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管理

2024-10-24

从严管理(共12篇)

从严管理 篇1

2014年, 贵州省出台各种管理办法和规定, 严格新农合基金管理, 维护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对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基金的定点医疗机构及人员将被纳入黑名单管理, 对任何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对骗取金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 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弄虚作假者纳入黑名单管理

最近出台的《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人员黑名单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 对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基金的定点医疗机构及人员将被纳入黑名单管理。

《办法》规定, 定点医疗机构凡在日常诊疗活动中, 存在编造、虚报、瞒报新农合补偿数据、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单位出具虚假证明的;授意、指使、串通和帮助他人骗取新农合基金的;伪造、更改、故意毁损参合群众住院病历等档案资料的;隐匿、销毁证据, 干扰调查新农合违法违纪行为的;违反规定扩大或者缩小新农合补偿范围和保障水平, 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违反病历处方等医学文书管理规范和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采取虚开住院天数、虚开辅助检查、虚开药品、虚开治疗、虚开护理级别、超出规定加价或收费、变通收费、分解收费、串换药品等方式套取新农合资金, 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采取虚假宣传, 诱导参合群众就诊, 将起付费用变通报销, 将生活用品变通报销, 将未开展或未批准项目纳入报销等, 扰乱新农合管理的;注册医务人员数实际在岗比例比低于50%的等10种行为之一的, 造成后果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的, 将被列入黑名单。

《办法》规定, 定点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凡存在未按照执业范围执业、无证执业、挂证执业或超范围执业的;未尽义务, 导致参合患者就诊后不能报销的;未因病施治, 合理检查, 不合理用药的;采取非法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的;造成新农合资金流失的;未按规定实事求是记录病历资料和出具证明材料的;将相关执业资格证转借给医疗机构, 让医疗机构规避相关执法, 骗取机构、床位设置和相关从业资格、扰乱医政管理等10种行为之一, 且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 将被列入黑名单。

《办法》还规定, 被纳入黑名单管理的医疗机构, 将被取消新农合定点资格, 全省通报并关闭新农合信息平台接口, 实行全省定点“一票否决”, 取消新农合定点资格, 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准入资格。违规导致参合群众不能报销的费用, 由医疗机构承担。构成犯罪的, 移交司法机关。纳入黑名单管理的卫生人员, 除了被取消对参合群众诊断疾病、开取处方资格外, 还将受到当年考核不合格、不能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取消执业资格, 情节严重的, 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严厉打击骗取基金犯罪行为

在贵州省卫计委和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严厉打击骗取新农合基金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中, 强调将对任何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切实维护广大参合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切身利益。

《通告》指出,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管理漏洞和法律缺失, 骗取新农合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规模的欺诈骗保行为, 给新农合基金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坚决严厉打击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 维护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通告》强调, 对于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 经查实已造成基金损失的, 由管理经办机构责令退回骗取的新农合基金, 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经查实情节严重但尚不构成犯罪的, 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处以拘留和罚款;经查实情节已经涉嫌犯罪的,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对骗取金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 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通告》指出, 凡将新农合证 (卡) 或其他支付凭证转借他人使用, 帮助骗取新农合基金;空刷新农合证 (卡) 或刷账后现金退付, 以及挂名住院骗取新农合基金;涂改、伪造、变造、冒用他人新农合证件或者支付凭证, 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新农合基金;虚构就医费用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新农合基金;出具虚假证明材料或者鉴定意见, 为他人骗取新农合基金提供帮助;其他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等, 即为涉嫌骗取新农合基金。《通告》强调, 对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 以及违反新农合规定的行为, 任何人均有权举报。

合医上指纹, 谁的钱谁花

参合农民带一张“身份证”, 合医基金上一把“安全锁”。这是贵州省修文县试点合作医疗指纹验证系统后得出的结论。

从2014年11月10日起, 该县试点的合作医疗指纹验证系统在全县全面推行。为切实维护参合农民的利益, 杜绝冒名顶替、家庭成员串换报销、分解处方、套取一般诊疗费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防止合医基金被套取, 保证合医基金安全运行, 从2014年6月中旬开始, 修文县就筹划开展合作医疗管理系统指纹监管试点工作。试点实施指纹验证是通过深入考察决定的。考虑到低端头像识别系统信息确认不够准确、图像传输服务器压力较大造成卡顿, 瞳孔识别系统造价又太高, 不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购买运用等原因, 最后研究确定用技术成熟、价格低廉、采集便捷的指纹识别技术, 该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方便、信息准确。通过统一招标单一来源采购指纹机, 接入现有合医管理系统中新开发出的指纹识别模块, 共计投入20余万元进行升级改造。

笔者在龙场镇阳明村卫生室看到, 村医白胜军接诊后, 首先在合医管理系统中录入处方划价、报销结算, 就诊群众在指纹机上采集指纹并验证后, 显示结算保存成功, 接着打印新合医处方, 群众凭处方付费取药治疗, 整个诊疗过程用时不到2分钟。在城北村卫生室内, 村医张量接诊、结算两不误, 在就诊群众诊疗过程中及时将处方录入合医管理系统, 群众治疗完毕, 通过系统查询调取该病人本次就诊记录, 病人验证指纹结算下账, 整个结算过程不超过10秒钟。村医们说:“合作医疗上指纹很好, 保证了参合农民基金不外流, 谁的钱谁花”, “群众结算按指纹比以前签字便捷多了, 以前要是遇上年龄大、不识字的群众, 签字特别麻烦”。县合管中心一致认为, 指纹验证犹如给合医基金加上了一把安全锁, 只有通过指纹验证才能进入新合医管理系统进行结算报销, 指纹不匹配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无法进入系统进行合医报销结算, 这就有效防止了合医基金被套取。这对进一步加强合医资金的监管力度, 减少合医资金无效支出, 降低合医基金超支风险,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医管理机构的管理成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 指纹验证系统在该县所有合医定点医疗机构设立指纹采集点, 未采集指纹的参合农民在第一次就诊时采集, 利用指纹机将指纹信息采集到贵阳市合医管理系统服务器数据库储存, 指纹在全县所有合医定点医疗机构共享。患者就诊结算时, 需要在指纹机上按手印确认, 通过与数据库中采集到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核实, 确认一致后, 方可结算下账、打印发票完成报销流程。考虑到不能验证指纹的特殊人群 (5岁-70岁中不能正常到医疗机构看病的群众, 譬如双手截肢、重性精神病、长期瘫痪卧床等, 5岁以下、70岁以上合医管理系统自动筛选甄别) , 县合管中心要求在未开通指纹验证前将特殊人群名单上报, 通过合医管理系统设置该部分群众就诊时无需验证指纹环节。

据悉, 自2014年9月开始, 该县首先在龙场镇开通合作医疗管理系统指纹验证试点, 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 仅龙场镇9月份门诊就诊人次下降4392人次, 就诊发生额下降84238.77元。据城北村卫生室村医介绍, 升级指纹验证后, 一个月就诊人次下降约500人。

