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信息

2024-08-18

交换信息(共12篇)

交换信息 篇1

摘要:基于目前不宜公开信息泄漏事件屡有发生[15], 文章提出了实现电子信息安全交换的基本原理及多种实现方式, 这对于不宜公开信息的安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信息安全交换,单向导入,介质绑定

1 前言

近年来, 涉及到互联网、内部和涉密信息系统的每个人几乎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怎样把所需要的低密级信息拷入到高密级信息系统中 (包括互联网信息输入到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 和把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低密级信息拷入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以下就根据实际软、硬件设施及操作过程的不同, 提出几种解决此问题的一些方法, 并分别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一简单比较。

2 信息交换基本概念与理论

这里首先介绍几个概念:

单向导入, 指的是信息数据流只能单向传输, 不可逆转, 目的是用来解决被保护信息网络的信息泄漏问题。

介质绑定, 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使存储介质与终端 (计算机) 建立 (双向) 认证机制, 从而可以实现对信息存储交换途径进行有效控制。

审计, 指的是对所有信息的输入、输出等操作进行记录, 以便于事后监督,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

所谓信息安全交换, 指的就是低密级信息需单向导入到高密级信息系统中, 这是为了防止在低密级与高密级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时产生数据信息“摆渡”事件的发生, 而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低密级信息需采用绑定的 (编解码格式已知的、特种和专用编解码等) 存储介质存储, 确保低密级与高密级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各自的专用介质完成, 要求符合“单进单出”的基本原则, 最后, 对信息交换过程启用审计功能, 以便于对输入输出的信息进行事后监督、证实, 并根据存在的风险, 及时提出解决方式。

3 电子信息安全交换实现

实现电子文件安全交换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式。

3.1 刻光盘法

根据所使用光盘分类的不同, 此法又可分为以下两种解决方式。

第1种解决方式, 适用于用的是一次性 (指的是一次写入不可擦写) 光盘。

一般实施过程:先把低密级信息文件进行“杀毒”处理 (病毒库须是最新的, 下同) , 然后再把此信息刻录成光盘, 最后再把此信息文件拷入到高密级信息系统中。

具体实施如图1所示。

首先, 在低密级信息计算机上将所需要的信息文件进行杀毒处理, 并把信息文件刻录到光盘里, 此时, 低密级信息计算机安装有刻录光驱。

其次, 采用光盘将杀毒后的信息文件拷贝到高密级信息计算机上, 此时, 高密级信息计算机安装有只读或可刻录光驱。

第2种解决方式, 适用于使用的是可擦写光盘的情况。

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与图1类似, 只是此时, 一次性写入光盘替换为可擦写光盘, 高密级信息计算机只可安装有只读光驱。这样, 就完成了低密级信息拷入到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正确途径。

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低密级信息拷入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的途径如下:高密级信息计算机应安装有可刻录光驱, 应用刻录光驱来完成信息的拷出, 并对完成刻录的光盘信息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再把低密级信息拷入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

注意事项: (1) 本文所说的低密级和高密级信息是相对而言的, 即信息等级分为不涉密 (公开) 、内部、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举个例子, 若机密级信息设为高密级信息, 则不涉密、内部及秘密级信息是低密级的, 下同。 (2) 若一次性写入光盘存储的所有信息是公开信息, 则光盘不做涉密载体管理;否则, 则光盘做涉密载体管理。 (3) 涉密网 (机) 应设置低密级信息 (包括可公开和内部信息) 区输出低密级信息并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3.2 存储介质硬件设置法

常用的存储介质是U盘、3.5英寸软盘等。以U盘为例做。

工作原理:通过使用U盘写保护开关, 使U盘内部电路板主控芯片或其它相关芯片的写入管脚有高电平变成低电平, 这一转换过程是物理实现的, 从而使写入操作不能完成。

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与图1类似, 只是此时, 一次性写入光盘替换为带写保护开关的U盘。

具体实施方法:

低密级信息拷入到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正确途径:

首先, 把U盘的写保护开关推至“开”的位置, 把低密级信息文件拷入到与其同一级别的U盘里, 并进行查杀病毒 (如蠕虫) 、木马等恶意代码处理。

其次, 把U盘写保护开关推至“关”的位置, 并把U盘插入高密级信息系统的USB口, 从而完成信息文件的传输过程。

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低密级信息拷入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的途径如下:

高密级信息终端 (计算机) 应有可用的USB端口, 把专用U盘插入高密级信息系统USB口完成所需要信息的拷贝工作, 对完成拷贝的U盘信息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再把U盘插入低密级信息系统的USB口并把信息拷入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 须验证U盘的写保护是否能起到其应该有的作用。 (2) 须使用带有写保护装置的U盘。 (3) 一定要制定相应的U盘规章管理制度:如所使用U盘的密级不高于低密级信息系统的密级。 (4) 应分别配备高密级和低密级信息主机专用的U盘。 (5) 根据需要, 可在低密级、高密级信息主机安装功能符合要求的介质绑定防护软件。 (6) 涉密网 (机) 应设置低密级信息 (包括可公开和内部信息) 区输出低密级信息并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3.3 使用信息消除工具法

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以U盘为例。

首先, 把所需的信息文件拷入到存储介质A (如不带写保护装置的U盘、移动硬盘及其它存储设备等) 里并进行杀毒处理。此时, 若拷入的信息是涉密的, 则存储介质A此时和拷入信息的密级一致, 否则, 存储介质A是没有密级的。

其次, 再把存储介质A里的信息拷入到高密级信息系统中, 完成后, 对存储介质A运行信息消除工具, 使其变成存储介质A’。若存储介质A存储过涉密信息, 则A’做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否则, 其是无密级的存储介质。

最后, 把所需的低密级信息拷入到存储介质A’并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然后, 把A’中的信息拷入低密级信息主机。

注意事项:

从管理角度出发, 根据工作需要, 应配备国际互联网专用介质、内部介质和涉密介质3种。若低密级信息主机是互联网计算机, 则存储介质应选用互联网专用介质。

所使用的信息消除工具必须是经过保密认证的。

信息消除工具可以安装在高密级信息主机上, 也可以另外设置一台信息消除机, 如图2的虚线所示。

根据需要, 可在低密级、高密级信息主机安装可以使用的介质绑定防护软件。

3.4 设置中间机或隔离机法。

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以U盘和一次性写入光盘组合为例。

首先, 在低密级信息计算机上将信息文件保存到存储介质 (如U盘及移动硬盘等) 上。

其次, 将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文件拷贝到“中间机”, 进行杀毒处理, 并把信息文件刻录成光盘, 此时, 中间机安装有刻录光驱。

最后, 采用光盘将杀毒后的信息文件拷贝到高密级信息计算机上, 此时, 高密级信息计算机安装有只读或刻录光驱。这样, 就实现了低密级信息拷入到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正确途径。有其工作过程可知, 此法又可称为“刻录转换”法。

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低密级信息拷入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的途径如下:高密级信息计算机应安装有可刻录光驱, 一次性写入光盘应更换为可刻录光盘, 应用刻录光驱来完成信息的拷出, 并对完成刻录的光盘信息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再把低密级信息拷入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

