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会计电算化

2024-10-11

铁路会计电算化(精选11篇)

铁路会计电算化 篇1

1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对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财务会计工作对会计电算化的依存度将越来越高,其潜在的风险也随之提高,其现实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旦因某种原因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开展或中断,对财务会计工作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并将被提到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 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风险的种类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决策程序。一个单位是否要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什么时候开展,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要实施哪些项目,这些都是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要进行决策的事项,决策程序是否合规,决策是否正确。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使用的硬件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硬环境,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等主机设备,也包括显示器、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外围设备以及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机房等。由于选用设备的不当,造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断或不能正常进行。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使用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软环境,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软件的开发、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制人员考虑问题不全面,软件设计得不严谨,造成会计数据的不安全、不准确。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操作的人员。主要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等。由于各级人员水平的差异,造成会计数据的不安全,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证,由于制度建设的不到位,造成内部管理上的混乱、无序,使会计电算化不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3 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及时取得准确、有效的会计资料和数据,使会计电算化高效、有序地进行。围绕着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这一中心,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风险,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各级领导都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此项工作。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当亲自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财务部门组织具体实施,对在什么时候开展、开展哪些项目都应仔细规划,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对会计电算化事项进行集体讨论,杜绝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

3.2 加强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购置的管理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资基础,购置硬件设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前期工作时,要做好规划,对选购计算机设备的数量、种类、安放地点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系统应采用服务器/落户机方式而不是单机处理方式,因为服务器/落户机方式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它能使直接操作人员的工作站计算机与存储数据的服务器在“物理”上隔绝,两者只通过网络连接,不经过授权,操作人员无法删除、修改数据,有效地避免了单机方式下操作人员对本地数据的误删除。为保证数据的安全,在配置服务器时,可采用双服务器、双硬盘等双工方式。此外,在购置计算机设备时,为保证设备质量,应签订合同,注明双方权责,并请专业工程师对设备进行验收。

3.3 加强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购置、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运用的系统软件(包括部分应用软件)多是从外部购置,所购置的软件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安全。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购置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必须是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并应有详细的操作说明。

单位自行开发、研制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开发、研制过程一定要规范,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必须符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在投入运行前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软件的有关文档资料必须齐全。在正式运用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转,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防止研制人员由于考虑问题不全而出现的偏差。

3.4 大力提高会计电算人员的素质

会计电算人员的素质是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核心,主要包括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政治道德素质。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应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干部日常理论学习制度,加强政治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会计电算人员的责任心,减少会计电算工作中的失误。

业务素质。在运用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前,必须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掌握计算机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只有经过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的人员才能上岗。

3.5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各项制度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不例外。对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操作的人员,明确其岗位责任,理顺关系,有限防范风险。其中,会计电算操作人员不得兼任会计软件编制工作,不能负责会计资料入机后的审核、校对工作。电算审查人员要加强审查力度,特别是对银行对帐单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一定要逐笔勾对,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建立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操作登记制度,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制度,软、硬件管理维护制度。

应用系统软件启用时,电算维护与审查人员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并设置各操作员的工作权限及初始密码,各级操作人员在系统启用后应修改各自的初始密码并应定期修改。操作人员变更业务内容时,电算维护与审查人员应对其掌握的密码、口令进行修改。操作员对自己的操作密码、口令应严格保密,并定期更换。严禁使用他人密码或身份进入会计核算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操作,严禁将口令泄露给他人或请人代替输入或做其他操作。

在对软件进行维护时,要加强对数据库的加密工作。现阶段“通用会计核算与管理系统”使用的是ORACLE数据库,虽然各用户都有密码,但其密码是公开和通用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必须予以修改。

操作员进入计算机机房时,必须经电算维护与审查人员同意。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机房,不得擅自动用计算机,不得随意调用会计信息资料。

操作员离开机房前,必须退出会计核算管理软件。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机房内的电力系统以及防辐射、防电磁波干扰、防雷设备等必须齐全,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必须符合要求。硬件设备维护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应填写有关的“硬件设备维护报告”,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进行软件修改、升级时,应填写有关的“软件维护报告”,并应附相关的技术说明。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所面临的风险也将呈现多样性,出现一些现阶段无法预料的、新的风险,届时,我们的防范、控制措施也必将随之变化。对铁路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铁路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上官健.《培养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年7月.

铁路会计电算化 篇2

网上没有雷同,纯属个人总结,考试均分85,上传赚点财富值,准备考注册会计师

建立电算化之后,首要内容是制定规划。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1981年词。1989年试行。2008年基本。2010年规范。

会计数据处理:手工、机械、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模拟手工、相结合的推广、专业判断、ERP

虽然会计电算化,核心功能不变,只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程度发生改变

为了解决模拟手工阶段信息孤岛的状态,1989年颁布试行文件,标志着结束和规范

1994年,颁布规则和意见办法…推广发展,协力合作。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电算化

引入专业判断~电脑可以开始进行判断,从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ERP,太先进,所以要对内部进行控制风险。2006年内部基本规范和成立XBRL。

财政部管理会计工作:3个提高,2个组织

通用之所以通用,是因为使用前可以初始化,选择特定的核算规则

初始数据:输入需要在本期进行对账的未达账项,银行存款

会计核算软件的本质:模仿手工会计核算。关联方非法入侵: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

已经记账的凭证发现错误:补充或红字更正。账务处理系统通过:机制记账凭证与其他相连

子系统:存货(非库存),应收,工资,固定,销售,成本

电算化档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来管理。会计账簿也是一样。在模拟手工记账阶段就开始引入数据库定义。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通用会计软件不用联合开发,一家即可。专用会计软件使用方便。从报表输入的过程:格式,单元格式,关键字。

ERP会计信息系统,不包括人资。固定,财务,管理,成本,会计

成千个电子管是大规模集成电路。CPU放在微处理器上面。会计信息载体:电脑和纸质(没有软盘)。计算机病毒:(非免疫),编译和解释高级语言。组合键和单击使用键不一样。

备份的目的:软件,人为,病毒造成的损失(非存储造成)

计算机网络:分布式、集中式数据组织网络系统。网络最主要的功能:资源共享

ASCII字符编码2个字节。磁盘:磁道,扇区,密度。一条指令:操作码+地址码。

计算机按照人类意识工作:存储程序控制。

计算机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字长,运算速度MIPS,频率,CPU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根据覆盖范围网络分为:WAN(world),LAN(local),MAN UNIX的操作系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ISP位置对宽带速度没有直接影响。

