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类型

2024-09-17

公园类型(精选4篇)

公园类型 篇1

1 引言

近年来, 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世人所欢迎, 而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客观组成部分, 是生态旅游发展得较为完善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是云南省的经济支柱之一。其中, 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广布, 土壤环境较为脆弱, 自身修复能力差, 而近些年来, 土壤污染事件却频繁发生, 不仅危害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命安全, 也威胁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研究现阶段森林旅游区的土壤类型对保护原始森林植被和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当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立足于此, 对以往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 从中汲取经验, 确定研究方法和方向。

2 研究地概况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 (25.04°N, 102.42°E) ,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 地势北低南高, 最高峰海拔2507.5m。在明代, 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 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此外, 此地还有“三月三, 耍西山”民歌对唱小调的民俗活动。

西山森林公园, 不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而且凭借其纬度较低且海拔差距大的地理优势, 具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 是滇中地区颇具典型性的山地环境。山中除怪石林立的罗汉崖外, 均为茂盛的原始次生林, 且伴随着山体高度的变化, 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显著。山体下部, 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 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占据主要地位;在海拔2150m以上的石灰岩地带, 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随处可见。西山森林公园中, 植物多而集中, 分布有167科、594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此外, 此地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 如台桧、鹅耳枥、化香树、八角枫、滇紫荆等四季常青的树木。

3 云南省森林旅游区状况的相关研究

已有研究虽然选择的研究地点各不相同, 但研究内容多集中于3个方面:森林旅游资源和发展评价,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土壤及其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首先, 在森林旅游资源和发展评价方面, 关于此类的研究极为广泛, 但是已有研究其内容和结果趋同。它们大多认为:云南省森林旅游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是旅游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延伸。虽然云南森林旅游在资源丰富性和景观独特性上占据优势, 但发展仍旧存在一些困境: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限制, 云南省森林旅游的发展缺乏优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及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评价体系[1];同时, 云南省森林旅游发展建设资金不足, 基础设施不完善;景点分散性强, 网络体系不健全。这些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森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2]。

其次, 在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方面, 已有的研究多针对于不同的物种进行分类学研究。例如, 蒲正宇关于蝴蝶类多样性的研究认为, 环境对蝴蝶的分布有着其他因素所不可替代的影响, 而农业生产、交通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人类活动改变了蝴蝶的天然生存环境;再加上蝴蝶本身对环境的敏感度较高, 威胁着蝴蝶的生存[3]。

最后, 在土壤及其与生物的相互作用方面, 已有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土壤微生物和关于土壤呼吸的研究。对于前者, 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是其聚焦点。对于森林而言,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与土壤肥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不同的树种影响着微生物和酶的种类和数量, 2者相互作用, 创造出独特的土壤类型, 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4]对于后者, 土壤呼吸的速度受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以及C、N含量的影响。土壤中的C、N含量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掣肘有机质的分解, 进而影响土壤呼吸。而土壤呼吸又会释放CO2, 其呼吸速度影响空气中CO2的含量, 进而可能造成温室效应。此外, 还有关于土壤类型的研究。云南省主要以铁铝土纲为主, 包括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红壤。其中, 红壤占居主导地位。而云南红壤有自己的特点:土层较厚, 较易保水保肥, 酸性较弱;但有机质少, 铁、铝含量高。

4 西山公园的森林旅游区状况研究

针对昆明西山森林公园, 主要有3个研究方向:土壤、可燃物和物种及其演进。

在土壤方面,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上。西山的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 同时存有红色石灰土。具体土壤类型因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依次为:红壤、山地红壤和棕红壤、红色石灰土。而已有研究多与植物密切联系, 即根据土壤所供养植物的不同将不同区域的土壤进行分类, 探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的关系:植物中元素含量的基本趋势是土壤中含量高的元素, 在植物体内相对含量也较高[5]。但是, 植物所吸收的元素并不一定利于其生长。对此, 应加以警惕。同时,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云南火灾频发, 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陈金龙对2008年西山林场火灾的跟踪研究认为:随着滇青冈林分生长, 土壤pH值、水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降低, 而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含量显著增加, 土壤中全氮、全钾及全磷的含量虽有所增加, 但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在滇中地区的适宜地段开展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直接人工营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施肥等抚育管理须加强[6]。