注意事项: (1) 显然, 也可以把存储介质更换为光盘。 (2) 中间机分为涉密中间机和非涉密中间机两类, 其中, 前者的密级由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 (3) U盘和光盘的密级应该和其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一致。 (4) 应配备专用的互联网存储介质、内部存储介质和涉密存储介质。 (5) 根据所使用光盘是否具有重复使用性来配置 (移动) 光驱是只读光驱还是可刻录光驱。 (6) U盘和一次性写入光盘的位置可以互换, 但是, 此时, 低密级信息计算机应该安装有刻录光驱, 并且低密级信息系统与光盘的密级一致, 中间机的密级与其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一致。若使用的是可擦写光盘, 则要求中间机只可安装有只读光驱。这种方式需在中间机、高密级信息主机上安装介质绑定防护软件。 (7) 若把一次性写入光盘替换为带写保护装置的U盘、3.5英寸软盘, 则此法相应地可称为“U盘转换”法、“3.5英寸软盘转换”法。若在高密级信息主机上安装有信息消除工具, 则此法又可称为“信息消除转换”法等等。另外, 这种方式需在低密级信息主机、中间机、高密级信息主机上安装介质绑定防护软件。 (8) 若把一次性写入光盘替换为其它存储介质, 如不带写保护装置的U盘、移动硬盘等, 即高密级信息主机可对其进行写入操作, 则也有可能存在泄密隐患。原因是, 杀病毒软件仅仅对已出现并成功分析其特征的病毒代码有查杀作用, 即病毒库的更新总是落后于病毒、木马代码的出现时间。尽管用病毒库更新后的杀毒软件没有查出主机里的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 但是并不能保证被查杀的主机里没有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 即被查杀的主机里仍可能存在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因此, 若高密级信息系统被植入恶意木马代码等, 则会通过“摆渡”方式把高密级信息泄露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 从而造成泄密事件的发生。因此, 此法相对适用于 (参照) 涉密的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另外, 这种方式也需在低密级信息主机、中间机、高密级信息主机上安装介质绑定防护软件。

3.5 使用“三合一”产品

“三合一”产品全称是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 主要具有单向导入、介质管理、违规外联3项保密功能, 另外还具有一定的辅助审计等功能。

低密级信息拷入到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方法:此种方法只要按“三合一”产品的技术要求配置好, 就可正常使用。

高密级信息系统中的低密级信息拷入到低密级信息系统中的方法如下:可使用光盘刻录或U盘等方式进行。根据所使用的存储载体不同, 使用方法可参考“三合一”产品技术说明或本文其它相关部分说明。

3.6 使用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

此种方法只需要把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设备配置在低密级、高密级信息系统边界防护之间, 再根据需要把该产品及所联接的各个信息系统的各种策略与技术参数配置完成后, 就可以完成信息的安全交换。根据国家相关保密要求, 目前, 若低密级信息主机是公共信息网主机, 则与之通过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直接连接的高密级信息主机的最高密级是秘密级。详细情况可参考相关保密要求。

由以上各种实现方法可知, 第一种及第二种方法实施简单、方便, 但是, 若使用第一种方法中的一次性光盘的方式, 则长期来看, 浪费太大, 也不太适合大容量的信息传输, 并且, 使用光盘刻录, 工作效率低;第二种、第三种、第五种及第六种方法须购置相应的软硬件设备, 需要一定的投资;第四种方法须设置中间机, 需购买相应的防护软件, 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另外, 若使用光盘刻录, 也存在工作效率低、增大管理工作量等现象。实际上, 第四种方法可以看作是第一种、第二种及第三种方法的综合, 第六种方法更适用于不同信息系统 (安全域) 之间的信息交换。

中间机与“三合一”产品比较:前者不能够做到单向, 但若中间机实时更新病毒库, 则对防病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后者能够做到严格单向输入, 但对所使用的终端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4 结语

文章主要对信息安全交换的正确途径做了阐述, 并分别对各种实现途径的优缺点做了简单比较, 主要涉及的概念有低密级信息主机、光盘 (从是否具有可擦写特性上分为一次性和重复使用两种;从容量大小上可分为小容量 (1G以下如CD类型) 、大容量 (如DVD类型) 等光盘类型) , U盘 (带写保护功能和不带保护功能, 但其容量选择性大) 、高密级信息主机、 (介质绑定、单向导入、审计等) 防护产品和光驱 (分只读和可刻录) , 对这些概念一定要深刻理解, 只有这样, 才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选用合适的防护产品, 保证信息安全交换的顺利进行。由上可知, 通常所说的“移动存储介质存在交叉使用”这句话及“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信息只能存储在对应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内”和“用于下载国际互联网、公共信息网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与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等等存储介质管理规定本身就不规范。另外, 有涉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技术要求可知, 涉密存储介质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 但是, 这句话并不是说涉密存储介质可以不分密级地在任何涉密信息系统中均可以使用或仅仅在与其标称密级相同的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 即涉密存储介质严禁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是满足涉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技术要求的充分条件, 而非必要条件。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对保密工作中的文件交换方式起到积极的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军工科研所发生泄密事件潜艇资料被窃[EB/OL]. (2009-12-14) .http://www.youxia.org/2009/12/军工泄密-潜艇资料被窃.html.

[2]美韩对朝作战计划因韩军官忘拔U盘被窃[EB/OL]. (2009-12-28) .http://www.youxia.org/2009/12/美韩对朝作战计划因韩军官忘拔U盘被窃.html.

[3]摆渡攻击的原理与防护措施[EB/OL]. (2011-02-26) .http://www.yueqikan.com/tongxinxinxianquanlw/4829.html.

[4]泄密?木马?如何保障政府网络安全[EB/OL]. (2011-03-16) .http://www.1258z.net/a/servers/security/201103/23525.html.

[5]基于数据二极管技术的摆渡木马防御研究[EB/OL]. (2011-4-29) .http://articles.e-works.net.cn/Security/Article86642.htm.

交换信息 篇2

为此,ICANN推出全球商标信息交换机构(英文全称Trademark Clearinghouse,简称TMCH)这一商标权益保护机制,在日升期及商标索赔服务上维护商标持有人的网络合法权益。

TMCH作为全球商标数据存储库,向所有人验证和核实信息,并提供这些信息给注册商和注册局。商标所有者将有权在所有新的注册局核查。

2、为什么要要在商标信息交换机构(TMCH)注册我的商标或标识

 新通用顶级域名发布时,有效地保护您的商标。

 在注册局开放公众注册前至少30日(日升期)内,商标持有人享有优先注册其持有商标

相关域名的权利

 所注册商标及类似商标在新顶级域名下被抢注的实时告警通知服务

3、谁可以申请TMCH服务?

 商标持有人

在商标交换所有商标权利的个人、组织以及受让人或代理人。一个商标持有人将可以自行或

是通过商标代理提交一个商标记录。

 商标代理人

代表商标所有人提交和维护商标记录的个人或组织。商标代理人将会代替商标所有人收到关于日出期服务和商标索赔服务的通知。

4、什么样的商标可以被接受?

  TMCH接受的商标:

  已注册的商标

  由法律或条约保护的标志

  法院验证的商标

  构成知识产权的其他标志

  不能被接受的商标:

  包含点(.)的商标

  无文本的图形商标

5、注册TMCH需要哪些文件?  商标和商标持有人的信息

 签字的使用声明

 使用证明的例子

 商标证书复印件

 受让人 / 代理人声明

 商标续展请求复印件

6、注册TMCH无法做到

 TMCH不是一项权利保护措施;验证商标并不会给予所有后缀的所有域名权利  TMCH不能阻止域名抢注;需要在他人注册之前注册商标才可阻止域名抢注。 TMCH不能阻止品牌滥用;验证的商标并不会屏蔽新后缀的域名注册。

7、注册TMCH的好处

 得到更多,花费更少;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花费。您还可以选择一次性注册1年、3年或是5年的TMCH。

 方便 & 省时;只需要通过我们安全且人性化的网络平台提交您的商标信息,便可以快

速跟踪您的域名申请并验证商标文件在新通用顶级域名日升期的注册。

 易于管理;在一个集中的位置跟踪您左右的商标信息,更加简单、方便的管理您的商标

组合。

 有限获得知情权;每当一个新通用顶级域名发布和进入优先日升期注册阶段的时候您都

将会受到通知。日升期后,开放注册之前的最多90天内您持有知名商标在新通用顶级域名下被抢注的实时告警通知服务。您将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保护您的在线品牌。

8、为何要委托纳网处理TMCH?

