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分析

2024-10-24

电算化会计分析(共12篇)

电算化会计分析 篇1

1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1.1 是改善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近段时间以来,电子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面”在会计领域中愈发广泛。 作为会计工作,其发展必然在此过程中更加深化和多元化。 会计电算化可以对先前的错漏或不规范等传统手工记账的问题加以有效避免,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数据、会计工作等的质量。 同时,会计电算化又“倒逼”了开发及利用更加精密、高级的财务软件的进程,进而明显地将会计工作加以简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一方面对会计工作的快捷性、便利性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极大改善了会计数据、信息的质量。

1.2 是规范会计工作流程的根本途径

分析传统会计工作后可见,中国大陆的会计工作信息质量问题之所以突出,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其流程规范性。 同时其从业人员在很多层面上都良莠不齐。 如此就使得现存的会计信息会出现“因人而异”的状况,并进一步加剧了会计工作流程中的问题。 而会计电算化则既可对会计数据、信息规范性加以严格强化,又能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不受人工影响,从而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客观性。

1.3 是加快会计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步伐的关键环节

会计电算化一方面能够对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加以转变,另一方面又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内容、范围之类,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企业会计工作管理层面的新课题。 故而会计电算化的背后新挑战也自然不会少。

1.4 是促进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内在要求

作为“信息化转变”整个企业管理系统“基础环节”的会计电算化,同时更是最本质的企业管理 “信息化”的内在促进因素。 在其过程中,会计电算化还是最新、最前沿的变革、管理企业的要求,可以说是“信息化”这一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表现。其一方面可以对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予以提升,另一方面既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约束,又会将实际的企业与会计工作情况加以真实、客观反映,从而将目前的企业信息化需求加以最大程度满足。

2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2.1 会计电算化使数据存储方式发生转变

在原有的会计工作中,多依仗手工开展数据存储。 第一,借助于手工来记录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账目;第二,借助于财会部门归档并保存纸质的账目资料、会计信息之类。 其一方面会消耗很多人力劳动, 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很多不规范或错漏之处。而会计电算化则造成了众多的数据存储方式和办法,既可以保留纸质的存储办法,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文档存储的办法逐步上升为最重要、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存储办法。 采取计算机技术对数据、信息加以处理,不仅准确度较高且速度快捷,还可以对作业加以排序,提升会计数据的处理效率。 同时, 会计电算化还可以将人工操作导致的疲劳加以有效克服,并对长期连续作业造成的人工反应不足加以弥补。

2.2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发生变化

首先,对工作对象及范围有所扩大。 虽然和传统做法相比,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本质并无变化;然而,其却很大程度上对存储数据与信息的方式加以丰富,对会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所推广。 故而,扩大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范围及工作对象。 除了传统活动之外,还会增加储存会计数据。 并且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产生更高的要求,其在具备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计算机操作。

其次,转移了会计工作重心。 普及会计电算化后,尽管依旧仍以核算、监督为主要的会计工作,结果却将其工作重心倾斜于各种记账凭证的审核之类活动,甚至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监督职能基本忽略。 然而,在其间也产生了会计控制、预测等很多新会计职能,其在当代会计工作中也获得了愈发重要的地位。

2.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成本与流程的影响

2.3.1 让企业会计账务的处理流程更标准、更规范

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工作处理流程,第一会使得会计账务获得更具连续性的处理过程。 在开展账务处理活动时,每一个中间环节都会尽量无间断地借助于电算化系统处理之。 就算是对一些“中性”材料,也应以电算化系统尽可能地加以查询,从而使得企业会计账务处理“连续化”。 第二是简化处理特殊账务的流程。 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进一步简化特殊账目处理的流程———如: 需要更正会计记账过程中的错误时,系统就能够以“错账更正”的直接输入来更正之,以此来将更正流程加以最大限度缩减,极大地便利会计工作。 除此之外,实现会计电算化既可以对数据、 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加以严格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加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少受人工影响的情况,将人为失误加以尽可能降低,保证其规范性、客观性。

2.3.2 让企业会计账务的处理实现自动化和一体化

凭证、账簿、报表是传统会计操作流程的三大主要环节,而操作和干预后两个环节则是会计从业人员的最主要活动。 普及会计电算化这一做法,能够将输入、处理、输出变为会计业务的主要流程,使得会计工作进一步一体化、自动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收集一系列环节数据和信息, 并将之列入电脑之后,再以财务软件自动后续运算这些数据,从而大大提升处理会计数据的能力。 借助于这样的处理流程,可以将会计数据的同一性很好地加以实现,并以此共享会计数据资源。 以此来一体化和自动化会计账务处理过程, 可以同时简化各种成本和会计工作,称得上会计事业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主流方向。

2.4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信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提高

借助于会计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和传统方法相比,会计电算化既可以对人为因素的干扰加以有效排除,有效提升数据、会计信息精确度,同时还可以将各项经营活动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包括很多细枝末节)都加以尽可能精确、详细地加以记录和保存。 在此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同样会获得来自会计电算化的提升。 由于在对相应的系统加以使用时,其可以设置相应从业人员的权限,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加以保障,防止恶意或违规删改会计信息的情况。 此外,其还可以提炼会计信息,排除其间干扰,将会计信息的精准度加以进一步便捷化和高效化。

3结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开展与不断深入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将会计工作加以有效的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给会计工作方法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 第一,其转变了数据存储方式,让计算机网络存储的电子文档演变成为当代会计信息存储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式。 第二,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发生变化:扩大了会计工作的对象与范围, 使会计工作的重心发生转移,并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检查形势与方法。 第三,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的投入成本降低, 让企业会计账务的处理流程更标准、更规范,并促进了会计账务处理自动化和一体化的实现。 第四,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信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提高。

摘要:作为会计发展“重大进步”的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领域中信息技术在的应用显得比先前进一步广泛。在会计电算化逐步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工作开始显得日趋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以至于会计工作方法受到了颇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会计学

参考文献

[1]刘洋.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J].知识经济,2015(16).

[2]霍尔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0).