从严管理 篇2

根据xxxx公司《关于加强xxxx年雨季电网安全的通知》要求,xxxx分公司发电队为确保雨季发电任务顺利完成,抓住天气晴朗的有利时机,按照“xx机组维护保养手册”标准,从严管理细化设备维护保养环节,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检查保养。

该队依据历年雨季生产情况,精心部署,周密安排。从多方面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全面提升设备运行质量。在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他们以设备的“零缺陷、零事故、零故障”为目标,以从严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发动干部职工,统一思想。严格按照设备保养维护标准,对所有xxx机组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保养。大家通过一听、二看、三闻对蓄电池、xxxx机组,接地线等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紧固更换设备锈蚀螺丝,对每一条线路、每个运转组件都进行仔细检查,及时进行紧固、润滑、调整、清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全面消除设备脏、松、漏、缺和带病运转等状况的发生。

建立科学的从严管理干部机制 篇3

从严管理干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很多方面。从严管理干部,关键是要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制度建设是形成长效机制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干部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从制度建设人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其贯穿到干部工作全过程,以制度建设的突破推动从严管理干部的突破。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养机制。从严管理干部,首先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严格教育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要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围绕能力建设需求,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本着“按需培训,因人施教”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拓宽教育培训的渠道。实行自主培训与委托、合作培训相结合,主体班次培训与辅助培训活动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干部培训与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相结合。认真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发挥现代科技兴教优势,积极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注重运用电化教育、远程培训、网络学习等载体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规模和效果与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相适应。三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从资金助学、时间保学、措施奖学等方面着手,激发干部踊跃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对在培训学习活动中表现不好、成绩较差的干部,要采取批评教育、取消评优资格、取消后备干部资格等强化管理措施。四要完善培训与任用结合机制。把干部理论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强化落实“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升”的具体措施,促使干部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干部成长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动力。

以科学公正为原则。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选拔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一要完善公平的干部选任竞争机制。竞争出人才、竞争出活力、竞争出正气。实现干部选任的良性竞争,是贯彻落实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促进干部队伍在动态中实现竞争上岗、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用人制度的内在要求。完善选举制,坚持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逐步做到凡由选举产生的领导职位,都实行差额选举,并不断扩大选举制的实行范围;强化考任制,扩大公选范围,延伸公选层次,从制度上打造各类人才公平参与竞争的平台,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广纳群贤的识人用人机制;扩大聘任制,对党政机关的中层干部等,在进行竞争上岗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聘任制。二要完善民主的干部选任运行机制。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四权”。扩大干部推荐阶段的民主,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民主評议、民意测验、民主推荐,使获取的干部信息更加接近客观实际,努力做到推荐职务、任职资格、职务标准和推荐结果“四公开”;扩大干部考察中的民主。提高考察的透明度,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干部考察中来,扩大考察范围,提高考察的准确性,认真落实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考察结果通报等制度,进一步提高考察中的民主程度;扩大用人决策中的民主,建立健全“无记名投票”、全委会票决制度等党委内部讨论决定干部任用的议事和决策规则。三要完善常态的干部退出机制。这是构建干部“下”和“出”的机制的重要制度选择。除了法定的退休制度外,应重点研究建立相关的三项制度:一是职务任期制。任期制至少包括任职时间、连任期限、最高任职年限等基本要素。二是动态调整制。这是指通过组织考察认定,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作出组织调整的一种制度,以辞职制、免职制和辞退制为基本框架进行定期的调整。三是领导干部聘任制。主要对专业性较强,不经专门职业训练无法从事的领导岗位,应通过合同管理或契约管理为基础的聘期限制,期满自然解聘,空缺岗位需要再重新聘任。

以突出实绩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从严管理干部的必要手段。要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客观、辩证地识别和评价干部,将干部考核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发挥考核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导向、评价和监督作用。首先,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必须抓住能集中反映干部素质和水平的关键内容,并尽可能量化、细化,全面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当前,要增加对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考察内容。必须对不同职务、不同类型的干部分类定标,适当增加一些变量指标并予以合理的组合。以突出考核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其次,把握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考核评价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能简单地以数字论高低,以成败论英雄,以一时一事论优势,而是全面地辩证地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核干部看得到的业绩,又要看他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本地区长远发展所做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暂时还未取得明显成效。再次,正确运用考核结果。通过考核评定出等第,并以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奖励惩罚和调整工资的重要依据。只有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积极导向作用。才能使“能者上、庸者下”成为一种惯例。为干部队伍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以着眼防范为前提。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预警机制。预警监督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有效地将干部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提高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预警监督社会氛围。一要着眼于增强“慎独”的自觉性,建立健全限制性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对领导干部住房、近亲属工作调动、个人收入、家庭主要成员婚丧嫁娶、收受礼品登记的执行情况等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定期公开,让群众了解情况,加强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凡干部评先评优、提干晋级,都要把居委会党组织对干部的鉴定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二要着眼于“未雨绸缪”,建立健全报告性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增强报告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报告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问题信息处理制度。对一些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信息,在收到领导干部的回复后,要做好对回复内容的核查,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回复的内容,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三要着眼于“亡羊补牢”,建立健全惩戒制度。监督措施能不能得到合理贯彻,直接影响监督的效果。明确不称职的领导干部的表现和认定标准,凡被认定为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及时提醒诫勉打“擦边球”的干部。对个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经常打“擦边球”的领导干部,要从关心、爱护、挽救的角度出发,及时找其谈话,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危害性,责令限期整改。坚决查处违纪违规的干部。对在干部监督中发现的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决不姑息,以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从严管理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从严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随意放纵、恣意任为, 那么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并非每位同学都有非常高的觉悟、良好的自觉性、崇高的责任感、健康向上的集体观, 那么应该如何管理好他们呢?我认为应该从“严”字开始, 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 培育他们的思想品质。

人们常说: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用于待人接物, 长期坚持必将大有收获。如果用于班级管理, 我认为不但要严于律己, 而且要严于管理, 作为一个班主任, 班级管理必须要从严。

一、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 形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内在动力

班级管理严在自己,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 不从内在心理上打通学生的学习疑虑, 是无法产生恒久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动力的。为此, 我试图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拿我们班来说吧, 刚开始, 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 不做作业, 他们只有一个想法, 就是抱着考试可以抄或者蒙到60分的侥幸心理, 问他们要是蒙不到怎么办, 答曰:“有补考、清考, 实在过不了就留级。”不少学生对于考试, 总想蒙混过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是因为他们学习没有目标, 得过且过, 浑浑噩噩地度日, 生活学习没有寄托。为什么没有寄托呢?他们认为, 中职学校, 拿个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了。

