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08-06

学生的环保意识(共12篇)

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1

当今世界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酸雨已威胁到全人类, 防治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我国对环境的治理起步较晚, 许多造成严重后果的环境污染事件被各种媒体频频曝光,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化学品造成的污染。治理污染固然重要, 但治本之策是要防患于未然, 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 树立环境意识。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特别是大批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大气污染、水污染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2004年沱江“3.2”特大水污染事故, 造成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困境。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 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拥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 化石燃料的燃烧、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面对严峻的形势, 若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 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环境污染不仅威胁当代人的健康, 还贻害子孙后代。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环保教育中的地位。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 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如在酸雨的危害与防治中, 介绍的SO x、N O x, 都是酸性氧化物, 可以用碱性物质来吸收处理。要帮助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树立环保意识, 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四、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环保教育

1. 在化学课堂教学有意识地进行环保教育。化学教

学中有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如《大气污染与防治》一节中, 介绍了大气层的结构,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在授课时, 可以列举一些世界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实例, 如1952年伦敦烟雾, 实际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在《水污染与防治》一节中, 介绍了水体污染物的分类及危害、水污染的防治的初步知识, 人类有80%的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 其中60%以上的疾病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的两次霍乱, 各死亡约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 死亡7500余人。通过这些重要数据的介绍, 加深学生对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性的认识,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在化学实验教学有意识地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中, 要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 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 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贮存硝酸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 避免硝酸见光分解, 污染空气。再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 溴水现配现用, 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在做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并增加一些吸收和转化装置, 在实验结束后, 要将产生的废液、废渣等倒入指定的容器统一处理, 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五、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环境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 让学生关注一个时间段内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对刚装修室内污染问题, 让学生讨论减少污染的办法:如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 开窗通风、在室内种植一些花卉植物;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环境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 化学教师应当努力利用化学教学的优越条件, 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摘要:水、空气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 而化学品又是最为重要的污染源。治理污染固然重要, 但树立环保意识更为紧迫。充分利用化学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杨永杰.化工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

[3]陈湘筑.环境工程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 .

[4]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2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教学有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主题之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中关于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要点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环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激励学生争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是思品课教学中值得重视、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想就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第三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的教学,谈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了解环境状况,明白环保道理。

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要从获取大量感性认识开始,现在要让孩子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道理,就必须引导他们去了解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了。只有了解了环境的现状,他们才能知道怎样去保护环境。

基于上述认识,教师首先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他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道理。教师课前便要求学生广泛地收集“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方面的故事,鼓励他们准备在课堂上讲环保故事。课时伊始,教师的一个《日本的富山事件》的故事,把学生迅速地带到了特定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了破坏环境的可怕后果。当讲到环境破坏的内容时,孩子们大胆地走上了讲台,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英国的大气中毒事件》、《日本的废水鱼中毒事件》、《美国的“黑风暴”》、《长江特大洪灾》以及《撒哈拉的过去》等等骇人听闻但又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学生从故事中懂得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为地破坏环境,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人类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无情地报复和惩罚;只有自觉地保护环境,才能让自然环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其次,尽管孩子们从故事中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但毕竟是中学生,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它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仍不够深刻。此时,最好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向学生播放了有关环境破坏(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大气资源破坏、生物资源破坏)和环境保护的实例片段和文字资料。课件集图画,文字、解说于一体,既阐述了以上几种资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揭示了它们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种种恶果。真实形象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孩子们时而感叹、赞美;时而惊讶、痛恨„„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过的情景,了解到了从没有了解过的事实,真切地感受到:环境破坏,后患无穷,必须马上制止;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必须立即实施。这样,通过教师、学生、多媒体三方紧密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说”中明白道理,同时也为导行环节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深入讨论。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得到了发展。”

明理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一场质疑、解疑的讨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使明理过程得到进一步深化。这不仅对学生弄懂问题,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基于这种认识,在讲故事、看实例片和文字资料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对环境状况提出问题。孩子们争相发问。发问之后,授课者

按照问题的逻辑联系,由浅入深地加以梳理,即:日本的富山事件说明了什么?环境指什么?环境和人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言解答问题,关键处教师加以点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教师又将“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一题分解为以下四问: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哪些?产生哪些恶果?保护环境的行为有哪些?有什么好处?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穷追不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最精彩的是当讨论到环境破坏有哪些方面时,有一位同学竟然一口气谈了如下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噪声污染、滥砍滥伐森林、草原过度放牧、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人口剧增等等。联系课外知识,讲得生动具体,同学们热烈鼓起掌来。而在分析“恶果“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孩子们各抒己见,甚至进行着激烈地争论。有的说:“全球性气候变化(暖)”;有的说:“酸雨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的说:“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珍稀动物频临灭绝”;还有的说:“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更有一位同学说:“生态灾难越来越多,人类只有死路一条”„„实际上,对问题的议论越透彻,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理性认识也就会更深刻。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思想品德课一定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美好思想,这也是环保教育的主旨所在。

