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水资源利用

2024-09-01

建筑施工水资源利用(共12篇)

建筑施工水资源利用 篇1

摘要:水, 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但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淡薄, 对水资源肆意挥霍, 资源的过度开采, 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 对水资源的污染, 致使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而作为用水大户的建筑施工行业, 对水资源的利用仍处在一种浪费量大、使用效率低的原始状态。本文从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收集、存储、利用及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方面来考虑节约施工用水, 提高施工现场水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达到节能减排、节约社会公共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施工用水,水资源利用,节约,措施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 工业化的高速发展, 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 尤其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污染问题更为突出, 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而建筑施工用水量大, 存在严重浪费, 水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我国现阶段施工用水大多取用地下水及城市自来水, 作为城市用水的用水大户,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能源粗犷使用模式, 以及施工人员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薄弱、缺乏管理、体制不健全、技术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导致水使用浪费量大、效率低。甚至个别地区地下水抽取无度, 导致地面下陷、临近建筑物沉降、破坏等社会问题, 施工作业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污染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社会公害的发生, 推进绿色施工, 节约社会公共资源, 认真研究建筑施工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措施迫在眉睫。

1 施工用水现状

建筑施工用水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1) 各项施工作业用水; (2) 施工人员生活用水; (3) 消防用水。

由于施工现场用水量大、用水点多、使用随意、无用水定额约束、用水无计划, 无有效管理及技术措施, 造成建筑施工用水的严重浪费, 其主要表现如下: (1) 基坑降排水工程大量优质地下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2) 大量雨水无有效利用设施, 白白流失; (3) 模板清洗、湿润、混凝土养护、材料设备清洗等施工用水无章可循, 随意性大, 管理及操作人员责任心差; (4) 施工现场、生活区随处可见水龙头、管道等供水设施滴水、漏水、冒水、长流水等现象; (5) 现场建筑材料、建渣等、油漆油料、有毒废弃物、重金属等水污染源无有效管理措施, 导致大量水源污染; (6) 现场污水、废水无处理措施直接排放至市政管网或地表; (7) 无专项用水措施方案, 施工现场无统一规划、操作随意; (8) 建筑施工项目部无用水管理制度。

2 水资源利用及节水措施

2.1 管理措施

2.1.1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建立日常用水管理制度, 加大监管力度, 用制度来约束用水人员, 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如现场施工用水管理办法、生活区用水管理办法。

2.1.2建筑施工项目部可设立专职部门、专兼职人员负责节约用水工作;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劳务及专业分包负责人签订节约用水责任状, 对日常生活和施工用水进行监督和管控。

2.1.3各供水管路安装流量表, 建立用水记录, 做好用水统计分析, 明确节水目标、用水计划、节水措施, 根据施工用水定额标准定期进行合理用水分析, 对超过计划的劳务及专业分包超额使用部分实行高价购水使用;施工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 在不同施工阶段分别制定用水计划, 根据不同的场地及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 不同的用水性质采取不同的水质水源, 做到分类使用、中水回用, 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2.1.4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现场用水点安排专职水电工在现场进行巡查, 对现场的供水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及时发现损坏的供水设施, 做到第一时间处理, 绝不浪费一滴水。

2.1.5开展节约活动, 做好节水宣传。“节约每一滴水”, 加强人们的节约用水观念的教育, 提高施工人员的节约意识,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节能节水教育培训。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让大家发自内心的, 做出自己举手之劳的贡献, 真正做到节约社会公共资源。

2.2 技术措施

2.2.1基坑降排水抽排出来的水的检侧、收集、处理及使用。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 大多数基坑工程施工过程, 都存在丰富的地下水, 尤其是深基坑工程, 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 可以在现场采用降排水设施及拼装式水箱, 对基坑降排水进行收集、处理及利用。①对施工场地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 请当地的环保部门进行化验、分析, 根据水质确定水的用途, 如有些地区地下室为优质的Ⅰ类水质, 可直接饮用, 可将地下水收集后作为施工、生活及消防用水, 避免直接排掉, 真正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当然, 有些地区的地下水有微腐蚀性、酸性、碱性、有毒等特性, 这类水可以经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后收集起来作为施工和消防用水, 也即是不同的水质标准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②地下水收集:在基坑施工过程中, 基坑降排水施工, 采用井点、水泵等设施抽排出地下水, 将抽排处的地下水用集水箱进行储存, 集水箱可采用尺寸为3m×1.5m×2m的钢结构拼装式集水箱, 这种集水箱可以一个或多个并排在一起使用, 各水箱之间可以连接采用管道连接到一起, 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储水设施, 并与场内主干供水管网连通, 并根据施工临时用水设计布置各类型供水水泵, 满足现场用水要求。这种集水箱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可集中也可分散布置、移动方便, 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质量轻、耐久性好、可吊装、可拼装、可多次重复利用等特点, 可随时随地运输至其他项目, 使用次数可达50-80次, 与传统的砖砌蓄水池相比更为节能环保;③地下水的利用:根据收集处理后的不同的水质标准, 可针对性使用。如Ⅰ类、Ⅱ类水质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 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Ⅴ类不宜饮用, 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2.2.2雨水收集、处理措施。雨水收集相对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 受场地汇水面积、季节及雨量大小的影响较大, 且在下雨过程中, 雨水落至地表, 可能就被污染, 水质下降, 使用范围变小, 为了更有效的的收集利用雨水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 对场地进行绿化、硬化等措施, 统一规划修筑截水、排水沟渠, 设计合理的排水坡度, 根据当地年度雨水量布置沉淀池、集水井等设施, 将雨水汇集、沉淀后, 用水泵收集到集水箱内。②施工过程中及时清理场地内的建渣、污染源, 避免在雨季时, 雨水落到地面后受到污染, 同时也可提高现场的文明施工形象。③雨水处理, 施工现场雨水在汇集过程中, 可进行简单的处理, 如在截排水沟上设计一定量的沉淀池, 在集水终端设置小型砾石、石英砂等过滤栅格, 这些方法具有简单易行, 成本低廉, 净水效果好等特点, 可不受任何限制的实施, 适宜大面积推广。④雨水收集到集水箱后, 利用方式与地下水利用方式相同。

2.2.3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节水措施。①合理布置供水管网, 采用高效节水设备, 对于模板冲洗、可采用小型高压水枪, 冲洗模板效率高、速度快、用水量小, 根据实施效果来看, 节约用水达到50%以上;混凝土养护可采用普通喷雾器人工喷洒养护水, 不仅喷洒均匀, 节约用水达到70%以上, 同时还能较好的保证混凝土质量, 且能较好的保持现场文明施工形象, 避免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 出现现场污水横流的场景;道路及现场洒水防尘, 可采用自动喷水设施。②中水回用, 如对于砂石骨料冲洗, 砌体、磁砖等材料在使用前的湿润处理, 可在施工现场修砌润湿槽, 将材料堆置在镂空的料斗或小斗车上, 将料斗吊运至润湿槽内 (或将小斗车直接推至润湿槽内) , 用水管直接润湿材料, 多余水流下至润湿槽内, 经沉淀后可用水泵抽起来继续用于材料湿润, 或用于符合其他标准的施工用水中。另外, 生活区临建布置时, 设计排水坡度及高差, 考虑洗浴区使用后的水, 冲入厕所便池, 提高水的使用效率。③加强现场用水巡视, 对现场施工现场、生活区随处可见水龙头、管道等供水设施滴、漏、冒、长流水等现象及时处理, 损坏的设施及时维修。

