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通用7篇)
生命是什么 篇1
《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 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 感受生命的美好, 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上述课教学目标的。
本文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课文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 作者不从正面回答, 而是列举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 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 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文章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生命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本课的内涵很深刻,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生命是个宏大的问题。文章很有张力, 值得品读的细节有很多, 教师必须要有所取舍。
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分析、考量的基础上, 我将本课定位为“基于M o o d l e的混合式学习”。通过设计混合型学习环境、整合各种学习资源,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创生, 让学生通过网上网下的自主、合作学习, 改变学与习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混合式学习框架如右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中前两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联系作者的经历、联系阅读与生活等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Moodle平台与实地结合进行的“读——思——品——写”练习,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丰富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美好, 初步了解生命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联系作者的经历、联系阅读与生活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通过多层次的“读——思——品——写”练习,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丰富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阅读
教师在M o o d l e平台布置课前预习题,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完成平台上的三个活动 (见右图) , 小组合作完成阅读报告。
2.观察
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捕捉与生命有关的画面, 并将之记录下来, 放在M o o d l e平台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交流, 阅读M o o d l e平台的有关学习资源, 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与“生命”主题相关的文章等, 为后续对课文的探究夯实基础。网络将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过程显性化, 教师通过Moodle平台的反馈, 对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进行诊断, 这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 回顾导入, 引出生命话题
回顾各小组在M o o d l e平台提交的阅读报告和阅读交流情况。包括:阅读了关于生命的哪些文章, 捕捉了生活中的哪些生命印象, 有什么体会。
小组汇报, 交流。要求:认真听同学的发言, 就同学的发言做补充, 或提出不同意见。
教师出示本课学习任务:学习本课前两个事例, 结合查找的资料,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联系生活, 书写我们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 一是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二是将教师设计的学习支架清晰地呈现出来, 帮助学生做一个清清楚楚的学习者。
(三) 细读文本, 体悟生命的启示
1.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师:默读第2、3自然段, 把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感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进入M o o d l e平台的“走近作者”、“捕捉生命印象”这两个讨论区浏览资源, 以帮助读懂文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 与文本深入对话
预设一:引领式学习
【事例一】飞蛾的挣扎
师:哪些地方让杏林子感受到了飞蛾的挣扎?
多媒体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体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等词, 联系资料理解句子。
师:“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什么是极力鼓动双翅?是这样吗? (动作)
生:竭尽全力、拼命地扇动翅膀。
师:说得很好, 能读出你的感受来吗?还有谁能读一读?
教师范读创设情境, 学生转换角色。引导学生分别以飞蛾、杏林子身份感受作者的内心活动。
【事例二】香瓜子的不屈
多媒体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 过了几天, 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 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没有阳光, 没有泥土的砖缝中,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 抓关键词“没有……没有”。
师:在成长过程中, 它遇到过困难吗?
生:没有阳光、泥土, 有硬壳。
师:是呀, 阳光、水、泥土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它都不具备, 可偏偏那瓜苗冒出来了, 而且长得茂盛、茁壮。
(2) 抓关键词“竟”。
师:你想得到瓜苗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吗?你没有想到, 作者也没想到, 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也没想到?
