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痰

2024-05-26

健脾化痰(精选6篇)

健脾化痰 篇1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 根据我科治疗肺癌的经验, 以健脾补肾、化瘀解毒为主要治法的中药方案在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与西医常规化疗比较也有明显优势,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手术适应证Ⅲ、Ⅳ期老年NSCLC患者, 其中门诊患者18例, 住院患者20例, 门诊患者采用纯中药汤剂治疗, 住院患者以西医化疗治疗为主。所有患者中,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50~75岁, 平均 (65±10) 岁, 病程1~30个月, 平均 (15.2±15) 个月。

纳入标准:符合《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诊断标准, 按NTM分期, 属于Ⅲa、Ⅲb、Ⅴ期NSCLC患者, 年龄60~80岁;患者愿意接受中医或者西医方案治疗;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及周围神经病变者;②有精神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治疗方法:①中医治疗方案:健脾补肾、化痰解毒方:太子参30 g, 茯苓20 g, 炒白术30 g, 熟地20 g, 山药20g, 山萸肉20 g, 茯苓20 g, 泽泻10 g, 丹皮10 g, 法半夏10 g, 陈皮10 g, 茯苓30 g, 全蝎3 g, 蜈蚣2条, 半枝莲30 g, 大枣10 g, 炙甘草10 g。每天1剂水煎, 分2次服, 1个疗程3个月, 中医治疗组至少进行1个疗程中药方案。②西医治疗方案:化疗选用含铂方案 (NP、GP、TP方案) , 每21 d重复, 共4个周期。NP方案:NVB 25 mg/m2, 静脉注射d1, d8, DDP 20 mg/m2, 静脉滴注d1~5;GP方案:GEM 1 g/m2, 静脉滴注d1, d8;DDP 20 mg/m2, 静脉滴注d1~5;TP方案:Taxol 135 mg/m2, 静脉滴注d1, DDP 20 mg/m2, 静脉滴注d1~5。每21 d重复, 共4个周期。

观察指标:以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

统计学方法:采用Graph Pad Prism4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两个总体率 (或构成比) 之间比较, 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 计算各组生存期, 中位生存期、平均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38例患者中, 共有4例患者因各种原因发生脱落, 最终完成研究患者34例, 中医组17例, 西医组17例。

两组生存期比较:34例患者治疗后生存期比较, 两组生存期以中医组最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生存率比较:34例患者半年及1年生存率比较, 两组生存率均以中医组最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疾病进展时间比较:两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中医组最长,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讨论

肺主气, 司呼吸, 与大肠相表里。《黄帝内经》谓:“诸气者, 皆属于肺。”肺癌的发生、进展是各种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过程。《医宗必读》言:“积之成也, 正气不足, 而后邪气踞之。”假如正气内虚或者先天禀赋不足, 则肺气亏虚, 病邪乘虚而入, “肺为水之上源”, 水液内停, 痰湿互结而成肺积;脾为生痰之源, “为后天之本”, 脾不健运可致湿邪内生, 聚而成痰, 肺为贮痰之器, 肺之宣降失调, 痰浊聚而成肿块或痰浊日久酿而成毒。另外, 肾为先天之本, 为水之下源, 肾虚则水湿上犯于肺, 聚而成痰。总之, 肺癌因正虚损, 诸邪内侵, 致肺气失宣, 津聚为痰, 同时与脾肾密切相关。临床上, 我们自拟健脾补肾化痰解毒汤治疗肺癌多年,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中, 我们以K-M法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中医组较西医组中位生存期分别延长了160 d, 1年生存受益增加了15.91%,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疾病进展时间方面, 两组的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150 d、122 d, 中医组较西医组中位进展时间延长了28 d,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前述研究结论相一致[1,2,3]。

本研究结果提示健脾补肾, 化痰解毒的中医药疗法对于老年肺癌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笑民, 郁仁存, 王禹堂, 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虚血癖证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 14 (12) :724.

[2]王笑民, 郁仁存, 王禹堂, 等.益气活血散结法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17 (2) :86-87.

[3]孙书贤, 王笑民, 郁仁存.益气活血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 9 (4) :57-58.

