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公园

2024-07-27

滨河公园(精选8篇)

滨河公园 篇1

边塞文化是指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榆林作为塞上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曾多次成为中原汉民族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边疆要塞, 连年的征战、人口的迁徙、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 形成了榆林兼具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以及中国北方黄土文化为内涵特色的边塞文化。在这里, 雄浑的大漠、广阔的草原、雄伟的长城、苍凉的烽火台等边塞景观随处可见, 伴随着历史的烽烟和前进的车轮, 榆林边塞文化在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积淀, 它以广阔的胸襟兼容并包, 历经苦难而形成自己厚重博大、底蕴十足的鲜明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 榆林已经发展成为晋陕蒙中心城市, 中国西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滨河公园在市民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也成为城市新的名片。榆林滨河公园建设作为榆林城市基本建设的一项内容, 其风格和特色既要突出展示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 又要体现榆林作为塞上古城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日新月异发展的新貌, 二者相得益彰, 互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总的来说, 在榆林滨河公园建设当中如何运用或体现边塞文化, 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园建设景观小品当中去体现和运用边塞文化元素

公园建设当中的景观小品主要是指建筑小品, 包括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牌坊, 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路灯、道路、座椅、垃圾桶等等。景观建筑当中的艺术作品具有明显的特征, 通过雕塑、壁画、装置以及公共设施等艺术形式, 可以很好地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社会融为一体, 将优秀的历史文化通过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走进大众化生活中来。榆林作为塞外历史文化重镇, 其富有边塞文化特色的雄浑大漠, 大夏国都城统万城, 雄伟古朴的镇北台、古长城, 历经沧桑的古城墙、四合院, 陕北民歌、唢呐、秧歌、腰鼓, 巧夺天工的陕北石雕和剪纸以及在这片土地上历代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如蒙恬、杨继业、韩世忠、李自成、柳青、路遥等, 都为景观小品建设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作题材。近年来, 榆林城市建设中创作出来的许多表现陕北人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而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雕塑和美术作品, 比如榆林南门外的骆驼雕塑、走西口群雕, 长城南路绿化带中的驼队群雕, 榆林红石峡公园的黄土风情小品等。这些作品不仅很好地表现了榆林边塞文化的特色, 又为城市公园增添了一抹亮色, 为城市滨河公园建设当中小品的设计、构思、布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纵观历史, 从边塞文化与黄土文化艺术的高度去审视这块土地, 用鲜活的小品、通俗的艺术形式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拉近艺术与观众的距离, 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走近历史、感悟历史, 让凝固的视觉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这是滨河公园建设中如何运用历史文化最大的主题, 也是关键之所在。它不仅提高了整个滨河公园空间环境的艺术品质, 改善了城市环境的景观形象, 更多的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 边塞文化元素在滨河公园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是区别于其他城市所独一无二的基因和血脉。城市建设在“千城一面”和疯狂克隆的大潮中渐渐迷失自我。当历史的硝烟渐行渐远的时候, 人们才发现其珍贵的价值, 榆林正是如此。因此, 在城市滨河公园建设当中,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边塞文化, 是又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传承边塞文化, 首先要充分认识边塞文化在榆林城市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上, 文人墨客, 或从草原南下, 或于黄河西渡, 或驱车北上, 踏入陕北高原, 一路来到榆林。沧桑的长城烽火台、秀丽的大漠无定河让他们惊叹, 令他们着迷, 留下或凝重或激昂或纤丽的秀丽辞章。雄浑沧桑的边塞大漠而又兼有江南水乡神韵的古城榆林, 在中国北方长城脚下划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地理坐标, 草原游牧文化与黄土农耕文明千百年来在这里交融, 不断碰撞, 它是榆林这座边塞古城的“魂”和“根”, 这也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记忆。有了这个“魂”和“根”, 边塞文化的传承就有了目标, 如此我们的城市才有个性, 不被随意模仿, 不会在千城一面的建设大潮所淹没。不仅要在公园建设中寻找地理的坐标, 更要塑造精神上的坐标, 留住这座边塞古城历史风貌和鲜明个性的历史文脉。用建设者的智慧, 延续、拉长边塞文化的记忆, 让那些昔日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情画意成为可以触摸的历史, 能够感知的鲜活意象。这样, 我们的城市将增光添彩, 别具一格。

在传承边塞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创新的问题, 榆林滨河公园建设也要以更加包容的姿态, 做好边塞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要寻找历史与现实、未来的契合点, 要站在更高、更远的位置上去宏观把握。近年来, 许多城市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如上海豫园旅游区, 保留完好的江南园林, 通过扩建, 形成规模宏伟的仿明清商业建筑群, 将历史渊源、民族风格融汇商业文化, 通过建筑规划的创新突破, 实现了传统文化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再比如银川的镇北堡影视城, 将老银川的城市风貌局部复制复原, 让人们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 民族风格与商业文化架起一座桥梁, 找到一种创新的突破。正是这种植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沃土, 善于借鉴和吸收现代文化、勇于创新的做法, 才能形成这些城市独特的文化, 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创新是焕发城市活力的源泉, 是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滨河公园建设作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边塞文化不仅需要在公园建设中得以传承, 更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 留住城市的“根”与“魂”, 使城市文化得到更好地诠释。

3 边塞文化与黄土文化的交融与统一

历史上, 榆林就是边关重镇。这里是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前沿。金戈铁马, 强弓劲弩, 在这里, 各民族之间战争频发, 直到今天, 榆林境内的定边、安边、巡检司、教场坪等地名仍然能够感受到古代这块土地上战乱连年, 人民期盼和平的情景。从地域上讲, 榆林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结合处, 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接处。长城横亘东西, 成为南北两种文化形态自然的分水岭, 长城北边, 俗称草地草滩区, 民风淳朴粗犷, 秉性耿直豪爽, 善骑射, 好枪马。不分男女老幼, 尽皆好酒且以海量著称, 杀猪宰羊不分时令, 衣着比较随便, 有浓郁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南边为黄土文化区, 也是黄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人们精于农事, 日子精打细算, 衣着讲究, 勤劳朴实。秧歌、说书、道情、唢呐、石雕、剪纸等民间艺术发达。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融合过程中, 两种文化形态又相互交融汇合, 形成边塞文化和黄土文化的交融与统一。在历史上形成陕北人外出谋生的“走西口”, “走南路” (内蒙古包头一带和陕西延安南一带) 等生活形态以及明清以来长城沿线较活跃的商贸活动, 大大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些融合的文化广泛地反映在榆林及区内人们的方言土语、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讲要把握边塞文化和黄土文化的交融与统一, 就是在榆林滨河公园建设当中需要认真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也正是榆林文化所形成的历史渊源。两种文化形态的融合统一是各民族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的生动体现, 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边塞文化存在形态的一把钥匙。这些文化元素千姿百态, 丰富多彩, 散落在民间艺术里, 群众生活中, 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它一如草原大漠、博大精深, 它犹如黄土地, 深沉厚重, 需要我们运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地呈现出来。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向着更高更深层次迈进。边塞文化在历史的长河沉寂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发现, 人们愈发感受到它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魅力。滨河公园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它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精神需求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榆林作为一座有着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塞上古城, 通过在城市滨河公园建设更好地运用和体现边塞文化元素, 必将使滨河公园增添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期待它会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滨河公园 篇2