构成存储器最小单位BIT,存储空间基本单位byte

为了提高编程效率,尽量采用高级语言,然后通过汇编过程(编译和解释),转换成机械语言

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局域网),环线,星形。网络,文件,引导型病毒。

操作系统:CPU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对硬件软件资源控制。

拨号入网,需使用猫,将计算机信号和数字信号互相转换。

银行等大型机构使用大中型机。鼠标一般使用USB或串口。计算机处理的二进制成为字长。

计算机系统的最大能力取决于硬件(CPU和内存)。CPU只能访问内存。

工业自动化属于实时控制。A是65,B就是十进制的66。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8位2进制是一个字节,存储时使用。我们当前使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最终决定网络性能的是网络软件。微机与外部的信息变换主要通过输入输出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管理软件。广域网误码率高。

录入凭证必须有借方和贷方科目。会计软件结账前,只要账实核对即可。

软件操作岗和审核记账岗位要分开

数据维护、电算主管、审核可以由主管人员兼任(没兼任的时候,只有电算主管有权设置其余)

属于账务模块初始化的有,记账本位币和密码。(其它的模块还有其它的初始化)

为加强电算化工作:电算化管理办法、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只限于电算化)

打印输出的帐表,由会计主管和系统保管员签章。会计电算化岗位分类:基本会计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 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必须一一对应。初始化功能:期初数据,本期未达项目……

信息化委员会:2008年11月。审核记账岗位:对原始资料负责。电算审查:计算机舞弊。

会计报表每月一次。往来业务核销:自动,手动核销(只有往来核销)

不重排凭证号。树状结构。软件对存在性、符合性、是否最低级

日常业务:填制、审核、编制期末:结账

帐套号码、启用时间是不能更改的!一个报表不同表页的公式是完全采用一个版本的,所以完全相同 会计:制单,记账,报表(非审核)。输入银行对账单——自动对账——手动对账——输出余额表

操作人员分工:姓名,密码,权限。财务处理系统:初始设置、凭证处理、月末处理、凭证输出

出纳岗位必须单独设置。审核人和出纳签字不同一个人。折旧后根据折旧分配表

内部控制主体,员工。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ERP数出一门,高度共享。

ERP中的财务/会计….无论是否制定科目都可以查询明细账

记账不限次数,至少一次。出纳可以不签字结账。电算化后的新问题,同意错误一直重复。

会计软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系统: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

开始=CTRL+ESC。任务栏=正在执行的任务。不同的用户,Mydocument不一样。

书名、引号。斜杠冒号。通配符*?不能命名。*代表6个.,问号代表一个。

ALT+TAB切换任务。Shift强制移动CTRL强制复制。CTRL+标点切换。SHIFT+空格输入法切换

Home行头,end行尾。PAGEDOWN下一屏幕。CTRL+PAGEUP上页顶端CTRL+end文档尾巴。SHIFT+鼠标,选取文本。连续选取。CTRL+光标代表一段。一段文字

左右三角形为左右缩进。鼠标在单元格内的切换,shift+tab或tab

第四章单选题目

编制凭证:手工编制后录入计算机。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其它子系统生成。

记账只是数据搬家,不产生新的数据。工业模式将不能处理托销业务。

会计软件=程序+会计文档。更改固定资产的编号不会引起资产变动。

对固定资产期末原值等进行计算的是:固定资产价值结构分析表。

存货核算系统,对各种进出库核算(非库存)。

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的拓展系统,成本核算是主要模块。每个报表可以编制多个关键字。

原始数据的输入属于初始化的时候输入的内容,一旦启用,就不能再输入了。

信息资源包括数据文件和数据规范。子模块组成一个模块。录入账簿的数据不能修改。

报表表样格式,指表格的格式。报表单元格格式,指单元格内的数据设置。

数据权限控制是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操作权限控制是。。

报表经舍位后,仍然可以平衡,舍位平衡公式只能使用函数符号。

在格式状态下,报表为表样单元格。在数据状态下,输入文字,必须是字符单元。

默认当前表格后插入空白表格。运算公式的实现:键盘输入和引导输入。

图形基本模式:点,线,立体。其余为衍生。计提折旧后,根据分配表生成记账凭证。

审核记账、电算化审查(没有电算化审核岗位)。工资费用—部门核算.辅助核算。

进行汇总的报表格式应该相同。出纳签字在审核凭证之前,不可以和审核记账人同一个人

应付接受采购发票,应收接受销售发票。报表单元格名称:列字母,行数据

对账文件中一条记录和银行日记账的一条记录完全一样,系统能自动核销已对账记录。

应收账款辅助核算——客户往来。录入原始数据后,首先进行试算平衡,检查期初平衡情况。

银行对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凭证来源:手工、原始、派生。允许多次记账

并行3个月,最多6个月。电算审查时审查计算机,审核记账是审核凭证。

软件操作员可以和会计主管兼容。初始化最明细科目。会计软件依据会计制度。

编码规则:分组数字编码。科目使用过本不得删除。

其它模块生成凭证,审核记账。会计软件试运行,不放在月中。

基本岗位:手工。软件操作员=输入员。试行开始,代表手工结束。软件需要财务部评审。通用是因为有初始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D92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71-01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连续、系统地处理会计资料,反映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所体现的价值量及其信息,并对其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提供更及时的会计信息。如有必要,可以缩短会计报告周期或提供日报等更多的信息。在手工方式下,由于计算过程的烦琐,经常采取一些相对简单的方法,例如固定资产采取分类折旧法(综合折旧率)而不是针对单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个别折旧率),在计算机系统中,完全可以根据单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精确地计算每项固定资产的损耗和净值情况。实现电算化以后,对于存货、费用摊销等许多项目也可以进一步准确核算。

(二)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手工会计处理模式下,会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记账、对账、查账等,但还是难以承受大量的业务,所以在账务处理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方法来减轻工作量,例如在登记总账之前先编制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减少明细账户的级数而采用多栏式账页登账等,但一些措施的采取往往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反映程度和质量。实现电算化以后,大量的重复劳动由计算机完成,并且准确性大大提高。这样,一方面减轻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可以提高会计信息核算的详细程度。

(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手工方式下,信息收集的广度和加工的深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实现电算化以后,库存商品账目反映商品的价格情况,采购系统反映该商品采购价格的变动情况,其他子系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做出准确的决策。

三、会计电算化对手工会计的影响

实现电算化以后,整个会计处理过程、方法和要求与手工处理方式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实现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处理以代码为基础,一套科学的科目代码体系以及一套完整的核算代码体系对于提高系统的输入效率、处理效率和输人、输出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编码体系成了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手工会计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几种格式,并做出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手工账务处理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行电算化以后,采用统一格式的标准凭证,收、付、转凭证的格式统一,只是用不同类别的凭证加以区别。凭证在填制时设计了诸多自动控制程序,如借贷平衡性控制、凭证要素完整性控制、凭证填制与审计权限控制等,凭证记账也由系统自动完成,许多传统的会计方法不复存在。