健脾化痰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08~2010-08本院门诊高脂血症患者112例, 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 男32例, 女24例;年龄37~65岁, 平均51.3岁。治疗组56例, 男34例, 女22例;年龄39~63岁, 平均49.1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1]相关标准。

1.3 脾虚痰浊型辨证标准

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 舌胖苔白厚, 脉濡。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单纯选择常用西药辛伐他汀片 (浙江京新药业, 批号:0908253) , 每次20mg, 每晚睡前服用, 4周为1疗程同上, 共治疗3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规则服用辛伐他汀片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汤剂健脾化痰祛湿方治疗, 方用法半夏20g、茯苓20g、白术15g、瓜蒌皮15g, 生山楂15g、薏苡仁15g、竹茹12g、银杏叶12g、郁金10g、荷叶9g、陈皮9g。每日1剂, 煎2次, 每次取汁150ml, 午饭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4周为1疗程, 共治疗3疗程。

2.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C、TG、LDL-C、HDL-C的变化,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F检验和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标准。显效:TC下降≥20%, TG下降≥40%, LDL-C下降≥20%, HDL-C上升≥0.26mmol/L。有效:TC下降10%~19%, TG下降20%~39%, LDL-C下降10%~19%, HDL-C上升0.10~0.25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血脂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0.01.

4 体会

高脂血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痰阻”、“湿阻”、“血瘀”范畴, 多因过食膏粱厚味, 或烟酒过度, 导致脾虚失运、水湿内停, 郁而化热而成。老年人多由于肾气虚弱, 气不化津, 则清以浊化, 变生痰浊, 壅塞脉道而成。自拟健脾化痰祛湿方中法半夏、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渗湿, 瓜蒌皮化痰散结, 生山楂健脾消积, 竹茹、陈皮理气化痰, 银杏叶、郁金活血化瘀, 荷叶健脾散瘀。诸药合用, 共奏健脾化痰祛湿之功效。现代药理证明, 方中诸药均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本观察结果显示, 健脾化痰祛湿方药结合西药辛伐他汀片能降低TC、TG、LDL-C水平, 升高HDL-C水平, 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对照组。由此提示健脾化痰祛湿方是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浊型的一种有效疗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97.

健脾化痰 篇3

1 冠心病从痰论治、治脾为本

上海曙光医院蔡淦教授为上海市首届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学科带头人,临证遵循李东垣脾胃学说和吴鞠通“治中焦如衡”的学术思想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认为胸痹(冠心病)的治疗当补必兼通、通必兼补,指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冠心病的发生不仅与心、肝之气血有关,而且与肺、脾、肾之气也密切相关。禀赋不足、脏器虚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加之劳累、过食肥甘、情志刺激、寒邪侵袭,均可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终致痰浊、瘀血、水饮等邪气痹阻心脉,导致冠心病发作。另有学者提出,冠心病治疗当从痰论治[1],以治痰为先[2],而依蔡淦教授多年临床经验进行的“从脾论治糖尿病”[3]、“从脾论治肾病”[4,5],均获满意疗效,蔡教授认为冠心病治疗从脾胃着手,也是重要途径之一,认为“痰湿”是冠心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发病早期以“痰湿”为主,而“脾为生痰之源”,“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从而设立了中药健脾化痰方,该方由党参、白术、瓜蒌、茯苓、葛根组合而成,具有益气健脾、化痰通络之功,正是东垣学说:“治脾胃即所以安五脏”、“调脾胃以治五脏”之“治病必求其本”[6]精神的具体体现。

东垣认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7]。同时主张“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8]。元气是健康之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的缘故。若脾胃之气既伤,则元气亦不能充而衰少,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9]。脾胃内伤而虚弱,不能生化气血,气血不足,则内不足以维持身心的活动,外不足以抗御病邪的侵袭,往往引起疾病发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劳逸失度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然而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成癖,首先损伤脾胃;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均致脾胃损伤;过劳伤脾,过逸伤气,劳逸失度,皆伤脾气,三者皆使脾气受伤,化生传输不利,遂生痰湿。东垣指出[6]“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今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当先于心分补脾之源”,即主以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之法。正如我们所知痰湿停聚,心脉瘀阻是胸痹的主要病理因素,而脾胃功能失调则是引发上述病理因素的关键。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湿浊内停、痰湿弥漫、蒙蔽胸阳,致胸阳失展、胸闷、气短而作;痰浊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伤、闭涩心脉则胸痹疼痛,故从脾论治冠心病也为其治法之一。

