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特色

2024-05-31

公园特色(通用9篇)

公园特色 篇1

广州雕塑公园下属于国家AAAAA级景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公园占地46万m2,其山水风光秀丽,主题明确,岭南风情浓郁,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设计[1],有“华夏柱”“古城辉煌”“南州风采”、平衡小广场、广州风情街和大草坪等雕塑及景点。公园的植物配置设计,既充分考虑了主题雕塑的造景要求,又具有岭南特色。该文以广州雕塑公园为例,对其植物景观特色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特别是岭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 植物景观特色

1.1 植物与雕塑结合

广州雕塑公园是以雕塑为主题的专类公园,植物配合雕塑,作为雕塑的背景,烘托雕塑主题。如“解放”雕塑,由18匹骏马组成,以草坪为背景,烘托出骏马奔驰的豪迈;广州风情街放置了一组反映西关民间风情的雕塑,其主要配置植物是岭南常见植物高山榕(Ficus altissima);抗非典纪念标志雕塑以木棉花为取材,雕塑四周种植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和美丽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鲜红的花朵与鲜红的雕塑相得益彰。雕塑广场及古城辉煌雕塑组中,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尖叶杜英(Elaeocarpusapiculatus)和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等植物连排种植,形成背景屏障。公园中还有许多由植物塑造的绿雕。常用的造型植物有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朱樱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和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

1.2 岭南风情浓郁

四季常绿、花果飘香是岭南园林的重要特征。岭南园林常用植物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形态、花果、枝叶、季相和色味均是观赏要点,更讲究经济价值和人文内涵。黄葛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和小叶榕是岭南常见遮荫树和风水树,也是公园造景的主要植物。此外,还有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cv.Acutifolia)、红鸡蛋花(Plumeria rubra)、木樨(Osmanthus fra-grans)、含笑(Michelia figo)和九里香(Murrayaexotica)等芳香植物,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美丽叶子花、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和山茶(Camellia japonica)等观花植物,蒲桃(Syzygium jambos)和洋蒲桃(Syzygium sa-marangense)等观果植物,以及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等棕榈科植物,都是传统岭南园林常用植物。

1.3 季相与色彩丰富

一年四季,植物的叶、花、果、形、色随季节变换,创造出属于植物生命特有的景观艺术效果,给予游人视觉的享受和季节感。广州雕塑公园应用观花、观果、观叶植物来丰富季相。

春季观赏植物主要由红、黄、白3 种色系组成,红色系植物有木棉、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关山樱(Prunuslannesiana var.sekiyama)、朱樱花、杜鹃和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黄色系植物有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白色系植物有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尖叶杜英、葡桃、含笑;夏季观赏植物主要由红、黄、白、紫4种色系组成,色彩最为丰富,红色系植物有红鸡蛋花、凤凰木(Delonix regia)、希美莉(Hamelia patens)、朱瑾(Hibiscus rosa-sinensis)、美丽叶子花、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及洋蒲桃(果),黄色系植物有腊肠树(Cassia fistul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黄花夹竹桃、硬质黄婵(Allemanda schottii)、美人蕉(Canna indica)、金叶拟美花(Pseuderanthemum reticulatum)和吊瓜树(果)(Kigelia africana),白色系植物有鸡蛋花、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灰莉(Fagraeaceilanica)、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海桐、九里香、小蜡树(Ligustrum sinense)、蜘蛛兰(Hymenocallis americana)、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和蒲桃(果),紫色系的植物有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假连翘(Duranta erecta);秋季观赏植物主要由黄、白2 种色系组成,黄色系植物有鹅掌藤(果)(Schefflera arboricola),白色系植物有木樨;冬季观赏植物主要由红、黄、紫3种色系组成,红色系植物有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羊蹄甲、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山茶及大叶紫薇(叶),黄色系植物有金葡桃(Xanthostemon chrysanthus),紫色系的植物有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和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

彩叶植物色彩斑斓,为四季常绿的园林增添亮色,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公园内彩叶植物多为木本地被类,常用的有:红花檵木、变叶木(Codiaeumvariegatum)、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斑叶月桃(Alpinia sanderae)、花叶艳山姜(Alpiniazerumbet)、冷水花(Pilea cadierei)、小蚌兰(Rhoeospathaceo cv.Compacta)、花叶山菅兰(Dianella en-satacv.Silvery Stripe)、紫杯苋(Cyathula prostratacv.Blood-red Leaves)、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彩叶竹芋(Calathea roseo-picta)、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和吊竹梅(Tradescantiazebrina)等。

1.4 主题景观新颖

广州雕塑公园经常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和主题植物展,通过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草花构筑植物大地景观。公园引进大量外来植物,满足游客猎奇心态和审美需求,打造新颖靓丽的城市植物景观。2007年公园举办了郁金香主题花展,通过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宫灯百合(Sandersonia aurantia-ca)等的引种,与葵百合(Liliumcv.Star Gazer)、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羽衣甘蓝(Brassicaoleracea var.acephala)、三色堇(Viola wittrocki-ana)、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Pumilum’)、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和中国石竹(Dianthuschinensis)等常见草花打造了“印象·荷兰”“花海迎宾”等主题景观。同年举办的凤仙花主题花展(见图1),采用了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蓬蒿菊(Chrysanthemum frutescens)、一串红(Salviasplendens)、三色堇、粉萼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文心兰(Oncidium lexuosum)、一串白(Salviasplendens var.alba)和中国石竹等草花打造了“蝶舞翩翩”“红棉璀璨耀广州”等花海景观。2009年,公园配合亚运花卉选种工作,开展了亚运花卉展示会(见图2),会场展示了由醉蝶花(Cleome hassleri-ana)、彩叶草(Coleus blumei)、百日草(Zinnia ele-gans)、丰花百日草(Zinnia hybrida)、一串红、万寿菊(Tagetes erecta)、孔雀草(Tagetes patula)、夏槿(Torenia fournieri)、硫华菊(Cosmos sulphu-reus)、花烟草(Nicotiana alata)、香彩雀(Angeloniaangustifolia)、勋章菊(Gazania rigens)、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美女樱(Verbena hybri-da)、非洲凤仙(Impatiens sultanii)、矮牵牛(Petu-nia hybrid)、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三色堇、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金鱼草、粉萼鼠尾草和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等100多个花卉品种,主要打造手法有花坛、花墙和花境等。

2 生境植物配置

2.1 滨水生境

广州雕塑公园的水景依山就势,富于情趣。溪涧曲折幽深,流水潺潺,英石堆叠的狭窄水道附近种植了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 )、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斑叶月桃、合果芋、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膜果泽泻(Alismalanceolatum)、紫鸭跖草、吊竹梅和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等水生草本植物。红鸡蛋花和串钱柳等乔木在水中投下优美的倒影,植物、石、水融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气氛。经过云溪,水流出云液湖。云液湖是配合羊城山水景区设置的大湖面,湖上有小岛以桥相连。考虑到湖面的镜面效果,湖边配植了垂柳(Salixbabylonica)、串钱柳、水石榕、鸡蛋花和蒲桃等具有优美形态和倒影效果的乔木,水岸交接处则以炮竹红(Russelia equisetiformis)、肾蕨和花叶艳山姜等实现水与岸的自然过渡。

2.2 山林生境

公园的东南部是山林生态区,杂树参天、绿树成荫。植物配置运用的多是乡土树种,以营造生态山林的景观效果,更有引鸟的作用。主要植物有: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粉箪竹(Lingnania chun-gii)、杜鹃、巴西野牡丹、野牡丹、海芋(Alocasiaodora)、蕨类和玉叶金花等。

2.3 草坪生境

大草坪位于公园的西部,地形高低起伏,绿草如茵,既满足日常观赏休闲需要,也给节庆活动提供布展场地。大草坪选用的是细叶结缕草(Zoy-sia pacifica),草质纤细柔软,低矮平整,耐践踏,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四周种植了高山榕作为草坪边界的限定,具有整齐和遮荫的效果。

2.4 热带生境

棕榈科植物形态鲜明,具有浓郁的热带风情,造景效果突出,是岭南园林中常用的植物。公园选用的棕榈科植物有大王椰子、假槟榔、散尾葵、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剑麻(Aga-ve sisalana)和白缘龙舌兰(Agave angustifoliavar.marginata)等,营造出热带、亚热带景观。

3 园路植物

园路是公园中组织空间、引导游览的“脉络”,串联起各个景点。园路的铺装、两旁植物配置以及园路走向共同营造出园路的氛围,也带给游人对公园最直接的印象。公园选用的是黄葛榕、小叶榕、高山榕、腊肠树和大叶紫薇等形态优美、遮荫效果好、岭南特色浓郁的园路树,配合红绒球、山茶、木樨和杜鹃等灌木,海芋、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鸢尾(Iris tectorum)、大花芦莉(Ruellia elegans)和斑叶山菅兰等草本地被植物,营造既舒适又优美的步行空间。