同样, 亦有许多学者开展关于可燃物的研究。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王秋华以单位面积热量为关键指标, 研究了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5个主要林型地表可燃物的潜在燃烧性:5种林型地表可燃物的潜在燃烧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华山松、地盘松、云南油杉、麻栎和旱冬瓜[7]。由此, 相关部门可根据不同林木的燃烧性而划定防护带及防护区, 依据林木的燃烧性进行防火防灾工作。

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 还有关于物种及其演进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思路是针对1个或多个具体物种进行描述性研究或研究其演进历程。例如, 李小双在研究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时发现, 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滇青冈林) 建群之初, 因为云南油杉郁闭性好, 滇青冈幼苗得不到充足的阳光, 进而出现幼苗顶死或梢枯等现象。而当云南油杉死亡、枯倒后, 滇青冈树苗接触到更多阳光而在幼苗的根茎处萌发了新苗, 即为萌生。由于滇青冈比云南油杉环境适应能力更强, 故而如久旱的田地遇到甘霖, 滇青冈苗快速生长, 最终占据了这片土地[8]。

5 结论

已有的研究主要为森林旅游的资源和发展评价、生物及其多样性和保护、土壤及其与生物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而且, 已有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既有实地观察、访谈, 也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9~15]。另外, 已有研究颇具实用性和时效性。以王秋华的研究为例, 其受近些年来云南的干旱和火灾所启发, 而后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地表可燃物的可燃性进行长期仔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为防火灭火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7,16,17,18,19,20]。但是, 已有研究中虽已涉及微量金属元素, 可其中极少有尝试根据土壤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学研究[21,22]。

因此, 笔者以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地点, 继承已有研究的优点, 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以定量研究为主, 注重研究的实用性。同时, 尝试对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土壤依据其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比例进行分类学研究, 以对预防和治理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土壤中金属污染提供数据支持, 为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园林规划和植物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关建议, 为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助力。

摘要:指出了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增长, 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 更加注重身心的愉悦和环境的保护, 因此, 生态旅游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回顾了已有关于森林旅游区的土壤类型与森林旅游的研究, 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以期获得启发, 确定下一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土壤类型,昆明西山,森林旅游

公园类型 篇2

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东南部, 介于113°18′43.2″—113°36′41.3″E、35°33′5.7″—35°41′44.3″N, 面积55.24km2, 区内平均海拔高度约1300m。地质公园所在地位于太行山复背斜西翼, 总体构造轮廓清晰, 构造线呈东北向。公园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新太古界变质岩、中元古界长城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新生界第四系[1]。根据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将公园划分为王莽岭园区、门河园区和黄围园区。2009年8月, 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 获得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2 旅游资源类型