(二)账务处理流程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以登记账簿为中心,例如将明细账分设不同岗位,在登记总账之前先汇总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实行电算化以后,账务处理流程必然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以电子数据处理为中心,账务处理程序中的许多形式如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不再是登记总账的依据,由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账簿不再困难,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也不再截然对立,甚至整个登账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形式,所有几种账务处理程序将合二为一,任何单位都不必考虑选用何种账务处理程序。登账这一处理过程将全部由计算机完成,手工工作将向数据输入、数据分析两端转移。

(三)会计信息存储的变化

手工会计的信息存储介质为纸张,信息存人后就不再变化,并可永久保存,需要信息时直接查看即可。电算化系統中信息的存储介质为磁性介质或光电介质,信息存入后并不一定完全固定,输出时可能再进行相关处理。由于介质发生变化,档案保管也发生变化,此外信息的改变将更容易、更具有隐蔽性。

(四)会计报告的变化

会计报告是用来对外输出信息的,实现电算化以后,它将发生大的转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已经完全能够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信息输出方式也将会有大的变动。利用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远程查询信息,可以将筛选、过滤后的会计信息传送给使用者,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结束语: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也必然会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强化会计管理,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等诸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宁夏凯宝商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会计学会.初级会计电算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铁路会计电算化 篇4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电算化工作对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财务会计工作对会计电算化的依存度将越来越高, 其潜在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其现实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旦因某种原因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开展或中断, 对财务会计工作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并将被提到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 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风险的种类

2.1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决策程序。

一个单位是否要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在什么时候开展, 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要实施哪些项目, 这些都是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要进行决策的事项, 决策程序是否合规, 决策是否正确。

2.2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使用的硬件设备。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硬环境, 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等主机设备, 也包括显示器、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外围设备以及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机房等。由于选用设备的不当, 造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断或不能正常进行。

2.3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使用的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软环境,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软件的开发、研制过程中, 由于研制人员考虑问题不全面, 软件设计得不严谨, 造成会计数据的不安全、不准确。

2.4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操作的人员。

主要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等。由于各级人员水平的差异, 造成会计数据的不安全, 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2.5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制度建设。

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制度建设, 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证, 由于制度建设的不到位, 造成内部管理上的混乱、无序, 使会计电算化不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3 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及时取得准确、有效的会计资料和数据, 使会计电算化高效、有序地进行。围绕着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这一中心, 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风险,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规范决策程序, 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各级领导都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此项工作。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当亲自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 财务部门组织具体实施, 对在什么时候开展、开展哪些项目都应仔细规划, 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 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 对会计电算化事项进行集体讨论, 杜绝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降低决策风险。

3.2 加强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购置的管理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资基础, 购置硬件设备质量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因此,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前期工作时, 要做好规划, 对选购计算机设备的数量、种类、安放地点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 系统应采用服务器/客户机方式而不是单机处理方式, 因为服务器/客户机方式有一个显著的优点, 它能使直接操作人员的工作站计算机与存储数据的服务器在“物理”上隔绝, 两者只通过网络连接, 不经过授权, 操作人员无法删除、修改数据, 有效地避免了单机方式下操作人员对本地数据的误删除。为保证数据的安全, 在配置服务器时, 可采用双服务器、双硬盘等双工方式。此外, 在购置计算机设备时, 为保证设备质量, 应签订合同, 注明双方权责, 并请专业工程师对设备进行验收。

3.3 加强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购置、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运用的系统软件 (包括部分应用软件) 多是从外部购置, 所购置的软件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 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安全。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购置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必须是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 并应有详细的操作说明。

单位自行开发、研制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 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 开发、研制过程一定要规范, 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必须符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在投入运行前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 软件的有关文档资料必须齐全。在正式运用前, 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转, 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 防止研制人员由于考虑问题不全而出现的偏差。

3.4 大力提高会计电算人员的素质

会计电算人员的素质是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核心, 主要包括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政治道德素质。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应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干部日常理论学习制度, 加强政治道德素质教育, 提高会计电算人员的责任心, 减少会计电算工作中的失误。

业务素质。在运用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前, 必须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 包括掌握计算机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只有经过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的人员才能上岗。

3.5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各项制度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 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不例外。对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操作的人员, 明确其岗位责任, 理顺关系, 有限防范风险。其中, 会计电算操作人员不得兼任会计软件编制工作, 不能负责会计资料入机后的审核、校对工作。电算审查人员要加强审查力度, 特别是对银行对帐单与银行存款日记帐, 一定要逐笔勾对, 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建立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操作登记制度, 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制度, 软、硬件管理维护制度。

应用系统软件启用时, 电算维护与审查人员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 并设置各操作员的工作权限及初始密码, 各级操作人员在系统启用后应修改各自的初始密码并应定期修改。操作人员变更业务内容时, 电算维护与审查人员应对其掌握的密码、口令进行修改。操作员对自己的操作密码、口令应严格保密, 并定期更换。严禁使用他人密码或身份进入会计核算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操作, 严禁将口令泄露给他人或请人代替输入或做其他操作。

在对软件进行维护时, 要加强对数据库的加密工作。现阶段“通用会计核算与管理系统”使用的是ORACLE数据库, 虽然各用户都有密码, 但其密码是公开和通用的, 作用十分有限, 因此, 在实际应用时必须予以修改。

操作员进入计算机机房时, 必须经电算维护与审查人员同意。未经批准, 不得进入机房, 不得擅自动用计算机, 不得随意调用会计信息资料。操作员离开机房前, 必须退出会计核算管理软件。

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机房内的电力系统以及防辐射、防电磁波干扰、防雷设备等必须齐全, 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必须符合要求。硬件设备维护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时, 应填写有关的“硬件设备维护报告”, 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进行软件修改、升级时, 应填写有关的“软件维护报告”, 并应附相关的技术说明。

建立数据和档案管理制度首先, 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技术档案包括应用软件修改、升级的技术说明, 必须妥善保管, 这样, 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查找资料进行处理。其次, 完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使用软盘时, 须经电算维护与审查人员同意并进行病毒检测, 对计算机病毒引起的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 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和上级财务主管部门报告。为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能力, 减少计算机病毒感染的机会, 可拆除一般操作人员使用的软盘、光盘驱动器。最后, 对会计电算化形成的各种帐务、报表电子数据应每天进行备份, 为防止意外, 可做双备份并对备份后的磁介质进行检查确认, 以防介质满或错误;对备份好的数据应妥善保管, 注意防潮、防尘、防磁;对备份数据的恢复应制定书面的操作方案, 与备份的数据一起存档。

会计实习与会计电算化 篇5

——关于实习生对企业核算型会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探

会计实习,既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尤其是实习生对企业会计软件的二次开发,更能使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同时又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解决现有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不足,以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完善与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念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发展的结果,它是会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的应用型学科。从会计学的分类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总称。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只有20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20多年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经历了由起步、探索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用化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一直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目前会计软件行业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我国会计软件已经完成了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开发。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尤其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市场上大同小异的各种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不能满足企业应用需求,因此,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既是当代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更是即将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学们所必须关注的课题。