电算化会计分析 篇2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事实上,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EXCEL表处理软件在会计中的使用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的启迪。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瞬间编制出所需的报表。从本质上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以及成本计算单等账表数据都是一系列关系型二维数据,均可以使用EXCEL软件定义、计算并生成用户所需的成本信息。随着表处理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强,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可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道点播”。

对会计电算化实务存在问题的分析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分析;改进

在财务系统建设中,会计电算化工作具有重要位置,各种会计软件的研发与运用,以及网络背景环境,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以及不足方面,应当加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将会计电算化工作仅仅当做替代手工操作、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手段,在硬件投入、人员培训以及发挥信息系统优势等方面不够到位。

2.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单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缺乏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数据作为基础,会计制度不完善、基础数据不准确,会导致计算机在会计信息与业务处理中遇到各种困难,系统难以科学、准确处理。

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许多单位电算化操作岗位都是由本单位以前的会计或者出纳担任,虽然在上岗之前也进行了业务培训,但是终归是简单和短期的,对于电脑的简单操作以及使用的几种财务软件能够基本掌握,对于硬件知识以及异常情况处理方面经验不足。

4.系统安全保密功能相对不足。一些单位在会计电算化中的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存在着薄弱环节,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系统没有按照规定加电磁屏蔽,硬件设施防护条件不能达标,并在分级授权管理、应对病毒以及防范非法攻击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5.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成效滞后。部分单位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滞后现象,没有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界限,将全部的会计信息资料通过拷贝的形式,建立起与原来的计算机系统相脱离的档案,也有的单位虽然进行了备份,但是备份会计信息资料的保存方面不达标。

二、解决当前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问题的建议措施

1.强化宣传,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思想认识。针对部分单位与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作用于意义方面的狭隘认识,应当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广大会计工作人员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要让他们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综合运用,是提高会计工作信息化与科学化程度的重要体现,能够有效改善和提升会计信息与数据储存和处理的方式,提高了处理效率,对于拓展会计信息数据的领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与管理,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的强大功能,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实现数据共享,相关数据的提取与获得能够更为便捷快速。

2.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保障能力。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于基础性工作的要求较高,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进行业务的处理,具有相对统一的规范要求,在会计信息数据的输入以及处理方面的规范化要求较高,首先要求获得的会计信息数据要规范和有规律,否则电算化系统难以进行有效的操作与处理,全部进入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应当以代码化为标准,全部的原始信息数据必须要准确无误,输入的代码要规范,与财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相一致,并符合网络环境下的硬件与软件要求。其次,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程序化程度,对不同岗位与层级设置密码程序,对岗位分工职责、设备维护、信息保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保证全体岗位与人员实现高度统一。另外,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在硬软件保障方面做好硬件维护、软件更新以及其他设备的采购工作,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3.注重培训,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水平。从当前各单位从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整体情况来看,对计算机与专业系统的操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一般只能够做到简单运用,无法处理相对复杂的意外情况,因此,应当强化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要针对工作的需求,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财会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其计算机运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与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定期选派财会人员进修,也可以将专家学者请进单位进行专门的培训活动,全部人员应当取得会计电算化资质证书,有条件的还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维护。

4.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安全程度。要优化工作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立足单位实际制定会计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人员绩效考核之中。对财务系统的计算机进行电磁屏蔽,有效应对电磁辐射,还要在场地设施方面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建立分级授权的内控机制,提升软件设计与运用水平,发挥财会软件的限制功能作用,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重要的财会信息要建立有效的备份。要通过运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储存以及认证、授权等途径,提高系统的网络防范水平。

5.合理管用,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作用发挥。着重强化电算化档案的收集与储存以及运用三方面的工作,要定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单位,将全部的电算化信息档案进行拷贝复制,以光盘等载体进行储存,并进行妥善保管,保持保管场所的湿度、温度等适宜条件,并要定期进行查验,预防意外情况。在信息档案调阅的过程中,应当强化系统版本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实务中,一定要针对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纠正与改进,扬长避短,有效发挥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电算化会计分析 篇4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的必然趋势, 具体是指报销、记账、审计、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等过程实现电子化趋势。它具有数据信息处理速度快、效率高, 内部控制程序化, 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处理标准化的特点, 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规范会计工作流程。

传统会计工作采用人工方式, 不仅效率低, 而且容易出错, 很多工作难以严格遵循规范流程进行。而会计电算化方式采用之后, 能规范工作流程。例如, 它要求数据输入必然严格遵循规范流程, 满足财务软件需要, 数据处理由系统进行, 不受人为因素干扰, 降低甚至避免人为操作出错的可能, 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客观性。进而实现规范会计工作流程的目的, 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 促进会计管理创新。

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 不仅影响会计工作范围、内容、流程、程序等, 还有利于推动会计管理方式创新。例如, 针对内部审计和内部制衡问题, 在电算化支撑下, 更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推动管理方式创新, 提高会计管理现代化。

3.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避免传统记账易漏、易错、不规范等问题。在财务管理软件支撑下, 减少重复性和机械性工作, 将会计数据准确输入软件当中, 就能顺利完成计算、综合分析等后续工作。不仅方便快捷, 还能大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会计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4. 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

电算化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该系统建立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同时也是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因此, 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保证会计数据信息准确, 真实反映企业财务客观情况,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促进会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既是技术发展和进步的必然, 也是会计工作的趋势, 其出现对会计工作方法产生多方面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数据存储方式转变。

传统会计工作的数据存储几乎都由手工方式完成, 用手工方式记录财务会计账目, 并以纸质形式归档和保存。这种方式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容易出错, 会计信息查询困难。而电算化方式的出现使数据存储出现根本转变, 给数据存储带来新形式和新方法。除纸质存储方式之外, 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储的电子文档逐渐演变为主要存储方式, 在计算机支持下, 不仅存储快捷高效, 而且数据准确, 不会出错, 方便数据查询和更新, 还能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2. 会计工作内容变化。

首先, 扩大会计工作内容与范围, 丰富数据存储方式, 促进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算化工作对象和范围也随之扩大, 除了纸质方式存储之外, 还利用计算机存储数据。并对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提高, 除了具备基础知识和工作经验外, 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3. 会计投入成本降低。