2.1 地质遗迹资源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中, 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2]。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和复杂多期的构造运动, 王莽岭地质公园内形成并保存了众多的地质遗迹, 主要有:①岩溶地貌景观。王莽岭是地表岩溶峰丛地貌的典型代表。各种溶蚀作用在出露地表的碳酸盐岩中形成了石芽、溶沟、孤峰、石柱等岩溶地貌景观。发育在奥陶系马家沟组角砾状灰岩地层中的黄围灵湫洞是地下岩溶地貌景观的代表, 洞穴沿岩层的层面和节理扩展, 形成了宽约10m、高十几米的厅堂式洞穴。洞内化学沉积、崩塌堆积、流水机械沉积作用广泛发育, 形成各种次生化学沉积物 (表1) 。②峡谷。公园内大规模的峡谷有3条, 均发育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中, 是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共同作用的结果[3]。红豆杉大峡谷南北向长约32km, 因峡谷两壁生长着数万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而得名。两壁陡峭, 谷体窄而高耸, 拐弯急剧。主要地质遗迹自然景观有小壶口瀑布、沧海石、离心岛、波浪石等。十里河大峡谷是地质公园内一条长达5km的典型嶂谷, 谷深100—300m, 主要地质遗迹自然景观有峡谷一线天、流石瀑、怪石嶙峋、双乳峰、珠帘钙华等。门河大峡谷位于夺火乡与马圪当乡交界处, 曲折蜿蜒、雄奇险峻, 是公园内一条重要的暖谷考察路线。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有天下第一石门、天下第一壁、神龟探源、水帘洞、滴水岩、千瀑岩瀑布、双龙瀑等。罕见的“四世同堂”也是由于峡谷的下切而使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出露在同一峡谷范围内, 两壁陡立, 深愈千米, 谷中谷地貌难得一见, 成为公园内的奇观。③构造形迹。在大地构造上, 陵川地处秦岭和阴山两个近东西向巨型构造带之间, 是华北地台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看到丰富的构造形迹, 包括不整合接触关系和顺层滑动构造等。公园内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包括太古界与元古界长城系角度不整合、元古界长城系与下古生界寒武系平行不整合、马家沟组与本溪组不整合接触面以及寒武系与第四系不整合接触面。王莽岭大型顺层滑动构造属成岩后顺层滑动形成, 地层倾角平均5°左右, 滑动面上部是奥陶系下统细晶白云岩, 下部是寒武系上统厚层粗晶白云岩, 滑动面上可见动力变质矿物。④沉积构造。在长城系大河组砂岩中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 发育有丰富的多类沉积构造, 包括反映水流性质和流动方向的层理构造, 如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层面构造则包括波痕和干涉波痕、泥裂、雨痕等。这些沉积构造既是珍贵的地质遗迹, 又具有非常高的欣赏性, 是进行地质科学知识普及的极好资源 (表2) 。

2.2 人文资源

主要有:①挂壁公路。公园内的挂壁公路是当地村民历时30多年, 用双手、钢钎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其中, 最著名的锡崖沟挂壁公路全长7.5km, 呈“之”字形悬挂于峭壁上。它创造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 被誉为新时代的愚公。这里已被山西省确定为“社会主义教育基地”。②白陉古道。它连通山西陵川和河南辉县, 是古代太行八陉中的第三陉。这里至今完好保存有5km的古道, 是极具代表性的“之”字形“七十二拐”, 旅游考古价值极高。③棋源文化。棋子山天然棋子石是由黑色燧石和白色脉石英构成的扁圆形砾石, 在地表出露面积约1km2, 石子磨圆度高, 分选性好。经研究初步认为, 陵川棋子山是世界围棋的起源地, 这一国际地位的确立为地质公园增添了更加浓郁的文化品味。④五祖佛像。黄围灵湫洞内刻有五尊佛像, 其中洞口左侧石笋上的两尊为隋唐时期所刻, 一尊为普贤菩萨, 另一尊为释迦牟尼, 是国内外溶洞中仅有的珍宝, 是溶洞、寺庙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佛堂另有三尊明代所刻的石佛像, 合称五祖佛像, 对研究该地区佛教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2.3 植物资源