4 结论

广州雕塑公园的植物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和观赏效果,也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首先应增加植物的品种,丰富植物的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手绘记录、摄影和观鸟等休闲游览方式的普及发展,通过补充观赏性植物和引鸟植物,创造更优美的观赏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具备科普教育功能。另外,还可多种植富有人文内涵和岭南文化的植物,如荔枝(Li-tchi chinensis)、石榴(Punica granatum )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岭南盆景也是岭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植物和山石的浓缩盆景展现大自然的风光,极富诗情画意,也应当在公园中有所展示。再者,植物有规则式配置以及孤植、丛植、群植、林植和散点植等自然式配置方式各有特色[2],均应在公园中有所体现,以充分展现植物之美。

公园的植物景观师法自然,展示了亚热带气候下不同生境的自然之美,结合雕塑的展示,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有机结合,营造了公园舒适的游览休闲空间,为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公园特色 篇2

就目前情况而言,四川地区主题公园的种类主要有两种:1)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主题,如杜甫草堂(成都,纪念杜甫的公园)、武侯祠(成都,三国文化主题公园)、三苏祠(眉山,纪念苏轼的公园)、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古蜀文化遗址公园)、望江公园(成都,纪念薛涛的公园);2)以异国地理环境和文化为主题,如欢乐谷(成都,大型旅游主题公园)、国色天香(温江,主题乐园)。成都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具地域特征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为大雅堂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深厚的人文环境依托;眉山及丹棱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设施以及一定数量的人口规模,为大雅堂公园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杜甫草堂、三苏祠、国色天香等不同类型公园的成功经营,也为大雅堂公园的成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规划设计要点

1公园主题。作为“人造旅游资源”的主题公园,主题文化是公园的灵魂和核心所在。而主题公园的设计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过程,即通过适当的方式将现有资源中所蕴含的无形的文化内涵,用具体的物化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只有将主题公园设计中提取的文化内涵通过物质载体实现物态化与公众化,才能使游客在游赏中得到深刻体会,获得其认同和积极参与,才能使主题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4]。所以,对于公园主题的确立和呈现包括了两个重要的过程:内涵选择与物态外显。

(1)内涵选择。丹棱县悠久的建县历史、浓厚的文化熏陶以及赋予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使得场地文化内涵丰富而复杂,且在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面上通过不同的比重“掺合”在一起。文化内涵的选择,就是在场地资源所包含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属性中,确立其中所要刻意展现的那一部分内容(即“核心内涵”),并由此统领和延伸出相关内容(即“辐射内涵”)。丹棱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大雅堂遗址所在地,“大雅”文化自然顺理地成为公园的“核心”主题。而长年受眉山“千载诗书城”的文化熏陶与川西地区人文特色的沉淀,亦使丹棱具有“川西文化重镇、民间艺术之乡”的“辐射内涵”。由此契合时代主旋律的新时代“大雅”文化强调“至正达真、不俗大气、寓教于乐”的公园主题得以确立。

(2)物态外显。由于文化内涵的复杂性,表现出的主题公园外显系统也相对复杂,其特征主要包括公园本身及其环境所展示的艺术意境,公园主题所显示的文化气质,以及主题公园所传递的时代气息。这三个方面的特征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主题公园的表情和魅力,与游客进行交流。其中,文化气质是主题公园外显系统的灵魂。因此,设计中直接表达(实物展示)、场景模拟(主题活动举办)、隐喻诠释(植物雕塑设计)、象征处理(符号元素应用)等,不仅是公园主题的主要表达手法,也共同构成赋予时代气息与地方特色的公园艺术氛围,即公园所要表现的“大雅”主题。

2规划理念。

(1)地方历史文脉的延续文脉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升华,是城市无形的历史文化载体,反映城市形象特征、历史发展过程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主题公园的设计,就是在对综合性的、复杂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提取场地核心内涵并物化外显,反映出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唤起人们集体的社会心理积淀。一方面使公园融合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公园与城市发展的脉络,反映其文化特征并在设计中表现、强化这些独特性,增强场所的归属感、认同感,保持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即“地方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

(2)人景互动新型室外空间的创造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休闲娱乐活动空间”,为公众提供游赏、休憩、教育宣传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场所,因此园内各场所及活动项目都应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主题公园中活动空间的创造,包含了“景静人静———景动人静———景动人动———动静结合”[5]的演变过程,设计中一方面保留多种动静活动共存互补的场所,增加公园景观层次及活动项目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强调对主题场所的特色塑造,引导游客从单一的“观赏”到积极的“参与”,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公园与游客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使游客切身体验到公园的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亦突出公园的时代性和独特个性。

(3)城市形象的提升及长期开发的效益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反映了城市的外在面貌。主题公园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和文化传播场所,不仅营造了优美舒适的城市景观,开启了城市整体形象的展示窗口,而且还最大程度地提取、融汇了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并对外集中表现出来,创造出个性鲜明的城市名片。对城市特色形象的塑造、综合竞争力的增强、长期开发效益的实现及居民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

3整体空间结构

(1)功能布局。结合“核心内涵为主,辐射内涵为辅”的公园主题设计原则和现状场地及周边环境影响,大雅堂公园提出“一心、一轴、一带、多区”的整体功能结构布局(图1)。“一心、一轴”为公园南北贯通的中心文化区和中央文化轴,它们共同构成了公园最重要的景观通廊,延续了新老城市发展的文脉,突出鲜明地展现了“大雅”文化主题。“一带”即公园内笔架山处的自然山林体验带,它在公园东西方向串联各主题园区,并以线型空间序列形式展现丹棱的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美景。“多区”则是构成公园有机整体的辅助文化主题园,各区按自己的主题设计自成一体,通过合理地组合搭配对中心文化区的主题有力地烘托,其中西侧多为茶坊、游憩园等活动场地,东侧为诗书园、颂雅溪等文化休闲空间。

(2)空间序列。任何一种空间序列都应包含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尾阶段,有节奏地组织环境空间韵律,使游客长时间保持体力和激情,并有效地展现重点设计空间。大雅堂公园着力打造的中央文化轴以北端滨河广场为起点(开端),以景观大道及运动休闲广场为主要集散地和观景区(发展),通过空间相对曲折狭窄的登山道到达山顶开阔的中心文化区(高潮),最终以南端名人园结束整个空间序列线(结尾)。这条文化轴张弛有度地组合着园区重要节点,通过各景点空间的视野开阖、路径转折、高低起伏等变化,游客长时间怀着新鲜、期待、震撼的空间体验,公园淋漓尽致地对外展示了这条城市与文化的发展脉络,个性鲜明地宣传了丹棱历史悠久的“大雅”文化主题(图2)。

项目介绍

1中心文化区。公园核心区是“大雅”文化主题的核心展示场所。位于公园内山顶平台高地,形成整个公园的构图中心,在视觉和空间序列上具有极强的控制力和凝聚力。主要包括大雅堂、文化馆及相关服务用房,整个建筑群风格典雅、大气不俗,由前后两个景观庭院和休闲连廊组成统一的有机体。园区内通过不同的主题文化表现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地诠释和呈现“大雅”文化主题,使游客在切身体验中加深对主题文化的理解,也利于公园自身地方文化特色的塑造。主要为:1)实物展示,即书画作品、碑文雕刻、古迹遗留物等;2)现代技术应用,即书籍资料、摄影图片、影音动画等;3)场景再现,即现场讲解、节目表演、主题活动筹办等。

2特色主题园。主题公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丰富景区活动及游赏内容,对中心主题进行补充烘托,从其它角度还原公园所在地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文脉,同时提供主题公园正常运行的服务保障。公园内特色主题园在内容上配合“大雅”文化主题和场地提取的“辐射内涵”设计,空间上围绕中央文化区呈“众星捧月”之势合理布置。代表有:1)大雅梯,登临中心文化区的前奏景点,利用曲折多变的梯步和相对狭窄的空间与中心区形成鲜明对比,以强化后者的空间形象、突出其重要地位;同时东西两道登山梯的设计也呼应了大雅之堂“难登”的文化常识;2)名人园,文化馆南侧景观,利用开阔对称的景观设计,强化中心区典雅不俗的建筑风格;园内陈列眉山及丹棱的历史名人雕像和诗词碑文,反映地方人文历史,亦有教育宣传意义;3)活动及休闲场地,包括茶坊、欣逸园、诗书园等,共同构成公园特色景观节点,满足园区不同活动的场地要求,同时丰富和还原了地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3建筑风貌。建筑是地域文化特征最直接的表现载体,大雅堂公园的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其文化渊源的影响,装饰符号语言的提取与运用更是对场地文脉在新时期创新性的延续。大雅堂始建于北宋后期,受当时社会文化及地方特色的影响,建筑风格朴素大方、简洁典雅。设计中对于公园建筑的营造力求“修复还原式”,并采用中国宋代官式建筑营造法则,园内建筑纤巧秀丽、朴实素雅。大雅堂主殿属两层殿堂式,采用三重檐歇山顶形式,体量雄伟而不改宋式建筑秀雅轻巧之神韵;文化馆及周边建筑则为单层庑殿或歇山顶形式,从体量和风格上强化“大雅”文化主题和公园整体性(图3、4)。

结语

公园特色 篇3

第一次进怒江是20年前了,当时的道路条件十分艰难,从怒江首府六库沿怒江峡谷一路北上到最远的贡山县,仅仅160公里左右的路程,8小时内是很难到达的。2015年3月,我以国家公园考察组专家的身份再次到怒江考察,回来后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终在2016年5月,云南省怒江州两个国家公园,即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和独龙江国家公园的申报顺利通过云南省国家公园专家委员会的审查。以100分为满分,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获得90.7分,独龙江国家公园91.1分,这标志着两个国家公园从技术层面上获得了专家的首肯。

怒江州地处云南西北部,其北部紧连青藏高原并与我国的西藏接壤,而西部与缅甸连接,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海拔从5000米以上的高山到怒江州首府六库附近700米左右的河谷,高差极大,立体气候明显。这里是我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也是中国民族众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怒江州为何值得保护而且有什么特殊性?

