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2024-10-2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共12篇)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1

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意义

在电力系统中任一地点发生故障, 均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主要干线上或发电机内发生故障时, 如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处理, 将使事故扩大, 波及电力系统中其他正常运行部分, 以致造成大面积停电, 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到目前为止, 世界各国对事故停电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没有统一严格的分析和计算准则。但近似的统计数字均表明停电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实际电价的几十倍, 甚至上百倍, 它与用户类型、供电时间 (白天还是晚上) 以及停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所以,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性已成为人们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接地故障引起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

电气火灾目前有上升趋势, 其中由于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也不少, 常见下列电气事故:设备金属外壳或N线对地电压为几十代;手携设备本身没有损坏, 但使用者却受电击致死;电源已切断, 但进行维修时, 外壳或N线带电压打火导致火灾或爆炸。这类来历不明的电压所引起的事故, 其根源大多是另外一处的接地故障。发生接地故障后四处传导的故障电压是危险的起火源, 通过对地的电火花和电弧而导致火灾。击穿10mm空气隙需30k V电压, 不同电位导体一经接触拉起电弧后, 同样间隙维持电弧的电压只需20V, 此时2A电流的电弧局部温度可超过2 000℃。

2. 运行计划管理不当, 导致电力系统发生事故。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 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系统的运行方式有很大关系。根据我国近年来稳定破坏事故的统计, 与运行管理有关的约占总事故数的63.9%, 而且, 电力市场竞争中各参与者间的竞争与不协调、在更换旧的控制和保护系统或发电装置上缺少主动性;在运行中, 一般用安全储备系数 (如实际线路潮流和相应线路的极限传输能力之差的百分数) 和干扰出现的概率来确定一个电力系统当前的安全水平。很显然, 在正常情况下, 一个具有足够安全储备系数的给定电力系统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但是在异常条件下, 如发生暴风雪时, 则需要较大的安全储备系数才能保证安全运行。这些异常条件, 不仅增加严重干扰的概率, 而且增加一系列连锁性干扰的概率, 它们的积累效应往往是很严重的。

3. 信息、通信系统故障。

对与EMS系统失去通信、不能进行自动控制和保护、信息系统故障或拥塞、外部侵入信息通信系统等事故的分析表明, 在一些正常或事故情况下, 由于缺少某些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方式的重要而基本的信息 (如线路潮流、主设备运行状态、母线电压等) , 或者由于传送信息有误差 (如断路器状态的不对应) , 而使运行人员对系统的现状缺乏正确的概念, 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或者根据错误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 而造成事故的扩大。特别是在发生事故后, 信息收集系统应能及时反映系统迅速变化着的状态, 使运行人员易于抓住事故特点, 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事故情况下, 通信系统失灵, 各级运行人员间无法进行联系和正确指挥, 往往是使事故扩大或处理延缓的重要原因。

三、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的防护措施

1. 接地故障引起事故的防范措施。

选用适当地导线和敷设方式PE (PEN) 线的截面应满足故障时热稳定和动稳定要求, 并与线路的保护要求相适应。敷设的线路应避免遭受机械损伤。各种导线的连接端子和接头均应紧密可靠, 导电良好;确保过负荷保护设备及短路保护设备在发生过负荷或短路时可靠动作, 对于距离电源较远的用电设备, 如单相短路保护设备不能及时动作时, 必须采用带有单相短路保护的开关或其他措施。发生电气事故时, 如控制电源失效, 往往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因此必须保证控制电源的可靠性。蓄电池干涸或放电不足, 造成开关拒动的事例已屡见不鲜。最近开发的免维护蓄电池并采用微机控制充放电的设备有一定优越性。采用RCD (剩余电流保护器) 作为防止电气火灾的措施——当泄漏电流达0.5A时, 木质材料就能起火。因此可采用整定电流为100m A的RCD防止由于泄漏电流引起火灾。

2. 加强电力系统运行计划管理。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应该对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 (考虑到若干设备在计划检修和停役下的运行方式、水电厂供水和枯水季节的运行方式等) 进行几天以至几周内的运行分析, 并结合可靠性导则的规定和运行经验及具体环境条件, 对各种预想事故及其后果做出分析并对处理办法做出规定。在运行方式的安排上, 应考虑足够的旋转备用和冷备用, 以及它们的合理分布。除了正确的继电保护配置和整定外, 对事故后防止大面积停电的安全自动装置 (如切机、切负荷) 的协调和配置也应作仔细的考虑和安排。

3. 加强电力系统监控管理和基础研究。

电力系统的互联使得在广阔的地域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互通有无、相互支援成为可能。但是, 在紧密相连的互联电力系统中, 一个局部故障能迅速向全系统传播, 会导致大面积停电。所以, 在事故处理上, 要求反应迅速, 高效统一。在一个互联电力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故障后, 互联的电力系统的其他部分在故障波及以前往往还不知道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一个互联的电力系统中, 统一电网管理, 统一电网调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运行制度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要通过定期的培训来不断提高调度和运行人员的素质, 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由不同容量发电机、不同电压等级和长度的输配电线路以及不同容量和特性负荷组成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大系统, 呈现高维、非线性、时变、信息的不完全性、广域互联性和微分代数的复杂特性。目前急需建立新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有效地解决复杂电力系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比如跨区域电力系统长期动态行为分析与仿真, 系统连锁故障防御与控制等课题, 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管理和运行。

四、电力系统安全性相关的研究方向展望

为了防治广域复杂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要开发广域的、智能的、自适应的并与电力系统的分层和全局协调的保护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将集成由电力系统、广域保护和控制以及通信基础设施, 能提供实时的关键、广泛信息, 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 迅速地评价系统的薄弱环节, 及时采取基于系统分析的自愈和自适应重构动作等的防治措施, 以避免发生灾难性的事故。它与传统所用的方法和技术的不同之处是后者只基于局部量测信号的局部控制动作, 只关心个别设备的状态;而前者则是基于广域信息的安全性评估, 在故障发生后将故障局部化, 使故障不致发展为大面积停电的重要技术措施。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2