作为班主任, 我力图激励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学好英语, 可以是学好某门专业课, 也可以是到高等学校进一步学习, 还可以是自主创业。社会需要很多高级技术人才, 所以有一技之长是很必要的, 光有文凭是不够的, 为此我常常告诫他们:“年轻时多流汗, 工作时少吃苦。”也经常举一些身边的人不断进取的例子或者网上的名人轶事来激励他们, 告诉他们只要去努力, 未来的出路有很多, 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不怕起点低, 就怕不努力。有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他们自然会严格要求自己, 并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哀莫大于心死”, 心若没了目标, 只能是行尸走肉, 无所事事, 所以点燃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就显得格外重要。人有了目标, 就有了精神和斗志, 不再得过且过, 他们的身心就会迸发出无尽的希望和活力, 他们上课会专心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他们会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所以内因是根本, 让他们自己行动起来, 让他们自发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二、制定“严格”的班规, 从外在环境营造“严格”的班级氛围

内因是根本, 但外因也很重要。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班级要有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 才能培育出优质规范、习惯良好的毕业生, 从而产生良好的班级效应, 每个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制度规范非常重要, 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思想上对自己要求过低, 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上课迟到、课堂讲话、仪容仪表不符合学校要求, 为了制约这部分学生, 制定严格的班规就更应该详细、公正、透明, 让每位学生把班规烂熟于心,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就我们班来说, 我把班规分条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两边, 同时, 每位同学每天交给他们一份考核表, 上面也列出了六条详细的班规, 让每位同学每天做一次值班班长, 值班班长做得好, 有奖励, 做得不好, 重新值班, 每次课由值班班长核查违纪迟到学生, 把当天情况详细记录在案, 并由科任老师核查签名, 最后, 由值班班长当天把考核表交给我, 从而, 我能及时批评教育。这样, 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这就是说班主任“即使人不在班里, 但班主任的魂在班里, 班主任的震慑力在班里”, 这种“震慑力”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严格的班规和严格的执行。只有高标准、严要求, 才能够规范他们的行为, 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营造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

三、让爱心在“严”中渗透, 让学生在严慈相济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是教育者, 更是长者, 不能整天见到学生都板着冷面批评学生。我们要在学生迷失方向的时候及时指点迷津, 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 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总之, 教育离不开情感,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 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 同样, 班主任工作也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 更是教育者爱心的充分体现, 是‘心心相印的活动’。”[1]班主任对学生要求严格, 不能盲目要求, 更不能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为此, 班主任要做到“严”中有“爱”, 让学生在情感上能欣然接受, 不产生厌恶或抵触情绪;能够让学生在“严”要求中受益, 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 这才是最终目的。

班级管理要从“严”管理, 严在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从内因上认识到“我要努力, 我必须努力”, 而不是你逼着他去努力。只要这样, 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我们除了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外, 更要让学生自己用毅力去克服不良习惯, 用锐意进取代替萎靡不振, 让所有学生都焕发学习热情, 为创造美好的明天奋斗不止。

参考文献

管理从严情感从真 篇5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而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也是文化。这些年来,我公司重新修订了大小几百项制度,几十项考核标准,都体现了一个“严”字。这些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更是不折不扣,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严格执行已经形成风气。达不到管理岗位标准和完不成任期指标的干部一罚到底,甚至撤职。出了质量事故按规定更是“严惩不贷”。我们的严格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被员工称之为 “严文化”。当然,“严”的出发点是对员工深深的爱。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我们从关心和保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严管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又非常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对退休职工和困难员工进行慰问,送上慰问金,从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复合肥车间李丽的孩子因患病需要担负大额医药费,党支部号召全体员工捐款帮助,解决燃眉之急,与李丽心手相牵,共度难关。我们公司这种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的精神被称为 企业的“家文化”。

我们长期坚持群众性企业文化活动。员工文化活动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坚持长期开展各类企业文化活动,大体分公司、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每到大型节日,公司都搞综合性文艺比赛和演出,活动的形式有歌舞晚会、体育运动会、演讲、拔河、诗歌朗诵、拓展训练等。我们既看重活动的水平,更看重员工的参与性及其中蕴含的团队文化价值。使企业形成优秀的精神环境,增强员工热爱蓝天、建设蓝天的信念,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感到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对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一、凝聚力企业是经济组织,经济关系起基础性纽带作用。但是单纯依靠工资来维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长期下去必然是一盘散沙,因此必须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发挥凝聚员工之心的作用。因为人不仅有物质需求的欲望,还有归属感和亲和感的欲望。这也是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体会。我公司复合肥销售遇到紧急上站时,科室员工和一线员工加班加点、不计报酬、连夜突击装车,从未耽误发货。其中表现出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令公司领导十分感动。

二、激励力几年来我公司广大员工在蓝天文化的鼓舞下,艰苦奋斗,勇闯市场,大胆创新,严细实恒,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优秀员工来。几年中,产值连续上升,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约束力当一个企业正气盛行的时候,这种精神氛围起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一些不良言行就没有市场,就不敢抬头。优秀的企业文化铺垫着积极向上的土壤,插撒着健康文明的种子,杂草害虫便没有生存空间。在企业里,大家都在忙工作,有的人偶有空闲也不会扎堆闲聊,因为这不是我们蓝天人的作风。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才是我们蓝天人的风格。

四、导向力、辐射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又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趋向。企业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已形成风气,成为一种导向。企业文化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会逐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发挥出无声而有形的作用。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

从严管理 篇6

[摘 要]从严管理干部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高校从严管理干部形成新常态要坚持党管干部、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分类管理、从严管理和激励相结合等基本原则。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机制不适应干部管理的需要、干部管理制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制约了从严管理干部形成新常态,因此,要坚持理念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推进高校从严管理干部形成新常态,推动高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6-0052-03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任务,其发展也深刻地受到干部队伍水平的影响。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如何加强干部从严管理,形成从严管理干部的新常态,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从严管理干部形成新常态的基本原则

本文所指的干部从严管理,主要是组织对干部的从严管理,主体是各级党组织,管理的客体与对象是干部本人。高校从严管理干部形成新常态,要在把握好原则的基础上有序推进。

(一)党管干部的原则。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是党的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支队伍管理同样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既是实现和加强党对事业单位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坚强组织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显著特征,因此干部管理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根本要求。

(二)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性是说高校处级干部也是党的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参照党政干部的管理模式,如与党政干部一致的好干部标准、纪律规范、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巡视、提醒、函询、诫勉等管理措施;同时高校干部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任职资格、任用方式、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退出机制等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从严管理也要考虑到高校处级干部的特殊实际。

(三)分类管理的原则。高校内部在从严管理干部时,要进行分类,针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等特点,采取差别化措施,提高管理针对性。

(四)从严管理和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干部大多为知识分子,面临的压力大,且有多重需求,所以在从严管理干部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干部,构建发展通道,提高干部工作的内生动力。

二、制约高校从严管理干部形成新常态的主要因素

新形势下,真正把从严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形成高校干部从严管理新常态仍然任务艰巨,也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实践中最大的难点。通过调研、访谈,目前制约干部从严管理形成新常态有三个主要制约因素: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组织和干部对从严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存在一些认识偏差。

