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

2024-10-05

中国水稻(共12篇)

中国水稻 篇1

老资历:“高产路线”

2011—2012年, 中国超级稻实现了多地、多品种百亩片产量900 kg/667 m2的突破, 超级稻第三期900 kg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农业部科教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超级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实施以来, 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全国20多个科研团队, 历经16年联合协作攻关, 在超级稻育种理论、育种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日前, 农业部“千公斤超级稻攻关计划” (超级稻四期) 已正式启动, 将集中全国水稻育种优势力量联合协作, 选育出在水稻主产区百亩片实现产量1 000 kg/667 m2以上的超级稻品种。

袁隆平预测, 有望率先实现大面积产量1 000 kg/667 m2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 首先须进行株型改良, 使水稻植株从半矮秆、半高秆向高秆乃至超高秆转变, 以增加土地的生物学产量;同时还须保证3个前提, 即:穗数不降低、收获指数要提高、抗倒伏性要增强。他表示, “水稻仍有很大产量潜力, 理论产量可达1 500 kg/667 m2。”

新标签:“节水抗旱”

以“超级稻”为代表的中国水稻“高产路线”, 有力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 国内水稻专家另辟蹊径, 从节水抗旱的角度入手, 探索一条与“高产”路线并行不悖的“绿色生态”路线。

据悉, 目前中国农业耗水量占全国总耗水量近七成, 而水稻用水又占到农业用水的七成。此外, 中国还有较大比例的中低产田, 不少是天然灌溉条件差的“望天田”。综合起来看, 节水抗旱是必定要走的一条“生态之路”。节水抗旱稻的“绿色生态”之路, 主要指向国内水稻种植中的资源和环境“瓶颈”, 以及占据一定比例的中低产的“望天田”。日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负责人宣布, 育成的节水抗旱稻已在全国推广, 并在亚非贫水国家示范推广。

新流行:东北粳稻

据介绍, 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带位于北纬40°~45°, 吉林省正处于这个区域。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专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赵国臣说:“吉林省位于松辽平原腹地, 在水稻生育期内, 日照时间达13~16 h/d,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再加上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灌溉便利, 为优质米生产提供了水源保证。”

“东北粳稻逐渐走俏市场, 南方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吃东北粳稻的消费习惯, 北粮南运的大格局在未来仍然是大势所趋, 这为黄金水稻带的崛起与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 吉林省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笑然说。

新动向:无重金属

近期, 湖南镉大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而华南植物园的张美博士等科研人员完成了一项发明, 可以让水稻对重金属都不富集, 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现有的研究表明, 水稻对镉和砷有富集效应, 尤其容易吸收土壤里面的镉。因此土壤一旦被镉污染, 水稻就会不断吸收, 并且越积越多,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目前, 全国多处地方都被曝光水稻的重金属超标。

张美博士等研究人员的发明是“公开一种水稻重金属诱导型组织特异性启动子M T P11P及其应用”。该启动子M T P11P主要启动水稻的基因, 最终能够改变金属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积累, 从而改良植物对营养、盐分和水分等物质的运输。因此, 未来即便是将水稻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里, 水稻也不吸收重金属。

中国水稻 篇2

水稻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源Cd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活性及部分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和N开始随Cd浓度增加而上升,到一定浓度时则随Cd浓度增加而下降,其转折点因土壤性质有所差异.同时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与土壤微生物量C、N变化规律相似,但其转折点浓度因土壤类型及土壤酶种类不同而有差异.Cd污染后的变异系数依次为: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和代谢熵都随Cd浓度增大而缓慢增加.水稻叶绿素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其转折点受供试土壤性质不同而不同;脯氨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Cd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加.Cd污染后水稻生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黄松田水稻土中依次为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黄红壤性水稻土中依次为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关分析表明,种植水稻条件下Cd污染对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作 者:曾路生 廖敏 黄昌勇 罗运阔 ZENG Lusheng LIAO Min HUANG Changyong LUO Yunkuo 作者单位:曾路生,廖敏,黄昌勇,ZENG Lusheng,LIAO Min,HUANG Changyong(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系,杭州,310029)

罗运阔,LUO Yunkuo(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330045)

中国水稻 篇3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遺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第一次成功分离并克隆了水稻抗高温主要基因,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和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有望明显增强农作物的抗高温能力。

林鸿宣研究团队针对“农作物抗高温”研究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攻关,他们以生长在热带地区、具有更强高温抗性的非洲稻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分析和定位克隆的实验方法,成功分离并克隆到了控制非洲稻高温抗性的主要基因——高温抗性1号基因。非洲稻抗高温主要基因的成功分离与克隆,为亚洲稻抗高温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思路。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田间杂交将“1号基因”导入到中国栽培的水稻品种中,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做法可明显增强亚洲稻各类品种的高温抗性。

