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房事

2024-08-13

互联网上的房事(共9篇)

互联网上的房事 篇1

传统的信息资源主要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体, 此外还包括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等。随着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今天的互联网给传统的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信息资源多局限在印刷出版的文献信息, 而在网络环境下, 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的出现, 如声音、动态的影像等等大大丰富了信息资源的类型。因此, 网络信息资源在现代信息服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 经常查询与索取网上信息, 特别是一些全文信息, 这使得互联网上的全文服务变得尤为重要。但是, 尽管网上全文数据库的数量增长得很快, 在现有的网络数据库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 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一些传统的参考数据库就以自己的数据库为基础, 为用户提供网上全文服务, 以满足用户希望能尽快、直接地索取到一次文献也就是全文数据的要求。现在, 无论是传统的文摘、题录型的参考数据库还是新型的源数据库, 都把为用户提供全文服务作为数据库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这种基于互联网上的全文服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全文链接和原文传递服务。

1全文链接服务 (link to Full-Text)

全文链接服务指的是用户可以在网上利用某个链接方式直接获取全文。当用户在某数据库中检索到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时, 该数据库会在检索结果界面上提供一个全文链接按钮, 点击该铵钮用户就可以直接链接到在其他数据库或其他系统中的原文文献, 得到文献全文, 这种方式就是全文链接服务。这种链接服务是通过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议或接口、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的, 可以直接链接到具体文献。

对于参考数据库 (即二次文献数据库的服务商来说, 必须与源数据库 (即一次文献数据库) 的提供商之间就系统接口达成协议, 同时要确保检索用户购买了该一次文献的使用权, 以实现跨数据库、跨系统的全文链接, 只有这两个条件全部满足, 才能使得用户获得全文。

目前在CALIS的外文期刊网就可以实现全文链接服务。CALIS与成员馆之间签订协议, 例如, 当用户在该数据库中检索到一篇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中的期刊论文, 如果用户所在馆已经购买了该刊的全文使用权, 就可以通过“查看全文”按钮直接链接到该馆所购买的数据库中, 得到该文献的全文。

而像重庆维普资讯网中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是同时出版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数据库商, 它是在系统内部将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数据库直接链接起来。用户只要购买了该数据库的全文库, 就可以直接由文摘库中点击看到全文。同样现在在很多高校购买的EBSCOhost也具有这种功能, 只要购买了其全文数据库, 用户在检索结果列表页面中点击“Full Text”, 就可以直接链接到EBSCO的电子期刊系统EBSCOonline中获得全文。

2原文传递服务 (document delivery)

首先, 提供原文传递服务的参考数据库需具备网上检索和发送原文传递请求的功能。当用户检索到所需文献相关参考信息后, 点击原文传递按钮, 就可以将索要全文的请求直接发送给全文数据库提供商然后由全文数据库提供商或提供商委托的一次文献提供单位为用户提供原文传递的服务。

P r o Q u e s t系统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PQDD) 可以提供原文传统服务。在该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博硕士论文中有95%以上可以通过原文传递服务得到全文。美国本土的用户可直接在网上付费得到PDF文件其他地区的用户一般采用预先付款开账号的方式获得该服务, Pro Quest公司再通过邮政快件 (EMS) 向用户提供原文复印件。

此外, OCLC、ISI等大型外文数据库也都有这种全文传递服务, 不仅数据库之间可以提供全文传递服务, 有些图书馆或研究所也可以提供该服务。

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也可以提供全文传递服务。C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的简称, 是为高校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资源网络, 是高校图书馆的联盟。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内高校图书馆共同建设了高校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 (中外文) 和中国期刊目次库, 目前已有近400家高校图书馆参加该联盟, 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数据已达到2300万条, 其中外文全文数据库已达到33个, 另有9个文摘数据库, 8万多种期刊。用户在网上检索到所需文献之后, 只要有权限许可, 就可以直接发送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请求。网址:h t t p://o p a c.c a l i s.e d u.c n。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期刊目次库是又一个能够提供全文传递服务的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简称NSTL) 成立于2000年, 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等成员馆组成。在该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 同样是只要有权限许可, 就可以直接发送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请求。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

台湾期刊文献资讯由台湾中央图书馆创办, 主要搜集和典藏台湾出版的期刊资源, 利用该网络可以免费查询近年来台湾各类期刊文献的文摘和题录信息以及部分电子版全文, 凡不能免费下载全文的文献, 用户可通过所在图书馆来请求全文文献传递服务。查询网址:http://www.ncl.edu.t w。

参考文献

[1]肖珑, 等.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国良, 等.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M].沈阳: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5.

互联网上的房事 篇2

共同认可的理念专属技能性格合拍的人。理念就不多说了,没有统一的目标最好不要创业,不然到后面还是以分裂告终。技术是网站的基础,如果技术很薄弱,最好也不要创业,否则除了不能将理念完全表达、延误项目进度外,失去对于初创最重要的时间,就意味着机会和成本的失去。技术最好有个比较强的架构师,产品是网站的核心,你未来要怎么发展基本就看构架了。市场是初创期重要的角色,除非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们的存在,有业内媒体资源的人是必须的,如果没有,现在开始培养也来得及。团队成员性格要合拍,至少在初期是必要的,没有必要把时间花在内耗上,最好是过一段时间配合过的朋友。

产品。

价值创新。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它的价值,对于用户的价值是什么,商业价值是什么。对于互联网创业我更愿意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在创造新的事物、创造一种新的服务,或者改变了提升了现有服务,让用户的体验更好。同时我们所创造的商业价值,要明白迎合哪些人。创业是为了创造商业价值,如果你不清楚商业出口在哪里,未来谁为你的创业买单?你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差异化,不要和巨头去竞争。

用时间去经营心态。

时间是检验项目成功与否的根本条件,创业不是半年一年的事,需要用心去经营。创业将会面对很多困难,很多时候对内心而言是种煎熬,坚持未必胜利,但放弃必然失败。做企业是困难的,它需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步需要开发及完善,第二步需要巩固用户,第三步需要将用户积累到一定规模,第四步也许才是尝试性的商业探索,第五步也许才是真正的规模商业模式发展,然后继续发展,扩大规模。这些都需要时间,这些都需要平稳的心态稳步去经营,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改变商业的本质,商业的规则是恒定不变的,浮躁的心态只能揠苗助长,最终无所收获,包括投资的急功近利。

资金。初创期需要必要的资金,

至少你知道这笔钱可以让你的项目走向一定的轨道,这笔资金的来源更应该来自团队内部,如果你的钱不足以支持必要的发展,那最好不要创业,否则只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项目到了一定程度,投资是必要的,但是遇到短视和投机的投资者,创业者就要格外小心,因为投资而毁掉项目发展的案例不计其数,

融资是创业者和投资者博弈的过程,需要平起平坐,包括对人格、心态、价值的相互认可。

适度的工作经验。

世界上非常成功的互联网公司80%的创业者创业年龄小于30岁。同时90%的大学生创业会失败。所以适度的工作经验是必要的,它更多考验的是创业者对未来无法预测事物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往往正是因为这种凭感觉的决策决定了创业的成功与否。同时很多职业素养也是在工作中磨砺出来。

推动项目发展的必须资源。

比如你要做个购物或商务社区,对于这个项目发展的必须资源可能是: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某类产品的销售渠道、潜在的合作伙伴、社区传播的营销渠道、具有高端客户资源的传媒公司等等。如果你的资源范围内不具备必要的资源,那么很有可能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非常缓慢甚至被后起之秀超越。没有资源的人往往为他人做嫁衣,除非你的产品优秀到vc没有选择。

营销的传播通路、口碑。

初创期的企业,难有足够的实力去推广项目,也没有足够的市场预算,所以需要巧妙的借势而行,调动web2.0的口碑力量。在这个互联网眼球经济的时代,曝光度也会决定项目一定的价值含量。如果你可以整合一些资源帮助传播的网站,借用blogger口碑的力量,联合一些低成本传播的群体,或者人脉关系的媒体资源,都能够大大推动项目的市场工作,行之有效而且成本很低。初创企业需要懂得以小博大的道理。

浅析互联网上的数字安全 篇3

1 最原始的加解密方式

最初在网络上传播信息时, 为了保证私密信息不会泄露, 在信息的发送端对私密信息进行简单的变换, 也就是将信息中的每个字符的ascii码进行某种计算变换成为另外一个值, 这样变换后的信息成为密文, 原来的信息成为明文。然后在信息的接收端将变换后的值进行相反的计算, 这样就将密文变换成明文。

如果黑客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窃取到了密文, 由于他不知道计算的方式, 仅仅靠猜测, 密文对应的明文的可能性非常的多, 黑客不可能靠猜测获得明文。因此在早期这种加密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但是随着统计学的发展, 这种加密方式的破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举例来说, 英文中字母e的出现概率是最高的, 因此, 黑客可以在密文中搜索出现概率最高的字母, 那个字母对应的明文很可能就是e。所以在现代统计学的强大攻势之下, 这种简单的加密方式变得不堪一击。

2 对称加解密

简单的数学变换不再起作用, 那么如果采用一种新的加密方式, 这种加密方式对于相同的明文字母加密形成的密文字母不同, 那样, 统计分析方法就不再起作用。

举例来说, 准备一组字母, abcde, 对于每一个明文, 依次增加 (abcde) 中的值。这样, 相同的明文产生的密文就不再相同, 统计分析方法就不再有效。接收方只要知道 (abcde) 和加密方式就能够成功解密。

在这里, abcde就称为密钥。换句话说, 加密的过程包含了加密的算法和密钥, 两者缺一不可。解密的人必须同时知道解密的方式和密钥, 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成功解密。

在本例列举的加密方式中, 加密和解密使用的密钥相同, 因此称之为对称加解密。

现在流行的对称加解密方式有DES, AES, 3DES。这些加解密的算法都是公开的, 但是使用的密钥都不公开, 同事, 这些算法都经过良好的设计, 黑客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 短时间之内很难破解。

附带说一句, 采用暴力破解法, 只要有充足的时间, 任何加密方式都是可以破解的。所以, 不在什么绝对安全的加密方式。但是, 如果破解一个加密算法需要的时间非常长, 比如说需要几十年, 那么即便黑客在几十年之后破解了它也毫无用处了, 因此, 我们认为该加密算法是“安全”的。

DES, AES, 3DES采用的加解密方式都是简单的对明文数据进行位移/异或/轮转操作, 因此速度很快。

3 非对称加解密

对于非对称加解密, 有两个密钥, key1和key2。当用key1加密时, 只有通过key2解密, 或者, 用key2加密时必须通过key1解密。

常见的非对称加解密算法有RSA, DSA, ECC, 这些算法加解密的过程都是公开的。

通常, 非对称加解密的两个密钥中, 有一个称为公钥, 另一个成为私钥。公钥对所有人公开, 私钥属于个人, 只对拥有者公开。

目前的非对称加解密算法都是通过数学方式对明文进行数学变换, 涉及到的数字的位数都很大 (通常在1024或者更高) , 因此, 相对于对称加解密, 非对称加解密过程很慢, 只适合于对小量的数据进行加密。

4 哈希算法

哈希算法是一种数学变换, 它对任意长度的数据d进行计算, 生成一组固定长度的数据h, 这里, h就是d的哈希值。

常见的哈希算法有md5和sha算法。

哈希算法必须经过缜密的设计, 对于两段不同的数据, 产生相同的哈希值的概率要尽可能的低。

5 数字签名

当互联网用户user-a发送一段数据d给用户user-b, 这段数据是公开的, 任何人都可以看。但是当user-b收到数据以后, 它如何确定数据有没有被修改呢?

