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会计准则(共12篇)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1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 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 改变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许多规定, 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新准则乃大势所趋。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明确指出:“新准则2007年在上市公司实施一年后, 经过总结、调整和完善措施, 2008年推出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到2009年争取全面推开, 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执行这套准则体系”。因此, 新旧准则并存的格局时间不会太长, 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新准则是基本方向, 是大势所趋, 符合国际会计惯例。因此, 国有企业已站在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大门口, 一些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进行试点。新准则作为经济社会日趋全球化的通用规则, 对国有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如何稳健地跨入这扇世纪之门, 是国有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以及监管部门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新课题。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运输企业因其自身的行业特殊性质, 自2006年1月1日起才开始执行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一、新会计准则中对铁路运输企业影响较大的新变化
(一) 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体系取消了原来“现行市价”的计量基础, 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新的计量属性。在基本准则当中, 最引人注意的变化是关于公允价值的引入,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法是资产评估的方式之一, 其他几种方式为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可变现现值法和现值法等。按照公允价值法, 对资产的评估“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 所以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另外, 国内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经验也比较欠缺, 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此次引入公允价值, 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 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 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二) 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
铁路运输企业刚执行了原会计制度规定的八项准备, 现即将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来对所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并且“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无形资产跌价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 再进行会计处理。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它是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 不得已而为之的重大变革, 这一点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实质性差异的。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将有效地遏制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调节利润的情况。准则实施后, 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 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三)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下,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取消“后进先出”法, 保留使用“先进先出”法。对于铁路运输企业中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大、周转率较低的企业, 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
(四) 债务重组对损益的影响。
债务重组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 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 进入利润表。而原来是计入资本公积;并且引入公允价值, 以实物抵债, 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于是, 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企业, 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 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 可能极大地提高每股收益 (EPS) 。
债务重组也是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重组改制、优化资产的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新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 将原债务重组溢价计入资本公积改为计入营业外收入, 同时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这一重大变化将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五) 引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许多国有企业都持有一定的土地和房产, 新准则引入投资性房地产这个概念, 就是为了规范企业持有非自用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以反映企业房地产的构成情况及各类房地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新准则规定了满足一定条件时, 企业可以按公允价值计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基准模式, 并要求公允价值的变动将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因此, 如果企业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今后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将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之中。
(六) 增加了政府补助的核算内容。
。铁路运输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即肩负了政府及企业双重职能, 政府补助也成了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原准则并没有相关规范。而新准则根据我国现实情况结合国际通行方法, 将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资产使用年限内摊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确认为当期损益。
(七) 企业合并及重组并购。
合并财务报表是铁路运输企业的重要财务工作。关于合并的范围, 新准则明确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不再强调重要性原则, 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范围, 这将扩大铁路运输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二、铁路运输企业应对准则变化对策建议
显然,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处理和财务信息披露产生根本性改变, 针对这一变革, 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做如下准备:
首先, 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以保证会计处理的正确、公允。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新准则要求更加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细化信息披露, 强化管理层责任。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政策比较灵活, 要求会计人员进行大量的职业判断。新准则的确增加了管理层会计政策选择的权利, 但并不是给予企业完全自由, 实质是增加了管理层责任。
其次,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 强化管理决策。管理层应率先垂范, 加强学习培训。我国会计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 没有企业管理层的推动, 会计标准改革很难取得实效。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管理层应率先学习领会新准则的基本理念, 掌握新准则实施对业务流程、经营决策与经营业绩的可能影响。
第三, 必须及时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 及时全面地采集新准则需要的公允价值信息、资产市场价格信息、相关市场参数信息, 以便按新准则要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事先研究业务流程改造, 建立健全适合新准则的会计业务流程, 设计符合新准则要求的会计处理系统。
第四, 强化人员素质培训, 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 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以及不同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因此, 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操守和恰当的职业判断成为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极为关心的问题。因为会计目标的实质就是要客观地反映经济现实, 会计准则本身不可能提供具体答案, 对于如何确认、计量、会计信息是否披露等问题都需要会计师自己进行职业判断, 这使得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另一方面, 现有的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后续教育, 对于一部分想要提高专业水准的会计人员来说, 如果无法系统学习新会计准则, 很难提升他们的会计专业水平, 也无法适应未来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 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 增强了会计准则的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其全面实施必将有效地规范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工作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 全面提升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新准则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充分认识到新准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积极创造条件, 稳步、有序地执行新准则, 切不可盲目实施。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2
铁路运输业一方面需要想方设法增加收入的同时,另一方面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铁路运输业主要由车务、客运、货运、机务、供电、工务、电务和车辆等八大系统组成,除前三大系统为客货服务单位外,余下的均为设备单位,占比高达60%;而设备单位的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高达30%-50%,成本会计又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笔者结合铁路运输设备单位广州机务段实际,就提升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水平做些探讨。
一、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存在的理由分析
(一)材料成本会计的思想观念滞后
材料成本会计的思想观念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管理者对材料成本会计重视不够。
虽然铁路现已经走向市场,但由于长时间与市场隔离,一些管理者仍然固守着“只要安全不出事,经济效益无关紧要”的滞后思想观念,导致对铁路运输的经济收入、开源节流、成本制约等重视不够,错误地认为材料成本会计只要能通过检查、审计就行。
二是材料成本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铁路缺乏专业素养良好的会计专业人才,如我所在的广州机务段现有会计16人,而具有高级职称的没有一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也仅有3人,占比仅为18.8%,从事材料成本会计的5人中只有1人具有中级职称;同时,在多变的经济市场之下,材料成本会计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本质性的转变,然而铁路运输设备单位的材料成本会计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创新性理念,进而在材料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停滞不前。
(二)材料成本会计的管理机制不建全
铁路作为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各部门的权责界定比较清晰,分工也比较明确,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有的部门和管理人员错误地把成本管理看作是材料、财务人员以的事,认为成本、效益都应当由单位领导和财务负责,而忽视了各部门、车间和班组的重要作用,导致广大员工对于成本应该怎样制约的理由无意也无力过问。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
如每年春运前铁路运输设备单位都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大规模整治,有时只需更换一个几元钱的二极管就能维修好的设备,但有的员工为图省事常常把上万元的整个设备更换掉,并且不再进行修旧利废,造成了极大的材料成本浪费。
(三)材料成本会计的核算环节失效
成本核算作为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其有效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阶段铁路运输设备单位在材料成本会计中,缺乏准确有效的核算,造成实际的成本支出与预算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广州机务段的一台SS8电力机车的中修材料预算约38万元,而实际往往达到60多万元,超预算达44.7%,情况极其严重,这给企业的经营调整和准确决策带来巨大的障碍。
