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

2024-08-12

诉讼离婚(共10篇)

诉讼离婚 篇1

我国自1950年到2001年几部婚姻法正式公布并施行离婚制度都是重中之重, 对民众的生活和婚姻观念的变化都起到了重大影响。但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也引起政府和社会专家学者的关注。这一现象的出现,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的飞速发展, 各种新兴思想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待婚姻的观念也有所改变, “闪婚”“闪离”的现象不断飙升。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规定。我国2001年的《婚姻法》第32条规定, “如感情确已破裂, 调解无效, 应准予离婚。”此条规定是延续1980年婚姻法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规定。自1980年婚姻法将诉讼离婚法定理由规定为“夫妻感情破裂”以来, 我国就掀起了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大讨论, 其中主要是关于“夫妻感情破裂”和“婚姻关系破裂”的争论最为激烈。本文欲先简要阐述我国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规定, 再对其予以客观评价, 以探求最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离婚标准。

一、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规定

2001年修订后的《婚姻法》第32条规定了诉讼离婚的法定理由: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 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 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 调解无效, 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 调解无效的, 应准予离婚: (一) 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 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 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

从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 我国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最关键的标准就是“感情确已破裂”, 我国法律列举了六种感情破裂的情形, 包括因一方的过错而导致离婚和因各种客观事实而感情破裂导致离婚。夫妻感情属于私生活的一种, 但现在我们要求把这种感情以事实表现出来, 交由法官去裁判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否已经破裂, 再去判决是否准予离婚。其次, 我国法律还要求在判决离婚前要进行调解, 只有调解无效时才能判决离婚。表面看来, 只有调解无效才能准予离婚, 法律要求的很全面, 但是, 一旦一对夫妻已经准备要对簿公堂, 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 需要法院来判决这段婚姻的终结, 所以, 调解这一手段也只是一道形同虚设的门槛。

二、对我国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评价

(一) 我国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优点

1. 将“感情确已破裂”作为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由来已久, 便于操作。

我国早在民主革命时期, 一些革命根据地就把“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标准。在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第16条规定:“夫妻感情恶劣, 至不能同居者, 任何一方均得请求离婚。”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历史原因在1950年的婚姻法未对此有明确规定, 但当时在法学理论界离婚法定理由存在关于“正当理由”和“感情破裂”的争论。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几个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了“感情已完全破裂”的诉讼离婚的法定理由。至此, “感情破裂”的离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直到1980年首次将“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写进《婚姻法》。

将“感情破裂”作为诉讼离婚的法定理由, 在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司法实践经验, 并且在现实中也对人们树立以爱情为基础去缔结婚姻的观念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并且也与马克思等作家的思想相吻合, 甚至被有些学者视为是我国婚姻法较其他国家所具有的先进性。

2. 我国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立法例的合理性。

世界各国关于离婚法定理由的立法例主要有:破裂主义、过错主义、目的主义。过错主义主要是指因为夫妻一方的过错而导致离婚。目的主义是指夫妻双方都没有过错, 只是由于一些客观事实而无法继续其婚姻关系而离婚。我国离婚法定理由在第32条中除了一条原则性的规定外下面还列举了几项示例, 既包括由于夫妻一方的过错而导致另一方提出离婚也包括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使得夫妻之间感情破裂而导致离婚。这就使我国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采取的是以破裂主义为主, 兼采过错主义和目的主义的立法例。我国《婚姻法》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这种立法例不但符合我国当前国情, 而且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先进的立法模式。

(二) 我国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不足

1. 忽视了婚姻的伦理性, 没有完全反映婚姻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表达出他对离婚的看法, 婚姻和国家一样是可以消亡的, 马克思赞同婚姻的可离异性, 但同时马克思也揭示出婚姻的本质属性,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实体, 婚姻也就具有社会伦理的特性, 这一伦理实体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 而夫妻的感情仅仅是夫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属于意识范畴, 不等于也不能够替代婚姻关系的另外两部分。已婚者不能以感情不复存在或者是被新的热烈的感情所取代而率性离婚, 他承认离婚自由但反对轻率离婚。法律制度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调整社会关系, 夫妻之间的感情并不属于这种社会关系, 反倒是夫妻缔结婚姻之后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婚姻关系可以作为法律的调整对象。夫妻仅仅以感情破裂而提出离婚, 不仅忽视了婚姻的其他两方面内容, 而且也不符合婚姻道德的要求。

2. 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状况。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男女互相爱慕是缔结婚姻的惟一动机, 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同时又指出:“普遍实现这种爱情婚姻所需的社会条件是在消灭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 消灭了私有制, 男女两性社会地位完全平等, 家庭职能全部社会化, 从而将一切经济顾虑消除, 婚姻自由才能充分、完全地实现。”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男女在政治、经济、升学、就业等方面仍然呈现着各种不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婚姻的缔结是不能摆脱物质经济等客观因素的, 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渗透进来的资本主义思想, 政治经济因素仍然在婚姻的缔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恩格斯在书中提到的爱情仍然不能作为我国现阶段男女缔结婚姻的唯一因素, 一段婚姻的消亡也不可能仅仅以感情的不复存在为由而终结。因此, 我国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规定应以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定, 而不能一味的把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生搬硬套的使用。

3. 司法操作中存在的缺陷。

结婚是男女双方的结合, 但离婚却可能涉及到物质生活、性生活、孩子问题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感情问题属于精神生活范畴, 加上夫妻间关系的隐蔽性及特殊性, 感情破裂与否很难审查。首先, 当事人举证困难, 用民事诉讼的程序去证明感情问题, 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如果无法提供其感情破裂的证据, 也就无法离婚。其次法官对夫妻之间的感情破裂与否也无法准确的把握, 只能通过法庭上双方的态度言行予以判断, 最终做出的判决结果也仅仅是法官个人的一种判断, 导致经常会有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会对同一离婚案件做出不同的判决结果。无形中放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导致司法的不稳定。

三、完善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建议

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多元化, 婚姻生活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性生活是夫妻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其中任何一项内容都可能影响夫妻感情, 但感情因素并不是导致婚姻解体的唯一原因。法律也不应将感情因素以外的生活目的在婚姻生活中无法实现而要求解除婚姻关系的原因排除在外。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规定, 应当从生活目的的多元性上考虑, 这种考虑也是符合人性要求的。本文通过上述对“感情破裂”这一诉讼离婚法定理由优劣的分析, 认为“夫妻感情破裂”并不适合作为我国当前的离婚标准, 而应以更加全面的“婚姻关系破裂”作为诉讼离婚的法定理由, 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一) 以“婚姻关系破裂”作为诉讼离婚的法定理由, 具有客观现实性。

虽然以爱情为基础而缔结的婚姻是婚姻关系最理想的境界, 两性的结合应该摒弃一切世俗的外来的因素。但是,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且还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 这种经济条件就决定了人们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婚恋观念难以一下达到较高的境界。人们在选择配偶时仍然难以舍弃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以爱情为惟一的择偶标准。因此, 如果以“婚姻关系破裂”作为裁判离婚的法定标准, 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道德伦理的发展水平, 又能为社会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 以“婚姻关系破裂”作为诉讼离婚法定理由, 具有

司法上的可操作性, 减少了法官的主观随意性, 保证司法的稳定。“婚姻关系破裂”与“感情破裂”相比较, 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婚姻关系的维持或继续, 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感情基础, 也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 同时还要兼顾婚姻家庭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一定的婚姻关系的存在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不仅仅由夫妻感情所决定。如果仅以夫妻感情作为裁判离婚的标准, 既违背了婚姻的本质属性, 也不便于司法实践中去准确把握夫妻双方内心的感情世界。特别是容易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损害有关当事人的利益。

关于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确定关乎到夫妻生活的幸福, 家庭的稳定, 社会责任的承担。婚姻家庭,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 必须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性, 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 必须对离婚标准进行细致的分析, 知其立法及现状, 并不断补充完善。只有这样, 离婚标准制度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发挥其独特功能。

摘要:离婚作为婚姻家庭的一个重要方面, 诉讼离婚法定理由则是调整人们离婚行为的基本准则, 目前我国对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规定主要集中于《婚姻法》第32条“如感情确已破裂, 调解无效, 应准予离婚。”这一规定是当前我国法院处理离婚案件的基本准则。本文拟通过对“感情破裂”这一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 以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能够对我国的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立法有所贡献。

关键词:离婚,法定理由,感情破裂,婚姻关系破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3]蒋月.婚姻家庭法前沿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3]蒋月.婚姻家庭法前沿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王洪.婚姻家庭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4]王洪.婚姻家庭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5]夏吟兰, 民法亲属编离婚制度之探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 (4) .[5]夏吟兰, 民法亲属编离婚制度之探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 (4) .

