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建筑

2024-06-18

公园建筑(通用9篇)

公园建筑 篇1

主题公园演出是一类独特的演出类型, 是以与主题区相关的故事、人物为背景编排的节目。主题公园内的演出与游乐设备构成了主题公园的两大游客体验核心。主题公园的演出形式多样, 本文主要概述其中剧场类观演建筑的设计经验, 特别是半露天剧场和室内剧场。

一、与常规观演建筑的区别

主题公园观演建筑有别于电影院和剧院, 后两者是城市中常见的文化生活场所, 根据规模可分为城区级、城市级和国家级, 但主题公园的观演建筑只是园区级, 甚至是分区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 一座电影院或剧院本身可作为终极文化消费场所, 而主题公园中的观演建筑只是作为终极文化消费场所的主题公园的组成部分之一, 游客并不会只认定公园中的某个观演建筑作为目的地。

与电影院和剧院适用于上演多种类型的电影和剧目不同, 主题公园观演建筑是为与主题区相关的节目量身定做的。因此, 电影院和剧院的建筑和内部一般不需要主题包装, 而主题公园内的观演建筑为了营造氛围, 外部和内部都需要主题包装。电影院和剧院的运营公司不需要考虑电影和剧目的制作, 而主题公园的投资人还需要监督节目的制作, 建筑设计也要与节目制作相互配合。

主题公园的观演建筑需要根据规模和受欢迎程度设置排队区、预演区。电影院和剧院是通过售票安排观众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场次进入, 基本不需排队等待, 但主题公园中的观演节目不另收票, 游客可以在任何时间自由选择游乐项目, 因此在高峰时期可能会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排队等待一个演出节目。

与常规电影、剧目相比, 主题公园的节目演出时间要短很多, 一方面满足增加场次吸引更多人流的需要, 另一方面带来要在短时间内给予游客以新奇体验的挑战。因此, 主题公园内的演出节目大多融合了多媒体、演员、特效、动感设备等多种元素, 建筑设计上也要考虑相应的功能、空间、流线需求, 以及多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主题公园演出节目类型

一般的游乐设备只能通过主题包装与主题公园的整体氛围相呼应, 而演出节目则可以通过演员表演、多媒体虚拟、互动元素更生动地体现主题氛围。因此, 许多成功的主题公园中, 优秀的演出和互动节目占据了很大比例, 如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

主题公园演出节目的创意一般需要主题公园开发公司、规划设计团队和多个节目制作公司的协同工作, 以与主题区相关的故事、人物为背景共同构思、编排、确定主题公园内各个演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创意过程中还需要从主题公园整体角度考虑演出节目的分布和差异性, 以及各节目的亮点、设备技术含量、总体造价等。主题公园演出节目是主题公园观演建筑设计的基础, 只有演出节目确定后, 才能给建筑设计准确提资。

演出节目的场地主要分为室外和室内 (包括半露天) 。室外演出节目主要包括花船、花车、大湖水秀、烟火表演、街头表演等。花船、花车、水秀、烟火一般不设固定观众席, 巡游路线上和视野可及的游客都可观赏。街头表演的观众数量较少, 但表演本身有助于加强互动性、游客的参与感。

室内演出节目可分为大型和中小型规模。大型室内演出节目主要是综合娱乐秀, 还包括动物表演, 一般是主题公园里演艺类的重头戏。这类节目的时长一般在25~30 m i n, 由于参与的演职员众多、场景恢宏、舞台设备齐全, 一般一天只有2 场左右。中小型室内演出节目包括3D秀 (无演员或有演员配合) 、4D秀 (有特效) 、5D秀 (有特效和演员) 、灾难体验、魔幻秀、脱口秀、飞行剧场秀等多种类型。这类节目参与的演职员不多, 有的甚至没有演员, 只有多媒体、特效、动感设备, 但形式多样, 能为游客带来各种新奇体验, 一般是各主题区内的演艺亮点, 有分担区内客流量的作用。中型室内观演节目的时长一般在15 min左右, 小型室内观演节目的时长一般在10 min左右, 一天会有多个场次。

三、主题公园观演建筑规模

主题公园的观演建筑类型按容纳观众人数一般分为大、中、小型主题剧场。

大型主题剧场适用于大型室内演出节目。根据自然通风或借用外部景观的需要, 部分大型主题剧场被设计为带顶篷的露天剧场或半露天剧场。根据笔者经验, 大型主题剧场容纳的观众一般为1 500~6 000人。在客流量非常大的主题公园有时会设有多个大型剧场。

中、小型主题剧场一般都是室内剧场。根据笔者经验, 中型主题剧场可容纳的观众标准一般为100~1 000人, 而小型主题剧场可容纳的观众一般在100 人以内。一般中小型室内演出节目并没有固定的剧场规模要求, 需要视规划定位、主题创意、多媒体视效、演艺设备供方等因素的具体情况确定。

四、主题公园观演建筑要素

主题公园观演建筑的设计一般需要重点关注其基本要素和演出相关要素。

基本要素包括游客 (客服) 流线相关空间、主题包装、导识系统、机电等。游客 (客服) 流线相关空间包括排队区、入口、预演区、剧场观众席、出口、商店, 大型剧场还会附设卫生间、咖啡厅、对外餐厅、V I P专用通道、V I P休息室等。主题包装包括建筑外包装、预演区内包装、剧场内包装、商店内包装等。导识系统包括导识指引及信息屏 (板) 。机电主要包括常规电气和暖通, 设有卫生间、餐饮功能的还涉及给排水。

演出相关要素包括演出介质、演职员流线相关空间、表演设备安装空间和控制间、特种设备安装空间和机房等。演出介质包括舞台 (表演空间) 、屏幕 (弧形屏幕、球形屏幕等) 或投影介质等。多数剧场类型需兼备上述演出介质, 水族动物表演除舞台外, 还需要设置表演水池。演职员流线相关空间包括演职员通道、更衣间、化妆间, 大型剧场还会附设导演控制间、演员休息厅、排练厅、卫生间等。动物表演剧场还要注意动物的进出路线、安全措施, 例如水族动物表演剧场与其养护水箱一般是连通的。表演设备安装空间和控制间即常规灯光、音响、投影等的安装空间和控制间。常见的特种设备包括动感座椅、机模, 以及制造风、闪电、雾、雨水、热的特效设备等, 有些剧场还设有活动舞台、升降舞台、威亚设备等。

五、主题公园观演建筑的设计要点

在规划主题公园时, 就要根据成本预算和目标年游客量考虑游乐设备、演艺节目的数量和类型。对于主题公园观演建筑的确定, 首先要根据主题公园整体类型、总客流量以及各分区客流量平衡的原则, 对每个主题区内的观演客流量进行预设定;其次通过主题创意提出每个主题区内可挖掘的观演节目内容;然后为观演节目主题创意确定相适宜的观演类型, 这一步要同时考虑整个主题公园内观演建筑的多样性和均匀分布。规划、主题创意和节目制作要紧密配合, 尽量量化各个观演建筑的座位数、客流量、舞台空间和机房面积需求, 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建筑方案设计工作。

根据预计的观众席数量,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要确定剧场舞台和多媒体演示介质的空间规模要求、观众席的布置形式, 以确保每个观众都能获得理想的观演体验。有时受限于演出类型、节目制作内容或建筑结构等多种因素, 可能还要对观演建筑的座位数进行修正。因此, 设计过程中常常需要就此进行模拟、研讨论证。对于不同类型的剧场, 设计的重点也不一样, 例如对于多媒体类的演出来说, 节目创意、视效逼真度、细节是关键, 而屏幕或投影介质的形式、尺寸则是建筑设计的重点;脱口秀剧场、魔幻剧场的关键在于演员 (或主持人) 与多媒体配合的默契程度;4D剧场、灾难体验剧场的设计重点在于动感平台和特效;而对于大型剧场的设计来说, 观众席、舞台、布景、吊装设备等都很重要。