很简单, 用户user-a通过哈希算法生成数据d的哈希值h, 然后, user-a用自己的私钥pri-key对h进行加密。前面说过, 非对称加解密性能很差, 只能对小段数据进行加密。因此, 这里对数据d进行哈希, 然后对哈希值进行加密。对h加密生成的密文s就叫做数据d的数字签名。user-a发送数据d时连带s一起发送。这样, user-b收到数据以后, 先对数据d进行哈希计算, 生成哈希值h2, 然后通过user-a的公钥pub-key对s进行解密, 产生哈希值h3, 如果h2和h3相等, 就说明数据d没有被改动过。

6 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用于证明一个互联网实体 (网站或者互联网用户) 的身份。举例来说, 你访问一个网站www.sina.com.cn, 你如何确定你访问的网站不是黑客假冒的呢, 毕竟黑客很有可能劫持你的互联网访问。

数字证书就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数字证书标志了一个互联网实体的身份。数字证书是由一个叫做CA的机构颁发的, 数字证书包含三个部分:互联网实体的身份说明, 实体的公钥, CA对该实体的数字签名。CA在进行数字签名以前, 会对该实体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 验证通过后CA会对该实体进行签名, 签名是无法纂改的。因此, 当CA对实体签名后, 黑客将无法冒充实体, 因为黑客没有私钥, 同时, 由于数字签名的存在, 黑客也无法纂改公钥, 从而保护了互联网用户的安全。

参考文献

浅谈未来互联网上创业的发展方向 篇4

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产生了很多的赚钱项目,有长期的,有短期的,那么作为一个想在互联网上创业的人来说,要有长远的眼光来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项目。对于将来网上创业的发展方向我给大家浅谈下:

第一、个人网站

通过SEO优化,使网站在搜索引擎的首页有了很好的排名,那么从搜索引擎上获得的流量是很多的,有了流量就不愁赚不到钱,我们可以在网站上放置广告,赚取佣金,可以卖自己产品,等等。

第二、网上开店

像现在很成熟很流行的淘宝店,就是借助于像淘宝等一些大平台所开设的店铺,还有就是自己建立自己的商品销售网站。在网上开店最好要有有特色,卖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有我新的商品,最好别卖很多人都卖的东西。网上开店是很便捷的,节约了成本,而且一般是有了订单后才去工厂拿货。没有囤货的风险。

第三、就是职业的网络写手

如果你的文采很好,爱好写作,对某一领域比较专业精通,那你完全可以做一个职业的网络写手。只要坚持下去,月入万元不是问题。

第四、SEOer

做一个专业的SEO工程师,帮企业优化网站,或者在一些SEO培训机构做个讲师,或是自己网上创业。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网上银行的影响 篇5

一、互联网金融的对传统网上银行的影响

(一) 扩展业务, 增加客户量

虽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前景大好, 但是究其根本也是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因此传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关键时期, 传统银行应该借助这个机会, 对自身的业务进行调整变革, 银行是为大众服务的行业, 客户数量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银行的客户很少, 则银行的经营状况会大大受到影响使得业绩不佳, 因此因为互联网金融的连带关系, 传统银行就无形的增加了新的受众, 通过互联网金融而接触到了传统银行, 所以传统银行应该注重在对潜藏客户的挖掘, 将自己的业务进行改革创新, 使得更多的用户加入到传统银行中来, 帮助银行更好的发展。

(二) 传统网上银行的经营方式得到改变

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传统银行的开展业务方向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 与之前的产品中心不同, 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科技, 准确分析用户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客户更加有效的信息, 知晓用户的习惯是十分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变, 为客户定制专门的业务, 更加对其的胃口, 银行的经营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客户更加有效的信息, 传统网上银行也因此对之前的服务理念进行了转变, 不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 只顾推销自己的产品, 而是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 通过互联网客户端进行部署, 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贴心的选择, 将用户的体验度有效提高。

(三) 促进利率市场发展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易平台, 客户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与业务, 办事效率的提高, 为客户带来很大的便利。受众客户也在不断增加, 它在公平透明的条件下, 借贷双方进行有序交易, 十分有利于市场的发展。现在有不少的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平台, 从而准确计算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 对不同用户的利率水平得出结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 市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在不断提高, 从而可以减少因为政府决策有误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我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进步着, 市场的利率也随之更加公开公正, 用户群众得以做出更加适合的选择, 利率市场得到良性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

(一) 完善支付方案

在以互联网发展为趋势的今天, 传统的网上银行不能单以过去的方式进行业务操作, 如果一味的按照过去的传统方法进行业务, 没有创新, 将很难在市场上竞争, 应该与第三方的平台展开合作, 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正常情况而言, 作为政府机构或者事业单位的收款单位是极少存在欺诈行为的, 因此对于能够延迟的支付平台需求不是很高, 反之对于普通消费者或者商家, 则十分看重支付的安全时效性。因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可靠线下交易信息, 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商户。所以, 银行可以选择与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联等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采用第三方支付的原理, 采集客户信息, 准确分析出受众用户的需求, 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开展, 研究出适合于不同用户的金融产品, 得出适宜的支付方案。

(二) 准确开发、定位客户

客户资源不仅是传统网上银行的重要业务需求, 也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 只有大量的用户才能支起其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群体用户, 或者是粘合性较强的用户、商业活动构成的虚拟用户,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银行的业务开展。传统网上银行要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掌握互联网技术, 而是如何争取到更多的集体或者粘性用户。由此作为出发点, 传统银行在新形势下, 应该要对自身的业务安全进行重点研究, 采集有效用户信息从而能够准确定位他们的需求, 将传统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简化, 除去一些冗杂的环节, 对自身的业务系统进全面的改善, 为用户创造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 培养用户对于金融机构的忠实度, 扩大传统网上银行粘性客户群体。只有做到这些有效工作, 在其基础上建立起创新型的价值网络, 如此一来在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时候, 才能有资格进行对抗, 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立足脚跟。

(三)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建设

人们在体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各种便捷之时, 一些不法分子在蠢蠢欲动,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网上支付, 这也就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因为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特殊性, 用户会进行网络支付, 如果用户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 那么个人财产很容易受到侵害, 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需要对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进行加强, 只有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网上犯罪现象, 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这也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有一个安全的良好环境, 帮助其更好发展。互联网金融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平台安全防范体系, 于此同时监管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 提高线上金融交易的监管力度。除此之外, 互联网金融虽说发展势头强劲, 但毕竟是以传统银行为基础的, 离不开传统银行的支持, 而且传统银行也有自身不可取代的地位, 所以两者应该相互扶持, 各取所需, 互帮互助, 为用户提供安心的业务体验, 也是实现两者共赢的措施。

(四) 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

传统网上银行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上可以将互联网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将其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前端部分, 作为其中的销售渠道之一, 让其将社会的流动资金进行集中, 商业银行则负责后续的资金业务操作, 尤其是针对一些大中型的公司金融, 将会十分需要这种服务。这也是双赢的体现, 各自都得到所要的资源, 将自身的机构价值都发挥出来, 是一个可以着重研究的合作方式。除此之外, 随着社会电商的发展, 它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提升当中, 因此银行可以就这个机会, 与其达成合作, 提供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不仅是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还起到最终支付结算的作用。系统的来说, 银行负责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信用、支付、资金以及信息。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 互联网不仅是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利益竞争, 同样的还有中国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可能用户会办理的业务会一定量的减少,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 应该注意到其中的微妙性, 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达成一些合作, 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 使得盈利模式不再单一, 帮助商业银行多样发展。

三、结论

互联网上的房事 篇6

一、高校网上报销的定义及其具体流程

(一) 高校网上报销的定义

高校网上报销是网络时代一种新型的“不见面、不等候、无现金”的报销模式, 是指报账人可随时随地登陆网报系统, 填写报账信息和提交网报确认单, 并将办理完审批手续的网报纸质材料递交财务处;财务人员审核网报材料, 提取网报信息并自动生成凭证, 依托银校互联的网转功能, 实现无现金报销的过程。

(二) 高校网上报销的具体流程

结合银校互联的网转功能, 网报系统对传统的报账流程进行重组, 很好地解决了高校师生排长队报销的问题, 财务服务质量和报账处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无现金支付功能也更好地保障高校资金安全。依据网报系统不同使用者, 具体的网报流程如下:

1. 经费项目负责人

对于经费项目负责人, 不需要任何授权就可以直接进行网报, 但其往往由于担当重要教学及科研事务, 难以事必躬亲, 通常会授权其他教职工或研究生办理网报事务。因此, 经费项目负责人在网报系统的操作主要是经费查询和委托授权。通过网报系统的实时经费查询, 其能全面掌握名下经费项目收支变化、余额、项目冻结原因和借款情况等信息, 更好地管理资金, 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申请及决算。

2. 实际报账人

经授权的实际报账人的整个网报流程主要包括:首先, 报账人预先分类整理原始单据, 自主选择地点和时间登陆网报系统, 选定授权项目, 根据系统分类清晰的业务模块及详尽的报销指引, 填写业务信息, 选择支付方式, 提交并打印网报确认单;第二, 报账人将网报确认单及相应的票据、审批文件等附件夹在一起, 找相关审批人签名盖章;第三, 报账人将办理完审批手续的报账材料装入专用信封并递交到报账窗口。报账人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就完成网报任务, 如果想了解网报后续情况, 可通过系统查询报销单处理情况。

3. 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根据报账人提交的报账材料, 在网报系统上输入网报确认单编号, 提取相关报销信息并审核原始凭证, 若有问题则电话通知相关报账人, 若审核无误则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财务人员只需对自动生成的账务处理凭证进行确认或修改就可以打印记账凭证, 经由稽核会计再次审核通过后, 由银行出纳将网报金额, 属于对公业务的, 通过汇款或网银转入相关单位账户;属于校内人员的, 通过网银转入网报人员指定的银行卡, 即完成整个网报业务。

二、高校网上报销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使用者不适应网报系统, 对其存在怀疑态度

高校网上报销需要广大师生了解网报系统的操作流程和运用, 才能顺利完成网上报销。相对于传统报账而言, 网报需要教职工在系统录入相关报账内容, 他们认为这增加了其额外工作量;另外, 有些教职工整天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们不愿花时间去熟悉网报系统的操作, 认为网报操作很复杂。由于对网报系统操作的误解及不熟悉, 因此, 部分教职工对网报产生抵触心理, 更愿意选择传统报账方式, 从而影响网报的推广。