春天的公园里充满了生机,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刚刚脱掉冬天的外套,换上了一身淡绿色的薄外衣。绿油油的小草从湿润的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可爱极了!他们东望望、西望望,好像在看人们在做什么事。在树枝上又生出了新的绿叶,小燕子飞在柳树上叽叽的叫,好像在说:“快看,美丽的春天又来到了这里,大家都快来捉虫子吃。”

夏天时,夏姑娘来到了花园中,树木更加苍翠茂盛,水中的鱼儿快活的游来游去,知了放开了喉咙,在树上尽情地举行歌唱比赛。在夏中最著名的动物是蝉和青蛙。一到了晚上,蝉和青蛙不时的会奏出优美的交响曲。

秋公主迈着轻盈的脚步,轻轻地来到了小公园,像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用宽大的衣袖挡住了太阳的灼热,将凉爽洒向花园。石榴们都笑裂了嘴。桃树上的大仙桃像仙女的脸一样粉红粉红的。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大柿子,一阵秋风吹来,仿佛正在切切私语。

冬姑娘悄悄地来到了公园,整个公园顿时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假山上、松树上、湖面上,草地上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许多的小朋友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很开心。

滨河公园 篇3

1 北京市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简介

北京市11座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均建在各个郊区新城, 公园以穿新城或环新城河流为主线, 以河流两侧大规模林地为主体, 是具有休闲服务功能的开放式带状城市森林公园, 公园建成后免费向市民开放。

2 建设标准探讨

2.1 绿化种植

1) 苗木品种选择。

以节水、耐旱、耐粗放管理、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种植其他观赏性、生态性较好的非本土树种, 这样既可丰富植物的多样性, 又可减少后期养护难度;以乔木为主, 形成厚重的森林效果, 同时在林缘、道路两侧及场地周边适当栽植花灌木, 在河岸、湖泊等地适当栽植水生植物, 提高公园的绿化景观效果;突破以往惯例, 新增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比例达到1∶4以上, 提高冬季绿化效果;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速生树和慢长树比例, 既保证近期迅速成林, 又为远期培育长寿大树。

2) 苗木规格选择。

新植落叶乔木胸径选用8 cm~15 cm, 常绿乔木高度选用3.5 m~5 m, 花灌木规格选用2年~3年生, 个别节点可视需要适当提高规格[2]。

3) 苗木种植密度。

新城森林公园设计中采用的乔木种植密度略高于普通城市公园, 但低于普通植树造林。在控制总体种植密度的前提下, 选择一部分地块进行密植, 保证近期形成密林效果, 同时选择另一部分地块营造疏林, 为树木成长即大乔或伟乔预留了空间。

4) 绿地比例。

原则上各个新城森林公园的绿地率 (含水体) 不得低于90%[3];严格控制非林下草坪的面积和比例, 控制人为设置林窗的规模, 各类活动场地尽可能做成林荫形式, 尽可能多的提高乔灌木覆盖比例。在设计及其评审工作中, 严格把握这一点, 也是确保森林这个建设主题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点之一。

5) 苗木搭配。

通过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地被的合理搭配, 增加彩叶树种, 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和季相变化效果;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 构建安全、稳定的植物群落, 注重植物的相克性和相生性。

6) 充分利用原有树木。

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场地内部分地块现状已有大量绿化树木, 部分地块内的现状苗木已形成森林景观效果, 但也存在部分苗木长势不良、种植密度偏高或偏低、苗木品种单一、景观效果差、苗木老死等问题。对这些现状绿化树木, 首先要尽最大可能保护和利用它们, 严格控制伐移苗木数量, 其次要强调对其进行适当改造, 如通过去除病死树、增加新品种苗木、间伐等措施, 提升其绿化景观效果。

2.2 基础设施

1) 园路和场地。

园路分三级。一级路尽量利用河道两侧现有的巡河路, 现有的巡河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方可以适当新建一级园路, 新建一级路宽度控制在3 m~5 m, 满足走行公园管理车辆 (如洒水车、垃圾车、绿化车等) 的要求。内部游览道路以二、三级路为主, 二级路宽2 m~3 m, 三级路宽0.5 m~1.5 m。道路设计应引导游人可以进入林下, 感受森林效果。公园内活动场地、广场、健身场地主要采用林间分散的小型休闲广场的形式, 严格控制建设大型场地, 单体场地规模控制在1 000 m2以下。停车场结合实际需要设置, 一般均采用绿荫停车场的形式, 且宜分散不宜集中。

2) 绿地灌溉给水。

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的建设规划均包含了同步实施河道治理的内容, 通过进行河道治理, 将再生水引入河道, 恢复河道水面景观。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多呈长条状, 纵向距离较长, 因而利用河道治理成果, 就近从河道取水进行绿地灌溉, 可省去长距离输水管网建设, 节省工程费用。绿地内部灌溉管网设计强调简单易行、经济节约, 采用快速取水阀加移动软管方式灌溉, 干管、支管、移动软管均采用UPVC管。

3) 生活给水。

生活水源就近接入市政自来水管网、农村生活给水管网或现有水井, 严格限制新打水井抽取地下水。

4) 生活污水。

条件具备的地段, 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其余地段均建设化粪池, 由环卫车辆定期清掏生活污水, 将来具备条件后再将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 供电、配电。