从地貌上而言,怒江地处地质历史上著名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连接的缝合线地带。大约40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印度板块北移,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汇聚,在怒江国家公园所处区域形成了以高山深谷为主体的巨型横断山脉构造带,并形成了南北向的三山(怒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夹两江(怒江、独龙江)的地质奇观。该区域是滇西北著名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域,区域内以高山峡谷为主,并兼有冰川冻土、河谷平原、高山湖、瀑布等具有世界一流美学景观价值的地貌资源。而规模宏伟的怒江大峡谷在怒山、高黎贡山挟持下,由北向南纵贯怒江州,其长度达600多公里,居世界峡谷之首,其相对深度均大于2000米,仅次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居世界第二位。

从植物资源而言,怒江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的横断山脉纵向峡谷区,是植物区系东西交汇和南北过渡地带,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十分复杂多样。怒江国家公园的自然植被有8个植被类型、13个植被亚型和25个群系。而且具有一些这一区域的特有植被类型,如俅江青冈林和野棕榈林,并且还保存有云南甚至是中国亚热带北部地带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系列,在中国植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的维管束植物有216科,946属,3478种。这一数字接近西双版纳的植物种类,远远超过我国多数省份的植物种类数量。其中有各类保护植物245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等;有大量的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260万年)裸子植物和白垩纪(开始于1.45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的植物,有10个东亚特有科和13个中国特有属,中国特有种达1323种,特有种植物达植物种数的44.07%,特有现象十分突出,并成为公认的中国古老孑遗物种和特有种的集中分布地,物种的保存和分化中心。

怒江州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为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从动物资源而言,该区域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和中国3个特有物种分化中心之一,动物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南北动物区系混杂的过渡特征,而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为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根据已有记录,这里有脊椎动物666种,占云南省脊椎动物的31.5%和中国脊椎动物的10.9%,其中有各类珍稀濒危物种185种和各类特有种236种,许多物种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保护价值极高。其中的怒江金丝猴仅分布在这里的局部区域,是2010年才发现的新物种,是世界上第5种金丝猴,属极度濒危状态。怒江国家公园范围内共有鱼类51种,珍稀濒危鱼类虽少,但特有物种丰富,共有26种,包括中国特有种23种,云南特有种18种,怒江特有种13种,伊洛瓦底江特有种1种和怒江国家公园特有种10种。

按照云南省2009年通过的《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当地可以筛选出可适当开发的峡谷日出和日落、云海雾海、佛光胜景、石月亮、石门关、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峡谷、丙中洛田园景观、听命湖、月亮大瀑布等旅游资源共100多个。这也仅仅是初步的调查得到的结果,而这一地区仍然有许多未知的秘境旅游资源等待人们去探索和发掘。

由于长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越来越强烈的人为活动,导致了怒江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沿江2000米以下的区域保存较好的天然植被几乎已不存在,而整个区域的森林面积在大幅度减少,孟加拉虎等一些珍稀濒危生物已经难觅踪影,生物资源面临的压力增大。由于高山峡谷的陡峭地形和复杂的地貌,怒江州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其生态修复的困难程度很大,怒江州的生态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国家公园的设立可以认为是怒江州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协调当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参加审查会的专家们对怒江州的情况十分熟悉并特别关注,对因不适宜的发展给当地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特别关心,参会的专家一致赞成建立国家公园,但对今后的具体保护和管理措施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怒江州已经建立了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而言,建立国家公园还有什么必要呢?可能外人并不了解,怒江州的保护和发展已经经历了长期艰苦抉择的过程。怒江州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但是敏感和脆弱的自然环境制约了一些产业的发展,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如水电发展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争论,如今小水电已经完成叫停,干流的大水电也由于对环境的影响问题而仍在讨论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的环境破坏太大不可实施;而生物资源的发展也受制于环境,难于形成真正的产业,在全国上下一道奔小康的行进道路上,怒江州如果继续不发展,完全依靠国家提供的外来补贴过日子,对当地的30多万人而言,这种发展将会更为艰难并难于为继。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协调保护与发展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首先国家公园仍然是保护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保护。以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例,划定的国家公园除了包括原来的部分自然保护区以外,将当地一些生物和景观资源丰富的区域也一并划入国家公园的范畴,而国家公园规划中也明确将可以进行旅游的范围限定在整个国家公园面积的5%以下的范围,而且不能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只能在实验区和划入的一些非保护区区域开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活动。世界级深长的怒江大峡谷、秘境的独龙江、独特的石月亮、唯一的独龙族、等等,这些谜一样的名词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通过发展和建设,按照初步的规划和设想,这里将会形成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在2014年怒江国家公园的规划中,提出的只是建立一个怒江国家公园,然而,居于我们对国家公园的实地考察和平常的认识,独龙江和怒江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地理单元。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出中国后下游为萨尔温江,流经缅甸、泰国,从莫塔马湾汇入印度洋安达曼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当地以怒族和傈僳族为主。独龙江起源于中国西藏察隅,下游为缅甸的恩梅开江并汇入伊洛瓦底江,从北到南贯穿缅甸,在仰光附近流入印度洋孟加拉湾。河谷相对封闭,其峡谷被认为是“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相对而言,独龙江流域原始性更为显著,到了这里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清澈和碧绿,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生物物种更具有独特性,如戴帽叶猴、独龙牛是这里特有的动物,当地的通行条件也更为困难,经济发展更为受限;而怒江沿岸人类活动相对较为频繁,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从保护的角度,我们考察时就建议,建立两个国家公园将更为有利于当地的保护管理和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2014年规划的基础上,经过重新调查、评估和规划,201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怒江国家公园分为怒江大峡谷公园和独龙江国家公园。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要求,需要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建设原则,妥善处理好国家公园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的关系,充分协调好与已有保护地的关系,严格遵守已有保护地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并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组织编制独龙江国家公园、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按照程序上报审。

怒江两个国家公园的设立为当地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是当地的最重要任务,但旅游和社区发展也同时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们的角度认为,怒江可以适度开展一些交通、通讯和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怒江机场已经开始建设,怒江州内的二级公路也已经在设计中,新的独龙江道路开通以后,独龙江乡的一批旅游设施也已经完成。我们认为,规划是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指南,在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确定旅游发展的重点和约束性条件,因此需要尽快并高要求地完成国家公园的详细规划。因为条件允许,在怒江大峡谷可以开发和发展以吸引游客为主的大众旅游,但独龙江流域应该具有更高的限制条件,最好是发展对环境影响较小,经济收益较高,对进入人数和车辆严格限制的高端生态旅游。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限制,当地人才流失严重,而保护和管理人才将是制约国家公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当地需要积极的培养和引进相关的各种人才。

公园特色 篇4

休闲旅游作为中国新兴的旅游模式, 越来越被政府及国人重视, 2013年多省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建设休闲旅游产业。房车旅游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目前我国的房车旅游营地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 大多数城市和旅游景点都没有建设符合国际露营标准的宿营地, 正式挂牌的营地数量远不能满足房车旅游发展的需要。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的建设, 作为中国生态旅游内涵的新扩展, 或许为中国特色的汽车露营公园建设提出方向, 开拓中国的特色休闲旅游领域。

2 中国的房车旅游发展现状

2.1 房车营地旅游在中国的发展

房车营地旅游既属于休闲旅游的范畴, 又是露营地旅游的一种;房车营地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但在中国尚属新型的旅游形式, 并未普及。近些年来, 房车营地旅游的概念在中国逐渐被人们接受, 房车营地的开发建设也大量增加。

但中西方的各种生活文化理念存在差异, 中国发展房车营地旅游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选择中国特色的方式, 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模式。

休闲旅游的发展给了中国的房车营地旅游一个机会, 选择城郊地区进行房车营地的建设, 既满足人们对有特色的休闲旅游的需求, 又为房车营地旅游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行性。

2.2 中国房车营地的开发建设

中国的房车营地已经具备了良好地建设基础, 包括经济环境、交通设施条件及汽车产业的成熟发展[4]。房车营地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 与国人热衷自驾游、丰富假期休闲旅游方式和缓解旅游名胜地的容量压力是分不开的。但是, 建设成本和消费均较高、机动车法规不足、营地建设条件等因素也制约着中国房车营地的发展。

目前中国真正意义的房车营地较少, 相较欧美日等发达地区的营地数量可以说是少得可怜;而且, 营地的位置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周边, 未能分布全国。