从组织上来说,一是“模糊论”,注重干部的工作业绩,把从严管理看成软任务、软手段,在对干部处理上,习惯于手下留情、下不为例、以党内处分代替其他处分的问题。注重干部“入口”管理,轻过程管理,忽视对干部日常监控、工作状态等方面苗头性问题的管理与干预。二是“信任论”,比较强调信任,过于突出关爱,未能认识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出了问题也是不能严格处理,导致小错酿成大错。三是“特殊论”,部分高校领导顾虑多,怕“管多了得罪人”、“管严了有损团结”,造成组织制度、组织纪律松懈。

从个人来说,一是“束缚论”,认为加强了管理,自身很多事情不方便,觉得没有必要,认为这是麻烦,内心深处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接受管理的主动意识不强。二是“例外论”,一些“双肩挑”干部有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但许多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和对国情的深刻认识,不能够严肃对待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主生活会制,认为自己只是从事高校管理工作而已,手中没有权力,不存在需要从严管理的要求。三是“选择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大方向能够接受,对加大反腐败力度总体认同,但涉及实际问题,就摇摆不定,选择性地接受。

(二)工作机制不适应从严管理干部的需要。从严管理落到实处,要依靠有效、系统的工作机制来实现,但目前的高校干部管理工作机制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筐偏差和困难。

一是存在工作上的偏差。主要是从严管理干部的重点不清,存在一筐子装的现象,抓不到关键岗位、重点领域,导致效果不佳。还有方法不当的问题。从严管理应该是党内外共同的事情,但是在工作中,存在把从严治党仅仅作为党内的事,或者党内某些党务部门的事情,没有有效激励党员参与,还有意无意地排斥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习惯于围着上级的部署、规定打转转,对同级监督和下级监督不放心不放手。

二是协同整合机制未建立。干部管理不是组织部门一家能够完成的,相关的管理职能分散在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多个部门,但目前高校建立类似的协同整合机制还比较少,干部从严管理工作还是各自为战,合力不够。协同机制未建立,还导致管理信息搜集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影响了对干部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准确判断,同时由于干部信息分散,在干部出现问题前,党委很难对干部状况作出预判和预警。

三是工作力量比较薄弱。从严加强干部管理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高校目前这方面的人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高校干部管理制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从严管理干部工作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相对于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的实际需要,目前的管理制度还存在以下“三多三少”的问题:一是单项规定较多,符合高校特点的体系性建设相对较少。围绕干部从严管理,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分别从不同方面出台了一批具体规章制度,但规定相对零散,缺乏相互联系、衔接、配套的系统性制度建设,有时甚至存在规定相互“打架”的情况,特别是符合高校特点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显得特别不够。比如结合“双肩挑”干部的特殊性,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的体系性架构,在解决新问题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双肩挑”干部分类管理与考核激励、日常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制度的建设。二是关注党政干部多,针对高校领导干部管理的少。目前许多从严管理的制度主要关注对象和参考物为机关党政干部,但在实际执行中,许多高校参照执行,但有时并不符合高校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三是关注选拔过程、日常管理的制度较多,制约权力运行相对较少。目前的管理制度主要还是以“盯人”为主,对于权力的运行、配置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有时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及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推进高校从严管理干部形成新常态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高校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必须站在党的事业发展全局来谋划,依据高校的组织特征和干部的特点,构建科学有效的从严管理工作体系。

(一)坚持理念创新。思想上的创新、认识上的创新是构建新常态的先觉条件。高校是文化共同体,更要从思想上使广大党组织和干部认识到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地将从严管理干部落到实处。

一是坚持整体引领。运用系统论,深化对从严管理的整体认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全面认识从严管理的内涵,树立“严管即厚爱”的观念,真正将从严管理贯穿于干部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贯穿于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把从严理念贯穿于干部队伍教育、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的全过程,营造认同支持、自愿接受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开放引领。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更加公开。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坚持开放的心态,主动拥抱变革,做好必要的心理和实践准备,提高管理的主动性。

三是坚持法治思维。依法从事干部管理工作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高校干部具有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双重属性,在工作中要坚持按规章办事,提高对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四是坚持系统思维。以系统化观念指导从严管理工作的研究探索,构建涵盖各个管理环节的工作体系,以备环节前后相连、首尾相顾的闭环工作机制,保障从严管理整体推进和有效落实。

五是坚持差异思维。要根据高校干部的类型、特征,确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点,坚持分类分层管理。完善干部的分类管理,一方面要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例如实行学术休假制度,实施管理骨干派出进修计划,保证“双肩挑”干部的正常退出;一方面也要通过设置更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体系,要求“双肩挑” 干部站在学校发展战略的全局上抓好管理工作。

(二)加强对从严管理干部的顶层设计。一是要构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其中包括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工作实绩、整体结构、优化方向的研判,也包括对领导干部个人能力水平、履职成效、作风表现、廉洁自律等及时地跟踪了解、分析研判,这能够为整个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提供科学的、个性化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分析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先进成果,构建干部管理风险评估模型,全面评估干部队伍存在的风险,对干部状态作出综合评价和基本判断,并进行分类干预、分类处置。

二是构建协同机制。着力建立干部的闭环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干部管理联席会议,注重发挥组织部门在从严管理中的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引导各个干部管理职能部门,以整体视角看待从严管理工作,强化干部信息汇集整合,通过有效机制和平台,整合各部门管理资源,凝聚干部管理工作的最强合力。

三是强化信息公开。好的制度,公开是关键。制度公开既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又有助于群众监督干部用权履职行为。建议在更大范围、利用更多传播方式,进一步公开各项制度的内容以及制度的实施过程,接受高校师生的监督。

(三)完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实效性、针对性。一是建立有机联系的制度网络。深入研究高校从严管理各项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各相关部门出台的零散的、局部性的制度规范结合为统一整体,破解各项制度之间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之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切实通过完整的制度网络,理顺从严管理工作体制。

二是强化权力制约配置。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重点是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加强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落实,加强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的建设,规范集体决策的程序和规则,从根本上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强化促进从严管理干部的落实。

三是完善符合高校特点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高校在长期的干部管理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在这些具体做法的基础上,要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构建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特别要结合“双肩挑”干部的特殊性,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的体系性架构,在解决新问题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双肩挑”干部分类管理与考核激励、日常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制度的建设,并进一步抓好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抓好制度的预防与激励。针对校外兼职、境外交流等学术活动,要进一步把握好干部的日常管理,明确并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防患于未然。要继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抓好任务分解和落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四是落实各项制度执行的主体责任。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才能有效推动从严管理干部各项制度的落实,推动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保证制度效用的充分发挥。

五是完善制度评估制度,强化制度的有效性和生命力。适时进行制度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新问题,有助于制度改进和制度的落实。建议高校在有关从严管理制度实施一定时期以后,进行一次有第三方参与的,以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标准的干部管理制度评估,以不断完善制度,建立起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

本文系上海市“阳光计划”(党建类)项目“干部管理新常态视阈下的高校中层干部压力调适研究”(项目编号:14YG2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侯建生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办副主任,胡艺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组织员,陈方敏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组织部干部。