叶天士以苓桂术甘汤治阳气微弱之胸痹,用外台茯苓饮合桂苓方治阳虚夹饮之心悸心痛[10],张伯臾认为治疗冠心病组方遣药,讲究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气血双调[11,12]。在冠心病表现为虚症,张氏认为应以补为主的同时加一、二味活血、理气、祛痰药,即补中寓通寓化。治邪实时,求以活血化瘀、开痹化痰、芳香理气为主,但又不离痰、气、瘀合治大法。活血中佐加理气,理气中配伍活血,有利于心脉气血流通,收效往往更佳。

2 从脾防治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蔡淦教授在从脾论治冠心病方面,正是法理尚(李)东垣、药理崇(叶)天士、方理推(张)伯臾,而设计创立了健脾化痰方,其组方由党参、白术、瓜蒌、茯苓、葛根而成,方中党参甘平,是为君,“健脾运而不燥……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13],白术甘温苦燥,为补脾要药,是为臣。脾为生痰之源,“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淤于生痰”[14],二药相合,正令脾健水湿得除,则痰浊可消,治本所以治标;瓜蒌清化痰浊、宽胸散结,为胸痹要药,茯苓既健脾又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二药相合,共为佐药奏祛化痰浊之功,治标所以固本;葛根可升举脾胃清阳,以为使药,现代用治心血管疾病,每多良效。合方衷中参西,总奏益气健脾、化痰通络之功。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认为蔡淦教授的健脾化痰方亦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领域,即“治未病”中。

2.1 未病先防

痰湿质的人易患冠心病。虽然冠心病初期常常无证可辨,处于一种“病已形成于内,证尚未见于外”的潜证状态,但如果能意识到痰浊内生、附于心脉这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机,则可早行预防,“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15]。同时虽然一个人体质形成的基础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但后天因素却可以使体质发生变化,如果能坚持实行恰当的预防手段,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原本的痰湿体质。其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理、专方专药调理、运动调理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点。

2.2 既病防变

轻症胸痹如失治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胸痹重症,甚至真心痛。造成本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脾虚失运,饮食失节,痰浊之邪进一步阻滞脉道,如《儒门事亲》[16]云:“夫膏粱之人,起居闲逸,奉养过度,酒食所伤,以致中脘留饮,胀闷,痞膈醋心。”针对这一病机,更应以健脾化痰为大法。

2.3 病愈防复

中医讲究整体观,把人看成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生相克,气而津液相互转化,环环相扣。“治未病”的治疗学思想便是整体观念的集中体现。对冠心病患者来说,病情缓解后虽可没有相应的症状、体征,但根据痰浊内生、附于心脉这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机,仍可以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结合文献及临床,可以发现仍宜以健脾化湿法长期治疗。

3 结语

健脾化痰 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晚期,清热化痰,健脾利湿,清金化痰汤,穴位注射,疗效,生活质量,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

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发展末期可出现健康状态恶化、症状加重、发生心肺功能不全等合并症,但目前研究往往着重关注末期癌症患者,其实晚期COPD患者同样忍受着巨大痛苦,治疗和护理上可能会花费巨额。有人将晚期COPD患者与末期肺癌患者进行对比,发现COPD患者在“身体不适”、“负面情绪”及“存在困扰”等方面的得分均比癌症患者低,但在“生活价值”一类却较高[1]。因此,加强对晚期COPD患者的关注,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提高其“生活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清热化痰、健脾利湿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晚期AE-COPD(痰热郁肺型)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65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8.47±4.97岁,平均病程为10.57±3.24年;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67.82±5.64岁,平均病程为10.39±3.5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①有危险因素接触史;②症状有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③肺功能检测示FEV/FVC<70%,FEV1占预计值<80%,均为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后,说明气流不可逆。而急性加重期标准为:患者呼吸道症状超过日常变异范围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药物治疗方案;在疾病过程中,患者常有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粘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肺胀”痰热郁肺型的辨证标准:主证为咳嗽气粗,痰多黄稠;次证有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者;②急性加重期患者;③上一年发生≥2次急性加重者,或上一年因急性加重住院1次,合并心功能不全;④年龄>50岁;⑤自愿参与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或辨证标准者,以及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定者;②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合并处在活跃期的结核,恶性肿瘤患者;④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等);⑤过敏体质及对观察药物过敏或对已知本药成份过敏者;⑥存在肺性脑病或不配合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给氧、积极抗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服用清热化痰、健脾利湿方剂加味清金化痰汤,其组方为:瓜蒌仁15g、川贝母5g、黄芩15g、陈皮15g、鱼腥草30g、茯苓15g、玄参15g、芦根15g、炙麻绒10g、竹茹15g、葶苈子15g、薏苡仁30g、竹叶15g、芡实15g,每天1剂,水煎2次,两煎混合300mL,早中晚饭后30min各服100mL;并给予黄芪注射液2mL分别在足三里、肺俞、肾俞行穴位注射,每周3次。分别在治疗后第3天、第14天复查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进行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并在疗程结束后予中医疗效评估。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治疗后症状恢复正常,且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疗效指数N≥90%;显效:治疗后症状接近正常,且咳嗽明显好转及临床体征大部分消失,疗效指数70%≤N<90%;好转:治疗后症状较前降低,且咳嗽减轻,疗效指数30%≤N<70%;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变,疗效指数N<30%。

