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分析

2024-11-11

句子分析(共12篇)

句子分析 篇1

一、引言

目前国内英语考试的种类和级别众多, 包括国内的英语等级考试, 不同学位的种类考试, 还有国际上通行的雅思、托福、GRE等。众多的研究者对这些考试所反映的学生语言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以便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使用能力。刘东虹 (2002) 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看图作文中有主谓不一致、时态误用、硬套汉语词汇、词性混用、用词不当、拼写错误等21种主要的错误类型;王亚同、JanNash (2000) , 马广惠 ( 2001、2002) 从英汉对 (比如中美大学生作文) 比较方面展开研究;葛丽莲 (2003) 从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理论出发, 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分析, 以此增加对该阶段学生英语表达特点的了解。文秋芳 (1998) , 王苹、刘文捷 (2001) 等从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对英文写作的影响方面展开研究;马广惠和文秋芳 (1999) 、王立非 (2002) 、陈慧媛和吴旭东 (1998) 、吴红元和刘润清 (2004) 等, 在影响我国学生英语写作因素的研究方面, 从不同的视角对进行了实证研究, 证明外语水平及母语写作能力等因素对外语写作的质和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王立非 (2002) 探讨了中国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对二语写作的影响 , 他认为汉语写作能力、汉语词汇能力和汉语语篇能力三个变量对英语写作影响显著;王立非、文秋芳 (2004) 发现, 母语词汇、母语写作能力、母语语篇能力通过不同途径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二语写作。在此基础上, 笔者从写作过程中较低的单位——-句子表达入手, 旨在解决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最基础的表达难题, 进而进一步提高二语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研究学生在英语写作表达中所犯的错误,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地设置了以下调查问卷 (其中包括语法错误、表达不当、书写不当、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 ,

(一) 调查对象。

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大二会计班118人。

(二) 展开调查。

调查问卷如下:

判断以下十个句子的正误, 请你在以下句子的后面选择

1.Wealthy parents shouldn’t spoil their children, otherwise their children will become too dependent on them.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2. Today, newspapers report lots of crimes in horrible detail.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3.The impact of tour on these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must be analyzed.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4.Serious crimes harm peoples’s lives.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5.The advantage of spaces research is more than disadvantages.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6.Today, our worl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eliant on modern technology.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7.Today, advertisements are everywher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o advertisements.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8.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worse. We must work together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9.So, we must make sure globalization does not harm our own traditional culture.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10.We must be friendly to others because the Bible said, “treat your neighbors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treated.

A:correct expression B:wrong expression C: not know

(三) 统计结果数据如下 (采取四舍五入方式省去小数点) :

(四) 调查结果。

从以上分析的数据表明学生在二语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 对中英文表达的差异的理解和掌握不好, 主要体现在第1、2、6、7、8、10题;

第二, 对复杂语法的掌握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第9题;

第三, 少数学生对简单语法的使用也不是很了解, 主要体现在第3、4、5题。

三、教学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 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改进和消除英语写作中的错误,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 加强英文思维的灌输。

总体而言, 汉语表达是综合思维的表达, 其语言运用上体现出整体性和含蓄性, 也就是说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由于英美民族偏好分析思维, 所以英语具有逻辑性和结构性的特征, 语言是形合的语言。比如:

He go, I come

这样的句子很明显也是中文表达毫无例外地照搬到英文表达中, 诸不知这句话在英语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比如: when he left, I came. Unless he goes, I will not come here 等等。还有Many students prefer to live out of campus, their safety becomes a new problem (误) 应该为Many students prefer to live out of campus, so their safety becomes a new problem.因此, Today, advertisements are everywher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o advertisements (调查问卷的第七题) 翻译成汉语, 这句话的表达完全没有问题, 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这句话没有问题。然而在英语的表达中, 面前后两句话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连词, 会在不同的场合下产生不同的意义, 给听话人带来误解, 因此这类英文表达不正确。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worse. We must work together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调查问卷的第八题) 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要不断地灌输两种不同语言的思维差异, 尽量减少思维差异在句子表达中的错误。

(二) 加强语法教学。

语法是构成正确句子的基础, 语法功底不牢固的人绝对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二语作文。 语法错误在二语写作过程往往体现为多而繁杂。 比如:

(1) Many students study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obvious. (误) 句式杂糅——动词连用

It is obvious that many students study in foreign countries. (正)

(2) My school has many new and good places (误) 主谓搭配不当

There are many new and good places in my school. (正)

(3)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误) 动词缺乏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正)

(4) Serious crimes harm peoples’s lives. (误) 复数名词所有格使用错误

Serious crimes harm people’s lives. (正)

因此二语写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强对语法的训练程度。

(三) 加强标准化写作语言的训练。

书面语言是一种正式的语言, 因此无论是在措辞还是组句都需要使用正式的用语, 一些口语化表达的语言是不能出现在写作表达中的。 如:

Today, newspapers report lots of crimes in horrible detail. (调查问卷第二题)

这句话中的lots of 是典型的口语化表达语言, 用在正式的书面表达中可以将其改成 a great number of/ a great many 等等。

Wealthy parents shouldn’t spoil their children, otherwise their children will become too dependent on them. (调查问卷第一题) 这句话中使用了缩略语shouldn’t, 正式表达的书面语不提倡使用缩略语。 因此二语写作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强调这些容易被忽略的语言表达。

句子表达是二语写作中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二语写作的最终成败, 因此在二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 影响其表达的因素都需要被重视, 被研究。 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切实提高二语写作的综合能力。

摘要:本文从英语写作中较低的单位——句子出发, 设立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在句子写作表达中错误, 提出教学策略和方法, 进一步提高二语写作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二语写作表达能力。

关键词:句子写作,调查问卷,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立非, 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2].李春元, 李璐.母语负向迁移与英语写作[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

[3].蔡慧萍, 方琰.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4].王文宇, 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5].董佩佩.试论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2

[6].罗晓燕.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文迁移作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7].王立非, 孙晓坤.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的现状与取向[J].外语界.2005

[8].马广惠, 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9].葛丽莲.“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大学英语写作典型实例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0].文秋芳等.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8

句子分析 篇2

如:They were teachers.(他们曾是老师。) He enjoys singing songs. (他喜欢唱歌。) 这两句话分别由动词were (are 的过去式),enjoys singing (enjoy doing动词短语)作谓语。其中were 体现出句子的时态为过去时态,且主语的人称为第一人称,enjoys singing 体现出句子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且主语的人称为第三人称。

如:

I play with him. (我和他玩。) I like Chinese food.(我喜欢中国菜。)

这两句话中分别由人称代词 him , 名词food 作宾语。

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

有的动词能够接双宾语,直接宾语指的是动词所涉及的物,间接宾语是指受益于动词所表示行为的人。

如:He gave me a book.(他给了我一本书)

这句话中 a book 为直接宾语, me 为间接宾语。

又如:My mother bought a schoolbag to me.(我妈妈买了一个书包给我。)