齐鲁石化从严管理重在抓落实 篇7

4月2日, 齐鲁石化以视频信号转发的形式, 组织上千名干部员工同步收看了中国石化召开深刻吸取“11·22”事故教训, 全面启动“从严管理年”活动视频会。会议召开后, 齐鲁石化迅速落实中石化党组决定, 各单位第一时间向全员传达了会议精神, 各部门结合专业分工立即着手活动方案细化工作。

4月11日, 齐鲁石化印发了《齐鲁石化从严管理年实施方案》。根据公司领导要求, 齐鲁石化开展“从严管理年”重在抓落实见成效, 力求通过“从严管理”, 切实转变员工思想观念, 提高全员安全环保意识, 增强干部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确保完成公司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注重四个“结合”。上下结合, 层层制定工作方案、抓好问题整改;与重点工作结合, 紧紧围绕保安全、创效益、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抓好活动落实;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结合, 强化督察监管, 推动排查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巩固活动成果, 促进问题整改。

强化三项重点。首先, 以“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为切入点, 夯实安全环保基础。其次, 以“从严管理从严考核”为抓手, 强化作风从严, 夯实思想能力基础。第三, 以“强化‘三基’、提高制度执行力”为出发点, 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

从严管理 篇8

一、当前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党员教育管理是由党员教育以及党员管理两部分组成的,二者不可分割,它是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党员教育是党员管理的基础,通过对党员的教育能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从而便于管理;而管理是党员教育的保障,能够规范和制约党员,促进教育的实施和效果。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化的道路,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党员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挑战

思想建设是党最根本的建设,是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的前提,是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相互交流的增多,我国的社会意识受到了外来思想的侵蚀。少数党员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变得淡薄;党员的公仆意识薄弱,不能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只注重形式主义追求政绩,丢失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党员的经济地位并不平等,一些党员的心理不平衡容易受到糖衣炮弹的诱惑,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追求腐化的、铺张浪费的生活。

2. 党员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针对性不强

正如十八大指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的教育管理活动存在局限性,并没有实质性的教育督促作用,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够,脱离实际。由于教育方式过于落后,内容空洞无趣、缺乏吸引力,不能针对党员自身条件进行差异性教育,一些党员消极参加教育活动。第二,党员组织管理方法落后,对于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相关制度执行力不足。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教育仍局限于经验教条的老办法,使得“三会一课”等制度的执行仅仅沦为完成教育管理任务目标的一种形式,党员队伍对教育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无法实质上完成上级传达的教育监督任务。

3. 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实效性不佳

一是由于社会阶层发生巨大变化,党员的组成部分也在多样化,比如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流动党员、非公有制身份正在不断增多,党员分布广泛、职业层次多、流动性强,给党员管理带来压力。二是随着党员规模的不断增大,党员组成部分呈现多样化,部分党员受外部环境影响心态复杂、观点繁杂,对履行党员职责义务产生了抵触情绪。尤其在处理个人发展与党的理想信念相结合的问题上存在疑虑和压力,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的先进性。三是党员发展“入口”不严、“出口”不畅,也给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带来挑战。一些人入党的思想、动机不纯,并没有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视作宗旨来严格要求自己,仅仅将入党视作一种功利性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党员来源的纯洁性。另外还表现在党员“进出”制度里“出口”过窄的问题。

4. 党员的主体地位缺失导致监督乏力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当前,部分党员主体地位意识逐渐弱化甚至缺失,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上存在“不敢管,不敢抓”的问题,失之于宽,管理监督“软弱”,而组织部门本身职能的弱化必将导致监督管理职能发挥不充分,党的形象和威信在群众当中逐渐下降。党员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党员是党内生活和事务的参与和决策主体,同时还是各党组织和领导人行为的监督主体。但是现在由少数党员的监督意识淡薄,缺乏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他们否认党自身的监督权力,认为自己从属于被监督的地位。监督意识过于淡化,对于领导的指示仅仅在表面上服从,对上级文件的可执行性全部给予同意不反对的意见,使得监督的权利始终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要靠教育,而党员的思想教育则是基础。面对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各种难点,当务之急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的新机制、新办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有效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 加强组织领导,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党员教育管理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领导。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要将党员的教育管理建设上升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思考,明确任务,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一刀切”管理为分层管理。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一是要把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列入党组织负责人的目标岗位责任制,作为日常重要议事日程。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要把党员教育与领导干部的个人年终考核结合起来。把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党员管理的评估,作为对部门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量化考核指标,体现可操作性。三是要把党员教育与领导干部的提拔使用结合起来。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如何,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应是考核领导干部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内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党员队伍人心涣散,该部门的领导干部就不能提拔重用。

2. 分类管理,从体制上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在社会流动性加强的背景下,通过强化分类管理,可以实现凝聚不同阶层党员、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性的目的。对于流动党员,亟须建立起动态开放式的反应灵敏、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如加强组织建设,在原有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党支部;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如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家园,以便流动党员及时了解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加强登记和汇报,坚持和完善登记制度、培训制度和汇报制度。对于离退休党员,应按照“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总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如因地制宜安置好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持续沟通密切党组织与离退休党员的联系、正面引导增强老党员的思想素质、加强引导调动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领导提高离退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企业党员更要加强教育管理。首先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保障,如采取多种方式组建党组织,确保每个非公企业都隶属于一个党组织;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等。其次要通过创新教育制度,构筑党员教育管理的“磁性”平台。从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独特性出发,把理论教育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持续改进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和载体途径,从而把党组织建成一个永恒的磁场。教育方式上,向因材施教的多样型教育转变、向参与互动式的动态教育转变;教育方法上,努力做到分散交流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反面警示与正面引导相结合。

3. 找准突破口,切实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

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着眼点,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要将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创新党员退出机制、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等三个环节作为突破口来狠下功夫。一是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发展党员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不断健全、完善、确定发展对象联系人、发展对象定期汇报思想、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重要岗位锻炼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实施发展党员公示制,从而有效地坚持发展党员的标准和程序,确保新党员的质量。二是创新党员退出机制。党员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组织的纯洁,不合格党员滞留在党内,将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要把民主评议党员与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制定建立党员“退出机制”,使党员清退工作形成机制,严格不合格党员的政策界限,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并且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党员的工作有所记载,对党员的业绩有所评估,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形象、廉洁、品德、作风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考评。对确定为不合格限期改正的党员,实行帮教责任制,指定专人进行帮教。对受劝退、除名处置的党员,也要扎实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其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三是加强日常教育管理。通过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学习日、党委中心组等制度和做法,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化的倾向,在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党性锻炼。

4. 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党章要求,进一步建立由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组成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根据基层不同需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深入基层开展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跟踪管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教材体系建设上,可以根据实际编写各种党员教育培训辅导资料以符合各种层次党员的需要,做到有针对性,通俗易懂。在教育培训时间上。党组织要统筹兼顾,在不影响党员正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党员集中培训时间。在教育经费上,要采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党员教育经费要真正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不断改善教育条件,逐步实现党教工作现代化。并随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而有所递增。在阵地建设上,加大驻外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的组建和创建力度,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不断完善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只有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建造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强、有能力的、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的党员队伍,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摘要: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努力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党员教育管理,全面,从严治党

参考文献

[1]张书林.试析“四个全面”战略架构的内在关系——基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纵深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15(10).