[6]杨大文.婚姻家庭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杨大文.婚姻家庭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诉讼离婚 篇2

协议离婚的条件:一是要夫妻双方自愿;二是夫妻双方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达成了协议。符合以上这两个条件,夫妻双方是可以协议离婚的,协议离婚应该到民政局办理。

诉讼离婚的条件:一是夫妻一方有重婚或非法同居行为;二是夫妻一方有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三是夫妻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且屡教不改的行为;四是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而分居满两年的;五是夫妻一方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的。符合以上五条中的任一条,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这里要强调的是诉讼离婚最难的就是证据的收集,往往很多人想离婚,说对方有非法同居行为,但是有拿不出证据,这样起诉到法院会对自己不利。

离婚诉讼,做好准备不被动 篇3

1.一旦出现婚姻纠纷,并已将离婚提上日程,要尽早到婚姻专职律师处进行详细全面的咨询,包括双方婚姻状况、财产情况、债务情况、子女情况以及其他婚内情况,并将所有情况都如实告知律师。

2.咨询律师后,按照律师的指引尽可能地保存好有效的证件、财产凭证及其他证明夫妻感情破裂或一方存在过错的证据等。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购房协议或房产证、车辆买卖合同、发票、存折存单、借条、股票账户、贵重财产发票、一方公司账目情况等,若上述凭证因某种原因无法提供原件,应保存复印件留做底案,另外银行卡和股票的账户号均要详细作记录。

3.个人财产及物品(包括婚前及婚后)妥善保管,以防被对方拿走,最好能存放在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第三人处。婚姻案件中常发生一方当事人的工资卡、手机、贵重首饰,甚至是自己父母赠予的有价值财产被另一方夺走的情况。

4.保存或取得与婚姻诉讼有关的证据,包括针对夫妻感情确实破裂的,针对夫妻共同财产或债务的,针对子女抚养监护权的,比如要争取子女抚养权,最好保存自己对子女关爱的书面或视频等证据。家庭暴力时有发生的婚姻中,最好在家暴发生时报警并就医,保存好相关证据。

5.保持冷静,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离婚的谈判或调解工作。许多婚姻纠纷不一定要对簿公堂,通过亲友或律师的介入和调解,有时也能促成双方和气地解除婚姻关系。这样既可以避免夫妻双方耗时耗财耗力,又能避免互相攻击和伤害。

6.一旦条件成熟,立即着手准备起诉的材料,包括确定法院的管辖权,书写民事起诉书、授权委托书,准备结婚证、身份证、大宗财产凭证及诉讼费,同时要提起财产保全的,还应当书写“财产保全申请书”,请求人民法院主动调查搜集证据的,还应准备“调查申请书”,另外所有的相关证据材料都应当备份。

构建我国离婚诉讼特别制度探析 篇4

在我国, 离婚可以通过协议和诉讼的方式来实现, 诉讼离婚所依据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普通民事诉讼程序来进行, 但由于婚姻关系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 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很难有效的保障在诉讼离婚过程中离婚自由的实现。

1 我国离婚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1.1 离婚诉讼的概念和特征诉讼离婚亦称裁判离婚, 是指对于

夫妻一方或双方提出的离婚诉讼请求, 由法院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裁决。在我国是指凡是经过人民法院管辖和处理的离婚纠纷, 有别于民政部门登记的协议离婚。离婚诉讼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没有达成协议或双方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有争议, 须经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而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离婚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1) 离婚诉讼是一种解除身份关系的诉讼, 同时又涉及到财产关系的变动。 (2) 离婚诉讼是一种变更诉讼, 与确认之诉和给付之诉不同。

1.2 离婚诉讼的一般程序根据我国当前的立法现状, 离婚案件

是作为普通的民事案件来审理的, 其主要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程序, 同时, 婚姻法县官条款也做出了一些特别规定, 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离婚诉讼中的问题。总的看来, 与普通民事诉讼相同, 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的程序, 即原告起诉、被告答辩和开庭审理三个大的阶段。离婚诉讼结束, 如果不服法庭判决 (调解) , 可以在收到判决书 (调解书) 之日起十五日 (十日) 内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逾期不提起上诉, 判决 (调解) 书生效。对生效的离婚判决 (调解) 不服的, 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 只能就有关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育问题申请再审。

由于在我国离婚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中的财产保全其他民事诉讼措施对于离婚诉讼同样适用。

2 我国现行离婚诉讼制度评析

离婚诉讼作为民事案件适用一般的民事诉讼法似乎无可厚非, 但是鉴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 特别是其更强的人身性, 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其就适用一般民事诉讼程序的合理性, 汕头大学的邵俊武教授就曾在《婚姻家庭民事诉讼程序之我见》一文中提出, 现行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对婚姻家庭案件所做的规定, 并不能完全适应婚姻家庭案件审理的需要, 因为, 通民事诉讼程序的普遍适用性与家庭诉讼的特殊性之间存在四方面的不适用 (1) 普通民事诉讼程序结构设置的对抗性不适用于婚姻家庭案件; (2) 普通民事诉讼程序运作过程的公开性不适用于婚姻家庭案件; (3) 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对审判效率的追求不适用于婚姻家庭案件; (4) 普通民事案件强调当事人自由处分权利的特点不适用婚姻家庭案件。

但就从具体程序可能造成的影响而言, 对于离婚诉讼适用一般的民事诉讼程序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2.1 案件审理期间的权利保护缺失把离婚诉讼作为普通的民事

诉讼案件来审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期间一般为六个月。即便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离婚案件,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来审理, 也需要三个月的审理期限。对于诉讼离婚的夫妻双方来说, 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到判决书到达当事人直至判决生效这一段时间内, 他们依旧是合法的夫妻关系。这就容易产生至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于家庭暴力等家庭内部侵权行为原因离婚的夫妻, 由于我国婚姻法没有分居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要尽忠诚义务。二是对于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 会造成对未成年子女在审理期间的抚养、监护不力。

2.2 普通民事诉讼的保全措施不能有效适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

法规定的保全措施主要是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 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 不提供担保的, 驳回申请。”离婚诉讼亦不能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第二十八条规定:“夫妻一方申请对配偶的个人财产或者夫妻共同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 人民法院可以在采取保全措施可能造成损失的范围内, 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财产担保数额。”但是, 这对于夫妻间的离婚诉讼是很难实现的。在我国,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夫妻之间实行的依旧是共同财产制。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在很多时候容易被一方所控制, 另一方之所以要进行产保全, 就是为了防范共同财产的有利控制方在离婚诉讼中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因此, 在离婚诉讼之前, 提出财产保全的一方很难拿出个人财产来提供担保。如果在诉讼过程中进行财产保全, 这虽然不需要强制担保, 但由于诉讼开始, 夫妻矛盾已经公开化, 财产保全的意义已经不大, 实施的必要性也大打折扣。

