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因素

2024-06-18

围生因素(精选7篇)

围生因素 篇1

国际上对围生期的规定有4种, 我国采用其中的围生期I来计算围生期死亡率。围生期I:从妊娠满28周 (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 至产后1周[1]。笔者回顾性统计24例围生儿死亡均采用围生期I标准。对围生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旨在通过加强围生期管理, 控制围生儿死亡率。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住院分娩总数1940例, 围生儿死亡24例, 死亡率为12.37‰, 围生儿死亡的产妇年龄21~38岁。经产妇16例, 初产妇8例, 妊娠37~42周10例 (41.67%) 、妊娠<37周12例 (50%) 、妊娠>42周2例 (8.33%) 。24例死亡围生儿中死胎12例 (50%) 、死产2例 (8.33%) 、生后7d内新生儿死亡10例 (41.67%) 。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妊娠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2例。

1.2 围生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1.2.1 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畸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及缺氧综合征;

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 死产中以畸形、妊娠并发症、脐带因素为主[2]。我院10例新生儿死亡中早产3例 (30%) , 其中2例有并发症;新生儿重度室息5例 (50%) , 其中3例有并发症;2例死亡原因不明。12例死胎中畸形5例 (41.67%) 、脐带绕颈4例 (33.33%) 、不明原因3例 (25%) 。2例死产, 1例是臀位脐带脱垂后所致, 1例是诊所非法行医使用缩宫素不当导致子宫完全破裂后所致。

1.2.2 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 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

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正确全面分析诊断, 提高产科质量, 降低剖宫产率[3]。我院24例围生儿死亡中顺产 (自然分娩) 11例 (45.83%) 、治疗性引产2例、产钳助产2例、臀位牵引2例、剖宫产7例 (29.17%) 。但10例新生儿死亡中有6例为剖宫产 (60%) , 可见剖宫产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1.2.3 我院24例围生儿死亡的产妇16例为经产妇 (66.67%) , 其中13例从未产检过, 均为外来人口, 无证超生。

2 护理措施

(1) 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 产妇可产生焦虑、悲伤心理, 害怕失去自己的孩子, 表现为分娩疼痛暂时消失、急切询问新生情况, 此时我们要提供情感支持, 刺激子宫收缩, 预防产后出血。抢救时避免大声喧哗, 以免加重产妇思想负担, 选择适宜的时间告之新生儿情况。

(2) 对于围生儿死亡的父母亲, 护理人员可安排一个远离其他婴儿和产妇的单人房间, 起初可通过非语言沟通给于心理支持;以后可鼓励他们诉说悲伤, 接纳其哭泣及抑郁的情绪。

(3) 做好饮食指导以提供产妇必要营养的同时减少泌乳, 防止乳腺炎发生。

(4) 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于产褥期遭到胎儿不幸的妇女来说尤其重要。我们要全面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 详细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 千方百计消除产妇的心理负担和顾虑, 同时,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使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

(5) 做好产后访视工作及需再次怀孕相关知识宣教。

3 讨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仍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最佳手段, 提高各种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正确率、预防早产、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是目前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加强计划生育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咨询, 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前提;进一步加强孕期胎儿监护措施, 及时发现并纠正母儿异常情况, 提高产前诊断及产科医疗水平, 尤其是B超诊断水平, 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保障;提高各级产科诊疗水平, 加强周边地区高危妊娠管理, 及时转诊, 可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准确评估, 选择适宜的分娩分式, 提高助产技术及新生儿复苏水平可以更好地控制围生儿死亡率。

摘要: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相关因素, 旨在通过加强围生期管理, 控制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4例围生儿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死亡围生儿中死胎12例 (50%) 、死产2例 (8.33%) 、生后7d内新生儿死亡10例 (41.67%) , 其中经产妇16例 (13例从未产检过) , 初产妇8例。12例死胎中畸形5例 (41.67%) , 10例新生儿死亡中有6例为剖宫产 (60%) 。结论提高产前诊断及产科医疗水平, 尤其是B超诊断水平, 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保障;选择适宜的分娩分式, 加强周边地区高危妊娠管理, 可以更好地控制围生儿死亡率。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相关因素,护理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 :34.

[2]肖春, 徐先明, 李家荣.10年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 2006, 13 (3) :53.

[3]李晓琼, 王品, 崔建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5) :647~648.