 我们是官方指定的TMCH服务提供商。

 作为ICANN认证的注册商,纳网与ICANN和全球范围的注册局紧密合作,并在互

联网的动态发展中处于最前沿。

 将您从复杂的商标信息提交中解脱出来。

 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完整的网络品牌保护解决方案,全面的保护你的品牌和商

标。

交换信息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想像力是学生的翅膀。有了想像力,再抽象的知识也能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Ausubel所指出的: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一、课堂实录

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信息交换方式中的程序查询方式,此种方式适用于低速的外设设备,CPU等待的时间很长,因此此种方式的效率很低,假如你是一个计算机设计者,你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粗存精的思维过程,最终获得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的方法)

生A:外设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差太大,不管用哪种方法,CPU都要等待外设,除非快速的提高外设速度,若维持现状,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好方法?

师说:他的这一猜测似乎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想法显然过于狭窄了。

(生A的发言令教者颇感意外,一下子打乱了教学预想,课堂上有几个学生也在悄悄细语,莫非他们跟学生A有同感?若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灌输,教学效果必然不好。面对学生的想像力缺乏,教者决定因势利导,临时改变教学设计。通过模拟CPU和外设,引导大家找到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数据交换速度的方法。)

师说:这样吧,暂时不要去简单的空想。我们来做个游戏。假设教师是CPU,生C是外设,生D计算时间,我们来模拟打印程序任务。

(看着教师与生C的表演,学生有的带着笑,有的在沉思,更加感性的掌握了程序查询方式的缺点所在。)

师说:现在要提高效率,而CPU与外设的速度没变,怎么办?

生E:在相同的时间内多完成任务是否也是提高速度的一种方法?

师说:很好,他给了我们另一个思维角度,速度快和效率高有时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不能提高速度的前提下,这种角度无疑是明智的。

生F:让CPU与外设各做各的事,等外设准备好后,CPU再来处理外设的事情,这样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的任务不是多吗?

(生F的回答使很多同学恍然大悟,有两名同学自告奋勇地用生F的方法模拟打印程序任务,果然,在相同的时间里,这种方法完成的任务更多些。)

师说:中断处理方式就像他说的这样,此时CPU处于被动,外设处于主动。当外设准备就绪后,就通知CPU来处理,这样无疑提高了CPU与外设的数据处理速度。中断处理有四个过程(略)

师(总结):中断处理过程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非常想像。比如我在看书,此时有人打电话给我,这是中断请求;我准备接电话并对看书的位置作了标记,这是中断响应;我接了电话,这是中断处理;打完电话后继续看书,这是中断返回。

程序中断方式由软件和硬件共同控制,此时CPU处于被动,外设主动,这样的CPU的实时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把尊重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特点落在实处。传统教学过分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沿着教师既定的线路前进,这实际上是教师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讲解抽象问题时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想象起来,否则学生的头脑中有太多的困惑和不解,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龄,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思维品质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本节课从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入手,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想像力的游戏,让学生自然地将抽象问题感性化,满足了学生的思维需要和情感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职业教育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正确处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创新意识养成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的知识学习并不能依靠外界硬塞而获得,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建构式的学习,教师的重要责任是为学生的建构学习搭建获取知识的平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较为完整的知识产生过程,增强了想象力,学生的获益是多层次的,从而实现了多维的教学目标。

3.处理好专业课教学中教学与教育的矛盾关系是职业教育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要求。计算机原理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学科,学生对它没有丝毫的感性认识,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可接受程度,思考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以便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

在这节课的教学实施中,学生对计算机原理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感知,既有对抽象问题的实际模拟,又有对中断处理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既满足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较好地处理好专业与教育的关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和情感支持。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交换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篇4

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以来, 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的系统之间会计信息交换的需求就开始萌生。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越来越明显的会计信息交换需求推动着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早期的EDI (电子数据交换) 主要用于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商务信息;关联的会计主体之间相同的或不同的财务软件系统相互联系, 就必须依赖一定的数据接口交换会计数据;而在互联网时代, 上市公司与外界进行直接的、广泛的会计信息沟通, 需要借助跨平台、可扩展、自描述的XML技术及其在会计领域的子集XBRL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会计信息交换的方法及标准从产生到逐步完善主要经历了EDI、《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上海《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国家《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XBRL五个阶段。

二、会计信息交换工具XBRL的应用

XBRL是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中的一种应用, 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 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XBRL在会计中的应用能够实现不同公司之间会计信息共享和操作。我国会计数据交换标准将数据交换格式重点放在文本文件类别, 并提出了XML文件类别的格式定义, 但并未涉及我国XBRL标准的制定。XBRL致力于提高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交流效率, 它继承了XML利于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并在会计信息交流方面有所发展。利用XBRL, 企业可以将企业内各子系统 (无论差异有多大) 提供的信息 (无论格式如何) 自动转换 (无须重复录入) 为XBRL的格式;可以将XBRL格式的会计数据以不同形式但内容高度一致地呈现给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方便地 (信息查找成本低、效率高) 提取 (无须重复录入) 、交换 (无论格式如何) 、处理及分析各种会计信息。XBRL标准自2000年7月发布之初, XBRL国际联合会下属的各国际工作组一直致力于XBRL标准完善和推广工作, XBRL的应用将为信息产生、流转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目前, XBRL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成为一种更为快捷的会计信息传递方式与高效的信息审核工具。

三、会计信息交换方式的特殊性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其供求之间的交换方式, 有其特殊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 (供给方) 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 从形式上看, 其需求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可获得。因此, 会计信息从供给方转移给需求方, 并没有遵循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的原则。二是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后, 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市场交易”, 但事实上, 会计信息的价值是很难用货币计量。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对需求者有利或不利程度很难用货币计量, 因此, 会计信息本身的价值也很难用货币计量。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会计信息无法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对外披露。三是会计信息有“公用性”。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 一旦公开披露, 则成为一种“公共物品”,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使用。会计信息的这种“公用性”, 使其无法做到“一对一”的交换。四是企业必须依据有关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 按照统一规定的格式、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开对外披露其会计信息。因此, 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似乎是一种“强制性”的被动行为。

四、会计信息交换的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交换是会计信息生产的延续, 其交换效率与会计信息需求、交易成本和交换的技术因素相关。一是会计信息交换的需求推动着会计信息交换的产生和发展。企业的规模越大、外部经济关系越复杂, 则会计信息交换的需求就越旺盛。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促进了在相关会计主体之间频繁地交换越来越丰富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交换的需求推动着会计信息交换的产生和发展。二是会计信息交换的应用水平取决于信息交换技术的成熟度。初级的技术只能支持定期提供少量最关键的会计信息, 而先进的信息技术能提供动态的、实时的、充分的会计信息。高层次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检查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系统。而数据交换的接口方面不公开、不统一, 严重阻碍了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因此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技术准则———会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文件。三是会计信息交换的成本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根据经济学原理, 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只有在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 才愿意增加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供给;企业最多只愿意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会计信息量;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 企业则不会自愿生产和提供会计信息。

高昂的成本会抑制交换的应用, 早期的信息交换系统难以得到普及的重要原因是昂贵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 而现在的互联网络及其相关技术则提供了廉价、易用的方法, 使得会计信息交换走向现实操作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文声:《会计信息交换模式探讨》, 《广东财会》2000年第4期。

