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软件测试(共4篇)
多层软件测试 篇1
基于Java EE架构的多层软件中, WEB服务器充当表示层, 由STRUS2.0模式的STRUTS架构来实现, 应用服务器主要用来架构业务层, 实现事务处理和数据处理,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实现存储过程。其架构如图1所示。
基于以上模型架构的分工, 可分成一下几个步骤:
1) 基于WEB服务的测试、应用服务的测试、数据服务的测试, 相当与传统软件测试的单元测试。
2) WEB服务与应用服务、数据服务的交互测试, 相当于传统软件测试中的集成测试。
3) 三层服务器协同工作时的性能测试, 更多的是进行稳定性测试。
1 在各层上的单元测试
根据在图1的分层, 系统的单元测试分成三个单元:WEB服务单元、应用服务单元和数据库服务单元, 其中web服务单元集成了客户端。
集成了客户端的WEB服务单元测试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页面设计测试
一个WEB系统的页面应该从实用性和界面的简洁性两方面进行测试。实用性主要从功能方面出发, 每一个页面都应该负责完成相应的任务, 功能的承载量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简洁性主要从界面的设计安排来进行测试, 页面的版式应该符合WEB系统的性质, 色彩搭配突出该系统的主题, 数据项应该满足数据收集的需要, 同时应该让各类用户很容易的使用该系统。
2) 连接测试与功能测试
由于各个页面的连接与页面的功能是相关联的, 相互连接的两个页面之间一定有功能的联系和交互。根据页面之间的这种关系, 在测试的过程中可采用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两种方式, 深度优先遍历保证功能的连续性, 广度优先遍历保证功能的完整性。由于Struts 2应用中起作用的业务控制器而是系统生成的Action代理, 所以功能测试的主要方法根据拦截器的原理进行测试, 也容易实现。
3) 语言设置测试
由于在Java EE开发过程中, 中文乱码问题比较麻烦, 在不同的系统中可能更为突出, 所以在测试的时候从各个页面的编码方式入手。Struts2.0采用国际化配置, 在不同的系统中采用相同的国际化配置。开发国际化的应用程序时, 有一个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让用户快捷地选择或切换语言。在测试的时候站在不同语言用户的角度进行测试。
应用服务的单元测试主要是对模型层和spring所负责的事务以及hibernate所负责的ORM进行测试, 也就是对class类、接口和ORM的操作测试。对于类的测试除了测试基类以外, 继承和多态是测试的重点, 其中的关系比较复杂。可以借助JUint工具进行测试。。
数据库服务器的单元测试主要是调用存储过程, 测试这些存储是否能够满足功能需求, 测试的重点是存储异常的排除, 包括字符乱码问题。
2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将各个服务器的各个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或子系统进行测试, 测试的重点是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器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部分。
在各个服务器通过单元测试的基础上, 需要将三大服务器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系统, 在此集成过程中最可能发生的错误有:
1) 各个模块、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会产生丢失;
2) 各个模块、服务器之间的功能可能产生互相影响;
3) 从页面传送到数据库的数据可能产生乱码;
4) 单个模块的错误经过积累以后可能会被放大。
基于以上错误的考虑, 服务器 (三大没有承载功能的服务器) 采用一次性集成, 因为这事后续所有功能集成的基础, 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单的贯穿所有路线的实例的运行来最大可能的排除服务器的集成错误。对于功能的集成采用增量式集成, 从页面的某一个功能为出发点, 经过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验证是否得到正确的结果, 然后逐一功能的进行测试, 直至所有的功能。
特此说明的是, 在服务器的一次集成过程中是有先后顺序的, 应该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集成, 然后在和WEB服务器集成的由里到外的顺序, 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应用服务器操作数据库的底层要求, 同时也向WEB服务器隐藏了底层的有关数据的操作, 突出了应用服务器的“看管”功能。
各个服务器上的集成测试和整个系统的集成测试随功能的要求渐增进行, 也就是所谓的增量模型。应用服务器上的集成涉及到Spring的事务管理和hibernate的ORM实现, 模型层可通过HttpUnit和JUnit结合测试, 逻辑层Spring采用MockObjet t测试框架来完成测试, SSH框架可spring一mock测试框架进行集成测试。
3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能够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 同时发现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 优化软件, 最后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软件的性能性能主要有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两种。时间性能主要指软件的一个具体事务的响应时间, 空间性能主要指软件运行是所消耗的系统资源。在软件的性能测试中可分为一般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
一般性能测试是指单个用户登录以后, 系统主要食物的响应时间和服务器的资源消耗情况。
稳定性测试是指连续运行被测系统, 检查系统运行是的稳定程度。稳定性测试方法比较简单, 采用7*24 (7天*24小时) 的方式让系统不间断的运行。
负载测试是让系统在压力忍受极限范围之内连续运行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它主要测试系统在临界状态下运行是否稳定的一种方法。
压力测试是指持续不断的给系统增加压力直到系统崩溃为止, 用来测试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主要方法是不断的增加用户数量, 20、30、40、……, 直到系统崩溃。
根据以上的测试分类原理, 可采用LoadRunner性能测试软件来进行测试, 这种软件可以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 通过模拟成千上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检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 可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 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
4 结束语
总上所述, 基于Java EE架构的多层软件的测试采用传统的原理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手工测试和工具测试应该结合使用, 而且工具测试只能是测试的一个补充, 不能过多的依赖于测试工具。
摘要:基于JavaEE架构的多层软件的复杂性远高于传统的C/S结构的软件, 相对应的软件测试的复杂度也增加了。多层在软件测试的规范程度和自动化越来越高的今天, 对多层软件的测试不能以传统的测试方法来进行, 传统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都是从模块化的概念出发的, 基于JavaEE架构的B/S多层软件不仅涉及到web应用的测试, 而且更多的涉及到面向对象的测试。
关键词:多层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
参考文献
[1]梅勃.基于J2EE架构的Web应用系统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7.
