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

2024-06-24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共12篇)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在软件技术迅速发展, 软件趋向大型化、复杂化的今天, 软件测试已成为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专业性的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迅速发展, 随之带来了软件测试人才的旺盛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迫切需要, 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我校软件专业从08年开始陆续在各个年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

一、软件测试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

软件测试是软件技术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软件测试能力的支撑课程, 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完本课程以后, 学生应掌握基本理论 (如测试的概念、目的、原则等) 、基本测试方法 (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方法) , 理解测试阶段相关知识 (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测试流程管理、缺陷管理及测试文档规范) , 掌握主流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将软件测试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从而加深对软件测试理论的理解, 为全面掌握软件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软件测试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对实践性要求尤其高, 其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测试实践能力的培训上。但在课程实施时, 一般很难完全达到软件测试的教学目标, 也无法满足业界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所以一方面, 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有大量需求但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 很多应届软件专业毕业生因为没有软件测试经验而被拒之门外[1]。笔者作为软件专业第一线的老师,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碰到了以上问题, 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硬件”方面,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测试工具和项目案例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软件测试课程重在传授先进的软件开发理念和测试技术,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适应软件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业界标准。但是, 目前市场上多数软件测试的教材, 在内容上明显滞后, 缺乏最新技术的介绍, 而且理论重于实践, 即使有实践案例也只是简单说明, 并没有介绍测试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实现过程, 这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测试理论的条条框框, 而不懂如何活学活用。

另外, 实践操作所使用的正版测试软件价格昂贵, 我们通常是从网络上取得其破解版来使用。这些版本功能缺失, 容易报错导致测试中断, 常常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干扰。而测试所需要的完整项目案例, 都属于公司内部资料, 一般很难获得, 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项目实战能力的提高。

2、“软件”方面,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和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软件测试是一门动态的、交叉性的学科, 跨越软件工程的整个领域[2]。作为测试人员, 进行软件测试工作, 必须对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 且具备一定的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力。而实际上, 从上课的表现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 对以上提到的重点知识技能明显掌握不足, 这给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而教师作为本课程的教授者, 虽然能很好的讲解软件测试理论和软件测试方法, 但由于缺乏丰富的案例和软件测试经验, 所以无法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 从而导致讲授流于理论, 实践流于形式。

以上种种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措施,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三、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渗透软件测试思想, 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软件专业在开设软件测试课程之初, 把时间安排在学生预就业之前的一个学期, 每周4课时。这样做虽然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 但是短短一学期的时间, 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方法和测试技术, 实践安排也过于紧凑, 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近几年, 我们逐渐调整了课程的课时和学期安排。从原来的不到100课时增加到200左右, 将一学期拉伸到2至4个学期, 分多个阶段逐步渗透课程知识。前阶段以理论教学为主, 后阶段以实践操作为主。从基础理论方法的认知开始, 递进到关键性技术技能及相关理论, 继而完成综合性实训, 最终形成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 构成横向能力由浅入深的递进层次关系。

此外, 专业教师在软件专业其他相关课程中也注意不断地渗透软件测试的思想。例如在各类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中引入单元测试的思想;在软件项目课程中, 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增强软件质量管理意识;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课程中, 强调测试和开发并行并重的思想。如此双管齐下, 不断完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 确实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理论、技术原理、技术实践。根据最新的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以上知识内容的涵盖原则是“必须的不缺、不用的不设”。

所以我们首先在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删除过时的内容, 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炼;其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查找更多关于软件测试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甚至是业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将其整理成电子讲义, 供学生查阅;另外还要将软件测试的科研实践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提炼, 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可介绍一些在实际工作或项目中, 使用的辅助工作方法、工具以及相关行业知识。以此完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教学改革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可以解决教师队伍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不兼备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兼职甚至轮岗, 增加实践能力, 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业内人员定期到课堂授课, 给学生带来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还能使学校获得更多第一手的软件测试项目案例, 让学生接触到最新鲜最真实的教学素材,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甚者, 我们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部分软件企业产品的测试工作, 这样既能帮企业解决一部分负担, 又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活动中明白企业的需求, 增强学习目的性。在课程结束时, 企业能够从中挑选出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实习员工。即便是没有选中的学生, 通过系统的实训, 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对将来的就业非常有好处。

4、增加软件资金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软件测试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实践内容主要分为基础性实训和综合性实训。前者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 熟练运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执行测试;后者使学生熟悉软件测试的步骤和基本流程, 并掌握简单的流程管理。

无论开展何种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自动化的测试工具, 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购买部分中小IT企业流行的软件测试工具, 在硬件上满足课程上的需求。例如功能测试采用Mercury Quick Test Professional (QTP) , 性能测试采用Mercury Load Runner, 测试管理工具可用Test Director。在此基础上, 结合企业提供的真实资料和软件代码, 搭建仿真的工作环境, 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 重现企业中的任务场景。然后给学生分组、分配角色, 让他们协同完成项目任务。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软件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每年都会有很多新技术、新工具诞生, 再加上学校教学的滞后性, 许多新知识新技术都需要从课本外的地方去获取。另外, 不同的测试项目涉及不同的行业领域, 在测试时就需要对该项目的行业背景有所了解, 但这些也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详细介绍。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讲座等多种途径去了解学习这些课堂外的知识。所以软件测试教学不在于要让学生尽量多的掌握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 而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测试工作的基本原理。工具是死的, 只要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将来任何一门技术只要经过适当的短期培训都是可以掌握的。

总之, 作为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而笔者作为本课程的教学老师, 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努力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 争取为业界输送更多既具有理论知识, 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软件测试人员。

摘要:本文从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 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建平高职“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计算机教育2007.09

[2]杨鹏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05.02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 篇2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2153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实验总学时:18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在机房进行实验,学生应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安排。

2.该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教材中已给出的实验题目,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掌握测试原理,能及时发现及解决实验中的问题。4.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做好各实验准备,准确布置各实验内容,细致规划各实验过程。2.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使学生准时提交实验报告,杜绝学生发生实验报告抄袭现象。

3.每次实验完毕后,认真讲评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程序语言:VC++ 和 Java。2.实验工具:

VC、JBuilder、BugFree、EasyPHP、JUnit、WinRunner、LoadRunner 3.课后实验学时: 54学时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实验名称:黑盒测试技术 实验内容:

1.利用基本边界值分析法展开测试。2.基于输出域展开边界值测试。

3.在不同等价类划分方式下设计测试用例。4.基于输出域展开等价类测试。5.利用决策表法展开测试。6.利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7.选用合适的黑盒测试方法展开测试。实验性质:设计性 实验学时:4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等价类划分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2.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边界值分析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3.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因果图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4.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决策表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5.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场景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实验条件: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程序语言:VC++ 和 Java。2.实验工具: VC、JBuilder

