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类型

2024-07-04

机构投资者类型(精选5篇)

机构投资者类型 篇1

0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的风险投资形成了“投资者-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的链式投资关系。从这一链式,可以清楚地看出,投资者不再直接把资金投入到风险企业家去,而是引入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专业能力的风险投资家作为中介。投资者把资金交给风险投资家管理,再由风险投资家经过层层筛选,把资金(连同风险投资家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这一链条中,资金的流向及委托代理关系如附图1所示。

国外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上,基本上都是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但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无论是按照投资额,还是按照投资项目数量来衡量,都呈现出国有风险投资机构、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外资风险投资机构三分天下的格局。国有、民营、外资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问题,这些区别影响了它们对利润、声誉等目标的追求,从而也对它们的投资行为产生了影响。

1 不同类型风险投资机构的特性

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真正起步发展。相比之下,国外的风险投资市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此,相比于外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都显得尤为“年轻”(按照《2013中国风险投资年鉴》的数据,我国经营年限超过5年的风险投资机构,2011年只占46.25%,2012年只占68.69%。可见,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从业未满5年,都非常年轻)。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需要高度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相比于外资机构,年轻的国内风险投资机构明显能力较差(无论是筛选投资对象的能力还是投资之后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抗风险能力薄弱(资金不够雄厚)。

风险投资市场还是一个高度依赖声誉机制的市场,越是具有好的声誉,越容易筹集到资金和获得好的投资机会。而好的声誉来自于风险投资机构成功的投资案例。相比于外资机构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成功案例,年轻的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声誉明显较低。这导致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在筹集资金、寻找投资机会、谈判提成比例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而相比于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因为有政府信誉作为“背书”,会有相对较高的声誉。综上可见,在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外资机构具有最高的声誉,而民营的投资机构声誉最差。

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历史悠久,投资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有着较高的声誉。它们基本上是国外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在我国所设的分支机构,往往照搬母公司的治理模式,采用的是世界上通行的成熟治理机制———有限合伙制,内部治理问题较少。民营的风险投资机构治理问题就较为复杂,它们有些是采用有限合伙制,有些采用公司制,并且内部治理方面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种现象在中小型的风险投资机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对来说,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治理问题最为复杂。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是某一级政府部门设立的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类似,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存在着“最终委托人缺失”“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匹配”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在选拔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时,主要还是按照体制内选拔干部的标准进行选拔。这种选拔方式,不但限制了选择的范围,而且使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失去了作用。按照体制内干部的标准选拔出来的人选往往不是能够承受高风险、高压力,具有敏锐的市场能力的合适人才。如果考虑到负责选拔国有投资机构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也不是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最终所有者,他们完全有动机为了利益而故意选择不合格的国有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那么,国有风险机构负责人选拔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道德风险也不容忽视。相比于一般的国有企业,国有风险投资机构从事的业务灵活度更高、风险更大,寻租空间更大,更需要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道德风险问题。

2 风险投资机构特性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的不同特性对其投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民营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它们能力较差,资金实力薄弱,“逐名动机”强烈[1](它们有很强的动机推动所投资的企业尽快上市或者被兼并,以获取利益和得到高的声誉),因此,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投资于企业的成熟期,即企业发展的中后期。投资后,它们往往不太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致力于尽快推动企业上市或者被兼并。

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较好(有政府信誉背书),但是,委托代理问题较为严重。无须讳言,我国设立的众多的国有风险投资机构鲜有经营得非常成功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委托代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负责人除了存在着过高的在职消费、努力程度不足,追求短期政绩等普遍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之外,更严重的是,有可能为了私利而把风险投资的资金投入到不良的投资项目去。另外,政府设立国有风险投资机构以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初衷,对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民营和外资的投资机构,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对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投资较多,并较为关注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一定程度上履行了其社会职责[2]。

