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定位

2024-09-02

直线定位(精选4篇)

直线定位 篇1

企业中的直线经理往往是企业管理中任务最繁重的一群人,指导下属的行为、执行上司的指令、同级部门间的合作、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外部关系的协调。正是面对这些压力,直线经理们通常会通过再学习、再充电来丰富其管理知识,包括技能、管理工具以及战略思想。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定位直线经理以及如何从实用的角度把自己的角色和企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直线经理人的界定

直线经理是指由组织确定且相对固定、负有专业职能并对下属有相应管理责任的部门或团队负责人。企业中的直线经理有以下三个特点,组织确定、专业职能、管理下属。从这三个特点可以看出,直线经理人与职能管理人员之间的差异在于:两者在管理的对象上是不同的,职能管理人员是针对某些事务、具体的操作等来开展管理工作的。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直线经理不仅要独善其身,更需要导引一支高效的团队;不仅要做好本职的工作,还需要承担公司战略支撑的重任。由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直线经理往往是具有较强责任心并且业务精通的骨干,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管理提升的要求,直线经理又必须成为“准财务经理”、“准人事经理”、“准项目经理”等多种角色的组合。以“准人事经理”为例,他应该是下属员工管理的直接责任者,从事包括本部门的人员规划、岗位设置、员工招聘、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培训开发、薪资管理、面谈沟通等管理实践活动。

二、直线经理的角色与定位要求

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下,直线经理需要具备更多的管理功能并担当多种管理角色,所以他们必须要使自己和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匹配、找准跟上企业发展状态的一种契合度,才能够使自己在角色和定位中找到平衡。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定位的错误”,作为直线经理,做好自己的角色判断及定位是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一)信息传递的角色

信息传递是指直线经理应该从上往下传达上级的布置,从下往上反映下级的意见,充当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枢纽。但是如果仅仅做到这个层次还是不够的,如今的直线经理需要将简单的信息传递转为战略支撑,即必须从上司的角度来考虑其所需要的信息和所关注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的角色

直线经理的第二个角色是人际关系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讲,直线经理需要从传统的合作互助转为共同提升。

一是在以往的合作互助人际关系中,企业往往强调经理们具备补位意识;而共同提升则要求在补位互助的基础上,促进补位对象以及自己的提升,而不是一味地帮助别人处理事务、单独地解决问题。

二是这种思维方式还强调为了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直线经理的能力要从着眼自身扩展到外部资源的范围。

(三)决策者的角色

直线经理在企业中的第三个角色是决策者的角色。在这个方面,企业现在的要求是由资源掌控转为协调与教练。以前的部门经理大都喜欢掌控旗下的资源,认为这是对其最大的尊重,是别人对其价值的一种认可。实际上,要在真正意义上掌控资源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协调转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

三、直线经理的技能要求

(一)直线经理的“硬”技能

作为企业运营的直接掌控者和直接责任承担者,直线经理如果没有过硬的技能,往往会功亏一篑。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职业化、分工日益细化,硬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重要。对于硬技能,有人把它定义为技术技能。其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包括财务、营销、人力资源、采购等、职能战略设计、目标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

职能战略设计指在公司统一的大战略指导下,作为直线经理所在的部门,其战略应该迎合该战略,为整体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

目标管理是作为现在企业管理中最得心应手的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管理方法,它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

绩效管理即从绩效的角度来管理下属,最后在绩效方面要对下属进行明确的计算。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还涉及到目标设置和标准设置,然后进行考核和业绩评价。

总而言之,硬技能主要是帮助直线经理在职责与资格方面进行有效的界定。该技能的获取主要以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再学习为渠道,只要静下心来学习就可以获得,关键问题在于在学习中运用并掌握一些实用工具。

