 则有效地较大地降低了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增加收入。因此, 为开展机插秧服务业提供了基础。

四、突显的机插秧服务效益带动

直接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机插秧服务业, 可以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台山市海宴镇农机专业大户巫辉耀, 自购插秧机4台 (高速机3台、手扶式1台) , 2008年通过与水稻种植大户签订合同, 农户自购育秧软盘, 由他现场指导育秧。全年实现机插秧服务面积5000亩, 其中早造2000亩、晚造3000亩。每亩收取有偿服务费40元, 共计收入20万元, 除去亩成本22元, 每亩可获得18元的效益, 纯收入达9万元。按2007年中央、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价格, 他购买4台插秧机的总价约是11.5万元。按此计算, 不用2年时间, 他就可以收回购机成本, 为以后开展机插秧服务免除投入成本之忧。目前, 在江门市象巫辉耀这样的农机专业大户已在逐渐增多, 这是个很好的苗头。又如台山市斗山镇农机专业大户曹建华, 现在拥有6台插秧机, 从2005年开始机插秧服务至2 0 0 8年, 按年份依次分别机插秧服务600亩、1200亩、3000亩、6200亩, 显现逐年翻一番的趋势, 仅2008年就纯收入近15万元。

社会效益巨大。据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等农业部门农艺人员多年的试验、对比、总结, 机插水稻在同一田块、同一品种、同一肥水管理的情况下, 比其它栽植方式每亩可增产25~50公斤, 每亩可节约秧盘成本2~3元。按此计算, 广东省3100多万亩水稻, 如果机插秧率达到10%, 即310万亩, 可增产稻谷7750万吨, 可节约秧盘成本620万元。同时, 采用机插秧技术可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13~16倍,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生态效益好。由于机插秧按规定的规格和标准栽植, 合理有序, 作业质量好, 稻田透气性好, 光能利用率高, 可有效减少农药施用量, 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进行水稻环保田间管理;与此同时, 水稻在生长后期, 还具有抗倒伏能力强, 抗病虫害, 有利于稳产高产, 有利于机械收获等优势。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尤其是对有机水稻生产更加有利。

五、具有广泛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氛围

近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地方各级农业 (农机) 管理、推广部门则根据自身职能, 通过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班, 为全面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通过举办多场大型现场演示会, 让农民看得见, 摸得着, 提高农民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的直观认识和接受程度;通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墙报等媒体的宣传和影响力, 用事实大力宣传水稻机械栽植的好处, 努力扩大社会影响, 为推广水稻机插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水稻专业化服务 篇9

1.1 晒种

在浸种前2~3天,把稻种摊在竹笪上翻晒3~4h(避免倒在水泥场上暴晒)。经过晒种,增强种子的吸水性,提高了种子活力,晒种后的种子出芽整齐度好,发芽势强。

1.2 浸种

每50kg种子,需要稻种清37.5g,加水75kg,配成药液,经充分搅拌后,浸足48h,捞起后不需淘洗,直接摧芽。

1.3 催芽

单晚稻催芽季节气温较高,催芽时要防止高温烧芽、回芽,把浸好种子捞起,用湿的稻草覆盖保温、保湿,催芽温度保持30~35℃,每袋种子不超过满袋的二分之一,经24~36h左右催芽后,白天浸入水中,至下午四点后提出,进行湿的稻草覆盖催芽,第二天可露白破胸,注意两点:一是出现低温要及时保温,高温涎糖时,应立即将种子用清水淘洗干净,白天浸入水中晚上重新催芽。二种谷露白后,要适当降温凉摊,让种子适应露天温度,增强抗性。根据前茬收获和播种田的准备工作如何:如田间未准备好,马上把种子凉薄,让芽慢慢来,否则来不及,过分芽长影响撒播。机械化育秧种子以种谷露白为标准,种谷露白后就可以播种,芽过长不利于机械化播种育秧。

1.4 秧板

在播前做好秧田的平整,秧板的平整程度直接关系到机械化育秧的出苗率秧苗质量,秧板的平整有利于放秧盘育秧。秧板宽1.8 m,沟宽0.6m。

2 分期分批育秧播种

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每组配备生产人员5~6名,装运工一名,搬运及排铺5~6名。

2.1 播种

首先调好机械化育秧流水线种子播种量,常规稻播种量每盘播150g干稻种,杂交稻100g干稻种,同时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每组配备生产人员5~6名,其中一人负责秧盘的输送,二人负责流水线育秧机器的碎泥和种子投入,二人负责通过流水线育秧机器播种好秧盘堆放和整理,常规稻每亩机插按25盘计算,杂交稻每亩机插按20盘计算。

