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24-06-24

分类(精选12篇)

分类 篇1

自2010 年10 月25 日, 欧洲专利局 (EPO) 和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 签署协议, 正式启动联合专利分类项目 (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 简称CPC) 以来, CPC分类表经过多次修订, 日臻完善, 并将逐步取代ECLA分类和UC分类, 成为世界主要专利机构使用的分类体系。对CPC分类体系的研究和使用, 也大大增加了专利检索的效率, 成为专利检索和专利分类的研究热点。

对于专利文献中涉及的技术主题, 一般从功能分类和应用分类考虑, 给出相应的分类位置。功能分类是指与物的本质属性或功能相关, 不专门适于在某一领域内应用。应用分类位置则包括专门适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或目的的物, 某物的特殊用途和应用以及把某物加入到一个大的系统中。当按照以上定义不能明确确定按照功能分类还是应用分类时, IPC使用指南规定:如果提到了某种特定的应用, 但没有明确披露或确定, 则按照功能分类;如果技术主题既与本质属性或功能有关又与特定应用有关, 则既按功能位置分类又按应用位置分类。可见, IPC分类体系总体上倾向于功能分类位置优先的原则。

众所周知, CPC分类体系是以ECLA分类为基础, 同时部分融合了UC分类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联合分类体系, 而ECLA则是在IPC基础上的细分。CPC分类原则与IPC存在着一些差别, 因此研究CPC分类体系的分类原则对于正确获得CPC分类位置和利用CPC进行检索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下面,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类过程, 介绍CPC分类体系对功能分类位置和应用分类位置的处理原则。

案例介绍——一种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燃气轮机的定子叶片, 其中基材40 在长方体形本体41 的上面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突起42。长时间使用后, 突起42 的上面造成磨损, 需要修补磨损的部分 (参见附图1 (a) - (b) ) 。现有技术通过实施堆焊来进行修补, 但由于堆焊而受到的热影响及残余应力的作用, 容易导致定子叶片产生变形。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修补方法, 对部件进行钎焊时, 可使熔融的钎料留在接合部位, 不会引起部件变形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弊端。

技术方案:不是对磨损的部分实施堆焊来进行修补, 而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 将被磨损的突起42 进行切削而形成槽43 (参见图1 (c) ) ;

(2) 将多孔的钎料保持体44 插入基材40 的槽43中 (参见图2 (a) ) ;

(3) 按照与钎料保持体44 的侧面相接的方式将钎料45 载置于本体41 上 (参见图2 (b) ) ;

(4) 加热:钎料45 通过加热而熔融, 且浸渍于钎料保持体44 的孔隙内。熔融的钎料45 的进入并填充于槽43 内的钎料保持体44 和本体41 之间的间隙, 形成新的突起 (参见图2 (c) ) 。

技术效果:避免堆焊引起的热变形。

分类过程

(一) 确定待分类的技术主题

1. 涉及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

根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案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不是对定子叶片的磨损的部分实施堆焊来进行修补, 而是通过切削加钎焊的方法来达到修复突起的目的。因此, 从整体上确定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是:“用于燃气轮机定子叶片的特定部位——突起的修补方法”。

然后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该案例的具体组成部分是否存在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 本案例的修补方法主要包括:通过切削形成切槽;使用钎焊形成修补等步骤。通过理解发明, 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叶片的修补、叶片具体部位 (即突起42) 的修补、通过钎焊修补、切削与钎焊的组合。

2. 涉及附加信息的技术主题

从整个申请文件看, 除去上述涉及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外, 还多处提到燃气轮机, 因此“燃气轮机部件的焊接”是涉及附加信息的技术主题。

综上, 最终确定的技术主题如下。

(1) 涉及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a. 用于燃气轮机定子叶片的特定部位-突起的修补方法, b.涉及叶片的修补、c. 叶片具体部位的修补、d. 通过钎焊修补、切削与钎焊的组合。

(2) 涉及附加信息的技术主题:燃气轮机部件的焊接。

(二) 针对待分类的技术主题进行分类

I.发明信息的技术主题:用于燃气轮机定子叶片的特定部位——突起的修补方法

1、选择可能涉及的分类位置

针对上述技术主题“燃气轮机定子叶片的特定部位--突起的修补方法”, 通过粗略阅读分类表, 本领域分类员容易确定F01D是关于汽轮机和叶片的集中分类位置;而钎焊属于焊接的一种, 分类在B23K中;关于组合加工, 则涉及B23P。综上, 初步得到可能涉及的分类位置:F01D、B23K、B23P。

2.分析并选择分类号

(1) 选择大组

如上所述, 可能的分类位置涉及F01D, B23K , B23P。在CPC分类表插入版分别浏览相关位置, 根据F01D, B23K , B23P下各大组的组名进行浏览、本领域分类人员容易将本申请的定位到以下相关的大组:

F01D 5/00 叶片;叶片的支撑元件;B23K 1/00 钎焊, 如硬钎焊或脱焊; B23P 6/00 物品的修复或修理;而关于叶片的具体修补部位, 则根据对技术方案的理解, 突起42 的作用是:防止或减少工作流体的内部泄漏, 应分在大组F01D 11/00 。

(2) 选择小组

针对上面初步确定的大组, 再到CPC分类表 (以2014.07 月插入版为例, 有删节, 中文译文部分参考了IPC高级版第8 版分类表) 的相关位置进行查找其进一步的细分, 从而确定小组。

(a) 阅读F01D 5/00

F01D 5/00 Blades; Blade - carrying members叶片; 叶片支撑元件

F01D 5/005 . Repairing methods or devices修理方法和设备

F01D 5/02 . Blade - carrying members, e.g.rotors叶片支撑元件, 如转子通过查看F01D 5/00, 仅有一个涉及修理方法的一点组细分F01D 5/005 . 修理方法和设备, 而除此之外, 没有更细的分类, 因此对于上述发明信息a, 分类位置选定为F01D 5/005。

(b) 阅读F01D 11/00

F01D 11/00 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 - fluid, e.g. between stages防止或减少工作流体的内部泄漏, 如在两级之间

F01D 11/08 . for sealing space between rotor blade tips and stator ( specially - shaped blade tips therefor F01D 5/20 ) 转子叶尖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密封

F01D 11/10 . . using sealing fluid, e.g. steam使用密封流体, 如蒸汽

F01D 11/12 . . using a rubstrip, e.g. erodible.deformable or resiliently - biased part利用磨损带, 如易受侵蚀的、可变形的、有回弹力的偏压零件

F01D 11/122 . . . with erodable or abradable material具有易受侵蚀的或者可磨损的材料

F01D 11/125 . . . .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具有加强结构

F01D 11/127 . . . with a deformable or crushable structure, e.g. honeycomb具有可变形或可压碎结构, 如蜂窝

通过浏览F01D 11/00, 并结合对技术方案的理解, 突起42 (被修补的部位) 的作用是使用可磨损的材料 (钎焊的材料比较软, 是可磨损的) 来形成密封, 避免内部泄露。进一步的, 根据技术方案的理解, 其适用于转子叶尖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密封, 因此排除了其他的一点组, 而选择F01D 11/08。接着浏览F01D 11/08 的细分, 发现其下位二点组F01D 11/12·· 利用磨损带, 如易受侵蚀的、可变形的、有回弹力的偏压零件, 对本发明是适合的。继续浏览三点组, F01D 11/122 . . . 具有易受侵蚀的或者可磨损的材料, 也是适合的, 而其四点组则不适合。对于其他的三点组, 也不适合。因此, 对于此点发明信息b, 分类位置确定为F01D 11/122 。

(c) 阅读B23K 1/00

B23K 1/00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钎焊, 如硬钎焊或脱焊

B23K 1/0008 .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特别适用于特定部件或工件

B23K 1/0018 . . Brazing of turbine parts汽轮机部件的硬钎焊

经浏览:B23K 1/00 涉及钎焊, 其一点组有更细的应用分类B23K 1/0008 .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特别适用于特定部件或工件, 而且在B23K 1/0008 之下, 还有更细的二点组的细分B23K 1/0018 . . 汽轮机部件的硬钎焊。因此, 对于发明信息c, 分类位置确定为B23K1/0008, B23K1/0018。

(d) 阅读B23P 6/00

B23P 6/00 Restoring or reconditioning objects物品的修复或修理

B23P 6/002 . Repairing turbine components, e.g. moving or stationary blades, rotors涡轮部件的修复, 比如转动或静止的叶片, 转子

B23P 6/005 . . using only replacement pieces of a particular form仅使用具有特定形状的替代件

B23P 6/007 . . using only additive methods, e.g.build - up welding仅使用附加方法, 如堆焊

B23P 6/04 . Repairing fractures or cracked metal parts or products, e.g. castings断裂或有裂纹金属部件或产品的修理, 如铸件

B23P 6/045 . . of turbine components, e.g.moving or stationary blades, rotors, etc. 涡轮部件的, 如转动或静止的叶片, 转子等

经浏览:B23P 6/00 涉及部件的修理, 一点组有更细的应用分类-- B23P 6/002 . 涡轮部件的修复, 比如转动或静止的叶片, 转子, 对本申请特别适合。而其下面的二点组不适合, 因此不予考虑。

而对于其他的一点组B23P 6/04, 虽然其二点组B23P 6/045 . . 涡轮部件的, 如转动或静止的叶片, 转子等, 也涉及涡轮机转子或定子的修补, 但由于其上位的一点组涉及的是断裂部件或裂纹的修复, 而本申请是磨损部件的修复, 因此, 予以排除。因此, 对于此点分类信息d, 分类位置确定为B23P 6/002 。

