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能否撤销

2024-06-30

离婚诉讼能否撤销(共5篇)

离婚诉讼能否撤销 篇1

1 处理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所适用的法律依据

离婚协议在我国婚姻法中主要是一种双方当事人以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达成的有关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一种协议。婚姻法调整婚姻家庭成员的人身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也调整一定的财产关系,但是婚姻法对这类财产关系的调整毕竟是有限的,在涉及到复杂的财产关系时婚姻法可能不能调整。在婚姻法对某些财产关系不能调整时,我们只能依据民事主体的特性适用其他法律加以调整,例如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否可以撤销,我国婚姻法没有对此进行规定,涉及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问题,我们只规定了对于财产分割的协议如果存在欺诈、胁迫可以再离婚后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因此婚姻法没有规定明确的我们可以把其当成一种协议适用合同法对此进行调整。离婚协议中关于赠与条款的性质认定,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2 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认定为是一种赠与合同。那么从民法理论来看,赠与合同是一种诺称合同,也就是说这种赠与没有欺诈、胁迫等内容,一经赠与人的意思表示做出合同即生效。并不要求通过一定的要式的方式才成立赠与行为。那么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我们一般看成是赠与合同的一种,与赠与合同有着密切的联系。赠与条款有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还是适用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

3 离婚协议中的房产赠与条款能否撤销

赠与合同是合同法中一种常见的合同类型,合同法对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赠与合同只是对财产领域的赠与问题作出了规定,对于出现在离婚协议这一特殊的赠与合同的类型,我们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运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解决问题。实践中,面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问题,是否可以撤销?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离婚协议的一部分,它与处理身份关系的离婚协议构成了一个整体,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单独撤销。另一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是有关夫妻双方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对于子女抚养问题、财产分割问题以及共同的债务进行的一种共识,离婚协议中人身关系的处理和财产关系的处理应该分开来看,两者应该分别进行适用不同的法律进行处理。因此,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赠与,我们可以适用合同法中有关赠与合同的规定。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与身份是否有密切的关联可以做出以下两种区分:

3.1 离婚协议中的与身份关系有关的财产赠与

这类财产赠与主要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夫妻双方当事人之间就财产问题达成协议约定将共同财产的一部分赠与给自己的子女,一方当事人基于此种原因签署离婚协议,此种赠与我们一般认定为是与人身有着密切关系的赠与,可以看成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那么在离婚后当事人一方是否又可以赠与呢? 我认为对于这种赠与条款,当事人是不能够撤销的。首先,此种赠与并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赠与,它在一定意义上与人身关系的解除有关,也就是说它和婚姻关系的解除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离婚协议中不出现这种赠与可能不会形成双方都同意的离婚协议。再次从保护弱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任意撤销,准许这种赠与的撤销,将会产生许多恶意离婚的现象,想要通过这种途径离婚的一方当事人,既达到了离婚的目的又没有损失财产,这与我国民法规定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是相违背的。

3.2 离婚协议中与身份无关的赠与条款

此种赠与主要是指这种只是单纯的赠与,不附加离婚目的的赠与,也就是说即使不离婚也会发生这种赠与,那么这种赠与与普通的赠与合同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可以适用合同法中有关赠与合同的规定。根据我国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离婚协议中的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据此行使撤销权,只要此种赠与不是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就可以行使撤销权。离婚协议中与人身性质无关的赠与合同与普通赠与合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是适用此有关规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协议离婚要求婚姻的双方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情况下就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达离婚协议,这仅仅是为离婚做了准备,并不是离婚的必备要件。离婚只要满足感情破裂的要件就可以。因此,与财产有关的纠纷并不去必然对离婚形成影响。其次,如果离婚协议中涉及到对子女的房产赠与问题,从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来看,即使赠与撤销,也不去当然损害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有义务抚养未成年子女直至成年,对于离婚协议中赠与即使撤销,并不影响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父母仍有义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父母双方依据约定履行抚养义务,因客观情况的变化,子女可以请求增加抚养费,那么既然未成年子女有这个权利,那么父母在离婚协议中对赠与财产的撤销并不当然会损害子女的利益。这种赠与合同是可以撤销的。

