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

2024-11-04

电子测量技术(精选12篇)

电子测量技术 篇1

电子测量技术,属于电子产品精密测量、准确度测量技术。近年来,电子测量技术迅猛发展。走上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以说,目前来说电子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电子测量技术既然服务于元件参数测量、能量场强弱测量、信号强弱测量等多个实际工作领域。那么电子测量技术就不应该停滞不前。而是应该在应用领域下更多的功夫,走向新的发展。从发展的道路中总结不足,解决问题。迎接新发展,创造新价值。

1 电子测量技术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1 电子测量技术取得的成绩

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一度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电子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追赶上了世界的步伐。尤其是在通用类的相关设备上,采用电子测量技术生产的通用设备已经和世界领先水平接近。把原有的国外全面的垄断的形式打破,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圈。从政策支持角度讲,政府给予了政策倾斜,帮助电子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我国的电子类应用标准。同时,我国已经能通过电子测量技术的模块化设计,自主进行总线发展。自主研发模件。提升虚拟测试系统水平。

1.2 电子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企业和厂家过于注重生产和研发技术,对于测量和测试缺乏重视。使得产品精度不理想,稳定性低。这种对于测量技术的轻视,造成了电子测量技术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缺乏制造精良的电子测量仪器设备。古语有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设备的自主生产自主研发起步较晚。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技术水平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测量工作的需要,仍然需要制作精度要求高的电子测量仪器,会导致仪器的使用稳定性低,工作的生命周期短。

2 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简介

2.1 应用于远端遥测,为地理信息系统服务

电子测量技术可以与数字化技术融合,能够克服恶劣的地理环境,对于人们很难到达的地理位置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采集的数据可以实时传送,测量结果精确度高,远远超过人工测量的精确度。同时可以通过电子测量急速把采集的信息可视化的呈现给工作人员。

2.2 能够进行海洋压力测试

电子测量技术可以进行频率测试。频率测试范围较广。海洋中伴随深度的增加压力会不断增大。测试人员在深海中进行测量工作是很危险的。使用电子测量技术,可以精准的测量海洋压力,同时保障了测量精度,避免了人工测量带来的安全威胁。

2.3 利用电子测量技术可以研发电子测试工具与设备

电子测量技术中的调制域分析技术是可以用来加速设计和表征诸如雷达、电子战、监控系统、扩频通信等的工作和性能特征。调制域分析仪还非常适合设计防抱死制动系统、可调节悬浮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防撞雷达、各种各样的航天和防御系统等。VXI总线技术取得重大进展。VXI可以大大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 还可以大大提高测试速度,VXI比GPIB的速度可提高40倍,它测试系统的适应性、灵活性大为提高并且价格适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XXX型号远程雷达综合测试系统”、“火控雷达综合测试系统”和各种装备的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中。

2.4其它应用方向介绍

电子测量技术还与许多技术融合,在多个工作领域发挥作用。首先电子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总线生产中。总线生产中要考虑兼容性、体积、以及电子器件的组合。这就需要使用到电子测量技术。从阻值、体积大小、工作稳定性进行判断。另一方面,电子测量技术也常常应用与虚拟测试系统中。采用虚拟的环境,不断改变测量的精度与测量的相关参数,去探测实际工程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危险。使得电子测量技术不断完善,电子测量仪器生产更加稳定精度更高。最后可以使用互联网数据测量,通过大量的信息采集,不断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研判,通过实例让电子测量系统工作的灵活性更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测量技术不断发展,已经在多个方面得到应用。成绩斐然。电子测量技术不是孤立的技术,它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也要与其它技术相互融合,比如工程技术、虚拟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电子测量技术的优势在于测量精度高、范围广、技术相对趋于成熟。今后在新技术融合、电子测量技术仪器研发等多个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电子测量技术 篇2

一、 综述

电子测量技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除了对各种电量、电信号以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它还可以对各类非电量进行测量。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

1、 电子测量技术分类:

按性质分: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字域测量、随机量测量。 按测量手段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 2、测量仪器分类:信号发生器(信号源)、电压测量仪器、波形测试仪器、频率测量仪器、电路参数测量仪器、信号分析仪器、模拟电路特性测试仪器、数字电路特性测试仪器 3、电子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频率范围(有效频率范围)、准确度、量程与分辨力、稳定性与可靠性、环境条件、响应特性、输入特性与输出特性

二、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误差来源:仪器误差、使用误差(操作误差)、人身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 测量误差在所难免。

测量误差分类: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将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Δx =测量值x–实际值A

相对误差:

1)实际相对误差 A

2)测量值相对误差

测量结果表示方法: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加安全数字 数据处理:

用数字方式表示测量结果时,应该根据要求确定有效数字。不可以随意更改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在对多余数字位进行删略时,必须遵循数字的“四舍六入五成双”的舍入规则。对数据进行近似运算也应遵循相应规则。

三、 常用电子元器件

1)标称值和允许误差是电阻、电容、电感等常用被动元件的两个主要参数。标称值的标识方法有直标法、色环法、数字法等。允许误差的标识有字母法、百分数法、分级法等,用字母F、J和K表示的常用允许误差值。

2)半导体器件以其封装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两类,常见的半导体分立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等。

3)贴片元件体积小,容易集成,但是它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直插式元器件。 四、 测量用信号源

直接式频率合成技术: 优点----频率转换速度快,具有较好的近载频相位噪声性能。

缺点----谐波、噪声和寄生频率难以抑制。

间接频率合成技术: 优点----易于得到大量的离散频率。

缺点-----频率切换时间较长、相位噪声也较大。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直接合成所需波形,频率分辨率高、相对带宽宽、具有任意波形输出能力和数字调制功能,但是输出信号杂散抑制差。

1、信号发生器的作用:

1) 作为电子设备的激励信号 2) 作为信号仿真 3) 作为标准信号源 2、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1)按输出信号的波形特性分:正弦信号发生器、非正弦信号发生器

2)按产生频率的方法分:谐振式信号发生器----由频率选择回路控制正反馈

产生振荡 、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由基准频率通过加、减、乘、除组合一系列频率 3)按输出信号频率覆盖范围分: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微波信号发生器 4)按应用领域分:混合信号发生器——针对模拟信号;逻辑信号——针对数字信号 5)按调制方式分:调幅、调频、调相、脉冲调制等; 3、信号发生器的综合性能指标