外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被认为是投资经验最为丰富,资金实力最为雄厚、治理机制最为完善的投资机构,因此,它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声誉。它们对企业的投资往往能起到“认证作用”[3](它们的投资说明该企业是个好的企业),从而能够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随投资。外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在企业的不同阶段都有投资。只要是好的、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即使是初创期等风险较大的阶段,外资往往也愿意重金投入(国内近年来快速成长的公司,如:小米、京东等,在它们的初创期,都有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大笔资金投入),并利用其较强的增值服务的能力,为被投资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拓展网络联系提供帮助。因为资金实力雄厚、声誉较高等因素,它们往往不像民营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样,迫切希望被投资的企业上市或者被兼并,过于追求短期的利润和声誉,对企业的成长更有耐心。在对企业的投资中,它们甚至可以等待十几年才退出,期间还可能进行多轮的投资。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影响了它们对不同目标的追求,从而影响了它们的投资行为,造成了它们对被投资企业的不同影响。对于民营的风险投资机构,政府应该出台措施鼓励它们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对于它们过于强烈的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则需要进行抑制,否则,有可能伤害被投资企业的长期利益,并且扰乱金融市场。对于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短期来说,必须完善治理机制,减轻其委托代理问题,促使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真正把资金投入到有成长性、有创新的中小企业去。长期来说,等到国内风险投资市场进一步发展成熟时,国有的风险投资机构应该转型成为风险投资的母基金,逐渐退出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对于外资的风险投资机构也要监管和引导,促使它们把丰富的经验、较强的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真正用于帮扶企业成长和促进企业创新上。

参考文献

[1]LIN T,SMITH R.Insider reputation and selling decision:the unwinding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during equity IPO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98(4):241-263.

[2]陈伟.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非资本增值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9):87-96.

[3]张学勇,廖理.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J].经济研究,2011(6):118-132.

机构投资者类型 篇2

自2000年中国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构想以来,中国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截至2012年底,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流 通A股市值比 例达17.4%,上升了1.73个百分点。此外,近几年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治理的新主体[2]。国内学者对机构与企业价值关系[3,4]、机构参与公司治理[5,6]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机构持股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则尚无涉及。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社会绩效有正面影响[7,8,9]。基于此,本文首次以中国15家上市银行2008—2013年数据,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总体及各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影响。

1研究设计

1.1样本与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2008—2013年中国1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剔除了样本数据的缺失值和异常值之后,本文共得到85个研究样本。本文使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和控制变量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数据库),有关社会责任数据手工摘自各银行披露的年度报告和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1.2变量选取

1.2.1被解释变量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能够直接衡量企业社会绩效的指标体系。以往的学者多采用社会贡献率或者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来衡量企业社会绩效,然而以上指标存在着涉及的指标少、较粗、没有考虑各个因素对社会贡献值的影响程度、指标数据来源不统一等缺点[10]。借鉴陈秀娣[11]等的研究,本文从上市银行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结合银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国情,构建了一套衡量中国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本文设计了含有股东、客户、员工、政府、监管机构、环境等6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的上市银行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项原始指标的计算过程参见表1。

借鉴黄怡和陈秋丽[12]的做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将上文中构建的上市银行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多个指标所揭示的信息综合为一个单一的指标。利用主成分方法,本文选定六个因子F1~F6,它们累计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4.546%。其中,F1~F6 分别为政府责任、股东责任、客户责任、环境责任、监管机构、员工责任因子,其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方差 贡献率分 别为17.637%、16.769%、14.204%、12.779%、12.379%、10.778%。本文将六个因子F1~F6 的得分分 别记为CSRGOV、CSRSHA、CSRCUS、CSRENV、CSRSUP、CSREMP,分别代表上市银行对政府、股东、客户、环境、监管机构、员工的责任。最后,本文用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六个因子得分的加权平均从而得出每家银行年度观测值的综合社会绩效,记为CSRT。

1.2.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定义参见表2。

1.2.3控制变量

借鉴已有的研究,本文控制了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社会责任委员会、上市年限、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等变量对社会责任的影响,控制变量的定义参见表2。