3 中国的房车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房车旅游的营地有待规划和加强

房车旅游离不开营地的建设, 我国的房车旅游营地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 我国在建或已完工的汽车露营公园有200多家, 形成了扎堆而上的局面, 这些营地多集中在大型城市的周边区域, 在高速建设的同时, 往往忽略了汽车露营公园的本质特性, 定位不准, 选址草率, 不但没有达到房车旅游营地的运营要求, 而且破环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建成后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露营公园。以北京为例, 目前周边区域规划的汽车露营公园就有6处, 形式雷同, 没有细分各自的市场, 造成资源浪费的局面, 为后期的运营带来不小的压力。

3.2 汽车露营公园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健全

房车营地一般分为停靠式和综合式两种, 停靠式作为房车旅游途中的补给站, 一般很少做停留, 而综合式房车营地作为房车旅游的最终场所, 需要提供人们休闲旅游的各种必备条件。目前, 国内大多的汽车露营公园虽然多建在风景区内, 满足旅游所必须的景观要素, 但在建设途中, 很少或没有考虑房车生活的配套设施, 或在遇到突发状况时缺少应急救援系统, 导致房车营地不能满足游人的需求, 影响房车旅游的发展。

3.3 运营方式落后

缘于国内的房车旅游刚刚起步, 众多消费者对房车旅游的形式不甚了解, 这就需要汽车露营公园的运营方式从单纯的旅游管理变为集宣传、活动、管理等一系列的行为, 不能照搬照抄国外成熟的汽车露营公园管理体制, 才能保证汽车露营公园的运营, 不至于因游客较少或资金困境荒废或倒闭。在这一点上, 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通过组织各种摄影比赛、露天音乐节等, 提高公园的知名度, 实为汽车露营公园运营的典范。

4 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

4.1 公园定位

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设施完备的汽车露营休闲地之一, 是离北京市区最近的度假旅行与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场所, 是集休闲会所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房车露营地旅游主题公园。公园以自由休闲式的服务和标准化的管理, 诠释了低碳、环保及节能等新兴理念, 使游人获得前有未有的特色新体验。

公园不仅是北京首个国际汽车露营公园, 还达到了欧洲四星级高端标准认证。同时, 依托公园搭建起的世界露营产业高端论坛和培训基地, 也为北京市发展特色休闲与文化旅游做出了贡献。

4.2 公园选址与意义

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村, 距市中心天安门直线距离12km。

南苑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北京城的休闲场所, 因其多积水洼地, 生态环境良好, 距离皇城较近, 元明清三代均在此地设置皇家苑囿, 主要用于满足皇家狩猎和季节性休闲娱乐活动。南苑地区在保持北京地区的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以及保护区域动植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南苑地区水文气象等良好条件, 蕴含着巨大的农业潜力, 因此在封建社会统治制度不断瓦解的情况下, 农业开垦活动逐渐增加, 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南苑地区土地功能的置换在清末民初迅速完成, 少量保留下来的水草湿地, 在提倡生态的今天看来显得弥足珍贵。

时至今日, 在北京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 南苑地区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建设区域, 但南苑的农村改革更重视新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这给露营公园带来了机会。同时, 不论是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城市发展的需求上来看, 在南苑这样一个交通和环境等条件都十分适合的地区开发休闲旅游场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4.3 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

公园整体布局呈中心辐射、环状结构。功能分区主要分为营地区、公共服务区、综合休闲区、中心景观区 (图1、2) 。

营地区包括移动木屋营地、房车营地、自驾车营地及帐篷营地。其中移动木屋营位200个, 适合家庭休闲旅游度假使用;房车营位100个, 包括自驾房车和拖挂房车等种类的房车的营位;自驾车营位100个, 适合开私家车来旅游时泊车使用;帐篷营地位于良好的林地环境内, 游人可自带帐篷, 也可租用公园提供的帐篷和吊床。

4.3.1 公共服务区

公共服务区位于公园主入口处, 含综合活动中心、超市、会所等。公共服务区是露营公园与其他度假村形成最大区别的地方, 包括了公共的厨房、洗衣房、淋浴间及卫生间等。

4.3.2 综合休闲区

综合休闲区是一个集休闲、游乐、科普为一体的娱乐区域。包括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跑马场、阳光泳池、四季滑冰场等;以娱乐体验为主的儿童淘金山、沙滩游乐场、儿童驾校等;以及以休闲养生为主题的观鸟疗养园、光脚步道、开心农场及露天温泉等。

4.3.3 中心景观区

中央景观区位于园区的中央区域, 主要以水景为主, 是全园的景观焦点, 水中设置小岛, 岛上设滨水茶室, 环视整个公园, 景色优美。

4.4 交通组织与营地设计

4.4.1 交通组织

公园内交通组织有序, 车行道为环状设置, 可通达各个区域, 除固定的露营泊车位和移动木屋营位自带停车位外, 设有集中的停车场, 同时, 公园提供电瓶车服务游人在园内出行。

公园的交通组织既方便游人到达公园各部分, 也进行了人车分流, 确保游人安全。

4.4.2 营地设计

营地设计是露营公园的重点, 要满足各类型房车和游人对营地的基本需求。公园的营地主要分为移动木屋营地、房车营地、自驾车营地及帐篷营地。

4.4.2. 1 移动木屋营地设计

移动木屋房车可长期固定于园内, 每个营位均自带绿地和自驾车位。营位布置方式根据房车数量的不同共有四类 (图3) 。

4.4.2. 2 房车营地设计

房车营地分别将大型拖挂式房车、大型自行式房车及小型房车的营位布置在公园现有的林地间, 为房车提供绝佳的环境和停车场地。每个营位配备给排水与电力, 提供房车必须的补给。营位布置方式 (图4) 包括斜入式营位 (60个) 、旁入式营位 (40个) 。

4.4.2. 3 自驾车营地设计

自驾车营地主要提供给自驾车旅游度假的游人, 营位分布于林间, 按车型大小分为家用旅行车营位 (30个) 、小型私家车营位 (40个) 及团体营位 (4个, 每个营位包含5-10个停车位) 。营位的布置方式 (图5) 包括斜入式营位 (单独露营和成对露营) 和垂直式营位 (团体露营)

4.4.2. 4 帐篷营地设计

帐篷营地位于林地和自然条件良好地水系及湿地环境中, 露营者可根据喜好自行选择行营地点;帐篷营地配备水电等基础设施, 并设有管理用房, 提供登记、租赁、露营知识普及教育、紧急医疗救助等服务。

4.5 生态与节能设计

在宣传生态优先, 低碳生活的今天, 能真正做到零污染的建设项目几乎是没有的, 但露营公园在规划和建设时秉承生态意识, 尽可能从多方面体现环保理念。

4.5.1 铺装设计

在园中可直观发现, 整个公园都没有柏油马路, 全部车行路以石子铺就, 人行路以透水砖铺就;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土地硬化与收集雨水。

4.5.2 林地平衡

公园原本处于混植林地中, 以杨树、柳树和槐树为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尽可能的保留原有林地, 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间空地进行建设;公园还进行部分树种更换与树种增植, 局部进行精致植物配植, 使整个园区的植物疏密有度, 自然环境舒适, 成为距北京市最近的天然氧吧。

4.5.3 循环水处理系统

公园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循环水处理系统也是值得一提的节能设计。水源由公园西北水源口溢水后自然跌水引入全园各区, 形成循环水系;水系兼顾泄洪、灌溉、消防及景观用水等功能;水系中包括了人工和生物水处理系统, 达到高度循环利用;另外, 园区内产生的各类污水均经过一定处理后排入公园的中水站进行污水循环转换, 得到的中水用于园内的部分景观用水及灌溉用水。同时, 公园还利用污水源进行发电, 解决园内部分用电, 充分体现了资源利用的生态性、节能性和科技性。

4.5.4 能源利用

公园在能源利用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园内长期固定的房车均采用木质结构并使用环保材料, 例如稻草压制的板材作为隔墙;在房车侧墙安装太阳能板, 供应房车内的照明及厨卫热水用电。房车还采用了独立的地源热泵技术用以解决房车的供暖及制冷;地源热泵系统 (图6) 是利用土壤和湖泊中蕴含的巨大能量作为冷热源, 进行能量转换和循环再生, 实现对建筑物的供暖及制冷, 不需要燃烧任何能源物质以产生废气等污染。

8户外厨艺大赛、马球比赛、儿童营活动、端午节包粽子活动

4.5.5 自助旅游模式

公园的休闲旅游模式也是相对低碳的, 大部分公共服务和活动都是自助性质的, 自助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减少资源消耗的旅游模式。

4.6 特色休闲娱乐项目

公园除满足露营地的功能外, 还设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 使公园更具特色。园内主要有一些固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不定期举办的各类休闲活动项目。

4.6.1 休闲娱乐场所

园内已建成的固定休闲娱乐场所主要有观鸟养生园、光脚步道、鹿苑和淘金山等 (图7) 。

观鸟疗养是一种新兴的休闲体验, 观鸟旅游在国外已十分普遍, 公园的观鸟养生园正是一处可以让游人观赏各种鸟类、听鸟鸣、体验这种新的养生方式的场所。

光脚步道是公园的一个创新设计, 树林里蜿蜒着2.7km长的光脚步道, 步道面层由60多种不同的材料铺成, 包括浅水道、沙坑、鹅卵石、冷杉树枝、橡树果、植物种子等等, 可以让脚部体验不同质感的地面并进行不同感受的按摩, 达到身与心的休闲疗养体验。

