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点滴体会

2024-06-19

小学英语教学点滴体会(精选12篇)

小学英语教学点滴体会 篇1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第二语言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部分或全部的所学语言的环境。我们并非带着某一种语言出生, 只是在经过大量的听的刺激后, 慢慢拥有了母语。由此我们知道, 掌握一门语言, 不是多背几个单词, 或是多做几篇阅读便可完成, 学习一种语言, 需要将自己置于使用这种语言的环境中, 纵然实际条件不允许, 我们也可以自主营造合适的氛围。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最初对于学习英语拥有一定的兴趣, 原因在于他们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 而英语恰恰是那个新鲜事物。

一、营造良好氛围

1. 营造课堂氛围

在进行第一节课时, 教师们可以首先向小学生展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 可以是一种水果, 也可以是一张光碟, 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课堂上肯定有几个孩子知道几个单词, 在满足了孩子的小小虚荣心与成就感的同时, 课堂积极氛围也可以被调动起来, 如此, 英语这门课, 便给了孩子们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平时课堂上, 建议教师在可以使用英语的时候就不使用汉语。比如, 对于昨天学过的词汇或句子, 今天的课堂上如果要用到这个词语时, 就用英语, 通过老师的英语口语, 学生们也会渐渐养成这个习惯, 将说英语视为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比如问好时用“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

2. 营造校园氛围

仅仅将环境定格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让小学生爱上说英语, 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营造更为广泛的环境。在校园里, 我们可以设置英语地带、英语角、英语社、英语广播等一切可以说英语的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不过考虑到小学生的英语水平, 广播里的英语小故事最好是中英结合的,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英语听力, 还可以避免因为听不懂而对英语产生厌倦; 同时, 会因为自己比别的孩子多听明白了一个词而对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手段

1. 创新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助力, 小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兴趣或许不会持久, 但如果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发展自己的spoken English, 则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 不执著于标准要求与答案,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项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游戏活动, 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摆脱对于英语的生涩感。游戏的设置是为了锻炼学生们对于说英语的热情, 做到“学中玩, 玩中学”, 通过不断与人交流, 将英语词汇与句子的使用理解得更加透彻。

另外, 教师可以虚拟情景模式, 创设情景对话, 进行英语小剧排演, 学习英语歌曲 (不仅限于儿歌, 还可以有一些经典曲目, 最近流行的《Let it go》亦可) 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

2. 给予表扬鼓励

小学生学英语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错误, 不管自己表现得是好是坏, 老师的评价对他们而言都十分重要。这个时候, 作为教师, 更应该给予鼓励与表扬, 一个期许的眼神, 便足以令他们拾起信心, 争取下次表现得更好, 夸一句“Good!”、“Great!”、“You are so clever!”、“Good job!”就能让他们心花怒放。培养小学生的口语并非一日之功, 相较于日后的羞于开口, 今日的错误也是那般优秀。

三、注重听说结合

掌握一门语言的口语表达, 首先要学会它的发音。在科学技术如此便利的今天, 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有声器材, 将听说同步进行, 才能让口语表达能力进展得又快又好。

有声器材的选用需要视学校硬件设备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条件好点的学校, 可以直接使用多媒体, 坚持每节课安排适量的听力练习。在电脑上安装一个录音软件, 方便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训练口语。在硬件设施稍微落后的学校则可以使用录音机与磁带, 效果类似。

对于课后的作业, 传统模式下多是手写类。但笔者幼年学习时, 曾有位英语教师十分注重口语练习, 隔三差五对一些英语短文做背诵、熟读等要求, 或者班级内部自行组合, 创建一组情景对话, 隔天当堂检验, 如此情况下, 说英语便成为了一种风气。笔者认为这着实是一种好的方案, 应用于小学课堂时, 方式不变, 只是将需要背诵熟读的内容与情景对话的长度做一些适当调整即可。

四、加强积累训练

平时的微小训练不容忽视, 因为它是建设知识、积累道路的基石。漂亮的口语, 自然也要依靠平时不间断的积累。每节课之前, 大家一起进行“one-minutespeech”。最开始可以是教师选择几个词汇、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 大家一起大声朗读;到后来, 可以由学生自己写的一段话进行展示, 时间不允许时干脆给他们5分钟左右时间, 集体自由朗读,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结语: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与锻炼的过程, 在英语学习之初, 恰当的引导十分重要, 希望各位教师关注小学生英语口语的问题, 积极采用一些策略, 真正实现让小学生对英语口语“我要说, 我爱说”。