2实证分析与结果

2.1样本数据特征

我们对变量进行了统计性描述,限于篇幅,没有列出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表。我们发现,上市银行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 比例的均 值为12.64%,最大值为32.79%,最小值为0.08%。分类型来看,QFII持股比例最高,平均为7.12%,一般法人机构和保险公司次之,分别为2.5%、1.3%。社保基金和银行持股比例较低,分别仅为0.1%、0.03%。

2.2回归分析结果

表3报告了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与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回归结果。由表3可知,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的回归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有正面影响,尽管这一影响不太显著。

表4报告了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回归结果。

注:1.***、**、*依次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2.经检验,回归模型中存在异方差,为了控制异方差对回归模型的不良影响,本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即用残差的倒数对模型进行加权处理,表3中报告的是消除了异方差之后的回归模型。

注:1圆括号内数字 为t统 计 量。2 * * *、* *、* 依 次 表 示 1%、5%、10% 的 显 著 性 水 平。3X 为 解 释 变 量,依 次 取FUND、QFII、BROKER、INSUR、SFUND、ENTRUST、FINANCE、BANK、NONF,来分别验证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影响。4经检验,回归模型中存在异方差,为了控制异方差对回归模型的不良影响,本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即用残差的倒数对模型进行加权处理,表4中报告的是消除了异方差之后的回归模型。5限于篇幅,表中未给出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由表4可知,1QFII持股与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显著正相关。2基金持股的回归系数为正,但在常规置信水平上不显著,说明基金持股未影响上市银行社会绩效。3社保基金持股与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显著负相关,说明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4信托公司(银行)持股的回归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负),说明信托公司(银行)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有正(负)面影响,尽管这一影响不太显著。5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持股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6券商(一般法人机构)持股的回归系数为正(负),但在常规置信水平上均不显著,说明券商和一般法人机构持股未影响上市银行社会绩效。

3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一套衡量中国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首次以中国15家上市银行2008—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总体及各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有正面影响,尽管这一影响不太显著。分类来看,QFII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和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信托公司(银行)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有正(负)面影响,尽管这一影响不太显著;基金、券商和一般法人机构持股对上市银行社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机构投资者类型 篇3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前期的经典审计理论研究采用代理理论来解释不同的公司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从契约观的角度看, 由于契约的不完备使投资者与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为了防止管理当局的道德风险及降低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需要独立审计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外部投资者向公司融资时, 他们将面临着因控股股东或经理人员 (内部人) 对他们的剥夺而使其投资回报无法兑现的风险, 但因这种风险造成的成本最终由公司内部人承担, 他们有强烈的激励来限制这种转移或掠夺行为, 包括聘用独立审计师来监督审查, 并向外部投资者报告。独立审计是公司的外部担保机制和监督机制, 其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是为了缓解企业的代理冲突, 降低中小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其代表的是投资者的利益, 对投资者负责。审计的角色是减少企业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Shleifer & Wolfenzon (2002) 和Newman等 (2005) 的模型中全面论述了独立审计师在实施和保护外部投资者权益的作用, 发现完全竞争市场中自利的独立审计师在发现和阻止内部人 (企业家) 转移或掠夺公司现金流量的作用, 显然, 此时的投资者保护就是独立审计师发现和惩罚内部人转移或掠夺公司现金流量的行为。综上所述, 审计在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中发挥着监督和保证职能, 我们提出假设:企业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越好, 独立审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越大。

二、研究设计

(一) 变量设计

1.审计意见类型

审计意见类型变量 (audopi)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本文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称为清洁审计意见, 将其余类型审计报告统称为不清洁审计意见。当上市公司收到“清洁审计意见”, 则取值为1;反之, 取值为0。