一、成立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机构

应急总指挥:

副总指挥:

工作职责:

1、召开会议,研究布署应急工作。

2、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

3、调动机动车辆到突发事件现场,实施现场处置。

4、视突发事件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指挥部成员:

工作职责:协助突发应急事件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相关工作。

应急通讯组:

工作职责:负责信息联络,文字打印及有关信息的上传下达。

应急车辆保障组: 办公室主任

工作职责:负责车辆的调动和运输工作。

应急后勤保障组: 计财科科长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应急工作中所需物资的准备工作。

二、工作要求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充分认识当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认真分析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整改不安全隐患,掌控教职工及退休教师上访问题。

2、认真开展学校安全稳定的排查治理。各级各类学校要集中开展一次包括安全隐患、信访维稳及xx人员渗透排查在内的全方位排查治理,存在问题的学校要及时上报教育局。

3、积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高度重视学校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流行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使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日常的健康观察。

4、认真做好国庆节期间的值班保卫工作

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确保联络畅通,发生各类事件要及时上报,各学校领导外出必须请假。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正确、及时应对,维护稳定。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稳定;安全

前言: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一直是每个电力人员希望看到的现象,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电力服务,能够减少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能够减少电力人员的工作量等,所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也就成为了每个电力人员工作的目标。而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对电力各系统进行实时的控制,能够及时的反馈信息,对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分析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分析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与控制。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电网调度是常见的操作,该操作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在调度前首先需要对各电网运行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计算和检测,以全面掌握各网络的运行情况,在进行调度时根据掌握的整个辖区的用电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调度,而在整个调度过程中,整个过程由计算机进行实时的监控,当对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后,将得到的结果返回给调度中心,从而就能够实现对整个辖区中的电网进行调度和控制。

(二)电网运行中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缺一不可的设施之一,发电站生产的电能还需要经过处理来能转变为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用电,变电站就是将发电站的电能进行转化,以转化为平常用户使用的电能。比如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用电的电压通常是220v,220v属于低压电能,但是发电站生产的电能少则几千伏,多则上万伏,如此高的电压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电器根本无法承受,所以需要将成千上万伏的电压转化为220v,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仅用人工来完成,不仅效率低还极容易出错,所以运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三)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目前我国的发电站通常是火力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电能的来源也主要是由这两种发电站提供。在水力发电站中,水力的合理利用对于发电站来说极为重要,合理的利用水力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力的利用率,提高发电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发电站的发电效率,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则能够实时的对水情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监控,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实际操作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做出相关调整,控制发电站的放水和蓄水量,进而能够极大的提高整个发电站的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好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给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很多电力系统中需要用到的二次设备可以实现批量生产,这极大的满足的了计算机科技对二次设备的需求,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电力系统中应用单片机技术能够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自我更新和换代,这一点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极其重要,该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对自动化控制有重要的作用;三是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交互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的设备数以万计,实现各设备之间的通信不仅能够发挥各设备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各设备的效率,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所以通信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来说至关重要,而人员将模块化软件和数字电路设计运用到电力系统中,能够快速的实现各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达到上述目的;四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电力自动化系统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效率更高,时间变的更短,还有效的减少错误,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使电力系统也更加稳定;五是电力产品的发展使整个电力系统的设备技术含量更高,功能更强,作用更大,能耗更低,这些新产品的运用是电力企业的效率极大的提高,成本有效的降低,使电力企业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日常生产过程中,使电力系统更加可靠和稳定,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业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改变着整个企业,在电力系统中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深入,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电力系统在对电力资源的调度时更加安全和可靠,并能够极大的提高调度的效率,此外,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也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无论是在电能的转化上还是输送上,其作用极其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未来也必将作用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 谭端镔.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探讨[J].通讯世界,2014,(15):113-114.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研究 篇4

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

电力系统中各同步发电机间保持同步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如果不能使各发电机相互保持同步或在暂时失去同步后不能恢复同步运行, 这就使电力系统失去稳定。电力系统稳定问题最早应追溯到20世纪初。当同步电机由单机运行发展到与其它同步发电机并列运行后, 就出现电力系统稳定问题, 特别是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有可能使发电机失去同步。电力系统稳定的破坏, 往往会导致系统的瓦解和崩溃, 造成大面积停电, 所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在电力系统稳定研究中, 除了维持发电机间同步运行的稳定性外, 还开展了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研究

对电力系统而言, 安全和稳定都是系统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条件。安全和稳定是两个不同的基本概念。“安全”是指运行中的所有电力设备必须在不超过它们允许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的幅值和时间限额内运行, 不安全的后果是导致电力设备损坏。“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可以连续向负荷正常供电的状态, 有三种必须同时满足稳定性要求:一是同步运行稳定性;二是电压稳定性;三是频率稳定性。电力系统失去同步运行稳定的后果是系统发生电压、电流、功率振荡, 引起电网不能继续向负荷正常供电, 最终可导致系统大面积停电;失去电压稳定性的后果, 则是系统的电压崩溃, 使受影响的地区停电;失去频率稳定性的后果是发生系统频率崩溃, 引起全系统停电。

(一) 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研究。

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电力系统的同步运行稳定分析一直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关注的一种稳定性。在中国的现行规程上, 把电力系统的同步运行稳定性分为三类:静态稳定、动态稳定和暂态稳定。但迄今为止, 国际上对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1982年IEEE提出新的建议, 并定义如下:

1.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如果在任一小扰动后达到扰动前运行情况一样或相接近的静态运行情况的话, 电力系统对该特定静态运行情况为静态稳定, 又称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

2.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如果在该扰动后 (如三相短路等大扰动) 达到允许的稳定允许情况, 电力系统对该特定运行情况或对该特定扰动为暂态稳定。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水平一般低于系统的静态稳定水平, 如果满足了大扰动后的系统稳定性, 往往可同时满足正常情况下的静态稳定要求, 但是, 保持一定的静态稳定水平, 仍是取得系统暂态稳定的基础和前提, 有了一定的静态稳定裕度, 就有可能在严重的故障下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技术措施去争取到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二)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研究。