实验项目二

实验名称:缺陷管理工具BugFree的使用 实验内容:

1.缺陷管理工具BugFree的安装。2.缺陷管理工具BugFree的使用。实验性质:设计性 实验学时:2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缺陷的一般处理流程。2.掌握缺陷管理中的角色和权限。

3.运用缺陷管理工具BugFree有效报告和管理缺陷。实验条件: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程序语言:VC++ 和 Java。2.实验工具: BugFree、EasyPHP

实验项目三

实验名称:自动化测试工具WinRunner的使用 实验内容:

1.WinRunner的安装。

2.使用WinRunner对自带的测试实例软件Visual Basic Flight 4A进行简单的功能测试。

3.使用WinRunner对通信簿应用程序建立数据驱动测试。实验性质:设计性 实验学时:2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WinRunner的安装过程。2.了解WinRunner测试模式。3.掌握WinRunner测试过程。

4.能够使用WinRunner进行简单的功能测试。实验条件: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程序语言:VC++ 和 Java。2.实验工具: WinRunner

实验项目四

实验名称:白盒测试技术 实验内容:

1.采用逻辑覆盖技术展开测试 2.利用基路径测试技术展开测试 3.从不同方面对循环节点展开测试 4.基于数据流展开测试 5.利用程序插桩技术展开测试

6.综合使用不同的白盒测试方法展开测试 实验性质:设计性 实验学时:4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的逻辑覆盖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2.熟练掌握白盒测试的基路径测试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3.掌握对循环测试的方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4.掌握数据流测试方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5.掌握程序插桩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实验条件: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程序语言:VC++ 和 Java。2.实验工具: VC、JBuilder

实验项目五

实验名称:面向对象单元测试 实验内容:

1.面向对象单元测试驱动框架的设计。2.JUnit的安装与使用。3.单元测试完整过程实践。实验性质:设计性 实验学时:6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面向对象单元测试驱动程序和桩程序的编写。2.了解Junit4安装过程,进行安装实验。3.掌握Junit4的使用方法。4.能够使用Junit4进行单元测试。

5.熟练掌握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用例设计说明、单元测试用例和单元测试报告的书写。实验条件: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程序语言:VC++ 和 Java。2.实验工具:

VC、JBuilder、JUnit

实验项目六 实验名称:软件测试技术综合应用(课程设计)实验内容:

1.取得实际软件项目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确定测试需求;制定系统测试计划;根据用例场景设计和组织系统测试用例。

2.取得实际软件项目的《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利用指导性审查方法测试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制定集成测试计划和单元测试计划;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型和测试方法,设计和组织单元测试用例和集成测试用例。3.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实验性质:综合性(选修)实验学时:6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综合应用所学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完成一个实际软件项目的测试工作。实验条件: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程序语言:VC++ 和 Java。2.实验工具: 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四、考核方式

考查。考查内容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每次实验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期末再给定实验总评。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课程设计占课程总成绩的25%。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配套案例实践(电子版).武剑洁 等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大纲修订人: 罗东俊 修订日期:2009年12月 大纲审定人:

基于实训平台的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软件测试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95-02

软件测试作为控制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也已经热起来。国外软件厂商早就极为重视软件测试,目前欧美等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里,软件测试和开发人员的合适比例达到1∶1,甚至不少企业测试人员的规模已超过了开发人员。而国内,在被调查企业中,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为1∶5的企业高达36.4%,比例为1∶2的企业占31.8%,比例为1∶1及以上的企业仅占31.7%。随着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企业必然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1]。目前国内120万软件从业人员中,真正能担当软件测试职位的不超过5万人,软件测试人才缺口已超过20万并向30万大关急速挺进。在中华英才网近期发布的2010十大热门职业中,软件测试工程师也位居三甲之列。但是各高校并没有准备好这方面的人才,迫于就业压力,许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纷纷通过自学、培训等途径获取软件测试所需要的技能,去应聘软件测试职业。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模式很难将直接能在企业中应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扎实软件测试理论基础、掌握软件测试方法和具有一定软件测试经验的软件测试人才。

1 目前软件测试实训环节校企合作状况

当前软件产业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订单式培养、共建实验室、课程置换、实习实训基地以及项目合作等。以上几种模式的校企合作,都非常有助于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在软件行业中这几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真正成功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数高校是要么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要么就是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为合作而合作。近年来高校的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这种情况内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需要有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软件测试人才企业不愿接收没有丝毫经验的学生。校企合作还存在体制障碍,企业追求的是效率利润、是市场经济的思维,高校则属于计划经济思维[2]。实习生这么廉价的劳动力企业并不喜欢,因为他们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率,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

2 软件测试实训教学平台的引入

根据以上的实际情况我们引进了软件测试实训平台应用于软件测试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实训。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实训案例,让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指导下,学习并完成教学实训项目。软件测试的实训过程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能够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方式完成项目,项目成果也完全按照企业标准来进行要求,为学生踏入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图1是该平台的结构图。

2.1 实训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软件开发过程、软件质量保证、软件测试概念、软件测试分类、软件测试工作流程、软件测试人员的职业前景[3]。

第二阶段:Oracle数据库部分。

Oracle数据库的安装、基本sql语句讲解,包括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数据库客户端工具plsql的使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数据库编程、数据库恢复与备份。

第三阶段:测试平台环境的搭建。

Php环境的配置、IIS服务器的使用、Phpwind的搭建、Manis缺陷跟踪平台的搭建、Bugfree缺陷平台的搭建、Perl环境的安装、Bugzilla缺陷跟踪平台的搭建和使用[4]、Jdk环境的配置、Jira平台的搭建、TD测试管理工具的使用。

第四阶段(1):功能测试工具QTP。

QTP的下载和安装、Qtp工具的基本使用、Qtp的录制模式、Qtp检查点的应用、Qtp的回放模式、Qtp中的数据驱动的应用、Qtp中连接数据库调用外部数据、Qtp中GUImap的应用、Qtp中正则表达式的应用、Qtp中的脚本开发、Qtp中脚本的切割、实训项目:飞机订票系统、电子计算机器。

第四阶段(2):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5]。

Loadrunner的安装、Loadrunner工具的基本使用、Web环境的中检查点功能的应用、Loadrunner中参数池的配置、Loadrunner中连接数据库调用外部数据、Loadrunner中调用外部dll文件、Smtp协议的性能测试、Oracle数据库的性能测试、ODBC协议的录制、实训项目:计算器程序的性能测试、邮件服务器的性能测试、网上商城项目的性能测试。