此外,由于铁路设备单位原始凭证复杂,并且是由下级逐级汇总上报,难免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些现场车间、班组,对原始凭证、原始资料等保存不善,随意丢放等,也给材料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了一定阻碍。
(四)材料成本会计的检查监管无力
企业的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而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有力的监管。
然而,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但由于检查监管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机制,进而出现多部门在会计流程上,出现一些人为的混乱理由。
如广州机务段每年设备维修材料费用高达约1.1亿元,每件材料采购均需车间、技术、材料、财务等部门共同协作完成,但由于工作量大又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程序,致使一些部门把关不严,甚至敷衍了事,原始资料缺失、登记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影响了材料成本会计的精准核算。
二、提升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水平的策略
(一)创新材料成本会计理念是前提条件
材料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成熟的.材料成本会计理念。
因而,铁路运输设备单位在材料成本会计工作中,需要创新发展材料成本会计理念,尤其是在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创新性的材料成本会计理念,无疑是迎合市场需求的最好举措,更是提高材料成本会计水平的前提条件。
首先,在材料成本会计理念的创新性发展中,对于国内外优秀而成熟的材料成本会计理念,如成本效益理念、制造成本观等,应进行合理地借鉴和吸纳,进而更好地成熟自己的材料成本会计理念,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材料成本会计核算队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材料成本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引进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为材料成本会计工作带来新思路、新策略;完善材料成本会计人员的考核、晋升、激励机制,激发材料成本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材料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完善材料成本会计管理是重要基础
企业的材料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而在材料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
首先,铁路运输设备单位要建立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的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全员的教育和引导,使领导层、管理层及作业层全体员工树立起成本效益观,进而积极主动参与成本管理。
其次,要建立规范、统一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对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力,逐级负责,层层落实,使其能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形成一个完整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要完善材料成本会计工作机制,规范优化会计作业流程,尤其是对于程序交叉或重叠的理由,需要进一步深入清理和整治,科学合理的裁减多余的环节,有效地提高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第四,要结合铁路运输设备单位各自的特点,健全完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材料成本会计工作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为材料成本会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材料成本会计核算是关键环节
材料成本核算作为材料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强化材料成本会计核算环节,是体现材料成本会计价值的重要举措。
在材料成本核算的工作中,首先,领导层的重视最为关键。
因而铁路运输设备单位的领导层,需要基于实际的材料成本会计工作,合理地组织材料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其次,要优化材料成本核算环节,尤其是核算流程的科学性、有序性,减小材料成本核算与材料成本预算间的差距;同时,在有效的材料成本核算下,可以对材料成本会计中的材料成本预算、材料成本审核等环节,进行创新性的改善。
第三,要加强现场维修作业的管理,在开工之前要编制好总体维修计划,开工后无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总体维修计划和由此编制的季度、月度生产计划维修,尽量避开发生随意打乱总体维修计划的现象。
第四,要严格材料保管、领料制度,在采购时要择优购料,用料时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在维修中应严格组织管理,减少各个环节损耗,避开使用不当引起的材料浪费,合理保存现场材料,避开和减少二次库存损失,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节约意识,防范浪费、偷盗现象。
(四)强化材料成本会计监督是根本保障
基于成本会计工作的长期和复杂性,增强其监管力度,是会计工作有序性开展的有力保障。
首先,对于关键的会计职能部门,要予以特别的监管,尽量做到材料成本会计流程的逐个监管。
可利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成果,依托信息化优势,对材料成本会计信息进行揭示,设备警戒线进行等级式监管;监管部门可确定每个科室、车间、班组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各部门在协调合作的过程中,要进行互控式的有效监管,进而保障各项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敏感的会计环节中,要协调好各会计部门,避开会计职能上的冲突。
第三,上级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增强威慑力;要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防止重复检查引起的效率低下理由;要对违法违纪行为在适当的范围内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结束语
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实现。
在铁路走向市场后,铁路运输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加强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工作更显重要和迫切。
铁路运输业单位要不断强化成本意识,对材料成本会计系统进行自我完善,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公遂.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陈玉洁.企业成本核算与费用制约全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新会计准则对航空运输企业的影响 篇3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一、新会计准则对航空运输企业的损益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由于会计规则的改变,航空运输企业对会计要素的计量和确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影响了各期的会计利润。
(一)永久性增利影响分析
1.政府补助准则的影响。政府补助准则要求企业收到政府补助区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政府补助项目主要有民航总局的安全保障补助、新航线补助、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和地方税收返还等,目前航空运输企业普遍处于微利经营的现状,政府补助会计核算的改变会改善其账面盈利。
2.无形资产准则的影响。无形资产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除房地产开发企业外,其他企业可以将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和外购土地及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不记入建筑物成本。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因此,计算房产税所依据的房产原价,会计和税法的规定是相同的,土地使用权的单独计价,将会减少航空运输企业的房产税。
3.债务重组准则的影响。旧准则规定债务人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或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将少支付的债务确认为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债务重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考虑到航空运输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高的特点(通常在80%~90%),今后如果能够获得债务的减免,将会增加当期的利润。
(二)时间性差异损益影响分析
1.固定资产准则的影响。新准则实施前,航空运输企业依据《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将航空高价周转件列入存货进行核算,《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规定对高价周转件按5年摊销。《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改变了航空高价周转件的核算规定,要求航空运输企业应当确认航空高价周转件为固定资产。航空高价周转件的实际使用年限通常超过7年,转为固定资产后,应按实际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年折旧额会低于按5年计算的摊销额。高价周转件转入固定资产,根据38号准则的规定,不需要追溯调整,因高价周转的摊销年限低于实际使用年限,新旧准则转换时,其账面价值低于实际价值,再考虑今后摊销年限的延长,新准则实施的短期内会增加航空运输企业的会计利润。
2.所得税准则的影响。新准则引进了暂时性差异概念,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存在的时间性纳税差异主要有: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里程奖励预计负债、税前可抵扣的亏损弥补的所得税。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是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直接调整(如资产评估)造成的,主要有: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没有向母公司分配全部利润;重估资产而在计税时不予调整;购买法企业合并的购买成本,根据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这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而在计税时不作相应调整等。执行新准则,航空运输企业短期内会因为确认资产减值、资产评估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入账差异、补提的里程奖励等事项,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当期所得税费用,从而增加当期利润。
3.租赁准则的影响。租赁准则对航空运输企业影响较大的是在售后租回交易的处理上,新准则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体现了会计处理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广泛开展售后租回业务,租赁准则的变化有助于航空运输企业增加当期利润。此外,航空公司的租赁项目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法分摊,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后移,增加了前期的利润。
4.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影响。新准则规定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实施新准则后,企业无需核算股权投资差额,借方差额直接计入投资成本,贷方差额计入当期收益。最近几年,国内航空公司为了提高盈利能力,除了经营航空运输的主业外,不断投资与主业相关的财务公司、飞机和航空器材维修公司、酒店和旅行社等,并形成一定的股权投资差额。执行新准则后,航空企业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期间,会增加投资收益。
5.借款费用准则的影响。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是扩大了资本化资产的范围和借款的性质,新准则对于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包括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还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航空公司的长期借款通常用于长期资产的采购,一般要资本化。需要分析的是一般短期借款是否资本化,一般来说,航空公司因为固定资产比重大,折旧因素调整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贷款就不是为了解决日常的资金短缺,多数借款应该是属于资本化的范围。2005年度,我国几家上市航空公司的利息支出合计41.55亿元,合并净利润合计-1.9亿元。借款费用准则会减少当期的财务费用,短期内会提高航空公司的账面利润。
6.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理论上讲,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不可转回,会减少航空公司的当期利润。
其他一些准则,如职工薪酬准则,取消了企业计提福利费的规定,航空运输企业在2003年执行《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后,已经不再计提福利费,改为据实列支成本费用,因此对损益不会产生影响;收入准则,航空运输企业主营收入的确认较为简单,准则的变化对其损益影响不大。其他一些金融保险行业的准则,因为航空运输企业与之相关的业务少,对损益影响很小。
二、航空运输企业实行新准则的好处和困难
(一)航空运输企业实行新准则的好处
1.降低境外上市航空公司的会计成本
目前国航在香港和伦敦上市、南航在香港和纽约上市,新准则在许多方面的会计处理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中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只在少数几个方面,对于需要同时按境内、外两套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境外上市航空公司,新准则大大减轻了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成本。
2.有利于航空公司吸引潜在境外投资人
航空公司是高负债的企业,筹集足够的资金,对于公司壮大规模,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竞争力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的航空公司为了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不断在境内外吸引投资。按新准则编制的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加,,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增加,趋同的准则容易被境外投资人理解和比较。新准则的实施,有利于航空公司吸引潜在境外投资人。