供电、配电设备全园统一规划, 供电规模考虑为将来公园发展有所预留, 配电设备布置要符合供电规范要求。

6) 照明。

公园照明设施结合实际需要设置, 主要保证现状临近新城、村庄的一级园路、部分二级园路、主要场地的照明, 其余地段待未来新城发展成熟后再增加照明设施。

7) 广播、监控。

公园内配备广播系统, 满足公园管理需要。监控设备只在出入口, 重要活动场地、公共卫生间、服务用房等处设置。

2.3 服务设施

1) 管理用房、服务用房和公共卫生间。

对各类用房的实际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 严格控制管理用房、服务用房和公共卫生间的建设面积, 各类用房建筑面积与公园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左右。各类用房布置适当分散, 确保为公园各个地块提供服务, 但也避免过度分散, 造成水、电等基础设施投入过大。各类用房均采用单层建筑。

2) 其他服务设施。

座椅、垃圾箱、指示牌、宣传栏、健身器械、儿童游乐器械均采用厂家订做成套设备, 价格适中, 同时保证坚固耐用。座椅、垃圾箱布置在一级园路、二级园路、各类场地上;道路指示牌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出入口等处;在公园出入口设置宣传栏;选择一定量苗木悬挂植物标牌, 进行植物科普教育;在部分场地设置健身器械、儿童游乐器械, 满足游客健身及娱乐需要。各类服务设施均结合实际需求分析结果, 严格控制其数量及设置场所。

3 结语

本文对北京市在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实施方案评审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建设标准进行了总结, 这些建设标准突破了传统城市园林的建设理念, 集结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咨询单位和知名专家的决策、经验及智慧, 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要:对北京市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实施方案评审工作中所探索出的建设标准进行了总结, 形成了以乔木种植为主, 提高常绿苗木比例, 提高种植密度, 注重林水结合, 统一规划, 根据实际需求分批建设公园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城市滨河森林公园建设的新理念。

关键词:新城,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成.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森林建设[N/OL].中国林业科学院官方网站, 2008-11-14.

[2]京绿城发[2008]22号, 关于搞好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通知[S].

[3]京发改[2008]1903号, 关于本市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S].

[4]江泽慧.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J].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 :5-6.

滨河公园 篇4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滴滴答,滴滴答......”迎春花的乐曲吵醒了旁边的小草。小草舒展开嫩绿的身子,好像在说:“啊!真美呀,春天来了。”柏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风吹雨打,变的更漂亮了。冬青树嫩绿嫩绿的,迎春花站在他的旁边就像裙子上的花边一样美丽。 你们再看,那边的一朵朵桃红色的玫瑰花,多漂亮呀!他们用美丽的颜色装点着春天,让春天更加美丽。

你听,是谁发出的“沙沙”声呢?哦,原来是春风吹入了竹林。竹林那么没美,青翠的竹叶,笔直笔直的竹竿,在和煦的春风里挺立着,好像一队队士兵。池塘里,轻风拂来,泛起了一阵阵鱼鳞般的波纹,真是美极了! 滨河公园的草地,那里是人们幸福的乐园。大片大片全是绿油油的,像春天送来的大地毯。

滨河公园 篇5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滨水空间规划,布局

1 项目背景

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 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 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复杂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浓厚的人文生活气息。滨水区规划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特色、整合城市人文资源、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都具有积极意义。

穆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 隶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地处牡丹江边境贸易经济区, 黑龙江省哈-牡-绥-东经济发展轴的重要节点上, 是为绥芬河对俄出口外贸产品生产、加工和中转的重要腹地, 是黑龙江东部地区城市对绥芬河口岸出口运输的交通要道。穆棱以穆棱河而得名, 穆棱在满语中是“马”的意思, 有穆棱河、雷峰河、小清河蜿蜒穿过城区, 四周群山环抱, 有着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态条件, 水资源富集, 水质优良, 具有良好的滨水空间发展条件。

2 区位和场地条件

规划范围位于穆棱河大桥两侧上游、下游各1000米, 穆棱河两岸250~500米, 该区域横跨穆棱河, 地处穆棱市的核心位置, 联系河东区、河西区两岸, 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敏感地区和新兴发展地区。同时,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环境特征良好, 具有建设城市公园的良好条件, 但也存在坝体较高, 阻碍景观视线, 两岸相隔较远 (距离340米) , 岸边缺乏活动场所和休憩设施, 滨河公园绿化用地被平房棚户区侵占等不利条件。

3 规划重点

重组滨水区与城市的紧密联系, 滨水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发展应与城市的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紧密联系;强调滨水区的开放和共享, 河流作为城市的公共资源, 是塑造城市个性和提供公共开敞空间的重要载体, 应增强开放性和共享性, 最大化体现公共利益;功能上注重滨水区的复合性, 力求创造出休闲娱乐与滨水环境有机结合的多元城市生活, 重塑滨水区的活力, 反映在用地布局上是功能的综合性, 保证城市空间活动和景观的多样性;注重形象与空间塑造, 创造独具特色的滨水形象和公共场所, 做好景点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处理, 使其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塑造生态性的城市河道, 充分利用水、岸、坡地、台地、湿地等滨水资源, 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4 功能布局构思

4.1 设计目标

创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滨水空间, 通过建筑、堤坝、水体、绿化和交通融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空间, 吸引市民共享滨水的乐趣和魅力。充分利用两岸之间大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打造自然景观风景区, 将自然风光引入城市, 保证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区域性的开放空间体系, 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将其规划为市级综合性公园, 面向城市居民、以水体景观和绿地为主、为市民提供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娱乐休闲功能的城市公共绿地。

4.2 总体布局

规划将滨水区放到区域层面综合考虑, 使滨水地带与城市公园、山林绿地、景观轴线相结合, 构建与城市各功能区有机结合的整体框架;在空间组织上, 用一个开敞的空间体系将滨水区和城市网状连接, 使滨水区成为区域景观格局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交通联系上, 确保可达性, 加强便捷的交通联系、公共交通组织和滨江道路的连续性。同时, 注重功能整合, 规划在穆棱河两岸设置一系列多种类型、多种用途的绿地、广场, 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开敞空间与休闲活动机会;并在滨水区域设置酒吧、咖啡厅、饮食街、商业步行街、文化娱乐等休闲性公共设施, 增加滨水区域的活力与人气, 拓展活动内容。