[2]陈华.基于J2EE架构软件测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 2008.
[3]周鸣.针对B/S系统的软件测试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3) :626-628, 630.
[4]赵斌.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计算机多层软件的应用研究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多层软件,ESIP,Java EE体系结构,安全性
一、软件的分类
1.1 系统软件。
一个计算机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靠组成此计算机的小组件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促进计算机的整体运行。经调查得到, 就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来说, 计算系系统总体包括了有一下几种:文件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器、操作系统、编译器等, 但是, 除了这些系统软件还需要一些硬件的配合来对工作进行协调, 以求更好的工作成果。
1.2 应用软件。
每个不同的软件都各具其特色, 我们必须在对其进行开发前对此应用软件可以用到的领域、其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使其尽到自己的责任。而这种探究不能仅仅靠着闭门造车就可以研究的出来, 软件公司应该首先将其推广, 之后根据消费者的信息回馈, 从中找到软件的优势和缺陷。应用软件是一个适用面较广的功能软件, 其既可以自己担任在系统中自行工作, 还可以将自身作为一个组件与其他软件相互配合共同来达到某种系统的要求。
二、ESIP简介
ESIP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流畅程度, 保持其稳定程度是其先进是否的表现。作为一个数据服务体系, 它的责任就是能否成为一个可供广大平台访问的基础平台, 也就是说只有ESIP做到最好才可以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优质售后服务。尤其是在其设计的过程中, 对其他种类的软件如何进行管理和如何更好的配合设计者提供出更好地设计计划或设计产品。
2.1 可扩展性和相关的维护性。
与其他软件相比, 其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其可扩展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尤其是在模块扩展方面, 正是由于其可以扩展到新的软件才成为其最大的优势, 还有一点就是可对系统进行扩展, 系统扩展可带来的好处肉眼可见, 尤其是大量提高访问量这一方面, 几乎是完全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软件的性能提高一个档次。
2.2 组件的重用。
在服务器和客户端量方面是其组件最受到欢迎的两方面:只有在其设计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还可以保证客户端方面的正常或是超常运行, 才可以实现其实现组件复用并且提高其在客服插件方面和设计技术方面的水平。
2.3 访问模式。
可以满足来自层次的、需求不同的用户访问, 也就是说其在访问网络的建设方面具有极大的独立运行的优势。
三、ESIP体系结构
ESIP可分辨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 并且一一地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除了可稳定的完成这方面的基层平台服务, 还可以在系统中实现独自运行。ESIP有两个通道访问数据库的:平台服务层、数据服务层。因为在此访问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到各种高科学技术, 例如:2层群集、负载均衡技术等方面。以下本人分析以下其系统结构的特点:
3.1 Java EE体系结构。
图1为电力领域应用的分层体系结构, 其中在在ESIP设计过程中还根据其特点创建了例如Java E等方面的服务系统, 实现了对服务器进行了的简化、容易操作等方面的创新。
3.2 满足各阶层、各地域客户不同环境的需求。
由于其用户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其在运行过程中与WEB相互配合, 共同创建了统一性的接口来访服务, 缩小了各用户技术方面的不同。
四、ESIP的安全性
在使用ESIP的时候, 不仅要使用应用程序本身提供的管理措施, 在使用之前还必须要经过身份验证才可使用。正是由于ESIP的安全性能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其在扩展性能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现在我国教育部门对其的使用是最普遍的。ESIP技术在设计的时候由于其开发商几乎没有参与到设计中, 所以其数据库、安全、和各种创新几乎都是由开发技术人员来设计出的这种客户端程序。