三、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必然性 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整个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电算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会计软件亦日臻完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善,只是针对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核算功能来说的,也就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事后的分类与汇总,基本上是传统手工会计核算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再现,我们把这种软件只能称为会计核算软件。然而,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要求会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为决策者提供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会计软件仅仅完成事后的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必须在现有会计软件中增加财务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素,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核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核算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真正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预测与决策信息。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这些理念都需要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库、方法论的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量也比以前明显的增加,这些因素都不是核算型会计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必然要促使会计软件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跨越。作为即将参加工作的实习生,必须对此有高度的认知。

四、管理型会计软件的特征

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纵向的、横向的、标准的、系统的分析与比较,为企业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管理和辅助决策信息的会计软件,它的主要特征是:

1、功能综合化,技术集成化

管理型会计电算化软件,以预测、决策为核心,包括有事前的预测、决策,事中的控制、管理,事后的核算、分析功能。为了让企业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这种综合化的功能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2、数据量大型化,数据结构多维化

为满足管理型会计软件在预测、决策、控制、管理、核算、分析等多方面的需求,不仅需要企业本单位的内部数据,也需要外部数据,不仅需要当前数据,也需要历史数据,不仅需要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也需要市场、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数据。为便于对这些数据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进行归类分析,其数据结构必然是多维的,因此,数据的分析与观察工具也不同于以往的单纯核算型会计软件。

3、模块多样化,数据共享化

管理型会计软件,为企业提供的是综合全面的管理信息,如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的生产、营销、采购、人事、设备等部门的不同模块与管理型会计软件建立紧密的接口,使基础数据通过共享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会计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以管理型会计软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系统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网上银行,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全球范围内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这一切构筑在基于网络应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此外,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到来,影响经济变化的因素愈来愈复杂,愈来愈难以把握,因此,在利用财务软件进行决策时,还应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搜集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利用模型库、知识库、推理机制、神经网络技术等,实现决策过程智能化。

五、学生实习时在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应怎样做 基于我们实习的目的及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管理型会计软件的特征,要对现有的核算型电算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以利二次开发。

熟悉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首先要熟练操作企业所使用的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分析核算型会计软件的数据流程,掌握其数据接口转出转入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类

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与原核算型会计软件进行数据共享及业务的无缝对接。

2、熟悉业务流程,做好系统分析

软件设计首先要从系统分析着手,其目的在于了解业务流程,广泛收集必要的数据,对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细致、完整透彻,体现了设计人员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基础工作准备的是否充分,这关系到整个软件系统开发的成败。

系统分析的具体步骤:

(1)在所在企业的帮助下成立顾问小组,其成员应包括:所实习企业的总会计师、相关部门经理、系统管理员、系统使用者等。为您的业务咨询及软件开发做好准备。

(2)熟悉业务流程,明确基本事项及二次开发所要引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了解具体要完成哪些预测、分析事项,确定设计哪些功能模块。

(3)调查清楚对各功能模块的具体要求,包括明确给出系统的规模,系统应能完成哪些工作,系统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新系统应达到何种质量、水平等。

(4)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包括各部门间及同部门内的业务分工、业务量、业务处理方法、各类报表输出结果的时间、顺序、数据储存的要求等。

(5)认真编写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是把整个业务过程用图示和文字说明表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它是系统开发中程序编码的基础,是管理型会计系统中整个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业务流程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成败。因此,必须切实做好业务流程图的编制工作。

业务流程图的编制需广泛征求意见,其间应重点听取总会计师及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的意见,重视具体操作者的建议,尽可能满足各部门一线业务的需求。在心中要时刻铭记,只有方便实用的软件,才能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业务流程图的编制必须同时采用文字说明、图形描述两

种形式来相互补充,有关说明、描述必须详细、周密、完善。凡是业务触及到的细节都应详细说明、准确标出,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

(6)编制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通过图示、符号的方法表示出来,它直观地反映了程序设计的构思过程,体现了整个程序运行的思路,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一步,直接决定着程序设计质量的高低。同时绘制好程序流程图有利于系统的整体控制。

(7)对上述的基础准备工作进行严格审核。管理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是以各项优良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前提的,基础工作极为重要。因此,在编写程序代码前必须认真、全面、细致地审查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边准备、边设计、边补漏。

3、在程序设计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程序,分割成若干个功能不同而又相互独立、并能单独运行的若干程序模块,而这各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又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模块化设计技术已在现代程序设计中被广泛的采纳和应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它有着明显的优点:

(1)便于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的设计质量。系统设计时,可以把要做的工作,分成相互独立的多个功能块,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单位各自研发。因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程序的设计质量。

(2)便于维护、维修,增强通用性、易读性。

(3)增强模块的独立性,降低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即使有某些部分出了故障,也不至于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4)能设计出可绕过障碍区运行的高质量软件——这是模块化设计的最大优点。由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所以即使出现某些非关键性故障,系统依然能安全运行。

4、程序编码的试运行

系统完成后必须反复测试,证明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交付使用,不能边检测、边使用、边修改。

5、加强对管理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使用前审查。

管理型财务系统和核算型财务系统一样,必须确保正确才能投入使用,这是确保财务数据安全的关键所在。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严格的审查、从严检测,并实地模拟运行。只有证明正确无误,该系统方可投入使用。

六、实习生在开发管理型会计电算化软件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数据接口的多值性,以利导出导入不同类型数据库的数据。

管理型会计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历史数据的存储类型,还要充分考虑到与银行、税务及其它中介机构间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所以在设计数据接口时必须兼顾到不同数据库类型间的数据交换。

2、系统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管理型会计系统的设计要预计到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在服务器上为各数据库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业务的未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就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为企业设计出生命周期较长的管理软件。

3、友好的用户界面。

管理型会计系统的最终用户是企业的员工,严谨的口令设置,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地界面问候使他们倍感轻松、愉悦;简洁明了的页面设置使他们一目了然。因此,友好的用户界面是软件设计对设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主要影响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意义;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形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电算化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其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不仅仅在会计核算流程、信息质量和内部控制中,还通过对计算方法的系统化设计,提高了财政信息的准确性。

一、在会计工作中施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

1.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仅要在工作管理和技术操作中进行信息化的引进,就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要进行电算化的应用。通过利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能够快速的计算和查阅资金信息,便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实施,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管理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财政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2.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电算化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基础上建立的,在进行会计工作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规范化操作,统一的财政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能够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立,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避免了报错帐和随意涂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财政不规范工作现象的发生。

3.通过资源共享等,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电算化会计工作可以通过数据记录、汇总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对经济项目的建立进行宏观调控。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由于信息传递的时间较长,没有资源共享的平台,导致了项目规划与实际的资金使用效果出现偏差,没有实现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快速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中,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对企业规划实施更改,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4.推动了会计工作的变革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以往的会计工作形式,通过对会计计算原理与计算机应用的综合使用,提高了现代化会计工作的应用效果,通过信息化的建立,推动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变革,并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式。高科技的应用体验,也优化了会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在促进会计工作着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彰显了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流程的影响