学生回答。
师:短短一段文字出现了两个“竟”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
师:即使没有阳光, 没有泥土, 即使只能活几天, 瓜苗也要不屈向上。读这段话, 读出你的惊叹。
预设二:小组合作学习
(1) 小组合作用朗读的形式汇报。要求:把品读这个故事后的感受读出来。
(2) 教师相机指导。
根据小组朗读的情况, 教师用采访或互评的方式, 抓住对关键词的理解指导朗读。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默读文章, 圈画点注, 然后小组交流, 推荐代表发言, 全班分享。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再次登录M o o d l e平台, 阅读相关模块中的学习资源, 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在品读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灵活运用教师指导的学法:抓住关键词, 通过想象、换位体验, 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渗透朗读指导, 在朗读中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 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同时, 也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4.语言训练, 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回顾作者的资料。
师:听你们说到这里, 我想再让你们来认识杏林子。
多媒体出示杏林子的第二段资料:杏林子1 2岁就患上了一种病, 叫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9 0%以上的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逝, 整整50年的时间里, 疼痛、剧痛、狂痛伴随着她。她腿不能走, 腰不能动, 手不能抬, 头不能转, 只能保持着一种姿势, 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 0年。这其中的痛苦, 无人能够想象。
(2) 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 当杏林子面对极力挣扎的飞蛾、不屈向上的瓜苗时, 她会怎么想?让我们再次走进杏林子的内心世界。
学生完成作业单上的填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者的故事。在具体操作时, 教师将感悟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 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练习的同时, 也将自己从“飞蛾挣扎”、“瓜苗生长”这两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达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 体现了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四) 拓展延伸, 感受生命的真谛
1.创设情境, 激发感悟
多媒体播放音乐, 展示生活中与生命有关的图片。
师:在你的眼睛中, 生命又是什么呢?看窗外杨柳依依, 生命是绿意盎然的杨柳;看蚂蚁匆匆觅食, 生命便是那劳作不息的蚂蚁;看海中的游鱼, 看沙漠的绿洲……请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 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 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
2.登录Moodle, 自由写作
师生在网络平台进行练笔, 交流评点。
3.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 你们的精彩作品让我感受到生命丰富多彩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课题:《生命生命》, 引读。
师:生命是有限的, 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限的。下一节课, 老师将带领你们继续阅读生命的故事, 一起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通过读与写的结合, 将文本的情和作者的情都移为学生的情;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互动环境。学生完成练笔后, 就可以开始在线的交流分享, 根据教师在平台上提出的品赏要求进行互评。这样既可以互相促发思维, 又可以高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交流时间、空间不足的问题。
(五) 评价反馈
1.在线完成目标测试 (Moodle课程“第四关”) 。
2.布置作业:拓展阅读;修改提交到网络平台的作品。
设计意图:为了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M o o d l e平台的评价功能, 设计了基于目标的测验题进行检查。这种形式灵活、机动, 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教师也能在平台上随时了解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获得的及时反馈来进行后续的学习。
生命是什么 篇2
《什么是生命质量?》
10级 制药工程02班
1006030223 万利
什么是生命质量?
产品有质量,服务有质量,通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统一定义,使员工对产品和服务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样,生命和生活也有质量。只有明确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定义,才能更清晰地认识生命和生活的本质,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对社会进步、公司发展尽到应有的责任,做出一定贡献。那么,生命质量是什么?生活质量又是什么呢?
我们从质量的角度定义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是通过提高能力追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人类需求,并带来社会进步;生活质量,是通过提高发展追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人类需求,并带来社会进步。由此可见,追求生命质量就是追求能力提高,追求生活质量就是追求发展。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生命质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只有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追求发展,也即创造更多价值,满足人类需求,并带来社会进步。
过去,我们知道,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生活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因此,很多人把提高生命质量看作是加强锻炼,增强营养,使身体健康,让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把提高生活质量看作有房、有车,穿得瑰丽、吃 得丰盛、住得豪华、行得潇洒。其实,这样的生命只属于“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人和动物的共性,也是生命的一种低级状态,不属于生命质量范畴;这样的生活也只是基本的生存标准,不属于生活质量范畴。
提高能力追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一致性”是指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追求能力提高。“可靠性”是指一个人无论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能力追求。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提高发展追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一致性”是指我们要始终着眼于自我实现的终极发展目标,而不是在到达人生的某一个驿站后就停滞不前。“可靠性”是指无论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坚持自己的追求,永不放弃。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驿站,只有不断追求能力的提高,追求发展,才能组成一幅美丽的人生历程曲线图。“饭、衣、房、车”等是其中的驿站,我们必须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朝着自我实现这个人生的终极目标前进。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一句话:“你的眼光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一个人要看得远,看到自己的大目标,才会让自己明白到达一个驿站后下一步该干什么。如果只盯着眼前,只看到“饭、衣、房、车”这几个驿站,就会一叶障目,影响自己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常给自己描画人生历程曲线,追求能力上的不断提高,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有五大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对食物、穿衣和住房等的需求属于生理需求;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属于安全需求;对友谊、爱情以及交际关系的需求属于社交需求;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或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的需求属于尊重需求;对学习求知、美好情感、创造力、创新能力的需求属于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是一个由低层向高层发展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爬山理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在生命低级阶段的需求,是“蛋白质存在的形式”,也是人和动物的共性。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生命高级阶段的需求,即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需求。人生最高层次的追求是自我实现,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平静、达观、安全感较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把工作当作最光荣的事,把奉献当作最快乐的事,在工作中充分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由于大多数人都不能真正地理解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没有提高能力追求和发展追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在满足生理需求或安全需求后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也就无法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人在生命的低级阶段是为自己,而在高级阶段就是为了别人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一个人的需求要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必须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通过能 力的提高促进自身的发展。发展不是只关注于自己的工资收入、房子、车子等物质,而应该跟社会进步、公司发展联系起来,为别人创造更多价值。我们要认识人性的本质规律,战胜懒惰和自私,提高能力,追求发展,才能做到。否则,我们只能是一个普通的人,无法成为优秀的人。懒惰、自私要通过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才能认识它,突破它。