参考文献
多层软件测试 篇3
当经纱采用普通涤纶原料而纬纱采用阻燃涤纶原料时, 织物平方米克重和阻燃涤纶含量均是影响织物阻燃性能的主要因素, 损毁长度随织物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减小, 亦随织物中阻燃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1]。目前市场上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和防水性能大多通过后整理来提高, 这样处理得到的产品存在不耐磨、不耐洗的缺点, 且所用阻燃剂大多为卤系阻燃剂,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危害[2]。本实验用聚氯乙烯 (PVC) 以上浆方式对长丝进行涂层挤塑处理制得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型阻燃纤维。该种涂层阻燃纤维呈皮芯结构, 中间的芯纱长丝是普通涤纶纤维;皮层是一层阻燃涂层, 涂层剂配方采用聚氯乙烯糊树脂 (P440) , 质量分数5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 , 质量分数27%;填充剂 (CaCO3) , 质量分数20%;液体稀土热稳定剂 (RE120) , 质量分数2.5%;异氰酸酯交联剂, 质量分数0.5%;热稳定剂采用液体稀土热稳定剂[3]。
在涂层阻燃丝的纺丝工艺中, 阻燃涂层剂切片热熔后经螺杆挤压机从喷丝孔挤出, 并涂层复合于芯丝表面, 复合涂层完成后经过空气冷却, 然后进入水浴冷却槽进行水洗和水冷却, 最后卷绕丝筒上。这种涂层结构的阻燃纤维长丝克服了后整理工艺中不耐磨、不耐洗的缺点, 具有永久阻燃、防水、防污、防霉、防静电、防红外线、抗射线、防钻绒、防油和耐水压的优点, 其产品可广泛用于纺织品服装面料、防护服和装饰织物等领域。
2 原料准备
试样的纬线原料为153tex PVC涂层结构阻燃纤维长丝, 经线原料为16.7tex×2, 捻度150T/m, S捻的环保型原液着色涤纶丝。织物的经密分别分成100根/cm、200根/cm、300根/cm的3种规格, 以研究在同一组织结构条件下, 不同经密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实验设计以单层织物、双层织物和三层织物为3大组, 以研究织物层数对阻燃性能的影响。每一大组又分别设计三种表层是斜纹的组织结构。在同等纤维细度和经纬密度条件下, 斜纹结构的织物紧度大于缎纹结构, 小于平纹结构。因为涂层阻燃纤维长丝细度较粗, 用平纹结构会导致纬纱屈曲过大, 破坏涂层阻燃纤维表层结构;如用缎纹织物, 则织物紧度过松, 经纬纱间空隙率较大, 不利于阻燃。因此实验选用基础组织是4枚的斜纹组织结构, 分别是1/3↗斜纹、2/2↗斜纹、单层3/1↗斜纹, 以观察斜纹结构组织点的不同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织物试样的工艺规格如表1所示。
3 阻燃性能测试
在如窗帘、地毯等织物的设计中, 其阻燃性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织物的阻燃性能除了所使用的纱线阻燃性能好坏外, 还与织物中阻燃纤维的含量、织物的结构有关。为评价这类阻燃织物的阻燃性能, 本实验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阻燃纱线含量, 根据国标《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来测定基于聚氯乙烯 (PVC) 涂层结构的阻燃窗帘织物的极限氧指数。
每一种织物试样用垂直法燃烧试验法测试3次, 将测试得到的极限氧指数结果取平均值。并根据《GB17591—1998阻燃机织物》阻燃性能指标等级判定标准, 对织物的阻燃性能进行分级。
9组织物试样的平方米克重、阻燃纤维含量和燃烧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这类的极限氧指数大都落在20%~28%, 根据纺织品的燃烧性能分类, 此类涂层上浆结构的阻燃窗帘织物属于阻燃织物[4]。
4 分析与讨论
根据以上实验, 对织物试样的阻燃性能进行等级分类, 并研究织物组织、织物层数与阻燃纤维的含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由于所织小样经线为易燃性普通涤纶经线, 纬线为PVC涂层阻燃纤维, 整体上织物小样阻燃性能介于可燃织物和难燃织物之间, 属于阻燃织物。
4.1 织物组织的变化对阻燃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根据表2的织物结构与极限氧指数的关系绘出图1。