(二)直线经理的“软”技能

软技能,有时也可以定义为直线经理的魅力技能,中国需要具有职业化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但更多为市场接受并能获得职业成功的经理们恰恰不是在硬技能方面如何的出色,而在软技能方面却有着成功表现。因此,软技能也称为经理人的“黄金技能”,而且硬技能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软技能来弥补。软技能指自我与团队管理、时间管理沟通、授权管理、创新管理、职业生涯辅导、会议管理、危机管理。“软”技能的内容掌握起来其实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直线经理们要形成这种意识,另外掌握这种操作的手段,一旦形成之后,再做好角色定位,然后就可以逐步发挥自身的能力了。对于直线经理的软技能,强调更多的是对企业发展阶段的判断,然后正确审视自己在公司当中的位置。软技能主要在直线经理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提出了要求,但该方面的能力是决定性的。以往获取此能力需要经验和悟性,而目前只要认真实践、体验和再学习便可获得。

最后要强调的是:“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因此从事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摘要:通过直线经理人的界定, 直线经理人要扮演好信息传递的角色, 人际关系的角色, 决策者的角色, 具备“硬”技能和“软”技能, 才能符合直线经理的技能要求。

关键词:直线经理,角色与定位,技能

直线定位 篇2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激光定位灯,验证,调整方法

直线加速器激光定位灯通常在放射治疗工作中使用, 主要目的是精确治疗, 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因此加强其验证及调整则显得尤其重要[1]。如何保证直线加速器激光定位灯的正确使用, 值得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思考和探究。本研究围绕synergy加速器激光定位灯的验证与调整进行全面分析, 以此为相同工作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帮助。

1 激光定位灯的技术条件

在激光灯定位过程中, 为确保其得到良好应用, 在技术方面需注意: (1) 床横轴两侧及纵轴位置墙壁上的3组激光灯射出的激光线交点必须与等中心点始终重合; (2) 治疗期间, 3组激光线必须呈现出2个正交平面, 同时还需保证两面投影的十字线和准直器0°时投影形成的十字线完全重合。除此之外, 床横轴两侧的两组激光灯射出的激光线应当形成平行度, 前提是以机架等中心点作为平行基础, 还应注意的是保持误差小于±0.5 mm。

2 验证前准备

激光定位系统的组成总共分成3个部分, 1个是安装在床纵轴位置墙上的激光灯, 另外2个则安装在床横轴两侧的激光灯。通常, 为确保激光灯位置的准确性, 不仅需要调整3个激光定位等的等中心点, 使其与直线加速器的等中心点交叉, 还需对两者的水平垂直位置进行确定[2]。激光定位灯与直线加速器的位置关系见图1。

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中, 治疗摆位必须以激光定位灯进行确定, 因此正确安装激光定位灯是保证放射治疗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所在[3]。对激光定位灯进行验证和调整前期, 必须强调: (1) 严格控制直线加速器等中心的误差值, 最好在±1 mm范围内, 使其符合安装标准; (2) 对激光定位灯正式调节之前, 必须验证误差值, 无误差且符合标准后方可实施。具体做好验证工作还需通过以下2个方面进行: (1) 校准前指针。前指针由5根指针构成, 长短各不相同, 主要用于测量和校准机械等中心的精度, 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需要强调的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前指针进行校准,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验证的有效性。 (2) 验证机械等中心。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验证。第一, 验证准直器旋转等中心。先对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进行调整, 使之处于0°, 并以水平尺对其验证, 如果未能达到真正的0°, 需及时做出改进。接着, 校准前指针, 符合标准后即可进行安装, 保持其长度距离等于100 cm, 同时调整治疗床, 使坐标纸面尽量不要碰触前指针前端。而在此过程中, 找到坐标纸正中位置, 使其与指针前端重合, 标记好后方可实施下一步骤。随后, 将准直器角度旋转为180°, 根据指针误差标准 (±1mm) 认真检查指针前端的位置摆放, 并与坐标纸的正中位置进行比较, 以此完成机械等中心的验证。第二, 验证直线加速器的等中心。该验证过程共分为3步。首先, 安装前指针, 即对前指针进行校准, 符合标准后展开安装。其次, 旋转治疗床, 将其调整至0°, 并将1根指针妥善安置在治疗床面, 再次调整治疗床床面, 以重合前指针与短指针前端的正中位置。最后, 旋转机架, 每旋转45°对前指针与短指针前端正中位置的重合度进行详细观察, 如果中心位置偏差值大于1 mm,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4]。