1.5.2 实验室检查

分别于治疗后第3天、第14天复查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其改善情况。

1.5.3 生活质量

采用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4]评价两组患者的COPD病情的轻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其中评分<10分为病情轻微、10<评分≤20为中等、20<评分≤30为严重、>30分为非常严重。

1.5.4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实验室检查

2.2.1 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治疗组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则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3天后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3天后的CD4+、CD8+、CD4+/CD8+水平及治疗14天后的CD4+、CD4+/CD8+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3天后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比较,③P<0.05

2.2.2 中性粒细胞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持续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3天后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天后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3天后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比较,③P<0.05

2.3 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的CAT评分均持续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3天、14天后的CA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3天后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比较,③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腹泻,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存在多种合并症,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均可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对7个地区24520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高达8.2%[5]。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The Gol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估计,2020年COPD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6]。晚期COPD这一概念虽提出较早,但直至2013年才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重视,国内针对性研究较少,此类患者多数反复入院,长期院外服用相关药物,药物敏感性较差、耐药情况严重,西医治疗手段有限;随患者住院次数递增,其疗效呈递减趋势;急性期发作间隔缩短,肺功能恢复缓慢。目前,国内外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均以西药为主,间或使用中药协助治疗。根据我科多年临床总结,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实在于痰郁与热毒并存,虚则表现为肺肾亏虚,因此运用中医治法及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可达到虚实并进、缩短疗程、快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7]。

中医中药在治疗COPD上具有独特优势,其以辨证论治为特色,多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副作用较小,具有多靶点作用,能够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减少其病情复发。COPD属中医“肺胀”范畴,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后期则影响心;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肺肾亏虚为本,痰热郁滞为标;急性加重期肺热痰毒、肺气郁闭为其基本病理改变,后期肺、脾、肾皆虚,故对晚期COPD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泄肺化痰为主,兼顾健脾益肺补肾。据此思路,笔者拟定了加味清金化痰汤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肺俞、肾俞的治疗方法。方中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炙麻绒轻宣肺气,一宣一降则气机条达;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湿去则痰自消;更以瓜萎仁、贝母、竹茹、鱼腥草清热涤痰、宽胸开结;玄参、芦根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黄芩、葶苈子清泻肺火;竹叶清热安心;芡实益肾补脾。此清热解毒、化痰泄肺、健脾补肾三法并用,更予以黄芪穴位注射足三里、肺俞、肾俞,足三里乃全身保健要穴,配合肺俞、脾俞培益下焦肾气,肺肾气充,则上有致而下有纳,气机升降自能循常;药物(黄芪)作用和刺络配合,从而可激发经气,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减少,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8]。

总之,清热化痰、健脾利湿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晚期AECOPD(痰热郁肺型)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增强免疫功能、缩短疾病周期、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蒲秀萍.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2):4545-454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7.

[4]柳涛,蔡柏蔷.一种新型的生活质量评估问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2):234-238.

[5]龚敏燕.桑白皮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热痰蕴肺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7):64-66.

[6]李虹英.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126-127.

[7]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53-760.