2.2.4文明施工对现场水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 建筑材料、建渣、油漆油料、有毒废弃物、重金属等都可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做到工完场清, 及时清理污染源, 在保证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

2.2.5施工污水、废水处理措施。施工污水、废水主要设备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调试、生活区生活污水, 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或回用, 由于施工现场污染程度往往较低, 主要是沾染灰尘、泥砂及少量的油污, 这类污水处理起来往往比较容易做到, 因此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忽视。常规的施工污水、废水处理措施如下:①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在污水处理前, 需对污水进行取样分析, 并制定针对性的专项处理措施, 在现场修筑一些污水收集沟渠、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对污水进行分类收集。对于主要含泥砂类的污水, 采用多级沉淀, 砂石栅格过滤处理;对于生活污水可在现场砌筑三级化粪池进行处理;②对于因特殊原因导致现场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地方, 可请当地环保部门、水资源管理部门或具有处理能力的相关部门予以协作处理。

2.2.6施工组织措施。在工程开工前, 根据地勘报告, 结合踏勘现场情况, 因地制宜, 精心组织施工, 对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临时供水设施设计进行统一部署规划, 便于建筑工程成品保护及现场文明施工的前提下, 同时达到水资源利用及保护的目标。因此现场水资源利用和节水施工组织措施、专项方案作为整个节水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在基坑降排水设计时, 便考虑地下室及雨水等水资源的收集所使用的截排水沟的布置, 与基坑降排水措施沟、管、池相结合或共用, 采用可移动、拼装式、可重复利用的用水设施;在临建布置时将盥洗池区域、浴室等布置管道与厕所便池连通, 节约厕所冲洗用水;砂石、砌体堆场处设置冲洗、湿润材料中水回用池, 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大门口处设置冲洗槽和沉淀池等设施, 沉淀过滤后的中水作为道路防尘、绿化灌溉用水等一系列的施工组织措施、专项方案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节约用水的有力保障。

3 结论

在建筑施工过程能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 采取简单易行的节水措施,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对施工企业不仅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建筑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晓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 2008年1月1日.

[2]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S].1993-12-30.

[4]GB50336-200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S].

[5]GB/T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S].

[6]GB/T50331-2002,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S].

[7]GB50400-200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

[8]绿色施工导则[S].建设部, 2008-02-02.

建筑施工水资源利用 篇2

一、控制项:

1、建筑材料的选用须严格按照北京市发布的现行有效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相关规定执行

2、所选用的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先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二、一般项:

1、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2、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

3、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强度钢,采用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

4、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5、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环的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6、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7、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8、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9、选用北京市现行有效推广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三、优选项:

1、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2、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城市发展中旧建筑的资源化再利用 篇3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建设加快了城市建筑的更新,但是这也就导致了旧建筑问题的产生。在城市发展中,如若对旧建筑放任不管,会对城市精神面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只是一味的拆迁又浪费了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旧建筑资源是现阶段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城市发展中旧建筑资源的利用方法与措施,对旧建筑资源的设计方法与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城市发展;旧建筑;资源利用

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解决老旧建筑资源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对旧建筑资源利用过程中要通过现代设计方法对其进行改革与利用,提高旧建筑资源的使用率,从而达到促进我国低碳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

一、城市发展中旧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城市旧建筑利用的忽视。现阶段对于城市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弊端。例如:对于年代久远的古代建筑较为重视,往往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但是对于其他较为普通的老旧建筑则只是进行拆除处理,即便有少数的改造与利用也多为简单的装修以及对旧建筑的外墙等进行改造,没有考虑建筑原有的风格。

第二,改革缺乏实践性。我国的老旧建筑相关研究领域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的研究也多为理论性的框架知识研究,侧重于对国际领域的知识、理念进行研究,缺乏实践性的研究。研究人员多为学生与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另外,从事实践工作的设计师对旧建筑资源的利用与改革并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

第三,没有系统的衡量标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旧建筑资源主要包括有文化价值与无文化价值两种。在一般状况下,对有文化价值的建筑会采用维护以及修复等方法进行保护,而其他旧建筑的利用与改造方法则不统一。这种衡量标准过于片面,没有对旧建筑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主要是对旧建筑的使用价值、改造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单纯的从文化角度对旧建筑进行考量过于单一。片面的衡量标准,直接造成了旧建筑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四,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旧建筑资源利用发展较晚,并没有成熟的理论对其进行支持,导致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至于造成相应的旧建筑改造以及利用无法可依。为此,建筑师对旧建筑资源进行改造利用的过程中难以开展相关工作,丧失了改变的初衷。大多数旧建筑改造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自身材料以及结构无法符合现代化的意义。

二、旧建筑资源再利用的设计方法

第一,对旧建筑的功能进行改进。大多数建筑的闲置以及废弃多是因为其自身的建筑功能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建设以及社会需求产生的。也就是说对于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过程中,要对其自身功能进行改进。在现阶段的设计改造过程中多对废弃的单位或者建筑群进行系统的改造,对原有建筑的功能进行从新定位,对建筑空间进行系统的改革,完善其功能。如将旧厂房、仓库等改造为音乐厅、餐厅、酒吧以及博物馆等。另外,也可以基于旧建筑自身的基础通过艺术手段以及科学技术对其进行从新定义;要对建筑物的自身特征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多功能的建筑空间,避免建筑功能过于单一,重视建筑的休闲、交流等基础空间要求;加强对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不同的群众以及活动的需求;加强建筑周边的服务工作,提升建筑的整体价值。

第二,在对旧建筑设计中,加强对空间重构的重视。旧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其原有的功能,大多数的空间构成多以矩形为主,交流空间较少,形式过于单一。也就是说在对旧建筑进行设计利用过程中要优化原有空间,通过空间重置满足旧建筑的现代化需求。在一般状况下,多采取空间连通的方式进行,将原有的非承载墙进行调整与重组,改变原有的封闭式空间;提高空间交融性,达到拓展空间的实际目的。另外也可以通过旧建筑物的扩建方式,拓展其空间。在建筑扩建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入现代化的设计元素,提高建筑空间的形式感。

第三,旧建筑的本体改造。就是在对建筑物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保留原有的结构框架,重视建筑物的外在整修。此种改造方式适用于建筑本体受到损坏以及其文化价值较少的建筑。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状况保留建筑物的部分基础设施以及整体外形轮廓等。这种改造方法在保留其历史价值的同时又提高了建筑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充分使用装饰,提高旧建筑的美感。建筑的老旧多是因为建筑材料受到侵蚀,造成的风化与破损。因此在建筑物改造过程中,要加强对旧建筑物的内外形象的设计与改变,增强人們的视觉感受。在对其进行美化改造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建筑风格来进行,主要表现在具体的美化风格与形式上。如运用现代主义风格对建筑的肌理以及风格进行统一,实现老旧建筑的外在风格装饰;也可以充分的运用传统纹饰,强化其自身特点;加强建筑原有设施的装饰,通过艺术的手法,强化其空间的点缀,烘托空间的现代特征与氛围。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筑色彩对老旧建筑进行装饰美化,这是一种最为快捷的装饰美化方式。在对旧建筑物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色彩搭配的形式,对其内外墙进行美化装饰;通过涂料改变建筑物的外在表皮以及内在结构与设备进行处理,根据建筑的具体结构与功能进行色彩搭配,达到美化老旧建筑的根本目的。