规划和建筑设计上的另一个重点是排队区的流线设计和分区规模的确定。排队流线包括普通游客通道、VIP通道、FP (fast pass) 快速通道、无障碍通道、员工通道。根据具体情况, 有时后几种流线会有合并。另外, 闸机、折返点、疏散路线的设置也不能忽略。排队区分为永久排队区 (室内或有固定遮阳) 、临时排队区 (可拆卸栏杆) 、扩展排队区 (室外预留区域) 等, 因为涉及到室内、包装、景观甚至规划等专业, 应尽早与运营公司共同确定各排队区的面积需求。另外, 对于栏杆高度、排队通道宽度、人均排队面积等指标, 各主题公园的运营团队也会有不同标准。

除了小型剧场, 一般主题公园内的观演建筑还设有预演区和商店。预演区作为正式节目的预热空间, 会设有视频向观众介绍故事的背景。好的环境包装和相关展陈会使观众身临其境, 因此, 预演区的设计重点不单是背景介绍的内容和展示效果, 还要注意内装表达主题的贴切度、包装的细节和展陈品的选择。商业零售是主题公园运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销售的产品一般以相关的衍生品为主。虽然单个观演建筑商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不高, 但好的商店设计通过主题包装与商品的完美结合, 不但会提高销售额, 甚至会成为园区的亮点之一。因此, 观演建筑的商店设计不仅应与运营紧密合作, 更应对商品和主题有深入的了解, 以便在设计中能够打破传统店面设计的单调感。

与主题公园内其他建筑一样, 观演建筑的主题包装设计难点在于二次结构, 特别是复杂的包装设计。由于主题公园的建筑设计单位与包装设计单位一般是分开的, 可能还会出现包装图与建筑施工图不符的问题, 因此应该加强包装设计的图纸审核工作。主题包装设计的另一个难点是大型剧场的包装设计方案。由于大型剧场的建筑尺度巨大, 在不同主题区可能都会被看到, 往往成为主题公园内标志性的景观背景, 而它又无法像中小型剧场一样可以以城堡、民居、宅院甚至景观山石的形式来进行包装, 因此需要选择最适宜的主题包装方案。

综上, 主题公园的观演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结构、机电、演出设备之间的配合, 更要在设计之初就与运营公司、多媒体节目制作公司、游乐设备厂家、规划团队、景观团队、包装设计单位进行密切合作。特别是对于期待值较高的项目, 建筑设计团队、多媒体节目制作团队和游乐设备厂家往往会是不同的境外公司, 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的提资时间等都会影响到设计进度和实施进度, 因此良好的协调机制、推进进度的执行力对于产品的最终质量至关重要。

公园建筑 篇2

城市公园大门建筑是公园风格外在的表现,与公园、地域建筑风格相呼应,是城市公园最直接的表现物,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建筑表达,主要是在形与意的巧妙结合,应先了解城市地域特点、地域环境、地域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造型特征,把这些符号进行简化,加以抽象、提炼,消化吸收和发展这些特色的传统建筑,使新设计的建筑形式吻合大众对本地域建筑特色的意象,与现代城市公园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以形达意,以意为先,意在笔先的目的。如厦门市的杏林公园大门建筑设计如(图4),美观大方、简洁明快。屋顶采用架空与缓坡屋面相结合,下部为立柱与石块围合的门卫,同时又很好地表达了传统建筑的形与意。所以我们要摆脱只要设计公园建筑就完全照搬传统民居、古建的想法,在建筑设计中要有破立并行的理念,去创新组合,以适应建筑环境的需要,简单的照搬与营造就淡化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层发掘与传承。景观建筑不是流水线商品,它应该适应自己的地方特色、环境特色及建筑工艺特色,才能创作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个性多元化的作品。

3.2传统与现代结合

为了创作和展示地域特色的景观建筑,当前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屋顶、山墙、斗拱、梁、柱、枋、瓦等部位,用现代的材料和设计语言来进行创新。如由20世纪冯纪忠先生主持设计的上海松江方塔园大门建筑,其大门具有时代性的景观建筑如(图5),运用接近传统的营造方法、材料等,结合新的结构、构造技术,糅合了传统与现代美,大门采用了与遗存建筑相协调的小青瓦面,屋架则采用具有时代特征的轻钢结构,既表达了对历史环境的尊重,又融合了全新的结构体系。

4小结

公园建筑 篇3

关键词:园林小品;寒窑遗址公园;应用

引言

城市公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为人们提供休息,游览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渴望得到身心的放松,要想使人们身心得到放松,作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集观赏与实用功能为一体的园林建筑小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调查西安寒窑遗址公园的基本情况,通过实例分析公园的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根据设计原则及周边环境给予合理的整治建议,并进一步探讨公园建筑小品的的景观与功能意义。

1.园林建筑小品的定义与分类

1.1园林建筑小品的定义

园林建筑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使用的小型建筑设施,园林建筑小品包括园灯,园椅,桥,雕塑,栏杆,垃圾箱,解说牌,墙垣,甚至包括小巧精美的装饰和独具特色的地面铺装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列为园林建筑小品。

1.2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

1.2.1休息型园林建筑小品

休息性园林小品是供人休息使用的园林小品,它既有优美的造型,又具一定的使用功能,比如亭子、园椅、圆凳、廊、花架等等。用自然石块或者用混凝土做成像石头,树墩一样的凳、桌;或利用花坛、树池、花台边缘的矮墙做成椅、凳,常结合环境来设计。

1.2.2装饰型园林建筑小品

装饰型园林建筑小品是具有观赏性的园林建筑小品,能做成固定的,亦能做成移动的,包括园林墙垣,园林雕塑小品等,体量轻巧,造型奇特,在园林中起点缀作用,对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又很好的作用,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美化人的心灵。

1.2.3服务型园林建筑小品

服务型园林建筑小品是以服务有人为主要目的设计的,为方便游人服务的,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园林小品,这类建筑小品大多数欢快活泼,精巧多彩,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合于任何园林空间,如垃圾箱,洗手池,园灯等,又或者是为保护园林的设施,如栏杆,绿地边缘装饰等等。

2.西安寒窑遗址公园园林建筑小品现状分析

2.1西安寒窑遗址公园概况

西安寒窑遗址公园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东南隅,紧邻曲江遗址公园,是曲江新区的六大遗址公园项目之一,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西安曲江新区唐文化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曲江寒窑遗址为核心建设的中国首个爱情主题文化公园,项目由婚庆区,博物馆区,遗址区,等共同组成是集寒窑遗址,休闲娱乐,婚庆产业活动为一体以旅游,消费,纪念,教育为主要方向的主题公园。

2.2西安寒窑遗址公园园林建筑小品现状分析

2.2.1亭子

亭子在公园里除了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造型多种多样,供人们观景,休息,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子给我们美丽的环境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游览寒窑遗址公园,行至沟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巧玲珑的的小角亭,名叫“思夫亭”,是王宝钏登高远眺,盼夫早归的象征,两亭子架于水上既显示于水,又丰富了水景的层次,由于它的装饰和点化而隐于水。

