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异常特征(精选5篇)
化探异常特征 篇1
根据目前的勘查情况本区已发现重要工业矿体, 以下称本区为矿区, 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 兴隆沟冒地槽褶皱带的宝泉沟褶断束, 旁开门中断陷上。
1 化探异常特征
本区进行了4km21:2万土壤测量, 圈出了5个组合异常, 其中07HT-1、07HT-5为重要组合异常。异常特征如下:
1.1 07HT-1组合异常
异常面积0.63km2, 以Au为主, 由Au、Ag、Cu、Pb、W、Mo、As、Sb、Hg等9种元素组成, 各单元素异常套合好, 以Au、Ag为突出, Au-1面积0.179km2, 平均值39.6×10-9, 极大值
1.2 07HT-5组合异常
该异常面积0.58km2, 由Au、Ag、Pb、Mo、Hg等5种元素组成, 其中以Au为主, 各单元素异常套合较好, 尤以Au、Mo为突出, Au具内、中、外带, Au-4面积0.25km2, 平均值55.8×10-9, 极大值177.3×10-9。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区成矿主元素Au异常面积大, Au含量高、衬度高, 浓集中心明显。组合异常的单元素种类多, 各元素套合紧密。显示出矿致异常的特征。
2 地质矿产特征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 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有古生界奥陶系下———中统铜山组 (O1-2t) 、中统多宝山组 (O2d) , 上统裸河组 (O31) ;志留系中统八十里小河组 (S2b) 、上统卧都河组 (S3w) ;中生界白垩系下统龙江组 (K1l) 、光华组 (K1gn) 、甘河组 (K1g) 和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低河漫滩河床堆积 (Qhal) 、高河漫滩阶地堆积 (Qhpal) 。
2.1.2 构造。
区域由古生界奥陶系与志留系地层组成复式褶皱, 褶皱轴北西向, 从北东向南西依次分布背斜 (轴部为多宝山组) 、向斜 (轴部卧都河组) 、背斜 (轴部铜山组) 。
同时发育有走向断层 (纵断层) 、斜向断层, 前者走向与褶皱轴一致呈北西向, 后者走向为北北东向斜切褶皱轴。
2.1.3 岩浆岩。
有早二叠世正长花岗岩 (P1ζγ) 、二长花岗岩 (P1ηγ) , 均呈岩株状分布。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 (K1δ0) , 呈岩株状零散分布。后者脉岩有:花岗斑岩 (γπ) 、花岗细晶岩 (γι) 、闪长岩 (δ) 、石英脉 (q) 等。
2.2 矿区地质矿产特征
2.2.1 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有多宝山组 (O2d) 、裸河组 (O3l) 、光华组 (K1gn) 、甘河组 (K1g) 及第四系全新统 (Qhal) 。
多宝山组分布在矿区中部, 岩性为变中性火山岩、蚀变安山岩, 夹中性凝灰岩、板岩。该组中金的背景值较高。裸河组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南部, 岩性为细砂粉砂岩, 凝灰砂岩、粉砂细砂岩、绢云绿泥板岩夹凝灰砂岩、长石砂岩。光华组大面积分布在矿区北部, 岩性为流纹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夹珍珠岩、凝灰岩, 岩石中见褐铁矿化。该组中金的背景值较高。甘河组分布在矿区东南部, 岩性为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第四系全新统低漫滩河床堆积砂砾石层和高漫滩阶地堆积为亚砂土、亚粘土层、砂砾石层沿现代河谷分布。
构造:处在宝泉沟褶断束和旁开门中断陷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的交接处, 断裂构造发育, 有北西, 北东、近东西、近南北向四组断裂, 次级节理裂隙均发育, 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
岩浆岩:出露的岩浆岩有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 (P1ηγ) 、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 (K1δ0) , 均呈岩株状分布。后期岩脉发育, 有闪长岩 (δ) 、石英脉呈北东向分布。
2.2.2 化探异常查证及见矿情况。
地表经槽探工程揭露在07HT-5金的高值点圈定了一条金银矿体, 其水平厚2m, Au平均品位10.69×10-6, Ag平均品位108.36×10-6, 矿体赋存在流纹质含砾凝灰岩破碎带中。
在此基础上本区开展了更大面积的1:2万土壤测量, 1:2万地质简测, 1:2万高精度磁法测量, 1:2万激电中梯测量, 进一步圈定了物化探异常, 经槽探、钻探工程验证发现多处具一定规模的石英脉型金矿体。
从上述可知本区地层多宝山组安山岩及光华组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含金丰度高, 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及后期石英细脉中含金丰度亦高, 为本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和使金进一步富集的热源, 由于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多期次的活动, 促成了本区金矿的形成。矿床为含金石英脉型, 为金———石英脉型矿石建造, 含硫化物较少, 这种含金建造多产在冒地槽中, 本区即处在冒地槽中, 符合成矿的普遍规律, 本区多宝山组、光华组地层金的丰度高在一定程度也具有层控的特征。
化探异常特征 篇2
大兴安岭森林景观区金化探异常查证方法探讨
大兴安岭地区为森林景观区,植被十分发育.不同地区剥蚀程度各有不同,剥蚀较严重的地区砂金分布广泛,化探异常与砂金分布相对应,而对寻找岩金关系不大.水系沉积物扫面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查证工作,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景观区地球化学特征、异常查证方法、异常与金矿化的关系、区域剥蚀程度等进行探讨,合理有序应用查证方法,为提高找矿的命中率、缩短找矿周期提供了思路.