第四阶段(3):IBM Rationl系列测试工具。

Robots功能性能测试工具、robots gui功能测试工具、robots vu性能测试工具、Rational site check网站链接测试工具、Rational cq缺陷跟踪平台、实训项目:计算器程序的性能测试、邮件服务器的性能测试、网上商城项目的性能测试。

2.2 实训管理

统一管理实训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积累与有效的重复利用。除了系统提供的实训资源以外,还将学校现有的实训资源整理到系统中,而且实训资源还可以随时进行添加。例如,从合作企业承包的项目中收集、从学生毕业设计中收集、从学生上机作业及课堂作业中收集、从教材及参考书中收集、从互联网中收集。

在实训资源的制作中,已经融入了阶段设定的概念,可以将一个实训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设定每阶段目标以及所使用的资源,资源可以是文本、网页链接、Office文档、PDF文件、视频文件等。实训资源可以随时方便快速的发布为实训。实训的安排利用指定的实训资源,指定班级,创建小组,开展相应的实训课程。

系统按照企业管理方式并结合软件实训过程的管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训过程管理机制。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控制学生实训阶段的进程,只有学生按要求提交的阶段成果,通过教师审核后,学生才能进入下一个实训阶段。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模拟打卡,编辑个人计划,个人总结,组织小组讨论,同时还要根据要求进行个人日志的编写,在阶段工作结束的时候,组长需要上传阶段成果,当教师审核通过的时候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实训工作。图2是实训管理结构图。考虑到学生的实训能力不同,所有实训项目全部提供可参考的标准答案,供学生对比自己的工作成果,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无论开发和测试,在学生学习完基础知识以后,在进入通过教学实训部分,让学生在有辅助指导的情况下,体验整个软件测试的过程。

3 结语

企业需要的是有经验有动手能力的人才,追求的是效率与效益,只有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让学生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我们的教学知识点、项目实训资源,全部按照企业实际应用标准进行要求,保证学生完成的实训成果可以达到企业应用的要求。我们对软件测试的教改受到了高年级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研究生和老师的普遍欢迎。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使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企业管理方式、手段能够有很好认识,有助于理解企业的管理方式及手段,很好地帮助他们快速完成到员工的角色转变。教师们也普遍反映“软件测试平台”的引入,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亚.“软件测试”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6):31-32.

[2]姚彦如.深化校企合作助力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8(15):36-39.

[3]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50.

[4]徐芳.软件测试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45-15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4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背景

目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及软件工程相关专业并没有单独开设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软件测试技术只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某一章节进行了介绍,并且没有作为重点内容来要求。软件测试技术方面的教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但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学校把软件测试技术作为选修课,课时比较少,大多注重软件测试理论的讲解和测试方法的介绍,忽视了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而且缺乏系统的训练,离软件公司对软件测试人才的要求差距较大。

讲授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师的缺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中有讲授软件工程的主讲教师,他们能很好的讲解软件测试理论和介绍软件测试方法,但缺乏较丰富的软件测试案例和软件测试经验,而这正是讲授好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关键所在。

另外,学生对软件测试的认识也直接影响他们对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一些不规范的软件公司往往让新进人员和编程能力较差的人员从事软件测试,这让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不会编程序的人才从事软件测试,从而不重视软件测试技术的学习和训练。

2 软件测试课程规划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软件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业界标准,并和国际先进的软件开发理念和测试技术保持同步。但是由于测试专业目前还比较新,适合的教材基本没有,所以软件测试技术从内容上来讲比较泛,即测试技术、测试管理、测试工具等在一起讲,重点不太突出,学生也较难掌握。从难度上讲,更多注意理论讲授、概念介绍,而淡化了实际动手能力,学生虽然学完了,可实践能力并不太高。因此,根据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可以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2.1 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重点及能力要求

重点讲解常用的软件测试技术,将软件测试过程管理部分的内容和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侧重放在实践环节,着重讲解软件测试实践中过程的管理和工具的使用。并且,对较新的一些软件测试技术进行专题介绍,使学生在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技术的同时,对最新的发展也有所了解。

2.2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的方式,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授课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讲练结合,每个概念讲完之后,用案例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课程后期,通过一个项目,把学生本课程所学内容串起来,由点到线,最后再通过专业的课程体系由线到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3 在课程的考核方面,突出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

围绕课程目标形成“实验+项目+考试”的三维考核。从学生平时的随堂实验或作业,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应用的掌握情况,通过项目考核,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卷面考试则是对知识点、概念等方面的掌握。

3 软件测试教学方法探讨

软件测试作为一门新兴的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务必要求紧随时代需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拟采用如下措施:

3.1 一体化教学模式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教学过程在具有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两种功能的专业教室中进行。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等设施的合理使用,将授课内容、理论知识进行动态发布,充分挖掘教与学的潜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2 多媒体网络课件

紧跟一体化教材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按照章节顺序编排,突出重点和难点,以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展示教学内容,画面清晰,构思创意新颖,界面友好,操作简单,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完整的课堂印象。

3.3 知识点—实验—项目实训

在每次课后,通过随堂实验,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在学习了基本的软件测试技术及方法后,安排12个学时的项目实训,通过对一个实际项目的测试,应用所学的测试技术和技能,使学生对软件测试由初步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深刻理解程序设计的内涵,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3.4 完备的网络平台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向学生提供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课程设计、教学录像和网络链接等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师生之间建立网络交互平台,对课程问题可以进行实时发布、专题讨论、网络答疑和意见反馈等教学信息的交流。通过网络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实时性,更大范围内实现师资力量的整合,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5 校企合作

派遣准备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到优秀的软件测试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然后联系到正规软件公司的软件测试部门实习。同时从软件公司(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中聘请有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定期进行讲座,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3.6 提高学生意识

通过任课教师的讲解、具有丰富经验软件工程师的报告、自己从各种媒体的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和广阔的就业前景,激发他们学习和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的兴趣。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软件测试职业对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技术,还要具备软件系统分析、软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能力。由于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是找出软件中的错误,并经常同系统设计者和编程人员交流,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习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结束语

随着软件公司规模扩大和正规化,社会急需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这给就业压力极大的毕业生带来了机遇,同时软件公司希望招收有技术和经验的员工,又给毕业生和高校带来了挑战。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很多工作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本文通过探讨软件测试课程规划方向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软件测试教学的背景,并结合软件测试课程规划方向,从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师资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软件测试,案例教学,项目驱动

参考文献

[1]叶良,李金祥.软件测试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2]胡宏银.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6).