(二) 双方沟通不畅, 报账效率不升反降

财务人员与报账人员在传统的报账形式下是面对面的沟通, 报账存在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实行网报后, 财务人员在审核报账人员的网报材料时, 对于票据不合规、汇款材料缺失、开支额度不足及审批手续不齐等问题, 一般采用短信和电话的方式与报账人员进行沟通。虽然网报系统内置了短信功能, 但在当前垃圾短信盛行的境况下, 很多短信都被屏蔽了。而电话沟通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比如:财务人员工作的时间也是广大教职工教学和科研的时间, 繁忙时期很多人都没有及时接听电话;或者有些教职工在网报填写的号码是错误的, 也造成财务人员无法联系到相关人员。种种原因导致双方沟通不畅, 报账效率不升反降。

(三) 网报审批功能不完备, 未能实现全面网报

当前, 我国高校财务报销有着严格的财经审批制度, 报销票据需分经费类型、业务性质和额度经由不同审批权限的审批人审批后, 才能进行报销。虽然网报系统附有网上审批功能, 但其功能还不够完备, 导致很多高校最后都选择线下审批。首先, 网报系统没有影像或扫描功能, 对上传文件的类型、大小、像素等方面又有严格的要求。而报销业务所需要的原始单据及其证明附件数量繁多, 类型复杂, 如果要上传到网报系统, 则需要依赖第三方设备的影像或扫描功能, 费时费力、工作难度大。另外, 网报系统的网上审批提示功能还需加强。因为很多具有审批权限的领导往往工作繁忙, 不可能实时上网报系统审批单据。如果某一环节的审批程序耽搁了, 则影响到整个审批工作的效率。

(四) 网报系统集成性差, 信息无法做到共享

目前, 高校网报系统在整体规划设计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集成功能尚需加强。例如:网报系统的支付模块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科研经费核算模块与科技处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学费核算模块与教务处学费学籍管理系统, 薪酬发放模块与人事处的薪酬福利管理系统, 资产核算模块与设备处的资产管理系统等等, 网报系统都没有与这些部门管理系统相互对接, 各自成为信息孤岛, 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造成财务报账环节复杂、冗余以及重复性的劳动。

三、高校网上报销应用的建议及设想

(一) 加大网报宣传力度, 做好网报培训工作

为顺利推行网报系统, 财务部门应做好网报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 争取得到广大师生对高校财务报销改革工作的理解认可和支持配合。首先, 高校财务部门应加大网报宣传力度, 通过在学校和财务处网页、学校BBS、微信群和QQ群等多渠道宣传网报系统, 并印发有关网报流程、须知和系统操作等内容的网报指南手册, 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网报的优势和便捷性, 激发其积极尝试使用的兴趣。第二, 除了通过宣传手册、PPT及视频文件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对网报系统操作步骤和流程进行讲解和演示外, 高校财务部门还应细化培训工作。如对于经费项目负责人而言, 主要培训常用财务制度、各种经费的使用规定及网报授权审批和查询功能等内容;对于实际报账人员, 主要培训网报系统具体操作步骤、网报不同业务类型的区分及填写、网报常见具体问题处理等内容。这些细化的培训将为网报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提高网报质量。最后, 高校财务部门应重视广大师生对网报系统操作实践的反馈, 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 完善网报系统, 逐步扩大其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力。

(二) 搭建高效的互动平台, 促进双方沟通联系

在“互联网+”时代, 网报系统可以融合微信的交流平台。据统计, 每月活跃在微信上的用户超过6亿。微信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并提供包括图文、语音、视频和定位信息等丰富的信息传递形式, 其新颖的传播和互动形式, 更易让广大师生们接受。通过微信平台, 报账人员能将困惑的报账问题随时随地进行咨询, 而财务人员能将审核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与报账人沟通和交流。同时, 财务人员可以将报销规定、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预存入系统, 微信平台还能提供自助解答的智能化服务。微信平台的搭建, 拓宽了财务信息服务的空间和时间, 强化了财务人员与报账人的沟通和交流, 增强报账人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及支持, 提高网报成功率。

(三) 完善网上审批功能, 全面实现网上报销

网上审批功能应进一步完善, 审批模块设置上应增加单据影像、电子审批和反馈功能, 达到真正的动态审批。单据影像功能可参照微信的“扫一扫”功能, 通过系统直接扫描单据的便利性, 可以大大减少报账人利用第三方设备扫描并上传单据的额外工作量。网报电子审批功能是指系统能依据审批额度、经费类型和报账事项等类别自动将电子单据流转到相应审批模块;审批人根据系统提示, 审阅电子单据和网报申请单, 签署审批意见并进行电子签名, 实现网上无纸化签批。反馈功能则贯穿整个网上审批流程, 报账人提交网报申请单和上传票据后, 系统能自动识别相应审批人的邮箱并发送提醒信息;而当审批人提交审批结果时, 系统也能相应发送信息告知网报申请人最新审批结果, 从而确保网上审批的实时性。通过实现全面网上审批, 简化纸质审批的手续, 一方面领导可实时或集中进行网上审批, 审批工作自主性增强, 另一方面报账人也可节省找领导审批的来回奔波时间, 加快了网报单据的流转速度, 提高了网报效率, 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 加强网报功能集成, 实现系统信息共享

一款好的网报系统应能根据各高校用户的需求不断研发升级, 加强系统的集成功能, 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当前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广, 业务类型日益复杂, 大量的专项经费和科研项目都要求专项明细管理, 经费核算管理难度加大, 网报系统应做到与科技处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对接, 实行各专项经费的预算控制和执行监督, 确保经费有序执行和支出结构合理。另外, 网报系统还应与设备处的资产管理系统对接, 实现高校资产实时自动对账, 确保高校资产账实相符;而通过与人事处薪酬福利管理系统的对接, 实现高校薪酬发放数据的共享, 提高人员薪酬福利的发放效率。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和高校财务系统的融合应用势不可挡。互联网+高校财务报销的应用结果是高校财务报销工作都围绕互联网来进行, 项目负责人通过互联网实时动态管理其经费的使用, 实际报账人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进行自助网报, 财务人员在互联网上审核网报信息、生成凭证及网银支付, 使财务报销工作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及信息化。高校网报系统的运用, 是对“互联网+”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 是改革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模式的重要举措, 在今后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优化, 推进加快高校财务现代化的步伐。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显著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系统, 传统的报销模式产生的“排长队”、“报账难”的问题成为制约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如何改革和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模式, 提升财务服务水平, 成为高等学校迫切改革探索的新课题。本文简要介绍网上报销的定义及其流程, 分析网上报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优化网上报销应用的建议及设想。

关键词:高校网上报销,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徐昆龙.财务远程报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会计之友, 2014 (04) .

互联网上的房事 篇7

一、国外数字音乐博物馆

国外的数字音乐博物馆, 无论是音乐博物馆网站或是虚拟音乐博物馆, 都有相当的数量, 整体发展显得较为平均, 笔者在研究中所搜集到的此类资料, 以北美地区的数量为最多, 欧洲次之, 亚洲最少。

(一) 国外音乐博物馆网站

国外的数字音乐博物馆网站, 我们重点观察“以人物为主题”、“以音乐类型为主题”和“以乐器为主题”的三类, 并各选取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

“莫扎特博物馆网站”是该基金会实践使命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之一, 网站展现了音乐会、研究和博物馆三个部分的成果。依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基金会在2014年全年, 安排了33场音乐会的演出, 并从2014年开始承诺未来每年举办两次音乐节活动, 其中一个是从1月23日至2月2日, 总计演出31个场次的“莫扎特周” (the Mozart Week) ;另一个是将于12月2日开始的、为期六天的预计会有17场讲座的“对话” (the Dialogues) 。除此之外, 基金会也已确定将于2015年1月22日—2月1日举办第二届“莫扎特周”音乐节。

莫扎特出生的房子经过设计后, 现在是一栋三层楼的建筑, 这栋建筑三层的一个房间因为是莫扎特诞生的房间而享有极大的名气。观众能在这个博物馆当中了解莫扎特的成长过程、他何时开始作曲、他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等内容。而莫扎特1773年至1781年前往维也纳之前的住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被摧毁, 如今的莫扎特住所博物馆是战后重建的建筑。

为了更好地充实博物馆网站的数据库内涵, “莫扎特基金会”还成立了专业的研究机构, 在这个机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了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与规模的数字资源数据库。“莫扎特基金会”现阶段的“Digital Mozart Edition”数据库研究, 是以上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New Mozart Edition”数据库为基础, 在2001年6月开始执行的。“New Mozart Edition”数据库的资料是包括已经整理完成的126首音频、26000页的乐谱和8500页被收集起来的报道评论。

数据库“Digital Mozart Edition”着重于信件与文件、歌剧作品和资源数据三个部分的研究工作。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目前, 信件与文件的研究项目搜集的资料中, 已有968封信件完成了数字化工作;歌剧作品已经完成了8部歌剧中的重要片段的乐谱和音频整理工作。数据库希望能够给予社会的, 不只是停留在数字形式的资源, 而且还有可以打印出来运用于现实当中的实质性资料;它不仅可供学术研究之用, 更是要给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莫扎特生平和作品的平台。

透过博物馆、音乐会和藏品的数字化工作, “莫扎特基金会”将“莫扎特博物馆”的核心人物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由基金会或地方文化组织来经营与管理的数字音乐博物馆, 还有德国的“波恩贝多芬故居博物馆”和“莱比锡巴赫档案馆”、日本的“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 (Koga Masao Museum of Music) 、美国迈阿密的“拉丁作曲家名人堂” (Latin Songwriters Hall of Fame) 等。

从网站的信息更新频率、举办的展览和活动以及数字化建设的成果等方面, 能够看出莫扎特、贝多芬和巴赫三个博物馆, 无论是在实体音乐博物馆还是在数字音乐博物馆的经营上, 都有着良好的现状。相比而言, “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与“拉丁作曲家名人堂”的网站更多只是作为实体音乐博物馆的指南, 在藏品、资源和陈列上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其中, 图书馆与数据库 (Library&Archives) 的功能是该博物馆的亮点, 该功能使观众能够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搜索, 事先找寻自己所需的内容, 然后再通过图书馆和档案馆所收集与保存的史料, 进一步了解摇滚乐的历史与意义。

美国加州的“格莱美博物馆” (Grammy Museum) 与“摇滚名人堂博物馆”的性质相似, 都以教育作为办馆的主要理念, 也都是以对类型化音乐的专注作为其主要特色。但是“格莱美博物馆”不只以一种音乐类型为主题, 而是以流行音乐为中心, 涉及电音、摇滚、爵士、古典、民谣等多种音乐的陈列展示。“格莱美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来展示音乐录音技术的发展过程, 并透过互动、体验、介绍等方式, 将各种利用录音形式留下来的艺术作品传承下去。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从录音过程中的科学、艺术、音乐创作以及格莱美奖等方向去探讨音乐及其相关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德州音乐博物馆” (Texas Music Museum) 成立于1984年, 是当地具有较久历史的地区性音乐博物馆。在音乐博物馆的网站当中, 我们并不能寻获太多可以利用的数字资源, 但是, 这个网站提供了博物馆的藏品目录和明细, 属于半数字化的数据陈列, 观众通过网站浏览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的信息, 再前往音乐博物馆现场借阅或聆听。