围生因素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选择

应用分层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 调查我区2001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期间的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d的围生儿 (其中包括死胎) 。对诊断明确的出生缺陷儿600例做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1.1.2 对照选择

选取同一地区, 且籍贯、性别、出生日期、孕妇妊娠时期、孕妇孕龄、家族史、家庭条件等与病例组相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采用单盲法, 对病例及对照组的使用统一的出生缺陷危险因调查表格、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尽量减少信息偏倚。

1.3 调查内容

孕妇居住的环境, 孕期有无接触放射线或有毒化学物质, 孕期服药史, 先天疾患家族史, 父母生活习惯, 产次, 胎次, 孕期体力劳动过重、情绪及精神因素, 孕妇年龄、职业等20个因素。

1.4 出生缺陷干预方法

严格执行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保健;二级预防:指孕早期保健;三级预防:新生儿筛查。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经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后, 居住在污染的环境 (OR=4.265) , 孕期接触放射线或有毒化学物质 (OR4.432) , 孕期服药未经医生指导 (OR=4.167) , 孕妇年龄在35岁以上者 (OR4.654) 先天疾患家族史 (OR=4.106) , 父亲化学制剂接触史 (OR=2.505) , 父亲烟、酒史 (OR=2.167) , 孕妇的营养状况 (OR:2.369) , 孕期体力劳动过重、情绪不良 (OR:1.213) 等与均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 (P<0.05) 均为出生缺陷危险因素。而在将上述因素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在a=0.05水平上进行多因素分析后, 孕期接触放射线或有毒化学物质、先天疾患家族史、孕妇营养状况等因素, (P<0.01) 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均为出生缺陷危险因素。

3 结论

严格执行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 从而避免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4 讨论

系列研究表明:遗传及环境因素是出生缺陷的主要因素, 即生物、物理、化学及遗传因素共同参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发展[2,3,4]。本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析, 研究结果亦证实上述结论。有研究表明[5,6], 有一些化学药物可作用于某些染色体上的基因致畸变, 或抑制胚胎细胞酶的合成, 尤其在孕3~8周时, 进而导致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畸形。如孕期感染致败血症、酸中毒等可通过胎盘屏障有母体传给胎儿, 影响胚胎发育而致出生缺陷的发生。毒物接触与损伤存在效应-剂量关系。遗传与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 有家族史者危险因素有显著意义。放射线或有毒化学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导致表达异常而引起缺陷。营养不良亦是危险因素, 国内外研究发现孕妇妊娠早期体内缺乏叶酸是神经管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烟雾中的许多有害物质可通过胎盘危害胎儿, 因通过血液进入生殖系统影响生殖细胞并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 并影响精子的发育和质量, 同时因母亲被动吸烟, 影响受精卵细胞的发育, 最终导致畸形发育。孕妇若营养不良、压力过大或精神紧张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异常, 影响蛋白质合成、应激的错乱最终导致胎儿生理缺陷。

综上, 对出生缺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可从环境、生活不良嗜好、职业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入手。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我地区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 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我地区300对出生缺陷的围生儿的父母所暴露的环境危险因素,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居住在污染的环境 (OR=4.265) , 孕期接触放射线或有毒化学物质 (OR4.432) , 孕期服药未经医生指导 (OR=4.167) , 孕妇年龄在35岁以上者 (OR4.654) 先天疾患家族史 (OR=4.106) , 父亲化学制剂接触史 (OR=2.505) , 父亲烟、酒史 (OR=2.167) , 孕妇的营养状况 (OR:2.369) , 孕期体力劳动过重、情绪不良 (OR:1.213) 等与均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 均为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结论 在我地区预防出生缺陷可从环境、生活不良嗜好、职业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干预, 减少危险因素而避免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出生缺陷,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干预

参考文献

[1]钟南.浅谈我国出生缺陷研究的现况与展望[J].中国优生优育, 2007, 13 (1) :10-11.

[2]熊惠玲, 马艳.出生缺陷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9 (8) :765-766.

[3]王伟人.出生缺陷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 13 (9) :1-6.

[4]周凤荣, 陈志欣, 张蓬, 等.山东省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 2005, 13 (5) :398-400.

[5]傅豫川.化学致畸与先天性唇腭裂[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2, 19 (4) :1993-1998.