对此,研究团队认为,“1号基因”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意义的基因位点。可以肯定,未来“1号基因”在各水稻品种、包括小麦在内的禾本科作物以及包括大白菜在内的十字花科蔬菜等不同农作物的抗高温育种中都将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中国最北高寒早熟水稻试种成功 篇4

据三卡乡乡长于志国介绍, 该示范区位于三卡乡低改开发区, 常年有效积温1 950~2 100℃, 无霜期108d左右, 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区划的第六积温带。历史上三卡乡曾有过几次种植水稻的经历, 但一直未获成功。2012年, 三卡乡开发寒地极早熟水稻的试验示范项目, 从早熟品种选育, 极早熟水稻栽培技术, 旱改水药害处理与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高产高效综合配套种植攻关试验。采用的配套技术措施为三膜覆盖大棚保温育秧技术。选用的品种具有耐寒性强, 产量高等特点, 该品种也是目前黑龙江省最早熟的水稻品种, 生育期插秧载培125d。

目前, 该品种水稻的试种成功, 标志着高寒水稻又向北移1个积温带, 为实施“水稻北移”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据于乡长介绍, 目前, 这些稻种已经被农户预定一空。

河北唐山市粮食行业协会成立

唐山市粮食行业协会日前成立, 唐山市粮食局局长张贺明当选为该协会首任会长。

该协会目前有会员102家, 涵盖了市区和各县 (市) 区主要从事粮食生产、加工、购销、储存、经营的企业及个人。该协会的成立是适应粮食形势发展、深化粮食市场化改革和加快粮食行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也是粮食行业整合优势、扩大外延、全面振兴的发展需要, 对于发挥粮食行业的群体优势, 加强行业自律,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粮食行业全面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粮食集团辽宁建基地

在全国市场上, 重庆国企再布棋子。近日来自重庆粮食集团的消息称, 该集团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政府签订协议, 计划投20亿元建粮食加工及物流基地建设项目。

县水稻生产总结 篇5

高科技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率。现总结如下:

一、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县水稻生产和其它地区一样,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曾一度抛荒严重,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一系列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我县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双增。全县共完成水稻栽插面积5.5万亩,实收面积5.5万亩,比上年实收面积5.3万亩增加0.2万亩;平均亩产417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407公斤增10公斤;总产实现2293.5万公斤,比上年总产2157.1万公斤增136.4万公斤,增6.3%。其中旱育秧2.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1055万公斤;其它育秧方式3万亩,平均亩产412.8公斤,总产1238.5万公斤。优质稻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实现1477万公斤。

二、狠抓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合理的布局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为此,根据不同的海拔位置及水源条件,合理布局品种。在海拔700米以下水源有保证的田块,主要选用金优117、金优188、川香优6号、t优300、国香5号等高产优质组合;海拔700-900米地区及相对缺水田块选用国丰1号、国丰2号等组合。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在我县水稻生长期间,前期低温阴雨,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伏旱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栽培上注重适时早播,强化苗期管理,培育壮秧。播期安排上,针对不同的育秧方式,结合不同的海拔位置,分类进行指导。采用温室两段育秧的播种时间为,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在三月底;600以上地区在四月上旬;旱育秧的播期比当地温室两段秧的适宜播期提早3--5天; 在水田进行旱育秧的强调苗床质量:一律做成标准式湿润苗床后才播种育苗。播种期始于3月底至4月10日,15日前结束。在育秧技术上,狠抓培育壮秧这一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种子播种前的晒种、药浸、催芽等事宜。二是做好秧床的选择与制作,认真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及调酸。三是严格掌握播种技术,旱育秧按照育中苗的要求,每平方米的苗床播露嘴谷种130—150克,分厢定量,均匀撒种,薄土盖种不露籽,盖双层膜保温保湿。四是加强苗床温度、水份、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的管理。

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掌握适宜的秧龄和叶龄是进行适时早栽的基础。旱育秧35—40天,5—6叶栽插,今年水稻始栽于5月3日,集中栽插在5月10—20日。在栽插规格及方式上,采用宽窄行、等行栽插,每窝栽2粒谷秧苗。旱育秧一般田亩植1.8—2万蔸左右,较肥田亩植1.4—1.6万蔸,海拔较高及干磅田亩植2.0—2.1万蔸。秧苗栽入大田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喷)秧苗,防治苗期叶稻瘟的发生流行。

4、施足大田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大田施肥,采取“以底肥为主,农家肥为主,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为主”的方针。即底肥亩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或氯化钾15公斤)150—200公斤、尿素(或相应含量的其它氮肥)15—20公斤,冷浸田增施0.5—1公斤锌肥。施肥方法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对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尿素作全层一次性施用,对保水保肥力差的沙田,则留5—6公斤尿素在栽后7—10天追施促分蘖。在田间管理上,切实抓好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采取“浅水过