保存当地音乐家的音乐资料是“德州音乐博物馆”的一项主要工作。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该博物馆网站所展示的藏品数量有约500张音乐专辑、66首单曲作品、44件手稿、350盘录像、480卷磁带和450张海报等。近年来, 该馆正努力为奥斯汀地区以及德克萨斯州的相关单位提供其丰富资源, 并积极鼓励大众参与当地音乐文化的创新与保存。

韩国“国立国乐院” (National Gugak Center) 是韩国的一个国家音乐机构, 自1951年正式开放。为传承和弘扬韩国传统音乐, “国立国乐院”通过国乐博物馆的展示, 向大众述说韩国音乐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笔者通过浏览上述四个音乐博物馆网站发现:浏览“格莱美博物馆”与“摇滚名人堂博物馆”的网站时,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快速、明确地掌握博物馆陈列的相关信息, 这是这两个博物馆本身的音乐类型即具有鲜明的风格, 在社会上也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所致, 也因此使博物馆在教育推广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德州音乐博物馆”则将重点设定在数据库的资料内容上, 比较近似于研究性博物馆;韩国“国立国乐院”属于宣扬文化的音乐博物馆类型。不过, 无论它们以什么样的途径强调自身的独特之处, 其各自的音乐特征都能够在网站中明确地体现出来。

笔者从“乐器博物馆”的网站中得知它设有四个主要展厅, 分别为地区性音乐厅、机械音乐厅、名人艺术家厅和体验区。此外, 馆内还设有体验区, 让观众能够从实践中获取演奏不同乐器的难得经验。除了长期性展厅之外, 博物馆还会举办“特展”, 如将于2014年11月15日开启的一个“世界鼓乐器展” (Drums of the World) , 将带领观众探索来自亚洲、非洲、中东、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地区的数十件鼓乐器, 并通过大量数字媒介和数字资源的引导, 让观众能够认识这些乐器的形状、大小、质地以及演奏方式。

过去“乐器博物馆”也举办过一些不同主题的“特展”, 比如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举办的“美国流行音乐中的拉美明星展” (Latinos in U.S.Popular Music) 、2012年2月至10月与非洲皇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非洲拇指钢琴展” (African Thumb Pianos)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举办的“爵士乐黄金时代的肖像” (Portraits from the Golden Age of Jazz) 和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以女性摇滚为主题的“女性摇滚:视觉、激情、力量”展览 (Women Who Rock:Vision, Passion, Power) 等。

除此之外, “乐器博物馆”还致力于举办儿童的教育活动, 根据博物馆网站的课程计划, 从2014年9月24日至2015年1月17日, 将会开设45节长度从45分钟到2小时不等的音乐课程。博物馆根据不同年龄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分别有6岁以下的“音乐与运动”、6至12岁的“音乐旅程”、12岁以上的“博物馆导览员”等。6岁以下的孩子还细分为0至18个月的婴儿、18个月至3岁的幼儿以及3岁至5岁的幼儿等, 课程内容主要是从运动和游戏中去感受音乐的律动;而针对6至12岁儿童所设置的课程, 是乐器的体验和学习, 以及对音乐的历史和更多理论的认识;导览课程的对象则设定为对音乐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热忱的青少年学生。

除了上述内容, “乐器博物馆”也积极举办音乐会表演和音乐节的活动。音乐会的音乐类型包括爵士乐、钢琴、世界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 根据网站的演出信息, 包括两天“世界音乐”音乐节的两场演出, 以及9月23日至12月10日之间41场音乐会的举办。鉴于“乐器博物馆”举办各类音乐活动的频率与活跃程度, 笔者认为乐器博物馆将乐器的潜在和深层价值都进行了很好的展现, 这种透过乐器来普及音乐教育的方式, 在当地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美国南达科塔州的“国家音乐博物馆” (National Music Museum) 成立于1973年, 主要依靠个人、企业、基金会和政府等单位的捐献来运营, 曾被美国国家音乐理事会誉为“美国音乐的里程碑”。该博物馆藏品的来源地域遍及美国、欧洲和其他非西方国家, 收藏的乐器数量超过15000件, 从乐器的数量上来看, 可以说是同类型音乐博物馆当中藏品最为丰富的。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乐器博物馆” (Musical Instruments Museum) 成立于2000年, 包括四个展厅、音乐厅、博物馆商店、图书馆和餐厅。它的经营模式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博物馆, 它采用复合式经营手段, 将生活必需的饮食融入博物馆当中, 并巧妙地将两者结合, 使博物馆成为一个更贴近观众生活的场所。除此之外, 因为博物馆处于景色优美的地方, 又开设了餐厅为观众提供了风味独特的菜肴, 所以吸引了年平均约十二万五千人次的参观。

通过浏览上述的三个乐器博物馆网站, 笔者认为它们都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凤凰城的“乐器博物馆”着重于音乐的教育推广;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乐器博物馆”打造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相对严肃的音乐博物馆的形象, 赋予了音乐博物馆更多休闲娱乐的元素, 同时为大众的文艺生活增添了一个新的选择;美国南达科塔州的“国家音乐博物馆”对于乐器的收藏与研究可以说对为学术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其他同样以乐器为主题的数字音乐博物馆, 还有巴塞罗那的“音乐博物馆” (Museu de la Música) 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钢琴博物馆” (The Piano Museum) 等。

笔者从上述的六个音乐博物馆网站中了解到, 这些音乐博物馆与音乐博物馆网站的建设都是十分下功夫的。纵观以上三大类型的音乐博物馆网站, 由于本身的定位不同, 网站所展示的内容也各有所侧重:有的音乐博物馆将理念设定于研究方向, 因而在网站中强调了数据库的实际数据;有的着眼于教育与普及, 因此提供了大量课程、音乐会、各类讲座活动等信息;还有的博物馆充分展现数字技术, 将重点投向了陈列层面;也有博物馆将以上三种功能与意义完全体现。这些, 不仅是我们从上述15个国外音乐博物馆网站中所能窥见的, 也说明了国外音乐博物馆网站的发展整体来看是全面的, 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特色和专业性。

(二) 虚拟音乐博物馆

虚拟音乐博物馆, 是指那些并无传统的实体音乐博物馆作为基础的数字音乐博物馆。我们仍按虚拟数字音乐博物馆的三种类型 (“以人物为主题”、“以音乐类型为主题”和“以乐器为主题”) 各取典型案例进行观察。

不同于常见的、占大多数的、以单一人物作为主题的音乐博物馆, “作曲家名人堂”以众多的作曲家作为博物馆的主题。作曲家数据库是这个虚拟博物馆的最大亮点, 该数据库收藏了将近400位作曲家超过10000页的生平、照片、作品叙述资源, 并有超过23万个录音资料。

芝加哥大学数位典藏的“肖邦早期出版作品” (Chopin Early Editions) 网站中的“肖邦在线目录” (Chopin Online Catalog) 数据库, 开设于2006年, 主要收集1881年以前肖邦已出版的作品。数据库主要陈列了一系列公开发行的乐谱的封面图片与部分乐谱, 对于肖邦作品出版的地点、年份、日期、版号、出版社都有详细的记录, 其出版地点遍布法国的巴黎, 英国的伦敦, 德国的莱比锡、柏林、美因兹,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米兰, 美国的波士顿、费城,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波兰的华沙等。

数据库中收集的肖邦作品封面包括叙事曲、船歌、波莱罗、协奏曲、练习曲、幻想曲、即兴曲、进行曲、玛祖卡舞曲、夜曲、圆舞曲、前奏曲、回旋曲、谐谑曲、奏鸣曲、三重奏、变奏曲和华尔兹共十八类, 总计约330张图片。从数据库针对不同的乐曲形式所收集到的乐谱封面数据中能够粗略看出, 在1881年以前, 肖邦的作品被出版最多的是玛祖卡舞曲, 原因是数据库收集到的玛祖卡有16首乐曲, 总计72张乐谱封面图片;华尔兹和小夜曲也分别有52和48张出版封面。

“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虚拟展” (Penn Libraries Virtual Exhibitions) 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著名的资源之一, 其数据库中陈列的资源包括艺术、教育、历史、文学、音乐等主题, 音乐图书馆陈列 (Music Library Exhibits) 是整个数据库的一个分支。其中, 对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Eugene Ormandy) (1) 的数字展览是从2013年3月开始的, 这是为了纪念他在1934年和1935年出任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的指挥 (Minnesota Orchestra) 所录制的专辑获奖75周年。网站以丰富的文字和五十多张图片来陈述这位指挥家从出生在布达佩斯、五岁进入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 到早期工作和明尼苏达工作时期 (包括巡演、音乐会、相关人物) , 再到1934年和1935年的录音时期以及最后搬往宾夕法尼亚时期的生平。数据库还以相似的手法, 构建了其他五个同样来自宾夕法尼亚的指挥家的数字资源库。

关于以上三个虚拟音乐博物馆的例子, 笔者认为无论是“作曲家名人堂”、“肖邦早期出版作品”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虚拟展”, 目的都在于纪念音乐家。然而, 与另外两个纪念性音乐博物馆有所不同的是, “肖邦早期出版作品”网站从过去出版过的乐谱这个角度切入, 与音乐博物馆的工作结合, 在目前的音乐博物馆当中显得比较特别;另外两个音乐博物馆都是以两个以上的人物、同一性质为主题的展示, 对于观众而言, 强化了对于作曲家和指挥家的了解。

网站中的“网上音乐手稿” (Music Manuscripts Online) 展示的目的, 是将“摩根博物馆”所收集的音乐手稿以高质量的数字图片形式呈现出来。线上音乐手稿展示了超过500张手稿图片, 涉及的作曲家有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李斯特等,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约有241位。“线上音乐手稿”网站表示, 数字化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数据库内未来还将不断添加作曲家的相关稿件。这个数据库所收集的乐谱、手稿和歌词等, 都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史料。

柯蒂斯音乐学院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之一, “柯蒂斯数位展示” (Curtis Digital Showcase) 的内容则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网站中的“网上舞台” (The Online Stage For 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为观众提供了学院内顶尖学生、教师和校友的演出视频。该网站除了能够提高学院的艺术影响力, 还能提高演奏家们的知名度。设置这样的网站, 可以说是音乐学院对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 同时, 也是为大众增设了一个学习资料库。

密苏里州立大学的“马克思·亨特歌曲收集” (Max Hunter's Song Collection) , 网站中保存了1596首密苏里州境内的欧扎克山 (Ozarks) 地区的民歌, 这些歌曲是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 (Springfield) 地区的一个名叫马克思·亨特 (Max Hunter) 的推销员在1956至1976年间的旅行中, 用传统磁带录音机在欧扎克山的深山中录制下来的。

这个网站中所保存的歌曲和故事, 都已经在欧扎克山地区流传了很多代人, 但是随着经济与都市化的发展, 如今也成了珍贵的音乐资源, 所以这个网站也可以说是保存了这个地区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向各界传播。现阶段, 网站的陈列方式是把乐谱、歌词和音频播放同时呈现。这个网站表示, 将在未来努力实现让观众与网站之间能够即时交流的功能。

上述的“网上音乐手稿”侧重于静态的音乐乐谱、信件等文献, “柯蒂斯数位展示”侧重于动态的音乐表演——两者都把自身的独特之处透过网站不同的陈列方式展现出来。“马克思·亨特歌曲收集”的内容更接近实地采风、田野调查的成果展示, 网站结合视觉乐谱与听觉音频的方式, 有效传达了音乐内容本身。