4 实践中对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请求撤销的处理情况

实践中,有关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引发的纠纷很多,但是法院一般并不支持撤销,除非协议中确实存在欺诈、胁迫等可能导致赠与条款的撤销,否则,基于私法自治的原因,法院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对于这种赠与是不能够撤销的,只要不违法法律的规定,当事人是必须承担自己的这种赠与行为产生的后果的。

5 小结

对于离婚协议中所涉及到的赠与条款,笔者认为,由于离婚协议的达成是为了解除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协议中额条款所涉及到的内容是以解除婚姻关系为目的的,它简单来说是一种赠与,但是这种赠与是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质,是不能任意的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基于赠与达成了离婚的目的,我们可以认定是一种目的性的赠与行为,既然已经通过签署离婚协议解除了婚姻关系,那么赠与的目的已经实现,为了实现当事人之间的这种利益的均衡,不应该支持撤销这种赠与条款。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开放趋势的加强,人们的观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离婚在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离婚率在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对与离婚主要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而由于房价的不断攀升,离婚协议中的房产问题就成为了引起纷争的源头,学界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我们婚姻法领域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法律依据,赠与性质,撤销,实践处理

离婚诉讼能否撤销 篇2

——赵志强诉李义、赵琳昕婚姻家庭纠纷案

钟淑敏

要点提示:夫妻协议离婚时达成将共有房产赠与子女的条款,与解除婚姻关系密不可分,带有明显的身份关系性质,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赠与合同,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任意撤销赠与的规定。双方协议离婚后,一方反悔以房屋产权未转移登记为由请求撤销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离婚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案例索引:

一审: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2015)穗越法少民初字第18 号。

二审: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穗中法少民终字第142 号。

一、案情

上诉人(原审原告):赵志强。上诉人(原审被告):李义。上诉人(原审被告):赵琳昕。

赵志强与李义于2004年4月28日登记结婚,于同年8月3日生育女儿赵琳昕。赵志强、李义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了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二路某号1101房(权属人为李义)、1102房(权属人为李义、赵琳昕,各占50%份额)及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某小区27座1102房(权属人为李义及其姐姐李乙,份额为共同共有)。2011年4月28日,赵志强与李义于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协议离婚,双方签订《离婚协议书》,约定:“现因双方性格不合,无法继续共同生活,经协商同意办理离婚手续,并达成如下离婚协议:

一、双方完全自愿解除婚姻关系。

二、双方对子女的安排:女儿赵琳昕6岁半由母亲抚养,若女方再婚前,双方需对女儿抚养权协商重新确定并尊重女儿意见。

三、双方对共同财产的处理:天河南二路某号1101房、1102房、番禺区南村镇某小区27座1102 2 房三套房产全部产权归女儿赵琳昕所有,2013年8月后房产使用权归还给女儿,此后男方(赵志强)若使用女儿房产需征求女儿同意,并协商给予经济费用。

四、双方对共同债务债权问题的处理:购买翠云山苑1102房借李乙款项主要由李义负责偿还,赵志强负连带偿还责任,天河南1101房未还清房贷款及另外银行抵押款均由赵志强负责偿还。

五、本协议书为双方自愿签订,双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同意本协议书的各项安排,亦无其他不同意见。”2013年1月5日,李乙书面声明收到赵志强给付的100万元购房款,其所属份额转售给赵琳昕。

2015年1月5日,赵志强向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起诉,以上述房屋尚未转移登记至赵琳昕名下为由,请求判令撤销离婚协议第三项关于房屋赠与的条款。一审庭审中,赵志强称其要求撤销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是因为李义拒绝让其探望女儿赵琳昕,也不让赵琳昕见爷爷奶奶。