健脾化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4年5月在齐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消化内科治疗门诊及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收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中药组50例。中药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0.20±8.41)岁;腹水病程平均(23.10±8.27)月。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8.3±7.81)岁;腹水病程平均(20.32±9.51)。签署知情同意书,无退组病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转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6月通过的《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拟定。

1.3 排除标准

除外心源性、肾源性、血管性腹水,除外结核性腹水、癌性腹水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致致肝硬化腹水者。

1.4 治疗方法

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辛辣、粗糙、肉类食物摄入,少食多餐,鼓励低盐优质蛋白食物摄入,限制进水量。观察组:予呋塞米20mg,2次/d口服;螺内酯40mg,2次/d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1次/d口服;予0.9%氯化钠250 mL异甘草酸镁150 mg,1次/d静点,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纠正电解质紊乱、酌情使用人血白蛋白、支链氨基酸、防止并发症。中药组: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化痰凉血活血利水方,药物组成:生黄芪50 g,白芍10 g,丹参20 g,泽兰20 g,赤芍10 g,车前子20 g,杏仁6 g,厚朴6 g,木瓜10 g,白术15 g,藕节10 g,茯苓15 g,香附10 g,补骨脂6 g,桔梗10 g,柴胡6 g,小蓟6 g,鸡内金10 g,五味子15 g。药材来自该院中药房,该院煎药室统一煎煮,200 mL/袋,1袋/次,2次/d早晚口服。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变化。

1.6 疗效标准

参考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疗效指数30%~69%;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症状积分标准:腹胀按之不坚,食后胀甚,胁下胀满,记1分;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下肢浮肿,记2分;腹大坚满,青筋显露,形似蛙腹,颜面、下肢浮肿,记3分。伴乏力,尿少等各记1分。

1.7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中药组对于肝硬化腹水改善程度较观察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两组疗效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秩和检验显示:治疗后,中药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中药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0%、有效72%、无效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8%、有效48%、无效44%,总有效率56%。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比较

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Alb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t检验显示:中药组对的ALT、AST、TBil、Alb较治疗前有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的ALT、AST较治疗前有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TBil、Alb水平无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观察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2.4 安全性分析

两组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治疗前后均正常,中药组有一例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停服两天后消失,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鼓胀”、“水肿”范畴,是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均有明确认识,病位在肝、脾、肾,疫毒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浊内蕴、瘀血阻络,形成痰瘀互结而致病[1,2,3],正如《医门法律胀病论》“胀病不外水裹、气结、血瘀”,久病必耗气伤阴、虚实夹杂。刘友章教授提出血瘀、水停是肝硬化基本病理[4]。齐京等将国医大师关幼波教授经验归纳为3点:①见“水”不单治水,重视补气调中;②疏利三焦以行水,重视调理气血;③重视活血、行气、化痰以助利水[5]。笔者曾跟随齐京老师临证学习,体会该病须疏肝健脾、祛痰利水、益气补肾、凉血活血、通络化瘀同治,兼顾健脾、补肾、宣肺,故本方在临床中能收到奇效。

现代研究显示:中药黄芪、丹参等可提高血清白蛋白,促进肝细胞再生,消退腹水[6,7]。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补气扶正以帅血行,更能走皮肤之湿而消肿。柴胡,疏肝理脾,为臣药。二芍味酸平,凉血活血,缓急止痛养肝。丹参一味功同四物,能养能行。泽兰善通肝脾之血脉,活血不伤正,利水消肿。香附、藕节为血中气药,气血兼行,藕节还兼有开胃之长。臣药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杏仁、木瓜、茵陈、车前子为佐。杏仁、橘红醒脾开胃,通利三焦,化痰和中。木瓜味酸,调胃不伤脾,舒肝不伤气,柔肝止痛。厚朴行气利水而消胀。桔梗宣肺祛痰,益气补血,利五脏。五味子兼五味,入五脏同调之。车前子清热祛湿,利水消肿而不伤阴。鸡内金消食导致消积,抗肝纤维化。小蓟清热解毒利湿,清血分肝络之毒。少佐补骨脂温肾纳气。生姜辛温醒脾,为方中之使药。综观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同治,气血同调,兼顾肺、脾、肾三脏,病症结合,共起健脾化痰、凉血活血、利水消肿之功。

该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与观察组均能改善肝功指标,增加尿量;中药组与观察组比较在症状、体征、肝功改善方面较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效果显著。曾有报道利用中药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获得理想效果[8],该研究充分体现中医药简便廉优势,减少不良反应,稳定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病例数少,观察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鹏飞,徐新松.利水消臌汤配合西药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73例[J].陕西中医,2014,35(9):1108-1109.

