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与特殊人群

2024-10-03

避孕药与特殊人群(精选7篇)

避孕药与特殊人群 篇1

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也已从一个卫生问题逐步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众所周知,高血压的发病与人民生活、生产劳动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有效控制率均很低[1,2]。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差,干部们的工作压力较大。本研究通过对该地区轻体力劳动者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模式,随机抽取2013年度张掖市轻体力劳动者健康体检资料375份,其中男340人,女35 人,年龄35~60 岁,平均(48.38±12.80)岁。同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以自然村和城镇行政、企事业单位为一个抽样单位,按4层分层抽样,分别抽取居住在张掖市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城市人口、牧区和农业人口作为对照。

1.2 调查方法

对调查员进行严格培训后,由调查员按统一要求,在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的基础上填写表格。(1)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史、高血压家族史、饮食状况、体力活动、睡眠及家族史、烟酒嗜好和吸饮量,并分别对调查对象的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心率和全血生化进行检测。所有项目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完成,以保证调查数据的有效性。(2)体格检查:采用标准化方法对每个调查对象在进行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测量后,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BMI<24 kg/m2为正常,24~28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男、女性腰围分别以85 cm和80 cm为限值。(3)诊断标准:血压测量统一使用上海医院设备厂生产的水银柱血压计,采用校验后的水银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前休息5 min。被测者取坐位,把肘臂伸直,掌心向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连续测量3 次,间隔1 min,取3 次均值作为个体的血压值。收缩压≥140(1 mm Hg=0.133 k Pa)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或近2 周内服用降压药物定义为高血压。分级标准:1 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 Hg;3 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3,4,5]。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测得的数据按试剂盒说明书相应公式计算,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根据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N)。

2 结果

2.1 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本次调查张掖市轻体力劳动者375人,其中高血压128例,占调查人数的34.13%;知晓者96例,占高血压患者的%,服药者例,占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有效者46例,占高血压患者的35.90%。本次调查对照组共有572人,其中高血压132例,占调查人数的23.70%;知晓者65例,占高血压患者的49.24%,服药者44例,占高血压患者的33.33%,控制有效者18例,占高血压患者的13.64%。

2.2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患者年龄分布及患病率

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51 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占调查人数的50.00%以上,见表1。

2.3 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

该地区轻体力劳动者中BMI≥25 kg/m2者有190 例,占50.70% ,其中128 例高血压患者中BMI≥25 kg/m2者有98例,占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检出情况

高血压患者中合并1种代谢异常、同时合并2种、3种及3 种以上代谢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4.00%、43.60%和37.50%,而至少合并一种代谢异常检出率高达95.30%,见表2。

2.5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由于本研究主要对象是轻体力劳动者,故将职业情况设置为哑变量,以是否患有高血压作为因变量,对年龄、高血压认知度、收入水平、家族史、吸烟、饮酒、食盐量和进食脂肪含量高食物情况、锻炼情况、情绪状态、BMI及腰围共13 个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认知度、年龄、家族史、收入水平、饮酒、过量进食高盐和高脂食物及BMI和腰围是高血压危险因素。见表3。

3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该地区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4.13%、75.00%、57.80%和35.9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3.70%、49.24%、33.33%和13.64%。同时,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高血压患病率水平(18.80%)和西部5 省区军队干部水平,知晓率、服药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控制率高于西北地区的水平[6,7,8]。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快速增加的情况下,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更高。尤其是地处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干部们,由于工作压力大、保健水平低,高血压发病率更高。

本研究表明,该地区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患者中合并1种代谢异常,同时合并2 种、3 种及3 种以上代谢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4.00%、43.60%和37.50%,而至少合并1种代谢异常检出率高达95.30%。说明该地区轻体力劳动者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已处于非常危险的水平。国内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高血压组有80.00%至少合并1 种代谢异常,本组高血压人群资料表明有95.30%的个体合并至少1 种代谢异常,明显高于国内文献报告。大量研究已证实,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代谢异常,单一或多种代谢异常的存在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促进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原发性高血压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关系。1951年Keiser和Wolff发现情感因素和生活节奏紧张、疲劳及焦虑时,血压急剧升高。实验证明,愤怒时外周动脉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而在恐惧时,则心排出量增加而导致收缩压升高[9]。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认知度、年龄、家族史、收入水平、饮酒、过量进食高盐及高脂食物、BMI和腰围是高血压危险因素。