综上, 确定发明信息的分类号:F01D5/005, F01D11/122, B23K1/0008, B23K1/0018, B23P6/002

II.附加信息的技术主题

附加信息涉及汽轮机的焊接, 因此浏览B23K的2000 系列

B23K 2201/00 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通过钎焊, 焊接或局部施加热量的切割而制造的物品

B23K 2201/001.Turbines涡轮

经浏览, B23K的2000 系列通过细分进一步给出了应用分类, 由于汽轮机属于涡轮机机械, 因此确定B23K2201/001 为涉及附加信息的分类位置。

(三) 最终确定本案例的CPC分类号如下

发明信息:F01D 5/005, F01D 11/122, B23K1/0008, B23K 1/0018, B23P 6/002

附加信息:B23K 2201/001

总结

通过以上本案例的分类过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CPC分类倾向优先给出应用位置, 即应用位置优先

本发明中涉及的功能分类包括B23K1 (钎焊) , B23P6 (组合加工) , 应用分类涉及F01D5 (叶片) , F01D11 (防止内部泄露的密封部件) 。而从本申请的分类过程来看, CPC中更倾向于从应用优先的角度考虑分类, 即首先应考虑该修补方法应用的场合——叶片, 以及叶片的具体部位——防止内部泄露的密封部件, 从而首先从这两个地方寻找分类位置。而反观IPC, 则倾向于从功能位置给出分类。

(2) 应用位置尽可能的细分

与IPC相比, 对于应用位置:F01D11/00, CPC通过细分给出了更详细的分类位置, 比如给出了三点组F01D 11/122 . . . 具有易受侵蚀的或者可磨损的材料。对于应用位置F01D 5/00, CPC通过细分给出了更详细的分类位置F01D 5/005 . 叶片的修理方法和设备。而IPC中, 对于上述两个分类位置则没有进一步的细分。

(3) 功能分类中通过细分给出了应用位置

如上所述, CPC倾向于应用位置优先的原则, 但对于功能分类, 则通过细分给出了更具体的应用位置, 这一点也反过来印证了应用优先原则。在本发明中功能分类B23K1/00 (钎焊) , B23P6/00 (组合加工) 中, 都通过细分给出了涉及应用领域 (涡轮轮机、叶片等) 的细分, 如B23K 1/0008, B23K 1/0018, B23P 6/002。

(4) 只要对检索有利, 要将所有的应用分类位置全部给出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多个应用分类、功能分类都通过细分给出了更细的应用位置, 这些位置都指向了本申请涉及的应用场合——燃气轮机、叶片、叶片的具体位置等。可见, 只要对检索有利, 要将所有的应用分类位置全部给出, 而不是只要给出了一个应用位置, 其他分类的就不用再给出。除此之外, 附加信息的分类, 通过2000 系列进一步给出了涉及应用的分类。这样, 最终所有的分类号都涉及应用位置。

综上, CPC分类体系通过应用位置优先原则, 对应用位置的细分以及在功能分类中给出应用位置的细分等途径, 使CPC分类更加详细, 包含了更多的分类信息, 使其更有利于检索。

观点建议

1.科研人员应养成检索各国专利文献的习惯, 避免重复研究, 并规避他人的专利陷阱。

2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 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科研人员应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简化维权程序, 减小维权成本, 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摘要:本文结合一个案例的分类过程, 分析了CPC分类体系对功能分类位置和应用分类位置的处理原则, 得出CPC分类体系中更倾向于应用位置优先原则, CPC通过对应用位置的细分以及在功能分类中给出应用位置的细分等途径, 使CPC分类更利于检索。

分类 篇2

马路边的垃圾桶虽然身材差不多但每组垃圾桶都有特殊的标志,这里面可是有学问的。比如纸箱,书本,报纸,饮料瓶,塑料玩具,旧衣服,易拉罐,废铁,铜,铝等我们要放进蓝色标志的垃圾桶里,这些可以回收再利用生产产品,变废为宝。比如易腐烂垃圾,如剩菜剩饭,过期食品,蔬菜,水果,瓜皮果壳等我们要放入绿色标志垃圾桶,日常生活垃圾产生的废弃物腐烂后可以当肥料呢!比如废电池,废油漆,化学剂等等要放入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应该专业统一处理,不然会造成污染水等资源,对人身体健康有害。

去上学的时候总发现路边有许多垃圾,学校也有许多垃圾。老师经常强调同学们要养成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如果我们位置上有垃圾就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班里的同学都这样做了,那我们的教室就会干净了。有些同学为了不想捡垃圾,用脚踢到别人那里;还有的同学说自己位置上的垃圾不是自己的,为这个事情争得面红耳赤。这样是不对的,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如果有不要的废纸就要扔进蓝色标志的垃圾桶里,不能随手扔地上。把垃圾送回家我们的教室才会干净整洁,教室也是我们的家啊。小卖部旁边的垃圾也有很多,有别人吃完扔掉的垃圾,比如果皮,还有一些掉地上的食物;也有被丢弃的废电池,废纸等。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吃完的果壳我们要随手扔进绿色标志垃圾桶;废纸就扔进蓝色标志垃圾桶;没有用的电池就扔进红色标志垃圾桶。如果我们随地乱扔垃圾,地球会变得非常臭,教室也会很脏。生存在一个又脏又臭的环境里,也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呀!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分类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分类思想;分类方法

“新课改”要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方法便是一种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及教会学生分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贯穿在整个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当中。

一、分类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根在《习惯论》中说过:“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教给学生方法之前,先要树立和培养他们的分类意识和思想。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分类思想,例如在洗衣服时应该把深、浅色的衣服分开;在摆放物品时应该把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分类思想则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呈现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这些对象划分成为不同的种类的思想。

分类思想在数学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逻辑方法。通过使用分类思想,能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而通过分类的过程,又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条理性,从而提高学生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类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如果能把分类思想迁移到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虽然很多数学教师都认识到讲授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很少有数学教师能够真正的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分类思想作为数学思想方法中最基础的一种,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充分的把分类思想与教学内容想结合,在教学当中不断的渗透分类思想。学生只有充分地掌握具体的分类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分类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比如在讲数的分类时,随着所学知识的拓展,数的分类就有所不同。最开始我们将数分成正数、负数与零,在引进实数的概念之后,又可分成有理数和无理数,甚至进一步分成实数与虚数。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来定义数,就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数的分类,从而更好的掌握分类。如此反复地渗透分类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与积累当中,掌握一些分类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将分类思想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努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中体现分类思想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强调,明确的指出分类思想在简化数学问题上的功能,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更好的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合理的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学本身也有很多的便捷之处。通过数学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分类,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的理解问题,把握分类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也逐渐形成分类的思想。

三、分类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常用的分类方法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问题都是需要利用分类来解决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分类方法,才能够更加巧妙地解决问题。

1.根据数学概念分类

在许多数学题中,有一些数学概念是已经给出的,学生在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就需要按照概念分类的方式来进行划分。例如在解绝对值不等式时,就可以利用绝对值的概念,利用几何图形配合解决。

2.根据数学性质、法则分类。在解决某些数学题时,需要使用到数学对象的具体性质或者一些特殊规定,就能够更加便捷地解决问题。例如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时,若是要判断函数的单调性,通常使用方法的有定义法、导数法及初等函数的单调性结论等。若是要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则只能用定义和导数来证明。

3.根据图形的基本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分类。例如在对棱柱进行分类时,就可以按照侧棱与底面垂直与否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成斜棱柱与直棱柱;而在划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根据直线和圆的交点个数进行分类,可以分成直线与圆相离、相切和相交。

(二)选用恰当的分类方法

在学生领悟了分类思想以后,要想让学生更加自觉、有目的性地运用分类思维,教师就需要搜集一些典型的分类问题,让学生选用恰当的分类方法举一反三。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分类思想使用的具体方面,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使用分类方法。例如,在解决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这一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教会学生通过分类的方法,把这个整体的集合划分成为不同的部分,按照不同部分的性质再归为一类,这样就能够非常轻松的求出子集。通过分类,可以划分成五类,即不含有任何元素、含有1个元素、含有2个元素、含有3个元素、含有4个元素几类。这样,学生能够非常有条理、清晰的解决这类繁琐的问题。其次,在学生初步具备分类思想以后,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够准确的选择分类标准。由于针对同一个对象,如果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划分出来的类别也不相同,而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分类思想,但是在分类时却只会盲目的划分,也不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应该教会学生更多的分类技巧,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的选择具体的分类方法,从而简化并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不仅仅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类的思想,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选择更多的典型例题,强化学生的分类思想,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分类方法,更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姚辉娟.高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07:57-59.