李义、赵琳昕认为,赵志强与李义签订离婚协议时不存在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情形;李义与赵志强为了早日解除 3 名存实亡的婚姻,也为了使女儿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在经济上有保障,才与赵志强协商将房产归女儿所有,李义在签订《离婚协议书》时是作出了让步的,把家里的现金及车辆等财产都给了赵志强;离婚协议是一个整体,权利义务对等,如果只考虑赵志强的权利而撤销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无法体现法律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原则。本案应驳回赵志强的诉讼请求。

二、裁判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3月12日作出(2015)穗越法少民初字第18号民事判决:

(一)撤销赵志强于2011年4月28日赠与给赵琳昕的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二路某号1101房二分之一产权份额;

(二)撤销赵志强于2011年4月28日赠与给赵琳昕的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二路某号1102房四分之一产权份额;

(三)撤销赵志强于2011年4月28日赠与给赵琳昕的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某小区27座1102房四分之一产权份额;

(四)驳回赵志强的其他诉讼请求。

赵志强、李义、赵琳昕均不服一审判决,分别向广州市中级人 4 民法院提出上诉。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赵志强能否撤销其与李义于2011年4月28日达成的《离婚协议书》中将共有房产赠与女儿赵琳昕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组织、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上述《离婚协议书》是赵志强与李义为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以及离婚后处理子女抚养、夫妻共同财产和债权债务问题而订立,是基于婚姻家庭的身份关系所订立的协议,双方在离婚协议中对房屋所作的财产处理,与双方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等条款构成离婚协议的整体,密不可分,关于房屋归子女所有的约定依附于双方婚姻关系的解除,带有身份关系性质,不同于单纯的财产赠与。因此,赵志强请求撤销《离婚协议书》第三条所涉的赠与条款,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而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 5 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九条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离婚协议书》是赵志强与李义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时所签订,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合法有效,双方均应自觉按协议履行。赵志强称其要求撤销《离婚协议书》中将共有房产赠与女儿赵琳昕的条款,是因为李义拒绝让其探望女儿赵琳昕也不让赵琳昕见爷爷奶奶,但该理由不是撤销离婚协议的法定条件,赵志强亦未能举证证实订立《离婚协议书》时对方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因此,赵志强请求撤销《离婚协议书》中将共有房产赠与女儿赵琳昕的条款的理由不能成立,对其诉讼请求本院予以驳回。原审判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百八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条之规定,判决撤销赵志强与李义订立的《离婚协议书》中将共有房产赠与女儿赵琳昕的条款,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判决不当,依 6 法予以纠正。李义、赵琳昕的上诉理由成立,予以支持。作出民事判决:

(一)维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2015)穗越法少民初字第18号民事判决第四项;

(二)撤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2015)穗越法少民初字第18号民事判决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

(三)驳回上诉人赵志强的诉讼请求。

三、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否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关于任意撤销赠与的规定。对此,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离婚协议虽是涉及婚姻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但其中对夫妻共同财产处分的约定,是基于夫妻双方作为平等主体之间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约定,属于财产关系,对财产赠与的协议内容仍应适用合同法和物权法的规定,也就是说,除了经过公证或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可撤销外,赠与合同在标的物权利转移之前是可以撤销的。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 7 释

(二)》第六条规定:“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同样是赠与,婚前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的赠与都适用合同法关于任意撤销的规定,为什么离婚时赠与子女的房产就不能撤销呢?因此,只要双方离婚协议中约定的赠与物尚未依法转移登记,赠与人请求撤销赠与的,应予准许。

第二种意见认为,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为解除婚姻关系而订立,具有典型的身份关系性质,双方在离婚协议中将共有房产赠与子女的条款,与解除婚姻关系密不可分,不同于单纯的财产赠与条款。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任意撤销赠与的规定,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九条的规定,一方离婚后反悔,以赠与房屋未转移登记为由请求撤销赠与的,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离婚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主要理由如下:

(一)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区别于夫妻之间单纯的赠与合同 夫妻双方协议离婚时将共有财产赠与子女的行为,与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就夫妻之间单纯的赠与行为,二者性质是不相同的。夫妻之间单纯的赠与合同不涉及婚姻关系的解除,但在协议离婚时,夫妻双方除了约定解除婚姻关系外,往往同时对子女抚养、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债权债务的承担等问题作出处理。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夫妻共有财产赠与子女所有,可视为以解除婚姻关系为条件的赠与行为,与解除婚姻关系密不可分,具有典型的身份关系性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赠与合同。同时,离婚协议的财产赠与条款是整个离婚协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的当事人之所以同意签订离婚协议,是在综合考虑子女抚养、夫妻共有财产分割和债权债务承担等各种因素的前提下才同意离婚的。因此,离婚协议中将夫妻共有财产赠与子女的条款,不是单纯的赠与合同。

(二)涉及身份关系的赠与协议不适用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

本案争议的焦点还在于法律适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如前所述,离婚协议中将夫妻共有财产赠与子女的条款,是具有身份关系的协议,且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也不应适用合同法关于任意撤销赠与的规定,而因适用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三)撤销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夫妻离婚时协议将共有的房屋赠与子女,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签订离婚协议将夫妻共有的房产赠与子女;二是通过诉讼离婚,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将房产赠与子女。无论是登记离婚,还是调解离婚,双方自愿达成的离婚协议,只要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内容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就应当认定为合法有效,双方均应自觉遵守。在双方婚姻关系已经解除的情况下,基于诚信原则,一方也不能单方行使赠与条款的任意撤销权。10 如果允许离婚后再任意撤销赠与条款,则有的当事人很有可能恶意利用赠与的任意撤销权,来达到既离婚又占有财产的目的,不仅给原配偶或未成年子女造成经济损失,损害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也会给社会带来不诚信反而受益的负面影响。一方当事人离婚后反悔,请求撤销离婚协议赠与条款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九条的规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才能获得人民法院的支持:一是在登记离婚后1年内的除斥期间届满前提出起诉的;二是有证据证实订立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否则,人民法院将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本案中,离婚协议是在2011 年4 月28 日签订的,赵志强于2015年1月才提出起诉,已超过了1年的除斥期间;其次,赵志强未能举证证实其与李义在协议离婚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故其请求撤销离婚协议中将夫妻共有房产赠与女儿赵琳昕的条款,不符合法定的撤销条件。本案二审法院认定双方当事人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所涉的赠与条款不可撤销,并改判驳回赵志强的诉讼请求,11 是正确的。

离婚诉讼能否撤销 篇3

关键词:女职工;孕期;合同

一、引言

由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较富余,所以劳动力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和日益紧张的状态,这导致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不平等。部分学者提出,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下,劳动者并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其合法权益的保障也就更加困难了,尤其是女性劳动者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这特殊“三期”的权益保障问题比较突出。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女职工的法律保护问题历来引人关注[1],如何保护好女职工在“三期”中的权益至关重要,这既关系到她们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处在孕期、产期及哺乳期的女职工。但是,法律没有明确指出此情形是否要求女职工对怀孕知情,也就是说,法律没有把获悉怀孕的时间作为其中考虑的因素。同时,法的实施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女职工与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现在解除合同之时自己已经怀孕,并因此要求撤销协商解除协议。该请求是否应得到支持一直存在争议。

二、案情简介

2012年10月17日,某公司女职工王某申请仲裁,请求的原因是其在2010年7月1日进入某公司并从事文秘的工作,每月工资为6000元。其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的期限为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但是,在2012年8月15日公司和王某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解除协议。2012年9月3日,王某到醫院检查发现其已经怀孕,并提交了某妇科医院于9月3日出具的诊断书,诊断书指出王某已怀孕4周。所以,其称在与公司解除合同时自己已经怀孕,请求撤销与公司的合同解除协议。

某公司辩称,因为王某在职期间工作表现一般,所以公司决定和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了12000元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王某当时表示同意协商解除。9月3日,王某告知公司其在8月已经怀孕,要求解除与公司签订的劳动终止合同解除协议。公司认为其与王某签订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是双方协商同意并签字的,已经生效,所以不同意王某的撤销请求。

最后在仲裁庭审中,经过仲裁员调解,公司同意撤销与王某的解除协议,恢复王某的劳动关系。

三、案件评述

1.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主要在于女职工与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现在解除合同之时自己已经怀孕,并因此要求撤销协商解除协议,该请求是否应得到支持?

