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学生课题的指导

2024-10-24

环保型学生课题的指导(精选6篇)

环保型学生课题的指导 篇1

摘要:在专业技术方面, 为了进一步锻炼中职化工专业的学生, 培养一个合格的中级分析工, 进行环保型学生课题研究是一个好方法, 本文通过自己多年来指导学生课题的经历, 探讨了一些环保型学生课题研究中的教师指导经验。

关键词:环保,化学分析,实验指导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员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 同时也是跨世纪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 学生在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我在从事化工和环保专业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浓厚, 课题选择时, 选择了环保型的课题。下面就谈一些我在指导环保型学生课题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生课题选择的指导

李政道曾说过:“在大学时, 老师出题目, 事先不知道解法,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把题目答对, 可以拿到学士学位;到了研究生院老师出研究课题, 以前没有人做过, 老师也不知道怎么解, 学生几年中把课题解决了, 老师再请同行给予评价, 同行认为正确, 学生就可以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可最重要的是怎么找课题, 找研究方向, 这就是博士后要做的事。”

从李政道对“博士后”的涵义所作的解释中不难看出, 找研究课题确实是做学问的高级功夫。环保型的课题虽多, 但是要学生独立来选题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学生选题的过程中一般不宜参与太多, 但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确立课题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选题的前提

要从事课题研究, 发现或收集问题是选定课题的首要工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耳闻目睹到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材料, 而学生能收集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限制了他们。曾经电视台新闻里有这样一组报道, 说本市的河流治理效果显著, 然后放了一组小桥流水的画面。我问学生这里面有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生通过复习他们的《环境学基础》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河流外观质量达标不能说明水质达标, 还要看主要的水质指标是否达标, 由此形成了一个监测水质的课题。

(二)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是选题的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题的确立是第一环节, 也是关键性的环节, 但对中职生来说难度很大, 需要经历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 在课题确立的过程中, 同学之间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 有时好不容易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 但在实践中碰到了没有想到的困难, 不能实施下去, 因此会经历走弯路、遇失败的历程。教师不断鼓励是保持学生积极性的源泉。

(三) 掌握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是选题的关键

要发现或收集问题, 就要掌握发现或收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环保问题, 借助媒体收集环保问题, 调查、访问、收集环保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收集环保问题, 采用发散思维找环保问题等。将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的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思路:

1. 课题的涉及面不要太宽。

2. 尽量从自己熟悉的方面选择, 不宜过多地超出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现状。

3. 完成的时间周期要合理。

4. 所需的材料、用具、仪器技术资料要容易筹集。

5. 要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学生课题实验的指导

(一) 实验法是环保型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环保型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它区别于其他研究法的最大特点:一是有特定的研究思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建立假说、验证假说;二是在验证假说时要人为地控制一定的条件。研究方法确定后, 就开始设计实验方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就要明确实验方案含有的要素, 同时要掌握设计实验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含有题目、目的意义、原理、材料来源、方法步骤、落款等要素。其中题目、目的意义、材料用具、方法步骤、落款这几项要素在实验法模式的实验方案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 实验法模式的基本原则

设计实验法模式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 科学性原则:

指导理论可靠;采用的技术要可靠;材料的选取得当;仪器的用法合理;试剂的配置准确;实验的步骤设计的有序严谨等等。

2. 可比性原则:设计有对照的实验方案。

3. 可行性原则:

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试剂要尽量容易筹集;设计的实验操作具有可操作性。

4. 再现性原则:

设计的方案, 在相同的条件下, 由水平相当的任何一个人来严格操作, 都应该能够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5. 针对性原则:

设计实验方案时, 要围绕实验目的选用有效的仪器、材料、用具、试剂;采用相关的理论、原理;考虑实验步骤及每一步的操作要求等等。

(三) 学生实验的三种指导

学生实验的指导分为三种情况:实验前的指导、实验中的指导、实验后的指导。

1. 实验前的指导

化学实验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实验事故, 从而会给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 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 一般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 教师只要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 实验中的指导

对于学生认识上的疑难问题, 宜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操作中的难点, 宜让学生反复做, 在做中给予及时指导;对于某些危险操作, 应立即纠正, 讲清道理, 给出正确的示范。在指导时要重点辅导实验操作能力方面的差生, 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同时防患于未然, 杜绝实验事故的发生。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严格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 增强学生防范意识, 培养自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培养熟练的动手能力和优秀的实验素质。 (5) 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3. 实验后的指导