围生因素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10月在我院产科足月待产住院的孕妇120例。入选标准:已婚且与丈夫同住;单胎妊娠;有产后母乳喂养意愿;沟通和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合并有不宜母乳喂养的母婴疾病;不愿参与研究者或无条件随访者。所有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入院产妇为对照组,共54例,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入院产妇为干预组,共66例。

1.2调查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于分娩前在调查员指导下完成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reastfeedingSelf-EfficacyScale,BSES)和产妇一般状况调查表的填写,并由调查员现场审核确认调查表有效。

1.2.1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调查采用由戴晓娜[5]等引入的中文版BSES。该量表包含32个条目,采用Likerts5级评分法,均为正向计分。该量表主要用于评定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水平,并预测婴儿喂养采用的方式。量表总分为160分,评分越高表示母乳喂养自信心水平越高,产妇采用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也越大。

1.2.2产妇一般状况调查表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产妇年龄、文化水平、工作情况、产假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方式、产后预计婴儿喂养方式、丈夫对喂养方式的态度共8项内容。

1.2.3婴儿喂养方式调查所有研究对象于产后42天时进行门诊、邮件或微信随访,再次行中文版BSES调查评分,并了解产妇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方式(纯母乳或加水)和非纯母乳喂养方式(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

1.3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教育模式:产妇分娩后接受值班护士的口头健康教育,介绍母乳喂养及按需喂哺的好处,协助指导哺乳技能,并随时解答产妇遇到母乳喂养相关问题。干预组则进行系统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1入院完成BSES调查表后孕妇及家属均接受常规母乳喂养教育,专职护士指导母乳喂养前准备工作、饮食护理;2产后建立母婴同室,协助做好早接触、早吸吮,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介绍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及相应处理办法。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 录入Excel软件,汇总后导 入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情况

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家庭经济收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影响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单因素分析

按不同因素分类比较产妇BSES评分结果显示,年龄、有无工作、有无产假、家庭收入水平、产后预计喂养方式、丈夫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不同,组间BSE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文化程度和分娩方式不同组间BSES评分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P >0.05)。见表2。

2.3影响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为自变量并分类赋值,以孕妇对BSES总评分为因变量,以原始数值输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水平作为进入标准。结果显示进入方程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产后预计喂养方式、丈夫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产假情况。见表3。

2.4护理干预的效果

产后42天回访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BSES评分及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Dennis于1999年应用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出了“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概念,即产妇对自己给婴儿实行母乳喂养能力的自信程度。母乳喂养自信心强度决定了产妇是否选择母乳喂养、愿意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及处理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困难方式等问题[6]。戴晓娜等于2002年引入Dennis建立的BSES量表并适当修改,经临床测量显示中文版的BSES表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3,证实此量表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5]。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 的BSES量表对120例待产孕妇测评,单因素分 析结果显 示,年龄越低、有 固定工作、无足够产假、家 庭经济收 入越高、产后 无母乳喂养计划 及丈夫对 母乳喂养 态度不确 定的待产 妇BSES评分较低。进一步 经多因素 逐步回归 分析显示,产后预计喂养方式、丈夫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产假情况是影响 产妇母乳 喂养自信 心的主要 影响因素。预计非母乳 喂养者BSES评分低的 原因可能 是担心产后奶量不足、缺 乏母乳喂 养知识、技能、担 心工作和哺乳不能兼顾等。这一结果与陈娟慧[7]等研究结论相同。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在本研究中显示与产妇的母乳 喂养自信 心呈正相 关,配偶越支 持母乳喂养,则产妇母 乳喂养自 信心越高。丈 夫的支持不仅影响预 计喂养方 式,还体现在 母乳喂养 过程中的鼓励,这种肯定 的信念也 进一步促 进产妇技 能和自信心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8,9]。已有研究显示产假有无与时间对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有存在明显影响[10]。我国一般 产假时间 为3个月,少于WHO推荐的纯母乳喂养 至少4个月的时 间,产妇因担 心与工作时间冲突,故母乳喂养自信心明显不足。

本研究通过对干预组产妇从产前、分娩早期和出院前的围生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宣教对象不仅针对孕产妇,也针对其家庭成员,宣教内容涵盖母乳喂养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产妇产后42天时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和母乳喂养率。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消除产妇疑虑,增强自信心,还能通过提高家庭、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产妇自信心。世界范围的实践也已充分证明了有效的健康教育干 预工作是 提高母乳 喂养率的 重要手段[11,12]。提示我们应加大对母乳喂养好处的宣传教育,运用健康教育的技巧使每个孕妇提早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蔡传兰,郝加虎,陶芳标,等.母乳喂养与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关联的队列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6):634-638.

[2]王惠珠.1296例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3):519-520.

[3]花静,吴擢春,邓伟,等.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3):189-191.

[4]王静.中国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0):1234-1235.

[5]戴晓娜,Dennis C L,陈叙,等.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7-409.