1)频率特性:主要包括有效频率范围、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

2)输出特性:主要包括输出阻抗、输出电平及其平坦度、输出形式、输出波形及谐波失真

3)调制特性:高频信号发生器能输出调幅波和调频波,有的还带有调相和脉冲调制功能

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 五、 电子示波器

1、 示波器的作用:将人眼看不到的电信号描绘成可见的图形曲线;水平轴表示时间,垂

直表示电压 2、 示波器的分类

按示波器对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

①模拟示波器:通用示波器、多束示波器、取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和专用示波器等 ②数字示波器:数字存储示波器、数字荧光示波器和采样示波器三种类型。 3、 示波器的技术指标

1) 扫描速度:显示屏上单位时间内光点水平移动的距离,单位为“cm/s” 2) 偏转因素: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光点在荧光屏上的垂直(Y)方向移动1cm(即1格)

所需的电压值

3) 耦合方式:直流(DC)、交流(AC)和接地(GND)三种方式 4) 工作方式:Y-T,X-Y或ROLL显示模式

4、 模拟示波器:示波器核心部件是阴极射线示波管即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部件 1) 示波管的结构:

①电子枪:作用-----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高速电子束,轰击荧光屏使之发光 ②偏转系统:电子的位移与所加电压的大小成正比

③荧光屏:将电信号变为光信号,是示波管的波形显示部分 2) 示波管的作用:将电信号变换为光信号而加以显示 5、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存储方式

1)特点:波形的采样/存储与波形的显示是独立的、能长时间地保存信号、先进的触发功能、测量准确度高、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外部数据通信接口 六、电压测量

1、电压测量的特点:电压测量具有频率范围宽、输入阻抗高、被测波形多样、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2、电压测量的方法和分类

根据测量频率范围分为直流电压测量和交流电压测量;根据测量原理分为模拟式电压测量和数字式电压测量。

1)按频率分:直流电压测量和交流电压测量

2)按被测信号特点分:脉冲电压测量、有效值电压测量等 3)按测量原理分:模拟式电压测量和数字式电压测量 3、交流电压的表征量

1)峰值:周期性交流电压在一个周期内偏离零电压的最大值;分为正峰值UP+、负峰值UP–;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纯交流电压,数值上存在UP+ =UP- 2)有效值:交流电压的大小通常是指它的有效值U 3)平均值:波形中的直流成分。

4、电子电压表的分类:模拟电压表、数字式电压表 七、频域测量

1、频域测量的特点:

1)信号的`频域测量与频谱分析具有广义和狭义双重含义 2)时域测量和频域测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频域测量的分类

1) 频率特性测量:静态测量法和动态测量法

2) 选频测量:利用选频电压表,借助调谐滤波法,选出并测量信号中某些频率分量的大小 3) 频谱分析:利用频谱分析仪,分析信号中所含各频率分量的幅值、功率、能量和相位关

系等

4) 调制度分析 5)谐波失真度测量

3频谱分析仪:实时频谱仪和非实时频谱仪

以频谱分布图的形式来表示被测信号中所包含的频率成分。

4、失真度:失真度是原始信号经过传输设备以后所得的输出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比值。失真度仪分为基波抑制式和频谱分析式两种

八、数据域测量 1、 数据域的概念:数据域测量技术用来测试数字量或电路的逻辑状态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 2、 数据域测量的目的: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故障、确定故障的位置。

3、 数据域测量的特点:数字信号按时序传递 、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单次或非周期性的信

号、被测信号速率变化范围宽、数字信号为脉冲信号、被测信号故障定位难 4、逻辑笔:主要用于逻辑电平的简单测试,测试结果较直观。 红灯指示高电平,即逻辑1;绿灯指示低电平,即逻辑0

1)工作原理:被测信号由探针接入,经输入保护电路后,同时加入高、低电平比较器,比较结果分别加到高、低脉冲展宽电路进行展宽。也可以检测频率高达50MHz、宽度最小至10ns的窄脉冲。

2)应用:通常兼容TTL逻辑电平和COMS逻辑电平两种逻辑电平的形式。

5、逻辑夹:可以同时显示多个被测点的逻辑状态、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亮;否则,发光二极管不亮。

6、 逻辑分析仪:只对逻辑门限电平进行检测。

1)特点:输入通道多、多种触发方式、较大的存储深度、显示方式多样、负的延迟能力、限定能力

3) 工作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触发、数据显示等 4) 逻辑分析仪 =数据捕获+示波器

5) 分类:逻辑状态分析仪、逻辑定时分析仪 5、主要性能指标:

1)输入通道数:数据通道和时钟通道两种

2)定时分析最大时钟频率:可以是实际采样时钟最高频率,也可以是等效采样速率,对采样结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状态分析最大速率:通常为50~200MHz 4)存储深度

5)触发方式:触发方式是评价逻辑分析水平的重要指标。 6)显示方式

电子测量仪器抗干扰技术措施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子测量仪 干扰 抗干扰 问题 技术 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66-01

一、干扰现象

(一)、干扰的定义

干扰是指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对于电测系统来说,干扰就是指对电测系统或仪器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内部或外部的无用信号。干扰因素包括电磁干扰、温度干扰、湿度干扰、振动干扰和声波干扰等等,其中,电磁干扰是最为常见的干扰方式,电磁干扰对于系统的影响也最大。电磁干扰容易对系统的性能或信号传输产生有害的影响,使信号的数据发生瞬态变化,加大误差,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故障。

(二)、干扰的来源

产生干扰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载体。对于电磁干扰来说,许多的设备都能够成为干扰源,例如继电器、变压器、微波电器、电动机、高压电线等,这些设备都能够产生电磁信号,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参数检测造成影响。另外,宇宙射线、太阳光和雷电这些自然现象也会产生电磁信号,成为干扰源。电磁信号在空中是直线传播的,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电磁信号还能够通过导线传人电子测量仪器,传播的途径众多,也是电磁干扰现象十分广泛的原因之一。电子测量仪器就是很好的接受载体,它会吸收干扰信号,影响参数检测。所以,干扰是会对系统造成有害影响的,除去干扰形成因素的任何一个,都能够有效地避免干扰。抗干扰技术就是针对干扰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和处理,破坏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干扰生成的要素。

二、几种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抗干扰技术措施

电子测量仪器容易出现干扰问题,通过干扰现象的来源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提高电子测量仪器抗干扰性能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抑制干扰源,使其不向外产生干扰或者将其产生干扰造成的影响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于生产车间来说,想要生产的过程中不产生干扰源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些干扰是避免不了的,例如电网和外界环境的干扰。所以,在电子测量仪器来说,除了要对一些干扰源进行抑制之外,还需要在产品自身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其抗干扰性能。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抗干扰技术措施如下所述:

(一)、屏蔽技术

屏蔽技术室利用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的盒状的或壳状的屏蔽体,可以将干扰源或者受干扰对象包围起来,这样就可以割断或者削弱干扰源的空间耦合通道,组织干扰源向受干扰对象传输电磁能量。根据屏蔽的干扰场的性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屏蔽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三种类型。通常采用电场屏蔽的方式来消除或者抑制由于电场耦合而引起的干扰,使用铜和铝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充当屏蔽体,且屏蔽体要保持良好的接地。磁场屏蔽是为了消除或者抑制由于磁场耦合而引起的干扰,一般可以用高磁导率的材料来充当屏蔽体,从而保障磁路的畅通。对于一些电气设备,既存在电场耦合,又存在磁场耦合,例如,变压器、发电机等等,变压器的电磁屏蔽一般采取的是在变压器绕组线包的外面包一层铜皮作为漏磁短路环,漏磁短路环会产生反磁通来抵消部分的漏磁通,从而使变压器外的磁通减弱。另外,在同轴电缆中,可以在电缆线中设置屏蔽层,防止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电磁干扰。同时,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发生在通信电缆里面,可以在生产车间的通信电缆外面包裹一层薄膜,这样就能够起到屏蔽外界电磁干扰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电磁干扰的屏蔽效果与屏蔽层的数量和每一层的厚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二)、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是抑制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是指把干扰源与接收系统隔离开来,从而让干扰耦合通道被切断,使得干扰信号无法传输。比较常见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等方法。光电隔离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光电耦合器,光电隔离借助光作为媒介来耦台隔离两端输入和输出的电信号,它所具有的隔离能力比较强,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子测量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变压器隔离主要用在传输交流信号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隔离变压器来阻断交流信号中的直流干扰和抑制低频干扰信号的强度;继电器隔离主要是利用继电器的线圈来接受电信号,在利用其触电来控制和传输电信号,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和电产生联系而将强电和弱电分离开来。

(三)、滤波技术

滤波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有波形滤波、频率滤波、时间滤波、空间滤波、软件滤波和幅度滤波等。滤波主要是通过挡住噪声,只让有效地信号输出。干扰源发出的电磁干扰的频谱往往比要接收的信号的频谱宽很多,所以可以采取滤波的方式来抑制干扰。根据滤波器频率的特性,可以将滤波器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类型。

(四)、接地技术

为了提高电子测量仪器的抗干扰性能,还可以通过接地技术来实现。接地技术主要是将电路、设备机壳等与大地相连,这样就能够给系统提供一个基准电位。接地可以分为保护接地、屏蔽体接地和信号接地三种类型。通过接地的方式,不仅能够防止设备使用时漏电造成人身安全,还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化的环境下,干扰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干扰源不能够消失,就需要想办法让其对其他设备的使用造成的干扰降低到最小。通过屏蔽技术、隔离技术、滤波技术和接地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的传输,保证电子测量仪器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参数检测。

参考文献

[1]诸帮田.电子电缆实用抗干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徐科军,陈荣保,张素巍.自动检测和仪表中的共性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学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篇4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当前的“电子测量技术”课程体系陈旧,过多的介绍一些繁杂的公式,对于专科大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因此我们联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编写了适合大学生使用的 “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和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该套教材介绍常见电参量的测量方法、常用元器件的特点以及测量方法和测量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和测试技能,并且介绍了误差理论和误差分析,时域测量、频域测量和数据域测量的基本方法。该套教材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课程内容上能够将知识点与能力点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培养大学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广度和深度的统一,对电子测量的主要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对于具体测量问题,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大学生既能够建立基本测量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 又能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现代测量新技术如无线通信测试、蓝牙测试、光通信测试等,每一部分均附有例题和习题,供大学生练习,以加深理解。 在每章的开始部分增加实训项目,在选择实训内容时,应结合现场工作需要和我校实验室的设备条件,所选择的仪器都是全国各大高校普遍使用的测量仪器

二、课堂讲授

在课堂讲授中,不再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方式,而是将大学生进行分组,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引导大学生自己去讨论、自己制订测量方案,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授课过程中,对于基本公式、基本定理的推导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 既能使大学生加深理解, 又方便大学生记录。 对于电路的测试技术和方案,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等手段,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增加了传授的信息量。 在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生为主体,使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改变了以往在课堂上教师乏味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大学生才是主体。 对于难点、抽象的知识点,教师要给大学生讲解清楚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设置训练项目,让大学生先对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到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通过自己搜集信息,了解每种测量仪器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测量精度,从而学会建立一个优化的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案。

三、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在实验环节的安排上,增加实验台、实验课时和实验数目。我们把整个实验内容分为基础验证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在基础验证型实验中使大学生学会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学会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会对简单的电路进行测量;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 同时,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和一些高难度的题目,难度适中的题目能使大部分的大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高难度的题目可以使少部分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从而带动其他的大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杜绝考前突击几天就能过关的现象, 对大学生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 以前的测试就是笔试, 以至出现了大学生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的现象。 为了彻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更注重大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情况以及在实验操作中的具体表现,这样给出的成绩更加客观公正,能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大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五、结束语

通过这几方面的改革,激发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 我校的大学生参加河南省电子技能大赛、全国电子大赛还有电工证的等级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促进了他们的成长成才。

摘要:“电子测量技术”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综合设计能力。教师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是通过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测量技术教材的课件设计 篇5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论文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 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 Fireworks 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 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发布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发布,发布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发布,Authorware7.0提供了发布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结论

浅谈电子仪表测量 篇6

【关键词】仪表;测量;电路;干扰;误差

一、前言

仪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过去,我们使用最多的是机械仪器,它具有一些缺点,例如,不易测量,精度不高,而且很容易造成误差。而基于电子仪表一般都具有方便快捷,精密度高,以及量程范围比较广等的特点,因此,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电子仪表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需要量也比较大。所以,对我们来说,要尤其重视学习先进仪表的使用方法及其技术,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二、电子仪表的特点

电子仪表具有容易测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等优点。此外,它还具有比机械式仪表更高的精度,例如做实验称量东西时用的天平,天平的种类很多,以前用的最多的是遵循左物右码的法则的老式天平,误差较大,测量结果往往不准确。而现如今用的最多的是电子天平,它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三、电子仪表使用注意事项