3 直线加速器激光定位灯的验证与调整方法介绍

(1) 校准十字线。主要采取准直器旋转等中心完成校准工作。第1步, 旋转机架, 使其处于0°, 以水平尺检查后如果不能达到真正的0°, 需及时修正。接着, 移动治疗床, 使十字线中心与准直器旋转等中心的十字叉中心进行重合, 为方便查看十字线中心的运动情况, 可将准直器来回旋转。在此期间, 若发现十字线与十字叉两者中心重合度出现偏差, 且大于1 mm, 应当快速展开调整, 即改变十字线板螺钉的松紧度进行调节。第2步, 确定准直器角度与十字线角度是否形成统一, 检查方法为:旋转准直器, 使其处于0°, 并将机架角度调节至270°, 同样使用水平尺验证旋转角度的真实性。然后, 使用1张白纸完成检验, 即将白纸置于治疗床上, 调整机架至300°和60°, 分别画出上述角度的十字线横轴方向的投影线, 当两条线重合良好说明角度一致, 如果重合失败则可通过改变十字线板螺钉松紧度进行调节。 (2) 验证双侧激光定位灯。严格来说, 若加速器机架双侧 (横断面、冠状面) 的激光灯在治疗时均能完整发射激光线, 且均呈现为垂直形态, 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验证:第一步, 旋转机架, 使其保持90°, 以水平尺检查旋转后的角度是否达到真正的90°, 期间将准直器角度调节至0°并始终保持这一角度。然后, 将射野灯完全打开, 同时将铅门长宽度调整至同等距离 (40 cm×40 cm) , 接着将激光灯打开, 查看其灯光射出的激光线与十字线板在水平和垂直光束是否得到重合。如果出现偏差, 需立即进行调节。第二步, 同样旋转机架, 从90°转变为270°, 并以水平尺检查角度是否达到真正的270°。在此之后, 将机架旋转至0°, 为检查横断面、冠状面两侧激光灯的重合度, 可在机架等中心周围放置1张A4大小的白纸。移动纸张, 并在该过程中查看两束激光灯射出的激光线有无重合, 若激光线处在等中心平面, 则表示完全重合。第三步, 对第一、二步内容进行重新验证和调整, 以确保双侧激光线完全重合, 以及始终过等中心点。 (3) 验证床纵轴方向的激光灯。床纵轴方向即对矢状面激光灯进行验证。首先, 旋转机架, 将其调节至0°, 以水平尺检验并达到真正0°后, 使准直器始终保持0°。接着, 在机头等中心附近位置放置1根带铅坠的细线, 将其固定、绷紧且不能接触地面。其次, 重复检查细线的固定状态, 无异常后将机架对面的激光定位灯完全打开, 同时详细观察激光线与细线是否重合良好, 如果重合失败则需调节与之相关的旋钮, 直到完全重合为止。然后, 将光距尺、射野灯完全打开, 并将铅门长宽度调节至相等长度 (40 cm×40 cm) , 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调整治疗床, 放置1张坐标纸以及使其长度距离为100 cm, 在坐标纸移动的过程找准机头射出的十字线, 使坐标纸上的十字线与之有效重合[5]。在此期间, 检查坐标纸上的投影线、激光线两者间的重合度, 如果不能达到重合标准可调节相关旋钮使之重合。最后, 对上述内容进行重复验证, 直到激光线和等中心点两者之间完全交叉, 且与水平面垂直为止。

综上所述, 加强直线加速器激光定位灯的验证和调整在确保放射治疗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可以提高治疗摆位的准确性, 充分发挥激光定位灯的作用, 另一方面则能减少加速器机械等中心的误差, 增强激光定位灯的使用性能。由此为进一步提高加速器机械的质量控制水平以及放射治疗质量提供更有力地保障, 从而全面提升激光定位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勇.医用直线加速器射频源故障维修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6) :580-581.