在最后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说:“要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有的说:“要向别人宣传环保知识,还要主动制止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还有的说:“要保护有益,珍稀的动物”;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环保”„„

从学生的讨论中看出它们是受到了教育。可是,在生活中他们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呢?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为了更好地实现导行的目标,教师针对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组织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更深入地自查互查活动。要求它们以小组的形式查一查自己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并考虑今后该怎样做?孩子们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他们发现: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丢垃圾;大声喧哗,制造噪音;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盒,经常使用塑料袋,过量使用清洁剂;浪费用水,偷摘花朵;攀折树枝,这些平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也属于环境破坏的范畴。孩子们恍然大悟:哦,原来自己在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看来,环境保护不能空喊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呀。所以,他们在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环保口号的活动中,把自己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设计为了一个个言简意赅的环保口号:“乱丢垃圾,行为可鄙;攀折树枝,行为可耻”、“环保环保,从小做好”、“环保卫士,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夸,破坏环境人人抓”、“环境搞得好,生活更美好”、“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等等口号,这是他们不良思想和行为得到纠正的最好证明。

四、延伸活动,进行实践。

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其最终目的在于明理导行,知行统一。法国大教育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的学生仅仅掌握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理论只有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机会来了,刚刚上完这一课,学校正开展创办市级“绿色学校”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既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也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

这一天,天气很热,同学们以“学雷锋,服务社区”为口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校为家乡清扫街道。孩子们一扫平日的娇生惯养:不怕脏,不怕累,干得个热火朝天,把整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体现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和劳动能力。

在净化校园和美化班级的活动中,孩子们更是体现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校园里,干干净净;教室里,整齐清洁。孩子们主动把自己亲手栽种的小盆栽带回学校,美化校园,并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小绿世界”,每天精心的照顾,让朵朵花儿越开越灿烂„„

利用节假日,教师还组织了一次“家乡环保状况”的社会调查活动。他们在活动中认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和破坏的现状,还带回了许多纪实的照片,也认识到保护环境,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喜的是,在班级环保知识竞赛中,班级有85%以上的同学能掌握较为全面的环保知识,几乎100%的同学能保持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规范行为,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书目:《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地球在哭泣》

浅谈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生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产品充斥市场,其中不乏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环保已到刻不容缓的程度,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把环境保护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在我们国家,个人的环保意识不甚强烈,对这一问题缺少足够的认识,这也是比较现实的社会现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是否具备环保意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今天的小学生是二十年以后的中国。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决定着中国未来的污染程度,小学生的教育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来自家庭;二是来自学校;三是来自所接触到的各种传媒工具。而来自学校的教育是三种教育渠道的最关键的一种。作为小学老师如何结合教学特点实施在校阶段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每一位具有责任感的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怎样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1通过课本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环境污染

在小学教材中涉及到环保知识的内容不是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有限的内容变成我们实实在在的教学素材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有这种强烈的意识,结合课本所涉及的内容,随时融入,首先强调环保与人类的关系,与我们每一人的关系,在讲到煤时,就要讲到煤燃烧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由于“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南北极冰川融化,由于冰川融化所造成的多种生物的灭绝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让同学们明白,环境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威胁,为了自身的生存,一定要保护环境。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结合当地的环境保护状况,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紧密结合当地的环境情况,让学生观察了解自己所处的地理区域的环境特点、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的种类。比如我们地区,在建筑业空前发展的情况下,钢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需求。三年前,市里决定在我们所在的城市的上游建造了一个钢铁厂,随着钢铁厂的建成、投产,环境污染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原本一个没有大型工厂的地级市,空气不再向从前一样清新了,护城河里的水不再向从前一样清澈,特别是遇到有风沙的天气,从上游刮过来的风夹带着从工厂排出的粉尘,打在人们的脸上很不舒服。根据这一现实状况,我们灵活的组织同学们到护城河边实地参观,仔细观察,启发同学们发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让同学们感觉到环境污染不是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的话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实实在在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增强危机意识,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到的素材,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责任感。

3 结合生活中的环保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有机的结合,只要涉及到有关内容时,及时进行教育。比如说讲到汽车时,要联系到燃油,从汽油的开采、提炼以及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对我们整个人类的影响。通过生动的教学,使同学们对环境的污染有了进一步充分的了解,同时启发同学们,要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要从自身做起,在上下学的过程中尽量少用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培养同学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4利用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的教学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只靠书本的知识来教育学生是相当有限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为此我们鼓励同学们善于发现身边每一个污染环境的因素,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同学们通过社会调查、考察周边环境来发现我们身边的污染源。通过完成作业的形式叫同学们深入社区参观,回到家庭与家长一起来完成作业,结合实际例子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例如大家每天都用到的电池,让学生们认识到怎样处理废旧电池才能不污染环境,结合科普资料,让同学们知道一节废旧电池对环境所污染的程度。在家里从节约一度电,节省一升水开始,减少碳排放量。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紧密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5 与家长一起共同保护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一个家庭就像一棵大树,孩子是这棵树上的果實,果实的好坏,取决于树干、树根的好坏。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家庭的影响也是关键的因素,所以在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的过程中,通过学校的积极教学,还要回到家庭中巩固孩子的学习成果,从中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通过留作业的方式与家长互动,鼓励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改变身边的花草树木开始,减少自己的碳排放,少坐一次车,多走一段路,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影响家里的人。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4