电力系统调控中心进行在线安全分析的目的是对电力系统在当前运行情况下的安全状况作出评价, 从而预先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近十年来,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研究取得如下几方面成果:

1. 静态安全域思想。

在静态安全分析研究中, 过去很长时间广泛采用的是逐点分析法, 它需要对偶然事故表中所有运行条件逐一解潮流方程, 取得潮流的再分布状况, 对所求的母线电压和各支路的功率进行越限检查, 并检查是否满足安全性, 因此计算量大。静态安全域思想是由E.Hnyilicza等人在1975年首次提出的, 它的优点是减少了大量潮流计算。

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方法在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个活跃分支。人工智能是指用机器来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 包括机器感知 (如模式识别、人工神经元网络等) 、机器思维 (如问题求解、机器学习等) 和机器行为 (如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是当前发展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学科, 其中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 和人工神经元网络 (ANN) 是人工智能的两个很活跃的分支。

在20世纪60年代后, 国内外电力系统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大面积和长时间停电事故, 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已受到极大重视, 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但到目前还有不少问题尚未很好解决, 如超高压远距离输电与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分析方法与控制策略问题;大容量机组投入电力系统运行, 如何解决好系统与大机组的安全协调问题;如何最优解决有功调度中系统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协调问题等。

另外, 近年来实时相角测量技术的发展已为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为超高压大电网的安全运行监控提供了新的手段。

摘要:当今, 电力已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 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供电不稳定, 特别是大面积停电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例如2003年的纽约、伦敦和东京大停电事故。因此, 对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保证安全、可靠和经济地发供电能, 又要求保证合格的供电质量。但是, 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由电能产生、输送、分配和用电环节组成的大系统。同时, 由于电能的发、送、变、配、用电各个环节同时进行, 这样现代电力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实时动态系统, 这个系统除了包括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设备外, 还包括监测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调度通信系统、远动和自动调控设备等组成的二次系统。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的研究现状, 供电力工程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新进展

参考文献

[1].韩祯祥.电力系统自动监视和控制[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8

[2].王梅义等.大电网系统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1

[3].滕福生.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和能量管理系统[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4].袁季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6

[5].韩祯祥.电力系统稳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5

[6].韩祯祥, 童建中.大规模电力系统紧急状态控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88

[7].袁季修, 孙光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现状与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89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5

打开任一个浏览器窗口,如打开“我的电脑”窗口“,选择”工具“菜单下的”文件夹选项“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类型“选项卡,选中扩展名为REG的注册表项,在详细信息中指明的默认打开方式为Registry Editor,

单击“高级”按钮,就会弹出如图所示的“编辑文件类型”对话框,在操作列表中选中edit然后单击“设为默认值(S)”按钮,单击“确定”按钮,退出后,*.reg文件的默认打开方式,就变为记事本了。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隐性故障;停电事故

1 概述

电力系统大规模停电事故多由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及安全控制装置的隐性故障所引起,所谓隐性故障,顾名思义,指的是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故障,通常由装置自身缺陷或者人为的操作失误导致的隐患,从而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接地短路、电压大幅跌落、恶劣的环境等,这些都会导致安控装置、电源误切或者控制措施不当,致使电力系统的大面积停电,造成了国家经济的损失,尽管发生以上概率事件比较小,不过只要发生一次,那么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破坏是极大的,因此,对于隐性故障的监控不容忽视。

2 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分析

继电保护隐性故障作为继电保护系统的固有缺陷,其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系统带来任何影响,只有当系统处于非正常压力时,装置拒动或者不正确的断开某电路元件,这样才会导致继电保护的失灵,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

继电保护的隐性故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装置元件损坏等硬件故障;软件版本错误、保护逻辑错误等软件系统错误;保护定值不合理;暴风雪等恶劣环境造成的隐性故障;人为操作引发的隐性故障。

致使继电保护设备隐性缺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人为的操作失误、设备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些是软硬件系统无法适应当时电网的运行方式。

3 隐性故障造成的影响及研究方法

在电力系统三道防线中,继电保护属于第一道,所以一定要有一定的可靠性,如果电网的运行状态存在问题,容易导致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发生,这样会导致系统的无法运行,甚至是整个系统失稳等,对于隐性故障存在的风险,应该对这些造成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的风险评估方法,结合现有的技术及分析方法,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评估,通过故障树分析法分析继电保护隐性故障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此外,可以通过元件重要度分析法来分析系统的可靠性,辨识出系统中的关键元件,有针对的提高系统的总体可靠性。

针对保护隐性故障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仿真分析的方法,借助仿真分析工具,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通常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事件频率和概率。在保证均值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比原始概率大的概率值进行仿真,从而增大连锁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隐性故障的监控也是防范保护系统隐性故障发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影响隐性故障的关键线路辨识,采取相应的抑制故障措施,减少大规模停电发生的概率。

在筛选事故时,可能会暴露出系统连锁故障的隐患,针对系统中的脆弱线路进行找出来给予辨识并且给予关键保护,这样可以控制回路的隐性故障。

4 安控装置隐性故障分析

结合日常多年的工作经验,安控装置隐性故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分别是测量、策略、定值、通信和表决模式等。

4.1 测量

在对安控装置进行测量过程中容易发生电压互感器断线事故,致使隐性故障的发生,此外,测量误差和回路芯片失效也会导致装置误动作。

4.2 策略

安控装置的策略主要有“离线决策方式”和“在线预决策方式”,如果该测量无法适应电网的实际运行方式将会造成安控装置误动作,从而造成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4.3 定值

装置的定值决定了装置的功效,和被监控对象是否快速识别故障类型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定值不合理,将影响安控装置的安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

4.4 通信

安控装置的构架通常应集合系统的规划及控制的范围来给予功能的配置,对多个厂站的通信通道及接口设备进行协同工作,从而实现区域的安全控制,如果通信存在故障,将会导致信息无法传送等问题,致使安装装置的误动。

4.5 表决模式

安控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冗余设计法,这样可以提高安控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表决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安控系统防误动和防拒动的特性,冗余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安控系统控制出口逻辑的表决模式类型。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继电保护和安装系统隐性故障的研究分析,继电保护和安控装置作为二次设备,是电网运行风险的重要来源,需要对继电保护隐性故障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建模等方法找出风险因素,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严格按照相关的电力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加强系统的维护工作,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丽莉,李雪明,倪明,程雅梦.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22:128-135.