3 国外先进立法例及借鉴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民事诉讼保全措施中都全面规定了人身和财产的保全, 而我国的民事诉讼保全措施目前还仅限于财产方面。即便这样, 很多国家还是在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或者民事诉讼法典中专门规定了离婚诉讼的特别制度。瑞士民法典145条规定: (1) 已提起诉讼的, 配偶任何一方均可停止诉讼期间的共同家务。 (2) 法官应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 特别是在有关家庭的住宅和赡养、婚姻财产关系和子女的保护照顾方面。该规定从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采取临时措施来保障离婚诉讼当事人的权利。《美国统一结婚离婚法》 (UMDA) 在第304条规定了内容包括诉讼进行过程中的夫妻之间的暂时扶养、对未成年子女的暂时抚养、诉讼中关于财产的禁令、分居令等的“临时措施和临时禁令”。同时规定, 临时裁决或临时禁令的内容, 对正式判决没有“先决”的效力, 以避免由此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相互敌视及影响到最后判决的执行。此外, 在美国的民事诉讼法中, 还规定了对不法行为的救济制度--禁令。即命令被告实施特定行为或者禁止其实施某种行为, 特别是防止不法行为继续或者有可能再次发生。最为典型的立法当属英国的家庭法。英国家庭法规定:法院在受理当事人的离婚申请后, 要给当事人一定的考虑以缓和双方矛盾。在此期间, 法官可向当事人下发《互不妨害令》或《居住令》, 防止不法侵害的发生, 但要充分考虑到“申请人及家庭中的子女”和“婚姻另一方”的利益 (《英国家庭法》第4条之5) 。并在该法“家庭住宅与家庭暴力”章中特别限制, 法官颁发的居住令仅限于夫妻婚后决定的共同住宅, 而“对配偶双方未曾作为且从未打算作为婚姻住宅的房屋不适用” (《英国家庭法》第30条之7) 。互不妨害令的内容既包括“禁止一方妨害与之共同生活的另一方”, 也包括禁止“妨害有关子女” (《英国家庭法》第42条之1-b) 等内容。英国家庭法亦是通过特殊的程序设计来保障离婚诉讼当事人的利益, 纵观整个国外先进立法例, 无不是通过对诉讼程序进行特别设计, 使得离婚这一解除婚姻关系和共同家庭生活的特别诉讼区别于一般的民事诉讼而保障当事人利益。

4 我国离婚诉讼特别程序制度探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 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我国的婚姻家庭观念也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爱情观走出来。离婚案件逐步增多, 离婚率上升要求我们面对现实, 设计出一套与我国当前婚姻家庭状况相适应的程序法律制度, 以减少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借鉴世界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具体实际, 构建我国的离婚诉讼特别制度, 主要是从体系设计和具体制度设计两方面来把握。离婚诉讼是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诉讼的特别诉讼, 在我国建立离婚诉讼特别制度, 是防范家庭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是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不可或缺的部分, 更是兼顾法律效率和公平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常福林.浅析诉讼保全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法律适用.1998. (02) .

不同意离婚的离婚诉讼答辩书 篇5

律师提示:书写民事答辩状具有相当的技巧性。因此特别是对于有大额财产需要进行分割的离婚者,建议委托律师代为拟定民事诉状,以避免离婚答辩状中因含有对己方不利之内容,而致使自己在往后的离婚诉讼中处于被动地位。、

范文

答辩人:XXX,女,XXX年XXX月XXX日出生,住武汉市XXX区XXX大道XXX号。

诉讼代理人:XXX,湖北XXX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答辩人:XXX,男,XXX年XXX月XXX日出生,住武汉市XXX区XXX路XXX号。

被答辩人诉答辩人离婚纠纷一案,现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一、双方夫妻感情尚未破裂,并有幼子需要双方抚养教育,答辩人不同意离婚。

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双方XXX年相识恋爱,经过XXX年的相互了解和慎重考虑,两人于XXX年结婚,婚后感情很好,两人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各自的事业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婚后,两人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大丰收,XXX年XXX月还生下了一名健康、可爱的儿子。

然而被答辩人全然不念夫妻之情和答辩人的牺牲,违背夫妻间相互忠实的法定义务,先后与名叫XXX的`女青年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使答辩人长期忍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屈辱。

考虑到这里面也有第三者不道德使然,不完全是被答辩人的过错,更加考虑到儿子现在年纪还小,这么早就双亲离异,得不到健全家庭的温暖,绝对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必然会造成儿子童年的人间悲剧,答辩人多次找被答辩人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这种情况下被答辩人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多次对答辩人保证不再做出对不起被告的事情,还对答辩人作出书面的保证,承认了对妻子不忠的事实,并下决心改正,答辩人也因此原谅了被答辩人的错误。

故答辩人认为双方婚前基础牢固、婚后感情和睦、两人的感情还没有完全破裂、还有和好的可能,答辩人不同意与被答辩人离婚,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和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请法庭驳回被答辩人的离婚诉请。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

三、(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况)

四、(子女抚养权归谁所有的问题)

答辩人:XXX

离婚诉讼中房产分割的法律研究 篇6

关键词:夫妻共同财产,房屋产权,公示公信,公平原则,居住权

中图分类号:F17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5)06-0067-72收稿日期:2015-05-21

房屋所有权分割是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重要部分,由此引发的纠纷最多,也最牵动人们的神经。处理不好,不仅无法实现法律定纷止争的功能,还会激化矛盾,甚至上升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实践中,由于社会关系的纷繁复杂以及法律本身的滞后性等因素影响,离婚诉讼中房产所有权的分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夫妻共有房产的归属及分割现状

一般情况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只有出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四条规定的情形时,才允许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否则,只有在诉请离婚时,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主张才能得到支持。

离婚时,夫妻共有房产的归属和分割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 婚前所得房产的归属问题

对于婚前所得财产,只要有明确的权属证明,即可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除非另有约定,否则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缔结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对于房产亦是如此。因此,对于婚前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赠与问题,只要是赠与行为发生在婚前,并明确表示赠与给自己子女个人,就应认定为子女的婚前个人财产。由此可见,无论是婚前劳动所得还是通过继承、赠与所得的房产,除非另有约定,否则都是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会作为共同财产参与分割。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后,人们对其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和曲解。有人质疑它在房产所有权归属的规定上打破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缺乏对中国国情的考虑与结合。将男方婚前的房产认定为个人财产,这种做法在实质上对女方显失公平。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缔结的物质基础都是男方提供房产,女方带着嫁妆(往往是房产以外的财产)到男方家共同生活。随着长时间的婚姻家庭生活,女方的嫁妆等财产往往被耗尽或者是淹没于夫妻共同财产中,无法再明确的独立出来,而此时男方提供的房产却仍被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不但独立于夫妻共有财产之外,而且完美的实现了个人财产的保值增值。显然上述理解是肤浅和错误的。须知《婚姻法》早已明确规定,婚前财产应当属于个人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缔结而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因此又何谈因《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而使中国女性遭到夫妻共同财产的减损,甚至是在夫妻财产分割时对女性显失公平呢?公正地说,《婚姻法》一直以来在维护男女平等的前提下,注重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精神与之一以贯之,但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更加强调在分割夫妻共有房产时公平原则的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女性在家庭中特殊地位和隐性牺牲的忽视与漠视。

1.2 婚后所得房产的归属认定及分割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房产都是夫妻共同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总的来说,夫妻共有房产的归属和分割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2.1 对于小产权房屋的归属和分割

一般来说,只要是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购置的小产权房就应认定为夫妻共有房产。在离婚分割时,由分得房屋的一方,以均等分割为原则,给对方合理的价格补偿。小产权房的价格可依当地政府对同类住房确定的标准价来确定。由于小产权房并未获得真正的产权,因此法院在解决小产权房分割纠纷时的处理办法具有特殊性:对于已被有权机关认定为违法建筑的小产权房,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但如果小产权房已经被行政程序合法化的,则可以作为夫妻共有房产进行分割。对于虽未经行政准建,但长期存在且未受到行政处罚的小产权房,在离婚时也可以作为夫妻共有房产进行分割。当法院仅能就小产权房的使用权进行分割时,法院会向当事人阐明,其具体处理原则是:小产权房屋的使用权由夫妻双方均等分割,不能分割的,获得使用权的一方应当向另一方折价补偿,房屋折价时一般采用竞价方式来确定价格。

1.2.2 对于完全所有权商品房的归属和分割

婚后所得房产,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不拘产权登记在夫妻一方或双方名下,都属于夫妻共有房产。在离婚分割时,应先由当事人对分割的原则和方式协商一致,获得产权的一方给另一方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格的补偿。双方对于房屋的归属及价值等问题有争议的,可以诉请人民法院解决。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方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判决分给一方所有。在双方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如无以上事由,对于双方均主张取得共有房屋产权的,人民法院可以允许当事人通过竞价方式,价高者得;如果只有一方主张取得共有房屋所有权,则由取得产权一方给另一方合理的价格补偿,补偿标准通常是按照市场价格核算,一般为该房屋价格的一半。房屋市场价格的确定通常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对于双方均不主张取得产权的房产,可依申请进行拍卖,其拍卖价款再由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分割。一般应均等分割,同时必须兼顾女性和子女利益的保护。