这句话中schoolbag 为直接宾语, me 为间接宾语。

be 后是最常见如They were teachers.(他们曾是老师。) He is kind.. (他心地善良。)

这两句话分别由名词teachers, 形容词 kind

作表语。

这句话由相当于形容词的介词短语in the hospital 作后置定语,修饰work。

与定语的关键就是看其所修饰的部分,定语修饰名词,且起说明、限制作用。

如:The students study hard.(学生努力学习)

这句话由副词hard 作study的`状语。

又如: Pandas only live in China. (熊猫仅生活在中国。)

这句话由介词短语 in China 作live的状语。

再如:In the afternoon, I went to swim. (下午,我去了游泳。)

这句话由介词短语in the afternoon 作整个句子的状语。

限制性同位语中同位语与被它限定的词之间不用逗号隔开,非限制性同位语则用逗号隔开。 如: My uncle Mike is kind.(我的叔叔马克心地善良)

这句话中,Mike 作my uncle

的限制性同位语。

又如:He is interested in sports, especially ball games.(他对运动感兴趣,特别是球类运动。)

这句话中ball games 作sports 的非限制性同位语。

,属于独立成分。它的位置如: Sit down, Lucy.(露西,坐下)

这句话Lucy 为呼语

注意呼语与同位语的区别:同位语指一个名词(或其它形式)对另一个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

限定或说明,而呼语只是一个称呼。

如: My sister Lucy is very beautiful.(我的妹妹露西很漂亮。)

Lucy 为My sister 的同位语

又如: Lucy, come on.(露西,过来。)

Lucy为呼语

借助句子分析,促进历史有效复习 篇3

一、历史知识文学化

如果将专业的历史术语用文学性语言文字表达,就会使历史概念、历史知识变得通俗、易于理解,但有时候同学们在面对这些文学性语言时会对其内涵把握不准,能够意会,难以言表。所以,在遇到文学色彩浓厚的文本材料时,要向老师请教,让老师进行准确无误的补充说明。

1.文学性标题

将某些历史事件设计成文学性标题,能恰如其分、准确地表达该历史事件的内涵,非常有助于同学们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如“五四风雷”指“五四运动”,“天国悲剧”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短暂的春天”指“民族资本主义短暂而快速地发展”。

文学性标题,通俗易懂是其优点,但有时必须加以补充说明,或加副标题,才能准确地表达其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使该标题能够更好地融合于一节课的标题体系之中。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中的两个课内标题分别是“海上马车夫”和“日不落帝国”。使用“海上马车夫”这样的文学性词汇进行讲解,形象易记,容易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但“海上马车夫”仅仅说明了荷兰的海上运输业非常发达,在复习时还要将“海上马车夫”和“世界市场的拓展”联系起来。“日不落帝国”这一标题,说明英国在同荷兰和法国等国家的激烈争夺后,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但在复习时若能自己提炼出“世界性殖民帝国”这一标题作为补充说明,既能准确地反映该部分内容的中心思想,又服务、服从于课文标题“世界市场的拓展”这一知识体系,效果则会更好。

2.文学性语言

在遇到含有文学性语言的历史材料时,同学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相关材料,以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序言部分,引入了《春天的故事》中的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词人人熟知、生动形象,能很快激起同学们的兴趣。但历史课毕竟不是语文课,必须准确、充分挖掘歌词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春天:新的希望;老人:邓小平;圈:深圳等经济特区;神话般地:速度快;金山:财富,经济发展;诗篇: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这样,通过分析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就能非常全面、清楚地理解中国“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过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再如,“开眼看世界”其本意为“开始了解世界”;“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其本意为“康有为思想引起的巨大震动”。

二、解析句子,全面理解

解析句子,即通过对句子的分解、分析,全面、深刻地理解句子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分解句子,需要先分解到每一个字、词,然后再对字、词进行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句子所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我们就可以这样分析该句中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加强了统治,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借助先进的交通工具,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世界),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市场),把越来越多的地区(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三、解析课内标题,发挥其中心指示作用

作为对历史文本高度概括的标题,课内标题具有重要的中心指示作用。解析课内标题,全面、深刻地理解标题所包含的信息,对学习相应的历史文本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中的第三个标题是“战火再燃”,“再”意指“又一次、第二次”,即战争再次打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四、关注句子中的限定词、修饰词,全面把握句子信息

掌握一个句子的主干很重要,掌握住主干有助于快速了解句子的核心思想。同时,也必须重视句子中的限定词、修饰词,关注其特定的限定作用,以全面把握句子所表达的信息。

一个句子的基本结构就是其主干句,从语法上说,修饰主干句的各个限定词、修饰词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又是不可缺少和十分必要的。如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分析时,不仅要关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表现等问题,还必须关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的“初步”二字。在对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的分析时,既要关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春天”的原因、表现,也要关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而春天“短暂”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把握句子所要表达的信息。

句子分析 篇4

一、壮族学生英语学习的背景

对于壮族中学生而言, 壮语是他们的母语;汉语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语言, 属于第二外语;而英语只是一门学校开设的科目, 并不是日常交流的语言, 因此英语只是一门外语。此外, 他们是以汉语为媒介来学习英语的。他们英语学习经历以下过程:壮语—汉语—英语。

二、语言的迁移

迁移是“在一种情景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景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James 2001) 。壮族学生的母语必然会对英语的学习会造成影响。两者相似的地方将会促进英语的学习, 产生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而两者有差异的地方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困难, 造成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母语负迁移是学生的写作错误的主要原因。

三、壮族学生句法层面错误的分析

壮族初中生在写作时用壮语中的句法组织的规则和英语词汇来构建句子。这种将壮语结构作为语言组织和处理的根本原则的倾向反映在他们的写作错误上

(一) 省略

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 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语法手段来表示的。在其书面语中, 省略现象十分罕见。而壮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 句子之间的语法和逻辑关系主要通过语义来表明。为了意义表达, 句子的任何成分都可以省略。这种本质上的区别是造成壮族初中生的英语写作中省略现象的主要原因。

1.主语的省略

英语属于主语突出的语言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 主语通常位于句首, 是句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并且只有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才能充当主语。在英语中, 一个句子往往会要求有明显的主语。壮语则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topic-prominent language) , 位于句首的往往是句子的主题, 而不一定是主语。在壮语中可以充当主语的成分很多, 主语可以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表示时间的短语等等, 并且在很多主题结构中主语可以省略。因此, 受到壮语主题结构的影响, 壮族学生往往将主题当作主语, 省略了真正的主语。

Sunday visit the theme park.

在这个句子中, 学生将表示时间的短语Sunday当做主语, 正确的说法应该为“I visited the theme park on Sunday.”

2.be的省略

在壮语中也存在系动词“dwg”, 但与英语不同的是在表示肯定判断的简单句中可以省略。

壮语:Guo lwgnyez. (I teacher)

Guo dwg lwgnyez. (I am teacher)

英语:I am a teacher.

