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程序方法

2024-10-24

原则与程序方法(精选4篇)

原则与程序方法 篇1

一、公允价值取得的原则

为了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从技术性角度来说, 公允价值的获取程序和方法的应用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 可验证原则

由于公允价值具有估计性特征, 因此, 当对特定的对象进行估值时, 不同的、独立的评估人员, 都应根据职业判断选择相同或相近的计量方法, 按照基本相同的程序, 确定基本一致的参数, 并得出相对接近的计量结论, 只有如此, 确定的公允价值才符合可验证的原则。

(二) 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是在公允价值估计实务中最难形成的条件之一。一般而言, 独立于企业的外部评估机构的信息, 其可靠性和公正性显然更优,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及时性不足等因素的制约, 实践中这种形式的选择并不常见。更多的公允价值估计都是由企业内部完成。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尤其是管理当局操纵价值重估, 企业内部应设立由多层面、多专业结构人员组成相对独立的估值委员会, 直接隶属于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 使管理当局或财务主管无法干预企业的资产定价。

(三) 适用性原则

公允价值的取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企业应在计量环境允许的条件下, 根据计量客体的不同性质, 选择既符合计量目标要求, 又尽可能降低获取成本的方法。比如, 在选择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时, 应优先考虑选择那些综合了市场参与者在确定价格时所考虑因素的估价方法, 只有当一种估价方法被证明更好, 或者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发生变化而必须改变时, 才变更公允价值的估计方法。

(四) 充分性原则

充分性原则要求在估计公允价值时, 应当充分考虑计量对象所处的环境, 增加信息来源, 以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例如, 当存在多种方法确定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时, 可以同时计算, 再分析比较, 最终找出最合理的价值估计。

二、公允价值取得的程序与方法

公允价值的取得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操作程序, 而且两者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一) 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程序

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程序, 又被称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层级, 是指计量公允价值时所选用变量优先程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提出了三个依次递进的判断程序: (1) 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 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2)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者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3) 不存在活跃市场, 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 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IASB 2009年5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 (简称ED/2009/5) 中, 明确地提出公允价值计量的层级概念, 根据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所依据的变量确定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变量是在计量日企业能够进入的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中未经调整的标价。第二层级变量是在第一层级标价以外的有关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变量, 包括直接的 (如价格) 也包括间接的 (如按价格推算) 。例如: (1) 公开市场中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标价; (2) 不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标价; (3) 资产或负债标价以外的可观察变量 (如一般报价期间内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曲线、波动性、预付款速度、损失赔付、信用风险和违约率等) 。 (4) 由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推算或已经被可观察的市场数据的关联性证实的变量。第三层级变量是基于不可观察市场数据的资产或负债的变量。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层级优先考虑的是估值技术中所使用的变量, 而不是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本身。公允价值计量的层级划分也不是估值技术好坏优劣的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需要判断哪一种方法更能充分利用可使用条件, 获得可靠性高的公允价值。

一般认为, 第一层级变量是计量公允价值最好的依据。但越是这样的变量往往受到的约束条件也越多, 反而不容易取得。首先, “计量日”条件的制约。计量日与交易实际发生的日期一般只在初始计量时才是一致的, 而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存量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 就很难使用交易实际发生时的标价信息。其次, “活跃市场”条件的制约。所谓的“活跃市场”是指在这样的市场上, 资产或负债交易发生具有足够的频率和成交量, 以便能够在不间断的基础上提供定价信息。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提供了有关公允价值的最为可靠的证据。但是, 市场是否真正“活跃”, 不仅仅取决于市场的成熟度、信息的开放性, 也和资产或负债自身的特点有关, 例如某些专用资产、非竞争性资产等就无法形成活跃的市场。第三, “市场进入”条件的制约。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一层级变量必须来源于企业能够进入的市场。企业在计量日能够进入某一市场, 并不是要求企业必须在计量日出售某项特殊资产或者转让某项特殊负债。当一个市场参与者为一项资产定价时需要考虑这项资产在出售上的某种限制, 企业就应该将原先的报价调整为能够反映出该限制所产生影响的报价。那么, 如果这一报价的调整属于重大, 经过调整的报价这一变量就不符合公允价值第一层级变量的含义了, 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就应该转换到较低一个层级。