仪表的使用说明书对仪表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使用电子仪表之前,除了要好好研究使用说明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技术指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电子仪器,其中每一台电子仪器都有其固定的技术指标,因此技术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行车电子秤中称重仪表为例,其技术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规格。第二、称量精度等级。第三、大屏幕显示:字高为多少。第四、额定超载能力。第五、安全系数。只有了解清楚这些技术指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有时候,用不同的仪表测定数据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根据不同的技术指标选择合适的电子仪表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

2.熟悉电子仪表的使用方法在使用电子仪器时,我们首先要清楚一些规则和要求,也就是必须知道电子仪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问题,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麻烦,例如,测量结果存在错误,以及造成仪表的毁坏。例如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错误有,该接地的没有接地,再比如说使用直流电源时,必须先调整好输出电压才能接入电路,否则会是电路中的仪表超过其量程而出现故障,甚至损坏。

3.了解仪表的结构原理以及各控制装置的作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及麻烦,以及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在使用仪表之前,首先我们要清楚仪表的使用原理,以及各个部件的操作方法、功能及作用。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我们才会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去应对困难,及时找到应对措施。

4.正确的选择仪表的功能与量程每一个电子仪表都会有一个量程要求,例如天平,电压表等。为了防止仪表的损坏,在使用仪器之前,要清楚其量程的范围,使用时注意不要超过最大量程。一般来说,测量结果与仪表量程范围的选择有关,范围越小,结果越精确。因此,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应该在正确的量程范围内使用仪器。

四、电子仪表的误差分析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测量工具带来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综合分析,造成误差的分析主要由以下几种:第一,测量方法不正确。第二,测量设备没有矫正或有偏差。第三,测量人员操作不熟练。第四,测量过程中有干扰源存在。这些误差有些事由于测量系统引起的,有些是偶然因素引起。下面就造成误差的原因作出简要介绍。

1.仪表本身误差

仪表本身的机械性能或电器结构不完善往往会造成仪表本身的误差。例如在使用仪表之前,没有进行校正,因为有的仪表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零点会发生偏移,刻度的划分不清晰等。这些误差的消除办法主要是通过在使用之前对其校正进行修正。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部分设备的更换,同一试验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避免。

2.仪表使用误差

使用误差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由试验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在安装时,对仪表放置,调节,或者是安装都要符合仪器的使用规范。不当的操作会对测量产生不定方向的偏差。例如分光光度计在使用之前要预热半个小时,如果没有预热的话可能会导致误差的形成。这种误差避免或者降低的方法是向有经验的使用者进行咨询;仔细阅读仪表的使用说明书和工作原理图纸,弄清楚仪表的型号,结构,在详细地了解使用方法之后再使用。

3.仪表人为误差

人为误差通常是由于测量者本身造成的。这种误差往往能够避免,大多数都是由于操作者的粗心大意而引起的,或者是操作不当引起的。例如,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向读数,使用时姿势不正确等。要避免此种误差,需要对测量者事先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测量素质和责任心,增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仪表环境误差

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对一些高精度的仪表。外界环境通常包括有温度、湿度、电场、磁场、电磁波等。不同的测量仪器对应的敏感因素不相同。例如某些测定仪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环境在较干燥的环境中,环境湿度太大或者波动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使用前,必需要先仔细阅读说明书,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因受到外界条件干扰产生误差。

5.仪表理论误差

理论误差是仪表在设计时是根据理论上简化过的近似公式来设计的,这种不科学的仪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误差,即便是完全按照上述四项进行操作,其结果也不正确。修正误差的方法是加强仪表的理论学习,用更加科学严谨的理论进行仪表设计。

五、电子仪表的抗干扰技术

1.屏蔽屏蔽通俗意义上讲就是隔离,一般是把干扰信号源屏蔽起来,有时候也需要将使用的仪表隔离,屏蔽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静电屏蔽,磁屏蔽,电磁屏蔽。屏蔽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定,这样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干扰作用。在一些特殊的测量中,我们可以通过双层屏蔽来降低干扰,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换线所用信号线同电网馈线的位置与产生的静电耦均有着很大的关联,双绞线的使用比平行线的抗干扰效果更好。有一种电缆线具有屏蔽层,使用这种线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外界对仪表的干扰。

3.滤波滤波是抑制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一般使用的滤波器是由电容,电阻,电感等元件制成的。滤波器的作用是降低或者是衰减输入端的干扰信号,以减少作业环境中非人为因素的干扰。使用滤波器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要求将收到的干扰信号衰减100倍甚至更高。

六、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仪表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里工业检测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一种精密仪器,使用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规范操作,在保证检测目的的基础上减少对仪表的伤害。现实的使用中,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唯质,成胜昌,袁文重,肖凌涛.妈湾发电总厂4号机组DCS系统模拟量信号大范围波动分析处理[J].热力发电,2002(01)

[2]余道松.自动化系统的防干扰接地[J].基础自动化,1996(05)

作者简介

电子测量仪器抗干扰技术措施分析 篇7

1. 干扰的定义

干扰是指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对于电测系统来说, 干扰就是指对电测系统或仪器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内部或外部的无用信号。干扰因素包括电磁干扰、温度干扰、湿度干扰、振动干扰和声波干扰等等, 其中, 电磁干扰是最为常见的干扰方式, 电磁干扰对于系统的影响也最大。电磁干扰容易对系统的性能或信号传输产生有害的影响, 使信号的数据发生瞬态变化, 加大误差,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故障。

2. 干扰的来源

产生干扰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载体。对于电磁干扰来说, 许多的设备都能够成为干扰源, 例如继电器、变压器、微波电器、电动机、高压电线等, 这些设备都能够产生电磁信号, 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参数检测造成影响。另外, 宇宙射线、太阳光和雷电这些自然现象也会产生电磁信号, 成为干扰源。电磁信号在空中是直线传播的, 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 电磁信号还能够通过导线传入电子测量仪器, 传播的途径众多, 也是电磁干扰现象十分广泛的原因之一。电子测量仪器就是很好的接受载体, 它会吸收干扰信号, 影响参数检测。所以, 干扰是会对系统造成有害影响的, 除去干扰形成因素的任何一个, 都能够有效地避免干扰。抗干扰技术就是针对干扰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和处理, 破坏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干扰生成的要素。

