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类型(共10篇)
景观类型 篇1
摘要:介绍了岜沙苗族村寨的布局特点, 从建筑景观、道路景观、绿化景观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岜沙苗族村寨的景观特点, 分析探讨了其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及环保作用, 以期指导当今的园林建设。
关键词:村寨,布局,景观,特点
岜沙苗族村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的丙妹镇, 土地面积18.28 km2, 现有371户住户, 人口2 061人, 是一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纯苗族村寨。2003年被上海《旅游时报》评为中国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之一, 排名紧随丽江、阳朔、大理之后, 名列第四, 被誉为苗族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由于历史与自然条件等因素, 岜沙苗族基本与外界没有交往, 在村寨中至今仍然遗存着众多明清时期的文化痕迹, 整个村寨还保持着古老的原生态的生活状态, 所以园林景观类型也有别于其他苗族村寨景观。其独有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民族学价值, 为今后的民族园林建设提供了借鉴。
1 村寨形态布局类型
整个村寨布局上遵循整体大分散、小集中, 局部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 尽量减少村寨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根据岜沙苗族村寨的布局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 分团式:这种形式以几户同宗血缘的同姓人家聚居于一较平坦的台地上, 外侧有围墙或者绿化带, 有较强的防御功能。2) 散点式:此形式多用于一户或者两户人家, 散居在各种台地中, 总体呈现出一种无中心自由布局的态势。3) 线条式:这种形式的布局是由几户或者十几户人家沿着山体等高线布局构成, 多见于低海拔山区及河谷区、沿沟谷两侧、水边台地、山腰台地。4) 群居式:这种形式由多个小寨组合在一起, 相互联系密切又相互独立, 一般规模都在70户~100户, 小寨中没有主次之分, 常布局于数个山头。
2 村寨园林景观类型
2.1 建筑景观
1) 民居。
岜沙苗寨民居因受历史和民族生活习惯影响的原因, 都依山而建, 体量都较小, 间数一般都不超过3间, 开间一般为3.6 m, 进深不超过4 m。岜沙民居有两种制式:一种是平房, 另一种是吊脚楼房 (见图1) 。出于安全的考虑, 不管平房还是吊脚楼房, 一般都不设窗户, 即使新建的房屋, 留的窗户都很小, 大多是木质推拉窗, 一般不开启。建筑材料全是杉树, 柱子和瓜柱、吊脚柱都由杉木做成, 楼枕和楼板、装板均是杉材, 屋顶为歇山式, 用杉树皮饰面。柱子有明显“侧角”, 出檐较为深远, 建筑形态优美, 极具特色。有的平房也和楼房一样, 设有长廊和美人靠, 长廊的墙壁做工考究, 每块板均装成印心板, 没有窗户, 数百年过去了还十分牢固。村寨建筑最高为3层, 底层主要用来关养牲口、家禽和堆放柴火, 故墙壁的木板多为横装;2层住人, 设火塘、长廊、卧室;3层放置平时少用的家什。家中有水牛角的放在三层楼板上, 有的绑在中柱上, 这种装饰在黔东南苗族村寨建筑景观里独具一格, 成为岜沙苗寨建筑的一个明显标志。
2) 禾晾。
岜沙苗族与黔东南其他苗族一样喜欢吃糯食、种糯禾, 因而每家都建造晾晒糯谷稻穗的架子, 俗称禾晾。最具特色的是房屋式禾晾 (见图2) , 由两排三柱组成, 其中一排凿方孔, 另一排凿圆孔。每排的中柱高出檐柱几十厘米, 3根柱子用两块穿枋连接, 榫头用木楔扣死。该禾晾两边檐柱各串有5根禾晾杆, 中柱串有6根禾晾杆。每根柱子都有础石, 上面用杉木皮盖成人字形屋顶, 屋顶下靠圆孔柱子一端悬挂一长约1.2 m圆木挖空, 两端绷牛皮的信鼓一个。信鼓是用来示警和召集村民使用的。
3) 禾仓。
岜沙苗族的禾仓有两种制式:一种是吊脚柱式, 一种是无吊脚柱式, 吊脚式的与其他苗族建筑一样, 先用一根直径20 cm的柱子作中柱, 两边支撑檩子用的瓜柱和吊脚柱之间用一长枋串起来, 使它们构成禾仓的一排。两排都装好后, 就可以竖起来, 立起的两排架子上下各用四块木枋串联起来, 就形成了一座禾仓架, 在檩子上再盖上杉木皮或者小青瓦。无吊脚式的禾仓是在两柱中央装一根假中柱, 让假中柱骑在穿枋上, 用于支撑檩子, 其余做法与吊脚柱式一样。为防盗和防鼠雀的需要, 禾仓墙面无窗洞, 只留一扇门进出。岜沙苗族巧妙运用这两种制式来适应不同的地形, 在较陡的地形上用吊脚柱式, 在台地上运用无吊脚柱式, 减少了对自然地形的破坏, 也顺应了村寨整体建筑的特色需要。
4) 寨门。
寨门是入岜沙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 其形式与其他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基本相似, 不同的是寨门上都覆以藤蔓的常青绿色植物, 所有的构件都被植物遮挡, 特别显示出生态性和隐蔽性。村寨建筑在运用地方材料的同时, 强调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建筑取材于周围自然环境之中, 那些未加工的植物性材料在建筑上应用更使这种联系具有直接性, 房屋筑台同地貌中的道路、崖壁、保坎等甚至结为一体, 难以区分。
2.2 道路景观
岜沙苗寨因为村寨建筑布局的方式多样化, 所以没有明确的景观中轴线。受依山建筑布局的影响, 造就了道路既开阔, 又为建筑物为夹峙而狭长的独特形式, 其变化异常丰富。在建筑之间高差比较大的地方用“S”形的道路来解决相互间的联系问题, 这种方式要比直线布局的方式更能节省人力。另外一些类型的道路依附于建筑台基之上, 每当隔一段台基, 便有一个休息平台, 在地形比较陡峭地段会出现一段台阶, 多用毛石砌造, 宽窄不一, 突显某种自然感和节奏感。在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中, 道路多呈网络状, 互为连环相套、四通八达, 在道路节点上辟一块地作为休息广场, 地面用不规则的毛石块来砌筑, 并在建造时考虑排水坡的设置, 无具体数据, 完全凭自身感觉和经验修建。
2.3 绿化景观
岜沙苗族村寨绿化景观空间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对风水树的培植, 风水树高大粗壮, 姿态优美, 是一个村寨的标志, 常常被神化当作崇拜的对象。风水树或单株, 或成林, 常植于寨口、寨侧或寨后, 尤其在寨前的风水树浓郁繁茂, 成为一寨的自然景观亮点。风水树下常有休闲广场, 最大的约200 m2, 有的设有座椅和水井, 供休息和集会之用。岜沙苗寨的风水树多以枫香为主, 有些村寨则以大叶榕树作为自身的风水树。风水树的设置成为一个村寨的标志, 常常被神化当作崇拜的对象, 含有繁荣昌盛, 人丁兴旺的吉祥之意, 所以风水树在创造其天然景观的同时, 苗族人民也赋予其民族文化的特性。
村寨中各户建筑相互连接, 为区分每户的领地, 采取绿篱灌丛垂直与水平相结合的交叉绿化, 宅周种植常青的低矮灌木、藤本, 如火棘、丁香、女贞等, 纵横密布、上下连接, 既分隔了空间, 又减少了干扰, 茂密交叉的灌丛还能有效地防止寨内水土的流失, 在平面和竖向空间都营造出一种幽淡宁静的居住环境。
2.4 水体景观
岜沙苗寨因地理位置的不同, 过去取水大多肩挑背扛取于山脚的溪河, 或在寨内掘井取水, 但是水源仍较紧张, 所以现今特意建造水渠、蓄水池或水井, 均加盖或设围栏管理。蓄水池设置在房前屋后, 水深大约在0.4 m~0.6 m, 每个蓄水池约占100 m2, 水源来自天然降水或者水渠补给, 节省大量输水的人力, 水池的换水采用的是自身排水系统, 水池蓄满后, 多余的水经水渠排出, 保证了水质的洁净。蓄水池边上种植各类植物, 如水竹、空心菜、肾蕨等, 有的在水面上栽植睡莲, 丰富水面的空间层次。村寨中形成的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水塘和泉井散落于民居间, 与民居周围的田园风光、天然植被浑然成为一体, 使之成为村寨景观中的又一个亮点。
3 结语
岜沙苗族村寨景观作为艺术及人文价值较高的景观类型, 不应该在园林建设中被疏漏、遗忘。当今的园林建设可借鉴岜沙村寨园林的建筑设计思路, 顺应自然, 尽量减少对自然山水破坏的方式方法, 以及注重维护和加强水体、绿化、建筑、道路系统的景观功能和生态性, 并注入地域文化内涵, 因地制宜, 充分合理利用的原则, 使所需的园林空间类型具有时代性、人文性、自然性三者兼备的理想景观。
参考文献
[1]熊玉有.苗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8-27.