第五,在对旧建筑设计中,要充分的采用生态观念来进行。旧建筑大多年代久远,存在着设备、管线以及材料老化等实际问题。因此,在对其进行改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生态技术,要综合实际的自然资源状况,全面的提高建筑的整体品质。首先,在对旧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建筑的保温、隔热、以及新能源的利用方面的改造价值。要处理好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针对建筑的外墙改造过程中要综合实际状况进行。旧建筑的墙体构造多为熟土砖,存在更换难的问题,所以要从其外窗改造方面提高建筑的保暖效果,通过采用保温效果好的中空玻璃替代原有玻璃;如若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扩建,则要采取新型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改造效果。其次,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物,存在着雨水与污水混合的状况,因此,在对其改造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城市排水系统以及建筑周边环境的具体进行进行处理与设计,可以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态圈。同时,在对建筑物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对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最后,要合理的运用绿色植物对旧建筑进行改造与利用。在对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将自然因素有效的融入建筑之中。如,可以采用屋顶花园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保暖性与装饰性,加强人们的视觉感受;也可以采用垂直绿化方式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在建筑物外墙与内部设计中加入绿色植物构建一个绿化生态系统,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旧建筑存在的热岛效应,在美化建筑物的同时又可以降低噪音。

结束语:

在现阶段,旧建筑资源的改造与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要通过对旧建筑物的功能改造、空间重置以及设计技术的创新等措施,有效的完善旧建筑的功能与空间性能,提高旧建筑资源的使用率。旧建筑问题在城市发展中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要重视城市旧建筑资源的利用,提高旧建筑资源的使用率,使旧建筑重新焕发生命,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

参考文献:

[1]钱锋,朱亮文.远楼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8(3):21 .23.

[2]卫大可,卫纪德.精心改造再现生机—一般性旧建筑改造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建筑,2006(5):82,83.84.

[3]刘少瑜,杨峰.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J].建筑学报,2010(6):80.81.

[4]赵德省.浅谈城市旧城区改造[J].科技,2010(13):30.32.

作者简介:

施工现场水资源利用技术 篇4

800 40 () |600妒丨) "DN50屯消防水池格栅+粗滤棉净化系统图3集水井平面2) 消防水池施I:淸理已施T-完的消防水池工程, 经建设'丫I-位、监理验收合格后, 按设汁要求及吋进行消防水池防水施工3) 成品化粪池、一体化净化箱基础施下及安装根据平而丨图位置和标高, 按设计说明进行安装4) 按方案设计进行给、排水管道系统安装, 如阁4所示5) 水泵安装根据方案设il·及厂家说明丨‘) , 进行水泵及增压泵的安装6) 移动«所及楼层消防拴安装根据T.程进_PNjgg现场成二DM00., ., , y:拟水ffi (fcfgife山政巧水钤Ma枪水系统b培丨占作水系统图4给排水系统安装度要求, 安装楼层移动厕所.安装r.程设V卜消防给水管以作为楼层给水管7) 水资源二次利用系统安装质量检查、验收水资源二次利川系统安装质量需符合《给排水管道X程施X质M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要求, 系统经试运转试验检查运转正常4结语施工现场水资源二次利用技术, 成功地将雨水、地下水、河水成功转化为可利叫施工生产川水, 实现T水资源的二次利川, 不仅降低了施X现场自来水的使川m, 而11确保r现场污水的排放标准, 保护了环境参考文献:|孙颖·张凤男.m阁·施工现场雨水收染利用系统技^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2014, 43 (4) ;66-68.2全学斌.裴文强.刘略.等.水循环利用系统<K沙V.I程中的应用[J.施丁技术.20丨4, 43 (19) :1 10-112.-体化净化祐g坑井点降水.河流纷水, , DNI00 DM U0DN5D徘水沟^“m沉促li) N厂) 0珊+動!DN75i集水并现场冲洗Dfvj?5‘“时丨丨H水接市政污水管卜4I J N I 0 0D N I:l) N5 (i唯居細H水·咱丨治丨1防丨丨1水鉍地溴if II丨水纳米吸消毐装置il-极级消水机附过滤器-体化净化箱消防水池图2水资源利用系统工艺流程3.2.2施工及安装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图, 进行水资源二次利川系统方案及图纸设计, 根据设计进f t材料预算, n-将需求计划报材料部门采购|) 沉淀池、集水) t-施I.根枞平而图位置进f f沉淀池和集水井的施「:, 进、出水口标高%符合系统标高设计要求 (见Ifl 3) 降养炉iij水圆Wj W听<K-Vc'.e>l!iors

参考文献

[1]孙颖, 张凤勇, 崔阁.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 2014, 43 (4) :66-68.

建筑施工水资源利用 篇5

兰聪,卢佳林,陈景,高育欣

(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2)[摘 要]本文介绍了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建筑垃圾的组分,对比了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的现状以及技术;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和国内政策、法规;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政策;建议 0 前言

我国城镇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大规模拆建,建筑垃圾的总量持续增加,占城市垃圾的 40% 左右[1],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造成上述状态的原因是缺乏完善统一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以及缺乏科学有效、经济可行的处置技术,使得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市郊露天简易填埋或堆放,存量建筑垃圾已达到 100 多亿方。虽然我国建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滞后,当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于5%,而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高于 90%,甚至部分达到 97% 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事关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刻不容缓。1 建筑垃圾来源、分类及组成

据统计,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施行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提出了建筑垃圾的定义,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建筑垃圾的产生主要是在建筑施工阶段以及建筑装饰装修与旧建筑的改建(包括维修,拆除)中产生的,主要分为土地开挖垃圾(俗称渣土,占比最大)和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两大类。其中渣土包括粘土、砂石以及岩石,目前主要用于基坑回填或者生产砂石骨料。渣土的利用率相对较高,约在 50% 以上;以成都地区为例,渣土内含大量卵石,依靠合理的工艺可用于制备机制砂;部分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的特征,地基为天然岩石,则回收利用率更高[4]。建筑拆除垃圾还包括各种含有浆体的块状物,如废弃的混凝土块及砖石碎块等,废弃的木制品、旧瓦片、废旧钢材以及玻璃和包装纸等,对其利用采用人工分拣将选走其中有用的钢材、纸、木材等,剩下碎砖瓦块、废砂浆、废混凝土块和废土及其他无用混杂物[5]。建筑垃圾分类方式较多,依据结构形式不同其所产生的种类会有所差别,但成分差别不大。表1为建筑物拆除垃圾废物组成及含量[6]。表1 建筑物拆除垃圾废物组成及含量 m3/m2 建筑结构 钢筋 混凝土 砖 金属材料 玻璃 木材 合计混凝土结构住宅 0.0117.6010.0705.0002.0008 0.03 0.7142工厂 0.1150.5360.0585.0036.0009 0.03 0.6404办公楼 0.0159.6360.0571.0002.0006 0.03 0.7398学校 0.0135.6670.1029.0003.0008 0.03 0.8045平均 0.013.6100.0723.0011.0008 0.03 0.7274钢结构 0.0210.2107.0585.0036.0009 0.03 0.3247砖结构 0.000.0000.4800.0002.0008 0.20 0.6810 2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已实现建筑垃圾的四化,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2010年,发达国家垃圾资源化产业规模已达到约1.8万亿美元,在随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垃圾资源化产业规模就超过 2400 亿美元,德国约有 200 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年营业额达 23.56 亿美元。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长期国家战略,通过法律保障、政府支持及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建筑垃圾的较高的资源化利用率。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德国的《废物处理法》以及新加坡《绿色宏图 2012 废物减量行动计划》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了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与义务,基本原则为“谁产生谁处理”,明确强调了建筑垃圾分类堆放,为后续处理减轻了压力。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发达国家给予了诸多鼓励性政策支持。企业若要实现特许经营,需从源头上对产生建筑垃圾企业征收税额,实现减量化;同时通过税收减免、处置费补贴等方式支持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建筑垃圾处理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在产品需求端,政府通过奖励采购再生产品、绿色产品标识、鼓励政府及建筑企业积极使用再生产品等,拓宽再生产品渠道。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监管方面,资源化利用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从建筑垃圾排放、资源化处理以及再生利用等方面均实现全程监管。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已将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纳入建筑工程验收体系,该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般分为三级利用,分别为低级、中级以及高级利用,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化利用集中在低级和中级利用方面,如现场分拣利用、回填等低级资源化利用率占比 55% 左右;用于建筑结构、道路稳定层及制备砖及砌块的再生骨料约占比40%。美国伊利诺伊州建筑材料回收委员会的 William Turley 报告中总结提到美国再生骨料占全部骨料总量的5%。其中再生骨料利用情况可见表2。