[2]管萍:《会计信息交换和披露的经济学分析》, 《四川会计》2001年第12期。

[3]施永香、丁国勇:《基于XML的会计审计信息交换研究》, 《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1期。

[4]安建华:《论会计信息市场的特殊性》, 《中国农垦经济》2003年第5期。

[5]张文贤:《会计理论创新》,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葫芦岛市涉税信息交换管理办法 篇5

第157号

现将《葫芦岛市涉税信息交换管理办法》予以公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都本伟

2014年5月7日

葫芦岛市涉税信息交换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涉税信息的采集、利用和相关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涉税信息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本级政府所属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以下简称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涉税信息交换等工作。

国家税务机关和地方税务机关(以下简称税务机关)负责涉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管理以及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传递等工作。

第四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涉税行政协助义务,因履行职能产生的与纳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相关的信息(以下简称涉税信息),应当向同级税务机关提供。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可兼职),报税务机关备案。

第五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和标准做好涉税信息管理工作,确保提供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和有效。

第六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下列规定的内容向税务机关传递涉税 —1—

信息:

(一)公安部门。提供车辆登记和年审信息、机动车驾驶证相关信息;外籍人员办理签证信息;外来(籍)人员承租房屋登记信息;采矿业使用炸药、雷管等信息。

(二)财政部门。提供向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征收的非税收入项目信息。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参保名称等登记信息、变更情况和费源情况分析;提供医疗保险各药店登记信息和医保购药划卡结算情况。

(四)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土地储备情况、土地分等定级及基准地价更新信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划拨、收回补偿和变更土地用途等信息以及土地使用权证发放信息;基准地价成果资料,包括基准地价表以及详细阐述基准地价的内涵、级别范围和应用基准地价测算宗地价格的方法和修正系数体系在内的相关说明文件等有关信息;提供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信息及农用地的转用审批信息。

(五)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有关规划调整的信息,已批准商品住宅项目容积率清单,提供《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发放信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相关信息,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建安工程造价标准信息。

(六)文化部门。提供发放给演出经纪机构和个人的《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信息,以及演出经纪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员个人的涉税信息,《文化经营许可证》发放情况等有关信息。

(七)工商部门。提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含股东变更)、注销登记、吊销营业执照、年检信息;协助查询企业的有关工商登记资料,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股权变更及动产抵押等有关信息。

(八)电力监管部门。提供电网建设、改造项目的实际资金投入以及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支付信息;月耗电500万千瓦时以上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信息;电力企业资质情况。

(九)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提供相关涉税信息。

第七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协助税务机关做好税收征管工作,于每季度结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涉税信息的传递工作。

第八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传递涉税信息,可以采取移动存储介质等电子数据拷贝或纸质文件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 同级国家税务机关和地方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相互交换税务登记新增、注销、转非正常等信息,专项检查、稽查查补税款、发票协查、核定应纳税额和超定额补税等信息以及出口企业增值税免、抵、退等信息。

第十条 非法定事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拒绝税务机关提出的涉税信息交换要求。

第十一条 税务机关、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涉税信息采集、传递、使用过程中,应当采取保密措施,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二条 税务机关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应当科学分析、综合利用,不得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

第十三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无故拖延提供涉税信息,泄漏涉税信息的,由市或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 篇6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通信领域对系统更新也日益加快,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然而,目前的通信网络存在容量小、网络节点资源共享性不高、可靠性低等问题,亟需发展新的移动软交换。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包括多种功能且不断发展的新概念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在信息通信行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要分析了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信息通信;合理应用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信息通信网络业务日益扩展和增多,通信网络业务的综合化、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使世界通信业务呈现大融合的局面[1]。与此同时,人们对通信业务需求也不断增长,对信息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通信业务运营商,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纷纷在新业务扩展方面做足了工夫。然而,目前的通信网络存在容量小、网络节点资源共享性不高、可靠性低等问题,亟需发展新的移动软交换。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在信息通信行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就是从媒体网络网关中分离出呼叫控制功能,实现通过服务器上面的相关软件达到呼叫控制的目的[2]。软交换技术是一种新的电信网络技术,是新一代网络的核心。软交换概念起源于美国,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行效益,使网络发展更加合理和开放,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自此软交换概念便应运而生[3]。软交换概念自提出以来,备受重视和认可,并使发展步伐不断加速。软交换技术作为新一代网络核心设备,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由于该技术设计受到操作系统的影响和限制较小,使交换、路由与业务功能彼此分开,从而能使信息交换和同步通信成为现实。作为新一代网络核心设备,软交换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软交换技术为了将公用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TelephoneNetwork,PSTN )交换机的功能在IP网上实现而专门设计的,其技术基础是MGCD/H媒体控制协议为技术,使业务更加标、开放。其次,软交换技术集合了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以及互联互通功能等功能于一身,能够为用户提供连接与呼叫控制,如智能终端、电话终端等,其应用范围也较为广阔,除了应用于管理业务接入,也可以应用于新一代网络控制和公用电话交换网络边缘等,并能将与呼叫控制相关的多种业务在一个系统中进行集中管理。最后,软交换技术能在目前移动核心网上实现业务的融合以及多接入处理,使用户享受到数据、语音、多媒体等多种业务。

2.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

信息交换软技术主要由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综合设备的接入能力、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等3个基本要素构成。 通过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能使信息交换更为自由,而同和设备接入能力使各种设备接入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使整个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2.1软交换技术在固网中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在固网中的应用是软交换技术在通信行业中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软交换技术在固网中应用可以分为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和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这两种形式。从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来说,由于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演进速度较为缓慢,也因此使得端局先行软交换改造对本地网络形态要求比较低,并没对本地网络形态提出明确的特殊要求,因此改造时,其风险较小,但是由于这种改造使本地网络支撑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要实施端局先行软交换改造具有较大的难度。从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来说,由于汇接局先行改造过程中,对固网交换局的接入更加关注,所以使端局的差异性得到有效屏蔽,也使得端局先行改造中的诸多缺陷得以避免,也就形成了汇接局先行改造更为广泛的局面。

2.2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网中的应用

从网络接口、接口协议、业务等方面来看,移动通信电网中的软交换体系与固定通信的软交换体系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业务的处理、所适应的网络协议以及设备功能特性上看,移动通信电网中的软交换体系和固定通信的软交换体系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移动长途网络中应用软交换技术,则需要软交换设备——汇接移动交换中心(Tande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TMSC)部署在各个大区域里的中心城市,设备要求完全相同且互为备份,与此同时,还要在省会城市部署中继媒体网关——威胁管理网关(Forefront-Threat Management Gateway,TMG),同时还要将TMG设置到省内交换机的直达电路。这样,就能使应用软交换技术的长途网同传统移动通讯网连接起来,并实现同步通信的目的。信息软交换技术中的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不仅能处理所有业务控制层的业务,而且能使相应信令接口功能得以实现,移动交换中心借助H.248协议使媒体网关(Media Gate Way,MGW)互相交换媒体信息的功能得以实现。此外,移动交换中心和媒体网关能支持第二代移动通信或第三代移动通信同时接入的功能,使第二代移动通信与第三代移动通信在本地网中融合起来,从而使软交换管口局不仅使不同网络的电话业务得到疏通,而且使本地IP话务的落地得到实现。软交换技术中的虚拟中继(Virtual Trunting)、分组中继(Packet Trunking)、多媒体业务(Multi-media Servers)、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网(3GCoreNetwork)和本地语音接入(Packet Local Access)在移动电网中应用,使移动电网中的汇接局与长途局的功能得以实现,同时汇接局容量、传输宽带与用户数量增加相匹配,使汇接局容量、传输宽带满足用户数量增加的需求。此外,通过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移动电网不仅能实现服务器上的增值业务,还能能承载数据媒体流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3.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可编程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通过在信息通信领域中应用软交换技术,能使信息通信沿着更加健康、快速的道路向前发展。在当前形势下,软交换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应用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一方面要加强软交换技术的先进性和科技性,另一方面要将信息通信本身特点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为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铺开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郎永祥,董勇,刘晓洪.下一代网络(NGN)中的软交换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09(6):212-214.