[2]张玮婷, 吴和喜, 魏强林, 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辐射屏蔽设计[J].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 (3) :260-261.

[3]郑安梅, 魏玺仪, 王小虎, 等.直线加速器临床应用体会[J].甘肃医药, 2013, 32 (2) :119-120.

[4]刘建新, 高凯.XHA600C直线加速器主要连锁故障的检测与调整[J].医疗装备, 28 (12) :74.

直线定位 篇3

精密定位平台要完成大行程的精密定位, 同时在其上安装固定了伺服系统、微动平台和测量装置等部件。因此, 精密定位平台是大范围超精密定位系统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设计指标的实现。必须对其实施有限元分析静态分析。高性能的平台不仅要有合适的静

1 (17) -底座导轨;2-上台;3-上台电极动子;4-上台输出部分;5-下台直线电机磁轨;6-上台光栅读数头;7-下台直线电机动子;8-机械限位装置;9-上台光栅支架;10 (15) -上台导轨;11-下台光栅支架;12-上台直线电机;13-上台光栅读数头;14-上台机械限位;16-底座.

1、二维定位平台的结构设计[4,5]

结合大范围超精密定位系统的技术指标, 对二维定位平台提出如下的技术要求:自由度:X、Y两维;定位精度:X、Y方向的重复定位精度都<3um;最大行程:X、Y两个方向的最大有效行程都是300mm;X、Y两个方向的正交度<2秒;负载:15Kg;最大运行速度:50m/min。所设计的二维定位平台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二维定位平台在X-Y两维中要实现大行程的运动, 而且使其位移误差小于微动系统的最大补偿行程, 保证其误差具有可补性。二维定位平台由两个均由直线电机驱动的一维平台组成, 一台固接在另外一个台上, 在三维正交坐标系中保持严格的正交关系, 来实现两维正交运动。光栅装在特制的架子上, 架子装在台子的侧面上。

2、平台整体有限元分析

2.1 有限元建模[6]

在建模时进行必要的简化:由于工艺需要, 精密定位平台有很多细小的结构特征, 这些特征对结构整体的性能影响很小, 因此, 建模时进行简化或加以忽略;将平台零部件的相互结合部分处理成直接连接;在如实反映直线电机的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前提下, 可以将电机等效为质量单元。单元类型为solid92。台子的材料是45钢, E=210GPa, μ=0.3, ρ=7850Kg/m3, σb=600MPa;使用solid92对整体进行自由网格划分;设计外载荷是15千克。上台的重量110N, 中间台与两根导轨的重量364N, 电机重量50N。实际情况中微动系统与精密定位平台是面接触, 其间的载荷用压力来表示p=3.37×103Pa。上台的重量, 中间台与两根导轨的重量, 电机的压力都以集中力表示。为了简化分析, 对精密定位平台的底面的所有自由度进行约束。建立模型如图2所示

2.2 有限元静态计算与分析

图2为精密定位平台整体有限元分析结果, 整体的最大应力在精密定位平台与微动系统的结合部分处的平台的中央, 约为3.89Mpa, 45钢的许用应力是[σ]=580MPa, 显然, 整体的等效应力小于许用应力。在静力分析结果中, 最大变形发生在整个系统的上台的中央。变形量是3.89μm。不会影响其定位运动的实现, 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不大。