一、精心准备实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Cl2、HCl的制取,强调要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可联系Cl2、HCl的毒性向学生指明这样做的目的.而Cl2、H2S、SO2、浓H2SO4、HNO3等性质实验,特别是分组实验,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学生的危害较大,也污染了环境.据此可向学生讲解:实验室条件下的排放量与工厂相比是微乎其微的,由此可以推知,工矿企业排放的有毒气体必须经吸收后才能排空,否则会对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比如,对于NO2的制取,我进行了这样的改进:在盛有一小块铜片的试管中,加入1mL左右的浓硝酸,然后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导气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可看到红棕色的NO2气体充满试管,多余的NO2气体则通过导管进入NaOH溶液中,这样有毒的N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转化为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此改进简单易行有效,也极大地启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建立起环保意识后,开始了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

二、联系化工生产工艺,进行环保意识渗透

1. 接触法制硫酸.

接触法制硫酸的尾气中含有SO2等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SO2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与支气管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关,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就造成了4000多人死亡.SO2对土壤、湖泊、河流造成酸化,使植物和农作物造成损害,通过这些介绍,使学生意识到尾气必须净化回收.可启发学生从SO2的性质出发选用合适的吸收液,然后指明我们一般用氨水来吸收,生成的亚硫酸铵,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2. 工业制HNO3.

制硝酸的尾气中含有少量的NO和NO2,如果不加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也会造成污染.NO能通过光化学氧化作用转变为NO2.NO2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造成肺损伤,引起胸闷,眼部灼伤和头痛,特别会引起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为了消除其对大气的污染,变废为宝,我们常用碱液去吸收,使之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些化工产品.

3. 制水泥.

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它能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疾病,并会损害肺部.五六十年代严重的伦敦和纽约烟雾中就有粉尘,造成了数千人死亡.目前水泥厂都装有除尘装置,将回收的粉尘与粉煤灰、煤渣混合制成建筑用墙砖,实现废物利用,又减少了普通粘土砖厂的土地用量,既提高了环境质量,又保护了土地资源.

三、结合当前环境热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成为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引起了第二次环保浪潮.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学,高考试题就很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石油、煤化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在近几年的试卷中重现率达100%.如,2010年江苏高考试卷选择题第1题,考查的就是环境保护与绿色能源问题.而且,随着高考新方案的改革,化学学科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用能力和知识面的考查.因此,向学生拓宽这方面的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1.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指地球大气中的CO2等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它到达地面,而把地面长波大量吸收后又反射回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目前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CO2.由于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的混乱与反常.能使海平面上升,海水上涨造成的水灾将威胁世界30%的沿海城市和地区,这一系列变化,将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用量,研究利用清洁安全的替代能源,并大力植树造林.

2. 臭氧层破坏.

自从南极上空发现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后,人们对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极为关注.臭氧层能强烈地吸收短波紫外线,能滤掉99%以上的紫外线,护佑着地表各种生物的繁衍和生长.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罪魁祸首是氯氟烃.世界各国在控制和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及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相继推出无氟冰霜、代氯致冷剂等产品,取得了一定成效,极地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有所愈合.

3. 酸雨.

现在国际上公认,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降雪、浓雾统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酸雨中主要含有硫酸和硝酸,中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这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有关.酸雨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影响范围很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及林木的生长.②使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酸化,污染饮水源,危害渔业生产.③腐蚀建筑物,金属材料、文物等.④影响人体健康.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环保意识,是现实社会形势下的一种公民素质.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顺理成章、自然衔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利用化学教学,培养环保意识.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 篇5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

()1.请问你关注环保吗?

A经常关注B.不怎么关注C.从不关注,那是与我无关的事

()2.你平时会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环保信息?(可多选)

A电视B书和杂志C环保网站D政府的宣传工作

E学校的组织教育

()3您认为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有怎样的影响?()

A.严重B.一般 C.非常严重 D.很少

()4当您购物的时候,您是否知道塑料包装袋是白色污染?

A.知道,并拒绝使用B.知道,但没有办法C.不知道D.没所谓

()5.您会如何处理用过的废旧电池?

A.放入回收箱B.扔进垃圾桶C.随便丢掉D.不一定

()6.如果周围没有垃圾箱,您会如何处理手上的废弃物?