但不管如何, 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标价仍然是公允价值层级上最优的选序, 而不可观察变量则处于最低的层级上。

(二) 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层级解决的是计量时所依据的变量的选择程序, 当变量具备时, 如何取得公允价值便涉及到估值技术的运用。估值技术的意义就在于估计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发生的有序交易的价格。根据IASB ED/2009/5的建议, 估值技术必须与“市场法”、“收入法”或“成本法”相一致, 并运用于公允价值计量。

1. 市场法。

指使用来源于市场参与者相同的或可比较的资产或负债 (包括一个企业) 的价格和其他相关信息以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例如, 与市场法相一致的估值技术经常使用由一组可比较的数据推导而来的市场倍数, 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恰当的倍数要求判断、考虑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定性和定量的因素。这一类估值技术中就包括矩阵定价法。

2. 收入法。

指运用估值技术将未来的金额 (例如现金流量或收入和费用) 转换为单一的当前金额 (贴现的) 的方法。这种方法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现时市场对于未来金额的预期价值决定的。这些估值技术包括 (1) 现值技术; (2) 期权定价模型, 例如Black-Scholes-Merton模型 (一种封闭式模型) 和二项式模型 (一种点阵模型) , 这些模型都综合了现值技术和期权定价技术, 同时反映了期权的时间价值和内在价值; (3) 多期间超额收益方法, 这种方法被运用于计量某些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方面。

3. 成本法。

指的是以当前替代某项资产的服务能力所要求的金额 (通常指当前的重置成本) 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看, 卖方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 是基于买方获得或构建一项具有类似效用的替代性资产所付出的成本, 并对已发生的贬值 (或磨损) 进行调整后的金额。贬值包括物理损耗 (又称有形损耗) 、功能性 (或技术性) 损耗和经济性 (形式上) 贬值, 这些贬值或损耗比财务报告目的 (一种历史成本的安排) 或者税收目的 (建立在规定的服务寿命基础上) 的折旧内容方面更为广泛。重置成本方法普遍适用于计量使用中有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因为市场参与者不会为一项资产支付超过用于替代其服务能力的同一资产的价值。

市场法、收入法和成本法是对公允价值取得方法的基本分类, 在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时需注意:第一, 要考虑计量对象的性质, 运用与环境相适应的估值技术, 最大化相关的可观察变量的作用, 最小化不可观察变量的使用。第二, 充分考虑公允价值层级的因素, 比如, 对于不存在市场或者存在市场但是交易不活跃的情况, 是否可以考虑允许将成本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最佳估计, 最典型的例子是对未上市股权的投资、对私募股权的投资等。再如, 当无序交易无法合理辨识时, 是否可以允许选择一段时期的加权平均价作为公允价值的最佳代表。第三, 估值技术的应用并非一成不变, 企业应定期根据可观察的当前市场交易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价格校正估值技术。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 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 在所进行的准则修订中, 并没有限制使用公允价值, 而是在大力推进、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 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计量准则, IASB建议形成独立的《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而且这一变化几乎涉及到所有和计量相关的准则项目。因此, 在我国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 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尤为重要, 不能简单地认为公允价值即是最后所确定的某个价格, 而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公允价值的定价机理、确定原则和取得方法及程序上。