3.短期利润的增加有利于航空公司贷款融资
根据会计准则变化对航空运输企业损益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准则的实施不但会极大地改善航空公司的短期利润,而且合并报表改用实体理论编制,航空公司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会得到提高。今后航空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贷款融资机会,业绩的提高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贷款融资的资金成本也会降低。
4.增加了航空公司的长远累积可供分配利润
旧准则中要求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并最终只能用于转增资本的项目,在新准则中大多被要求计入当期损益,对航空公司产生了永久性的增利影响,增加了航空公司的长远累积可供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政策的灵活度增加。
(二)航空运输企业采用新准则可能存在的困难
1.公允价值不容易取得
新准则资产计量以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为主导,辅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公允价值能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但是,公允价值的正确运用需要存在活跃交易的市场,我国目前还不处于完全的市场经济,公允价值的取得有一定难度。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难度增加
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确认投资损益。近年来,航空运输企业不断重组兼并以及对外投资子公司的增加,在确认投资收益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按新准则的要求,会计调整会明显增加。
3.需要调整业绩评价指标
新准则的实施,使一些和企业管理层的努力没有必然关联的项目(例如政府补助、会计政策变更等)带来的好处被计入损益表,不能单纯以利润指标来衡量管理层的业绩,航空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要做调整。
4.因执行新准则需要增加支出
会计规则的改变,使航空运输企业需重新调整会计科目和会计信息系统,为适应新准则的核算要求,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新准则的理解,都需要增加支出。
三、新会计准则对航空运输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很多理念和操作与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和实务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新准则的实施必定面临一些困难。
(一)修订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涉及各个行业,内容较广,但是又没有完全涵盖各个行业的全部业务。就航空运输企业而言,有自己的特殊业务,例如航空票证的结算和航空器材的管理。因此,航空运输企业通常会遵循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比较细化的、适合本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新准则之前,航空企业必须修订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编写详细的科目说明。
(二)重新维护财务信息系统适应新准则的规定
新准则对经济业务的计量和确认、会计报表的项目和排列与旧的准则和制度有了明显的差异。为了适应新准则的要求,航空企业一方面要调整现有的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另一方面,财务系统必须重新维护,定义新的报表,设定新报表项目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三)合理制定会计政策,加强盈余管理
新准则在短期内会增加航空运输企业的会计利润,后续会计期间则相反。会计利润和损益表对企业的融资贷款和取得资金的成本影响很大,对于需要大量外部资金的航空运输企业而言,应加强盈余管理,避免各期利润的大幅波动甚至下滑。航空运输企业应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制定会计政策,做出恰当的会计估计,以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收集会计信息资料和市场信息
执行新准则后,航空运输企业需要大量地收集会计信息资料。如:要适应所得税准则的要求,记录资产的计税基础;要记录子公司、合营公司、联营公司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对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权益法核算的要求;要记录子公司各类资产公允价值,按新准则调整不执行新准则的子公司报表;要记录公司各项资产的市场价格信息,为期末计提各项减值做准备等。
(五)整体协调子公司执行新准则
航空运输企业拥有不少的子公司,子公司或联营企业如果是上市公司,就必须执行新准则;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并且没有强制要求执行新准则,航空运输企业应和子公司或联营企业就其是否也应采用新准则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协商,以利于后续合并会计报表的处理。
(六)培训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4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 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由于身份特殊, 一直执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制度》, 与新准则的差别很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地很大的变化,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 铁路运输企业也要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带来的不仅仅是会计政策上的变化, 它涉及到经济业务从确认、计量、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对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体系设置、整个核算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冲击。虽然, 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时具有一些有利条件, 但同时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
2 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新准则中的有利条件
2.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要求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过硬, 岗位职责明确, 工作流程顺畅清晰, 会计核算真实合法,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手续完备, 登记准确, 财务报告及时准确、内容丰富, 会计档案整洁、完整, 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基础台帐完备, 各项制度体系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财务工作高效、有序, 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经过长期实践, 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扎实, 为执行新准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提供了保证。
2.2 新准则已执行多年更趋完善
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开始执行到今年, 已经8年了, 在各类企业执行的过程提出了很多问题, 准则也在不断修订、完善, 可理解性增强了, 可操作性难度降低了, 降低了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的难度。同时, 很多企业在执行新准则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值得铁路运输企业借鉴, 实现由企业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顺利过渡。
3 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面临的问题
3.1 对执行新准则的认识不到位
铁路运输企业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 对会计人员来讲, 是一件大事, 但对于一些业务部门看来, 这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与各自的业务不相关, 这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有关。一直以来, 铁路运输企业都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 一切都得为安全生产让路, 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认为财务人员就是报销、发工资, 没有生产部门重要。这种观念无形中对执行新准则形成障碍, 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再者部分基层会计人员认为执行新准则是上级财务部门的事, 在思想上不积极、不主动。
3.2 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足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理念, 会计核算方法也与现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大相径庭, 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新准则要求会计人员要在准确理解准则的基础上, 拥有更强大职业判断能力, 而铁路运输企业实行三级管理模式, 从总公司、各铁路局到基层站段, 会计人员众多。在年龄结构上, 有50后的老会计, 也有90后的小会计;在专业知识结构上, 有财会博士也有财会中专生, 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现有的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规定详细的会计制度, 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 很少有自由空间, 对新事物缺乏新准则要求具备的专业判断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新准则的执行效果。
3.3 执行新准所需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平台和系统支持
新会计准则中的经济事项的计量很多使用公允价值, 准则中阐述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现实中, 我们知道股票当日的收盘价是其公允价值, 但不是所有的资产或负债具有股票这样容易获得的公允价值的信息平台, 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在目前情况下, 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和系统能象证券交易系统, 可以提供会计计量所需的公允价值信息, 这给企业的核算带来困难, 增加了操作难度。
3.4 会计工作难度加大, 工作量加大
新会计准则更为复杂, 工作量也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推翻原有的会计科目体系,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重新建立新的会计科目体系, 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第二,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 在首次执行日, 企业应当对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这权益进行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 并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时, 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的预计负债、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以及对持有的金融资产重新划分而进行追溯调整。首份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上年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列报的比较信息, 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 应当对上年度比较数据按照新准则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 该项工作的工作量相当大。第三, 新会计准则中的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 这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转变观念, 完善执行新准则的各项配套工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是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地位极其重要。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号召全员参与, 明确分工, 加强协作, 支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 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 确保财务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4.2 加强会计人员执业培训, 提高专业水准
在颁布实施新准则后, 铁路运输企业也曾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 但是参加培训人员范围小, 培训时间短, 培训内容不全面, 不深入。因为企业本身也没有执行新准则, 学完后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 所以这些培训也没有真正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仅仅完成了继续教育的任务。新准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在即, 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专业水平。一是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通过案例剖析的技能学习, 并联系理论知识, 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深入培训, 让会计人员了解实施新准则的背景和目的, 自觉接受新准则, 结合企业具体操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解释说明, 使会计人员真正领悟并掌握。
参考文献
[1]罗海丽.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对企业影响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5) .
[2]周勤玉.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察, 2008 (4) .
[3]刘东溟, 高晓兵, 唐礼萍.新会计准则实施调查及思考[J].财会通讯, 2009 (01) .
竞聘财务室决算会计(铁路) 篇5
您们好!