[2]吴泽霖.贵州苗夷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6-212.
[3]刘智磊.当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一些思考[J].山西建筑, 2008, 34 (9) :352-353.
景观类型 篇2
归纳概述了当今在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中的三种主要类型,即:绿色景观、水体景观和硬质景观,并从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这三种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原则以及对新校区整体环境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为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作 者:宋扬 尹安石 SONG Yang YIN An-shi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刊 名: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923(1)分类号:P901关键词:新校区 景观设计 绿色景观 水体景观 硬质景观
★ 教学设计原则
★ 企业制度设计原则
★ 新媒体规章制度条例
★ 机动车商业保险新条例全文
★ 新准则新条例心得体会
★ 新《福建省旅游条例》全文
★ 教学课件设计原则
★ 面试试题设计原则
★ 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条例
景观类型 篇3
关键词:入口景观;大型城市公园;景观文化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1—0029—0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当代大型城市公园是全世界范围内规划与建设的热点,在我国大型城市公园也正经历着最好的发展时期。近年来广州涌现出一大批大型城市公园,如广州白云湖公园(198 hm2)、海珠湖公园(150 hm2)、增城挂绿湖公园(80 hm2)等。在北京近几年的绿地建设中,也出现了一种大型化的趋势,从“郊野公园环”,到11个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如南海子郊野公园(801 hm2);举办大型的世界性文化活动也给北京的大型城市公园建设带来了契机,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1200 hm2)。我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色模范城市”等政策的出台,给大型城市公园的建设带来了契机,上海、重庆等大型城市近几年也加速了大型公园绿地的建设步伐。
1我国大型城市公园及其分类
按我国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和《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大型城市公园属于综合公园类别。顾超在《谈超大型城市公园及其交通系统规划》一文中首次将大型城市公园面积的界定为“规模达50 hm2以上”。其它发达国家,如日本,大型城市公园面积为50 hm2以上,而美国则界定为“面积约40.5 hm2以上”。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参考国外有关资料,界定本文研究的大型城市公园的面积标准为46 hm2以上。
大型城市公园的分类受到城市的市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管理机制等的影响,按其功能和建设出发点,可以划分为人文型、生态型、游憩型三大类。
1.1人文型大型城市公园
此类城市公园是为拉动区域经济,产生社会效益,推动区域旅游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投资环境而建设。一般再细分成四类:一是在拥有一定的人文历史资源的选址上重新兴建的集文化活动、休闲旅游、科教娱乐和遗址保护、文物保护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如西安兴庆宫公园。二是依托城市丰富的文化景观新建的人文主题型城市文化公园,如武汉月湖文化主题公园。三是融现代文明,体现现代城市艺术、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休闲公园,如广州雕塑公园。四是城市以举办世界关注的大型城市事件为契机建设的大型城市公园,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1.2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
此类城市公园是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生态效益,出于对物种的保护和环境的保育,作为“城市绿肺”“城市绿肾”。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包括两类,一类是以山林为主体的郊野型城市公园,如广州越秀公园、桂林市黑山生态园等。另一类是湖泊型城市湿地公园,如广州市海珠湖公园。
1.3游憩型大型城市公园
此类城市公园和一般综合性城市公园类似,为美化城市环境,给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如上海世纪公园。
2我国大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的决定因素
城市公园入口景观的设计贯穿公园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是各设计环节的重点。在布局阶段,入口是布局的开始,也为全园景观风貌定下了基调。在详细设计阶段,则更注重入口的形象设计,要具有良好的外观和体现公园个性。大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的决定因素包括景观文化、整体风格和景观功能三个方面,设计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作为出发点展开。
2.1景观文化
“城市公园是理想空间在城市中的体现。它具有理想空间的特征和文化涵义。其文化涵义是艺术。”大型城市公园对城市面貌、城市文化和市民的精神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每个城市公园都有一代人在其伴随下成长起来,并承载着这些人的集体回忆,记录着公园场地的变迁和城市的历史点滴。
2.2整体风格
大型城市公园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风格的多样性。相比起形式,风格具有更深远的思想文化的沉淀。已建成的大型城市公园风格包括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如西安大唐芙蓉园;风景如画的新生态浪漫主义,如深圳市莲花山公园;还有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简约、自然化风格,如上海黄兴绿地,以及理性、秩序化风格的广州云台花园。正在流行的现代主义园林风格,采用自由的平面空间布局、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如香港湿地公园。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艺术的发展,各种主义与思潮并存的当代大型城市公园的风格也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毋庸置疑,我们希望每一个大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都各具特色,特色首先由风格来展现。
2.3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决定了形式,入口大门和配套建筑的设计形式立面造型,作为标示性景观的同时反映大型城市公园的功能和特色。大型城市公园的景观功能包括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观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给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休闲游憩机会的同时兼顾科普教育。
下面根据不同类型的大型城市公园对其入口景观设计分别进行研究。
3我国不同类型大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的表述特点
3.1人文型大型城市公园
3.1.1文化景观的隐喻
人文型大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往往注重强调当地文化寓意,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留下持久的视觉印象,还能增强公园景观文化地域性和认同感。
3.1.2中式风格和现代风格
人文型大型城市公园一般为主题性公园或者文化公园,根据表现的时代内容的不同,其景观风格分为新中式风格和现代风格两种。新中式风格的如展示唐代皇家园林文化的西安大唐芙蓉园,现代风格的如展示现代雕塑主题的广州雕塑公园。
3.1.3文化底蕴的彰显
人文型大型城市公园有保护历史遗存、文物保护基地的功能,入口景观应体现公园的人文历史资源特色,反映城市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而对体现现代城市艺术、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休闲公园,入口景观应突出反映公园的主题和风格,让游客一进入公园入口就能感受到公园的人文氛围。
3.1.4景观要素及景观特色塑造
我国各个城市都拥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现代的景观设计要充分挖掘文化的内核,通过对表现形式的抽象化、符号化,或借助新材料新技术手段的重新演绎,发挥文化的能动性。传统风格的人文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或注重传统风格元素的运用,或“古材新造”——利用传统的材料进行新的应用,如瓦片运用作墙面或地面铺装等。现代风格的入口景观则通过对传统景观形式的简化以及新型材料的运用,以现代几何形体为表现形式,但也处处体现中国的精神内涵。
3.1.5案例分析
1)传统风格的人文型大型城市公园一一西安大唐芙蓉园
西安大唐芙蓉园规划了东南西北四大主入口,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公园大气磅礴、精致经营、巧借地形之利的景观特色,彰显帝王至尊、“皇家气象”的文化特点。
西大门:大唐芙蓉园的正门,又称御苑门,作为全园入口的形象,再现百帝游曲江的恢弘气象和大唐迎宾礼仪的泱泱气魄。西入口的主要功能为展示唐文化的场所,同时开辟了全园最大的停车场,功能综合。入口景观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皇家的气质,两侧龙凤图案的黄旗阵整齐地阵列,象征威武的军阵,中间是侧卧的红印皇玺,通过夸张化、放大化的表达来象征皇权。入口以水为题材,通过水的溢空等不同的表情来演绎空间的变化,融入曲江绿洲、大唐迎宾礼仪、百帝游曲江以及银桥飞瀑四大主题水景,结合声、光、电的效果,营造象征性的入口广场。