A.找到垃圾箱再扔B.扔在不碍事的地方 C.趁没人的时候随手扔

D.看心情

()7.您去餐厅吃饭的时候,会使用哪一种筷子?

A.自备的筷子B.消毒的筷子C.一次性筷子D.无所谓

()8.您在生活当中是否会注意到节水节电节能的事情?

A.非常注意B.比较注意C.不注意D.没想过

()9.您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在每一年的哪一天吗?

A.3月5日B.6月5 日C.9月5日D.不知道

()10.您认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应该着重于那几个方面?(可多选)

A.制定相关法律法规B.提高环保意C.减少各种私人交通工具的使

用D.对各种交通工具的出厂进行严格的检查,使其尾气排放和噪音量符

合相关指标

()11.你认为环保的意义是什么?(可多选)

A.人类能更持久的利用自然资源B.人类改善自身生活环境C.为了

以后人类可以彻底征服自然D.人与自然和平相处E.人类给后代多留点资源F.人类平等尊重各种生命形态的体现

()12.、您认为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向大众宣传地毯环保理念?(可多选)A.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低碳生活知识

B.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C.政府应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推广和监督力度

D.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引导公众合理消费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6

关键词:中学化学;环境保护;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遭受严重的破坏,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倡导人类要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但至今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仍给人类带来日益严重的公害。我国20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

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物质。化学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化学物质的副作用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命运,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中学生作为青少年一代,是未来的接班人,向他们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其环保意识,这是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学校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大舞台,也是培养一个人是否形成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中学化学课本中有一些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在化学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课本中可以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在教学中,对涉及环保的内容,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例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中,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层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并不影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但却能阻碍地球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造成“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升温将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再介绍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又如:在“爱护水资源”一课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变性,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变性凝固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关于水污染的图片,播放关于水污染的录像,使学生对水污染有感观的认识,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

在化学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在实验教学前,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

如:貯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和挥发,污染空气。再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

2.在化学实验中尽量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量及排放量

比如:有的反应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有的反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以减少它对空气的污染和对人的危害。

3.对实验废弃物妥善处理或回收利用

不能随意倾倒,以防污染环境。

4.严格控制药品用量,尽量减少化学污染物的产生

在以往的实验中,学生取用药品往往过量,不但造成了浪费,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教育与引导。

5.巧用电教多媒体

有些毒性强、危害大的实验,采用录像替代,既可使学生获得实验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减少环境污染。

三、在习题中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结合平时作业、测试,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

1.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可让学生思考

空气污染物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2.在《自然界的水》的检测题中我安排了下面一道检测题

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方法中可采用的有哪些?

(1)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2)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3)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4)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3.“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氧化物 B.盐

C.金属或合金 D.碱

关于环保知识的题目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

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了

提高。

四、在“第二课堂”中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把环保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例如:结合课本中环保的内容,让学生到附近的江河实地调查了解河流的污染程度。目前许多河流的两岸遍地都是垃圾,河中漂浮着大量的废弃物。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许多江河已是又黑又臭,让学生通过对江河的污染原因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整改措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另外,还可开展环保小论文竞赛,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寓环保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总之,环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只有教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我国乃至全球环保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占维杰.浅谈环保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研究,2010.

[2]孙美芹.初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J].新课程,2010.

[3]宋利国.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什么实施环保教育[J].教育教学,2010.

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7

一、在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国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新世纪。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除了要有良好的英语学科知识外, 还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包括环境意识, 我们可以利用英语教学可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随着人类人口日益增长, 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类不合理的消耗有限自然资源的同时, 也在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如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空洞的扩大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充分利用有效信息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非常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正在亲手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物资源日渐萎缩、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物质资源急剧减少, 从而激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形成环保意识。

中国地大物博, 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名人荟萃, 自然资源丰富, 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美称。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发达的工业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许多人心驰神往。甚至有些人美化西方, 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青少年正是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外语教学内容也是西方文化渗透的一个窗口。对西方文化我们应用批判的眼光, 吸收其精华, 排除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民族自豪意识。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 意识到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有效的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的土地, 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进行环保教育

1. 在阅读课中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高中教材有许多有关保护地球的文章,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 利用多媒体工具对我们现在地球上主要的三大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学生在学习这一类文章时, 不但上课有了兴趣, 而且印象又深, 不容易忘记所学的内容, 同时学生对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达到了环境教育的效果。学生兴趣勃勃,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对这样的环境保护课就学得比较透, 事半而功倍。

在学习Unit 10 The Frighting Nature中, 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近期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图片, 还有海地, 智利和玉树等等的一些地震图片。让学生对地震的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还同时得到了一些人道主义的教育。一节课几分钟, 或者几句话的渗透, 好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把环境教育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 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在训练作文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在训练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的时候, 可以采用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话题, 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材料进行写作。这样, 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既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又能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巧。比如让学生写关于环境污染的话题时, 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后尽可能搜集有关这方面的素材, 如水的过滤、净化、消毒, 垃圾处理和回收等等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 教师再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 补充学生们忽略的地方, 在评讲的时候把相关的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教给学生, 了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