作 者:陈满 周殿宇 李德新 CHEN Man Zhou Dianyu Li Dexin 作者单位:陈满,CHEN Man(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武警黄金第三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85)周殿宇,李德新,Zhou Dianyu,Li Dexin(武警黄金第三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85)
刊 名:黄金科学技术 ISTIC英文刊名: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6(1) 分类号:P632 P618.51 关键词:森林景观 化探异常 查证方法 剥蚀程度 大兴安岭化探异常特征 篇3
1.元古界蛇绿岩;2.古、中生代花岗岩;3.地体或板块接合带;4.韧性剪切带造单元接壤部位的北西侧, 属乐平—婺源北东东向向斜南东翼, 位于万年县虎家
区内基底褶皱、韧 (脆) 性变形强烈, 断裂构造发育, 多期次多层次交切, 成群成带出现, 推覆构造与断陷盆地发育, 形成了本区域较复杂的构造体系。丰城—婺源深大断裂从矿区南东侧通过, 呈北东向展布。北东向挤压破碎带发育, 其中均有矿 (化) 体分布。
1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雄岭测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 下亚群仅分布在矿区南西边缘, 均为一套浅变质复理石建造, 主要岩性为粉砂质千枚岩、凝灰粉砂质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和少量凝灰质千枚岩。岩性中普遍保留原生层理构造, 常见有直线型、微波型水平层理, 局部有变形层理。
测区构造表现形式有褶皱和断裂, 其中以断裂为主, 为丰城———婺源主干断裂的一系列次级挤压破碎带, 呈北东向平行分布, 具尖灭侧现展布, 纵贯全区。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断裂主要表现为挤压破碎带, 以北东向挤压破碎带最发育, 其次是北西向的成矿后断裂。
据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显示, 在测区北西部有一个较大规模的金元素异常显示, 在区内寻找银金矿床具有很大潜力。其次, 在测区南东部 (虎家尖银金矿和昌港银银金矿北西部外围) 有银、钨、砷、锡、锑等多种元素地球化学综合异常显示, 为在该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提供充分依据。
矿区及外围重砂及分散流异常图 (图2) 显示本次测量区具有很好的成矿前景, 从图中可以看出围绕测区具有银多金属元素异常重砂异常, 异常叠加好, 且已探明虎家尖中型银金矿。
Ag在各时代地层中多与Cu、Pb、Zn等元素密切相关。中元古界双桥山群Ag含量为0.17ug/g, 高于区域地层平均含量, 居区域内各时代地层之首。Au的平
均含量以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地层含量最高达5.53ng/g, 其次为三叠系地层达3.77ng/g。测区Au、Ag含量远远高于地壳中Au、Ag的平均含量, 表明测区为一含Au、Ag较高的地球化学场, 测区的成矿条件较好。
2 土壤化探异常特征
雄岭测区的异常以Au为主, 除北部外, 其它地区广泛分布二级或三级浓度分带, 在打鼓尖-柴家岭-库田南北一带异常都具有三级浓度分带, 为整个测区异常最强的部位。Ag、Cu、Pb、W、Zn的含量则基本上只有一级浓度分带。
经计算及参考其它资料, 统计出测区单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见表1:
从表1看出, W、Au的变异系数较大, 说明这些元素在测区分布不均匀, 具有局部成矿的可能, 其中尤以Au与W最有成矿的可能;而W、Cu、Au的富集系数较大, 说明这些元素在该区是个高背景区, 具有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测区内Au的背景值较高为2.59ng/g, Au的高含量点主要分布在区内中南部的打鼓尖-柴家岭-库田一带, 测区内Au的最高含量929ng/g, 全区Au含量大于20ng/g的点有47个, 这些高含量点零星分布在区内中南部, 最多有3个点相联在一起。Au异常多数以二级或三级异常出现, 浓集中心明显但面积小, 对应的岩性主要为木坑组 (Jxj) 的变余长石石英杂砂岩、变余粉砂岩、绢云千枚岩夹细碧岩、硅质板岩及板桥组 (Jxb) 的变余凝灰质杂砂岩、凝灰质千枚岩、粉砂质夹变沉凝灰岩等。测区断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 并有北西向、东西向断裂与之交汇。
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 尤其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控矿部位。
测区中南部以北东向断层为主, 该组断裂常切割各类地质体, 受之沿走向或倾向不连续, 破碎带在区域上不连续, 破碎带中糜棱岩化、片理岩化较发育, 并常见断层泥, 主要蚀变为硅化及绿泥石化, 常伴有银金矿化, 推测金异常由矿体或矿化体引起。其变异系数 (3.57) 和富集系数 (2.14) 较大, 说明金元素单独成矿的可能性较大。依据上述的统计数字及结合区内的地质资料, 确认区内的主成矿元素是Au、W, 其直接指示元素是Au、W, 伴生元素是Cu、Zn等。
测区的主要异常位于打鼓尖-柴家岭-库田一带, 呈南北条带展布, 异常主要以Au为主, 空间上环其周围为Zn、Cu异常, 异常整体走向为北东向。长约1500米, 宽约600米, 面积约0.9km2。异常主要以A为主, Zn、Cu、为次, Ag、Pb只有一些零星的连续性差的散状异常;该异常区Au强度高规模大, 浓集中心明显, 最高值为66.90ug/g。Au具三级浓度分带特征, 测区中南部大都有一级浓度分带, Au异常的连续性较好, 但异常没有封闭, 其中Au、Cu、Zn异常套合程度较好 (图3) 。
3 异常的解释与成矿预测
测区内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根据主成矿元素的规模及组合特征, 结合区内其它矿区的地质资料, 将这个综合异常命名为打鼓尖-柴家岭-库田乙3类异常, 并将这个综合异常区作为找矿靶区。
异常处于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交汇处及以南, 含矿体 (矿化体) 赋存北东向断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 受断裂构造控制。破碎带在区域上不连续, 破碎带中糜棱岩化、片理岩化较发育, 并常见断层泥, 主要蚀变为硅化及绿泥石化, 常伴有银金矿化, 沿断层常有中基性、中酸性岩脉的贯入。区域上虎家尖银金矿北东向控矿硅化破碎带延伸至测区, 显示出较好的找银金矿的潜力;推测异常是Au矿 (化) 体引起的, 具有形成小型金矿床的可能。
对测区资源量的估算:用主异常的二级浓度带长、宽来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预测Au资源量2.83吨。
雄岭测区属于双桥群老变质岩地区, 区内土壤植被发育, 土壤化探在该区寻找Au矿是有效的方法, 下一步地质工作将主要围绕化探异常来开展, 该区找矿潜力较好, 有望找到一个虎家尖式的金银矿。
参考文献
[1]王崇云等编.地球化学找矿基础.中国地质出版社.1987.