由于母语的影响, 壮族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会省略系动词“be”, 出现以下错误:It interesting place. (It is an interesting place.)

(二) 一致

壮语是不发生曲折变化的语言, 其语法关系主要是由词序或者独立的语法助词来表示, 所以并不存在主谓一致的语法概念。而在英语中, 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增加词缀或者动词本身的曲折变化来表示, 动词必须和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壮族学生因为母语的影响, 往往会忽略动词与主语保持一致, 出现以下错误:Mr.Chen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Mr.Chen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Mr.Chen”是第三人称单数, 动词要加上词缀“-s”。

(三) 词序

英语的基本词序是SVO, 词序比较固定。壮语的词序则比较灵活既有SVO也有SOV, 壮语的词序主要上取决于语用和语义而不是语法。壮族学生在词序上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容词副词的语序

在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中, 壮语是“A (中心词) +B (修饰词) ”的顺行结构, 二英语则是“B (修饰词) +A (中心词) ”的逆行结构。

这种词序上的差异也会造成壮族学生的写作错误:

It is a place beautiful. (It is a beautiful place.)

Mr Lei has hair black. (Mr Lei has black hair.)

2.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语序

在壮语中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的语序是“S+V+OD+OI”英语的语序则是“S+V+OI+OD”

壮语:De soengq saw hawj gou (He give two book me)

英语:He gives me two books.

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壮族学生在句子中出现直接和间接宾语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出现错误

结论

通过对常见句法层面错误的分析, 作者发现母语的负迁移是造成壮族初中生英语写作句法层面上错误的主要原因。教师应该比较壮英两种语言的异同, 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壮语负迁移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

摘要:壮族学生的写作错误主要是壮语负迁移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壮族学生中句法层面错误, 比较壮英的异同, 希望能帮助其克服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学习困难。

关键词:壮族,错误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元, 覃晓航.现代壮汉语比较语法[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句子成分分析 篇5

课题:句子成分分析课型:新授执笔: 马仁伍审核:朱雷张玉纯课时:1时间:2012-4-1

1学教目标

1.掌握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2.正确使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

3、句子成分分析对于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意义。

学教重点

1.掌握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2.正确使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

学教难点

1.正确使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

2、句子成分分析对于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意义。

学教过程

一、自学问题(知识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它的眼睛。愿你在自学中撷取更多的知识。)

1.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2、句子的基本成分是:()()()。

3、句子的补充成分是:()()()。

二、合作与互动(放飞理想的翅膀,大家欢迎你。)

1、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句子前部)

2、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句子中部)

3、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句子后部)

4.定语:用在主语、宾语前面,起限定作用(定)+主 或(定)+宾(定)+名词、代词

5.状语:用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状] +谓 [状] +形容词或[状] +动词

6.补语:用在谓语后面,起补充作用形+ ﹤补﹥或动+﹤补﹥

3、正确使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

例句:有(悠久的)历史。

句子分析 篇6

第二节描写的是“霜晨归渔图”: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问题1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该怎么理解?

上网查的结果大多是这样:“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的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质疑:本句谁是本体?谁是喻体?

诗人实际上说得非常明确:“青鳊鱼似的乌桕叶”,所以撒网收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只因为乌桕叶的影子很像青鳊鱼,所以渔家才把江岸上乌桕叶的倒影错看成青鳊鱼,欣喜地撒下圆圆的网。影子本不能收起,诗人这样写,让读者觉得乌桕叶的影子在引逗人们,和人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而渔家呢,并不沮丧:丰收的季节,富足的生活,此时此刻有那么美的情趣,干吗还想别的呢。这句诗洗尽了铅华,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很好地体现了渔民悠然闲适的心情。

正如《青花瓷》里所唱:“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月色本无法打捞,这样写,就使只能从视觉感受却无法捉摸的事物触手可及,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天水之间依稀可见伊人优雅的倩影。

问题2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这里诗人用“游戏”一词有什么好处?

通常的理解:“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质疑:是谁在渔船上游戏?

同样明显,是“秋天”在渔船上“游戏”。

其一,诗句本身句意非常明确,不用赘言。其二,本诗的三个段落用了排比手法,每一节最后一句的结构相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也一样。第一节的最后一句“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农家洋溢着的秋天的气息和丰收的景象;第三节的最后一句“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牧羊女对秋天景象的留恋和娇羞的神情;同样,“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也是运用拟人,是秋天在渔船上游戏。其三,世界万事万物充满灵性,诗人对秋天的吟咏,是物我合一的真情流露,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渔船上满载着秋的乐趣:有秋天的乌桕叶与渔家逗玩的乐趣,有秋天的白霜悠闲安逸地搭载在渔船上的情趣,可能还有船舱中的鱼儿在欢快地来几个背跃式亮相。一个“游戏”,把秋天写得极具灵性,妙趣横生,与柳宗元笔下的“潭中鱼……似与游者相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同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用清柔之词写清丽之景达清远之意,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好诗读来是应该只有感觉而没有文字的!要真正体会诗的美,要你用自己的感觉去体会、去把握。

句子分析 篇7

一、语篇整体性意义与局部“句子结构”关系对学生英译汉翻译的影响

目前,英语阅读课大多是围绕“语篇框架”模式展开的。整体性观念是语言学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整体性观念就是指在一个实体中,其构成因素必须遵守一系列对实体和构成因素具有决定作用的内部运作规律。一般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某种意义或文化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及关系中被表达出来的。[1]语篇阅读教学中,构建“语篇框架” 已成为阅读课堂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理解语篇整体性意义的一个有效手段。从形式上看,“语篇框架”是指全文共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其内部各组成部分要素是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或者说具有互动关系的。在构建“语篇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较关注关键词、主题句、语法分析、词汇及句子表层意义的讲解,而忽略对语篇局部“句子结构”深层意义的分析和指导。英译汉翻译多是围绕句子表层意义翻译,因此,学生英译汉经常缺乏深刻性及准确性,更谈不上“雅”。比如句子According to one teacher, the student who hands in neat work is already on the way to scorning an A.