电算化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节约会计工作人员财力。电算化之后, 财务会计数据存储和处理通过计算机完成, 数据整理、核算速度加快, 效率提高, 减少劳动量, 节约成本。并减少纸张投入, 节约资金。还可以减少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编制, 减少工资支出, 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 降低会计信息获取成本。

4. 掌握处理规范标准。

账务处理的中间环节, 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和完成, 并方便信息资料查询, 提高会计账务处理水平。电算化还能让比较特殊的账目处理简单化, 例如, 在记账错误处理时, 只需要输入错账更正就能完成更正任务, 缩短工作流程, 大大便利会计工作。同时电算化还能便利会计信息与数据的规范性,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且在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受人为因素干扰, 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5. 会计信息准确安全。

由电算化处理后的会计信息, 信息准确性大大提高。它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干扰, 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度, 并详细记录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点滴, 完整保存下来, 方便人们的需要和查询, 满足人们获取财务会计信息需要。此外, 电算化还能提高会计信息安全, 通过访问权限设置能避免会计信息非法访问和恶意篡改, 保证信息安全, 为决策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6. 数据管理和审计发展变化。

在电算化的支持下, 财务会计处理逐步实现自动化和一体化。能将会计工作流程转变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流程, 节约人力物力, 提高处理水平。并推动数据管理和审计方式发展, 便利数据资料获取, 提高信息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为管理和审计决策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提高管理和审计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的出现对会计工作开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 应该加强会计工作队伍建设,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增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 让他们更好从事自己的工作。从而顺应会计电算化趋势, 促进会计工作水平提升。

摘要:会计电算化能规范会计工作流程、促进会计管理创新、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它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体现在数据存储方式、会计工作内容、会计投入成本、数据管理和审计发展等方面。为顺应这种趋势, 应该结合具体工作需要, 采取有效方法, 加强会计工作队伍建设, 达到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信息化,数据存储

参考文献

[1]张红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8) :103-105.

[2]尚玉梅.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中国矿业, 2014 (z2) :55-60.

[3]刘乐佳, 贺琼.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 (下) , 2015 (2) :21-22.

电算化会计分析 篇5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比较分析

信息社会化使会计信息系统发生变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受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并且影响领域甚广;本文简单介绍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了两者的.异同,指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并认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改革的必由之路.

作 者:吴敏  作者单位:湖北教育学院数学系财会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60 刊 名: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TRAINING AND RESEARCH-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0(5) 分类号:F234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比较分析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篇6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措施

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会计数据所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这种方式有较好的直观性,各不相同的笔迹也可作为控制的手段。采用计算机处理后,会计数据以肉眼无法识别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从而失去了直观性。另外,在手工会计方式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财务会计部门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起一整套管理制度。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消失了,而代之以新的方式。这就迫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特点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目标仍然是保证会计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其控制的重点、范围、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1.控制的重点转向系统职能部门。实现电算化以后,数据的处理存储集中于职能部门,因此,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必须随之转移。

2.控制的范围扩大。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手工系统相比有所不同,以及电算化会计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复杂性,要求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其中包括一些手工系统中不曾有的控制内容,如,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

3.控制方式和手段由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电算化系统中,所有的控制手段一般都是手工控制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原由的手工控制手段有些依然保留,但需要增设一些包含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化控制。当然,由于电算化程度不同,程序化控制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电算化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要求也越多。两者相结合的特点,反映了电算化会计系统控制技术的复杂性。

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风险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不断地发展,电算化对内部控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不利方面,既认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风险,大部分学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算化系统授权口令化,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某种程序进行业务处理;内部控制依赖计算机程序,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内部控制具有不定期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交易处理痕迹、原始凭证数字化,易于伪造。;会计信息电磁化,容易损坏或丢失。;计算机的自动高效使会计业务缺乏有效牵制;财务信息依赖于原始数据的输入、计算机容易受病毒的侵害等。那么电算化能否对内部控制产生正面影响,既电算化是否可以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比较少。下面拟从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正面影响作一探讨。

四、电算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也不断发展。按照国外的电算化发展过程看,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会计单项业务处理阶段。这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处理那些数据量大、计算简单而重复次数多的会计核算业务,一项具体业务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计算机主要是单机用户模式,人们主要考虑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费用,会计数据处理的性质和手工相比没有大的变化。

2.会计数据综合处理阶段。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各类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并用来控制某些会计核算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为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更为详尽,更为及时的会计信息。整个数据处理基本上实现自动化。计算机的应用不仅代替了手工处理会计业务,而且开始以“管理工具”的面目出现在企业活动中,出现在会计管理活动中。在此阶段,会计数据仍以“处理为中心”,处理技术仍然是考虑的中心问题。在业务处理方式上,不仅使用批处理,而且使用了实时处理。

3.会计数据系统处理阶段。会计普遍采用电算方式,逐步建立起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这阶段成批处理、实时处理同时应用,以原来的单项业务数据处理方式发展到“数据”为中心,实现了“数据共享”,避免了重复劳动。从而能更快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决策的依据。

4.网络财务阶段。“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Inte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网络财务可以分为几层。(1)是一个企业内部利用Interanet技术构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2)是企业集团利用Internet/Interanet技术构建本集团的财务体制。(3)是与关联企业联结在一起的业务系统。“网络财务”并非单纯的财务系统,而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的综合系统;“网络财务”的各项功能基于管理,核算是其中的一个功能。

在处理电算化的不同阶段,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电算化的会计业务单项处理阶段,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是反面的,它带给企业的主要是不同于手工会计的内部控制方面的风险。随着电算化的发展,其对内部控制不仅仅带来新的风险,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差别越大,其克服手工会计下的内部控制局限性的能力就越强。充分利用电算化的有利因素,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克服其局限性,是我们在发展电算化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分析我国企业的电算化应用情况,各种企业的电算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许多企业还采用手工会计方式或者处于电算化的会计业务单项处理阶段,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计电算花程度较高的企业,也基本处在电算化的会计数据综合处理阶段,进入到会计数据系统处理阶段的企业非常少,不过个别企业已经开始尝试采用网络会计,我国的财务软件公司已推出网络财务软件。