[3]贺平.软件测试课程开发[J].计算机教育,2006,(12).

[4]贺平.软件测试课程构建[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5]单锦辉,姜瑛等.软件测试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软件测试项目化教学实例ZW15 篇5

第15章 设计测试

15.1设计测试概述

15.1.1什么是设计 15.1.2软件构架设计

1.软件构架视图

图15-1功能视图例子

图15-2代码视图例子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5-3开发视图例子

图15-4并发视图例子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5-5物理视图例子

2.场景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5.1.3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15.2设计的评审

15.2.1设计查检表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6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8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5.2.2构架设计评审方法

1.软件构架分析方法

图15-6 SAAM分析的活动及依赖关系

2.表面的软件构架分析方法

图15-7 ASSAM分析的活动和依赖关系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3.构架均衡分析方法

15.2.3软件构架评价最佳工业实践

1.成本和受益 2.评价技术的分类

3.建议的最佳实践 4.建议总结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5.3 SDL及相关测试

15.3.1 SDL介绍 15.3.2 SDL基本概念

1.系统 2.环境 3.功能块 4.信道 5.信号 6.信号路由 7.进程 8.过程 9.定时器 10.服务

15.3.3 SDL结构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5-8 SDL框架示意图

图15-9 SDL系统图

图15-10 SDL功能块图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5-11 SDL进程图(含服务)

图15-12 SDL服务图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5-13 SDL过程图

15.3.4 SDL测试

1.SDL Simulator

图15-14 Simulator界面

2.SDL Validator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5-15 SDL Validator界面

图15-16 SDL Validator统计信息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5-17 Navigator 3.TTCN

图15-18 TTCN-SDL测试关系

15.4本章小结

设计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它把抽象的用户需求转换成具体的可实现的系统结构,这是一个需要创意的过程,有人把它理解成一种艺术。正因为如此,这个过程也是最易于产生风险的过程。如何把握好设计的质量成为软件工程领域内的一项课题,本章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总结了业界在该领域的一些经验,提出从静态的评审到动态的测试等多种手段。

目前业界在构架设计评审方面使用最多的是基于场景的评审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 18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SAAM。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可扩展出很多新的方法,例如本章中介绍的ASAAM以及ATAM。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 软件测试 实践教学 测试工具

中图分类号:TP311.53 文献标识码:A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

1.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介绍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本校的课程设置中为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上机实践为24学时,由于软件测试的各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软件工程的相应环节,使得软件测试课程的内容庞杂,而其实践环节也相应地具有内容杂,任务重的特点。

软件测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及实践教学,让本科生熟悉软件测试的工作流程、常用软件测试方法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及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著为Paul C.Jorgensen,韩柯等译的《软件测试(原书第2版)》,原书的英文名为《Software Testing A Craftsman''s Approach(Second Edition》。授课基本流程基本也是依据以上教材的流程,首先介绍软件测试的概论,介绍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意义、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概念等内容。接着介绍贯穿全书的软件测试需要的示例以及软件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测试人员使用的离散数学及图论相关知识。介绍完以上知识以后,按照软件测试流程依次介绍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和技术。其中在单元测试部分分别介绍单元测试部分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内容,黑盒测试部分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基于决策表的测试,在白盒测试部分介绍路径测试、数据流测试等结构性测试方法的测试用例开发技术。介绍完以上内容以后,又介绍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方法。

课程的上机实践基本上也是配合上课的流程进行安排,在相应的知识点介绍以后,安排学生按照指定的技术开发测试用例以进行测试活动,附带掌握相应的软件测试的各种管理和自动化工具。

1.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的描述结合以往毕业生工作以后反馈,可以总结其教学过程的特点为:通过系统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掌握软件测试用例开发的各种技术要点,对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所触及,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各种实用的软件测试用例的开发方法,也能将各种方法应用于实际软件测试中。

而在实际软件测试实践中,软件测试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依据测试工作越早开展越有利的原则,软件测试一般从开发的初期就开始介入。例如在开发初期,需要编制测试计划进行时间人员和物力上的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进行软件测试的系统测试用例的开发;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集成测试用例的开发,随着设计粒度越来越细,相应的路径及数据流集成测试用例也向下扩展;到达软件编码阶段,主要依据相应白盒技术进行单元测试用例的开发。其次,现代化的测试管理技术需要利用软件全面管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环节,包括测试计划的建立及管理、测试用例的管理、测试过程评价管理等。最后,因为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及各种技术限制,各种自动化的软件用例的运行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多等。

通过比较教学过程及实际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很容易发现以往教学过程具有以下限制:

首先,没有将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的有机部分进行介绍,而是将软件测试过程从软件开发过程中割裂开来。知识点没有按照实际应用过程展开,容易造成同学们掌握各个知识点,却无法形成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其次,缺少相应的测试管理软件的介绍和实践,影响了同学们对软件测试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教学课程缺乏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各种软件测试自动化工具的介绍。降低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通过上文的现状介绍和分析,针对以上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同时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软件工程专业2009级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契机为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和IBM公司开展教材合作编写项目,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部分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良机。

具体的有利因素可以概括为:首先,学校向IBM公司购买JAZZ开发平台及相应的专业软件测试管理软件。通过和业界领先的最新的软件测试管理软件接触,了解了最新的软件测试管理理念;其次,通过IBM公司对教工的业务培训,了解了IBM公司的各种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情况;最后,通过本文作者共同努力,将平时用于开发的实际应用软件例如体育公共课管理软件等进行整合,用于软件测试用例的案例教学。

有了以上基础前提以后,结合以上有利条件,教改的主要做法如下:首先进行案例化教学,通过自己开发的软件这样生动的实例向同学们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各种原则,避免了介绍知识的空洞和乏味,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案例化教学的指导思想下,重新安排各个教学点的教学顺序,主要脉络为依照软件开发的实际流程,首先介绍系统用例开发技术,然后介绍继承测试用例开发,到最后介绍单元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在运行测试用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IBM公司提供的各种软件测试用例运行工具,使得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最后,充分利用IBM的软件平台,介绍业界领先的软件管理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理顺了教学和实践的关系,使得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实际软件的开发过程,同学们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解得到了加深。

3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

通过上文对教学现状的总结,以及针对教学现状的利弊进行分析,本文充分利用外部优势大胆进行了软件测试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改革目标。同时也注意到改革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接下来的工作主要包括:进一步丰富用于软件测试教学的案例及密切关注业界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以用于教学。总之,本文的教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得同学们对于软件测试的理解较之以前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