学界认为英译汉的两种翻译模式是“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一般就是逐字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即,按照句中词汇顺序、字表意思及语法特点进行翻译。因为,在例句中含有一个定语从句“…who hands in neat work…”。所以,学生“直译”时就强调句中定语而翻译成:按照一位老师所说,交上整洁作业的学生就已经是在获得高分的路上了。“意译”, 一般不被句中语法所限制,也不仅仅依赖逐字翻译,而是应用增减、转换、省略、重复等技巧,并强调以汉语表达习惯来进行翻译。以上例句应用“意译” 可翻译为:根据一位老师所言,学生交上整洁作业就意味着已接近高分了。“直译”较适宜于意义和句子结构简单英语句子的翻译。而“意译”更接近“言语”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能凸显翻译中“语言”和“言语”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实,培养英译汉翻译能力,就是要培养英译汉“意译”翻译能力,因为, “意译”可以体现学生对语篇整体性意义的把握,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

在例句中,根据原语篇的整体性意义,“the student”是指“top student”(优秀生),“neat”在此具有隐含之意。首先,教师应该将“neat”这个词的表层意义与“top student”进行联想并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其次,教师可以应用“英英翻译”来理解该句:The sentence means that a top student has a good attitude towards study and does his work carefully,neatly and effectively (此处为隐含之意)is likely to get a very good score. 只有教师自身首先对原文隐含意义进行剖析,才能使翻译教学做到“游刃有余”,也才能引导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深层意义进行科学认知,并实现翻译的“达而雅”。在教师对例句的深入剖析和指导下,学生也会对例句进行新的认知,最终使其翻译变得更加完美:“根据一位教师的经验,优秀生所交的作业往往十分整洁和认真,这也是他们获得高分的必然结果。”这样的翻译凸显了例句中的隐含之意以及内容的厚度感,同时,彰显了汉语书面表达庄重之特点。可见,“意译”翻译能力不仅体现了“语言”静态性意义和“言语”动态性意义之间关系分析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局部“句子结构”深层意义的认知。

二、从语篇整体性意义转向局部“句子结构”意义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关系分析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狄南·德·索绪尔 (F·de· Saussure)划分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语言共时性(Synchrony)和历时性(Diachrony)原则。索绪尔认为 ,“ … the linguist must take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structure as his primary concern and relate all other manifestations of language to it.”[2]语言家认为,语言结构是语言研究的基本对象,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隐含表达、逻辑关系和言语的心理关系,这些关系都应与语言结构合理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言语”中理解“语言”的内涵及价值。“语言”是一个抽象的系统性符号,而“言语”是来自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真实话语(real language),二者是互联互动的。阅读、认知和理解语篇的过程就是有形或无形的“言语”活动。有时,心理活动也可被视为“言语”活动, 如,“言语”表达之前的预设内容和“语言”进行联系或建立关系的心理活动。

语言共时性是研究在一个整体意识中,所感觉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符合系统内部运作规律的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共时语言学的目的在于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进行相对静态的观察、描写、分析和研究。[3]因此,共时性研究可以结合历时性要素与共时性要素,并从多元性、 开放性、秩序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局部性方面进行考辨。例句中共时性与历时性要素对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分析:“One teacher said that the top student (共时性要素)who hands in a piece of neat work(共时性要素)that means the top student(历时性要素)has a good attitude towards study and does his work carefully, neatly and effectively(共识性和历时性要素)is likely to get a very good score(历时性要素)。语篇阅读中, 运用历时性就像一个“碎片化”的思维活动。例句中 “…has a good attitude towards study and does his work carefully,neatly and effectively”就是根据历时性和共时性关系原理而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也为“意译” 提供了相 关的语言 内容 。 宏观上看 , 句中的 “attitude”、“carefully”、“neatly and effectively”这些新添加的词与原句的意义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与语篇整体性意义相吻合;微观上看,各个词汇也是联系了句中的共时性要素,比如,“the student”(共时性要素)联系到“top student”(历时性要素),“neat”(共时性要 素) 与 “attitude”、“carefully”、“neatly and “effectively”(均为历时性要素)建立了关系。这些词汇正是隐含在“句子结构”深层意义中,当读者以共时性与历时性关系来进行关系思维时,他们则成为分析语篇整体性意义与局部“句子结构”意义关系时的重要纽带。总之,英译汉翻译增加的新词汇就是为翻译提供了有效的“语言”和“言语”活动基础。 综上可知,共时性与历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互联互动的关系。

三、共时性和历时性对培养学生英译汉翻译的重要作用

1.共时性与历时性对“句子结构”表层意义的分析是培养学生英译汉的基础

索绪尔的历时性研究特点是对所有“他者”的研究,而语言内部的研究则是共时性研究的特点。[4]在此,对“他者”的研究是指对语篇之外的一些历时性要素的研究,比如,体裁特点和“语篇框架”之间的关系,构建语篇整体性意义及其与局部“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为理解语篇的隐含意义和英译汉翻译提供了思维内容和“言语”活动背景。 研究“他者”历时性要素,必须借助关系思维与语言共时性及共时性要素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关系思维是指在对事物进行思维时,涉及到一些已经存在或新的存在的思维内容,并预设为具有动态性的关系和目标,在思维中可以想象或预设所存在着的潜在要素关系中的显像和运作合理性,由此来诠释思维的全过程,这就是以“关系”的眼光看待思维活动。[5]从某种意义上讲,语篇整体性意义和局部句子深层意义的分析就是为关系思维内容提供存在预设,也为英译汉翻译的深刻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思维背景和基础。所以,进行英译汉翻译时,首先要知晓“语篇框架”整体性意义。比如,阅读一篇说明文时,说明文写作特点就属于语言历时性要素。对于学生而言,通常比较关注语篇表层意义,而忽略语篇中的一些衔接词、关键词、主题句和语篇体裁特点对理解语篇整体性意义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要强调语篇体裁特点,一般,说明文或议论文具有三个基本要素:“What(什么)? Why(为什么)? &How(如何做)?”以此,让学生对语篇整体性意义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和理解。共时性和历时性关系及共时性要素和历时性要素也是构建语篇整体性意义及进行英译汉翻译的基础和保障。

2.共时性与历时性对语篇“句子结构”深层意义的分析是培养学生英译汉能力的关键

分析语篇深层意义时,仍需要应用历时性和共时性关系来分析。按照语言历时性,任何形式的语言结构都形成于动态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而其内部形式却是静态的。所以,只有在一种特定时空中或划定的时间片段内才能有效地分析客观存在的句子本身之外的深层意义。按照语言共时性划定所要分析语篇中的局部内容是必须的。笔者发现,根据共时性条件下的语言静态性句子结构特点,学生会轻松准确地理解句子表层意义,翻译句子多以 “直译”为主。但,让他们根据“言语”动态性,多样性特点来分析句子深层意义时或者说应用“意译”技巧时,绝大部分学生则很难使翻译的句子“达而雅”。根据共时性的“同一性”原则,在理解语篇局部 “句子结构”的深层意义时,需要在认知结构的背景下,即在应用“语篇框架”整体性意义的基础上而展开。本质上讲,语篇深层意义的理解就是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也是为英译汉翻译提供必要的思维内容和知识储备,需要对“语言”的认知过程进行准确性、逻辑性、层级性及完整性的考辨,同时,也需要使“言语”解释的内容具有合理性、逻辑性和有效性。一句话,就是将局部“句子结构”意义与“语篇框架”整体性意义有机地进行衔接,使二者之间建立 “关系”。这个“关系”在“语言”和“言语”、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关系原理的作用下,通过关系思维就可以构成一个有机的互联互动的英译汉翻译机制的 “生态圈”。这个“生态圈”的构建源于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边环境之间各个要素之间的生态关系、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及协同进化的原理与机制。

综上所述,索绪尔有关语言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提出,使学界对语言的研究由“实体”研究转向了 “关系”研究。将学界从过往语言学研究当作学术研究转向语言应用研究。同时,语言应用研究也带来了学界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关系研究的新局面。笔者尝试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和分析语言共时性与历时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借助关系思维,探讨和研究“语篇框架”阅读对语篇局部“句子结构”深层意义及英译汉翻译的支撑意义。文中对于“语言” 与“言语”、共时性与历时性关系的分析,拓展了一线教师学术研究的视野,说明只有把握从语篇整体性意义转向局部“句子结构”意义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译汉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健.从音乐“实体”转向音乐“关系”的结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6).