2.社会观点

有观点认为该请求应该得到支持,原因在于虽然用人单位和女职工此前经过协商作出了终止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并且已经签字生效,不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或者可撤销的情形,但是,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在孕期与女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并且该规定没有把获悉怀孕的时间作为其中的考虑因素,所以,只要女职工能够举证证明其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是处在孕期的,就可以致使双方之前的协商合同终止行为因为违反现行法律的有关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这意味着,对于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女职工才知道在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已经怀孕的情形,虽然用人单位和女职工在协商解除合同时都不知情,但女职工怀孕的事实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基于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初衷,为了更好地保护女职工的权益,应当认定双方的协商解除无效,女职工可以主张撤销解除协议,从而要求与用人单位恢复劳动合同关系,双方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该请求不应该得到支持,理由是虽然法律规定在女职工处于“三期”时,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但是劳动关系的解除给予处在“三期”女职工的特殊强制性保护,不应当包括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另外,女职工在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后发现怀孕事实,以构成重大误解为由,要求撤销解除协议的,不应支持。[2]何以构成“重大误解”?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第七十一条明确指出,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认定为重大误解。因此,用人单位与女职工通过协商,双方就解除行为的性质、解除经济补偿金的数额等都作出了合法、自愿的意思表示时,这种解除行为就应该认定是合法且有效的,女职工在协商解除前是否已经怀孕和双方是否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不具有可撤销性。

3.本人观点

我认为,若是单位先提出解除,则王某的撤销请求应该得到支持,但其应返还单位之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若是女职工本人先提出解除,则王某的撤销请求不应该得到支持。

(1)若是单位先提出解除,只要女职工能够举证证明在合同解除前即合同存续期间自己处于孕期,就可以导致双方之前的协商解除合同因为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从权衡利益的角度看,用人单位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终止协议后,通常会及时招聘新员工补上女职工的岗位,若在女职工发现其解除合同前已经处于孕期而支持恢复劳动关系,容易让用人单位处于岗位工作安排困难的境地。从女职工权益保护的角度看,若不支持用人单位与其签订的协商解除协议,则会导致处于孕期的女职工在当前激烈的求职环境中很难获得新的工作机会,从而使女职工在“三期”内的各项法定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在双方对此前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都没有过错的前提下,权衡各方利益,我认为,女职工的利益更应该得到保护。所以,此种情况下王某的请求应得到支持。

当然,从举证责任的角度看,应严格女职工对其孕期起始时间的举证责任。[3]尽管目前医疗机构对于孕期的起始时间的诊断结论一般是根据女职工本人的陈述作出的,但是结合相关的技术检测,如超声波检查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与女职工的陈述相互印证。通过现行的医疗水平,女职工可以对其孕期的起始时间进行举证。在确认关于女职工是否怀孕和怀孕起始时间等问题上,要尊重医疗机构作出的专业认定。在该案件中,因为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和王某对已经怀孕的事实并不知情,因此公司作出的解除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王某的12000元劳动合同终止经济补偿金,在王某恢复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后,王某应该如数归还。

(2)若是女职工本人先提出解除,则即使在合同解除后其得知在解除前怀孕的也不得撤销该解除协议。因为该解除行为是女职工本人先提出解除,表明其对该解除行为承担一切风险,且用人单位在解除合同时无过错,所以应该不予支持。