这是学生做实验后由教师所做的评价性指导。根据实验目的, 全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进行的讲评。对于某些难点, 再一次示范, 并说明理由, 将使学生的认识产生新的飞跃。

三、学生课题研究成果总结的指导

作为最能体现学生收获的研究成果形成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研究活动出发, 总结出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在总结研究成果时, 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影响学生, 指导学生所作出的结论要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认识和收获。学生的结论只需根据他们的实践活动和收集的各种资料, 阐述清楚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和形成的观点就行, 但在结论中一定要包含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得到真实的资料, 它最能说明学生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研究报告的题目要尽量切中主题, 立意要鲜明、独特、新颖;摘要的表述要简明、扼要、切中要害, 要将正文中的目的、理论依据、做法、结果、结论等分层次进行介绍;正文的论据要可靠、充分, 论述要严谨, 层次要分明、行文要流畅。文字的叙述要简洁、细致、准确、规范;结果的表达要真实、科学, 涉及的数据要准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要注意时效性、权威性、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高春梅.[创造教育: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光明日报.2000.6

[2].郭扶庚.[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光明日报.2000.2

[3].张代福主编.[研究性学习全程导航].2003年武汉出版社出版。

环保型学生课题的指导 篇2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深度阅读指导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深度阅读:

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理解文本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能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及即能对文本加进个性化的、合理的理解、感受或推测。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走出文本,深悟、深思出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进而更加有效地阅读感知。深度阅读指导:

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停留在对个别字词和文章表层及片面信息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把握住文章中的深层实质内涵,并能进行深度感悟。阅读层次: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简单划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阅读的表层理解是指仅停留在读懂文章字面意思的层面上。而深层理解,则是指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感悟出文章背后所蕴涵的意义。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意义具有双层结构,即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在国外,研究者们对学生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如: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指导模式。他认为阅读从字母的解码开始,而后是词、短语和句子的加工,最后达到获取文章的意义。古德曼提出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指导模式又强调在阅读中预期那些没有看到的东西的能力最重要,即深度的阅读。在国内,莱州市的张赵辉老师提出了“层进式”阅读教学结构。他指出:研读文章,要先通过全篇,得其大体;再重点研读,品其精华;最后还得通览全文,悟其所以。这样方能透彻阅读文本。而安徽的陈运琰遵循思维的由“疑”到“无疑”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四层次”质疑教学法研究,即表层质疑、里层质疑、深层质疑、联想质疑。引导学生精读深究课文,来提高其阅读效率。所有这些使我们对深度阅读指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他们多数研究者只是强调了阅读过程中阅读理解的结果,而不注重对学生如何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方法、策略研究。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学生深度阅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研究价值:

1、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指导有利于改变目前阅读教学浮躁的风气,使阅读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 能力全面有效的提高,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语文深入阅读教学的实施,使阅读更深入地走向文本、生本。

2、探索出深入阅读指导的方法、手段,形成教学的策略。

3、确立学生深入阅读的评价标准、原则。

4、以培养学生深入阅读能力为契机,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研究内容:

1、学生阅读层次的现状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深度阅读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3、深度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4、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5、深度阅读评价标准、原则研究。研究重点:

1、深度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2、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层次及影响因素,促进师生对深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深度阅读进行系统探索与指导,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与策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研究过程:

(一)、研究启动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学习该课题当前已有成果、调查学生深度阅读现状,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组成人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2007年1月-2008年7月。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引导学生了解“深度阅读”的内涵;广泛搜集有关深度阅读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文献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影响学生深度阅读的相关因素,提出深度阅读指导的策略、方法、原则、内容;选取实验班,在实验班级进行深度阅读指导;边实践探索边自我总结,提炼出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 2 情况修改、调整研究的策略。

(三)、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制定深入阅读的评价的标准或原则,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调查目前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了解师生对深入阅读的认识状况,为研究找准起点。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解决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方法或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形成一套理论与操作体系。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深度阅读指导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深度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指导思想。

2、深度阅读指导研究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同步提高,促使教师形成个性化语文教学风格。

3、深度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创新之处:

1、深度阅读教学研究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研究思想,开拓了阅读教学研究的思路。

2、对深度阅读的本质进行系统研究,丰富了阅读教学研究的内涵。

3、通过研究,形成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能力:

参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是一批基本功扎实、富有吃苦、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有六位高级教师,三位一级教师。一人获省科研优质课一等奖,三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五人获县优质课一等奖。有 “学科优秀教师”、“ 教学能手 ”、“ 教坛新秀 ”。如既是高级教师又是校教科室主任刘燕老师和县教学骨干教师王锦玉主任参与本课题,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参与研究的教师中有五人参与或主持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仅省、市级论文发表就20余篇。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地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主持人曾参与研究过省级规划课题《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本课题又是在我校前几年的实践基础上的一次再深化、再提升、再总结。我校不少语文教师在 语文阅读指导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前期的研究还仅局限于个人化、单打性、分散型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对我校阅读实践活动进行深化研究与反思总结,我们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后确立了该课题为研究方向。我们又与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一同搜集研究所需资料,反复、认真地研究课题方案,商讨课题研究计划,并数次邀请专家指导、修改。现已形成具有指导价值的、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案。保障条件:

环保小课题研究 篇3

一、编题小组

根据调查,结合百分数的应用,编写了以下2题。

1.我国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世界森林总面积有多少亿公顷?

2.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百分之几?

请你来算一算:

二、实验小组

在我们这次小实验中,从树枝上摘下5片叶子,通过测量和估计,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5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和18平方厘米。

1.平均每片叶子的面积是多少?

2.假如这棵树有10000片叶子,并且每25平方米的树叶能在一天释放出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请问:这棵树可供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吗?

请你来算一算:

三、调查小组

现在餐馆里有些都是用一次性筷子,如果1家餐馆1天用200双一次性筷子,而1立方米树木可以生产4500双一次性筷子,那么1家餐馆一年要用多少双一次性筷子?消耗掉多少立方米树木?

请你来算一算:

四、推理小组

中国现在每年生产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如果我们以每根筷子长15厘米计算的话,把中国人每年用掉的筷子接起来,可以绕地球多少圈?(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大约是40000千米)

请你来算一算:

五、网络小组

世界森林覆盖率: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中国16.5%!研究结论:我国森林覆盖率偏低。

六、研究结论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如果照这样长此下去,我们国家的森林会怎么样?

研究结论:一次性筷子是树木做的,如此使用这么多的一次性筷子要砍掉多少棵树来做筷子。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后果,森林将遭到破坏,严重的话将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洪水,自然的警钟告诫我们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从今年洪灾可以看到,合理砍伐树木,保护森林刻不容缓。

七、研究建议

环保型学生课题的指导 篇4

一、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一) 培养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开展小课题研究, 给出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自身努力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 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因而它有益于培养学生删选信息、处理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

(二)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既可以是书本已有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 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特定安排的内容。无论是哪一类情况, 都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因而, 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益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

(三)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 研究的成效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生可以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 研究解决日常学习中时常困惑、难以解决而又急于解决的问题, 既包括知识方面的, 又包括学习方法上的, 因而, 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并提高学习效率。

(四)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懂得合作的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 小课题研究更适宜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学习阶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高段。因为小课题本身是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带着自身的思考通过查找资料, 调查取证,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这一层面而言, 小课题研究本身就是对学生自我的挑战, 而这一挑战过程之中教师适时安排团队合作、交流等活动, 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交流意识。

二、小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小课题研究, 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可以大致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问题选取—成员合作—确定方案—实施方案—分享交流。

(一) 问题选取

问题选取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是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非常重要的一步。“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因而,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选题。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研究

选择确定课题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课题, 供学生选择, 或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比如,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时, 发现有的学生利用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准确找到了需要描的点的位置, 借这一问题, 我就让学生采用个人或同伴互助的方式以“三角尺妙用”为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同时学生又进行发散, 又有了想研究“直尺”“自制量角器”等学习工具在数学中的妙用等有趣的数学问题。当然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跟踪。

2.选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做到有效检查”“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克服粗心”等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学习状态。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较熟悉, 有利于开展研究。如, 针对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与技能, 但经常在做题时粗心大意的情况, 在让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时, 学生就自主提出要研究“计算不粗心”的方法。这个课题切合学生实际,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如果找到了计算不粗心的方法, 我想就能克服计算失分的情况。

3.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有些问题会影响自己的生活。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熟悉, 也有利于开展研究。

无论是从哪方面选取的问题, 都需要梳理, 对于不可操作的需要删除, 选取的有价值的问题, 也是最适合学生研究的、对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有价值的问题。

(二) 成员合作

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师适当结合具体课题, 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 确立与实施方案

确立与实施方案,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应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制订方案。教师在学生方案制订后, 可以通过质疑反问学生的方式, 研讨修改方案。