西入口序列的终点用飞流直下的塑石假山大瀑布演绎源自唐代“银桥飞瀑”的传说故事,表示曲江白龙神,龙的腾飞,形成视觉焦点。
2)现代风格的人文型大型城市公园——广州雕塑公园
广州雕塑公园以“华夏柱”为主题建立喷泉雕塑广场,华夏柱与公园大门连为一体,由5根高8-18m的大花岗岩石柱组成,上雕刻着以璀璨的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文字和图案,具有很强的提示性作用,点明公园的艺术主题。广场上的12个雕塑以及绿化背景与华夏柱形成了非常协调的呼应关系。
3.2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
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分为以山林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及以湖泊、湿地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前者如广州瀛洲生态公园,后者如广州白云湖公园等。
3.2.1生态文化的谐融
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本身以乡土植物作为景观主体和场地基底,景观要素的组织和作用应统一在地域性自然景观风貌中,突出反映乡土文化和地域景观文化。
3.2.2新生态浪漫主义和现代都市生态主义
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风格,表现为“新生态浪漫主义”和“现代都市生态主义”。“新生态浪漫主义”糅合了浪漫主义和生态主义,表现了对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的追求,以开阔的草坪、柔和的水线为主要造景手法。“现代都市生态主义”即在生态主义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的都市景观,如活动广场、林荫休息空间、音乐喷泉等。
3.2.3“显”山“露”水
在尊重自然山水格局现状的前提下,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注重显山露水,形成大气开放的市民休闲空间。
1)以山林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
以山林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一般拥有良好的生态基底,入口景观也反映其生态特色,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广阔的观赏空间、参与空间和可读空间,实现休憩、游赏与科普教育功能的结合。
2)以湖泊、湿地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
以湖泊、湿地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注重体现休闲、亲水的功能,入口景观设计注重水景元素的运用,给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亲水空间,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有益场所。
3.2.4景观要素及景观特色塑造
1)以山林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
充分运用植物进行造景,将植物与其它景观元素如景石、陶盆、景墙、小品雕塑等组合成花钵、花境、花坛,结合植物名牌、科普标识牌等让游客得到植物科普教育。
2)以湖泊、湿地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
水景是城市公园中的稀缺景观资源,亲水是人的天性,大型城市公园中主体水景往往为湖,一平如镜的湖水给人产生辽阔、平静的感受。因此,入口景观可以充分运用水多样丰富的形态特点,营造动态水景,通过入口的动与主体湖面的静形成对比,增强水景的艺术效果。水景的设计要与入口整体景观效果相协调统一,如建筑布局严谨对称规则,有轴线,水池就不应该强调自由曲折,而应整体规整,局部曲折。
3.2.5案例分析
1)以山林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广西桂林市黑山生态园
广西桂林市黑山生态园,它的前身是桂林市黑山苗圃,南溪河穿园而过。公园以营造绿色生态景观为目标,在保护好自然山水的前提下,通过人工手法,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景观。入口景观区主要由入口广场、花钟、花卉展览馆、景观廊桥、景观瀑布群几个部分组成,将人们由繁华喧闹的都市引入美丽恬静的自然。
2)以湖泊、湿地为主体的生态型大型城市公园一一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公园设置了多个入口,由于位于城市郊区,为方便游客出行,四周设置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西溪福堤上有电瓶车通行,在公园南入口和北入口之间穿行。
正门原汁原味地恢复传统江南水乡特色民居的建筑景观,体现其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景观风貌。手工铺砌的不规则石块铺装,给人一种乡土的、自然的、不规则的感觉。由于杭州潮湿的气候,石缝中能长出一些草来,更增加了一丝野趣。生态停车场的设计,运用茅草、木板和黄泥砖搭成乡土气息的矮墙,对车辆进行遮挡,以免影响景观视觉效果。垃圾桶、路灯的设计简单、质朴,与全园风格相协调(图1—2)。
3.3游憩型大型城市公园
3.3.1城市文化的凝练
游憩型大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集中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体现了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
3.3.2都市现代主义
游憩型大型城市公园体现休闲、活泼、现代、简约的风格特点,其风格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可运用隐喻主义、折衷主义、历史主义等多种手法多管齐下,意在为人们提供不同的情景体验和表达对人性的关怀,创造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的多元化的体验,使公园入口景观与传统的历史、文化相对话,又与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联系。
3.3.3情景体验与人性关怀
游憩型大型城市公园入口应满足不同类型城市居民的需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标识系统和无障碍设施,通过合理的景观要素组织,为不同的文化活动提供所需的景观环境。设计注重人性的关怀,重视人的心理感受,陶冶人的性情,给游客带来美的体验和享受。
3.3.4景观要素及景观特色塑造
游憩型大型城市公园注重铺装材料的选择和铺装样式,以进行引导性设计。树池坐凳、林荫广场、标识牌、垃圾桶、指示牌、盲道等设施强调人性化、无障碍化设计。为不同的文化活动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并为活动营造相应的氛围,可以运用水景和植物景观进行特色塑造,注重设施的色彩设计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游憩型的大型城市公园对景观要素的运用较人文型、生态型的大型城市公园灵活、多样,以便体现公园活泼的风格特点。
3.3.5案例分析
上海浦东世纪公园位于世纪大道的尽端,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最大、富有自然特征的游憩型大型城市公园。设计中运用中西方的园林艺术手法体现公园现代、简洁的风格特点。公园共有8个入口,并在各入口附近设置停车场,以满足周边各城市干道方向人流进入公园的需求。“公园入口的设计体现了的草坪、森林、湖泊三大主体特色景观”。
一号门主入口作为世纪大道的延伸,通过架空步行林荫道连接进入公园。注重公园的可达性设计,开阔的主园路满足集散的需要,同时在公园主入口和城市道路之间预留了宽阔的缓冲带,设置大型花坛。圆形的世纪花钟花坛直径达12 m,以绿色的瓜子黄杨Buxus sinica为刻度,以花卉作点缀,是一号门入口的标志性景观。主园路两侧乔灌相拥、四季花开,草木葱郁,植物配置手法多样,开阔的空间结合花境置石,树阵广场整齐地列植高大乔木,植物景观空间丰富。在入口景观序列的尽端设置亲水设施,完善亲水的功能,通过水景周围设置亲水台阶和休息平台,为观赏中心人工湖——镜天湖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线。世纪公园另一个主入口三号门,作为公园内规模最大的入口,大门建筑采用索膜结构,以海鸥展翅的轻盈造型配玻璃幕墙,凸显了整体建筑的现代感。
4结语
长沙城市湿地景观类型及建设对策 篇4
城市湿地作为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富含稀有的自然资源, 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非常巨大。但是, 由于对湿地的功能与价值缺乏认识, 湿地常常成为城市建设与扩展过程中首先被占用、填埋和改造的对象。研究表明, 湿地是伴随城市化过程消失最快的成分之一[1,2]。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等湿地景观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探索出一条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途径。通过城市湿地景观的建设, 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城市湿地, 为生物提供更多生存空间, 发挥湿地泻洪防洪、净化水质、补充水源、美化环境以及生态旅游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这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3]。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 以生态教育、休闲旅游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
此类湿地公园的特点是以湿地生态教育、培训与旅游为主, 在有条件的城市生态敏感地区新建,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难度较大。其投资渠道、管理模式多样。公园的建设导致周边湿地地产大幅升值。如英国伦敦的湿地中心、我国香港的米埔湿地和杭州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
1.2 以湿地处理污水为主要目标发展的人工湿地
此类湿地景观的特点是新建的湿地工程项目, 公园建设规模较小, 以企业投资为主, 以污水处理、净化水质作为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 同时结合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将湿地生态教育、旅游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综合起来, 成为社区公众参与性很高的活动场所[4]。如美国的雷通湿地花园 (Renton, Washington) 以及哥伦比亚 (Columbia) 湿地废水处理项目。