六、深水迎伏、干湿养谷”的原则。二是早施追肥及时除草,于栽后7—10天,亩施尿素5—6公斤加除草剂一包拌匀撒施,达到促分孽除杂草。三是对拔节期落黄过头的田块,亩用尿素3—4公斤酌情施用花粒肥。四是狠抓了对水稻分蘖期的螟虫、分蘖盛期的叶稻瘟,7月上旬的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8月上旬褐飞虱及穗颈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在水稻的抽穗初期,喷施“九二o”等结合根外追肥,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为水稻增粒、增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狠抓科技到位工作

中国水稻 篇6

中种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辉辉博士表示,目前业内判断水稻种子真实性通常采用国标推荐的24个SSR标记检测结果,而新的水稻基因芯片能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约5?000多个位点来判断,可使品种真实性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同时,该基因芯片在育种材料背景分析方面的优势,能准确判断育种中间材料的背景并对其精确控制,从而帮助育种家根据需要快速选择材料特性,显著提升水稻育种效率。

“传统育种周期长、不可预见,全凭育种家的经验和肉眼筛选。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可把大田搬到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精准筛选,排除95%以上的单株,剩下少量单株种到大田,大大减少了田间工作量。”喻辉辉说,原来一个品种平均8到10年的育种周期,现在只要3到5年就可完成。

水稻基因芯片的成功研制,是中种公司联合科研院所,打造商业化育种体系取得的突破之一。近年来,中种公司立项投资50多亿元建设国家级种子生命科技中心,采用基因等高技术手段,依靠商业化育种模式,加快育种进程,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保障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

去年4月,中国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将种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要求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和提升三农工作的全局高度,对种业科技创新进行具体部署。

“我们与跨国种业巨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环节,要缩小差距,迎头赶上,除了要加大研发投入,关键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育种运作模式。”中种公司总经理张学工说。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以农作物种业为主营业务的全国性“育繁推一体化”中央企业,中种公司以农业种植需求为导向设定育种目标,以高端育种平台、一流育种人才和技术、全球种质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育种资源集约化、育种流程工厂化、育种数量规模化、成果激励市场化。

中国水稻 篇7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农业部原副部长路明, 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院士, 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 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白人朴教授等作了相关专题报告。国外专家的专题报告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概况, 使与会代表获得了全球主要水稻生产国的发展经验, 对拓宽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思路提供了参考。

与会专家认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业发展方式, 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是未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是全球水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水稻生产对全球粮食供给影响极大;水稻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 水稻的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 但目前我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农民劳作非常辛苦。近几年来在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的大背景下, 农业部将水稻机械化列为农机化工作的两个重点之一, 使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并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但是要实现水稻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仍然任重道远。

这次研讨会上知名院士、专家们共同探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及水稻生产机械化与相关行业相互促进发展等问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必将对加快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 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 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 提高水稻生产效率,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统计, 实现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每亩可节本创收约330元。

本次研讨会是受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委托, 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和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主办, 广东省农业厅和华南农业大学协办, 广东省惠州市农业局和惠州市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承办。研讨会选择在广东惠州召开表明农业部对广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肯定和支持。

为期2天的会议中, 有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的水稻及其生产机械化方面的专家, 我国水稻种植主要省份的农业、农机和推广部门的负责人, 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专家组成员, 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学会、协会、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及广东省相关技术人员共300多人。会议期间举行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田间现场演示会, 演示机具代表了我国水稻生产机械研发和应用的最新科技成果, 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这次高端研讨会成果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本刊特别选编刊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宪, 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蔡汉雄所作的报告, 更深入理解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和趋势, 并展示水稻生产机械化在南方重要代表省份广东近年来的发展成就。

随着世界上人口的增多和耕地的不断减少, 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中国2020年人口将达到14.5亿, 而每年耕地却减少数百万亩。要解决粮食问题, 惟有通过发展科技, 提高粮食产量。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 世界上有一半以上、中国63%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 水稻的增产显得很重要。

要提高水稻的产量关键在良种和良田两个方面, 而发展良种超级杂交水稻对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证明, 超级杂交水稻比常规稻亩均增产40%左右, 最高亩产达1200公斤。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育种攻关正在进行中, 有望提前一两年实现每亩产量900公斤的目标。据统计, 从1976年~2006年的30年间, 中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56.4亿亩, 增产稻谷5200亿公斤。

我国农业机械化近些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今年可达9.2亿千瓦, 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预计达52%, 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水稻、玉米等作物机械化也取得重大突破, 标志着农业劳动的方式正在实现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的跨越。未来五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将围绕农业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协调推进、提升质量、改善结构、加快发展。