在计算机处理系统中,计算错误完全可以避免,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核对失去了意义,而且总账库存文件与明细库存文件中有数据同时产生,也就不再需要编制科目汇总表。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因此,会计电算化有效地开展,不仅会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给会计核算流程带来根本性的改善。

2.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手动操作的会计工作内容较多,在一些数据信息和票据的记录中,常出现记录不准确的现象,甚至是在计算和信息汇总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这种错误的出现存在必然性,这也是手动会计工作的弊端。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和审核等,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并且在质量的控制中,不仅仅具有高准确性,还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电算化会计的工作形式自动化较手动多,并在相关的软件设计中,一种数据的更改会导致后续信息的变更,避免了工作人员对数据的随意性伪造,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在较多的大型企业中,依照传统的会计手工计算方法,不仅会造成数据计算繁复的特点,还常常由于数据信息的大量性,造成会计计算难以精确完成,通过估算和阶段性信息对比的方式,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资金的使用情况。而通过电算化的应用,计算机工作人员不仅减少了工作压力,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在较难计算的会计信息中,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能够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计算,并通过精确和直观的数据显示,为企业经济管理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以便于做好企业发展的决断。

4.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确定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作了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定了档案内容,保管人员及权限,管理方法及要点等。

三、结语

基于会计电算化应用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影响,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学习,能够在计算机操作中高效的完成会计工作,并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应用经验,不断的创新应用,促进会计工作与市场环境相协调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需要更加完善的财政管理系统来提供服务,并推动社会经济的长远建设。

参考文献:

[1]尚玉梅.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中国矿业,2014(12).

铁路会计电算化 篇7

一、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手工会计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手工会计的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分别是电算化会计查询速度快、存储密度高;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避免了会计工作周期长, 速度慢, 效率低;符合现代会计应用的历史潮流, 其具体内容如下。

1. 电算化会计查询速度快, 存储密度高

电算化会计查询速度快, 存储密度高是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功能之一, 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 传统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而在每个会计期间, 这些会计档案都需要按要求排列、装订, 不仅耗费了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还占用大量的办公空间。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 会计档案都存放在软盘或硬盘等设备中, 这些设备的存贮密度, 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能比拟的, 查询速度快、检索能力强, 可以快速传递会计信息, 特别是节省了审计工作时间。

2. 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

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 也体现出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手工会计的必要性。在传统会计中, 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 必须采用与之适应的不同的账簿组织形式、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而在电算化会计中, 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 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进行各种核对, 如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

3. 避免了会计工作周期长, 速度慢, 效率低

避免会计工作周期长, 速度慢, 效率低, 是会计电算化有别于传统手工会计的又一显著特点。手工条件下, 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 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 速度慢, 效率低。电算化后, 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 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 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 轻轻的一点鼠标就完成了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过程, 而真正的账册, 只要在需要时临时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即可。

4. 符合现代会计应用的历史潮流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 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 但是, 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 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

二、我国现有企业电算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 在我国起步较晚, 目前还处于完善期。因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作用认识不到位、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存在问题、自信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软件考虑不全面、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操作、以及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五个方面, 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 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作用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的领导认为计算机还是靠不住, 不知什么时候会出问题, 出了问题不好处理。这些观念和认识制约了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二, 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存在问题。一是财务软件市场秩序不规范, 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混乱。目前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 质量参差不齐。二是技术、工具和平台参差不齐, 有的电算化系统数据兼容性和安全性差, 会计系统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第三, 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软件在开发和设计时未能全面科学地设计考虑, 结果所设计的财务软件与实际会计工作相脱节, 导致常常出现差错。

第四, 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 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和差错。

第五, 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不强, 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侵入。

三、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

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 推动会计改革和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并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意识。虽然有些企业已经采用会计电算化, 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需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二, 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三,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单位内部各个方面, 各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当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 主持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 协调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 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和承担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负责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

第四, 优化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推广会计电算化至关重要。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 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条件的单位, 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负责会计软件的维护, 并培养部分会计人员逐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对于积极钻研电算化业务, 技术水平高的会计人员, 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五, 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 要研究并逐步开展其它管理工作电算化或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 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逐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完善和推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完善和推广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 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 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来抓, 并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 优化企业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时代, 需要普及会计电算化技术, 会计人员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的学习, 及时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 发挥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好会计工作, 适应形势的需要, 进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海燕.试述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4) .

[2]刘天和.浅谈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 2009 (15) .

[3]沈艳艳.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06) .

[4]赵昱聿.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02) .

[5]刘建华.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0 (09) .

[6]管晓光.关于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7) .

[7]李婵, 杜娟, 朱亮平.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老区建设, 2008 (24) .

[8]邹大永.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完善[J].时代金融, 2010 (07) .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影响

0 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 是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统计、分析、判断电子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不仅使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 推动会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更促进了企业管理信息化。

1 会计电算化特点

1.1 数据处理速度快, 效率高。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计算机对原始数据采用编码方式进行处理,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输入会计凭证, 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 可按模式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可按既定程序, 由计算机计算, 及时抽取数据, 随时输出报表, 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简单、迅速。

1.2 内部控制程序化。

计算机通过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 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同时, 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方法程序化, 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 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 控制内容涉及到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 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管理。

1.3 数据处理自动化。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 要求将分散于各核算单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账、转账和编表处理, 中间环节在机内自动操作。

1.4 信息处理规范化。电算化会计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工作基础, 它对数据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有多个方面, 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 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 推动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2.1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

手工操作模式下, 原始数据需要多个财会人员反复计算和复核, 才能变成财务报表中的一部分。财会人员日常工作就是算账、过账, 到了月底集中汇总对账, 工作重复, 效率低下。会计电算化后, 输入相关会计凭证, 系统就可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 对于重复出现的业务, 系统则可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简单、迅速, 且大大提高了准确性。

2.2 提升了会计工作方式现代化程度

企业会计电算化后, 计算机将承担会计和财务数据的处理。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由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除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 还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拓展工作内容, 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此外, 通讯技术的发展, 会计信息联网已成为现实, 这使得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 实时处理会计业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交易发生时, 有关信息由相关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 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 原先使用的交易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 核算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原来各类纸质形式的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的重点转变为对人、机控制。