不管是世界首富盖茨,还是普通的生产线工人,其生活质量的高低不是以物质财富来衡量,而是以发展追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如何理解发展追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呢?举一例来说,有个人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太跌倒在地,他产生了恻隐之心,走过去将她扶起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人也是想满足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但由于他只是偶尔为之,没有提高发展追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不能真正满足人类的需求,无法给社会带来进步。而有些人虽然在普通岗位,却总是保持着积极、乐观、开朗的心态,追求着把工作做好,为他人、为学校带来益处,不断让潜能得到发挥。这种人倒是处于追求自我实现的状态。
生命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篇3
有一种现象能帮助我们认识精神世界对人的作用:有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应有尽有,可是并不幸福;相反,有的人物质生活清贫得多,却活得很快乐。是什么决定他们的幸福与否呢?可知不取决于物质世界。仅有物质世界的富裕,除了手段和程度的差别,人与动物没有根本不同,也不足以使人生活得美好。人的生存状态怎么样,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精神世界是否满足。当然,不可能完全脱离物质条件,如果衣食温饱与生存安全尚受威胁,很少有人能把精神世界放在首位。然而当基本的温饱与安全得到满足,评价人生的感受就将主要来自精神世界。
人的精神生命没有客观载体,因而精神世界的组成和满足都没有客观性与实在的对象。它只能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无中发展,并非仅仅是客观的“镜像”,必须重新组织,有自身的条理,建立一个与物质世界不同的结构,并产生出超越肉体、完全属于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最终使精神世界成为独立的主体。那么精神世界依据什么进行组织,遵循哪些条理,确立什么样的目标,怎样约束和管理肉体生命的因素……这一切的根本依托与核心,在我来看,就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也就是索尔仁尼琴所称的“生命的精神支柱”。可想而知,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凝聚,在“空无”中飘忽不定的精神只能是发散的(通常描述心态的“空虚”二字形象地传达了那种感觉),因而就无法产生和维系一个精神世界,人类便只能停留在(或退回到)只有物质世界的动物状态。所以,自打精神之光开始照亮人类心智,绵延至今,人类在精神世界里锲而不舍地所作的最大努力,就是对意义与价值“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
生命是美丽的 篇4
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 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 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 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 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 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 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 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就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 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 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 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 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 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 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 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 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 我非常得意。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 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 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 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 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 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 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 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 早晨5点钟就得起床, 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 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 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 他却没来上课。我非常着急, 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 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 来到了他家。忽然间, “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 我哽咽着对他说, 老师不要求你住校, 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 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 家访的第二天, 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没隔几天, 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 说他小时候常患病, 身体弱, 有尿床的坏毛病, 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
他说, 想。
我说, 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
他抹着眼泪点点头。
我说, 相信老师, 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个冬天, 每天早晨等上课铃响过后, 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 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 我们既是在尽责任, 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 我心里也有过埋怨: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想到这一点我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 他们需要知识, 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 走尽荒郊 / 便是人们的道 / 呀, 黑暗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 / 让我好向前跑 / 上帝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 在春天生发, 到秋日枯黄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 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 同学们都围过来, 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 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 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之歌》, 有的摘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 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选自《多给自己一些赞美》,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
【赏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校园散文, 它反映了师生之间的真爱。文章是撷取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些事件来展开全篇的。被安排到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山学校里任教, 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仍然有一些情况是“我”所始料不及的。焦黄的景象自不必说, 单是孩子们上课这一点就让人头疼不已:“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 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 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 他们却是一脸陌生。”有一次上自然课, “我”自掏腰包, 用到小镇上买来的鱼做的解剖实验, 让“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接下来重点记叙与一名好迟到的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两次家访以后, “我”了解了这个学生家中的情况, 家徒四壁、路途遥远与尿床症, 使这个学生或者是迟到, 或者是旷课。同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后, “我”和另一位老师便担负起轮换着给住校的他检查、烘烤被褥的任务。对此, 那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却表现得“若无其事”, 这让“我”不免心生“埋怨”。然而, 就在“我”组织的那一次读诗、抄诗的活动中, 那名学生写下的一句话净化了“我”的灵魂:“老师, 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是啊, “生命是美丽的”!做老师的还有比得到这样令人心动的回报更幸福的事吗?
