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类型(共5篇)
机构类型 篇1
0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的风险投资形成了“投资者-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的链式投资关系。从这一链式,可以清楚地看出,投资者不再直接把资金投入到风险企业家去,而是引入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专业能力的风险投资家作为中介。投资者把资金交给风险投资家管理,再由风险投资家经过层层筛选,把资金(连同风险投资家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这一链条中,资金的流向及委托代理关系如附图1所示。
国外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上,基本上都是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但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无论是按照投资额,还是按照投资项目数量来衡量,都呈现出国有风险投资机构、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外资风险投资机构三分天下的格局。国有、民营、外资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问题,这些区别影响了它们对利润、声誉等目标的追求,从而也对它们的投资行为产生了影响。
1 不同类型风险投资机构的特性
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真正起步发展。相比之下,国外的风险投资市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此,相比于外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都显得尤为“年轻”(按照《2013中国风险投资年鉴》的数据,我国经营年限超过5年的风险投资机构,2011年只占46.25%,2012年只占68.69%。可见,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从业未满5年,都非常年轻)。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需要高度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相比于外资机构,年轻的国内风险投资机构明显能力较差(无论是筛选投资对象的能力还是投资之后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抗风险能力薄弱(资金不够雄厚)。
风险投资市场还是一个高度依赖声誉机制的市场,越是具有好的声誉,越容易筹集到资金和获得好的投资机会。而好的声誉来自于风险投资机构成功的投资案例。相比于外资机构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成功案例,年轻的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声誉明显较低。这导致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在筹集资金、寻找投资机会、谈判提成比例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而相比于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因为有政府信誉作为“背书”,会有相对较高的声誉。综上可见,在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外资机构具有最高的声誉,而民营的投资机构声誉最差。
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历史悠久,投资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有着较高的声誉。它们基本上是国外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在我国所设的分支机构,往往照搬母公司的治理模式,采用的是世界上通行的成熟治理机制———有限合伙制,内部治理问题较少。民营的风险投资机构治理问题就较为复杂,它们有些是采用有限合伙制,有些采用公司制,并且内部治理方面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种现象在中小型的风险投资机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对来说,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治理问题最为复杂。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是某一级政府部门设立的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类似,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存在着“最终委托人缺失”“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匹配”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在选拔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时,主要还是按照体制内选拔干部的标准进行选拔。这种选拔方式,不但限制了选择的范围,而且使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失去了作用。按照体制内干部的标准选拔出来的人选往往不是能够承受高风险、高压力,具有敏锐的市场能力的合适人才。如果考虑到负责选拔国有投资机构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也不是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最终所有者,他们完全有动机为了利益而故意选择不合格的国有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那么,国有风险机构负责人选拔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道德风险也不容忽视。相比于一般的国有企业,国有风险投资机构从事的业务灵活度更高、风险更大,寻租空间更大,更需要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道德风险问题。
2 风险投资机构特性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的不同特性对其投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民营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它们能力较差,资金实力薄弱,“逐名动机”强烈[1](它们有很强的动机推动所投资的企业尽快上市或者被兼并,以获取利益和得到高的声誉),因此,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投资于企业的成熟期,即企业发展的中后期。投资后,它们往往不太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致力于尽快推动企业上市或者被兼并。
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较好(有政府信誉背书),但是,委托代理问题较为严重。无须讳言,我国设立的众多的国有风险投资机构鲜有经营得非常成功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委托代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负责人除了存在着过高的在职消费、努力程度不足,追求短期政绩等普遍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之外,更严重的是,有可能为了私利而把风险投资的资金投入到不良的投资项目去。另外,政府设立国有风险投资机构以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初衷,对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民营和外资的投资机构,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对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投资较多,并较为关注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一定程度上履行了其社会职责[2]。
外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被认为是投资经验最为丰富,资金实力最为雄厚、治理机制最为完善的投资机构,因此,它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声誉。它们对企业的投资往往能起到“认证作用”[3](它们的投资说明该企业是个好的企业),从而能够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随投资。外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在企业的不同阶段都有投资。只要是好的、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即使是初创期等风险较大的阶段,外资往往也愿意重金投入(国内近年来快速成长的公司,如:小米、京东等,在它们的初创期,都有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大笔资金投入),并利用其较强的增值服务的能力,为被投资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拓展网络联系提供帮助。因为资金实力雄厚、声誉较高等因素,它们往往不像民营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样,迫切希望被投资的企业上市或者被兼并,过于追求短期的利润和声誉,对企业的成长更有耐心。在对企业的投资中,它们甚至可以等待十几年才退出,期间还可能进行多轮的投资。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影响了它们对不同目标的追求,从而影响了它们的投资行为,造成了它们对被投资企业的不同影响。对于民营的风险投资机构,政府应该出台措施鼓励它们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对于它们过于强烈的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则需要进行抑制,否则,有可能伤害被投资企业的长期利益,并且扰乱金融市场。对于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短期来说,必须完善治理机制,减轻其委托代理问题,促使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真正把资金投入到有成长性、有创新的中小企业去。长期来说,等到国内风险投资市场进一步发展成熟时,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应该转型成为风险投资的母基金,逐渐退出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对于外资的风险投资机构也要监管和引导,促使它们把丰富的经验、较强的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真正用于帮扶企业成长和促进企业创新上。
参考文献
[1]LIN T,SMITH R.Insider reputation and selling decision:the unwinding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during equity IPO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98(4):241-263.