二、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抗干扰技术措施分析

电子测量仪器容易出现干扰问题, 通过干扰现象的来源进行分析, 可以知道, 提高电子测量仪器抗干扰性能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抑制干扰源, 使其不向外产生干扰或者将其产生干扰造成的影响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于生产车间来说, 想要生产的过程中不产生干扰源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些干扰是避免不了的, 例如电网和外界环境的干扰。所以, 在电子测量仪器来说, 除了要对一些干扰源进行抑制之外, 还需要在产品自身设计方面进行研究, 提高其抗干扰性能。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抗干扰技术措施如下所述:

1. 屏蔽技术

屏蔽技术室利用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的盒状的或壳状的屏蔽体, 可以将干扰源或者受干扰对象包围起来, 这样就可以割断或者削弱干扰源的空间耦合通道, 组织干扰源向受干扰对象传输电磁能量。根据屏蔽的干扰场的性质的不同, 一般可以将屏蔽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三种类型。通常采用电场屏蔽的方式来消除或者抑制由于电场耦合而引起的干扰, 使用铜和铝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充当屏蔽体, 且屏蔽体要保持良好的接地。磁场屏蔽是为了消除或者抑制由于磁场耦合而引起的干扰, 一般可以用高磁导率的材料来充当屏蔽体, 从而保障磁路的畅通。对于一些电气设备, 既存在电场耦合, 又存在磁场耦合, 例如, 变压器、发电机等等, 变压器的电磁屏蔽一般采取的是在变压器绕组线包的外面包一层铜皮作为漏磁短路环, 漏磁短路环会产生反磁通来抵消部分的漏磁通, 从而使变压器外的磁通减弱。另外, 在同轴电缆中, 可以在电缆线中设置屏蔽层, 防止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电磁干扰。同时, 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发生在通信电缆里面, 可以在生产车间的通信电缆外面包裹一层薄膜, 这样就能够起到屏蔽外界电磁干扰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对电磁干扰的屏蔽效果与屏蔽层的数量和每一层的厚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2.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是抑制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 它是指把干扰源与接收系统隔离开来, 从而让干扰耦合通道被切断, 使得干扰信号无法传输。比较常见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等方法。光电隔离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光电耦合器, 光电隔离借助光作为媒介来耦合隔离两端输入和输出的电信号, 它所具有的隔离能力比较强, 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子测量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变压器隔离主要用在传输交流信号的过程中, 需要用到隔离变压器来阻断交流信号中的直流干扰和抑制低频干扰信号的强度;继电器隔离主要是利用继电器的线圈来接受电信号, 在利用其触电来控制和传输电信号, 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和电产生联系而将强电和弱电分离开来。

3. 滤波技术

滤波的形式有多种, 主要有波形滤波、频率滤波、时间滤波、空间滤波、软件滤波和幅度滤波等。滤波主要是通过挡住噪声, 只让有效地信号输出。干扰源发出的电磁干扰的频谱往往比要接收的信号的频谱宽很多, 所以可以采取滤波的方式来抑制干扰。根据滤波器频率的特性, 可以将滤波器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类型。

4. 接地技术

为了提高电子测量仪器的抗干扰性能, 还可以通过接地技术来实现。接地技术主要是将电路、设备机壳等与大地相连, 这样就能够给系统提供一个基准电位。接地可以分为保护接地、屏蔽体接地和信号接地三种类型。通过接地的方式, 不仅能够防止设备使用时漏电造成人身安全, 还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电气化的环境下, 干扰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干扰源不能够消失, 就需要想办法让其对其他设备的使用造成的干扰降低到最小。通过屏蔽技术、隔离技术、滤波技术和接地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的传输, 保证电子测量仪器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参数检测。

参考文献

[1]诸帮田.电子电缆实用抗干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2]徐科军, 陈荣保, 张素巍.自动检测和仪表中的共性技术[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周春艳.智能仪器的抗干扰方法[J].宁夏:科技创新导报, 2009.

电子测量技术 篇8

一、仿真电路

以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最经典的电路——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 进行最坏情况的分析, 创建电路如图1所示, 为偏置电压的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二、最坏情况直流分析

选择图1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中的节点5作为输出节点, 分析类型为直流工作点分析。点击Simulate, 继续点击Analyses, 选择worst case中的DC Operating Point (直流分析) , 得到图1所示电路的最坏情况直流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 当电阻R4的容差为10%, 阻值从1000Ω减少到900Ω的时候, 节点5的电压升高0.496168V, 偏离正常电压9.84789%。

三、最坏情况交流分析

选择图1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中的节点6作为输出节点, 分析类型为直流工作点分析。点击Simulate, 继续点击Analyses, 选择worst case中的AC Operating Point (交流分析) , 得到图1所示电路的最坏情况直流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 当电阻R4的容差为10%, 阻值从1000Ω增加到1100Ω的时候, 输出电压在频率为10GHz时, 在正常值的基础上增加3.7282mV, 偏离正常值4.7619%。

电子产品硬件及电路设计需要在一定寿命内能够可靠工作, 这不能仅仅依靠对器件的典型和初始容差值进行设计来达到。器件参数在组装到电路板上后会发生偏移。如果在开发初期就把最坏情况分析考虑在电路设计当中, 设计人员就可以方便得到这些数据库, 那么电子工程师就可以不仅做典型电路设计和分析, 也可以做最坏情况分析。

摘要:最坏情况分析 (Worst Case Analysis) 是容差分析的一种主要技术。这是一种电路可靠性分析设计技术, 用来评估电路中各器件参数同时发生最坏情况变化时的电路性能, 用以保证电路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都能够可靠工作。WCA是一种全面系统分析电路可靠性的方法, 在电子可靠性设计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Multisim,WCA,电子测量技术

参考文献

[1]从宏寿, 李绍铭.电子设计自动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电子测量技术 篇9

1 电子仪表测量技术的概括

近几年来, 随着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上的发展格外迅速, 在各个大企业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电子技术也随之摆脱了传统单一化, 越来越智能化。与此同时,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仪器, 不断地向电子自动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极大丰富了电子产业的应用范围, 为我国以后电子产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电子仪器测量技术是通过电子仪器, 基于设备的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和参数、设备测试, 电子仪器测量也称为“电子测量”。在工作中, 仪表仪器是基础, 不能脱离群体单独工作, 电子测量是测量部分中最先进的技术开发, 最大的优势就是测量频率宽广、里程广、精确度高、速度快和易于实现。在工作中, 电子仪器也会出现误差的问题, 一般来说, 电子仪器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准确的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校准。仪器使用后应该归零, 在下次使用前应校准一次, 若仪器在长期使用或者不适用的情况下参数不正确, 应对其进行修改后再使用。在工作当中, 不按照正规操作也会使仪表参数不准确, 造成误差, 还有人为误差, 测量人员由于自身的习惯导致的误差, 对工作不认真的态度都会导致误差出现。