[2]张晶晶.保护系统的隐性故障相关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3]董雪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广域保护通信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4]周泽昕,王兴国,杜丁香,李岩军,李明.过负荷状态下保护与稳定控制协调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28:146-153+2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 篇7

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电网规划原则

1.1 以科学性为根本。

科学性是保证国家电网运行安全的重要标准, 如果想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础, 而电压层级又是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电压层级也是一种重要的组成规划形式。同时, 电压层级对于电网规划工作的全面性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它关系到电网规划工作的质量及及其适应效果, 所以以科学性为根本的原则是对电压层级规划的重要要求和原则, 规划工作中必须要确保电压层级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对电压层级进行规划和选择时需要根据其实际大小进行考量, 否则电压层级过大和过小都会对电网规划效果造成影响。如果电压太大电路系统的运行压力就会增大, 其负荷量也会迅速增加, 但如果电压层级太小又会造成达不到设计要求, 导致电网运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 为提高电压层级的适用性及科学性,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及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及可靠程度, 对电压层级进行简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减少电压的变压次数能够实现对电压层级的选择标准。

1.2 以合法性为核心。

合法性是电网规划中的又一项重要原则, 在我国已经出台的电网规划设计标准规范中已经对电网规划的相关标准做出了规定, 所以有关部门在对电网进行规划是需要严格遵守法律中规定的规划设计要求来执行相关操作, 这样不仅能提升电网规划的效果, 还能确保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减少电网运行中出现故障问题的可能性。根据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标准进行电网的设计及规划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 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因此, 以合法性为中心是电网规划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

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设计准则

2.1 110k V变电站安全稳定电力设计。

一般来说, 110k 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范围内, 要实际且全面考察所在地区现实的用电需求, 详细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再去设计符合当地用电需求的设计方案, 同时, 还要考虑在电力设计的过程中耗费的资本以及保障电网运转过程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整体需求, 电力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 在用电资源薄弱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保证电力提供的需求, 保证电网在运转中的稳定性以及稳固性。在110k 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过程中, 还要全面的考虑到电网安全运转框架建立中, 每个线路的方式, 供电电源的种类、线路径的准确数据, 保证上述条件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例如, 首先, 110k V变电站在电子设计中需使用双绕组的变压器设施, 并采用110k V/35k V的两级电压方式。还有在110k 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方案中, 进行接线选取的方法里, 一般会用双电源径并且有上桥式的接线方式。最终完成连接线路工作。

2.2 20k V变电站安全稳定电力设计。

220k V变电站主要负责电力能源的输送, 因此在220k 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方案中要全面的提高整体的设计水平, 能够保障在电网安全运转过程中, 满足电网设定容量以及电力能源输送频率的条件。一般来讲, 最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源用电方式、变电设施在二到三台左右才能达到220k V变电站的建成程度, 而变电站在运转过程中的容量要保证在150MVA或180MVA之间的范围里。以便有效的保证220k V变电站能够满足电网正常运转的需求, 杜绝电压层级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避免发生危险。在220k V变电站的电力设计过程中, 对于安全和节能方面的技能要多加考虑, 而从保证庞大的电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能源节约性, 可以充分提高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和能源的节约, 有利于加固电网运转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通常情况下, 220k V变电站的电网设计方案中, 包含无功补助、谐波政治等多种技术方法, 要充分保证两种技能在电力设计中的科学、适用性。

3 完善电力系统安全运转的基本准则

3.1 完善电力系统安全标准建议。

深入探究电压稳定以及动态稳定的理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科学判断对于电网中电压的长期稳定性以及电压的动、静等各种工作状态, 对其进行实用性的评价, 完善电力系统安全标准建议准则, 有效的对电力系统的运转起到参考、指导作用。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 及时调整在电网运转中不合理规定, 对于设计方案中不符合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的措施和配置以及故障划分等多项内容进行合理和修改、调整。让电力系统安全运转准则更加完善、具体化。对于电力设计方案和国家规定准则之间认真分析、研讨, 保证每项设计方案符合国家规定, 两者互相协调整理, 从而保证两者不冲突, 规范电力系统安全运转准则, 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3.2 完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标准建议。

在规定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技术指导之外, 首先, 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添加控制设施、配置协调的原则性的指导规定, 仔细分析每一项控制措施之后, 采取一些成熟的、可靠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控制措施, 从而渐渐替代影响经济发展的控制措施, 将其转移台后暂且备用。其次, 根据实际情况增添相应条例, 对于相对成熟的控制技术的应用给出实质性的指导, 从而促进相关系统的发展、扩大其应用范围, 进一步实现系统控制水平的高效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网络运行安全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良好掌控, 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标准非常重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环境状况、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力以及电力技术的发展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后制定一个最科学合理的标准,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这个标准对电力系统的安装状态进行判断, 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程度, 推动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续完善, 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奠定良好的基础, 进而带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电力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巨大, 人们的电能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隐患。一旦电力系统运转出现异常将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所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非常关键。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然而如何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进行判断和鉴定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电力系统, 稳定,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1]舒印彪, 汤涌, 孙华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25) :1-8.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8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问题,稳定性

1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目前状况下, 我国的煤矿地下开采通风方面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矿山虽然已经拿到了相应的安全许可证, 但它在机械通风系统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 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改与完善这些矿山大多数集中在欠发达地区。不仅如此, 很多欠发达地区的矿山至今仍未建立起机械通风系统, 这样一来, 就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同时, 专项整治任务也是十分的繁重。