谈档案实体分类和档案信息分类 篇4

一、档案分类

1. 档案实体分类, 亦称为保管分类或排架分类, 档案实体分类

是实实在在地对每一份档案文件划分或组成保管单位, 使档案文件从无序到有序, 固定其排放位置, 即对档案的分类排架与分类整理。档案实体分类包括三个层次。

(1) 国家档案全宗的分类。这是对国家全部档案进行的最高层次的分类, 是按照档案的若干重要属性 (形成机关的级别属性、历史时期属性、专业部门属性、档案制成材料属性等) , 从几个主要方面将国家档案总的分成若干基本的部类。这种分类是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设置以及国家档案在档案馆中合理分布的依据。例如, 我国按照档案的历史时期属性建立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央档案馆;按照档案形成机关的级别属性建立有中央级和地方级的档案馆;按照档案的专业部门属性建立有专业部门档案馆;按照档案制成材料的特殊性质建立有照片档案馆、电影资料馆等。

(2) 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分类。这是对一个档案馆全部档案的分类, 一般以全宗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根据每个档案馆馆藏全宗情况不同, 可按全宗所属的历史时期、部门系统或其他系统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对档案馆档案的分库管理和档案排架的合理化起指导和组织作用。例如, 我国各地方综合性档案馆, 首先按历史时期划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档案和建国后档案;建国后档案又按部门系统划分为工交系统全宗群、农林水利系统全宗群等。

(3)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这是对一个全宗的全部档案的分类, 一般是按组织机构、时间、形式、问题等特征进行分类。例如, 一个机关的全部档案可以按组织机构分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若干类;一个企业的全部档案可以按照职能分为行政管理类、业务管理类、基本建设类、会计类等。

2. 档案信息分类, 亦称为条目分类、目录分类或检索分类, 档

案信息分类是将每一份档案文件或每一个保管单位乃至所含的信息内容, 著录成条目, 然后再对条目进行分类, 即对档案的分类编目与分类检索。为了建立统一的档案检索系统, 我国于1987年出版了《中国档案分类法》, 并附有《档案分类标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类目细分规则》, 作为全国通用的档案分类标准。以《中国档案分类法》为例, 它的第一级类目是按照政治、文化、经济的顺序分为A中国共产党党务、B国家政务总类、C政法、D军事、E外交、F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 G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H科学研究、J计划、经济管理, K财政、金融, L贸易、旅游, M农业、林业、水利, N工业、P交通、Q邮电、R城乡建设、建筑业, S环境保护、土地管理, T海洋、气象、地震、测绘, U标准、计量、专利, 共十九大类。在政治上, 它概括了国家的全部职能;在文化上, 它与人类知识分类是一致的, 反映了一切知识门类;在经济上, 它反映了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档案实体分类与档案信息分类的相同点

1. 分类对象相同。

实体分类和信息分类都是以档案为对象。实体分类是对一件件档案划分类别, 信息分类是对档案文件或案卷著录成的条目划分类别, 它虽然不是直接对档案文件的分类, 但条目是相应文件或案卷的缩影, 所以, 信息分类对象也是档案。

2. 分类目标相同。

实体分类与信息分类, 都是为了揭示档案的内容和成分, 将其系统地组织起来, 实现对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3. 两种分类都包括划分和归类等工作, 一般应遵循逻辑原则。

三、档案实体分类与档案信息分类的区别

1. 分类范围不同。

实体分类只限在一馆所藏的档案范围内进行, 其中档案的分类整理, 大都限于一个全宗之内。而信息分类, 一般都超越全宗甚至档案馆、档案室的界限, 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为了全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可以在全国或一定地区内, 进行统一编目, 组织目录中心。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在国家档案局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以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为主分别筹建了革命历史, 明、清和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

2. 分类标准不同。

实体分类主要是遵循档案的形成规律, 维护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 用历史的方法来划分和集中档案。这种分类采取的是来源原则, 即作为一个机构、组织或个人在职能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全部种类的文件, 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集中保存, 不同来源的档案不能混合, 以档案的来源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整理档案中采用的全宗原则, 将一个全宗的档案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全宗内档案以年度、组织机构等客观存在为标准进行分类;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立卷原则等, 都主要是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来确定的, 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 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档案实体的分类是科学的、适用的。信息分类以档案内容记述和反映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的职能分工为主要分类标准, 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档案信息分类标准是国家档案局编写出版的《中国档案分类法》, 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法, 从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构成的实际出发, 分类法能够容纳各个历史时期、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各类档案。

3. 实施阶段和具体做法不同。

实体分类在整理阶段完成, 属于整理工作的内容, 其具体做法是:现行机关在拟制立卷类目时首先要选择本机关采用的分类方法, 确定分类方案, 然后在类目下确定案卷的条款, 立好的案卷应根据分类方案的层次和顺序进行排架, 并据此编制案卷目录。机关档案移交给档案馆后, 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的分类主要表现为根据立档单位的情况区分全宗、编制全宗号以及进行全宗排列。至此, 每一件档案便有了完整、固定的档号和最终的排架位置;信息分类是在编目阶段完成的, 属于检索工作的内容, 其具体做法是:对一份文件、一个案卷通过分析题名、审读正文等方法将其主题及其诸因素分析出来后, 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准确判断类别, 按照分类规则进行标引, 然后对其进行系统排列, 如给予分类号等, 将其编制成分类目录。

4. 作用不同。

档案实体分类使档案文件从初始的凌乱状态有序化为合理科学、层次分明的单线排列, 是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全宗内的档案只有经过分类, 才能进行立卷、排列和编目, 档案实体分类对于现行机关平时的立卷归档和档案馆 (室) 的案卷整理排列、编目和上架, 都有着现实意义。档案信息分类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并使信息有序化, 方便用户对档案的检索利用, 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料的需求和利用。

档案实体分类和档案信息分类既有同一性, 又有差异性, 两法应该并存, 各展所长。

参考文献

[1]陈智为等.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国档案分类法编委会.档案分类文集[M].北京:档案出版社, 1990.

分类 篇5

一、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

二、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绿色社会,共同铸造。

三、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四、不管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人际交往角度,垃圾分类都是很有必要的。

五、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六、王凤琴在退休前是一名描图员。对于垃圾分类,她只是从电视上听过这个词,(源自造句网)但也不明白是什么。

七、垃圾分类后被运回到回收公司进行处理。

八、我们都习惯于进行垃圾分类:罐头盒一类,不可回收的一类,盒子是另外的一类。

九、她们把垃圾分类,湿的,乾的,空瓶罐等分放在塑胶袋里.

十、校园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回收、节水节电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步,这些大家都将可以在稍后的参观中亲历和感受。

十一、但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应该是垃圾焚烧厂建设的前置条件。

十二、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十三、这个偌大的城市中,曾经的“垃圾分类者”角色渐行渐远。

十四、而城市要想运转自如需要公民各尽义务,比如垃圾分类就不只是政府的事,公民也有责任配合,没有公民教育,就难有高素质的市民,就难尽垃圾分类义务。zaojv。com

十五、今年,锦石乡佳塘村投入5万多元,建成一处垃圾分类处理废品回收站,由专人定期到农户家收取可回收垃圾,再进行精细分类存放。

十六、同时,推行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建立专业的建筑垃圾回收处理机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变废为宝、化腐为奇的目标。

十七、横县校椅镇石井村多年来坚持垃圾分类处理,建立了清洁乡村工作长效机制,给彭清华留下深刻印象。

十八、小涧西垃圾处理厂的工程师刘春晓坦言,目前垃圾分类回收确实面临不小的困境。

十九、白云区太和镇瑚琏农贸综合市场也没有实行垃圾分类。

二十、垃圾分类处理不仅仅是将性质不同的垃圾分别投入废物箱这样简单的操作,而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各方来共同合作的复杂系统。

二十一、无论是积极践行垃圾分类,还是为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建言献策,我们真诚希望每一位市民投身其中,为广州尽一份力。

二十二、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二十三、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集在物品上的状态……收纳这些东西,不过是在做垃圾分类。

二十四、湿地湖畔天鹅舞,水草丰美白鹭飞。大江上下千帆过,黄河两岸鱼米香。环境保护皆有责,全民皆兵动手做。垃圾分类来处理,污水净化循环用。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大家园,健康长寿幸福。

二十五、身体健康很重要,环境卫生是保障。白色污染害处多,塑料制品要少用。垃圾分类袋装化,废物利用减污染。噪音污染应减少,保护听力直到老。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十六、3月9日,保护母亲河,公民的职责,重点在日常,行动要落实;节水最光荣,慎用清洁剂,消费重绿色,多用耐用品,垃圾分类放,回收省资源;讲究好卫生,爱护动植物,植树兼造林,生。

二十七、绿色出行,让生活多一丝绿色;文明交通,让车道多一路畅通;低碳生活,让我们多一些健康;垃圾分类,让城市多一道美观!

二十八、车队后方的表演者更化身为清洁队超级助选员,在民众做好垃圾分类时大声唱票,鼓励民众为辛苦的清洁队员投下支持的一票。

二十九、全市要做好后亚运时期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严格实施门前“三包”制度,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措施,做到全民动手、清洁家园,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十、泡在温泉中,看冬夜繁星,任雪花片片落进舌尖,享受着让人惊讶的纯,也不停地思忖刚才那扎扣垃圾分类袋的那只尽责的手。