参考文献

[1] 匡青.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2] 施瑶.软件测试课程开设初探[J].福建电脑,2010.2.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 篇7

随着国内软件市场不断扩大, 软件企业也越来越规范, 软件产品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人才市场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也绝不仅仅只限于从事低端程序写手, 在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测试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趋势。凭借软件工程专业, 加大建设软件测试课程的力度, 同时对软件测试的投入力度也要加大, 进而使得培养出的软件测试人才都具有扎实软件测试理论知识, 同时掌握测试软件的方法, 并且具有一定的测试软件的经验。

2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现状分析

多年来,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一直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进行教学,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依赖性强、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工程意识、工程素质没有得到有效锻炼, 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软件项目进行测试实施。软件测试技术方面的教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 但质量也良莠不齐, 高职的软件测试课程大多设置为选修课或者考查课, 课时相对较少, 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来要求。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前大致为两种状态, 一种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是高校教师授课的重点, 在软件测试案例和软件测试经验方面比较匮乏, 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重要的实践环节, 系统的训练相对比较缺乏。与软件公司的测试人员相比, 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种是从软件公司聘请多年从事测试的高级人才来任教。他们直接用企业的测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讲解, 但高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之前都很难完成实用性的具体项目, 更没有扎实的测试理论和方法做依托, 不能将实用的测试技术深入的消化理解, 灵活运用。如何将这两种教学现象很好的融合, 是软件测试课程能否使高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成为软件测试实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另外, 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受到对软件测试认识的影响。不懂编程的人才从事软件测试这是所有学生的共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测试技术的学习。恰恰相反的是, 能做测试的高端人才, 正是对编程有着深刻理解的全能型人才。

3 教学方法

为了确保培养的软件测试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加强软件测试的课程建设。

可以设立《软件测试理论、方法》、《软件测试系统训练》和《软件测试实战项目》等多门课程。适当增加实验实训的学习时间,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等进行重新制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要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方法, 能将软件测试技术用于实际测试问题, 并指导软件测试职业的特点和对软件测试人员素质的要求。软件测试课程应该在软件工程课程结束之后开始, 安排在第三学年。最好同步能安排生产实习。

3.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实施案例教学。

在知识点方面, 软件测试技术涉及的比较多, 并且通过大量的规范的训练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分阶段教学。前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等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后期包括需求测试、设计测试、系统测试、可靠性测试、验收测试以及静态测试中的同行评审等。多利用各种测试案例进行教学。建立案例库等。

3.3 严格实践训练, 实施实训练习。

按照测试对象, 要求学生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程序、测试和书写测试报告。在高职院校教育中, 认识实习和实习是两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利用这两个环节, 组织对软件测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测试, 进而提高技能,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软件测试的兴趣。生产实习则需要有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能实际指导学生进行项目测试, 通过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实际项目的测试, 找出自身差距。

3.4 加大培养与引进软件测试师资的力度。

通过派遣的方式, 让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到优秀的软件测试培训机构参加相应的培训, 然后到正规软件公司的软件测试部门进行实习。另外, 坚持软件测试实战项目聘请有经验的软件公司的测试工程师来校任教。

4 结束语

如今, 高职的软件工程专业已经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端软件人才的严重匮乏, 让我们面临新的挑战。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方面的建设也要紧跟改革的步伐。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 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是正确发展方向。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为IT产业培养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大多形同鸡肋。针对目前学校课程设置现状, 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 实践训练, 师资引进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了改革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以便更好的提高测试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使软件测试能真正成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技能。

关键词:高职,软件测试,课程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钟素芬, 叶明芷.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9) :89-92.

[2]刘育熙, 耿雪春.面向应用的软件测试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11) :111-112.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 篇8

近年来, 国内外软件市场越来越大, 软件企业也逐步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这就对软件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软件企业的发展情况看, 软件测试人才是软件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之一, 因此, 加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任务。由于当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此, 必须立足于实际, 全面推进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1. 软件测试课程概述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软件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人们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从当前的软件产品质量看, 还存在很多问题, 即便是非常成熟, 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软件产品, 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时就需要通过软件测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寻找。所谓的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将软件中隐藏的缺陷、错误寻找出来, 确保软件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近年来, 随着软件产品的复杂化程度加强, 软件测试也越来越受欢迎, 同时各个高校相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 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软件测试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软件测试课程教材, 其内容大多是简单的介绍关于软件测试的理论方法, 并没有详细的介绍软件测试的方法、实现过程, 也没有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的讲解软件测试过程, 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灵活的应用学到的软件测试知识, 因此, 注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2.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当前的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比较少, 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软件测试课程中, 有很多知识是关于测试理论, 这部分知识如果让学生单纯的进行理解, 学生会感觉很苦难, 但是通过实践练习, 则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这些知识, 但是当前的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缺乏充足的实践训练项目, 使得学生实践练习不足, 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其次, 在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还存在学生错误理解软件测试的现象, 在学生看来, 软件测试是比软件开发低一个层次的, 学生错误的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软件开发, 所以才会做软件测试, 所以, 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兴趣很低, 认为学习软件测试没有什么前途, 最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 1)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新环境下, 高职院校必须积极的推进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是影响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新时期, 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合理的改革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其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 并且这些知识点需要经过多次实践练习, 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 对此, 高职院校可以将软件测试课程的内容分层设置, 如分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自动化测试技术知识、系统测试、设计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多个层次,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确保学生能全面掌握软件测试课程中的知识。

另外, 在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一些软件测试的其他课程, 如 《软件测试理论、方法》、《软件测试系统训练》等, 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 2) 加强实践训练。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其实践性非常强, 有很多知识学生只能在实践中掌握, 因此, 在进行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中, 要特别注重软件测试实践训练的加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 实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 实习环节的合理组织对于激发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技能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 通过生产实习, 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中, 因此, 在高职软件测试教学中, 要特别注重实习环节的合理安排,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保证学生能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加以弥补, 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3) 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 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 因此, 在推进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时, 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师资资源。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在校教师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 对于理论知识丰富, 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 引导其多进行实践学习; 对于理论知识不足, 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引导其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确保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能满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

4. 总结

在新时期, 软件测试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软件工程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为全面促进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 推进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全面提高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新课程, 软件测试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对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 本文从软件测试课程的概述出发, 分析了当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教学现状, 并提出了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宋亮.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3 (31) :231.

[2]廖远来.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2 (25) :39-42.

[3]张趁香.高职高专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福建电脑, 2011, 27 (10) :207-208.