小学英语教学点滴体会 篇2

政治教学点滴体会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通过政治教学,让我深感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善于独立思考。我在讲到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公民的权利被侵犯时应如何做,都要联系我们身边的事例和学生的事例来讲解,这样做效果非常好。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0-01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所以说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自主创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信任和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实现自尊、自爱、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源泉。当学生一个想法、一个做法不合逻辑,甚至是荒谬的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这是因学生的自身特点而出现的,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此时,正是教师从学生的过失发现教育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方法的好时机。例如:班级有一位女生,性格内向,在朗读课文时不敢大声的朗读,语句读得不够流利,教师抚摸着孩子的头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用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好。”从此,孩子敢读课文了,声音洪亮,而且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孩子的进步很大。因为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信任班内的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更美,并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使学生有了自信心,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如说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联想和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创新精神来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不要急于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积累,通过认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产生联想和想象,提出新的想法和看法,从而获取新的收获和成功。小学生思维敏捷、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光芒闪现。在教学中,我大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造思维。如: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生词 ,认识了几种新型的玻璃及用途,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教师准备要进行课堂总结时,发现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望着教师,似乎有话要说,于是教师就把这五分钟给了学生们,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令人很吃惊,这五分钟太短暂了,但是非常的珍贵,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啊。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通过奇妙幻想体验生活的乐趣,享受到拥有新知识的快感,为创造新人才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注重清净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三、在提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把孩子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整理出来,特别是能够突出本课重难点的问题,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来解决。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并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的突破口,进而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感觉到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树立教学新思想、新观念,能够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时时有疑问,时时有思考,让孩子们感觉到天天都有新发现。

四、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见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主体性学习的基础,创造性又是主体性的最高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没有自主性,就没有独创性。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贯彻“自主参与”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和活动学习的空间。如:在开学初,让学生们自己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语文这一学科要详细的制定,读书应做到哪几点,写作应做到哪几点等,把读后的感受写出来,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把创造和构思付诸行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平时,注重课前预习,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告诉学生们要自己先学,首先是把课文读熟,自学生字,识记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积累优美的句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为课堂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点滴谈 篇4

一、在学习中创设表演情境

《小熊的birthday》是利用学生在幼儿园听过的母语故事的原形与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参与身临其境的表演, 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情境法的运用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1.“有的放矢”——重视目标性

一节课首先需要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支撑。如果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那么这节课就是合格的课堂教学。因此, 在情境的设置上要做到:

A.设置“语境”突出难点。根据教学需要, 有选择地、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不仅可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 突出难点, 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露其运用语言的机会。

B.设置“语境”化解难点。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让学生带着兴趣, 借助对教材的某一语境话题进行相互交流、操练和运用语言, 化解知识难点, 以达到口头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2.“来之生活, 回归生活”——把握现实性

A.走进生活。随着观念的日益更新, 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 而是开放型的。在日常生活中, 要利用一切机会, 帮助孩子拓宽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 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感受英语、巩固和运用英语。

B.趣味性拓展, 回归生活。学生对我课上补充的内容显得饶有兴趣。如在教dog, 就教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学生对这句谚语非常感兴趣, 也很快地记住了这个词!

二、教学要设计线路

学习课本教材5B Unit8 B and D—牛津小学英语, 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What do you have?I have…What does he/she have?He/She has…

此课围绕这一连锁句型展开活动式英语教学课, 通过听说写读、做唱玩演等活动的设计, 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 将死板的课程变得直观, 让学生在愉快的节目、新奇的课程中设置场景、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口语氛围, 让学生在近乎游戏的学习中学到知识, 增进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引领, 学生探索, 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①“a telescope, a tin-opener, a pot a stove, a blanket, a towel”要求熟读背诵并且听写无误。

②“What do you have?I have…What does he/she have?He/She has…”要求在交际中能够熟练使用。

③通过演练, 要求学生能够和别人互通有无, 养成礼尚往来、乐于助人的美德。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重视情感影响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不怕出错误, 敢于开口说英语。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盎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知识容量的增多, 学习难度的加大, 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有的学生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应该多关心鼓励、以实际行动切实地帮助学生重新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处处体现出英语氛围

在老师的带动下, 英语氛围浓厚, 有的班级开设英语活动课, 如朗诵、唱歌、讲故事、英语角、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及演讲比赛等, 对校园、班级环境布置上也尽可能体现英语。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我身感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 也适时转变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 以参与者、全作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 与同学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安排平等、民主的互动式研究、交流、组织、参与。在校园里碰到小朋友打招呼要坚持用英语, 并且不断增加词汇, 延长语句。比如, 刚开始的时候直接用Hello!慢慢地可以运用Hello!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对一些英语指令也可以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两个或多个。