生命是什么诗歌 篇5
生命是蜡烛——
燃尽了自己,
放出了光和热!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雨露——
滋润和刷新了,
这个世界!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创造——
使这个本来无生的世界,
变得神奇而美妙!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火炬——
照见了你,也照见了我,……
也照见了整个世界!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草原——
迸上了个小小的火星,
立刻就点燃!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种子——
代代相传,
绵延而不绝!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向上生长着的,
和一切形形色色地——
飞丶奔丶跑丶跳……
生命啊,生命——
自然界的生命是神奇的生命,
而人类是这个神奇之中的`
最伟大的生命!
只有人类——
是什么熄灭了流浪儿的生命之火? 篇6
2012年11月16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流仓桥办事处环东路一垃圾箱内发现5名男孩死亡。
记者从毕节市政府了解到,16日至18日,经过走访排查,5名男孩的身份已得到确认。5名男孩家住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擦枪岩村,分别是陶中井(12岁)、陶中红(11岁)、陶中林(13岁)、陶冲(12岁)、陶波(9岁)。警方确认,他们在垃圾箱内生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死者陶中林的父亲陶进友告诉记者,5个孩子三周前相约出去玩后就没有回来,期间有家长和老师多次到海子街镇和七星关城区寻找,直到接到派出所通知才知道孩子出事。据死者陶冲和陶波的父亲陶元伍介绍,5个孩子中有4个处于辍学状态,尽管老师屡次动员,但他们都以“成绩不好,不想读书”为由拒绝上学。5名男孩时常相约出去玩耍,有时几天不回家,当地派出所曾多次将孩子送回家。目前,5名死亡男孩的善后工作已妥善处置。
毕节市委、市政府对在此事件中负有领导和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毕节市委研究决定,对七星关区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唐兴全、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高守军停职检查,同时接受组织调查。七星关区委研究决定,免去张羿区教育局党组书记职务,免去焦中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职务,免去穆元兴海子街镇党委副书记职务,依法提请免去三人相应的教育局局长、民政局局长、海子街镇镇长职务;依法提请免去刘洪玺海子街镇副镇长职务;责成海子街镇党委免去吴康琴海子街镇中心校校长职务,免去周旺擦枪岩村干沟小学校长职务。
【救助流浪儿相关规定内容空泛】
根据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并对救助站进行指导、监督。公安、卫生、交通、铁道、城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简称《意见》),民政部门要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引导护送流浪未成年人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城管部门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应当告知并协助公安或民政部门将其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对突发急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和民政、城管部门应当直接护送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以上两个规定应该是针对救助流浪儿的具体规定,但是从《办法》规定主体来看,至少存在公安、城管、民政等三个以上的部门,而且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在目前的行政体系下,“各自职责范围”如何确定?“相关工作”指哪些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如何追责?
《意见》中的规定更具体一些,但是“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各方协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这样的指导精神类的规定虽然宏大但是并不存在具体的操作性。
另一方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流浪儿的救助,如何调动,有何鼓励?这些不是一个意见就能解决的事情。
【法律滞后跟不上流浪儿保护】
回到毕节这件事情上来。事发当夜,当地最低气温为6℃左右。在这个并不算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却发生这样的悲剧,实属人祸而非天灾。有目击者称,孩子们曾在边上拆迁工地滞留,住在用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简单围起来的窝棚里。如果当地警方或救助站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悲剧当能避免。又或者,有路人多留个心,或当地有公益组织从事相关救助,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这起悲剧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引起反思与追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检举控告。但从实际情况看,“共同责任”俨然变成了“共同缺失”,进而埋下了隐患。
(摘自《新观察》)
生命需要什么 篇7
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十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1998年,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记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总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找到与此有关的报道。
后来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发现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摘自“乐讀网”
【生命是什么】推荐阅读:
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08-29
650字小学作文篇生命是什么10-04
生命在于什么10-28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900字09-04
生命是天08-11
快乐是生命08-13
质量是生命诚信是基础06-25
什么的副词是什么08-30
音乐是戏曲的生命08-23
创造是艺术的生命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