四、建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的立法目的是禁止用人单位损害女职工在“三期”时的合法权益,即在知悉了女职工处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情形下,与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以期达到对女职工三期的保护。[4]在实践中,为了减少此类纠纷,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公司规章制度、集体合同等方式进行规定,要求女职工在劳动合同届满前,或者用人单位通知与其的劳动合同解除前,或者规定定期就其是否怀孕应主动对单位告知,并且向单位提供由正规医院出具的怀孕诊断证明。

对于在用人单位和女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女职工发现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其已经处于孕期的情况,双方都没有过错,但是女职工的生育权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在权衡了用人单位和女职工的利益,尤其是女职工的“三期”权益有明确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宜认定双方的协商解除合同无效,双方恢复劳动合同关系,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

结合上述案件的讨论,我對用人单位对劳动关系的管理和政策制定以及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用人单位的建议

在这里,给用人单位如下建议:

首先,应当在劳动合同或者是规章制度中对女职工获悉其怀孕后及时告知单位的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如:女职工在获悉自己怀孕的事实后,应当及时(如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并且提供正规医院出具的怀孕诊断证明书。此举在于防止女职工基于主观原因对单位隐瞒其已怀孕的事实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女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其次,应当在劳动合同或者是规章制度中规定,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女职工应进行体检,从而降低孕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比例与概率。但是,这不能排除由于孕期检测难题,在合同解除时没有查出怀孕事实的情况。

再次,在用人单位与女职工解除了劳动合同后,以其在合同解除时已经处于孕期而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要求撤销与用人单位的协商解除协议的,用人单位要及时对女职工是否怀孕以及怀孕的起始时间进行核实。如果女职工所述属实,应恢复与其的劳动合同关系,或者通过工会等职工组织和女职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协商解决。

最后,用人单位应该足额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因为用人单位缴纳了生育保险后没女职工的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进行支付,从而降低用人单位的劳动力成本。

2.对女职工本人的建议

给女职工如下建议:

女职工们应该增强维权的意识,在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确认自己是否处于“三期”,从而防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意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因为毕竟事后维权费时又费力。其次,了解自己在“三期”期间可以获得哪些法律上的特殊保护,如:依据法律规定,在劳动的保障权方面,女职工处在“三期”期间时,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待遇;在保护健康方面,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三期”女职工从事有害其身体健康的工作;在休息权上,女职工的产假、产前检查以及哺乳时间等都应视为正常的出勤等。

若用人单位违反了法律的有关规定,违法解除处在“三期”的女职工,女职工们可以依法要求仲裁机构仲裁、人民法院撤销用人单位的辞退决定等,恢复与单位的劳动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法律也要保护用人单位的权益,为了防止出现保护一边倒的情况,法律同时规定如果女职工在“三期”内有严重的违纪行为,用人单位可以将其辞退,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五、总结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制度是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应该说,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已经作了相当详细而全面的规定,这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法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上现实社会的复杂性,我们仍然要看到,劳动合同关系的解除和终止并不只是关乎对与错的问题,在实践处理中,还需要把法律规定的原则性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结合起来,同时兼顾合理性与合法性,从而实现劳动关系双方权益保护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刘新.劳动法实务与案例评析[M].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208-215

[2]陈梦群.论女职工怀孕期的权益保护[J].科技经济市场.2007(08)

[3]侯玲玲.合同终止与女职工特殊保护的竞合的法律适用[J].议案论法.2013(10)

[4]易法.女职工怀孕期被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J].维权.2007(02)

作者简介:

离婚诉讼能否撤销 篇4

案例详情:

张某 (男) 与陈某 (女) 是原配夫妻。张某于1983年去世, 陈某于2000年去世, 张某去世后陈某一直未再婚。张某和陈某共有两个子女, 分别是张甲和张乙。张某和陈某的父母均先于他们去世。夫妻二人去世后留有一套共有房产。2009年5月, 张乙来到公证处, 按照法定的公证程序办理了放弃上述房产继承权的声明书公证。然而, 张乙回到家中, 思前想后, 对之前做出的放弃继承权声明的行为很后悔, 事隔两天之后再次来到公证处, 试图撤销之前所发表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 此时, 该公证尚未签发。