此外, 还可以利用歌曲和舞蹈来引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比如, 设计“我最棒”擂台大比拼, 要求学生在这一情境里展示自我, 学生灵活运用I’m…I can sing/dance…接着, 才艺展示自己的英文歌曲和舞蹈。个个学生跃跃欲试, 所展示的英文歌曲个个不同, 有的学生还展示了课外所学的英文歌曲, 这一活动不仅操练了第二语言的单词、句式, 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更萌发了他们用第二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比拼, 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热情, 正所谓一箭双雕!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语言交往的机会, 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观察老师, 模仿老师;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互相学习、相互交流, 使第二语言的学习显得生动而又活泼。

五、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素质, 学识渊博、师德高尚、艺术高超、谈吐文雅、多才多艺、有一口纯正的英语口语, 教师还要有为人师表的道德魅力、举止优雅的品格魅力;教师不光要个人素质高, 还要有课堂教学中灵活机智的教学方法;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重视情感影响。

教师举止优雅的品格魅力作用无穷,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 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 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教师要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 学生受到影响。

六、让学生学习英语有自豪感

有的学生以会说英语而感到自豪, 有的对英语学习不以为然, 有的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 有的则感觉英语学习非常枯燥。作为英语教师, 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培养, 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情境中学习。首先, 教师要重视赞美的力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 犯错司空见惯, 由于年龄小, 在他们的心中并不认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有多严重的后果, 甚至在他们看来自己并没有犯错。严厉批评或会起到暂时的震慑作用, 但从长远来看, 真正能触动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地方的, 仍是和风细雨的谆谆教诲。既使是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愿意做一个好孩子。让我们把英语课堂变成表扬与鼓励的课堂, 让每一名学生每一节课都能从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让我们把对学生的所有提醒与责备放到下课以后, 为他们指引通向未来的方向。

21世纪需要的是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而小学英语是基础, 教师教学必须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才会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才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实现自主发展, 最终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摘要:从学习中创设表演情境、教学要设计线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重视情感影响、处处体现出英语氛围、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让学生学习英语有自豪感六个方面, 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线路,情感影响,英语氛围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英语教学管窥.吉林教育出版社.

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点滴体会 篇5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邢美荣***

摘 要: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精读课为主,略读课往往是以为让学生自学,近来略读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见它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教学策略来看,略读课都不容忽视。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新课标地位体会

新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提出了学习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这并不是浅知,更不意味着就可以草草了事,同样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我们坚持以自读自悟为主,但略读课文并不是自学课文,自读教学更不等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方法。

对此,略读课文该怎样教?是和精读课文一样精雕细琢,还是完全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学,这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许多老师在共同思考、讨论之后还是认为:浅显的略读课文必须要深入挖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理解并培养其兴趣与习惯。

一、略读课文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语文课本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而且数量每年增加,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各占一半,从编排上就可以看出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自读课文在小学人教版八册(从三年级开始)书中共有90篇,占全篇目的38%。其内容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诗歌、小说、寓言、童话等,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居多。

略读课文有着自己的特点,她和讲读课文是统一的整体,决不可分割开来,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通过讲读课文学习到语文学习的方法,然后到略读课文上去运用、实践,从而达到不讲自会、不教自懂的境界。因此,讲读课文进行得如何直接影响到自读课文教学能否顺利完成。而略读课文的关键又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感。

二、语文略读课文容易被忽视和误导

略读课文的内容好久以来都不列入考试的范畴,所以好多老师就忽视了自读课文,在教学中也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是囫囵吞枣,草草了事,或者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读罢了,这就使得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恐怕连读一遍都没可能;而另有部分老师往往会把略读课文当做讲读课文一样讲解,把学生的自学任务通通代劳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说实话,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学,而老师总是主动地教。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检验教师是否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最好途径。略读课文就是要学生自读自悟,“自”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适度地引导,切不能把自读课文当成讲读课文一样讲解。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学生多读多背、自读自悟的重要性。

三、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材中编排大量的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略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把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读课中。因此在设计略读课型的教学时,应以讲读课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

四、朗读切入,品味语言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自由的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特点。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他们深情并茂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让人真正感受到家乡的美,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堂要充分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内容来表达,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读,才会读的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当然,教师设身处地,入境动情的范读,更会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突破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的学习,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抓重点句段的方法,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通过集中讨论,同学们取长补短,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充分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的行为、神情、心理等),通过自主阅读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能使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母爱的伟大力量。这样在交流之后再来读重点句:“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想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此刻,但聊胜于无。”相信这是发自母亲肺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题,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总之,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也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拓宽学生知识的纽带、桥梁。因此,略读课文我们不能忽视,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课程教材教法研究》2008年第17期、第35期