[2]陈伟.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非资本增值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9):87-96.
[3]张学勇,廖理.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J].经济研究,2011(6):118-132.
机构类型 篇2
“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的意译。综合来说,对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的定义应包括以下要点,第一,商业银行是一个信用授受的中介机构;第二,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第三,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提供“银行货币”(活期存款)的金融组织。
那么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类型有哪些,它的设置原则又是什么呢?
根据了解,在设置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时,应遵循下列原则:精干合理原则(指银行设置的职能部门要与经营需要相适应);分工协调原则(指银行部门间应分工明确,注重协调与配合);幅度层次原则(指各级管理人员和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量界限);效率效益原则(指以最少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实现其经营目标)。
而组织机构是银行开展业务的基础,一般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个部分组成。
(一)决策机构
决策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下设的各委员会。
各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能如下:
1.股东大会。在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商业银行多采用股份制的组织方式。股东大会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一次或几次,股东们有权审议银行的一切业务报告,有权对银行的经营方针、经营决策和一些重大的政策进行表决。
2.董事会。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组成,代表股东执行股东大会的建议和决定。董事会的职责包括制定银行目标、确定银行政策模式、选举管理人员、建立委员会、提供监督和咨询以及为银行开拓业务。
(二)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包括行长(或总经理)、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和总稽核。
1.行长。行长是商业银行的行政主管,是银行内部的行政首脑,由董事会委任或聘任,代表银行从事日常业务活动,并对具体业务负责。其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定,主持银行日常业务活动;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提名高级管理职员报请董事会批准;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情况;向董事会提交报告;招聘或解雇银行职员等。
2.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是商业银行以行长(或总经理)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中执行日常业务的机构。一般来说,职能部门可分为直接式业务部和参谋式职能部两大类。
(1)直接式业务部的职责是经办各项银行业务,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如投资部、放款部、存款部等。
(2)参谋式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实施内部管理,帮助各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为业务管理人员提供意见、咨询等。如会计部、人事部、教育培训部等。
3.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基层单位。其首脑是分支行行长。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业务需要,还设有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指标和任务。
4.总稽核。总稽核负责银行日常营业账务项目及操作方法的核对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持续地对银行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以确定银行会计、信贷及其他业务是否符合金融当局的有关规定,是否按照董事会的方针、纪律和程序办事,目的在于防止篡改账目、挪用公款和浪费,以确保资金安全。总稽核是董事会的直接代表,通常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工作,指出发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三)监督机构 监管机构由监事会和各类监管委员会组成,其职能是对商业营行各项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监事会人选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大会负责。为了搞好各项监管活动,监事会下设各类专门的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分类监管,并将监管结果形成文字的监管报告,已备召开股东大会时请大会审议。
下面以实际案例分析各组织机构的关系:
民生银行第四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研究了激励政策:建立董事会奖励基金:建立融资和投资并购工作奖励制度:对第三届经营班子实施5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和相关人员实施2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从民生银行公司章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委员会并没有这项权力,这种做法明显属于越权行为,而且做出该奖励决定的人员大多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1.从民生银行各部门的权力义务来看.董事会与管理层、董事会各委员会之间的权力界限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出现越位现象严重。2.从监事会的职责来看,监事会应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以董事会和总经理为监督对象,在监督过程中.随时要求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纠正违反公司章程的越权行为.但是,在民生银行的运营过程中,监事会明显处于缺位状态.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对董事会的全面监督责任。致使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做出越权行为,损害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时未能起到有效地监督作用。3.从建立良好的内部制衡结构来看.公司治理的概念是,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于董事会管理.公司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拥有雇用.奖惩高级人员权,而高级人员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
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应作出创新。主要构想为1.打破以支行为单位的营销格局,建立以客户经理为主体分行业的市场拓展体系。2.健全与完善对外服务体系,为业务拓展和市场营销建立坚实的业务操作平台。3.打破以客户和币种为标准划分的条块管理,实行全行统一综合授信,风险集中控制。4.成立账务处理中心,构筑全行统一业务后台服务与监督体系。5.建立健全研究开发机构,加强新业务开发与市场战略研究。6.建立不良资产专职清收队伍,加强资产保全,化解存量资产风险。7.整合现金与后勤保障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8.强化稽核与督导部门,为全行业务健康高效运行建立可靠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主要考虑了银行的管理需要,而没有体现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商业银行要真正走市场化经营道路,就需要对现有的机构设置进行整合,使其与市场营销体系相配套。机构设置的整合实质是对银行组织机构体系的再造,在横向上改变按产品、业务分割的组织结构,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对原有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或合并组建。对于业务拓展部门,要求客户经理直接面对客户,变以往的银行与客户“多点对多点”的分散型经营模式为“单点对多点”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对于业务支持部门,一方面要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保障系统,与业务开拓部门创造全新的经营合力;另一方面,应根据商业银行总行、分行以及支行不同的层次,来考虑与业务开拓部门之间的关系,如线性关系、直属关系或制衡关系。
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必须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互相制衡的要求,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
杨晓红
刘丽娟
蔡晓丽
机构类型 篇3
徐家围子断陷发育的断陷期地层有: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1]。营城组是一套由火山作用直接产生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以及火山作用间歇期的沉积岩和火山物质晚期风化剥蚀经搬运后沉积的地层构成[2]。已有近百口探井获工业气流或见气显示,展示了火山岩地层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储集性能,徐家围子断陷具有满凹含气的勘探前景[3]。已经成为火山岩研究的热点地区。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勘探实践的不断深入,对徐家围子断陷宏观地质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4,5,6]。为细化火山岩地层研究单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量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火山岩储层发育情况受火山机构、火山岩相带的影响。火山机构系指通过火山通道在一定时间(常为一个火山喷发活动旋回)内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产物及其有关构造[7]。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火山作用喷出物的类型、特征、成因等方面[8,9,10],尤其是对火山岩岩性、岩相开展了深入的研究[11,12,13]。但还没有在横向上给出火山岩发育特征的预测模型。本文在新的构造研究成果和火山喷发机制认识的基础上,依托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将火山作用与其所产生的一系列地质信息综合起来,首次将火山机构类型与地质意义相关联,以期实现由已知区对未知区的预测。为进一步搞清火山岩纵横向分布规律和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1营城组火山岩喷发特征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的多中心多期次喷发,在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了广泛发育的火山岩地层。火山岩地层在垂向上具有多期叠置,在横向上具有迁移的特征,表明火山喷发具有旋回性和方向性。
1.1多期火山岩垂向叠置