五、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积极影响

任何内部控制制度都有其局限性,根据公认的看法,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招呼要有成本控制,串通舞弊,人为错误,管理越权,修订跟不上变化等几个方面。但是,在不同的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下,内部控制的这种局限性虽然不能消除,却是可以改变或影响的。针对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我们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作一比较,看看电算化会计在改变会计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方面,与手工会计有何不同。

1.成本控制。控制成本是衡量一个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首要指标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所寻求的保证水平有必要根据其成本而定。一般说来,控制程序的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带来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再好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也将失去其降低成本的意义。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了达到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的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各项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实行任何控制程序都是要有成本的,许多理论上非常有效的控制程序不能得以实施,其根本原因就是成本太高,企业不能承受。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因而也就降低了控制程序的成本。从工作效率方面讲,对于相同目的的控制程序,电算会计的控制成本要远小于手工会计。

以实时控制为例,控制的及时性是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实时控制是及时性控制的最高要求。在手工会计下,对业务(包括会计业务和其他业务)进行实时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技术上是可能的,在实践中也是难以实行的,它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因为对此控制的成本是任何一个企业所不能接受的。但是,在电算化会计的比较高级应用阶段下,特别是在网络会计下,这种控制变得易于实施,而且几乎不增加什么成本,这几乎是其他工作的副产品。

2.串通舞弊。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避免单独一个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但是,两个或多人合伙既避开这类控制。串通舞弊一直是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

在手工会计下,通过不相容职位的分离和必要的签字授权等方式防范作弊。但是,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原因,这种控制一般由两个人来完成,特别重要的流程才用于三个人来完成,由于合伙人在基本上是同一个部门长期合作,形成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因而防范串通舞弊是相当困难的。

在电算化会计下,可以大大降低串通舞弊的可能性。由于信息系统的高效率,业务的完成可以由经办该项业务的所有人员实时控制,特别是可以跨部门、跨单位实时自动控制,业务处理过程可以在不同部门的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下几乎同时完成,避免了手工会计下业务处理分部门单独封闭运作,使串通舞弊的难度加大,降低了串通舞弊的概率,提高了内部控制水平。

3.人为错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关键是取决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不能期望人们在执行控制职责时始终正确无误。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指令等都会造成控制失效。在防范人为错误方面,电算化会计的优越性就更明显了。再手工会计下,几乎所有工作都由人工完成,要避免人为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是成本上不可行的。随着会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属于人工进行的操作越来越小,企业组织可以把控制的重点放在由手工控制的地方,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操作的人为失误。由于人工操作的减少,企业控制人为错误的范围缩小,对此方面进行控制的成本就可以降低,控制的强度就可以加大,发生人为错误的可能性自然就越来越小。

4.管理越权。各种控制程序是管理工具,但任何控制程序也不能发现和防止那些负责监督控制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和不正当使用权力。或者是处于欺诈的目的,或者是由于时间或成本不利因素的压力,存在管理人员避开,或指标其下属避开某些预定程序的可能性。

管理越权是内部控制最难以防范的方面,管理的干预一直是导致许多重大舞弊发生和财务报表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电算化会计下,可以大大减小管理越权的概率,特别是降低了低层管理越权的可能性。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自动控制下进行的,只有少数特殊业务才由管理层授权。由于需要直接授权的业务减少,并且信息系统的高效率,使管理的控制权可以适当上移,这样可以提高高层对业务的控制,降低基层管理越权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嵇俊康:《会计电算化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5

[2]陈 杰 张 凯:《 会计电算化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

[3]叶芸芸:《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1

[4]扬 帆:《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8

[5]王光荣:《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11

[6]张素云:《建立顺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3

[7]飞 扬:《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中国大学生网,2006.1

[8]张凤林:《完善内控制度 发挥内控作用》,软件专业用户网, 2006.5

[9]申阁田:《会计电算化对内控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无忧会计网,2004.8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 篇7

1.1 高素质核算人员缺乏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 使会计核算

作业集中到后台的核算中心统一处理, 核算业务范围变大, 达到专业核算水平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另一方面, 部分由会计人员转变的核算人员, 由于其在业务处理层面或工作范围的限制, 较多的核算人员往往只偏重一方面的业务 (如对公、对私) , 综合素质不高, 在后台大核算的模式下, 对各类综合性业务的核算作业容易形成核算空白点。

1.2 会计核算作业方式落后计算机会计核算降低了人工核算

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整体的核算效率, 但由于集中核算, 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 需人工核算的工作量还是较大。而传统的核算作业采取交易机构或核算机构为单位的平面核算方式, 尚不能依据核算事项风险程度或业务条线进行分类的纵向专业核算, 不同业务能力的核算人员核算相同的业务, 缺乏专业化分工。在这种核算业务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集中作业模式下, 原有的平面核算方式对会计核算、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 每个核算员需要掌握和熟悉信用卡、储蓄到信贷业务各经营政策制度, 工作难度很大。因核算人员不熟悉业务而查阅相关的制度文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甚至可能因忙于应付工作量, 忽视对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分析。所以, 这种基于分散机构的平面核算方式的核算作业效率非常低下, 核算员只忙于完成每天核算作业量指标, 容易忽视对核算事项的深度、细致分析, 更多地停留在纠错层面。

1.3 核算作业不够精细化尽管各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的主要核

算内容已经统一, 但核算作业的核算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核算人员大多凭借经验和能力, 识别和判断核算事项, 操作判断尺度不一, 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容易出现遗漏、疏忽, 影响了核算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 标准缺乏精细化也造成对核算人员的作业质量无法进行合理评价监督, 不利于核算责任的认定。再一方面, 标准缺乏精细化增加了核算人员岗位轮换的适应时间和工作难度, 增加了核算中心支付培训的成本。