运用多媒体强化口语教学点滴体会 篇6

关键词:多媒体;强化;口语;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如何更好的使用多媒体为英语教学服务,是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应用多媒体强化口语教学的体会,与同行们共同研究探讨。

一、初步认识多媒体英语教学

1、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评价等,给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皮”的英语课堂教学技术模式带来空前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之与交际活动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操练模仿创造语言条件,以帮助学生自由的,创造性的,表达意愿,充分进行交际实践活动。

2、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强调的是整合与融入,它考虑的是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讲解语言知识,它强调整合信息,使用整合信息优化教学设计,将课程与设计结合,以达到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目的。

二、实践多媒体英语口语教学

1、使用多媒体教学词汇为口语教学训练作准备。

语言教学的根基离不开词汇,英语教学亦如此,使用多媒体将词汇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利用图片、色彩,对比等形象直观手法将词汇再现给学生,事物由抽象变形象,同学们识图示认拼读,快乐轻松,也由厌学变为乐学,笔者在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词汇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显著。

2、使用多媒体,组织课本语言材料,为口语训练作参考。

据笔者调查与分析,自2005年新目标教材使用以來,无论日常测试,还是期末测试,甚至中考,口语交际部分,由过去得分点已变成今日的失分点,这与教材编排和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人教版教材每册书每单元均有一至两个口语会话内容,供学生诵读,从诵读中学生们不但能识记口语训练的内容,也从中悟出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应试方法。新目标单元中,口语会话示范性,相对较弱,整套教材口语会话主要以一问一答展开,连贯性、渐进性弱、内容分散,自成体系。但大纲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总结方法、规律、技巧,然而学生受认知水平局限,学习方法又不得当,使得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表达困难。加之教师整合教材水平有限,难以做到课课优化组合,久而久之学生无兴趣,逐渐厌学。多媒体帮助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单元内、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组合,优化教学设计,从口语教学中教师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口语困难的心理障碍,又为同学们操练口语提供语言材料,让同学们愿学,乐学,若这种优化整合长期坚持,师生配合可较好的提高口语教学效果。若从起始七年级抓起,落实到每个单元的口语教学中,学生们会感到英语不那么困难,会逐步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自觉学习。多媒体技术帮助不但学生解决考试难点,还从心理上辅导学生学习英语。

3、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翻阅新目标教材,尽管五彩斑斓,设计内容丰富,但毕竟没有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反映再现人物、色彩,画面。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7whatdoesshelooklike?学习描速人物外貌、高、矮、胖、瘦,笔者运用两种不同手段教授这一课内容,前者用传统模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利用班级中的同学们的不同身材,进行描述操练,由于是描述自己的同学,大家兴趣很高,踊跃参加活动。后者运用多媒体,利用同学们喜欢的明星脸,画面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明星,球星,对比明星们的不同外貌特点,在对比中轻松的解决词汇,再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同学们看图进行描述口语训练,一问一答,同学们热情颇高,兴趣极浓,争相描述他们喜爱的明星,在这堂多媒体口语训练课中,平时不爱开口的同学也参与了课堂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动了起来,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这次实验笔者深深感到多媒体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1、避免滥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要精选。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效果显著,这已经实践所证明,然而使用不合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具体问题就体分析。不同教材,不同的内容,要适时使用,合理的运用,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目标教材最为适用多媒体教学的是每单元的口语教学内容,它可帮助教师把五彩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口语能力。

2、避免多媒体课件内容复杂,要注意实用性。

多媒体英语课程不宜复杂,特别是口语训练内容,应短小精悍、注重实用性。依据课本内容设计课件,可原与课本又可可高与课本,一个课件,一个中心内容,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每个环节设计要紧密相连。扎实展开,反复巩固,逐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可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小学文言文教学点滴 篇7

新教材中也第一次出现了文言文, 这对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虽然这些文章的篇幅很短小, 然而对小学生来说, 文言文相对现代文而言比较难懂, 学习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我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要求, 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因此, 笔者觉得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落脚点不应放在教懂、学懂这几篇短文上, 而应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对它感到新奇、有趣, 摒除畏难情绪。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年代较为久远、理解较为困难的文言文愿学、乐学, 关键的一点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文言文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首先自己对文言文充满兴趣, 并始终尝试着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放在首位, 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

一、搜集相关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学弈》前, 要求学生尽量搜集有关作者孟子的材料。学生们搜集到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以及孟子的其他材料, 内容非常丰富, 让学生对孟子怎样从一个顽童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而对学习他的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预习《两小儿辩日》时则要求学生搜集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生平、事迹, 还有“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中午太阳看起来小”的科学常识。组织交流后, 学生知道了孔子是个大教育家, 他有“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有二”。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 也可算半个政治家, 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 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 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 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同学们知道了孔子的相关背景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学习起课文来就会兴致盎然。