[2]卫晋欣,李颖.浅谈软交换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8):99-100.

中国将参与居民跨境账户信息交换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纳税人通过境外金融机构持有和管理资产, 并将收益隐匿在境外金融账户以逃避居民国纳税义务的现象日趋严重, 各国对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信息交换、维护本国税收权益的意愿愈显迫切。二十国集团 (G20) 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制定了一项“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 并于2014年7月发布。这项“标准”获得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 为各国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G20的大力推动下, 目前已有101个国家 (地区) 承诺实施“标准”。

根据“标准”开展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 首先由一国 (地区) 金融机构通过尽职调查程序识别另一国 (地区) 税收居民个人和企业在该机构开立的账户, 按年向金融机构所在国 (地区) 主管部门报送上述账户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账号、余额、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入等信息, 再由该国 (地区) 税务主管当局与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 最终实现各国 (地区) 对跨境税源的有效监管。

探究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的运用 篇8

关键词: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运用

信息通信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软交换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践证明,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信息通信效率, 如何合理利用这一技术,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是信息通信行业的主要问题。

一、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概念

软交换是利用相关技术实现传输层呼叫功能的分离, 并实现信息交换的技术。作为NGN网络的核心, 软交换技术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软交换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较少, 设计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其应用具有可行性。软交换技术除了实现呼叫处理功能外, 还实现了系统管理和控制功能。其在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中的应用表现在复式计次、计费和话单采集等多个方面。另外, 该技术还将移动通信的认证功能和授权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应用于虚拟中继实现了PSTN功能, 而应用于分组中继则表现为满足了传输宽带的增加所需。实现了网络语言的统一, 融合了多种业务数据。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软交换技术为客户所需业务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本地语音中是在软交换技术这一庞大而完善的系统下建立, 这体现了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中的应用。基于此我们对信息通信中的软交换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一) 软交换技术点固定电话中的应用。

端局先行与汇接局先行是软技术应用于固定电话中的主要表现。端局先行对本地网络形态具有较小的要求, 并且降低了改造风险。但实际上, 由于端局先行对支撑体系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其实现具有困难。而汇接局先行改善了前者在使用中的差异性, 并且安全系数较高, 因此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固定电话电网智能化改造过程中, 要求对软交换设备的处理能力、IP侧宽带需求、中继网关电路数、信令链路数进行合理的范围预测, 从而优化信息通信的流程。软交换技术应用于固定电话的这一功能表现为实现了固定电话的彩铃功能。

(二)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中的应用。

在网络结构、功能业务和接口协议上,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应用上是一致的。但业务处理和设备功能以及接口协议上具有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移动电话网络中的软交换技术是将多个具有相同配置且互为备份的成对软交换设备进行部署, 通常将其部署在大区的中心城市, 并在省会城市设立中继媒体网关。在这一设备的作用下, 同GMSC、TMSC2和MSC所构成的省内交换机形成直达电路。从而将软交换系统与TMD进行连接, 实现了软交换技术的长途网连接功能, 实现了移动电话的长途通话。TMSC的双重功能体现在其既可以处理业务控制层的相关业务, 又可以处理MCW的控制问题, 进而汇聚媒体流, 并附加映射及其交换。移动电话的2G网络和3G网络是软交换技术应用成功的体现。通过这一技术的MGW与TMSC Server同时接入特点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从而实现了单独设置关口局的本地IP通话功能以及疏通异网话务功能, 实现了移动电话的功能拓展。总之, 软交换技术应用于信息通信技术有助于固网智能化改造, 实现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长途通话功能。为网络功能的延伸提供了基础。目前,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的相关功能上进行了拓展。这一技术的应用具有诸多优点, 是电信业务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 体现在安全性能方面,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电网通信安全系数更高。在设计成本上, 软交换技术的成本较低。但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实现信息通信技术的完善和进步是关键。就目前看, 较交换技术虽然为移动电话网络接入大客户提供了基础, 但在某些功能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包括如何建立统一的软交换系统和标准的协议、如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兼容性、移动电话网络业务的安全性以及API产品开发, 这些问题都给技术研发带来了挑战。

三、总结

总之, 软交换技术在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应用广泛。上文分析了其成本低、信号稳定等优势。但与此同时, 这一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 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 对于相关行业来说, 应进行探索和研发, 以使其更好的为通信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康景山.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合理应用[J].信息通信, 2013 (15) .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设计与实现 篇9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信息,信息孤岛,交换系统

1 建设背景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切实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 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整合各级政府网络资源, 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推动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业务上的协同协作, 扎实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主要围绕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展开。

我们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该从总体框架设计开始, 以信息资源规划为基础, 以实际需求为根本切实理清业务需求与模块功能、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与数据建模、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设, 解决好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目前普遍存在的、各自为政产生的“信息孤岛”等问题。

为了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数据的采集要做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而言, 还很不令人满意。参照当前国外政府的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和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势在必行。

早在2002年我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就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工作实施进行了决策与部署。2004年再次提出了“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但在已公布的国家的标准中, 并未具体说明如何实现政务资源目录服务和交换体系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细节。本文提出了自己设计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系统框架结构, 并予以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2 交换系统架构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出政府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系统框架结构, 并实际建立政府政务资源交换与管理平台系统GIRIMP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rchange&management platform) , 实现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服务和交换信息资源库的部署、信息交换流程的配置以及对整个政务信息交换系统运行进行合理的监控与管理。

2.1 交换系统的组成

信息库和信息交换系统构成了政府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技术支撑环境。信息库由不同部门的交换信息库组成;而信息交换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如交换桥接子系统、前置交换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交换管理子系统等。

交换信息库是由不同的部门建立的中间存储信息库, 是为了实现信息交换而建立的。不同的信息交换子系统在交换管理平台中的关系见图1。

政务平台交换系统在政务资源管理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总体架构中所处的地位见图2。

2.2 交换系统的部署结构

国家电子政务网是一种树型分级的结构, 由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节点组成, 下面以山东省为例说明交换系统的部署结构。

山东省在省、市、县三级部署目录服务, 目录服务器用于注册本域内的资源目录和交换服务目录。

各级政务部门都拥有一个前置交换运行环境, 由交换平台、交换资源库和公开资源库构成。交换平台承担信息交换工作。政务部门的内部业务环境通交换桥接运行环境与自己的前置交换环境交换信息资源。

省、市、县的交换中心环境由交换平台、共享主题库、基础信息库和辅助决策库构成, 它们之间可以互通。各政务部门的前置交换环境之间可以直接交换信息资源, 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通过交换中心环境, 前置交换环境之间可以实现可靠、可信的间接交换信息资源。

3 交换体系建设

交换体系的建设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有消息中间件技术和Web服务技术。在本项目中, 我们采用了更友好的采用Web服务技术。

3.1 前置系统建设

各级部门的前置系统包括前置服务器、交换信息数据库、数据库访问服务及其它系统软件。前置服务器通过桥接系统与部门现有业务系统的连接, 负责完成系统前端的数据配置与采集。前置服务器上应安装交换信息数据库, 用于存放参与部门间交换的临时数据信息。

数据库访问服务是具有一组标准接口的Web服务。这组接口包括:

(1) 创建会话接口――规范化的建立用户会话, 包括用户会话的创建操作;