[2]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张碧.历时性生成与共时性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4]撒露莎.从语言的共时性角度看语言的静态和动态存在形式的关系[J].安徽文学,2011(10).

哲理性句子 篇8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是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人生有两种境界:一是痛而不言, 二是笑而不语。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人生在世, 往往会因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心痛不已。对坚强的人来说, 累累伤痕是生命赐予的最好礼物。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朋友间的戏虐, 遭人误解后的无奈, 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 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 任他人作评。

我会为句子治病 篇9

同学们, 咱们每天都和句子打交道。通过与句子的交流, 让我们感受到了句子的有趣和神奇。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小精灵, 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无限的灵性。然而, 就在昨天, 这些朋友们个个愁容满面, 原来他们的家族遭受了疾病的侵袭。今天, 这些句子朋友专程向我们求救。请我们成立一个医疗专组去拯救它们。同学们愿意加入这个行列去拯救这些小精灵吗?那么, 这节课就让咱们开展一个爱心活动。

二、导入问题

1. 谈话

师:开展此次活动之前, 我想问问在座的同学, 你觉得作为一名好的医生, 应该具备哪些本领?

生: (略)

师: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满意。我也觉得这是作为一名医生最应该具备的本领。所以, 今天咱们作为专门为句子治病的医生, 必须认真地、尽心尽责地为病句朋友治病。

2. 看数据, 了解误诊类型

师:我听到一个让我非常震惊的消息, 原来在我们此次出发之前, 已有过一批医生为病句朋友治病。由于他们业务水平不过硬, 再加上不负责、不认真的态度, 使得病句们不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而且让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上一批医生为病句治病时出现的一组医疗事故。

师: (边口述边板书) 不会判断句子病症类型, 没有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 让句子改变了原意缺少检查, 让句子出现遗留问题……

师:同学们, 当你读到这时, 你有何感想?

生:这些医生太不负责了, 太不认真了……

3. 看案例

师:是啊!可以看出, 造成这些医疗事故的最终原因就是这些医生没有过硬的医术和极端不负责的行医态度。为了让咱们此次出诊活动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你们有没有兴趣来看看这次医疗事故相应的案例? (课件出示:案例)

三、学生自主分类探索, 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1. 看案例了解误诊类型

师:请各学习小组的同学先认真看看案例中的病句。然后根据这些医疗事故中医生们的误诊类型 (板:误诊类型) 来找找案例中的句子, 看它们分别是属于这其中的哪种类型。

生: (看案例)

2. 全班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为案例中的句子划分误诊类型的?

生: (略)

师:大家都同意这样的划分吗?完全正确, 祝贺你们。

小结:刚才咱们从数据中了解了上批医生误诊类型, 为了让我们此次出诊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你们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方法来避免误诊现象的发生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为误诊现象找解决方法。 (板书:解决方法)

3. 小组内展开交流找解决方法

4. 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师:每个小组都商量好了吗?哪一组先来说说呢?你们找到了哪种误诊类型的解决方法就说哪种。 (张贴板书:牢记句子病症类型掌握修改原则:不改变句子原意;改法要巧, 改动要小看句子是否有遗留字眼、标点看句子是否通顺完整)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 刚才我们成功地为这些误诊类型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为句子治好了病。从中我感受到同学们都相当聪明, 而且也特别认真、负责。我想, 如果此时就让你们成为医生亲自为病句治病的话, 一定能行。怎么样?大家想不想出手试试?现在就让我们正式接受句子家族的邀请, 走入句子家族。

四、验证

1. 再次创设情境

师:因为前来排队治病的句子朋友实在太多, 我想根据句子的病症类型在咱们班快速成立8个专家门诊专科, 它们分别是…… (出示:各科室门诊牌) 待会儿好让句子们根据自己不同病情有针对性地请专家治疗。请8位组长上台领牌变化身份, 不是学习小组长而是科室主任。你们有信心当好这个主任吗?请回到你们的办公室。

2. 专家门诊, 火眼金睛

师:看到这么多专家前来为自己治病, 病句朋友们个个迫不及待地想出来了。现在我想从你们中选一名导医人员来帮助这些病人寻找科室。 (课件出示:专家门诊, 火眼金睛) 谁愿意来?

师:导医员, 请在此宣读病句。下面各室成员及主治医生也请你们边听边看, 每当导医员读完一个病句时, 如果你觉得这个病句的病情适合在你们这个科室治疗, 就请科室主任上台来领病句。大家听明白了吗?请开始。 (如在领病句过程中发生“冲突”, 师及时对应板书引导)

师:谢谢导医员, 现在咱们每个科室都有了自己的病人。我再教大家几招, 修改病句的招法, 就藏在这首诀窍歌里。 (课件出示:修改病句诀窍歌)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举例吗?通过刚才的学习, 再加上这首诀窍歌的帮忙, 你们是不是更有信心为句子治病了。那开始吧! (课件出示:专家门诊, 妙手回春)

3. 专家门诊, 妙手回春

小组合作为病句会诊并治疗, 展开作业并交流。

师:这么快就为病句治好病?现在请各办公室派出你们的主任出来交流你们的治疗情况。

师:请你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来自哪个科室, 然后再为大家说说你们这样为病句治疗的根据是什么, 好吗?

生: (略)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改法吗?好, 谢谢! (碰到有两种方法应要及时反问:它还有别的改法吗?)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篇10

1 英汉句子结构的特点及对比

1.1 英语句子形合, 汉语句子意合

尽管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的形式, 但英语句子形成的方法和汉语句子形成的方法却大不一样。

英语句子注重形合, 即通过连接词and, but, or, that, when, who等, 将句子的前后部分连接起来, 同时体现出句子内部以及句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2]

I think also that, if a person w hen adult is to be able to fit into a society, he must learn while still young that he is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nd that he wishes are often no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a situation.