二、多种朗读, 激发兴趣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这是前人总结的读书经验, 今天我们仍可借鉴, 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 熟了, 自然会理解内容, 悟通道理。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如果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 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学生自己反复读, 读到流利通畅为止, 未尝不可, 但他只是“任务性”的敷衍。如果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 读的要求渐次提高, 效果会好得多。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是这样做的:

1. 教师范背。

笔者把教师范读课文改成范背课文, 而且告诉学生笔者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背出来了, 你们的记忆力比老师好, 一定会背得比我更快, 旨在告诉学生“读熟文言文, 一点也不难”, 以激发学生胜过老师的“斗志”。在教师范背时, 提请学生注意教师的停顿和重音等。请学生大胆评议教师的范背。

2. 自读互读。

学生或两三人, 或三四人分成小组, 互为小老师, 互帮互学, 找出生字、多音字,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互相纠正朗读, 看哪一组先读正确、读流利了, 每组或派代表当众朗读, 或小组集体表演朗读。这样, 不管功课好坏, 在小组学习中都有机会得到表现。

3. 让学生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读。

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那样抑扬顿挫, 让他们沉浸在文言节奏中;而后再带动学生读出轻重徐缓。先自己读, 然后小组读, 最后齐读, 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 去体会语感, 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4. 分角色表演性朗读。

《两小儿辩日》中, 人物个性分明, 语言很有特色, 所以我在学生读通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5. 小组合作, 弄懂课文内容。

由教师讲懂,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学懂, 虽然都是“懂”, 但这二者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前者看重的是为教书而教书, 后者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在读书过程中的成长。因此先开展一个“注释搬家”活动, 把课后的注释搬到文中相应字的下面, 这样有“一箭双雕”之功效,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 以小组为单位, 弄懂每句话。要求学生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画出, 让学生互教互学, 教师适当点拨。

三、课本剧表演, 发挥兴趣

把归纳寓言寓意籍于“访谈”的进程中, 将复习巩固融入小品表演之中, 可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 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开动起来。”

例如, 学习了《两小儿辩日》, 学生自由结合, 用文言文表演一遍 (即背诵课文) 。在学生知道关于太阳远近的科学常识的基础上, 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 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遥远的古代, 遇到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 然后在班级交流。

四、课后拓展, 提高兴趣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 要适当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识去阅读, 在阅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反过来又更好地作用于阅读, 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 又是使知识达到迁移、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小学阶段, 还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但是通过教学文言文, 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 让他们能穿越时空, 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 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 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 懂得我们的历史, 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后, 笔者补充了《论语十则》, 选取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名言, 对重点字词提供适当的注释, 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觉得古文一句话就能包含很多内容或说明很多很深的道理, 真是了不得。

中学英语教学点滴谈 篇8

首先, 要倡导绿色教育。绿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代表着未来与希望, 它是生命和健康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绿色, 尤其是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是离不开绿色食品。含有丰富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 能补充我们的身体所需, 是使我们拥有健康的重要保障。在学完七年级新课标Unit8《I’d like some noodles》时, 我精心安排了一节活动课, 让大家就我们所学过的食品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 制定出自己一日三餐的膳食结构;就他们平常所吃的零食加以分类, 让学生能分清哪些食品是有营养的, 哪些是劣质的。举出轰动全国的假牛奶案件, 让大家认识到不健康食品所带来的危害, 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更会夺去我们宝贵的生命。所以, 我们要珍爱生命, 多吃绿色食品、水果和蔬菜,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 同样, 动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它们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在教学七年级新课标Unit3《Why do you like koalas?》时, 我利用多媒体, 向学生展示几幅鸟语花香, 动物在林间嬉戏及滥捕滥杀的图片。通过鲜明的对比, 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决心。我向同学们说明目前世界上的许多珍稀动物已经或濒临灭绝, 所以, 我们要注意保护和善待野生动物, 拒食野生动物, 敢于同滥捕滥杀行为作斗争, 以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型人居环境而努力。

其次, 强调背诵。为了加深对英语的喜爱, 我让学生背诵短小智慧的句子《慧人慧语》, 激励学生向上的精神, 加强英语印象。这些催人奋进的英汉对照的句子让他们熟读背诵之后, 一方面增强了英语的表述能力, 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做人处事。

这些短句, 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

有心艰难能成事, 无志顺境不成材。

It can accomplish hard, careless ease does not yield.