2.2.2坐凳

凳子是园林建筑小品的必备设施,供人们休息,游赏。具有简单的使用功能,又有优美的建筑造型,在不同的地方,其造型,功能要结合环境,因地制宜[4]。

寒窑遗址公园坐凳共分为两大类,两者均采用金属和木材设计,制作简单方便,金属材质作为框架,温和木材作为椅面,大大提高实用性,这类型的坐凳较常见,在公园的园路边以及广场均有放置,制作简单方便,金属材质作为框架,温和木材作为椅面,大大提高实用性。

2.2.3墙垣

园林墙垣可分为景墙和围墙,围墙的作用主要是防卫作用,穿插在园中起到分隔、围合空间,装饰美化,衬托景物的作用。景墙以其优美精巧的造型点缀于园林中可与它周围的山石,水体构成一组独立的风景。

在公园入口北侧崖壁上雄伟而壮观的雕塑墙,格外引人瞩目,名为惊世情缘,长270米,高11米,采用现代艺术设计手法结合中国传统的剪纸形式,在视觉上和形式上达到一定的美感,很好地利用了当地的地方特色,也帮游人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

3.寒窑遗址公园园林建筑小品的现存问题及分析

3.1日常管理维护不足

水景是园林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改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变成不良环境。目前,全国各地的公园设计中大量使用水景,但是,水体易变质,易被污染,要使水质保持清洁,就必须使用循环系统使水流动,增加设备成本,和日常维护保养费用,也造成管理难度增加。

3.2一些园林小品缺乏更新

调查发现,建筑风格园林小品,功能布局等的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的早期风格没有太大要求建园,导致园林建筑小品形式单一,功能单调,没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应适当增加在花园装饰品一些新的元素,增加本年更多的乐趣,同时确保园区新陈代谢,使园区可持续发展。

4相应解决方式

4.1园林建筑小品应满足人的行为特点

调查中发现园内普遍为长方形条凳,给一群人的交谈带来不便,可在园内设置弧形凳,弧形凳单凹边适合小群人交谈,多凹边则可以满足各种需要。应根据场地,环境选择适合的坐凳。

4.2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维护更新

学习优秀的管理制度,通过当地地域文化特色來建立健全的公园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一个公园能否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只有制定好的制度远远不够,要积极落实,从自身做起。譬如,保证地面无垃圾,无污染物。园内的各类标志牌外观完好无损,达到规范。

5结论

文章以西安寒窑遗址公园园林建筑小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分析建筑小品历程入手,先后调研寒窑遗址公园的基本现状及文化历史,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及使用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整改建议。虽然体量小,但设计灵活,是园林景观中的重点,园林小品在设计与布置要注重城市文化以及民风民俗,只有被广大城市居民认可的园林,建筑小品才是优秀的园林建筑小品。

参考文献

[1] 窦奕.园林建筑小品及园林小建筑[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

[2] 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 唐学山,李雄,曹礼昆. 园林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公园建筑 篇4

关键词:北海公园,建筑艺术,琼华岛,九龙壁,濠濮涧

北海公园,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和最具综合性的皇家园林代表之一。北海公园历经沧桑,经历了辽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现在为我国著名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海公园内部建筑结构错落有致、移步换景,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而时至今日,苑门大开,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予以其创作的借鉴[1]98。研究北海公园的建筑艺术,对于我们品味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着导向作用。

一、北海公园的前世今生

北海公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北海公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辽代,辽代皇帝耶律德光在938年定都燕京,随后便在燕京城的东北方向“白莲潭”(即今天的北海)建设“瑶屿行宫”,在岛顶建设“广寒殿”等,这便是北海公园的最初情况。辽时期的北海公园雏形为皇室的离宫,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海公园也在不断地建设当中。辽代灭亡后,金朝统治者走上历史舞台,开始大兴土木,在此期间扩建了辽代建造的“瑶屿行宫”,并在此基础上增建了“瑶光殿”,与此同时“,艮岳园”“、琼华岛”以及大宁离宫等一系列建筑景群的落成,奠定了今天北海公园的基本构局。金朝统治者在统治之初便将燕京改称为“中都”,而替代金朝统治者的元朝统治者忽必烈上台之后,兴建“大都”,将“大都”新址选在原来“中都”的东北方向,这次迁都为本在“中都”东北方向的北海公园带来了新的发展扩建机会。在忽必烈时期“,琼华岛”和“广寒殿”都经历了多次扩建,广寒殿内部装饰奢华无比,其一度成为皇帝朝会之处。至元八年,历经多次修葺的琼华岛改称为“万寿山”,并在后来的修建中,以其为中心,在东西两侧新建了大批宫殿,北海公园的建筑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第一个巅峰。

明朝时期,北海公园基本保持了元朝及以前的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明天顺二年开始在北海的北边、东边和西边,分别修建了“太素殿”、“凝和殿”以及“迎翠殿”,但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建在“万寿山”之上的“广寒殿”坍毁。明朝灭亡后,清朝当权者定都北京,在原来“广寒殿”旧址之上建起了白塔,随之“万寿山”也更名为“白塔山”。与白塔一起修建的还有一个藏式庙堂,被称作永安寺,永安寺和白塔的修建,是统治者出于民族团结的目的吸取藏族喇嘛的建议而造的。多年的修建,使北海公园成为集江南风情、山水园林等特点于一身的皇家园林,也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帝王御苑。北海公园的转折是从清末开始的。清末时期,当权者仍然特别重视对北海公园的修建但是随之而来的战乱给北海公园带来了灾难,特别是八国联军的入侵给同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以及圆明园等一系列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八国联军的司令部还一度设立在北海公园内部的澄观堂,北海公园内部的众多中华瑰宝都被抢夺一空。。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海公园曾一度闭园,时间长达十年,随后在1925年重新对外开放。如今,北海公园不仅成为百姓游玩的著名景点,同时也是历史研究的宝贵财富。

二、北海公园建筑艺术赏析

北海公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艺术文明于世界,不仅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皇家园林。在辽金元时期,北海公园被当作皇室的离宫,而在明清时期,北海公园进一步被皇家控制和利用,被开辟为帝王御苑。北海公园具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在其八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是北方豪放大气与南方婉约多姿建筑风格的深度融合,是多种艺术形态的叠加,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建筑特色。北海公园的大体结构是以神话中“一池三仙山”为基础的“,一池三仙山”即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北海公园内部的琼华岛象征“蓬莱”,北岸的团城象征“瀛洲”,中南海里的犀山台象征“方丈”,北海的水面是”太液池”。全园布局以北海湖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可分为琼华岛、湖北岸、湖东岸、团城和湖五个布景区块,有东西南北大小四座园门[2]73。北海公园众多建筑中,以东北岸的九龙壁、濠濮涧,特别是琼华岛为主要特色,彰显了一个帝王御苑的灵气与秀气。赏析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公园特色景点,对于全面了解北海公园的建筑艺术有着窥一斑而见全身的作用。

1.权贵象征———九龙壁。九龙壁本为影壁的一种,北海公园的九龙壁是我国现存的最有特色的九龙壁之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平安祥和,也是权力与地位的代表。九龙壁多见于宏伟建筑大门口正对的外面,九龙壁象征着社会权贵所具有的权力与地位,在封建社会,一般都建在王侯将相所居住的门口外面。九龙壁采用优良的原材料、精湛的技术经过打磨之后形成,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和故宫九龙壁为我国最著名的九龙壁,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建于1756年的北海公园九龙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九龙壁主体由形态不一的巨龙组成。北海九龙壁两侧各有九条龙,都是由玻璃砖烧制而成的七色蟠龙。除明显可看到的大型蟠龙外,在九龙壁的壁砖上各有一条龙,共计635条,,十分精美,凝聚着造物者的伟大智慧。