这个网站中陈列的物件来自欧洲九个主要的乐器博物馆, 这些博物馆各自选取了能够明确体现文化和特色的乐器参加展览。网站将展示分为“乐器设计”、“乐器与生物”、“乐器与制作者”、“实验乐器”、“仪式与文化”、“庆典乐器”六个部分, 每部分均以音频和图片来呈现。

其中, “乐器与生物”这个主题, 介绍了过去人类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利用到的动物的身体构件如鸟骨、蛇皮、象牙、小牛皮、贝壳, 甚至是人的骨头, 还介绍了以人类的形象制成或装饰的乐器;在“仪式与文化”主题当中, 也陈列了许多特别的乐器, 见图8。当乐器完全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演奏目的后, 就表示人们强化了它在别的某一方面的用途。如图中的人形乐器, 往往是在非洲和亚洲某些民族的宗教仪式中出现的。这些宗教活动的祈求者很容易将祷告、仪式、音乐和舞蹈交织在一起, 再加上宗教仪式的过程, 音乐常常使乐器象征性地成为具有权利和能赐予仪式力量的要素。

美国的“虚拟乐器博物馆” (Museum of Musical Instruments) 成立于2000年, 是以吉他收藏为主的私人乐器博物馆, 致力于为后代保存与记录丰富的吉他发展史料。创立者选择以虚拟音乐博物馆的形式呈现, 是为了更广泛地与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交流, 并最大可能地传播博物馆资源。

“乐器博物馆”的页面中同时显示了不同的链接地址, 具有多点链接的功能, 观众能够在不同网页的不断切换往返中, 建构出对网站的全面性的印象。网站设置了12个“展览”和8个“收集”:“展览”中有丰富的文字和图片搭配来进行阐述, 而“收集”则强调图片的浏览, 以笔者不完全统计, 展览和陈列分别使用了228张和116张图片。整个网站使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源、文字叙述、地图以及时间表, 阐述了相关的地区、人物和乐器, 内容可称丰富饱满。

卫斯理大学的“数字乐器博物馆” (Virtual Instrument Museum) 是由“世界音乐”项目发展而来。早在20世纪50年代, 卫斯理大学所收集的乐器已经面临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的状况, 到了70年代, 该大学为“世界音乐”项目增设了一层楼的空间以供利用, 直到2003年正式开启如今的“数字乐器博物馆”。该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博物馆的购买, 以及校友和外界的捐赠。它是一个具有世界多种类型乐器的资源丰富的数据库。

对于乐器的陈列方式, “数字乐器博物馆”按乐器的“类型”、“质地”和“所属地区”分为三大类。“类型”是依据乐器的演奏方式划分的, 有弦乐器、管乐器、敲击和打击乐器等共127件;“质地”分为木头、葫芦、陶土、石头、金属、皮肤、丝、竹、人造合成物和其他制作材料;“所属地区”分为东亚、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南亚、中亚、西亚、非洲、欧洲、北美、中美、南美和加勒比海等12个。“数字乐器博物馆”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有利于大众从不同角度去找自己需要的乐器资源。

虚拟的“网上乐器博物馆” (Musical Instruments Museums Online) 是欧盟委员会 (European Commission) (2) 执行的一个项目, 目的是将欧洲的几个重要乐器博物馆资源整合在一起。这个项目建设于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 为期两年, 成功地将所有藏品收录进了这个免费公开的大型乐器数据库。该数据库为了避免语言成为交流的阻碍, 还设置了七种语言的转换功能, 便于多国观众浏览参观。

“网上乐器博物馆”在与其他博物馆共同执行这个项目期间, 相互之间交流了数字化工作进程的经验, 因此当这个网站成功构建出来后, 参与项目的博物馆也能够将成果运用到自身的博物馆当中, 并且根据各自博物馆的需求进一步执行数字化工作。如今, 网上乐器博物馆的目标是面向全世界的乐器博物馆共同开展乐器数字化保存的工作, 他们认为, 这样的工作有助于扩大音乐博物馆资源的影响力, 也能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在这项数字化工作中受益。

共有来自欧洲23家博物馆的53795件乐器陈列于“网上乐器博物馆”当中, 例如法国的“CitéDe La Musique-Musée De La Musique”、爱丁堡大学的“乐器博物馆”、瑞典的“Swedish Museum Of Performing Arts”和“The Nydhal Collection”、意大利的“Galleria Dell'accademia-Department Of Musical Instrunents”等, 以及本文提到的位于比利时的“乐器博物馆”、德国的“日耳曼国家博物馆·乐器收集”和西班牙“音乐博物馆”等欧洲博物馆。

从“网上乐器博物馆”网站中可以看出多层次的分类方式:首先是将乐器分为“管乐器”、“敲击乐器”、“弦乐器”、“乐器要件”、“键盘乐器”、“机械乐器”、“其他乐器”、“笛类乐器”和“电子乐器”九个大类, 再逐一列举所有相同类型的乐器名称。有些下属类型较多、较为复杂的乐器, 会先经过类别的划分, 最后才出现乐器名称的详细选单。例如“乐器要件”这一大类, 指的是乐器演奏时需要使用的物件, 如吹管乐器的竹片、吹嘴, 拉弦乐器的弓, 打击乐器的鼓棒以及拨弦乐器的琴拨;机械乐器包括了音乐盒、留声机、音乐时钟等;“其他乐器”主要保存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乐器, 比如, 玻璃琴、音叉琴、锯琴、水晶琴、钉琴等。

这个网站所收藏的乐器不仅数量众多, 有些种类也十分稀有、少见, 观众能从中获取一些关于过往所未曾见过的珍贵乐器的知识。博物馆在每一个乐器的介绍页面上都会标注该乐器所属的实体博物馆, 让有兴趣的观众能够前往相应的实体博物馆一探究竟。

“欧洲展·探索乐器”具有“特展”的性质, 虽然在资源的数量上显得比较单薄, 但重点体现出了它不同于一般乐器展览的定位, 强调了乐器在多方面的人文作用。卫斯理大学“乐器数字博物馆”清晰的分类方式、简洁的陈述介绍以及部分音视频的陈列,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美国的虚拟“乐器博物馆”以私人性质来说, 属于具有大量资源的博物馆。除此之外, 网页的整体设计、色调、动画和展示图片的效果, 都很好地体现出“吉他博物馆”的风格, 成功地让观众留下一定的印象;“网上乐器博物馆”可以说是目前最具规模的乐器博物馆, 它不但开创了乐器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局面, 也让音乐博物馆特别是数字音乐博物馆中的数字技术应用观念得到了强化, 同时, 对于乐器相关研究、音乐博物馆以及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发展, 都具有很大的贡献和意义。

前面笔者所列举的国外的虚拟音乐博物馆, 多数是依附于基金会来管理和运作的, 另外一些是附属于学校或由私人自主管理的, 它们无论是以哪一种方式, 目前都处于良好的发展姿态中。我们从网站的风格、设置或是资源的类型上, 都能明显察觉国外的数字音乐博物馆通常具有鲜明的特色, 纵观整体虚拟音乐博物馆的保存情况, 其内容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而具有时代意义的手稿、原始音频、现场表演视频、世界各地的稀有少见的乐器等, 其数字化保存工作对于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坚实的价值。

综上所述, 国外的具有一定研究性的数字音乐博物馆, 一般都设有专业人员来负责研究工作, 因而展示的资源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侧重教育性的数字音乐博物馆, 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 通过实际交流活动, 与大众产生紧密的联系;普及性的数字音乐博物馆则以各种不同的手段来吸引观众, 可能具有大量的资源、绚丽的陈列技术、特别的活动以及场所等独具特色之处。

然而无论是强调哪一种功能的国外数字音乐博物馆, 其网站中, 观众可以有效利用的信息和资源都是具有不小的数量的。纵观目前国外数字音乐博物馆的现状, 可以说无论在类型、技术、内容上, 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二、中国的数字音乐博物馆

笔者以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数字音乐博物馆作为国内数字音乐博物馆的主要研究对象。笔者根据实地调查发现, 目前大陆地区已经有了许多实体的音乐博物馆, 正如笔者曾提到的, 我国现存的音乐家纪念馆和乐器博物馆, 它们多数尚未设置音乐博物馆网站, 比如厦门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上海“东方乐器博物馆”、西安的“中国音乐史博物馆”、哈尔滨的“音乐博物馆”群力馆等。在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中, 也有相同的情况。以目前的情况来说, 在笔者搜集到的资料中, 中国大陆地区无论是音乐博物馆网站还是虚拟音乐博物馆, 数量都不算很多。

中国台湾地区的“魏锦源乐器博物馆”, 在2003年由魏锦源本人创立, 是台湾第一家实体音乐博物馆, 然而2011年11月起即不再开放现场的参观活动。笔者通过电话询问原因, 馆长回应说这是由于过去博物馆的空间过于狭小, 至今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场地。无论该馆未来是否再次开放现场参观, 这件事情都体现出台湾地区在实体音乐博物馆的发展上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近乎停滞的状态。但同时, 台湾地区在音乐类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上, 由于“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政策的推行, 建设出了一批虚拟性的音乐博物馆。

(一) 音乐博物馆网站

与国外数字音乐博物馆网站相同, 国内的数字音乐博物馆网站也包括人物、乐器和音乐类型三种内容。

网站设置了展馆介绍、专题文章、视频、相册、图书文献、网上展馆和联络方式七个部分, 共计陈列了64篇文章、370张图片等。网站所陈列的文章多数是各界表达对郑律成的赞扬和崇敬之情的, 此外也有与他的作品相关的分析阐述, 大部分是在2010年到2012年间发表的。

其中, 《小提琴的故事》、《郑小提讲述:父亲是著名的音乐家, 也是坚定的革命者》和《郑小提:父亲在军歌的旋律中永生》三篇文章是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之作, 《郑律成故乡行》和《郑律成生年考》则是郑小提与学者梁茂春共同写作。另外, 网站也保存了郑小提在《走向太阳》展映仪式上发言的文字内容。除此之外, 《丁雪松谈郑律成》也是文章中独具意义的一篇, 记录了梁茂春在1981年三次和1996年两次在郑律成的妻子丁雪松家中所做的采访的内容。观众通过网站丰富的文字和照片,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郑律成的婚姻、家庭、作品、思想、信念和精神。

目前, “东方乐器博物馆”还未设置网站, 其网页是上海音乐学院官方网站当中的分页, 但是页面内容与音乐博物馆网站基本相似。网站由博物馆简介、学术活动、乐器视听、乐器捐赠、馆内公告和友情链接六个部分构成。博物馆简介当中, 以21张图片介绍了馆内少数民族、外国民族、中国现代和古代乐器四个展厅, 并分别介绍了各展厅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较为特别的是, 博物馆选取了曾侯乙编钟、錞于、铜鼓与古琴这四件博物馆典藏的精品, 以中英文双语的文字来介绍。