医疗器械的设计原则与程序分析 篇2

1 医疗器械的设计原则

1.1 使用方面

对于医疗器械而言,在设计原则当中,使用方面的设计是第一位的。现阶段的医疗器械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给定的研发周期内,设计出具有功能齐全、可靠性高、长时间稳定工作、抗干扰能力强的医疗器械,为医疗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此,本文以深圳杰纳瑞公司的G3D病人多参数监护仪为例,如图1所示。该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 :功能配置齐全,ECG心电功能,支持三导、七导、十二导及ST段测量,并支持起搏分析功能 ;NIBP无创血压功能测量快速准确,并且具有静脉穿刺功能 ;SPO2数字血氧提供准确可靠的血氧饱和度和脉率参数,并可检测弱灌注情况,更加可配置Masimo公司血氧模块,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早产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数据,避免新生儿吸氧过多造成视网膜的永久损伤 ;呼吸功能,提供阻抗式、鼻管式呼吸,以便适应不同的测量场合 ;体温功能提供双通道体表及体腔温度同时监测 ;呼末二氧化碳检测功能,随时检测病人的呼吸状况 ;IBP有创压功能,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可靠的血压数据 ;同时配置高能充电电池,具有低功耗设计和待机功能,确保病人多参数监护仪可长时间工作,在市电断电情况下,可继续进行2小时的病人监护 ;在市电接通时,则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实施监护 ;具有超强的抗高频电刀干扰能力,无论“切”或“凝”,心电波形和心率皆不受影响,抗除颤恢复快,适合于急诊室、手术室使用。

医疗器械的使用方面,必须能够满足临床上的多项需求,提供较多参数数据和信息的同时,保证其准确性、稳定性。

1.2 经济方面

由于医疗器械并非普通的设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造价问题。目前的很多医疗器械价格偏高,超过了患者的承受底线,导致医院采购医疗器械后,其使用效率较低,并且不符合临床工作的标准,造成了工作上的恶性循环。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医疗器械设计工作中,应满足以下几项条件 :第一,医疗器械各项性能必须提升,同时要有效的压缩成本。医疗器械的存在是为了服务患者和医疗人员,而不是纯粹的盈利。第二,医疗器械加工出的各项产品,其成本也要控制。例如,临床上的检验设备,其得到的数据越若成本偏高,很多患者就不会去检查,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展开。

1.3 安全操作方面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的部分医疗器械在安全操作方面,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随着环境的变化,癌症患者的数量有所提升,这就需要大量的放射性治疗仪器,便于临床上对患者实施放疗、化疗等等。当下的一些放射性设备,在安全方面令人堪忧,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较大,并且很容易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智能化,导致患者及操作人员的伤害加倍。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安全操作方面,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第一,当操作人员出现失误时,医疗器械必须具备连销装置和保险装置,保证患者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二,操作方式必须轻便有力,降低劳动力。第三,医疗器械的操纵部位要适合人体生理条件,不要表现出操作困难、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2 医疗器械的设计程序

2.1 调查决策阶段

就医疗器械本身而言,每一项产品的问世,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经过讨论,本研究认为,医疗器械设计的首要程序就是调查决策。第一,必须调查医疗器械的基础理论、应用成果、技术情报、专利情报,一方面为了保证研发产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和矛盾,倘若新生产出的产品与其他产品有冲突,并且在专利、技术等方面出现雷同,将会直接影响该产品的投入和使用,对患者及医疗单位而言,都不是好消息。第二,医疗器械的设计,必须拟定新产品开发计划书,主要包括调查结果的分析、设计方案、构思等等,这些将会是影响产品走向和具体投入领域的核心要素,必须得到最精确的结果。第三,要考虑到医疗器械设计的技术应用、工艺范畴、结构采用、投资、价格、成本、利润等一系列的具体项目,保证医疗器械在生产之后,可以顺利投入使用,满足各个领域的要求,为患者及医疗人员带来相应的利益。

2.2 研究设计阶段

医疗器械的设计程序当中,调查决策阶段属于基础工作,研究设计阶段才是核心工作。顾名思义,研究设计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该阶段会将得到的数据、资料、信息等进行详细筛选,并且做出大量的实践来验证得到的信息是否实用。另一方面,在研究设计阶段中,还会设计出试验品,观察实际效果,做出相应的总结,便于优化改造。图2是深圳杰纳瑞公司G6B胎儿 / 母亲监护仪。在设计该款产品之初,杰纳瑞公司参考了多家国内外知名胎监监护仪厂家产品的功能,同时也向全国市场人员进行市场调研,经过多方面的意见汇总,推出了这款划时代的产品。该产品特点如下 :便携式提手,人性化探头架设计 ;12.1寸高清晰可翻转彩色液晶屏;可监测胎心、宫缩压力、胎动及胎儿活动曲线、可手动 /自动胎动计数 ;可连续存储24小时数据,关机后数据不丢失 ;具有报警回顾功能 ;具有自动 / 手动生成ID号功能,方便用户管理及数据查询 ;支持25mm/s高速回放打印 ;机顶报警灯柱,人性化报警设置 :声光报警范围、声音大小可调,具有探头离位报警和监护异常报警及注解 ;具有美标和国标两种宽行记录功能。具有胎心二曲线显示 / 打印偏移功能。由此可见,在研究设计阶段,所有的产品都要满足客观上的多项需求,为患者提供较大的帮助。