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篇9

关键词:软件测试,技术型本科,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1 软件测试课程背景

1.1 软件产业的发展

随着软件技术应用的成熟不断深入,无论企业或个人对于软件产品的需求标准都在不断提升;但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提升,软件质量问题已成为软件使用者和软件开发者共同关注的焦点[2]。软件工程领域的出现即是为了解决由于软件质量而导致的软件危机问题。而软件测试行业的出现,对于推动软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软件产业要实现与国际接轨,软件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对于软件系统从分析、设计到实现、发布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细致、更具体的检测要求。开发流程的规范化监管、软件模块分阶段逐级测试、产品质量的全方位科学检测等理念和技术的实施,都已表明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技术已经融入到软件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中,要求具备先进的软件测试系统化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已经形成,并正在逐步成为IT人才新宠。

1.2 软件测试人才供需矛盾

目前,很多从事软件行业的人员对于软件测试工程师存在误区,认为软件测试工作一个效率低,工作性质简单的一项软件产业的附属品,但事实是在国际知名的大型软件开发企业中,随着国内大多企业的“软件成熟度能力(CMM)”不断提高,多数企业对于软件测试环节的要求面临大幅提升。经统计,未来几年国内软件行业对专门化高素质的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将超过20万,这将进一步加剧软件测试类人才的供需矛盾。

与此同时,测试类人才的供需矛盾还体现在企业需求和职员能力脱节这一层面上。测试工作的初级岗位需求量大、对于员工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职业化的软件测试技能,工作内容有别与相对纯粹的软件开发岗位,系统性较强。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软件测试专业技能培养和真实环境仿真实践的毕业生,与测试类岗位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如何探索发掘软件测试这一专业方向的特质、科学有效地构建软件测试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测试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并实施的问题。

2 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构建

2.1 课程体系目标构建

我校技术教育倡导培养“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高级专门人才,即“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软件工程这一专业子方向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定位在培养软件开发和测试专业领域的“软件蓝领”这一目标上[1]。软件工程专业下设定两个培养目标,即软件开发工程师与软件测试工程师,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计划。

制定以软件测试工程师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时,参照计算机检测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等级划分原则,将满足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水准的人员称为软件测试员,而将满足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水准的人员称为高级软件测试员。在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构建时,将这两者的技能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纳入到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之中[3]。

经过由企业代表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反复讨论甄选,提炼出软件测试课程的各方面能力素质要求,归纳出以下课程讲授和专业实践环节,从而形成软件测试课程体系。

软件测试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目标和原则,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测试阶段和测试方法,软件测试文档编撰技能等内容;独立设计、实施、分析并最终完成指定的实践环节。

软件测试课程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软件测试的复杂性,软件自动化测试理论;掌握多种软件测试方法与策略的应用,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主流的测试框架的使用。

软件测试实训课程: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软件测试的整个流程,掌握软件测试计划制定,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与实现,软件测试文档书写等内容的训练。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在梳理总结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控制、软件开发技能等各单项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监控,努力将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这三大要素约束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实现软件质量保证各单项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运用的目标。

3 软件测试课程的创新

针对这一专业能力评价标准,提出“基于案例和项目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概念。在实用软件工程、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课程实验课程讲授过程中,重点讲解单项的专业知识、技能,以保证学生能够构建软件测试工程的理论体系,强调培养软件测试专业基础能力;在软件测试课程实训课程中,重点训练学生软件测试综合能力;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实验中,重点训练学生软件测试管理的能力;在软件工程综合课程实践中,在结合软件开发的基础之上,将前述的软件测试单项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一定量具有真实企业或开源背景的软件测试案例,在进行适度教学化改造后,将案例教学贯穿于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围绕真实案例的工作流程展开而进行;同时,采用校企合作,派遣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通过这一教学改进,使学生能接触到企业级软件测试的真实环境,掌握软件企业测试部门第一线的实用技能,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近距离接轨的目标。

软件测试岗位注重单项知识技能之间关联与呼应,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性,注重专业技能的整合应用能力。为此,需要采用“理论+技能”的评价机制来度量软件测试人才的专业能力:由单项知识和单项技能构筑起知识技能和基础的两轴,由综合应用能力构筑起知识系统的平面、衡量面对复杂软件测试项目时的专业知识技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实现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方面的综合发展。

通过这一教学改进,使学生实现专业能力由理论到实践的快速提高,有效巩固课堂所学;并掌握举一反三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毕业后的专业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贾铁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教育研究,2008(1):23.

[2]宫云战.软件测试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 篇10

二、课程教材和内容选择

我们对国内外高校开设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进行了调研、分析和研究, 同时为了使授课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深入企业与测试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测试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从课程教材选用和课程内容设置上进行了探讨。

1. 课程教材的选择。

通过在中国主流电子商务网站输入关键词软件测试或软件质量保障, 我们发现相关教材有将近一百本。通过精心筛选, 我们最终确定了两本英文教材和一本中文教材。两本英文教材分别是《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Testing》和《Foundations of Software Testing》。中文教材是同济大学朱少民教授编写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以中文教材作为授课教材。

2.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改革。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我们提出了如下教学内容框架。该框架包括基本概念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测试流程模块和测试工具模块。其中基本概念模块是核心, 它有效支持了其他三大模块;而测试技术模块、测试流程模块和测试工具模块则相互依赖。在基本概念模块的教学内容设置上, 首先通过引入国内外经典案例介绍不充分的软件测试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从而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然后对软件测试中核心基本概念给出了精确的定义。例如缺陷 (Fault) 、错误 (Error) 和失效 (Failure) 这三个术语对应的英文单词均可翻译为错误, 但在软件测试中却存在细微差别, 其中缺陷是指软件中存在的静态不足, 错误是因缺陷导致程序运行时出现的不正确内部状态, 失效是指与预期输出不匹配的实际输出。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个基本术语的理解, 我们在教学过程将这三个术语与学生熟悉的医生看病过程进行了类比。当病人出现打喷嚏、发高烧和流鼻涕等症状时, 我们认为病人出现失效, 医生为了作出正确诊断, 需要安排病人去测血压和量心跳来观察是否出现数据异常, 该过程相当于判断是否出现错误。当观察完数据后, 医生可以确定病人症状根源, 例如确定病人患上感冒, 该根源类似于缺陷。通过这个生活实例铺垫, 大部分学生可以准确掌握这三个术语的区别。在软件测试技术模块的教学内容设置上, 从文献中可知目前软件测试存在大量有效方法和技术。我们将已有软件测试技术分为两类:基于程序规约的黑盒测试和基于程序内部实现的白盒测试。并从中选择出经典的软件测试方法进行讲解, 其中黑盒测试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判定表、因果图法、组合测试等。而白盒测试方法包括语句覆盖准则、判定覆盖准则、条件覆盖准则、判定-条件覆盖准则、条件组合覆盖准则、路径覆盖准则和基本路径覆盖准则等。其中在黑盒测试方法的实际教学中结合目前的科研成果将正交试验法进行扩展并引入组合测试方法。在软件测试流程模块的教学内容设置上, 除了对基于V模型的四个测试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 同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还额外考虑了软件回归测试技术。目前软件演化频率和回归测试成本越来越高。为了有效保障修改后的软件产品质量, 测试人员一般通过回归测试技术来保证代码修改的正确性并避免副作用。有企业统计数据表明回归测试所需开销一般占整个软件维护成本的50%以上, 所以针对回归测试技术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这块内容的教学质量, 我们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筛选。在教学中提出了经典回归测试技术框架。在该框架内首先对修改前后程序进行对比并识别出代码修改模块, 通过修改影响分析方法识别出与代码修改存在依赖关系的其他程序模块。随后在已有测试用例集的基础上, 通过测试用例选择、测试用例集扩充和测试用例集约简等方法进行优化并最终构造出针对修改后程序的测试用例集。通过课后交流, 学生普遍认为这些学习内容可操作性较强, 并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应聘软件测试员岗位的竞争力。