对于为“东方乐器博物馆”捐赠乐器的人士, 网站也表达了感谢之情。到目前为止, 网站有六次捐赠记录, 其中既有国外文化单位、国内外学者的乐器直接捐赠, 也有单位提供资金然后由博物馆人员亲赴国外购买乐器的捐赠方式。一直以来, “东方乐器博物馆”与学者之间的交流频繁, 像荷兰音乐学家高文厚, 中国音乐学家乔建中、张伯瑜, 西安音乐学院学术考察团等, 都曾经到馆访问调研。该馆也致力于音乐的教育推广, 多次举办甘美兰、木卡姆的系列讲习班, 并且接待小学生参观交流。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 (3) 期间, “东方乐器博物馆”制作了一套中英文版本的“团体多媒体电子导游系统”, 在馆内大屏幕滚动播放中国及世界各民族的乐器演奏视频, 并且更新和优化了馆内的“世界民族乐器检索系统”, 这些都是为了使观众能够更深入、详尽地认识馆藏内容。同时, “东方乐器博物馆”也长期接待各国外宾, 并与院内留学生交流, 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

此外, 笔者还了解到东方乐器博物馆与“中国传统音乐数据中心”正致力于“中国乐器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中, 这与前文所提到的欧洲“网上乐器博物馆” (Musical Instrument Museums Online) 有着相似的理念。“东方乐器博物馆”已经向欧洲委员会提出加入申请, 可能成为这个项目中第一个非欧洲国家的成员。

2011年6月23日正式开放的“中国胡琴艺术博物馆”, 是我国唯一从专业角度系统地展示胡琴艺术的博物馆, 馆藏的一百多把胡琴, 多数来源于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该馆致力于推动胡琴艺术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 希望为广大胡琴爱好者提供一个权威性的交流平台。

目前, “中国胡琴艺术博物馆”的网站, 在参观动态的更新上最为显著和频繁, 发布的82条内容中约70条是各界的参观记录, 参访人员有国内外的领导、音乐家、各界团体以及个人。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在开馆前后都曾多次到馆, 给予指导和帮助;相关行政领导以及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书画家程大利、意大利切利比达克交响乐团、台湾同胞等, 都曾到该馆指导、交流和参观。

台湾的“奇美博物馆”于1992年开放, 自2014年5月起休馆, 预计在2015年初重新对大众开放。“奇美博物馆”是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先生为了回馈社会大众而设立的, 藏品包括绘画、雕塑、兵器、自然史与乐器等, 获得各界专家的好评。博物馆从1990年收藏名琴开始, 逐渐寻获世界各国的古乐器、自动演奏乐器、古董留声机等, 其网站以21张图片, 展示出名琴、管乐器、自动乐器、键盘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除了图片资源, 观众也能享用该网站近千首的音乐资源。目前, “奇美博物馆”在网上的音乐欣赏功能分为新、旧两个版本。新版在线聆听的页面不同于旧版, 需要转换到另一个新的页面上进行欣赏:新页面在视觉上更为清晰、美观;音乐欣赏的播放功能也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乐器的分类也更为细致, 从过去的8类调整为管弦乐曲、协奏曲、奇美名琴名曲、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曼陀林、竖琴、吉他、巴拉莱卡琴、多姆拉琴、小喇叭、单簧管、歌剧共14类。

此外, 博物馆设有“奇美艺术奖”, 希望透过发放奖金来鼓励大众致力于艺术创作, 使艺术融入当地社会与生活中;从2002年起, 博物馆也为大众提出了奇美典藏名琴的借用办法, 并通过举办特展、讲座、比赛等教育活动, 积极面向社会推广文化艺术。

该博物馆网站的整体架构分为“馆博快讯”、“陈列展览”、“音乐会实录”、“民乐培训”、“志愿者园地”、“中国音乐简史”、“联系我们”和“各界来访”几部分, 共计以135张图片来展示馆藏内容, 以19张图片记录音乐表演现场情况, 以60条与博物馆相关的动态消息和分上、中、下三大篇章的文字详实地阐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

截至2014年9月25日, “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已经举办了10场音乐活动、4场音乐会、2场公益讲座、1场免费讲解和3场雅集活动。另外, 每逢国家博物馆日、世界遗产日, 该馆都会响应世界潮流, 向大众提供免费讲解导览的服务。已经举行过的相关活动如“运河之风纳凉古琴雅集”、“从‘清河简劲’说起——古琴音乐欣赏漫谈”、“江南琴社古琴艺术公益讲座”、“古琴与江南园林”、“成公亮古琴作品音乐会”等, 均起到良好的效果。上述活动的名称本身也已展现出“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对古琴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存抱有的极大热忱与信心。

笔者上面所观察的我国音乐博物馆网站, 以“郑律成音乐家纪念馆”所陈列的图片资源数量为最多, 不过网站更新的内容并未对各界人士到馆参访进行记录或相关叙述;“奇美博物馆”具有最多的音频资源;在音乐活动的推广方面, 则以“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为首。这些网站目前的情况说明, 我国音乐博物馆网站的发展, 依各自的资源内容而各具特点, 有的侧重于资源的丰富性, 有的则与社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

(二) 虚拟音乐博物馆

台湾地区的“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在1998年起至2001年间, 陆续推动“数位博物馆计划”、“国家典藏数位化计划”和“国际数位图书馆合作计划”三个计划, 并于2002年至2007年间, 正式展开“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2008年起, 进一步将“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整合为“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一直持续至2012年。 (1)

笔者的研究中包括了上述计划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由于政策的推行具有时效性, 政策成果网站的执行时间也是有期限的, 从而出现了网站在截至执行时间后失效的情况。

网站将聂耳的生平划分为“光辉一生”、“日记”、“史料”、“影视”、“音乐”、“友人”、“纪念馆”几个主题进行叙述。1926年至1935年间, 聂耳的近千篇日记在网站中被陈列出来, 有的属于长篇的有主题的文章, 有的是简短的生活随笔。史料部分以七个部分的内容, 叙述关于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的历史记录以及名人对于聂耳的评价。聂耳音乐中, 包括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经典作品, 以曲谱搭配音频的方式为大众陈列了三十多个曲目。网站还用了12个视频, 将电影《聂耳》中的“开路先锋”、“马赛曲”、“毕业歌”等歌曲片段陈列出来。网站以59张图片来介绍聂耳的相关友人, 其拍摄时间为1928年至1937年间, 包括聂耳的家人、老师, 音乐界、电影界和其他友人等。此外, 网站还以12张图片, 介绍了我国太湖、西山、威海等各个地区的聂耳纪念馆。

由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历经四年时间建设而成的“李泰祥数位音乐博物馆”中, 大多数的资源都由李泰祥本人提供。这个博物馆面向普通大众和研究学者, 内容丰富翔实, 对于后代了解台湾本土音乐家及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与教育意义。

网站先是对李泰祥的生平做了完整的介绍, 接着以大量的音频、图片、视频陈列他的作品内容, 如:用了7张图片陈列了李泰祥的乐谱、文字、书法、绘画手稿;用了6篇期刊的文字叙述;用了从1965年至2009年的上百篇报道记录以及40张图片和文字叙述来自各地的评论。

李泰祥于1964年由“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 在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小提琴, 并积极投入创作与编曲的工作。他擅长将中国民歌以西方管弦乐形式进行改编, 作品有民歌、诗歌、室内乐、交响乐、艺术歌曲、现代音乐、原住民音乐等类型。网站所提供的他的作品数据当中, 以将民歌改编成交响乐曲的为最多, 有35首, 如改编台湾民歌《天黑黑》、《丢丢铜》等, 其他歌曲作品合计为80首。另外, 他曾创作了《橄榄树》、《告别》、《答案》、《错误》等风靡一时并至今广为流传的歌曲, 其中以《橄榄树》最具代表性——此首作品由他本人作曲, 中国现代作家三毛填词, 表达了对于生命自由与完美理想的追求, 并期望能够在不受传统束缚的状态下自在生活。

在“许常惠音乐资料典藏数位化计划”网站中, 保存了许常惠大师生前对台湾音乐的相关研究、丰富的创作手稿、乐谱、著作及采集时所录制的音乐盘带、录像带、录音带, 相关报纸、照片等资料也都被妥善地保存, 这些丰富的资料正是“许常惠音乐资料典藏数位化计划”的主要内容。

由于资料丰富、类型繁多, “许常惠音乐资料典藏数位化计划”经历了三个阶段才将内容初步建设完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台湾当地世居民族当中的泰雅族和阿美族的音乐;第二部分对台湾的汉族音乐作简略陈述, 并将台湾音乐分为南、北管、客家音乐、戏剧与说唱、民歌五个类型;第三部分是搜集到的资料的陈列, 包括超过一万页的乐谱手稿、手写文件, 以及民族音乐学、现代作曲、音乐分析等领域的期刊论文, 还有从1959年至2001年共2284份剪报资料和其他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如此庞大的资料规模, 除了需要经过数字化工作之外, 还需要学者、研究员有系统的研究与整理, 因此, 这个研究型网站目前只完成了部分的数字资源建设, 未来还将继续录入和公布新的数字资源。

由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建构的“史惟亮数位音乐典藏计划”, 其网站中的资源多为此前未曾公开的一手资料, 网站以数字化工作来体现史惟亮对台湾音乐史的贡献。史惟亮毕业于台湾“国立”师范大音乐系, 是台湾近代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网站以文字和陈列手稿图片的方式, 叙述了史惟亮在1967年创建《音乐学报》, 同年成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并完成《论音乐形式》和《台湾山地民歌研究报告》两本著作, 一直到1975年完成《管弦乐器音域比较手册》等这段他21岁到50岁之间从求学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以及其中的重要事件。

在台湾地区与“李泰祥数位音乐博物馆”、“史惟亮数位音乐典藏计划”和“许常惠音乐资料典藏数位化计划”相似的一系列音乐家网站, 还有:“叶俊麟闽南语歌词及文物数位典藏计划”——内容网罗了叶氏经典作品、生平事迹, 使大众对叶氏有完整的了解;“肖泰然博士作品数位典藏计划”——网站当中陈列了肖泰然的生平、创作、手稿、音频、视频等内容, 将肖博士的作品全面地呈现给学者、专家以及大众;“苏森墉音乐馆”——对苏氏的一生和作品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将人物设定为主题的虚拟音乐博物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 每一个博物馆也都具有一定的资源量, 网站视觉呈现上也都各具特点与亮点, 无论陈列的方式, 还是资源的质量, 都能为学术、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奇美博物馆提琴数位典藏”网站中的“提琴年表”栏目, 分为“名琴介绍”、“名曲欣赏”和“演奏家”三大部分。网站先从乐器的制作地区和时代背景做叙述, 叙述到的地区除了上文所述的四个国家, 还遍及比利时、荷兰、丹麦、西班牙等15个欧洲国家。接着, 网站介绍了比利时、英格兰、法国、德国、奥地利、荷兰、苏格兰、瑞典、西班牙、瑞士等国家或地区的各种制琴系统、学派, 其中以意大利系统的14个学派最为特殊。网站在这部分还提供了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制琴师的传承脉络表;“名曲欣赏”中的音乐家作品共计有音频一百多段。