表2 美国再生骨料用途及其利用率

项目 道路基层和基础拌制新混凝土拌制沥青混凝土 其他再生骨料利用率(%)68 6 9 17 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高级利用占比很低,主要受制于技术、投入与有效产量。欧洲部分国家依托于其自有的矿山机械技术基础,形成了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及成套装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垃圾处理厂位于德国,该厂每小时可生产 1200 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相比与德国,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设备所属功能也更为先进和专业,精细化程度更高。再生产品的附加值取决于建筑垃圾的分选精细化程度,分选方式除了常规振动筛分、电磁分选及风选等方式外,还包括可燃物回转式分选、不燃物精细分选、比重差分选,分选的工艺和有效率取决于所选的设备。建筑垃圾利用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在试验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和指南,根据规范利用再生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

2.3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建筑垃圾相关的统计制度和办法,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省市的上报相关材料。由于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重要数据的缺乏,导致关于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和资源化利用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我国建筑垃圾的产量应该不低于十亿吨数量级。根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建筑垃圾 2014产生量保守估计已超过 15 亿吨;报告称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建设规模的加大逐年递增。搜狐网收集报道了 2015年建筑垃圾的基本情况,即全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超过 17.01 亿吨;据统计,建筑拆除垃圾、建筑施工垃圾、建筑装修垃圾产量分别占建筑垃圾总量的 56%,39% 以及1%。

根据中华研普行业调研报告,国内建筑垃圾产量预测图1可知,2015年至 2020年建筑垃圾产量逐年增长,到 2020年时为 39.66 亿吨。

图1 215~202年建筑垃圾产量预测

我国当前全国约有 20 多家相对专业的企业进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但产量和质量水平不高、质量稳定性差,工程应用有限。目前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 左右。与韩国相比,其建筑垃圾年产量 6000 多万吨,但有 373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与其相比,我国的建筑垃圾产量和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数量相差太大。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两方面问题:(1)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偏低,建筑垃圾的处置处于简单和无序化状态。主要是部分城市缺乏长远规划,建设中的设计、施工与拆除行为仍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直接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的产生。再有未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实施分类、回收和消纳管理,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2)建筑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在市场条件下难以自发形成产业链,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料,面临着无材料来源的生存窘境。我国政府和法律并未规定建筑垃圾生产者具有强制回收或处理建筑垃圾的义务,因此生产者往往将建筑垃圾填埋或倾倒,使得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缺乏生产原材料,导致较多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处于停产或者亏损状态,制约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之所以步履维艰,既受经济的影响,又受技术条件的制约,然而这两方面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阻碍相对较小,而真正制约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的最大瓶颈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建筑废物的资源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和再利用的各个层面,既需要积极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又需要政府部门管理的协调统一,若没有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则无法对市场和政府行为形成良好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然而这样的分工存在主管部门不明确、联动协调机制不完善、易造成职能错位等问题,不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和实施。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

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国家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 号),提出了大力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的要求,以及研究资源循环基础理论与模型,研发废物分类、处置及资源化成套技术,重点推进大宗固废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高效利用、新兴城市矿产精细化高值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强固废循环利用管理与决策技术研究。加强典型区域循环发展集成示范,实施“十城百座”废物处理技术示范工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7.6):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以及推广应用工作,提高固体废弃物消纳量和建材产品质量。国家发改委《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第四项:推动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中,第七方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中第2条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行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规划。

工信部和住建部也公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首次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 95% 以上。”2016年12月13日,为促进绿色发展,引导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规范条件确立了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资质,设立了入行的“门槛”,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 95% 以上。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分析及建议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路线图。将 2015年~2020年划分为示范期(2015~2016年)、鼓励推广期(2017~2019年)和强制期(2020年)三个阶段。

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布局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所在区域良好的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扶持政策;(2)公司所在区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及良好的政府关系;(3)所在区域土地资源紧缺、新建填埋场难度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紧迫性高;

(4)所在区域天然砂石资源紧缺且价格较高;(5)所在区域分公司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有一定基础;(6)当地建筑垃圾产量大及市场竞争小。

政府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引导者也是规则制定者,更是重要参与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参考文献

[1]吴泽洲.建筑垃圾量化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王怡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榜样[N].中国建材报,2015.5.18.

[3]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亟待提高,综合利用率不足5%[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nance/ 2015-12/14/c_128528101.htm.2015-12-14.

[4]周文娟,陈家珑,路宏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J].建筑技术,2009, 40(8): 741-744.

[5]陈家珑.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R].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01-10.

[6]肖建庄.再生混凝土[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作者简介]兰聪(1988—),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外加剂与预拌混凝土生产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 篇6

水资源的特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考点分析】

一、水资源的分类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按空间分布分类可以分为地表水(如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和地下水(如潜水、承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可以分为静态水资源(如淡水主体——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和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其中动态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一个区域水资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径流、降水、湖泊水等,其与降水量的大小、地表径流流入量、湖泊库容及其水资源量、冰川融化速度等呈正相关,和径流流出量、蒸发量、植物蒸腾量、地下径流流出量等呈负相关。

二、主要的水资源

1.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

①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可依据气候类型判断丰水期和枯水期。)

②积雪融水:纬度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而出现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

③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

④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节作用,丰水期可以削减洪峰,起到分洪蓄洪作用,枯水期起到补给径流的作用。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样的作用。

⑤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注意: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径流的变化

①季节变化:修水库以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②年际变化:修水库以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2.地下水

(1)地下水的类型、定义、补给及主要特征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3.湖泊

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分类,可将湖泊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内流湖在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在外流区,属于淡水湖。中国的湖泊主要在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和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世界主要的湖泊分布在北欧地区、北美中部等,重要的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北美五大湖、维多利亚湖等。

三、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及其影响

1.在农业中的利用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特别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地区,水资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南北纬10°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水源主要来自丰富的降水,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橡胶、荔枝等热带作物,要求这些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和亚洲中部等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山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主要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和河水发展绿洲农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甜菜等,畜牧业主要牲畜有绵羊、马、牛等。

在河流和湖泊等比较潮湿的地区,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如我国的江淮流域利用河网密布的特点发展水产养殖业,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生产基地。

但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地下水、河流等水体受到污染。在西北地区由于不合理使用水资源而加剧荒漠化。

2.在工业中的利用

水资源是影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在工业生产中,水资源作为原料、冷却水等,因此工业生产多沿河、湖泊等分布,以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如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利用五大湖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发展成为以钢铁、机械和化工等为主的最大工业区。