我现任的岗位是财务室决算会计员,九五年七月七日我毕业于****铁路经济学校铁道财会专业,后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北方交大铁道财会大专毕业证书。九五年七月二十一日正式分配到我段财务室见习,在头半年的见习期间代理过一个月的出纳员,而后负责办理出售公有住房业务,由于工作中认真刻苦,并具有创新意识,九五年十
二月,被财务室安排到决算会计岗位,九六年八月见习期满,被聘为财务室会计员,任决算会计员至今,今天我竞聘的岗位仍是决算会计岗位。决算会计是一个既辛苦而又重要的岗位,需要有足够的精力、能力与经验,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仅要精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业务,还要对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此外,还要有很强的驾驭计算机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决算会计岗位不仅是核算的岗位,又兼有管理的职能,难怪同行中有这样的说法“决算会计岁数大的不愿干,年轻人干不了”。
决算会计员主要负责全段的货币资金核算,也就是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的核算和财务微机及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管理会计核算科目,审核各专业会计员编制的记帐凭证,登记帐簿,编制运输业务决算报告。其中蕴含着的大量繁索复杂的工作内容,单就现金报销就既需要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掌握分局、段对各项费用报销的政策,既要审核报销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又要审核单据是否经过各级领导的审批,既要保护单位利益,又不能使职工个人利益受到损失,更不要说货币资金核算还有大量的现金收付款、银行收付款业务,决算会计员编制的凭证占财务室记帐凭证总数的一半以上。工作量之大,的确需要决算会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必须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热心服务,吃苦耐劳。但是如果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员仅靠工作的热心、端正的态度、吃苦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在这任务繁重的岗位上,不具有丰富的会计知识,没有对财务核算体系的深刻理解,不能熟练地使用和管理计算机及网络,是绝不能胜任此岗位的。我在走出吉林经济学校的大门之时就立志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合格的会计员,出校门后始终没有放弃学习,认真在实践中学习会计理论、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飞速发展,跟得上铁路财务改革前进的步伐。从任决算会计员以来先后迎接了国家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检查组、路局财务处、路局会计师事务所、路局查帐中心、分局财务分处、审计分处、市税务局及各种专项的大检查和调查,均顺利过关,没有在任职范围内出现问题,办理的各种报销业务没有让集体受到任何损失,也没有让任何人利益受损失回来投诉,所管理的微机及财务室局域网,运行始终安全、稳定,没有一次因病毒侵入导致系统崩溃,影响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正确及时地编报各月、季、运输业务决算报告,协助主任完成各季、的经济活动分析。在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利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独立设计开发了工资核算微机管理系统,在我段实际应用了两年时间,系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并为固定资产会计、工资会计建立了核算系统,设置运行参数,维护核算软件,随时解决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弥补程序设计的缺陷,同时还为多经、工会技协、建筑安装工程处的手工核算帐建立了电算化核算系统,使这几家终于甩掉了手工作业,实现了多年以来会计电算化的梦想。
本人具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会计证、普一级珠算技术等级证书、财会人员计算机合格证书等会计人员必备的条件,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所做的工作也被分局财务分处和同事们所认可,连续三年获得段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过优秀共青团员青年突击手称号,在积极参加段党政工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获得过两次演讲比赛三等奖,二次TQC全面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段九九优秀干部。九七年五月由分局选派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固定资产软件研讨会,九九年九月还作为唯一的分局先进基层单位代表参加在佳木斯召开的全局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本人听从党的召唤与安排,身体健康,工作刻苦努力,任劳任怨,具备竞聘决算会计岗位的条件,能够胜任决算会计工作,请领导们考核我。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篇6
【关键词】铁路;会计人才;培养
面对铁路经济体制改革、财经法规制度的不断更新完善,促使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电算化和网络化转变,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核算相结合的模式转化等等。铁路财务人员队伍庞大,高层次会计人才稀缺的现状,已无法满足铁路高速改革发展的步伐,如何加强铁路会计人才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判断、分析、决策能力,开拓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创新财务管理能力,是铁路管理层与各基层单位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铁路会计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铁路并不缺乏会计人员,但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会计人才
我国会计人才的金字塔底座太大,上面太小,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稀缺,现在社会上那么多的报账人员、报表编制人员,但缺的是能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顶尖会计人才。同样,我们铁路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甚至整体会计素质偏低。在面对执行新政策等问题时,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法做到周密的提前部署,遇到基层财务部门的疑问,也很难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这里一部分的原因是基层站段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另外,作为铁路局财务最高管理部门,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而不得不依靠税务代理等部分外来力量。例如,2015年初铁路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处理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固定资产调整等一系列的问题时,部分单位就表现的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基层的运输站段,因为与税务接触甚少,与非运输企业财务人员相比,税务知识相对薄弱,增大了路局整体的纳税风险。
2.铁路人力资源管理死板,整体会计队伍力量不均衡
(1)铁路系统用人机制不够灵活,对于会计人员有的单位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部分多经单位业务量较大,近两年的整合,业务范围也迅速扩大,但财务人员相对缺少,不得不从一般人员中选拔,先上岗再考证,或者雇佣劳务派遣人员,这些无疑增大了财务风险。同时有的单位却人才过剩,甚至相当一部分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游离在非财务岗位,造成了人才浪费,而铁路人员调动又十分困难,人力资源无法优化配置。
(2)财务岗位多为论资排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年轻会计人员的发展,也导致了整体财务人员年龄构成不合理,不利于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
3.财务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自2014年开始,铁路会计人员管理权划归地方财政部门,相应的原来由铁路组织的两年一次的继续教育也变为“自学”,市面上也应运而生了一批“会计继续教育代理机构”,继续教育完全依靠自觉,而很多财务人员因为各种原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新政策新规范知之甚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执行力,这也是整体财务人员水平无法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铁路财会人才培养对策与建议
1.构建会计人员职业规划体系
对于铁路会计这样一只庞大的队伍,如果好好加以利用,做好铁路财务人员整体人才培养规划,若干年后必定收获不菲。首先要针对自身不足与未来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来弥补我们的短板,例如精通税务的纳税筹划师,精算师,投资规划师等。可以根据会计人员信息资料库建立会计人员职业规划体系,细化培养措施。针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不同特点,结合会计人员自身的情况,帮助对基层会计人员建立和实施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不同阶段的细化目标建立其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目标和推进措施,使得会计人员对自己人生的长期和短期职业目标都有努力的方向。
2.加快对会计高层领军人才的培养,同时对基层加强会计委派管理
建立健全从基层会计人员中培养选拔领军人才机制。基层会计人员因长期在一线工作,缺乏一定的全局观,理论上有欠缺。尽快建立健全制度,采取脱岗深造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培养, 建立培养与考核激励机制,选拔业务精、能力强、有学习创新精神的基层会计人员,不断的锻炼培养一支领军人才,从而带动会计队伍的发展。同时加强基层会计委派管理,对于基层必须选好配强总会计师与财务机构负责人,真正选用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担任重要岗位。熟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优秀的财务负责人不但能够增强整体的财务执行力,还能够带动引导广大财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财会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3.增强财务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
如在培养一名优秀的会计机构负责人时候,需要对上级的财务政策需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了解本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管理、人员管理都要有一定的学习和掌握,方能有效的参与经营管理。因而在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培养过程中,为了使其对一线车间、班组的工作和管理做到了然于胸,可以实行半年到一年、两年不等的挂职锻炼制度,如在一线工作岗位任职站长、车队长、车间主任等,才能在以后的财务管理及参与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实行一线的挂职锻炼可使其对一线生产的各个环节有一定的了解,对参与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等重要岗位的会计人员可实行半年到一年的一线班组、车间甚至是上级会计管理部门的挂职锻炼制度,在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中能够迅速抓住关键点、控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实行在上级财务管理部门的挂职锻炼,可使其更加深入了解上级机构的管理及精神,对财务政策也会有更深的了解,有利于其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会计人才培养之路迫切而漫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重要的是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一个新的认识,有一个规划性的开始,培养一名会计人才,企业的投入是很大的,但这种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因为通过改造管理人才的思维所创造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对于走在改革之路上的铁路企业,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运输企业铁路运输的会计核算 篇7
一、铁路运输企业存货的核算
营销企业铁路运输部门的材料品种较多,数量较大,根据材料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用途,一般可以分为:线上料、机车车辆配件、燃料和普通般材料。其中,线上料是指工务段和线路大修队修理铁路专用的线路上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钢轨、连接零件、道岔、铁枕、道砟等。机车车辆配件是指修理机车车辆专用的各种配件。燃料是指机车用煤、柴油等燃料等各种燃料。普通材料是指除以上线上料、机车车辆配件、燃料之外的材料。
为了核算和监督营销企业铁路运输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相互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必须设置“上下级往来”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应付上级的款项及结转已收的应收款,借方登记应收下级的款项以及结转已付的应付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内部债务,借方余额反映内部债权该账户应按债权债务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为核算营销企业铁路运输部门采购各类存货的实际采购成本,要设置“材料采购”账户该账户为资产类账户,下设“采购”和“间接业务费”两个明细账户。“采购”明细账户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买价和直接业务费的实际支出以及每批购料的间接业务费,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全部计划成本和已付款并且验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用红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在途材料的买价、直接业务费支出以及计划间接业务费。“间接业务费”明细账户借方登记材料实际发生的间接业务费,贷方登记采购入库材料的计划间接业务费,期末余额应转入“采购”明细账户,并按一定标准分摊入各类材料的采购成本。
为核算运输企业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要设置“原材料”账户。该账户为资产类账户,下发“一般材料”、“线上料”、“机车配件”和“材料成本差异”4 个明细账户。“一般材料”、“线上料”、“机车配件”明细账户分别按计划成本核算一般材料、线上料及机车配件的入库、发出和结存金额。“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户核算一般材料、线上料以及机车配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其登记方法与煤炭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一致。
(一)线上料的核算
企业铁路运输部门所需要的线上料,大部分采用直供料方式。在直供料方式下的账单交送运输处,由云书处据以付款,所供材料直接运达基层站段队并验收入库。
(二)机车车辆配件的核算
企业铁路运输部门的机务段、车辆段在维修机车车辆时,需要更换一些配件。由于这些配件并非一次消耗掉,有些配件在维修拆下后经过整修仍可继续使用,所以,需要单独设立“原材料、车辆配件”账户核算。
企业铁路部门的机车车辆配件的采购方式通常采用供料方式。在此方式下,由材料厂采购并直接与生产厂矿或供货单位结算材料价款和运杂费。按材料是否入库又分为发料和供直发料两种情况。
机务段、车辆段在维修机车车辆时,拆下的一些零配件经过整修后尚能继续使用。其修理费的处理有三种方法:一是记入“待摊费用”账户,以后摊入使用该配件的机车的生产成本;二是将修理费直接记入“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账户;三是在拆下该配件时,估计其修理费,作为预提费用计入修车成本,在实际发生修理费时,冲减预提费用。三种方法比较起来,第三种方法比较精确,但较为复杂,第一种方法不能反映情况,实务中用的较多的是第二种方法
(三)燃料的核算