4.3 规划立意

“穆棱”为牧马场之意, 驰马兴龙之地, 誉为“边城龙马”。规划构思重点突出“积淀———展现——升华”的发展思想, 即城市发展沿着一条主线展开, 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欣欣向荣的现代文明——美好前景、展望未来。规划沿文化公园由北向南规划一条时间发展轴 (过去、现在、未来) ———时光之轴、岁月之轴、文化之轴。“过去”代表已经建成的景观绿地;“现在”用中心演艺广场展示, 寓意边城龙马快速发展, 追赶跨越;“未来”则在公园南部跨水建设景观桥和观景台, 寓意未来城市的跨河发展, 城市形态由滨河城市成为跨河城市,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

4.4 规划结构“两轴、一带、八点、五片”

“两轴”:文化路东西方向景观轴, 园内南北方向主景观轴。“一带”:西部水系景观带。“八点”:景观亭、旱喷泉、戏水池、景观塔、市标、“群马奔腾”雕塑、广场石刻、水上观景亭。“五片”:儿童乐园、庆典广场、生态乐园、演艺广场、水上乐园。

儿童乐园由童话世界、素质教育基地、卡通游乐场等组成, 融生态、文化、教育、休闲、游乐于一体, 游乐项目将展现多元化、原创性、科普性和互动等效果;庆典广场规划为节日提供庆典的场所, 西侧广场以现状长方形戏水池为中心, 布置露天剧场、健身场地、科技画廊、木雕塑、花架等设施, 地面铺砌形式采用放射形, 与西南部水中的景观塔相呼应;东侧广场以旗杆和文化舞台为中心, 中心对称布置音乐茶座、棋类天地、健身场地等, 方便市民游憩;生态乐园依托滨水资源, 建设以各种特色树种为主题的生态乐园, 具有生态文化、科技教育和休闲娱乐的功能, 分布有体育休闲活动区、游乐活动区、植物观赏区、园林生态休闲区等;演艺广场规划中对现状换热站整体予以保留, 局部调整改造为现代综合性服务设施, 为市民活动提供服务, 广场以“群马奔腾”雕塑为背景, 为市民提供节日演出、日常娱乐的休憩场所;水上乐园依托大面积的水上资源, 丰富文化公园景观, 水上乐园沿边布置荷香水岸、枫桥停泊、钓鱼台等水上娱乐平台, 为市民提供节假日时间体验生活、放松心情、回归自然及城市儿童体验野趣的场所。

在道路交通方面, 文化公园依托城市道路穆棱河路、长征路、团结路、文化路为对外交通道路, 与城市道路紧密联系。在园内规划一条南北方向的主路贯穿全园, 公园支路呈放射形与公园主路垂直布置。在公园外围形成环形步行系统, 同时市民可通过防洪堤下的步行路步行到堤顶, 观赏穆棱河景观。

现代滨水区是都市夜生活的理想场所, 从映月泛舟到月下河滨漫步、滨水卡拉OK、特色餐饮等, 夜景观规划应充分考虑这些活动, 满足不同人群活动多样性的需求。规划沿城市道路布置路灯, 沿公园主路、支路布置园林灯, 沿广场上的雕塑、石刻、舞台、戏水池等主景观布置泛光灯, 在硬质铺砌和草坪内分别布置地灯和草坪灯。夜景观照明充分考虑景点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的相互关系, 强调主次分明、整体协调性、经济性、平时与节假日结合等, 确定主景和背景, 从而创造整体效果。

5 结论

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滨水区既是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 也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 因此积极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水与绿色、开创舒适的人居环境, 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滨水特色空间的塑造需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例如为加强沿河空间景观的相互联系, 沿河设置多个标志性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地段;根据空间和周边环境, 设置一系列绿化广场和小游园, 大小对比, 特色各异, 与景观节点形成有机的联系;充分预留和控制与河道垂直的视觉通廊, 使优质的滨河自然景观最大化展现和共享;延续并丰富景观系统的文化内涵, 对标志性景观物系统性定名, 体现风土人情, 又与区域功能息息相关等等。

滨河公园 篇6

城市滨河区经过较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和建设积淀,形成了丰富综合的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是城市人文资源的集中地。这些资源是滨河城市的宝贵财富,体现了城市的文脉,也是滨河区特色的根本所在,只有对滨河城市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才能使滨河区真正找到自己的个性,并使人们重拾对于城市的记忆。

一、抚州文化概况

抚州古称临川郡,地处江西省东部,位于东经115°35'至117°18'、北纬26°29'至28°30'之间。历史上人文荟萃,誉称“才子之乡”。唐宋八大家有其二,宋江西诗派精英二十五有其四人,古代江西十大名医而有其七。北宋名相王安石、明代卓越戏剧家汤显祖均为抚州骄子。抚州是我国的“傩舞之乡”,抚州南丰傩舞延今三千余年,至今袭而不衰,蜚声中外。一千多年前王勃曾感叹临川的儒雅文化和辈出人才,书“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抚河乃抚州的母亲河,抚州人自古傍河而居,饮抚河之水写天下文章。城市的向上发展促使抚河两岸空间越来越局促,为了留给后人更多的亲水场所和感怀历史的空间,有必要对抚河滨水区域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

二、抚河滨水文化公园规划定位

(一)主题定位:文化公园

抚州文化生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至今,不愧为华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鲜艳的奇葩。规划确定为围绕抚州文化展开一系列的节点设计。

(二)形象定位:城市名片

规划结合抚州“才子之乡”的城市形象将滨水文化公园定位为“抚州文化”形象的主要载体及代表,集中体现抚州文化精髓,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教育、交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水文化公园,成为抚州市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三)功能定位:城市乐园

以抚州文化为主线,在抚河的孕育中将时间与空间里成长的抚州文化景观形象有机的统一起来,把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物质与休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重新打造,振兴抚州文化。让游客在历史的环境中接受文化,在文化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

三、塑造传统文化魅力的抚河滨水文化公园设计思路

整个规划地段呈带状,长达2000m左右,最宽处约100m,最窄处约30m。在规划地段东临抚河;西面是40m的城市滨水大道及滨水小区,有各次级城市干道通往市内各区;南面拟建人民公园;东面是滨水大道及抚州的迎宾大道。

抚河滨水文化公园依靠深掘抚州传统文化,依据场地特征线形展开,力在谱写悠远飘扬的城市乐章,镌刻抚州文化魅力:刻画“光照临川之笔”;书写淳儒的“才子文化”;书写典雅的“书墨文化”;书写悠扬的“戏曲文化”;书写活力的“傩舞文化”;刻画“生生不息的河韵”。