把水作为原料的工业部门主要有化工、食品、电镀等。把水用于冷却的主要有钢铁、核电等。把水用于洗涤的有印染、造纸、化工、食品等工业。

但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重金属、有机污染,如我国的淮河由于沿岸的“五小”工业发展导致水污染,环渤海湾地区的重化工业对污水处理不及时导致渤海污染等,导致水生物数量下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等。

3.在第三产业中的利用

(1)交通方面

在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相对比较缓慢的大江大河地区,发展水运。我国主要的内河运输有长江、珠江和黑龙江等河流,世界主要的河流有亚马孙河、莱茵河、美国的五大湖、尼罗河等。

(2)旅游方面

水体和当地的地貌、植被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旅游资源,成为人们休闲、陶冶情操的区域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水体主要的旅游资源有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扬州的瘦西湖、以泉闻名的济南、白头山天池等。

4.水力资源的开发

在地形起伏大、河流径流丰富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发电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点,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水力资源的开发。注重水力资源的梯级开发,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一个河段上水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个河段上几座电站相继开工,平行作业,有利于合理使用施工队伍,充分利用机械设备,使整个梯级开发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成本大大降低。

5.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城市布局多和河流、海域有关,河流对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河流为城市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提供水源,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

注意:通过地图熟悉我国和世界主要的港口;关注城市内部湖泊的污染问题,如昆明滇池的污染等。

四、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有利影响

1.工程技术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的差异;人工降雨可以促进水汽的凝结,增加降水量,缓解暂时水资源的不足;在地下水过度开采地区,采取雨水回灌,改变地下水资源的不足,防止地面塌陷;喷灌、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盐碱化;修筑梯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变不稳定径流为稳定径流。

2.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或恢复植被)和退耕还林可改变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减缓流速,增加下渗,保持水土;恢复沼泽和湿地可起到涵养水源、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等作用。

【命题预测】

施工现场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 篇7

青岛国际创新园二期工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滨海大道与株洲路交汇处,分五栋单体楼,两栋超高层,两栋高层及一栋会议中心,其建筑面积34万㎡。施工区域占地面积大,现场施工用水量较多。有鉴于此,重点分析施工现场,制定出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 施工现场水资源分析

施工现场水资源有市政供水、基坑降水,雨水、现场施工用水及水龙头损坏漏水等。除市政供水外,其余均可作回收利用,用于现场临时消防,现场施工用水,道路防扬尘自动喷淋用水等。

2.1 基坑降水

基坑降水为地下水,水质较好。可使用潜水泵将基坑降水抽送至位于地面的沉淀池内,进口处设置有格栅,沉淀池采用三级沉淀,将泥沙,树叶等杂质沉淀后,再进行下一部处理,然后使用。

2.2 雨水

青岛市年均降水量为775.6mm,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雨水水质好。为了更好的回收利用雨水,本工程分两步走,(1)利用放置于楼层屋面的雨水斗收集屋面降水,将正式管路作临时用,通过设置于楼层里面的雨水管道输送至位于室外地面的雨水沟内;(2)将施工现场道路硬化(采用装配式预制模块路面),路面坡向雨水沟(排污沟)。通过雨水沟收集的水排向沉淀池内,经简易水处理后使用。

2.3 现场施工用水及水龙头损坏漏水

现场施工时,劳务工人经常开临时供水龙头接水或洗手,难免会有漏掉的水。再加上长期开、关,水龙头极易损坏,会导致滴漏,这部分污水也是能回收利用的。在施工过程中,作为楼面混凝土养护用水,预拌砂浆用水,此部分遗漏的水资源亦可回收利用。可通过设置于屋面的雨水斗或者楼层管道井与卫生间的地漏,将此部分水进行收集,通过排污立管运送至地面的雨水(排污)沟内,经过进一步处理后使用。

3 现场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

工程现场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系统,由几部分组成:雨水、基坑降水回收利用技术;正式管道做临时用水使用技术;施工道路防扬尘自动喷淋技术;自动加压供水技术;水处理技术。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

3.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3.2 操作步骤

(1)水资源收集。通过设置于屋面的雨水斗及楼层卫生间内地漏与地面雨水沟,利用正式雨水、排污立管将室内、室外、屋面的水资源进行收集。将收集后的水资源输送至设置于楼层外,施工到路边的沉淀池内,其入口处设置有网状格栅。雨水收集装置如图3、图4所示。

(2)水处理。进入沉淀池的水,经过三级沉淀,过滤掉水中较小颗粒状的悬浮杂质,杂质下沉,清水上浮。比处理前清澈的水通过沉淀池上端口,进入到过滤池(如图5所示)中,在隔板分割出的小池中添加进适量的沉淀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钾、明矾等物质并搅拌,水流经过隔板与池底下部空间进出过滤格栅区。其中水中的较小悬浮颗粒与沉淀剂结合成絮状胶体物质,附着于格栅板上。过滤后的上层清水通过设置于池上部的盛水槽排出,进入到蓄水池内。

(3)水资源再利用。经处理过的水进入都蓄水池后,由设置于加工厂区边缘的供水泵房内的变频加压供水设备抽水,并将水加压输送至楼层各工作面做临时消防与施工用水和施工现场道路防扬尘喷淋用水。利用设置于供水主管道上的电接点压力表,与水泵控制柜联动控制,当管道内压力未达到要求时,水泵自动开启,给管道供水。当管道内水压达到要求,即限定值时,水泵停止运行,以此达到自动加压供水功能。

4 施工现场用水量分析

经测算,施工现场主要可回收利用的水资源为基坑降水于雨水,平均节约可分别达到220m[3]/d与30m[3]/d,工人洗手或水龙头损坏造成的漏水,其水量平均35m[3]/d。故施工过程中可回收利用的水源总量为350m[3]/d。比施工现场用水总量少121m[3]/d,此部分差距可利用市政水源以作补充。

5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分析

工程作为建筑面积近34万㎡的大型公建项目,施工用水量较大。根据现场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节水方案,开展节水施工。同时保证其经济性和可实施性,有效的回收利用现场水资源,并总结、归纳出一套完整是现场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以此项目为参板,其他项目推广,对今后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提高了公司的声誉,及为项目与公司创造良好社会效益。

5.2 经济效益分析

工程施工以两年计,施工过程中总的回收利用水源量为127750m[3],按照青岛市水费单价2.5元/m[3]为标准计算得出,总计节约水费约为31.94万元。

6 结束语

高层及超高层大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降低施工成本,节水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美化施工现场环境,而且对于缓解当前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依据现场实际,有针对性的运用此项施工技术,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只有因地制宜才能通过此项技术的运用达到降本增效,环保目的。

摘要:文章从青岛国际创新园二期工程现场实际应用中,详细介绍施工现场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系统包括雨水回收,施工现场其他水资源回收、污水沉淀再利用,道路防扬尘自动喷淋与自动加压供水组合系统等。

关键词:水资源,回收利用,组合系统,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S].GB50720-2011.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S].GB/T50640-2010.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 篇8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一、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它具有数量大、组成成分种类多、性质复杂等特点。从广义上来说, 建筑垃圾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6个部分:1) 建筑物拆除下来的砖;2) 旧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废弃部分;3) 建筑物建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如未用完的材料、落地砂浆、混凝土、有色金属制品、钢筋头、塑料制品、小五金等;4) 建筑物建造施工中, 开挖基础的基坑土、边坡土或碎石等;5) 家庭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6) 道路翻修产生的废料。