[6]Pirieiro-Albero RM,Ramos-Pichardo JD,Oliver-Roig A,et al.The Spanish version of the prenatal 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J].Int J Nurs Stud,2013,50(10):1385-1390.

[7]陈娟慧,尹心红.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35-37.

[8]秦立梁,华建芳,秦立强.健康教育对流动孕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8):1260-1261.

[9]黄伟嫦,彭政.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7):26-29.

[10]Ogbuanu C,Glover S,Probst J,et al.The effect of maternity leave length and time of return to work on breastfeeding[J].Pediatrics,2011,127(6):e1414-1427.

[11]Flaherman VJ,Fuentes-Afflick E.Social and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s of promotion of breastfeeding[J].JAMA Pediatr,2014,168(10):877-878.

围生因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科产妇924例, 年龄18~46岁, 平均 (31.23±5.08) 岁。其中胎儿窘迫者110例, 根据胎儿窘迫病因将患者分为:A组 (单纯胎心监护异常) 40例, B组 (单纯羊水污染) 39例, C组 (胎心监护异常合并羊水污染) 31例, 同期选取正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产妇的年龄、平均孕周、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胎儿窘迫诊断标准

胎心监护示持续存在无宫缩性胎心率明显增快超于160次/min, 经对症支持处理后胎心率仍未恢复至正常[3];胎心率低于120次/min, 胎心监护示晚期多发性减慢、重度变异性减慢;羊水胎粪污染Ⅱ~Ⅲ度;脐动脉血气p H<7.2为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异常[4]。

1.3 方法

1.3.1 围生期高危因素

通过调查新生儿一般资料和围生期资料, 系统综合性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和围生期疾病。 (1) 一般资料:新生儿性别、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住院时间等。 (2) 围生期高危因素:胎儿窘迫,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和新生儿窒息 (Apgar) 评分等。

1.3.2 脐血血气分析

分娩期间胎心监护异常或羊水污染新生儿出生后, 断脐, 采用动脉血气针于胎儿端采集脐动脉血1 m L, 采用专门胶皮塞 (含抗凝剂) 密封, 15 min内送检, 采用ABL80-FLEX自动血气分析仪 (美国威世德) 行血气分析测定。新生儿出生后评估Apgar评分, 观察新生儿出生后1周患病情况, 重点观察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

组间比较围生期高危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Apgar评分) ;组间比较新生儿预后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发生率, 组间比较脐血血气测定异常率, 分析脐血血气测定结果与预后的关系。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比较

A组、B组、C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D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产妇娩出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和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比例均显著高于D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A组、B组、C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高于D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均低于D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提示合并围生期高危因素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增高, 产妇娩出新生儿患病率越高,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增高, 新生儿预后状况越差, 其中合并围生期高危因素产妇新生儿预后状况欠佳。

例 (%)

*与D组比较, P<0.05

例 (%)

*与D组比较, P<0.05

2.2 各组脐血血气测定异常率比较

A组脐血血气测定正常31例 (77.50%) 、异常9例 (22.50%) , B组分别为23例 (58.97%) 、16例 (41.03%) , C组分别为19例 (61.29%) 、12例 (38.71%) , D组分别为46例 (92.00%) , 4例 (8.00%) ;A、B、C组脐血血气测定异常率均显著高于D组, 正常率均显著低于D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02, P<0.05) , 提示合并围生期高危因素 (胎儿窘迫) 与脐血血气测定结果具有紧密关系。

2.3 脐血综合分析与新生儿围生期患病率关系

脐血血气正常新生儿围生期患病率显著低于脐血血气异常新生儿,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提示脐血综合分析对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例 (%)