2 长沙城市湿地景观类型
2.1 湿地公园
位于城市区域, 以湿地科学性、艺术性为基础, 以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为载体, 运用湿地生态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 仿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功能、景观、生态过程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科学与文化价值的场所, 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旅游观光向人们展示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 由多样的湿地景观、丰富的湿地动植物类型、特色的湿地休闲娱乐、湿地商品、湿地人文风俗、湿地生态建筑样式组成的特别的主题区域, 是市民和青少年接受生态环保教育以及健康向上的休闲旅游胜地[5,6]。
2.2 人工湿地处理景观系统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 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特点, 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 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是人为创造的一个适用于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生长的, 用于处理污水的一种工艺。其处理原理利用了湿地本身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的自净能力来去除污染物质, 由于不需要外在的能源 (仅需太阳能) , 所以是一种低消费和低耗能的处理方法, 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2.3 农家乐湿地景观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 是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 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 以满足客人的需要, 成本较低, 消费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 可以舒缓现代人紧崩的思绪, 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目前农家乐主要分为农家园林型、花果观赏型、景区旅舍型和花园客栈型4种类型。长沙市地处亚热带, 雨量充沛, 在近远郊区仍保留了大量的人工鱼塘, 近年兴起的农家乐主要是以鱼塘为基础, 集垂钓、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3 长沙城市湿地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
从1998—2007年的10年间, 长沙城市湿地面积迅速下降, 从5 734.28 hm2减少至5 212.47 hm2;河流作为长沙最主要城市湿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湿地的密度愈加不均匀, 城市中心区湿地愈加减少。湿地斑块最小面积与周长均大幅度减小。此外, 局部湿地景观破碎度有所增加[7]。一是长沙城市湿地由于被城市的建成环境包围和侵蚀, 形成了面积不断减小、分布不均匀、孤岛式生境的斑块状特征。二是长沙城市湿地内部生境的破碎化较为严重, 生态平衡和循环受外来的因素干扰, 导致原有的自然属性和景观价值逐渐随之消失。三是各个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低, 形成了孤岛式的群落。从水文学角度来说, 和其余水域少有地表径流有关, 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从生态学角度来说, 被建成环境包围后, 城市中的湿地生物种群和其他种群之间缺乏生态学上的联系, 导致繁衍物种的渐渐稀少。
4 长沙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4.1 指导思想
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为背景, 以统筹湿地生态系统和其他“五大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和生态文化系统) 协调发展为前提,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湿地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景观美学原理的指导下, 立足长沙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宜景则景、科学规划、分类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
4.2 建设方针
在建设中, 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湿地公园的方针, 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体现其公益性;盈利性的项目主要靠社会融资, 由此加快景点开发建设, 挖掘内涵, 提升品位, 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手段, 以多元化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模式。长沙城市湿地景观的建立, 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 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 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 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 彰显城市个性, 深化城市文化记忆, 使之成为长沙形象的金字招牌, 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5 长沙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对策
5.1 湿地资源开发要保证生态优先和永续发展
尊重自然和自然保护优先是生态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 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构架的思想根基。在景观建设中, 与其他功能 (经济、历史、文化、审美) 相比, 湿地的生态功能要先得到重视和考虑, 并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设施。在统一规划基础上, 运用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做好湿地管理, 达到既满足人们对湿地旅游观光和健康人居的需求, 又不超出湿地生态功能阈值的目的。在新时代背景下, 新城区的建设应遵循生态学规律, 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 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发展。
5.2 湿地资源开发要传承湖湘文化, 展现乡土气息
湖湘文化形成于两宋时期的理学思潮。理学思潮是一种以儒家为核心、综合释道的文化形态, 它以比以往更具综合性的新儒学姿态在湖湘繁衍、发展, 最终导致了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崛起。湖湘学派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与湖南本土的民间文化相结合, 对湖南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倾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也反映在文学、绘画、建筑、园林艺术等方面。在湿地景观建设中应当体现湖湘文化的元素, 这样能够激发长沙市民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湿地植物配置方面也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乡土物种, 这样做不但保证了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 也避免了由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而对长沙市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湿地景观的类型和建设方式的分析, 结合长沙城市湿地的特点, 提出将长沙城市湿地景观分为城市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处理景观系统及农家乐湿地景观3种类型;并对长沙城市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今后长沙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湿地,景观类型,存在问题,建设对策,湖南长沙
参考文献
[1]HOLLAND CC, HONEA JE, Gw IN SE, et al.Wetland degradation and loss in the rapidly urbanizing area of Portland, Oregon[J].Wetlands, 1995 (15) :336-345.
[2]崔保山, 杨志峰, 李英华, 等.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J].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 (4) :462-471.
[3]刘国强.我国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思考[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6, 2 (3) :21-24.
[4]骆林川.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9.
[5]骆林川, 管永健.湿地公园与建设模式初探[J].科学研究月刊, 2005 (4) :38-40.
[6]骆林川, 董国正.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潜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0 (1) :84-88.