[2]邓如辛,董一潼.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三大创新[J].理论探讨,2015(1).

[3]俞可平.中共的干部教育与国家治理[J].理论参考,2014(08).

[4]王家瑞.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J].求是,2009(20).

[5]李宝峰.严把“入口”,畅通“出口”[J].先锋队,2014(03).

从严管理 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状况分析,研究

一、引言

1.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截止2004年底, 全国普通高校已达1731所, 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为1047所, 占全国高等学校的60%。全日制高职高专在校学生达608万, 占全国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43.2%。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晚, 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关政策的扶持, 社会上也存在着对民办教育的种种偏见, 导致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高校相比, 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办学经费短缺、管理不规范等现象。在学生管理方面, 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只是借鉴和参考公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特点、成熟、系统的管理理念, 严重地制约了这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民办高职院校从严管理模式诠释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06]16号) 要求高职院校: 从严治院, 规范管理, 特别是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招生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完善运行机制, 维护稳定, 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 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应用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基于我院学生存在的思想状况问题特点进行分析, 制定从严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办法, 进一步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其尽快适应社会、企业发展需要, 提高其顶岗就业能力, 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表现形式及问题根源的分析

近年来, 我院在校生人数已突破12000人大关, 发展速度惊人。随着招生人数的激增、层次的复杂化与结构的多元化, 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层次较底、素质不高、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等特点。因思政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观念相对滞后等原因, 亦导致我院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比如, 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纪律性不强、学生间摩擦不断等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动力不足, 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度日。笔者通过分析, 总结归纳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特征,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身定位不准, 人生目标不明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层次不一, 结构相对复杂: 既有中专和五年一贯制的, 也有高职的, 而高职生中又有普高生、三校生 ( 职校、技校、职业中专) 。在占多数比例的高职生中, 又普遍存在着自身定位不准的思想弱点。不容否认, 他们能够升入高职院校,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尖子生”。但是, 客观地讲, 他们的实际专业能力, 自身的素质、修养相对来说还不高。许多学生头脑发热, 充斥着一种极强的荣誉感和优越感, 自以为了不起, 高人一等, 存在盲目乐观的思想。

笔者由于长期从事基层学生管理工作的原因, 经常会和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 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比如前段时间对公寓实行封闭管理, 许多学生不能接受这种形式的管理, 认为过于严格, 没有人性。对学生进行解释时, 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辩解: 我们都已经是大学生了, 难道还得像以前那样“坐牢”, 连人身自由都不能有吗? 还动辄以“其他的高校都不是这样, 非常自由, 这哪里像一个大学?”为借口, 强词夺理。在他们的心目中, 所谓的大学, 就是无人看、无人管、无人烦的“三无”世界; 进了大学, 就意味着人生达到了至高境界。于是, 吸烟、喝酒、通宵上网、谈情说爱、惹是生非, 至于自己的主要任务———学习, 则早已抛于脑后, 丢于九霄云外。

2. 法制观念薄弱, 责任意识淡化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而且, 他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 普遍对其百依百顺, 更多的还替其安排好今后的一切。更有甚者, 子女已经进入了应该自立的年龄, 却还是包办一切。

很多学生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严重个人主义, 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听不得一句闲话、吃不得一点小亏、受不了一点打击。再加上有了上述那种极强的“荣誉感、优越感”, 一些学生头脑中根本没有法律、法制概念, 没有责任、自立意识。

部分学生与班主任、老师对着干; 为了所谓的“女朋友”与他人交往动粗; 因走错门动刀子; 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随手就“借”———在他们的脑子里, “法律”“责任”只是毫不相干的几个字眼, 班级、学校、社会成了虚无飘渺的世界, 有的只是膨胀了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

3. 求学意识不强, 体力精力过剩

人生目标不明、自身要求松懈, 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滞后等原因, 使得大部分学生的求学意识薄弱, 很多学生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消极的人生观, 浑浑噩噩过日子。认为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天堂, 吃、穿、住应该是最好的, 游、玩、乐应该是尽兴的, 至于“以后怎么办?”那是家长该考虑的事, 与己无关。于是, 课堂上鼾声一片, 下课时嬉笑一群, 寝室中嘈杂无常, 网吧里神采飞扬。

三、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思想状况特征, 笔者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措施:

1. 加以正确引导, 树立明确目标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 并不等同于否定他们的一切。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自觉纵横方向进行比较。横向以同班 ( 系) 学习成绩好、自身修养高的同学为例, 通过引入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 引导学生明确自身位置, 认清差距, 查找、分析自身原因; 纵向以其他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为例, 实事求是地介绍他人 ( 校) 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明白自己的真实情况, 对自己进行准确地定位, 进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树立明确的学习乃至人生目标。

2. 加强法制教育, 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特点, 可以有意识地在班级上就某些典型案例, 作一些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同时,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以有意识、正确的引导。另外, 可以举办一些法律知识专题学习、知识竞赛, 或请校内外的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 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容易冲动的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参观看守所, 让服刑人员给学生现身说法等方法, 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与意识。

针对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多开展一些有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 如拔河、球赛、野营等) , 使学生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进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荣誉感和责任心。

3. 开展各种活动, 合理分配精力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除了能增强学院凝聚力、学生集体观念、荣誉感和责任感之外, 还能够使学生过剩的精力、体力得以宣泄, 进而避免因无所事事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等事情。

开学之初, 高强度的军训使很多学生体力超支, 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少; 前段时间各公寓相继开展文体活动, 学生兴致勃勃; 运动会期间, 几乎所有人都忙于比赛、服务等任务, 学生间空前团结、和睦———无不体现了这一功能。因此, 在日常管理中,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公寓辅导员、班委等各种力量的作用, 以各种方式积极、合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精力、体力宣泄途径,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

当然, 笔者以上观点只是冰山一角、皮毛之见,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实践和总结。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 一定会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束语

基于从严管理模式下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对策研究, 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表现形式及问题根源, 针对以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征, 制定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提高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的适应能力, 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华春.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1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 12.