2.山水融合———濠濮涧。濠濮涧位于北海的东岸,在画舫斋的南面,建于1757年,是北海公园中一处著名的园中之园。濠濮涧是一个成功综合运用造园要素而创造的佳趣横生的小型自然山水园[3]71。布置精巧,环境清幽,有曲径通幽、回还变化之妙,在濠濮涧三面临水的中心水榭上观赏湖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清代慈禧太后以及王公大臣经常在此处休息、听评书。濠濮涧隐匿于山水之间,濠濮涧出典自“濠濮间想”,《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为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自来亲人。”濠濮涧的建筑山水融合,因山构水,构造奇特。

3.北海核心———琼华岛景群。前面已经说过,琼华岛象征着“一池三仙山”当中的“蓬莱”,琼华岛也简称为琼岛,因其上修建有白塔一座,故此得别名“白塔山”。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而琼华岛又是北海公园整体建筑的核心,因此琼华岛对于北海公园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以琼华岛为中心,四周有不同的景观布置。在琼华岛的西北面,分布着阅古楼和有“小玲珑”之称的水上院落。阅古楼,顾名思义,其内部珍藏着大量的古玩墨宝“,小玲珑”往北行走不远有一个称为“蚕坛”的方形建筑,为古代祭祀所用。从“蚕坛”一直往西,分别是静心斋、天王殿等建筑。在琼华岛西面有曾经作为帝王举行宴会的悦心店,而琼华岛东北面就是北海公园著名的“琼岛春荫”“,琼岛春荫”为“燕京八景”之一。琼华岛北面为漪澜堂,实为古代皇帝大臣在游玩早朝之后的歇息、用膳之处。除此之外,在其周边还遍布着““濠濮涧”“、画舫斋”“、镜香室”“、观妙室”“、九龙壁”等艺术建筑,真可谓是移步换景、美不胜收!不仅琼华岛的周边有很多充盈着艺术气息的建筑,琼华岛之上也有着很多卓越的建筑。在北海公园南门入园,走右侧石桥——“永安桥”,在永安桥的南北两端,有两座竖立的彩绘牌坊,分别名为“积翠”和“堆云”,永安桥也因此得名为“堆云积翠桥”,其景观设计深刻地把建筑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融合在一起。牌坊前还各设有一对石狮子,对称呼应,相映成趣。来到琼华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永安寺,这座出于民族团结而修建的寺庙成为琼华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永安寺依势而建,可分为三进三上殿宇,包括前殿“法轮殿”,中殿“正觉殿”和上殿“普安殿”,前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永安寺整体掩映在茂密的丛柏之中,实为难得的幽静之地,是人们烧香拜佛的理想处所。北海公园的建筑整体深刻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灌输影响。琼岛总体建筑意匠虽取道法家蓬莱仙境,然而入学作为清代立国之本,对于意识形态及艺术创作的影响都纤毫入微[4]10。所以说,在意识形态上,北海公园根本上体现的是儒家的某些思想。说到琼华岛,不得不说的就是白塔。白塔的外形得益于生活,有人认为白塔的外形是依据印度僧人储水瓶的外形,还有人认为是仿照僧人修行所用的草庐。白塔和永安寺同时期建设,同为民族团结的产物,属于藏式白塔。白塔整体高度35.9米,是一个上圆下方的建筑,象征着国家团结,人民安康。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黄字的藏文图案,为吉祥如意之意。白塔矗立于琼华岛的中心最高处,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深度符合封建社会的权贵思想。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位于北京的北海公园也受到波及,在修复时发现白塔的主心木上,有一个画有太极的金色木盒,内部存有两舍利,除此之外,研究者发现不仅白塔外形上很有讲究,在白塔内部还发现了建塔时期存留下来的众多艺术特色,为研究历史发展特别是北海公园的历史发展和历史地位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园建筑 篇5

1 地域建筑概述

所谓地域建筑, 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建筑, 与周围环境相连又区别于其中, 发展过程涵盖社会与地区的整体, 反映具体的地理位置、特定的民族与文化群体、独特的历史时期, 与传统密切相关。人情化大师阿尔托提出建筑必须来源于自然, 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文化。赖特也曾提出有机建筑论, 强调建筑必须与环境相结合, 否则将失去其人文气息。强调建筑需具备唯一性, 有其生存的人文环境。

现在, 中国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建筑所处的地域特征, 包括城市环境、地理位置、地段环境、气候特征等。例如, 坐落在四川郫县新民场镇云桥村的鹿野苑博物馆, 通过对坡道入口、展厅环绕中庭、外墙面的肌理和光的处理, 实现现代性的建筑和传奇性的收藏的相映成趣。又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其城市文脉更加典型, 与太平天国忠王府甚至城市的古建筑相衬, 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 又有现代造型艺术风格。

桂林, 以山水著称, 其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与山水环境组合的尺度及其关系的处理上, 运用布局分散、小体量的宜人尺度, 设计显山露水的建筑艺术品, 分析深层次的建筑特点, 继承文脉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和创新自然差异性的主题。

2 七星公园的地域建筑特征分析

七星公园已有千年历史, “北斗七星”、“栖霞真境”等自然的地域风貌为山水增添了历史文化内涵。园内建筑基本上是由原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设计, 被认为是桂林市最早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建筑作品。建筑师以山水自然环境和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环境为背景, 营造的服务性建筑空间, 具有特殊形态特点, 更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统一于自然山水文化内涵之中。下面就以本人对其建筑设计手法的理解分析, 探讨地域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空间布局的营造

规划限制公园周围一定范围的建筑高度, 保持低矮建筑体量, 形式与山水环境相融合。园内建筑的空间布局与游人的观赏路线相统一, 建筑作为山体的附属体而存在, 高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山体相呼应。空间处理上, 适当增加建筑层数, 使自由穿插的空间立体而层次化。采用观景台或亭的形式, 与背部山体或前方水体形成退让空间, 运用形态设计手法创造出多功能的活动空间。例如, 位于月牙山西部山腰的小广寒, 顺应天然洞穴而建, 通过退让形成外廊, 其南面有弧形楼梯至上部更高的阅江楼, 虽延伸突出于山体, 但体量控制很小, 构成东江的极佳观测点。值得一提的是, 公园西南角的奇石馆, 采用假山、湖水、隔墙、漏窗等传统元素, 运用迂回的园林式的布局手段, 室内外展示空间相互交错, 形成现代建筑的流动空间模式, 显示独特的小山水地域魅力。

2.2 外观造型的处理

虽然园内建筑基本都采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但从建筑外观看来, 却是一种地域特色浓厚的建筑形式。造型上吸收了南方园林式的建筑特征, 屋顶多处理成歇山式瓦屋面, 将戗脊做起翘处理, 采用梁柱组合架成廊, 配合传统的勾阑[1]处理。

对于桂海碑林、栖霞寺等文化气息浓厚的建筑来说, 它们分别坐落于月牙山的南面山脚和普陀山的西面山脚, 将屋顶做重檐处理, 符合其大体量的比例关系;采用中国特有的结构构件——斗拱作为结构支撑, 结合现代的结构, 体现其在园内重要的建筑等级。