1.2 部分地区行动迟缓、工作滞后

当前状况下, 仍然存在着少数地区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度开展机械通风系统建设工作。这样一来, 这些地区的检查工作仍然停留在企业自查自纠阶段, 不能与专项督查进行有效的使用, 这对矿山地下开采工作的长期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3 部分地区矿山地下开采通风系统建设缺陷严重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缺乏相应的通风专业人员。一些小型矿山企业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 同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而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对专业的通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配备。这样一来, 使其在对通风设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时常出现问题, 主要表现在通风设备安装位置不正确, 通风构筑物 (风门、风桥、风窗) 不完善, 进而使得通风工作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2) 缺乏相应的警示标志。临时停工的巷道没有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 盲巷或采空区没有及时封闭, 人员进入后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3) 存在较多通风系统漏洞。一些矿山没有采用正确的采矿方法对矿产进行有效开采, 同时, 采掘具有较大程度的无序性。加上多年问题的积累, 使得采场通风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同时, 这些矿山中还存在着串联风或利用空区、废巷通风的现象。这样一来, 及时对机械通风设施进行了安装, 它所发挥的效果也不明显。

(4) 缺少必要测风、测尘的检测手段。风质、风速、风量无检测依据, 风机开停全凭经验、凭感觉。

(5) 仍未对通风系统进行有效的建立。一些小型矿山企业由于上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仍然没有对机械通风系统进行有效的建立, 仅仅依靠传统的自然通风来试图满足相应的通风条件, 这样一来, 就难以对矿井通风安全进行有效的保证。

2 通风系统的安全性

煤矿通风系统需要具有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稳定可靠的能力, 所谓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主要是指井下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这样才能够维持供应煤矿井下巷道中所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安全生产中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需要严格控制其工作能力, 尽量避免煤矿生产中可能出现与通风系统有关的几个问题: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使用通风动力时避免因考虑经济费用问题, 而不能及时向作业区域提供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避免不能保证作业空间保持良好的气候条件;避免不能使毒害气体和矿尘降低到允许浓度;当发生灾害事故时, 避免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风向和风量。由此, 煤矿生产中综合避免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将通风系统与其它措施结合, 防止灾害扩大, 进而消灭事故。

3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煤矿通风系统是由井下纵横交错的巷道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利用图论理论将通风系统描述为一个由点、线及其属性组成的系统, 统称为通风网络。由于许多煤矿开采的自然条件恶劣, 地质条件构造复杂, 瓦斯涌出量变化大, 因巷道及通风构筑物的变化使通风系统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我国大型煤矿通风系统网络节点近千个, 网络分支可达上千条, 角联分支占总分支数的比率可达15%~45%, 全矿巷道长度约为50~200km, 矿井通风设施数目几十个, 用风地点一般有15~40个, 甚至上百个。通风系统的输入参数受到煤矿内外生产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运行状态会变得不稳定, 诸如供电网电压波动引起风机不稳定运转, 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和工作风压会受到影响;巷道出现高冒、突然坍塌阻塞和矿井火灾等事故;提升系统产生活塞风速, 这些现象都会影响着煤矿通风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4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

4.1 选用新型的通风设备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些新型通风系统初见活跃在市场当中, 并受到了相关企业与人士的广泛好评。在对通风设备进行选择时, 首先要对作业场地的具体条件进行充分的结合, 然后再根据作业的特点对新型、高效、节能、运行平稳的矿用风机进行有效的选择。同时, 通过对通风网路优化技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利用, 对矿井通风系统阻力、风量、主扇工况点进行有效的优化。矿井等积孔较大时, 应选择等积孔较大的大风量、低风压风机, 如K系列、DK系列、BD系列等风机;在选择通风设备时应确保主扇连续运转, 电动机的型号、规格要匹配, 使主扇能在10min内使风流反向的措施。

4.2 阶段通风网路优化

一般情况下, 在矿井的中后期, 其通风系统较之于矿井前期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因为矿井中后期的通风系统需要对巷道贯通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增加。这样一来, 串联、并联、串并联的数量大大增加, 巷道失修, 巷道断面变大、分叉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矿井中后期通风系统的复杂性。而随着通风网路的逐渐复杂, 通风的阻力发生了较大程度上的上升, 进而使得采空区增多, 地表陷落, 废损井巷增多, 封闭不严, 通风设施增加导致漏风严重。因此, 需要对阶段通风网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首先要加强通风管理, 在各中段回风联络巷、采场天井等适当地点, 安装风门、调节风扇等通风设施。同时, 为了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还应该对废旧巷道以及与采空区联通的井巷道进行有效的关闭。这有这样, 才能够对深部各个工作面的有效风量进行有效的保证。

4.3 局部通风系统优化

局部通风是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局部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必须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规范”的原则, 应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以便最经济地实现局部通风。

参考文献

[1]贾敏远, 杜润魁, 甘信锋, 温英明.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州煤炭, 2009 (08) .[1]贾敏远, 杜润魁, 甘信锋, 温英明.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州煤炭, 2009 (08) .

[2]吴超, 王从陆.复杂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的参数调节度数字实验[J].煤炭学报, 2003 (05) .[2]吴超, 王从陆.复杂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的参数调节度数字实验[J].煤炭学报, 2003 (05) .

[3]吴东旭.凤凰山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3]吴东旭.凤凰山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9

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后, 世界各国便改变了互相经济往来的方式, 虚拟化经济由此诞生。但因上世纪90年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规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虚拟化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步入21世纪, 因全球经济往来密切而衍生出的虚拟化经济也越来越深入到各国的经济往来中,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开始正视虚拟化经济在带来利益的同时所存在的风险, 研究出解决方法, 进而维护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安全与稳定。

一、虚拟经济的稳定性

(一) 虚拟经济的敏感性

虚拟化经济是将资本化的定价方式转化为自身价值基础的一种经济表现形式。资本化定价的手段是需要投资者对未来收益进行预估从而进行确定的, 但是资本化定价的表现手段并没有确定规范的标准, 所以, 就要求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1]。投资者的心理状态是根据其资产价格波动的幅度大小和频率来决定的, 当波动幅度过大或者频率过多的时候, 投资者就会表现出群体的一致性, 变得十分敏感。因此, 虚拟化经济的主要特征分为两点, 一是经济系统具有不稳定性, 二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决定了资产的价格。