2.2 秧盘排铺

每秧板横排铺二盘,中间竖一盘,将塑盘边缘相互重叠排放。

2.3 育秧管理

铺好秧板以后要及时灌满水,12h后放水,以后晴天每天灌跑马水,有利于谷芽翻身。同时在秧盘四周及时塌泥,等出苗后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

3 秧苗管理和机插前准备工作

秧苗移栽前4~5d施尿素5kg/667m2,移栽前2d放水搁田,秧龄控制在15~20d。同时,要做好移栽前的带药下田工作,防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等。

4 晚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4.1 抓好插秧前的翻耕

翻耕的田块要平整,一般翻耕二次,不宜过烂,在翻耕好1~2d就可以插秧。

4.2 做好插秧前田头的平整

在拖拉机翻耕后,两边往往高低不平,需要人工平整,有利于晚稻及时活棵发苗。

4.3 调整好各类品种的密度

杂交稻一般调整到16×30,取苗1~2棵,常规晚稻调整到12×30,取苗3~4棵。

4.4 及时做好补苗

在机械化插秧后,两边往往由于田埂的原因,漏苗较多,需要及时做好补苗。

5 大田生产管理技术

5.1 科学合理施肥,保证足苗足穗

采用机械化插秧的晚稻生产,比常规直播晚稻生产,总用肥量减少10~15%,在用水稻有机无机专用肥40kg/667m2作基肥的基础下,采用机械化插秧的晚稻大田总用肥量尿素在35kg/667m2左右,第一次在插秧后7~10天,施活棵尿素在10kg/667m2,第二次在插秧后15天左右重施分孽肥尿素15kg/667m2,第三次在7月中下旬看苗施圆杆拔节肥尿素5kg/667m2,第四次在8月5~10日施穗肥尿素5kg/667m2,在9月上旬和10月上旬结合病虫害防治,用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

5.2 科学合理水浆管理

采用机械化插秧的晚稻水浆管理与常规直播晚稻水浆管理有明显不同,采用机械化插秧的晚稻水浆管理重点在机械化插秧后7~10天内活棵水和8月上旬养胎水。机械化插秧后7~10天内要保证水深3cm,切忌露田少水,10天内要保证水深3cm有利于控制草害,同时保证晚稻活棵分孽,在7月中下旬要开始搁田,在8月头搁出田,采用机械化插秧的晚稻的养胎水在8月上中旬,在这时候切忌缺水,以后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5.3 抓好病、虫、草的防治

采用机械化插秧的晚稻要注意有二个出草高峰,第一个在插秧后的5~7天,结合第一次施活棵肥,拌尿素一起撤施,并保水3~4天,防止杂草丛生,在插秧后15天左右注意第二个出草高峰,做好以水压草,保证除草质量。

机械化插秧在病虫害防治主要三次,面上为五次:

第一次,防治时间:8月5~9日。防治药剂:每亩用10%阿维·氟酰胺SC 30ml或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g(兼治稻虱可用40%氯虫·噻虫嗪WG 10g)加24%噻呋酰胺SC 20ml或75%肟菌·戊唑醇WG 10g,兑水45kg喷雾。

第二次,防治时间:8月28日~9月1日。防治农药:(1)防治纵卷叶螟:每667m2可用20%甲维·茚虫威10g或10%阿维·甲氧虫酰肼30ml;(2)防治褐飞虱:每667m2可用25%吡蚜·毒死蜱45g或50%吡蚜·异丙威30g;(3)防治纹枯病:每667m2可用12.5%井岗·蜡芽菌200ml或15%井冈·丙环唑40g。杂交稻兼治稻曲病可改用43%戊唑醇12ml或30%苯甲·丙环唑15ml加12.5%井岗·蜡芽菌200ml。以上药剂兑水45~50kg喷雾。

第三次,防治时间:9月25~29日,重点为甬优12等杂交稻以及早熟品种秀水519。防治农药:每667m2用25%吡蚜酮30g或60%烯啶·吡蚜酮12g/667m2兑水50~60kg喷细雨。部分迟熟黑嫩田块兼治纹枯病等穗期综合病害,每667m2另加30%苯甲·丙环唑20ml或12.5%井岗·蜡芽菌200ml。

摘要:通过实施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推广项目,总结和探索晚稻机械化育秧播种前准备工作、分期分批育秧播种、秧苗管理和机插前准备工作、晚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大田生产管理技术等要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效地实现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水稻专业化服务】推荐阅读:

水稻生产05-15

直播水稻05-17

水稻育秧06-11

水稻管理06-22

水稻飞虱07-08

水稻籽粒08-12

水稻苗期09-02

中国水稻10-05

水稻产业10-07

水稻精确定量07-14

上一篇:中成药物下一篇:健康体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