垃圾分类标语

1、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

2、回收废弃电池,创造美好家园。

3、请不要乱扔我,我会污染环境。

4、垃圾要分类,生活要品位。

5、混放是垃圾,分类成资源。

6、谢谢您的配合,我为您的风度而赞美。

7、垃圾分类源自点滴,美好环境始于言行。

8、感激你的关照,我寂寞的心如沐东风。

9、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

10、简单的动作,造就美好环境。

11、环境关系你我他,垃圾分类靠大家。

12、红橙蓝绿,垃圾也可添美丽。

13、垃圾也有宝,分类不可少。

14、就算是扔垃圾,也能小窥操行之高低。

15、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和谐港城因你美丽。

16、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容呵护绿色家园。

17、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

18、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建优美社区环境。

19、垃圾也想有个家,一个不大不小的处所。

20、垃圾分类靠大家,健康生活你我他。

21、垃圾分好类,生活没烦恼。

22、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

23、环境是大事,扔垃圾是小事,大事要从小事做起。

24、千家万户垃圾分类,文明港城更加洁美。

25、垃圾分类,利国利民。

26、无论春夏和秋冬,垃圾分类在心中。

27、提高社区的品味,从垃圾分类开始。

28、美味的“食物”,只有分类吃才更香。

29、垃圾和人一样,应该各有所归。

知识的分类 篇6

这种分类如同任何分类一样,当然有其不完美之处,但这是一个有用因此有影响的分类。当初划归为某类的一些学科如今也可能有了重大变化,例如由于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或接近于成为科学,尽管是《最年轻的科学》(托马斯·刘易斯的一本书名);现代的机器生产至少在某些方面也早已可以令一个能工巧匠自叹不如。但在我看来,这一切变化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取消这种知识的分类。必须注意的是,在这里重要的是不能将知识的分类和学科的分类混同起来。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以致于康德的时代(他的著名的三大批判可以说就承续了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知识的分类也许更多同学科的分类相联系,似乎某个学科的知识就只有某一类知识。其实,严格说来,历史上任何学科都或多或少地同时具有这三类知识。这一特点在当今时代也许尤其显著,知识分类与学科分类已经是交叉了。例如在哲学这个传统的纯粹理性领域,由于马克思、尼采、后期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杜威等人,也早已不那么“纯粹”了。即使是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因此也是比较“纯粹理性”的)维特根斯坦在其名著《逻辑哲学论》的篇末就已经承认哲学中“有不可言说的”,因此要“保持沉默”。在工程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知识领域就是know-how。人们在各个学科中都似乎不约而同地开始重视《个人性知识》(波兰尼),强调知识的弥散性(哈耶克),强调“无意识的知识”(波普尔),强调“无言之知”,强调“身体记忆的知识”,强调“习得的知识”,强调那种无法交流或交流起来不经济的知识。而在另外一些场合,这种难以清楚地以言词或文字交流的知识则被用“传统”这个极为含混的概念所替代了。在国外法学界,上世纪的使法学成为科学的梦已经基本结束了,今天人们已日益承认法学更多是或主要是一种“实践理性”(参见波斯纳,《法理学问题》),尽管法学家所用的“实践理性”一词在很大程度上也涵盖了亚里士多德的“技艺”领域。

我的兴趣当然并不在于如何使法学分类在现有的知识体制中位置更为恰当,尽管我曾在一次会议上同一位老先生就宪法学是否是宪法科学而“叫过板”。我更关心的是,假如法学不是一种纯粹理性的知识,那么我们的法治建设、法学教育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否恰当有效,因此而应当有所调整?

近代中国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引进了西学,进行了空前的社会改造,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绝大多数引进的西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科学”的旗帜下进行的。法学可以说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引进中,法学不仅是作为一种具有真理性的普适性命题引进的,而且法学往往成为对这些命题的研究、解说和论证,成为一套具有强烈规范意义的原则或规则体系。这就使得法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纯粹理性”的学说,强调其系统性、逻辑性。似乎掌握了这一套逻辑上、系统上“正确的”原理,颁布了一套又一套系统的规则,最多再训练一批廉洁、循法的官员,法治的建立就指日可待。在法学教育上,同样呈现出这种强烈的“科学主义”的实际是唯理主义的倾向,特别注重对法律原则的分析,然后是对法条的解释。所谓普法教育,其基本假设也是人们之所以违法,之所以不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就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法律,或者说“没有法律的概念”,“法律意识不强”;法律教育和普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认识法律,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方才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国近代以来似乎总是首先强调立法,强调“有法可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法理学”或“法哲学”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学科,在我国各校几乎都是名列第一的法学专业课;即使许多更为实用的部门法课也都是以讲授专业原理为主,例如刑法概论、民法总论以及经济法概论,而许多带有很大操作性的课程,例如法律文书、模拟法庭,在各个法学院中都重视不够,甚至根本不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律师的要求,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是法学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因此,翻开任何近年来的一本法学杂志,开篇的文章都是诸如“论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论社会主义法治国”,“法治与精神文明”之类的文章(下一步估计将会大量出现的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法治”之类的文字);即使部门法研究的重头文章,似乎也是“论罪刑法定”,“论诚信原则”等。

当然我并不反对立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不笼统地反对这种类型的、注重原理的法学研究(当然首先它们必须足以构成“法学”并且要有所“研究”);我认为这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是,从前面所谈及的知识分类来看,法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理性的、思辨的学科。它决不是只要从理论上讲通了,实践上就可以做、并可以做好的學科。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的实践,而不仅仅是法学家或法律家的实践,其构成必定也同时需要这三种知识,思辨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法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它并不只是一些普遍正确的命题所构成,而且需要大量的“实践理性”,需要许多难以言说难以交流的知识。如果,我们将法治的形成仅仅寄托与法学,而将法学的发展仅仅寄托于那种可以言说、表述的法律理论或原则的发展,那么法治必定难以形成,同时法学的发展也必定是畸形的——一方面大量的法律得到颁布,号称法学的著作大量出版,而另一面,社会的秩序没有太多的改观,在没有国家强制的条件下,人们以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的法治“观念”没有什么变化。

这种从思想入手,从观念入手,从纯粹理性入手的法治建设的进路至少是不完全的。纯粹理性并不能、至少不可能总是领导实践理性,同样也不可能总是领导技艺。这三者可能有关联的一面,但区别是非常重大的,其所针对的问题,其有效领域都是不同的,尽管可能有所交叉。一个毕生因研究法律之定义而蜚声学界的法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可能完全不足以解决任何实际的纠纷,而一个纠纷的解决甚至可以完全与抽象的法治概念无关。那种学科内知识的三六九等,如果不是一种对知识的误解的话,我很怀疑,是不是一种知识霸权的产物。事实上,我感到,我国法律界和法学界的确相当轻视司法界的一些具体的知识,认为他们没有理论,或者认为他们只是凭经验办事、思想落后甚至僵化,他们的知识在我们现有的以欧洲大陆法为模式的法律知识体制中几乎没有任何位置(在欧美国家,也只有英美国家,由于司法主导的法律体制凸现了法官和律师的知识);而另一方面,太多的法学院毕业生进入司法界或当律师之后,常常抱怨学校学的东西“没什么用”。当然,这种抱怨不能过分当真。但是至少应当引起我们警惕的是不要将法学或法律的知识仅仅归结为可以形成文字、成为原则、成为命题的知识。

这种过分强调思辨的、纯粹的、可言说的法律知识有时甚至也是荒唐的。比如说,普法教育的一个前提就是许多违法者之违法是由于缺乏法律知识。这种情况,我相信肯定是有的,是真的,但不会是普遍的,而法律更多针对的是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从极其偶然有个别人不知法而将作恶多端的儿子处死“为民除害”这样的例子中得出一个普遍概括,并进而从“人的行动总是受思想指导”这一哲学命题推出普法是加强公民法治“意识”的有效措施的结论。只要我们睁开眼睛看一看,就会发现,社会中许多违法犯罪者并不是因为不了解法律或一般社会规范,而是因为有其他种种利益或借口。国外的一些相当严格的实证研究发现,普通人与关在监狱中的罪犯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基本相同,其差别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有时甚至后者对法律了解得更多。在社会生活中,如今甚至有不少人是事先了解法律之后再去违法,以试图钻法律的空子。而我们之所以不杀人放火,绝大多数人不是因为知道可能受到法律之惩罚,而是因为一种习惯、一种身体记忆的知识。相反,如果我对别人说,我半夜没有抢某个摆摊的老头是因为怕受到惩罚,别人一定会认为我“有病”。因此,将法治建设仅仅视为一个纯粹理性的事业,一种传统意义上、狭义上的“知识”的事业必定是不够的。

福柯在其许多著作中都提到了现代社会的法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discipline,他对此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这里暂且不论福柯的态度如何,仅仅就他所使用的这个英文词来看,的确很有意味。Discipline既有学科的含义,也有纪律、训练的含义。如果不是我妄加猜测的话,福柯就是力图传达这种双重的含义:任何一个学科都不仅仅是一种可以言说的知识,一套自恰、不矛盾的命题,一套可以演绎成篇的逻辑,而是一种话语的实践,一种对参与者的训练,这种话语实践并不完全是逻辑的,这种话语实践要在人的灵魂上打下其印记,要“溶化到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它的真正力量不在于说服人,让人们听起来很有道理,而在于你可能在逻辑上、文字上反对它,但在话语实践上却可能是它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举个例子,如果我事实上借了某某人一千元钱,不还;他到法院起诉,但没有借条或其他证据;法院以没有证据为由判他败诉。这在现代民事诉讼法法理上“天经地义”。但如果他不是在灵魂上而只是在理论上接受了这一天经地义,那么他就总会耿耿于怀,甚至会事后找帮人来教训我一顿——于是,理想的法治还是没有落实。

如果承认法治是一种社会的实践性的事业,承认支持其运作的知识包括了本文大致指出的三种知识,那么,从这种知识的分类层面上看,我们也就可以看出目前法学界笼统讨论的“法律移植”或“与国际接轨”在什么层面上是可能的,在什么层面上是不可能的;而不是泛泛地讨论应当不应当或主张不主张移植的问题,或是从概念上探讨“移植”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如果仅仅想表示一种态度,坦白地说,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是太容易了。翻译一些外国学者的理论著作、法典,这很容易;考察和模仿一下外国有关司法机构的设置和运作,也并不太难;如果要有整整一批真正在灵魂上而不只是在言说和文字上接受现代法治的法官和其他执法官员,在我看來,就不大可能通过移植来实现;至于“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使法治的话语实践真正得以畅通,则与移植或接轨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因此,如果中国的法治要想建立并成熟起来,中国的法学能摆脱“幼稚”之标签,那么我们作为法学家就不仅应当重视纯粹理性,而且应当重视实践理性,重视技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后两种知识以恰当的方式转化为可言说、可交流且交流起来经济的知识。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种知识品格之转化并非不可能,不可能的只是这种知识的完全转化。前面所说的医学的变迁,以及能工巧匠的衰落就是两个明证。转化的条件则是社会的变化,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相关技术的发展。在法学上,这种例子也有。英美法官对法学(而不是法治)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将法官审判这个先前人们认为“几乎无太多话可说”(卡多佐语)的领域内生产的知识变成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交流、对话因此可供分享的知识,即所谓的“实践理性”。我想,只要人类在延续,这类知识的领域就永远不会荒芜。