3 讨论

胎儿窘迫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状况, 临床诊断胎儿窘迫手段较多, 其中包括胎心监护、胎盘功能、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胎儿头皮血p H值、羊水性状等[5,6,7]。胎心监护仪是产科临床较为常用的监护方法之一, 在胎儿窘迫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8]。但仍在分娩期间出现假阳性, 显著增加剖宫产率, 降低自然分娩率。此外, 围生期高危因素是影响新生儿预后状况的主要原因, 其中, 胎儿窘迫是围生期最为主要的高危因素。其次, 围生期高危因素还包括: (1) 母亲高危因素, 如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 (2) 分娩方式 (多指肩难产、臀位、钳产等) ; (3) 新生儿窒息 (Apgar) 低评分, 早产。 (4) 其他: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等;合并循环系统疾病:如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贫血和输血史等;合并神经系统疾病,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细菌性脑膜炎等;合并胎膜早破、母绒毛膜羊膜炎、TORCH病毒感染、早产、脓毒血症等。 (5) 围生期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出血、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呼吸暂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呼吸暂停、低血糖、酸中毒和低血压等[9]。本研究主要选取是否合并胎儿窘迫对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血气分析是评价机体酸碱平衡、气体、物质代谢的金标准之一[10]。近期研究显示, 脐动脉血气分析对胎儿预后状况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证实, 脐血血气分析在国际围生医学界中广泛应用, 对胎儿氧合、酸碱平衡等方面具有可靠的评价作用[11,12]。但关于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血气联合分析对新生儿预后状况的价值研究罕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 合并胎儿窘迫新生儿母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娩出新生儿, 揭示了胎儿窘迫、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等围生期高危因素具有一致性, 同时合并胎儿窘迫新生儿患有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缺血缺氧性脑病风险显著增高, 新生儿窒息风险也显著增高[13,14]。从另一个角度看, 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与合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生期高危因素者新生儿合并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率增加, 新生儿预后状况欠佳。同时, 合并胎儿窘迫者脐血血气测定异常率显著增高,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血气测定结果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体现在合并围生期高危因素者脐血血气测定异常率增加显著。同时, 脐血血气正常新生儿围生期患病率显著低于脐血血气异常新生儿, 提示脐血血气测定预示新生儿预后状况[15]。因此, 综合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血气结果对新生儿预后状况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 合并围生期高危因素 (胎儿窘迫) 者产妇娩出新生儿窒息及其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 脐血采集操作方便, 可同时进行CRP、各类感染排查、心肌酶谱分析等进行综合分析, 开展围生期高危因素对胎儿的多项研究, 异常者新生儿患病率亦显著增高, 新生儿预后状况越差, 此法可适用于基层医院, 进行对围生期高危因素极早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科的产妇中胎儿窘迫者110例, 根据胎儿窘迫病因将患者分为:A组 (单纯胎心监护异常) 40例, B组 (单纯羊水污染) 39例, C组 (胎心监护异常合并羊水污染) 31例, 同期选取正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 (D组) , 全部研究对象均检测脐血血气。结果:A组、B组、C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D组, 产妇娩出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和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比例均显著高于D组, A组、B组、C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高于D组, 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均低于D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脐血血气正常新生儿围生期患病率显著低于脐血血气异常新生儿 (P<0.05) 。结论:合并围生期高危因素 (胎儿窘迫) 产妇娩出新生儿窒息及其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 脐血综合分析异常者新生儿患病率亦显著增高, 新生儿预后状况越差, 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综合分析对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围生期的护理要点 篇5

关键词:产妇,妊娠

围生期 (perinatal) :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这段时期孕产妇要经历妊娠期, 分娩期和产褥期3个阶段。针对各个时期孕产妇的身体生理变化不同, 给予每个人的个性化护理也不同。下面就这三个阶段的护理要点, 与大家交流一下。

1 妊娠期

保健工作应从孕早期做起, 其目的是保护妊娠期间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包括孕期接受定期检查, 指导营养、起居, 注意防治妊娠并发症。做好分娩前的心理准备, 指导孕妇做好乳房准备以利于产后哺乳。妊娠期, 发现下列情形之一者, 应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1) 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 (2) 胎儿有严重缺陷; (3) 因患严重疾病, 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

这一段时期的护理要点是孕期的自我监护, 胎心音计数和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嘱孕妇自妊娠20周起, 每日早、中、晚三个时段各数1h胎动。每小时胎动数应不少于3次, 3h胎动数相加乘4即为12h胎动数。12h胎动数在30或以上, 反映胎儿的情况良好。12h内胎动累计数不得少于10次。凡12h内胎动累计数<10次, 或逐日下降>50%而不能恢复者, 均应视为子宫胎盘功能不足, 胎儿有宫内缺氧, 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进一步诊断并处理。

2 分娩期

通过了解产妇的妊娠过程, 全面评估。严密观察产程, 认真施行科学接生, 重点做好“五防、一加强”, 即防难产、防感染、防产伤、防产后出血、防新生儿窒息;“一加强”是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产时监护和产程处理。

疼痛的护理是这一时期的护理重点。如何减轻疼痛, 使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对促进母子平安及产后恢复都很重要。为此, 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 告诉她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 疼痛出现及持续时间, 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耐心听取产妇关于疼痛的主诉, 对其表示同情和理解, 教会产妇减轻疼痛不适的技巧, 如精神放松的技巧、呼吸调节的技巧和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宫缩时, 可帮助产妇取侧卧位按摩其骶部或抚摸腹部, 以减轻疼痛不适, 指导其尽量放松。向产妇解释产程中所需的检查, 取得其理解与配合。