二、建筑垃圾的特性

从时间上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除少量有毒有害成分外, 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可以转化为有用资源。从空间上看, 某一种建筑垃圾不能作为建筑材料直接利用, 但可以作为生产其他建筑材料的原料而被利用。从危害性看, 建筑垃圾具有持久危害性。建筑垃圾如果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运往建筑垃圾堆放场, 那么建筑垃圾一般需要数十年才可趋于稳定。即使建筑垃圾已达到稳定化程度, 但仍然会占用大量土地, 并继续导致持久的环境问题。

三、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的途径多、污染形式复杂, 一旦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或潜在的污染变为现实, 消除这些污染往往需要较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耗费较大的代价进行治理, 并且很难使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完全复原。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侵占土地。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均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 占用了大量生产用地,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2) 污染水体。建筑垃圾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 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

3) 污染大气。建筑垃圾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可容除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 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

4) 污染土壤。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液所含的有害物质对土壤会产生污染, 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发生积累, 使土壤中有害物质超标。

5) 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许多地区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 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 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

四、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一) 废旧建筑混凝土的资源化

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这种再生骨料可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新混凝土。再生骨料按来源可分为道路再生骨料和建筑再生骨料, 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

(二) 废旧砖瓦的资源化

现有砖混结构及砖瓦结构的建筑物, 拆迁后产生的大量废旧粘土砖经破碎后可充当填充砌块骨料或室内地面骨料, 可节省砂石和陶粒的采购费用;废粘土砖经石灰稳定后也可用作道路基层材料。

(三) 废木材、木屑的资源化

废木材可作为木材重新使用。从建筑物拆卸下来的废旧木材, 一部分可以直接当木材重新利用, 如较粗的立柱、椽、托架以及木质较硬的橡木、红杉木、雪松等, 另一部分也可用于生产黏土-木料-水泥复合材料。对于建筑施工产生的多余木料 (木条) , 清除其表面污染物后, 根据其尺寸直接利用, 而不用降低其使用等级, 如加工成楼梯、栏杆 (或栅栏) 和饰条等。

(四) 废旧混凝土砂 (渣) 的资源化

可采用混凝土工厂淤渣 (废旧混凝土砂) +水淬矿渣+石膏生产再生水泥。再生水泥所用的原料依废弃物的种类而有两种类型:Ⅰ型为混凝土工厂淤渣+水淬矿渣+石膏;Ⅱ型为废旧混凝土砂+水淬矿渣+石膏。

五、其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

对建筑垃圾 (废旧水泥、砖、砂、石白灰等) 进行分拣、剔除、粉碎等特殊加工, 生产出下列的系列产品:1) 地面硬化系列 (广场砖、人行道砖、马路芽砖、植草砖、小区砖、各种色彩的楼道、楼梯砖、可仿玉、大理石、花岗岩等产品) ;2) 墙体系列 (实心砖、空心砖、砌块、大型墙体系列、可面着色彩砖) ;3) 地基系列 (地基三合土、路基三合土) ;4) 防浪护堤桩;5) 公路防护墙;6) 防尘毡、人造草皮、防水毡、保水毡、植树皿、苗木皿等;7) 大小均匀的不同直径的石子、混凝土块、主要可用于楼房混凝土构造建筑所有的建材, 也可用于公路、道路建设。

六、我国的建筑垃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问题

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水平不高。绝大部分依然是混合收集, 这无疑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其次, 中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还比较低。目前主要依赖于人工分拣, 而专业分拣人员又很少, 所以大多数可以回收的资源白白浪费掉了。

(二) 社会、经济、环境问题

1) 组织问题。如建筑垃圾如何收集, 由谁组织收集, 堆存到哪里, 堆存用地由谁解决、由谁提供, 建筑垃圾利用工作由谁来牵头, 由谁来组织协调等问题还没规范化。

2) 处理问题。建筑垃圾一般来说无法直接利用, 必须处理才能利用, 采用何种节能型、低污染的处理工艺, 值得进一步研究。

3) 环境问题。目前建筑垃圾还无法全部利用, 只能利用其中一部分。对于那些分拣出来不能利用的部分或经破碎筛分筛余的部分、清洗污水等怎样处置仍是一个问题, 需慎重研究, 如因处置不当、不能利用而遗留的—部分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经济问题。建筑垃圾废料本身已无价值, 只有经过处理加工利用才产生新的价值。因此, 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的不同环节上给予经济上补助, 使利用者有利可图。

5) 政策问题。目前促进建筑垃圾利用的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 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如何支持建筑垃圾利用工作, 制订什么样的政策支持促进建筑垃圾利用, 已有的政策如何落实, 由哪个部门组织协调, 怎样解决堆存用地, 经济上如何扶持, 政策法规上如何引导等都需要认真研究。

七、结语

建筑施工水资源利用 篇9

矿渣微粉使用价值很广, 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建材, 作为水泥或混凝土掺和料, 用来调整水泥标号, 改善性能。掺有矿渣微粉的水泥和混凝土具有水化热低、耐腐蚀、与钢筋粘结力强、后期强度高、防微缩、抗渗、抗裂纹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在大型建筑、水坝、城市道路、水下、海防、油田、化学防腐工程中, 有矿渣和粉煤灰为主的混凝土掺合料能够减少混凝土需水量, 改善混凝土泵送性能, 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流动性和塑性, 减少泌水和离析, 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 减缓水化速率和降低水化放热量等优点。因此, 潜在的矿渣微粉的使用市场是水泥厂、混凝土搅拌站和油田。

本文就矿渣微粉的“市场价值”开展分析工作, 通过对新疆建材行办、新疆大学、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科研所、水泥搅拌站等老总的访谈;对新疆发展、政府战略导向、涉及全疆矿渣粉下游行业实地调研, 对其认知程度、推广范围、需求量、风险因素进行了归纳。进一步对新疆市场的特殊性产生了新的认识, 认为“新疆矿渣微粉市场不仅具有潜在优势, 同时存在风险, 应该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建议提前出防范预案)

2 矿渣微粉综合使用方向

3 矿渣微粉的技术价值

新疆地处干旱地区, 盐碱土地面积大, 约占新疆总面积的26%左右, 土壤和地下水中含有很高的硫酸盐, 甚至镁盐, 其SO42-浓度常常在10000-30000mg/L (Kg) 之间。当混凝土遭受硫酸盐侵蚀, 反应生成大量有膨胀性侵蚀产物, 导致基础混凝土丧失承载力, 使墙体开裂, 建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新疆的水利水电工程、路桥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和基础工程, 混凝土结构的抗侵蚀性是耐久性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混凝土中掺加矿渣微粉, 或掺加粉煤灰, 或掺加硅灰, 就可以有效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其高耐久性主要决定于其高密实度和超细掺和料对混凝土的改性作用———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所在。

4 政策法规的优惠条件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和长远发展战略,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 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导下, 自治区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政府的积极态度及要求为实现全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4.1 可作为国家新技术推广项目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2005年10月28日) 260项鼓励发展技术中明确了对立磨粉磨高炉矿渣、钢矿渣综合开发利用。

4.2 可享受节能减排优惠

节能减排方针和循环经济鼓励发展利用技术。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2006年) , 鼓励发展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利用工业炉渣、工业废渣生产废渣砖, 砌块等墙体材料, 生产空心砖, 陶粒等。

4.3 可利用新型墙体材料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发办 (2005) 33号中提出: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到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

4.4 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5 影响矿渣微粉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 (替代品的可利用资源)