鹿苑内有南苑地区保留的麋鹿养殖、公园增加的梅花鹿养殖以及新建的鹿舍和科研站;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与动物交朋友的乐趣, 激发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还可以认养梅花鹿, 建立游人对生命成长的认识。

淘金山是国内首家自主开发设计的锻炼小游客动手能力的亲子娱乐项目。小游客领取道具后通过在淘金水槽中不断过筛来收集到各式金属, 再经过称量和提纯等工序, 最终锤炼成具有纪念意义的金属币。此项目不仅锻炼了小游客的动手能力, 也营造了良好的亲子互动氛围。

4.6.2 休闲活动项目

公园内不定期举办各种休闲活动项目, 有户外厨艺大赛、啤酒杯马球季、露营摄影大赛、露天音乐节、主题新颖的儿童夏令营以及各种节庆时期的户外活动或比赛等 (图8) ;可以说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特色, 丰富多彩。

5 结语

近年来, 中国的休闲旅游需求不断上升, 但相应的休闲旅游地和休闲旅游产品不足, 急功近利的旅游地开发和建设造成了旅游产品千篇一律, 毫无特色可言;因此, 中国的休闲旅游产业必须重视特色的开发。

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抓住了中国发展休闲旅游的机遇, 并在房车营地旅游这一在国内较为新颖的领域有所建树, 同时注重特色休闲旅游项目的研发。园区整体规划设计生态低碳、节能环保, 无疑是现在中国城郊休闲旅游项目中的榜样案例。

通过对公园开发建设模式与设计细节的研究, 希望可以对今后中国的休闲旅游市场, 尤其是在大城市日益增长的短途休闲旅游需求背景下, 提供一个引导和思考。

图片来源

图1、3、6: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宣传册;

图7、8: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官方网站;其他图片均为作者绘制。

摘要:房车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 在国外已经发展了数十年, 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一部分, 而中国的房车旅游还是新兴事物, 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在国外已较为成熟且普及的房车营地旅游成为了中国现阶段大有发展前景的特色旅游形式, 建设中国特色的房车旅游营地, 是这一特色旅游形式大力发展的必要手段, 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是中国目前较为完善且获得欧洲四星标准认证的露营公园, 本文以此为例, 探讨其开发与建设模式, 为中国特色的汽车露营公园建设提出方向, 开拓中国的特色休闲旅游领域。

关键词:休闲旅游,房车旅游,汽车露营公园,生态节

参考文献

[1]吴国清.城市郊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 :95-100.

[2]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1-25.

[3]吕华鲜, 杨主泉.中国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1) :80-81.

[4]李景.房车营地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1:14-17.

城市河滨公园景观特色的营造研究 篇5

城市滨水地区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因此,它的建设模式、环境品质以及风格特征也就不同于城市的其他地段,挖掘地域特色是滨水地区景观营造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表现手法。近年来,宁阳县的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不断美化。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展现宁阳的社会发展风貌,宁阳县于2007年规划建设了河滨公园。

1 河滨公园概况

河滨公园位于宁阳县城中心地段,南临金阳街,北靠县政府家属居住区,西依河滨路,东接金阳公园,是一块风水佳地,公园规划面积10.6 hm2(约合160亩),其中水面面积7.1 hm2(约合106亩)。整个公园功能分区可以概括为“一带、四园”。“一带”是指滨水景观带,“四园”是指通过道路、广场分割形成的“清风园、星河园、水云园、揽月园”四个主题园区。

2 河滨公园规划设计布局构思解读

以水为主体,拓展水面成湖,湖中置岛,园路及景区景点围绕水面进行,体现“城中有水,有水则灵”之构思意义。强调南北出入口景观的对应关系,绿化景观沿滨水景观带展开。强调与金阳广场景观轴线相呼应,使整个公园与广场有机融合为一体。

2.1 滨水景观带

拓宽原有水面,构建流畅“S”形的水岸形态,沿水岸布置主园路,串联各个功能分区、节点,结合滨水步行道及滨水广场给人们提供亲水、观水的开放空间,路水开放空间构成了整个滨水景观带。

2.2 四园

清风园位于金阳街南入口西侧区域,该园以“清风”喻“德”,通过名人林、文化墙等景观建设为游客创造一片“纯净”的绿色空间。名人林邀请宁阳籍或来访的知名人士植树于此,构成特殊的“林—情”景观,以此激发宁阳人的家乡自豪感,激励游人加强自身修养建设。文化墙为园中半圆形矮墙,以汉白玉饰面,上刻宁阳历史上体现正气及传统美德的典故。

星河园位于南入口东侧、东入口南侧区域,以青少年儿童活动为内容。园内多布置益智的活动器械和场地,包括“翻滚滑梯”“淘气堡”“攀爬架”“时光隧道”“疯狂战城”等项目,园间点缀了关于亲子、益智、童趣的雕塑小品。

水云园位于东入口北侧区域,以宁阳乡土果树为主要造景素材,分别形成柿园、梨园、枣园以及桃、李、梅、杏专类景园。

揽月园位于北入口广场南侧区域,设置景观小品及园林建筑为游客营造一处休闲、游憩、减压的环境空间。规划中将县委宿舍以西地块及朝阳街纳入该园,延续朝阳街原有道路肌理,构建林荫大道,两侧辅以或开朗或静谧的绿色空间。该园西侧沿水岸设置弯月形金色沙滩,为游客提供亲水、玩水的游憩场地。

3 河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

河滨公园依宁阳沟修建。宁阳县水系较为发达,城区河流相串成网,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其城市规划格局深受影响,城市路网已形成六横、六纵的道路骨架,河滨公园绿地依附河流形态有机布置,保证了滨河空间可达性,沿河道路系统完整性,重视了人文景观的营造,同时积极利用雕塑、小品、小型设施,反映当地传统文化。

在河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并重点予以研究分析:公园局部规划布局应与城市河流水系整体形态有机结合;积极保护、利用滨河自然景观要素,尽可能开发河流近水面空间,丰富景观层次;城市滨河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应保持其开敞性;滨河区标志性景观周围建立视觉保护区。

4 城市河滨公园景观特色的营造原则

4.1 整体连续性

河滨公园整体设计立意在于自然生态——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如意吉祥。依据太极图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进行平面设计创意,平滑的水陆分割,视水为阴,视陆为阳,水中有岛,陆中有水,蓝水绿地相容相通,生生不息。“如意广场”“凤仪广场”为首,“鸣鹤广场”为尾,连绵的曲案,七彩广场及园区主路为柄将其连接。

4.2 特色性和识别性

河滨公园依据宁阳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文脉进行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景观设计以达到可识别性。在规划设计中,注意建立可识别的滨水景观视廊,一方面注意选择滨水地段各类对景点和观景点,另一方面应确定由滨水道路、滨水绿地开敞空间和水域开敞空间三部分构成的景观联系轴线,以保证人的行为路线和视线的连续,通畅的滨水景观视廊的建立可使滨水地段具有丰富的可视性和鲜明的可识别性。

4.3 以人为中心的舒适性

河滨公园功能分区为“一带、四区”。

南部广场亲水区:以水池、廊架、码头、驳岸、景观墙、雕塑、音乐喷泉等为主体元素,构成市民休闲亲水广场,并作为公园主出入口。

东部休闲区:作为金阳公园与河滨公园的连接走廊,是金阳公园景观向湖面延伸的景观节点,布设张拉膜与金阳公园景观柱相对应,实现两园景观的协调、呼应。

北部儿童健身活动区:作为公园北出入口,借助地势空间,利用流行元素布置现代构架观景亭,是俯瞰公园的最佳观景点;利用原朝阳路的绿色空间,摆设健身器材,满足各种群体的健身需求;利用北部水岸线,设置沙滩,供儿童娱乐。

中部湖心岛景观区:是品茗雅坐的休闲静谧空间,形成“园中有水,水中有园”的景观特色,并由一座景观拱桥连接主园。

4.4 统一性和多样性

塑造多样性的景观。通过对景观保护和创造的方法,保证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景观在滨水区的共存,对建筑物、广场绿地、环境小品等景观元素在景观表现力度、影响范围上应有大小之分,在景观表现形式上有主次之分,而对于标志性实体景观和节点型景观则应给予突出和强化,各景观元素通过空间组合形成的复合景观应是多层次和多功能的。

营造多层次的景观。从滨水区立面和断面予以规划控制,滨水区景观立面主要以景观线作为层次界限,显现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平行且连续的景观层面。滨水区断面的多层次性反映在对滨水地段梯级高度控制上。林荫步行道形成的开敞空间和防汛箱体形成的观景平台为第一层次,建筑高度应控制为1层~2层;以滨水建筑与滨水道路所形成的滨水街区为第二层次,建筑层数应控制为低层或多层;而邻近滨水街区的,以多层、小高层为主导的滨水街区为第三层次。从整体上看,随着滨水建筑位置的后退,建筑高度可以逐渐增高,建筑高度由滨水区向内呈梯状进行控制。