网站中的“绝色名琴”栏目, 是“奇美博物馆”在2009年9月26日至2010年1月17日所举办的“提琴珍藏展”的介绍网站。它由五部分组成, 翔实地介绍了小提琴的起源、历史以及分期、种类等, 并提供了丰富的图片与视频资源;其中, “提琴的秘密:制琴过程”清楚地以照片、图示的方式描述了提琴的构造与制作过程。

有侧重于文字叙述的提琴年表, 也有展现视觉效果的提琴3D体验馆, 还有图文并茂的绝色名琴珍藏展栏目, “奇美博物馆提琴数位典藏”聚焦于提琴乐器的不同视角, 运用不同的陈列方式, 将提琴乐器所蕴含的内容系统化地传递给了观众。

关于“魏锦源乐器博物馆”从实体博物馆转为虚拟博物馆的原因, 前文已阐述过, 在此不再赘述。“魏锦源乐器博物馆”的馆长魏锦源自1980年起, 陆续在国内外购买与搜集各类乐器, 总计超过700件, 这也是网站陈列资源的来源。目前, 网站上的陈列内容包括东西方典藏乐器、世界民族乐器, 以及自制乐器、怀旧音响,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共479张图片, 其中有28张是魏锦源自制的胡琴、锯琴、马头琴、中阮等乐器。

上述的数字乐器博物馆的数字资源都来源于实体音乐博物馆, 以丰富的藏品数量作为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厚实基础, 使网站的陈列更为丰硕。

目前, 网站的整体架构分为“音乐欣赏”、“教学”和“资料库”三部分, 在“原住民音乐欣赏”栏目中, 已经陈列了阿美族、排湾族和鲁凯族的音乐, 依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共计约有500首乐曲的音频和乐谱;在“原住民音乐教学”部分, 分别陈列了阿美族与排湾族歌曲及其乐谱。“原音之美·台湾原住民音乐数位典藏计划”有效地将台湾世居民族的音乐以数字化技术保存, 为关于台湾本土原住民音乐文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资源。然而, 在台湾世居的除了上述三个族群, 还有泰雅族、布农族、卑南族、鄒族、赛夏族、雅美族、邵族、葛玛兰族、太鲁阁族等, 因此, 将他们的音乐全部数字化, 将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巨大工程。

与“原音之美·台湾原住民音乐数位典藏计划”性质相似的博物馆还有一些, 如:“南岛语族音数位博物馆”也是记录目前急需保存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 网站中所使用的资源几乎都来自于国际知名音乐学者山口修教授的田野采集, 他将自己所采集的这些珍贵资料交由博物馆团队进行数位化建构与保存, 为人类留下了现在可能已经绝迹的文化遗产;“濒临消失的海岛歌声·澎湖古老褒歌数位典藏计划”网站则记录了澎湖岛上逐渐消失的特殊的口述与表达形式, 共计收录褒歌529首, 希望能够对澎湖褒歌的文化保存、推广与教育有所贡献;“日治时期图文曲盘数位典藏计划”网站中主要陈列的内容是资深音乐制作人李坤城先生所收藏的唱片, 目的是保存台湾20世纪30、40年代的音乐内容, 并且将台湾录音史上无比珍贵的黑胶唱片的内涵与声音为后代传承下去, 为各界学者提供研究的资料。

另外, “两厅院数位博物馆”将“两厅院” (1) 近三十年所保存的珍贵而且具有历史意义的资料, 如演出的节目单、海报、录音、录像、剧本以及舞台、服装和灯光的设计图等, 经过数字化工作保存。整个网站包括音乐、舞蹈和戏剧三个艺术类别。网站希望能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平台, 用网络的优势起到艺术教育的普及作用, 同时也拓展“两厅院”的观众群。对于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发展方面来说, “两厅院数位博物馆”所典藏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创新与启发性意义。

台湾地区的“银河数字音乐博物馆”是当地虚拟音乐博物馆当中, 少数不属于“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政策成果的网站之一。它属于私人企业建设与运营的网站。“银河数字音乐博物馆”属于银河互动网路集团网站下的一个分支, 银河互动网路集团从对历史的继承和保存, 到激发创造力的人才培育, 充分展示了对于音乐文化推广的热诚。“银河数字音乐博物馆”网站资源主要包括华人音乐、西洋音乐、专辑音乐、中国音乐、民歌、韩国和日本流行等各种音乐类型。目前只开放前三类音乐的访问页面。这三个类别的主题又细分为男、女歌手和团体组合共计1231位馆藏歌手。其中, 西洋音乐主题中多了“西洋特辑”和“经典百老汇”两部分内容。虽然以日韩音乐为主题的网页尚未完成建设, 不过网站也已提供了841张日韩专辑的相关内容介绍。截至2014年9月25日, 网站已具有丰富的资源, 包括陈列5173张专辑、2390个歌手音乐视频、20167则相关新闻报道。

上面提到的多种不同音乐类型的虚拟音乐博物馆, 无论其建设是基于研究、文化还是娱乐目的, 都给了社会以相当正面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台湾地区虚拟音乐博物馆的整体发展, 无论从数量或内容上看, 还是从发展学术研究与音乐文化的角度看, 都具有较高的价值。目前, 以音乐类型作为博物馆主要内容的虚拟音乐博物馆数量最多。笔者认为, 这与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倡有关:无论是濒临绝迹、处于发展之边缘地带的音乐类型, 还是逐渐消失的少数民族音乐, 甚至是正在繁荣发展的流行音乐, 其数字化的保存工作都持续进行着。以音乐家作为主题的虚拟音乐博物馆, 在目前虚拟音乐博物馆的整体发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充分说明过去音乐家、学者的各种研究成果值得传承与延续, 这种类型的网站不但具有深入探究的意义, 也有鼓励后人努力向上的作用。

三、中国与国外数字音乐博物馆比较

笔者认为, 国内外数字音乐博物馆现状的相同之处可以简单总结如下几方面:透过网络来打破过去受时空限制的传播方式, 以数字化技术为学术界提供研究资源;为大众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 同时达成教育的根本意义;为后代保存人类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资料。在音乐博物事业的发展方面, 实体馆着重于音乐的社会推广教育;虚拟音乐博物馆则相对重视网站的资源深度与研究价值。总之, 目前国内外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在理念、目标和具体建设方式等方面, 大体是一致的。

然而, 在大体相似的现状之中, 国内外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发展, 还是具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一) 整体发展的不同之处

中国与国外的数字音乐博物馆在整体发展的质量与数量上有明显的不同。就本文所搜集的研究对象来说, 有国外音乐博物馆网站15个和虚拟音乐博物馆10个;中国的音乐博物馆网站5个和虚拟音乐博物馆17个, 分别合计前者为25个, 后者为22个, 总计47个。国外以美国的音乐博物馆网站与虚拟音乐博物馆之比最为平均, 前者8个, 后者7个;相较之下, 中国数字音乐博物馆在发展数量上显得相对不均衡, 音乐博物馆网站的数量明显不足。

欧美西方国家无论在音乐博物馆还是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上, 都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因此在研究、技术、资金来源、营运模式等各方面, 基本都已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国家现状的建设体系。前面提到的由欧盟委员会发起的“网上乐器博物馆”项目, 就已经成为欧洲数字音乐博物馆整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亚洲地区在音乐博物馆的数量方面还未有显著的增长, 在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建设上也处于摸索阶段, 所以目前更不具有将各个音乐博物馆的馆藏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与条件。

(二) 音乐博物馆网站的不同之处

国内外的音乐博物馆在音乐博物馆网站的编排上存在不同的追求。笔者在深入浏览国内外音乐博物馆网站时发现, 笔者所看到的任何一个国外的音乐博物馆网站, 都必然将其理念、宗旨、历史等关于博物馆的基本信息, 有条理地在网站上告知;然而, 我国的“中国胡琴艺术博物馆”和“郑律成纪念馆”的网站上, 都没有明确提及博物馆的大致背景;“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在网站上给予大众的博物馆信息也并不明确。

观众要想通过音乐博物馆网站更深入地去认识一个博物馆, 首要条件就是掌握博物馆的相关背景, 从而才能进一步探索博物馆所蕴藏的内容。国外的音乐博物馆网站都会将博物馆的基本信息设置于首页, 或是其他容易查看的位置;而“中国胡琴艺术博物馆”和“郑律成纪念馆”则将博物馆的成立时间、单位、目的等重要信息分别隐藏于“动态消息”和“专题文章”当中, 这样的陈列设计方式很难使观众快速搜寻到所需的信息, 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国内外音乐博物馆网站的陈列在内容的侧重上也有所不同。通过音乐博物馆网站发布的信息, 应该能够了解音乐博物馆的展览状况。除了长期陈列的基本展览之外, 博物馆是否会举办特展、更替展品, 都能够看出博物馆展览内容的变化与观众的需求。随着音乐博物馆现场展览的举办, 音乐博物馆网站的内容也将随之丰富且富有变化。

笔者认为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乐器博物馆”在特展和展览内容的变化上对国内的音乐博物馆网站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它所举办的一系列展览本文前面提到过, 在此不再赘述;美国的“摇滚名人堂博物馆”的网站显示, 部分博物馆中的展览, 展期从三个月到两年的都有, 无论是主题内容的多样, 还是展览时间的弹性, 都说明了摇滚名人堂博物馆策划展览的灵活与变化。至于网站中对个别的展览并未标示结束日期, 笔者认为可能是网页操作人员的疏失, 或是至今展览仍在进行中。

反观我国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仅在2013年4月举办了一场古琴特展, 此前和此后就没有再举办类似的展览;台湾地区的“奇美博物馆”, 也只在2009年9月26日至2010年1月17日举办了“绝色名琴——奇美博物馆提琴珍藏展”特展, 根据网站资料, 博物馆从2006年至2010年间, 包括音乐类特展, 全馆只举办了5场特别展览。我国其他的音乐博物馆也没有举办类似的活动, 因此, 上述的策展现状也说明了我国音乐博物馆的展览依然相对缺少变化。

上述两点, 是笔者认为国内外音乐博物馆网站明显的不同之处。整体上, 笔者认为, 国外音乐博物馆网站的目的性更强, 便利度较高;而我国的音乐博物馆网站, 如“中国胡琴艺术博物馆”、“郑律成纪念馆”网站的目的就较为模糊, 浏览信息的便利程度也较低。而且, 这些网站中还有许多区块尚未完成内容的设置。

(三) 虚拟音乐博物馆的不同之处

国内外虚拟音乐博物馆在维护管理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虚拟音乐博物馆中很大一部分是由高校建设出来的, 但是它们在性质上却有所不同。美国的虚拟音乐博物馆大多数都属于长期实用性网站, 所以资源内容会不断更新、增加, 并且有专人负责管理;而中国台湾地区的虚拟音乐博物馆属于阶段性的成果网站, 详细内容笔者已经阐述过, 在此不再赘述。

相比之下, 国外的虚拟音乐博物馆更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 而中国台湾地区的虚拟音乐博物馆, 对于大众而言, 具有的更多是时效性和不稳定性。也就是说, 目前中国内地或中国台湾地区都缺少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虚拟音乐博物馆。

笔者认为, 虽然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是中国数字音乐博物馆与国外数字音乐博物馆的相异之处, 但是, 若生搬硬套国外数字音乐博物馆的一切成果, 也绝对不是有利于建设中国数字音乐博物馆事业的良方。