3 产褥期

这一时期的护理要点是子宫的复旧, 产后2h内极易发生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的产后出血, 故产妇回病房后即刻、30min、1h、2h各观察一次子宫收缩、宫底高度, 每次观察子宫收缩程度、宫底高底, 同时应用手按摩子宫底, 促使子宫收缩变硬, 排出宫腔积血。如发现子宫底升高或不表, 子宫大而软, 阴道出血量多, 是子宫收缩欠佳的表现, 应及时排空膀胱、按摩子宫、遵医嘱给宫缩剂。产后宫缩痛可给山楂100g水煎加糖服或给镇痛剂止痛。产后8h内禁敷热水袋以免子宫肌肉松弛造成出血过多。由于子宫缩复, 宫底每天下降1~2cm, 10~14天可降至骨盆腔, 在耻骨联合上已触不到宫底。应每天同一时间测量宫底高度, 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测量前应嘱产妇排空膀胱, 先按摩子宫使其收缩, 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并记录, 并观察恶露的数量、颜色、及气味。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 含有血液的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一般产后3d为血性恶露, 10d左右变为白色恶露, 因含大量白细胞及蜕膜而成白色, 白色恶露持续3周。正常恶露有血腥味, 但无臭味, 持续4~6周, 总量250~500mL, 如血腥恶露持续2周以上, 或有臭味, 说明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良或有感染, 发现异常及时和医师联系, 应用抗生素和子宫收缩剂。

外阴的清洁是产后清洁重点, 最好一周进行两次, 不需每天清洗。选择洗液时, 应注意安全性, 尽量选择配方是植物中药, pH值适合弱酸性外阴环境的洗液, 比如妇炎洁, 其中含有苦参、百部等可以有效预防妇科炎症的发生[1]。

产妇的居室应清洁、明亮、通风好, 温度及湿度适中。营养合理、平衡, 不要专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食谱要广,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也应有适当比例。为增加乳汁应多吃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个人卫生:产褥期出汗多, 应经常洗澡 (不用盆浴) , 常换内衣, 饭后要刷牙漱口, 预防口腔感染和牙周炎;洗头、洗脚用温水也不会落下产后病。指甲要常剪, 以免划伤婴儿柔嫩的肌肤[2]。产后恶露多, 开始的3~4d是鲜红色, 渐渐变为褐色, 分量渐少而转为淡黄色, 要注意勤换月经纸, 会阴要用温水冲洗, 从前向后, 以免将肛门的细菌带到会阴伤口和阴道内。心情舒畅, 可使乳汁加多。分娩次日就可在床上翻身, 半坐式与卧式交替休息, 以后可在床边及房内走动, 并进行产后体操, 可保持健康及尽早恢复体型, 也可减少便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产妇围生期的护理体会 篇6

1 做好产前护理, 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

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因素是影响产妇分娩的四个主要因素, 产道及胎儿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 而产力和精神因素常常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自然分娩。

1.1 产力即分娩的动力, 是影响产妇分娩的主要因素之一。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 (即宫缩) 、腹壁肌和膈肌的收缩力 (即腹压) , 以及肛提肌的收缩力, 其中以子宫收缩力最重要, 其贯穿于分娩的整个过程。以下措施有利于保证产妇充足的产力。

1.1.1产前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可以保持体力。应尽量为孕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缓解其紧张情绪, 有助于睡眠。助产士应指导孕妇合理进食, 可少量多次, 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部分孕妇因宫缩引起呕吐致使不能正常进食, 可给予巧克力、功能饮料等高能量食品, 使产妇在分娩时保证产力, 避免发生宫缩乏力, 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1.1.2孕妇临产前的不规律宫缩持续时间1 d~3 d不等, 长时间的宫缩影响产妇休息和睡眠, 临床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肌肉 (或静脉) 注射度冷丁或地西泮处理, 阻断无效的子宫收缩, 以保证孕妇得到充分休息。此类药物同时可以调整宫缩, 但需注意告知和观察药物引起的头晕、呕吐等副作用。