火山岩在垂向上发生叠置在整个徐家围子断陷是普遍的。例如:xs9井出现多层不同颜色的流纹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的互层;shs203井出现流纹岩、英安岩和安山岩的互层;ds1井出现凝灰岩和玄武岩的互层。这种不同岩性火山岩互层,形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也是火山作用过程的一种记录。火山岩出现叠置的原因应该有两种:一是来自不同火山口的岩浆由于喷发时间不同或者离火山口的距离不同,在同一个地区发生相互叠置;二是火山岩来自同一个火山口,不同期次的火山喷出物质、喷发方式不同以及火山喷发能量强弱的差异影响火山作用的波及范围不同,导致在同一火山机构不同部位火山岩也会出现不同岩性叠置的特征(图1)。
1.2 火山喷发受断裂控制
火山岩发育和断裂发育存在密切的时空匹配关系。火山活动是与地幔活动有关的拉张运动。当异常的地慢上拱时,导致了上地壳破裂,因而形成火山喷发。切穿盆地基底甚至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为岩浆上涌提供了通道。徐家围子断陷徐中、徐东两大走滑断裂体系及其与之相连通的次级断裂是岩浆喷发的通道。沿着徐中和徐东深大断裂带分布着巨厚的火山岩。根据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火山口主要分布在断裂的转折点和断裂相互交叉的地方。根据岩石断裂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应力在端部是集中的,然而断裂的两个端点虽然是应力集中点,但却不是最薄弱的地带。火山作用是在最薄弱的地带先活动的。
因为走滑断裂的特征,表现为挤压与拉张共存。因此在沿着走滑断裂带上,会出现地层拉张与挤压运动共生,导致岩浆并不是沿着同一条断裂的各个部位同时喷发,同一断裂在不同的位置活动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拉张部位火山首先喷发,形成裂隙式控制多点中心式喷发(图2)。拉张与挤压的交替作用导致在不同的断裂段火山的活动特征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导致火山在横向上叠置与迁移的主要原因。
2 火山机构的类型及其地质含义
2.1 火山机构的特征及其识别
火山喷发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走向通常环绕火口展布,地层倾向及倾角的规律性变化则反映了火山机构的特征。火山机构发育部位往往具有多种地震反射特征及其配套的震相特征[14]。具有明显喷口特征的火山机构,具有典型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振幅切片和相干体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火山锥的主体部位,确定火山物质的主要来源区。特征不明显的火山机构,根据火山机构横向和纵向叠置关系也可以准确地识别[15]。依据地球物理资料和火山活动地质规律的认识,在徐家围子断陷识别出层状火山、平状火山、歪斜火山、熔岩穹窿、破火山五大类火山机构。
2.2 火山机构的类型及其地质指示意义
层状火山分布在徐中、徐东两大深大走滑断裂上,指示火山主喷发区。可分为复合火山机构和叠合火山机构,复合火山机构是由火山喷出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物质交替层状组成,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叠合火山机构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以杂乱或空白发射,下部以似层状反射为特征,反映了火山活动早期以溢流为主、晚期以爆发为主。平状火山具有外形平缓,上拱的强振幅楔状反射结构,反映了火山机构的剥蚀改造作用,易形成风化壳储层如xs1井。歪斜火山整体形态不对称,地层向某一方向倾斜、弯曲,产状更为复杂,反映了多期火山机构叠置,指示了火山活动的迁移性。这些火山机构之间相互叠置,形成了大面积广泛发育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的地层,构成火山岩地层的主体,火山岩储层发育。这一特征已被上百口探井所证实。熔岩穹窿具有正地形特征,顶部同相轴发生超覆现象,内部具有断续的层状反射特征,指示火山活动平静期。破火山口具有喇叭状或漏斗形,指示强烈的火山局部爆发(图3)。
层状火山和歪斜火山指示了更大规模的火山喷溢与爆发,沿构造断裂带火山岩厚度分布规模最大,火山机构错叠连片,火山岩储层发育。平状火山指示了火山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发育风化壳储层发育。破火山口和熔岩穹窿指示了火山活动的局部性,破火山口形成大量的火山碎屑堆积,以致密储层发育为特征;熔岩穹窿是火山作用后期的产物,储层发育,但规模较小。因此根据火山机构的类型可以初步判断出火山岩地层的储层发育情况和储集体的规模。
3 结论
(1) 不同火山机构的相互叠置和同一火山结构不同期次火山喷出物和喷发方式的不同,是火山岩地层不同岩性带相互叠置的主控因素。
(2)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喷发受深大走滑断裂带的控制,拉张与挤压的交替作用,形成了多中心多期次的火山喷发特征,在断裂的转折点和断裂相互交叉的地方火山口密集发育,形成了沿断裂带火山岩分布厚度最大的特征。
(3) 营城组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不仅指示了火山喷发性质和规模的不同,也指示了火山岩地层储层的发育情况。
(4) 根据已知区火山机构的类型及其相匹配的断裂特征,可以实现火山岩储层横向发育规律的宏观预测。
机构类型 篇4
一、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所谓目标教学就是把人认识目标的过程, 按照逻辑思维发展的先后顺序划分成不同阶段应用于教学。人认识目标按照逻辑思维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反馈五个阶段。运用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从教学目标为中心, 通过以群体教学为主, 采用适当频次的反馈, 矫正措施, 辅之以个别指导和帮助的教育形式, 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目标。据此, 按“示标—达标—测标—补标—结标”的教学步骤, 运用示范法、谈话法、讨论法、分组法等, 由松散型转为系统型, 并配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