2 电子仪表仪器故障的检查方法

在工作中, 仪表仪器出现的误差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进度, 在人为误差方面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由于周围环境变化导致的测量误差, 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发生, 保持周围的环境状态, 在测量方法上应选择正确测量方法, 不能以自身习惯来检测。在之前对于电子仪器的检测方法只表现在平常的维护上, 或者是出现故障后只单单的对文件的修理, 而不是对整个仪器的全部检查。随着科技的发达, 仪器越来越先进, 在故障检查上也不只是日常简单的维护, 要检测仪器, 必须充分了解仪表仪器和常规系统, 等等。因此, 面对维修对象必须要了解仪器仪表的类型和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 对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对仪器工具的特点要熟练操作, 但也要熟悉其设计方案, 努力提高技能水平和维护。在实践中, 发现问题, 及时记录下来, 及时解决问题。

仪表仪器故障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其一, 自测直观判断法。大多数电子仪表没有自检功能, 当仪器发生故障时, 有的仪器会发生警报或者错误代码, 直观地去看或者手动地来进行检查问题, 对仪器仪表进行规范的检查操作, 检查仪表仪器的显示、指示、功能、面板、电路插板等是否正常, 然后根据仪器说明书对比看是内部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对于器件变形、电容漏电或者是电阻变值等问题, 用直观法是看不出来的, 因此, 目视检查仪器的现象不是故障直接表现, 只是对部分明显故障有效。

其二, 对电流电压检查法。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基于测试和分析检测仪器。在之前完成修复一块故障后, 原则上应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的原因, 可能会出现部分或组件, 然后使用万用表, 一个接一个测试电路。

其三, 比较法。用一块好的仪表和一块故障的仪表来进行对比,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类型相同的仪表。

3 电子仪表测量技术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3.1 要充分了解电子仪器的结构

在第一次使用电子仪器时, 必须充分了解仪器的结构, 使用仪器前仔细阅读仪器规格, 并充分理解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不同的电子测量仪器有不同的功能, 测量之前应该知道仪器规格, 不能盲目启动仪器测量, 这样会使测量不准确, 更严重的会烧坏仪器。

3.2 规范使用电子仪器设备

在工作中, 仪器测量范围必须规范, 必须完全熟悉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过程, 如违反了仪器使用的顺序操作, 不仅不能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 并可能损坏组件测试电路和测量仪器。例如, 当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必须要调整输出电压, 然后连接到被测电路, 如果想改变被测电路, 一定要关闭稳压电源。使用电子仪器测量时, 必须熟悉仪器上的名字旋钮, 仪器面板上的开关函数和及时的调整方法, 这能够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和关键测试结果是准确的。仪器连接到被测电路时, 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调整仪器面板上的开关、旋钮, 旋钮的时候注意方向和极限位置, 缓慢的转动开关, 切忌不要用力过猛。

3.3 电子仪器要合理放置

电子仪表是损耗件, 在日常使用中必须要放在干燥、洁净、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 在短时间不使用时, 要放在通风处, 以保持干燥不受潮。最主要的还应注意防腐蚀和防漏电, 在长期不使用的时候应勤于检查电子仪器。电子仪器故障或元件损坏时, 应及时找到相同类型的零件更换, 如果没有相同类型的部分, 可以查找到电子手册, 寻找性能和数据模型替换。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子仪器的迅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淘汰落后的测量仪器, 逐渐开始升级, 工业检测离不开在电子仪器上的功能,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电子仪器测量技术, 尽量避免损坏仪器。如果仪器一旦出现问题, 不能正常工作, 应该学会检测仪器故障和解决故障, 以便正确使用电子仪器, 为做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建勤, 乔智, 陈志武, 等.一种带电子互感器数字接口的多功能电力仪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17) :182.

[2]郑之超.电磁干扰是数字温度仪表测量中不可忽视的问题[J].科技资讯, 2007, (17) :190.

电子测量技术 篇10

一、任务设置

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为此, 笔者在总结以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基础等因素定位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在考虑设计任务时, 着重考虑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 以及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和任务完成手段的多样性原则, 其落脚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据这一原则, 笔者选用“收音机组装”这一任务来贯穿本课程教学的始终。

二、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

在《电子测量技术与电子产品检验》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收音机组装”作为任务, 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收音机组装任务为引路, 让学生边做边学,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一) 以企业岗位要求为目标,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在实施课程教学中, 笔者“以企业岗位要求为目标, 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基础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为原则,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具体做法是:把书上的第二章“电子测量原理与方法”、第三章“电子产品检验概述”、第六章“检验测试工装介绍”作为简述性的理论介绍, 大概用8课时。但要求学生课外要自行阅读或上网查找与之相关内容, 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要弄清楚, 以便为接下来的测量与检验打基础;第二部分就是, 安排学生组装收音机, 并根据章节要求把组装收音机这一大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 如“元器件的检测、误差的计算、焊接的检查、仪器和仪表的使用以及收音机参数的测量方法等”来完成教材第一章“电子测量基本知识”、第四章“电子产品的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第五章“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和第七章“电子产品检验实训”等等的教学。

(二)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探索研究, 边做边学

在组装任务的指引下, 让学生边做边学, 教师要把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与理论课教学进度相一致。在组装收音机的第一环节就是要对元器件进行检测, 此时融入电子测量基本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收集有关三极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的资料, 特别是要回顾色环电阻阻值的读法、利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类型、引脚名称的方法, 最后要掌握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 并完成作业。在学习仪器操作规程时, 学生重点收集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的使用方法, 并把它们用在实际组装的收音机上进行测量和调试, 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电子产品检验时, 要求学生把自己检验的数据与自己上网查找的收音机品质参数进行比较, 最终形成检验报告。学生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 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 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学生为了完成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 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 既完成了学习任务, 又在无形中巩固了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电子元器件的检测, 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 以任务驱动为载体, 模拟实施课程职业化教育

任务驱动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教学步骤:

1. 确立任务:

根据上面所述, 最重要的是要确立具有职业行为的任务, 在任务实施时, 要让学生明确所选任务的目的, 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是有益的。

2. 创设模拟实习环境:

通过确立任务, 并把任务置于一个仿真企业实习环境, 让学生可在这种环境中经历整个职业的操作过程。为此, 笔者不断完善收音机组装实训的建构, 通过模拟企业生产流水线形式组装、调试和检验, 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自然的, 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

3. 示范作用:

教师通过对任务的操作示范, 向学生展示任务实现的全过程。

4. 分析总结:

任务实施中, 教师的任务除了演示和讲解外, 还要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 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对实施任务过程中, 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

5. 学习评价:

教师事先把任务分解成各小项目, 并设置对应的分值, 在学生实施各小任务的过程中, 依据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态度和结果来衡量, 并当场打分。

(四) 具体实施

收音机组装这一任务可以简单分解出以下几个子任务:元器件挑选、元器件焊接、通电调试、参数测量和检验。每一个子任务都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关, 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的实施步骤:

1. 开始计划:

把收音机组装这一任务和子任务同教材的各章节对应起来, 并明确告诉学生, 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如:把元器件的挑选, 同测量和元器件检验结合起来;把调试同仪器操作规程结合起来等等, 使得学生能确立起学习目标。

2. 动手操作: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电路图, 利用万用表仔细把所提供的元器件分类出来, 并要求学生记录每个电阻的测量值以及根据色环所读的读数值, 元器件分类完毕, 请学生根据课本所提供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 计算出所测元件的两类误差。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提问学生一些专业基础知识, 如二极管的特点, 三极管的判别方法、电容的特性等。元器件分类完毕, 请学生焊接相关元件, 并结合印刷板焊接检验工艺, 检查自己的焊接情况, 然后通电调试, 此时要求学生要利用相应的仪器, 如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低频信号发生器等进行测量、调试, 并做好记录, 同时根据电子产品检验的要求, 完成好检验报告的填写。

3. 分析总结:

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 都要总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包括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下一个任务提出展望。

4. 学习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实施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对没完成或存在差错的酌情扣分。笔者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时, 给每个子任务设定10分的分值, 共4个子任务。

三、评价机制

任务驱动法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 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 笔者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时, 给每个子任务设定10分的分值, 共4个子任务。并把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分值直接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 即实施任务占期末成绩的40%,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 占总成绩的50%, 另外10%依据学生平常课堂表现, 酌情加分,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经过近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电子测量技术与电子产品检验》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一方面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 通过仿真企业的生产过程, 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职业素养意识,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合当前中职专业技能教学的一种方法, 文章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测量技术与电子产品检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教学内容整合、任务设置、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几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设置,教学实施,评价

参考文献

[1]王诗瑞.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 2008, (3) .

[2]马武邦.“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 .

电子测量技术 篇11

关键词:电子采血秤;测量;不确定度

中图分类号:TH715.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98-01

1概述

①测量依据。JJG 815-1993《电子采血秤检定规程》。

②环境条件。温度-10~40℃。

③测量标准。F1级砝码,根据JJG99-1990《砝码试行检定规程》中给出500~1 mg砝码质量最大允许误差为±2.5~0.020 mg;高准确度级电子天平,量程0~3100 g,d=0.01 g,e=0.1 g。

④被测对象。电子采血秤普通准确度级。动态检定时新制造和修理后允许误差为±1.0%,使用中允许误差为±2.0%

⑤测量过程。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在规定的定量点上,对电子采血秤灌装量质量实际值进行测量,将采血秤灌装量标称值同采血袋内校准介质的质量实际值比较之差值,定为电子采血秤的灌装量误差。

⑥评定结果的使用。在符合上述条件下,对其它标称值的电子采血秤灌装量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采用本评定方法。

2数学模型

电子采血秤灌装量误差确定模型如下式所示:

?驻m=m0-mi

式中:?驻m为电子采血秤灌装量误差;m0为电子采血秤灌装量标称值;mi为采血袋内校准介质质量实际值。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本评定方法以称量200 g点为例。

①输入量m0的标准不确定度u(m0)评定。由于m0为电子采血秤灌装量的标称值,不随外界因素变化而变化,故其无不确定因素。

②输入量mi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u(mi)主要是电子采血秤测量重复性、分度值以及校验天平的重复性误差、示值误差、分度值。

其一,电子采血秤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m1)的评定。在同一台电子采血秤上,连续灌装标称质量为200 g的采血袋10个,用高准确度级电子天平分别被校介质和采血袋的总质量及采血袋的质量进行测量,其两者之差为采血秤的灌装实际质量值,得到单次测量实验标准差最大的一组测量值:200.05 g,201.00 g,201.00 g,200.08 g,200.07 g,200.08 g,201.01 g,201.02 g,201.01 g,201.03 g。

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为了提高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置信水平,取包含因子k=2,以求得扩展不确定度U=k×uc=2×0.330=0.660 g。

参考文献:

[1]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

电子测量技术 篇12

《电子测量技术》是高等院校仪器仪表类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类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是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等基础课知识的延续和深化, 又和后续专业课程衔接,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操作技能, 在以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能制定先进的测量方案, 合理地选用测量仪器, 正确处理测量数据,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1]。近年来, 测试技术迅猛发展, 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为本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2]。电子测量技术是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开发是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技能, 也是电子信息用人单位检验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方面。根据近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真正掌握了测试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调试, 具备一定科研素质的同学, 在就业中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因此, 本课程的建设既要从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 又要从社会上的广泛需求出发, 改革电子测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方法, 培养学生工程项目开发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 将本课程建设成为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层次精品课程[3,4]。

二、课程体系构建

1.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特点。《电子测量技术》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 在介绍测量原理的基础上, 更侧重于测量方法运用和测量仪表的操作, 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因此其课程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了解电子测量的意义及特点、新型数字仪表的发展趋势, 掌握电子测量方法及仪器的分类, 测量仪器基本功能与性能, 电子测量的基本组成原理, 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二是能够运用误差理论对各种电量和电参数的测量仪器进行误差分析,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电子技术工程学科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并能够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三是掌握电子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使学生具有在电子测量工程实践中掌握并使用电子技术、技能和现代化电子测量工程工具的能力, 具有测量系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基本能力。