本句的主干是I think that宾语从句。在这个宾语从句中包含了一个if引导的条件句和另一个宾语从句。其中第二个宾语从句中又包含了两个并列句。整个句子虽然长而复杂, 但却通过大量介词、连词的使用将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达地清晰明了, 体现了英语形合的特点。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 即不借助连接词而通过语义上的关联将句子内部成分或前后两个句子连接起来。意合是汉语句子、语篇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

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 聪明用功, 成绩优异, 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 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 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虽然本句中没有一个连接词语, 但整个句子也仍然语义明了、逻辑清晰, 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

尽管并非所有的英语句子都必定形合, 也并非所有的汉语句子都必定意合, 但相对于彼此而言, 形合与意合却分别是英汉语言最突出的结构特点。

1.2 英语句子主语突出, 汉语句子主题突出

“英语的主语是一句之魂, 是确定句子结构、选择词语搭配的决定性因素。”2可以说, 主语是英语句子的核心。因此, 英语句子通常开门见山, 先提出将核心事件、关键信息, 然后再叙其他次要信息, 因而句子多呈现出前短后长、重心前置的特点。

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英语不同, 往往先提出一个话题, 然后在此话题下发展句子。因此, 汉语句子通常含蓄内敛, 先说时间、地点、方式等次要信息, 然后再说关键信息, 句子呈现出前长后短、中心后移的特点。

1.3 英语多被动, 汉语多主动

西方人重视对自然、宇宙的观察和研究, 其思维方式也习惯以客观事物为主体。因此, 英语句子多以客观事物为主语, 使用被动语态, 体现对事物科学、客观、理性的看法。

相对而言, 中国人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偏重个人的主观感受、意念等, 习惯站在人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事物。因此, 汉语句子多使用主动语态, 通常选用有生命的物体作主语。

1.4 英语多复合长句, 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语言十分重视表达的逻辑严密、层次分明、通晓连贯, 因此在表达一个复杂概念、事物等的时候习惯使用复合长句, 将各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展示清楚, 避免产生歧义。

由于汉语语言的意合特点, 无需借助代词、连词等来连接句子, 因此往往可以通过一个个短句来表达某个整体意思。

1.5 英语句子多用静态语言, 汉语句子多用动态语言

多用静态语言是英语句子的一个显著特点。英语表达中习惯用名词、介词、动名词、不定式、分词等代替动词表达动作的概念。例如:

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 ty of country dw el 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 n countries.

分析句子结构不难发现, 本句中只有一个动词place。

相比之下, 汉语句子习惯直接用动词表达动作的概念。这是因为, 汉语动词的形态变化没有英语动词那么复杂, 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例如, 上例如果翻译成汉语, 则习惯的表达为:

农民缺乏训练导致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 这使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困境。

句中的“缺乏”“导致”“使”“处于”等都是动词, 相比较原文惟一的动词place而言, 汉语句子中的动词使用频率的确较高。

1.6 英语修饰语由小到大, 汉语修饰语由大到小

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人们在表达时间、地点等修饰性信息时的词序正好相反。

英语句子中, 中心词的修辞成分通常以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细节到全局的顺序排列。例如:[1]

It is a small, old-fashioned but important port.

I saw the film on Tuesday evening last w eek.

本例第一句中的small, old-fashioned, important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排列顺序。第二句中的Tuesday evening, last week则是时间范围的由小到大。

中国人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先大后小、先整体后个体、先一般后特殊、先全局后细节。例如, 上面两句话如果翻译成汉语则分别是:[1]

它是一个老式的小港, 但很重要。

我上星期二晚上看过那部电影。

本例第一句中的“老式”与“小”和第二句中的“上星期二”与“晚上”的排列顺序与英语原句表达刚好相反, 体现了汉语修饰语由大到小的结构特点。

2 结语

由上可知, 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排除这些由文化、思维差异而带来的干扰, 及时发现、正确认识、恰当处理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保证英语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高与发展。

摘要: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导致了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在句子结构上有着直观体现, 主要反映为:英语句子注重形合、直截了当、主语突出, 多使用长复句、被动句、静态语言, 修饰语通常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汉语句子则注重意合、含蓄内敛、主题突出, 多使用短句、主动句、动态语言, 修饰语通常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高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子结构,对比

参考文献

[1]翟莲.析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差异[J].青春岁月, 2011 (2) .

句子分析 篇11

本文分析了近五年湖北省高考英语完成句子,分析考点如下。

2007年高考湖北卷:

第31题,with独立主格结构;第32题,what名词从句,现在进行时态;第33题,同位语结构,现在完成时;第34题,定语从句,过去完成时;第35题,情态动词、被动结构、不定式;第37题,whether…or not结构主语从句、现在完成时;第38题,形容词比较结构;第39题,倒装结构一般将来时和被动语态;第40题,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

2008年高考湖北卷:

第31题,比较结构;第32题,倒装结构;第33题,定语从句;第35题,wish后的否定结构;第36题,have/get sth.done结构;第37题,what名词从句;第38题,强调句结构;第39题,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第40题,被动结构。

2009年高考湖北卷:

第71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2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3题,宾补结构;第74题,非谓语动词(Ving 作主语);第75题,时态;第76题,比较结构;第77题,whatever名词从句;第78题,状语从句;第79题,虚拟语气;第80题,定语从句。

2010年高考湖北卷:

第71题,倒装结构;第72题,非谓语动词结构(过去分词);第73题,非谓语动词(Ving 作主语);第74题,名词性从句 同位语从句;第75题,不定式作后置定语;第76题,虚拟语气(should +V原);第77题,定语从句;第78题,时态语态(过去完成的被动语态);第79题,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第80题,as引导非限定从。

2011年高考湖北卷:

第71题,倒装结构;第72题,There be句型;第73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4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5题,虚拟语气;第76题,名词性从句;第77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8题,it的用法;第79题,状语从句;第80题,祈使句+and 表示条件 。

从以上考点可以看出,近几年湖北高考英语完成句子命题有以下特点:

1.语法涵盖高中阶段重点语法接近20个知识点。

2.重难点反复出现,如非谓语动词结构,比较结构、倒装结构、名词性从句、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虚拟语气等。

3.多个语法结合一起考,不单独考时态。

二、近五年反复出现的考点之归纳

1.非谓语动词

2.倒装

3.名词性从句

4.时态语态

5.情态动词+have done

6.虚拟语气

三、2007~2011年湖北高考卷之完成句子

2007年

31.They sat together around the table, with______?(门关着).(shut)

32.I haven’t the slightest idea __________(他正在说什么).(talk)

34.Last night, John was answering the letters that_____________(寄给他的) during the past two weeks.(arrive)

35.He believes that children____________(应允许……学习) at their own pace.(allow)

36.She has an excellent ____________(对名字的记忆力), which helps her quite a lot in her work.(memory)

37.__________(他是否出过国)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he, abroad)

38.The factory’s output of cars this year is ___________(大约是去年的三倍).(as, great)

39.Not only_________(要帮助)the disabled to find jobs, but also medical treatment will be provided for those who need it.(give)

40.It is possible that the King of Stonehenge was linked to the stones: he_______________(可能参与) in planning the monument, or in helping transport and pull up the stones.(hand)

答案:

31.the door shut (考查独立主格结构)

32.(of) what he’s talking about(考查宾语从句、现在进行时和动词短语)