化探异常特征 篇4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 自然矿产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 近些年来中国自然资源欠缺合理适度的开发,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相对固定性使得需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 因此针对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下面将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着眼点, 对与土壤化探异常相关的问题具体进行分析。
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概述
1.1 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相关的概念
土壤化探异常的感知要通过利用一定的科学技术进行勘探和测量, 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科被称为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属于地球学科的重要内容, 它以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地球的化学演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在地球化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通常业界所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微生物地球化学测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测量等一系列研究方法。以土壤为研究主要对象则主要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 同时有目的性地使用其它测量方法[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所利用的原理是土壤的形成原因及在这过程中所经历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带来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基础是岩石风化, 从而得到最初的土壤模型, 随着土壤在形成过程中自身的不断作用及在参差不齐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土壤。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缩略称法是土壤测量, 用英文表达则是Geochemical Soil Survey。首先是样品采集, 接着对通过系统采集的覆盖于地表的疏松土壤物质进行分析, 包括分析土壤中所含元素及其分布、所含元素的分散和集中情况及其它一些地球化学特征等。从这些数据和结果中找出土壤的异常情况, 根据专业知识和数据、结果对比实现矿床勘查的目的, 这一过程所采用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就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2 土壤化探和物探的联系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通过运用化学手段来对土壤进行勘探, 而地球物理勘探在以土壤为勘探对象时则通过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研究。相对于地球化学测量, 物理勘探在利用高科技手段方面更为广泛, 如通过声波、放射性等方法进行勘探。但二者都能对研究地质构造及矿床的发现作出贡献, 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而已。
2 土壤化探异常相关概述
2.1 土壤化探异常概念
化探异常指的是矿化区段的地区化学特征和周围无矿产区段的地区化学特征明显有所不同的一种现象, 这些不同包括矿化区和无矿背景区一些特定元素含量的高低, 二者之间这些特定元素附着存在形式的差异及这些特定元素分布的均匀程度、范围大小等。化探异常作为矿床发现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 它所表现出来的通常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地球化学特征与周围地区明显不同, 且某些特定化学元素含量或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和背景值相偏离[2]。而土壤化探异常则是指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在表层所进行的物理、化学风化过程中, 在其它化学作用的共同推动下在土壤中所形成的异常现象, 是有矿区土壤中的地区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产区土壤中的化学特征, 从而能从土壤着手勘探出矿床所在。
2.2 土壤化探异常的重要意义
地球土壤化学测量是以发现矿床为目的, 土壤化探异常出现之地往往是矿床所在, 因此土壤化探异常对于矿床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化探异常所显示的信息具有直接性, 能直观反映出土壤中所存在的成矿或与之相关的伴生矿;能通过对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得出矿床大致位置, 缩小勘探范围;能判断矿产剥蚀程度, 且还能对空间上矿产的成矿系列进行研究等[3]。
3 土壤化探异常评价的概述
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其它地球化学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得出一定的数据, 如果得出土壤化探异常的结果, 则要求对其进行深一层次的评价。土壤化探异常评价是以化探异常为主导的一项综合研究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所发现的信息对化探异常进行推断和解释, 从而实现对化探异常的不断认识、验证, 直至得出关于化探异常形成原因的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土壤化探异常评价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a) 异常的筛选评序;b) 异常的解释推断;c) 异常的查证。
进行土壤化探异常评价所要实现的目标有:a) 解释和推断异常形成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异常形成的原因又可分为三种类别: (a) 由矿体或成矿的地质作用引起; (b) 人为原因造成; (c) 由表生作用造成;b) 区分和判断矿异常与非矿异常。能通过土壤化探异常作出异常成因是否与矿床有关的初步判断;c) 对找矿前景进行预测。能根据不同阶段的异常查证结果对异常分类做出相应调整;d) 根据已有数据和评价结果, 对化探异常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引导下一阶段工作。
4 土壤化探异常评价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土壤化探异常的工作内容具有专业性, 但是其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a) 关于土壤化探异常分析测试的数据质量问题。在实际的土壤化探异常分析过程中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不加以区分甄别, 只要是资质实验室的数据资料就可直接采用, 导致数据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对于评价结果也有所影响。对于数据应坚持谨慎采用的态度, 不仅要求在数据采集阶段的准确性, 而且要求在使用时进行比对分析, 运用地球化学成图检验法对专家研究的对象进行质量评定, 确认无误后的数据才能使用。这不仅是对科学研究准确度的要求、科学精神的要求, 同时也是对工作负责的要求;
b) 关于土壤化探异常评价中异常元素分布特征研究的问题。在土壤化探异常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对区域时空异常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从而导致异常的圈定、筛选及评价产生盲目性。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要求对某一部分土壤化探异常信息中的异常元素进行分析, 而且要求对所研究的异常元素进行时空分布上的规律探寻, 以减少因为元素自身分布特点而给化探研究带来的干扰影响;
c) 关于土壤化探异常评价中异常圈定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在土壤化探异常评价过程中所进行的异常圈定如果不考虑地质、地球化学景观的差异, 而只是把土壤化探异常作为唯一参考数据, 则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误差。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地域情况选择异常圈定的方法, 不能以偏概全, 更不能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思路, 只选用一种方式进行异常圈定。
另外, 在土壤化探异常评价中也应重视异常筛选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从而能减少土壤化探异常原因的推断错误现象或漏判现象的出现频率。总之在土壤化探评价中要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负责的工作态度, 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原则, 才能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威信度。
5 结语
土壤化探异常对于矿床勘探过程是一个重要信息, 因而对土壤化探异常进行评价, 从中获取相关矿产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代永刚.浅覆盖区化探异常评价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5.