景观类型 篇5
1.1植物群落的科学配置
杭州植物景观从确定树种到组织群落再到构建层次无不顺应自然规律,引人入胜。同时注重乡土树种的利用,特别是对原有古树名木的保护,并使其成为整个园林设计中的主景。杭州植物配置注重严格按照植物的生活习性进行配置。根据各种植物的喜好决定其所在园林空间的位置。不仅注重平面上的习性,耐旱植物、耐湿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还注重垂直面上的植物选择,喜阳的树种位于整个群落的最上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较喜阳、较耐荫、耐荫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各层植物均成片栽植,层次分明,景观多样。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地被植物的应用,其丰富了园林景观中的色彩与布局;丰富了的花径或花境,使原本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与周围景物协调地衔接起来,而且大量的绿化面积,给城市带来了优良的生态效应。
1.2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应用
杭州植物造景不仅具备科学性,其艺术造诣也较高,并掌握一定的原则性。统一的原则:注意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等要素的相似性,使整个景观和谐统一。例如在一些专类园中,如牡丹园、竹类园中,虽然运用相同种类的植物,但是其单株植物可能属于不同的亚种,因此可以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性状。如牡丹园中各种牡丹的花色、花期、以及植株的高矮或叶子的颜色都有着不同之处,但是在相同科种下的植物肯定也会表现出许多相同的特征,因此,要做到同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而且还会以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给人强烈的刺激感。比如杭州植物造景中,大量运用了各种大小不等的草坪。草坪周围高大的乔灌木,即划分了立面空间,又能与低矮的草坪形成鲜明对比。起伏的地形不但增高了乔灌木立面的高度,也增添了天际线的变化。这些高低、色彩、质地都不相同的植被与草坪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美。均衡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赏心悦目。厚重感强的植物一般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杭州植物配植时大都采用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韵律和节奏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
1.3园林意境的创造
提到杭州,不能不说西湖,而提到西湖,则不能不提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山水著名,其植物造景的创造也是十分成功的。而且其中很多都是以优美的植物景观特色命名的。如“苏堤春晓”,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等开花乔灌木,配以艳丽的花卉及草坪,在晴朗的三月天中,把西湖的春意盎然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柳浪闻莺”,成排的垂柳栽植在西湖岸边,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在春天,嫩绿的柳叶上偶尔停留一只可爱的黄莺,让人们在体验到园林景观设计促进环境优化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小惊喜;“曲院风荷”的夏景,充分利用水面,并在“荷”字上作文章,体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造景艺术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2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杭州城市景观中大量植物的配置,即基本符合了园林植物栽植的科学性原则,又显示了植物造景中高超的艺术性,充分体现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景观类型 篇6
关键词:植物,观赏,特性
一、植物类型
1、乔木:具有体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点高、寿命长等特点。是公园绿地中数量最多、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它是公园植物的主体, 对绿地环境和空间构图影响很大。
2、灌木:没有明显主干, 呈丛生状态, 或分枝高度较低。灌木有常绿与落叶之分, 在公园绿地中常以绿篱、绿墙、丛植、片植的形式出现。依其高度, 可分为大灌木 (2m以上) 、中灌木 (1~2m) 和小灌木 (0.3~lm) 。
3、竹类:为禾本科植物, 树干有节、中空, 叶形美观, 是公园中常见的植物类型。常用竹类有毛竹、紫竹、淡竹、刚竹、佛肚竹、风尾竹等。
4、藤本:不能直立, 需攀援于山石、墙面、篱栅、棚架之上。有常绿与落叶之分, 常用藤本植物如紫藤、爬山虎、常春藤、五叶地锦、木香、野蔷薇等。
5、花卉:园林花卉主要指草本花卉。按其形态特征及生长寿命可分为:
①一二年生花卉。即当年春季或秋季播种, 于当年或第二年开花的植物, 如鸡冠花、千日红、一串红、百日菊、万寿菊等。
②宿根花卉。即多年生草本植物, 大多为当年开花后地上茎叶枯萎, 其根部越冬, 翌年春季继续生长, 有的地上茎叶冬季不枯死, 但停止生长。这一类植物有玉簪、麦冬类、万年青、蜀葵等。
③球根花卉。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地下茎或根肥大呈球状或块状, 如唐菖蒲、郁金香、水仙类、百合类等。
6、草坪植物:高度约为0.15~0.3m, 呈低矮、蔓生状。在公园绿地中常用作“铺地”材料, 可形成形状各异的草坪。运用地被植物可将孤立的或多组景观因素组成为一个整体。草坪植物有结缕草、天鹅绒草、假俭草、野牛草等。
7、水生植物:植物生长在水中, 按其习性可分为:①浮生植物;②沼生植物;③浅水植物;④中水植物;⑤深水植物。
二、观赏特性
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外形美、色彩美、意蕴美等方面。不同的植物其观赏特性也各不相同, 有观姿、观花、观果、观叶、观干等区别。
1、树冠:冠的形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尖塔型:树形塔状, 枝条稍下倾, 有塔状层次, 如雪松、铁坚杉、冷杉、水杉等。
②圆柱型:树干直立、侧枝细短、枝叶紧密、冠高与冠径之比大于3:1, 如珊瑚树、钻天杨、龙柏、南洋杉等。
③圆锥型:树冠锥形, 冠高与冠径之比小于3:1, 如圆柏、柏木等。
④伞型:主枝成45度角, 冠上部平齐成伞状张开, 如合欢、凤凰木等。
⑤椭圆型:树冠长椭圆形, 枝条分布上下略少, 中部较多, 如悬铃木。
⑥圆球型:树冠圆球状, 枝条细而向四周展开, 如杨梅、七里香、石楠等。
⑦垂枝型:枝条柔软下垂, 如垂柳、龙爪槐、迎春等。
⑧被覆型:枝条平伸, 叶成盘状, 如老年松树。
⑨匍匐型:枝条低矮、紧贴地面而生, 枝具下垂性, 如偃柏、草坪植物等。
⑩棕榈型:主干独立, 枝叶簇生于顶端, 如棕榈、蒲葵、椰子等。
2、枝叶:叶形、叶色和落叶后的枝条均可供观赏。叶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尤其是叶形较大、形状奇特的枝叶, 观赏价值较高, 如芭蕉、马褂木、乌桕、银杏、龟背竹、变叶木等。叶色多为绿色, 如嫩绿、浅绿、深绿、黄绿、墨绿等。有的变叶类植物在秋季叶色变红、变黄, 如枫香、鸡爪槭、乌桕、檫木、黄连木、银杏、栾树、腊梅、法桐等。有的植物叶色为红色或红绿相间色, 如红枫、红背桂等。
3、干、根:树根是植物支撑树冠的基础, 树干是支柱, 主干直立高大的大乔木, 气势雄伟、整齐美观。主干扭曲、盘绕而上的植物如罗汉松、紫藤、凌霄等常有古雅、苍劲之感。树干形状特别的, 如纺锤形的大王椰子、截面为方形的四方竹、竹节突出的佛肚竹等, 观赏价值也很高。还有的树干颜色、花纹奇特, 如白皮松、白桦的白色;中国梧桐、毛竹的绿色;紫竹的紫色;斑竹的环状花纹、黄金间碧玉 (刚竹的变种) 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杨树枝条脱落后所形成的“眼睛”等, 均可供人观赏。树根的观赏是就露出地表面的根而言的。有些植物如水杉的板状根, 榕树的气生根、在石隙或石壁上生长的网状根等, 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4、果:植物的花果由于形状奇特、色彩艳丽而成为园景的一部分。植物的花主要从姿、色、香三方面来欣赏:
①花姿:有的植物以花大而取胜, 如大丽菊、绣球花、牡丹、芍药、荷花、广玉兰等;有的以形怪而取胜, 如蝴蝶花 (三色堇) 、鸽子花 (珙硐) 、马蹄莲、倒挂金钟等;有的以繁取胜, 如紫薇、凤凰木、锦带花、紫荆等;还有的以秀取胜, 如鸟萝、金银花、七姐妹等。
②花色:花色不胜枚举,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白色:白玉兰、广玉兰、月季、白杜鹃、茉莉、栀子花等;
红色:石榴、映山红、樱花、山茶、牡丹、月季、炮仗花等;
黄色:迎春、腊梅、金桂、棣棠、连翘、鸡蛋花等;
紫色:紫藤、紫荆、紫薇、木槿、红花羊蹄甲等;
绿色:绿梅、绿牡丹等。
③花香:植物的花除花姿、花色可供观赏外, 花香也可为园林增色添香, 白兰、茉莉、栀子、玫瑰、含笑等植物的花都有一定的香气。如桂花、兰花植物的果也可供人观赏。许多植物果色鲜艳、果形奇特, 也是观果的上品, 如佛手、火棘、枸骨、山楂、柿子、石榴、橘子、金柑等, 盆栽或成片栽植, 效果更佳。
5、蕴:植物的外形、色彩、生态属性常使人触景生情, 产生联想:
松柏——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
木棉——象征英雄主义
竹——象征品德高尚、“虚心有节”
梅——象征不屈不挠
兰——象征居静而芳
菊——象征不怕风霜的坚强性格
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
玫瑰花——象征爱情
迎春花——象征春回大地
这些园林植物, 如“松竹梅”有“三友”之称, “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 是中国古代诗人画家吟诗作画的主要题材, 其象征意义已为人们所接受。在公园绿地中适当采用, 效果也很好。
参考文献
景观类型 篇7
1 景观设计与教育之间的结合