1.2 精神因素是影响产妇分娩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尽管分娩属于生理现象, 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1]。对于疼痛、出血、难产以及胎儿性别不理想等有关分娩的负面信息, 多数初产妇产前已经从多渠道获得, 而对于自己能否顺利生产的未知, 使待产妇临产后情绪不安、焦虑甚至恐惧。助产士在观察产程中应主动与待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介绍分娩的相关知识并告知产程进展的规律, 以和蔼的态度耐心解答待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问, 消除其思想顾虑, 从而使其放松紧张的心情。期间鼓励待产妇进高热量饮食, 以得到足够的能量保证。督促待产妇2 h~4 h排尿1次, 以免充盈的膀胱影响宫缩进而影响胎头下降;排尿困难者, 必要时可给予导尿处理。

2 产时的有效指导和护理有利于自然分娩的成功

当初产妇宫口开全, 经产妇宫口扩张4 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 应将产妇送至分娩室, 助产士应指导产妇如何上产床并摆好生产体位。助产士应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双手握住产床把手, 双脚蹬在产床上, 于每次宫缩时深吸气屏住, 然后如排便样向下屏气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时呼气, 全身肌肉放松。如此正确运用腹压, 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此时有部分产妇因为疼痛及体力的大量消耗, 往往产生放弃自然分娩的念头。在观察胎心正常的前提下, 助产士应以坚定的态度, 口头语言结合肢体语言等方式, 不断给产妇以鼓励, 坚定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助产士和产妇共同努力, 从而坚持顺利到达分娩的终点。

3 良好的产后护理可以促进产妇康复, 保障母婴健康

3.1观察阴道出血量, 防止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 L。

3.1.1应及时观察产妇阴道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 护理人员于产妇下腹部触摸到子宫呈球状, 质硬, 示子宫收缩良好;如触及形状不明显, 质软, 则提示子宫收缩不良。发现子宫收缩不良或阴道出血量较多时应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1.2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 可致产后出血, 应告知到位, 观察时应注意沟通要到位, 告知产妇应及时排尿, 切忌憋尿, 充盈的膀胱同样影响子宫收缩。曾有产妇因探视人员在场, 不方便排尿, 膀胱充盈而导致产后出血。

3.1.3及时帮助产妇与婴儿早接触、早吸吮, 早吸吮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复原, 防止产后出血, 并能增进母婴感情。

3.2产妇合理的休息与饮食、心情愉快可以促进乳汁分泌, 应指导产妇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 注意汤汁充足有利于乳汁分泌。产妇应与婴儿同步休息, 告知其母乳喂养的好处, 尽量保证4个月~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

3.3指导产妇及家属做好对新生儿的护理

3.3.1指导产妇及家属护理婴儿前应洗手, 女婴应指导家长学会清洗会阴部。

3.3.2出院前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由护理人员完成, 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脐部残端一般7 d-10 d自然脱落。如有红肿或脐部残端长时间 (超过1个月) 应向医务人员咨询处理。

3.3.3新生儿出生后一般于24 h内接种卡介苗, 应告知家长卡介苗接种反应与一般的预防注射不同, 通常在接种后3周左右, 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 中间逐渐软化, 形成白色小脓疱, 脓疱破溃后, 脓汁排出, 经过1周~2周才结痂, 愈合后可留有圆形瘢痕。上述过程一般要持续2个月左右。接种卡介苗后还会常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多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 这是正常反应, 随着接种部位的愈合, 肿大淋巴结也会自行消退。可以用热敷的方法促其消退, 如果有脓疡形成, 可以请医生用注射器将脓液抽出, 促进愈合, 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时, 不必擦药或包扎, 但局部要保持清洁, 衣服不要穿得太紧, 如有脓液流出, 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轻轻拭净, 不要挤压。平均约2个月~3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 痂皮要等其自然脱落, 不可提早抠掉。

3.4产妇产后42 d可以恢复性生活, 但须采取避孕措施, 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 不哺乳者以药物避孕为宜。

3.5产后42 d, 母婴应返院复查。

参考文献

围生期产后泌乳的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月—10月产妇191例, 年龄18岁~42岁, 平均年龄 (28±4) 岁, 孕37周~43周, 孕次1~3次。文化程度:大学19例, 初高中155例, 小学17例。职业:农民84例, 企事业职工80例, 其他27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119例, 剖宫产72例;新生儿体质量2 200~4 800 g, 平均 (3 200±500) g, Apgar评分7~10分。全部产妇均为单胎, 无传染病及凝血功能障碍, 无内科合并症、精神障碍及产后并发症, 排除心、肝、肾, 免疫系统, 造血系统疾病患者, 排除死胎、新生儿畸形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与对照组93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泌乳期常规护理,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定时巡回, 按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后泌乳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2.1 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温馨、舒适的环境在体现人性关怀的同时, 还能降低产妇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除保持产妇病房舒适、安静、整洁、温馨, 空气通畅, 室内温度18~24℃左右, 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 避免过堂风, 防止受凉和中暑外;还要尊重产妇的睡眠习惯, 认真听取产妇的意见, 改善床单位用品的软硬度, 尽量满足产妇的需要。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需轻柔, 随时巡视, 减少陪护, 为产妇创造舒适、安逸的睡眠环境, 同时在产妇房间放置婴儿床, 营造温馨氛围, 让产妇充分感受家庭般的亲切。