(2) 关闭会话接口――规范化的关闭并回收用户会话资源, 包括用户会话的关闭操作;

(3) 数据类型自描述接口――规范化的需要访问的数据类型结构模型, 包含数据类型描述操作。

(4) 数据操作接口――数据操作实现的规范化, 包含数据操作。其操作类型有五种, 分别是查询数据、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和用户自定义的数据操作。

不同接口的定义都要符合GB/T 21062.3-2007的规范要求。

3.2 交换平台建设

交换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数据格式的转换和不同部门的数据交换, 由若干个网络服务、Web服务接口以及平台数据库组成。交换平台核心部件应包括:

(1) Web服务管理――提供对Web服务的注册管理和发布功能。

(2) Web服务接口――在外部应用程序和数据交换结点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功能的相关Web服务。

(3) 平台安全管理服务――实现平台的用户管理、身份识别和用户权限管理等服务。

(4) 系统管理服务――实现对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状态监控。

4 项目创新与特点

(1) 政务资源实现了逻辑上集中及物理上分散

以政务资源目录为基础, 通过政务资源交换系统, 真正实现了政务资源在逻辑上的集中管理, 但每个部门的政务资源仍存储在本地, 物理上是分散的。

(2) 实现了部门间数据的共享与业务协同

(3) 项目的部署不会改变原有的系统结构

(4) 系统间兼容性强

交换体系的建设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主要的标准有GB/T 21601和GB/T 21602。系统建成后, 与上级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标准一致。

(5) 系统的扩展性强

交换平台可动态创建交换服务。当有新的交换需求, 可根据服务的要求与标准, 创建相应的服务, 并注册到交换目录服务器。同样桥接系统也可动态创建应用适配器, 以完成不需求的业务系统与前置交换系统间的桥接交换。

(6) 系统部署与管理简单

在系统的桥接服务配置工具和前置交换环境下的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的帮助下, 可动态地创建、配置、监视、删除各类交换服务。

(7) 系统开发使用了当前世界的主流技术

(8) 系统安全性高

5 结束语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采用基于Web服务的交换方式, 通过服务的请求和响应来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这种方法不需要再数据库的层面进行连接, 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对于数据更新度高和要求较高可扩展性的场合比较适合。希望本交换系统的开发能为电子政务信息的共享使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春晖等,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90-124.

[2]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GB/T19668.1-2007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5.

[3]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GB/T19668.4-2007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4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

交换信息 篇10

关键词:DICOM3.0,医学图像,共享内存,信息交换

0 前言

在构建PACS系统的并行处理结构时(见图1),归档服务器在接到客户机发出的C-STORE请求原语时,即通过image Service进程将客户请求中指定的图像实例通过TCP套接口发送到客户机上的接收进程image Receiver。接收到的图像数据须封装在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标准数据集中,从而才能作进一步的显示与图像处理[1]。为了能在多帧图像传输的同时构成主进程Rstation可访问的数据集,客户机上负责完成通讯传输的程序image Reciver不仅要用C++实现,而且还要将数据集实时地发送给Rstation进程(见图1)。

在这种遵从DICOM标准的系统中进程之间的数据集数据的实时传输对数据传输的格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从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取出的数据集数据必须能正确快速地写入另一个进程地址空间中指定的缓存区。

1 DICOM标准的消息交换机制

根据DICOM标准,不同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采取DIMSE消息传递的形式[2]。DIMSE消息由命令集或数据集组成,且在传输时分成许多片段,每个片段封装在一个表达数据值(PDV)中,而PDV又封装在协议数据单元PDU结构中(见图2),PDU是在同一层中同等实体之间交换的信息格式。主机之间需要交换的信息以PDU的格式在已建立的TCP连接上进行传递。

数据集描述图像对象的实例,其由多个数据元素构成,而每个数据元素包含对象的数据元素标签(Tag)、值描述(VR)、值长度及值字段。

2 MEDIWSPACS系统并行处理实现

在我们设计的MEDIWSPACS系统中,采用内存映射文件的方法实现进程image Reciver和RSTATION之间的数据集传递,同时使用套接字之间的通信通道[3]保证进程之间的处理同步[4],从而实现图像实例的实时传输。

2.1 将从服务器接收到的PDV数据写入共享内存

image Reciver首先要从image Service传来的数据中读出每个PDV数据,将它们逐个写入其地址空间的缓存f Write Buf中,f Write Buf中的数据按特定结构排列,如图3所示。

通过调用方法Create Share Map File、Write Share Map和Close Share Map共同完成创建与管理共享内存[5,6],将PDV数据写入f Write Buf,又从f Write Buf将数据复制到共享内存,并同时保证多进程同步读写共享内存。函数Create Share Map File主要负责创建共享内存,关键代码如下:

此函数还通过TCP套接口通知RSTATION进程内存文件映射对象的视图已打开,并接收相应的响应信息。

Write Share Map函数功能是将PDV长度、传输语法及PDV数据分别写入f Write Buf中对应PDV项的前4个字节、第5个字节及以后的字节;Close Share Map函数功能是将接收到的实例ID编号、共享内存长度和PDV总数分别写入f Write Buf头部相应字节,将f Write Buf数据复制到内存映射文件,并通知接收进程接收数据,如果从Rstation传回则表示已读完共享内存中的数据的消息,即可释放f Write Buf并关闭套接口。

2.2 取出共享内存中的数据

RSTATION进程通过调用线程get Dataset接收共享内存的数据,并将数据写入一个能在多线程之间及DVInterface类的多个对象之间共享的内存image Buffer中。

2.3 构建Rstation进程的数据集对象

现在我们已将图像实例数据保存在Rstation进程地址空间中的缓存image Buffer中,但还须用这些数据正确地构建数据集。

最后还须将所有pdv Buf的数据加入到数据集的指针链表中。至此,从服务器发来的图像实例以DATASET格式完全存入客户机的主进程内存缓存区中,供Rstation进程作进一步的图像处理和显示。

3 总结

采用上述方法设计的MEDIWSPACS系统从服务器Archive Server获取一个病人的65个CT图像(512像素×512像素,约16M Bytes)并显示在客户机屏幕上,只需3秒;获取2个CR图像(约20M Bytes)并显示在客户机屏幕上,只需1秒;在客户机主进程Rstation的缓存中图像实例数据完全以最适合DICOM标准要求处理的方式存储,从而保证了PACS系统并行处理的实时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力新,等.DICOM通讯程序的设计[J].医疗设备信息,2003(2):21-23.

[2]NEMA.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S].USA:ACR-NEMA standard publica-tion,1999:32-44

[3]W Richard Stevens.UNIX Network Programming[M].Volum1.USA:Prentice Hall,1999.

[4]GuoLiang Chen,An Hong,Chen Shi,et al.The Practice of Parallel Algorithm[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

[5]W.Richard Stevens.Advanced Programming in the UNIX Environment[M].USA:Addison Wesley,1992.