机务段的机车用煤,主要是供本段机车使用。其采购成本的核算方法与线上料相同。耗用煤时,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账户,贷记“燃料”账户。由于蒸汽机车的煤水车容积有限,相邻段机车经常需要在相邻的外段或外路局上煤,外段或外路局的机车也同样需要在本段上煤。
机务段内燃机用柴油,其核算方法与蒸汽机车用煤的核算方法相同。
二、铁路运输收入进款的构成与核算
运输收入进款是指铁路运输部门各种运输收入。
(一)运输收入进款的构成
1.运输收入。属于运输企业的销售收入,是指在进行货物的运输过程中向货主核收的票价、运费、杂费等。运输收入按运送对象不同,分为货物运输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等。
2.代收款。它是指运输企业代收的路内外装卸费,无主货物变价收入,无法处理的多缴多收款等。这些款项不属铁路运输企业的应得收入,应随货运等收入一并扣缴。
(二)运输收入的核算
1.铁路运输收入的计算。铁路运输收入由货运输清算收入、运输进款挂钩收入、卸排车加给收入、杂项收入、离休费用清算收入、互补劳动收入、装车去向扣罚清算收入、各种加价清算收入以及运输支出补偿的清算收入等组成。其中,货运清算收入运输进款挂钩收入、卸排车加给收入的内容及计算公式如下:
1客货运输清算收入的计算公式如下:
2运输进款挂钩收入是指企业铁路局运输部门实际完成的运输进款和核定的挂钩率,向企业清算的收入。它由“基数挂钩收入”和“超收加成收入“组成。基数挂钩收入的计算如下:
3卸排车加给收入包括卸车加给收入和排空车加给收入。其计算公式如下:
2.运输收入的计算。铁路运输收入的计算办法是,一般采用“双挂钩”的清算办法,也可采用现收抵现支的清算方法。
3.基层营运单位运输收入的计算。基层营运单位如车站、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等取得的运输收入,通常按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确定,可以采用按工作量乘以一定的清算指标、单价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运输成本的计算与核算
(一)运输成本的计算
铁路运输成本计算按其计算方法和作用不同,分为总成本、专项成本、作业成本和分线运输成本。
1.运输总成本。它是指全路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发生的运输总支出。由于铁路实行分级核算制,各级只核算本身的运输支出。而铁路运输生产是由各级、各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的,每个部门、每级的运输支出只能是运输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所以,各个部门要经过汇总运输支出资料,计算运输总成本。
2.专项成本。它是指铁路承运对不同品类货物分别计算的运输成本。
3.作业成本。它是指铁路为完成某项具体生产作业而出现和应负担的运输支出。
4.分线运输成本。它是指按某一铁路线段客货运输生产所发生的运输支出和所完成的周转量而计算的各种运输成本。
(二)运输成本的核算
为了核算企业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应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账户,该账户为损益类账户,借方登记营运成本的实际发生数,主要包括工资、材料、电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其他费用。企业出现的冲减运输支出的收入也用红字登记在该账户的借贷方登记工务部门及代办业务、兼办各项专项工程应分摊的间接费。期末,要把该账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本账户应按运输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摘要:铁路运输是利用铁路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重要环节和部门,不同于其他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具体表现在运输企业铁路运输,实行分级会计核算制;对运输进款进行单独核算,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单独编制会计报表两方面。与其他行业会计相比,铁路运输企业会计的主要特色在于存货的核算、运输收入进款的核算以及运输成本的核算。
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篇8
一、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环节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欠缺。2004年起铁路企业开始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然而,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操作、实施和考核上的认识尚且不足,其中,对预算管理认识上的偏颇最为严重。当前,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基本上等同于传统的计划管理,还将全面预算管理看作控制企业成本的工具,导致部门之间协调和考核机制缺失,进而减缓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速度,削弱了财务会计实施控制的能力。
(二)会计信息系统方面
一方面,信息系统软件缺乏稳定性。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决定着会计信息系统的成功与否。但是我国开发的会计核算等软件几乎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到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而且有时会因为软件的问题导致工人无法正常工作,增加了办公成本。另一方面,授权混乱。传统手工记账中,会计任务环环相扣,不同会计职责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制,而在企业引入会计信息系统之后,计算机取代了会计从业人员,成为主要的会计处理主体。操作人员通过获取系统密码,就能够获得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权限。因此,一旦密码的流失或者不相容的业务程序被统一操作人员获得密码,权限控制就会失去效用,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三)会计核算环节
自2006年2月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已有19项准则新增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计量。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方面,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尚未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引入上存在着严重的实际操作问题。从实际出发,铁路行业的大部分资产并不存在一个活跃的市场,其现行市价无法可靠取得,亦无类似资产的市价可供参考。
(四)会计监督环节
会计监督力度不强。就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治理来讲,其监督力度薄弱,治理体制欠缺,不能按照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有效地进行独立的会计监督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的一个重大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单位会计人员缺乏职能独立性,听命于部门领导,难以对单位领导起到约束的作用。二是由于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使得制度流于形式,对内部监督只做到纸上谈兵,尚未落到实处。三是由于上级领导部门、审计部门对下级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财务审查时,对于违规行为、不法行为,没有及时指出并责令修改纠正。
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优化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优化预算流程
首先,采用真实诱导预算法消除预算松弛,提高预算管理效果,高层管理者要避开信息劣势,将精力放在制定和改善预算目标与激励规则上,改变在预算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采用真实诱导预算法解决高层管理者与各责任单位之间在预算基数确定中的博弈问题,以提高预算编制和预算目标确定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基本思路是:先向上级管理人员提出一个基本要求数,然后再由基层人员自己报出一个数,将两者进行平均,确定一个合同基数,到年终时根据实际完成数,计算超基数的奖励和少报数的罚款。也就是说下级自报的数越接近实际能力,奖励越多,越低于实际能力,奖励越少或惩罚越多。其次,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完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在兼顾效率与效果的前提下,综合应用增量预算、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一是采用滚动预算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滚动预算是在预算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调整和延续预算;二是采用零基预算挖掘费用力。采用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对各个业务项目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逐个进行估算,编制费用预算;三是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结合使用。根据实际情况,水电消耗修理费用、折旧费用等大额费用按照零基预算编制,差旅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等小额费用采用增量预算编制。
(二)优化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首先,改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稳定性。要想确保信息系统软件的稳定性,一方面是软件设计之初避免存在bug等漏洞缺陷,使得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易遭受攻击而产生错误;另一方面,软件的运行环境要与操作系统相吻合。例如不同的Windows系统下的操作平台,对不同的软件具有不同的兼容性,这就需要软件的开发商对企业所拥有的操作平台进行系统检测,不仅要符合环境耍求,还要满足铁路行业的行业特殊性,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要确保万无一失,进行大量的系统检测,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其次,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手段。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加,国家需指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加强网络会计的规范与监管。虽然我国已经设置了网络警察职能,但是防范网络犯罪的成本仍然高居不下,与“成本效益”原则严重不符。针对这种情况,铁路部门应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加强对系统软件安装和修改的控制,加强文件属性的隐含只读或加密处理;利用网络设置软件,对共享区的查看与使用设置访问权限,避免会计数据被恶意篡改或删除;定期检测系统软件,并做好备份工作,如果系统被破坏,则及时采取恢复系统、强制备份等功能。
(三)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铁路当局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优化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必须建立完善的控制环境才能使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控制制度得以贯彻实施。铁路相关部门要加强审计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对监督控制的积极性。2.强化职位分离制度。明确会计岗位设置,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严格控制网络使用授权,确保已生成会计信息或文件资料的安全性;建立并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做好系统的维护管理、程序和数据的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3.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会计信息化就意味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单位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作业的高度共享,把企业完全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中。因此,必须要结合信息化的特点,建立起基于信息化的风险管理机制。铁路部门应该建立风险控制成本分析体系,健全预算及责任控制。4.实现业务流程与系统的整合。实现业务流程与系统的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来实现系统的高度整合。信息系统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因此首先要加强数据库的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铁路系统的财务、生产、设备、运输等信息资源进行重组。其次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会计软件的功能,如决策支持系统、预测支持系统,提高会计系统的分析、管理能力,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的、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以适应信息技术对全局财务工作的影响。
(四)提高铁路内部审计监督的保障力度
首先,明确工作人员权限,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明确会计各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对于铁路企业实施有效的内控是十分必要的。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防上因权限集中、职务重叠而造成的贪污、舞弊和决策失误等,从而使各部门的人员可以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有效内控的目的。具体要求包括:明确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权责明确、程序规范,以避免不合规的情况的发生;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对如会计岗位中的出纳、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收入成本、费用核算等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其次,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各个铁路运输企业除了要建立合理的财产清查制度外,还要对财产清查的期限、范围以及程序等做出进一步的确定。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必须对财产进行定期清查,对账实不符等问题,根据相关程序,进行及时的处理,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随着铁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企业会计的国际化趋同,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会计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以及时反映企业的盈亏和资金收支状况,并能够明确揭示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更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铁路管理层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然而FF0C会计信息失真、质景不高等现象频发,使得会计信息不仅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危机”也会影响整个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提高铁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是以铁路运输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铁路运输企业有不同于工商企业和其他运输企业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工商企业和其他运输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同,有其独特性。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崔建国.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优化研究[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2008.