2.3试制以及投产销售

当医疗器械满足以上设计原则及设计程序之后,就正式进入试制以及投产销售阶段。试制主要是将医疗器械进行量产,但基本上不会太多,因为要观察市场的反映,以及医疗机构和患者对其认可程度,倘若只符合理论要求,不符合实际要求,则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当医疗器械进入投产销售阶段后,证明该产品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医疗作用、患者康复等方面,均达到应有的标准,可以推广应用。医疗器械作为现阶段医疗工作的必要产品,其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都是必要性的限制条件,能够充分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投入。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医疗器械应规范化设计,减少花边设计,促进实用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医疗器械设计的材料选择、耐久度、安全保障等等,也是今后设计的重点部分。严格来讲,优良的医疗器械会得到社会上的广泛欢迎,并且能够达到物超所值的效果,但现阶段的情况正好相反,很多医疗器械非常昂贵,但价值却不高,值得深思。

3总结

原则与程序方法 篇3

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 航空发动机是极其重要的, 并且作为飞机的一部分,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独立系统, 发动机和飞机的性能协调性、结构相容性、功能匹配性直接关系到飞机的战术性能和飞行安全, 是飞机与发动机技术协调的技术依据和指导原则。

1 发动机配装军用飞机的性能协调

1.1 发动机配装飞机的性能协调

发动机配装飞机的性能协调, 是指根据发动机的尺寸和重量, 结合飞行曲线的情况进行协调的, 为完成飞机飞行任务的要求, 必须全面计算飞机性能以满足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其中, 在不同高度和马赫数的情况下, 发动机的状态不同, 不同状态下的净推力和耗油量也不同, 所以计算的高度和马赫数的范围通常由飞机的飞行包线来确定。而发动机研制单位工作主要是向飞机研制单位提供发动机的高度速度特性和巡航特性, 发动机流量特性、排气参数等重要参数和信息, 从而研制出性能更好的发动机, 从而研制出更好的飞机。

1.2 发动机配装飞机完成性能协调

是指为满足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通过发动机研制部门对发动机的热力循环参数、部件特性、发动机调节规律的研究, 结合飞机研制部门对飞机极曲线的研究, 两者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调整, 达到最佳状态, 最终完成发动机配装飞机的性能协调。

1.3 进气道/发动机性能匹配

飞机动力系统是由进气道与发动机组成形成的, 所以发动机配装飞机的性能协调的最重要内容中也包括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匹配协调, 其中包括流量匹配和流场相容。为保证不发生进气道堵塞或溢流, 超音速进气道应尽可能的提供发动机各状态下所需求的最大和最小空气流量, 那么在发动机完成高度速度特性计算后, 就应给出发动机流量特性, 从而进行飞机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协调。因为气流具有不稳定性, 而飞机飞行又受气流的影响, 所以要求飞行员要在不同的气流中采用不同的操纵技术, 使得飞机安全飞行, 这就要求飞行员进行任何允许的操纵时, 发动机均能在要求的状态下稳定运行, 这就要求在任何状态下都要保持发动机压气机有足够的喘振裕度, 以避免发动机喘振。从而使得飞机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度与发动机的抗畸变能力应相容。

2 发动机配装飞机的结构协调

发动机配装飞机的结构协调包括样机与飞机的安装协调, 发动机在飞机上的安装匹配性协调, 机舱温度协调, 飞机附件传动协调, 安装节协调, 发动机振动测量协调, 引气系统协调, 操纵系统协调, 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协调, 发动机各系统接口以及检查测量项目和各接头位置及尺寸协调等。其中比较主要的有发动机几何特性协调, 飞机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安装协调, 机舱温度, 飞机附件传动协调, 发动机振动测量协调, 以及引气系统协调。