以上结果提示,经济欠发达地区轻体力劳动者属高血压危险人群,其高血压发病因素除与年龄、BMI、生活习惯、职业和经济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外,与高血压认知度、家族史、饮酒、过量进食高盐和高脂食物也密切相关。加强对该地区轻体力劳动者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高血压预防知识和进行高血压干预已刻不容缓。

摘要:目的 了解西部某地区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集体体检的方法,对西部某地区轻体力劳动者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地区轻体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为34.13%,显著高于我国高血压平均患病率(18.80%)和同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9.40%);高血压病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分别为75.00%和57.8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但至少合并1种代谢异常的检出率高达95.30%(P<0.05)。结论 加强对西部地区轻体力劳动者卫生宣教和高血压干预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轻体力劳动者,原发高血压,流行特征

参考文献

[1]邓瑞,安吉军,黄瑞萍,等.中国裕固族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3):57-59.

[2]陶寿淇.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演变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246-247.

[3]YINGCQ,FUS B,XU Q,et a1.Multiple riskfactor clustering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in theMongolian’ethnic population of China[J].Biomed Environ Sci,2007,20(5):381-385.

[4]张兆奎.心血管诊治指南和建议荟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03-504.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2.

[6]田红,李等松,宋雯,等.西北五省区军队干部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8,29(1):42-44.

[7]孙宁玲,王鸿懿,荆珊,等.中国西北四省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2):1090-1092.

[8]刘国仗,陈孟勤,周北凡,等.我国高血压病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248-253.

[9]梁婉仪,刘素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4):349-351.

避孕药与特殊人群 篇2

关键词:未婚青年,非意愿怀孕,紧急避孕,知晓率

紧急避孕法是妇女在无避孕或发觉避孕措施失败后, 在几小时或几天内立即采用的防止妊娠形成的一种临时性的补救措施, 可减少非意愿妊娠, 降低人工流产率[1]。未婚非意愿怀孕是婚前性行为的结果, 且大多数都是在意外的、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 紧急避孕法最适合有婚前性行为的未婚青年人群[2]。所以, 未婚青年人群是否了解紧急避孕知识, 是否掌握紧急避孕法的正确使用方法, 对减少该人群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 减少因非意愿妊娠而带来的身心伤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为了解未婚非意愿怀孕青年人群紧急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 对1472名未婚非意愿怀孕青年人群紧急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所有调查对象均为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因未婚非意愿怀孕来我站进行妊娠终止的未婚青年, 共1472名。其中男587名, 女885名, 年龄16~32岁, 平均 (20.6±4.8) 岁。

1.2 调查方法

利用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未婚青年婚前性行为的现况和EC知识水平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所设计的调查表,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因未婚非意愿怀孕来我站进行妊娠终止的未婚青年进行自填式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避孕史、婚前性行为发生情况、EC知识知晓情况、知晓程度、态度、使用情况和知识来源等。调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 调查表由专人录入电脑, 经两次核对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例或百分率 (例或%) 表示。

2 结果

1472名未婚非意愿怀孕青年中有65.35%的人完全不了解紧急避孕法, 且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未婚非意愿怀孕青年紧急避孕知识知晓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中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知晓率分别为8.86%、13.71%、24.59%、40.76%、83.73%, 公务员或科技人员、工人或服务人员、个体、农民、其他人员知晓率分别为93.05%、51.60%、22.62%、8.42%、13.82%。详细结果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不断深入, 避孕方法也在不断地得到推广和改进, 而人工流产率却居高不下, 尤其是未婚青年非意愿妊娠导致的流产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3]。由于流产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 这不仅给未婚非意愿妊娠青年及其家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有调查显示, 在我国人工流产女性中没有采用避孕措施或能察觉到避孕失误者占50%, 但这一人群用过紧急避孕法的只有0.66%[4]。由于未婚青年人群性行为的发生没有计划性、不规律, 常常不会事先准备避孕措施, 凭侥幸心理而不使用避孕措施, 因此, 非意愿妊娠和流产的发生率较高[5~6]。因此, 紧急避孕对于预防未婚有性行为青年人群的非意愿妊娠是非常有效的, 尤其在遭遇性侵害后, 采取紧急避孕的措施来防止非意愿妊娠更显得十分必要。