交换信息 篇11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数据采样;信息交换

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基本概述

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智能变电站是极其重要的组成环节,是以完成信息的采集、保护、控制、测量为一体的主要模式,智能变电站的特征是对信息的综合应用,在根据电网实际发展需求中,能够实现电网自动控制、智能调节等综合运用。

其中,典型的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图如图1 所示,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被电子互感器所代替,在利用合并单元的基础上完成交流采样,实现开入采集以及开除跳闸的主要功能。[1]此外,数据的采样以及传输是独立与继电保护设备,但却依赖于外部的同步时钟源,这种模式下不仅能够在独立于继电保护设备的同时,并且也能够在同步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之间的传输,使数据传输的方式以及数据继电保护设备的数据同步均对继电保护的故障识别产生重要作用。智能变电站相较于于传统变电站而言,在采集数据上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采集值的网络传输规约、合并单元数据处理的基本方式、电子互感器与传统互感器的混合使用等。[2]

另外,在智能变电站中,采样数据外审引入的同步以及数据传输的基本问题需要增加IEC 61850标准,使其作为主要指导体系,在保证智能变电站有序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主要动作行为。但是,从整体角度而言,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标准体系比较多,但是大部分标准体系只是对智能变电站的局部问题进行引导,没有将智能变电站其它问题的矛盾与冲突进行解决,进而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数据采集以及信息交换有所影响。从2011年起,我国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继电保护制造商起草相应的标准,并将智能变电站的信息范围进行分析与整理,进一步将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进行优化处理,从根本上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数据采集以及信息交换。[3]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信息分析

通过对DL/T860规范分析,变电站的信息流描述

从物理结构角度分析,变电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其中每一个层次都需要相应的设备以及网络设备所构成。[4]在根据DL/T860的分析中,智能变电站的保护与控制信息按照传输协议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SV、GOOSE、MMS以及时间同步信息。而图2中所列举的①、②、③、④、⑤、⑥均与继电系统有着密切联系,需要对信息交换做出规定。

在变电站内与继电保护有着联系的信息包括三种:其一是综合管理信息,主要是为变电站提供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信息;其二是采集信息,主要是为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提供电流与电压;其三是控制信息,主要是为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提供特定信息,对其进行辅助判断。

三、数据采样与信息交换标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时与同步技术原则

在智能变电站中,很多保护设备与控制设备都需要采集多个交流量信息,这些信息都需要同步进行。此外,变电站中所出现的各类事故分析、监控等应用也需要统一时间断面的数据。所以,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保护设备都需要坚持对时与同步技术原则。

智能变电站中,使用外部电子互感器以及合并单元对SV数据进行采集与转换,在数据采集、处理中不仅仅只靠保护装置完成,需要采用四种时钟源、互感器、合并单元、保护,作为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在发展运行中没有统一的协调标准。此外,如果在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中具有相关标准,但是其标并没有对主钟以及装置时间的跟限策略、主钟的切换进行说明,特别是对于合并单元的对时原则,采样周期的挑战、调整指南等均无任何细节说明。

(二)数据采集的双重化以及双AD配置原则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规范要求下电子互感器的数据采集需要具备双重化以及双AD配置原则,但是现如今的继电保护系统中并没有相关说明对双重化数据的配置原则以及双AD的数据进行说明。

我国电网公司近几年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提出要求,使其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双重化保护的电压采样值需要来源与独立的合并单元,并且双重化配置的合并单元也需要与电子式的互感器进行相互对应。[5]但是,在采用AD取样的时候,一般会对保护装置进行考虑,对双AD装置的同时出错不予以考虑,在保护装置中。一路的AD是正常状态,但是另一路的AD则在异常情况下会引发保护误动,进而导致保护装置在双AD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准确告警,那么在如何判断双AD采集异常的时候没有标准答案。

(三)报文的范范文以及定值管理

IEC 61850虽然对报文进行定义,但是没有对其具体格式进行描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误差。比如,对数据的品质如何进行扩充,扩充的方式、扩充的距离等均需要进行细化,从根本上增强IEC61850标准的操作性。

在采用电子互感器之后,数据的采集、处理、合并单元的联络都会产生额外延时,并且不同厂家的设备延时指标不同。[6]此外,在采样值的网络传输、网络交换机的传输延迟中,继电保护、智能终端等设备在报文处理中的时间会对继电保护动作造成延误,并且这些延迟与网络的信息流量有着密切联系,因袭需要对采样值以及跳闸总的传输延时指标进行定义。

继电保护设备中的定值是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主要参数,它不仅决定了继电保护的主要动作与特征,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如果出现错误,那么就会导致保护产生误动现象以及拒动现象,从而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现象。

结语:

继电保护是电网运行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之一,在科技的发展下,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其信息交换以及数据采集问题对电力建设人员以及制造厂家造成困扰。针对于此,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信息以及数据采集、信息交换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旨在在同行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蔡泽祥,王海柱.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机电工程技术,2012,05:1-4.

[2]李晓辉,李旭东,宋小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数据采样和信息交换规范的研究[J].电气应用,2012,17:60-63.

[3]黄明辉,邵向潮,张弛,王海柱,李一泉,蔡泽祥.基于OPNET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建模与仿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05:144-149.

[4]茹立鹏,黄勇强.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实施及测试检验[J].自动化应用,2013,09:71-73.

[5]夏勇军,蔡勇,陈宏,陶骞,胡刚.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若干问题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01:5-8.

民政信息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2

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探索,目前民政已经实现了社会救助、婚姻收养、优待抚恤、双退安置、养老福利、一门式、经济状况核对、居委会管理等各个业务条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的电子业务数据,信息交换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民政各业务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的查询和交换都需要进入各个不同的子系统单独进行。随着业务及信息化的发展,不同业务系统及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是今后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的民政信息交换系统势在必行,它将成为民政信息交换的基础与核心。

2. 总体业务模型

信息交换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数据整合,从各个业务系统获取数据,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换资源库,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完成与外部委办单位的数据交换,同时实现对民政部、区县民政部门、下属单位的数据提供。总体业务模型如图1所示:

总体业务模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业务系统:民政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相继完成了社会救助、婚姻收养等若干系统的建设,这是本次信息交换系统的基础,在信息交换资源库设计过程中,将建立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同步和交换机制,实现民政数据交换统一对外服务,确保民政对外数据源的唯一性、可控性。

数据交换区:数据交换区是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民政信息共享资源目录为标准,以民政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其他委办单位提供的原始数据为基础,经过抽取、清洗、整理等步骤,形成以单位或业务为区分的、信息及时更新的民政信息交换资源库。在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监控与管理下,完成与各个外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

区县民政:各区县、街道民政单位是民政信息系统操作的主体,是信息化数据的提供者,但由于目前的业务系统均采用B/S架构,数据集中存储,在区县民政层面反而没有数据沉淀,区县很难对本部门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通过信息交换系统的建设,区县各业务系统将从数据层面到业务层面与信息交换资源库进行关联,实现在本区县民政业务数据的汇总和积累。

外部委办单位:外部委办单位主要包括人保、公安、医保等政府部门及电力、银行等大型企业。如果外部委办单位与民政各个业务系统单独进行数据交换,数据来源、数据准确性、数据处理方式无法保证统一、合理、有效,信息也都保存在各个业务系统中,无法在民政系统内部进行有效利用。通过信息交换系统的建设,可以为各外部委办单位提供统一的民政信息接入口,规范接入方式,制定接口标准,并对委办单位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存储,供各个民政业务系统使用。

民政部:根据民政部要求,各省市民政部门需要通过数据交换接口将业务数据提供给民政部业务系统。信息交换系统可以整合各个业务系统,统一完成与民政部的数据交换。

3. 系统应用设计

3.1 信息交换资源库设计

信息交换资源库从逻辑上分为输入区、输出区和管理区,具体包括输入信息中间库、输入信息资源库、输出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管理库。如图2所示:

3.1.1 输入信息中间库

输入信息中间库主要是将各委办单位传输过来的原始数据分门别类地进行保存。输入信息中间库的数据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数据,它要被解密、校验、清理、整理之后才进入输入信息资源库而被民政业务系统使用。