2.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

企业的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 (Ip) 是根据沈艺峰等 (2009) 构建出的数据而建立。沈艺峰、肖珉等 (2009) 分析了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公司治理专项活动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 (以下简称《自查报告》) 的调查结果, 从抗董事权、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实施三方面构建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在《自查报告》中, 我们发现沈艺峰构建指标的第22个问题 (有无主动披露信息意识) , 上市公司的表述模糊, 我们无法准确划分是或否, 因此, 我们将该问题从我们的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中剔除。最终, 我们所构建的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 (IP) 包括以下的21个问题 (见表1) 。

3.控制变量

除上述变量外, 我们还加入了控制变量。企业规模 (Size) 用公司年末资产账面价值的自然对数来表示;财务杠杆 (Lev) 采用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的成长性 (Growth) 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是否国有 (State) 采用虚拟变量表示, 当该上市公司为国有时为1, 否则为0;年限 (Year) 采用截止2007年末上市公司上市的年限来表示。最后, 本文通过设置虚拟变量控制行业因素 (Industry) 。我们采用《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行业分类, 制造业按两位行业代码, 其他行业按一位行业代码, 分为21个行业, 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参照系, 共设置20个虚拟变量。

(二)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我们选取2007年沪深A股的企业作为样本。截止2009年10月7日, 我们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共查找到1 27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司治理专项活动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其中, 上海852家, 深圳418家。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上市公司做出如下筛选:①剔除ST, SST, GST的企业, 共150家;②剔除金融企业, 共25家;③剔除2007年上市的企业, 共35家;④剔除《自查报告》中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和相关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 共68家。最终, 我们得到992家样本企业。我们根据《自查报告》手工收集了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 并且根据企业年报手工收集了机构持股比例和机构数量。而其他数据均来自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查询系统。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2列出本文所有变量的描述性分析。从表2中可见, 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的最小值为6, 说明个别企业投资者保护执行情况差, 并不能有效落实投资者保护相关法律的措施。而其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5.26和15, 这表示大多数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保护执行方面表现较好, 但仍需改进。而对于审计意见类型的虚拟变量, 我们发现, 该变量的均值为0.9627, 这说明在我国大多数独立审计师给上市公司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 相关性分析

从表3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 审计意见和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在不控制其他影响绩效的因素时, 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与审计意见正相关。同时, 审计意见和总资产净利率显著正相关, 和企业财务杠杆、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 和企业规模以及是否是国有企业并无显著关系。然而, 这些结果只是简单的相关性分析, 具体的结果有待于下面进一步的研究。

(三) 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 我们建立以下方程:

Audopi =α0 +α1*ip+α2*SIZE+α3*LEV+α4*GROWTH+α5*STATE+α6*YEAR+ε

我们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 AdjR2达到了0.049, 整个方程的F值是9.479, Sig是0.000, 说明方程在整体上是统计显著的;DW值是1.981, 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残差的检验采用White Heteroskedasticity检验, 输出结果表明不存在异方差。各个变量的VIF值都在1.3以下, 说明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投资者保护执行指数与审计意见类型变量之间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 上市公司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实施情况越好, 企业获得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良好的公司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可以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运作实施监督, 降低财务报表发生舞弊的风险。因此, 审计师面对具有完善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的公司, 往往倾向于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在控制变量方面, 上市公司规模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 这意味着, 审计师愿意对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 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 审计师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同时, 上市公司资产盈利能力越高, 上市公司越有可能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最后, 公司的上市年限与审计意见类型变量显著负相关, 即公司上市的时间越长, 获得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四、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沪深A股992家上市公司2007年的财务、审计及相关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 检验了上市公司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行为和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 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水平越高的上市公司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上述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的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行为已经引起审计师的注意, 审计师为了减轻或化解自身风险, 对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行为较差的公司更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另一方面, 上市公司应加强自律, 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 这有利于其获得清洁的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原红旗, 李海波.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 2001 (1) :30-35

[2].蔡春, 杨麟, 陈晓媛, 陈钰泓.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 2005 (1) :95-102