这次各位院士、专家等齐聚研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非常及时。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大, 全国有近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提高水稻生产能力, 对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水稻生产季节性强、农时紧、用工量大, 特别是我国稻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抢种、抢收和实施管理要求很高, 运用机械化的高效作业才能保证在适宜的时间搞好水稻生产。为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 最近农业部提出要积极发展中稻生产, 支持东北地区扩大种植面积, 支持江淮等适宜地区逐步推进“籼改粳”, 对水稻机械化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 加强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交流、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是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技术创新和技术普及的重要手段。这次高端研讨会将研讨水稻生产机械化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 丰富和完善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模式和技术路线, 这必将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是项系统的工程, 要多方努力,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将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为一个重大任务来全力推进。一是要加强政策的扶持, 除了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外, 还要组织实施作业补贴和技术补贴;二是要加大科技的投入;三是加快技术推广普及。主要是促进农机和农艺的融合, 要通过“阳光工程”广泛开展技术的培训, 提高机手的素质和能力;四是创新发展机制, 鼓励专业育秧组织建立区域性的育秧中心, 集中解决育秧标准化的问题, 鼓励机械、技术、资本、服务的联合,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的机制;五是推进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 研发高效、低耗、低成本、适应我国的各种水稻生产的技术和装备。

这次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是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一件盛事。对促进广东农业、农机战线深入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 实现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广东农业强省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些年来, 在农业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全省农机战线和广大农民奋力拼搏,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各项经济效益向好。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2009年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超过2千亿元, 增长4.9%,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增长率均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居全国第二。广东以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产出占全国6%以上的农业总产值和农业的增加值, 广东的农业增加值推进占全省GDP5%左右。但广东仍然是个农业大省, 主要的农产品产量在全国排名靠前, 饲料、花卉排第一, 水产排第二, 水果、糖料排第三, 肉类排第六, 蔬菜排第七。2009年广东农村居民纯收入6907元, 实际增长10.7%, 是近20年来广东农民增收幅度最大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 高度重视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部大力支持广东农业发展,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广东市县直补的资金达24亿多元, 近年来广东通过建设现代标准农田, 建设20个国家集成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以建设示范县和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县, 支持建设40个省级的产粮大县, 创建63个国家级和省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县, 启动农业部与省政府共建珠三角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广东农业厅与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项目、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有力举措, 极大地提高了广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特别是粮食作物产区的供给能力。全省粮食、畜牧、水产、水果等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2009年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同步增长, 中收、早造、晚造三造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14万吨, 增产5.7%, 是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预计2010年在大灾之年粮食生产仍然获得增产。

广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装备的建设, 把农业机械化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来抓。从1998年, 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购置农机财政补贴政策, 2002年又率先出台并实施省人大《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议案》, 从2003年到2010年8年里省财政投入7亿元扶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重点扶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扶持水稻耕种机械、植保机械、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精量穴的直播机、稻谷烘干机等的应用推广, 扶持建设8个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的基地、50个水稻机械化区域性的推广站、30个水稻机插秧示范县, 对水稻收获、插秧机械实行累加补贴, 加大推广演示、推广力度。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也大力支持, 安排广东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2005年的300万元大幅度增加到2010年的2.6亿元, 从2005年到2010年, 安排广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6.335亿元, 支持广东建设18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示范县, 促进了广东农业机械化发展, 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2009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90万多千瓦, 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6%, 比2008年增长9.3%, 2003年-2009年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4.6%, 是1978年-2002年年均增幅的27倍, 是我省历史上农机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十二五”时间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 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加强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的建设, 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201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 把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农业机械发展迎来了大好的机遇, 同时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我们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紧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思路、创新举措, 扎实抓好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 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 推动广东农业机械化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上新的台阶。

中国水稻 篇8

关键词:坦桑尼亚,水稻,高产,技术

为继续深化中非合作,2015年12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在南非举行,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坦桑尼亚国家经贸往来,也必将给坦桑尼亚农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2011~2016年,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雨季反复试验,并在Rifiji地区推广了Q优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和当地品种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Q优系列杂交水稻组合产量达到600kg/667m2以上;当地品种产量达到了500kg/667m2。现将坦桑尼亚雨季水稻中国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报告如下,以供即将到坦桑尼亚投资水稻种植和研究坦桑尼亚水稻的同仁分享。

1 土地选择

宜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土地平整的地方。

2 品种选择

首选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短的Q优6号、Q优1号、Q优8号等Q优系列中国杂交水稻组合;当地宜选择SARO系列TXD306、TXD88水稻品种。

3 育秧

3.1 播种时间

2月上旬~3月上旬分期分批播种。

3.2 秧田整理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田面平整的田块作秧田,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kg/667m2。播种前1天2m开沟作厢,畦宽1.6~1.7m,沟宽0.30~0.40m、沟深0.15m,畦面平坦。

3.3 播种及苗期管理

做好畦后,立即播种,播后泥浆踏谷。苗期应加强水、肥、病虫、鸟和杂草的管理:一是播种后到2叶期前保持厢面湿润,2叶期后保持浅水层管理。二是待2叶时按照10kg/667m2的尿素追肥,移栽前2~3天再施8kg/667m2的尿素一次。三是选用30%辛.唑磷,40%丙溴.辛硫磷等农药交替防治灰虱、叶蝉、稻瘟病等病虫害。四是出苗到2叶1心期做好驱鸟工作,防治鸟害。五是整个秧田生长期清除秧田稗草、莎草科等杂草,防治草害。