(1) 趣味引入牛头刨床的工作过程, 从典型生动的实例中引入机构的概念, 使学生对机构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2) 通过生活实际中应用的机构模拟运动过程, 激发学生思维, 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多管齐下,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1)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给每个个体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使其有效投入学习的根本动因,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认可, 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修理小玩具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研究其中的机构, 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3) 帮助学生提前设疑, 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要求学生先到实习工厂去观察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了解其中有多少处应用了平面连杆机构, 并在不打开电源的情况下学会分析机床是如何工作、如何调整的。
三、目标教学模式示例
(1) 示标 (创设意境, 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和滑枕的运动分析, 导入机器由许多机构组成, 说明牛头刨床的运动几个主要机构也是由平面连杆机构组成, 本课就是要讲清楚平面连杆机构中的铰链四杆机构。这部分的知识点可以由学生观察牛头刨床后总结。
(2) 达标 (内容精讲、达到目标) 。这一环节可采用“自达”和“导达”两种方法, “自达”即为对较简单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阅读教材的形式进行, 即铰链四杆机构的几种类型, 可采用这一形式, 再辅之以多媒体的动态教学方式, 对曲柄存在的条件采用推导形式, 得出正确结论。对铰链四杆机构的推论, 则是采用的“导达”。采用编排知识网络结构, 在教师的指引下, 理清思路, 重点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这部分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 学生通常搞不清楚, 尤其是推论一块。教师可以改变书本上的说法, 比如:在长度要求满足的情况下, 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 得到的是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 得到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 得到双曲柄机构。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能更好地达到目标。
(3) 测标 (测评效果, 反馈信息)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学生练习, 反馈调控达标教学, 又为矫正补救提供了依据。采用双边教学, 由学生展示表现力, 尝试成功感觉, 在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及时推出发散思维题, 让学生从更高深度检测自己对这个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 同时可由学生上黑板板书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也可由学生通过自做木制机构进行调试, 以增强可信度。
(4) 补标 (回授矫正, 巩固目标) 。通过检查, 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进行矫正, 防止后进生掉队, 如有共同性问题, 那就说明达标教学阶段存在问题, 那就应该群体矫正, 此外关键是教师应分清哪些问题应个别矫正, 哪些应群体矫正, 否则会做无用功。
(5) 结标 (强调重点, 再现目标) 。通过回顾内容, 说明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类型和判定机构类型的知识网络结构, 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 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
机构类型 篇5
一、发展现状
本次报告从网络高等教育战略价值的认可度、招生规模、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现状。
1. 网络高等教育战略价值的认可度普遍较高。
如表1所示, 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把网络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策略的比例是不同的, 2002年是48.8%, 2003年是53.5%, 2004年是56.0%, 2005年是58.4%, 2006年是59.1%, 2007年是58.0%, 2009年是61.0%, 2010年是63.1%。由此可以看出, 高等教育机构对网络教育价值的认可度大体呈增长的趋势, 而且2010的比例达到了历年来的最大值 (63.1%) , 不认为网络教育是一项长期发展策略的比例也达到历年来的最小值 (12.3%) 。这说明,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在这一年最为看重网络教育的重要战略价值, 对网络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积极肯定。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但是, 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不但对网络高等教育战略价值的认可度具有差异性, 而且在行动上也有所区别。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表2显示:74.9%的公立性机构、52%的私立非营利性机构和60.5%的私立营利性机构认为网络教育是机构的一项长期发展策略。可以看出, 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均普遍认同网络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价值。
表2还显示:只有48.1%的公立性机构、32.1%的私立非营利性机构和57.8%的私立营利性机构真正将网络教育纳入行动规划和付诸战略行动中。这说明, 在开展网络高等教育方面, 私立营利性机构最为积极。