1.2.3 按揭购买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分割

按揭购买的商品房,在银行按揭贷款清偿完毕之前,房屋产权登记人并未完全获得房屋的所有权,因此,对于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按揭购买不动产,离婚时尚未清偿完贷款,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请求分割该房产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会做出确认产权归属的判决。只能待当事人清偿完贷款,取得房屋产权后,再自行协商。具体来讲,婚后所得按揭商品房,应属于夫妻共有房产,分割时按照普通商品房的分割方法和原则执行即可。如有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诉讼。

对于夫妻一方在婚前用个人财产按揭购买房产,产权登记在自己名下的房产的处理情况,《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条提供了法律依据,即“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显然,该规定将物权与债权区分开来,当事人完成产权登记后,即已取得物权,对于一方参与共同还贷的部分和增值部分应按照债权来处理。

1.2.4 婚后受赠与或者接受父母资助购买房产的归属与分割

婚后一方受赠与所得房产,除非另有约定,否则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对于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由此可见,此种类型的夫妻共有房产,不是共同共有,而是按份共有,其分割原则也不是通常情况下的均等分割,而是应按照出资份额进行分割,这种做法无疑将对公平原则的追求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2 离婚诉讼中房产分割存在的若干法律困惑

2.1 将婚前房产于婚后赠与给配偶的情形处理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后,实践中存在这样的情形:即如果婚房是男方所有,女方往往担心一旦离婚,没有多少夫妻共同财产可供分割,尤其是在女方名下没有房产的情况下。因此,主张将婚前男方所有房屋赠与女方,或者是进行房屋产权变更登记,在产权证上加上女方的名字,使女方成为该房屋的共有人。现实生活中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只要当事人不离婚,那么此种赠与不会引发任何争议。但是一旦夫妻感情破裂,诉请离婚时,男方往往会主张撤销该赠与,因为该赠与行为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维护婚姻的稳固与和谐,否则将不可能实施该赠与。目前处理这类纠纷的法律依据是《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在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如果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说,如果赠与行为已经实施并进行了产权变更登记的,该赠与不能撤销。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其法律规定是有缺陷的,相关法律规范有些过于笼统。须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物权的稳定性。但是在实践中,如果一方当事人实施了赠与行为并刚完成产权变更登记手续,受赠与方就提出离婚,或者是房屋产权变更手续履行完毕后时间间隔不久,受赠与方就提出离婚,而且受赠与方主观上并无恶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直接适用第六条的规定是否对赠与方当事人有失公平呢?这里是否会出现法律规则违反了上位法律原则的状况?当这一司法解释在具体案例中明显有违民法的公平原则时,应该适用法律原则还是法律规则?这不仅引发我们的学术思考,更为司法实践提出了新的困惑和问题。

2.2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产,产权登记为夫妻双方的情况处理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显然此规定彰显了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即不动产所有权需经登记才有法律效力。与此同时又折射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在处理婚后所得房产归属问题上的最新价值主张,即更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公平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利免受侵害或减损。

在这一立法精神的指导下,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情形:如果一方父母在子女婚后为其购房出资,由于另一方配偶(未出资)坚决要求产权登记在双方名下,甚至以不达目的则诉诸离婚为要挟。为了家庭和睦,出资方父母往往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在产权登记时加上未出资方配偶的名字。这种行为看似愚蠢,却也是很多家庭的无奈之举。同时它也为离婚时发生房屋产权纠纷埋下了隐患。因为一旦一方当事人提出离婚,另一方配偶必然主张作为产权登记人参与分割夫妻共有房屋,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会造成对出资方财产的减损,那么基于上述缘由产生的夫妻共有房屋应当怎样分割呢?《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对于这类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将未出资方配偶列为房屋产权登记人的行为视为赠与。赠与标的物一旦交付使用,赠与行为即告生效。尤其是该赠与行为还对赠与标的进行了产权登记,那么为了维护物权的稳定性和公示公信,应该确认该赠与行为有效,不得撤销。因此,即使未出资方并未出资,仍应享有该房屋的产权。离婚时该房屋应作为夫妻共有财产参与分割。诚然,从法理上讲,这种处理思路并无不妥,但无疑造成了出资方财产利益的减损,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第二个解决思路或许更多地彰显了民法的公平原则。具体来讲,在离婚诉讼中,如果出资方父母能够举证证明该房屋是由自己全额出资的,另一方并未参与出资,那么可以主张未出资方不能作为该房屋的所有权人参与房屋分割。但是在这里也有很多操作中的难题,比如如何举证问题等。如果出资方父母无力举证,那么是否也就无法阻却未出资方依照产权登记的事实参与该房产的分割呢?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婚姻法》存在立法空白,需要我们运用智慧,总结经验,探索更好的法律救济途径。

2.3 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予以经济帮助规定的缺陷

离婚经济帮助是对于离婚时生活确有困难的一方,经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由另一方对其给予适当资助的制度。这是我国离婚救济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帮助制度与离婚时夫妻共有房产分割问题具有密切的内部联系,离婚时对共有房产的分割情况影响到是否可能需要适用经济帮助制度。同时适用经济帮助制度的某些条件也制约着夫妻共有房产的实际分割状况,经济帮助制度存在的缺陷也必然影响到离婚时生活困难一方居住权的有效保障。

现行《婚姻法》第四十二条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七条为该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即“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的基本生活水平。一方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可见,离婚时倘若一方没有住房,即可认定为属于生活困难的情形,可以行使经济帮助请求权。该规定实际上确认了离婚时生活困难一方尤其是女方应享有居住权,它延伸了离婚救济法律制度的内涵和外延。但《婚姻法》对诸如经济帮助的执行方式等问题规定并不全面。其规定的帮助方法主要有财产帮助与住房帮助两种。财产帮助比较好执行,而住房帮助这种方式由于本身的复杂性,往往在执行时存在很多困难。住房帮助一般是帮助人提供居住权和所有权的帮助,那么值得思考的是具体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居住权帮助亦或是所有权帮助呢?如果是居住权帮助,那么帮助方式是哪种?给予帮助的比例又是多少?帮助的期限又是多久呢?上述问题《婚姻法》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显然不利于离婚时生活困难一方的居住权保障,也影响到夫妻共有房产的实际分割情况。实际上,对于此种情形,应当明确在一定期限内给无房一方提供免费住房;或者为了操作简便,可以在离婚诉讼中分割夫妻共有房产时向生活困难的无房一方倾斜,尤其是可以赋予无房一方在分割夫妻共有房屋时享有某些优先权或者可以多分一部分共有财产。

上述问题表明,保障女性的居住权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不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婚房基本上都是男方提供的,这些房屋往往都是婚前个人财产,一旦离婚,女方将面临无房可住的窘迫境地。对此,有学者提出的解决思路是:即使房屋的产权是男方婚前财产,只要离婚后女方无处可去的,则女方也应该对其享有居住权。这一思路显然值得肯定和借鉴。

3 结语

离婚时房产分割问题直接影响到离婚纠纷的妥善解决,也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可轻视。针对前文所述,对分割夫妻共有房产时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对于离婚诉讼中房产分割法律的完善,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的冲突:一是物权的稳定性和公示公信效力的维护,其实质就是对秩序的维护;二是要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原则。这二者在司法实务中有存在冲突的可能,那么如何平衡二者的冲突呢?对此我们不妨考虑一下法律的价值位阶。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低位阶的价值应让位于高位阶的价值。显然,这里秩序应该让位于公平。因此,在离婚诉讼中房产分割的法律适用存在冲突时,公平原则的法律效力更高。

其次,《婚姻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在保障公平原则、男女平等原则的前提下,分割夫妻共有房产时应当向弱势群体倾斜。尤其是对于离婚后生活困难一方的居住权保障问题,更应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构建,保障公民能“居者有其屋”,这也是促成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法律手段,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尽管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但是随着各种社会现象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更趋复杂,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终局手段,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立法时要尽量做到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又要对其不断适时调整,符合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实现情、理、法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冯源.物权主义的夫妻不动产权属条款——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11条之规定.温州大学学报.2012.1