[2]朱华平, 张德全.区域化探异常的地球化学勘查评价方法技术进展综述[J].地质与勘探, 2003 (3) :35-38.
化探异常特征 篇5
化探异常利用矿化区段地区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无矿背景区的现象, 分析评价成矿地球化学环境、控矿因素及元素运移机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勘查地球化学技术适用条件和地区地质、地理条件, 对异常进行解释和评价, 能很好的做出找矿远景评价, 能获得丰富的找矿远景数据。针对化探异常研究评价的基本内容对找矿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化探异常的评价方法
2.1 地球化学探矿法
简称化探, 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 以现代分析技术和电算技术为主要手段, 从各种天然物质中系统采集样品, 分析测试样品中某些地球化学特征数值 (如指示元素的含量, 元素比值等) ,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以便发现地球化学异常, 并通过对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评价而进行的找矿方法。化探异常是指矿化区段的地区化学特征 (如某些元素含量的高低, 元素含量的分布的均匀性, 元素赋存形式的差异) 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地球化学特征不同, 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元素含量或地球化学指标偏离背景值。
笔者在工作中, 学习、总结出以下金化探异常评价方法。取样对Au含量进行测量, 分析是否存在异常;综合设计一条通过异常中心的采样剖面, 通过采样来实现对全面分析该区域的异常情况;对取样进行加工, 并确保样品颗粒直径小于一定的范围;根据Hg、Sb、B、F、I、Ba、As等指示元素的强异常, 可以判断出矿体的上部及前缘;根据Pb、Zn、Ag、Au、Cu等元素的强异常, 可以判断基本靠近金矿体;根据Mo、Bi、Mn、Co、Ni、Sn等元素强异常, 可以判断出矿体的下部, 从而通过利用金矿床构造的相似性和靠近金矿体的Pb、Zn等元素的强异常评价方法查明在该异常区金的找矿标志, 从而实现找矿目标。
2.2 构造地质研究与岩石地球化学多元素异常评价综合找矿评价
实践证明, 利用构造地质与岩石地球化学多元素异常评价综合找矿山方法, 具有判断精度高、探矿时间短、社会效益好等优点, 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经钻探揭露查明:在田家-仙人脚矿段部分区域内, 相关构造蚀变带主要由黄铁绢英岩、绢英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花岗岩等组成。煌斑岩呈绿色, 风化后呈土黄色, 多有碎裂和蚀变, 主构造蚀变带系由两条近于平行的蚀变带组成复脉带, 蚀变带内主要充填物为黄铁绢英岩及黄铁矿脉、绢英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花岗岩等, 黄铁绢英岩中穿插黄铁矿脉及石英脉。石英脉脉状、透镜状、细脉状或网脉状, 乳白色, 多含黄铁矿, 规模较小, 一般厚5~10cm, 矿化较强, 它的出现往往是矿化好或富矿包存在的标志, 金品位较高, 均不同程度地赋存有金矿体。仙人脚矿段的1号脉和7号脉的北部矿体未封闭, 进一步勘探, 黄金资源储量有望进一步。
3 化探异常分析应用
3.1 化探异常圈定
在测区面积较小, 地质情况相对简单, 元素呈单峰分布或分布中存在单一背景全域或单个异常全域时, 可以通过计算获取测区统一背景下的平均值, 也就是圈定异常下限。在实际应用中, 1:5万矿产普查化探异常分析中, 通常在频率分布中存在单一背景全域和异常全域的交迭双峰, 或者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正向偏斜, 此时可以利用众值来代替平均值进行异常圈定。当测区面积较大, 或者测域由苦干个1:5万矿产普查联测时, 其地质情况较为复杂, 通常先将测区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分别计算, 获取不同地质单元的背景平均值和异常下限, 以此进行异常圈定。不过在具体应用中, 由于异常下限值的可靠性还需要与本测区矿产和矿化分布特征进行修正, 因此一般仅作为异常圈定的参考值考虑。目前通常根据异常所处地质环境、找矿意义、工业研究成度, 采样介质, 异常形成地质因素, 异常范围和强度等来划分异常种类。
3.2 化探异常筛选
化探异常筛选是对异常进行找矿远景的初步评价, 包括异常面积范围、异常强度、异常特征、异常规模、元素组合、浓度分布、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了解。传统的化探异常筛选多借助于专家经验进行异常对比, 这种方法在新区找矿中获得成果的机率较大, 在老区取得突破性找矿成果的机率较小, 近年来这种方法所获得的找矿成果已经越来越少。现阶段, 在异常筛选中应当改变从局部异常出发的思路, 而从区域是否存在不同级次异常模式出发, 寻找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从区域成矿模式、局部异常, 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套合模式的关联性出发, 以获取更大的找矿潜力。但需要注意, 在表生地球化学景观区带的异常筛选中, 不同景观区由于其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上的差异常, 使得其异常的可比性很差, 应用于对比研究中只能获得一些次要数据, 只有同一景观区的同类异常的对比研究才具有较高的可用价值。