四、规划布局

(一)一轴:千年抚路——贯穿滨水文化公园园区南北的结构性主脉络,是辉煌灿烂的抚州文化发展历史在园区中的缩影。

(二)两带:滨水风光休闲带和沿路景观绿化带。结合石砌滨水护堤,打造滨水风光休闲带;控制沿滨水大道景观界面,设置景观隔离绿化带,打造沿路景观绿化带。

(三)三区:三大功能分区——文化教育区、交流区、休闲娱乐区。

(四)四段:名人文化段、民俗文化段、书法文化带、休闲文化带。

(五)六珠:六大景观节点——书法园、神笔广场、才子园、抚韵广场、采戏园、傩艺广场。

五、深掘抚州传统文化的六大景观节点

六大景观节点如同抚河滨岸飘洒的六颗珍珠,映衬和书写着抚州传统文化魅力。

(一)神笔广场

1.文化特征——“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喻王勃赞抚州自古文风昌盛。

2.景观布局

整个广场分为三部分:神笔广场、观景广场和市树种植广场。神笔广场位于场地中间段,由入口的巨型刻字石碑进入由高耸的神笔灯塔和环形水渠环抱的“抚石”组成的广场中央空间,广场北面较为开阔,由一条水景轴引向滨水观景平台;观景广场位于神笔广场的西面,是神笔广场的西向延续。观景平台上设历史石碑,其四周五行图腾文化柱与其相呼应;神笔广场从东面出口则入市树种植广场,中央设有长条水池,周围有水渠环绕,市树规则的种植于广场中。

3.景观要素

(1)神笔灯塔:叙说“临川之笔”、“物华天宝”、“流光溢彩”的故事。

(2)“抚”石:设置在环绕神笔灯塔的水渠中的四个立方体,光滑的石体表面分别用四种不同的字体镌刻了一个“抚”字。意为抚州文化在抚河的孕育中成长。

(3)入口石景:位于广场入口处,基座抬高的巨型黄腊石上刻有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的题字“临川文化,华夏奇葩”。

(4)历史石碑:位于观景广场中央抬升区,石碑上刻“抚州来源”历史故事。

(二)天书园

1.文化特征——“文献之邦”

诗书丰繁,“文献之邦”是“临川文化”的一大特色。书法艺术是辉煌的一页,其列入《四库全书》存目的论著就有近800卷之多来自抚州籍人氏。至今横卧抚州东门的“文昌桥”就是“临川文学”的象征,传“欲览诗书文昌桥”、“无才莫进抚州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天下第一楷书《麻姑山仙坛记》,曾行、赵崇晋以及独创别具一格“舒体”的舒同等都为后世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世佳作。因此天书园意在挖掘发扬抚州书法文化,将灿烂的抚州文化重现于现代,千秋相继。

2.场地布局

规划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类别的方格,方格网络模拟书法字帖布局。道路由南向北曲折有致,将园区不同功能区区分布置。南面主入口设置了园区的主题雕塑“天书”,东面布置书法长廊,西面设置休憩亭。园区北部主要布置了两大书法联系场地,自由联系场地和临摹联系场地。洗笔池与景观题字景石镶嵌于书法场地中。

3.景观要素

(1)天书:基座抬高的大理石板天书,上书天下第一楷书《麻姑山仙坛记》。

(2)书法长廊:弧形石砌长廊镌刻各种书法名体,顶部设藤架,景观石桌椅置于藤架底下,亦可充当棋牌桌。

(3)书涛石凳:用类书涛的圆滑曲线盖面,满足观赏和休憩功能。

(4)书法景灯:艺术书写于灯具表面,晶莹剔透,书韵极浓。

(三)才子园

1.文化特征——“才子之乡”

“名儒巨匠,彬彬辈出,不可胜数”,抚州才子是“抚州文化”的得意之笔。自古以来,“临川才子”向为世人瞩目。“临川文化”区内乐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涌现的生动写照。

2.场地布局

整个园区南北布置,布局大气简洁。园区中心轴线两边分别设置了两排才子雕像,在中间段向外拓宽两边分别再添加一排才子雕像。

3.景观要素

才子雕塑:26个才子全身雕像,基座抬高,刻才子传记佳作,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营造一个才子之乡,一个名人墨客聚会之地。

(四)抚韵广场

1.文化特征——“饮抚河水,著天下文”

抚河是鄱阳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武夷山脉西麓广昌县驿前乡的血木岭,纳广昌、南丰、南城、金溪、抚州、临川、进贤、南昌等地支流后汇入鄱阳湖。全长312公里,流域面积1.5811万平方公里。几千来抚州人沿河生息,抚河一直默无声息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抚州人,孕育出灿烂辉煌的抚州文化。

2.场地布局

整个广场以贯通南北的地雕水渠为主轴,左右对称布局。随地雕水渠入口进入中心景区,场地向东西拓宽,下沉形成圆状广场。广场中心布有不同方向水渠汇成水池,置跌水石景,抚水由此泻入抚河,形成小型瀑布。圆形广场东西方向接触滨水步道处设置弧形阶梯延伸至水上观景平台,并设置不同高度的亲水平台。

3.景观要素

(1)地雕水渠:从入口喷泉雕塑开始贯通南北方向泻入抚河,潺潺的抚水下雕刻着抚河发展史,记载着这条千百年来伴随抚州成长的母亲河之千年神韵。

(2)流水景墙:布置在下沉广场的铺草台阶上。石景墙流出的水落入球状喷泉池,由水渠引向广场中心水池。

(3)跌水石景瀑布:在广场中心水池设置跌水石景,将来自各个方向水渠的水汇集泻入抚河形成小型瀑布。

(4)水上观景平台:由广场下降台阶汇合形成向南展开的观景平台,有良好的视线效果。连接各亲水平台、码头。

(五)采戏园

1.文化特征——“临川四梦·宜黄戏”

抚州是江南地方戏曲出现最早和最兴盛的地区之一,戏曲文化亦是抚州六大文化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采茶戏、宜黄戏、广昌孟戏等都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临川四梦》最初就是宜黄班演出并因故得“宜伶”、“宜黄子弟”之说。

2.场地布局

场地分为南北两部分,两端入口皆由乐器雕塑引入,凸显主题。南北两部分由采戏亭过渡。北入口宽敞,中轴线为乐器雕塑,两旁设置方形花池,地板铺装;南部进入相对围合空间,左右两边各有明清风格的休憩长廊,中轴线上穿插设置了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四块浮雕景墙,其左右依照曲折有致的卵石铺地,隔开设置了以上三种抚州戏曲的情景雕塑。