三、课程项目建设的探讨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 所以合理设置难度适当的课程项目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软件测试技能, 同时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和培养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 该项目包括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执行和测试报告生成等模块。具体来说:首先选择被测程序, 然后根据控制或数据依赖关系将被测程序进行建模 (可选模型包括抽象语法树、控制流图和数据流图等) 。接着确定覆盖准则并生成相应的测试需求, 例如基本路径集等。有了测试需求后, 可以采用遗传算法或者动态符号执行技术生成对测试需求充分覆盖的测试用例集。最后通过执行测试用例来搜集覆盖信息并生成最终的测试报告。目前以JAVA编程语言为主来完成该项目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开源软件, 主要以JUnit单元测试框架、Ant构建工具和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为主。在项目组织形式上, 可以将4~6人组成一组并最终提交综合项目实验报告。

通过这两年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改革, 我们明显感觉通过系统科学的知识传授, 并辅以一定的实践, 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软件测试部门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有的学生在考取研究生之后选择了软件测试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Ammann P, and Offutt J,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Test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Mathur AP.Foundations of Software Testing[M].Pearson Education Press, 2008.

[3]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聂长海.关于软件测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科学, 2011, 38 (2) :1-3.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 篇11

[关键词]软件测试 案例型理论教学 仿真型实验教学 认证型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38-02

我校是2000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办学历史近50年的三所高等专科学校组建而成。学校坚持在“错位”中找准“定位”,在发展中创造特色,确立了学校总体目标定位:建成一所高水平、应用型、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成为培养一线工程师的摇篮。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针对学校的定位,在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软件测试课程的情况下,我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2005级的培养计划中就把“软件测试与维护”定为了专业选修课,并在2006年申请到了“软件工程”专业,并把“软件测试技术”定为了专业必修课。

一、软件测试课程面临的几个问题

软件测试课程的开设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的软件测试工程师,然而以下几个原因使得课程的开设效果不理想。

第一,高校中有讲授软件工程的主讲教师,他们大多教学经验丰富,能很好地讲解软件测试理论和介绍软件测试方法,也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经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原来很多人认为软件测试工作不如软件开发工作风光,软件测试工作被认为是“次等”工作),大多数教师缺乏丰富的软件测试经验,造成了工程型软件测试教师的缺乏。

第二,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进程,软件行业发展非常迅速,软件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单靠手工测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软件行业也出现了许多专门的软件测试工具,如HP、IBM和Compuware等都推出了各自的软件测试工具,且在软件行业中获得了很好的推广。然而,在高校中实验条件的匮乏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和了解这些软件,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与企业的需求衔接。

第三,高校注重的是学历教育,然而,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一张过硬的认证证书是求职的敲门砖。因此,很多学生并不重视学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而是不惜重金,甚至逃课到外面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从而获得相应的认证证书。

二、软件测试的工程化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我校与世界知名的软件测试公司Compuware成立了COMPUWARE-SIT软件测试培训联合实验室,在高层次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上进行紧密合作。

(一)案例型理论教学

作为专业的软件测试工具的研发和培训单位,Compuware在软件测试领域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经验丰富的培训人员,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我校软件工程教研室的教师同Compuware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层次的技术交流,并学习了他们的测试经验。另外,我室教师还进行了研讨,结合自己的项目和教学经验,设计了一系列案例,以备教师在理论课上讲解和学生在实验课上练习。有了这些基础,我室的教师上课时可以结合实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得理论知识讲解更加直观,学生易于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实验前打好了基础,为学生的实践做好了准备。

(二)仿真型实验教学

我校的软件测试实验室是与Compuware联合建立的实验室,实验室中配置了Compuware的专业测试工具: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TestPartner、压力测试工具QALoad和测试管理平台QADirector。

TestPartner的主要特性包括:

(1)支持可视化的测试脚本,在脚本录制时对被测应用可以捕获到对象级别;

(2)测试结果为测试人员提供了可操作的视图;

(3)对主流的VBA版本提供支持;

(4)支持广泛的技术和语言,包括:Web 和基于AJAX的Internet应用程序、Microsoft .NET、基于Java的applets和应用程序、SAP、Oracle、C++/Win32、VisualBasic、TN3270或TN5250 终端仿真器和其它基于Windows的分布式应用程序。

QALoad的主要特性包括:

(1)自动化测试脚本的开发;

(2)可伸缩的测试;

(3)强大的分析能力;

(4)系统资源使用的综合视图;

(5)事务跟踪文件分析选项。

通过它,测试人员可以实现:

(1)通过模拟大量用户预测系统性能;

(2)方便灵活地调整测试规模;

(3)通过模拟网络流量预测网络性能;

(4)从控制中心控制全局的性能测试;

(5)与服务器监控软件的高度集成。

QADirector的主要特性包括:

(1)具有测试和数据资源中央数据库;

(2)拥有直观的用户界面;

(3)进行基于项目的测试管理;

(4)保证基于角色的安全性;

(5)提供基于Web的全面质量度量;

(6)支持基于风险的软件测试;

(7)支持工具的集成;

(8)支持可扩展的测试结构。

学生在此实验环境下进行的课内实验如表1所示[2, 3]。

在实验过程中,测试软件配置在服务器上,学生机用作客户端,完全仿照企业真实网络环境,教师可以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组中,进行团队合作,学生通过QADirector管理团队人员,并分配任务, 利用TestPartner和QALoad完成测试任务。通过实验课程使得学生了解企业进行软件测试的方式和方法,具备工程实践的能力和素质。

(三)认证型考核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软件测试的课程后,不仅拿到学分,并且能够获得软件测试的国际认证,我校与Compuware达成了颁发软件测试相关认证证书的协议,学生只要能够完成校内软件测试课程的学习,通过学校的理论课考试,并且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课的全部内容,所提交的报告在通过了Compuware培训人员审核后,可以获得Compuware所颁发的CCPS和CCPE证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该课程,同时为学生就业增加了砝码。

三、结束语

我们对软件测试的教改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例如,教师对实验室软件的操作还不够深入,还缺少针对实验室软件的教材等,通过今后的实践,我们会进一步发现该课程中的问题,并逐步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亚.“软件测试”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6):31-32.