公园内植物景观资源丰富, 植被覆盖良好, 且大部分保持了原始植物生态环境, 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 被誉为“天然氧吧”。本地区呈现明显的华北区植物群落特征, 主要植物类型见表3。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内生长有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世界濒危物种。红豆杉是古近纪遗留下来的古老珍稀植物, 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其生长速度缓慢, 一般成树需要100—200年, 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的地区, 可提炼具有抗癌功效的紫杉醇。白皮松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为中国特有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老树树皮不规则脱落后露出粉白色内皮。主要生长在海拔500—1000m的地区, 耐旱耐干, 对SO2及烟尘有较强的抗性。黄围园区的黄栌、柞木等树种每到金秋时节树叶一片火红, 是太行山区的一大特色景观。从1998年开始, 陵川县政府每年举办一次“红叶节”, 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叶观赏区。此外, 公园内生长有多种珍贵的药材, 如五花参、党参、灵芝草等。公园内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珍稀的植物类型共同构成了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 为公园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文化保证。

3 开发建议

主要以下建议:①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灵魂, 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各级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 促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4]。同时, 公园方面要加强游客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形成全民共同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共识。②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研究工作。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到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开展一系列基础地质和科学研究工作, 以提升公园的科学内涵, 促进地质研究水平提高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立足于地质旅游的内涵来突出地质公园的特点, 同时通过科学研究指导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工作[5]。③加大地质公园宣传力度。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公园知名度, 吸引潜在游客。通过建立地质公园网站, 出版生动、富有趣味性的画册和导游手册, 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科普读物, 制作专题片等方式, 向社会推广, 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④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加快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公园硬件设备, 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促进公园整体服务设施的完善, 提升公园档次, 例如增设服务亭、休息长廊等, 体现公园人性化建设, 加快公园医疗急救、信息系统建设, 使其覆盖公园全网络。⑤健全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尽快健全地质公园管理体系, 完善地质公园管理措施, 出台各种管理制度, 规范地质公园的资源开发, 必要时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充分行使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的职能。⑥协调地方政府、旅游管理和旅游景区之间的关系。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的三大园区由不同的开发商投资建设, 存在管理与开发脱节的问题。因此, 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协调三大园区之间的关系, 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结语

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丰富, 独具特色, 属国内资源品味较高的地质公园。本文对公园内的地质遗

迹进行了分类及综合论述, 主要包括岩溶地貌、峡谷地貌、构造形迹和沉积构造四大类, 概况了公园的人文历史资源、植物资源, 明确了公园的主体景观资源, 从而为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依据[6], 作者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随着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必将推动整个陵川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山西省区域地质志 (第一版) [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9∶11-237.

[2]赵汀, 赵逊.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J].地球学报, 2009, 30 (3) ∶309-324.

[3]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 (第一版) [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129-131.

[4]王同文, 田明中.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 (1) ∶62-64.

[5]杨俊义.地质公园建设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J].四川地质学报, 2006, 26 (2) ∶104-106.

公园类型 篇3

延庆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境内,位于115°49′—116°29′E、40°28′—40°45′N,由龙庆峡园区和千家店园区组成,面积328km2。公园区域范围内出露的地层包括中、上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中生界寒武系,新生界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公园内分布最广的岩石包括石英砂岩、白云质砂岩和白云岩[1,2],延庆地质公园区域地质具体情况见图1(封二)。经国土资源部审批通过,2002年规划并建设了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现正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2 旅游资源类型

延庆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核心旅游资源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古生物化石、瑰丽无比的喀斯特地貌、蜿蜒曲折的峡谷、景色迷人的水域并辅以文化悠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1 地质遗迹资源

通过野外实地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并参考赵汀的地质遗迹类型分类方案[3,4],本文将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主要地质遗迹划分为四类:古生物化石遗迹、地貌类遗迹、构造类遗迹、沉积构造遗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主要的地质遗迹分类见表1。