1.4 核算风险预警机制缺乏首先, 我国企业在基于数据挖掘

的会计核算系统风险预警方面仍处于原始的数据处理阶段, 部分预警模型设置条件单一, 易产生海量信息, 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或者筛选条件过高, 条件组合不合理, 漏掉真正的风险事件。其次, 预警模型设置风险覆盖面较窄, 尚局限在账务性业务, 且没有将各项业务前后关联, 缺乏对业务事项的整体监督。第三, 部分业务信息缺乏趋势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频率、方向和周期性等缺乏规律的研究, 影响了核算系统的风险发现能力。

1.5 系统功能发挥不够会计核算系统在会计管理中具有重要

的管理决策作用, 让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司职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业务运行的状况, 跟踪业务发展的动态, 发现问题的存在, 分析问题的成因, 做出相应的决策。目前, 核算工作重点更多地集中在核算作业, 偏重于对核算问题的简单反映, 面面俱到, 但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基本动因、隐含的风险点、风险源缺乏深度分析, 重点不突出, 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建议, 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升。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企业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 而且使会计工作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核算工作, 强化核算监督, 提高核算作业效率, 以更好地完善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 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2 电算会计如何搞好会计核算

2.1 培养核算人员

2.1.1 通过不同形式提高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实地

跟班学习方式, 派驻核算人员到基层网点强化学习综合业务系统各项业务操作规程, 提高综合业务系统业务水平;二是组织各种专项检查, 抽调核算人员采取实地检查, 提高核算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检查水平;三是聘请专业老师传授系统的核算审计专业理论, 以切实提高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四是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 提高核算人员依法监督和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新形势下核算工作的需要。

2.1.2 整合核算各方面专业人才, 组建核算风险分析专家团队。

整合核算人才就是通过了解核算人员情况, 了解每位核算员特点, 将掌握某一方面业务专业知识, 或有丰富经验的核算人员合理搭配, 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组成一个专家团队, 避免出现核算空白点。专家团队可以按业务条线、跨层级的研究分析和优化调整风险预警模型、参数, 分析一定时期内操作风险的特点、趋势, 指导核算作业, 最终达到汇聚核算专家、业务人员的经验和智慧, 调整、完善作业流程, 持续跟综、优化风险预警模型, 不断提升风险揭示能力的目的。

2.2 推行分类作业改变现有平面核算的作业方式, 将核算任

务管理从按网点分配的单维方式向按业务条线、交易内容、风险等级等因素分配的多维方式转变, 将核算任务按内容、按复杂程度划分为多类, 实施分类作业。不同业务能力的人员承担不同内容等级的业务。比如:一般核算事务, 由普通的核算人员承担, 主要是审核业务处理较为复杂, 风险程度一般, 需要凭借一定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动态信息资料分析判断的内容。高级核算事务, 由经验丰富的核算专家承担, 主要是核对交易的关联程度和风险程度都较高, 业务操作复杂, 不易通过人工直接审核的业务或交易事项。为降低核算岗位对人员的要求, 对于划分出的一般规范性核算甚至可考虑将按照核算要素拆分动作, 每个人仅负责一种业务的单个要素核算, 多人流水作业, 组合成一项业务的完整核算, 以达到降低核算难度和作业成本, 提高核算效率的目的。

2.3 提高核算质量通过结合各项业务的制度规定, 制定标准

化的核算作业手册, 明确核算基本步骤、基本审核要点、审核标准、核算方式、风险分析、整改要求等内容, 减少核算作业的人为差异, 提升整体核算质量。当核算标准建立完善后, 我们应以核算标准为依托, 建立核算质量监督检查机制, 落实工作责任。比如:按照一定量的核算人员合理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岗位, 配备质量监督人员, 按照核算作业标准的完成情况, 逐项对核算人员的作业状况进行质量检验与评价。

2.4 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在我国企业会计业务管理中,

数据挖掘的应用还是一个空白, 远不及在市场营销和信用评级中的应用。我们应组织专家团队, 充分研究并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

2.5 实行核算分类管理在提升核算作业效率, 有效发现问题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 篇8

关键词: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应用

1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自我国首次推行至现在, 发展速度很快, 也使部分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我国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管理、应用等方面还缺乏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导致会计电算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1 多数单位的领导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基础

良好的管理基础包括良好的管理水平和会计工作基础两方面, 它们是会计电算化的保证。一个以经验管理为主的单位, 往往没有会计电算化的需求, 也不会搞会计电算化, 只有从传统的以经验管理为主, 转向以利用信息管理为主的管理者, 才会对会计电算化产生迫切的需求, 从而对会计电算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的基础工作较差, 不应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而应先进行基础工作的整顿, 为会计电算化创造条件。

1.2 重视账务功能, 忽视管理功能

一直以来, 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 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帐、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可是, 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 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模块, 却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 查询功能也不健全, 限制了管理功能, 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1.3 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

由于会计电算化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 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 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在实际工作中, 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都已接受过计算机培训, 培训的人员却主要是初级人员, 高、中级应用人员不多, 而目前接受中高级培训的人员数量少, 根本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1.4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目前, 软件系统设计者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而大伤脑筋, 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操作, 导致会计资料丢失或错误的出现, 又对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防范意识不强, 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侵入, 而突遇断电, 也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 发挥会计电算化作用的策略

2.1 设计与实施电算化系统的方针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不是财务工作的短期目标, 它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因此需要详细制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在统一规划下, 分步有序地实施, 以避免盲目性, 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 从而扎实地扩大应用范围, 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

2.2 改造企业的流程

企业流程是指企业组织为采购、生产、销售提供服务的业务流程, 包括生产管理、对外商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企业进行流程的再造, 必须考虑好企业的现有流程特点以及如何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 使企业的管理效能最大化。电算化系统的成效来源并非单纯是信息科技的应用, 而是流程再造过程对企业组织及作业流程的及时改变所创造的价值。流程再造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的重新安排, 必然会招致企业内部的阻力, 因此, 流程再造必须事先做好可行性分析, 以避免成本过高, 甚至半途而废的情况。

2.3 加强对电算化人才的培训

我国目前的电算化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要加强员工对电脑知识、管理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人员分为三类:一类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 负责完成会计软件的开发工作;第二类是系统的应用人员, 负责使用和维护;第三类是电算化系统的管理人员, 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使其能健康地发展。电算化人才培训应该以财会人员为主, 对于不自行开发的单位来说, 则应该着重培养后面两类人员。