综上所述, 尽管所有类型的机构对网络教育的前景都表示乐观, 但是私立营利性机构在开展网络教育的行动上更为主动。
2. 网络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正逐年扩大。
如表3所示, 每年注册网络高等教育的学生增长率都超过高等教育总体的增长率, 2003年前者比后者多21.2%, 2004年前者比后者多16.1%, 2005年前者比后者多35.3%, 2006年前者比后者多8.1%, 2007年前者比后者多10.1%, 2008年前者比后者多14.4%, 2009年前者比后者多19.9%。可见, 参与网络课程的学生平均年增长率为19%, 而高等教育学生总体的平均年增长率不到2%, 网络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比高等教育整体的学生人数增长更快。同时, 网络高等教育学生数量占接受高等教育学生总数量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从2002年秋的9.6%增长到2009年的29.3%。这说明, 网络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正逐年扩大。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在此基础上, 报告又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规模的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的网络学生分布状况。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EB/OL]2010.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表4显示:规模最小的高等教育机构 (学生人数不到1500人) 只培养了2%的网络学生。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 (学生人数超过1.5万人) 培养了64%的网络学生。由此可见, 规模越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拥有的网络学生数量也越大。
表5显示: (1) 没有兴趣型机构的数量大约占了美国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18%, 培养的学生数量不到总人数的5%, 没有网络学生; (2) 权宜型机构代表了22%的所有高等教育机构, 虽然培养了大约25%的学生, 却只有13%的网络学生; (3) 观望型机构的规模较小, 只占了美国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5%, 培养了1%的学生, 也没有网络学生; (4) 投入型机构的数量大约占了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19%, 培养了大约23%的学生和21%的网络学生。 (5) 完全投入型机构的数量占了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1/3以上, 培养着46%的学生和67%的网络学生。这说明, 网络学生主要分布在开展网络教育较为深入的机构中。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3. 网络高等教育效果较好。
表6显示:高等教育机构对网络教育的效果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网络高等教育和传统教育一样好或更好;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教育的效果不如传统教育。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分别有57.2%、61.5%和61.9%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课程的效果和传统课程相同或更好, 尤其是在2010年认为网络教育成果和传统课程相同或更好的比例是67.5%, 占了所有被调查者的2/3。可见, 高等教育机构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效果较为乐观。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报告又分别调查了公立性机构、私立非营利性机构和私立营利性机构开展网络教育的效果。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3-26
表7显示:2010年公立性机构、私立非营利性机构和私立营利性机构认为网络教育的学习效果和传统教育相同或更好地比例依次为76%、55%和67%, 认为网络教育的效果稍微低于或低于传统教育效果的机构比例依次为24%、45%和33%。可见, 公立性机构对网络教育的效果最为乐观。其中的原因在于:公立性机构率先进入网络高等教育市场并占据主导地位, 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二、网络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
1. 经济对网络高等教育的影响。
2010年的美国依旧没走出金融危机, 失业率仍然很高。为此, 报告分析了2010年的经济状况对网络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5]。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表8显示:在经济不景气的2010年, 48.8%的高等教育机构增加了传统课程, 74.5%的高等教育机构增加了网络课程。这说明, 经济越不景气, 越有利于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因为经济不景气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萎缩, 人们或是为了找到更称心的工作而接受网络高等教育, 或是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受教育水平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6]。此外, 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 56%的机构认为预算减少了, 21%的机构认为没有变化, 23%的机构认为预算增加了。可见, 大部分机构都认为经济不景气减少了开展网络高等教育的规模预算。