4 大田管理

4.1 整地和移栽

大田浅耕一次,底肥用量:过磷酸钙40kg/667m2,尿素20kg/667m2,钾肥10kg/667m2。播种后18天左右,4~5叶即可移栽。移栽行距26.5cm,株距16.5cm,栽15 000窝/667m2,每窝两粒谷。

4.2 管理

为了高产,一是苗栽后7~10天施尿素6~10kg/667m2,以后视苗情长势酌情再追施尿素5kg/亩(一般为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田);二是除移栽到返青期和孕穗期保持水层外,于分蘗期保持浅水,在平均每窝达到15~18苗,就晒田控苗,其他时期,保持田间湿润,以利水稻生长;三是分蘖期除尽田间稗草、莎草科等杂草,做到田中无杂草;四是结实期做好驱鸟工作,防治鸟害;五是选用1.8%阿维菌素,25%吡·唑磷乳剂等农药交替防治稻飞虱、螟虫、稻瘟病等病虫害。

5 收获

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有2/3枝梗已干枯,可及时收割。

综上所述,坦桑尼亚雨季水稻采用中国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高产,还可充分利用雨季雨水浇灌,保证水稻后期生长所需水分,更重要的是能用收割机在旱季收获,利于晾晒。

参考文献

[1]陈世全,陈华林,文守云,等.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雨季水稻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2,6(4):1-4.

中国水稻 篇9

高性能半喂入收割机使得水稻收割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解决了高产水稻枝梗张力大、产量高、对倒伏作物无法收割作业的困境。后来, 随着对机器的适应性改进和推进机型的发展, 洋马农机又针对无法完善机耕路的山区丘陵区域推出了10.3 kW (14 hp) 2行Ee-60型收割机, 以及适应丘陵小田块使用的25.7 kW (35 hp) 4行Ce-1M型收割机、适应湿田作业独创的36.8 kW (50 hp) AW500型和适应大田块及高效跨区作业的44.1 kW (60 hp) 的AG600, 从而形成了满足多种水稻生产条件下机械收割的全系列产品。不仅如此, 面向南方杂交水稻作业的全喂入轴流收割机 (代表机型AG1100) 和适合农场使用的半喂入自卸装置收获机 (代表机型GC698) 的引进工作, 也在积极地酝酿中。

高效率、低投入的(经济型)种植产品

步入21世纪,解决水稻生产“三弯腰”工程最艰难的水稻种植问题,成为农机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水稻育秧工程的不断完善,这一问题有了解决的基础,而机械产品则成为了成功的关键。

初级手扶插秧机效率不高、劳动强度不减,自然难当大任。因此,洋马农机把高效率插秧机产品引入到了中国市场。公司以日本原型4行、6行、8行插秧机为基础,根据中国各区域实际插秧农艺的要求,以“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为目标改进,开发出了适合中国农村、农场使用的基础型手扶式AP4型插秧机、“VP4C, VP4E、VP6E, VP6, VP6U、VP8D”4类7个品种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产品覆盖全国13个水稻产区,得到业内人士广泛好评。

为了降低使用成本,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一直在致力国产化建设,如今二期工厂已完成对插秧机的生产全程推进工作。

将推出的旱地经济作物高效机械化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土地经营提出高效产出的要求,高效农业特别是旱地经济作物的种植给农机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洋马农机又一次发挥其产品技术的优势,研发出了旱地经济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产品,并在展会上一展风采。如将展出的以大蒜生产为样本,从整地(GK18型拖拉机携带起垄、旋耕和覆膜等复合农具)、种植(PH4R型大蒜种植机)到收获(HZ1型大蒜收获机)的一条龙作业机械;同时展出的还有代表最新技术的饲料青贮收获打捆机械(YWH1500)。

后记:

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展出的产品,融入了日本技术的独特优势,如收割机“二次脱粒系统”突出的脱净率,乘坐式插秧机“HMT”高效变速箱等,都显示出了其高技术水平的独到之处,也表现出了洋马农机服务中国的态度。

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促进水稻高产 篇10

一、水稻光能利用的潜力

1. 光能与水稻产量

目前, 我国水稻光能利用率很低, 一般只有0.5%~1.0%左右, 最高的也不过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认为, “目前, 我国水稻亩产一般在700~800kg水平时, 光能利用率不到1.5%。如果光能利用率能提高到1.6%, 亩产900kg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如果光能利用率提高到2.5%, 水稻亩产就可达1 500kg”。这就充分说明利用光能的重要性。

水稻干物质产量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目前高产水稻光能利用率也仅1.5%~2.0%。理论上, 植物光能利用率可达13.0%~14.0%, 水稻理想的光能利用率应达3.0%~5.0%。因此, 培育高光效的超高产品种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 水稻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生理水平上, 同时, 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在改良水稻光能利用方面至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而叶色突变体是开展光合作用研究的理想材料。光能的利用不仅仅只是品种改良, 在栽培上也应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更易发挥出水稻的增产潜力。