机构投资者类型 篇4

徐家围子断陷发育的断陷期地层有: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1]。营城组是一套由火山作用直接产生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以及火山作用间歇期的沉积岩和火山物质晚期风化剥蚀经搬运后沉积的地层构成[2]。已有近百口探井获工业气流或见气显示,展示了火山岩地层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储集性能,徐家围子断陷具有满凹含气的勘探前景[3]。已经成为火山岩研究的热点地区。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勘探实践的不断深入,对徐家围子断陷宏观地质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4,5,6]。为细化火山岩地层研究单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量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火山岩储层发育情况受火山机构、火山岩相带的影响。火山机构系指通过火山通道在一定时间(常为一个火山喷发活动旋回)内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产物及其有关构造[7]。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火山作用喷出物的类型、特征、成因等方面[8,9,10],尤其是对火山岩岩性、岩相开展了深入的研究[11,12,13]。但还没有在横向上给出火山岩发育特征的预测模型。本文在新的构造研究成果和火山喷发机制认识的基础上,依托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将火山作用与其所产生的一系列地质信息综合起来,首次将火山机构类型与地质意义相关联,以期实现由已知区对未知区的预测。为进一步搞清火山岩纵横向分布规律和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1营城组火山岩喷发特征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的多中心多期次喷发,在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了广泛发育的火山岩地层。火山岩地层在垂向上具有多期叠置,在横向上具有迁移的特征,表明火山喷发具有旋回性和方向性。

1.1多期火山岩垂向叠置

火山岩在垂向上发生叠置在整个徐家围子断陷是普遍的。例如:xs9井出现多层不同颜色的流纹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的互层;shs203井出现流纹岩、英安岩和安山岩的互层;ds1井出现凝灰岩和玄武岩的互层。这种不同岩性火山岩互层,形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也是火山作用过程的一种记录。火山岩出现叠置的原因应该有两种:一是来自不同火山口的岩浆由于喷发时间不同或者离火山口的距离不同,在同一个地区发生相互叠置;二是火山岩来自同一个火山口,不同期次的火山喷出物质、喷发方式不同以及火山喷发能量强弱的差异影响火山作用的波及范围不同,导致在同一火山机构不同部位火山岩也会出现不同岩性叠置的特征(图1)。

1.2 火山喷发受断裂控制

火山岩发育和断裂发育存在密切的时空匹配关系。火山活动是与地幔活动有关的拉张运动。当异常的地慢上拱时,导致了上地壳破裂,因而形成火山喷发。切穿盆地基底甚至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为岩浆上涌提供了通道。徐家围子断陷徐中、徐东两大走滑断裂体系及其与之相连通的次级断裂是岩浆喷发的通道。沿着徐中和徐东深大断裂带分布着巨厚的火山岩。根据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火山口主要分布在断裂的转折点和断裂相互交叉的地方。根据岩石断裂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应力在端部是集中的,然而断裂的两个端点虽然是应力集中点,但却不是最薄弱的地带。火山作用是在最薄弱的地带先活动的。

因为走滑断裂的特征,表现为挤压与拉张共存。因此在沿着走滑断裂带上,会出现地层拉张与挤压运动共生,导致岩浆并不是沿着同一条断裂的各个部位同时喷发,同一断裂在不同的位置活动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拉张部位火山首先喷发,形成裂隙式控制多点中心式喷发(图2)。拉张与挤压的交替作用导致在不同的断裂段火山的活动特征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导致火山在横向上叠置与迁移的主要原因。

2 火山机构的类型及其地质含义

2.1 火山机构的特征及其识别

火山喷发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走向通常环绕火口展布,地层倾向及倾角的规律性变化则反映了火山机构的特征。火山机构发育部位往往具有多种地震反射特征及其配套的震相特征[14]。具有明显喷口特征的火山机构,具有典型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振幅切片和相干体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火山锥的主体部位,确定火山物质的主要来源区。特征不明显的火山机构,根据火山机构横向和纵向叠置关系也可以准确地识别[15]。依据地球物理资料和火山活动地质规律的认识,在徐家围子断陷识别出层状火山、平状火山、歪斜火山、熔岩穹窿、破火山五大类火山机构。