那么, 2010年的经济状况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有什么影响呢?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表9显示:公立性机构对网络课程的需求比传统课程高出18%, 私立非营利性机构对网络课程的需求比传统课程高出34%, 私立营利性机构对网络课程的需求比传统课程高出19.8%。这说明, 私立非营利性机构通过大量开设网络课程, 迎合了市场的需要。
表9还显示:这三类不同机构对网络课程的需求都超过了传统课程, 同时, 公立性机构比其他两类机构所开设的网络课程更多。但是, 经济状况对不同类型的机构预算造成的影响也各异。
表10显示:在公立性机构的预算中, 分别有16.1%的机构表示增加, 17.6%不变, 66.3%减少;在私立非营利性机构的预算中, 32%的机构表示增加, 33%不变, 35%减少;在私立营利性机构的预算中, 47.7%的机构表示增加, 29.4%不变, 22.9%减少。可以看出, 大部分私立营利性机构的预算是增加的, 私立非营利性机构的预算基本持平, 大部分公立性机构的预算是减少的。因此, 尽管从机构整体上看, 大部分都认为经济不景气导致了预算减少, 但是经济条件对不同类型机构造成的影响相对复杂。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2. 政策对开展网络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
当前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新政策虽然适用于所有高等教育机构, 但主要是为了解决营利性机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问题。首先, 营利性机构占了美国所有助学贷款的26%和拖欠贷款的43%[5]。贷款债务和违约率迫使国会要求奥巴马政府颁布有关高等教育的新资助法规。其次, 营利性机构在网络高等教育市场的规模扩张引起了联邦政府对网络高等教育市场的投资和回报率的关注。在新资助政策中, 被资助对象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获得政府和资助人的联合资助,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纳税人的资金能投有所用。新法规将会在2011年6月生效[7]。对此, 报告调查了高等教育机构对这项新资助政策的态度。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 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表11显示:在调查高等教育机构是否愿意接受这项新资助政策时, 7.7%的机构表示愿意接受, 30%的机构表示不愿意接受。两者比较说明, 高等教育机构更不愿意接受此项新资助政策。
在调查新资助政策是否将导致网络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更加公平时, 10%的机构表示赞成, 25%的机构表示不同意。两者比较说明, 网络高等教育机构认为此项政策将导致竞争更加不公平。
在调查新资助政策是否会影响机构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未来规划时, 24.1%的机构表示有影响, 14.3%的机构认为没有影响。同意的比例高于不同意的比例说明:大部分机构认为新资助政策将会影响它们对网络教育的未来规划。
那么, 新资助政策也会影响机构的网络生源吗?只有14%的机构预测它们未来的生源将受到不利影响, 24.2%的机构预测将不会受到影响[5]。不过, 通过对公立性机构、私立非营利性机构和私立营利性机构的调查分析表明, 营利性机构受到的影响最大。
表12显示:公立性机构中有18%不愿意接受这项新资助政策, 私立非营利性机构中有16%不愿意接受这项新资助政策, 私立营利性机构有31.9%不愿意接受这项新资助政策。此外, 公立性机构中有10.1%担心新资助政策将会造成网络生源的下降, 私立非营利性机构中有12.2%担心新资助政策将会造成网络生源的下降, 私立营利性机构有33.9%担心新资助政策将会造成网络生源的下降。因此可以看出尽管这项新资助政策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机构, 但它对营利性机构造成的影响最大。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3-26
三、未来趋势
1. 网络高等教育领域的生源竞争变缓。
表13显示:2008年, 75%的公立性机构, 60.8%的私立非营利性机构, 70%的私立营利性机构认为网络教育的生源竞争激烈。2010年, 60.3%的公立性机构, 60%的私立非营利性机构, 59%的私立营利性机构认为网络教育的生源竞争激烈。这说明, 各高等教育机构对网络高等教育生源竞争依旧很激烈, 不过有所变缓。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2. 不同领域的网络学位课程的人数有所下降。
2010年斯隆联盟第一次调查了提供网络专业学位的各学科 (不是只提供网络课程的学科) 的人数分布状况。结果显示一些机构认为它们在某些网络学位课程上面的人数并没有增长, 有些甚至在下降。但是, 单个网络专业学位的人数在特定机构中的比例下降并不意味着整个机构网络注册人数的减少, 因为它也可能导致机构中其他专业的网络学生数量的增长。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表14显示:与2009年相比, 健康领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历史、心理学、商业、教育、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分别有67%、65%、62%、61.5%、61%、55%、54%、49%的高等教育机构认为网络注册人数在增长;分别有32%、31%、36%、35.5%、31%、36%、41%、38%的高等教育机构认为网络注册人数没有变化;分别有1%、4%、2%、3%、8%、9%、5%、13%的高等教育机构认为网络注册人数在减少。可见, 大部分机构都认为网络高等教育注册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不过, 不同领域的网络学位课程的人数还是有所下降。
3. 完全投入型机构的学生增长率减缓。
报告还显示, 2010年网络注册人数增长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型机构的增长所带来的。在调查网络注册人数的未来增长趋势时, 斯隆联盟排除了框架分类中的两个阶段 (不感兴趣型和观望型机构) 。这是因为不感兴趣的机构没有提供网络教育, 也没有打算开展网络教育。观望型机构希望在未来开展网络教育, 但是其规模非常小, 学生数量也很少。即使这些机构着手开展了网络教育, 并在总体注册人数中占有一定比例, 但是它仍然在所有网络教育注册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数据来源: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Class Differences: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表15显示:完全投入型机构增长率为13.4%, 投入型机构增长率为24.4%, 观望型机构的注册人数增长率为27.5%。这就是说, 完全投入型机构招生规模最大, 但注册人数增长缓慢。投入型和观望型机构招生规模比较小, 但增长规模较快。可见, 网络高等教育学生数量的整体增长速度将会变缓。