在我们此次的调查中, 1472名未婚非意愿怀孕青年中有65.35%的人完全不了解紧急避孕法, 且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未婚非意愿怀孕青年紧急避孕知识知晓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中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知晓率分别为8.86%、13.71%、24.59%、40.76%、83.73%, 公务员或科技人员、工人或服务人员、个体、农民、其他人员知晓率分别为93.05%、51.60%、22.62%、8.42%、13.82%。由此可以看出, 本组被调查未婚非意愿怀孕青年人群不仅紧急避孕知识知的晓率较低 (仅34.65%) , 而且低文化程度和个体人员和农民紧急避孕知识明显缺乏。这充分说明, 未婚青年非意愿怀孕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其紧急避孕知识缺乏所致, 并且紧急避孕知识缺乏是影响未婚青年使用紧急避孕方法的主要障碍。因此向未婚有性行为的青年人群提供紧急避孕知识, 是减少或避免该青年人群非意愿怀孕的有效方法, 作为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计生工作人员, 应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咨询、发放紧急避孕的折页和小册子等向未婚青年人群提供紧急避孕知识的宣教, 即使是因其它原因前来就诊、咨询时, 而不仅仅是来寻求紧急避孕。并且当她们来医院获得紧急避孕药帮助时, 也给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计生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向她们宣传安全性行为、紧急避孕方法的机会。每一个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计生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为未婚青年人群提供紧急避孕相关知识, 只有通过加强未婚青年人群紧急避孕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 (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和农民青年人群) , 才能有效避免未婚有性行为青年人群非意愿怀孕和流产的发生, 这对保障其身心健康和优生优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7]。

参考文献

[1]戴云.紧急避孕[J].中国临床医生, 2002, 30 (10) :56~57.

[2]许洁霜, 程利南.紧急避孕:一种适宜向青春期人群提供的选择[J].生殖与避孕, 2005, 25 (11) :703~705.

[3]李娟.紧急避孕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 2006, 12 (3) :172~174.

[4]王菊荣, 訾玉芹.紧急避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师杂志, 2003, 5 (3) :420~422.

[5]程利南.紧急避孕的现状及发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6) :325~326.

[6]马宏生, 甄以惠紧急避孕技术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3, 18 (2) :167~169.

特殊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误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特殊人群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发现11例误诊, 其中老年人病例8例, 儿童病例1例, 孕产妇病例2例。

1.2 方法分析11例特殊人群甲亢误诊病例, 对非典型甲亢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进行梳理。

2 结果

2.1 老年人甲亢误诊病例

老年性甲亢常常起病隐匿, 且常无典型的甲亢症状及相应体征。由于该群体年龄往往偏大, 加之常常伴随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其抵抗力普遍较低, 常被误诊。下面以该医院误诊的8例老年人甲亢病例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3例为冠心病:以胸闷、心悸、气短为主要表现;查体:心界大, 心脏杂音, 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心动过速, 各种早搏, 或心房纤颤;2例为恶性病变:以消瘦、乏力、体重下降、失眠为主要表现, 病理活检肿瘤因子呈阳性;2例为消化不良, 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为主要表现, 消化系统检查均无异常表现, 按照消化系统疾病处理后, 症状反复发作;1例为精神疾病:以焦虑、多言、多动、失眠、易激动为主要表现。

2.2 儿童甲亢误诊病例

以该医院误诊的1例儿童甲亢病例为例进行说明: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乏力, 尤其活动后较正常儿童明显;通过心率失常药物治疗, 疗效差;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可见各种早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二、三尖瓣关闭不全;按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病情无明显改善。

2.3 孕产妇

以该医院误诊的2例孕产妇甲亢病例为例进行说明: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呕吐为主, 伴恶心、纳差、上腹部不适, 心悸、怕热、乏力, 四肢近端消瘦, 体重不随妊娠月份而相应增加, 易误诊为早孕反应。

3 讨论

避孕药与特殊人群 篇4

1、高校特殊群体的内涵与产生的原因

1.1、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 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 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根据朴永馨在《特殊教育概论》中对特殊儿童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一般意义上的特殊群体学生定义为“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学生, 或者说, 是指与教育密切相关的身心某些指标异常或在常态以外的学生”。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是由于、学业、就业、人际交往家庭贫困、自身生理原因等原因而呈现出来的某种共同的不良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 相对而言, 他们是高校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处于生命历程重要转折阶段的大学生, 面对着交友、学业、择业、恋爱等人生重大课题, 必然给他们带来适应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心理困惑, 这类人群可以通过体育健康教育, 进行调解、减缓这些问题带来的压力。

1.2、体育健康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 体育教育对发展大学生智力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否学有所成,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 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如独立的性格、广泛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稳定的情绪等。大学生通过体育教育及运动对心理健康与调适调接后, 可以更好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提高身心健康的水平, 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习的任务。