一般情况下,景观学主要是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相关事物、物体合理安排,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教育的执行最主要的目的是对每个需要学习的人提供一个人性化的、方便的教育服务过程,这样不仅能保证人们能够在工作与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知识,还能掌握人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机会与发展机会,从而提高人们的自身品质。因为一个人的自身特点、健康情况以及生活的环境等都存在较大关系,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能够减少人们的工作压力,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品质。而且,设计一个良好的景观设计工作,还能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身心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1]。在这种形式下,景观设计与教育两者存在一致性,环境是人们生存的主要空间,所以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较好要求,并能够体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巨大感染性,也能使人们从环境中获取到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人们自身的道德品质。
2 景观设计在教育中存在的负面现象与产生的原因
2.1 负面现象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教育负面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在景观设计工作中呈现一定的铺张浪费现象,我国城市与城市在建设中存在相互之间的模仿现象,在景观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一般都开始实现喷泉建设、草坪建设等景观,这样不仅浪费政府资金,阻碍城市的经济发展,还给人们留下不好的印象,人们认为这只是一种摆设,是政府实现过度消费的一种表现,并不能给人们留下一个富有教育的效果。(2)在景观设计工作中,也没有体现出一定的人性特点,因为我国景观设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政府在对其实施建设中,并没有考虑到人们对它产生的需求,在实际设计期间,只是根据设计者的思想构建。而且,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个主要场所,只有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较高的社会能力,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才能实现人性化创造。
2.2 产生的原因
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体现在2方面:一方面,主要是设计景观的相关人员并没有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因为园林设计主要涉及的专业比较广,要涉及到更广的方面,各个专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较大联系。设计工作者自身并没有掌握好专业知识以及进行过系统学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也没有设计出有意义的作品,从而失去了一定的教育功能[2]。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影响比较大,在对城市中的套房进行规划设计工作中,很多开发商为了在销售工作中获取更多利益,在景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人们对它的购买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按照人们的潜在需求合理设计,从而降低了教育功能的实现。
3 景观设计功能的类型
3.1 自然、艺术型
自然类型的设计是一种美的艺术,在景观设计工作中,能够利用自然类型实现一种生态美。在这种生态性的景观设计工作中,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舒适、美好的环境中,并体现到自然美,以培养他们的自身审美情操。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能够在设计工作中将景观设计价值完全体现出来[3]。
3.2 道德、环保型
在景观设计工作中,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是其中最为主要的目标,因为人们的道德情操能够体现出我国的文明素质教育、团结合作等精神。在对景观实施设计工作中,精神品质的形成能够在其中发挥表率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几年人们对环保问题的不断关注,在景观设计工作中也增加了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从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 总结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工作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占有较大位置,景观设计工作主要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使他们能创造美丽生活。其次,在景观设计中增加教育功能,还能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以良好途径将教育功能完全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袁磊.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的类型及体现探讨[J].河南建材,2012(3)
景观类型 篇8
关键词:中医理论,园林景观,应用类型
1 应用理论
中医理论是聚集了哲学、佛学、道学等知识的一套整体系统学说[1], 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 通过阴阳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 使自然界和人达到平衡状态[2]。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观念用于指导园林景观的设计, 是园林景观创新的重大突破点。
研究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类型除了中医理论外, 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等也是本文的理论依据。中医理论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规律性对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 同时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园林景观相关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本文在理解中医理论的前提下, 以生态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类型, 分析了常见的应用方式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 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以中医理论为理论前提, 以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的园林景观是应对“亚健康”人群的重要举措。
2.1 应用类型
2.1.1 药用植物园
药用植物园是以中草药文化为基础, 以植物为主要造园要素并以恢复和保护人们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类园林。大多数药用植物园设计都是利用植物的药效特性进行景观功能分区, 起到展览、科普教育等作用, 少数药用植物园除了药用植物的景观营造外, 还融入阴阳五行理论安排整体布局, 如广西药用植物园。
广西药用植物园景观规划立意选取“易经八卦”作为结合点[4], 以“天人合一”思想贯通中国文化的主题, 展现传统医药文化的内涵。如景区中的“中和餐厅”以祖国中医学中的“平衡论、协调论和衡动观”的中和思想命名, 奇恒堂以中医学的“奇恒之腑”为理论基础而建, 观象台的地面铺装图案分别为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和中央金凤, 达到了“在地为形, 在人为情, 在天为象”的五行境界。此外, 园区内的“藏象山庄”运用“藏象”的外在中医内涵 (指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人体外部的象征, 反之, 人体外部的外部象征又客观地反映了内在脏腑的机能变化) 与其内在寓意 (反映隐士贤人顺应社会发展, 淡泊名利的处事情怀) 更是此园林景观的独到之处。
2.1.2 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通过植物自带的理疗作用和人们参与相关园艺劳动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正常运转的一种治疗方式。将我国中医药文化与园艺疗法结合是我国发展特色园艺疗法的突破口[5], 目前我国特色园艺疗法主要是通过植物理疗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如芳香浴、森林浴, 声音理疗等, 植物颜色、味道、大小、声音、药效等是主要应用方式。此外, 部分园艺疗法利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来指导景观空间营造和景观元素的动静结合, 如南京锁石生态旅游观光农庄。
南京锁石生态旅游观光农庄利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五行相生理论进行景观营造[6]。园区景观设计从植物的形态、色彩、姿态、香味、习性等方面出发, 利用了五感 (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嗅觉) 上美的层次[7], 结合传统中医学形成“天人合一”、“身心一体”的整体布局形式, 使游客不知不觉中得到精神和身体两个层次的疗养, 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2.1.3 保健型园林
程绪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园林》中提出的运用阴阳五行建设生态保健型园林[8]给保健型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保健型园林景观整体布局以种植大量保健树种为设计要点, 局部景观将阴阳五行理论应用于自然、景观、人三者的协调统一, 强调园林景观元素、特性等与阴阳五行相互对应, 并与人体五脏六腑联系起来, 旨在利用具有阴阳五行理论的景观调整人的身心健康, 如刘滨谊先生在国外营造的五行花园[9]。
该花园基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 (男, 肝气郁接) , 故以“阴”景观设计为主, 在植物种类、植物药效、植物色彩、空间大小、树下阴影等方面考虑阴阳平衡搭配, 并辅以五行五脏对应去调整人体机制正常运转, 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该花园景观设计将人的活动和周围环境结合考虑, 主张“人是花园的一部分, 花园和人处于阴阳和谐状态”, 人体变化与季节的变化, 时辰的变化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使其所有都处于同一节律中。