分类 篇7

现在,大部分分类学的文章和研究都是关于概念联系和发展的。但是,英语水平高低是否会影响人们选择主题关联联系和分类学联系,现有的理论还不能提供答案。因此,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一个实验,探究不同英语水平的双语者(分别是高中生和英语专业研究生),倾向于选择主题关联联系还是分类学联系。

二、文献综述

从Inhelder and Piaget(1964)开始,分类学联系成为了人类概念联系的研究重点。很多概念可以归类到分类学,具体来说,很多分类联系都在等级分类中形成,比如:餐厅的桌子-家具-人工制品-物品,生日聚会-聚会-社会活动。在相同的等级中的种类(比如:聚会)一般都有相似的特点。而且,很多概念的嵌套特征可以促使人们进行联想。分类学联系主要基于相似性,就是不同的两个事物有着相同的特征。比如狗都具有的特征,有四条腿,会叫,有毛发,吃肉。

小孩倾向于这样分类:把女人和车联系起来,因为女人会开车(e.g.,Smiley and Brown,1979)。这些主题关联联系不是基于相似性(共同具有某些特征),而是基于两种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后来的研究发现,如果可以正确地实行实验任务,成年人也可以形成主题关联联系(Estes et al.,2011,Lin and Murphy,2001)。

之前的研究在多个方面证明了现在研究的意义。第一,很多之前的研究都发现成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分类学联系。之前的大部分研究的重点都在小孩的分类上,但是现在的研究重点在于双语者。在有关于概念的理论中,主题关联联系经常出现。比如,很多语义记忆的大脑网络模型和这些关系有共同点。但是,在有关概念的研究中,分类学联系的出现,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注意力。

三、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

双语者二语水平各不相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他们使用二语的频率,习得二语的年龄。基于此,双语者在不同的方面发展语义网络。学习了多种语言,语言水平比较相似,并且相互影响(Cummins,2001)。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往往从初中开始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只有通过运用一门语言,才能更好地学好它。但是,在中国学习英语的方式都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和记住的都是词汇和语法。因此,学生在考试中可以得到高分,但是使用英语的能力却很弱。因此,中国高中生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晚的年龄,在教室课堂中学习了第二语言,二语水平相对较低,他们也是二语习得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于不同语言不同程度的依赖,小孩可能会在语言方面发展他们具体的概念联系。

我们用选择任务进行现在的研究,为了证明以下假说:不同英语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包括高中生和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他们选择主题关联和分类学联系倾向不同。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研究目的是检测英语水平对于分类的影响。研究问题是不同英语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选择分类学和主题关联联系时有什么不同。

四、研究设计

(一)被试。

首先让高中学生做问卷调查,关于其英语学习的经历,确保他们是双语者。有两组被试,第一组是36名高中一年级学生(18名男生,18名女生);第二组是浙江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有36名(18名男生,18名女生),自愿参加该实验。

(二)材料。

33个单词组成11组主题关联和分类学联系的三个一组选项,42个单词组成14组没有词汇意义联系的选项作为填充材料,它们在概念上都没有联系。

(三)过程。

在Super Lab 4.0.上设计程序,实验指示如下:三个单词或者图片会以三角形的形式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在三角形上面的单词或者图片和另两个单词在概念上存在联系。请判断上方单词是否在概念上和左边的单词比右边的联系更强。如果是,请按“z”键,如果不是,按“/”。

五、不足与展望

首先,实验材料有缺陷,在三个一组的实验材料中,有些事物的名字有相似性,重复性和倾向性,有些名字可以有更强的单词联想,这样很可能影响被试的判断,倾向于选择那些单词联系更强的词语。其次,研究结果会随着被试个体差异和实验过程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会减弱实验的有效性。一些被试可能会忽略实验的指示,没有正确和错误答案,而把实验任务看作测试他们智力或者考试技能的一种方式。而且,由于个体的预期,经历,文化,背景知识,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在分类的时候产生差异。

最后,实验结果是否会因为类别建构任务的改变而改变。在该研究中,二选一的类别建构任务使用三个一组的选项。如果类别建构任务需要被试从8个或者更多的事物中做选择,被试的选择是否会改变,这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Estes Z,Golonka S,Jones LL.(2011).Thematic thinking:The apprehension and consequences of thematic relations.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54:249–294.

[2]Lin,E.L.,&Murphy,G.L.(2001).Thematic relations in adults’concep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30(1),3–28.

[3]Murphy,G.L.(2010).What are categories and concepts?D.Mareschal,P.C.Quinnn,S.E.G.Lea(E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1-28.

分类 篇8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身份的准确识别与认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指纹因具有唯一性、普遍性、稳定性、易采集性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身份识别特征。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Automat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在通信、刑侦、金融、安检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指纹数据库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为了提高检索速率,必须为大容量指纹库建立高效的分类检索机制,以缩小搜索空间,使指纹匹配只在指纹数据库中一个尽可能小的子集中进行。

指纹分类作为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虽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但因常用的指纹分类特征存在较小的类间方差和较大的类内方差、存在部分模糊及低质量指纹等原因,自动指纹分类一直是模式识别领域的一项难题[1]。

目前常用的指纹分类算法可分为6类[2]:基于规则的[3,4,5,6]、基于结构的[7,8]、基于句法的[9]、基于频率的[10]、基于神经网络的[11]和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12,13]方法。这些分类算法大都建立在Henry的5分类模式或其变种的基础上,分类数较少,当指纹库容量较大时,不能有效减少待匹配指纹的数量。

本文针对大容量指纹数据库的匹配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分类特征的指纹多级分类算法。依据评测指标将指纹图像分为质量合格与不合格2类,对不合格指纹要求重新输入;对合格指纹逐级按照纹型类别、奇异点间脊线数和指纹中心区域脊线平均频率实现多级分类。实验表明,该算法检索效率高、鲁棒性强、匹配识别空间小,适用于大容量指纹库的分类检索与匹配。

1 方法概述

本文提出的指纹分类检索机制如图1所示。

(1) 设定整个指纹数据库为检索空间,记为A;

(2) 对输入的待匹配指纹图像进行质量评测,如果质量合格,则依据输入指纹的纹型类别,从A中检索出与之同类别的指纹,得到集合B;如果质量不合格,则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图像;

(3) 计算输入指纹图像奇异点间的脊线数,据此在B中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指纹集合C;

(4) 计算输入指纹中心区域的脊线平均频率,据此在集合C中搜索指纹,得到集合D;

(5) 在集合D中对输入指纹进行细节特征匹配。

由图1可知,随着分类级数的增加,计算复杂度相应增加;而待匹配识别的指纹数量显著减少,因此,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基于大容量指纹库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检索速度,减少搜索匹配时间。

2 分类特征的选取和计算

实现多级分类索引采用的分类特征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分性。本文依次选取指纹的纹型类别、奇异点间脊线数和中心区域脊线平均频率作为各级的分类检索特征,这些特征都是指纹本身的固有特征,稳定性强且相互独立,具有很强的可分性。

2.1 质量评估

低质量指纹严重影响指纹识别的准确率,故应先对指纹图像质量进行评测。用于指纹评测的宏观指标主要有:指纹图像有效面积的大小、图像主体与图像中心的偏移量及指纹干湿情况等;微观指标主要有:奇异点和细节点等指纹特征。本文采用文献[14]提出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相结合的综合评测方法来判定指纹图像质量是否合格。对不合格者,要求用户重新输入指纹;对合格者,进行后续的分类处理。

2.2 纹型分类

本文采用Kenneth Nilsson[15]等人提出的复数滤波方法来定位指纹图像的核心点和三角点,该方法不仅可计算出奇异点的类型、位置和数目,而且可求取奇异点的方向。利用基于奇异点信息的分类方法[16]将指纹分为左旋、右旋、漩涡、弓形、帐弓形和杂类共6类,其中杂类指纹为所有不能分为前5大类的指纹图像的集合。纹型分类步骤如下:

(1) 对指纹图像进行方向场估计和分割;

(2) 应用复数滤波方法提取出奇异点及其类型、数目、位置和方向等信息;

(3) 根据奇异点的有关信息将指纹分为左旋、右旋、漩涡、弓形和帐弓形5大类;

(4) 将不能归为上述5大类的指纹定为杂类。

2.3 脊线数分类

当核心点和三角点可精确定位时,两者间的脊线数为一个定值,不受平移、旋转等形变因素的影响,故可用作分类特征且区分度和鲁棒性良好。

由于只有左旋、右旋、漩涡和帐弓形指纹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奇异点,而帐弓形指纹自然分布概率很小且其核心点和三角点之间几乎没有脊线,因此在按纹型分类的基础上,只对前3类指纹计算脊线数,实现二级分类。脊线数的计步骤如下:

(1) 提取指纹图像的核心点和三角点的坐标;

(2) 确定奇异点在指纹细化图像中的坐标,求出两点间的直线方程;

(3) 在指纹细化图上计算上述直线与脊线相交的像素点数,其值即为核心点与三角点间的脊线数。

如果输入指纹与指纹库中同一指纹之间存在质量差异,则可能导致计算出的奇异点间脊线数不完全相同,为此,采用冗余分类策略对左旋、右旋和漩涡这3类指纹按照奇异点间脊线数的分布情况进行二级分类,进一步缩小检索空间。

2.4 脊线平均频率分类

指纹由脊、谷线交替排列组成,不同指纹有不同的脊线平均频率,故可将其作为指纹分类特征。

2.4.1 指纹图像频谱分析预处理

考虑到指纹中心区域的非线性形变通常较小,且纹线清晰度较高;为提高所计算脊线平均频率的准确性,减少指纹图像质量原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降低计算复杂度,只选取以指纹中心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形中心区域进行频谱分析(r为中心点离指纹图像边缘像素点最近的距离);同时,为降低图像灰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所截取的圆形区域先进行图像增强,然后再进行二值化处理,最后对二值化后的中心区域进行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中通过频谱分析求取指纹图像中心区域的脊线平均频率。预处理效果如图2所示。