(二) 虚拟经济的波动内生性

由于为虚拟资产定价的时候需要依据资本化的定价方式, 所以投资者对市场的平均收入利润和资产收入流要进行预估, 故虚拟化经济在投资活动中存在一定的波动内生性[2]。在投资者对其资产进行炒作的过程中, 通常会将与经济方面的相关投资定在某种与经济基本因素没有很大关系的事情上, 这是由于经济参考点的收益通常不是很稳定所造成的。

(三) 虚拟经济的国际性和开放性

通常来讲, 虚拟化经济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价值的增值, 所以, 虚拟资本是没有国界限制的。所以, 如果要研究某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安全稳定的时候, 需要从全球的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价格来进行着手和判断。在国际上, 国际货币的大规模扩张和虚拟化经济的贸易活动导致了各国资产发生了国际化的流动。对于单独的某个国家来说, 资产贸易的国际化正是造成其国家经济不稳的外生因素之一。但是重点在于, 资产贸易国际化所引起的冲击大多都处于虚拟经济的承受范围之内, 这就证实虚拟经济是具有国际性的。

从以上几点来看, 虽然目前虚拟经济内部运行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但对于实体经济在国家运行中所带来的直观冲击来说, 虚拟经济无疑成为了一个动荡缓冲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实体经济在遭受外界经济冲击时所产生的损失。目前, 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 在这样的条件下, 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自由化、多元化。针对这种现状, 我国也应该采取具体措施以提高经济安全, 从而持续稳定的发展虚拟化经济。

二、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

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指的是由虚拟化经济系统过度波动所引起泡沫化经济的可能性, 其所带来的危机意义就在于由泡沫化经济引发的大规模经济衰退和停滞[3]。造成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实体经济在市场中的盈利不稳定是虚拟经济产生风险的源头;虚拟经济的投机性特征是造成了虚拟经济不稳定的根本;各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是虚拟经济风险发生的推手。而这些原因所造成的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 汇率风险

在以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从而谋取利益的人群中, 从不缺乏资金实力雄厚的资本家, 而中小投资者在其中也站着中流砥柱的重要角色。但当虚拟资产国际化时, 汇率风险无疑成为了一类重要的风险类型。在套利、交换、套期保值等金融产品的操作上汇率显得尤为重要, 但当汇率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出现各种潜在问题时, 也将会迅速的危机到虚拟经济的市场, 引发炒作虚拟经济的整个人群的恐慌。

(二) 利率风险

由各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所引起的名义利率的波动就是利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4]。在当今这个虚拟化经济盛行的时代, 投机者们的盈利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了利率的波动。当利率上升时, 会使资金对储蓄的需求增多, 用来投机的资金就会减少, 也可以说是购买各类证券基金的需求会下降。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供求规律, 供给超过需求时, 会导致各种虚拟资产的价格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给投资者造成很大损失。同时如果利率大幅度的下降, 还可能引发各个股市的连锁崩盘, 继而发生系统性的大规模金融危机。

(三) 通货膨胀风险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货币的存在价值无论是在实体经济中还是虚拟经济中都处于核心地位, 而通货膨胀往往是伴随着货币的贬值而产生的。在温和的通货膨胀过程中, 对虚拟资产的投资很大程度上胜过于投资实体经济, 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的大规模通货膨胀, 货币则会快速贬值, 随之而来的就会造成金融系统出现危机, 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极大损害。

(四) 国家政策风险

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整体环境对于虚拟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投资者在将资金投资于虚拟经济的过程中最无法掌控的就是一个国家对于虚拟经济的政策转向[5]。国家的现行政策如果不利于各项经济指标的平稳发展, 则会导致虚拟经济向不良方向发展。国家政策的无序变动会使虚拟经济的金融市场无所适从, 造成虚拟经济金融秩序的混乱。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虚拟经济在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个国家的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发展与其虚拟系统的稳定息息相关, 是各个国家在经济竞争上的核心所在。虚拟经济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和冲击都是相对较高的, 所以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 也要确保在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只有加强控制虚拟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 规避虚拟经济带来的风险, 才可以使国家内部的经济系统平稳增长。

摘要:当今社会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 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较量中心逐渐从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 而经济全球化的本身就是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中, 虚拟化经济的稳定性、经济安全及系统风险均属于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虚拟化经济本质, 进而从虚拟化经济具备的自身特点来分析其存在的风险类别和引起危险的因素。

关键词: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骏民, 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J].南开经济研究, 2012, 03 (06) :32-39.

[2]李刚, 曹彤春.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研究[J].金融inanceNO.8, 2014 (CumulativetyNO.562) 中国集体经济, 2013, 12 (06) :12-13.

[3]索红云, 杨运星.论虚拟经济的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J].商业时代, 2013, 09 (04) :9-10.

[4]刘晓欣.个别风险系统化与金融危机——来自虚拟经济学的解释[J].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1, 11 (04) :64-8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10

1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

由于目前我国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指标多样, 因此, 煤矿企业在进行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评价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全面的优化, 以期能够如实的反映煤矿通风系统各类指标的影响, 同时注重实现每个指标的量化处理, 从而达到以最直观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挑选出最全面科学的优化指标。目前, 主要可以采取如下几种优化方法: 专家咨询法、专家意见或专家调查法等。同时, 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指标评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1) 由于矿井通风可能有高压的情况产生, 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 不仅会威胁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泄漏造成自燃与瓦斯爆炸等安全状况发生。

( 2) 为了更好地实现井通风的总阻力的明朗化, 可以通过积孔等来得知全部矿井通风的阻力。

( 3) 为了防止突发情况的产生, 风扇最好配置两个, 且要保证风扇的性能良好, 备用的鼓风机, 要及时进行检修, 以防止主扇出现故障时, 备用鼓风机可以进入工作, 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 4) 要注重记录呼吸机平均翻涌数的记录评价工作, 只有符合标准的记录呼吸机才是适用与通风系统安全标准的。