3.景观要素

(1)采戏亭:用传统书画手法将戏曲文化融于亭架,给游人提供一个憩息的地方,亦给戏曲爱好者一个享受文化的空间。

(2)乐器雕塑:取材于抚州戏曲艺术的表达工具,将主打乐器用铜雕形式展现于入口位置,营造采戏园的独特氛围。

(3)戏曲情景雕塑:抚州三大戏种的表演场景雕塑。

(4)临川四梦浮雕景墙:将“临川四梦”的四个故事用图案形式雕刻于石墙之上。

(六)傩艺广场

1.文化特征——“傩舞”

傩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是“抚州文化”的一块瑰宝。抚州是我国的“傩舞之乡”。南丰傩舞,延今三千余年,至今袭而不衰,蜚声中外。傩舞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是广泛流传的一种驱鬼逐疫、带有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傩神庙、傩仪、傩舞、傩面具、傩乐、傩服、傩具是其重要文化内容。

2.场地布局

整个广场由方形入口、椭圆形主广场区以及半圆形亲水平台组成。入口设题字石碑,两边各有两排高大植物。椭圆形主广场左右两边结合绿化设计逐步抬升观看平台;主广场沿台阶中心下沉形成临水的健身娱乐场所。广场南面临河沿护堤阶梯下走形成与滨水景观带相对隔离的一个独立的半圆亲水平台。

3.景观要素

(1)中心傩舞广场:取材于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的表演场地,用丰富的色彩在广场地面绘制傩舞表演景象,再现傩舞神韵。

(2)傩面具雕塑:取材傩文化的象征符号,以现代雕塑手法抽象地塑造了傩面具雕塑。

(3)傩文化展示景墙:取材傩文化的表达工具。将傩乐器、傩服、傩面具等各种形态或镌刻或黏贴于景墙上,各具特色,颜色丰富,给游客以傩文化最直接的诠释。

(4)傩神浮雕:以原始粗犷的表达手法将傩神图案雕刻于下沉观景平台台阶中间的斜坡。

六、结语

城市滨河景观区是一个能让城市最生动展示文化、记录历史,让人充分体验自由、平等、人性的场所。只有通过对滨河城市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表达,才能使滨河区真正成为城市特有的语言。

摘要:通过对滨河城市文化的深度挖掘,使人们重拾对于城市的记忆。以江西抚州抚河滨水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滨河景观规划中的文化主题性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黄天其.城市滨江景观设计中的人文内涵表达——以重庆南滨路三期景观设计为例.重庆建筑.2004/4

滨河公园 篇7

1.1 滨河新区的区位介绍

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公园休闲旅游观光道和木栈道工程位于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引领区, 以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电子商务、休闲度假、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 培育发展引擎, 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的新型业态。

全域为5A级旅游景区, 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黄河、长城文化旅游资源聚集优势, 突出生态地域特色, 完善配套设施, 争创国家级全域5A旅游景区。

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生态城、以多元和谐为特征的文化城、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的全域5A级旅游城、以现代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城。

1.2 区位空间中旅游景区的条件分析

1.2.1 文化城。

挖掘以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 展示以回族文化为底色的穆斯林文化, 培育以运动休闲、现代服务为发展方向的现代文化, 形成文化多元、和谐交融的良好格局。

1.2.2 旅游城。

根据黄河旅游带资源特色, 结合滨河新区整体城市规划, 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国家级全域5A旅游城, 实现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目标。

1.2.3 资源优势:

有大河、沙漠、戈壁、草原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也有古人类文化、长城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军事文化、边塞文化、英雄文化等风格迥异的人文资源。

1.2.4 现状资源和条件限制:

现场水文条件为季节性水淹地, 地面植被:芦苇、红柳为主的低矮灌丛为主, 分布有杨树、果树, 地质条件为沙土壤, 其中土壤p H值8.7左右, 考察结论:不宜建设永久性建筑。

1.3 景区设计的定位

1.3.1 定位一:全域5A旅游景区的一条带状旅游景区。

1.3.2 定位二:展示黄河文化的旅游走廊。

1.3.3 定位三:水绿交融、自然野趣的黄河外滩。

2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介绍

2.1 关于海绵城市的政策依据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1月3日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 (以下简称《指南》) , 旨在指导各地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 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2 关于海绵城市的理解

2.2.1 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2.2 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

2.2.3 规划:

在城市各层级、各相关规划中均应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 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结合城市开发区域或项目特点, 确定相应的规划控制指标, 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2.2.4 载体:

应对不同开发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与竖向设计, 在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规划建设中, 应统筹考虑景观水体、滨水带等开放空间, 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 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2.5 落实:

城市人民政府应作为落实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责任主体, 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水文等职能部门, 在各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内容。

3“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在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公园休闲旅游观光道和木栈道工程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景观道路设计中采用的透水彩色沥青道路, 确保了宁夏地区少量降雨的雨水充分储存和利用

在该项目中, 我们从“黄河———我们伟大的母亲”的赞誉中得到启发, 在景区的设计中我们把近6km的景观道路设计成红色的透水沥青道路, 用红色的道路作为我们伟大“母亲”的彩色飘带。

考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地处三大沙漠包围之中, 年平均降雨量仅200m m左右, 而项目设计定位为旅游景区, 主要景区采用河滩木栈道和汀步串联相关景点, 所以项目中水系景观对景观用水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黄河的水位高低受上游的水流量影响较大。为解决景观用水的需求, 我们在沿景区周围的交通道路设计中采取在地势较高的地段设计交通干道, 干道采用的透水降噪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 该沥青混合料采用透水沥青专用改性剂对沥青进行改性, 配合特有断级配的矿料级配设计, 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 雨水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径流排出, 骨料嵌挤和多孔隙是该混合料的特点。

这样在雨水的浸湿下, 大量雨水通过沥青结构层的渗透和过滤, 利用道路地势较高的优势自然汇聚到黄河滩边我们人工开挖的景观水系中去, 我们景观水系中在上下游的入口设计了水闸控制景区日常的使用水位, 很好地实现了自然汇水, 解决景观用水的目的。