摘要:本文依据《当代互联网上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分类思考》一文1的关系分类和特征分类方式, 分别对中国和国外的数字音乐博物馆进行现状与内容的描述与分析, 再在此基础上比较出国内外数字音乐博物馆存在的一些差异。笔者将首先分别阐述中国、国外数字音乐博物馆的现状, 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现状观察将着重于数字音乐博物馆的理念、背景、特色、经营情况、社会影响力等几个方面。

互联网上的房事 篇8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云安全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析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新型业态, 其业务和服务的开展主要就是通过移动无线通信方式, 并完美地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近几年的发展态势良好,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增长速度让人瞠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两者的联合还会再度创造更多的奇迹。

1.1 移动终端的发展

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发展十分迅速, 现代人的生活中, 随处可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全球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逐年递增, 早在2010 年, 就一举超过了PC的出货量, 2011 年至今, 智能手机的销售量的增长速度都十分惊人, 如今全球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已经突破了10 亿部大关。移动终端催生了大量移动互联网用户, 预计到2015 年底, 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突破17 亿。

1.2 移动网络的持续优化

近年来, 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和完善, 通信网络获得了持续的优化和发展。早在2011 年, 3G网络就实现了全国区域的网络覆盖, 如今, 人类更是顺利跨入4G时代, 4G通信技术日趋完善, 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取得了突破式进展。4G LTE系统能够以100 Mbps的速度下载, 比拨号上网快50倍, 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 Mbps, 几乎能够满足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1.3 移动应用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 涌现出了许多新式的移动应用, 手机APP几乎已经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用户, 只要简单地打开手机, 连上网络, 就可以快速获得各种服务, 展开各种操作。苹果应用市场、安装应用商店每年的下载量都直线上升, 海量的数据无不表明用户对于移动服务的依赖性。

2 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的两种新技术与标准

2.1 云计算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 其主要特点在于运算单元低成本、大规模地运行方式, 依托于现代网络技术, 提供各种存储服务和计算服务。云计算主要包含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以及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各大IT巨头都十分看中云计算的未来发展前景, 也在云服务、云平台、云安全等相关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国外的微软、苹果、IBM, 国内的腾讯、百度、华为都纷纷监理云开放平台, 相继退出云端服务。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云计算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 但是其未来发展前景是不容小觑的, 医药、金融、能源、教育、制造领域都将是云计算发展的主要“战场”。

2.2 HTML 5 标准

HTML5 是在XHTML1. 0 和HTML4.01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HTML标准版本, 其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 但是绝大多数的浏览器已经支持某些HTML5 技术。HTML5 有2 大特点:首先, 强化了Web网页的表现性能;其次, 追加了本地数据库等Web应用的功能。HTML5 具有跨平台性、无插件、完全开放并免费等优点, 这就使得它更容易被业内厂商接受和支持。

3 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中主要应用分析

3.1 利用云计算突破硬件限制

近年来, 高端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 苹果、三星、华为等大品牌的高端智能手机的主频不断突破上线, 但是与PC相比, 这些高端智能手机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难以完成与PC机一样规模的数据处理任务, 硬件限制是这些智能手机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云计算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利用移动网络中的“云”来实现海量的计算工作, 从而减少了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硬件的依赖性。移动终端计算功能在云计算的配合下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3.2 利用云计算有效扩展数据存取

将数据存放在“云”中不但增加了存储的空间, 而且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这样一来, 用户就可以实现快速的云端数据访问和数据共享服务。由此看来, 云存储作为云计算的一个辅助对数据分享平台也是很有帮助的。

3.3 利用云计算降低成本

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一直是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但这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 也大幅增加了服务的成本。利用云计算可以共享各个服务之间的资源, 有效降低服务的成本。此外, 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台式机的协同工作, 进行标准化和自动化管理, 进而简化管理任务, 降低管理的成本。

4 云安全相关问题探讨

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确实给每个人都带来了益处, 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 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数据、获取信息, 办公、生活、休闲娱乐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展开。但随着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的增强,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那么用户的经济、人身安全都将面临重大威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涉及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整个架构的安全。由于移动互联网毕竟是在原有的固定互联网基础上发展的, 这就使得两者存在着相似的安全性问题, 而他们服务方式的不同, 这就使得两者在每个环节上又有所区别。

4.1 移动终端防护

近年来, 手机木马、恶意软件、恶意广告插件的数量不断攀升, 带给了用户极大的困扰, 越来越多的用户表示十分有心手机隐私问题。移动终端的防护其实是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防护。其要求用户不断提升安全意识, 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比如安装数字证书、重要信息的加密处理、设置防盗或者信息销毁等, 避免或者减少被非法盗用的可能性。作为用户, 要想保证自己的手机安全, 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一些安全防护的官方权威软件, 要及时更新。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统计流量去向, 如果发现流量使用出现异常, 第一时间加以检查, 进而查杀病毒或卸载相应应用。

4.2 应用商店的监管

对于安卓商店、苹果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等诸多的应用商店, 要加大监管力度, 力争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对于即将上线的APP, 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 加大对恶意插件的打击力度;对于已经商家的APP, 也要定期检测, 及时下架不正常的数据。

参考文献

[1]贾晓辉, 郭丽.HTML5标准与知识产权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2 (3) .

[2]陈鹏宇.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J].科技资讯, 2011 (29) .

互联网上的房事 篇9

1.1 JSP语言。

该管理系统所采用的主要程序语言为JSP (Java服务器页面) , 该程序语言在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中的应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 该语言支持跨平台操作和管理。地铁车辆信息管理往往需要多个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协调运转, 例如常见的DOS, Windows以及Linux等系统。JSP语言可在多个操作平台上进行灵活运用, 而不会出现不兼容等问题。随着地铁车辆管理系统的多功能化发展, 其系统管理要求也逐渐复杂化, 这就对JSP语言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 JSP的这一特点, 是其能够高效率处理系统管理操作的基础。

其次, JSP可以实现系统界面的编辑、设计和格式化, 而且不影响最终管理操作的正常开展。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技术开发期间, 除了能够用HTML进行系统界面的设计与优化外, 还可以用XML对最终页面进行编辑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 JSP语言可以通过程序修改, 使地铁车辆管理的脚本在服务终端上运行,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管理的灵活性。

1.2 MVC架构。

MVC中的“M”是指业务模型, 即英文Model的缩写;“V”是指用户界面, 即英文View的缩写;“C”是指程序控制, 即英文Control的缩写。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以MVC为主要主要架构, 主要是考虑到该编程模式的以下特点:

第一, MVC架构的耦合性较低。MVC编程模式可以实现视图层和业务层的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 程序人员在进行模型编制和代码输入时, 就不需要重新更改图层代码, 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作量。除此之外, 考虑到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需要执行多任务操作, 因此MVC架构也必须采取多途径指令控制的编译模式, 由于MVC架构的采用的是数据库函数直接调用模式, 因此可以同时进行多串口指令调用, 满足了多任务操作需求。

第二, MVC架构可以实现多个应用程序的同时访问。基于MVC架构的地铁车辆管理系统, 可以满足多个图层同时访问一个服务器终端, 例如管理人员既可以从PC机上对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进行指令控制操作, 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接收和处理系统控制指令。正是由于MVC的这种重用性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指令的传输效率, 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地铁车辆工艺变更信息进行操作和管理。

1.3 ORACLE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 除了能够实现大容量的互联网数据信息和程序指令保存功能外, 它还可以对内部数据进行分布式管理, 从而有效提高内部管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实际的工作中, 地铁车辆信息的变动性极为频繁, 由此在信息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缓存 (Cache) , 这些缓存在信息处理完成后就会失去利用价值, 但是仍然占据一定的系统容量。由于地铁车辆信息流庞大, 因此数据库中残留有大量Cache, 影响整个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反应速度。而O-RACLE数据库则添加了缓存定期清理功能, 并且能够自动识别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中无用的垃圾缓存, 定期释放系统容量空间, 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速率。

2 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在互联网上的具体功能

2.1 新建及维护功能。

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中每项功能和操作的实现, 其背后都有单独的程序控制单元, 无论是原有管理功能的发挥还是新增加的系统控制模式, 都必须要新建一个单独的程序存储单元, 用来储存地铁车辆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车辆适用情况、材料清单, 也可以是参考技术文件或工装工具信息, 还可以是具体的地铁车辆操作说明等。总之, 必须要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 为某一类信息单独新建一个存储单元, 以此来避免后期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信息混乱的问题。另外, 日常的系统维护也是保证该管理系统得以高效运转的条件之一, 根据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的具体情况, 可以人为制定维护周期。

2.2 审批流程。

按照审批指令自上而下的顺序, 依次为:系统改编通知、通知的审核以及工艺确定、填写质量检测信息、以及最终的部门领导审批。通过严格执行该审批流程, 该管理系统在完成上一级工作任务后, 能够自动的进行下一步流程, 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该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对人力的依赖性。借助于互联网, 相关的系统管理人员还可以进行远程控制, 或是对地铁车辆信息变更管理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将该建议提交给系统运维人员, 以便于实现审批流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审批功能包括三个视图, 分别是待办、已办和主办。待办件是当前用户需要完成的审批业务, 看到的是个人所有的待办事项, 在创建RWI时, RWI的编制人须选择指定审批人。当RWI进行到需要某个指定的审批人审批时, 该审批人就会在待办件中看到需要审批的RWI更改通知;已办件是当前用户已经处理完的业务, 对于不存在疑问或是不需要进行后续加工和更改的已办件, 可以将其压缩保存, 以减少对系统空间的占用量;主办件是处于有限办理的业务, 通常情况下由审批人进行修改和维护。

2.3 车辆执行状态。

PCC部门可在该模块下设置车辆执行状态。该模块列表内只显示released状态的RWI通知下的车辆信息。工程师可使用搜索功能查询到自己关心的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修改成对应的状态, 也可选择多个信息进行批量修改。

2.4 关闭车辆状态。

系统控制只有PCC设置过车辆执行状态之后, 质量部才可以在此关闭车辆状态。同样可使用搜索功能查询到自己关心的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修改成关闭的状态, 也可选择多个信息进行批量修改。

结束语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 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借助于互联网技术, 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运维过程中对人力的依赖程度, 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 也有效避免了管理工作中错误的发生概率。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 使地铁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信息可能存在泄露隐患, 因此相关系统维护人员必须要加强系统安全防范能力。总体来看, 该管理系统节省了内部资源, 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摘要:以往的公司内部表单审批, 通常是以纸张填写、手工传递或邮件发送等形式为主, 虽然也能够确保正常审批和管理工作的完成, 但是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而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下, 难以满足企业提升业务效率的现实需要。地铁车辆的管理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 通过采用地铁车辆工艺变更管理系统, 可以在公司内网上实现动态检测和实时管理, 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 优化了公司资源配置, 文章就该管理系统在互联网上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铁车辆,变更管理,互联网,自动化

参考文献

[1]田小雨, 陈志华.MVC模式在J2EE架构下的研究与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 2013 (12) :116-117.

[2]史红霞, 金雪颖.基于B/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 2015 (S1) :109-111.

上一篇:“传统”观下一篇:多元变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