1.2.2 健康宣教

第1次哺乳前, 指导产妇将乳房、乳头用温肥皂水及温开水洗净, 以后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拭乳房及乳头。所用毛巾、盆等用物需专用, 保持洁净。指导正确哺乳, 于产后30 min内开始哺乳, 哺乳时母亲及新生儿选择最舒适位置, 需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口中, 用一手扶托并挤压乳房, 协助乳汁外溢, 防止乳头堵住新生儿鼻孔, 每次哺乳后, 应将新生儿抱起, 轻拍背部1 min~2 min, 排出空气。应按需哺乳, 生后24 h内, 每1 h~3 h哺乳1次, 生后2 d~7 d是母体泌乳过程, 哺乳应频繁进行, 母体下奶后一昼夜哺乳8~12次, 最初哺乳时间只需3 min~5 min, 以后逐渐延长至15 min~20 min, 让新生儿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1]。1次不能吸净时, 则要用吸奶器或者人工手法挤出剩余奶汁, 不要有余奶存留于乳房内, 以免淤积引起乳房硬结或疼痛。

1.2.3 合理膳食指导

产后膳食方面, 每日需高蛋白、新鲜疏菜饮食, 如鸡汤、鱼汤, 炖猪蹄吃肉喝汤等, 不宜进辛辣肥甘厚味饮食。日进食可增至4~6次, 或按需增加。

1.2.4 有效的心理疏导, 保持心情愉悦

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愉悦的心情, 也是促进泌乳的重要环节。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产妇交流, 倾听产妇的感受, 掌握其心理需求, 获得产妇的信任, 使心理疏导有的放矢。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 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保持愉快的心情。

1.2.5 构建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 保证睡眠与休息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也是促进泌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产后体力下降, 加之失血, 导致产妇哺乳时劳累, 休息不佳, 极大地影响了乳汁的分泌。因此, 护理人员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鼓励家庭多关心、多体贴产妇。增加产妇与家属的感情交流, 特别是丈夫要从生活上、生理上、心理上多体贴、安慰产妇, 了解其内心想法,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尽量满足其实际需要。使产妇保持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为充分泌乳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 每日督促、指导, 有问题随时解决。

1.2.6 利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泌乳干预

我科所使用的治疗仪为徐州市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产品执行标准号为YZB/苏0134-2011。产后康复治疗仪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乳房腺体组织, 影响丘脑下部, 促进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 增加乳汁量。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半小时即可进行康复治疗仪的干预, 剖宫产产妇则于24 h~48 h后开始干预, 每日2次, 每次20 min左右, 强度输出量控制于100左右。产后康复治疗仪一方面能够模拟婴儿吸吮, 但其强度为婴儿吸吮的5~10倍, 可以使乳房产生旋转作用, 带动乳头;另一方面能够对乳腺进行强有力的刺激, 调节反射功能, 使乳房结缔组织产生运动, 促使乳汁分泌。

1.3 乳汁量的计量方法

根据新生儿每次所需奶量, 以人工喂养毫升数为基准进行量化统计。乳汁量的多少划分为:少 (5~15 m L) , 中 (15~30 m L) , 多 (30 m L以上) 。

1.4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 观察组乳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产后泌乳的护理干预是一种整体化、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 其目的是产妇在产后能够足量泌乳, 充分满足喂养宝宝的需求。一方面能使产妇享受哺育宝宝的快乐, 另一方面也可增进母子感情, 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创造先决条件, 再者也可和谐家庭, 和谐社会。本文观察组产妇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产妇泌乳量明显增加, 平均乳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且产妇心情愉悦, 膳食得当, 卫生良好, 哺乳积极、主动, 技巧娴熟, 达到了医护患均满意的良好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围生期促进产后泌乳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我科2012年1月—10月191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后泌乳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量。结果 观察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生期产后泌乳的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足量泌乳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产后,泌乳,围生期,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胫骨平台单髁塌陷骨折下一篇:剪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