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品格培养和完善体育锻炼, 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 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有效地克服自傲或自卑的偏执心理, 形成健康的自尊心、自信的心理品质和自立、自律、自强的良好个性。体育锻炼对心理的调适, 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开阔的胸襟, 不求全责备, 对人无偏见。通过体育活动, 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 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学会遇事能进行正确地科学辩证分析和逻辑推理, 乐观地看待挫折和人生。

2、高校部分特殊群体的类型

2.1、高校贫困生群体

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入, 学生家长所承受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一些来自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 往往难以承受大学学费以及维持生活所需的费用, 他们只能选择勤工俭学等方式来维持生计。据调查显示, 贫困生一是生活简朴, 二是学习压力大, 三是心理负担沉重, 四是社交能力差, 就业压力大。他们也往往由于经济压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性, 一般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易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 把很多问题都积压在心中, 容易引起心理疾病。这个群体一般处于亚健康状态, 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 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 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2.2、欠学分较多、学习有困难的群体

近几年,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 学生的能力和入学成绩也参差不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缺乏远大的理想, 学习动力不足, 没有确定学习目标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会比较有挫折感;二是一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至任课老师, 提不起学习兴趣, 甚至厌恶学习, 或是对老师的要求和管理方式产生逆反心理, 学习消极被动, 影响到学习的质量, 从而使学业严重受挫;三是有些大学生因为恋爱受挫等原因影响了学业, 从而引发了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四是学生学习基础太差, 虽主观上很努力, 考试却往往不及格, 就会产生较强的挫折心理。这样, 造成考试多门功课通不过, 欠学分较多, 对身心造成较大的损伤。

2.3、有生理缺陷的群体

有生理缺陷的群体主要指生理有缺陷或身体有疾病的群体。对于这些学生, 不仅是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要比其他学生要困难的多, 严重影响着其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健康的心理发展。随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高校招生制度的深入改革, 高校不能拒收有生理缺陷的考生, 因此, 这部分学生的数量相对于以前多了很多。体育教师需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 这些条件包括包括一些诸如要有爱心等软条件, 也具备教师资格及良好的运动能力等硬条件。一般情况下, 教师条件可以用会当、爱当和能当来表述。能当和会当表述的是能力条件和知识, 爱当则表示的是思想、心理条件。特殊群体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此是一致的。但是, 因特殊群体自身的特点, 这些条件在具体的表述上又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有相应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 可以处理突发状况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树立正确的特殊体育教育观。但是, 目前高校特殊群体体育课一般都是由普通体育教师兼任, 大部分未经过特殊教育的上岗培训, 教师要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是有难度的, 这是努力的目标。

2.4、心理障碍群体

心理障碍学生是指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适应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引起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持久的不良情绪体验。近年来, 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引起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学生应对就业、情感、学习、经济等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从而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压抑感、失衡感、焦虑感、困难感和烦躁感。有调查表明, 现在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5、其他特殊群体

主要是指网瘾学生群体、就业弱势群体及违纪学生群体等。自从高校扩招以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又些学生染上了网瘾, 从中不可自拔;还有一些受到学校严重违纪处分的学生, 思想上有包袱等。

3、高校部分特殊群体对体育健康需求

高校不同的特殊群体对体育健康又不同需求, 如高校贫困生群体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重视膳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促进身体健康。在欠学分较多、学习有困难的群体、就业弱势群体、网瘾学生群体及违纪学生群体中, 大力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有益于健康的文体活动, 调节行为, 疏通情感, 使学生的身心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针对心理障碍群体, 需要营造活动的良好氛围, 共同挖掘社区、家庭和学校的资源潜力, 联合行动, 创建健康、安全、宽松的外部环境。而对于有生理缺陷的群体, 则需要强化体育健康课内外结合。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还要发挥各种学生体育社团作用, 组织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燕丹, 白永正.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9 (4) :85-87, 90.[1]吴燕丹, 白永正.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9 (4) :85-87, 90.

[2]李飞.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9 (1) :551, 582.[2]李飞.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9 (1) :551, 582.