33.that he has failed (for) several times(考查同位语从句和现在完成时)

34.had arrived for him(考查过去完成时)

35.should(ought to/must)be allowed to learn/study(考查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和不定式)

36.memory for names(考查名词和介词搭配)

37.Whether he has been abroad or not(考查主语从句和现在完成时)

38.about three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last year(考查形容词比较级)

39.will help be given(考查倒装句、一般将来时和被动语态)

40.may/might/could have had a hand (考查情态动词+完成时和动词短语搭配)

2008年

31. __________(最长的三条河流) in the world are the Niles, the Amazon,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long)

32.Seldom _____________(他们玩) video games ever since they entered college. (play)

33.The city ___________(我成长的) is very hot and damp in summer. (grow)

34.___________(我花了) one thousand dollars to buy the painting last week. (cost)

35.I feel so sick. I wish Mum ____________(没有逼我) to eat so much. (force)

36.- You'd better go and ______________(把你的轿车洗洗)。

- No, I'll do it myself. (wash)

37.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 can't imagine ____________(我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in ten yeas. (what)

38.It is your efforts, not your intelligence________(决定) your success. (determine)

39.He looks sleepy. He must ___________(熬夜了) last night, writing the essay. (stay)

40.At present, lots of food, water, tents, and medicine _____(正在运往) from all over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o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transport)

答案:

31.The three longest rivers

32.have they played

33.in which /where I grew up

34.It cost me

35.hadn't forced me

36.have/get your car washed

37.what my hometown will be/look like

38.that determine

39.have stayed up

40.are being transported

2009年

71.______(多亏了)her assistance ,we succeeded in starting the engine.(owe)

72.When you are finished with the electric iron, don’t forget_____(关掉它).(turn)

73.During his last lecture, the scientist______(觉得)easier to explain the theory to those with some background knowledge.(find)

74._____(获得奖学金) gave Martin the chance to go to a college in one of the northern states.(win)

75.If times______(变了),have our ways of thinking changed too?(change)

76.At the award ceremony, Mr. Jackson said,” for me ,there has been______(没有更大的回报)than your support.”(great)

77.______(任何计划了的事)is sure to change as one puts it into practice.(whatever)

78.Such knowledge is still useful ______(当应用) to similar situations in other countries.(when)

79.After circling around the earth for three days, Shenzhou Spaceship received the command from the ground that _____(它着陆)as scheduled the next day.(land)

80.Learning strategies, to _________(老师们认为) importance, have not yet drawn enough attention of students.(attach)

答案:

71. Owing to

72 to turn it off

73. found it/found (that) it was

74. Winning a scholarship

75. have changed

76. no greater reward/no reward greater

77. Whatever one has planned/ whatever has been planned

78. when (it is) applied

79. it (should) land

80. which (the) teachers attach/have attached

2010年

71.Only if people of all the countries are united ________(我们才能解决)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orld.(solve)

72. ________(油漆成)red,the building stands out among the rest and looks very attractive.(paint)

73. ________(不会用)a computer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for him to do his academic research.(use)

74.The news ________(房价将要下跌)has caused many people to sell their houses at lower prices.(fall)

75.After she completes the project, she’ll have ________(没什么要担心的).(worry)

76.Mr.Johnson insisted that the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________(讨论)at the meeting.(discuss)

77.My mother was so proud of all ________(我所做的)that she rewarded me with a trip to Beijing.(do)

78.Last night’s TV news said that by then the death of the missing people ________(未证实)yet.(prove)

79.It’s said that they have swum to the island from the continent,but they ________(不可能做到)because the ocean in between is too wide.(do)

80. ________(正如我们强调的那样)many times ,“serve the people” is our first policy.(stress)

答案:

71.can we solve/ will we be able to solve only +状语置于句首,部分倒装。状语部分可以是副词,介词短语,或者从句。

only+名词 作主语或者宾语,不倒装。

72.Painted/ Having been painted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过去分词、过去分词作状语,动宾。

73.Not being able to use/Being unable to use/Not knowing how to use

非谓语动词Ving 作主语,否定式。情态动词 be able to

74.that house prices will fall/that the housing price will fall

考查名词性从句、同位语从句

75. nothing to worry about/no more worries

不定式作后置定语,动词worry与被修饰的名词nothing构成动宾关系,worry是不及物动词,后面须加上介词about。

76. (should) be discussed考查虚拟语气

77. (that) I had done

考查定语从句的用法。当先行词为all时,关系代词只能用that。关系代词作宾语时可省略。

78. had not been proved

考查时态语态的用法。消息被证实应在said之前,用过去完成的被动语态

79. can’t/couldn’t have done it/so/that/this

考查情态动词的用法。否定推测要用can或could,且表示过去的推测,应用can或could+完成式。

80. As we have stressed/ As has been stressed

as可引导非限制性从句。定语从句的用法。As引导定语从句时,在从句做一个成分,此处做从句中的宾语或主语。

2011年

71.Not until two days after the earthquake________

(她发现)her mother alive.(find)

72.________(没有必要)call me when you arrive. Just come up to me house. I’ll be at home all day.(there)

73.It was cold and dumpty the man pulled up his coat and put his hands to his_____(冻僵了的脸).(freeze)

74.________(把钥匙握在手上),he looked for them everywhere.(hold)

75.If_________(我没有喝)alcohol last night. I could have driven my car home.(drink)

76. ___________令球迷欣喜的)was that the young player performed exteriorly well in the table

tennis tournament.(delight)

77. A number of paintings in this castle are believed ________ (被毁掉)in a fire in 2009.(destroy)

78._____________(他突然想到) that he had an important conference to attend the next morning.(occur)

79.Be careful! The machine starts _______(你一按)the button.(moment)

80.____________(比较这两把牙刷) and you’ll find the purple one is softer.(compare)

答案:

71.did she find 考查Not until 句首倒装。

72.There is/will be no need to 考查There be 句型。

73.frozen face 考查分词做定语。

74.Holding the/his keys in the/his hand

With the keys held in the/his hand

The keys held in the/his hand

考查非谓语、with复合结构、独立主格结构。

75.I had not/hadn’t drunk 考查虚拟语气。

76.What delighted the fans/made the fans delighted

考查主语从句。

77.to have been destroyed 考查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完成式。

78.It (suddenly) occurred to him 考查it固定句型。

79.the moment you press 考查特殊词引导状语从句。

80.Compare the/these toothbrushes 考查祈使句与and连用的句式。

电视新闻语体句子刍议 篇12

句法特点

电视新闻报道语句是构成新闻语篇的独立的基本语义单位, 既受制于新闻语篇的要求, 又服务于新闻语篇。因此新闻语句的结构和句式要符合新闻报道的结构需要和行文规范。新闻报道语篇一般由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语组成其用语要求具体、准确、简明、通俗和生动, 所以句子也要反映这些语言要求, 与之相辅相成, 发挥出支持新闻语篇的作用。因此, 在电视新闻撰写中, 句子成分或多或少显示出电视新闻语体自身的特点。