保证开发的多功能性。滨水区开发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应具有多种功能。可分为若干特色性的景观功能分区,各景观功能区应突出主导功能,兼顾其他功能,注重功能互补,兼顾城市滨水带防护、生态、游憩等多方面的功能,注重建设过程中的调查分析以及后期评价,注重民众的参与,彰显城市风貌的亲和力。河滨公园的星河公园内结合儿童游乐功能,规划设置童趣、益智、亲子等主题内涵的雕塑单体或群组。

4.5 开放性和动态性

滨水空间设计的开放性具体指滨水地段应具有可达性,保证人们可以从陆地、水上便捷地进出,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设计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滨水地区景观设计的开放性是指景观创造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开放性动态过程,在滨水地段建成区内,不断对现有景观建筑进行改造更新,使其功能形态顺应人们需求,最终使滨水区成为优美、舒适的生活型河岸。

5 结语

在河滨公园的规划设计开发中,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参与进来,制定了完备的城市设计框架,为宁阳县河滨公园滨水景观的成功开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城市设计方法上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很好的处理好滨水区发展与整个县城的关系,把河滨公园滨水区的开发作为县城中心区复兴的前奏,把滨水区建成“人民的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思想,以“水文化”为主题,把滨水区建设成为受人民欢迎的场所,使其具有活力、场所感、可达性,并体现效率和公平。

摘要:以山东宁阳县河滨公园为例,在对其规划设计进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总结其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城市河滨公园景观特色的营造原则,对同类河滨公园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公园,景观特色,营造

参考文献

[1]吴伟.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公园特色 篇6

1 深圳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理位置

深圳市位于东经113°46’~114°37’, 北纬22°27’~22°52’, 地处广东省南部, 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 东临大亚湾, 西至珠江口伶仃洋, 南至深圳河, 北与东莞市接壤。深圳市南北窄东西长, 所辖范围呈狭长形。多属低山丘陵, 间以平缓的台地, 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1.2 气候条件

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夏短冬,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阳光充足, 雨量丰沛, 气候宜人, 四季鲜花盛开。年平均气温22.5℃,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5h, 平均降雨量1966.5mm, 空气湿润, 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7%[1]。

2 植物资源概述

深圳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植物类型丰富, 观赏价值较高。园林绿化多采用乡土观赏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及攀援植物资源均十分丰富, 其中乔灌木类型129种, 草本类型294种, 攀援植物类型106种[2]。根据园林造景用途的不同, 可以分为水景、广场、草坪、庭院及楼宇边角造景等几大类 (详见表1) 。

3 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城市综合公园中, 植物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 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地配置植物群落, 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3.2 空间性原则

城市综合公园中, 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 如形状、姿态、色彩、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 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 并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 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 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 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同时, 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园植物景观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3.3 观赏性原则

公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游憩、观赏需要, 公园内植物景观美主要体现为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态、质地以及与总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植物的这些特质完善了植物景观的观赏功能, 将营造的公园美景和文化气息传递给居民, 起到陶冶情操、文化教育等积极的作用[3]。

3.4 人性化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发展趋势越来越为人们所提倡, 合宜的空间可以激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 尤其是城市综合公园等公共空间, 它是人们体验、互动的重要场所, 所以要求设计师应该首先了解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要, 从而更好地进行景观设计。

3.5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流的公园环境是要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在设计时, 结合公园整体规划, 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主体因素, 合理布局, 保证之后各个时期的植物景观建设保持协调一致, 遵循可持续性原则。

4 植物配置特点及景观特色

以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心公园为例, 坪山新区中心公园于2008年8月建成完工, 200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 位于深汕公路与丹梓大道交叉处, 北临松子坑水库, 是服务于周边办公和居民生活的高档次综合性休闲娱乐公园。公园设有主入口、东入口及北入口3个广场, 引领视线焦点, 内部有游船码头、林荫广场、滨水休闲广场、景观桥、空中走廊、水中平台、玻璃栈道等景观, 布局合理, 功能性强, 兼具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于一体, 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坪山新区中心公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特色多集中在各个景点, 如空中走廊和亲水平台周边, 植物配置高低错落, 营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效果。从公园南门入园, 穿过广场和水上拱桥后, 即可走楼梯登上空中走廊 (如图1) , 全长数百米。周边种植能反映春天景观的植物, 桃花、小叶榄仁等;搭配种植能反映冬天景色的落叶树种, 落羽杉、梅花、大叶榕、苦楝树、鹅掌楸等, 不但使人感受到四季如春的温暖, 还能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公园借助山野溪流现状, 挖掘人工湖, 形成弯曲的滨水休闲带, 构建小溪叠水的水韵景致, 形成湖波荡影的水景, 构建出景美宜人的自然水生态景观 (如图2) 。周边种植垂枝榕、细叶榄仁、琴叶榕、山瑞香、风车草、莎草等植物, 错落有致, 湖边种植了一排落羽杉作为背景植物, 点缀几株水石榕和美洲榄仁, 在适于游人观赏区域种植了较为矮小的纸莎草和水竹芋等水生植物。还有原有的野生植物群落, 有土蜜树、露兜、水团花和华南忍冬等, 增加了很多野趣。

5 深圳市城市公园存在问题及建议

5.1 科学营造植物景观

深圳市经济发展迅速, 对城市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很多城市公园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采用过分的多层次、高密度植物配置方式, 为后期养护管理带来难度, 也在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议应该从生态效益、人性化、观赏性、养护管理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科学地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

5.2 适当增加文化内涵

很多城市公园在植物配置方面一味求新, 而忽略了具有“地域象征”的乡土树种。建议在城市公园植物应用中加大深圳市树荔枝、市花勒杜鹃的应用, 如中山公园等, 人工种植形成了荔枝疏林草地, 也可将荔枝树作为孤植树来营造植物景观。

6 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突出城市景观特色, 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经济发展迅速, 生态环境要求较高。为了使深圳城市公园在植物配置中突出特色, 营造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景观, 应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 既要考虑到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地域条件, 又要做到景观配置的形式美, 从而丰富城市景观, 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敬凯.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在深圳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1) :93-96.

公园特色 篇7

全国四亿人民在同一时间内做同一套广播体操,口号整齐、动作一致令人叹为观止。恐怕是后无来者的吉尼斯纪录了。场面虽然状观,但是细细想来却让人倍感忧虑。对比现今的城市建设也让人有无独有偶之感。具体到城市公园建设,全国“趋同”的情况比比皆是。特别是那些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正发展起来的中小城市的公园更是相似的令人炸舌。形式统一,内容雷同,园林小品更是毫不夸张的拿来主义。

毋庸置疑,城市公园的特色和城市的特色、品格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依托关系。作为一座城市,特色和品格的丧失很可能遭遇难以持续发展的瑟瑟秋风。而作为园林建设而言,那种不顾地域特色、贪大求洋、好大喜功的做法,在提倡文化多样性、强调地域特色的今天,必将会被社会审美所抛弃。如果真是如此,这种得不偿失的代价将会是惨重的。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土地和物质使用者们要忍受无法弥补的伤痛。

所以,在城市(特别是财力和物力有限的中小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摒弃一切杂念,从始而终地坚持"宁小勿大、宁精勿乱、宁专勿杂"的设计思想;从始而终地挖掘、提炼、保持和发扬公园所在城市的鲜明特色,并把公园作为该城市的一张个性名片,从园林建设这一重要侧面打响城市品牌。

1 公园的概述

“在海一方”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北路北端,原海滨浴场,占地面积17公顷。处于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连岛度假区、欣欣向荣的港口码头和繁华的市区之间。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风水学追求的上乘“宝地”。

2 公园设计的主旨及特色构想

如何把公园的设计和连云港的城市特色有机的结合、并反映在具体项目操作上呢?我们考虑对于“海、港、神、幽、奇”的城市特色,每一个方面都包含深刻而广博的内涵,要在17公顷的场地上全盘托出是不明智和不现实的。所以我们从“海、港”两个方面入手,着重体现公园位于三面环抱海滩边的自然地理气势和连云港首先作为港口城市的特色。(图1)水到渠成,很自然地我们得出了公园设计的主旨内容,即:以自然生态、沙滩休闲和绿地观光为主题,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最合理的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包括海洋资源、山体资源和植被资源等,结合世界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新颖的设计手法,以艺术的方式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有着独特专门服务功能的、反映地域特色的海滨公园。

3 始终如一的围绕“海、港”的主题

本案规划重点突出公园的旅游观光、沙滩运动、休闲娱乐三大功能,始终如一的围绕“海、港”的主题进行景点营造,设计上具有四大特色和两大亮点。

3.1 四大特色

(1)整体连贯,气势恢弘。三个功能斑块带着各自的色彩(碧绿色、青灰色、金黄色)宛如三条色带在蔚蓝大海的主色调中简约大气,整体连贯气势恢弘。尤如一幅秀丽的风景画。(2)功能单纯,特色鲜明。公园以本地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设计上着重加强了公园的观览、休闲功能。在适宜游泳的季节以外,公园的观光、休闲、健身等功能继续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使公园单纯而不单调,成为真正体现海滨风光特色的人们向往的心灵净土。(3)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本案将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列为设计要项,对沙滩、松林、礁石群、鸽岛等规划用地内现存的宝贵资源予以大力保护,保留了自然的原有风貌。(4)以人为本,享受自然。人性化设计也是本案的一大特色,设计上力求全面兼顾,使老人、孩童、残障人士都能在园内尽情地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3.2 两大亮点