2.3 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人员要履行工作职责, 除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较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 并善于操作相应的财务软件。因此,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中, 财会人员只有更新思想观念, 加强自身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 有效的完成本职工作, 并发挥财务管理效益。另一方面, 由于会计软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各子系统既要完成特定信息的处理, 同时又要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加工, 如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因此, 操作人员的分工与协作更加鲜明。尤其在网络环境中, 各分站间的数据处理及流向关系将直接影响业务的开展。这对会计人员之间的协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4 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工作是将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动所产生的数据, 按特定的方法加工处理成有利于预测、决策、控制的会计信息。实行会计电算化, 会计工作的这一本质进一步得到强化。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推动会计工作的目标从单纯的报账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在手工条件下, 会计人员的主要业务集中于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电算化后, 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均由计算机来完成, 从而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使其可以空出更多的时间和情力, 充分履行会计的各项职能。会计工作的职能也由原来的主要对外提供报表、报告财务状况, 转向对内加强管理和监督;由原来的事后核算为主, 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并行;由原来的反映情况、提供数据, 转向全面提供并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及其它信息, 形成以财会数据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为企业决策提高依据。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为会计人员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会计作为控制体制将日益凸显。

2.5 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后, 相关会计科目的名称由科目代码代替, 从而使会计核算体系更便捷。因此, 科目编码方式的变化是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最直接的影响。此外, 会计电算化还对会计凭证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 原始单据承载的信息量激增。原始单据是会计电算化后财会信息的惟一来源, 为满足各层次信息需要者的需求, 就要求原始单据中, 必须承载更多的信息。其次, 记账凭证添加“科目代码”栏, 可使录入凭证时直接录入各个科目的代码, 由计算机根据代码自动生成相应科目的名称, 从而提高录入速度。第三, 处理记账凭证发生错误的方法发生变化。电算化条件下, 部分核算软件具有反结账的功能, 可对已发生的错误凭证修改, 并删除原错误凭证, 或用补充登记法、红字冲销法进行修改。第四, 对凭证录入的审核要求更高。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 凭证是全部信息的惟一来源, 加之键盘操作更易发生“误操作”, 因此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凭证输入的审核, 以确保信息的正确。

2.6 增强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在电算化条件下, 由于凭证要素和格式均由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制度预先设计, 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底层的明细科目、凭证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在初始化设置中应事先确定凭证中供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通过填制限制, 使会计凭证更加规范化, 同时也降低会计凭证的差错率。因此在录入凭证时, 与制度不符的凭证, 计算机就会拒绝, 这会进一步提高会计凭证规范化程度, 使输入数据更准确, 输出结果更科学, 减少人为因素, 从而有效控制凭证中的各数据项。

2.7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利用信息的效率

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失真或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决策失误, 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会计电算化则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电算化系统中, 只要输入数据正确, 就能保证输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计算机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则提高了会计核算速度, 迅速生成会计信息, 并实时完成会计循环, 使获取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 更好地满足控制的需要。此外, 还可以利用大量会计档案的历史数据及其他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 丰富会计报告, 进一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计算机系统承担了过账、计算、编制报表以及会计历史档案的查找分析对比等功能, 且计算机具有迅速、准确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 大量的会计信息能及时记录、汇总和分析, 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和会计循环发生了改变, 效率显著提高。会计数据一经输入, 就可即时更新系统信息, 并可通过网络迅速传递, 提高了会计信息共享程度, 使会计数据的利用效率极大提高。

2.8 推动会计组织机构重构

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 建立开放的、实时的、智能的会计信息化系统, 使会计处理高度自动化、处理系统高度开放化和系统信息高度共享化。在这种背景下,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机构将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会计信息系统中心。原有的财会岗位将因工作环境的变化而重新分配设置, 工作职能和分工、组织机构也将发生重构, 过去以各种核算为主设立的岗位转向以计算机处理为主设置。因此, 会计电算化的过程, 预示着会计机构将精简, 会计人员将减少。

综上所述, 会计电算化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促进了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带来了会计工作的巨大变革。

参考文献

[1]马冬梅.刍议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 .

[2]韩荣丽.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J].新疆农垦经济, 2010, 6.

[3]赵合喜, 孙义.会计电算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3月.

[4]吴可夫, 吴舒.公允价值会计内部控制需求[J].财务与会计, 2010 (5) .

[5]李慧文.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控制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4) .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方法分析 篇9

1.1 是改善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近段时间以来,电子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面”在会计领域中愈发广泛。 作为会计工作,其发展必然在此过程中更加深化和多元化。 会计电算化可以对先前的错漏或不规范等传统手工记账的问题加以有效避免,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数据、会计工作等的质量。 同时,会计电算化又“倒逼”了开发及利用更加精密、高级的财务软件的进程,进而明显地将会计工作加以简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一方面对会计工作的快捷性、便利性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极大改善了会计数据、信息的质量。

1.2 是规范会计工作流程的根本途径

分析传统会计工作后可见,中国大陆的会计工作信息质量问题之所以突出,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其流程规范性。 同时其从业人员在很多层面上都良莠不齐。 如此就使得现存的会计信息会出现“因人而异”的状况,并进一步加剧了会计工作流程中的问题。 而会计电算化则既可对会计数据、信息规范性加以严格强化,又能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不受人工影响,从而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客观性。

1.3 是加快会计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步伐的关键环节

会计电算化一方面能够对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加以转变,另一方面又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内容、范围之类,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企业会计工作管理层面的新课题。 故而会计电算化的背后新挑战也自然不会少。

1.4 是促进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内在要求

作为“信息化转变”整个企业管理系统“基础环节”的会计电算化,同时更是最本质的企业管理 “信息化”的内在促进因素。 在其过程中,会计电算化还是最新、最前沿的变革、管理企业的要求,可以说是“信息化”这一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表现。其一方面可以对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予以提升,另一方面既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约束,又会将实际的企业与会计工作情况加以真实、客观反映,从而将目前的企业信息化需求加以最大程度满足。

2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2.1 会计电算化使数据存储方式发生转变

在原有的会计工作中,多依仗手工开展数据存储。 第一,借助于手工来记录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账目;第二,借助于财会部门归档并保存纸质的账目资料、会计信息之类。 其一方面会消耗很多人力劳动, 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很多不规范或错漏之处。而会计电算化则造成了众多的数据存储方式和办法,既可以保留纸质的存储办法,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文档存储的办法逐步上升为最重要、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存储办法。 采取计算机技术对数据、信息加以处理,不仅准确度较高且速度快捷,还可以对作业加以排序,提升会计数据的处理效率。 同时, 会计电算化还可以将人工操作导致的疲劳加以有效克服,并对长期连续作业造成的人工反应不足加以弥补。

2.2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发生变化

首先,对工作对象及范围有所扩大。 虽然和传统做法相比,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本质并无变化;然而,其却很大程度上对存储数据与信息的方式加以丰富,对会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所推广。 故而,扩大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范围及工作对象。 除了传统活动之外,还会增加储存会计数据。 并且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产生更高的要求,其在具备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计算机操作。

其次,转移了会计工作重心。 普及会计电算化后,尽管依旧仍以核算、监督为主要的会计工作,结果却将其工作重心倾斜于各种记账凭证的审核之类活动,甚至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监督职能基本忽略。 然而,在其间也产生了会计控制、预测等很多新会计职能,其在当代会计工作中也获得了愈发重要的地位。