2.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

3.杨柳.夫妻离婚时房屋产权的处理.上海房地.2011.12

4.陈苇.婚姻家庭继承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

5.巫昌祯.进一步完善婚姻法的几点思考——纪念婚姻法修改五周年.金陵法律评论.2006.1

作者简介:

诉讼离婚 篇7

案例1: 原告胡某诉被告方某离婚纠纷一案[1]。

原、被告于1988 年3 月结婚, 但婚后夫妻双方感情恶化。随后, 原告提出离婚要求并主张分割被告在上海某有限公司中的股权份额。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原告提供了该有限公司的章程及其修正案、股东会决议等相关证据。法院认为: 鉴于原、被告双方间的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不能很好处理其婚姻家庭关系, 故对原告的离婚请求予以支持。涉案的有限公司除了被告以外, 还有其他的股东。故该公司股权的分割涉及案外人利益, 本案对此不作处理。

案例2: 原告仰某与被告沈某某、金某某股权转让纠纷一案[1]。

原告仰某与被告沈某某系夫妻关系。被告沈某某于2008 年出资与他人组建某有限公司, 并持有公司10% 的股权。被告曾于2010 年5 月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但该请求未获准许。后原告起诉称, 在2010 年的离婚诉讼过程中, 被告私自与另一名被告金某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以此转让其所持有的10% 的股权, 并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原告认为, 该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隐匿夫妻共同财产, 故请求判令股权转让协议无效。法院经审理认为: 股权是与特定的身份相关联的, 并非单纯的财产权, 因具有股东身份才能享有《公司法》规定的决策、收益等权益。协议是否有效在于被告金某某受让股权时是否属于善意取得。只有当双方转让时存在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合法利益的才会被认定为无效。

从以上案例分析可知, 法官在处理离婚诉讼中股权分割的问题容易遭遇司法困境, 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 各地法院对离婚股权分割问题看法不一, 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事实上, 由于我国相关立法并不明确、现有的规定之间甚至存在冲突, 导致各地法院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 一) 我国关于夫妻离婚时股权分割的方法不明确。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股权分割案件时主要适用《公司法》第71条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 以及《婚姻法解释 ( 二) 》第16 条关于夫妻协商一致股权分割的规定。但第16 条适用前提是:以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获得该有限责任公司股权, 但却只登记在夫妻一方的名下, 且协商一致的情形下。可见, 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仍不能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 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屡见不鲜。

( 二) 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之间存在立法冲突。离婚案件中的股权分割问题属于《婚姻法》与《公司法》重叠领域的问题。其中, 《公司法》的第71 条与《婚姻法解释 ( 二) 》的第16 条是现阶段处理离婚股权分割案件最主要的条文。但二者之间衔接不畅, 造成在离婚股权分割的相关规定上存在冲突。

三、夫妻离婚时股权分割问题的处理意见

笔者认为解决离婚时夫妻股权分割问题不仅要符合传统婚姻的心理需求, 而且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仅要平衡夫妻双方的利益, 而且要考虑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弥补当前立法的空白, 实现《婚姻法》与《公司法》的良好衔接, 为办案法官提供审判依据[2]。针对上述案例的两种判决结果所引出的问题, 笔者提出一些浅薄的意见:

首先, 对于因股权分割涉及案外人的利益, 另案处理的规定。笔者认为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可以另案处理时才能做出该判决。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中, 只有《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20 条对可以另案处理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故在目前的离婚案件中, 只有符合该条的规定, 才能另案处理, 否则均应当在离婚案件中一并处理。

其次, 对于有些法院认定股权本身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仅对股权的价值利益进行分割笔者持否定态度。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一方是以夫妻共同财产作为出资取得股东资格, 非股东配偶一方作为出资财产的共有人, 也是公司的出资方, 应当享有股东资格[3]。有些法院在处理该类问题时, 考虑到股权的身份属性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 直接适用《公司法》的规定,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忽略了婚姻关系的特殊性和伦理性。

参考文献

[1]案情详见 (2014) 浦民一 (民) 初字第29556号案.

诉讼离婚 篇8

我们且不论离婚率上升是社会进步还是退步, 也不论离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 我们单单从离一次婚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来分析一下, 争议的标的达到多少, 或者不足多少, 选择离婚诉讼即不划算。

离婚的方式共有三种, 第一种是自愿协商离婚, 夫妻双方就离婚中所涉及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相关事宜, 自愿友好地协商一致, 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第二种是经调解达成协议, 即双方虽然不自愿, 但在亲属、朋友、单位或者社区的参与下, 经过调解, 双方也就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达成了协议, 从而离婚;第三种则是双方无法就离婚和离婚所涉及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达成协议, 选择到法院起诉离婚, 由法院判决离婚。

当然, 对于决定离婚的朋友来讲, 第一种方式是最理想的。但当今的中国社会, 由于世俗观念, 家庭观念, 对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的理解等因素影响, 通过友好协商结束婚姻的, 毕竟是少数。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为离婚而浪费时间、耗费精力和钱财, 影响子女成长, 影响双方家庭正常生活的情况。许多夫妻虽然早已没有了爱情, 夫妻感情也早已破裂, 但就因为考虑到子女的成长及财产分割, 再加上对离婚后生活的恐惧, 而坚持几年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不离婚。

然而, 无爱、无性、无感情的婚姻, 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种折磨, 对双方的身心都有很大的伤害。恩格斯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 这话的确有道理。

那么, 对于执意要离婚, 而对方又坚决不同意的朋友来讲, 诉讼离婚即成为唯一的选择。而离婚诉讼需要付出多大成本?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般来讲, 离婚诉讼属于民事诉讼的一类, 诉讼成本的总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当事人为进行诉讼而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 (2) 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交的鉴定费、公告费; (3) 当事人因聘请律师或委托其他诉讼代理人而支出的费用; (4) 当事人为进行诉讼活动而直接支出的其他费用 (如当事人和其诉讼代理人因收集证据、赴外地开庭等活动而支出的交通费、通讯费、住宿费、餐饮费等) ; (5) 在诉讼中, 由于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当事人争议的财产及有关的财产因被查封、扣押、冻结或用于提供担保而不能有效地投入生产、经营和正常使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6) 当事人因参加诉讼活动所耗费的精力与时间; (7) 当事人因妨害诉讼受到强制措施而缴纳的罚款和因受拘留而无谓耗费的时间; (8) 法院为办理案件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9) 审判人员因办理案件所耗费的精力与时间。 (2)

这里我们只讨论当事人支付的费用, 所以不考虑第 (8) 、第 (9) 项。

要起诉就要交纳诉讼费。尽管国家对诉讼费用减免也有规定, 但一般人要想减免诉讼费用是很难的。所以, 诉讼费是必须的。根据《诉讼费交纳办法》的规定, 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 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 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 按照0.5%交纳。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讲, 一套普通的房子30万元, 加上其他家庭财产, 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50万元的财产很普通。我们就以50万元来计算, 起诉一个离婚案件, 要交法院的诉讼费为300+30万*0.5%=1800元。如果被告下落不明, 那么还要交两次公告费共计600元, 如果你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表示怀疑, 要求进行鉴定, 还要交纳鉴定费用, 一般也在2000元左右。

对于普通人来讲, 对法律不熟悉, 对法院不了解, 对诉讼不精通这很正常, 所以, 一般都首先想到要请个律师来写份诉状或者代理打官司。而根据律师收费标准:

(1) 一审阶段:争议标的 (计算基数) 计算比例, A.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下部分7%但不少于5000元;B.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上但在100万元以下部分6%;C.争议标的在100万元以上但在500万元以下部分5%……; (2) 二审阶段:A.未代理一审只代理二审的案件, 代理费按一审标准收费, 其他办案费用不变;B.曾代理一审的案件, 代理费按一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 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3) 最简单的写份诉状, 也要300~500元。

由此计算, 如果一、二审都请同一个律师的话, 以50万元财产分割为例, 一、二审下来, 不论官司输赢, 你都要支付律师的代理费用4.5万元左右。如果二审换一个律师的话, 那么就要支付6万元的代理费。