3.1.2 输入信息资源库

输入信息资源库的数据是经过处理并符合信息资源目录的信息,这些信息将作为以后各业务系统使用的委办数据的基础。

3.1.3 输出信息资源库

输出信息资源库是用于存放符合民政资源目录要求,可以共享给民政各业务条线、区县民政系统、上级部门和各委办单位的信息资源。

3.1.4 信息资源管理库

信息资源管理库主要包括资源目录管理、信息查询、系统管理等信息。

3.2 信息交换资源库管理软件设计

信息交换资源库管理软件主要是完成各业务系统、外部委办单位提供的数据存储到信息交换资源库的解密、抽取、整理、转化的过程,具体功能如图3所示:

3.2.1 资源整合管理

资源整合管理主要是根据系统管理中设置好的规则将相关资源保存到信息交换资源库中,并在业务系统数据和外部委办提供数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更新信息交换资源库。

(1)数据抽取整理

数据抽取整理主要针对输入区数据抽取和输出区数据抽取两类。

输入区数据抽取:委办单位的数据库业务数据或者是其他格式的数据文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传输到输入信息中间库中,中间库的数据原封不动地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委办单位的数据。中间库的数据经过资源整合管理的解密(如果委办单位提供的数据是加密数据)、规则校验、数据清理、数据格式转化等步骤,存储到输入信息资源库,以备民政业务系统使用。

输出区数据抽取:民政业务数据分散于民政各业务系统中,信息交换资源库管理软件根据制定的业务规则、采集周期、资源目录,定期从民政各业务数据库中抽取数据,业务数据经过资源整合管理的规则校验、数据清理、数据格式转化等步骤,存储到输出信息资源库,以备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数据抽取整理主要是根据系统管理中设置的抽取整理规则,对数据进行整理工作。主要由以下功能组成:

1)解密功能。根据系统管理的数据抽取整理及更新规则设置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解密。通常,解密功能主要是在特定委办单位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的情况下使用的。

2)规则验证功能。规则验证功能主要对数据的合法性进行校验,比如身份证的合法性等,具体根据资源目录的要求进行验证。

3)数据清理功能。数据清理功能主要是对空数据、不符合资源目录的数据进行清理,可以由数据管理人员进行手工修改,或者是根据系统规则自动修改。

4)数据格式转化功能。数据格式转化功能主要是根据资源目录中对数据格式的要求,将抽取的数据进行格式的调整,从而满足资源目录的要求。

(2)数据更新

数据更新主要是根据各业务系统的更新周期及更新范围,对数据进行定期更新,更新的数据也是通过数据抽取整理的过程进行。各委办单位定期提供的数据也会引起数据更新,对于已经在数据库中存在的委办单位的信息,将进行更新操作。

3.2.2 资源目录管理

资源目录管理是对输出性信息资源数据元及输入性信息资源数据元进行管理。资源目录编制者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提取出数据的特征信息,根据与委办单位的接口规范提取委办提供数据的特征信息,以及提取出需要提供给区县民政、外部委办单位、上级部门等机构的数据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者将数据元信息编制成资源目录,维护到信息交换资源库的管理区中,并编制分类视图供相关人员和机构使用。

资源目录管理的流程为:目录编制人员编制目录,再由目录管理人员审核目录,通过后进行资源目录的发布,发布后的资源目录可以正常使用。资源目录管理的功能包括:目录编目、目录审核、目录发布等。需要注意的是,资源目录的维护不会真的更新数据库的结构,需要维护人员根据步骤和要求编制数据库更新脚本,同步更新数据库结构。

(1)目录编目

目录编目是目录编制人员根据业务规范、民政与委办单位接口规范等要求,对需要保存到信息交换资源库的输入区、输出区的数据元进行整理,并编制信息资源目录,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委办单位编制不同的目录视图。

信息资源目录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数据元信息维护。针对元数据进行新增、修改、删除、导入、导出等操作。数据元信息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中文名称、表内字段名、内部标识码、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值域、说明等。

目录列表视图维护。主要是以民政业务系统、委办单位等对象分别编制目录列表视图。通过该视图,可以清晰地查看不同业务系统、不同委办单位提交和需要使用的数据元列表。目录列表视图维护主要包括新增、修改、删除、查询、导出等操作。

编制好的数据元和目录列表视图需要提交目录管理人员审核,审核通过的目录可以发布使用。

(2)目录审核

目录审核是在目录编目结束后,由目录编制人员提交,由目录管理人员进行审核。符合相关规范的数据元,以及符合相关接口标准的目录列表视图将可以通过审核,予以发布。

(3)目录发布

资源目录审核通过后可以向民政数据交换平台、委办单位等进行发布。数据交换平台接收到发布信息后,可以通过配置、接口开发等过程,完成与其他系统和委办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资源目录管理者可以以目录树的方式组织和展开审核通过后的资源目录。

3.2.3 系统管理

(1)系统用户管理

系统用户管理主要是对使用信息交换资源库管理软件的用户进行管理和权限分配。使用者主要包括资源目录的编制、审核人员,数据交换管理人员、资源抽取整合规则制定人员等。

(2)数据抽取整理及更新规则设置

数据抽取整理及更新规则设置主要是设定数据抽取整理过程中的验证规则、错误数据清理、数据格式转化、加解密等规则,并可以设定数据的更新规则,包括更新周期、更新范围等,并根据设置的规则进行数据的入库操作。

3.3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民政目前与外部单位的数据交换任务有上百个,每个交换任务的交换对象、交换频率、交换内容均不相同,数据交换平台负责对所有的数据交换任务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数据交换的安全、可控。在开发数据交换接口时,要符合资源目录及与相关单位的接口规范的要求。数据交换平台包含三大模块:数据交换配置管理模块、监视控制模块、用户和权限管理模块。具体功能是进行交换接入点管理、适配器管理、交换任务管理、监控控制台、交换日志查询、用户和权限管理等。

3.3.1 自定义数据交换适配器

民政涉及的数据交换对象很多,这些交换对象会提供各种不同的数据接口,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接口方式,方便用户使用,系统设计了自定义数据交换适配器,用户不需要再为了某个交换任务单独开发应用程序,数据交换双方只需配置需要的数据格式、获取数据的条件参数、信息传输的方式(如Ftp、Web Service)等,在传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将双方需要的数据交换给对方。

3.3.2 接口方式

数据交换平台制定统一的交换规范,适用于多种场景的交换规则,包括基于FTP、基于Web Service、基于email、基于数据库、基于手动文件及其他专用交换等。

4. 系统安全设计

4.1 存储加密

对信息交换资源库中的底层存储采用现代密码算法进行主动保护,根据需要选择多种加密算法进行数据保护,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以及不可逆加密算法等,以防止数据文件、备份磁带的丢失所带来的泄密风险,如果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便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安全,即使反向解析数据文件,仍是加过密的乱码。

4.2 三权分立

在数据管理中,不允许数据库管理员拥有至高无上的管理权限,不能无限制地看到所有的数据。在数据库管理中采用数据库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审计管理员三权分立的管理办法,对特权用户进行有效的权力拆分,即使是数据库管理员,在未经安全管理员授权时也无权访问经过加密的数据;审计管理员可以对安全管理员的授权行为和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访问行为进行审计和追踪。

5. 结束语

通过建设民政信息交换系统,为民政各项业务的信息交换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确保了交换内容的统一规范,降低了业务生产系统的运行压力,实现了交换过程与内容的统一监控,有效解决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立问题,同时使民政的业务数据在各个区县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民政业务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复先.地方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0,(7):9-11.

[2]丁爱侠.高校数据交换标准的制定和数据交换的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23(4):44-47.

[3]张园园.夏斌,赵宝林.政务资源库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06,(11):22-24.

[4]陈建宏.政府公共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浅析[J],福建电脑,2008,(12):135-136.

[5]龚炜.数据交换平台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87-88.

上一篇:仪表控制系统下一篇:经营效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