2.3 细部特征的体现

大多数建筑的屋面材料使用灰色小青瓦, 与浅色调的外墙对比, 传统的形式融合现代的结构, 赋予时代的气息;门窗色彩上多用朱色, 在形式上沿用传统的木槅栅分隔处理, 大部分建筑窗户已更换为铝合金窗, 便于维护, 柱间做罩式分隔, 保持细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栏梁和栏板构件有雕花的装饰处理, 栏杆高度配合建筑整体的比例关系, 以浅色调为主, 以协调梁柱等深色的结构构件;路面使用雕刻纹天然石材铺设, 缩短游客的感觉距离[2], 路灯也采用原木材质与现代的玻璃灯罩相结合的油灯形式, 体现古朴的风格。

3 结语

园内的建筑处理也存在改进的地方。如后期改造的外墙材质和色彩, 可考虑更加符合整体特征, 适当应用传统符号;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宜考虑与室外空间相互渗透的流动空间处理方式, 体现空间的连续性;有些增建建筑其建筑形式与山水的人文环境略显不贴切。

总的说来, 七星公园的建筑形式和体量设计渗透山水文脉, 符合地域建筑的设计初衷。建筑和广场等人文景观的穿插, 体现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的地域特征, 使游客欣赏公园自然景观的同时, 能领略桂林的地域文化, 是传统形式与现代结构的相结合创新性设计手法的写照, 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指南编委会.桂林[M].北京:中华书局, 2000.

公园建筑 篇6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城市居民越来越需要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宜人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 可以满足人们游憩、健身、社交等各方面需求的城市公园就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城市公园不仅担负着缓解居民生活压力、改善城市环境及气候条件等任务, 也能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城市的发展速度和人文风貌, 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充分结合地区特色, 在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原则指导下, 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提升设计作品的景观魅力, 并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构建出服务功能完善、自然良性演替、充满特色植被及地域风情的城市公园景观建筑和配套设施。

2 人性化的公园景观建筑和设施设计

2.1 人性化设计原则的含义

人性化景观设计要求设计者深刻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的数量、结构以及心理特征和精神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呈现出老龄化的社会结构, 很多老人成为公园接待的主要游客, 加之幼儿、残疾人等其他特别需要关怀和照顾的人群, 景观设计是否可以满足这些群体的休闲要求就成为了衡量公园乃至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

2.2 人性化设计的具体体现

2.2.1 景观建筑和设施的宜人性。

公园景观建筑和设施设计应参考服务对象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 以完善的软、硬件服务体现高度的人文关怀。公园厕所的密度问题, 标志牌的指向性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统一照明系统的安全性、美观性与实用性等问题, 都是彰显人性设计的细节。例如只考虑美观和耐用性而以金属、石料等作为材质的公园座椅为例, 这些座椅在冬天使用时冰冷刺骨, 游人宁可站着也不愿碰触, 降低了公园公共服务质量,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各项配套设施规划的合理性都取决于设计者是否将服务意识摆在了第一位。

2.2.2 景观建筑和设施的审美取向。

公园景观设计的审美体现着城市的人文气质和精神追求, 个性化、风格独特、艺术品位符合大众欣赏水平的设计更能激发人们对景观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引发人们对优美风景的共鸣。即使是饮水口、园景提示板等功能性小品, 其形象化且极具美感的设计也能增强人们爱护公共设施, 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2.2.3 景观建筑和设施的便捷程度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很多城市公园都以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电子设施取代了以往的人工服务。如何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弥补机器操作带来的亲切感的缺失, 如何引导对科技产品不敏感的人群接受并学会利用自动售票系统、自动售货机等设备, 都需要设计者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与体会进行特别的设计安排。

3 生态化的公园景观建筑和配套设施设计

3.1 生态化设计原则的含义

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应以满足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为前提, 在植物配置方面, 主要是指植被选择中应尽可能保有原始树种并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形成一个有效的、能够自我延续的生态系统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建筑和设施设计方面, 则主要是指与植物、水体形成的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生态材料的应用等。

3.2 生态化设计的具体体现

3.2.1 景观建筑和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性。

公园景观建筑和设施应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在平面布局和竖向布置上, 应结合原始场地地形, 尽量减少开山、填河之类的大规模土石方施工量, 在必要的时候, 厕所、小卖部、管理用房可使用半地下式的设计, 同时, 要充分利用原始场地上的地被植物, 结合场地原有大树、古树布置交通线路和配套的建筑设施, 在得到更佳景观效果的同时, 可避免公园建筑和设施的阳光直射, 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减少配套建筑室内制冷工作量。

3.2.2 在景观建筑与设施建设中积极推广新材料和新技术。

公园建设是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景观建筑和设施的设计、建设中, 应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 把公园建筑和设施建成一个城市、一个片区的生态名片。道路铺装应尽量使用透水材料, 形成公园及周边区域的雨水收集系统, 可用于公园植物绿化养护。厕所污水处理可应用新技术预处理后进入公园湿地系统, 建设污水处理的用电量和管网建设工程量。建筑采用合格、高效的保温材料和技术, 减少寒冷、高温天气条件下空调等设施的用电量。

4 经济合理的公园景观建筑和配套设施设计

4.1 经济性设计原则的含义

公园建设资金占用巨大, 在公园建筑和设施的设计、建设过程中, 必须尽量节约成本, 控制工程造价, 同时要做好建筑、设施的功能推敲, 尽量使建成后的建筑、设施减少运营成本, 形成创收渠道, 从而降低公园整体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4.2 经济性设计原则的具体体现

4.2.1 景观建筑和设施材料的本土化。

在城市公园景观建筑和设施的设计过程中, 应对公园所在区域的自然、文化背景进行深入调研, 寻找能延续公园所在区域自然、文化发展脉络、展示该区域自然、文化特色的建筑材料和其他物材, 尽量应用于公园的建筑和设施之中。

以目前旧城改造中的新建公园为例, 相当一部分旧城改造是在老工业社区的基础上进行的, 老工业区中的烟囱、废弃轮胎、铁轨等都可经过设计作为新建公园的建筑和设施材料。又如城区周边的山体公园, 如原始山体有较为合适的石材, 则可用于置石造景或将地材作为建筑外墙装饰。这样的材料应用, 能大大减少公园建设成本。

4.2.2 景观建筑和设施运行成本的控制。

公园景观建筑, 一般包括管理用房、茶室、小卖部、厕所等, 新建公园可能还包括部分体育运动场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同时考虑大树、坡地的遮荫作用, 减少运营过程中的用电量, 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4.2.3 景观建筑和设施的运营创收。

传统公园在运营后, 除门票外一般没有其他收入, 何况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实施免票游览, 公园自身收支很难平衡。因此, 在不违反当地规划和政府规定的前提下, 在公园设计中应适当考虑茶室、小卖部、运动场等可经营设施的设计。

5 结语

景观设计人性化、生态化和经济合理性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 其根本都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观念的表达。设计者应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 将环境、文化与人的活动巧妙结合, 设计出风格独特、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景观成果。

摘要:为适应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品质的追求, 园林建筑和配套设施设计的理念不断向着以人为本、崇尚自然、注重经济实用等现代景观设计方向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人性化、生态化、经济性原则在景观建筑和配套设施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以期通过对公园景观建筑和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丰富功能满足其服务对象的游憩、健身、社交需求, 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平衡和资源的持续发展利用。

关键词:景观建筑,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玲, 范文芳.综述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新观念[J].文教资料, 2009 (23)

[2]向燕琼, 罗强.谈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与公众参与性[J].美术大观, 2009 (4)

[3]唐秋子, 应雅琴.巧借自然营造人工园林植物群落——公园生态建设小议[J].广东园林, 2006 (5)