2. 水稻产量来自光能的3个90%

水稻产量形成主要靠空间营养和土壤营养。空间营养主要指的是光和二氧化碳, 土壤营养主要指的是土壤养分 (无机盐) 和水等。据研究水稻产量的形成来自以下3个90%:

(1) 水稻经济产量的95%来自光合产物 (即空间营养) 一般说来, 来自土壤营养的产量不足5%。当然, 这不是说施肥不重要, 但施肥的目地是增加光能制造器官, 提高光能利用率。

(2) 高产水稻的光合产物有90%左右是来自抽穗后制造的一般讲种子中的有机物70%是抽穗后形成的, 30%是抽穗前茎秆、叶鞘中贮存物质转化而来的。但在高产情况下, 籽粒中的光合产物主要是靠抽穗后积累的, 水稻产量越高, 其后期光合作用积累的比重越大。所以, 水稻抽穗以后叶片不早衰、不贪青、不倒伏, 保持叶片功能期长而旺盛, 是力争高产的关键。由此可见, 在水稻栽培时, 不要只注重前期、中期, 还要注重后期, 应该说前、中期是为后期打基础的, 后期光合作用好, 才能达到高产目的。

(3) 水稻产量90%来自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据科学分析, 水稻产量贡献率剑叶为52%、倒二叶为22%、倒三叶为7.7%、倒四叶为17.7%、穗和叶鞘为0.6%。水稻叶面积的大小与配置是否合理, 决定着水稻产量的高低。合理密植就是要扩大群体, 力争达到适宜的叶面积系数, 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制造有机物的“车间”。

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在水稻生产中, 整个光能利用问题显然与群体的结构有关, 总的叶面积越大, 吸收光也越多。究竟多大的叶面积最好呢?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要看这个群体的结构, 也就是说与每个叶子的大小, 它们的排列、角度以及反光和透光的性质有关。譬如厚而大的叶子, 水平铺着, 一层就几乎把所有的光遮住, 下面的叶片没有多少光照, 就很难产生光合产物。如果叶子斜立或直立起来, 光能利用情况就会变得好得多。

1. 选择高光效品种

选用高光效品种, 是提高光能利用的有效保证。如选择合理的叶型、株型、高光效低光呼吸的品种, 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日本松岛省三曾提出“理想稻”的6条标推, 其中之一是茎生叶应逐步变短, 特别是上部3片叶要短、厚、直立。他认为, 直立叶群体比弯叶群体的光合效能多11%~17%。就叶型来说, 在作物群体中, 接近直立的叶片比接近水平的叶片能更均匀地将所接受的光能分配给全部光合器官, 从而更好地利用光能。如矮、壮的品种株型紧凑, 叶片短而挺直, 耐肥抗倒伏, 经济系数也较高, 也就是更能密植, 更能充分利用光能, 有利于增产。

2. 合理密植, 提高群体光效

合理密植是指水稻在不同的情况下, 通过适宜的栽插密度、用秧量和良好的配置方式, 协调好单位面积上个体和群体的矛盾, 有效地利用光能, 充分地利用地力, 保证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和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从而实现高产、稳产。如果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或宽窄行栽培, 由于以稀、密株形式结合, 使水稻有较大的生长空间, 能获得较多的阳光和空气, 从而产生更多的分蘖和有效穗, 因而该法注重发挥了个体优势。水稻栽培以选用 (40~50) cm× (40~50) cm三角形“△”三围强化栽培或宽窄行 (宽行53~60cm, 窄行20cm, 株距17cm) 栽培为宜, 亩植0.8~1.2万穴, 每穴栽1~2粒谷苗, 有利于通风透光, 能提供良好的个体生长发育条件。

3. 定向栽培, 提高水稻光能

水稻光能利用率, 是获得水稻高产的基础, 因水稻产量的90%以上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产物, 目前水稻高产的光能利用率约为1.2%左右。要实现水稻高产, 务必通过各种综合栽培措施, 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叶片的功能与活力, 特别是提高抽穗后叶片的光能利用率。因此, 水稻栽培采用东偏北→西偏南行向 (角度为东偏北、西偏南20~25°) 比东西栽培更好, 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有效光合作用时间内水稻植株相互遮阴现象, 大大地提高全植株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有效率 (详见图1) 。

4. 改善CO2、水分条件, 增强光合能力

充分发挥作物群体通风透光, 多施有机肥料和含有CO2的化肥, 提高空气中CO2的浓度, 对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都有增加生长量与产量的效果。足够的水分对加强光合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叶片缺水, 气孔开度会变小甚至关闭, 影响CO2的吸收, 蒸腾减弱, 叶温增高, 从而增加呼吸消耗, 降低了净光合生产率。

5. 科学运肥, 防止后期早衰

中国水稻 篇11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高产;种子选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07