2.知识结构脉络清晰。在整个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始终贯穿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测量误差分析—测量仪表应用这一主线, 按照知识衔接顺序, 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内容。首先介绍误差的基本概念、来源、性质、估算法方法、减小措施、要求学生掌握误差的表示及在电子测量范围内测量误差的估计、测量数据的处理等。然后介绍电压测量技术, 让学生重点掌握交流电压表的定度及波形误差, 掌握常用A/D转换器工作原理。再依次介绍波形测试技术、频率和时间的测量技术、集中参数测量方相位差测量技术等, 知识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

3.教学内容精练先进。测量误差分析及各参量测量原理理论性较强, 对这部分知识要归纳提炼, 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 使之易于理解。而对测量方法及测量仪表的介绍要注重引入新知识、新器件、新仪表, 力争体现电子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使学生掌握较前沿技术, 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及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改革

1.启发式讲授。在课堂上, 教师是指挥官, 要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指挥棒, 教师就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 若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必须经常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各种积分式AD转换器原理时, 要让学生注意积分器的输入信号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先思考, 然后带着问题听讲, 这样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积极、灵活的思维方式[5]。

2.案例法强化。在讲授理论原理之后, 要适时引入案例, 加深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要通俗易懂, 计算过程要简单, 最重要的是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得出重要的结论, 意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完每一种AD转换原理之后, 给出该类型转换器的典型芯片应用实例, 通过实例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归纳该方法的特点。案例强化法, 一方面可以牵引学生思路, 增加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 引导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化抽象为具体, 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3.探究力培育。在专业工程认证中要求学生能够顺利阅读专业文献, 能够熟练使用技术语言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交流, 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科技阅读。让学生检索一篇与电子测量技术相关的科技文献, 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 从论文研究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完成哪些工作、怎样完成以及研究结果是什么几个方面撰写读书报告, 让学生深入体会原文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 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撰写能力, 从而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4.前沿性引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充分结合教师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以及校外专家在本领域的报告、相关视频材料, 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本领域国内外的前沿与最新发展动态, 引发学生对该学科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渴望。

5.任务性温故。在每章讲授结束时, 都给学生留有作业思考题, 以促进学生的课下复习与总结, 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四、课程资源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单一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开发网上课程资源, 为学生自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本课程利用超星尔雅教育开放平台, 从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个方面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网上课程资源。

1.基本资源建设。根据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 基本资源必须要能够反映教学思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 包括课程简介、课程视频、课程团队、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演示文稿、案例、练习、作业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基本资源按照理论、实践两类来组织, 理论部分包括理论课程的知识模块 (课程模块) 构成。模块概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指南、知识内容、练习、实践、作业、案例、常见问题、测验 (试题和试卷) 、知识结构和参考资料目录等资源构成。知识点由学习指导、知识内容、教学录像、练习、测验 (试题和试卷) 、案例、演示文稿和与之相关的资料素材构成。实践部分由实践单元构成, 实践单元由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指导和素材等一系列资源构成。

2.拓展资源建设。拓展资源是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的资料, 是多样性和交互性辅助资源。包括对应章节知识的网站链接、相应芯片及测量仪表的使用手册、文献资料及案例库等。

五、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授课质量的优劣。课题组经过多方调研讨论, 搏众家之所长, 组成由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联合教材编写小组, 拟编写高等学校仪器类“十三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电子测量技术》教材, 已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达成出版意向。本教材内容丰富、层次清晰、体系完整,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述电子测量中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系统阐述电子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以及现代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与应用。具有内容的连贯性和全面性, 知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新颖之处在于该教材采用二维码形式提供扩展资源,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六、实践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1.精选实验内容, 合理安排时间, 及时更新设备。由于学时有限, 实验内容要精练, 实验时间要合理, 要克服以往集中实验的弊端, 每个实验都安排在相应理论讲授之后, 称热打铁, 可以达到很好的实验目的。实验设备要及时更新, 淘汰了原有的旧设备, 新购进40套常用电子测量仪器,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 编写了新的实验指导书。

2.采取“仿真—调试—安装—实验”模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改革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 先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设计, 改变输入条件, 观察输出结果;然后给学生发放裸板和元器件, 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安装调试, 最后实验课上自行设计实验步骤, 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由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实验, 既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也让授课老师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有欠缺和不足。

3.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加强实训。鉴于电子测量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紧密性, 可以把电子测量课程与课程设计结合起来,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强化电子测量的理论知识, 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项目相衔接。比如与电路仿真课程设计相结合, 通过对峰值检波电路、均值检波电路的仿真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再比如与单片机课程设计联系起来, 以单片机为核心,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压表或频率计。还可以利用设计的简单电路进行测试,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 计算出测试精度等, 这些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子测量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6]。

七、建设成效

经过课程组多年来的努力,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已于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并在超星尔雅教学平台上共享使用, 而且正进行跨校选课的尝试。

1.资源特色。 (1) 教学团队经验丰富。经过这几年的努力, 逐步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课程组两位主讲教师教龄均为20年以上, 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有着非常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授课经验, 深受学生喜爱, 其中贾丹平被评为沈阳市三育人先进个人、沈阳市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沈阳工业大学教学优秀教师。 (2) 课程内容适合共享。课程体系脉络清晰, 原理知识精练概括, 应用技术与时俱进, 课程内容涵盖了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综合应用等, 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特点, 适合在网上公开使用。 (3) 课程资源充足完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与实践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模式, 构建了包括教材、配套课件、授课电子教案及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多媒体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4) 师生交流便捷通畅。本课程的网络资源可以对各类文件进行浏览、下载、评价, 这大大地提高了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通过答疑、讨论、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发挥网络优势, 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课程特色。 (1)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式、启发互动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科学素质培养融入课堂教学, 以讲授内容为主线, 传授科学思维、创新精神、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跟踪新技术, 教师科研成果进课堂。融合最新技术和科研实践, 把最新技术带给学生, 使课堂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 学生由被动接受, 变为主动探索与创新, 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其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的空间, 也给师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 (4)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仿真—安装—调试—实验”模式以及读书报告训练, 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辉.微课视角下电子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6, (3) :21-22.

[2]李振锋, 陈昌海《.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改革的尝试与成效[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 :41.

[3]贾丹平, 桂珺, 朱建光, 等.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12, 58, (S2) :5-8.

[4]贾丹平, 伞宏力, 林成武, 等.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0 (105) :14-17.

[5]金广锋, 王学梅.关于《电子测量》课程教改的研究与讨论[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14) :77.

上一篇:研究型研究生下一篇:物流行业人才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