三、在训练对话的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

在课堂上, 还可以在进行每单元的warming up和speaking时, 让学生就环保用英语讨论有关环保的话题, 诸如“清除白色污染”、“节约水资源”等话题, 让学生互相配合, 完成有关环境问题的讨论。尽情让学生展开想象力, 讨论他们对环保的看法和建议, 对各种的环境污染进行一些改变的设想。

四、结束语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们教师应该率先成为环境保护的使者, 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做起, 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每一课中, 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环保行为, 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将自然环境知识渗透其中。课堂上, 孩子们动手又动脑, 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强烈情感, 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的英语课更有趣, 我们的环境更美丽!

在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8

关键词:化学课堂,环保意识,培养方式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如何育人,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面对每况愈下的人类生存环境, 青少年学生应该着眼未来, 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培育和改善自然环境。 作为教师,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增强环保观念,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因此, 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谈谈做法。

一、帮助学生梳理环保知识

课堂是我们学习、交流和培养学生的平台, 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环保知识。 例如我在教《保护空气》的内容时, 让学生知道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农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更有甚者, 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恶劣自然现象。 针对保护空气, 我还准备了一些资料卡片, 如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分级标准、我国环保部2011年11月发布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以及PM2.5等卡片;我还谈到了近几年北京市的雾霾天气和春季西北地区的沙尘暴,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 让学生交流讨论:如何使天空变得更蓝? 经过激烈探讨, 最后得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做法, 如加强大气质量检测, 使用清洁能源,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更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时, 先让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再引导学生理解任何物质都是一把双刃剑。 近年来,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导致了温室效应。 然后, 通过多媒体播放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威胁的画面, 以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哥本哈根协议 》等国际公约, 宣讲我国的 “ 西气东输”工程, 使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 刻不容缓。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低碳” (所谓“低碳”, 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理念, 倡导“低碳”生活, 为保护地球尽自己的责任。

在化学课堂上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同时, 我还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刊、报纸、上网和请教他人等方法获取所需知识。 然后,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图, 或用照片、漫画、短文等记录身边发生的环境污染的现象制作成黑板报、宣传栏, 或把对改善环境的建议写成小论文, 与学生交流共享。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又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环保知识的深层梳理。

二、通过野外“化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环保就在身边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 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开发和生产新能源,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等使得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但是, 如何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化学给人类带来美好的同时, 给人类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内容和“白色污染”的知识时, 我们没有坐在教室里只学书本知识, 而是把学生带出校园, 进行野外“化学课堂”教学。 首先, 我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小河边, 让学生亲身感受河水被污染的可怕景象。 我们还没有走到河边就闻到臭气熏天, 污浊的空气飘进了鼻孔, 大多数学生捂住了鼻子;河边的草木稀稀疏疏, 好像就要死掉了。 我们站在河堤上望着流向远处的河水, 心情很复杂。 这时, 我向学生解释, 十几年前, 这条河里河水还很清, 可以摸鱼、游泳。 前几年, 在上游建了几个淀粉厂把污水全部排放到了河里, 才造成今天这番景象。学生听到这里就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了, 我无语。然后, 在回来的路上, 我又特意绕道经过了田野、田间小道, 指引学生看了农民种的地膜庄稼。在我们眼里除了长势很好的庄稼外, 还有漫山遍野的废旧地膜, 挂满了草木, 挂满了山坡, 甚至走路不小心就会被地膜绊倒。随后, 我给学生讲了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 塑料袋的使用现状, 学生很有感触。

野外“化学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书本知识, 通过亲身体验还让学生知道环保就在我们身边。 既让学生亲近了大自然, 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观念, 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

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单调的课堂学习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化学课活动,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内容, 自然而然地树立环保意识。

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互动, 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 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的内容时, 我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 我给出的辩题是“日益增多的汽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然后,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通过紧张、激烈的辩论, 最后, 得到很多有意义的结论。 经过辩论,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观念,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再如, 在学习了《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后, 我让学生通过上网、杂志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电池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以《电池的自白》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一周过后, 全班经过交流、讨论、评比, 评出了四篇优秀论文, 其中, 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如, 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废旧电池应回收利用;研发新型电池, 等等。 这样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电池对环境污染的了解;形成了正确处理电池的良好习惯, 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任何物质都对人类有利有弊的两面性。 尤其在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的今天,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毛乃佳, 王等等.教育学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 (2) .

[2]李信.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0) .