[2]苏玉生.强化基础创一流争创会计基础工作示范单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2008.
[3]史立.浅论铁路集体企业会计风险及防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2008.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9
一、铁路运输企业探索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2013年实施铁路政企分开改革,铁路总公司于当年6月15日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打破传统的货运经营理念,面向市场和客户,以“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通过“敞开受理,简化手续,一口价收费”等一系列举措,实现“门到门” 全程物流服务,提升铁路在货运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铁路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对此,要继续深化货运改革,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创新铁路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铁路运输综合效益。为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扩大市场份额,物流收入覆盖变动成本就可以承运,通过盈亏分析找出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在成本支出环节采取措施,减少亏损或提升盈利空间。随着铁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及内部管理提升需求,企业管理对会计职能提出更高要求。建立物流市场开发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对物流经营结果和服务质量的考核、营销业绩与职工个人收入的挂钩考核力度;建立企业盈亏与工资挂钩机制,以盈亏结果决定职工工资增长等。铁路运输企业深入探索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适时性和必要性,使铁路财务管理助力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
二、铁路运输企业探索应用管理会计的可行性
铁路企业持续地应用和实践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和方法,如原铁道部从1989年起开始运用本量利分析; 1998年推动清算办法改革,在铁道部和铁路局之间实行模拟区域运价,运用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进行测算,对不同铁路局实行不同的单价;2002年,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当前货运改革“一口价”项目成本测算及货物快运盈亏分析,应用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方法进行经营效益评价,进而确定服务价格,提高经济效益。
铁路企业长久以来推行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已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并为全体铁路员工所接受,因此,进一步探索应用管理会计具有现实可行性。一是铁路管理者经营效益意识增强。随着铁路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企业管理层必须及时获取准确的经营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改善经营结果,这就为管理会计运用创造契机。铁路管理者长久以来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开始转变, 经营效益意识逐渐增强,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经济效益逐渐转化为现实行动。二是铁路企业制定和完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铁路财务会计制定和执行标准会计科目,规范各类经济业务会计核算,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为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提供准确、及时的原始数据。三是铁路会计信息化发展为应用管理会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铁路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已进入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改造、优化和能力提升,综合财会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应用和数据情况,实现财务数据大集中、财会信息集中共享。为铁路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向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管理会计被真正纳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应用管理会计的人才支持。与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相比,管理型会计人才无论就其思维方式还是就其知识面来说,都要求处于更高的层面。铁路财会人员结构及素质整体基础较好,以A局为例,在岗会计人员2012名,具备中高级职称724人,占比36%,基层站段配备总会计师27名; 为实行管理会计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铁路运输企业探索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方式
铁路企业从传统经营到“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就是要减少环节内耗,实现共赢,不能只顾控制成本,不重视市场份额的增加;也不能只考虑增运增收,忽视了成本管理。 必须开源与节流并重,根据成本效应性原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重视成本的控制,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 结合铁路物流业务开展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模式,体现业务的变化,铁路企业探索应用管理会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建设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广泛应用,铁路总公司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货运需求变化,以“互联网 +”的思维带动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全局角度出发,在原有铁路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在会计电算化子系统中增加决策支持系统、预测支持系统等,添加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引导会计电算化由核算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变。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将与铁路各管理信息系统衔接, 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实时共享。
2、管理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应用
由于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批货物从发送地到达目的地有可能经过几个铁路局,因此铁路局按照“管内归己,直通清算”及“谁提供服务收入归谁”的原则确认营业收入,铁路局的营业收入主要体现在车务系统统计的客货运输总收入,而其他为铁路运输服务的机务、车辆、供电、电务、工务等单位则不直接反映运输收入。货运改革是铁路货运服务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财务管理模式适应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模拟市场清算体制, 明确处于“前店”的货运营业点及提供“后厂保障”运输部门的都是内部经营主体和利润中心。相互提供劳务,实行有偿服务,全面实行内部结算,路局及各基层单位掌握收支经营情况,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使成本控制成为自觉行为,从企业的整体目标出发考虑自己的经营行为。同时建立投入产出的效益评价机制,推行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预算平衡机制,强化增收节支、成本控制的责任约束与激励考评机制,企业盈亏考核结果与全员工资挂钩。
3、管理会计助力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全社会的货物运输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煤炭、钢铁、粮食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持续下降,但同时零散“白货”运输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市场变化影响整个运输导向,需要铁路货运进行改革,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彻底改革货运组织方式,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最重要的则是引入议价机制。定价权是建立市场化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让企业拥有更大的定价权有利于深化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2014年12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放开部分铁路运输产品价格的通知》,放开的三类铁路货运价格,散货、包裹和社会资本控股的货运新线路,放开价格管制,允许各种运价在一定基准价上弹性浮动,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调整。在实际运用中,铁路总公司要求对新增“一口价”货运项目进行效益测算,考虑铁路运输的特殊性,新增运量覆盖变动成本即可对运价下浮事项进行审批;路局级管理机构根据需要设置了价格管理部门,牵头对货主提报运价下浮需求进行审批。以都拉营发往马尾的铝锭为例,全程1852公里,成都局管内运程352公里,管内每车取得清算收入3272元,变动成本支出1459元 / 车,货主申请运价下浮12%,每车清算收入2880元, 覆盖变动成本后每车仍盈利1135元,下浮申请获得审批通过。未来铁路运输市场进一步放开运价管理体系后,管理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4、应用管理会计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
铁路货运改革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前店”与“后厂”的密切配合,精细化服务已初步形成雏形,然而,精细化服务还需要精细化的安全文化和服务文化来保证。管理会计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和奖惩的过程也就是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过程,不仅仅强调财物价值, 也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创造力开发的集体管理。将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改革相结合,使职工创新的精神、意识和激情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形成一个和谐的、自我控制和积极协调的管理氛围,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职工自身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动力,使每个职工都树立忠于企业的观念,形成铁路企业和职工的命运共同体。
5、应用管理会计促进会计人员转型发展
随着管理会计在铁路企业中的推广应用,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管理者, 这不仅需要熟知会计的基本知识,还要了解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具有战略的眼光、开阔的思路和敏锐的洞察力及准确的判断力。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熟悉铁路运输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关键点, 能将管理会计融入铁路运输企业的各个环节,为铁路运输企业运作提供服务。
四、结论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10
一、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对民航运输企业收益的影响
1.新企业会计准则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新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第四条规定,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应当资本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购建或者生产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在旧准则中只规定专门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 即纳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仅指固定资产;新准则的规定使一般借款费用也可以资本化, 即纳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不仅仅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 还包括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 如果存货的加工期限较长, 则可以将其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这样相应会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 从而减少当期财务费用, 增加当期企业收益。例如, 新准则的实施解决了困扰航空公司多年的高价周转件资本化的问题, 解决了与国外航空公司财务指标的可比性问题, 解决了高价周转件账实不符和资产出售中税务利益的问题。
2.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建造合同准则对于合同成本的组成内容予以重新界定。旧建造合同准则第十七条规定, 合同成本不包括企业筹集为完成合同任务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借款费用, 也就是说借款利息不能计入合同成本。新会计准则15号——建造合同第十七条规定, 合同成本不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 而对于可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部分, 可以计入合同成本, 这样合同成本增加, 企业当期费用减少 (财务费用) , 当期企业收益相应增加。这和存货如果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购建或生产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时, 其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规定是一样的, 这也是与国际会计趋同。
3.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发生的费用可以资本化。新会计准则6号———无形资产第八条、第九条将研发阶段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可以资本化, 研究阶段的支出还是费用化。旧准则规定研发阶段的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 (管理费用) , 新准则的修改使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总支出中费用化的支出减少, 因为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后就降低开发阶段的费用化支出 (管理费用) , 相应增加了企业开发期间的收益。
二、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核算的重大变化对民航运输企业收益的影响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计量方法发生改变。旧准则规定按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之和确定投资成本, 即按账面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三条规定, 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 合并取得又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具体做法如下: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按所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如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这样, 因为投资行为的发生必然对收益产生影响, 如果高估公允价值, 则增加企业营业外收入, 增加当期收益, 反之则使当期收益减少;在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按所占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计量, 投资的初始成本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 不足冲减的, 则冲减盈余公积或未分配利润。旧准则在采用权益方核算投资成本时, 将投资成本大于所占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之差计入股权投资差额单独核算, 而将投资成本小于所占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之差才直接计入资本公积核算。新准则的账务处理方法不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 不再抵减企业以后期间的收益;非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计量方法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计量方法, 对损益产生的影响也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相同。
2.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成本计量方法发生改变。新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九条规定中增加了合并出价与被合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比较, 无论采用成本法核算, 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当合并出价大于被合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时, 其差额并不作调整处理;如果合并出价小于被合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 则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计入投资收益贷方) 。