图1中横坐标表示织物层数, 纵坐标代表极限氧指数, 根据不同的织物结构分成三个系列, 每个系列中表层组织相同。将实验得到的阻燃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描点并连接起来。由图1比较可知, 无论是单层、双层还是三层织物, 表面组织为1/3↗斜纹的织物阻燃效果都优于2/2↗斜纹、1/3↗斜纹的织物, 但情况明显随织物层数的增加而减少。王增喜等人的实验研究中也有类似结论[5]。
4.2 织物组织中PVC织物层数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图1中, 当相同表层组织、不同层数的织物燃烧时, 可以发现, 双层织物的极限氧指数相对单层、三层织物而言为最高, 说明双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比单层、三层好, 且单层织物的阻燃效果比三层织物好, 原因可能是织物层数、厚度不再是影响PVC膜结构阻燃纺织品阻燃性能的主要因素, 织物阻燃性能还受到阻燃纤维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如表2所示, 三层阻燃织物中的阻燃纤维含量较其他双层、单层阻燃织物中的含量小, 这一因素使三层织物的阻燃性能下降。
4.3 织物平方米克重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织物平方米克重对织物的阻燃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 如表2所示, 单层、双层、三层阻燃织物的平方米克重增长差异明显, 但由于阻燃纤维含量、组织结构的共同影响, 当织物结构层数较少时, 阻燃性能随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增加;当织物层数较高时, 织物阻燃性能随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减少。
4.4 PVC涂层结构阻燃纤维含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阻燃纤维含量与极限氧指数关系图见图2。
根据表2所得实验数据, 以阻燃纱线的含量为横坐标, 对应的极限氧指数为纵坐标, 作出散点图。由回归分析法拟合涂层阻燃纤维含量 (x) 与织物极限氧指数 (y) 的二次函数关系。所得趋势线函数为y=31.646x2-52.216x+21.755, 相关系数R=0.5322。其中y为极限氧指数, x为织物中涂层阻燃纤维含量, 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 阻燃织物中阻燃纤维的含量增加, 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总体有呈现增加趋势。
5 结语
本实验使用以上浆挤塑方式对普通涤纶长丝进行聚氯乙烯 (PVC) 涂层处理制得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型阻燃纤维和环保型原液着色涤纶丝为原料, 织成9组织物试样, 研究织物的阻燃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此种织物属于阻燃织物。研究了织物组织、织物层数与阻燃纤维的含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5.1
当织物层数一定, 表面组织为1/3↗斜纹的织物阻燃效果优于2/2↗斜纹、1/3↗斜纹的织物, 但随织物层数的增加效果优势减少。
5.2
双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比单层、三层好, 且单层织物的阻燃效果比三层织物好, 原因可能为织物组织层数不再是影响PVC涂层阻燃织物阻燃性能的主要因素, 织物阻燃性能还受到阻燃纤维含量的影响。
5.3
当织物结构层数较少时, 阻燃性能随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增加;当织物层数较高时, 织物阻燃性能随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减少。
5.4
PVC涂层阻燃织物中阻燃纤维的含量增加, 织物的极限氧指数随之呈现增加趋势。
摘要:使用浆挤塑方式对长丝进行聚氯乙烯 (PVC) 涂层处理制得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型阻燃纤维为原料, 设计开发单层、双层和三层组织结构的阻燃织物, 并对用这种阻燃纤维的单层、双层和三层组织结构的阻燃织物进行极限氧指数测试。实验结果显示, 这种阻燃纤维和普通涤纶交织成的织物属于阻燃织物, 其中双层结构织物的阻燃性能比单层、三层的效果好。
关键词:涂层纤维,阻燃纤维,极限氧指数
参考文献
[1]刘伟龙, 张红霞.交织型涤纶面料工艺参数与其阻燃性能的关系[J].丝绸, 2009, (12) :42-44.
[2]陆振乾.新型阻燃全遮光窗帘面料的设计[J].丝绸, 2010, (7) :30-32.
[3]史红艳.PVC涂层上浆工艺研究及其织物开发[J].丝绸, 2012, 49 (12) :27-29.
[4]翟亚丽.纺织品检验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91-195.