避孕药与特殊人群 篇5

关键词:地震,特殊受伤人员,心理反应,护理

5·12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这些伤员们不但躯体受到巨大伤痛, 强烈的地震使人们生存空间突然压缩和彻底改变, 在心理上失去了空间归属感, 感到一种生存威胁, 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慌和不安, 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住院期间仍将面临余震的威胁, 加之对亲人安危的牵挂等等, 这些都不利于躯体伤痛的康复。所以, 面对这些身心俱伤的特殊患者, 我们在做好伤病护理的同时, 针对不同心理反应开展了心理护理, 收到了良好效果。笔者现就大地震后在骨科抢救护理受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5月12日-5月19日共收治因地震受伤的住院患者190例, 男117例, 女73例, 年龄最小3岁, 最大72岁。四肢骨折85例, 压缩性骨折32例, 盆骨骨折25例, 软组织伤48例。190例患者中8岁以下的12例, 有失去亲人的患者23例, 住院截肢的患者12例。5月20日-5月27日陆续转省外医院, 平均住院天数12 d。

1.2 不同类型的心理反应与临床表现

见表1。

2 护理

针对不同类型特殊患者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2.1 受伤儿童的护理

根据伤情给予常规护理。尽量将孩子安排在同一间病房, 让他们感受身边还有小朋友存在, 让他们一起做游戏, 减少他们的失落感, 让他们不再害怕和孤独。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要轻柔, 尽可能减轻疼痛。尽早通知孩子的父母及亲人来身边陪护, 使其感到安全。

护士和家人多使用爱抚的动作, 如摸摸孩子的头, 握握他们的小手。表扬他坚强勇敢地逃出来, 活了下来。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 夜间开地灯, 避免黑暗, 减少患儿恐惧感。

2.2 失去亲人患者的护理

2.2.1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与他们一起感受悲伤。

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 理解和接纳他们的痛苦, 就如同让他们倒掉心中的垃圾。

2.2.2 多与患者交流, 理解患者地震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鼓励患者要好好活下去。

活着就有希望, 也是对死去亲人负责的态度, 让他们明白自己还有社会责任和义务。

2.2.3 多关心患者, 可以用身体语言表达关怀的情感。

如握住他们的手并不时轻捏, 递给他们一杯水、一张纸巾等。这种理解与支持比直接的言语更为有用。

2.2.4

饮食尽量多样化, 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保证营养摄入, 必要时可使用镇静药物等保证睡眠。

2.2.5

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其他亲属来院陪护患者, 使患者安心住院, 接受治疗。

2.3 对截肢患者的护理

这类患者多是因为保住性命而截肢, 我科有5例患者在自己不相信肢体坏死时急诊截肢, 3例在入院抢救时紧急截肢, 4例因气性坏疽截肢。这类患者术前没有心理支持, 术后反应特别强烈。这类特殊患者的护理特别困难。

2.3.1 术后不要急于让他们接受事实, 要耐心等待, 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等到患者情绪稳定后, 自己想了解伤情时再告诉他们事实真相, 讲解截肢的意义和康复计划。

2.3.2

多与患者交流, 针对有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 首先给予鼓励和支持, 根据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受伤情况, 灵活进行心理疏导, 讲述身残志不残的例子, 激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理解, 讲明精神因素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 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取早日康复。

2.3.3 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患者一般情绪急躁, 缺乏应有的忍耐, 易激惹。

护理时忌批评、训斥和表示不耐烦, 应耐心向患者讲解, 反复说教, 说明肢体残疾与生命的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及时指导今后自理生活的方法, 给予心理和体力上的支持, 用温存、体贴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战胜痛苦, 获得康复。

2.3.4

对自我形象特别在乎的患者, 鼓励他们表达出目前体形改变的感受和真实想法, 保护其隐私和自尊, 给予正面引导, 帮助他们适应日常身体结构改变的行为, 如使用拐杖或安装假肢。鼓励他们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同情, 鼓励他们多与他人交往, 获得别人的尊重。

3 小结

5·12大地震造成的患者, 因受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伤害, 表现出与以往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和临床表现, 不利于治疗和护理。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心理反应, 实施特殊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身心两方面进行治疗, 收到良好的效果, 住院期间患者情绪稳定,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4 讨论

避孕药与特殊人群 篇6

一、特殊人群的简单介绍

在我们国家, 特殊人群通常是指如下三部分人: (1) 弱势群体:因主客观原因导致政治势力小、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形势的人群, 如孤寡老人、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最低保障对象、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 (2) 边缘人群:因为社会流动或者社会越轨而导致不适应社会的人群, 如外来人口、社会越轨人群包括“两劳”释放人员、缓刑人员等人群; (3) 优抚对象:包括现役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家属, 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在内的优抚对象。特殊人群的社会问题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特殊人群被利用性高。

特殊人群经济窘迫、抵制力差、流动性高、社会地位低下的特点使其在防范犯罪和抵制犯罪的高额回报面前容易迷失本性, 加上这些群体的高度流动性, 使有预谋的犯罪分子容易利用这部分特殊人群从事犯罪活动, 这无疑加重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2. 特殊人群被侵害的可能性大。