( 5) 在计划外的停工期间, 要及时跟进煤矿通风系统, 观察其是否符合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状况。

( 6) 及时做好外部漏风量的审查工作, 将外部漏风量与主要排风机排气比率对矿井通风系统外部泄漏率的结果进行比较, 只有可靠的结果才符合安全标准。

为了实现通风系统的持续运行, 就要以实现煤矿通风系统的科学管理, 及时进行通风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为基础, 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检测指标主要分为:检测合格的质量, 通风设备、通风标准和相关法规的实施, 通风系统实现等等。

在进行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性指标的研究时, 可以采用结构模型的方式, 将不断变化的量定量化。进行检验时, 可以采取矩阵构造的方式, 将单一一致性的检验与整体一致性的检验相结合, 将两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再通过专家的鉴定, 实现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化、稳定化。煤矿通风系统运作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井下采矿作业者的健康安全, 在为他们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 将一些有毒物质与其隔离开来; 其次, 煤炭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 能够为煤炭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 有利于实现煤炭企业的高盈利。

2 通风系统的安全评价模型

煤矿通风系统的综合定量评价指标对于安全、经济和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反映, 根据评价对象的重量分布, 矿井通风系统评估值计算如下:

其中: S为矿井通风系统完善度评价值; αi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权重值; fi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隶属函数值[2]。

由数值存在的差异,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主要分为A, B, C, D四个等级, 并且由水平的不同采取的对策也有所差别。

3 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方案的选择, 应该把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然后在安全保护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改变煤炭开采活动, 所以会影响原来的通风系统,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 也可以是有害的, 但绝大多数会造成不利局势。

3. 1 完善煤矿通风系统体系

由煤矿通风系统可以了解到各个通风状态的指数, 例如, 在矿井通风网络电阻中如果旧盒子回风线过长可能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因而, 对于通风网络要实时跟进, 同时要加大对通风网络的监管力度。一旦矿井通风系统出现较大的阻力以及主要空气增压风机风压、风压力低于其他通风阻力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全面地进行煤矿网络通风系统的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抢修, 同时要定期的清洁矿井, 以保障通风隧道的畅通。

3. 2 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运作效率

目前, 由于我国大部分矿区所使用的传送带都是相连接的, 若某个矿区发生火灾事故, 那么以传送带为媒介, 火情就会迅速蔓延到其他的矿区, 因此,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发生, 必须完成独立回风巷的建设, 改善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 通常在采矿的过程中, 需要保证两扇工作的独立性, 以防止因两者在运转的过程中互相干扰, 保障风扇的正常高效运转, 以实现通风系统的良好运作[3]。

3. 3 提高煤矿通风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水平

煤矿通风系统建设主要有风门、挡风墙以及通风管道等, 为了更好地保障煤矿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减少其在运转工作中可能产生漏风状况的概率, 可以通过增高风门或挡风墙的方式来得以实现, 其次, 也能通过在通风构筑物及风量调节设施的建设上下功夫来达到这一目的。

4 结语

煤炭通风系统的建设问题是影响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实现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保障开矿工作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目前, 我国煤矿通风系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仍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煤矿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以期能够推动煤矿通风系统的整体完善发展, 实现采矿业的安全运作提供长远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光智.浅谈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及优化设计[J].科技与企业, 2012, 12 (3) :45-46.

[2]孙传余, 等.煤矿通风机变频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工矿自动化, 2009, 1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 篇11

关键词:电力系统 稳定性 电网安全性 电网可靠性

众所周知,科技的发达使得很多实验室研发的新技术成功地跨出了实验室走进现实生活应用中,也正因为如此,设备对供电质量也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电网波动、频率波动、停电次数和时间等,所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企业的供电质量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希望使用到可靠性最高的供电。

一、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简单地说,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方面是静态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暂态稳定性。电力系统在不同的状态下受到的影响不一样,因此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同,以下做简要的介绍。所谓静态稳定性其实说的是系统受到比较小的外部干扰时自动消除振荡恢复到原始运行状态的能力。分析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步骤主要有三点,首先计算系统在稳定运动状态时的变量稳定值,其次在稳定值附近找到系统的暂态过程的方程,对其进行线性化操作,最后由此生成一个短阵,着重分析产生的特征值,从而根据它的性质对系统的稳定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暂态稳定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收到的干扰非常大,但系统仍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其分析方法主要是数值解法以及直接解法。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物理本质是系统中功率平衡问题,电力系统运行的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平衡点。电力系统的稳定问题,直观的讲也就是负荷母线上的节点功率平衡问题。当节点提供的无功功率与负荷消耗的无功功率之间能够达成此种平衡,且平衡点具有抑制扰动而维持负荷母线电压的能力,电力系统即是电压稳定的,反之倘若系统无法维持这种平衡,就会引起系统电压的不断下降,并最终导致电压崩溃。当有扰动发生的时候,会造成节点功率的不平衡,任何一個节点的功率不平衡将导致节点电压的相位和幅值发生改变。各节点电压和相位运动的结果若是能稳定在一个系统可以接受的新的状态,则系统是稳定的,若节点的电压和相角在扰动过后无法控制的发生不断的改变,则系统进入失稳状态。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和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有关,电压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无功缺额造成的,扰动发生后,系统电压无法控制的持续下降,电力系统进入电压失稳状态。

二、优化电网潮流分布,降低电网损耗

电网的规划在整个电网的运行过程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一旦线路的规划做的不好,电网就会出现迂回供电的情况,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更加重了电网的损耗和浪费。不仅如此,如果线路选择不合适也很有可能造成我们常说的“卡脖子”现象,这必然也会增加电网损耗。针对这些问题,有人提出优化电网的潮流分步的观点,事实证明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大幅度降低电网损耗。由于电网的损耗主要是在变压器和线路上,所以改造过程主要体现在这两者,我们将对其进行优化、组合,才得以形成一个可靠性高、损耗低的电网系统。改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简化电网结构,对不合理的线路进行调整;

(2)选择最恰当的配变安装地点,使其在负荷的中心,增加输出的线路;

(3)积极引进高科技节能技术和设备,进一步节电降损;