2.4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强网络系统管理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 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 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要检查, 设置多级保密措施, 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 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实施会计电算化, 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 这样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一是根据网络财务系统的核算要求, 认真分析各岗位的任务及特点, 把人员按其在网络系统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划分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数据稽核、数据输入, 并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制定岗位责任制。二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常识、软件的全部功能、操作方法及常见的故障预防, 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 这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 还涉及到人的管理, 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会计管理档案, 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安全运行, 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5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至关重要

为保证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 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 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一是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 目前普遍采用密码设置来层层设防, 由于密码设置过多, 使财务人员感到繁琐, 系统不够流畅。可以根据会计人员从事岗位差异划定级别, 不同级别的上机人员操作的业务, 调阅资料的范围也不同, 将操作人员的记录同业务记录一同存盘;二是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 应加强共享资源范围的管理, 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 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安全保密问题;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用, 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

3 小结

电算化会计分析 篇9

一、手工会计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一)成本需求偏高

第一,劳动成本偏高。从过去的算盘到计算器等工具的使用,手工会计的工作方式以人力为主,烦琐复杂的工作内容使会计人员付出更多的劳动,在做账过程中需要会计进行记录、核算、修改。对于手工会计来说,这些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因此手工会计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第二,相关费用支出较多。首先,手工会计以人力为主,因此在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数量要求较多,而且还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这样就增加了在聘请会计人员方面所需要的费用;其次,企业的各项开销支出等都比较多,会计人员在做账时的工作量非常大。此外,用于审计、材料等方面的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

(二)工作流程相对烦琐

第一,账目数量多,会计工作中信息不及时。在过去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在做账的整个流程中必须连贯,从记账到报表等内容需连贯起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往往因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与影响,导致会计信息不具有及时性,在做账时不能连续地完成。第二,记账工作烦琐。以往的手工会计工作时,每一项账目都需会计人员人工记账,对于账目中的错误也要一一改正,若出现这种状况,就要求会计人员将做账工作重复进行,以此方式来更正错误的账目。所有工作都需要会计人员手动进行,为了确保账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还需进行核对、比较,工作流程相当烦琐。

(三)核算结果不够精准

会计工作中的核算部分工作量大且较为烦琐,而手工会计又是主要依赖于人工,因此,对于手工会计的核算结果,其精准度往往不够。首先,一些会计人员能力不足,专业性也不够强,所以在核算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或者差错,对整个核算的结果与报表内容的可信度产生负面影响;其次,会计的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少数专业素养缺乏、职业道德丢失的会计人员没有忍住诱惑,将账目擅自修改和掩饰来迎合老板以获取报酬,这种情况会使会计核算的结果可信度偏低。

二、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手工会计的工作方法以人工为主,所有的账目信息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核算分析,因此工作量很大,由于员工体力不足等原因,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如数据漏记、记错等,对会计工作的准确度造成负面影响。此外,由于个人工作习惯的差异以及记录格式没有明确规定,不同会计人员记录账目信息的格式等也有所不同,这种情况,给进行账目交接与信息核对工作的会计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而电算化的会计工作方法则能够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将工作化繁为简,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麻烦与失误,从而节约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算化的会计工作方法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这将迫使会计人员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并且,电算化的操作会减少很多人为原因的失误,能够帮助员工提高工作质量。总之,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使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三)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

新形势下,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并不陌生,网络与计算机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只有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发展潮流来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做到持续发展,会计行业电算化即是顺应时代发展所做出的改变。

三、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其工作方法的影响分析

(一)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产生的积极影响

1. 使成本需求减少。

第一,减少劳动成本。电算化将工作方式由以人工为主转变为以计算机操作为主,通过会计软件的使用可在计算机上进行核算工作,使核算工作化繁为简,不仅节约时间,也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每个员工在核算上投入的时间与所需的员工数量都会相对减少。第二,减少部分费用的花费。首先,计算机的使用使所需的会计人员数量大大减少,因此省去了这部分的聘请员工的费用;其次,使会计数据、资料的传送与接收都更加方便、快捷、及时,进而节省了资料需求者收到资料所需要的成本费用。

2. 使会计工作流程化繁为简。

第一,使账务处理工作更加连续。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工作具有简便、连贯的特点,为会计人员省去了很多复杂的中间环节,所有的处理过程皆由计算机完成,避免了账务处理不连续的情况。会计工作中的所有信息与数据都将储存在计算机的相应位置,或者可以在系统中直接调取,这样也为工作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第二,简化某些工作流程。会计工作内容烦琐,做账的流程也比较复杂,其中某些环节对于手工会计来说非常困难,但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轻松解决。例如,若在做账时有所失误,对于手工会计来说更正失误十分麻烦,但是电算化系统只需简单地输入操作即可解决,简化了工作的流程。电算化系统还能简化记账过程,不再依赖于人工记录,而是通过计算机中的数据直接生成账本,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误与麻烦,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轻松与精准。

3. 使会计信息更加精准。

第一,使数据信息更加精准。通过电算化系统来记录与储存信息资料更加方便,省去了一些外力的干扰,降低失误与遗漏的风险,使信息资料完整并且准确地记录、保存在计算机中。而且,计算机具有保密性能,能够对系统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避免无关人员查看重要信息,防止信息被有目的地篡改,大大提升了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也保障了信息的精准性。第二,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电算化系统具有识别信息的功能,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将相关信息提取出来,而将无关信息剔除出去,最终将最精准的信息提供给需求者。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的阻力

1. 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足。

电算化的工作方法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操作,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必须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然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能够同时掌握这两种专业技能的会计人员并不多,还有部分会计人员具有计算机基础但还不足以操作电算化系统,这样的情况会对会计电算化造成阻碍。由此可见,为使电算化在企业内被更好地应用,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他们电算化操作的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时充分利用电算化系统,将会计工作利用电算化系统完成得更加出色。

2. 电算化的会计工作方法没有统一化。

由于电算化的会计工作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足,其工作系统还不够成熟,对于其操作规范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指示,没有做到标准化,所以对审计、信息核查等工作造成阻碍。因此,尽快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来制定相关的规定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使用更加规范统一。

四、结语

随着电算化工作方法的不断推进与普及,其简便的操作与简洁明了的工作成果都远胜于传统的手工会计,这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创新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会计行业的一种进步,不管是从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实践意义上来说,电算化都将起到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为保证电算化能够在会计行业能不断地推进与普及,相关的工作部门要科学合理地部署工作,在进一步研发与优化升级会计软件的同时也要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工作水平与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以此来为会计行业的后续发展做好铺垫,推动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海涛.会计电算化普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20).