地质遗迹资源主要有:①古生物化石。园区内富含大量古生物化石资源,典型的有实体化石硅化木和遗迹化石恐龙足迹,分布于千家店园区内。硅化木位于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它是植物腐蚀完之前与含高浓度可溶性二氧化硅的矿物质热液有机交代充填并石化形成的,为沉积环境、沉积相特征以及古气候、古地理分析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重要信息[5]。恐龙足迹位于地质公园核心区砂岩地层中,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该发现对承接热河动物群和各种类恐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分析晚侏罗世华北地区恐龙动物群的构成和习性有重大的科学价值[6,7,8]。地质公园内还分布有大量的叠层石,它是细菌和藻类微生物群体所建造的有机沉积构造,对划分和对比某一地区的地层、地理、生物、环境的演变、灭绝规律有重要指示作用[9]。②地貌景观。延庆地质公园内地貌景观包括峡谷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其中峡谷地貌包括白河峡谷、龙庆峡、乌龙峡,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峡谷两侧,主要包括天生桥、峰林、峰丛等。花岗岩地貌包括莲花山、古崖居、松山、八达岭花岗岩体等,其中八达岭花岗岩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10]。此外,公园内发育流水地貌景观,主要为乌龙峡谷内的河流侧蚀凹槽、之子形峡谷等。③构造遗迹。公园内构造复杂,保存有各种构造遗迹。其中,千家店地区的褶皱构造十分发育,典型的主要有红石湾穹窿、六道河背斜等;公园内发育有各种规模的断层,如盘云岭正断层和规模宏大的山前断裂,反映了地层受构造作用影响强烈。此外,千家店地区的排字岭单斜构造,是一种由构造、剥蚀联合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被形象的称为“天书崖”。 ④沉积构造。公园范围内的雾迷山组白云岩中发育有常见的沉积构造:反映水流性质和水流方向的层理构造,包括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层面构造主要出露于侏罗系砂岩层面上,包括干涉波痕、网状干涉波痕和舌状波痕、泥裂和雨痕等。

2.2 其他旅游资源

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及延庆地区其他旅游资源主要有:①万里长城——八达岭。八达岭长城巍峨雄壮、气势磅礴,号称“居庸外镇”、“北门锁钥”,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对历史和现实的重大影响是绝无仅有的。现存八达岭长城曾为居庸关险要屏障,是万里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②古崖居。古崖居位于延庆西北部的张山营镇,置身于一条幽静的峡谷中,共有石室117间。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崖居遗址,体现了地质与人文完美的融合,先后荣获了“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风景名胜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③野鸭湖湿地。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北京市唯一的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稳定的水源及大面积滩涂、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为众多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栖息、隐蔽条件以及繁殖场所,北京地区分布的所有的动物门类都可以在这里见到[13]。野鸭湖湿地为首都北京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提供了示范,也为北京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供了基地。④古文化遗迹与遗址。延庆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范围内有各种古文化遗迹、遗址,包括古营城、古城、古墓、古石刻、古戏楼和纪念碑等。这些遗址不仅体现了不同年代的建筑和艺术风格,还彰显了延庆县浓厚的文化底蕴。⑤其他自然景观资源。延庆地质公园及其周边范围内还包括其他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其中很多景点享誉国内外,包括百里山水画廊、松山景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水关长城、康熙草原、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等。延庆是仲夏休闲、山水骑游、会议庆典的绝佳场所。其中,八达岭长城杯首届北京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于2011年在延庆举行;世界葡萄大会2014年将在北京延庆举办,这是首次在中国举行的全世界葡萄业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3 地质公园开发价值

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类型丰富、品味高,开展旅游具有极大的资源优势及旅游开发价值。

3.1 科学价值

据调查,延庆恐龙足迹群为北京地区首次发现,它极大地丰富了土城子组的恐龙类群,为承接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6]。硅化木为北京地区罕见,为研究火山活动提供了依据,同时成为古气候和古环境变迁的证据。此外,中国北方典型的峡谷及特殊的构造地层成为研究燕山运动的最佳野外实验室。通过对地表岩溶地貌、河流等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