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以乞讨为业并从中牟利的事情在我国并不罕见, 组织乞讨者利用特殊群体作为行乞的道具, 使这部分人员成为利益驱动下的牺牲者, 过着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 这无疑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这些现状都会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 延缓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 对特殊人群管理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对特殊人群的管理

特殊人群的管理不仅影响着人民整体生活素质的提高, 也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经济的发展, 不断会有新的群体被归类为“特殊人群”, 究竟对“特殊人群”实施怎样的制度才能更切实有效地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 还需要不断地更新管理措施。当前我国大部分社区管理模式在特殊人群这一块仍然不完善:第一, 对社区的特殊人群信息没有一个整体而详细的统计, 因而在特殊人群的管理上处于被动地位, 不能做到在问题发生前做好预防, 及时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第二, 对特殊人群照顾不够全面, 对他们的困难不能做到在第一时间解决, 特别是针对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 这也造成了他们无处求助的情况;第三, 国家对特殊人群的相关政策不能及时下达到他们手里, 这样, 有一部分人不能得到应有的照顾;第四, 针对那些边缘人群, 我们对他们没有一个动态的信息掌握, 这也无疑增加了他们再次走入歧途的几率。

三、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对特殊人群的管理

由上可见,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对于特殊人群的管理并不十分尽人意, 相比较而言, 现在在全国推行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巨大优势。我们不妨去探究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影响。相对于以前的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模式对特殊人群有以下优势:一是注重采集弱势群体的信息。针对弱势群体形式多样的特点, 服务团队根据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年迈无儿女等原因, 分类采集信息, 并认真做好数据分析。依托“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工作信息系统完善低保户、困难户网上动态管理, 并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准入和退出机制, 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助学、助困、助医等制度, 切实做好结对帮扶。借助网格化信息系统, 及时有效地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 做到随时了解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二是注重解决弱势群体的诉求。根据掌握的信息, 仔细摸清排解他们的服务诉求, 并尽可能地安排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党员干部为他们解决难题。网格化管理, 使党员的责任大了, 动力足了, 和群众的心更近了。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党员成了居民的贴心人, 社区居民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大大增强。三是注重开展网格义工活动, 公共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夕阳红网格服务队”、“网格专业服务队”每季度开展一次上门服务, 为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针对弱势儿童群体, 定期开展慰问活动, 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关爱, 为弱势儿童群体撑起爱的保护伞。四是注重结对帮扶。弱势群众的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 服务团队针对各种对象选择适宜的帮助形式, 制定不同的经济发展帮扶措施, 有的给予产业帮扶、有的给予技术指导、有的提供技能扶持, 落实针对性的服务和切实有效的帮扶, 真正达到解弱势群体之困、化弱势群体之难、暖弱势群体之心、惠弱势群体之实的目的。随着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行, 前文提到的关于对特殊人群管理难的问题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谁家有人失业了, 谁家有人生病了, 谁家老人生活不方便等等, 这些信息仅靠社区工作人员很难掌握全面, 而生活在居民当中的网格员, 将居民的大事小情、意见需求记入民情日记, 将帮扶对子结到网格、志愿服务开到网格, 建立网格基础数据库, 把低保、五保、空巢、残疾等群体纳入数据库之中, 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情况。可以通过他们把贫困人群救助政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等宣传到居民当中去, 也可以通过他们及社区中的热心居民以志愿服务等方式对特殊人群进行爱心帮扶, 让他们得到及时的关爱, 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总之, 网格化管理在特殊人群管理方面做到了情况全摸清, 问题早预防, 困难及时解决, 从而成了特殊人群的左膀右臂, 大家的贴心衣。

四、探究社区网格化管理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通过走访居民以及请教社区领导及网格管理员得知, 在实施网格化管理之后, 社区工作者的人员配置合理, 以前一个社区只有不到十个人的工作队伍, 要照顾到社区所有老龄人等弱势群体, 可能一个人就要管理100~200人的特殊人群, 这样工作量大, 容易疏漏;现在一个网格管理员负责一个网格里的居民, 对网格里的特殊群体都有详细的了解, 由被动告知转为主动获取, 通过上门交谈等方式把握动态信息, 这样不仅能做到预防, 也能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防止问题扩大。相比实施网格管理之前的状态, 网格化管理不仅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也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娄成武, 孙萍.社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杰, 彭宗政.社区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范明林, 张钟女.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6.