多层软件测试 篇4
首先简述了MVC模型的原理和标识,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多层增强MVC模型的概念,深入探讨该模型的原理和结构,以及基于新模型开发系统的优势。接着详细阐述了平台的具体实现,分别包括业务实体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控制层、视图层等各层的设计与实现。
2 MVC模型基本原理
MVC即Model-View-Controller,它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强制性地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3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
这样一个应用被分3个层———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如图1所示。
2.1 视图(View)
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
2.2 模型(Model)
表示企业数据和业务规则。在MVC的3个部件中,模型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例如它可能用象EJBs和Cold Fusion Components这样的构件对象来处理数据库。
2.3 控制器(Controller)
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
3 多层增强MVC模型原理
在3层MVC的架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细化各层功能,使得各层的功能职责变得更为内聚,尽可能地消除各层间的耦合度。得到如下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3中来看,初步应该可以看出这是MVC的设计模式。前面的“显示层”就是MVC模式中的V,也就是View。作用是用来展现界面给用户的。第二个“交互层”就是MVC模式中的C,也就是Control控制层,用来处理请求的控制转发的。后面的4个层,就是属于MVC模式中的M部分了,即Model逻辑处理层。
3.1 数据层
从后往前看,“数据层”指的就是应用中的数据所存放的地方。例如,数据可以存放到数据库中,也可以存放到文件中等。
3.2 持久层
这一层的作用就是用来访问数据层,根据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访问方式。
3.3 领域层
领域层的最大作用就在于从持久层获取领域对象信息,然后进行业务逻辑运算,实现代码的复用。
3.4 应用层
本层主要作用是将显示层的请求进行转发,将显示层的数据进行转换,并交由交互层进行处理。之后再将交互层获得的结果转换成显示层可识别的数据结构,交由显示层予以处理。
再往下就是交互层。交互层也是MVC模式中的C部分。
3.5 交互层
交互层也叫控制层(Command),这一层的作用主要就是:
(1)转发业务请求,错误处理,异常处理,页面导向。
(2)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管理,提供用户层的展现逻辑和对应用层的接口访问。
(3)这一层还包含单点登入,会话管理,用户输入的逻辑校验,错误处理。信息提示等等。不过这些大部分不需要开发人员再次进行控制,而是由框架内置进行处理。
(4)是显示层的统一接入点。并在这一层里面使用配置文件来实现反转控制(IOC)。同时由分层的原则决定,它只和下一层应用层打交道,并向显示层提供访问接口。
3.6 显示层
显示层又称为客户层或者展现层。它的作用就是使得系统最终用户使用界面和设备,负责数据的展现。这一层的就是用户能够直接体验到的一层,即是用户看到的页面。
由于是用户直接看到的一层,所以这一层有一些主要的要求:
(1)界面美观大方,风格统一,交互性好。
(2)界面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3)尽量减少与后台的交互,出于分层的设计决定,这一层只作数据的展现,不做任何其他的无关的工作。
(4)只与下一层交互层,即Control层打交道,这个是分层的原则。
4 各层间调用流程
现在来看一下各层之间的调用流程,如图3所示。
还是以一个销售商品的业务为例子来说明一下整个流程。
首先用户在界面上看到的就是一个商品信息录入的界面,这也就是一层显示层。主要是采用JSP来展现页面。
当用户输入完对应的商品信息,并将提交请求后,由控制层(command)进行负责请求的转发,并调用下一层应用层(service)的对应的接口来完成商品销售的业务。这个时候前台的数据对象(viewbean)在就被传递到了应用层的实现类里面。
在service层里面进行整体的事务控制后,就调用下一层领域层(domain)里面对应的商品录入的接口以及发货通知等接口。
这个时候,就由各个领域层的实现类来处理对应的业务逻辑运算了。例如保存所订购的商品的信息时候,需要调用持久层提供的对应的接口来实现数据的存储。这就到了持久层,在这一层里面要做的就只是对资源的纯粹的访问。例如指保存订购的商品的信息到数据库中去。
这个数据库就是存放资源的数据存储层。
数据保存完成后,就将保存的信息返回到了领域层,然后领域层在根据信息进行其他的业务逻辑处理。处理完成后,在将结果返回给应用层。
最后应用层把得到的结果做一下转换,把后台的逻辑对象(databean)转换成为在前台展现的视图对象(viewbean)。并将这个对象交给交互层来处理。交互层(CMD)得到视图对象后,就进行页面的定向,决定用户在提交了商品订购请求后应该看到什么样的页面展现。
最后变又回到了显示层,一般指的是JSP页面上,然后在这个页面上进行数据的展现。整个流程的大致顺序就是这样。
5 配置文件
各层之间的初始化和调用依赖于Spring的架构配置文件。通过配置文件采用Ioc依赖注入的机制,使得数据流可在各层顺利地流转,jsp页面在提交或获取数据时也必须通过配置文件寻找对应的处理类。
配置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参考文献
[1]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陈臣,王斌.研磨设计模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