[2]王振常,黄晶晶,夏兰,等.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26-727.

[3]段喜乐,高风琴,成冬生.温阳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5):569-570.

[4]李嘉,刘友章,等.健脾活血祛湿方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肝线粒体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4-7.

[5]齐京,关幼波.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46-48.

[6]李炜,李勇.益气活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J],2014,35(8):94-95.

[7]覃杰锋.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山西中医[J].2011,27(5):28-29.

健脾化痰 篇6

关键词:健脾化痰方,行为干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痰浊证,随机对照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 是指一种睡眠期间的呼吸紊乱,以反复发生、部分或完全性上气道阻塞事件为特点,常伴有间歇性低氧血症和片段睡眠。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HS的患病率在2% ~ 19% ,累及的人群包括婴幼儿、中青年及老年,但在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3]。根据中国OSAHS诊治指南( 2011年修订版)[4],目前除提倡日常生活管理的行为干预外,尚无值得临床推荐的治疗药物,而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的特点,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在常规生活管理方法指导下,中药方剂健脾化痰汤方治疗OSAH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其药物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研究病例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耳鼻喉科与呼吸科门诊就诊的OSAHS患者,纳入病例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60例患者均自愿参加本临床试验。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研究符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

1. 2诊断标准

1. 2. 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OSAHS诊断采用2011年修订版诊治指南相关标准[4]。临床症状: 临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日间嗜睡( 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 等症状; 体征: 查体可见上气道任何部位的狭窄及阻塞多导睡眠图( polysomnography,PSG) 监测: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 index,AHI) > 5次/小时者。对于日间嗜睡不明显( 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 9分) 者,AHI≥10次/小时或AHI≥5次/小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失眠等1项或1项以上OSAH合并症也可确立诊断。

1. 2. 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痰浊证的诊断确定[5]: 主症: 睡眠打鼾,时有停歇,嗜睡; 次症: 身重困倦,头重如裹,口中黏腻舌脉: 苔腻,脉滑。

1. 3纳入标准

符合OSAHS现代医学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辨证属痰浊证; 体重指数≥25 kg/m2。

1. 4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怀疑确有酒精、药物滥用史,或根据研究者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它病史; 过敏体质或对本方药物组成成分过敏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精神病患者。

1. 5剔除标准

严重违反纳入或排除标准者; 受试者未接受治疗者。

1. 6随机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0例。随机数字表由不参与本研究的一名研究护士保管, 每一位患者的分组由研究护士分配,并告知临床医生。

1. 7干预措施

对照组: 给予行为干预方法,包括戒酒、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指导,观察12周,每周1次电话随访督促。

( 1) 严禁饮酒;

( 2) 饮食方案: 根据受试者的静息代谢率及运动消耗, 制定个性化饮食控制方案,以控制热量摄入及保障营养均衡为原则,受试者基本热量摄入为: 与日消耗相比负500千卡每日( - 500 kcal/d) ,同时保证三大供能营养素符合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别占15% 、55% 、30% 的比例;

男性: 静息代谢率= 10 × 体重( kg) + 6. 25 × 身高( cm) - 5 × 年龄+ 5

女性: 静息代谢率= 10 × 体重( kg) + 6. 25 × 身高( cm) - 5 × 年龄+ 161

(3) 运动方案: 运动方案采用有氧运动形式,每次运动约90分钟( 5分钟准备,80分钟有氧运动,5分钟整理运动) 有氧运动由健步走、跑步、功率自行车、游泳及各种球类活动等方式构成,运动强度采用中等强度( 60% ~ 70%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 220 - 实际年龄) 。

观察组: 在对照组行为干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痰方口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观察12周,每周1次电话随访督促。

健脾化痰方组成及用法: 石菖蒲10 g、竹茹10 g、枳实10 g、清半夏6 g、陈皮10 g、茯苓15 g、焦三仙各10 g、生白术10 g、莱菔子10 g、车前草15 g、郁金10 g、木香3 g。水煎取汁300 m L,分早晚2次温服。