2.3 有限元模态计算与分析

模态分析是用来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与振型, 避免当外加载荷频率和结构的自然频率接近时发生共振现象。在动态设计中, 各阶模态权重因子的大小与频率的倒数成正比, 这样, 产品的动态性能基本上被低阶模态特性决定了。这主要是因为[7]:低阶频率段易与外界干扰发生耦合;结构的低阶振型造成的影响比高阶振型严重。从平台的前4阶频率和振型的计算结果发现, 该平台的固有频率较高, 前三阶频率比较接近;在600Hz~1200Hz频率范围内容易引起平台整体结构的共振。一阶模态, 如图4, 振型是在y轴方向的上下振动, 平台的最上面振幅最大。中间平板的振动较小。为节省篇幅, 其余各阶模态图, 给予省略。二阶模态, 频率684Hz, 振型是绕x轴的扭动, 最大的振幅发生在上平台的两侧, 但是, 上平台中部的振幅较小, 这对平台的定位精度影响较小。三阶模态, 频率936Hz, 振型是绕z轴的摆动, 最大振幅发生在xy平面内的平台两侧, 同样是虽然两侧的振幅较大, 但是, 上平台中部的振幅较小。对平台的定位精度影响较小。四阶模态, 频率1217Hz, 振型较复杂, 有绕x轴在yz平面内的上下振动和摆动, 可是其振幅都较小, 对平台的定位精度影响可以忽略。

3、大跨度平台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建模

用Solid45作为映射网格划分的单元。Solid92作为自由网格划分的单元。平板的材料是45钢, E=210GPa, μ=0.3, ρ=7850Kg/m3, σb=600MPa;导轨和滑块的材料是不锈钢, E=210GPa, μ=0.3, ρ=7850Kg/m3;滑块与导轨的四个接触的压强均为22762N/mm2;平板的重量和电机的压力均作为集中力, 作用在平板的中央。添加约束。对滑块的XY方向的自由度加以约束, 而不对Z方向的自由度加以约束, 这样就实现了对滑块与导轨接触的等效模拟。建立模型如图5所示

3.2 有限元静力计算与分析

图6为应变分析结果。大跨度平台部件的等效应力图如图7, 大跨度平台的最大应力约为4.56Mpa, 出现在平板的中央, 其等效应力小于45钢的许用应力580MPa。最大变形发生在平板的中央。变形量是1.2μm。

3.3 模态分析

通过大跨度平台部件的前4阶频率和振型, 从前4阶频率和振型的计算结果发现, 该部件的固有频率较高, 前三阶频率比较接近;在700Hz~1500Hz频率范围内容易引起平台整体结构的共振。一阶模态, 523Hz, 如图7, 振型是在y轴方向的上下振动。为节省篇幅, 其余各阶模态图, 给予省略。二阶模态, 频率759Hz, 振型是绕x轴的扭动, 最大的振幅发生在上平台的两侧, 但是, 中部的振幅较小, 这对平台的定位精度影响较小。三阶模态, 频率1049Hz, 振型是绕z轴的摆动, 最大振幅发生在xy平面内的两侧, 虽然两侧的振幅较大, 但是中部的振幅较小。对平台的定位精度影响较小。四阶模态, 频率1335Hz, 振型较复杂, 有绕x轴在yz平面内的上下振动和摆动, 可是其振幅都较小, 对平台定位的精度影响可以忽略。

4、结语

首先, 设计了一种直线电机驱动的两维大范围、高速、精密二维定位平台。

其次, 对精密定位平台的实际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 然后建立了精密定位平台的有限元模型, 研究了精密定位平台整体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精密定位平台的整体静态刚度比较大。精密定位平台整体的固有频率比较高, 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

然后, 对大跨度平台进行了有限元模型, 静、动态特性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度平台的静态刚度满足设计的要求, 可以保证直线电机的间隙要求, 也可以保证上平台的直线运动的精度要求。大跨度平台部件的固有频率较高, 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较好。

参考文献

[1]Sharon A, Hogan N, HardtD E.High Bandwidth Force Regulationand Inertia Reduciton Using a Macro/Micro Manipulator System[C].The 198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Autom-ation, Philadephia, 1988.

[2]Narikiyo T, Nakane H, Akuta T, et al.Control System Designfor Macro/Micro Manipulator with Application to ElectrodischargeMachining[C].The 1994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Mu-nich, 1994.

[3]陈洪涛, 程光明, 肖献强等.宏/微双重驱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 (1) :153-154.