2.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成本与流程的影响

2.3.1 让企业会计账务的处理流程更标准、更规范

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工作处理流程,第一会使得会计账务获得更具连续性的处理过程。 在开展账务处理活动时,每一个中间环节都会尽量无间断地借助于电算化系统处理之。 就算是对一些“中性”材料,也应以电算化系统尽可能地加以查询,从而使得企业会计账务处理“连续化”。 第二是简化处理特殊账务的流程。 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进一步简化特殊账目处理的流程———如: 需要更正会计记账过程中的错误时,系统就能够以“错账更正”的直接输入来更正之,以此来将更正流程加以最大限度缩减,极大地便利会计工作。 除此之外,实现会计电算化既可以对数据、 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加以严格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加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少受人工影响的情况,将人为失误加以尽可能降低,保证其规范性、客观性。

2.3.2 让企业会计账务的处理实现自动化和一体化

凭证、账簿、报表是传统会计操作流程的三大主要环节,而操作和干预后两个环节则是会计从业人员的最主要活动。 普及会计电算化这一做法,能够将输入、处理、输出变为会计业务的主要流程,使得会计工作进一步一体化、自动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收集一系列环节数据和信息, 并将之列入电脑之后,再以财务软件自动后续运算这些数据,从而大大提升处理会计数据的能力。 借助于这样的处理流程,可以将会计数据的同一性很好地加以实现,并以此共享会计数据资源。 以此来一体化和自动化会计账务处理过程, 可以同时简化各种成本和会计工作,称得上会计事业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主流方向。

2.4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信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提高

借助于会计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和传统方法相比,会计电算化既可以对人为因素的干扰加以有效排除,有效提升数据、会计信息精确度,同时还可以将各项经营活动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包括很多细枝末节)都加以尽可能精确、详细地加以记录和保存。 在此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同样会获得来自会计电算化的提升。 由于在对相应的系统加以使用时,其可以设置相应从业人员的权限,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加以保障,防止恶意或违规删改会计信息的情况。 此外,其还可以提炼会计信息,排除其间干扰,将会计信息的精准度加以进一步便捷化和高效化。

3结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开展与不断深入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将会计工作加以有效的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给会计工作方法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 第一,其转变了数据存储方式,让计算机网络存储的电子文档演变成为当代会计信息存储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式。 第二,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发生变化:扩大了会计工作的对象与范围, 使会计工作的重心发生转移,并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检查形势与方法。 第三,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的投入成本降低, 让企业会计账务的处理流程更标准、更规范,并促进了会计账务处理自动化和一体化的实现。 第四,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信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提高。

摘要:作为会计发展“重大进步”的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领域中信息技术在的应用显得比先前进一步广泛。在会计电算化逐步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工作开始显得日趋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以至于会计工作方法受到了颇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会计学

参考文献

[1]刘洋.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J].知识经济,2015(16).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有多方面: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有助于加强管理,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能有效地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 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又无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 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 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一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 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1 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会计电算化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 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 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 但经过国家、科技界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已经经历了起步和自发发展两个初级阶段目前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发展阶段。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及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 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 是促进会计、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手工条件下, 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输入一张会计凭证, 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 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毫不畏惧, 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 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 及时抽取数据, 随时输出报表, 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 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 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 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2.2 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必须有用, 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 这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属性, 包括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时效性等, 使会计信息向多种量度发展。同时, 随着处理数据量的增加, 单位信息成本将越来越低, 效益更大。

2.3 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

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 因此, 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 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2.4 将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 手工条件下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法将不再适应, 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 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 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 这在于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 一部分更正, 这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 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 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 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 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2.5 会计本质将重新定位

综观会计的发展史, 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 始终将会计定位于服务的工具, 将会计工作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 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 这在信息处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现代科技为会计革命准确备了足够的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则是不可原谅的, 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 会计作为控制系钳体质将日益显现出来, 会计信息将从幕后走向前台, 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2.6 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内容

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都实现了电算化, 从而为从浓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2.7 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

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年编制的定期报告, 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 信息使用者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度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但在以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 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 创新不断加速, 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 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时仅仅依靠定期报告是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命脉的, 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巴林银行在199年年末报告的资产净值为4.5一5亿美元之间, 可是谁曾想到, 它在1995年2月末却倒闭了, 而这时候巴林银行1994年度的年度报告尚未完成。因此, 建立一套既能够提供定期报告又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2.8 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 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 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 因为人们需要的不是不分轻重缓急不断涌现的信息垃圾, 而是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精品, 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这种需要。总之,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 必然带来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 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 对会计和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也是十分深刻的, 这种影响必将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终于走上了快车道, 近年来在该领域里呈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 促进着会计电算化事业向浓度和广度发展。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程, 使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更进一步, 为尽快与国际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加速实现。

参考文献

[1]肖晓冬.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黑龙江财会, 2001, 2.

[2]沈军, 崔伟智.浅谈会计电算化实现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3, 2.

浅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控制 篇11

1.1 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经济活动增加, 带动了会计工作量的不断加大, 传统的手工记帐已无法适当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得到广泛推广, 电算化会计在企业广泛应用, 使繁锁的手工记帐程度被计算机所取代, 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体力上解放了会计人员, 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1.2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电算化后, 计算机的快捷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及时处理, 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规范了会计帐目, 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了很好的处理, 避免了人工计算的错误的发生, 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 提高了会计的工作质量。

1.3 加快信息传递, 提高了管理水平

会计电算化后, 信息在网络上实现了共享,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快捷性, 使会计信息能及时的反匮到企业经营者手中, 为企业经济的快速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会计人员从繁锁的手工程序中解放出来了, 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经济的预测, 所以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1.4 促进管理信息化, 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

实现会计电算化, 由于信息的共享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利用价值上, 信息的共享及传递的快捷性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先机, 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数据上的支持。会计电算化后, 带到了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会计人员为了适当信息化技术的要求, 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外, 还需要提高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 对财务软件实现了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 为企业增加了一批优秀的会计专业力量。

1.5 推动了会计改革

会计电算化后, 不仅是记帐方式的改变, 对会计核算及会计要素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企业会计人员为了适当这些环境因素的改变, 只能抛弃传统的观念,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结构的变化, 使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推动了会计工作的深入和快速发展。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控制的要求