[2] 张小松,王珏,曹跃等,译.PATTONRon.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朱少民.软件测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 张光泽,于鑫.“软件测试”工程化教学模式初探[J].大学教育,2012,(3).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论文 篇12

1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存在的实际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软件测试的相关课程,但是由于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的不足,导致该课程的设立及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

1.1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制定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测试方法和测试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软件测试方法与设计》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仍然偏重理论知识掌握,并且很多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要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充分调研,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的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

1.2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案例选择缺乏新颖性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革,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采用“项目驱动法”和“案例法”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的项目和案例大多是自己开发,并且多年沿用,内容相对陈旧单一,不能时刻与社会发展相衔接。

1.3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术方面,更多是看重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传统的考核方法以考试分数来确定最终成绩, 具有片面性,一些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改变传统考核评价方法,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 综合考察学生整体素质是课程考核评价的发展方向。

1.4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

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缺乏在企业的工作和历练,对当前社会需求并不熟悉,甚至随着时间增长,和社会的脱轨会越发严重,加之本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就比较薄弱,即使在工作后或多或少参加了一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但是依旧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那么他们培养的学生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建立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进行本课程教学改革之前,一方面调研招聘网站了解目前企业软件测试人才招聘中对软件测试岗位人才的专业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走访企业,了解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应该具备职业素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时,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明确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2.1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项目活动,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的流程、测试用例的搭建和面向对象的测试等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在软件测试过程中, 所运用的管理信息手段和方法的常见技术。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掌握软件测试的策略及过程;掌握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掌握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熟悉软件测试模型;熟悉软件测试的管理流程;熟悉自动化测试;熟悉性能测试。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软件测试技术与手段;能利用软件测试技术手段分析、设计、测试及反应软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独立分析设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通过测试用例设计,使学生具备软件开发过程中高质量完成测试的能力。熟练编写黑盒测试用例与白盒测试用例;初步培养测试方案计划的编写能力;掌握缺陷报告的撰写方法;培养能够利用相关测试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与性能测试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参与案例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使学生具备的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2.3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实施

3.1以”工学结合”为着眼点,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作为学校教学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将决定着学生培养的层次。一方面学院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主管等一线技术人员来学校任职,和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组成“双师”教学团队。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到企业交流学习或者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在校教师“双师”身份比例。通过两方面打造的“双师”教学团队能够确保“工学结合”的全面推进,能使学生的培养符合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我院从事《软件测试设计与方法》的课程教学时,都是邀请企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学校教师担任助理教师, 负责学生日常的管理和答疑,同时完成着一门课程的教学。

3.2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实践课程融合其中,将一个完整的测试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穿插到每个章节的教学中,并且理论传授与实践模拟同步进行。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章节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整个课程的最后阶段,单独划分出32个学时进行项目实训。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完成一个真实项目的测试工作,通过完整的项目实训来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融会贯通。

3.3依托软件产业“孵化园”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课程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大多还是在学校课堂中进行,与真实的企业环境还是有很大差异。近年来,我系的软件产业“孵化园”的建设得到了大力地发展,各种层次的软件企业相继入驻。他们的入驻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软件开发与测试理念以及全真的企业工作环境。在《软件测试方法与设计》 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和孵化园中企业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中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工作环境的熟悉软件测试流程。

3.4完善教学考评机制,全方面评估学生能力

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通过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决定,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生学习和灵活运动知识的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一方面在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考核应该由校企共同制定,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作用,将学校的考核与企业技能要求、企业规章制度等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应遵循多种考核方式,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这样形成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多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考核机制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公平客观的反应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学生更早更快融入社会

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当前社会最新技术和知识。通过在实习基地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尽早融入企业,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运作,学习实用技术。学生通过实习基地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他们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近几年来,我系与十余家企业确立了合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去企业学习。

4建立规范化的教学监督和管理体系

4.1教学管理团队校区合作化

良好的教学管理团队的建立是课程教学工作前提和保障。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建立了系领导和企业领导组成的课程建设指导小组,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建立的课程实施小组,并由学校教务人员和辅导员以及企业相关人员组成教学监督和辅助小组。三个小组协同合作,自上而下,共同完成《软件测试方法与设计》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中,要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指导作用。

4.2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

课程改革强化了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合作企业不仅提供技术、人员,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提供场地和项目。因此在合作教学不仅要具有严密性、规范性,还要兼顾开放性和兼容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来确保教学过程能够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进而促使客车功能教学过程规范、高校。

4.3教学管理方式多样化

4.3.1建立督导制度

成立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专业技术过硬的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督查小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全程跟踪和监督教学,及时发现和纠察教学过程的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4.3.2建立即时评价体系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教学评价系统,但是大多是在课程结束阶段,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教师教学过程,而且教学结果并不被教师重视,很多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了,教师也不及时纠正。即使评价体系一旦确立,学生在课后随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内容可以涉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等。教师根据学生评价结果,了解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即时评价体系能够保证教师在最短时间能获悉最新的教学动态,确保课程教学不断完善。

4.3.3建立辅助教学制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他们了解行业动向,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技术方面能够确保课程教学跟上时代步伐。但是企业技术专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欠缺,课堂教学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学生接受有时比较困难。由学校专业课程教师担任助教,并随堂听课, 能够根据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处理, 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外,学校教师也能够在主讲教师不在学校时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5结束语

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测试方法与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 依托合作企业和学校软件开发“孵化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这些年来,我院培养的软件测试专业学生在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龚宇辉.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2]匡青,朱宜炳.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3]印梅.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研究[J].课程教材,2011(11).

上一篇:按标准评定下一篇:乐观应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