2.2 火山机构的类型及其地质指示意义

层状火山分布在徐中、徐东两大深大走滑断裂上,指示火山主喷发区。可分为复合火山机构和叠合火山机构,复合火山机构是由火山喷出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物质交替层状组成,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叠合火山机构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以杂乱或空白发射,下部以似层状反射为特征,反映了火山活动早期以溢流为主、晚期以爆发为主。平状火山具有外形平缓,上拱的强振幅楔状反射结构,反映了火山机构的剥蚀改造作用,易形成风化壳储层如xs1井。歪斜火山整体形态不对称,地层向某一方向倾斜、弯曲,产状更为复杂,反映了多期火山机构叠置,指示了火山活动的迁移性。这些火山机构之间相互叠置,形成了大面积广泛发育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的地层,构成火山岩地层的主体,火山岩储层发育。这一特征已被上百口探井所证实。熔岩穹窿具有正地形特征,顶部同相轴发生超覆现象,内部具有断续的层状反射特征,指示火山活动平静期。破火山口具有喇叭状或漏斗形,指示强烈的火山局部爆发(图3)。

层状火山和歪斜火山指示了更大规模的火山喷溢与爆发,沿构造断裂带火山岩厚度分布规模最大,火山机构错叠连片,火山岩储层发育。平状火山指示了火山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发育风化壳储层发育。破火山口和熔岩穹窿指示了火山活动的局部性,破火山口形成大量的火山碎屑堆积,以致密储层发育为特征;熔岩穹窿是火山作用后期的产物,储层发育,但规模较小。因此根据火山机构的类型可以初步判断出火山岩地层的储层发育情况和储集体的规模。

3 结论

(1) 不同火山机构的相互叠置和同一火山结构不同期次火山喷出物和喷发方式的不同,是火山岩地层不同岩性带相互叠置的主控因素。

(2)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喷发受深大走滑断裂带的控制,拉张与挤压的交替作用,形成了多中心多期次的火山喷发特征,在断裂的转折点和断裂相互交叉的地方火山口密集发育,形成了沿断裂带火山岩分布厚度最大的特征。

(3) 营城组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不仅指示了火山喷发性质和规模的不同,也指示了火山岩地层储层的发育情况。

(4) 根据已知区火山机构的类型及其相匹配的断裂特征,可以实现火山岩储层横向发育规律的宏观预测。

不同类型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探讨 篇5

1. 债券的含义。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 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目前债券市场常见的品种有国债、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金融债、融资债、央行票据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简称“金融工具准则”) 第二条规定:金融工具, 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 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显然, 债券投资符合金融工具的定义, 因此投资企业应该按照金融工具准则对债券投资进行核算。

2. 债券的属性。

债券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金融工具准则规定, 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这种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金融工具准则还规定, 投资企业可以根据投资意图将符合相关条件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工具准则这种分类的多样性及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债券投资的账务处理更加复杂;同时金融资产的不同分类也会对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投资企业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时, 除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及风险管理要求之外, 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分类对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使财务报表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

3. 债券投资会计处理复杂的原因。

一方面, 现行会计准则已经改变了按照投资期限的长短将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分类原则, 强调投资企业根据管理层在初始投资时按照持有意图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而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也大相径庭, 这导致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变得十分复杂, 同时不同的债券分类可能对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 现行会计准则改变了原会计准则中以历史成本为会计计量基础的规定, 特别增加并强调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基础, 这使得投资企业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但同时会导致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变得更为复杂。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企业投资债券的方式和机会也越来越多, 因此有必要对债券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试图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不同类型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并进一步研究债券的不同分类对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案例:20×7年1月1日, XYZ公司支付价款1 019元 (包含已到期尚未支付的利息59元) 从活跃市场上购入T公司20×6年发行的6年期债券, 另支付交易费用40元, 面值1 250元, 票面利率为4.72%, 按年支付利息 (即每年59元) , 本金最后一次性支付。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 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且不考虑所得税。20×7年12月31日, 该债券的市场价值为1 100元;20×8年T公司因投资决策失误, 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但仍可支付该债券当年的票面利息, 12月31日, 该债券的市场价值为800元。XYZ公司预计, 如T公司不采取措施, 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会持续下跌;20×9年, T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并整合其他资源, 使得上年发生的财务困难大为好转。20×9年12月31日, 该债券的公允价值已上升至950元。