公园建筑 篇7

据悉, 列入修缮范围的古建筑群分别是颐和园的四大部洲、须弥灵境, 北海的万佛楼、大佛寺, 还有香山公园的昭庙。昭庙景区首先进入修缮环节的为昭庙琉璃塔, 修缮后的香山昭庙景区, 将作为北京地区西藏文化的展示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 昭庙已经动工, 投资2000万元的四大部洲也将于年内开工, 其他几项还处于修缮和复建的前期准备中。作为今年的计划内项目, 现存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园中之园”——颐和园谐趣园, 已完成修缮。年内, 颐和园听鹂馆、德和园大戏楼因出现漆皮脱落、彩画裂口等现象也将进行修缮。

公园建筑 篇8

1847年纽约政府批准了一项法案——在曼哈顿岛西侧修筑一条铁路用于物质运输。由于人口混杂和管理落后,这片街道曾一度被称作“死亡之街”,铁道部门甚至会雇佣工人在来往的火车前驱赶人群以防事故发生。20世纪30年代, 政府斥资1500万美元对整片城区的街道铁路进行拆除并修建高架铁路系统,“高线”于1934年重新恢复营运。四五十年代洲际货运的兴起使得市内火车线路的使用逐渐减少;至60年代中期,线路的东南部已被废弃,杂草丛生。绵延的高架在城市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使其成为抢劫、吸毒及聚众淫乱的滋生地。80年代,高线用地所有者曾计划将其拆除,却遭致周遭公众的反对——后者主张重新建立一条铁路服务系统。场地一直废置至1999年,社会活动家约修亚·大卫(Joshua David)、罗伯特·哈蒙德(Robert Hammond) 及高线社区居民成立一个非盈利的民间组织—— 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line),主张将高线作为公共空间保护和再利用,并通过其公共效应扩大周边的增长。该提案于2004年获准实施。

设计竞赛随后启动,四个团队入围,分别是:Terra GRAM (迈克尔·瓦肯伯格(Michael Van Valkenburgh)、D.I.R.T工作室及拜尔·布林德·贝利(Beyer Blinder Belle)),扎哈·哈迪德工作组(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巴尔莫里联合事务所(Balmori Associates)及MDA工作室),斯蒂芬·霍尔工作组(斯蒂芬·霍尔事务所及哈格里夫斯联合事务所)以及詹姆斯·科纳工作组(原野工作室、迪勒·斯科菲迪欧和伦弗洛(Diller Scofidio + Renfro)事务所)。四个竞赛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策划了公园的前景。最终詹姆斯·科纳团队中标,设计依“植——筑” (Argi-Tecture)的原则,通过景观绿化与步道的结合带给游客和使用者不同层级的城市体验, 并最大程度保留了高线本身的线性特征,激活周边的城市环境。高线公园自06年开始施工,09年第一期完工开放(自甘斯沃尔特街(Gansevoort Street)至西20街(West 20th Street)段);11年6月第二期建设完成(西20街至西30街段), 第三期设计施工现今正在进行中。

高线作为城市空间的结构

在城市层面上,一方面高线作为连续线性结构串接了不同街区,组织了地面和地上的公共交通;另一方面,高线自铁路到高线公园的过程中,自身属性的转换给区域带来了重要影响。高线作为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景观的结构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高度控制:高度一直是高线项目策划中的重点。高线公园开发的商业前景在于提升周边地块的开发潜力,而建筑垂直高度上的扩张则能最大程度将潜力转化成利润;然而拥挤的高层将会遮蔽公园的阳光和空气,降低公园的公共性和生态作用。经过高线之友和投资商的数论博弈, 在05年6月市议会通过的区域重规划法案中规定了一个有弹性的高度限制——在高线的切尔西(Chelsea)历史区段内的建筑需保持相对低的高度,而在其南北两端高度逐级增加。该法案直接塑成高线沿岸的城市景观。

功能业态控制:高线两侧之前的货运仓储地曾因基础设施的荒废成为城市的“混乱边缘地带”。然而随着区域的更新,尤其是周边画廊和博物馆的开放,高线之友和市政当局意识到公众艺术所带来新的活力,提出借切尔西历史街区打造高线独特的“邻里式”艺术商业模式。建成后的公园两侧成为了商业、公众艺术和展览的平台。

城市公共空间的连接:高线为游览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体验城市的“空中平台”,步行的方式阻隔了地面机动车的干扰,保证了参观体验的连续性。公园在与城市公共活动较密集的街区设置了9个出入口,其中4个主入口设置在城市干道附近,与地面公共系统形成连续环形系统。公园禁止任何相邻建筑对其直接开口,建筑和公园之间必须留出一个公共缓冲空间保证公众对功能的认知和可达。(图1)

高线作为场地空间的结构

在场地层面上,设计旨在保持高线的自身特色:单一性、线性、简单的功能适用性、以及铁路结构(铁轨、枕木和混凝土)与草地、灌木、 花卉苔藓等野生植被的融合性。高线作为基础设施对场地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铺装系统:高线公园的铺装系统采用条状混凝土板,板间预留开放接缝,植被可从特别设计的逐步放窄的铺装单元间隙中生长出来,同硬质铺装相互渗透,使得高线公园不仅是单纯的步行绿道,而成为一种“犁田式的景观形态”。设计选用四种模数的混凝土板,包括两种规格的矩形板和两种规格的三角形板。(图2)这些预制板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换用拼接方式,如种植浅根植物、树木、水池、广场、人流交汇点及布置坐具等。混凝土板在拼接过程中可以通过弧度的三维控制达到不同的空间效果,如下沉广场、平地、桥梁、山丘、斜面及天桥等。

1丨斯坦德大厦(The Standard)在高线处的架空入口广场:作者摄

漫步模式:设计意图放慢人们的步伐,营造出场地中时空间被有意拉长的感觉。漫长的楼梯、蜿蜒的小径、不经意间瞥见的美景、撞见的路人或是趣事等都能使人徘徊其中,流连忘返。 植物增加了场地的层次感,为野生动物(如昆虫、鸟类及小型啮齿类动物)提供生态栖居地, 更可结合多种活动吸引游客使其驻足。位于14街和15街之间的“日光浴场”(Sundeck)为参观者提供了良好的阳光和眺望哈德逊河的充足视野。景观设计将混凝土板下凹形成浅浅的水摊, 人们可以在水摊上赤脚行走享受独特的体验。该段区域也成为儿童集中嬉水的最佳场所。(图3)

尺度的转换:高线公园绵延跨越了不同的复杂地段,面对着曼哈顿朝高密度的街块,设计极力避免求大、求醒目的趋势,通过灵活的设计化解巨大体量给纤细的场地带来的冲突感。层层交叠的公共空间衔接了公园和城市,既将城市的景色带入公园,同时保证了高线结构自身的连贯。 如高线22街和23街间区段原有空间较大,设计发掘基础设施自身潜能,将区域定义为游客参观停留和缓步地带,布以可供游客坐下休息的绿坪和木制台阶。这是公园中唯一提供躺座的区域,游客可以斜坐仰望曼哈顿东部的天际线,台阶给人们提供了另一个用以与城市互动的景观层级。

高线作为事件发生的结构

高线公园是区域内公众事件的孵化器,一方面因其本身是纽约铁路发展的纪念物,另一方面高线也是区域内项目策划、开发、运营及公共活动进行的物质基础,成为事件产生和发展的平台。高线之友是热爱高线的自发性民间组织,也是官方指定的市民及社会团体参与并支持高线建设的主管和运营团队,是高线事件发生的主体。高线之友在项目策划运营中的作用体现在四方面:

2丨高线的铺装系统可根据不同活动类型变化:[美]帕特里克·哈扎瑞(Patrick Hazari)、高, Designing The High Line, Finlay Printing.LLC, 2008

3丨日光浴场街景:作者摄

4丨2013年2月纽约暴雪过后高线之友组织的积雪清理:高线之友网站 http://www.thehighline.org/

资金的筹备:由于自身的非盈利民间团队性质,高线之友资金主要来源是社会募捐和商业赞助。在高线公园一期建设阶段收集的单笔募捐资金高达18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高线之友带动了整个工程的投资产业链。通过对整条高线彻底拆除、保留性建设及重新建设三种发展方式的投资评估对比,高线之友成功说服了政府支持项目建设。其所提出的地块开发模式成功吸引了投资商商,带动了高线周边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

与政府的协调:纽约市特殊的政治系统决定了高线的保护不可能是一项简单的操作,而是由不同政府部门(如规划部、铁路公司、商业部、 环境保护局、纽约市甚至州政府及若干专业机构)共同管辖的系统流程。高线之友全程坚持按体系与各机构紧密合作的组织,从而保证了高线建设的合法性和可实施性。

发展模式的探索:高线公园历史上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们为代表的“全线拆除”,一种是以高线之友为代表的“保护性改造”,以及以市政和铁路公司为代表的“拆除并重建轻型轨道”。2003年及2004年的概念性设计及方案招标竞赛均证明了保护性改造方案的正确性。在方案深化过程中, 高线之友和设计团队始终保持紧密的合作,对公园的设计及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反复论证。

公园的运营和管理:高线公园一期竣工后, 政府将高线的运营权移交给高线之友,此时高线已成为一个团结并行使公民自由民主权利的社区机构。高线之友负责策划高线每个月所举办的公共活动,通过邮箱通知会员并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高线同时也是社区居民团结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场所,如12年10月的飓风“桑迪”及13年2月的东部雪灾。(图4)这些自发的公众活动成为高线景观的一大特色。

结语

高线公园是景观都市学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景观设计将死亡的基础设施以新的生命价值。 高线公园同时也是基础设施更新对城市景观产生结构性影响的实践:高线连接了地上和地面空间,提供了体验城市生活的绝佳平台。公园约束了周边地带的功能和空间组织,成为串联西曼哈顿岛城市景观的重要结构。

公园建筑 篇9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空气源热泵方面的研究工作, 而地源热泵的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00年以来, 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 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京津地区发展速度最快。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显示, 至2005年末, 浅层地温能应用面积约2 000万m2。2005年以来, 中国水源热泵的应用明显加快, 由于这项技术比较成熟, 在中国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园区有20个单体建筑物组成, 每个建筑物都是独立的, 森林公园占地面积大, 建筑物分散, 小面积建筑数量比重较大, 作为2008年奥运会标志性建设项目之一, 为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 在进行空调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经济性、绿色环保等因素, 确定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成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空调系统设计的首选方案。

地源热泵技术, 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 通过消耗电能, 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 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 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 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 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 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 是一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

2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2.1 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

1912年, 瑞士Zoelly最早提出了“地热源热泵”的概念。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 在俄勒冈州建成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 运行很成功, 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高潮。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 000台, 1997年则安装了45 000台, 目前已安装了400 000台以上的地源热泵, 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长。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 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在欧洲国家里更多的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 来供热或者取暖。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空气源热泵方面的研究工作, 而地源热泵的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00年以来, 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 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京津地区发展速度最快。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显示, 至2005年末, 浅层地温能应用面积约2 000万m2。2005年以来, 中国水源热泵的应用明显加快, 由于这项技术比较成熟, 在中国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

2.2 地源热泵系统的分类

地源热泵系统包括3种不同的系统:以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 也有资料文献称为地下耦合热泵系统或者叫地下热交换器热泵系统;以利用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热泵系统;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 见图1。

2.3 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特性:

传统的空调系统采用风冷换热器或水冷换热器, 其换热环境直接或间接为大气, 而大气换热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条件交换的影响。在夏季, 当室外温度达到40℃时, 由于换热效率降低, 冷量将下降20%~40%;在冬季, 当室温下降到-10℃时, 供热量下降到15%~30%, 而且要反复地冲霜来保证机组的运行。对于地源热泵, 换热器是介质和大地地表浅层换热, 地表浅层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 收集了47%的太阳能, 相当于人类每年利用热量的500多倍。地能不受气候、资源、地域、地质结构限制。其温度大约为年平均气温, 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由于地源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 使地源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

3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地源热泵系统

3.1 项目简介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园区有20个单体建筑物组成, 每个建筑物都是独立的, 森林公园占地面积大, 建筑物分散, 小面积建筑数量比重较大, 本工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主要由3部分构成:室内空调末端设备, 热泵机组主体, 地下埋管换热器。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筑物地源热泵利用浅层地温能作为地源热泵机组的冷热源, 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热泵机房安装工程和室外管网工程。

3.2 地源热泵机房安装工程 (20个)

主要包括室外管线进入机房与室内管网的连接, 机房内主机、循环泵、集分水器、控制柜、管道等设备的安装。

1) 地源热泵机房设备安装

机房设备安装流程:如图2。

在设备与基础之间加装减震装置。机组的蒸发器进出口必须加装橡胶软连接, 包括水冷机组的冷却水进出水管。蒸发器的进出水管需加装截止阀。在蒸发器、冷凝器的进水口必须安装过滤器, 以确保蒸发器、冷凝器的循环水不能含任何杂质, 如金属料体、焊渣、钢丝等。安装冷冻水循环泵管道时, 需在蒸发器的进出口端安装短路循环管, 在短路循环管上需加截止阀, 并作水路循环、除污后确认水质达到要求后, 方可连接机器。调试前要求能够保证供电, 能保证机组全部启动运行。在冷冻水循环管道上的最高点安装自动排气阀。在蒸发器出口端的水平管道上需安装一个流量开关。在冷冻水循环管道上的最低点安装排水阀。

2) 地源热泵机房内管道安装

机房内管道施工安装流程:如图3。

机房内设备布置较多, 其管道又大多为总管, 口径大数量多。因此在机房管道施工时, 要根据管道系统工艺流程, 理顺管道走向, 力争使管道的空间布局合理, 避免产生杂乱无章、相互交叉等现象。

机房大口径成排管道的支吊架, 应严格按设计详图的要求制作安装。支吊架与结构的连接, 应设置在建筑的梁、柱等处, 尽可能采用预埋钢板焊接连接, 不宜使用膨胀螺栓 (严禁膨胀螺栓朝天向上安装) 。如不得不使用膨胀螺栓固定, 则应通过计算来确定所需膨胀螺栓的规格和数量。

机房管道安装应遵循先总管、后支管, 先大口径管、后小口径管的原则, 与泵、冷水机组等设备的连接严禁强行对口, 泵、冷水机组的进出口接管要安装避震软接头。设备进出口的接管、配管前, 还要详细核对设备本体法兰的规格, 如该法兰与标准法兰不符, 则应及时加工一片法兰配对。

机房管道施工完毕后, 一般应单独进行压力试验, 试压合格后交付防腐和保温施工。

3.3 地源热泵室外管网工程

主要包括:室外换热孔钻凿及验收、管道试压及验收—管道下放及试压验收—管沟土方开挖铺细沙—水平管敷设试压及验收—回填工程。换热孔的设计及钻探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本项目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冷、热负荷的需求量, 需要拟凿换热孔921个, 孔深总长度为76 110m, 孔径>150m