图中(a)-(f)分别为指纹原始图像、中心点定位图、圆形中心区域及其增强图像、中心区域二值化图像及其频谱图。

2.4.2 频谱特征分析及平均频率计算

f(x,y)表示大小为N×N的数字图像中坐标为(x,y)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则f(x,y)的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F(u,v)为:

F(u,v)=x=0Ν-1y=0Ν-1f(x,y)e-2πj[(ux+vy)/Ν](1)

其中,u,v∈{0,1,…,N-1}。对所截取的指纹中心区域进行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可获得图2(f)所示的中心对称的频谱图。以其中心为原点,r为原点到目标点的距离,θ为目标点的角度,所得极坐标系中的频谱为F(r,θ)。平均频率计算如下:

(1) 计算频谱幅值的分布概率密度函数p(r,θ):

p(r,θ)=|F(r,θ)|2002π|F(r,θ)|2drdθ(2)

|F(r,θ)|2是频域中目标点的能量值,002π|F(r,θ)|2drdθ为频谱总能量。

(2) 计算频谱幅值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p(r):

p(r)=02πp(r,θ)dθr[0,ΝFFΤ2-1](3)

p(r)表示环半径r上的频谱能量分布密度。

(3) 计算平均频率r¯:

r¯=1090p(r)p-allrdr(4)

其中,p-allr∈[10]上的频谱能量分布密度。频谱结构分析和大量实验表明,积分区间取[10]时,所得平均频率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最高。

2.4.3 脊线平均频率计算结果

随机抽取FVC2002指纹数据库中的3枚指纹所对应的9幅不同图像,按照上述步骤进行频谱分析,求取相应的平均频率,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指纹的多幅指纹图像对应的平均频率

由表1可知,同一指纹在旋转、平移和不同按压力的情况下,计算出的脊线平均频率差异较小,而不同指纹的差异较大,说明脊线平均频率可作为一种稳定的、可区分性较强的分类特征。

如果输入指纹与指纹库中同一指纹之间存在质量差异,则可能导致计算出的脊线平均频率不完全相同,为此,采用冗余分类策略,利用脊线平均频率实现三级分类,从而进一步减少待匹配指纹的数量。对未经第二级分类处理的帐弓形、弓形和杂类指纹,也利用脊线平均频率进行再次分类。

由于任何指纹都能计算出其脊线平均频率,故可以对任意指纹进行分类。在进行指纹检索时,可在脊线平均频率相同的类别中进行搜索,若搜索失败,则在平均频率相近的类别中进行搜索。

在多级分类系统中,分类错误具有级联性质,因为纹型类别和奇异点间的脊线数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所以分别将其作为第一、二级分类特征。脊线平均频率的稳定性弱于前两种特征,故将其作为第三级分类特征,以保证分类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及算法性能分析

本文使用NIST-4指纹数据库进行分类实验,该数据库包含2 000枚指纹的4 000幅指纹图像,图像大小为512×512像素,每幅图像都被指纹专家标注了指纹所属的类别,其中约17%因模糊不清而难以分类的指纹被标注为2种类别,在测试时如果输出结果为其中的一个类别则认为分类正确。因该数据库是适用于自动指纹分类研究,故被大量用于分类算法的性能测试。本文在NIST-4数据库中随机选取2 000幅指纹图像进行质量评测,其中214幅指纹图像不合格,用余下的1 786幅指纹图像进行分类算法测试,第一级纹型分类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测试数据可知,纹型分类的分类错误率为:

ER=(47+38+28+9+66)/1786=10.5%

分类准确率AR=89.5%。

本文方法的分类准确率与文献[4]的85.4%和文献[5]的84.3%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选取1 786幅指纹测试样本中的1 065幅指纹图像(左旋、右旋和漩涡3类)进行第二级分类测试。由于漩涡型指纹具有2个以上的奇异点,实验中计算距离最近的那对奇异点间的脊线数。

奇异点间脊线数的求取在细化的指纹图上进行,因噪声影响和图像细化过程可能造成脊线的部分扭曲,脊线数的计算可能存在误差;同时,在提取奇异点位置和计算过程中,也可能产生误差。为了提高分类算法的鲁棒性和正确率,本文采用冗余分类策略,具体思路为:设脊线数最大值为n,将脊线数为0至2的指纹分为一类,记为R1;脊线数2至4的指纹分为一类,记为R2;依此类推,直到将脊线数为n-2至n的分为最后一类。通常,根据奇异点间脊线数可将指纹分为13类,位于冗余边界的指纹归为上一类,分类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对上述1 786幅指纹测试样本采用脊线平均频率进行第三级分类测试,得出的脊线平均频率分布范围在17-49之间,位于34-46之间的指纹约占74.2%。考虑到噪声影响和计算过程可能产生的误差,为了提高分类算法的鲁棒性和正确率,仍采用冗余分类策略。由于脊线平均频率在34-46之间的指纹占比大,可将其冗余区间适当减小,具体分类及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第二、三级分类均为连续分类,其准确率可通过匹配实验来验证,在最大搜索半径的范围内进行检索匹配,准确率可达到100%。随着搜索半径的增大,拒识率减小,但检索速度随之降低,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对准确率的要求适当调整搜索半径。

为评价分类算法的性能,引入分类效率函数[17],设采用K个分类特征对指纹进行分类,任一指纹属于第wi类的概率为p(wi),则分类信息熵为:

Η(w)=-i=1kp(wi)log2p(wi)(5)

定义分类算法的分类效率函数为:

E=2Η(w)=2-i=1kp(wi)log2p(wi)=1/i=1kp2(wi)(6)

分类效率函数指出分类算法能将指纹分为类别分布均匀的1/i=1kp2(wi)类。根据表2至表4可得第一级分类效率E1=1/i=16p2(wi)=5.13,即能将指纹均匀分为5.13类;第二级分类效率E2=1/i=113p2(wi)=9.30,即能将指纹均匀分为9.30类;第三级分类效率E3=1/i=110p2(wi)=7.53,即能将指纹均匀分为7.53类。

由此,本文提出的多级分类算法的分类效率E=5.13×9.30×7.53=359.25,即具有将指纹分成359.25类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5大类分类方法,分类效率明显提高,可以满足较大容量指纹库对分类算法的要求,显著提高检索速度和匹配准确率。

4 结 语

大容量指纹库中的指纹快速识别技术是当今指纹识别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本文提出的基于独立分类特征的指纹多级分类算法以提高识别效率为目标,首先对指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对合格指纹,利用纹型、奇异点间脊线数、指纹中心区域平均频率3个相互独立的分类特征实现多级分类。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分类算法检索效率高、鲁棒性强、匹配识别空间小,为大容量指纹库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索匹配机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摘要:为了提高基于大容量指纹库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检索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分类特征的指纹多级分类算法。依据评测指标对输入指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若指纹质量不合格,则提醒用户重新输入;若指纹质量合格,则分别利用指纹图像的纹型类别、奇异点间脊线数、中心区域脊线平均频率3个相互独立的分类特征实现多级分类,从而逐级减小检索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类算法检索效率高、鲁棒性强,为大容量指纹库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索引机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分类 篇9

数据挖掘技术[1,2]是一门主要由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组成的交叉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从海量的数据集中提取隐藏的、有用的信息。目前, 数据挖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网络安全、天气预报等领域[3]。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据在不断地以几何级数增长, 而且不少数据以数据流 (datastream) 的形式存在。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流, 提取有价值信息已经成为了数据挖掘领域新的挑战。

数据流模型可以表示成, 其中t为时间戳并且单调递增, at为t时间到达的数据。数据流模型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数据模型:

1) 数据高速到达, 实时性要求高;

2) 数据的到达顺序无法控制;

3) 数据可能是无限多的, 数据流中的元素被处理后将被抛弃, 无法存档 (archive) 。

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要求数据全部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因此不适用于数据流挖掘。由于数据流的无限性、实时性、连续性等特点, 数据流挖掘研究已经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数据流挖掘过程中, 通常会在新到达的数据流中蕴含新的目标概念 (targetconcept) , 即概念漂移[4,5,6,7] (conceptdrift) 。这种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目标概念给数据流的挖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Wang等人[8]提出了一种利用加权的多个分类器挖掘概念漂移数据流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训练几个基础分类器 (比如C 4.5, RIPPER和贝叶斯等分类器) , 然后对分类器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分类精度期望值, 依据精度期望值对各个分类器进行加权。Street等[9]提出了基于多分类器集成学习的概念漂移检测算法SEA。以上组合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流挖掘算法。

SEA方法在更新集成分类器时总是把权值最低 (即:已经过时的分类器) 的单体分类器直接抛弃, 轻易地放弃了已经掌握的知识, 以后再遇到相同概念的时候需要重新训练学习, 导致算法效率不高。

如果集成分类器保留学习过的概念, 以后再遇到此概念时就不必重新训练, 节省训练时间。在概念重复频率高的情况下, 这种思想能够提高数据流分类算法的效率。

1概念重复出现的数据流分类模型和算法设计

1.1概念重复出现的数据流模型

数据流中蕴含的概念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有一种数据流模型, 如图1所示, 它的最新到达的数据流中蕴含的概念是以前出现过的目标概念。