由于上述债券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 既可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又可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又由于该债券有固定到期日且回收金额固定, 亦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因而投资企业在初始投资时, 可以根据企业的持有意图将债券投资划分为以上三类中的任意一种。这样, 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便不尽相同。下面 (如表1) 为投资企业所持债券 (金融资产) 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划分情况。

二、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下面, 笔者结合上述案例, 对债券投资的三种类型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1. 将债券投资归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假设投资企业取得该债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根据金融工具准则第九条相关规定, 那么XYZ公司可将债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为市场公允价值, 其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1) 20×7年1月1日, 购入债券:

(2) 收到该债券20×6年利息:

(3) 20×7年12月31日, 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为1 100-960=140 (元) , 投资收益为1 250×4.72%=59 (元) 时:

(4) 20×8年12月31日, 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为800-960=-160 (元) , 投资收益为1 250×4.72%=59 (元) 时:

(5) 20×9年12月31日, 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为950-800=150 (元) , 投资收益为1 250×4.72%=59 (元) 时:

2. 将债券投资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由于T公司的债券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 如XYZ公司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 亦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根据金融工具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 其初始投资金额为1 019-59+40=1 000 (元) 。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 则可列出如下等式:

采用插值法, 可以计算得出r=10%, 由此可计算出该债券的实际利息收益 (见表2) :

单位:元

(1) 20×7年1月1日, 购入债券:

(2) 收到该债券20×6年利息:

(3) 20×7年12月31日, 债券的市场价值为1 100元时:

(4) 20×8年12月31日, 该债券的市场价值为800元时, 为非正常下跌, 考虑到T公司相关担保物的价值, 因此不对该债券计提减值准备, 而直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相关分录如下:

(5) 20×9年, 相关分录如下:

3. 将债券投资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该债券存在活跃的市场, XYZ公司亦可根据管理层的意图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有关内含报酬率和实际利息的计算方法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算方法相同, 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其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1) 20×7年1月1日, 购入债券:

(2) 收到该债券20×6年利息:

(3) 20×7年12月31日, 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100元, 债券投资摊余成本为1 250-250+41=1 041 (元) , 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1 100-1041=59 (元) 时:

(4) 20×8年12月31日, 计算投资收益相关分录如下:

该债券的市场价值为800元时, 为非正常下跌, 而其摊余成本为1 041+45=1 086 (元) , 因此对该债券计提减值准备1 086-800=286 (元) 。根据金融工具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 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销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相关分录如下:

(5) 20×9年12月31日, 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转回时:

应确认的利息收入= (期初摊余成本1 086-发生的减值损失286) ×10%=80 (元)

该债券的摊余成本=1 086-286+21=821 (元) 。

该债券20×9年12月31日的市场公允价值为950元。在不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 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为821元, 应转回的金额=950-821=129 (元)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将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的金融资产类别, 会对投资者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 投资企业上述债券投资的分类对其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如下 (见表3) :

单位:元

三、结论

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 现行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更多地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意图。金融资产分类与其计量密切相关, 而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如上所述, 将债券投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尽管对投资企业从购买到持有期间的现金流量表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但是可能会对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产生不同的影响。投资企业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时, 除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及风险管理要求之外, 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分类所产生的不同的报表结果, 以使财务报表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

摘要:本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 在阐述不同类型债券的基础上, 运用实例探讨了将债券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债券投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行政法理论思考下一篇:证据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