当然, 律师的代理费用可以根据诉讼周期的长短, 案件的难易程度、受理案件法院所在地的生活水平高低而有所调整。

在诉讼过程中, 如果涉及房产、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车辆等财产需要财产保全或者需要请法官调查取证的话。都是由法官出面, 律师陪同, 费用则由申请人来支付。至于费用多少, 要根据耗费的时间, 路途的远近, 过程的难易程度而定, 如果在同城, 一般应当准备3000~5000元。

另外, 因为离婚案件中, 法律规定都比较原则, 比如, 《婚姻法》规定:“法院审理离婚案件, 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 调解无效, 应准予离婚。离婚时, 如一方生活困难, 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判决。”这些原则性规定, 给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是否判决离婚, 财产分多分少, 子女由谁抚养等等, 法院判决的自由度很大。而现行法院体制之下, 审判长、庭长、分管院长和院长都有可能过问、甚至左右案件的判决结果。律师也常常以向法官及庭长、院长行贿为借口向当事人要钱。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往往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这样下来, 一个夫妻共同财产为50万元左右的离婚案件一、二审官司打下来, 一方当事人要付出60000元~70000元的成本。而这笔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 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通过对离婚案件成本构成的分析, 我们得出结论:离婚最好双方协商一致, 好离好散, 不做夫妻, 仍是朋友;实在协商不成, 选择诉讼离婚, 最好在首次离婚诉讼中不请律师, 或者只请律师写个诉状, 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代理费。况且法院对于首次起诉离婚的案件, 如果被告坚持不离婚的情况下, 一般不会判决离婚。当事人的离婚请求被判决驳回后, 等6个月后再起诉离婚, 判决离婚的可能性较大。然而, 这时是否请律师代理仍应慎重考虑。笔者建议, 如果财产比较少的话 (比如50万元以下) , 或者争议不是很大的话, 没必要请律师代理, 因为不划算。如果财产很多, 构成比较复杂, 争议也很大, 也可以请律师代理。

总之, “定纷止争, 化解社会矛盾”, 只是法院追求的目标。现实生活中, 经过法院判决的案件当事人不履行的情况也常常发生, 经过法院强制执行长年执行不了的案件也不稀奇。所以, 离婚诉讼案件不能过分依赖法院的判决, 之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

注释

1百度词条:离婚率

2百度文库:赵刚, 占善钢.诉讼成本控制论

诉讼离婚 篇9

张女与张男于1997年6月25日登记结婚。2005年3月14日, 张女与张男因感情不和办理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第三项约定:双方有住房一套, 两居室, 房主是女方, 离婚后带阳台的房间归男方、北面房间归女方所有。

该房为张女1995年12月30日按标准价向其单位的房改房。2002年4月18日, 张女取得房屋所有权证, 其上标有:标准价出售住宅, 登记房屋所有权人张女。2007年11月22日, 张女办理了标准价改成本价手续, 交差额17286.2元。至此, 该住房共支付房款64843.22元, 其中张女个人支付40880.8元, 张女与张男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支付23962.42元。

离婚后张男将户口从涉案房屋中迁出, 但至今不肯搬出。张女于2007年1月诉至法院, 请求依法确认张女、张男于2005年3月15日签订的离婚协议书中第三条无效;依照《婚姻法》照顾妇女儿童的原则房屋归张女所有。

张男在一审法院答辩称, 双方争议的房屋是双方共同财产, 不是张女婚前财产。2005年离婚时, 双方已对房屋做出明确约定, 两人都享有争议房屋的所有权, 带阳台的房屋归张男所有。张女是2007年才提起诉讼的, 而双方离婚的时间却是2005年, 张女提出的诉讼请求也已超过诉讼时效, 故希望法庭驳回张女的诉讼请求。

二、审判

受法院委托, 某房地产评估中心对该房屋的现值进行了评估, 估价结果为548800元。估价报告载明:本次估价结果是扣除了已按有关规定缴纳6﹪房价款的完整产权。张女为此次评估支付评估费2740元。

一审法院判决认定,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 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双方在财产分割时处理的财产应是双方合法拥有的、不涉及他人利益的共同财产。本案诉争的房产是双方以标准价进行购买, 亦即张女、张男仅享有该套房屋94﹪的产权, 另有6﹪的产权仍属于张女单位所有。张女、张男在离婚时达成的协议, 处分了他人的财产, 侵害了集体利益。双方达成的协议中该条款应无效, 张女主张确认离婚协议中涉及房产部分无效的请求, 应予以支持。该住房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房屋权属证明, 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考虑到张女在婚前已就该套房屋交纳部分购房款, 这部分购房款亦应视为张女的婚前个人财产。对于双方婚后交纳的购房款, 应视为夫妻共同交纳。按该房屋的现价值以及增值的具体情况对该房屋的价值予以分割。张男辩称该案已过诉讼时效, 无法律依据, 不予采信。综上所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 (五) 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 判决:一、张女、张男于2005年3月14日签订的离婚协议第三项关于住房安排的内容无效;二、该住房归张女所有, 张女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给付张男房屋折价款人民币12万元。

张男不服一审法院判决, 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上诉请求是:撤销原判, 驳回张女的诉讼请求。上诉主要理由是:1.张男与张女的离婚协议没有侵害他人财产, 应合法有效;2.本案诉争房屋尚没取得完全产权, 法院不能判决归张女所有;3.本案诉争房屋的评估价是548800元, 原审判决张女补偿张男12万元, 有失公平。

二审法院认为, 国家对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制度不允许对同一套房屋登记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张女与张男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带阳台一间归张男所有、北面一间归张女所有, 违反了一物一权 (所有权) 的基本原则, 该约定无效。张女起诉要求确认离婚协议中的该约定无效, 符合《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应予支持。原审法院以离婚协议中关于住房安排的内容侵害了集体利益为由, 确认该内容无效, 理由不当, 予以纠正。但原审法院判决离婚协议中关于住房安排的内容无效正确, 予以维持。

张女于2007年11月22日为本案诉争房屋办理了标准价改成本价手续, 本案诉争房屋现已取得完全产权。故张男有关本案诉争房屋尚未取得完全产权、法院不能判决归张女所有的上诉理由, 已无事实根据, 本院不予采信。张女起诉要求依法分割本案诉争房屋, 理由正当, 应予支持。对于本案诉争房屋的分割, 本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的效用和方便当事人生活的原则, 应确定房屋归一方所有, 分得房屋一方给付另一方房屋折价款。原审法院根据本案诉争房屋在张女与张男婚前、婚后的付款情况及房屋的现值, 判决张女给付张男房屋折价款12万元并无不当。最终, 二审法院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三、评析

本案是《物权法》实施后依据物权法定原则和一物一权原则判决的案件, 该案涉及的争议焦点问题主要是:1.张女与张男协议离婚中关于成套房屋内部房间的所有权分割是否合法有效?2.成套房屋内部的房间所有权能否登记。3.房改房离婚时如何分割?