图1中, t为时间戳, 可以在时间轴上无限延伸。ai为t=i时到达的数据集, 可以为单个数据, 也可以为数据序列。如果在时间段宽度d内到达的数据集都属于同一个概念范畴, 则该概念的宽度为d。图1中, 时间段i<t<i+d内到达的数据集属于概 (1) 念范畴;时间段j<t<j+d内到达的数据集属于概念 (2) 范畴;时间段k<t<k+d内到达的数据集属于概念 (3) 范畴, 与时间段i<t<i+d内到达的数据集属于同一概念范畴。在概念 (1) 在时间段i<t<i+d第一次出现时, 集成分类器对其进行了学习, 如果在概念 (1) 出现时需要更新分类器, 这时把概念 (1) 的分类器抛弃了, 概念 (1) 第二次出现时就需要重新训练分类器,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1.2算法设计

在以往的集成分类方法的基础上, 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名为ECRRC的算法。首先采用ID 4算法作为基础分类算法, 利用集成分类器技术求出全局结果。一旦数据流中发生概念漂移, 集成分类器会自动更新, ECRRC把被抛弃的概念保存到外存中。在数据流中概念重复出现时, 算法读取已经学习了的概念用于数据流分类, 从而节省了重新训练的时间, 提高了执行效率。分类器更新过程如下:

e为新训练出来的单体分类器, En为集成分类器, En的容量是En能够装载的最大分类数量, w为En中单体分类器的权值 (w表示分类器概念与当前数据流蕴含的概念的相似程度) , 如图2。

算法给出集成分类器的更新过程。关于基础分类器的权值衰减过程, M ID 4算法[9]以及SEA算法已经有良好的表现了。针对概念重复出现的数据流, 我们在这里没有设定阈值用来删除基础分类器, 而是选择了权值w最小的删除, 保证每次只删除一个基础分类器, 尽量多保存目标概念。并将这个被集成分类器删除了的基础分类器保存到外存中去。

集成分类器中保存的是最新流行的概念, 对于旧的概念, 我们使用另外附加一定数量的基础分类器。这些基础分类器中的概念随机地从外存中调入到内存中。

同时维护一个能够描述集成分类器中附加分类器所占的比率的因子rate, 这个数值根据概念重复的频度成正比, 这代表着如果当前数据段中概念重复出现的情况比较严重, 那么就相应地增加附加分类器的比率。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就是在提取概念到外存时, 我们以前已经提取过同样的概念了, 算法依然会将此概念保存到外存中。这样做的原因是:

首先, 存储一个概念不需要太大的系统资源, 一颗普通的二叉树只有几KB的大小。

其次, 由于我们后期在外存中提取概念是随机提取的, 对于同样的概念保存的次数越多, 提取此概念的概率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数据流中隐含该概念的数据量大, 进而算法找到正确的基础分类器的几率也提高了。

在提取概念并保存到外存的过程中。我们提取的概念是一颗二叉树, 这颗树可以被还原到集成分类器中。这样不必存储数据流数据也能保存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首先求出树的先序序列, 再保存这个序列到外存, 以后提取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先序序列建立二叉树的二叉链表。

2实验

我们使用SEA数据集模拟概念漂移, 其结构为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C}其中f是条件属性 (取值范围1~10) , C是决策属性 (例如, 当样本属性满足条件f1+f2<p时, 属于class1, 否则属于class2) 。产生10 000条样本, 其中包含8个概念, 有3个概念分周期地重复出现在数据流中。因此, 它可以被用来评价算法处理概念重复数据流的能力。

为了使用标准的SEA概念来衡量ECRRC算法和SEA算法, 使用了SEA数据集。数据块D=500, 分别在无噪音和含有5%噪音两种情况下进行实验。集成分类器含有6个基础分类器, 附加2个保存旧概念的基础分类器。

实验方案:在相同的数据集上测试算法, 在特定的数据段上提高概念变化的频度迫使集成分类器进行更新。这个数据段中会重复出现以前有可能被集成分类器抛弃的概念, 用以测试算法处理概念重复出现的数据流能力。

两个算法的实验结果对比如图3、图4所示。在无噪音情况下ECRRC算法与SEA的准确率基本相同。在数据段分别为100到150, 250到300阶段, 350到400阶段 (在这3个阶段数据流中发生较多的概念漂移, 并且概念重复出现的概率加大。ECRRC捕获到一些重复概念, 因而准确率明显优越于SEA算法。

在5%噪音情况下, ECRRC算法表现出了较好的抗噪性, 另外在150到250的位置数据流发生概念漂移的频率骤然升高导致准确率下降, 在这个阶段ECRRC捕获到了少量旧概念, 2种算法表现相差不大。在350到450的位置, 数据流发生概念漂移的频率变得更大, 概念重复出现的频率更高, 由于ECRRC捕获到了较多的旧概念, 所以准确率明显高于SEA。

3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集成分类器方法提取并保存数据流中所出现过概念的方法。实验表明, 针对概念重复出现频度较高的数据流, 该算法有较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Han J, Kamber M.Data mining:concept and techniques.2ed.San Fransisco, CA.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1:1—7

[2]Tan Pang ning, Sreinbach M, Kumar V.数据挖掘导论.范明, 范宏建,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涛, 李周军, 颜跃进, 等.数据流挖掘分类技术综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7;44 (11) :1809—1815

[4]Widmer G, Kubat M.Learning in the presence of concept drift and hidden contexts.Machine Learning, 1996;23 (1) :69—101

[5]金激清, 钱卫宁, 周傲英.流数据分析与管理综述.软件学报, 2004;15 (8) :1172—1181

[6]史金成, 胡学刚.数据流挖掘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17 (11) :11—14

[7]Domingos P, Hulten G.Mining high—speed data streams.Proc of ACM SIGKDD Inter Conference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KDD’00) , 2000:71—80

[8]Wang H, Yin J, Pei J.Suppressing model over-fitting in mining con-cept-drifting data streams.SIGKDD’06.Philadelphia.[s.n.], 2006:736—741

分类 篇10

一在线分类广告现状

世界上首家在线分类广告网站出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区地带, 是1995年由Craig Newmark创办的Craigslist, 经过几年发展成为美国最火的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虽然看上去很乏味, 但是内容丰富, 涵盖了分类信息的方方面面。至今, Craigslist没有任何形式的收费信息, 网站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特定地区投放招聘广告所收取的费用, 其他所有的分类信息皆为免费。Craigslist自创办以来, 每年都以千万美元的收入震惊广告业界, 其业绩引起其他门户网站的注意, eBay、Google及微软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抢滩分类信息网站。国外的在线分类广告市场经过几年的培育, 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中国, 在线分类广告于2002年才开始出现, 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首先推出分类广告业务, 网易、中华网也相继推出此项业务, 但是分类广告在网络上的发展一直是隶属于门户网站的一个项目, 一直没有专业的分类信息网站。经过十年的发展, 在线分类广告的盈利前景被网络经营者看好, 纷纷建立分类信息网站。国外互联网巨头在中国推出分类信息网站, 在中国市场争抢分类信息网站市场份额。如Google收购赶集网, eBay推出客齐集, 微软也在中国市场上正式推出了Windows Live Expo测试版服务, 高调宣布加入在线分类广告战团。而国内的分类信息网站, 如同城, 站台也已渐渐扎根于网民心中。在线分类广告在2004至2005年出现了一次井喷, 一年之内国内出现了3000多个分类信息网站, 之后, 我国在线分类广告网站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二在线分类广告的竞争优势

网络媒体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注定了在线分类广告的发展前景, 分类广告网站可以为受众快速提供大量信息, 同时也满足了受众互动性的需求。

在线分类广告基于网络平台, 融合网络的特点, 弥补传统媒体的短板, 呈现出报纸分类广告不具有的优势:第一, 具备强大数据库检索功能, 使受众能够短时间内通过网络搜索需要的分类信息, 同时也满足广告主发布广告快速便捷的要求。第二, 具备移动存储功能, 网站内有为受众专门定制的购物筐, 受众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分类信息收藏到购物筐里作为备选, 直到挑选到满意的信息购买为止。第三, 具备互动功能, 分类广告网站为广告主和受众提供了在线沟通平台, 广告主和受众在网站上交流谈判, 最后达成协议。最后, 具备在线支付功能。广告主和受众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网络支付, 减少了双方的成本, 同时也解决了在报纸上刊登分类广告产生的个体订单金额小、数量大等诸多问题。

在线分类广告使得报纸分类广告的特性在网上得到了完美的应用。分类广告是一种按需广告, 网民获取信息是主动的, 仅需轻按鼠标就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更多、详细的信息;报纸分类广告很难计算阅读率, 只能通过估计, 而在线分类广告可以精确快捷方便地计算阅读率。在线分类广告计算阅读率, 主要是通过访客流量统计系统, 该系统可以精确统计每条分类信息被访问查阅的次数, 以及访问时间和地点, 这些数据精确、量化, 成为广告主评估广告效果, 制定广告投放策略的依据;报纸分类广告受制于报纸版面, 内容数量有限, 在线分类广告的信息容量几乎无限, 而且在线分类广告网站拥有超链接技术, 通过构筑详细的分层类目, 为受众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报纸分类广告具有时效性, 在线分类广告没有, 而且广告主可以在分类广告网站设计好的板块填写发布信息, 免去了排版、排印的工作, 随时上传, 随时发布, 信息长期保留直至交易成功。交易结束之前, 广告书可以随意更改产品描述和价格, 改完之后即时传播。

报纸分类广告市场的成熟培育, 以及网络媒体的普及, 为在线分类广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报纸分类广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培育起成熟的分类信息市场和大众的分类广告意识, 网络媒体的普及也培育起网络用户积极良好的使用习惯, 在线分类广告可以越过市场培育阶段, 运用网络功能挖掘分类广告更多功能, 探索合适的运营模式并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体系。

4.各种类型的在线分类广告运营商都采取了恰当有效的运营措施。以Craigslist为代表的专业的分类广告网站, 奉行“免费的营销理念”, 实施“以信任为基础的运营模式”。