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9

一、环境问题、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根据我们课题组2007年9月份所做的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环境问卷调查,88.7%的大学生认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工业废水、废气的过量排放导致的水系与空气污染。环保问题是环境保护问题的简称,它主要是指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的问题。环保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概括地说,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意识是指对环境保护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在思想中养成环境保护观念以指导人们的良好环境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模式。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环境问题大量产生并且日趋严重,资源有限性又约束了人们无止境的对其欲望和需要的满足,因而产生许多不友善的环境破坏行为。因此,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必要的基础。环保意识是人们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为倾向,它由环保认知、环保行为倾向二种成份构成,其中,环保认知是环保意识产生的基础,只有在对有关人与环境之间关系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但环保意识并不止于环保认知,这一过程通过对环境的危机感、责任感与道德感等使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这一行为倾向还不是行为本身,而只是作出行动之前的思想倾向、意向等,如愿意为保护环境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或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等。环保意识将使人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使个体主动地去认识、评价与保护环境,自觉地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更符合环境规范与环境道德。因此,环保意识是环保行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而对于环保行为的直接参与也会反过来加深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认识。

环保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环保意识支配下的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积极做法。如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尽量用肥皂而不用洗洁剂,减少水污染;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使用无铅汽油,减少尾气排放等做法都是环保行为。环保行为是以环保意识为基础的,环保意识较强的人将具有较多的环保行为,反之,环保意识较弱的人环保行为较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强化环保意识来增进环保行为。意识虽然影响人的行为,但这种影响能否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决定于制度结构、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合理有效安排。

尽管环境问题、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当做的是大力宣传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转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环境、爱护环境,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和改善中。

二、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为了较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状况和环境意识水平以及环保行为习惯,并借机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大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我们课题组于2007年5月,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江苏警官学院等8所高校的学生为对象,组织开展了一次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问卷调查活动。为保证结果真实可靠,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现场答卷。调查问卷写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填写答卷。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我们分别选择数学、物理、化工、机械、大气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会计学、国际贸易、环境科学、英语、法学、通信工程、社会学、临床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16个专业的1000名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书写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33份,有效回收率为93.3%。本调查问卷分六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 (1)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世界环境日,绿色食品,环境污染等。 (2) 环保意识水平,包括对世界及本国环境问题、环境状况的认识等。 (3) 环保行为习惯,包括个人环保行为表现、卫生习惯、污染事件举报等。 (4) 对高校大学生中开设环境通修与选修课程,系统学习环保知识的看法。 (5) 对环境保护工作关键环节的认识,包括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从自我做起、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政府的重视程度、资金的投入水平、环保技术的创新等。(6)对高校开展环保方面活动的想法和建议。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我们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和归纳,反映出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以下现状:

1、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在调查试卷中环境知识试题选择了世界环境日,绿色食品,大气、水、土壤、动植物、固体废弃物、居室污染等一些常识性问题。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回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8.2%,说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环保知识,但仍显不足。如对“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这样简单的问题只有51.4%的学生答对,约一半的学生答错,这也反映出学校与社会环境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世界无烟日就在5月份,但知道“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的学生只有45.6%。学生对“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过多的紫外线,保护人类生存”,选择“同意”的占78%,正确率较高,反映学生对常识性的环境知识了解较多。对“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与三湖’是?”,选择正确率仅为29%。在回答“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48.7%的学生选择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20.9%的学生选择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动植物和睦相处”,只有29%的学生选择“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获得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的调查结果是:60%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室外广告等媒体,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其次是图书、杂志、网络及其它占16.l%,认为通过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了解环境知识的仅占23.9%,学校环境教育功能发挥不够。

2、环境意识水平

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你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非常紧迫吗?”92.4%以上的学生已认识到“环境保护非常紧迫,并表示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个人做起”;还有6%的学生则认为“应先把经济发展上去,再谈环境保护”,1.6%的学生选择“确实很紧迫,但那是国家的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比环保更重要”。在问到“你和同学、朋友经常谈论环境问题吗?”回答“经常”的仅占38.8%;53.7%回答“不经常”;5.2%“很少谈”;从不谈论环境的状况为2.3%。

3、环保行为与习惯

在对于“当你看到校园内有人乱丢果皮纸屑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回答上,21.6%的同学选择“当场站出来劝阻”;74.1%的同学选择“虽然觉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4.1%的学生选择“根本没想到去劝阻”。反映出学生在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少数学生也会有这种乱丢果皮纸屑的不良行为。在回答“你经常随地吐痰吗?”问题时,竟然有6%的学生选择“经常”;49.1%的学生选择“偶尔”;42.1%的学生选择“从来不”。

4、对高校大学生中开设环境课程,系统学习环保知识的看法

对于在高校大学生中开设环境通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学生表现得较积极。9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7.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1%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对于学生普遍关心并希望通过环境课程学习的环境知识内容,通过让学生自由填写“你最想了解的环境知识是什么”,学生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河流与湖泊的污染问题;大气的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如何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问题;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问题;白色污染的解决办法;中国的环境与环保现状;国际环保合作问题等。