3.3 异常定位追踪
异常筛选只是筛选出具有远景的异常, 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异常定位追踪, 进行异常查证确定详查区和寻找工业矿体, 评价异常为矿致异常还是非矿致异常。在异常定位追踪中, 应当正确分析高值点、富集度, 掌握好唯一标志进行异常源的定位追踪, 结合成矿地质体、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 着重于异常重现及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高值点、富集强度、位置变化。当异常特征面积较大且地质构造因素复杂时, 可以利用相应的工作比例尺来分解待查异常进行异常定位追踪, 将靶区缩小便于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和发现异常重现度。
4 化探异常研究评价的基本内容对找矿的意义
矿产形成有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显示标志, 矿产普查能筛选出成矿远景最大区, 找出可能的矿点和物、化异常区, 进行矿产资源总量测定, 寻找不同比例尺的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 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宏观布局和矿产需求形势极为重要。化探异常分析能确定异常的存在, 追踪异常源, 了解异常源所处的地质环境, 对异常作出解释和评价, 了解矿化规模、产状、品位和分布特征, 为进一步的矿产勘查获取丰富的数据, 是矿产普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国土面积近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化探工作, 覆盖了大部分国土和主要重点成矿带, 获取了上亿计39种元素的高质量国土基础地球化学数据资料, 圈出数百万计各类综合地球化学异常, 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和查证发现了一大批矿床、矿产地,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民生需求做出巨大贡献。研究化探异常分析在矿产普查中的应用, 具有非常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更加有效开发我国有限的矿产资源, 找出更多的矿产资源, 针对对化探异常研究评价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找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我国不仅仅是一个人口大国, 也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 化探异常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矿产勘查评价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论题, 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文章主要阐述了有关化探异常研究评价的基本内容对找矿的意义
关键词:化探异常,研究评价,基本内容,找矿,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刚.化探异常曲线图中采样坐标投影的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 2013 (6) .
[2]贾文, 李志华.内蒙古阿巴嘎旗AP23化探异常特征分析及找矿潜力预测[J].矿产勘查, 2010 (5) .
[3]鄢旭久.黑龙江漠河地区分形成矿远景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4]青海省有色物化探公司.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普查报告 (内部资料) , 2011.
[5]吕国安.成矿区 (带) 异常评价选择的基本条件研究[J].岩土工程, 2012, 3 (6) :50-54.
【化探异常特征】推荐阅读:
磁异常特征01-24
桂中1井井中化探指标的异常特征和指示意义05-11
程序开发中异常的理解及处理异常论文10-20
系统异常07-14
免疫异常07-22
异常波动10-14
异常状况10-15
异常改造10-16
异常变化01-13
异常情况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