1. 8观察指标

依据《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 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AHI、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鼾声指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1. 9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 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中医证候积分、Epworth嗜睡量表、AHI、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鼾声指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值比较时满足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无一例剔除与脱落病例。试验组平均年龄为43. 34 ± 6. 42岁,男性26例,女性4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2. 19 ± 7. 49岁,男性27例,女性3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比较,年龄、性别以及各疗效评价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 > 0. 05) ,基线具有可比性。

2. 2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Epworth嗜睡量表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健脾化痰方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行为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Z = - 2. 48,P = 0. 013 < 0. 05) ; 健脾化痰方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行为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Z = - 2. 50,P = 0. 012 < 0. 05) 。见表1。

注: 与对照组第12周比较,aP < 0. 05。

2. 3治疗12周后AHI、呼吸暂停指数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健脾化痰方组AHI改善优于行为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Z = - 2. 25,P = 0. 025 < 0. 05) ; 健脾化痰方组呼吸暂停指数改善优于行为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Z = - 2. 21,P = 0. 027 < 0. 05) 。见表2。

注: 与对照组第12周比较,aP < 0. 05。

2. 4治疗12周后低通气疗效比较

治12周后,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健脾化痰方组低通气改善优于行为干预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Z = - 1. 10,P = 0. 273 > 0. 05) ; 健脾化痰方组鼾声指数改善优于行为干预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Z = - 0. 63, P = 0. 530 > 0. 05) ; 健脾化痰方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优于行为干预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Z = - 0. 61, P = 0. 544 > 0. 05) 。见表3。

2. 5安全性评价

健脾化痰方在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3讨论

中医学将OSAHS归属于“鼾症”范畴,认为本病基本病机是痰浊内生,咽窍不利,气流受阻[6]。本病为虚实夹杂, 此类患者一般多有烟酒嗜好,平素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 日久脾胃损伤,运化无力,痰浊内生,阻于气道,痰浊日久,脉络瘀阻则血运不畅,易致瘀血停聚,痰瘀互结气道致气流出入不利,冲击作声故而鼾声大作,窒息频繁[7-8]。健脾化痰方以温胆汤合枳术丸为基础方加减而成,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枳术丸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研究团队前期对本方进行了小样本的临床观察,但证据的级别相对较低,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遵循OSAHS诊治指南( 2011年修订版) 的原则,通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Epworth嗜睡量表、AHI、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 鼾声指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评价健脾化痰方联合行为干预治疗痰浊型OSAHS的临床疗效。

在本项研究中,健脾化痰方组在中医证候积分、Epworth嗜睡量表、AHI、呼吸暂停指数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能够改善患者打鼾、嗜睡等症状。由于气道不畅,影响清气从口鼻吸入,清气失养,浊阴不除,必然影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进一步加重鼾声、窒息,进而变证峰起。宗气受损,则乏力气短,浊阴之邪蒙蔽心窍,故而有嗜睡、健忘等症状[9-10]。本方重在健脾化痰,以竹茹甘微寒,清热化痰,石菖蒲醒脾胃、化痰湿,兼有开窍之功,共为君药; 清半夏燥湿化痰,与竹茹一温一凉,化痰和胃,陈皮辛苦温,理气燥湿化痰, 枳实辛苦微寒,降气消痰,陈皮、枳实一温一凉,理气化痰之力增强,共为臣药;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生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车前草渗湿利水,莱菔子降气化痰, 给邪以出路,焦三仙消积化滞,以助脾胃运化,郁金性寒,可清心热、解郁开窍; 木香馨香而散,理气醒脾,可复中焦运化之力,用为使药。未发现服用健脾化痰方后相关的不良反应。

此外,日常生活管理对OSAHS症状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患者大多存在过度饮食、运动过少和嗜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因此在本研究设计中,两组均给予生活管理方法,包括戒酒、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指导。刺激性的物质如咖啡、茶、可乐、含酒精的饮料或酒在睡前2 ~ 5小时服用可使咽喉黏膜肿胀而加重打鼾[1 1]。饮食控制与运动减重是OS- AHS患者行为干预的主要内容[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上一篇:基站机房下一篇:抗震策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