从严管理 篇10

一、对军校研究生管理现状的分析

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 军校研究生群体在任务要求、身心年龄、成分来源等方面与其他管理对象不同,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管理上存在自身的现状和规律。

(一) 研究生学员的特点分析

军校研究生学员由军校应届毕业学员、部队在职干部、国防生、直接接收地方大学生四类组成。总体来讲, 该群体人才济济、各有所长、优秀全面,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军政素质较好。大多数学员已经接受过四年以上军政基础训练, 对军队的宗旨性质、法规制度以及军校的生活模式都比较熟悉, 作风养成普遍比较扎实。2.认知水平较高。学员年龄大多处于22~30 岁之间, 成长经历和知识储备普遍多于年轻战士和本科学员, 理解、分析、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较强。3.思想比较超前。学员通过层层遴选和激烈竞争脱颖而出, 普遍思想觉悟高, 思维开放活跃, 民主意识强, 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

(二) 研究生学员对管理存在的模糊认识

研究生学员对管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误区, 大致可以归结为:1.“管理无用论”。认为严格管理对于研究生素质培养来说用处不大。有的研究生认为“学习科研是院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 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什么作用, 有时还会影响人才的培养”。2.“冲击学习论”。认为管理与学习科研是对立的。有的认为“管理冲击学习, 管理要为学习科研让路”, 思想上不愿接受条令条例和校规的约束, 在行动上表现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不愿意落实一日生活制度。3.“管理非科学论”。认为以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对研究生进行管理不科学。有的认为管得太严、限制太多, “占用”很多时间精力, 有的认为过于“正规”导致思维视野受到局限, 等等。

(三) 管理干部存在的普遍问题

当前, 管理干部普遍工作责任心强、表率作用好, 但是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相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还存在一定滞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严格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强。有的管理干部仍习惯于用权力压制的思维方式管人管事, 有的推崇“摆平就是水平, 搞定就是稳定”的思想认识, 有的还存在随意“开口子”、讲特殊、搞例外等现象, “法”的观念树立得不牢固。2.对研究生管理规律的研究把握还不够。有的对研究生的工作生活状况了解不深入, 有的管理干部自身是非研究生学历, 对研究生成才规律心里没底, 在严格的“度”上还把握不准。3.对法规制度要求的执行还存在打折扣现象。有的管理者不能跳出感情的圈子, 不能做到感情服从原则、法规重于关系, 有的缺乏务实管用的规范措施, 导致在条令条例落实上“搞变通”“降标准”, 影响了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提升军校研究生管理水平的途径方法

“小智者治事, 大智者治人, 睿智者治法。”只有充分发挥法治的优长, 加大依法从严管理力度, 军校研究生群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

(一) 注重观念深化, 强化法治思维

强化法治思维, 要求管理干部要自觉学法遵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使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 需要实现“三个转变”:1.从“治事”向“治法”转变。坚持以条令条例、校规院纪为依据, 自觉养成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的习惯, 确保研究生学员旅、队各项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从“经验型”向“法治型”转变。推动单位建设科学发展, 不能单凭主观意愿和个人经验抓工作, 不能违背法规制度搞“土政策”“土规定”, 要把功夫下在抓建章立制、抓法规执行、抓执法监督上。3.从“重行政”向“重法规”转变。按条令条例抓工作搞建设, 严格执行工作计划安排, 防止随意性, 综合运用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抓单位建设, 使工作行为符合法治精神和法规要求, 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 科学完善制度, 明确规范要求

坚持紧跟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 依据条令条例及时健全完善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强的一整套管理制度体系, 搞好配套衔接, 做到彼此呼应, 增强整体功能。1.结合实际细化完善。要结合工作和单位实际把原则方针具体化、笼统要求明晰化、弹性规定刚性化, 制订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和制约性比较强的措施办法, 切实做到以具体求深入、以具体求落实。2.紧跟形势及时完善。着眼研究生教育转型和改革试点的新情况、新问题, 适时做好制度“废、改、立”的工作。注重总结借鉴兄弟院校和外军院校涌现的新鲜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搞好融合, 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 促进经验成果的吸收、深化、转化。3.针对短板补充完善。要及时分析管理中发生问题的原因, 从制度机制层面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解决办法, 有针对性地搞好补充完善。

(三) 坚持严字当头, 扎实执行落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有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也会形成“破窗效应”。研究生学员学历层次较高, 军人意识和自律意识较强, 但管理仍然必须严字当头, 严格落实“硕士博士首先是战士”的要求, 坚持抓在平时, 严在平时。1.严格督导检查。定期开展各类检查和讲评, 组织战备演练, 督促强化日常养成和正规化意识, 把纪律建设作为核心内容, 强化研究生学员号令意识, 培养学员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作风。2.严肃教育惩处。把较真从严、奖惩分明作为重要标准, 坚持一视同仁、一抓到底, 使落实规定由软指标变成硬杠杠, 对将指示规定当作儿戏,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将命令视为“耳旁风”的学员, 严肃批评教育、惩处处理, 绝不迁就纵容, 确保制度规定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不可逾越的“底线”。3.纯正良好作风。坚持日常秩序坚持高标准常态化, 原汁原味迎接领导视察、上级检查和各类参观调研。坚持严格的作风建设, 尤其是在处理学员评功评奖、推荐考博、毕业分配等敏感事务上, 绷紧法规制度这根弦, 自觉公道处事、正派做人, 确保热点问题降温、敏感事务脱敏, 带头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 用实际行动树立良好作风。

四、利用信息手段, 提升管理成效

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方法, 加大信息化管控和自动化办公力度, 充分发挥信息系统辅助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从技术手段上为依法从严管理压缩“人治”的空间。1.信息管理。建立对研究生学员的性别、年龄、专业、导师、性格、兴趣、特长、入伍后简历、立功受奖、婚恋情况、家庭成员、个人困难等信息的全面录入与实时更新机制, 便于管理者针对具体条件全面查询、筛选有关人员, 以及准确获得各类统计信息。2.动态管控。将日常统计、权限审批等工作与人员信息库关联, 实时汇总显示人员在位、军事体能考核、学分获取、学术论文发表等动态管理情况, 通过可视化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强化对学员一日生活制度坚持情况的掌握。3.量化评估。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管理对象的军政基础素质、参加大项任务等工作的量化, 实现分级量化考评和排名, 统一度量衡, 增强评比竞争的公正透明, 激发“学在平时、干在平时、比在平时”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尹福会.军校硕士研究生协同管理教育初探[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5 (5) .

从严管理 篇11

【关键词】供电所;营销管理;规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400-01

经过了农电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的供电所已经转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且逐渐转变成服务型的管理方式。经过这次改革,供电所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负责电网的维护、安全管理以及电力营销管理等工作。这就大大增加了供电所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以及客户对供电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供电所在营销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

一、目前我国供电所营销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没有规范的用电管理,缺乏电价管理

在电力改革以后,尽管在城乡供电所已经开始实行同网同价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实施以后,供电所就要负责管理各个用户和各配電台区的电表。过去用于计费的台区总表,现在已经成为供电和考核表。另外,由于管理的疏忽,事业单位本应该划分到其他用电性质的客户中却被划到居民生活用电中。现在,一些临时的用电计费和统计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这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在进行故障处理时,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以及任务划分不明等都会造成供电所电力营销管理的不规范,会影响供电。

(二)供电所营销岗位的专业人员水平较低,工资较少。

现在农村供电所的工作队伍存在专业水平差、业务素质低等问题,但是针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却很少,尤其是与电力营销有关的培训。尽管现在已经组织过一两次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的时间较短,培训不成体系,所以也不能真正提高电力营销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现在供电所营销岗位的工资水平较低,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门职业。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上级部门的重视,以及没有合理的工资待遇,导致供电营销部门的人员流动性特别大,这对供电营销工作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也不能对供电营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从严从细规范供电所营销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对电价电费的管理力度,规范电力市场