1. 张女与张男协议离婚中关于成套房屋内部房间的所有权分割违反了物权法定的基本原则

法律禁止当事人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专有部分中再创设内部房间的所有权。我国《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由法律规定。”“物权法定”由此被设定为统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主要有两项:一是当事人不能约定法律规定以外的新物权种类, 此即物权种类强制;二是当事人不能或者仅仅可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改变现有的物权种类, 此即物权种类固定。物权法定的本质不仅在于种类法定, 还在于内容法定, 或者说内容法定是实质, 种类法定是形式。

物权为什么不能像债权一样自由创设呢?民法理论认为, 物权是对世权、绝对权、支配权和排他权, 其效力强于其他权利, 为确保物权特性及其效力的实现就应以社会公认的方式予以创设并建立相应体系, 而不能由当事人私自创设权利。考虑到物权法定原则的选择事关我国民事财产法的基本体系, 《物权法》担负着公有制财产如何进入市场这一经济、社会与法制转型的核心问题和物权法定原则有助于现行物权法规体系的整合等因素, 我国《物权法》第一次明文规定了“物权法定”原则, 意味着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由法律直接规定, 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物权 (类型强制) , 也不得以特别约定变更法律明确规定的物权内容 (内容固定) 。

《物权法》首次对高层建筑物房产界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该所有权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型的所有权。业主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权利主体, 专有部分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础, 它是指构造上能够明确区分, 具有排他性且可独立使用的建筑物部分。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以套为单位进行权属登记确权发证的, 权利的客体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而不是专有部分的房间。结合本案, 当事双方协议分割的是以套内专有部分的各个房间为所有权的客体, 该“套内房间所有权”首先在构造上不具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所要求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此专有部分与彼专有部分在建筑物构造上能够客观地区分范围, 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间即套与套之间在构造上的独立性, 而不是套内房间之间的独立。其次, 该套内专有部分的各个房间作为所有权的客体也违反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要求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要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专有部分与一般独立的建筑物相同, 能够满足一般生活需要, 而仅套内的专有部分的房间无其他部分是难以满足一般生活需要的。再次,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能够通过登记予以公示并表现出法律上的权利客体, 而套内专有部分的各个房间作为所有权的客体则无法满足不动产的权属登记及公示的要件。综上, 该案的双方当事人自己在《物权法》外私自创设套内专有部分的各个房间的所有权, 违反了物权法定基本原则, 属于无效约定。

2. 张女与张男协议离婚中关于成套房屋内部房间所有权的分割也违反了不动产权属登记的规定

我国实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2001年修订施行的建设部《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单元房屋以套为单位登记, 但是从权属证书上看, 成套的单元房屋不同于可以拆分的以间为登记单位的普通平房。它的最小登记单位是“套”而不是“间”。它是通过登记成套房屋的所有权人、坐落、丘号、幢号、房号、楼层、建筑面积等来公示权利人的权属信息。《房屋登记办法》更是明文规定:“房屋应当按照基本单元进行登记。房屋基本单元是指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明确、唯一的编号 (幢号、室号等) 的房屋或者特定空间。国有土地范围内成套住房, 以套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非成套住房, 以房屋的幢、层、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集体土地范围内村民住房, 以宅基地上独立建筑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在共有宅基地上建造的村民住房, 以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非住房以房屋的幢、层、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结合本案, 一旦允许双方当事人自由地创设“套内房屋的房间所有权”就会破坏统一的不动产权属登记制度, 给不动产的权属登记、公示带来混乱并直接影响交易安全。

3. 离婚诉讼中“房改房”如何分割

首先, 需要解决涉案房屋的权属问题。《婚姻法》所确定的法定财产制是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制, 除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和夫妻另有约定外, 夫妻双方或者一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 均为夫妻共同财产。通常, 房屋所有权证取得的时间, 应作为界定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一方个人财产的根本依据, 无论产权是登记在一方名下还是登记于双方名下。只要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所有权的房屋, 原则上均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其次, 涉案的房改房能否因为女方单位有6%产权而不能分割或出售?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4]43号) 的规定, 职工以成本价购买的住房, 产权归个人所有, 一般住用5年后可以依法交易, 没有限制。而职工以标准价购买的住房, 只拥有部分产权。住用5年后进行交易时, 在同等条件下, 原售房单位有优先购买、租用权。

一审审理期间, 涉案的房屋有6%的产权属于张女的单位所有。根据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的第二十一条规定, 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 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所以, 一审法院以张女、张男在离婚时达成的协议, 处分了他人的财产 (另有6﹪的产权仍属于张女单位所有) 侵害了集体利益, 故双方协议中该条款应无效的判定是有法律依据的。

但是, 住房制度改革政策性很强, 法院在审理时也必须把握相关的政策精神。根据《北京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实施办法》以标准价购买的房改房单位保留的6%产权并不导致标准价房改房禁止交易。且张女又用个人财产补交了差额款17286.2元, 办理了标准价改成本价手续, 取得完全产权。所以, 涉案的房改房 (成本价) 完全能够分割或出售。

诉讼离婚 篇10

内容摘要:司法实践中,关于离婚房产如何分割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从现实情况看有三类常见的离婚房产分割类型,即按揭房分割问题、福利房分割问题和赠与房分割问题。对于按揭房应将其婚后按揭部分作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对于经济适用房应考虑夫妻双方有无约定、房屋取得的时间等因素综合判断。对于赠与房,应区分婚前购买和婚后购买两种情形具体认定。

关键词:离婚 房产分割 夫妻共同财产 按揭房 福利房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婚姻家庭的共有财产则是婚姻生活的重要基础。而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升高,随之而来的离婚房产分割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在夫妻离婚时正确分割房产,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离婚案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孩子的抚养、财产的分割、过错赔偿。其中,财产中房产的分割因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最引人关注。房产按结婚时间可分为婚前房产和婚后房产,按房产的来源性质可分为按揭房、福利房、赠与房等,为此笔者借助司法实践中的几个相关案例,将可能存在的情况逐一作简要梳理,以供参考。

一、按揭房在离婚时的分割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国内房价不断攀升,通过按揭方式购买房屋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在离婚案件中,由于按揭房屋是普通家庭中价值最高也是最为重要的财产之一,往往容易成为夫妻双方争议的焦点。

[案例一]周杰2007年元月经人介绍认识了在银行工作的庄莹,五月份,周杰购买了一套价值50万的商品房,首付20万,剩余房款全部为银行贷款。产权证办好后登记在周杰的名下。2008年年底,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两人以共同的工资一起偿还贷款,2012年两人感情破裂,协议离婚。两人对其他财产的分割都无异议,但就房子的归属无法达成一致,2012年年底庄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解除其与周杰的夫妻关系,并与被告周杰平均分割房产。法院根据双方提交的案件证据进行审理后认为,该房产是被告周杰婚前个人财产,判决房屋产权归被告周杰所有;被告周杰向原告庄莹支付按揭放款及利息8万元;该房产婚后增值部分属于被告周杰的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予分割。

虽然学界目前对于按揭房产是否属于共有财产进行分割尚无定论,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的做法一般认为按揭的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但一方婚前已付部分属于其个人的财产,应由夫妻另一方弥补之,[1]因此法院的普遍做法是将其婚后按揭部分作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事实上,商品房按揭法律关系涉及三方当事人和两个合同关系,即按揭人,为房产买卖合同中的购买人;按揭权人,为购房人提供按揭贷款的银行;第三人,即原房地产开发商,若银行要求第三人再提供按揭贷款担保,则第三人又为担保人。两个合同为购买人与开发商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房产预售合同》)及购买人与银行之间的《房产按揭贷款合同》。[2]

关于一方婚前买房,婚后夫妻共同还款,离婚时房产如何分割,其实涉及三个方面的法律问题需要厘清:一是一方婚前购买按揭房,婚后夫妻共同还贷,该房产是婚前个人财产,还是婚后夫妻共有财产?二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共有财产偿还的贷款,在离婚后如何处理?三是对房屋增值部分如何处理?现就借助案例一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

第一,周杰婚前购买按揭房,婚后夫妻共同还贷,该房产是周杰婚前个人财产,还是周杰、庄莹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原告庄莹和被告周杰的婚前共同还贷行为是否使庄莹成为该房产的所有人。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一是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9条的规定,婚姻法第18条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除非在当事人周杰和庄莹之间有“将该房产在婚后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约定”,否则,该婚前按揭房的产权性质仍保持不变,是被告周杰的婚前个人财产;二是婚后原告和被告的共同还贷行为,只能看作是被告周杰与银行之间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能影响到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因此,法院判令房产归被告周杰所有,在法律适用上是正确的。

第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共有财产偿还的贷款,在离婚后如何处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房屋的所有权属于被告周杰,但在婚后原、被告以二人工资共同偿还银行贷款,此贷款应视为婚前周杰的个人债务夫妻以共有财产偿还一方个人债务,这实际上在夫妻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在离婚时负担义务的一方应当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故法院判决被告周杰向原告庄莹支付按揭房款及其利息8万元。

第三,对房屋增值部分如何处理的问题,《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1条第1项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201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又对这一问题重新作出规定,首次明确了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夫妻共同财产。因此,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对于本案中由被告周杰以婚前个人财产购买的房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升值部分,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再进行分割。