森林公园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施工为隐蔽工程, 施工质量对后期地源热泵的运行影响很大。按施工步骤划分, 可分为10个主要部分, 其中每个关节都要抓住重点, 控制到位。

1) 钻孔施工:

按图纸设计, 并根据现场情况放线, 使钻机就位, 钻头直径不小于152mm, 核查孔位, 钻机水平度、钻头直径, 确认无误后按施钻要求开钻。钻进过程中, 要求记录员严格记录起停钻的时间、钻杆长度, 以及钻进过程中的其它问题。达到要求深度后, 报现场负责人查验钻孔深度和孔径, 在下管程序没有准备好以前不能过早提起钻具, 并且必须保证泥浆循环。

2) 垂直管管材准备:

HDPE换热管运达现场后, 已由厂家熔接好双U型接头, 并已进行专业清洗打压实验, 现场需查验管材合格证、规格型号, 抽检管径大小和长度, 保证管材管件无损伤。按图纸要求间隔现场安装管卡, 做现场第一次水压试验, 自来水冲洗后注水排尽空气进行打压, 试验压力1.0MPa, 稳压至少15min, 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确保无渗漏现象。

3) 下管: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 开始组织下管, 保持换热管里注满清水, 将预制好的垂直U形管捆缚在钻杆上均匀平稳下入, 受阻时不可强行用力下顶, 需查明原因并处理后再操作;下入后, 留在地上部分管段不得小于2m。垂直管上刻度可作为下管深度的复核依据。

4) 二次打压试验:

下管后, 为确保垂直管完好无损, 需进行二次压力试验, 试验压力0.8MPa, 带压观测30min以上, 无渗漏无破裂, 压力降不超过3%即为合格。压力试验完成后, 每组双U型换热管的管头上应立即封口。冬季施工过程中, 由于气温低不适宜采用水压试验的情况下, 可以先采用气压试验, 待天气条件转好后, 补做水压试验。

5) 垂直孔回填:

二次打压成功后, 可进行钻孔回填, 因孔深且直径小, 对回填要求高, 为要严格控制填料的速度, 沿孔壁四周均匀慢速回填, 减少因回填过快而造成填料在孔内搭桥;严禁一次性将回填料堆积在孔口, 以免造成回填堵塞;回填料需搅拌均匀, 水量比适中, 使填料呈流体状, 均匀下沉, 避免填料在孔内形成搭桥, 即使形成搭桥也可由于水的进入而冲开;回填要分阶段间歇进行, 逐渐填满, 确保回填密实。

6) 第三次压力试验:

回填后,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与水平环路集管连接前, 应进行再次压力试验, 试验压力0.7MPa。在试验压力下, 稳压至少30min, 保证无泄漏现象。

7) 水平管连接:

现场使用的四、六通为保证质量, 采取室内专人熔接, 其他管线均在施工场地内熔接, 沟内管道焊接和连接前必须清洁管腔, 将焊接处擦净, 找平找直, 摆放平稳踏实。确保管材管件不得有任何损伤。聚乙烯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的连接应采用热熔连接 (热熔承插连接、热熔鞍形连接) 或机械连接 (法兰连接、钢塑过渡连接) , 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连接后与机房分集水器汇合。

8) 第四次压力试验:

水平管与垂直管连接成功后, 需进行压力试验, 保证连接质量, 试验压力为0.7MPa, 稳压至少2h, 保证无泄漏现象。

9) 水平沟回填:

先用细沙填实管底, 同时回填管道两侧, 然后用细土回填至管顶500mm处。若沟内有积水时, 需全部排尽后, 再行回填。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0mm以内的回填土, 不得含有碎石、砖块、垃圾等杂物, 不得用冻土回填。回填土分层夯实, 每层厚度为200~300mm, 管道两侧及管顶500mm以上的回填土需人工夯实;当回填土超出管顶500mm时, 可使用小型机械夯实, 每层松土厚度应为250~400Mm。回填至距离地表800mm时必须铺设专用警示带。

10) 管道系统打压:

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 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 应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0.7MPa。在试验压力下, 稳压至少12h, 稳定后压力降不大于3%。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地源热泵从开始研究到应用的过程中, 虽然是环保、节能、先进的空调方式, 但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施工过程中仍然发现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地质勘察资料的准确性

岩土层的特性对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进度和初始投资均有很大影响, 坚硬的岩土体将增加施工难度和初投资, 而松软岩土体的地质变形对地埋管换热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前期勘察报告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2) 水文地质情况的详细了解

利用地下换热系统时, 要了解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基础资料。要在当地完成对工程所在地的井深、水温、水量、水质等原始资料的采集, 并保证这些资料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3) 合理地配置整个系统

地源热泵虽然是绿色的空调方式, 但是没有一套合理的系统, 它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

4) 地下换热器的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主要集中在系统地下部分的设计, 包括冷热负荷的确定, 地下换热器的选型、布置, 室内空气气流的组织形式, 热泵的容量等, 设计要注意对建筑负荷、回填材料、土壤地层特性等进行精确的勘测和分析。对于地下水热泵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地表水热泵系统, 都有不同的设计步骤和施工方法。

5) 国产设备的质量问题

国内生产的地源热泵产品的厂家很多, 大部分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堪忧。由于过去没有水源热泵的国家标准, 所以各厂家的规格、参数不一。2002年12月6日全国制冷设备标准化委员会会议已审订了《水源热泵》国家标准, 以后可以逐渐达到统一。不过, 中国暖通空调界需要更多其他的相关的地源热泵的国家标准或规范。

6) 施工条件的保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由于工期紧、任务急, 必须进行冬季施工, 为确保工程质量, 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温措施, 如:以防冻液代替洁净水、水平沟封闭作业、沟内采用各种加热措施等。总体上认为, 地源热泵施工应控制在5℃以上进行。从经济角度考虑, 冬季气温较低, 不适宜地源热泵工程施工。

5 结论

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在“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感召下, 地源热泵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空调方式, 应该得到很好的应用,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筑物地源热泵是一项标志性工程, 在施工运行的同时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探索其关键性技术。国内地源热泵机组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还没有成型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推广应用还有待时日。但作为一门新技术, 它为我们的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 在不远的将来, 随着国富民强, 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进步, 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努力, 在中国一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摘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设项目之一, 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此系统主要由3部分构成, 即室内空调末端设备、热泵机组主体、地下埋管换热器。根据一般地源热泵特点, 按照冷负荷选配主要机组, 利用浅层地温能作为地源热泵机组的冷热源, 选择热回收式地源热泵机组提供空调和生活热水, 生活热水由一个不锈钢生活热水水箱蓄存, 生活热水夏季通过空调供冷开机时的冷凝热回收得到, 冬季时主机制热量有富余, 完全满足供暖使用要求。另外, 需要3台普通地源热泵机组, 夏季提供冷量。冬季机组可以小负荷运行, 最大热负荷情况下, 仅需要开3台主机, 即可满足使用要求。热泵机房安装工程, 主要包括室外管线进入机房与室内管网的连接, 机房内主机、循环泵、集分水器、控制柜、管道等设备的安装。换热孔的设计及钻探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本项目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冷、热负荷的需求量, 需要拟凿换热孔921个, 单个地埋换热孔深40~100m, 孔深总长度为76 110m, 孔径大于150m, 换热孔通过地面连接管分区连接后, 再汇集进入热泵机房。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冷热负荷,热泵机组,地埋换热孔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2005.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4]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上一篇:剖宫产产妇的产后护理下一篇:诱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