[4]邓英剑.直线电机及其在高速机床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 (4) :42-43.

[5]张日升, 李尚政, 刘宏.高精度直线电机驱动机构的设计与控制[M].新技术新工艺, 2003, (10) :2-5.

[6]叶尚辉.建立有限元模型的一般方法[J].电子机械工程, 1999, (12) :17-21.

直线定位 篇4

关键词:永磁式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数控机床,精控定位,双反馈

数控加工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应用于当代各个制造领域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数控加工的最大特征有两点:一是可以极大地提高精度, 包括加工质量精度及加工时间误差精度。

1 永磁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永磁式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从旋转无刷直流电动机演变而来。图1显示其工作原理。

1—动子;2—位置传感元件;3—定子

永磁式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推力是由定子3中的电枢电流和动子1的永磁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由于电子换向 (图1 (b) ) 的作用, 使电枢绕组的电流轮流变化, 以致电机推力方向恒定不变。

为了实现电子换向, 永磁式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除了电枢和永磁磁场之外, 还需用传感元件2和传感磁场组成位置传感器。传感磁场和永磁磁场合为一体, 均放在定子上。当传感元件a、b、c发出信号分别控制两组功率管的基极, 以使6个功率管中不接在同一节点上的两个功率管处在导通状态, 其余4个功率管处在截止状态。随着传感器不断地送来信号, 电枢绕组通过电流方向在不同磁极下轮流变化, 从而实现电子换向。

2 永磁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

(1) 调速范围宽。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因机械传动没有任何限制, 运动的速度变化范围几乎难以想象, 且运行速稳定。高速可以大于5m/s, 低速可以小于1μm/s, 速度稳定度为±0.01%。

(2) 高动态特性。电动机的动态与其承受加速能力有关。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加速度均超过几个g, 小功率电机高达65g, 中功率电机一般为3~5g。上述数据对于其他直线电动机及旋转电动机都无法达到。并且运行速度也很高, 一般速度可达几米/秒。

(3) 高刚度。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动子与机械负载直接连接, 电机与负载之间刚性很强。刚度要比滚珠丝杆传动的刚度高5~10倍。

(4) 运行平稳性好、定位精度高。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和动子采用无铁心或有铁心两种, 两者均可消除齿槽效应, 电机运行很平稳。若采用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定位精度更高, 可达到0.5μm以下。

(5) 维护方便、可靠、耐用性好。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不存在摩擦接触, 因此维护方便、可靠、耐用性好。

3 数控机床精控定位的设计措施

精控定位技术是永磁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应用的难点。电机和传动工作台之间没有中间机械传动环节, 直接驱动负载。工作台上负荷的改变及电机“端部效应”, 对控制系统来说都是干扰。这些干扰将在没有任何缓冲的直接作用到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上, 将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指标或造成振荡。因此在控制系统中必须要加入对这些干扰予以抑制或补偿的控制算法, 保证电机控制系统的平稳。要求其速度与位置检测装置具有高的动态响应和分辨率能力,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很强, 来消除内部参数不稳定和外界环境干扰的影响。因而只能采用全闭控制系统。

(1) 精控定位结构框图。从图2可见, 位置信号经过放大, 得到较大的电压信号后送入到前置放大级和功放级, 然后输出推动动子正反向运动的工作电流。位置反馈信号采用光栅, 由工作台直线运动产生光栅信号取出, 随机精度高。

(2) 采用PMAC实现精控定位。永磁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进给系统采用PMAC实现双闭环控制, 内环为速度环, 外环为位置环, 如图3所示。选择1U高精度机床光栅尺作为反馈环节的位置测量系统, 并通过误差补偿修正和PID伺服控制环调整控制参数, 来提高永磁直线无刷直流电动机进给控制精度, 从而较好地解决负荷变化和电机“端部效应”的干扰, 实现数控机床精控定位。

参考文献

[1]唐任远.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上一篇:鼻窦炎的中药治疗经验下一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