2.1 发动机几何特性协调

发动机的尺寸是非常重要的, 装入飞机的发动机要能够带动飞机的启动, 并且其尺寸要能顺利安装到飞机发动机舱内, 而且发动机和发动机舱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 方便装卸更换。为了使发动机能够顺利装进飞机发动机舱, 应协调发动机各截面的最大外廓尺寸并标示在协调图上, 可以根据发动机各截面最大外廓尺寸控制图制造发动机外廓尺寸检验样板, 利用模型检验, 确保发动机的外形尺寸合试。

2.2 飞机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安装协调

发动机具有与飞机进气道连接的安装边, 计算尺寸时要把安装边计算在内, 保证空气从飞机进气道到发动机平滑过渡发动机和飞机进气道的安装边, 并规定出容限、偏斜量、热膨胀量以及尽量减小空间, 防止误差, 同时, 发动机进口与进气道连接的界面尺寸也应标示在协调图上, 防止计算遗漏失误。

2.3 机舱温度

发动机舱的管路、导线、附件、设备在飞机飞行中运转工作, 会使其运转升温, 在温度超过一定界限时, 就会影响它们使用的安全性, 这时就要使这些管路、导线、附件、设备充分冷却, 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为了使发动机及其附件在任何工作状态下都不会超过规定的温度极限, 这就需要发动机研制单位和飞机研制单位共同协调工作进行发动机与飞机的热相容性协调, 保证发动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4 飞机附件传动协调

飞机附件传动的主要传动形式有两种:合并式传动和分离式传动。其中合并式传动需要协调考虑的有考虑飞机传动附件在附件机匣上的安装位置, 充分考虑飞机附件与飞机连接的方便, 从而合理利用空间和附件机匣传动功率, 使其分配具有科学性。考虑飞机传动附件的功率, 如果飞机传动附件的功率过高, 会使得零件损坏的几率增大, 如果飞机传动附件的功率过低, 又不能使飞机灵活运转, 所以要选择合适的飞机传动附件功率。考虑飞机传动附件的转速、转向, 飞机传动附件的转速、转向影响着飞机发动机运转的转速与转向, 所以要充分考虑飞机传动附件的转速、转向。考虑飞机传动附件的质量、质心和外形尺寸, 飞机传动附件的质量、质心和外形尺寸影响着飞机发动机的质量、质心和尺寸, 如果其存在问题, 就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进一步影响飞机的安全行驶。要考虑安装座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飞机发动机的发动机具有与飞机进气道连接的安装边, 这时就要考虑安装座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并且要把功率分出轴需要传递的总功率、尺寸、安装座与飞机附件机匣的连接等在协调图上标注出来, 并进行模型检测, 防止出现误差。而分离式传动应协调, 应充分考虑飞机附件机匣与发动机的连接方式, 防止出现误差, 并且充分考虑机匣以及飞机传动附件所占的空间位置、外廓尺寸等。若飞机附件机匣装在飞机上, 应协调该机匣传动轴输入端和发动机附件机匣传动轴输出端名义值的不同轴度, 确保其符合规格。

2.5 发动机振动测量协调

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行驶, 应在压气机机匣、涡轮机匣和附件机匣的适当位置上应装有支架或安装座, 使得其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测量振动。并且应把振动传感器的安装点在协调图上示出, 防止其在设计和尺寸上存在问题。发动机研制单位应给出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给出压气机机匣、涡轮机匣、附件机匣的振动限制数据, 从而达到发动机振动测量协调。

2.6 引气系统协调

飞机座舱的引气增压、雷达设备舱通风、油箱增压、防冰和襟翼吹风等都需从发动机引气, 在各种状态下总的引气量是多少, 从各个部位引气量是多少, 都对发动机的使用功率有影响, 并且引气中有害气体、刺激性、毒性和固体颗粒等物质含量也不可以超过安全标准, 防止发生危险, 因此要协调引气系统。

3 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

发动机状态监控是发动机组成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的作用就是监控发动机的运转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避免事故的产生。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发动机的状态、性能、振动、滑油、寿命以及结构的损坏程度, 总得来说, 可监控的性能越多, 发动机的安全性能越好。