虽然中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时间较短, 但发展速度却很迅速, 现在电算化会计已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 来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生成及核算, 提高了会计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 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 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我国会计在70年代后数据库技术的普遍应用, 传统的会计工作已经大部分被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所代替, 人们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功能、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功能, 以及庞大而且先进的数据库, 基本代替了会计的手工操纵。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 因而大大进步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 为会计职员参与治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使用之初, 由于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 还按手工记帐下的模式用计算机来处理会计信息, 增加了锁碎的工作, 忽视了电算化会计的特点。所以电算化会计人员在加大学习力度后, 熟悉了电算化工作的流程。电算化会计仅需要将数据 (原始凭证) 一次录进, 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且瞬间即可完成。这样, 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 变成了电算化会计下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过往需要众多职员从事的填证、记账、编表等工作, 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进职员进行操纵就可以了。因此可以说, 电算化会计不仅彻底解放了会计职员的双手, 同时也为激活会计职员的头脑创造了条件, 使他们有精力、有条件关注履行会计原本就有的职能, 即会计控制。其次以前的会计人员因为是传统的手工记帐方式, 所以在长期的工作中, 对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用手工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容易, 在短时间内, 要使得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得到提升是比较困难的。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速度还无法跟上会计改革的脚步, 这就要求进行日常的会计业务培训, 来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进行规范尤其是对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而另外, 90年代以后, 实践中不断开发出的很多先进适用的软件项目, 使电算化会计可以完成大量在手工会计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 如各种辅助核算和治理会计核算工作。而这些核算正是实施会计控制所必须的, 或者说是会计控制的内容之一。

会计电算化不仅为实施会计控制提供了众多机遇, 同时也对会计控制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一方面, 是电算化会计的实施给会计控制带来了新的困难。实施电算化会计以后, 为一些人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提供了条件。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比手工操纵下隐蔽性高、防范困难, 加强电算化会计的控制和自控能力就十分必要。另一方面, 也是更为重要的, 是要在电算化会计程序中增加会计控制功能, 并按此思路来进行设计和开发, 从而使会计反映和控制两大职能平衡发展。多年来, 由于会计以反映为主, 电算化会计的控制功能实际上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境地。为此, 需要大力开发会计控制的功能, 扩展数据库, 建立以多种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为主的方法库和数据库。在进行会计控制功能的开发时, 会计职员应熟悉业务, 对市场和国家政策了如指掌, 清楚控制点, 系统把握以数学为主的治理会计方法。

3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3.1 内部控制对象的变化

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使会计核算无纸化, 修改数据不留痕迹。随着电子商务的全球化推广, 传统的手工会计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 会计开始走向信息化, 会计工作已实现无纸化, 计算机代替了手工记帐, 会计数据的核算功能已变成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3.2 存储介质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中是完全的手工记帐, 每一笔帐目的发生都有相应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为依据, 电算化会计则用磁性介质代替了纸张, 用磁盘或光盘就可以完成会计信息的存储工作, 介质的改变对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信息之间传递的速度也比传统手工记帐要快上好多, 但也存在着弊端, 如介质易损坏, 记录容易被删除或篡改等, 所以电算化会计下更应加强内部控制,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3 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也就是通过各种数据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电算化会计过程中, 各种数据多数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 所以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 电算化会计控制的关键, 一是研究会计控制的要求, 即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点;二是确定计算机硬件设备、开发工具及应用程序是否能达到会计控制的要求。计算机和网络越发展, 会计控制自动化的程度就会越高。

4 关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会计人员对更加依赖于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的数据的提供, 这就需要加强严格的控制制度, 以保证计算机得出来的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传统的控制手段只是在事后的审计中发现问题, 然后采取补救措施, 现在信息化的应用,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 应该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进行控制活动, 要提前预防, 会计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控制, 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种会计控制通常有以下特征:

充分利用电算化会计信息。借助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和整理。通过系统接口或集成方式做到数据共享, 一次输进, 多次使用。

需要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再开发或二次开发。增加辅助核算, 把以运筹为主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开发成方法库和模型库, 并同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 利用计算机先进快速的处理和计算上风实施会计控制。

会计职员可以专注地进行会计分析、制定控制标准和参与政策。计算机自动报警和实时控制。即将控制标准事先输进会计系统作为“控制线”, 执行中一旦出现差异就激活计算机自动报警, 以及时调节或改正作业。一般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 包括效益控制、资产控制和风险控制等。

4.1 效益控制

效益控制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资金占用和耗费, 最优的资金投进组合, 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简单的说就是使本钱最小化而利润最大化。包括制定计划、编制预算等事前控制和跟踪计划实施, 进行本钱、用度指标分解, 采用限额开支和责任会计等事中控制。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核算, 天生适合治理和控制要求的企业内部效益控制报告, 如本钱用度报告、合同执行报告、责任中心报告等。会计职员应集中精力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处理结果进行会计分析, 并应对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4.2 资产控制

资产控制的目标是保持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并使其保值、增值, 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这种控制可以分为实物控制和价值控制两类。对资产实物的控制, 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 运用计算机进行实物资产治理, 对资产的购买、保管、领用、处置应有完整记录并定期清查和核对, 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程序和控制执行情况实施审计控制。资产的价值控制, 主要包括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实施财产保全控制, 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折旧方法并足额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及时进行固定资产大修理等, 保证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

4.3 风险控制

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 随时面临着风险的困扰。风险控制的目标是, 在实现经营获利目标的条件下, 使企业风险达到最小。企业风险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具体又可分为决策失误风险、市场变化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这些风险会使企业偏离其经营目标。运用恰当的会计控制可减低或消除这些风险。在具备及时、正确、充分的治理会计信息和报告的基础上, 利用含纳市场、产品、客户、竞争和环境因素等多重变量的各种科学的决策模型, 通过计算机反复进行模拟实验以控制决策失误风险。对于影响收进实现, 或者造成本钱、用度超支等市场变化风险, 通过敏感的会计信息及时进行调节控制, 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此类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通过对投资项目事前进行评价、事中密切跟踪以及对投资效果的适时分析和调节, 运用投资评价模型和投资治理模块。可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一方面包括筹资本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 是指由于企业融资而引起的财务状况恶化直至破产的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 主要是通过对会计系统的实时控制和分析, 控制和调节负债资本结构, 适当减低企业还本付息压力, 避免支付危机, 以维持企业正常的能持续经营的财务状况。

5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 带动了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深入, 会计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 已不再手工记账, 这不仅减轻了会计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运行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 还存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和解决, 所以应该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 以完善信息化在应用中的安全有效性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降低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去谈会计职能, 总是从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行为入手作扩散式的分析研究, 于是总将现象当本质, 以至于认为会计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如果换种方式, 跳出习惯思维的局限性, 会看到会计实质上是一个控制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记录、计算和分析及预测等各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环节构成。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向经济治理领域快速渗透的今天, 会计的反映职能即将或已经被计算机取代的情况下, 重视、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张辉.会计电算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2月.

[2]张献英.试论网络经济的财务管理[J].财务与会计, 2006, (3) .

[3]郭庆文.实行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J].事业财会, 2001 (6) .

[4]张英明.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2, (1) .

[5]陈元芳.内部会计控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4.

[6]刘芝容.浅谈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03期.

上一篇: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下一篇:电气工程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