2.2 药用植物园、园艺疗法花园和保健型园林的差异
药用植物园、园艺疗法和保健型园林都是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表现,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也有各自特点 (表1) 。
2.3 应用方式
2.3.1 植物的应用
植物色彩:暖色属阳, 暗色属阴, 根据植物色彩选择合理的五行方位、季节表现;光照与阴影:有光照的地方是阳, 有阴影的地方是阴;方位:东、西、中、南、北分别对应不同的色彩、季节, 达到五行相生;药用性状:根据使用人群问题症状来选择具有某类药效的植物;群落的搭配:落叶树、阔叶树、阳性树、乔木等属阳;反之属阴;生态习性:耐热、喜光、耐干旱瘠薄等树种属阳, 反之属阴;雌雄性质:雄性树种属阳, 雌性树种属阴。
2.3.2 水体的应用
动静状态:动态水体属阳, 静态水体属阴;水池形状:圆形、椭圆形属阳, 方形、规则形属阴;上升、下降:上升的水体 (如喷泉、涌泉等) 属阳, 下降的水体 (如瀑布、叠泉等) 属阴;有无人类活动:可供娱乐的水体属阳, 仅供欣赏的水体属阴。
2.3.3 建筑小品的应用
颜色:暖色属阳, 暗色属阴;体量:体积大的属阳, 相对体积小的属阴;方位:安放的位置有东、西、中、南、北之分, 对应五行木、金、土、火、水。
2.3.4 场所 (空间) 的应用
开敞、封闭:开敞空间为阳, 封闭空间为阴;人类活动:有人类参与的空间为阳, 无人类活动的空间为阴;明暗:有光照的空间为阳, 无光照的空间为阴;园路铺装: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与铺装材质、色彩等的对应。
3 中医理论在园林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中医理论应用领域窄
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多是附属绿地, 如医院、疗养院、生态农庄等, 没有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 应用范围小。
3.2 植物选择匮乏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中最主要的元素, 其选择和配置时举足轻重的。现阶段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匮乏, 我国园林常见植物不少于300种, 而目前结合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用植物、保健型植物却仅有几十种。
3.3 相关人才匮乏
由于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特殊性, 一般园林景观设计者不能通透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缺少中医药学家、植物学家、心理学家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合作, 这对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4 景观元素营造比例不平衡
我国目前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侧重于阴阳五行理论与植物景观结合, 忽视了中医理论在其他景观元素的表现和应用, 如水体设计、空间营造、建筑小品布局等。
4 结语
本文通过探讨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类型, 总结了其应用方式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中医理论应用于园林景观目前着重于阴阳五行理论的应用研究, 忽略了其它理论学说的应用研究, 如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除了基于阴阳五行理论的植物景观, 园林景观还可以从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理论的基础上去考虑铺装、空间等的景观营造, 这需要更多的科研者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9.
[2]王圣云, 张瑞芳.“风水”阴阳哲学思想与察“气”体系研究[J].周易研究, 2006 (6) :87~91.
[3]李萍.浅议中医学术流派与《黄帝内经》的渊源[J].中医文献杂志, 2012 (1) .
[4]李彤, 李裔萍.广西药用植物园景区规划[J].中国园林, 2000 (9) .
[5]杨玉金.园艺疗法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及原则[J].河南林业科技, 2007, 27 (3) :65~67.
[6]吴克宁.探索城市园林绿地的新功能-植物保健园规划设想[J].中国园林, 1996, 11 (2) :38~43.
[7]尹东梅.园艺疗法发展趋势探讨[J].江西科学, 2008 (2) :170~174.
[8]程绪坷.建设中国特色生态园林的探索[J].中国园林, 1990 (1) :4~5.
景观类型 篇9
关键词: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特征
干旱区荒漠化过程中, 最敏感、影响最强烈和变化最显著的地段是边缘带, 其对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反应迅速且幅度巨大。在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背景下, 干旱区比其他地区更加敏感, 具有“指示”和“预警”的意义。也是进行全球变化及区域响应研究的关键区。因此, 对湿地边缘带土壤的研究意义重大[1]。
艾比湖湿地是我国重要湿地之一, 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湿地,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2]。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特殊的水文条件和植被条件下, 湿地土壤有着独特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不同于一般陆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态功能, 这些性质和功能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和演替有着重要意义。王勇辉、郭双双等人针对艾比湖地区的土壤盐分做过许多研究[3,4],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部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扩散和堆积进行观测和取样, 分析了艾比湖周边盐漠区盐尘的时空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危害强度[5]。本文以艾比湖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 综合应用土壤地理学、分析化学、统计学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从而了解艾比湖湿地边缘带的土壤盐分分布情况, 以期为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沙化研究及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依据。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艾比湖湿地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 是准噶尔盆地西部最低洼地和水盐的汇集中心, 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均降水90.9 mm, 蒸发量高达3 790 mm。年日照时数约2 800 h, 温度在-36.4~42.2 ℃之间。主要地貌为湖泊沼泽、低山丘陵、冲洪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等, 土壤类型属水成土、盐碱土和荒漠土等土纲。植被也由此形成旱生、超旱生、盐生、沙生等多种植物群落[6]。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本研究采用GPS定位技术, 依据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景观分布特征, 采集不同景观类型下26 个土壤样点, 共148 个土样, 同时对采样点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情况等要素进行描述, 并获取采样点坐标 (图1) 。每个土壤剖面采集6 层, 分别为0~5、5~20、20~40、40~60 cm。采样时间为2014 年8 月。
1.2.2 样品处理与分析。野外采回的土样经过风干、磨细、过筛处理后, 装入自封袋并标明采集地点、土样编号之后备用。土样在实验室自然风干后, 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如植物残茬、石粒、砖块等杂质) , 将风干磨碎土壤过1 mm筛, 取10 g土样与50 g蒸馏水 (水土比5∶1) 混合, 经过振荡和离心, 取上清液进行土壤盐分的测定。总盐采用质量法测定;HCO3-、CO32-采用双指示剂中和法;Cl-采用硝酸银滴定法;SO42-采用容量法;Ca2+、Mg2+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K+、Na+用差减法计算求得。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制图, 利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区地处干旱荒漠区湖泊湿地, 景观类型包括人类活动景观和部分自然景观, 分类以湿地边缘带植被为景观标志, 同时也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状况, 将研究区分为灌木林、水域、草地、芦苇湿地、棉田、裸地6 个景观类型。其中灌木林景观包括以柽柳梭梭为主的灌木和覆盖有盐节木、盐穗木、黑枸杞的少量灌丛;水域景观是被湖水覆盖的区域;将罗布麻、盐穗木、猪毛草、骆驼刺、花花柴、盐节木、猪毛草等草本植物大量生长的区域划分为草地景观;芦苇湿地是大面积长有芦苇的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区域;棉田景观包括新庄五队棉花地、蘑菇滩七队棉花地和九十团棉花地;几乎零植被覆盖的戈壁裸地和基本被砾石覆盖的戈壁划分为裸地景观 (表1) 。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分布