4 结束语

文章通过简要的对发动机配装军用飞机的性能协调, 发动机配装飞机的结构协调和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的介绍, 对航空发动机配装飞机技术协调程序与原则进行了简单介绍。

参考文献

[1]刘长福, 邓明.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原则与程序方法 篇4

1.从内容来看, 传统的纸笔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机械记忆和重现上, 测量的内容往往是零散、单纯的化学事实性知识。这样的测验难以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以评价学生在情意领域的发展情况。

2.从形式来看, 题型单一, 几乎固定为填空、判断、选择、实验和计算, 很少出现新题型。试题情景脱离生活实际, 计算题尤喜“偏、难、怪、繁”, 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运算, 其他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考查和体现。

3.从过程来看, 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缺乏对学习成绩的科学分析与反馈。

4.从方法来看, 基本上以结果性、量化性评价方式为主。考查方法单一, 不能与其它质性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5.从功能来看, 更多强调的是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忽视了评价的诊断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得纸笔测验在功能上愈发地削弱和衰减。

虽然传统纸笔测试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但纸笔测试评价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纸笔测试能在同一时间测试很多学生, 测验的内容广泛, 测试的效率高, 便于分析研究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化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 纸笔测试只有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进行相应的改进, 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化学纸笔测试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课标”要求纸笔测试考核的重点要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 不应放在知识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取用鲜活的情景, 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不应简单的强调解题的技能与技巧上, 应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进行纸笔评价设计时应遵循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题目多样化和评价设计层次化等基本原则。

(一) 评价目标多元化

“新课标”指出, 纸笔测试可以从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出发,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逐渐掌握化学用语的识别与运用, 体验和尝试对简单化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可见, 新课程背景下的纸笔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因此, 纸笔评价要坚持评价目标多元化的原则, 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 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二) 评价题目多样化

可用于化学纸笔评价的题目类型主要包括论文型试题 (如论述题、问答题) 、限制型试题 (如简答题、填空题) 和客观型试题 (如选择题、是非题、配对题) 。目前化学纸笔评价基本上是以选择、填空和简答等限制型和客观型试题为主, 鲜见论述题和问答题。问题解决是一个包括问题表征、原型匹配、反思与评价和元认知监控在内的复杂的过程, 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与低不仅与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相关, 还与学生对认识对象 (化学问题或现象) 的认识能力、头脑中的原型和元认知能力有关, 客观型和限制型试题在通过各种条件、设问限定答案的唯一性的同时, 也限制、隐藏了解题者的思路, 这对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制约了纸笔评价的发展功能。论文型试题由于开放度较大, 给学生留下了全面思考和充分表达的空间, 便于教师进行诊断, 弥补了客观型试题和限制型试题的不足。因此, 在进行纸笔评价题目设计时, 特别是进行同步作业题目设计时, 可适当增加论文型试题的比例。例如, 在学完“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时, 可以设计题目“看到反应2H2O2H2↑+O2↑, 你能想到些什么?”来探查学生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认识角度 (是否具有物质种类的变化、变化中现象、反应类型等认识角度) 和思维方式 (是否能够以宏观、微观、定量等思维方式认识化学反应) 。

(三) 评价设计层次化

在进行纸笔测试评价设计时, 应关注评价设计的层次性。评价设计的层次性既包括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 也包括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即新授课后的同步作业题目、单元检测题目、期末测试题目和中考、高考试题的难度应有所区分, 特别要注意同步作业题目的难度控制。

布鲁姆将认知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评价和创造。为了便于分析, 纸笔测试评价一般可将认知要求分为记忆、理解、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四种水平, 而间接应用又分为分析、评价和创造三种水平。其中, 直接应用是指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较熟悉和比较简单的具体情景进行分析和判断, 建立起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的直接对应性联系;间接应用指的是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能够运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对新的、陌生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对解决新型陌生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价;以及能够设计新的方案解决新型陌生问题即设计与创造性应用水平。其中, 记忆、理解和直接应用水平多指向学生对特定知识本身 (内涵、外延) 的学习水平的直接考查, 而间接应用水平则更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关联、迁移、转换、重组等能力, 以及学生将所考查的知识作为认识方式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化学纸笔测试评价设计的一般流程