5、

对环境保护工作关键环节的认识方面,有64.3%的学生给出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政府的重视程度;资金的投入水平、环保技术的创新;国际环保合作这样的顺序选择。反映大学生在对加强环境教育和建立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上,有着正确的认识。

6、对高校开展环保方面活动的建议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与建议,如应使教学和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把宣传教育与环保实践相结合,多组织一些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希望学校加强节水节电宣传活动、开展环保教育讲座,树立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光荣的良好风气。学生们还提出了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活动、植树、举办知识竞赛、“大手拉小手”环境支教等活动建议。

三、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对策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大学生比较关心环境问题,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较为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将近70%的大学生都能了解基本的环保知识,并愿意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环境保护行为积极,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但是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目的以及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国环境政策与环境现状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处理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认识还不一致。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高校环境教育开展的深入程度及环境教育内容等方面还与现实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环境教育与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同时还需要社会的舆论引导与制度促进。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高度认识大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学生是开创21世纪伟业的生力军,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学校的德、智、体、美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构成要素。尽管学科门类不同,但任何一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无非都是反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的。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待人才培养,高等学校的一切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内容,都应当有环境保护的含量;高等学校的职业技术行为教育,都应当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惯例进行培养和训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各高等学校应从专业特点出发,在各学科门类或者各类课程中进行贯穿与渗透。我国已经颁布了有关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对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公民、法人和组织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些高等学校为加强环保意识教育,还试开了《生态伦理》、《环境道德》等选修课程,这种尝试是有益的;一些学校创设示范性环境设施,加大教育力度,进行养成性训练,这也是学校领导重视环境教育的表现。

2、开设环境教育通修课和选修课

高等院校不仅要将环境教育贯穿于各科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还应专门安排出一定时间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使学生从各方面获得的不成系统的环境知识,通过开设有关环境类专门课程而得到系统的充实和整合,使他们对环境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个整体和全面的认识。建议各高校除了环境类专业,其他各专业可以设置1-2门环境类通修课,设置2-3门环境类任意选修课。通过系统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的重要性,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让学生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环境态度、环境观的形成,具有持续而强有力的影响。环境教育要注重多渠道的教育方式,在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非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活动。开展广泛的环境教育宣传.使环境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采用如讲座、研讨、征文、文艺演出、竞赛、办展览、组织收看录像、电影等各种形式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组织学生组建“环境保护协会”;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组织、参与一些环保活动;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解环保的政策法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等;高校还可以与所在社区地方政府开展“环境共建”等大型活动。总之,只有开展全方位、多层面、有深度的环境教育宣传与环保实践活动,环境教育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郎一环.中国能源节约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 (2)

[2] 唐秀美.浅谈价值与教育价值[J].高教理论导刊.2005, (9)

[3] 国家环境保护局编.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4] 李天煜.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8, (1)

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10

一、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 渗透环保意识

1. 在教学中积极穿插环保内容

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 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塑料、固体垃圾、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等。在教学进程中, 我们应当挖掘这些内容并作适当补充, 把它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后可以重点介绍“空气质量报告”,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认识到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介绍“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危害、以及消除措施等, 让学生知道臭氧层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臭氧层;在学习“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知识后, 可以介绍“酸雨”“温室效应”的成分、形成、事实及危害, 消除措施, 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含碳含硫燃料的燃烧, 积极地开发利用无污染的新能源;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 让学生知道在冶炼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尾气污染空气, 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尾气, 使金属的冶炼符合环保的要求;在学习了“合成材料—塑料”后, 应向学生介绍“白色污染”的形成及危害, 使学生知道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了解我国已经实行的“超市方便袋的有偿使用制度”的意义, 如此等等,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 印象至深, 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2. 认真设计好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学生接受化学知识、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但是化学实验很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 控制不好或不规范操作对环境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应在实验教学中, 规范实验行为, 达到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中, 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 就要明确几大问题:1.化学实验中产生或接触到不少有毒物, 学生应严格规范操作;2.桌面上小小废液缸的作用, 为什么不能将废渣倒入水槽或地面;3.为什么要设药品回收处?定量小量药品实验的意义;4.实验室为什么设沙箱?使学生清楚实验室各种设施用途, 为规范实验操作做好准备。在做具体实验时, 更要要求学生规范操作, 例如:在做“氢气的制取和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 都会产生不少废酸液, 要让学生弄清几个问题: (1) 反应后的废液中会有什么成分? (2) 排污管都是生铁时, 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学生明白道理后都能自觉将废液倒入废液缸。 (3) 废液中可提取哪些物质?