3.2 美学价值

公园区域内岩层节理构造十分发育,岩石肢解破碎,在水力、风力作用下,在河谷两岸形成众多的象形石,造型非常奇特,观赏价值也非常高。此外,公园内的直立地层、单斜构造、褶皱构造的壮观无不显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3.3 科普教育价值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自开园接碑以来,先后与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大中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开展了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及相关活动,并于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随着公园科普设施的日益完善,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和青少年学习地质科普知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理想场所。

3.4 旅游开发价值

旅游开发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地学科普游。目前,旅游者对旅游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多,大多数旅游者希望在旅游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因此开展科普旅游不但使旅游者体会到生理愉悦,而且达到心理愉悦的高度。二是公园内龙庆峡园区优美的环境,怡人的气候能使孤独的旅游者深深体会到一种无以言表的力量,旅游者可随心所欲地释放心情,将心境和大自然和谐相融。三是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的经济支出与旅游体验收获的性价比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出行决策,也关系到旅游地旅游价值的实现。因此,门票价格以及制订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的价格,要全面考虑旅游活动对旅游者和地质公园“双赢”的经济价值,确保公园旅游价值的实现[14]。

4 地质遗迹保护及旅游开发建议

在延庆地质公园开发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地质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价值,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 提高全民认识,加强保护措施

目前,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对部分硅化木进行了建设,对凉亭和玻璃围栏进行了保护。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综合考虑影响硅化木存留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应尽快对尚处于露天状态的原地硅化木采取统一的保护措施。重点对恐龙足迹和典型的构造、岩层剖面等进行保护,如加筑围栏减少游人的进入、建设遮罩防止雨水冲刷和风化侵蚀以及严格管理防止人为破坏。

4.2 整合地质遗迹与人文景观资源

人文景观是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不可或缺的配套性旅游资源,加强地质遗迹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还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游客的喜好,促进园区内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发展[15]。以古崖居为例,古崖居目前尚处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层面,开展其地质遗迹旅游的保护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增加其科学内涵,而且可吸引更多的游人前往旅游。

4.3 科普解说体系,深化旅游内涵

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要突出旅游设施人性化、食宿设施个性化、购娱设施特色化等特色,就必须加快公园范围内游客集散中心、服务站、休息亭、地质知识长廊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加强公园内景区周边各类食宿设施以及休闲度假区的建设,丰富度假区内的特色饮食和娱乐项目[16]。同时,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之间的关系,在重点地质遗迹保护区(如恐龙足迹点、硅化木保护区等)内禁止工程建设。为避免地质公园地质资源构成的相对单纯性和专业性给游客造成单调乏味感,延庆地质公园要加强旅游开发及游览组织工作和导游专业知识培训,编写充分体现景观内涵的导游手册和解说词,实现科普旅游。

4.4 加强科学研究,支撑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持续力

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园区内峡谷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共存,科学研究涉及到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诸多分支学科[17],因此可通过挖掘地质遗迹丰富的科学内涵,建立高等院校师生的教学和实习基地,通过对园区内峡谷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古生物化石等学习、研究支撑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

4.5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延庆地质公园知名度

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尚未完全被外界广泛了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努力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同时,通过建立延庆地质公园旅游网站,出版生动、富有趣味性的画册等多种不同手段,向社会推广延庆地质公园。此外,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广告媒体对延庆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宣传,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海外游客前来旅游,逐渐提高延庆国家地质公园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本文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论述,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类、地貌类、构造类及沉积构造;同时也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及延庆地区的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做了系统的介绍。针对延庆地质公园开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园进行旅游开发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作者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议。延庆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毫无疑问将促进延庆县甚至北京市的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加强公园的自立能力,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质知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描述,概括了地质公园内人文景观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公园的资源及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进而从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制和公园发展等方面提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构想,为延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确保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公园类型 篇4

1 地层剖面遗迹

1.1 兴东群大马河组剖面

沉积于早元古代 (2500~1850Ma) , 是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的基底岩组。由于流水侵蚀剥蚀, 岩石露头较多。属研究早古生代地质发展史的标准遗迹剖面, 由于在兴东村大马河一带地层出露典型, 故而得名。