(4)在安全可靠的保证下,尽量选择低损耗的变压器。

三、提高电网安全性与可靠性

如今电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因此用电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很多过去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告诉我们:为了保证社会正常发展,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下主要是从安全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来介绍提高电网可靠性的方法。

1、提高安全性

要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做好实时监控、制定全面的制度是很重要的。通过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保持负荷的持续性预测,结合数据对总的负荷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潮流分布以及经济运行的理论计算结果适当的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另一方面要制定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管理责任制,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2、提高可靠性

(1)对配电结构规划的优化

优化配电线路的结构需要从安全和经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符合长期发展的规划和目标,这个规划不仅要很好地满足负荷要求,而且要与城市发展的规划相互促进,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电网就是在不断的改造和优化中产生。

(2)提高电网建设的力度

当前正是城市电网以及农村电网建设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加强电网的建设力度,重视电网结构的规划和优化工作。在电力系统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程和技术,而且必须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测,施工的质量和施工中用到的材料需要得到严格的把关,切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和产品。

(3)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改造电网

对于新上市的新设备、新技术我们要加大推广力度,保证企业的先进性,特别是高科技含量的检测设备,例如通过在线监测各个指标这种方法,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计划停电维修。其次,自从出现了带电作业,电网的建设便方便了很多,所以,在一定的安全保障上,企业需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带点工作模式,这都需要很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另外,对于设备的选择最好选择维护记录比较少的设备,这样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修次数,而且也不需要实行周期性检修的惯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修,这样对电网的改造和优化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和扩大,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电网可靠性的提高都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对于电网可靠性的提高,尤其要注意一方面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力度。另一方面不断深入内部组织安排,落实企业员工管理责任制,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海清.浅谈降低电网损耗的技术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2]陈玉斌.如何提高电网电压的安全性[J].中国能源,2008

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问题分析 篇1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过程比较复杂, 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及自动化方面都有涉及。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非常广泛, 人工收集的数据只占电力系统数据库的一部分, 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并没有被有效利用, 这是由于电力系统内部的稳定及安全方面的联系, 在电力系统数据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1]。

1 电力系统中的缺陷

1.1 电网结构薄弱

我国的电网结构相比国外还比较薄弱, 部分地区的500k V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只能控制220k V电网的安全运行, 并且电网内长期不能松缓, 固定了电网的用电弊端[2]。供电容量不足, 常常存在缺电或负荷现象, 进而容易引起电压崩溃事件。另外, 电力系统中的设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配备电量不能与用电量平衡, 导致在用电负荷的情况下电变压过载或电线路故障。

1.2 供需平衡薄弱

我国多数城市当中的用电量相对较大, 所以也加大了电力系统在大城市中的发展建设。但局部欠发达地区的用电量少, 电力系统建设不完善, 发电原料还需从外省运输。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 电源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 安全稳定的供电系统问题逐渐增多。2003年的湖南省, 因水力发电厂中的水量偏少, 电量无法满足人们需要, 导致全省停电[3]。

1.3 技术支持力量薄弱

电力系统的逐渐发展, 带动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自动装置的应用。但部分地区的电力系统50%以上都处在人工保护中, 对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 极易发生危险事件。

1.4 外部威胁元素增多

由于用电量的增多, 社会废弃杂物的增加影响了空气指数, 非常容易导致电站跳闸。另外, 部分非法人员偷盗电缆线路或在电缆附近施工建筑, 都会引起线路跳闸。

1.5 技术水平有限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检查存在问题, 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或无法应对紧急事件的现象。对检修制度未做到严格执行, 没有预估风险和处理危急事故的能力。

2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方法

2.1 完善法律机制

完成法律法规的建设, 依法管理、依法发展、依法调度, 政府部门对电力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与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电群众之间形成一种纽带关系, 达成对安全稳定运行的共识, 增强各方面的电力保护意识, 并能够从自身做起, 严格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建设并完善电力系统的用电协议, 提高风险预估与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政府加大监督力度, 杜绝非法行为的发生,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健康的发展[4]。

2.2 加强电力建设的力度

加强电力建设的力度首先需要资金的投入, 打造出一套合理、科学的电价定价标准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用电企业拖欠电费问题。能够做到超前发电、保留预有电量、对各伏数的充分开发应用, 加强城乡电力系统的建设, 为全国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电量能源。

2.3 技术提高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方面需要加强管理, 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合理调整部门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 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换, 加强设备的保护, 优化自动装置并研究开发出先进、安全的自动化装置, 更新、完善管理系统, 开发功能更完整的管理应用软件, 完成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分析。

2.4 加强管理

对电力系统内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操作、事故、安全措施和人员配合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使电力系统内部运转流畅。加强电网调度的建设, 做好用电负荷预测、安全稳定预测和管理分析等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使调度顺畅。对调度的范围进行科学的区分,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 进而形成一种准确、安全、稳定的电量备用、调转、调频、调压等系统[5]。

2.5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参加电网工作的培训, 并严格考核, 获取证书后方能上岗作业, 员工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组织纪律和自我学习能力。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学习电力业务能力及电力法律法规, 并可以安排出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 提高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力度。

2.6 加强用电管理、安全服务社会

电力系统的建设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的电量能源, 但一定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电力系统需要了解各地区的用电量情况、事故发生类型、频率等, 安装电网是需要投入低频、低压的自动增减负荷装置, 根据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 装置电力检测设备, 控制其他谐波进入电力系统, 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拉闸指令的灵活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 在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下,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逐渐出现了安全隐患问题。因此, 需要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 研制出的DPS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监控人员实时监控, 能够控制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准确、透明化, 提高整体运行效率。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需要对电力系统深入认识, 规范日常的安全用电, 进而减少电力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保会, 康小宁, 袁越, 等.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系统) 基本要求的再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9) :60-64.

[2]史玉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电力应急工作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暨应急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电力安全技术, 2006 (9) :3-5+54.

[3]汤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J].电网技术, 2012 (8) :1-5.

[4]董雪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广域保护通信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上一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下一篇:区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