3.2 驳岸设计中优先考虑使用“宾格笼”透水驳岸, 确保了景区滨河区域中, 地面径流雨水的自然排放收集

格宾笼结构的推广应用已在我国逐渐展开, 归纳该结构具有9大优点: (1) 高强度。 (2) 变形能力, 能很好地适应地基的变形。 (3) 柔韧结构, 不易断裂。 (4) 耐久性、经济性。 (5) 能有效地抵抗地震的冲击力。 (6) 透水性。 (7) 提供粗糙系数 (m) 之预定值。 (8) 提供植被绿化美化, 自然景观环境。 (9) 导入了生态环境的理论, 能有效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格宾笼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交通、水利、市政、园林, 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中的一种新型材料结构。格宾笼是将抗腐耐磨高强的低碳高镀锌钢丝或5%~10%铝锌稀合金镀层钢丝 (或同质包覆聚合物钢丝) , 由机械将双线绞合编织成多绞状、六边形网目的网片, 其双线铰合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5cm, 以不破坏钢丝的防护镀层。详见行业标准Y B/T4221-2010。格宾网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 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 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

在该项目中, 部分景点需要对河岸的护坡加以保护, 为了确保景观道路渗透下来的雨水以及河岸浅滩汇聚的雨水能自然地汇集到景区的水系景观中去, 在雨水汇聚比较集中的地方, 采用混凝土地板基础+宾格笼内摆放砾石做强身+沿岸侧加铺透水土工布做衬垫层的驳岸机构形式, 有效地将雨水汇聚到景观水系的循环系统中去。

3.3 黄河区域中自然生态景观和原生态植物的应用

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公园休闲旅游观光道和木栈道工程项目周边自然生态景观河原生植物比较丰富。其中地面植被:芦苇、红柳为主的低矮灌丛为主, 现场水文条件为季节性水淹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考虑水系景观中木栈道的滨水效果, 在沿河滩木栈道的走向增加了与自然河床的深浅相适应深度的区内水系。描绘出黄河宽阔的水面、木栈道幽远的景象、满目芦苇历显苍凉的黄河生态风景画。而其中株株垂柳吐出的绿芽又给画面彰显了无限生机。

3.4 景区中新型保温、防水材料的推广使用

该景区属于旅游景区, 在设计中考虑景观需要和管理需求, 设计了大量木质结构的管理用房, 在房屋结构的保温、防水设计中, 我们优先考虑使用了高弹性防水涂料。该种材料是以高档丙烯酸乳液为基料, 添加多种助剂、填充剂, 经科学加工而成的高性能防水涂料。它是普通防水涂料的升级产品, 由于添加了多种高分子助剂, 使得该产品的防水性能比普通防水产品更优, 同时又具有高强度拉伸延展性, 能覆盖细小裂缝, 防水性能更胜一筹。由于该产品具有下列特点:

⑴高度弹性, 能抵御建筑物的轻微震动, 并能覆盖热胀冷缩、开裂、下沉等原因产生的小于8m m的裂缝;⑵可在潮湿基面上直接施工, 适用于墙角和管道周边渗水部位;⑶粘结力强, 涂料中的活性成分可渗入水泥基面中的毛细孔、微裂纹并产生化学反应, 与底材融为一体而形成一层结晶致密的防水层;⑷环保、无毒、无害, 可直接应用于饮用水工程;⑸耐酸、耐碱、耐高温, 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并能在室外使用, 有良好的耐候性。我们在使用实践后证明, 该种新型材料的使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满足了项目业主方要求的施行低碳、绿色施工和节能、环保的要求。

4 项目实施过程中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首先, 人民政府要扮演好“决策者”和“指挥者”角色。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职能部门, 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 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分解和明确各地块低影响开发主要控制指标, 并通过相关专业或专项规划编制及实施, 具体落实建设任务。

其次, 相关从业人员要扮演好“设计者”和“建设者”角色。在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 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再者, 低影响开发设施维护运营单位要扮演好“养护者”角色。要做好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管理, 保障设施正常、安全运行。要配备相应的监测手段对设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确保设施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最后, 社会公众要做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社会公众可因地制宜“创造”各类低影响开发的新模式、新技术, 如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 建设成千上万的“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在全社会普及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 让海绵城市建设蔚然成风, 成为一种自发、自觉、自愿的行为。我们园林设计和施工企业更要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积极投入和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去, 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使命。

摘要:介绍了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公园休闲旅游观光道和木栈道工程景观设计的主要概况和“海绵城市”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并就“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社会各方责任做出分析和倡导。

关键词:银川,黄河外滩公园,海绵城市,运用思考

参考文献

[1]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滨河公园 篇8

关键词:地域形态,景观序列,滨河景观

一、兰州滨河景观概况

1. 兰州地域形态特点

兰州城市名片:“黄河之都”

兰州旅游名片:百里黄河风情线

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候温和, 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 年均气温11.2℃, 年均降水量327mm。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 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 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 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 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 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 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 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使兰州成为横跨2000公里, 连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点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随着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重新构筑起现代丝绸之路, 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 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正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

国家对兰州的定位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 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2. 兰州自然地理区位----带来的滨河景观之优越性

兰州市处在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 夹于南北两山之间, 黄河在市北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 市政府提出两山搞绿化、两岸搞文化的构想, 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 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 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滨河景观特点。

现已相继建成黄河母亲、西游记、水车园、绿色希望、近水广场、彩色喷泉、中华《龙源》雕塑园、文溯阁与皋兰文庙、丁香园等景点;市区依山傍水, 山静水动, 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最终建成具有兰州特色的城市标志, 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

沿路花坛、草坪、树木、园林小品星罗棋布, 外地游客和兰州市民徜徉其间歇息, 散步的、唱歌的、跳舞的自得其乐, 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景观序列分析法

1. 序列

序列关系是空间的组织形式, 是建筑空间的一种处理手法。空间的导向与序列最让我们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故宫平面。北京故宫主轴线上的宫殿系列形成的时空序列。其中, 金水桥是这一空间序列的“节奏”;天安门、端门、午门以及狭长的院落造成了形体和空间上的反复“收”、“放”和相似的重复;午门以其三面围合的空间预示着另一“乐章”的开始;新“乐章”的开始, 金水桥又次重复前奏, 但院落空间变大;太和门在“收”的同时, 通过台阶的上下, 预示着高潮的来临;进入形状重复但规模扩大的太和殿院落;太和殿宏伟的体量、高大的台基、开阔的空间, 构成这一序列的高潮;中和殿、保和殿及其院落, 在形体和空间的相似重复中逐渐减弱, 接近“尾声”。