(1)观光栈道。在沙滩和铺装之间铺设大面积的木栈道,自南向北纵贯整个规划地域。基地境内地形起伏,标高落差较大,通过铺设木栈道,可以将游人方便、快捷、舒适地输送到园内各处,将地形带给游人的不便减少到最小;硬质的铺装和柔软的沙滩,木栈道在两者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也减少了对沙滩的不必要浪费,从而保护沙滩资源;木栈道逶迤长行与两侧绿色的景观带和蓝色的海滨相辅相成,形成园内优美的风景线。(2)水帘洞天。在海一方境内标高落差多在10几米,依据地形差异顺应地势打造了飞泻而下的叠泉景观。与普通叠泉不同的是此处叠泉的用水为海水。通过在叠泉的底部设置暗管和阀门,将水池与大海连通,海水涨潮之时潮满入池,到达固定水位,阀门自动关闭。这样一来,变化万千的水景通过潮来潮去的自然定律得以循环,既节省了能源又吻合了环保宗旨。创造出自然生态的水帘洞天景观。

3.3 有关“海、港”主题的景点营造

(1)休闲海滩。这一区域的海主要为海上运动爱好者专用。浪漫的露天咖啡馆、古朴雅致的茶室、美丽的快餐店星罗棋布,主要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观赏海景等服务。在广场的两侧设有海上运动器具租赁店,人们无须经过沙滩,就可以与大海进行亲密的接触,有包括帆板、冲浪板等器具的租赁服务。(2)海水浴场。海滨浴场的前沿部分设置有阳伞和帐篷,游人可以在此休憩、晒日光浴。沙滩上设有了望塔,救生员在营业时间内时刻注视着海上的动向,以广播等形式提醒游往危险区域的人员回游。此外,沙滩设有全年开放的海滨沙滩排球场,以备爱好运动的市民随时利用。在沙滩的后部,设有许多小木屋,造型可爱、色彩醒目,状似随意地点缀在沙滩上,是方便游客的小卖店、公厕和温水冲洗室,这些木屋成为一望无垠的碧海白沙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3)望海崖。在邻近礁石群处有一个依坡而建的下沉式观海平台,通过斜坡与主入口相连,远离喧嚣的欢乐海滩,最适宜静心垂钓、观赏海景。此处原为废弃不用的宅第,与礁石景区一步之遥,因此,亦可以作为礁石景区赶海游玩人的集散、休息之地。广场地面的铺装采用明快亮丽的色彩,以配合赶海游人欢快、愉悦的心情。广场上设有长椅和座凳,供游人休憩、观赏海景使用。坐凳的形状活泼多姿,八爪鱼、海龟、海星等样式可爱的海洋生物造型将浓郁的海洋气息传达给游人。(4)鸽岛。形如其名,仿佛一只乖巧、优雅的鸽子盘旋飞翔于万顷碧波之上,岛上怪石嶙峋、四周碧波浩淼,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凸显鸽岛资源优势,一方面,通过在岛上种植松、柏类常青植物,使鸽岛由远处望去,郁郁葱葱,满眼苍翠,成为真正的海上绿洲;另一方面,通过市民的自发行动和政府相应的宣传活动以及在码头出售饵料等形式,开展召唤海鸟活动,增加鸽岛的自然魅力。鸽岛的下方设置自由垂钓区,顶部是亭亭玉立的灯塔,利用现有的灯塔资源,打造登高望远、极目沧海的观赏景区。站在灯塔之上放眼远眺,不仅能够欣赏到波涛浩瀚的自然美景和水天一色的壮丽奇观,还能够领略海上日落之时,鸽岛被夕阳余晖徐徐辉映的妩媚风情。(5)海滨绿地。配合水帘洞天的景观寓意,景区四周以大型乔木为主,园内种植花卉、果木。桃、梨、柿等果树分区栽种,营造四季长青、花果飘香的自然空间。海滨外围以海滨的自然风光为依托,配置以色彩亮丽的花坛花卉和低矮耐寒的灌木,绿地地面采用草坪与铺装相间的形式,开辟有面积广大的景观绿地,衬托绿地内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的生态特色,渲染景观的层次感。

4 结语

公园作为城市最鲜活的要素之一,是城市知名度拓展的绚丽名片,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有特色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城市建设发展最重要的是具有自身的特色,给人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王浩,王亚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中国园林,VOL.23/141,2007.09.

[2]管宁生,管砀.当前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园林.VOL.23/143,2007.11.

[3](美)John.O.Simmonds.景观设计学.中国建工出版社.

公园特色 篇8

壁画艺术的历史源源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 远古的石窟壁画就记载了人类早期的活动, 可以说它是绘画艺术的先驱。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 历代艺术家们都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壁画精品。壁画是与建筑结合的十分密切, 而且最具历史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审美精神的一种美术样式, 当今已被称为环境艺术,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公共艺术色彩, 故又称为公共艺术。公园是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建筑又是空间环境的主体, 它与壁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壁画是建筑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壁画又配合建筑的墙面共同构成完整的公共环境空间。壁画的表现形式与种类繁多, 在东北, 由于气候的原因和地域的特点, 大力发展冰雪壁画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在以往众多的冰雪艺术中, 雪雕、冰雕、冰灯等已经成为我们东北地域特色冰雪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真正意义上的冰雪壁画还没有完全出现或是形成一定的气候, 而与冰雪壁画有关的主题公园更是少之又少。

蓬勃发展的全民性冰雪运动为开发和建设东北地域特色的冰雪运动壁画主题公园创造了前提条件。进人21世纪以来, 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战略总的来说是正确的, 成功的, 这已被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取得的优异成绩所证明, 同时也涌现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和世界冠军, 并且成功举办了亚洲冬季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多个国际冰雪运动的重要赛事。除了专业性和国际性比赛外, 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民性的冰雪运动, 全国有八个省、自治区、几十个城市开展了冰雪运动。参加冰雪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各个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普遍增设了冰雪课程和多个冰雪运动项目, 冰雪活动的条件和场所比过去也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在全国范围内, 东北三省又是冰雪运动非常活跃的省份之一, 黑龙江省从七十年代末就开展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已经持续开展了很多年, 并极大推动了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广泛开展。吉林省和辽宁省也都同时全面展开了各类及各种形式的冰雪运动, 吉林省每年都组织一定冰雪项目业余青少年集训、培训骨干, 全省冰雪运动有了广泛的开展。那么, 冰雪运动的繁荣和蓬勃发展, 必定带动与冰雪运动相关事务的发展, 它为建设和开发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冰雪运动壁画主题公园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得天独厚的广阔自然冰雪资源和政府大力支持下的冰雪文化及冰雪旅游事业的发展, 为冰雪壁画主题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创造了实施的可行性。东北冬季漫长, 夏季短促, 群众性的冰雪运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亚布力滑雪场、大亚湾滑雪场等为群众性冰雪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哈尔滨市为代表的冰雕、雪塑等通过40余年的不断探索,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确立了哈尔滨市乃至黑龙省冰雪旅游的领先地位。在1963年, 哈尔滨就有一批有识之士, 将利用简单容器冻出来的冰体, 通过简单的加工, 组合在一起, 供人们观赏, 形成了冰灯游园会的雏形, 在各级政府的直接支持领导下, 发展成为今天世界著名的冰雪节。哈尔滨市国际冰雪节、牡丹江雪节、伊春市的滑雪等以各种方式组织的冰雪活动形成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一大特色, 构建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另外,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成功举办, 又引发了全国和世界性的冰雪旅游热.哈尔滨的冰灯和雪雕一直以大规模、大手笔, 独特的观赏性、参与性占据了世界的领先地位, 得到了国内外游人的认可。而后来者居上, 沈阳棋盘雪节在规模上目前已经超过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并且成功打出了“中国雪都”的品牌。冰雪节这样的国际性的冰雪盛事, 只有通过政府的组织、扶持、引导才能组织起来, 哈尔滨的冰雪节在政府几十年的直接培育下才走到今天, 从1963年起一直到2001一直是政府在投资, 无论是冰雪节、雪博会、滑雪节、还是冰雪大世界, 其发起、组织和发展起来无一不是在政府的统一协调领导之下。刚刚兴起, 方兴未艾, 前景光明, 国内冰雪文化发展的现状可以用这三个词来形容。比起有着悠久的冰雪旅游历史的欧洲等国, 我国的冰雪文化虽然在东北三省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和规模, 但是全面进入大众视野和商业化的运作, 尤其是冰雪旅游的开展, 还是近些年的事情。而国内关于冰雪文化为题材的冰雪壁画主题性运动场、及主题公园等公共空间环境等更是尚未形成和启动。那么, 我们还是应该对东北地域特色的冰雪运动壁画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充满信心, 力争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得以实施。

当今时代, 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不断的遭到扭曲, 工作压力给人们带的心理负担比以往加大很多, 失落, 迷茫, 困顿等现象极为普遍,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追寻以往那种淡泊宁静, 物我两忘的心理状态。我们生活在东北, 生活在充满冰的世界和雪的环境中, 洁冰瑞雪, 苦寒绝域, 不断地激发着我们的天智和热情, 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愿;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冰雪运动壁画主题公园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集放松, 运动, 休闲, 娱乐, 旅游, 欣赏等于一体的最佳场所, 使它成为在寒冷冬季里的你去除寒冷和浮躁心态, 充满信心迎接美好未来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于美成等.壁画与壁画创作[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1.