3.长期股权投资出售时的账务处理方法也发生改变。新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六条规定,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 (如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的部分按相应的比例转入当期收益 (投资收益) , 这样会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的收益。
三、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民航运输企业收益的影响
1.债务重组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因素。新会计准则12号——存货第五条规定, 如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时, 其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无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公允价值的取得很难达到公允, 债务人会努力增高其资产价值, 而债权人恰恰相反。这样会导致资产价值的虚估, 债务人会虚增其收益 (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一部分属于资产转让收益: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转让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差;一部分属于债务重组收益: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务账面价值之差) , 债权人会夸大其债务重组损失从而使其收益减少。旧准则规定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计入资本公积, 而新准则计入营业外支出 (损失) 或营业外收入 (利得) , 所以采用新准则对企业的债务重组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 (现金清偿和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的非现金资产清偿时) 将增加债务人当期收益。另外, 新准则规定在债务重组中债权人必须做出让步, 那么债权人如果发生债务重组业务, 企业的当期收益 (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借方) 则一定会减少。
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会计准则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条规定, 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 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 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 反之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 。另外, 在旧准则下, 房地产成本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价值中, 并随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按期计提折旧或按期摊销, 执行新准则后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则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这样就会使企业当期费用减少, 当期收益增加。还有, 在资产负债表日需按当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或贷方) 。例如,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则作如下会计处理:
即在房地产价值上升的情况下, 企业当期收益会增加。如果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则作相反的会计处理, 即在房地产价值下降的情况下, 企业当期收益会减少。
3.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有关转换的规定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会计准则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五条规定, 如果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 则以转换日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的账面价值, 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投资性房地产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 增加当期收益, 作如下会计处理:
转换日公允价值小于投资性房地产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 使当期收益减少;如果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转换日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 使当期收益减少。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 将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贷方。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 将计入资本公积部分的差额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收入贷方, 增加相应期间的收益。对于有投资于房地产的民航机场公司, 要注意应用新准则转换日对公允价值的新的核算规定, 准确核算整体收益。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引入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21号———租赁第十一条规定,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旧准则是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可能发生的差额就会影响到以后各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从而影响当前收益。当以公允价值入账且大于账面价值时, 企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会增大, 以后计提折旧数额相应增大, 企业当期费用增加, 企业收益减少。反之, 以公允价值入账且小于账面价值时, 以后各期计提折旧数额相应减少, 企业当期费用减少, 企业收益增加。
对于有大额资金飞机租赁的航空公司, 应按新会计准则21号———租赁第十一条规定, 按租赁开始日租赁飞机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准确核算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四、资产的成本计量方法改变对民航运输企业收益的影响
1.新准则规定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非现金资产时, 其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再以评估确认价入账。如新会计准则1号———存货第十一条规定, 可以采用双方合同、协议确认价入账, 这样企业相应减少了一部分资产评估费用 (管理费用) , 从而降低企业当期成本, 增加当期收益。
2.新会计准则6号———无形资产第十二条规定,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涉及到延期付款时, 其初始成本按照延期付款金额的现值计量, 这样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比旧准则中计量的数额相应降低, 将来按期摊销计入成本的费用 (管理费用) 数额就减少, 相应期间的收益会增加。
3.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 应考虑预计弃置费按多少提, 需要会计人员增加职业判断, 人为判断来完成, 相对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4.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中的费用化支出会计处理方法发生改变。新会计准则4号———固定资产第六条规定, 将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后续化的大修理支出不再按期摊销, 这样会增加支付期费用 (管理费用) 数额, 使当期收益减少。
5.新会计准则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发生改变时不再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而是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不再像旧准则那样按照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不再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不再形成对当期收益的影响。
6.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对于涉及补价的交易时, 收到补价方对补价的处理方法发生改变, 新会计准则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 不再确认补价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而是把补价全额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抵减, 这样换入方当期收益就会相应减少。
五、资产减值准备处理变化对民航运输企业收益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15号———建造合同中第二十七条规定, 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 应当将预计发生的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旧准则对于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 只按总成本数额确认成本数额而不确认相应收入, 而新会计准则将预计发生的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并提取跌价准备的做法, 会使企业当期费用增加, 当期收益相应减少。另外, 因为提取跌价准备, 企业在计算期末应纳税所得额时, 税法不允许作为纳税的抵减项目, 这样就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从而减少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 使企业当期收益增加。
2.在资产减值准则中, 新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第六条, 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含义做出明确规定:可收回金额是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实际操作时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 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 就不需要再估计另一项金额。但是公允价值的取得在实际操作时很难准确获得 (很难得到如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销售协议价、具有相应的活跃市场或具有同行业类似的最近交易价) 。如果没有准确的公允价值标准来计量减值准备, 那么估计过高的公允价值则会使当期计提的减值准备金减少, 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中的费用减少, 当期收益虚增, 反过来估计过低的公允价值则会使当期收益虚减。
六、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实质改变对民航运输企业收益的影响
新所得税准则中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原利润表债务法, 新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第四条、第七条规定, 原利润表债务法将时间性差异对当期所得税影响数额确认为递延税款, 该递延税款是当期发生数, 不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 不处理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 从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执行新准则,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既要考虑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又要考虑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并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如, 新准则对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进行资产评估增值后要调整资产的价值和权益的价值, 所作的账务处理是:
资产增值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变动, 而其计税基础一般不会随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所以在计税基础不变的情况下会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新准则还要补作账务处理, 即:
这里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就属于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形成的。这既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同时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使当期所得税费用增加, 当期收益减少, 会计处理是: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使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 当期收益增加, 其会计处理是: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11
[关键词] 铁路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已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很重要的工作。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开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就铁路企业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思路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铁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内控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有章不循,违章不纠,是目前铁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单位内部不可能完全没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由于企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不强,在日常管理方面,无法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内控制度,逾越控制,滥用职权,人控现象严重,使得控制力度层层递减,控制效果层层弱化。甚至有的单位领导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没有把它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致使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2.企业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铁路企业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大都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失效,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核算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如: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隐瞒虚报收入和利润;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法制制约的社会大环境没有形成
由于我国目前还尚未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社会大环境。因此,在一个单位内部也很难形成有章可循,违章必纠的局面。
2.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
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对会计工作的热情,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对待会计工作随意拖拉,不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导致会计工作水平下降,给企业造成损失,甚至个别会计人员为了讨为领导或谋取个人利益,弄虚作假,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机制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不能产生有效的制约,令职务犯罪有可趁之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有的企业虽然有比较完善的控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敷衍了事,令铁路企业监管机制形同虚设,起不到震慑和监管的作用,令某些人心存侥幸,无法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二、建立和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铁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起到有效制约会计人员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
1.以建章建制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铁路企业会计控制制度