二、福利房在离婚时的分割

福利房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前的叫法,它是一种非市场化配置的住房,体现了一种社会保障性和福利性。根据我国的城镇住房政策和目前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进度,我国目前城镇福利住房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由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以及政策性限价商品住房,而经济适用房的分割在离婚纠纷中尤为常见。[3]

[案例二]孙永胜和王露莎婚后感情一直不和,经协商后决定离婚,并就儿子的抚养权问题达成协议。但二人对婚后所购买的一套经济适用房的归属问题分歧巨大,2009年2月王露莎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婚姻关系,并分割房产。法院经审理认为,二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准予离婚。针对房屋产权争议的巨大分歧,法院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之后,决定采用竞价的方式解决房屋的归属问题。经过数轮竞价,最终原告以稍高的价格得到该住房,同时原告向被告支付房屋价款35万元。

在经济适用房分割时应当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夫妻双方之间就该经济适用房的权属问题是否存在约定;二是经济适用房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三是如何认定该经济适用房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一方个人财产;四是在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后如何分割。[4]

在判断经济适用房是夫或妻的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时,首先看有无证据证明财产是夫或妻的个人财产,有证据证明是夫或妻的个人财产时,如有约定或是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等,就认定为是夫或妻的个人财产,否则,凡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任何一方获得的财产,均为夫妻共同财产,若无约定时可以如下认定:

1.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并取得经济适用房的为夫妻双方共有财产。虽然经济适用房尚未办理产权证,但只要夫妻支付全部购房款的,房屋就属于买受人夫妻所有,办理产权证仅是时间问题。

2.一方婚前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婚后双方共同支付购房款的,为夫妻双方共有财产。婚前一方享有购房资格,但婚后夫妻如果不交纳购房款,就无法取得房屋,支付房款是取得房屋的对价,因此,该房屋的取得无论是从财产的形成,还是取得的时间上,均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3.一方婚前申请购买并支付部分购房款,婚后夫妻交足购房款的,婚前所支付的购房款对应的房屋价值应当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就补交房款对应的房屋价值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

4.一方婚前购买并已经支付全部购房款的为个人财产。虽然房屋产权的登记时间很可能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该种情形下,购房一方与政府之间的买卖合同已经全部履行,购房者对所购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及出卖以外的处分权,故房屋应当归买受人所有。房屋产权登记仅仅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但不能因为房屋产权的登记发生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而改变所有权的性质。[5]

三、赠与房在离婚时的分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价格高歌猛进,再加上年轻人事业刚刚起步,在谈婚论嫁时,还没有经济能力购置房屋,造成了现实中许多父母在子女婚前或婚后出资给子女买房的情况,一旦婚后感情破裂,就房屋分割问题出现了很大的争议。这种由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房屋称为赠与房,分婚前购买和婚后购买两种情形。

(一)婚前购房的情形

[案例三]周某的父母在周某结婚前出资20万作为首付款,贷款购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屋,产权人的名字为周某,余款40万元办理了银行按揭手续。2007年12月14日,周某和女朋友钟某登记结婚。40万元的银行贷款由夫妻二人婚后共同偿还。2013年,双方因性格不合,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周某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钟某表示同意,但坚持房屋归自己所有。法院审理认为,该房屋是周某的父母在周某婚前出资购买的,房屋的产权登记人为周某,依法该房屋产权认定为周某个人婚前财产。周某父母支付首付款的行为,应视为对周某个人的赠与。婚后双方共同生活还贷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应予以分割。故判决周某、钟某离婚,诉争房屋归周某所有,周某向钟某支付房屋补偿款15万元,剩余银行贷款由周某自行偿还。

本案的争议焦点有两个:一是周某父母20万元的出资性质如何认定;二是这个房子到底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周某的婚前个人财产。此案是典型的父母帮助子女婚前购房的法律纠纷。对于周某父母20万元首付款的认定,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的规定,应视为对儿子周某的赠与行为。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和变动采取登记公示主义,房屋作为一种不动产,只有在产权证上登记的权利人才是该房屋的所有权人。而且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9条的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关于婚前购房的产权登记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登记方案,需具体分析(假设是男方父母婚前资助购房):

1.产权登记在“准夫妻”名下

这样的房屋将被认定为小夫妻两人的共有财产。父母的出资将被认定为赠与或是借款。但例外情况是,如果“准夫妻”买房后并没有进行婚姻登记,而是分手,那么完全出资一方可以以赠与条件不成立为由,要求对方返还一半产权。

2.产权登记在男方父母或者男方父母与男方名下

这应认定为是男方父母或男方父母和男方的共有财产,贷款也认定为产权证登记的权利人的共有债务,相应的增值或贬值也由男方和其父母享有或承担。而男方的相应产权份额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但对婚后夫妻双方用婚后的收入还贷的贷款本息,女方有权要求返还一半。

3.产权证登记在父母和准夫妻名下

若采用这种方式,房屋应认定为是夫妻和父母的共有财产。结婚后,对于小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还贷的部分,父母无权享有,应予返还。

4.产权证只登记在男方一方名下

该房产属于男方的个人婚前财产,离婚时不能参与分割。同样对于婚后用共同财产还贷的部分女方可以要求偿还一半。

(二)婚后购房的情形

[案例四]王斌和张丽2003年元旦登记结婚。2005年夫妻俩决定买房,但由于钱不够,最后由王斌的父母出了20万,买下了一套价值60万元的两居室房子,但房产证登记的权利人是王斌和张丽。其后几年,由于妻子张丽迷上麻将,两人为此争吵不断。2008年两人协商离婚,但在房产分割上分歧较大。王斌认为房款中有20万是父母借给两人的,因此在房产分割的时候应予扣除。而张丽认为,这钱是王斌的父母赠与两人的。因意见不一致,2008年9月王斌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两人的婚姻关系,房子归自己所有,愿意补偿被告房款,但是必须扣除父母的20万元房款。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均同意离婚,据此可认定原、被告之间的感情确已破裂,法院支持原告的解除婚姻关系的请求。在房产分割问题上,原告王斌主张曾向父母借款20万元用于购买房屋,虽然原告王斌提供了借条,但是借条中没有被告张丽的签名,且鉴于原告王斌与其父母之间特殊的利害关系,仅凭一张三人签字的借条,不能认定借贷关系的存在。因此,法院对原告主张的这一事实不予确认,此房屋为原、被告的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平均分割。最终法院判决,解除原、被告双方的夫妻关系,房屋归原告所有,原告补偿被告房屋补偿款为房屋价值的一半即30万元。

本案的争议焦点有两个:一是房屋的产权如何确定;二是20万元的出资性质如何认定。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和变动采取登记公示主义。房屋作为一种不动产,只有在产权证上登记的权利人才是该房屋的所有权人、如果仅有父母出资资助,而没有产权登记,并不能证明父母是房屋的产权人之一。若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的明确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的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因此这20万元只能认定为原告父母赠与原、被告购房所用的,而不是借款。故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还未出台之前,当时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案如果放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后的今天来看,这20万元就不能作为王斌父母对于儿子和儿媳两人的赠与了,而应当认定为王斌父母对儿子一方的赠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明确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18条第3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离婚时一概将赠与行为默认为是父母对夫妻二人的赠与势必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的父母的利益。据此精神,被告张丽获得的补偿款不是30万元,而是20万元。

四、结语

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制度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中举足轻重,它不仅关系到婚姻家庭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房产的分割因为其价值较大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离婚诉讼中,房产成为夫妻财产分割争议的最大焦点。房屋权属的准确认定在离婚诉讼房产分割中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公平原则的实现与否,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团结稳定。尽管目前《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明确了婚前按揭房的权属认定,为此类按揭房的权属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其在具体操作方面缺乏可操作性,且变化多端的生活现实会给实务审判不断带来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运用已经确定的法律规定来解决现实存在的诸类法律问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不同的案件,正确适用和合理解释法律,切实解决好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注释:

[1]陈振军:《离婚案件中按揭房的房产分割及妇女权益保护》,载《社会与法》2013年第6期。

[2]杨帆:《离婚纠纷中按揭房屋的归属和分割》,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3]廖融:《夫妻共有财产中福利房的归属认定》,载《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

[4]祁艳:《福利房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载《中国民族报》2005年3月22日。

上一篇:班主任德育分析论文下一篇:数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