有教给学生处世与感恩的:

勿以助人而不忘, 勿以人助而忘之。

Not to help others and do not forget, do not forget to help the.

鼓励学生智勇双全的:

徳不足, 则多败;智不足, 则多惑;勇不足, 则多怯。

The group is insufficient, then defeated;

mental deficiency, is more confused;Yong, is timid.

教给学生灵活婉转的:

快乐的心, 胜过良药;

善意的谎, 叫做妙语。

Happy heart, more than medicine;

White lies, called the witticism.

教给学生谨慎和惜时的:

时间不能复制, 蹉跎常复制;

人生不能重演, 悲剧总重演。

Time can not be copied, I often copy;

Life can not be repeated, for acting tragedy.

优秀句子多多, 不胜枚举, 学生既增加了词汇量和记忆力, 也受到了启示, 可谓一举多得。

催产素静滴催产260例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我院全年住院分娩总数720例, 使用催产素静滴催产260例, 年龄19岁~29岁。本组头位236例, 占90.7%, 双胎6例, 占2.3%, 臀位 (包括单臀、完全臀、足位) 18例, 占6.9%.骨盆外测量正常范围252例, 临界骨盆8例 (3例阴道分娩, 5例为头盆不称行剖宫产) 。

1.2 静滴催产素催产指征

宫缩乏力192例 (73.8%) , 过期妊娠21例 (8%) , 胎膜早破20例 (7.6%)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5例 (5.7%) , 胎儿宫内窘迫4例 (1.5%) , 其他8例 (3.0%) 。

1.3 给药前产程情况

本组病例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3 cm220例, 3 cm以下40例。先露S-1以下226例, 占86.9%, 先露S-1以上34例, 占13%.胎心除胎儿宫内窘迫4例外余均正常。

1.4 给药方法

配成0.5%浓度 (2.5 IU加入5%葡萄糖500 m L内) , 每2滴为1 IU (每滴为0.33 m IU) 催产素, 开始滴数为8滴/min (2.5 m IU/min) , 如15 min无宫缩, 则滴数增加1倍;30 min后仍无宫缩, 逐渐增加滴数至40~60滴/min, 至宫缩每10 min 3次为止, 大部分产妇滴至48滴/min (16 m IU/min) 时可进入规律性收缩。仍无效, 增加催产素浓度为1%, 滴数则应减半, 即24滴/min开始, 找出适合的浓度与滴数。催产素的浓度在足月妊娠或近足月产妇宜控制在2%以内, 滴注时必须有专人密切观察。

若仍无有效宫缩, 引产时间超过6 h, 产程无进展, 即视为引产失败, 可于第2, 3天做第2或第3次引产。总之, 静滴催产素用药浓度、滴速需视患者宫缩频率、持续时间、强度, 胎心音情况, 产科情况进行调整, 直到有规律宫缩维持到分娩结束[1]。

2 结果

2.1宫缩开始加强的时间:

最快为10 min, 最慢为9 h10 min, 60.87%的病例宫缩加强的时间在1 h内。宫缩持续时间:给药前宫缩持续时间最短20 s, 最长31 s, 平均25.5 s;用药后宫缩持续时间最短35 s, 最长45 s, 平均40 s, 平均延长14.5 s.宫缩间歇时间:给药前宫缩间歇时间最长25 min, 最短15 min, 平均20 min;给药后宫缩间歇时间最长10 min, 最短2.5 min, 平均6.25 min, 平均缩短13.75 min.

2.2 宫口开大速度:

给药前宫口扩张平均0.3~0.5 cm/h, 给药后宫口扩张平均0.8~1.5 cm/h.先露下降速度:给药后至有规律宫缩, 无头盆不称者先露部下降速度明显增加, 本组统计给药前先露下降速度平均为0.2~0.3 cm/h, 给药后先露下降速度平均为0.9~1.2 cm/h.

2.3 胎心音变化:

给药后93.68%的病例胎心音无改变, 变为异常者6例, 占2.37%.分娩情况: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00例, 胎吸助产20例, 臀位助产16例, 剖宫产24例。新生儿情况:活产259例, 其中Apgar评分8~10分230例, 占88.4%, 4~7分25例, 占9.6%, 1~3分4例, 占1.5%;死产1例。产后出血量>200 m L 231例, 占88.8%, 200~300 m L 20例, 占7.6%, 300~400 m L 3例, 占1.1%, >400 m L 6例, 占2.3%.