人本身具有欲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公平性,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以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认识为突破口,提高内部监管力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个科学、严谨的体系,而企业领导对其负有重大责任。如果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理解,甚至是抵触的,那么就会造成执行不得力,使内部会计控制的效力大打折扣。如果企业领导人能够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出表率,带头执行,公正的组织、协调各种关系,就能较好的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三、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路
1.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具体应从下面三个层次考虑:
第一个层次是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
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
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工会、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审计委员会,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2.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环境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失效,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都离不开制度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等客观环境,也包括人员素质、工作手段和方法、行为等主观环境。人作为主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始终贯穿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有效实施等全过程。最近,媒体不断披露某些公司做假账的丑闻,并不是说明这些公司没有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关键是企业领导及有关业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起社会那么样的作用。
(1)领导经营理念
随着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会计人员由企业领导聘任、解聘及决定报酬,尽管《会计法》从法律上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保护,但会计人员在经理负责制下对握有自己“就业权”的主管领导进行会计监督,仍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企业领导应该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自己的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为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2)会计人员操守
前国家总理在视察工作时为上海会计学院的题词中曾提到“操守”二字: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执行制度的会计人员只有依法履行职责,大公无私、坚持原则、诚实守信,才能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效力。
(3)全员素质
企业要大力加强全员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时反馈有关问题和缺陷,促进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4)机构设置。作为人力资源和岗位设置的职能部门,按照人事政策科学地设置岗位编制,并在关键的岗位配备恰当的人员,使因岗位设置不当而造成会计控制失效的程度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3.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力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的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需要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法违纪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动力与压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有效和完善。
4.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效果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知识获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不仅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信息沟通的重要载体。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可以使企业各部门及时掌握运营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做出正确的决策和业绩评价。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内部会计控制的大部分内容也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及时得到了反馈,不断完善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影响。
今后还要加强开发和引进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12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路运输企业,利润,影响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 顺应了中国改革面临的新政治经济环境大背景, 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经过几年实践和发展, 在会计准则已实现国际趋同的基础上, 2010年财政部制定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旨在使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准则“持续全面趋同”。在这一背景下, 如何自足自身行业特点, 面对挑战和机遇, 应对新准则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 是公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公路运输企业的特点,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公路运输企业利润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公路运输企业利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公路运输企业对会计要素的计量和确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影响了各期的会计利润。
第一, 政府补助准则的影响。对于与资产有关的政府补助, 原制度规定是先作为负债, 待项目完成后转入资本公积。新政府补助准则要求企业收到政府补助区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公路运输这个特殊行业, 公路企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经营, 收费公路的建设和经营可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 其资金主要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由行业归口的上级部门补贴, 一部分是企业自筹。企业将收到的补贴资金用于建站项目, 项目竣工验收后, 增加企业资产, 形成了企业的资本公积金。国家的补贴占有重要的部分。政府补助会计核算的改变会改善其账面盈利, 从而可以增加公路运输企业的当期利润。
第二, 无形资产准则的影响。无形资产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除房地产开发企业外, 其他企业可以将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和外购土地及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不记入建筑物成本。计算房产税所依据房产原价, 会计和税法的规定是相同的, 特别是对于高速公路企业, 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其产权归属国家, 公路经营企业实行特许经营, 企业占用大量土地, 并且拥有房屋及建筑物。土地使用权作为公路企业无形资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单独计价, 将会减少公路企业的房产税, 从而增加利润。
第三, 债务重组准则的影响。原准则规定, 支付的对价与重组债务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 用以清偿债务的公允价值与债务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债务人应将少支付的债务计入债务人营业外收入。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 由计入资本公积改为计入当期收益, 这样一来, 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路运输企业, 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 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 将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公路运输企业普遍负债额较高, 若获得债务豁免, 很大程度上将会增加当期的利润。
第四, 固定资产准则的影响。公路企业特别是高速公路企业中, 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据的比重相当大。公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对企业的营业利润有着巨大的影响。要使会计利润最大化, 就必须选择使折旧最小, 利润最大的折旧方法。以高速公路企业为例,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 对公路及构筑物, 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具体可视本单位实际情况。审计时主要关注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和估计是否变更, 并对折旧额进行测试, 防止公司多提或者少提折旧来调节利润和资产。, 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 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时, 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 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 不用追溯调整。
第五, 租赁准则的影响。租赁准则对公路企业影响较大的是在售后租回交易的处理上, 新准则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 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体现了会计处理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广泛开展售后租回业务, 租赁准则的变化有助于公路运输企业增加当期利润。此外, 公路运输企业的租赁项目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法分摊, 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后移, 增加了前期的利润。
第六, 借款费用准则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 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 应当予以资本化,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以高速公路为例, 高速公路公司以搭桥贷款方式借人的资金专项用于建造高速公路而发生的借款费用, 在高速公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并符合开始资本化的3个条件时可予以资本化。理由如下:一是符合《准则》规定关于专门借款的定义, 虽然搭桥贷款前期使用的银行借款实为流动资金借款, 但其符合专门借款的定义, 有明确的用途, 即为建造高速公路而专门借入的, 并具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二是高速公路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资产支出均与建造高速公路直接相关, 因此借入的款项实际是专项用于建造高速公路。因为在项目通车营运前所发生的支出均为建造高速公路这一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支出, 那么, 搭桥贷款与建造高速公路的直接相关关系就很清晰、容易辨认, 搭桥贷款作为专项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也应构成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成本。其他借款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这对于资本投资支出较大的公路输企业, 无疑会减少当期财务费用的支出, 从而增加即期利润。
第七, 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在新准则的规定中, 有多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 再次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博弈。关于资产减值的新准则, 则明确规定,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减值损失, 一经确认, 不得冲回。该规定封死了减值冲回这操纵利润的主通道。理论上讲, 会减少公路运输企业的当期利润。
第八, 公允价值确认对利润的影响。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范围还比较谨慎, 但将由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 对于公路企业的业绩将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说明今后的企业业绩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活动控制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调节利润制造了可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也影响了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
通过对以上部分准则的分析可以看到, 这次会计准则的改革对于公路运输企业利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既有正向的、还有负向的、甚至还有不确定影响方向的。对公路运输企业有益影响:一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但会极大地改善公路运输企业的短期利润, 而且合并报表改用实体理论编制, 公路运输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会得到提高。今后公路运输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贷款融资机会, 贷款融资的资金成本也会降低。二是增加了公路运输企业的长远累积可供分配利润。旧会计准则中要求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并最终只能用于转增资本的项目, 在新准则中大多被要求计入当期损益, 对公路运输企业产生了永久性的增量影响, 增加了公路运输企业的长远累积可供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政策的灵活度增加。
对公路运输企业利润核算的不利影响:一是“公允价值”操作难。在新的会计准则中, 公允价值是亮点, 也是最大的难点。在实施中将存在一些问题。以前, 从谨慎性原则出发, 会计报表采用的都是市价和成本“孰低法”。在实际应用中, “公允价值”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二是因执行新会计准则需要增加支出。会计规则的改变, 使铁路运输企业需要重新调整会计科目和会计信息系统, 为适应新准则的核算要求, 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等, 而这些活动都需要增加支出。
二、新会计准则对公路企业利润核算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 加强培训,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新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而且很多规定相当复杂, 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直接增加了公路会计的难度。因此,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公路会计人员做出专业判断处理的能力, 这将是公路企业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 更加真实准确核算利润的关键。
第二, 公路运输企业通常会遵循国家的会计准则, 制定比较细化的、适合本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新准则在短期内会增加公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利润, 后续会计期间则相反。会计利润和损益表对企业的融资贷款和取得资金的成本影响很大, 对于需要大量外部资金的公路运输企业而言, 应加强盈余管理, 避免各期利润的大幅波动甚至下滑。公路运输企业应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 合理制定会计政策, 做出恰当的会计估计, 以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莉莉.浅析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公路资产的核算[J].交通财会, 2008 (3) .
[2]、刘全军, 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6 (3) .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4]、严伟俊.对交通公路管理行业会计核算的研究[J].商情·财经研究, 2008 (1) .
[5]、胡玥.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