依据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景观单元构成, 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6 种类型, 分别是棉田景观、裸地景观、灌木林景观、芦苇湿地、草地景观和水域景观, 由于采样点的选取并非均匀, 因此对这6 类景观的土壤盐分总量做标准差, 从而得出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占总盐含量的比例图 (图2) 。可以看出, 水域景观的土壤盐分含量最大, 占总盐量的50.7%;灌木林景观的土壤含盐量居第2 位, 比例为12.1%;芦苇湿地景观占到总盐量的10.4%;棉田景观和裸地景观的含盐量居第3 位, 均为9.5%;草地景观的含盐量最小, 占总盐量的7.8%。
2.2 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分析
6 类景观类型的阴阳离子中, 灌木林景观中各盐分离子的含量为Cl->K+、Na+>SO42->CO32->HCO3->Ca2+>Mg2+;水域景观中各盐分离子的含量:Cl->K+、Na+>HCO3->SO42->CO32->Ca2+>Mg2+;草地景观中, 各盐分离子含量大小为Cl->K+、Na+>SO42->HCO3->Ca2+>Mg2+>CO32-; 芦苇湿地景观中, 各盐分离子含量大小为Cl->K+、Na+>SO42->HCO3->Ca2+>CO32->Mg2+;棉田景观中, 各盐分离子含量为Cl->K+、Na+>HCO3->CO32->Ca2+>SO42->Mg2+;裸地景观中盐分离子含量的大小关系为Cl->K+、Na+>SO42->HCO3->Mg2+>CO32->Ca2+。 由图3 可知, 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离子中, Cl-含量最高, K+、Na+次之, 灌木林景观土壤盐分离子中CO32 -和HCO3-含量基本相等, 水域景观中SO42 -和HCO3-的含量相差不大, Mg2+含量最少, 为0.36 g/kg, 草地景观中CO32-和Mg2+含量最少, SO42-和HCO3-含量持平, 裸地景观中, Ca2+和CO32-含量基本相等, 裸地景观中Ca2+含量最低, 草地景观中CO3-含量最低。
2.3 土壤盐分离子在不同景观中的分布
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在各类景观类型中, CO32-含量为灌木林景观>芦苇湿地景观>裸地>水域>棉田>草地;HCO3-含量为灌木林景观>草地>芦苇湿地>棉田>水域>裸地;Mg2+含量为芦苇湿地>灌木林景观>草地景观>水域景观>棉田景观>裸地景观;Cl-含量为灌木林景观>芦苇景观>草地景观>裸地景观>棉田景观>水域景观;Ca2+含量为灌木林景观>芦苇湿地>草地景观>裸地景观>棉田景观>水域景观;K+、Na+含量为灌木林景观>芦苇湿地>草地景观>裸地景观>棉田景观>水域景观;SO42-含量为灌木林景观>芦苇湿地景观>草地景观>裸地景观>水域景观>棉田景观。从图4可以看出:Cl-和Ca2+以及K+、Na+的含量在各景观土壤中体现为一致性;在芦苇湿地景观中Mg2+含量最高。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各景观类型的土壤含盐量:水域景观>灌木林景观>芦苇湿地>棉田和裸地景观>草地景观。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离子分布情况:Cl-含量最高, K+、Na+次之。各土壤盐分离子在各景观中分布情况:灌木林景观中Cl-、K+、Na+、SO42-、HCO3-、Ca2+、CO32-含量均为最高, 芦苇湿地景观中Mg2+含量最高。
参考文献
[1]楚新正, 张素红.景观边缘带性质、功能及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以绿洲边缘带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3) :50-54.
[2]毋兆鹏, 金海龙, 王范霞.艾比湖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J].水土保持学报, 2012 (3) :211-215.
[3]郭双双, 王勇辉.艾比湖流域风沙土盐分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5) :196-199.
[4]王勇辉, 郭双双, 海米提·依米提.精河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养分与盐分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3) :133-138.
[5]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徐俊荣, 穆桂金, 等.艾比湖盐尘对周边地区土壤盐分及景观变化的影响[J].冰川冻土, 2007 (6) :928-939.
景观类型 篇10
关键词:植被,造景,特色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要根据地域差异而有所选择,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在植被分布上, 大部分是常绿阔叶林, 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 且草坪与地被植物运用广泛。
1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分述
杭州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大多采用自然式植物造景, 这也是我国传统造景的手法之一, 它给人们的印象为近于天然, 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含蓄而蕴藉的意境。巧妙结合各地自然风貌, 地理条件, 充分体现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相结合的特点, 汇聚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 创造出融入历史文脉, 赋予时代特征, 同时又体现意境和诗情画意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
1.1 植物群落的科学配置
杭州植物景观从确定树种到组织群落再到构建层次无不顺应自然规律, 引人入胜。同时注重乡土树种的利用, 特别是对原有古树名木的保护, 并使其成为整个园林设计中的主景。
杭州植物配置注重严格按照植物的生活习性进行配置。根据各种植物的喜好决定其所在园林空间的位置。不仅注重平面上的习性, 耐旱植物、耐湿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 还注重垂直面上的植物选择, 喜阳的树种位于整个群落的最上层, 从上至下依次为较喜阳、较耐荫、耐荫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各层植物均成片栽植, 层次分明, 景观多样。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地被植物的应用, 其丰富了园林景观中的色彩与布局;丰富了的花径或花境, 使原本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与周围景物协调地衔接起来, 而且大量的绿化面积, 给城市带来了优良的生态效应。
1.2 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应用
杭州植物造景不仅具备科学性, 其艺术造诣也较高, 并掌握一定的原则性。
统一的原则:注意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等要素的相似性, 使整个景观和谐统一。例如在一些专类园中, 如牡丹园、竹类园中, 虽然运用相同种类的植物, 但是其单株植物可能属于不同的亚种, 因此可以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性状。如牡丹园中各种牡丹的花色、花期、以及植株的高矮或叶子的颜色都有着不同之处, 但是在相同科种下的植物肯定也会表现出许多相同的特征, 因此, 要做到同一中有变化, 变化中求统一。
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相互联系与配合, 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而且还会以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 给人强烈的刺激感。比如杭州植物造景中, 大量运用了各种大小不等的草坪。草坪周围高大的乔灌木, 即划分了立面空间, 又能与低矮的草坪形成鲜明对比。起伏的地形不但增高了乔灌木立面的高度, 也增添了天际线的变化。这些高低、色彩、质地都不相同的植被与草坪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美。
均衡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 景观就显得稳定、赏心悦目。厚重感强的植物一般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相反, 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 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 杭州植物配植时大都采用自然式均衡 (不对称式) 。
韵律和节奏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 就会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
1.3 园林意境的创造
提到杭州, 不能不说西湖, 而提到西湖, 则不能不提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山水著名, 其植物造景的创造也是十分成功的。而且其中很多都是以优美的植物景观特色命名的。如“苏堤春晓”, 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 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等开花乔灌木, 配以艳丽的花卉及草坪, 在晴朗的三月天中, 把西湖的春意盎然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柳浪闻莺”, 成排的垂柳栽植在西湖岸边, 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在春天, 嫩绿的柳叶上偶尔停留一只可爱的黄莺, 让人们在体验到园林景观设计促进环境优化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小惊喜;“曲院风荷”的夏景, 充分利用水面, 并在“荷”字上作文章, 体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造景艺术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杭州城市景观中大量植物的配置, 即基本符合了园林植物栽植的科学性原则, 又显示了植物造景中高超的艺术性, 充分体现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景观类型】推荐阅读: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浅谈08-02
Redis数据类型之LIST类型08-15
代谢类型07-17
岩石类型07-21
转化类型07-21
传播类型07-21
开放类型07-21
股东类型10-19
认知类型01-15
人格类型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