要想提高供电所电力营销的工作水平,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各种规定进行电价电费管理,各个供电所收取的电力费用必须要定期上交到电费核算中心,而电费核算中心的财务部门也要做好接收工作,要建立独立的账户,进行全面的管理。另外,还要规范电力市场,杜绝出现任何违规收取费用或者是代收费用的现象。电力供应方要公开各自电费征收标准和电价,这样才能保证电费征收的合理性。

(二)规范营销中的重点环节

1、业务人员在进行新装增容或者是改变用电业务时必须要对客户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要维护好客户的信息,能够确保客户信息符合实际,保证客户的用电信息和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在管理供用电合同时,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的制定和发布供用电合同的范本,相关的部门还要对合同进行进一步的审核,要确保合同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3、在管理抄表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的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对用户抄表时段进行科学的划分。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线损问题。另外,对于新安装的客户应该及时的将其划分到适当的抄表段;已经注销的客户要及时将其调出。每个月抄表人员都要制定详细的抄表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工作人员在抄表时,要仔细审核用户电能计量装置的相关信息,不允许出现错钞、漏抄或者是估抄的现象,如果用户电能计量装置存在异常要及时报告。另外,抄表人员还要定期向客户进行宣传和工作解释,这样才能使用户更好的了解抄表例日、缴费期限、缴费方式以及欠费停电等规定。

4、在进行电力核算时,负责审核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核对,还要认真的做好电费的计算。如果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审核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解决,每月要制定异常处理报告。

5、在管理收费账务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对于每一笔交易都要仔细核对,要尽可能的减少账务错误。各供电所要建立完善的电费发票管理方式,各月要对电费的征收状况进行认真的审核,对于预收的电费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要按时向上级部门提供各种报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6、在管理报表时,对于各报表之间的关系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审核,尽可能的确保报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允许在报表中出现错误。

7、在检查用电时,工作人员要制定完善的年度、月度检查计划,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8、在管理计量上,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库房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要依据“拆装工作单”中的内容完成每天的设备拆装工作,保证工作质量。负责计量报表的工作人员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审核,保证报表的准确性。

9.在检查数据的完整程度时,工作人员要在每个月的28日前将审核状况上报。在基层,要重视数据的维护,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提高供电所营销人员的业务水平

根据国家电网关于乡镇供电所改革的要求,规范供电所的营销行为,必须先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供电所的用电营销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农电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实施人性化管理,开展员工讨论会,让全所的员工都参加,开展全面的学习和讨论,让员工针对电力管理和优质服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合理的意见,可以予以采纳;这样有利于员工业务能力的取长补短,搞好内部关系,活跃工作气氛,吸引人才,既增强了供电所人员的责任心,更有利于解决供电所营销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四)加速用电营销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不论是用电营销过程中电费的欠缺,还是由于窃电等原因造成线损而增加的危险系数,对于供电所来说,都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更新用电营销管理系统,加速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的现代化进程,可以有效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结合农网改造中更新新型电能表,在条件好的地方可以使用集抄电能表系统;根据用电客户高低压的差距,科学地配置计量装置,提高计量的准确性,低压客户计量表配置方案由供电所确定,高压客户的计量装置上报县供电企业,通过审批后方可执行;使用付费购电系统和交费供电系统,把这两个系统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电费回收率;运用有线自动化抄表系统,能够对用电量、用电时间及时的掌握,可以提高供电所营销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加强管理,有效防止窃电的发生。

(五)加强管理部门内部的监管工作

领导部门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水平,加强监管工作,应该先从营销主管部门开始,对主管部门的业务项目进行调研,改进专业管理,加强指导,不合理的地方加以规范和改进,可以实行分组管理。应该加强供电所内部的监管功能,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尽量杜绝内部人员的徇私舞弊,使得管理透明化、公平化。

三、总结

从严管理 篇12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数字化

一、从严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提高归档材料的完整齐全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有组织、经常性地取得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一种手段,是通过特定的制度和专门的方法,将已经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集中起来的活动。干部人事档案包含了一名干部从学习到参加工作,再到退休直至死亡这段时间内所能够反映干部经历、学习、工作、身份等情况的各种材料。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对组织人事部门发现人才、选拔干部起着重要的作用。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艰苦细致的工作,做好收集工作关系到干部人事档案的价值大小。干部档案工作人员在掌握收集工作的范围和途径基础上,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的要求,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材料必须符合对象明确、文字清楚、内容真实、填写规范、手续齐备、齐全完整的要求,同时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收集档案材料必须从严要求,要做到主动及时归档、材料内容全面准确、收集材料保质保量、收集过程安全保密。要坚持在归档前从严审核,对收集的档案材料逐份逐项记录,避免材料遗失;对档案材料缺失、漏交等情况也要进行记录,整理出需要补充的清单,督促相关归档单位及时对缺失和漏交的材料归档,这样才能保证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齐全。

二、从严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确保档案材料完整真实

鉴别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工作是指对档案材料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收集材料对象是否明确,文字是否清晰,内容真实准确,手续是否规范齐全,判定材料是否有无保存价值,能否归入干部人事档案的一项工作。鉴别工作主要包括:材料是否应归入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是否属于某一立卷对象;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材料信息内容是否真实准确;材料是否填写规范、手续完备。

干部人事档案鉴别工作是确保干部档案材料完整、齐全、真实、准确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它影响着档案的利用,决定了档案的质量,是审核干部档案材料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基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要严格实行双向复核工作法,所有归档材料必须由归档单位先负责审核,再交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鉴别。从严鉴别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要做到对每一项、每一页内容和相关信息详细核对,对材料不在归档范围内、材料不属于本人、材料不完整、材料信息不真实、材料手续不完备、材料重复多余的不予归档,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真实。

三、从严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材料真实规范

干部人事档案要从严健全完善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在档案收集阶段,要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范》的要求执行;在档案整理阶段,要根据《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的要求执行;在档案保管过程中,要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要求保管。同时,也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

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新版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版的《条例》新增了许多针对性的举措,涉及到人事干部档案方面在其中第六十七条第三点重点说明: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的,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这是以前《条例》中不曾重点体现的,也说明国家要求人事干部档案要从严管理、从严制度,使档案材料更加真实规范。

四、推动干部档案数字化建设,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档案数字化必将成为今后档案管理的主要形式。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也是其中建设的一部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的实现,要有相应的管理软件和输入设备,同时还需要有转化成为数字信息的干部人事档案。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接收组织人事部门移交的数字化档案。二是通过扫描对传统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加工后的干部人事档案数据,才能通过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推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是开发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服务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快推动干部档案数字化建设,完善干部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才能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斌,白梓钰.“四从严一推进”加强档案管理[J].新长征.2015(12).

上一篇:住宅经济学下一篇:原则与程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