公园特色 篇9

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展,越来越多的郊野山地纳入城区范围,风景园林设计师们也将目光投向山地,寻求设计更多的城市绿地空间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需求。在寸土寸金的时代,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将是城市绿地发展的趋势,但是山地公园一般地形较为复杂、高差大,可供开发的平地少,这一特性也给山地公园开发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

当前,城市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创新设计,探索多元化发展空间,主题特色的营造将成为设计重点。在传统山水理法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营造特色主题,赋予城市山地公园新的生命力,既凸显山林野趣的自然特色景观,又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不但在辖区上属于这个城市,而且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上更能保持一致。

2项目概况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腹地中心地带,平原较少,“九山半水半分田”就是该县地貌的一个形象写照。作为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县城,城区现有的公园绿地较少,大田县政府决定将城区中北部的赤岩山开发建成为一座满足休闲、健身需求的城市主题公园。2013年初,笔者参与并负责设计了赤岩山公园,通过对大田县历史文化的综合分析,在传统山地公园设计的基础上,增加红色文化主题。大田的红色历史悠久,但未有相应的公园设计。2013年7月23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认定的有关情况》(中史文[2013]51号)确认大田县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大田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设计单位在原赤岩山公园设计基础上继续深化设计,正式定名为大田县中央苏区公园,规划用地约46.0hm2。

2.1项目区域现状分析

赤岩山峰峦起伏,地形复杂,呈中北部低,南北高走势。山势陡峭,高差较大,最高海拔485.0m。山体存在人工破坏的痕迹,东南部临过境公路侧削成陡壁,西南部局部裸露。现状土地利用主要为山体林地,西北部有一水厂,南部有一处破旧民宅,建设中的隧道东西向横穿园区中部。公园周边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周边环境交通便捷,配套齐全。

2.2项目规划定位

结合大田县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央苏区公园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确定规划定位为:依托大田县城,整合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规划建设一个集大田苏区文化、红色教育基地、野外运动拓展、娱乐健身休闲、自然山林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央苏区主题公园。

3总体规划设计

3.1景观分区

根据大田县中央苏区公园的风景资源分布和发展条件,规划形成“一轴四区”的景观空间格局。一轴:大美之田景观轴;四区:苏区史记景观区、抗日铭志景观区、解放忆事景观区、岩城怀古景观区。

3.2详细规划设计

中央苏区公园设计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间、现代发展时期4个阶段开启大田的红色历史篇章,充分考虑山体的地形特点及游人的景观审美,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分布景点,凸显“红色苏区”的主题(图1,2)。

3.2.1大美之田景观轴

该轴位于园区的中北部,东南至西北向串联过境公路主入口广场及城区主入口广场,形成一条综合展示大田革命斗争史的文化纽带,既展示红军在大田战斗、生活、宣传的光辉历程,又有大田当地涌现的英雄儿女事迹,突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主要景点有铭牌城墙、军民情深(红军三进大田的浮雕)、中央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红耀闽中(隧道出入口北侧山体,处理成三层跌落的生态挡墙平台,并规划“红耀闽中”主题群雕,涵括以在大田战斗过的21位红军高级将领为中心的将帅同辉、龙门战役、王山军政等场景,展现闽中红军、游击队的光辉历史)、苏区大田(文化景墙综合介绍悠远的苏区历史)、组织数缘(景墙以醒目的年代数字记录中共大田县地方组织及地方革命武装组织沿革)、绿野堑桥、岁月留痕(时间小品突出大田苏区历史上5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年份)、红色政权(展示大田县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政权分布)、岩城传颂(艺术浮雕展现大田英雄儿女的风采)等(图3,4)。

3.2.2苏区史记景观区

该区位于园区的中部,大美之田景观轴南侧,记录1929~1935年大田土地革命时期,大田作为中央苏区发展壮大的历程,涵盖大田先烈叶炎煌成立中共大田特别支部、大田建立苏维埃政权等重大历史事件,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主要景点有思源广场、炎煌纪念、支部始建、炎煌语录、红星广场、红星亭、揽翠平台、清风广场、红星捷报(选摘《红色中华》、《红星报》报告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占大田的捷报文章作为景观题材)、欢歌广场(回顾展现大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事件)、苏史烙印(大田各乡镇苏维埃政府、农民协会印章艺术地刻)、分田欢歌(以闽南特色的影雕景墙展现朱德在大田主持召开群众大会以及苏维埃政府分田到户,实地插牌的情景)、苏区焕彩、马灯爱民(取材红军赠送的马灯)、红军歌谣、涵碧景亭等(图5)。

3.2.3抗日铭志景观区

该区位于园区的南部,运用多种景观元素,展现1935~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大田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战宣传、武装斗争的历史事件,创造一系列具有深厚情感的文化休闲空间,韵意深长。主要景点有映霞广场(地势较缓,观景视野佳,规划一处休闲木平台)、抗日叙事(序列小品,记录大田抗战时期的代表事件)、凝晖广场、抗日旋律(艺术景墙,展现抗日期间大田地下游击队歌曲“十劝同志”)、年代星火(文化小品,抗战期间大田创办的两个革命刊物———《田民呼声》、《田民画刊》)、烈士咏颂(选材当地特色块石,铭刻为大田革命事业牺牲的英雄烈士)等。

3.2.4解放忆事景观区

该区位于园区的西北侧,时间定格为1945~1949年,还原大田县解放的历史画面。利用地形的变化,部分区域可规划展开野外CS运动等户外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丰富景观空间。

主要景点有战事陈列(结合现状保留的战壕,设置军事吊桥、网墙等训练形式,既是对历史战事的回顾,也为野外CS运动的开展提供场地及器械)、茅草亭、古城蕴彩(利用至高点规划一座两层的仿古城楼———古城蕴彩,底层建筑可作为野战CS的配套服务房、小卖等;城楼为观景平台)、绿荫广场、解放纪实(文字景墙,谱写大田县解放战争期间的重大事件)、赤岩禅寺、赤岩诗颂、朝凤亭、胜利凯歌(文化矮墙并兼座椅)等(图6)。

3.2.5岩城怀古景观区

该区位于园区的东北侧,营造温馨舒适的休闲环境,以此铭记大田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日的安宁和平,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主要景点有鸣翠广场、鸣翠亭、兵器演义、绿意广场、凝碧广场、和谐大田(借用古代码字印刷的手法,将“和谐大田”分别篆刻于四块方石)、怡韵健身、藤香馨远、流芳广场、叠彩景廊、石韵流芳(铭刻名人为大田县中央苏区的重要题词)等(图7)。

4绿化设计

大田中央苏区公园根据不同的景观分区,强调植物景观生态型和整体性的同时,规划为5个别具风格的植物特色景观区,与设计主题相得益彰。

大美之田景观轴串联两个主入口,人流量集中。植物以大花遮荫乔木为主,配以芳香植物及花灌木,形成四季花香、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苏区史记景观区现状植物种类较单一,应进行林相改造,重视植被色彩与层次的营造,形成春花烂漫、夏叶蓬勃、秋叶浸染、冬林苍劲的植物景观效果。

抗日铭志景观为呼应抗日主题,绿化植物以红色为基调,林下成片种植杜鹃,斜坡绿化结合藤本攀援植物和悬垂植物,展示生态景观。

解放忆事景观区营造硕果累累、活泼明快的意境,绿化配置上以能招引鸟类的浆果类大乔木及香花类植物为主,并辅以观叶、观花地被。

岩城怀古景观区多为破坏的裸露山体,加强绿化恢复,以香花类植物和色叶地被为主,营造鸟语花香、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5配套设计

景观细节的处理对城市山地公园主题特色的营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区的灯具、座椅、资源解说(景点解说)牌、指示导览牌、垃圾桶等配套设施均设有中央苏区公园的特色LOGO,并与山林景致相协调(图8,9)。

6结语

城市山地公园是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利用其先天优势可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需求,也可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城市山地公园应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通过对地域文脉的梳理及自然地脉的剖析,深度挖掘当地文化、营造特色主题,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主题特色的营造应是城市山地公园开发建设的趋势,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公园都需要主题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摘要:指出了城市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创新设计,可在传统山水理法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营造特色主题,赋予城市山地公园以新的生命力。基于此,以大田县中央苏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山地公园主题特色的营造。

关键词:山地公园,主题营造,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冯维波.关于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策略思考[J].中国园林,2000(3).

上一篇: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下一篇:建议性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