5.1 粉煤灰

乌鲁木齐市年用煤1000万吨/年, 其中电厂用700~800万吨/年, 每烧掉1000吨煤将产生150吨~200吨煤粉煤灰。每年产生粉煤灰量在120万吨左右。

粉煤灰是热电厂煤粉炉排放出的烟道灰, 也叫为飞灰。粉煤灰的活性成分主要是Si O2、Al2O3, 而Ca O含量低, 粉煤灰颗粒多呈实心和中空玻璃微珠, 颗粒微珠多对水泥生产来说质量越好。新疆电厂产生的粉煤灰颗粒形态多为微珠状, 且大多数电厂均自有粉煤灰加工系统, 能加工生产Ⅰ级粉煤灰, 价格在80~100元/吨。

5.1.1 新疆电力行业未来年份粉煤灰产生量预测

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出台, 西电东输、西煤东运发展战略的实施, 新疆“五大煤炭基地”将加快建设, 其中准东煤电基地 (距乌鲁木齐70公里) 将成为西电东输源头。新疆———国家能源接替区指日可待。

5.1.2 乌鲁木齐周边粉煤灰平衡表

单位:万吨

5.2 火烧石

火烧石易磨性较好, 但其活性比矿渣低, 且对水泥的颜色影响较大, 用户不认可。因此粉煤灰和火烧石在水泥中掺入量受到一定限制, 粉煤灰、火烧石、矿渣性能对比见表

1) 粉磨由难到易依次排列为:粉煤灰—高炉矿渣—火烧石;

2) 粉煤灰使用享有政府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6 矿渣、粉煤灰经济对比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税[2001]198号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它产品增值税政策:“在水泥生产的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 (不包括高炉水渣) 及其它废渣时, 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使用煤矸石、粉煤灰等享受优惠政策, 增值税即征即退;使用高炉矿渣不享受优惠政策, 增值税征而不退, 矿渣、粉煤灰经济对比———量化分析见附件。能否享受到国家优惠税收政策是矿渣扩大市场的又一风险因素。

7 结论及建议

1) 矿渣微粉是非常具有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优势的建筑材料, 市场前景广阔。

2) 矿渣未被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无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是阻碍其在建材行业使用规模主要因素。申请自治区特殊政策解决固废料问题, 政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政策的力度是这一市场的出路。

3) 加强与科技部门、企业合作, 设立课题研究矿渣利用技术问题。研究方向建议:一微粉、二轻型墙体砖、三水泥。

4) 矿渣微粉的市场虽然无限, 但优势与风险共存。风险因素:粉煤灰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剩余, 将直接影响矿渣微粉市场;地方小钢铁每年产出大量的矿渣, 对消费市场是一大冲击;享受不到国家优惠税收政策, 将没有价格竞争优势。

5) 在2010年申请建年产300万吨水泥生产企业, 可以消耗矿渣210万吨/年, 彻底解决矿渣问题。

摘要:矿渣 (水淬渣) 是炼铁高炉中以熔融态铁渣经水淬急冷处理而成, 为微晶状态, 活性好, 具有“潜在水硬性”的特点, 是有很高使用价值以及功能优势的建筑材料。本文通过对矿渣微粉“市场价值”的研究、替代品资源等分析工作, 提出了:“在新疆, 矿渣微粉市场虽然无限, 但优势与风险共存”的观点。

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篇10

1.1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仍很薄弱

现目前, 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对建筑资源的使用的监督上, 还存在着轻管理、重供应的思想观念, 仅仅考虑的是完成自身管理人员的任务, 却没有对材料实际使用的方式以及用量进行监督, 没有对材料是否合理使用并且是否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同时, 施工现场各项材料管理人员所配备的人员较为薄弱, 导致所有材料在现场都处于一个粗放的管理状态。各种建筑工程即将使用材料被被混合的堆放在一起, 针对建筑材料计量的设备也存在着计量不准的现象, 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不合理。另外, 在基层人员使用相关材料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的, 真正明白应该怎样利用资源的相关技术施工人员较少。正是这些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的众多因素, 造成了施工现场资源管理工作紊乱现象的出现, 损害了企业经济效益。

1.2 材料资源使用中随意性比较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制订详细的消耗定额, 甚至有的现场人员在没有经过技术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就随意领取材料, 并且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或者将其私下变卖,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材料资源的浪费。甚至还有的建筑企业领导与材料管理人员串通而虚开发票将一些财经制度不准报销的东西通过材料出帐, 甚至开具没有任何实物内容的发票从材料出帐, 还有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帐, 之后便不管不问,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材料资源合理综合利用的效率。

2 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措施

首先,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禁止使用、采购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

门已经命令禁止的资源材料, 使用完全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以及发展需要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材料, 最大限度的保证的使用材料是合理采购的建筑材料资源等。同时, 还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并且不对周边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并且深入的分析的牛

2.1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材料资源的综合合理使用, 提高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积极性,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是一项比较繁重而又细致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个人与国家三者的利益,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积极、慎重、稳妥地进行, 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 严格的材料发放制度与完善的材料消耗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有着两种形式, 一种就是规定超耗罚款标准, 控制施工现场材料超耗, 另外一种就是按照节约额的比例提取节约奖金, 奖励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 只有有奖有罚才能使材料节约奖励制度变得更为完善。

2.2 实施建筑材料承包责任制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承包责任制就是将建筑材料消耗过程中的材料落实到个人, 他是责、权、利紧密结合, 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综合合理利用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它能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比较可靠地材料资源预算, 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建筑材料领用制度,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为企业节约材料资源。

2.3 合理使用周转材料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模板以及金属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严格按照合同使用,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建筑材料资源的目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保证模板与脚手架的总投入量与工程进度相适应, 充分发挥其周转使用效率, 同时还要控制好工期, 尽量做到不拖延工期, 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模板与脚手架的占用时间, 充分提高周转使用率, 最后还要做好周转材料的保管与保养工作, 借以通过延长周转材料的周转使用次数达到降低摊销费用的目的, 进而节约建筑材料。

2.4 建筑施工中材料的循环使用

建筑施工中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种节约建筑材料的重大措施, 通过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可以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力, 在大限度的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价值。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通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 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例如废钢筋、废铁丝与废电线经过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 就可以再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建筑钢材, 废木材则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 , 将建筑污泥作为混凝土骨料和农业培土, 混凝土块作为填筑材料、路基材料、混凝土骨料。总而言之, 从环境与材料节约的角度看, 许多建筑垃圾都应该通过相关的技术进一步充分利用起来, 在保证物质生产和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还要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 使建筑材料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3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 工程木方, 建筑木方、各种扣件、及建筑模板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推广使用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尽可能做到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杨昌鸣.张娟.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30期.

[2]]郑永旺.对现场施工管理的认识[J].山西建筑2010 (03) .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析 篇11

关键词:水资源;布局;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93-1

在当今世界上,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耗费也不断增长,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已愈益突出,这给水利工程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课题。怎样才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呢?