一、公证实务中的一般做法

在实务中, 放弃继承权一般通过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完成。所谓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是指公证处依法证明继承人放弃自己享有的继承他人遗产权利的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的活动。放弃继承权同时也是无条件和无保留要求的。继承权的放弃是继承权人对个人权利的一种处分方式, 是单方法律行为, 是对既得财产权利的自愿抛弃, 因此不能附加条件。放弃继承权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 特别是经过公证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 在发生继承纠纷诉讼时, 是法院直接采用的有效证据。

笔者认为, 在本案中, 继承人张乙在法定的期限内, 按照相应的程序要求办理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 一般来讲不能随意反悔。但是本案中有一个关键之处在于, 张乙的公证未经审批签发, 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尚未生效。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公证处仍然坚持拒不让张乙反悔, 那么势必违背了张乙的真实意愿, 违背了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公正原则, 在某种程度上将对其合法的财产权益造成伤害。反之, 如果本案中张乙在公证书签发生效之后, 才提出撤销申请, 公证处就不能轻易准予撤销了。在这种情况下, 公证书已经制作完毕, 并且完全符合法定程序, 如果轻易撤销公证书, 既不利于维护公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也不利于公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不利于公证书的公正性。

二、放弃继承公证能否撤销之再思考

我国继承法对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是否可以撤销没有明确规定, 以致在公证实践中对放弃继承声明书经过公证后能否撤销在认识上有不同的看法。肯定说认为, 最高人民法院在《意见》中规定:“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进行中, 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 不予承认。”这说明在司法实践中是允许继承人在特定条件下反悔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 而主张继承。因此, 对放弃继承的人在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后遗产处理前要求撤销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的, 公证机构应当予以办理。否定说则认为, 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声明书经过法定程序公证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对放弃继承的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而且直接涉及其他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因此, 放弃继承权声明书经公证后不能撤销。

笔者认为, 上述两种看法均不全面。因为按照民法的一般原理, 撤销是指行为人在某些法律事实出现时取消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使其法律效力归于消灭的行为。放弃继承是单方法律行为,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一经做出并经公证后, 即发生法律效力, 不得撤回, 但是, 既然放弃继承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在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 放弃继承的人可以取消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 撤销放弃继承公证, 接受继承: (1) 在遗产处理前经其他未放弃继承的继承人同意; (2) 因对遗产状况有重大误解做出放弃继承行为的; (3) 因受欺诈、胁迫而做出放弃继承行为的。总而言之, 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经公证后不得撤回,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撤销。

赔偿协议能否反诉撤销 篇5

姚益鑫

【案情】

陈某获得批准在规划范围内建一幢三层楼房,陈某将房屋承包给刘某,由其负责雇请和组织施工人员施工,报酬也由刘某结算。王某系刘某雇请人员之一,2011年4月,王某在施工中不慎摔死。同月在镇调解委员会调解下,陈某与王某妻子达成协议,由陈某赔偿各项费用35万元,当日支付15万元,12月30日前支付剩余20万元。逾期陈某没有支付,王某妻子向法院起诉陈某要求支付余款,诉讼中,陈某提出刘某是建筑承包人,申请追加刘某为本案被告,同时,陈某还提出反诉,认为事故发生后,误以为自己要承担赔偿责任,因重大误解,而签订了赔偿协议。故反诉要求撤销该协议,并返还已支付的15万元。诉讼中刘某没有取得施工资质。

【评析】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赔偿责任由谁承担形成两种意见,一是王某在施工不慎摔死,刘某作为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然而所建房屋为三层,刘某无相应资质,陈某在发包时,对此应视为应当知道,故陈刘二人承担连带责任,陈某的反诉应予驳回;第二种意见认为,应由陈某赔偿责任,并驳回反诉诉讼请求,不应追加刘某为本案当事人,在本案中,刘某也不承担责任,陈刘二人纠纷应另行诉讼。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首先,根据《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上一篇:生命教育实践下一篇:地理信息Web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