[2]乔彦静.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及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

[3]李文敏.浅析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4).

[4]刘君,蒋建军.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研究 篇10

1. 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风险。

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比较薄弱。数据损坏丢失的危险比较大, 某些知名ERP软件的数据库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工作站进行访问和修改, 留下很多安全漏洞和隐患。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很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真正作到联机事务处理, 难以真正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共享。财务数据是企业的头等商业机密, 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而磁盘代替了传统纸账本, 这都使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 我国财务软件还不断完善, 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 而忽略了数据的安全保密上。21世纪, 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可能遭受到黑客或病毒的侵扰, 若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 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 会计电算化人才缺失。

一方面, 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 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也不强, 短期的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再有, 目前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会计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 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会计知识又较缺乏, 两方面的矛盾制约着电算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

3. 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的法规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对于会计的电算化的规定有时还不能起到促进会计事业发展的作用, 甚至起到了反作用。虽然财政部从1989年开始先后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等多项法规, 使我国电算化会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这些法规中虽然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的规定与要求, 但因上述法规主要是针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而发布的, 远远不能够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因此, 有必要对电算化审计从定义、原则、方法、要求到评审都进行规定, 使人们在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

二、解决电算化问题采取的基本措施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 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 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 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 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 笔者认为未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路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 加强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能力。

这主要是加强其系统的操作程序和实际的控制程序。我们都知道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规程都是通过一套完整的流程来实现的。这个流程包括具体的操作事项、各个环节的分工和主要职责、维护的具体时间和维护内容等等诸多方面。我们会计人员就是通过会计电算化具体的这些操作流程来实现财务程序的有效和规范运行, 进而保证部门财务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转, 防止纰漏的出现和不规范财务行为的发生。在控制的这个环节, 当然还包括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控制规范, 必须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

2. 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人员。

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 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 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 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 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组织实施, 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进行;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 可以在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 由业务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

3. 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是个综合性问题, 需要硬件、网络、软件、人员相互协调, 共同应对解决的问题, 是个需要强化安全意识, 做足预防管理的问题。首先, 建立制约机制、严密组织管理, 防范利用计算机贪污或窃取信息。再有, 防止死机和计算机故障, 减少会计数据的丢失好破坏以及做好数据备份, 使会计数据被丢失, 破坏后能及时恢复。对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 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等工作, 按月留存归档, 一式多份, 分存多地, 避免会计档案丢失好损毁。最后, 预防计算机病毒。尽可能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 用之前最好先扫描杀毒, 不让他人随意使用计算机, 做到定期进行检查、定期杀毒。

三、结束语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虽然经历了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阶段, 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众多不相事宜的困难和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会计工作者不断的钻研思考, 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 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 并研究解决措施。另外, 我们要立足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本实际, 寻求会计电算化中各个系统的结合点, 建立财务子系统和会计子系统两个子系统并给予有机结合, 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 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 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真正实现会计的各项职能, 推进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摘要:各种造作流程无纸化运行的今天, 会计行业更呈现无纸化的局面。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人员应该掌握的一本基本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从基本的电算化问题分析开始, 简要介绍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方法和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篇1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分析;安全性

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方面的应用就是建立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即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子系统。为了有效地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工作者不仅需要将会计业务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概念

从会计学角度看,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从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已扩展到控制、预测和决策的职能。据此看来,会计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且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和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活动的一个实体,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

会计电算化系统,即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面向价值信息和基于会计管理活动的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环境下,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送,完成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辅助决策任务的系统[1]。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会计电算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处理技术,自动或半自动地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和反馈会计信息。

2.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及时和安全,会计信息系统应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加工等提供有关控制和保护措施。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放性。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和企业的外部环境,例如银行、税务、审计和客户等,以及与其他企业,可以信息共享,进行信息交流。

由此可以概括出会计电算化系统当前扩展的新特点:

1.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会计电算化系统吸收并内嵌了国际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

2.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表现为动态化和实时化。互联网环境下各种会计信息的收集是实时的,无论是企业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数据,一经发生都将及时存入到相应的服务器,并主动及时传送到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

3.财务和业务协同处理。财务和企业内部和外部业务得到协同。会计信息系统接受外部信息,经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及时处理,将产生的信息传递到外部,实现信息的协同处理。

4.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财务管理信息更全面。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提供必要的财务报表外,还提供多种管理报表和查询功能,提供最终用户的财务建模和分析功能。

二、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分析

(一)系统安全控制不高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用控制包括数据输入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等,目的是使会计电算化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便各方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的判断和决策。但就目前而言,错误的数据与信息时有发生,使得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失真,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2]。

(二)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不高

现今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大多还存在一些漏洞,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堪忧。众所周知,财务数据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如果被窃取或将威胁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信息是以可读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目前市面上的真正着力于研究数据保密、防盗窃问题的软件制造企业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保护存在隐患,缺乏操作记录功能,出现问题不利于追究责任。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对实际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既要有良好的会计素养,深刻理解电算化软件处理账务的原理,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他们年龄偏高,对会计业务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接受应用较慢,对软件的掌握仅停留在简单操作阶段。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常常会束手无策,更难涉及进一步的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复杂的工作了。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性的对策

(一)提高系统的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包括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在实施这一控制时,所设计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应具有防护性功能和自动补偿性功能。即会计信息在输入、处理、输出过程中,均有相应的事先控制予以检查。同时,一旦发现某一处理环节有误,就应有相应的补救措施予以纠正。主要包括:

1.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同时,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核验、二次输入校验等,保证数据未经校验或校验不通过时不能进入下一程序;

2.数据处理控制:如登账条件检验,即系统要有确认数据经复核后才能登账的控制能力;防错、纠错控制,即系统要有防止或及时发现在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的控制措施[3]。

(二)做好会计软件和系统软件的维护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为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系统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加强对系统软件的管理工作。

系统软件维护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系统文件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文件是否被非法删除和修改,以保证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会计软件的维护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包括操作维护与程序维护两方面。会计软件维护主要有以下内容:操作维护、故障排除、软件版本升级、软件维护等。

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系统维护员负责会计软件的维护工作,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维护应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员、系统操作员等其他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另外,应制定发生意外事故时会计数据的维护制度,以解决因发生意外事故而使数据混乱或丢失的问题。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人员素质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要使系统正常运行,必须提高人员的素质,培养造就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这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因此我国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树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理念,其次各级财政部门和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培养会计、计算机跨领域的“双精”人才,为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国民经济信息化过程中的新应用。它不仅包括网络通讯技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自然科学技术,而且涉及到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因此相关会计工作者也应与时俱变,在丰富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当不断学习计算机技术、安全技术,从而才能真正发挥出会计电算系统的真正功能。

参考文献:

[1]徐美华.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认识与反思[J].企业导报,2015(11).

[2]于文哲.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中的建立[J].经营管理者,2015(12).

电算化会计分析 篇12

针对电算化前进的趋势来讲,现在外国已经获取了非常好的成就,许多国家早已进入信息化的进程。针对我们国家来看,其还是处于初始时期。对绝大部分的单位来讲,现在的电算化只是局限于单纯的模仿阶段,并未把相应的流程和单位的活动内容综合到一起。因此,要想确保其功效合理有,就应该电算化不断的朝着信息化的层面前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其具体的要素在于如下的一些内容:

1.1 电算化发展的最高时期是信息化

在现在的电算化里,它只是把以往的记账形式等通过人工的方式转变成了电脑的方式,是一种难度不是很高的手工会计体系的仿照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活动功效以及品质,不过并未带动信息化朝着有利的方向迈进。分析外国的许多先进思想我们发现,信息化属于电算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其更深入的层次,对开展财会活动益处更多。

1.2 能够合理的应对电算化自身的不利现象

信息化是存在于电算化的前提之上的,是财会活动和单位业务活动的综合体现。因此,信息化展示给我们的是单位对财会活动融入单位管理的作用。从具体功效上来讲,它能够更加合理融入到单位的具体活动里,能够改善电算化面临的不利显现象。

1.3 更加的合乎单位的电算化的规定

通过分析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它必然是电算化前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须按照信息化的模式来开展活动,才可以确保财务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因此,深入的分析此项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其更加的合乎单位对于电算化内容的规定。

2 转变用到的实际方法

不管是分析外国的情形,亦或是分析我们的单位的具体需求,该项转变工作是必然会存在的。要想确保该项转变能够顺利的开展,就应该按照如下的内容来开展工作。

2.1 单位负责人要高度的关注信息化内容

这种变化对单位来讲意义十分的关键,进行好此项变化活动,必然对单位的财会活动以及日常的运作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要想确保该项变化内容能够得以顺利地发展,首先就要确保单位的负责人高度的关注该项内容,而且要在单位整体产生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切实的带动该项转变活动顺利进行。也必须按照这种模式来进行,才可以确保活动目标得以生成。

2.2 要合理的硬件装置来起到支撑作用

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仅有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大的硬件设施作为技术支持。由于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要求较高,不但需要接入硬件管理系统,还需要接入企业的软件管理流程,例如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所以,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需要强大的硬件设施作为基石支持和保障。

3 企业要做好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软件配套工作

3.1 财务职能的转变

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浅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也是未来会计的主要责任。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尽快适应这一角色转换。

3.2 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业务系统相连,使信息可以共享,加快数据的交流与浅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强化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等至关重要的目标。

4 转变的意义

经过上面的详细的论述,我们得知了单位的财会活动的发展历程,对两种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明确了开展转变等具体要素以及实施方法。针对单位来说,此项转变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素,而且也是十分关键的,深入的分析它的必然性主要的体现在如下的一些层面上:

4.1 会计信息化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化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引导财务职能的转变,进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财务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网络化进程的进展和融合,以往耗费时间的交易记录将大为减少,作为这一转变过程的结果,财务资源会被重新配置,成本也会降低。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4.2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如果中小企业无视现有的进展需求,那么企业的会计系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进一步进展,而被市场所淘汰。随着管理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进展,各种信息职能之间的统一使信息职能与决策职能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使得会计人员参加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所以在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必然会朝着会计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会计信息化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必要手段。

4.3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深入的分析外国许多国家获取的先进的工作经验,我们能够明确一项内容即,单位开展的财会信息化活动意义重大,其不但可以切实的提升财会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带动单位朝着更加积极有效地方向发展迈进,提升了财会工作的实际功效等等的许多作用。因此,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得知,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高速前进的时代,各项先进的工艺不断的应用到工作之中,其中对于财会活动来讲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电脑科技的高速发展,切实推动了会计从电算化的时代发展为信息化的方向,这种转变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意义十分的显著,相信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在此方面必然会取得优秀的成绩。

摘要:在电脑技术的高速前进,会计行业普遍的使用电算化来开展活动。在会计行业开展电算化之后,其效率不断的得以提升,而且精准性也得到了保障,进而确保了会计事项能够长远的前进的时代。由于电算化的不断深化,其已然迈向了信息化的层面,不仅仅是其本身获取的进步,同时还是综合发展的规定。因此,现在必须对该转变做出细致的分析。文章重点的阐述了这种变化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转变,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周永群,社会信息化形势下的金融创新[J].华南金融电脑,2010(07).

[2]沈泉璇.社会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3).

[3]冯长辉,谭力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企业管理, 2010(04).

上一篇:合同终止下一篇:环保型学生课题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