3 讨论

3.1 催产素的药理作用

口服催产素极易被消化液破坏, 滴鼻经黏膜很快吸收, 作用时效约20 min;肌内注射在3 min~5 min起效, 持续30 min~60 min;静脉滴注立即起效, 15 min~60 min内子宫收缩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 然后稳定, 滴注完毕后20 min其效应渐减退。半衰期 (T1/2) 为1 min~6 min, 经肝、肾代谢, 经肾排出[2]。

3.2 处理产程异常的适应证

无明显头盆不称、产道正常、非完全性前置胎盘及臀位者均可应用催产素静滴催产, 主要指征为子宫收缩乏力 (主要为活跃期延长或阻滞) 、过期妊娠、胎膜早破等。禁忌证:明显头盆不称、产道阻塞、横位、子宫手术史、妊娠次数≥3次、复合先露及有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者。

3.3 注意事项

用于催产时必须指征明确, 以免产妇和胎儿发生危险。用于引产或加强宫缩, 必须稀释后做静脉滴注, 不可肌注。静滴时出现胎儿心率明显减慢, 则表示子宫胎盘储备不足, 应结束分娩。分娩时明显的头盆不称、脐带先露或脱垂、完全性前置血管、胎儿窘迫、宫缩过强及需要立即手术的产科急症者禁用;用高渗盐水终止妊娠的流产、胎盘早剥、心脏病、临界性头盆不称、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经产、子宫过大、曾有宫腔内感染史、子宫或宫颈曾经手术治疗、宫颈癌、部分性前置胎盘、早产、胎头未衔接、胎位或胎儿的先露部不正常及孕妇年龄已超过35岁者慎用。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83-784.

催产素静脉滴注的护理体会 篇10

1严密观察产程

1.1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将手平放于产妇腹部, 相当于子宫体的位置, 观察子宫收缩的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是否规则, 并根据宫缩情况调节滴速, 使宫缩持续时间维持40s/次左右, 间歇时间每次2~3 min, 一般滴速不超过40滴/min。如发现痉挛性子宫收缩或病理性缩复环等异常情况, 应立即停药。

1.2 观察胎心音情况

胎儿在临产过程中由于宫缩期间影响子宫血流量, 氧的供应受到限制而有一定危险性。在观察产程中, 应15~30 min听胎心音1次, 在宫缩间歇时听取, 每次至少听30 s, 注意其速率、强弱、是否规律, 如胎心率超过160次/min或低于120次/min, 或不规律时, 提示有胎儿宫内窘迫现象, 应立即找出原因处理, 并根据情况减慢滴速。

1.3 观察子宫颈口开大及先露下降情况

主要做肛门检查, 特殊情况亦可在严格消毒下做阴道检查。通过检查, 可了解宫口开大及先露下降情况, 正常产程是随着产程的进展宫颈口不断扩大和先露逐渐下降, 如出现宫颈口渐渐开大而先露不下降或二者无进展等异常情况时应找出原因, 并减慢滴速或停药。

1.4 注意破膜情况

胎膜破裂时羊水流出易发生脐带脱垂等并发症, 故破膜后应立即听胎心音, 并观察羊水性质、量、颜色或是否混有胎粪。一般破膜后, 可加速产程进展, 应做好接生准备。

2正确的给药方法

静脉滴注法有利于调节催产素的滴入量和控制宫缩。由于产妇对催产素敏感的差异很大, 静脉滴注时应由小剂量开始, 并先调好滴速, 后加催产素。方法是: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行静脉滴注, 调好滴速, 一般8~10滴/min开始, 然后用1 ml注射器准确吸取催产素2.5U加入液体中, 摇匀。

3做好心理护理

对入院分娩的产妇做好宣教工作, 讲述分娩知识, 使其消除精神紧张、恐惧心理。但有的产妇对宫缩痛的承受力较差, 宫缩时大喊大叫, 不能进食, 甚至对分娩失去信心。出现这种情况时, 护士应注意这种情况是否由于异常宫缩或先兆子宫破裂等因素引起, 当排除这些因素后, 护士应多关心和体贴产妇, 经常陪伴于产妇身边, 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使其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及应用催产素的作用, 并将产程进展情况随时告诉产妇, 以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心理, 增强信心、取得合作, 并鼓励产妇进食, 防止发生体力衰竭, 使产程顺利进行。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 篇11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是掌握各科知识基础,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扎实小学知识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兴趣引导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我在三年级教学为例,三年级学生也是写作文起步阶段,讲课要常常渗透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生字词,我就提出一些组词造句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樣?(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又如:学了课文一个段落恰当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仿写。学了《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一段,就让学生仿写“大公鸡”;学了《奇异的植物世界》,我就及时带学生到操场旁边和同学们一起,晓有兴趣观察含羞草奇异现象。学生亲身感受含羞草特点,十分兴奋,让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轻松地写出了《含羞草》这篇文章。再不是没什么可写或苦思冥想的样子了。这样,学生学得有兴趣,老师辅导也没那么费力。慢慢地,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有所提高。