2. 景观序列

景观序列是近年来景观理论的一个新概念, 在一些景观著述中常有人提及, 但至今未见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提出景观序列是由空间序列与景观理论相结合而派生的, 是风景景物、空间环境、序列的合成。序列是某种事物按一定的次序排列, 那么景观序列就是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境上按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景观序列有两层意义, 一是客观景物有秩序的展开, 具有时空运动的特点, 是景观空间环境的实体组合;而是指人的游赏心理, 随景观的时空变化作出瞬时性和历时性的反应。

景观序列是由若干自然与人文景观构成的, 一个优美的景观序列就如一首动人的乐曲一样, 是由前导、发展、高潮、结尾等几部分构成的, 也就是起景、前景、主景、后景、结景等景观的依次展开, 一些复杂的序列还有序景、转折等部分。序列由此构成有主有次的景观结构, 产生有起有落、有高吭有低迥的赏景意趣, 形成一个富有韵律与节奏的景观游览线路。

3. 景观序列的类型

景观序列按照景观景物的组合关系和风景韵律的构成特点可相应的分为简单序列、完全序列和复杂序列:

简单序列:前导 (起景) ——发展 (前景) ——高潮 (主景) ——结尾 (结景)

完全序列:序曲 (序景) ——前导 (起景) ——发展 (前景) ——高潮 (主景) ——尾声 (后景) ——结尾 (结景)

复杂序列:序曲 (序景) ——前导 (起景) ——发展 (前景) ——小高潮 (主景) ——回落 (转折) ——酝酿

(大前景) ——高潮 (主景) ——尾声 (后景) ——结尾 (结景)

三、兰州滨河景观序列分析`

1. 景观建设方向----遵循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序列

西津路上的省博物馆与“马踏飞燕”雕塑和黄河岸边黄河母亲雕塑、水车模型、“绿色希望”纪念等景观, 使该区充满深厚的文化色彩, 而黄金大厦的崛起、民族贸易区的建设发展、义乌商贸城的落户, 又使该区商业大发展, 加之著名的“西站”, 使该区形成了鲜明的“开放”个性。以“黄河主题”为核心, 以民族贸易区为特色, 以商贸和高新技术、交通向全国开放为套破新方向, 这种既有凝聚力与又有开放性的区域特色是其他区所没有的, 今后还应进一步突出:马滩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活小区开发区正在发展中, 建成了“西部欢乐园”等小型公园, 也是很好的新探索, 值得岢定。但马滩一带也是兰州的水源地, 开发范围要有所控制, 在匕电河区与西固区保持一定农田蔬菜和果林地是保证该区特色和环境的有效途径, 不容忽视。

西津路‘带地域狭长.道蹄较窄, 交通拥挤, 在该路向西延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建筑后退红线的宽度, ffli西站至西关一段的轻轨建设也应充分研究尽早落实。该区的建筑风格可以突出多民旗性.尤其以西北各少数民族为主体.还哥以在东西合作中借鉴东部民族风碚.通过建筑风格突出该区作为兰州对外开放区的个性特色。

2. 滨河景观----符合轴线序列和分区明确的建造顺序

兰州市区黄河段40公里风情旅游线应按三个不同的区段, 建造各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1) 工业游览区:从西固宣家沟口——深安黄河大桥段是西固石化工业区, 兰化、兰炼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工业景观, 又是兰州的西大门户。规划期内可在黄河进入市区的西入口“太阳岛”上建成一组以航标为主题、代表兰州西大门的标志性构筑物或雕塑群, 体现黄河“艄公魂”不屈拼博的精神, 使之成为兰州市西大门的一个“亮点”, 为来往人们指引通向美好未来之路:在沿黄河两岸设置大面积的防护绿化隔离带, 道路两侧建成各式图案的花坛路园, 美化工业景区环境;利用固安桥南岸附近的五号滩地建设一座滨河乐园, 工业展览馆建在园中, 既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理想场所, 又向游人展示了近代工业发展的高度文明, 激发人们顽强进取的奋发精神;安宁西段滨河路地处中川机场进出兰州的北大门, 应按迎宾大道进行重点建设, 为中外来客营造良好的兰州形象。

(2) 休闲娱乐区:从深安黄河大桥——中立桥段是兰州黄河风情旅游线的核心区段, 是兰州市民和国内外游客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规划在本区段内重点突出“黄河母亲河——华夏文明摇蓝”的主题, 集中反映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神。着重抓好黄河河道开发和滩地、河心岛的绿化建设;重点搞好南北滨河路高层次的绿化花坛、路园、雕塑、小品和桥头广场的新建、扩建与充实完善工作, 强化滨河风情线的景观效果, 建成靓丽的兰州“外滩”, 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最佳的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的场所:尽快实施建设“金城关文化风情园”等特色园区建设。突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 反映昨日兰州的光辉历程, 体现今日兰州之辉煌成就, 展示明天兰州的美好未来。充分发挥兰州“山、水、城、绿”交融一体的城市特色优势, 把兰州建成西北和黄河之滨璀璨的明珠。

(3) 观光旅游区:从中立桥——桑园峡段为观光旅游区段。该段风景旅游线应以“黄河浪——义无反顾向未来”的主题构思景观建设, 着重抓好雁滩滨河路沿河绿带鸟语林、水上游乐园和青白石农艺观光园建设, 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四、结论

兰州滨河景观的方向与定位功能取决于场所的空间结构属性, 人对场所的认同则是对应于地域的物质文化传统特性。物质属性、人的活动以及这些景观的含义共同构成了兰州滨河景观整体个性特征的基本元素。

作为一个景中人, 你归属于某一场所, 认同于该场所, 你在景中的状态越深入, 你与场所的认同感就越强。只有成为景中的人, 归属于场所的自然过程、自然力以及场所的社会过程和地方之神, 认同于它们, 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场所感, 一种自觉的场所归属感, 而由场所构成的景观才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时代建筑》2002年01期景观的含义

[2]沈实现李春梅徐华:《城市规划》2005年09期地域景观·城市记忆——杭城名人故居的景观特质与保护开发

[3]胡海胜唐代剑:《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文化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

[4]态理念陈丹:《山西建筑》2009年01期全球化之下的中国地域景观生

[5]董晓峰任震英韩骥:《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6期城市景观持续规划设计与实践——以兰州市为例

[6]黄金玲孙志立:《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年04期景观序列的组织杨帆

上一篇:中老年腹股沟斜疝下一篇:工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