四、结论
2010年斯隆联盟的调查报告向人们详实展现了一幅关于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机构类型差异图景。
从总体上看, 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普遍认可网络教育具有的重要战略价值, 但是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有所不同:在认可度上, 公立性机构最为重视网络高等教育的战略价值, 但是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境中, 私立非营利性机构的行动却最积极。在培养网络学生的数量上, 规模最大、开展网络教育最为深入的机构培养的网络学生数量也最多;在调查网络高等教育开展的效果上, 公立性机构也给出最为肯定的答案。
其次, 网络教育市场受到经济和国家政策两个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经济因素而言, 调查指出:经济越是不景气越有利于网络高等教育市场的发展, 但是公立性机构在开展网络教育中受到的经济影响最大。这是因为经济下滑给公立大学造成了两种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它使网络学习者要求公立性机构提供更多的网络高等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使主要依靠政府资助的公立性机构投资网络教育的预算减少了, 这样公立性机构就不得不花更少的钱去做更多的事。
对于新资助政策而言, 营利性机构在所有类型的机构中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营利性机构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发展壮大的, 联邦政府和资助人的联合贷款使营利性机构的贷款受到了政府的监督。此外, 新资助政策关于资助条件的学术限制迫使营利性机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 将当前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确保网络高等教育的质量上。卡罗·特威格 (Carol A.Twigg) 等人指出, 尽管政府放宽管制能够进一步刺激市场的作用, 但是政府对公众和学生消费者负有义务, 离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教育就会被市场所淹没[8]。
最后, 通过分析调查得知当前网络教育生源的竞争力有所降低, 学生人数在不同种类的网络学位课程中相对减少以及完全投入型机构虽然作为开展网络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但其学生增长率也呈现减缓的趋势, 因此本调查预测未来美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可能出现高原期现象。
斯隆联盟对美国网络教育调查的系统性和翔实性不但给当局决策者提高了有利参考, 而且使所有公众都能了解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真相, 这种做法有利于他国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Atarr Roxanne Hiltz and Murray Turoff.The Evolution ofOnline Learning and Revolu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5, 48 (10) :60.
[2]Harris Michael H.Is the Revolution Now Over, or has it justBegun?[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999, 1 (04) :243-251.
[3]Metcalfe St.Private Universities:Privileged Education[J].Fact Sheet, 2000, 7 (01) :1.
[4]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Online Nation:Five Years ofGrowth in Online Learning[J].The Sloan Consortium[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5]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Class Differences:Online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10[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6]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Learning on Demand:Online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The Sloan Consortium, 2009[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2011-03-26.
[7]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stablishes New Student Aid Rulesto Protect Borrower and Taxpayers[R].U.S.Department ofEducation, 2010[EB/OL].http://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2011-03-26.
【机构类型】推荐阅读:
机构投资者类型07-04
银行机构风险类型论文07-12
Redis数据类型之LIST类型08-15
景观类型07-15
代谢类型07-17
岩石类型07-21
转化类型07-21
传播类型07-21
开放类型07-21
股东类型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