导语部分主语的形体较长。在电视新闻语篇中的不同部分, 句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标题需要简洁生动而节省篇幅, 以简单句、省略句居多;导语既要简洁又要概括要点、突出新颖之处, 以传递主要信息和引起看下去的兴趣, 所以句子交代的内容较多, 带有一些修饰成分, 但其句法紧凑信息浓缩, 一个句子就包含了主要信息, 回答至少2~3个W的内容, 所以有较长的附加成分, 因而导语里的主语部分形体较长。从内容来看, 主语的修饰语往往是对主语的处所、处境、身份等作出限定。如:

(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拉斯穆森主席率领的欧洲社会党代表团。———2007年7月5日《新闻联播》《胡锦涛会见欧洲社会党客人》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今天在会见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 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将高校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2007年7月5日《新闻联播》《贾庆林会见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代表》

从句法上来看, 主语部分的形体比较长, 主要体现为同位短语、联合短语和偏正短语的使用。又如: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韩国国会议长林采正。———2007年7月5日《新闻联播》《温家宝会见韩国国会议长》

(4) 尼泊尔西部苏尔凯德县今天下午发生浮桥垮塌事件。———2007年12月15日《晚间新闻》

同位短语、联合短语具有语义整体性和相关性, 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具有语义限制性, 这些名词性词组可以增加句子传输的附加信息值, 提高所涉及信息的信度, 它的大量使用非常符合新闻在有限篇幅内传递大容量信息的要求。

形式动词作谓语。现代汉语中, 形式动词所带的宾语, 通常是可以带宾语的动词, 如“进行调换”的“调换”, 可以带宾语“品种”、“位置”, 等等。这些作宾语的动词, 如果必须再带宾语 (后称为“小宾语”) 意思才完整, 那么, 就必须采用“宾语提前”的办法, 即用介词“对”把小句宾语提到形式动词前面。电视新闻语体为了把信息快速传递给受众, 常常采取这一表现方式。如:

(5) 目前, 伊拉克安全部队和驻伊美军正在对自杀式袭击者的身份进行调查。———2007年4月13日《新闻联播》《伊拉克议会大厦发生爆炸3名议员身亡》

(6) 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12日突然下起春雪, 在科罗拉多州, 积雪深度达46厘米, 不但给人们出行造成不便, 更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2007年4月13日《新闻联播》《美国部分地区四月飞雪》

以上都是书面化的句子, 这非常符合电视硬新闻庄重、大气的播报特点。如果不是硬新闻的语境限制即表达上要求突出小宾语, 那么, 去掉形式动词, 换另一种说法, 不仅口语化一些, 而且字数少了, 语句也精练紧凑了。例 (5) 至 (6) 可以改写成:

(7) 目前, 伊拉克安全部队和驻伊美军正在调查自杀式袭击者的身份。

(8) 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12日突然下起春雪, 在科罗拉多州, 积雪深度达46厘米, 不但影响了人们出行, 更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存在分离式小句的反整合现象。一般情况下, 小句宾语句动词与宾语之间从形式上看, 非常紧密, 有时甚至是黏着在一起的。如:

(9) 我知道他明天会来。

(10) 人人都听到你要来的消息。

以上两例中的“知道”、“听到”与它们的宾语之间一般不能出现停顿, 书面上不允许用逗号将二者隔开, 因此, 这两个动词与其宾语之间从形式上可以说是一种很紧密的黏合关系。而电视新闻中的动词则不然, 据笔者研究, 这种语体中的动词所支配的宾语的形体往往较长。赵元任 (1979) 认为, “如果宾语小句很长, 动词之后会出现停顿或停顿助词”, 可见, 电视新闻中的动词与小句宾语之间的关系松散得多, 如:

(11) 胡锦涛强调, 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也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2007年6月20日《新闻联播》《胡锦涛会见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

(12) 会议认为,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从山西“黑砖窑”事件中吸取教训,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认真履行政府职责, 切实加强工作的薄弱环节, 健全制度, 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2007年6月20日《新闻联播》《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上述谓语动词“强调”、“认为”与宾语之间有停顿, 停顿的出现使这两个动词与宾语在形式上的紧密关系出现松动, 二者由黏合变为组合形式。这种在结构上表现为松散的组合关系的小句宾语句被称为分离式小句宾语句 (1) , 其主要表现是宾语或宾语的一部分没有紧紧依附于主句动词, 两者之间存在停顿, 在书面上体现为标点符号或语气词, 更有甚者将其移至动词前, 呈现出的是一种相对独立性, 这恰恰与整合的过程相反, 因此被称为反整合, 由反整合形成的分离式小句宾语句被称为反整合结构。

不过, 在电视新闻中, 并非所有的动词词谓语都可以出现分离式小句宾语句, 只不过这种现象所占比例较多而已。新闻报道中之所以会产生分离式小句宾语句, 主要是出于新闻报道的一种需要, 如上述两例。

对句类的选择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和作用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现代汉语主要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四种句类。这四种语气类型的句子基本上反映了话语主体的态度、情绪以及感情状况。

感叹句常用来表示话语主体强烈的主观色彩;祈使句也往往包含着主体明确的意向、态度和立场;疑问句中有疑而问主要表示询问, 往往要求听话者作出相应的回答, 和电视新闻单向传播、无及时反馈的传播特点不符, 疑问句中的无疑而问往往蕴涵了话语主体的主观判断与感受。根据李水仙 (2007) 的统计, 感叹句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最低, 只有0.25%左右;其次是疑问句, 占0.3%左右;祈使句出现的频率比感叹句和疑问句略高一些, 占3%左右。总体上说, 感叹、祈使、疑问三种句类和电视新闻客观、真实、公正传递新闻信息的语境不相适合, 因而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陈述句“是直接用来表述命题的句子, 它可以判断是真还是假”。 (2) 韩礼德认为, 要寻求信息时用疑问句, 而要给予信息时则用陈述句。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 满足受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直接表述命题的陈述句是传递信息、客观叙事的常用话语方式, 因而与电视新闻的语境相契合, 成为电视新闻话语的首选句类。根据香港理工大学陈瑞端的统计, 陈述句在时政类新闻中占95.69%, 在体育新闻中占99.04%, 在财经新闻中则占到了100%。可见, 陈述句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占有绝对优势。

总之,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声画结合的有声语言大众传播, 具有不同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网络新闻等其他新闻传播形式的独有样态和传播规律, 在句法特点和句类选择上具有独特性。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3].沈家煊:《有界与无界》, 《中国语文》, 1989 (5) 。

[4].李水仙:《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5].李兴亚:《动态助词“了”自由隐现的条件》, 《中国语文》, 1989 (5) 。

[6].陈振光:《英语新闻常用句子特征例析》, 《广州大学学报》, 2008 (5) 。

上一篇:高等教育转型下一篇:独立主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