3. 撰写科技小论文

教师可以预先拟定好小论文的题目, 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后自己撰写, 也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体会和实际问题的讨论, 进行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如:组织学生对雨水、江水和工厂废水、民用废水的pH值测定后进行比较;了解空气质量是怎样评估的;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的选择和宣传;调查目前各品牌冰箱中氟里昂的使用情况, 与以前情况对比如何等, 同时可举办论文报告会, 交流质量较高的论文, 并鼓励其投稿。

二、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1. 介绍国家规定的环保活动及纪念日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世界有关组织及我国规定了许多相关的环保活动及纪念日。

2. 通过专题讲座宣传环境知识

我校在环保方面开展的讲座主要有:

a.与本区环保局联系介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矿产资源法》《固体废旧物品回收办法》等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或操作所产生的危害及可以联系和渗透的法律法规。

b.学习《原电池》后, 进行专题讲座“电池的发展”, 主要介绍各种电池的发展情况, 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废旧电池回收的必要性。

c.介绍或观看一些重大污染事件 (国内外) 。

d.学习有机化学后, 作“白色污染及其治理”的专题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科学的发展形势,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增长了见识, 同时也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思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手段。

3. 结合本地区污染实际情况, 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由于目前环境污染的普遍存在, 人们所处的环境随时随地都有较为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或环境污染物, 而对于自己周围的环境污染, 学生因身临其境, 深受其害。因而结合环境污染实际, 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能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中, 多次创造条件, 在学校的支持下带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 主要的参观单位有:铁粉厂、水泥厂、造纸厂、牛奶厂等, 听取厂领导介绍他们工厂的生产情况和环保情况, 查看这些厂子是否有污染情况存在, 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11

关键词:化学课堂;化学实验;课外活动;环保意识

一、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二、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大气污染物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有初步和系统的讲解。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化学试验中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应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在高中第二册(必修本)教材中也介绍过,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在学习“金属”时,提醒学生防止重金属中毒。“痛痛病”和“水俣病”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种病是由于含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土壤和水源,使镉或汞进入了人类的食物中造成的。“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汞超标而使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受到伤害,轻者手足麻木,重者死亡。“痛痛病”是由于含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一直喊着“痛啊痛”,直到死去,苦不堪言。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池就含有镉、汞、锰等重金属污染物,如果将其丢弃在自然界中,有毒物质便慢慢从电池中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它们在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所以,回收废电池可以避免一些重金属污染,防止悲剧重演。

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重要影响,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的过程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进行环保教育。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通过对普通塑料袋和新型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塑料袋的实验对比,探讨解决“白色污染”。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垃圾中的废弃塑料越来越多。由于这类合成高分子稳定性较高,埋在地里上百年也不会腐烂,已成为严重的公害,人们大声疾呼要消除“白色污染”。目前,对废弃塑料的处理,通常采用3种方法: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能降解。为了从源头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现已经合成了生物降解塑料、化学降解塑料和光能降解塑料。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保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组织学生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和防控措施,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服,喷发胶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在课外活动中,安排学生通过查资料等途径知道食品添加剂、烟草、毒品等的化学成分及其危害:有些食品添加剂是对人体有益的、安全的,但有些是对人体有害的,如“吊白块”“廋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就会造成饮食环境的破坏。毒品的危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使机体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身体的依赖性;二是可以作用于人脑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精神的依赖性。人一旦沾染毒品,就会危害社会,可以让学生知道毒品的危害性而远离毒品。烟草中含量较多的有害物是尼古丁,吸烟不仅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利,更大的危害在于污染公共环境,使更多人因吸二手烟而受害,要从这些角度教育学生远离香烟。

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12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观念,调动起他们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热情,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现行初中生物新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可有意识地突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如,教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强调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影响、改变着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两种情境让学生想象:第一,假设我们所处的山区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终年没有一点绿色,我们能在这里很好地生活吗?第二,我们山区经过进一步治理后,将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环境与现在相比,空气、水、动物、植物等将有何改变呢?通过习题的分析,也可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二、组织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讲座是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的途径之一,也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专题讲座既可以邀请校外环保人员和学者,也可以邀请有经验、有环保知识的农民,当然也可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讲演。主要围绕“人与自然”、“农业与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当地环境现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利用”等内容进行演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

开展校园环保活动,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积极加入到保护环境、保护自己家园的队伍中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介绍植树节(3月12日)、爱鸟日(4月1日~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和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由来、内容、标志及目的和意义、世界环境面临的威胁、我国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情,适当组织一些环保知识竞赛活动,既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激发学生的环保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组织环境考察与环境调查活动

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给学生布置具体的考察或调查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在考察和调查中做好记录,回校进行交流,并写出考察或调查报告进行存档;还可以集体组织外出对乡办化工厂、纸箱厂等乡办企业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发现其周围的植物生长受到哪些影响,河中的鱼虾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对破坏山坡植被而开荒种庄稼的几个村进行考察和调查,看看这几个村每年雨季滑坡形成泥石流的现象有无增加,被洪水冲刷走的泥沙有无增多。这些考察和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考察和调查能力。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要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可以针对环境所包含的范围,鼓励学生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笔者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河畔、公园等场所,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汽水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就会使全体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并自觉地投入到环保行列中去。

上一篇:种植过程下一篇: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