三在线分类广告对报纸分类广告的冲击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在线分类广告的出现严重打击了报纸分类广告, 报纸分类广告市场份额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威胁着各家报社的利润底线, 有些专家甚至抛出报纸末日言论。从一些统计数据看, 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和未来确实令人担忧, 传统媒体本身的缺陷在分类广告运营方面凸显出来, 报纸分类广告不得不面临这个严峻的现实。目前, 很多种类的分类广告都流向了网络媒体。

1.招聘广告。

招聘广告是支撑报纸分类广告内容的重要信息之一, 在网络媒体的攻击下, 报纸的招聘类分类广告损失惨重。在美国, 招聘广告成为向网络媒体流失最严重的一类分类广告。在中国, 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年, 中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招聘网站, 如智联招聘、51Job等。在不同的城市, 当地招聘广告网站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招聘网站因其专业、时效性强、内容丰富, 加上知名招聘网站塑造品牌影响力等等优势, 不停吞食报纸分类广告的市场份额, 成为报纸分类广告的劲敌。

2.个人事务广告。

个人事务广告如征婚、寻人启事、个人物品拍卖等信息也是报纸分类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报纸上发布个人事务信息需要收取费用, 打击了一部分发布者的积极性。分类广告网站借助网络特性可免费为发布者发布信息, 使得报纸分类广告在这类个人广告领域的市场份额流失也非常严重。专门从事婚恋交友的网站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 和专门从事个人物品拍卖业务的eBay就吸引了大量原本在报纸上刊登分类广告的发布者。分类广告网站免费并且高效的特性是吸引发布者选择网络媒体的主要原因。

3.汽车和房地产广告。

汽车和房地产广告在报纸分类广告经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也是市场流失严重的项目。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二手信息交流网站, 如搜房网, 51汽车网等, 在分类广告网站上发布信息的往往是一些相对较小的专业广告商或者汽车、房产中介, 他们把收集来的分类信息归类整合之后投放在分类广告网站上把广告信息整合在一起投放在分类广告网站上。这些分类广告网站最近几年发展迅速, 抢夺了很多汽车和房地产广告的市场份额。

四结语

因互联网技术孕育而生的在线分类广告, 相对于报纸分类广告确实有很多先天优势, 而且互联网的普及培育了受众的网络购物习惯,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受众, 在网络上寻找分类信息、交易、交友、找工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当然,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很多问题, 在线分类广告也不例外, 信息可信度低、内容同质化等问题是在线分类广告的弊病, 这使得报纸分类广告仍然有机会挽回颓势, 报业经营者可以选择借助网络媒体对报纸分类广告进行多元化创新经营。

参考文献

[1]李军.从报纸分类广告到分类网站.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

痛苦的“分类” 篇11

中午放学回家后,妈妈也问了我一个关于分类的问题:“小宇,如果我和你爸爸分开了,你想跟我在一起,还是想跟你爸爸在一起?”

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我愣(lènɡ)住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妈妈催促(cù)道:“快说啊,你希望分给谁?”

我说:“我想和你们俩在一起,我们三个人永远也不分开,好吗?”

“唉!”妈妈叹了口气,凝(nínɡ)视着我,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

最近,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越吵越厉害。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一起去公园玩,日子过得很幸福。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妈妈经常为一些鸡毛蒜(suàn)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比如,谁倒垃圾、谁洗碗、妈妈嫌爸爸买的东西太贵了、爸爸嫌妈妈烧的菜太咸了……

每次爸爸妈妈吵架时,我心里都很害怕。我听别人说,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大吵大闹,就说明他们快要分手了,他们会把我们家的房子、家具、钱和我都拿来分。

有一天晚上睡觉时,我梦见爸爸拉着我的左手,妈妈拉着我的右手,他们都使劲地拉我,我都快被撕成两半了,我痛得哇哇大哭。

醒来后,我发现枕头湿了……

(指导老师:卢声怡)

日志评论:

李家成 11月21日 17:32:45

大人怎么能把小孩拿来分呢?小孩又不是东西。

陆无双 11月21日 17:37:21

林泽宇,我好同情你啊,但我还是要提醒你,这是你爸爸妈妈要分手,并不是分类问题。

林至聪 11月21日 17:59:40

林泽宇,你心里难受时就想一想,你还有我这个好朋友呢,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如果你被分在爸爸那边,就不能和妈妈在一起了;如果你被分在妈妈那边,就不能和爸爸在一起了。江老师说,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林泽宇 11月21日 18:09:32

谢谢大家,我真希望分类时可以只分一类,那样我就可以和爸爸妈妈分在一起了。

惭愧的大人 11月23日 21:31:26

分类 篇12

因此, 本文基于广义的视角, 把旅游用地定义为:“旅游用地是指一种能直接或间接满足旅游者的游览、游憩、休闲目的, 并能为旅游者进行一系列旅游活动提供场所和空间的土地总称”。

一、各相关部门关于旅游用地的分类

(一) 我国国土部门、建设部门、农业部门关于旅游用地的界定及分类

在我国各级的土地分类体系中也没有专门的旅游用地这一类型。如1984年9月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含义》中, 与旅游用地有关的名胜古迹、风景旅游点用地被列为特殊用地。1989年9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中只规定了旅游业用地、绿化用地、文化、体育、娱乐用地等类似于旅游用地或与旅游用地有关的地类。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了旅馆业用地、影剧院用地、游乐用地、休疗养用地、文物古迹用地、游憩集会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等与旅游用地类似的用地。在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中也只规定了餐饮旅馆业用地、瞻仰景观休闲用地等类似于旅游用地的地类 (如表1-1) 。

我国土地管理法没有对旅游用地这一概念做出明确清晰的界定, 《城镇土地分类》中的“旅游业用地”只是从旅游商业用地的角度出发, “绿化用地”及“文化、体育、娱乐用地”涵盖范围过大, 也不能够准确说明旅游用地的范围。《全国土地分类》中的“餐饮旅馆业用地”和“瞻仰景观休闲用地”实质上也是一样的。在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和利用矛盾冲突严重的地区, 旅游用地概念不清, 就会导致该地区的旅游用地规划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影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或者导致该地区的旅游用地规划缺少应有的法律约束, 一些规划部门就会把手伸向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破坏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 我国旅游部门关于旅游用地的界定及分类

在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中, 涉及到用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旅游规划通则》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其中, 《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之一是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 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提出开发措施。”其内容之一是“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 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之一是“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专项规划中有关于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的内容, 其中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草地、水域、滞留用地 (如表1-2) 。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旅游规划通则》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都没有明确规定旅游用地或类似概念的具体含义, 其中关于用地规划的有关规定也仅仅局限于一个旅游区内的土地类型, 不具有普遍指导性。法律的不完整就会造成实际中的旅游用地供给缺少法律保障, 得不到应需的供给量, 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用地的分类研究

目前, 还没有学者对旅游用地进行具体分类。通过研究旅游业土地、旅游地和环城游憩带用地的定义, 笔者发现, 这些定义都是根据区域内不同功能区的划分来实现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从功能角度对旅游用地进行划分, 可以起到组织游客活动、保护旅游资源的双重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旅游用地规划与管理中, 存在着“旅游建设与保护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旅游建设用地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 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 过多的建设用地破坏了旅游用地的生态环境。为了保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协调, 旅游建设用地是受指标和空间控制的, 并且旅游建设用地指标是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定的。旅游建设用地指标直接影响到旅游用地的供给和旅游用地的管理, 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用地存在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旅游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因此, 为了保证旅游用地的供给, 便于旅游用地管理, 本文提出把旅游用地划分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旅游非建设用地。

1.旅游建设用地。旅游建设用地是指旅游用地中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旅游专项设施用地、旅游基础设施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旅游加工业用地和旅游管理用地。

(1) 旅游专项设施用地。指以游览观光、休闲游憩设施为主的用地, 主要包括:①人文景观游览用地, 如遗址遗迹用地、历史景观建筑用地等;②休闲游憩设施用地, 如游憩设施用地、娱乐设施用地、文化与文艺设施用地、体育设施用地等。

(2) 旅游基础设施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交通设施用地, 如对外交通道路用地、内部交通线路用地、交通集散地用地和交通附属设施用地等;②其他旅游基础设施用地, 如给水、排水、排污设施用地、能源设施 (电力等) 用地、通信设施用地、加油站等设施用地和医疗设施用地等。

(3) 旅游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接待设施用地, 如旅游住宿设施用地、旅游餐饮设施用地和旅行社用地等;②旅游商贸用地, 如旅游定点购物商场 (商店) 、旅游购物街等。

(4) 旅游加工业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农牧副渔业加工用地, 如主、副食品加工用地;②旅游商品加工用地, 如地方土特产加工业用地、旅游纪念品加工用地等。

(5) 旅游管理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行政管理用地;②旅游安全管理用地。

2、旅游非建设用地。旅游非建设用地包括自然景观游览用地和旅游农牧副渔业种植、养殖用地。

(1) 自然景观游览用地。主要包括:①地文景观用地, 如, 山地景观用地、岩溶景观用地、沙漠景观用地、火山景观、黄土景观等; (②水域景观用地, 如江河景观、湖泊景观、瀑布景观、海域景观、冰川景观等;③生物景观用地, 如森林景观、草地景观、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2) 旅游农牧副渔业种植、养殖用地。主要包括:①旅游农业种植用地;②旅游牧副渔业养殖用地。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10-20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C].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3-15, 23-30, 135-136, 278-283.

[3]、席娅.旅游开发中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J].国土资源, 2004 (6) :32-33.

[4]、梁栋栋, 陆林.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21 (5) :462-464.

[5]、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270.

上一篇:考评单位下一篇:磨削参数