避孕药与特殊人群 篇7

物联网被誉为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 我国在2010年把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推进物联网应用已经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1]。新兴技术的发展, 智能设备的引入, 不仅可以方便普通人群, 也能造福特殊人群。特别是近年来特殊教育获得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给予特殊人群的生活学习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但同时一项新技术的引入, 特别是应用于特殊人群, 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特殊人群对于物联网应用的认知和需求如何, 哪些物联网应用可以为特殊人群服务, 怎样引入这部分的应用和服务, 对于物联网技术在特殊人群中应用目前的调研和分析材料非常少, 涉猎该领域的同类研究基本空白, 我们希望通过广泛的调研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 探索特殊人群特殊需求和物联网应用之间的关联性和推广相关应用的可行性, 为引导智能技术在特殊人群的应用中发挥作用。

本次调查共投放问卷200份 (含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 , 收回有效问卷189份, 回收率为94.5%;调查区域主要为江苏省的主要城市和部分其他省市城市, 涉及人群和单位包括学校 (含普通学校、特殊学校) , 特教培训中心和相关机构, 企业, 事业单位 (含一所监狱) 等, 具有一定代表性, 基本能代表调研群体的需求和情况。调查问卷设计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问卷调查题目,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对物联网的了解和认知、普通人群对物联网应用的需求情况、特殊人群对物联网应用的需求情况、如何引入物联网应用, 题型为选择题和问答题;第二部分为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和科普知识, 主要是为了帮助更好的完成本次调查。

2 特殊人群对物联网应用需求的若干问题调查和分析

2.1 对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了解情况

统计显示:37%的人没听说过物联网概念, 20%的人听过但并不了解, “非常了解”或者“精通”物联网概念的人群只占4%。可见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特别是应用到特殊人群方面。

2.2 物联网应用领域的了解情况

在大家了解的物联网应用中, 涉及的各个方面基本平衡, 智慧医疗和交通略有突出, 分别占比28%和18%左右。

2.3 人们的需求与物联网的应用方向

对于人们最希望物联网技术能够在哪些方面展开应用, 调查发现, 人们对特殊学校、超市购物这些设想最感兴趣, 有47%的人首选这一方向, 有18%的受调查者希望可以应用在幼儿园, 有19%的受调查者希望可以应用在老人院。结合前面在建设智慧型城市的过程中人们最希望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方面优先发展物联网技术, 这表明人们希望物联网给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带来便利, 能够切实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2.4 理想中最成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接近一半的选项选择成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将能够给特殊人群无微不至的关怀。这说明, 特殊人群对于物联网应用的展望更体现了他们对于被关爱和被无微不至的照顾的渴求, 新技术的应用作为特殊人群的缺失补偿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需求。

2.5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特殊人群的最大意义

31%的特殊人群期望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同时46%的人们更希望通过此类应用展现自己, 让社会更加关注他们。

2.6 你认为物联网技术能改变特殊人群的生活吗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约67%的人认为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可以改变特殊人群的生活, 除了少数特别肯定和否定的情况, 还有约30%的人持观望态度表示不确定。应该说整体看来大家还是比较看好物联网应用对于特殊人群生活的改变。

2.7 如果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人员管理, 方便即时获取各类基本信息, 你觉得:

在物联网应用于人员管理和信息处理方面, 89%的调查人群觉得应该有这方面的需求, 甚至11%的人认为该需求非常强烈。其实, 像国内首次提出并建立的“开放式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2], 成功构建了集智能健康感知设备和专业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健康管理与服务系统, 采用线上健康云平台和线下实体健康小屋相结合的方式, 让“24小时专业保健医生”走进千家万户, 实现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的智慧健康管理与服务;还有一些物联网技术的养老机构, 实现了高覆盖向智能化、候鸟式管护的发展。这些都突出了人们在人员看护、管理和信息化处理等方面对物联网应用的需求。

2.8 如果给你一套使用物联网的相关服务应用到你的工作中, 您会乐意使用吗?

这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尝试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改变, 另有45%的人处于犹豫选择中, 剩下22%左右的人还在惧怕新技术的革命。这再一次印证了一项新技术的引入, 特别是应用于特殊人群, 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2.9 贵单位愿意引入物联网应用技术来节约成本吗?

约有50%的单位愿意引入物联网应用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但同时也有10%的单位不愿意尝试新的变革, 另外有约40%的单位暂时还没有考虑相关情况。

2.1 0 如果引入一套适合贵单位实际情况的物联网应用产品,

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是?

每项技术的推广使用肯定存在成本价格, 投入产出的对比考量, 对于大多数单位而言只能接受10万元左右, 不超出20万元的经费投入, 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的关爱看护机构, 他们的经费很多来自于政府和社会资助, 可投入有限, 当超出50万元的投入需求基本就没有应用市场了, 这是广大设备厂商和技术支持单位要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2.1 1 对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产品, 您觉得您最看重什么?