1.2 黑龙江群剖面

沉积于中元古代 (1850~1000Ma) , 使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陆缘范围大面积增长。由老至新沉积有黑龙江群下亚群、黑龙江群上亚群 (湖南营组、周家屯组、向阳村组) 。由于流水侵蚀剥蚀, 黑龙江群岩石出露广泛, 构造遗迹暴露清晰, 特别是在黑龙江边, 呈岩壁出露, 为研究该期地质发展史提供了完整的形态条件, 故命名为黑龙江群。

2 岩浆侵入体遗迹

2.1 兴东期 (1850Ma) 侵入岩

兴东构造运动的侵入体, 呈孤山状分布与三江平原北侧, 主要岩性为花岗岩, 山体标高133m, 相对高度63m。岩石形成古老, 山体位于公园南部平原区的名山景区中, 且沿江矗立, 属当地奇特景观之一。

2.2 早晋宁期侵入岩

该侵入岩属早晋宁末期侵入体, 直接侵入黑龙江群上亚群。临江一侧, 岩石呈悬崖状出露, 是研究晋宁期地质构造运动特征的良好场所。

3 地质地貌景观遗迹

3.1 黑龙江峡谷地貌遗迹

第四纪 (2.43Ma) 以来, 由黑龙江流水冲蚀缓慢上升的山地岩石而形成。该峡谷地段两侧山势高耸, 坡陡险要, 近江面30~50m的高度, 见有多出悬崖峭壁, 黑龙江群和早晋宁期花岗岩, 岩石裸露, 构造清晰。该段江水流速随河床宽度变化而变化, 在江面最窄 (300~400m) 的地方, 水流湍急, 而在江面比较开阔 (600~800m) 的地方, 水流又变得缓慢, 无风时, 河流两岸的倒影非常清晰。

3.2 白龙峡 (嶂谷) 地貌遗迹

该峡谷属黑龙江西侧的支谷, 该谷属“V”型谷, 谷底为一小溪, 水流潺潺, 并有一深潭, 命名为白龙潭, 谷坡陡峻, 最高处为滚兔岭, 海拔标高387.7m, 相对标高达280~300m。白龙峡谷中, 森林浩瀚, 林荫蔽天, 站在岭顶, 林在谷中, 故称为地下森林。

3.3 风成沙岗地貌

黑龙江河岸风成地貌, 岗高10m, 宽80~100m, 长1500m, 坝体由粉细砂组成, 植被覆盖较薄。

4 水体景观

4.1 黑龙江水体

黑龙江水体, 水流湍急, 是兴安峡谷形成的主要动力, 也是公园最为靓丽的地质景观之一。以主航道为界, 公园内我侧黑龙江水体面积为47.41km2。

4.2 岛屿

(1) 名山岛。

该岛在100年前, 属黑龙江南岸, 由于江水冲蚀, 使该岛进入江中。岛东西长2650m, 宽100~260m, 环岛岸线长6470m。表层为暗棕土壤 (0.3~0.5m) , 以下为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砂砾石和细砂层。地表为森林植被覆盖。

(2) 延兴岛。

位于黑龙江中部, 主航道西侧, 南北长1550m, 呈中间宽两头尖状, 最宽300m。地层为第四系堆积, 岛上为棕壤土覆盖, 植被茂密。

4.3 牛轭湖 (二道沟)

黑龙江河道变迁, 遗留的河道, 东西长1100m, 宽100m, 位于黑龙江边, 属地质公园黑龙江岸水泊自然景观。

4.4 江滩漂砾景观

除峡谷地段外在黑龙江低漫滩上均可见到。漂砾大者块径1.5m, 小者0.1m, 一般0.4~0.7m, 由硬质杂岩构成, 较密处漂砾布满漫滩, 景观独特。

5 结论

上一篇:叙述与描写下一篇:分期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