2.合作共识原则

在制订活动方案时, 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比如, 在“美化校园”活动中, 负责研究场地的学生, 绝不是说只要找到可以研究的场地后, 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而是要负责到底。另外, 对研究时提出的观点同意吗, 为什么, 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 都要有参与的意见。也就是说, 分工是为了明确各自要完成的任务, 而合作应当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3.主动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 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参考文献

环保型学生课题的指导 篇5

作文教学难,这是不争的事实。难在何处?语文教师用一大堆理论与模式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本身就有问题。作文是学生张扬个性、舒展心灵、表达思绪的过程,但是教师指导的缺场势必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将原本属于学生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把教师应有的权利(抑或说是责任)也一并交给学生,这就值得商榷了。针对以上的具体情况,我们重点进行了作文自评方法的实验和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传统做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再研究无人问津了。

“精批细改”的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文评改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积极性逐渐消失,创造性自然泯灭。久而久之,教师越改越累,越改越烦,而学生却养成依赖、怠惰的习惯。既然语文教师不辞辛苦,学生又何必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作文修改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学生作文模式化、脸谱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何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积极、乐观的投入到作文评改中来,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二、课题实施目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当学生写完作文初稿以后,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即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提出了让学生自己评改自己的作文。这就是作文自评方法,所谓作文自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比较。通过对内容、结构、写法等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合格作品的作文评改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找出作文中的问题,准确修改,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体现。本方法重视“评”──“逐条评”“综合评”“说一说”等,在会评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确,“改”的行动更自觉。因此评是改的前提,改是评的归宿。

三、课题研究方法

作文自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的活动,重在实践,因此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作文指导、修改的反复实践,发现规律,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具体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作文评改时,教师精心准备,采取“简要总评-逐条引评-综合评价-自己修改-互改交流-编辑成集”这几个环节进行。

(一)简要总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全班作文的简要总评和提示,使学生明确评改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改。

方法、步骤如下:(1)出示“作文目标”,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作文要求,使学生迅速进入作文情境。(2)教师简要评价初稿,指明优劣所在。这一步就要提醒学生:他们的作文可能在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这些方面,下面的评改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逐条引评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作文各方面的要求,发现自己作文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会评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这一环节的步骤和方法如下:依据“作文目标”各条排列的先后顺序,对重点条目(“简要总评”时指出存在问题的条目)逐条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条评价自己的作文。这个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逐条评价。让学生一下子就找出自己作文各方面的问题,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去评价自己的作文,将问题各个击破。例如评价“条理”是否清楚时,就暂不牵扯其他方面的问题,等评价完了“条理”后,再评价其他方面。

2.要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评。“作文目标”各条排列的先后顺序,基本反映了作文的程序,也是评改作文应遵循的顺序。依据“作文目标”顺序评改,有利于学生掌握评改方法,形成评改能力。例如,对前例作文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应按“选材→条理→儿童语言”这样的顺序去评改。

3.评价每一方面时,遵循从“评他”到“评己”,从模仿到独创等规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回顾这一方面的要求。

(2)列举正、反例子(包括“病例文”),让学生比较评价,并对反面例子(包括“病例文”)进行修改,使学生明确怎样符合要求、怎样不符合要求和怎样修改。对“病例文”的评价,可在出示的大“作文目标”本条后面打上相应的符号(如符合本条要求打“√”,不符合本条要求打“×”等),以防“综合评价”时忘记对本条的评价。

(3)教师指出学生本次习作中这一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醒学生“对号入座”,检查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说一说这方面做得怎样,并提醒学生也在自己的“作文目标”本条后面打上相应符号。例如评价“选材”这一方面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引导学生回顾儿童生活,找出自己最精彩的片段进行交流。②回顾课文《心声》选材的特点;出示一些学生习作中选材成功或不成功的片断及“病例文”,让学生比较分析并讨论修改。③教师概括指出学生本次习作中没注意选材的各种表现,提醒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说一说是否注意了选材,并作上记号。这样,学生就真正知道自己的作文在这一方面做得怎样;如果有问题,也就知道怎样修改了。

(三)综合评价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以便以整体着眼,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学习评价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步骤和方法是:

1.指导学生综合评价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优、缺点都要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说,使学生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例文”的方法,将“逐条评价”自己作文的情况综合起来,作出“综合评价”;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以指导。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四)自己修改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学生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逐条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差生”给以具体指导。

(五)互改交流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步骤和方法是:1.互改。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2.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过关”。