二、写身边的事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一是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二是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应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三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四是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五是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三、起好题目

一篇文章的题目起得好,会给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电影剧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观众,就能喧传观众,就能给这出剧目以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题是一门艺术。这样就需要老师每次命题作文做到贴近生活,从学生的活动。兴趣方面入手。如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是针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做接力棒比赛的游戏而作。题目可改成《接力棒,真棒》,题目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想到谁跑的好,自然产生想象力。题目又让人耳目一新。又如:习作要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学生找呀,想呀,无从入手 ,教师可提示写校园的大榕树,学生耳闻目睹该树四季变化和在下面活动情况,很快地把它写下来。

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作文时不仅要要求明确,还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的命题能力。即在每节非命题作文时,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在班里进行命题比赛。

“万事开头难”,设想一个拿着笔不知道写什么题目的学生,他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呢?事实证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学生才能由此而产生联想,从而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毛泽东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实实的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点滴体会 篇12

关键词: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护理

阿奇霉素是临床中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通过静脉滴注治疗, 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于静脉滴注期间给予综合观察与护理, 可提高滴注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9月对4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同时实施综合观察与护理, 效果较佳,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9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 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 男31例, 女16例;年龄2~11 (3.74±1.95) 岁;病程5h~12d, 平均 (4.05±1.41) d。对照组45例, 男30例, 女15例;年龄1~12 (3.86±1.87) 岁;病程4h~13d, 平均 (4.17±1.38)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即选择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 10~15mg/ (kg·d) , 通过5号半针给予静脉滴注, 滴注过程中需注意控制速度, 若患儿未超过3岁, 则可设置为18滴/min;若患儿已超过3岁, 则可设置为20滴/min。对照组于静脉滴注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为加强病情观察, 注意判断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观察与护理, 其方法如下: (1) 加强滴速观察。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必须注意观察滴注速度, 严格依据3ml/ (kg·h) 的滴速标准, 100ml的容量, 其滴注速度应控制于50min之内完成。若患儿哭闹严重或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则可适当延长滴注速度。患儿在静脉滴注过程中, 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致使滴注速度出现较大的变化, 并对滴注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 及时掌握患儿实际的输液情况, 并对滴注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保持适宜滴注速度的必要性, 使患儿及其家属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1]。 (2) 滴注前饮食指导。临床研究表明, 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前进食者, 其在滴注过程中胃肠道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于未进食者, 由此可得出, 滴注前饮食对患儿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需加强滴注前的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半流质食品或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清淡流质饮食, 如果蔬、稀饭等, 同时需禁止食用生冷、辛辣的食品, 以减少或避免胃肠道出现不适症状。 (3) 静脉穿刺时护理。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前, 护理人员需快速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尽可能选择粗大且充盈度较好的血管, 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防止于进行多次穿刺。穿刺成功后需选择纸质胶布给予固定处理, 使针尖能够紧贴于患儿的血管壁, 同时需注意调整好滴注速度, 减少或避免滴注过程中对血管局部造成的不良影响, 缓解患儿的疼痛感[2]。若冬季温度较低, 则可引导患儿于滴注手臂上敷上热水袋, 或引导患儿及其家属适当按摩滴注手臂, 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体征、症状等完全消失, 无发热现象, 经X线检查, 显示肺部病灶已完全吸收;显效:体征、症状等大部分消失, 无发热现象, 经X线检查, 显示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有效:体征、症状等部分消失, 偶有发热现象, 经X线检查, 显示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无效:体征、症状未有变化或加重, 发热明显, 经X线检查, 显示肺部病灶无吸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P<0.05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 总有效率较高,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皮疹、局部头痛、胃肠道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医院儿科常见病, 通常给予药物治疗, 阿奇霉素为常用药物之一。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治疗效果较明显。而于静脉滴注期间实施科学、有效的综合观察与护理, 不仅可以确保滴注效果, 而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患儿机体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1]。综合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滴速观察、饮食指导与穿刺护理, 其中滴速观察可有效控制滴注速度, 对缓解患儿的疼痛有着重要的意义;饮食指导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适症状, 有助于滴注顺利进行;穿刺护理可确保一次穿刺成功, 以提高静脉滴注效果[2]。本研究观察组于静脉滴注期间给予综合观察与护理, 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 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证实综合观察与护理对患儿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 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并于治疗期间给予综合观察与护理, 可确保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利芝, 张丽萍.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10) :146-147.

上一篇:职业卫生人才培养下一篇:制动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