1 根据水资源特点调整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

要根据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有计划的调整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使各地农村的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耕作制度,作物布局,以及工厂厂址的选择,城市发展的规模等等,都与水资源的情况相适应。例如,在缺水地区要实行有机旱作的农作制度,减少嗜水作物的栽培面积,防止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的建设等等。

2 开发水资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开发水资源的途径:一是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土面水蒸发、提高大地蓄水保墒的功能。二是兴建水利设施。重点抓现有灌区的续建和配套工程,以便尽快地、充分地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功效。同时也要有计划地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建设。一是要建设地面水库,扩大地面水蓄水能力,减少弃水;二是要重视建设地下水库,即通过人工措施将地表水、降水引入地下储存,发挥地下调蓄作用。地下水库具有地面水库所不及的许多优点:工程量小,投资少;不淹没农田,不需迁移人口;能避免地面的直接污染,净化水质;减少蒸发和渗漏的损失;以及能防止咸水化和地面沉降等。正是因为这样,地下水库作为人工蓄水措施已引起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三是跨流域引水。这是调节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做到水量相济,余缺相补,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严重缺水的一项重大措施。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要解决北方缺水问题,非从外流域调水不可,因此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由于水资源有限,也由于我国用于开发资源的投资有限,无论从长远还是从当前来看,在开源的同时,都应更加重视节流,这是缓解水的供需矛盾更为现实可靠的途径。因为我国的水浪费极为严重,节约用水有着很大的潜力。就农业灌溉这一方面,还有很多是沿用古老落后的大水漫灌法,水的利用率非常低,绝大多数灌溉渠道没有防渗措施,输水渗漏量占输水的30%~40%。节约用水的途径主要是:引进推广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的喷灌、滴灌技术,这种方法既省水又能增产。因水制宜,在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的同时,实行科学用水和采取防止渠道渗漏等节水措施。据初步估算,这些措施可以节约用水一半以上。推广薄膜覆盖栽培技术。这种措施,既能提高地温,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我国北方有显著效益。此外,工业生产也要重视节水,主要抓水的重复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改进耗水量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耗水量。为了节约用水,对工农业生产制定用水标准,实行定额供水。为了使节水卓有成效,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形成“惜水如油”的节水新风;还应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行政干预,把节水与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3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外防治水污染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的实际,抓好水资源的保护,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建立污染监测机构,加强水质监测,掌握水污染的动向和规律,查清污染源,要着整治工业污水的排放,对于已被污染的水域,要实行综合治理,使之恢复生机。

4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水资源管理不善密切相关。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缓和水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建立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水资源是相互联系的动态资源,地表水与地下水是互相补给的。各部门、各行业都需要水。只有统一管理,才能克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龙治水、互不协调等分散管理的弊病。要妥善处理农田排泄、防洪、发电、航运、渔业生产、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等方面的矛盾,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查清水资源数量及其分布情况,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的管理。既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管理,也要加强对与水有生态联系的自然因素的管理,以防止发生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水源枯竭、地面沉降等严重问题。要健全法规,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管理水资源。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开展利用、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水资源保护、水库管理、工业用水、节约用水、农田灌溉等方面都应有完善的法规,使各地区、各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要改进用水管理,尽可能降低水量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用水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篇12

1 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居住的地方,而建筑材料更是人类赖以生产的物质基础,人们将信息、能源和材料定义为当前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有其理由的,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材料为代表的材料能源逐渐被列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帮助人们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也代表着一段历史的变迁,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匮乏,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向往着全新形式的生活,人们对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建设更加上心。当人们在追求材料直接用在建筑领域,带来成就感的同时,还要看到材料的使用对于城市建设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建筑材料是一个全新的过程。

2 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现状

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一般在价格上都要比传统材料高很多,而且在施工现场,其通用性能也是非常差的,但是,如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考虑这一问题,可循环材料的优点还是非常多的,我们还是建议使用可循环材料。近几年,我国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也逐渐提到了日程上来,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相关人员还开展了大量的可行性研究,比如传统墙体回收再利用研究、废弃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研究,等等,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建筑材料的观念正在一点一点发生着改变,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欧美国家所开展的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都是由政府牵头组织的。这些欧美国家看重的是自身历史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正价值。所以,即便循环再利用的经济投入到了新的建筑领域中,一般都是以全新的技术手段为依托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的。欧美国家的建筑资源利用与我国的建筑资源利用所走的路线方式不同,欧美国家走的建筑路线是自上而下的,而我国所走的建筑路线则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说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开发商和投资人是主要的操作者,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影响力不大。这三者在协调上很难达到统一。第二,近几年,发达国家在创新技术与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也是新型可循环利用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的体现,随着钢产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在钢结构的可循环利用上也有了全新的突破,比如在某一项建筑中,我们的建筑人员采用预制可拆卸式钢结构房,但是从目前我国的钢结构产品情况来看,建筑材料的品种还是比较单一的,导致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率非常低,发展范围受到了限制,所以,我们要尽量扩大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率,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来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第三,对于那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其可循环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国外的历史观念使得他们能够很好的保留了建筑的原有性质,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设计方法对老建筑进行装饰,相对于我国的建筑材料来说,我国在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上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整体保留的习惯,对于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知之甚少。我国的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第四,国外的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直接干预的,在政府干预下形成的一个系统性与理论性兼顾的应用于措施与技术的研究。这一点在我国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成熟的设计手段和可循环利用的案例是非常少的,非常明显的看出发达国家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在作为可持续发展在价值上和理念上与我国存在的差距。二者之间存在相同之处,而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与二者的地域、文化差异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由此可见,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在不同地区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 建筑材料资源保护及再利用的相关措施

3.1 传统建筑材料的保护与再利用

一般传统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沙石、灰类、混凝土、木材类,等等。在拆除传统建筑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大量的砖头及混凝土废块。不管是新建的建筑还是拆毁的建筑,都会或多或少留下建筑残骸。如果我们能将传统建筑材料在确保其质量的情况下重新作为建材使用,不仅可以极大的节约建材资源,而且还能减少对建筑室内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坏,还达到了保留原建筑历史信息的目的。

3.2 废弃物在建筑中的保护和可循环利用

集装箱的保护和再利用。这是国外比较常见的废弃物再利用,集装箱不仅使用空间大,而且经济实惠,成本低,属于经济型建筑,随着集装箱在建筑领域的普及,世界各地将废弃物品作为建筑材料的做法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我国各地政府对建筑领域的大力扶持,使得建筑领域的建设资源得到了长期的利用,并且在经过技术手段的研发之后还转变成了建筑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环保型能源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建成更加安全、方便、节能的新型房屋。

3.3 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的应用

“可循环”这一词的意思是说一个物品或者材料在使用之后还可以被再次利用的行为。所有人都会觉得可循环可以有效的避免资源的浪费,有效的降低建筑垃圾的数量。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一些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有时候也会造成能源浪费,有时甚至会比普通建筑材料所消耗的能源更多。所以,我们在选择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的时候最好考虑一下能源消耗比例以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这样才会真正的做到节约能源。

3.4 严抓制度化建设

我们除了加强技术手段以外,还要通过政府的支持来加大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融入我国的建筑手段,最后,还要规范制度管理,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建筑材料可循环管理系统。

4 结语

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是目前节约能源,解决高污染、低效益问题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又一大愿景,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干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正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红,刘建德,李杰.利用弹性理论进行建筑生态环境空间预测分析——以贵州省黔东南侗族村镇建筑为例[J].城市规划,2005,(12):64-65.

[2]武亦文.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及立法选择[C]//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2007:78-80.

[3]周超平,罗春,蒋湛,等.室内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及其防治[C]//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2007.

[4]周春林,韩峰,弟宇鸣,等.建材放射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及防护[C]//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2005.

[5]陈振乾,刘政显,施明恒.多孔建筑材料内热与甲醛耦合扩散特性的研究[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6]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秘书处.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2013——2017品牌建设发展规划(节选)[N].中国建材报,2013.

[7]侯国艳,冀志江.农作物秸秆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C]//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上一篇:胆总管阻塞下一篇:自主探究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