在本项调查中, 调查对象首先关注的是物联网应用的产品功能, 即能满足他们的应用需求, 其次是产品的操作性, 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产品和服务要简单实用易操作。耐用性、价格、外观、移动性能依次排在后面。

2.1 2 您觉得物联网应用技术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特殊人群?

在物联网应用和特殊人群需求之间寻找对应关系中, 我们发现在特殊人群信息汇总和管理、看护和管理人员的科学规范化、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减轻双方的心理压力等方面大家的期望和渴求最高。虽然物联网应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它的引入为特殊人群的生活学习打开了另一片天地。

此外,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 物联网的运用前景也相当广泛。如学生和老师可以运用物联网进行感知学习, 降低实践成本, 提高实践经验, 增长见识;也可以足不出户进行在网上采购, 点对点输送能, 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3 物联网应用对于特殊人群的意义和作用

物联网用途极其广泛, 它遍及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能消防、环境保护、工业监测、环境监测、政府工作、平安家居、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特别是在智能医疗上, 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患者或老年人, 可以使用各种传感器设备将他们的体征信息 (如血压、血糖、血氧、心电图等) 通过通信设备传输到医院, 医生根据实时情况与监控信息, 对病人寄予个性化的预防与康复跟踪指导, 有效的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在出现危急情况时, 可以采取必要措施[4]。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未病先防”的科学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物联网技术被广泛使用, 发挥出明显优势。

在亲情畅通渠道方面, 老人通过“智家宝”的“录音”键, 可以实现与子女固定电话、手机的直接联系, 子女可以便捷地接收到来自父母的信息, 并与父母实现语音沟通。在网络环境中, 借助一台连接摄像头的普通电视, 老人还可以通过“智家宝”与远在异地的子女直接视频聊天, 轻松实现“常回家看看, 陪爸爸妈妈聊聊天”的愿望。有了这样的好的切入点, 就可以促进人们对物联网的了解与接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物相连相通, 缩短距离, 便利生活。

在智能交通车载网的应用研究上, 当特殊群体突然身体不适时, 不能及时的控制汽车停止或当时正处于高速公路, 可以通过智能驾驶的通信功能向有关部门反应非正常情况而采取应急措施;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人, 设计一种带有导航针的新型登记导航服务牌, 登机牌的RFID记录着乘客的信息, 当手持登记牌的乘客经过一个最近的RFID读出器时, 自动导航系统根据乘客登记口的信息, 结合读出器的位置信息, 自动计算出乘客应该向那个方向走, 并通过无线信息系统将乘客行走的方向显示在登机导航服务牌上[5]。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对于特殊人群来说是非常方便。

此外, 条形码技术、红外防盗、GPS、远程抄表、物流运输、移动POS、远程防盗、远程电源控制、远程开空调、自动开窗帘、自动灯控等都是物联网应用的雏形[6]。如贴上电子标签的手机因具备钱包功能, 可为特殊人群带来刷手机乘坐轻轨的便利。特殊人群还可以用手机获知贴上二维条形码的羊从出栏到变成羊肉的过程, 还可远程控制装有传感器的冰箱、彩电、空调等家电, 也可远程监控储藏室温度等等。

4 结语

总之, 物联网的出现大大改观了传统的物流、生活模式, 其应用非常广泛,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物联网技术知识的普及和相关应用的推广, 特殊人群对它的认知不断提高, 需求越来越大;智能医疗、交通、家居、物流、安防等越来越多的针对特殊人群的物联网应用被开发和推广, 国家和社会投入更多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对于特殊人群, 物联网的应用使他们的生活更方便, 也使他们和外部的世界有更多的联系和接触, 融入到广泛的社会大家庭, 他们未来的生活会更好。

摘要:本文在综合利用传统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交流和网络信息技术调查等方式的基础上展开关于特殊人群对物联网应用需求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探索该群体对物联网应用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 并讨论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特殊人群的意义、作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殊人群,物联网应用,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功宜, 吴英.《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第1版.

[2]金海.家庭物联网应用研究[J].电信科学, 2010.

[3]邵文佳.物联网技术应用展望[J].企业技术开发, 2010, (7) .

[4]许欢.物联网技术在个人生活领域的应用.《安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11.

[5]蒋贤维.物联网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2 (12) .

上一篇:自动雨刷下一篇:脂蛋白相关磷脂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