水稻是我國单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各地均有种植的农作物。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环境条件下,粮食产量的增长遇到了瓶颈,人口剧增、可耕地面积不足使水稻供不应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改进水稻培育的方法对水稻高产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因此,改良创新水稻栽培技术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1 水稻种子的筛选方法

在选择水稻种植的种子时,必须制订相对完善的种子选择方案,从而确保水稻种植者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种植技术,实现水稻种植产业的优质与高产,从而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目标与要求,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相关技术人员务必重视种子自身质量的筛选,确保水稻种子在种植过程中能够顺利生长,从而实现水稻种植的最终目的[1]。第二,要以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情况为依据,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子的应用价值,从根本上上提高水稻种子的播种率,对于种子的生长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第三,为了有效提高水稻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水稻培育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水稻的实际产量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生产栽培技术,从而显著提升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1.2 水稻种子的培育技术

科学合理的水稻种子培育技术,会改善水稻的生长情况并增加最终的产量。在选择种子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务必要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为优先。在确定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后,负责技术研发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水稻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确保该品种的水稻适合在该区域种植。在发芽试验以后,主要针对发芽率达到基本要求的种子进行培育(发芽率的要求为85%)。具体方法包括晾晒法与消毒法两种。晾晒法的工作主要是将种子放在阳光下进行晾晒,不仅可以有效的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还能使种子充分的吸收光照带来的热量,促进水稻种植效果的有效提高。消毒法与晾晒法不同,在晾晒的基础上,将种子放入相关的营养药剂中进行浸泡,从而有效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2]。在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完结后,相应的技术工作人员便需准备播种工作,从而根据相关部门要求的步骤进行水稻的播种,实现水稻栽培工作的品质与数量双向提高,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水稻田间培育的措施

水稻田间培育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为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利用率,还对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规范与依据,具体如下。

首先,田间培育制度的制定可以完善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肥料的使用过程中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施肥的深度主要受插秧时间的影响,因此,插秧时间对于施肥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水稻进入返青期以后,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施加返青肥,进一步提高肥料的有效使用效率。此外,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营养的合理搭配与供应,是决定其质量与产量的关键。因此,在水稻生长期的肥料供应中,要充分的体现出肥料选择与施加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水稻产量的优质与高产。

其次,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水分供给也是影响其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水稻栽培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3]。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在制定水稻灌溉制度时,要根据水稻栽培技术以及水稻品种的特点来控制灌溉量。此外,为了防止灌溉量过大,导致水涝的产生,可以在水稻灌溉期间,准确地控制灌溉量,以免灌溉量过大导致的秧苗损伤。

最后,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影响其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也不例外。因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从事水稻种植生产的技术人员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水稻的品种以及水稻种植区域的特点,提前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确保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健康与高产。

2 改进水稻培育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许多人都认为,水稻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肥料的供应以及秧苗的选取。不可否认,优质的秧苗与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对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的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水稻培育技术对水稻高产的贡献。由于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耕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因此,通过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手段来实现水稻的高产,势必会使水稻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水稻种植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品质,还能有效满足社会与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从根本上上提升我国水稻的种植效果,从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而水稻品种的选择的科学性与水稻种植工作的合理性则是影响水稻高产的另一项因素。

3 结语

在实现水稻种植业优质高产的目标上,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为我国水稻种植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因此,在水稻种植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将水稻栽培技术作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技术手段,重视水稻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业中的作用,促进我国水稻生产的优质与高产。

参考文献

[1]包灵丰,林纲,赵德明,等.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38(2):32-37.

[2]曾小平.基于水稻超高产栽培方法技术分析[J].大科技,2016(30):206-207.

[3]游侠.澜沧县水稻高产创建的成效及发展思考[J].云南农业,2017(1):22-23.

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篇12

1 水稻纹枯病相关介绍

1.1 发病原因

水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菌 (真菌类) 所引起的, 分面两个阶段 (无性、有性) 。无性阶段:菌丝从无色转成浅褐色, 具有分技。属于半知菌亚门。且可在病组织内部生长或侵入到病部的表面。在表面, 菌丝会集合而成不规则形的褐色菌核, 容易脱落在土壤中。有性阶段:属担子菌亚门, 在高温度且隐蔽的环境下其病部表面会产生一些白色的粉末。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以及危害根据调查来说, 一般是会受到以下的因素影响: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的抗病性、群体生长发育的情况等[1]。

1.2 发病情况

在稻子的育苗至结穗期都有可能会发生水稻纹枯病。如果在分蘖期就见了病斑, 那么到孕穗期危害则会更大。对叶片、茎秆等都造成危害, 甚至还会对谷粒、穗颈造成影响。一般在初期时, 先由叶鞘感染, 然后在近水面处产生一些边缘不清的小斑, 慢慢小斑变成云纹式的斑块 (一边斑块的颜色是边缘暗褐、中部灰绿或褐色) 。随着病情的继续深入, 几个病斑重叠形成了密云纹, 叶片发黄甚至是腐烂, 会有连片倒的情况出现。