(六)编辑成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写作的闪光点,培养自信心,激励上进,在编辑优秀作品集的过程中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步骤和方法是:1.精选自己作文中的精彩词语(写出句子在该词语下面加着重号)、句子和段落。2.精选他人作文中的精彩词语(写出句子在该词语下面加着重号)、句子和段落。3.从全班学生的作品中精选优秀作文。4.将上述精选内容抄写或打印在活页纸上。5.班级分成几个写作小组,轮流为每次作文精选的内容写前言、编目录、编页、补白、插图。6.编辑成册,全班交流,存档。

五、课题实施步骤

为确保课题顺利实施,特安排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5.10~2005.12):准备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写出实施方案,搜集有关作文评改方面的资料。实施方案要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突出实用性。

第二阶段(2006.1~2006.12):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选取优秀的文章作为典范,从词、句、结构、写法、详略、修辞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课堂练笔的优势训练学生写作。在作文自评过程中,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总结及论文。

第三阶段(2007.1~2007.6):经验总结阶段: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六、预期目标

1.总结作文自评的得失,写出作文自评法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2.征集作文评改经验的教学论文,编辑内部交流学习的资料。

3.构建初中作文评改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法。力争使成果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环保型学生课题的指导 篇6

2014 年底, 在县教育局领导及校领导关心下, 我们学校在詹永飞校长的引领下, 成功立项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写字指导策略的研究》。多么来之不易呀!因为这是首个真真正正立项且实施的市级课题, 因为这表明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殷殷期望, 因为这凝聚了校领导、老师共同之心血。

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 我惶恐不已, 因为能力有限。幸运的是, 遇到了詹校长和夏主任这样的领导, 遇到了占面雷、毕良华这样的老师, 幸甚至哉!

以下是我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内容方法以及开题后我们所要做的工作的简要叙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语言文字, 因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形体美。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这些书法家之所以名垂千古、名扬中外, 皆因为汉字形体之奇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深知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是其语文基本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 我们石桥所在的大公圩地区外出打工者众多, 学校留守学生比例超过半数, 留守学生的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留守学生情况特殊, 这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及姿势已影响到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把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作为研究的重点并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写字能力。开展本课题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留守学生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留守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尤其对本校的校本研修有重大的价值。

2.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 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提高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是对汉字书写文化的继承, 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和发展。

3.规范汉字的书写, 首先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姿势, 这对预防小学生的近视、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成长具有很大作用。

4.认真写好汉字,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

5.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提高, 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研究背景 (现状)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字体, 它传达着悠久的中国文化和五千年文明蕴涵, 是我们彼此间交际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 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书写能力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据权威调查, 中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众多, 80%的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母抚养。我们虽处于鱼米之乡的江南,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 父母为了孩子们能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 四处奔波。孩子们只有和祖父母相伴, 而耄耋老人只能解决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 对于孩子的学习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更别说指导孩子写字了。据我们课题组调查, 目前我校在校生1360 人, 其中留守学生563 人, 近乎总人数的一半。而留守学生的写字现状更令人担忧:留守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写字习惯差、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错误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 加强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了解留守学生的写字现状, 分析问题成因。

2.分学段进行写字指导, 编写各学段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手册。

3.进行案例分析, 形成有效的农村留守学生写字学习指导模式。

4.探索家庭、学校结合的留守学生写字监督指导途径。

5.开设午间30 分钟课堂, 加强指导训练, 培养留守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主要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展示评比法、个案研究法。

终于在2015 年3 月14 日进行了开题报告, 会上詹校长作了开题报告, 县教研室主任吴祖欣老师、县教科研负责人陈庆军老师等专家对开题报告作了认真修改, 对往后的课题实施工作作了指导, 我们如醍醐灌顶, 收获颇丰。

往后, 我们课题组准备主要做以下工作:

对影响留守学生写字水平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学段开展留守学生写字指导, 编写各学段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手册;探索家长、教师、学生三结合的留守学生写字监督指导网络;开展书法评比展示活动, 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 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兴趣;对研究阶段的经验、策略进行总结, 撰写论文, 形成论文集。

在往后的实施中, 詹校长作为这个课题的负责人, 犹如轮船上的总指挥, 他负责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方案的制定等, 兢兢业业, 付出了全部心力。夏主任、占面雷老师、毕良华老师也功不可没, 低、中、高学段的三位负责人单开锁、周小艾、李青三位老师是实施者, 他们制订学段计划, 制订各种表格, 不辞辛劳。

综上, “能用众力, 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 则无畏于圣人矣。”我们课题组一定会踏实地做好课题, 实实在在提高留守学生的写字能力, 精诚合作, 争取结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算化会计分析下一篇:输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