为了充分发挥纸笔测试的诊断、改进、激励、促进的评价功能, 纸笔测验要尽可能避免传统纸笔测试的负面影响, 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出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真实信息, 从而使其对化学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发挥正确的评价与导向功能。

(一) 确定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反映内容和考查要求的横竖两向表格, 其中横向栏目从左到右表示知识或技能水平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层次要求, 纵向栏目表示学习内容, 中间格子内容表示测验题目及其分值。双向细目表可以较简明的表达教学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能力类型以及能体现这种认识能力的测验题的类型和数目 (分值) 。如下表所示 (见下表) 。

每一格子都有两个数字, 括号外的数字表示题号,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分值。在统计此表时要注意测验内容的交叉性。比如有的题目既考查了化学实验, 又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因此, 在统计时要根据情况而定。双向细目表可在考前展示给学生, 以便学生了解期待他们掌握的内容并指导他们的学习。

(二) 试题的选编

高质量的纸笔评价试题需在试题命制一般原则的基础上, 突出内容的科学性、过程的探究性、结论的开放性、问题的应用性。

1.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科学性是试题命制的底线。科学性不仅要求试题内容学科逻辑正确, 而且要求方法合理、操作可行、结论可靠。

例: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了些小孔的铝箔包好, 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中。待钠块反应完全后, 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L氢气 (标准状况) , 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 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L, 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

(1) 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试题在学科逻辑上似乎无懈可击, 但从方法和操作层面审视, 人们会质疑:题干“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是在真空中还是在太空中?实际实验真的会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吗?

科学性原则要求命题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命题过程中要崇尚实证, 反对在学科逻辑中“想当然”, 以逻辑上的当然代替事实上的必然。在新课程背景下, 应竭力摒弃那些人为设障、刻意偏曲、增加难度的“赝情境、伪问题”, 防止这类试题的滥用, 误导对化学学科本质的认识, 异化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

2.过程的探究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探究性原则要求命题者在试题设计中要突出问题意识, 即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体现科学方法, 即在试题中渗透探究手段, 开启解决问题的智慧。

例: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 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能与碘水反应, 使碘水褪色; (2) 淀粉遇到碘水变____________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mL的下列物质: (1) 蒸馏水, (2) 标准维生素C溶液, (3) 橙汁, (4) 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 (1) ~ (4) 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 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___________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_______________;

(2) 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3) 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__________ (填序号) 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试管的大小不同

C.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作为中学化学中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 在纸笔测试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题中要考查的内容较多,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内的数据获取信息, 进行比较、联系, 解决提出的问题, 引入了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探究最常用的方法, 在探究中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3.结论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是指那些材料新颖、内容开放、设问开放、解题途径开放的一类试题。开放性问题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把化学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 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 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

该题答案开放, 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要顺利找出原因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知识之上: (1) 掌握燃烧的条件; (2) 铁和氧气反应的条件。掌握了这二方面的知识, 才能较容易的找到失败的原因。开放性问题, 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等能力的提高, 同时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 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问题的应用性。迅猛发展的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性重视以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试题的合成

编制好试题后, 将试题组合成试卷, 要对照双向细目表检查各知识点、各层次学习水平是否都安排了试题, 比例是否恰当等。

三、体会与思考

(一) 纸笔评价的实施包括纸笔评价任务的布置、组织等。

在布置纸笔评价任务时, 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如用多长时间完成、开卷还是闭卷等。在纸笔评价之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从错解析因、正确解答、相关知识和体会等角度进行试题分析, 以提高他们自我诊断、自主分析、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二) 教师要以恰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不宜根据分数公布学生的名次。

教师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对日常教学而言, 测验不是为了确定每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而是为了诊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因此, 教师要参照教学目标解释评价结果, 努力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参照性评价。在反馈评价结果时,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三) 采用纸笔测试评价学生要避免单一化。

要坚持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准确定位纸笔测试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应彻底改变以纸笔测验代替其他评价方法的弊端, 从多元化视角重新认识纸笔测验, 用好纸笔测试。

上一篇:从严管理下一篇:重庆师范大学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