2 水稻纹枯病特点

纹枯病并不只限于水稻中, 也会发生在玉米、花生、大小麦等农作物的身上。在水稻成熟并收割的阶段中, 会有大量的耐寒菌核掉到田间或是以菌丝、核的形态在已染病的稻草及其他的寄主上过冬, 一直到第二年的年初再次生长。在两熟或三熟的地区, 水稻收成后在灭根灌水的时候, 有大量的菌核会漂浮在水面上, 或是混合在根渣中[2]。所以, 只要水稻栽插之后, 一部分的菌核会附在水稻株的近水面的叶鞘上面。在高温度、高湿度的条件下, 菌核则会直接发成菌丝, 由叶鞘开始, 慢慢从内侧表皮气孔直接侵入;而在水里的菌核萌发时, 则会伸出菌丝, 侵入至稻株的基部浸水部分或是水面上的叶鞘处。一般来说, 当菌丝侵入后的3~5 d后, 可见病斑, 同时会在外部长出气生菌丝。这些的菌丝在病组织的附近继续拓展、蔓延, 然后不断的重复、侵染。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 与白叶枯、水稻瘟病对比,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确实在小得多, 而且也不会发生绝收性的危害。水稻纹枯病只要是达到了叶鞘并可看见病斑, 就会造成结实率下降至少25%左右 (千粒重减少3 g) , 同时, 造成30%左右的减产[3]。如果危害再大一点那么减产的程度则会超过30%, 是不可小觑的。所以, 就算发病程度非常低, 损失也是不能小看,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除了降低结实率, 空瘪率增加, 同时, 还会体现在稻谷灌浆不充分, 稻米的宽度、厚度会变小。

水稻纹枯病不单单造成产量的影响, 还会对质量造成影响。因为降低了结实率, 空瘪率增加, 千粒质量减少, 稻米的外观、品质均有所下降, 也会导致稻米的蛋白质、粘度、味度值都有下降, 让品质变差。

3 解决措施

在防治时, 一定要抓住农业的防治, 对田进行适当的管理, 要及时进行施花, 并要加紧相关的防治。

3.1 品种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地域, 也要选择不同的品种, 例如, 在睢宁地区, 可以选择中粳1号、连粳7号等中粳品种, 也可选择II优明的86、084等籼杂交稻品种。

3.2 对菌源进行消灭

在育秧时,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幼苗感染上水稻纹枯病, 要施用土壤的灭菌剂, 并且改稻草覆盖为无纺布的覆盖。最大限度地降低幼苗感染上纹枯病。还要特别注意的, 在移栽本田打捞根渣时, 要减少菌源。让根渣带出田外集中进行焚烧, 除去田边的杂草, 及时拔出田里的野草, 最大程度防止有病的稻草再回到田间[4]。

3.3 密植科学、施肥灌水合理

需要进行定穴、苗、量的栽插处理, 并做好有科学的施肥工作 (注意有机、无机的结合) 。让有机肥的氮 (N) 磷 (P) 钾 (K) 可以协调、配合, 控制好氮 (N) 肥, 增加磷 (P) 钾 (K) 的补充, 并且要保证基肥的足够量, 追肥也要早, 同时, 比例要科学、恰当。同时, 还注意干、湿的交替, 坚持浅水灌溉, 在适当的时候还要进行烤田的处理。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的情况、气候条件, 对水进行定量的灌溉。

3.4 药剂的使用

在老稻田中, 如果可以及时发现, 那么是非常重要的。在分蘖末期, 当病穴率达到10%到15%左右即可施药处理。第一次与第二次药一般要相隔7~10 d。

一般的发病田块, 在拔节到孕穗期, 当发病穴率达20%时要进行施药的防治。如果水稻已进入到乳熟期或当气温下降到25℃以下的时候, 就算是病穴率已达或超过了防治的标准, 那么, 则需要采用药剂处理。在药剂的选择上, 可以用井•蜡芽、井冈•嘧啶苷等, 按照使用剂量喷药液1125 L/hm2即可。

4 结语

水稻纹枯病的病害的发生时期正好是水稻的分蘖盛期以及水稻灌浆期, 而这时恰恰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 如果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会对水稻的营养物质的转化、积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导致水稻的千粒质量及结实率下降。而干物质的积累转化能力受到干扰之后也会让其品质有所下降。所以, 各大水稻的生产者, 在生产的过程中, 一定要特别注意此病的预防及防治, 最大限度地保证水稻的丰产。

参考文献

[1]桑海旭, 王井士, 刘郁, 等.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 2013 (1) :10-13.

[2]陈德权.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 2014 (1) :28-29.

[3]欧阳录, 刘树南, 王建田, 等.4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13 (10) :31-33.

上一篇:卒中偏瘫患者下一篇:创新国库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